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9704A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9704A
CN1929704A CN 200610002704 CN200610002704A CN1929704A CN 1929704 A CN1929704 A CN 1929704A CN 200610002704 CN200610002704 CN 200610002704 CN 200610002704 A CN200610002704 A CN 200610002704A CN 1929704 A CN1929704 A CN 1929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duction heating
fan
aforementioned body
heating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27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金伸明
本多武史
坂上诚二
木村秀行
本间满
野口敏夫
大友博
岸本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929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9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烹调器。其可提高具有主体内部的实际安装密度高且通风阻力大的倾向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可靠性。感应加热烹调器在主体(2)上面配置放置被加热容器的顶板(1),在该顶板(1)下方配置感应加热线圈(3)、(4),在主体(2)内部配置冷却驱动感应加热线圈(3)、(4)的电子基板(6)、(7)、(8)的涡轮风扇(5),其中,其构成为:在将朝向主体(2)的后背部开口的风扇(5)的吸入口(9)和顶板(1)的吸气口(15)连通的吸气流路的中途,吸气流路的上述顶板(1)侧的壁面上设有使吸气流路变窄的挡水板。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感应加热烹调器是利用使高频电流流入感应加热线圈时所产生的磁力线经过金属制的锅时在锅底所产生的涡电流形成的焦耳热来进行加热烹饪的装置。
由于在加热时不仅仅是锅,感应加热线圈和控制感应加热线圈的电子基板等也产生放热,所以进行了使用风扇的吹风冷却。
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流路构造是使用轴流风扇和多叶风扇来使从顶板的吸气口吸入的空气通到搭载了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再接着通到感应加热线圈。
此类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由于操作中的锅的煮沸溢出和锅的翻倒等而使水浸入到顶板的吸气口及排气口中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冷却流路而粘附到电子基板等上的水成为电子部件的损伤原因。因此,冷却流路需要设有防水构造。
一直以来,与风扇种类无关地在冷却流路中设置有加热线圈和电子基板的防水构造。作为此类冷却流路的防水构造的实例有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实例。
近年来,感应加热烹调器出于缩短烹饪时间等所需而具有加热线圈更高输出化的倾向,且烘烤炉具有内部容积大型化以能对应于大型烹饪物的倾向。
而且,由于使用的锅的种类不但可使用能高效率加热的铁锅也可以是加热效率较低的非磁性不锈钢锅,所以除了铁、非磁性不锈钢制的锅以外,也可使用铝制和铜制锅的机种产品化以能对应于多种锅。顺便提一下,铝锅的加热效率比非磁性不锈钢锅低。
控制加热线圈的电子基板位于加热线圈下部且配置于烘烤炉的剩余空间中。随着该加热线圈的高输出化、对应锅的多样化而在加热线圈的控制电路中增加必要部件。
由于搭载电子基板的场所所限,所以通过提高电子基板的实际安装密度,存在在增大供给到电子基板的冷却气流的通风阻力的同时热损失也增大的倾向。
而且,通过烘烤炉的内部容积的大型化,如果缩小电子基板的配置空间,则要求电子基板的实际安装精度更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4151号公报)中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实例是使由轴流风扇从吸气口吸入的冷却风通到电子基板和感应加热线圈上的结构。
感应加热烹调器由于主体内部的设备的实际安装密度高,所以存在通风阻力大,且如图13所示,启动点接近关闭点,并在使用轴流风扇的情况下噪音变大的问题。
而且,轴流风扇由于风扇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位于同轴上的相对位置,所以存在侵入到风扇的吸入口中的水滴等直接飞散到下游侧的电子基板上的问题。
再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防水构造中,存在因从上部吸气口浸入并到达主体底部的水滴跳起而被吸引到风扇吸入口的问题。
专利文献2(特开2002-043046号公报)中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实例是通过纵置式的多叶风扇而使从吸气口吸入的冷却风通到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
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所示,由于多叶风扇的防水构造在风扇吸入口及吸入侧流路上设置阻挡体来使吸入口流路狭窄,所以通风阻力增大。而且,由于多叶风扇为在旋转方向上配置吹出口的流路构造,所以存在被多叶风扇吸引的水滴直接粘附到配置于风扇吹出口下游的电子基板上的问题。
再有,多叶风扇通常通过相对于风扇的大小而增大风量和压力来广泛用于室内的换气用等。
但是,如图14所示,由于是叶轮的旋转方向和叶片的出口方向一致的向前叶片,所以存在叶轮出口的绝对速度C2变得非常大的特性。
该绝对速度C2,由于风扇出口的压力损失ΔP=ρ/2×C22,所以通风阻力增大,再有,由于对风扇罩内部的流动产生不良影响或成为局部噪音源,所以,在使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多叶风扇的情况下,还存在多叶风扇自身所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良现象,并实现可靠性高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主体上面具备顶板,在上述主体内具备多个加热线圈、控制上述多个加热线圈的驱动的基板、比该基板设于更靠近上述主体后方且冷却上述加热线圈和上述基板的风扇单元、在该风扇单元后方的上述主体的背壁部和上述主体底部之间朝向底部并向上述风扇单元倾斜的倾斜部,在上述主体后方设有上述风扇的吸气口,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上述吸气口和上述风扇单元之间所设的吸气流路的中途设有提供了使该吸气流路变窄的顶部的挡水部。
而且,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主体上方具备顶板,在上述主体内具备多个加热线圈、控制上述多个加热线圈的驱动的电子基板、比该电子基板设于更靠近上述主体后方且冷却上述加热线圈和上述基板的风扇单元、在该风扇单元后方的上述主体的背壁部和上述主体底部之间朝向底部并向上述风扇单元倾斜的倾斜部、在上述顶板后方所设的吸气口,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从上述吸气口到朝向上述主体后方开口的上述风扇单元的空气吸入口的吸气流路的中途,在上述顶板侧设有提供了使该吸气流路变窄的顶部的挡水部。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主体上面具备顶板,在上述主体内具备在上述顶板下方设置的多个加热线圈、控制上述多个加热线圈的驱动的基板、冷却上述加热线圈和上述基板的风扇单元、在该风扇单元后方的上述主体的背壁部和上述主体底部之间朝向底部并向上述风扇单元倾斜的倾斜部,在上述主体后方设有上述风扇的吸气口,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主体背壁部和上述风扇单元的风扇之间的吸气流路中途,在分隔上述风扇的吸入口所设的上述吸气流路的壁面上,上述壁面的吸入口外周设有檐状的分隔部件。
再有,除上述手段外,还设有朝向上述主体的后背部开口的涡轮风扇的空气吸入口、在上述涡轮风扇的空气吸入口和上述后背板的倾斜部之间遮蔽从上述倾斜部飞散的水滴的遮蔽部件、在上述遮蔽部件和上述倾斜部之间将侵入的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口。
此外,除上述手段外,还在上述主体后背部的倾斜部上设有遮蔽从上述倾斜部飞散的水滴的遮蔽部件、在上述遮蔽部件的上游侧流路处将侵入的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口。
还有,除上述手段外,在连通上述顶板吸气口和上述风扇的吸入口的吸气流路中途,还设有上述主体的底部侧朝向上述主体后背部倾斜的百叶窗。
而且,除上述手段外,上述风扇的空气吸入口和上述主体的后背部的距离L1与上述顶板的吸气口下部的风扇侧壁面和上述主体的后背部侧壁面的距离L2之间关系为L1/L2>2.5。
再有,第8手段为:在第4-7手段中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顶板的吸气口下部的风扇侧壁面和上述主体的后背部的距离L2与上述遮蔽部件和上述主体后背部之间距离L3之间关系为L3>L2。
此外,除上述手段外,将上述风扇的空气吸入口和一个以上排出口在同轴上配置,且上述风扇的至少一个排出口在来自上述排出口的下游侧流路上配置上述基板。
还有,除上述手段外,上述风扇的至少一个的排出口与通到上述感应加热线圈的流路连通。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风扇的上游侧流路的顶板侧壁面上设置使吸气流路变窄的挡水板,对于经顶板的吸气口并经顶板侧吸气流路壁面而流动的水,由于可拦挡水流并从壁面分离水滴,可防止经流路壁面而流入风扇吸气口的水滴的浸入,所以可防止由于附着到电子基板和感应加热线圈上的水滴而引起电子部件损伤,从而可确保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可靠性。
此外,作为其它手段,可设置使顶板吸气口下部流路变窄的挡水板,还可在设有风扇吸入口的壁面的风扇外周部设置檐状分隔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侧剖视图。
图4是说明风扇单元5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作为涡轮风扇的叶轮10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将顶板等从主体取下及从吸气口15到风扇5的流路间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右感应加热部的大体中央剖开的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风扇5的吸入口9侧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示出风扇5的吸入口9周边的风扇罩13的主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图9的A-A剖面。
图11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右感应加热部的大体中央剖开的侧剖视图。
图12是说明风扇罩13的其它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轴流风扇的一般特性的图。
图14是将多叶风扇和涡轮风扇进行比较的模式图。
图中:1-顶板,2-主体,3、4-感应加热线圈,5-风扇,6、7、8-电子基板,9-吸入口,10-叶轮,11、12-排出口,13-风扇罩,14-风扇马达,15-吸气口,16-排气口,17-操作部,18-液晶面板,19-烘烤炉,20-烘烤炉排气口,21-辐射加热器,22、23-通气口,24-上方流路壁面,25-挡水板,26-下方流路壁面,27-倾斜部,28-遮蔽部件,29、33-排水口,30-后背部流路壁面,31-口环,32-檐状的分隔板,34-檐状的分隔板,35-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到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以具备两个感应加热部和一个加热器加热部及一个烘烤炉,并组装到系统厨具类厨房家具中以使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立体图,且是表示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及现有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共同代表构造的图。
顶板1设于主体2上面,且其为玻璃制且承受锅等的负荷。主体2前面设有操作部17,在其旁边设有烘烤炉19。
主体2的上面靠近使用者一侧、顶板1的靠近使用者一侧配置了液晶面板18以用液晶来显示感应加热部的输出状态并向使用者传达加热输出的强度。
图2是表示在本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将顶板等从主体取下及电子基板和风扇的实际安装的分解立体图。
顶板1的下部具有与右感应加热部对应的感应加热线圈3和与左感应加热部对应的感应加热线圈4,并产生由高频电流流动所产生的磁力线以加热作为负荷的锅。
主体2内部的后背部上设有具备涡轮风扇的风扇单元5,并通过由马达14驱动的作为涡轮风扇的叶轮10来输送冷却风。容纳叶轮10的风扇罩13具备吸入口9和排出口11、12。在图4(a)中,表示风扇罩13的吸入口9侧。
而且,在图4(b)中,表示风扇罩13的排出口11、12侧。虽然排出口12图示为一个开口部,但是可通过改变开口部大小来调整风量。
如图12(a)所示,可分隔排出口12以成为对应于供给到预定位置的风量的开口。而且,如图12(b)所示,通过使风扇罩13内的叶轮10的中心位置偏心,图中为向右侧偏心,可改变开口部12的面积。这样,可增大向冷却风量所必需的放热量大的电子基板供给的风量。
接着,对冷却风的流动进行说明。主体2的吸气口15设于主体2后部侧且是主体2内部的冷却风的入口。从吸气口15吸入的冷却风被导入到风扇单元5的吸入口9。
风扇单元5将从吸入口9取入的空气作为冷却风从排出口11、12喷出。从该风扇单元5喷出的冷却风经电子基板6、7、8和后述冷却流路冷却感应加热线圈3。
烘烤炉19设于主体2左下侧,并以加热器加热式用于烧鱼和肉料理的烹饪等。烘烤炉排气口2-与排气口16并排摆设,且是排出从烘烤炉19产生的烟等的出口。
辐射加热器21是主体2内部后方所设的加热器加热部,且用于用感应加热方式不能加热的锅和容器等的烹饪时。
图3是图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从前面观察右侧的感应加热部的大体中央剖开的侧剖视图。而且,图中的箭头表示冷却风。
这里,作为代表例,表示的是使用三个基板和两个风扇单元排出口的情况。
吸入到风扇单元5中的空气流由具有风扇马达14所驱动的向后的叶片36的叶轮10(参照图5(a))提供动量,且在叶轮10内偏转90度流动方向后,在风扇罩13内再偏转(参照图4(b))90度流动方向,并从排出口11和排出口12排出。从排出口11供给到感应加热线圈3并从排出口12供给到电子基板6、7、8。
将吸入口9和排出口11、12的方向配置为与叶轮10的轴向一致的方向上。设有用于分隔叶轮10的吸入口9和吸气口15的吸入流路的风扇罩13中将整流空气导入吸入口9的口环31。
电子基板6、7、8由多个基板构成,且配置于感应加热线圈3下方,并控制右感应加热线圈3和左感应加热线圈4。冷却主体2内部的冷却风经排气口16排出到外部。
通气口22是在支撑感应加热线圈3的板上所设的开口,且设于感应加热线圈3的下方附近。而且,通气口23是用于将从风扇5的排出口11吹出的冷却风直接吹到感应加热线圈3而设的开口。
而且,由于在左侧感应加热线圈4的下方附近所用的通气口根据需要而设,所以符合烘烤炉19的配置设于感应加热线圈4下方和周围的附近。在本实施例中,用只设置右侧感应加热线圈3的通气口的构造来进行说明。
在主体2前面所设的操作部17具备整个设备的电源开关和感应加热线圈3、4和辐射加热器21的输出调节钮等。
再有,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涡轮风扇(叶轮10),图5(b)所示的其风扇外径D和风扇内径D1的关系为内径/外径=0.4-0.6。此外,由于叶片36的出口角度为110°以下,所以叶片36的数量为15个以下。
在以上构成中来说明整体动作。
将锅放置于右感应加热部上即右感应加热线圈3上方的顶板1上,打开操作部17的电源开关,将与右感应加热部对应的输出调节钮调节为适当的输出。
电子基板6、7、8的控制部使高频电流流到右感应加热线圈3,并从感应加热线圈3产生磁力线以加热锅。同时,控制部驱动风扇5。
被驱动的风扇5从吸气口15吸取外部空气并将冷却风吹到电子基板6、7、8以将其冷却。冷却电子基板6、7、8的冷却风向上方经通气口22及通气口23吹出到配置有感应加热线圈3等的空间,主要是吹到右感应加热线圈3以将其冷却,然后从主体2后部所设的排气口16排出到外部空气中。再有,向电子基板7的冷却风的供给通过来自电子基板6的冷却风在电子基板7间隙中上升而实现。
接着,对组装了本发明的风扇5和防水构造的流路构造的实施例的详情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用上述的图3和图6来说明实施例1。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将顶板等从主体取下及从吸气口15到风扇5的流路间的立体图。
在从吸气口15的风扇5的流路间,顶板1侧的上方流路壁面24上设有下方向主体2后背部侧倾斜的挡水板25以使吸气流路变窄。
在朝向主体2底部侧的下方流路壁面26上设有遮蔽在主体2后背部的倾斜部27处飞散的水滴的遮蔽部件28,且遮蔽部件28的上游侧及后流侧的下方流路壁面26上成为设有排水口29和排水口33的流路构造。
本实施例中所示的遮蔽部件28的设置位置,说明了在下方流路壁面26上的情况,但也可在主体2后背部的下部所设的倾斜部27上配置遮蔽部件28。
而且,在主体2的后背部流路壁面30和风扇5的吸入口9之间距离为L1,连接到吸气口15的上方流路壁面24和后背部流路壁面30之间距离为L2的情况下,成为L1/L2>2.5的关系成立的构造。此外,在后背部流路壁面30和遮蔽部件28的距离为L3的情况下,为L3>L2的关系成立的构造。即使在实施例1以后,风扇5的吸入口9、遮蔽部件28、吸气口15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这里,对侵入到主体2的内部的水进行说明。
由于放置于顶板1上的锅的翻倒和煮沸等原因而使得水侵入吸气口15中。作为从吸气口15浸入的水的主要轨迹,可举出下面3种。一个是大量水侵入的情况,通过吸气口15的大部分水直接到达倾斜部28和下方流路壁面26。第二种是少量水经上方流路壁面24而在风扇5的吸入口9附近落下水滴。第三种是在吸气口15的下方流路飞散的微量水滴被直接吸入到风扇5的吸入口9中。
根据以上构成,说明对从吸气口15侵入的水的防水构造。
从吸气口15侵入的水的一部分沿挡水板25的斜面向主体2的后背部壁面30方向上导引水流以抑制水滴向风扇5侧飞散。虽然到达倾斜部27的水的一部分弹到风扇5侧,但是冲撞到遮蔽部件28上并被遮蔽。而且,由于到达的一部分从排水口29排出到主体2的外部,所以可减轻水的弹回量。因此,在大量水侵入的情况下等,通过挡水板25、遮蔽部件28、排水口29,可防止侵入到风扇5的吸入口9的水。
而且,经上方流路壁面24流动的水滴由于挡水板25拦挡水流而到达倾斜部27。因此,在少量的水侵入的情况下等,可由挡水板25而得到风扇5的防水效果。
此外,通过将风扇5的吸入口9和吸气口15的配置设为L1/L2>2.5,且从吸气口15设有预定空间,可抑制从吸气口15侵入的水被直接导入到风扇5的吸气口9中的水滴。而且,通过使吸气口15和遮蔽部件28的配置为L3>L2,可用遮蔽部件28遮蔽到达吸气口15下部的水滴。
再有,在吸气流路中途飞散的微量水滴浸入风扇5的吸入口9的情况下,由风扇5的旋转而排出到离心方向,并附着到风扇罩13的内壁面上,且水滴不直接附着到电子基板6、7、8和感应加热线圈3上。附着到风扇罩13的内壁面上的水滴可通过风扇5的回旋流动而蒸发。
通过以上流路构造,由于可防止经风扇5的吸入口9而飞散到电子基板侧的水滴的浸入,所以可得到防止水滴附着所引起的电子部件的损伤,得到可确保电子基板和感应加热线圈的可靠性的效果。
而且,通过在风扇5中使用涡轮风扇,可得到离心式高压力,由于向电子基板6、7、8供给降低排出口11、12的出口速度的速度分布同样的流动,所以可如多叶风扇那样难以影响排出口正下的障碍物且可以低噪音实现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流路构造。
再有,组合了挡水板25和遮蔽部件28的流路构造由于可在风扇5的吸入口9上流确保自由空间,所以可实现高风量低噪音的流路构造以降低流路的压力损失。
还有,由于通过一个风扇5可形成通到电子基板6、7、8侧的流路和感应加热线圈3的流路,所以没必要在每个冷却部皆设置风扇,由于可减少流路构造的部件数量,所以可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图7、8来说明实施例2。
图7是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右感应加热部的大体中央剖开的侧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风扇5的吸入口9侧的立体图。
在从吸气口15到风扇5的吸入口9的流路中,风扇罩13的吸气侧壁面上所设置的口环31的外周设有檐状的分隔板32。而且,朝向主体2底部侧的下方流路壁面26上设有遮蔽在主体2后背部的倾斜部27处飞散的水滴的遮蔽部件28,且遮蔽部件28的上游侧及后流侧的下方流路壁面26上呈设有排水口29和排水口33的流路构造。
根据以上构成,说明对从吸气口15侵入的水的防水构造。
从吸气口15侵入并经上方流路壁面24流入风扇罩13的吸入侧壁面且从上方流路壁面24落下到吸入口9附近的水滴,由在风扇罩13上设置的檐状分隔板32遮蔽水的流路,经檐状分隔板32到达主体2底部,通过排水口33排出到主体2外部。此外,到达倾斜部27的水在由遮蔽部件28遮蔽后,通过排水口29排出到主体2外部。
即,通过设置檐状分隔板32和遮蔽部件28的流路构造,对于经上方流路壁面24而流入的水滴和流到倾斜部27的水滴,可得到风扇5的防水效果。
通过以上的流路构造,可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电子基板和感应加热线圈的防水效果。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图9、10来说明实施例3。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示出风扇5的吸入口9周边的风扇罩13的正面。图10表示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图9的A-A剖面。
在从吸气口15到风扇5的吸入口9的流路中,呈风扇罩13的口环31上设有檐状的分隔板34的构造。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为在吸气口15和风扇5的吸入口9的流路间设置了遮蔽部件28的流路构造。
根据以上构成,说明对从吸气口15侵入的水的防水构造。
从吸气口15侵入并经上方流路壁面24流入风扇罩13的吸入侧壁面且从上方流路壁面24落下到吸入口9附近的水滴,由在风扇罩13上设置的檐状分隔板34遮蔽水的流路,经檐状分隔板34到达主体2底部,且通过排水口33排出到主体2外部。即,檐状分隔板34,可得到对经上方流路壁面24而流入的水滴的向风扇5的防水效果。
通过以上的流路构造,可与实施例1、2同样地得到电子基板和感应加热线圈的防水效果。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图11来说明实施例4。
图11是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右感应加热部的大体中央剖开的侧剖视图。
在从吸气口15到风扇5的吸入口9的流路中,其构造为:上方流路壁面24上设置下方向主体2后背部侧倾斜的挡水板25以使吸气流路变窄,且是在下方流路壁面26上设置遮蔽部件28的空间,并在遮蔽部件28和上方流路壁面24之间设置百叶窗35的流路构造。百叶窗35的构造为:下方侧向主体2的后背部倾斜,多个倾斜的板相隔预定间隔地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上方流路壁面24上使用挡水板25,但也可使用在实施例2中所述的风扇罩13的壁面上设置檐状分隔板32的构造或在实施例3中所述的口环31上设置檐状分隔板34的构造来取代挡水板25。
根据以上构成,说明对从吸气口15侵入的水的防水构造。
将从吸气口15侵入的水的一部分沿挡水板25的斜面导向主体2的后背部壁面30方向以抑制飞散到风扇5侧的水滴。在流路落下的中途飞散到风扇5侧的水冲撞到百叶窗35并沿百叶窗35的斜面流向主体2的后背部壁面30方向且到达倾斜部27。到达倾斜部27且弹回到风扇5侧的水冲撞到遮蔽部件28上并被遮蔽。再有,通过将已到达的一部分从排水口29排出到主体2的外部可减小水的弹回量。此外,空气通过百叶窗35的倾斜板的间隔导入到风扇5的吸入口9。
通过以上的流路构造,可与实施例1、2、3同样地得到电子基板和感应加热线圈的防水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在主体上面具备顶板,在上述主体内具备设置在顶板下方的多个加热线圈、控制上述多个加热线圈的驱动的电子基板、设成比该电子基板更靠近上述主体后方且具有对上述加热线圈和上述电子基板送出空气流的风扇的风扇单元、在该风扇单元后方的上述主体背壁部和上述主体底部之间从上述背壁部朝向上述底部并向上述风扇单元侧倾斜的倾斜部,在上述主体后方且上述背壁部的上方设有吸气口,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气口和上述风扇单元之间所设的吸气流路的中途,设置具有使该吸气流路变窄的顶部的挡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挡水部设于上述吸气流路的上述顶板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气流路中途设置具有上述风扇单元的风扇的吸入口的分隔壁,在上述分隔壁的上述吸入流路侧的壁面上,在上述分隔壁的吸入口的外周设置檐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设有朝向上述主体后背部开口的上述风扇单元的空气吸入口、在上述空气吸入口和上述主体的倾斜部之间遮蔽从上述倾斜部飞散的水滴的遮蔽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遮蔽部件的上述倾斜部侧设有将侵入到上述主体中的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连通上述吸气口和上述吸入口的吸气流路中途,设有上述主体的底部侧朝向上述主体后背部倾斜的百叶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吸入口和上述主体后背部的距离L1与上述吸气口下部的风扇单元侧壁面和上述主体后背部侧壁面的距离L2之间的关系为L1/L2>2.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气口下部的风扇单元侧壁面和上述主体后背部的距离L2与上述遮蔽部件和上述主体后背部的距离L3之间的关系为L3>L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空气吸入口和一个以上排出口以同轴配置,上述风扇单元的至少一个排出口在来自上述排出口的下游侧流路上配置上述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的至少一个排出口与通到上述感应加热线圈的流路连通。
CN 200610002704 2005-09-09 2006-01-25 感应加热烹调器 Pending CN19297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1505 2005-09-09
JP2005261505A JP4384100B2 (ja) 2005-09-09 2005-09-09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9704A true CN1929704A (zh) 2007-03-14

Family

ID=37859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2704 Pending CN1929704A (zh) 2005-09-09 2006-01-25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84100B2 (zh)
CN (1) CN19297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9913B2 (ja) * 2009-06-09 2013-12-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5300620B2 (ja) * 2009-06-25 2013-09-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533054B2 (ja) * 2010-03-10 2014-06-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653060B2 (ja) * 2010-04-01 2015-0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92674B2 (ja) * 2010-06-25 2014-05-1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92675B2 (ja) * 2010-06-28 2014-05-1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41847B2 (ja) * 2010-07-21 2014-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683162B2 (ja) * 2010-07-28 2015-03-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538130B2 (ja) * 2010-08-10 2014-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73833B2 (ja) * 2010-08-27 2014-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897183B2 (ja) * 2015-05-11 2016-03-30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897194B2 (ja) * 2015-09-11 2016-03-30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KR102050399B1 (ko) * 2018-06-07 2019-12-02 (주)쿠첸 전기레인지의 냉각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2925A (ja) * 1997-02-19 1998-11-04 Daikin Ind Ltd 送風ユニット
JP3668597B2 (ja) * 1997-09-10 2005-07-06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2001324151A (ja) * 2000-05-15 2001-11-22 Rinnai Corp 加熱調理器
JP3646641B2 (ja) * 2000-10-02 2005-05-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2198163A (ja) * 2001-11-28 2002-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73453A (ja) 2007-03-22
JP4384100B2 (ja) 200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9704A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295943C (zh) 内装式微波炉
CN2704707Y (zh) 电动风机及使用该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JPH1187038A (ja) 加熱調理器
JP502815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13193C (zh) 烹调炉罩式排风扇
JP200731121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4039263A (ja) 電磁調理器
JP2009103454A (ja) レンジフード
JP201302616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955563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吸入格栅
JP438409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1270282U (zh) 一种散热好的食品加工机
CN1891054A (zh) 电烤箱排出过滤器装配结构
JP438410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20230151971A1 (en) Cooking device
JP559825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210424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35260B2 (ja) 組込み式加熱調理器
JP5045563B2 (ja) 加熱調理器
KR100347100B1 (ko) 후드겸용 전자레인지의 전장실 냉각구조
JP549267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29478B2 (ja) 組込み式加熱調理器
JP200917674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5163518A (zh) 风机组件和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