CN1931588A - 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1588A
CN1931588A CN 200610153703 CN200610153703A CN1931588A CN 1931588 A CN1931588 A CN 1931588A CN 200610153703 CN200610153703 CN 200610153703 CN 200610153703 A CN200610153703 A CN 200610153703A CN 1931588 A CN1931588 A CN 1931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liquid
liquid container
absorber
cover member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537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1588B (zh
Inventor
川嶋保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1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1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1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15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收容生成堆积物的废液时,虽然堆积物增多达到了满罐,可是以废液的流动性为前提的满罐检测却无法检测的技术问题。其要点在于,废液收容容器200设置有可从废液投入口210投入废液160的容器本体201,和检测容器本体201内废液160所生成的堆积物161到达规定高度时的满罐检测装置202,当堆积物161达到规定高度时,流经其表面的废液被吸收体222吸收后即可被检测出来为满罐,另外还设置了遮蔽容器本体201废液投入口部211和满罐检测装置202吸收体222之间的板状遮蔽部件230,以挡住废液160直接或通过堆积物161以外的途径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222上。

Description

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以及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以液滴喷出头作为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已为公众所知。喷墨记录装置是通过墨水记录头把作为记录液的油墨喷出到用纸(不局限于纸,也包括OHP等,泛指油墨滴、其他液体能附着的类似纸的薄型材料,也可被称为被记录媒体,或记录媒体、记录纸、记录用纸等)上以形成图像(其同义词可以有记录、印字、印写、印刷等)。
在这种喷墨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里,维持与恢复喷出记录液之记录头性能的机构是不可缺少的。该维持与恢复喷出头性能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防止因油墨的自然蒸发引起喷嘴孔附近的记录液增稠固粘而使用高密封性封盖部件进行覆盖之封盖功能,以排出记录液来恢复因喷嘴孔内产生气泡而引起的喷出不良、及通过封盖功能从记录头的喷嘴将记录液吸引排出之喷出恢复功能,擦去因附着在喷嘴面上而改变液滴飞翔状态的残留记录液之擦拭功能、喷出不参与图像形成的记录液之空喷出功能等。
由于执行这种维持和恢复喷出头性能的动作,会使没有用于记录(图像形成)的记录液变成废液被排出,所以配置了用于存放该记录液废液的废液收容容器(也可称为废液收容单元、废液罐、废油墨罐等)。
如果要使这种废液收容容器的寿命等同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寿命的话,废液收容容器的体积就会变得非常之大,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尺寸也会随之变得很大,所以,一般都配备检测废液收容容器满罐与否的满罐检测装置,并且在满罐后能将废液收容容器从装置本体中取出与新的容器进行更换。关于满罐检测装置记载在诸如日本专利公开2000-85143的公报里面。
发明内容
可是,近年来,在普通纸上印字时,为了满足图像的颜色再现性、耐久性、耐光性、墨水干燥性、文字渗色、颜色边界渗色、两面印刷性等特性而印刷时,趋向于使用润湿剂(保湿剂)、浸透剂等含于水中的溶剂和颜料一起构成的颜料基油墨来作为记录液。
这种颜料基油墨的黏度比一般的染料基油墨要高,溶剂成份蒸发后到达失去流动性黏度的时间要短。因此,将废液投入到废液收容容器时,会发生因丧失流动性而在废液投入口附近堆积起来的情况。这种废液堆积物发生时,以废液能够流动为前提,靠吸收废液使吸收体的颜色变化来检测满罐的满罐检测装置在检测到满罐之前,就有可能发生堆积物增长后从废液投入口突出来的情况。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提高收容生成堆积物废液时的满罐检测精度的废液收容容器及设置有该废液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由投入废液的容器本体、及该容器本体内检测废液生成的堆积物到达规定高度时的满罐检测装置所构成。
这里,满罐检测装置以设置有吸收流经堆积物表面废液的吸收体、及检测该吸收体是否吸收了废液的检测装置为好。
这时,以设置遮蔽容器本体废液投入口部和满罐检测装置吸收体之间的遮蔽部件为好。该遮蔽部件以挡住从容器本体废液投入口部被投入的废液能直接、或者通过堆积物以外的途径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上为好。同时,遮蔽部件以设置在挡住废液投入口部先端和满罐检测装置一部分连线的位置为好。
同时,遮蔽部件下端以配置在低于吸收体上表面,且高于吸收体下表面的位置状态为好。
或者,遮蔽部件下端以配置在低于吸收体下表面的位置状态为好。这时,遮蔽部件上形成有作为废液通道的开口部,该开口部以孔状或狭缝状为好,开口部以设置复数个为好。
另外,开口部的上侧位置以低于投入口部先端和吸收体一部分的连线位置为好。同时,开口部的水平方向位置以位于吸收体范围之外为好。另外,开口部的边缘以凸状为好。
同时,遮蔽部件下部以有向下方凸出形状的部分为好,凸出形状部分的宽度以随着向下方向逐渐变窄、凸出形状部分先端以外的角或边角以圆弧状为好。另外,遮蔽部件以在废液投入口部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凹部或凸部,该凹部或凸部沿上下方向形成沟槽或条筋状,该沟槽或条筋状凹部或凸部以在下侧形成汇集为好。
另外,遮蔽部件靠废液投入口部一侧的面上以实施斥水或亲水处理为好。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之中的一个。可以使用油墨来作为记录液。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液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投入废液的容器本体,以及具备检测容器本体内因废液而生成的堆积物是否达到规定高度的检测装置,所以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因堆积物而形成的满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同上的图像形成部及副扫描传送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废液收容容器模式的主视图。
图4是维持恢复动作和被排出记录液及废液收容容器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之立体图。
图6是同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本体后侧之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之概略剖视图。
图8是同上的立体图。
图9是同上的废液收容容器的满罐检测作用之示意图。
图10是同上的满罐检测作用之示意图。
图11是没有遮蔽部件的废液收容容器之概略剖视图。
图12是同上的废液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的状态之剖视图。
图13是同上的废液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的状态之剖视图。
图14是同上的第一实施例的废液收容容器遮蔽部件作用之剖视图。
图15是同上的遮蔽部件位置之局部主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7是同上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20是同上的局部俯视图。
图21是同上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遮蔽部件之立体图。
图23是同上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遮蔽部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还有,图1是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全体结构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该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及副扫描传送部的俯视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内部(框体内)设置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装置)2,副扫描传送部(装置)3等装置,将装置本体1底部所设置的收容装置之供纸部(装置)4中的被传送部件之被记录媒体(以下虽称「用纸」,但其材质不局限于纸)5一张一张地分离后进行供纸,副扫描传送部3在将用纸5间歇性地传送到图像形成部2的相对位置的同时,图像形成部2喷出液滴在用纸5上形成(记录)所需的图像,通过排纸传送部6将用纸5排纸到装置本体1上面所设置的排纸盘7里。
同时,该图像形成装置里,作为由图像形成部2所形成的图像数据(打印数据)的输入系统,装置本体1上部排纸盘7的上方设有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扫描器)11。该图像读取部11有包括照明光源13和反射镜14的扫描光学部分15,以及包括镜子16、17的扫描光学部分18通过移动来读取放置在接触玻璃板12上的原稿图像,经扫描的原稿图像作为图像信号被位于聚焦镜19后面的图像读取元件20所读取,被读取的图像信号经数字化后进行图像处理,经图像处理后的打印数据可以打印。同时,接触玻璃板12上还设置有压住原稿的压板10。
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里,作为由图像形成部2所形成的图像数据(打印数据)的输入系统,可以通过连线或联网接受包括外部个人计算机等情报处理装置、图像扫描等图像读取装置、数字式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等的主机侧送来的包括图像数据在内的打印数据等,接受的打印数据经处理后可以打印。
这里,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2如图2所示,由打印车导杆21以及图中未显示的导杆支柱来保持打印车23能够在主扫描方向做移动,由主扫描马达27通过驱动轮28A和从动轮28B之间架设的同步带29在主扫描方向上做移动扫描。
然后,该打印车23上,装载着由喷出各种颜色液滴的液滴喷出头组成的记录头24,打印车23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在副扫描传送部3将用纸5送到用纸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的同时,记录头24将液滴喷出形成图像,属于往复移动型。
记录头24是由分别喷出黑色(Bk)油墨的两个液滴喷出头24k1和24k2、喷出青色(C)油墨、品红色(M)油墨、黄色(Y)油墨的各一个液滴喷出头24c、24m、24y的共计5个液滴喷出头(以下简称「喷头」)组成。同时,打印车23还装载提供各个记录头24所需颜色的记录液副箱25。
一方面,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1前面的墨盒安装部26A里,能够安装自由脱卸的分别收容黑色(Bk)油墨、青色(C)油墨、品红色(M)油墨、黄色(Y)油墨的记录液墨盒之各色油墨墨盒26,通过图中未显示的软管从各色油墨墨盒26向各色的副箱25里补充提供油墨(记录液)。同时,黑色油墨是由一个油墨墨盒26向两个副箱25提供的。
同时,作为记录头24,其向油墨通道内(墨水腔)油墨加压的压力发生方法(致动装置)可以采用,通过压电晶体使构成油墨通道壁的振动板变形来改变油墨通道内体积从而使液滴喷出的压电型,或者是通过热敏电阻元件加热油墨通道里的油墨以产生气泡,以其压力将油墨喷出的热喷墨型,及将形成油墨通道壁的振动板和电极相对设置,通过振动板和电极之间的静电力使振动板变形后改变油墨通道体积以使油墨滴喷出的静电型。
同时,在打印车23扫描方向一侧的非打印区域里,设置了包括用于维持、恢复记录头24喷嘴状态的清洗头装置之维持恢复装置121。该维持恢复装置121设有用于覆盖5个记录头24各喷头喷嘴面之5个封盖122a-122e,用于擦拭记录头24喷嘴面之擦拭叶片124,以及实施空喷出之空喷出承受口125。还有,封盖122a通过连接图中未显示的吸引泵及软管来作为吸引和保湿用的封盖,封盖122b-122e仅作为保湿用封盖。
另外,打印车23扫描方向另一侧的非打印区域里,设置了用于实施空喷出的空喷出承受部件126。该空喷出承受部件126上形成有开口127a-127e。
副扫描传送部3设置有,将从下方传送来的用纸5的传送方向转换约90度后向图像形成部2传送用的,架设在驱动辊之传送辊32和张紧辊之从动辊33之间的环状传送带31,为使该传送带31表面带电而使用印加交变电压之AC偏压电压的带电方法之带电辊34,在对着图像形成部2的区域内引导传送带31的导向部件35,在对着传送辊32的位置上将用纸5压在传送带31上的压紧滚棒(加压滚棒)36,用于将从传送带31上送来的、经过图像形成部2已形成有图像之用纸5送出至排纸传送部6的传送辊38。
由于传送辊32是通过副扫描马达131带动同步带132来回转的,所以该副扫描传送部3的传送带31具有围绕着图2用纸传送方向(副传送方向)旋转的构造。
供纸部4可以从装置本体1抽出插入,设置有收纳装载多页用纸5的收纳装置之供纸盒41,用于将供纸盒41内的用纸5一张接一张分离后送出的供纸滚棒42及分离垫43,将供纸后的用纸5向副扫描传送部3传送的供纸传送辊44。供纸滚棒42通过图中未显示的供纸离合器,由HB型步进马达构成的供纸马达(驱动源)45产生回转,同时,供纸传送辊44也由供纸马达45驱动产生回转。
排纸传送部6设置有,传送图像形成后用纸5的排纸传送辊对61和62,用于将用纸5送出至排纸盘7的排纸传送辊对63和排纸辊对64。
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检测出驱动传送带31的传送辊32回转量后,根据检测到的回转量来驱动与控制副扫描马达131,同时由图中未显示的AC偏压提供部向带电辊34印加交变电压之正负极矩形波高电压,由此,正负电荷沿着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被交替成带状地印加在传送带31上,在传送带31上指定的带电宽度上因带电而形成了不均匀电场。
这里,由供纸部4传送来的用纸5被送到传送辊32和压紧滚棒36之间,当被送到因正负极电荷的形成而产生了不均匀电场的传送带31上时,用纸5沿着电场的方向被瞬间极化,因静电吸引力被吸附至传送带31上,随着传送带31的移动而被传送。
而且,在传送带31间歇地传送用纸5的同时,从记录头24喷出的记录液液滴将图像记录(打印)在用纸5上,打印后用纸5的先端侧从传送带31上被分离出来后通过传送辊38送至排纸传送部6。
同时,打印(记录)等待中的打印车23被移动至维持恢复机构121一侧,记录头24的喷嘴面被封盖122所覆盖,喷嘴因被保持在润湿状态而防止了因油墨干燥造成的喷出不良。同时,吸引及保湿用封盖122a在覆盖记录头24的状态下从喷嘴吸引记录液(称为「喷嘴吸引」或「喷头吸引」),实施排出增稠了的记录液或气泡的恢复动作,擦拭叶片124进行擦拭以清除由该恢复动作产生的附着在记录头24喷嘴面上的油墨。同时,执行在记录开始前或记录途中等与记录无关的向空喷出承受口125喷出油墨的空喷出动作。由此,来维护记录头24安定的喷出功能。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6对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本发明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进行说明。还有,图3是模式化的主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维持恢复动作和被排出的记录液及废液收容容器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5是图3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装置本体1的后侧的立体图。
废液收容容器200设置在维持恢复机构121的下方,如图6所示,具有从装置本体1后侧对装置本体1进行更换安装的构造。这里,如图4所示,在维持恢复机构121的吸引用封盖122a覆盖记录头24喷嘴面的状态下,执行驱动吸引泵152的封盖内吸引(喷嘴吸引)时,从废液软管153排出的废液160被投入到废液收容容器200里。同时,记录头24向空喷出承受口125喷出的废液、叶片清洗器151将擦拭叶片124压向空喷出承受口125,从擦拭叶片124向空喷出承受口125里刮落的废液也分别被投入。
该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记录液是具有高黏度和速干性的溶剂与颜料组成的颜料基油墨,其到达失去流动性黏度的时间非常短。通常,被排到废液收容容器200的废液不会达到失去流动性的黏度,在附着到废液收容容器200里的废液上时会均匀地扩展开来,但在高温或低湿环境下,因油墨内的蒸发成份被加速蒸发,在到达废液收容容器200之前就达到失去流动性的黏度的情况下,在附着到废液收容容器200里的废液上时并不是均匀扩展,更多的是堆积起来。
废液是否生成堆积物,堆积物的增长程度因使用状态或环境而变,堆积物增长到废液收容容器200的废液投入口210时,由于会发生其后的废液收容困难,弄脏周围等,在到达这种状态之前有必要将废液收容容器200当作满罐状态而加以更换。
这里,对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记录液之油墨的一个例子作说明。
油墨是含着色剂成份较多,高黏度的颜料基水性油墨。此类水性油墨将着色剂分散到以水为主要成份的水分散剂里。该水性油墨的油墨表面张力在35[mN/cm]以下、25℃时的油墨黏度在5[mPa·sec]以上。油墨液的油墨表面张力在35[mN/cm]以下时,可以提高渗透入纸的速度。同时,25℃时,油墨黏度在5[mPa·sec]以上即可成为很好的速干性油墨。同时,由于不易渗色,可以获得鲜明的图像。
着色剂可以用斥水性染料、颜料,特别是以有机颜料及碳黑为好。
上述水分散剂以聚合物微粒的水分散剂为好,可列举的聚合物有乙烯基聚合物、聚酯基聚合物、聚氨酯基聚合物等。该聚合物中以乙烯基聚合物为好。
同时,上述油墨因其表面张力在35[mN/cm]以下,所以添加有润湿剂。润湿剂可列举有,甘油、1,3-丁二醇、三乙二醇、1,6-己二醇、聚乙二醇、1,5戊二醇、二乙二醇、一缩二(1,2-丙二醇)、三甲基色氨酸和1,1,1-三羟乙基乙烷,可以选用至少一种以上。
另外,还添加了碳原子数在8以上11以下的多元醇,或乙二醇醚、阴离子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作为例子,2-乙基-1,3-己二醇、三甲基戊二醇,可以列举具有下列结构式(I)至(VII)的物质。
R1-O-(CH2CH2O)mCH2COOM    ……(I)
(R1:碳原子数6~14的直链或分枝烷基,m:3~12,M:碱金属离子、季铵、季鏻、烷醇胺)
(R2:碳原子数5~16的直链或分枝烷基,M:碱金属离子、季铵、季鏻、烷醇胺)
Figure A20061015370300112
(R是直链或分枝碳原子数在6~14的碳链,k:5~20)
R-(OCH2CH2)nOH    ……(IV)
(R是直链或分枝碳原子数在6~14的碳链,n:5~20)
H-(OCH2CH2)m-(OCH(CH3)CH2)n-R’    ……(V)
(R’是碳原子数6~14的碳链,m、n≤20)
H-(OCH(CH3)CH2)m-(OCH2CH2)n-R’    ……(VI)
(R’是碳原子数6~14的碳链,m、n≤20)
(p、q是0~40)
获得上述油墨的方法是,将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里,加入颜料、水、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等混揉成浆料后,根据需要稀释该浆料物、蒸馏去有机溶剂变成水性的方法为好。
以下说明油墨液的实施例,但不应局限于此。
(青色油墨)
按下列配方的油墨组成物做成后,用10%的氢氧化锂水溶液将pH值调整到9。然后用平均孔径0.8μm的薄膜过滤片进行过滤以获得油墨组成物。
含有酞菁颜料的聚合物微粒                         10.0wt%(固体成份)
1,3-丁二醇                                      25.0wt%
甘油                                             8.5wt%
CH3(CH2)12O(CH2CH2O)3CH2COOH的活性剂   2.0wt%
2-乙基-1,3-己二醇                               1.8wt%
普洛克赛尔(ProxeL)LV(防腐剂)                     0.1wt%
消泡剂                                    0.05wt%
离子交换水                                剩余量
由此,就获得了作为含有二甲基喹吖酮颜料之聚合物微粒水分散剂的C色水性油墨。
(品红色油墨)
除使用下列组成物以外,和青色油墨一样,用10%的氢氧化锂水溶液将油墨组成物pH值调整到9。
含有二甲基喹吖酮颜料的聚合物微粒          0.5wt%(固体成份)
1,3-丁二醇                               22.0wt%
甘油                                      7.0wt%
聚氧化烯衍生物迪斯帕诺尔(DISPANOL)TOC(日本油脂生产)
                                          2.0wt%
2-乙基-1,3-己二醇                        2.0wt%
普洛克赛尔(Proxel)LV(防腐剂)              0.05wt%
消泡剂                                    0.1wt%
离子交换水                                剩余量
由此,就获得了作为含有二甲基喹吖酮颜料之聚合物微粒水分散剂的M色水系油墨。
(黄色油墨)
除使用下列组成物以外,和青色油墨一样,用10%的氢氧化锂水溶液将油墨组成物pH值调整到9。
含有单偶氮基黄色颜料的聚合物微粒         10.0wt%(固体成份)
1,3-丁二醇                              23.5wt%
甘油                                     2.0wt%
聚氧化烯衍生物迪斯帕诺尔(DISPANOL)TOC(日本油脂生产)
                                         2.0wt%
2-乙基-1,3-己二醇                       2.0wt%
普洛克赛尔(Proxel)LV(防腐剂)             0.05wt%
消泡剂KM72F                              0.1wt%
离子交换水                               剩余量
由此,就获得了作为含有单偶氮基黄色颜料之聚合物微粒水分散剂的Y色水系油墨。
(黑色油墨)
除使用下列组成物以外,和青色油墨一样,用10%的氢氧化锂水溶液将油墨组成物pH值调整到9。
经重氮化合物处理的碳黑分散液            10.0wt%(固体成份)
1,3-丁二醇                             22.5wt%
甘油                                    7.5wt%
N-甲基-2-吡咯烷酮                       2.0wt%
CH3(CH2)12O(CH2CH2O)3CH2COOH的活性剂
                                        2.0wt%
2-乙基-1,3-己二醇                      2.0wt%
普洛克赛尔(Proxel)LV(防腐剂)            0.2wt%
消泡剂                                  0.1wt%
离子交换水                              剩余量
由此,就获得了作为含有碳黑之聚合物微粒水分散剂的Bk色水系油墨。
这些油墨的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表面张力(mN/cm)25℃     黏度(mPa·sec)25℃
青色     32.1     8.3
品红色     31.2     8.0
黄色     31.6     7.90
黑色     29.7     8.66
使用具有上述特性的油墨在普通纸上形成图像时,没有文字和颜色边界的渗色,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特别是复杂的汉字、斜线或曲线部能够平滑自然地再现记录。另外,即使放置2~3天,虽然是高黏度,喷嘴也不会被堵住,拥有稳定的打印性能。
然而,上述油墨在排出到废液收容容器200时,在废液收容容器200废液投入口201的正下方附近的底面发生堆积,渐渐地像山一样地堆积起来的现象已得到确认。
接下来,参照图7和图8对废液收容容器200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图7是上述废液收容容器的概略剖视图,图8是其立体图。
该废液收容容器200设置有,从废液投入口部211的废液投入口210投入废液160的容器本体201,检测该容器本体201里因废液160形成的堆积物161是否到达规定高度的满罐检测装置之满罐检测装置202。
满罐检测装置202设置有,由支撑座221支撑的吸收流过堆积物161表面废液160的吸收体222,作为检测该吸收体222吸收废液160的检测装置所使用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223。就是说,废液160被吸收体222吸收后引起吸收体222的颜色变化,该吸收体222颜色的变化由光电传感器223所检测,由此就可以检测是否满罐。还有,不管光电传感器223的输出水平是多少,判断其满罐与否只是一个设定上的问题而已。
这里,满罐检测装置202的吸收体222配置在,当堆积物161高度达到规定的高度、即该废液收容容器200需要更换时堆积物161所堆积的高度(满罐状态)时,能够吸收流过堆积物161表面废液160的位置(高度)。
因此,如图9所示,在堆积物161堆积到规定高度之前并不吸收废液160,如图10所示,堆积物161继续堆积至更高时,流过堆积物161表面的废液160接触到吸收体222而开始被吸收,如上所述,吸收体222的颜色因吸收废液而变化时,就能检测到堆积物161的高度已经达到规定高度进入了满罐状态。
回到图7,在该废液收容容器200里,还设置了遮蔽容器本体201废液投入口部211和满罐检测装置202吸收体222之间的板状遮蔽部件230。该遮蔽部件230设置于能挡住从容器本体201废液投入口部211投入的废液160直接、或者通过堆积物161以外的途径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222上的位置。这里,遮蔽部件230位于遮住废液投入口部211先端(下端角部)211a和吸收体222靠废液投入口210一侧下端角部222a之连线A的位置。还有,遮蔽部件230既可以与容器本体201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与容器本体201分开能够被安装的部件。
由此,就能防止从容器本体201废液投入口部211投入的废液160不流经堆积物161表面就直接附着于吸收体222而被吸收,或者,通过堆积物161以外的途径间接地附着于吸收体222而被吸收等误检测的发生。
关于这点参照图11至图13进行具体说明。图11是没有设置上述遮蔽部件230的废液收容容器,满罐的检测原理虽与上述相同,但即使该废液收容容器中的堆积物161没有达到规定的高度,废液软管153的废液还是可能间接或直接地与吸收体222接触。
就是说,喷嘴吸引是驱动由软管泵所构成的吸引泵152使封盖122a内部变负压后从喷嘴来吸引的,这时,由于空气也被吸入废液软管153内,如图12所示,废液软管153的先端排出部的废液咕嘟咕嘟地排出成为泡状,该废液泡162串联形成附着到废液投入口部211壁面的废液通道,其结果是,流经废液投入口部211壁面及下侧而形成的废液汇聚163绕入吸收体222后被吸收,或者,在很靠近吸收体的地方,图示液滴164在滴下时与吸收体222接触后被吸收。出现这种情况时,虽然实际上没有满罐,可是因吸收体222的颜色变化而被误检测为满罐。
同时,如图13所示,废液软管152先端的废液泡162破裂、飞散后,废液滴165会直接溅到吸收体222上,如此累积后也可能造成满罐的误检测。
对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废液收容容器200,由于设置有上述遮蔽部件230,例如,如图14所示,即使废液软管153先端排出部所排出的废液泡162串联起来附着在废液投入口部211壁面形成油墨通道,也只是流过遮蔽部件230的表面而在其下端面形成废液汇聚163,或只是从遮蔽部件230变成液滴164而滴下,由于已被防止与吸收体222接触,所以可以防止堆积物161在没有增多、未达到满罐状态时就被误检测为满罐。即使废液软管152先端的废液泡162破裂、飞散,由于有遮蔽部件230的遮蔽,可防止直接溅到吸收体222上,所以同样可以防止误检测。
在该第一实施例里,如图15所示,遮蔽部件230下端230a设置在比吸收体222上表面222b的高度要低,而比吸收体222下表面222c的高度要高的位置。由此,在防止废液直接或通过堆积物161表面以外途径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222上的同时,由于吸收体222下部222A露出在外,如前述图10所示,堆积物161在堆积时,流经其表面的废液160能够与吸收体222接触。
下面,参照图16和图17对本发明的废液收容容器所涉及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图16是同一容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是其俯视图。遮蔽部件230下端230a设置在比吸收体222下表面222c的高度要低的位置,并且,该遮蔽部件230的中央开有供废液通过的切口而形成有狭缝状的开口部232。这时,开口部232上侧面232a配置在比前述废液投入口部211先端211a和吸收体222之连线A要低的位置。
这样的构造,在能遮蔽吸收体222下端的同时,如图17的箭头方向所示,由于通过开口部232能够导入流经堆积物161上的废液,所以在提高满罐检测精度的同时还能防止误检测。还有,虽然开口部232也可以是孔状,但为了让附着在遮蔽部件230上的废液可以往下流,下侧的开口以狭缝或切口状为好。
下面,参照图18对本发明的废液收容容器所涉及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图18是同一容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遮蔽部件230开口部232的两侧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凸状部233、233。由此,遮蔽部件230上附着的废液160能够通过凸状部233、233迅速地被导向下方后滴下。这里,由于遮蔽部件230凸状部233的宽度是呈向下减小的三角形状,附着的废液160能够被更迅速地引导到下方后落下,从而使废液汇聚难以形成。
下面,参照图19至图21对本发明的废液收容容器所涉及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图19是同一容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0是同一局部俯视图,图21是同一立体图。
该实施例中,遮蔽部件230在吸收体222宽度范围外的水平方向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开口部232、232,开口部232、232之间形成中央凸状部233a,各开口部232的外侧形成有凸状部233b、233b。
由此,由于遮蔽部件230开口部232的水平方向位置是在吸收体222的宽度范围之外,能将吸收体222靠废液投入口210的一侧全部覆盖,能更可靠地防止废液直接或通过堆积物161表面以外的途径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222上。而且,如图20的箭头所示,流经堆积物161上的废液能通过开口部232、232被导入到吸收体222,在提高满罐检测精度的同时还能防止误检测。换句话说,由于设置多个开口部,使得开口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位于吸收体的宽度范围之外,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将流经堆积物上面的废液导入到吸收体。
下面,参照图22和图23对本发明的废液收容容器所涉及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图22是同一容器的遮蔽部件的立体图,图23是同一遮蔽部件的剖视图。
该实施例中,在遮蔽部件230靠废液投入口部一侧的表面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多根沟槽或条筋状的凹部235(也可以是凸部)。而且,多根沟槽状的凹部235在凸状部233a、233b的先端形成汇集。由此,遮蔽部件230表面附着的废液由沟槽状凹部235导向后汇集到凸状部233a、233b的先端使之更容易滴下。
下面,参照图24对本发明的废液收容容器所涉及的第六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图24是同一容器遮蔽部件的主视图。
该实施例中,形成遮蔽部件230开口部232壁面的凸状部233a、233b先端以外的角(或边角)部237、236都呈R形状(曲线状)。由此,流经开口部232壁面的废液会减少在角(或边角)部237、236的停留,从而更确切地移动至凸状部233a、233b的先端后滴下。
还有,由于至少对遮蔽部件靠废液投入口部一侧的表面作斥水或亲水处理,使遮蔽部件表面附着的废液更容易向下移动。由此,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废液直接或通过堆积物表面以外的途径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上。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以适用于有多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对于单体的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单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也是适用的。还有,对于使用油墨以外的记录液的情况也同样适用。

Claims (23)

1.一种废液收容容器,其在喷出记录液液滴到被记录媒体上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收容生成堆积物的废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包括:
用于投入所述废液之容器本体;
用于检测所述容器本体内由所述废液生成堆积物达到规定高度时的满罐检测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满罐检测装置包括:
用于吸收流经所述堆积物的废液之吸收体;
用于检测所述吸收体是否已吸收了所述废液之检测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遮蔽所述容器本体废液投入口部和所述满罐检测装置吸收体之间之遮蔽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蔽部件包括:
遮蔽从所述容器本体废液投入口部投入的废液直接或通过所述堆积物以外的途径间接地附着到吸收体上。
5.如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遮蔽部件配置在遮蔽所述废液投入口部先端和所述满罐检测装置一部分的连线之位置。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的下端配置在低于所述吸收体的上表面,且高于所述吸收体的下表面之位置。
7.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的下端配置在低于所述吸收体的下表面之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蔽部件上形成有构成废液通道的开口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为孔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为狭缝状。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部。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上侧的位置低于所述投入口先端和所述吸收体之间的连线。
13.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水平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吸收体范围之外。
14.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边缘为凸状。
15.如权利要求3至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的下部有向下方凸出形状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形状部分的宽度随着向下方向变窄。
17.如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形状部分的先端以外的角或边角为圆弧状。
18.如权利要求3至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在废液投入口部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凹部或凸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或凸部沿上下方向形成沟槽或条筋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或条筋状的凹部或凸部在下侧形成汇集。
21.如权利要求3至2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废液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靠所述废液投入口部一侧的表面上实施有斥水或亲水处理。
22.一种由喷出记录液液滴到被记录媒体上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收容所述记录液废液的废液收容容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记录液是油墨。
CN2006101537033A 2005-09-16 2006-09-14 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1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1079/05 2005-09-16
JP2005271079A JP4854243B2 (ja) 2005-09-16 2005-09-16 廃液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1588A true CN1931588A (zh) 2007-03-21
CN1931588B CN1931588B (zh) 2010-05-19

Family

ID=3787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37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1588B (zh) 2005-09-16 2006-09-14 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54243B2 (zh)
CN (1) CN19315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4852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4312013A (zh) * 2020-10-09 2022-04-12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设备和废液罐
CN115315352A (zh) * 2020-03-26 2022-11-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2510B2 (ja) 2008-06-19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液タンク
JP6014983B2 (ja) * 2011-09-29 2016-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21150234A1 (en) * 2020-01-24 2021-07-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aste containers for waste print flu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1911B1 (en) * 1997-08-28 2001-08-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having waste ink absorbing function
JP2000085143A (ja) * 1998-09-10 2000-03-28 Copyer Co Ltd 廃インク回収装置
JP2000085142A (ja) * 1998-09-10 2000-03-28 Copyer Co Ltd 廃インク回収装置
JP4176398B2 (ja) * 2002-07-01 2008-1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廃インク貯留装置
JP2004167945A (ja) * 2002-11-21 2004-06-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144807A (ja) * 2003-11-13 2005-06-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4509821B2 (ja) * 2005-02-16 2010-07-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4852A (zh) * 2018-06-20 2019-12-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5315352A (zh) * 2020-03-26 2022-11-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N114312013A (zh) * 2020-10-09 2022-04-12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设备和废液罐
CN114312013B (zh) * 2020-10-09 2024-03-12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设备和废液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76339A (ja) 2007-03-29
JP4854243B2 (ja) 2012-01-18
CN1931588B (zh) 201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4004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337820C (zh) 喷墨打印设备
CN1289299C (zh) 喷墨打印机
US7431422B2 (en) Head clea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27589A (zh) 喷墨打印设备
CN1178788C (zh) 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和设备
CN1931583A (zh) 记录头的维持恢复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5098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31588A (zh) 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74344A (zh) 液体喷出装置的维护和恢复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035421C (zh) 可拆的喷墨装置和喷墨设备
CN1654207A (zh) 涂布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826227A (zh) 用于液体排放装置的维护/恢复装置及成像装置
CN1216312A (zh) 油墨、油墨容器、油墨调节设备、喷墨印刷设备和喷墨印刷方法
CN1533330A (zh) 喷墨打印机
CN1370682A (zh) 压力调整腔、具有该腔的喷墨记录头和使用该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
CN1975764A (zh) 记录数据生成方法、记录装置及掩模制造方法
CN1654208A (zh) 液体涂布装置及喷墨装置
CN10322377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931582A (zh) 液体吐出装置
CN1075978C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607091A (zh) 图象形成方法
CN1294017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CN1827377A (zh) 成像设备
CN1254380C (zh) 喷墨记录头和喷墨记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