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2504A - 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2504A
CN1912504A CNA2006101088301A CN200610108830A CN1912504A CN 1912504 A CN1912504 A CN 1912504A CN A2006101088301 A CNA2006101088301 A CN A2006101088301A CN 200610108830 A CN200610108830 A CN 200610108830A CN 1912504 A CN1912504 A CN 1912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straight sections
heat
exchange tube
evapori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88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丸笠茂男
栗原明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912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2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蒸发器1具备:由多个铝制散热片2构成且沿着通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了多个的散热片组3;由贯通状地固定在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上的多个直管部5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5的曲管部6、7构成的第1热交换管4,和由多个直管部9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9的曲管部11、12构成,并且连接在第1热交换管4的一端上的第2热交换管8。在相邻的2个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的角部形成缺口17。利用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两个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的缺口17构成嵌入部19。使第2热交换管8的直管部9,以被嵌入在嵌入部19内的状态与两个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接触。根据该蒸发器1,可以在长时间内防止冷却性能的降低。

Description

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器,更详细地说,涉及在用于例如冰箱、冷藏柜等冷藏装置的制冷循环中被很好地使用的蒸发器。
在该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中,“铝”这样的用语,除了纯铝之外还包括铝合金。
背景技术
例如在冰箱的绝热箱体内,设置有具备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的制冷循环。作为这种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大多采用如下那样的蒸发器,即,具备由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散热片构成、且沿着气流方向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的散热片组,和由贯通状地固定在各散热片组的所有的散热片上的多个直管部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并且数量比直管部少1个的曲管部构成的蜿蜒状的热交换管这样的蒸发器。
可是,在这种蒸发器中,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在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中的贯通各散热片的部分的外周面上会发生结霜,同时在各散热片上,会以直管部所贯通的部分为中心发生结霜。各散热片上的结霜,在直管部的附近变得相当厚,随着远离直管部而逐渐变薄。一旦发生这样的结霜,霜就会变成阻力,导致在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之间流过的空气量急剧地减少,或者空气与流过热交换管内的制冷剂之间的传热量急剧地减少,因此存在着在较短的时间内冷却性能就会降低这样的问题。这种冷却性能的降低,在结霜量较多的气流上游侧特别显著。
于是,一直以来使用了各种除霜装置,在特开2002-130918号公报中记载有其具体例。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第1种除霜装置,是在绝热箱体内的蒸发器的下方,设置有利用辐射热对蒸发器进行加热的除霜加热器的装置(参照段落0035,图1)。另外,第2种除霜装置,是将蜿蜒状的管式加热器,嵌入到形成在蒸发器的散热片上的缺口内而成的装置(参照段落0062~0066,图7)。但是,即便使用了上述公报所记载的2种除霜装置,只要发生上述的结霜,就不得不频繁地进行除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防止冷却性能的降低的蒸发器。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具备以下的样态。
1)一种蒸发器,其具备:呈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散热片;由贯通状地固定在散热片上的多个直管部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且个数比直管部少1个的曲管部构成的第1热交换管,和由多个直管部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且个数比直管部少1个的曲管部构成、同时连接在第1热交换管的一端上的第2热交换管,其中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与散热片接触。
2)如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接触散热片中的与气流方向及第1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相垂直的方向的侧缘部。
3)如上述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遍及气流方向的整体地与散热片接触。
4)如上述3)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直管部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5)如上述3)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直管部之间的间距,在气流方向下游侧小于其上游侧。
6)如上述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在气流方向的上游侧与散热片接触。
7)如上述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由呈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组,沿着气流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8)如上述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传热面积,大于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传热面积。
9)如上述8)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是平板状,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是波板状。
10)如上述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间距,小于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间距。
11)如上述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在各散热片组的所有的散热片上,均贯通状地固定着第1热交换管的2个直管部。
12)如上述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以被嵌入到由在散热片上形成的缺口构成的嵌入部内的状态与散热片接触。
13)如上述1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在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2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角部形成缺口,利用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两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缺口设置嵌入部,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以被嵌入到嵌入部内的状态与两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接触。
14)如上述1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在散热片的缺口的周缘部,一体地形成有与直管部的外周面面接触的套环。
15)如上述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在所有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排列方向的外侧分别配置侧板,在两个侧板上,分别形成用于使第1热交换管的曲管部以及由曲管部所连接着的2个直管部的端部穿过的贯通孔,和用于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端部嵌入的缺口,在侧板的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固定片,将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端部嵌入侧板的缺口内,同时用两个固定片夹紧固定。
16)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发夹状管、由多个直管部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且个数比直管部少1个的曲管部构成的第2热交换管、和具有2个贯通孔的多个散热片;预先在各散热片的各角部形成缺口;通过将发夹状管的两个直管部分别穿过所有的散热片的贯通孔并同时固定在散热片上,从而沿着直管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由多个并列状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组;通过将带散热片的发夹状管,在相对于直管部的长度方向处于同一位置上的无散热片部进行弯曲,同时使相邻的2个无散热片部上的弯曲方向相反,从而将两个直管部制成蜿蜒状,形成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将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嵌入到由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相邻的2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角部形成的缺口构成的嵌入部内;将第1热交换管的一端部和第2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
17)如上述16)所述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具有使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曲管部以及由曲管部连接的2个直管部的端部穿过的贯通孔、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端部嵌入的缺口、和分别形成在各缺口的两侧的固定片的1对侧板;在将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嵌入由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相邻的2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角部形成的缺口构成的嵌入部内之后,将两侧板配置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所有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排列方向的外侧;将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曲管部以及由曲管部连接的2个直管部的两端部分别穿过两侧板的贯通孔;将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两端部分别嵌入两侧板的缺口内;使两侧板的固定片变形,用固定片夹紧固定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
18)一种制冷循环,其具备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蒸发器是上述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
19)一种冷藏装置,其在绝热箱体内设置有上述18)所述的制冷循环。
20)如上述19)所述的冷藏装置,其中,在绝热箱体内,在制冷循环的蒸发器的下方,配置有利用辐射热加热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在将上述1)的蒸发器适用于冷藏装置的制冷循环时,由于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与散热片接触,因此除了第1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中的贯通各散热片的部分的外周面,以及各散热片中的贯通有直管部的部分的周围以外,在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中的与散热片接触的部分的外周面,以及散热片中的与直管部接触的部分的附近,也发生结霜。可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量有限,因此总计的结霜量是基本一定的。因而,各部的霜的厚度在整体上变得均匀,比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蒸发器的情况薄,流过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之间的空气量的减少,及空气与流过两个热交换管内的制冷剂之间的传热量的减少变缓。其结果,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防止冷却性能的降低。
根据上述2)的蒸发器,可以比较简单地进行以直管部与散热片接触的方式配置第2热交换管的操作。
根据上述3)以及4)的蒸发器,在结霜量较多的气流方向上游侧,起到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另外,由于在气流方向上游侧,与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蒸发器相比结霜量变多,因此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空气中的水分量减少,从而结霜量变少,这时,便可以缩小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的散热片间距,与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和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接触的情况互相作用,提高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冷却性能。因而,可以谋求蒸发器整体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3)以及5)的蒸发器,在结霜量较多的气流方向上游侧,上述1)的效果更好。另外,由于在气流方向上游侧,与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蒸发器相比结霜量变多,因此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空气中的水分量减少,从而结霜量变少,这时,便可以缩小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的散热片间距,与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和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接触的情况,以及第2热交换管的相邻的直管部之间的间距在气流方向下游侧小于其上游侧的情况互相作用,进一步提高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冷却性能。因而,可以谋求蒸发器整体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6)的蒸发器,在结霜量较多的气流方向上游侧,起到与上述1)同样的效果。另外,由于在气流方向上游侧,与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蒸发器相比结霜量变多,因此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空气中的水分量减少,从而结霜量变少,这时,便可以缩小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的散热片间距,进一步提高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冷却性能。因而,可以谋求蒸发器整体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8)以及9)的蒸发器,进一步提高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冷却性能。即,由于在气流方向上游侧,与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蒸发器相比结霜量变多,因此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空气中的水分量减少,从而结霜量变少,其结果,没必要将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的形状设为适合于去掉霜的平板状。因而,通过将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的形状设为例如波板状,可以使传热面积大于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从而提高冷却性能,并可以谋求蒸发器整体的小型化。
根据上述10)的蒸发器,由于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间距,小于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间距,因此冷却性能提高。因而,可以谋求蒸发器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在气流方向上游侧,与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蒸发器相比结霜量变多,因此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空气中的水分量减少,从而结霜量变得较少,即便缩小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的散热片间距,也可以防止由霜成为阻力引起的流过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之间的空气量的减少。
根据上述12)以及13)的蒸发器,可以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可靠地与散热片接触。
特别是,根据上述13)的蒸发器,起到如下的效果。即,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管式加热器,通常都被嵌入到由在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两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角部所形成的缺口构成的嵌入部内来使用,因此根据上述13)的蒸发器,可以使用与以往的散热片相同的散热片。因而,散热片的制造成本降低。
根据上述14)的蒸发器,可以牢固地进行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和散热片的接触,同时增大两者之间的传热面积。
根据上述15)的蒸发器,可以简单地固定第2热交换管。并且,由于侧板是这种蒸发器通常都具备的,因此在第2热交换管的固定上不需要专用的部件。
根据上述16)的制造方法,可以比较简单地制造上述13)的蒸发器。
根据上述17)的制造方法,可以比较简单地制造上述15)的蒸发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该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展示该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左侧视图。
图4是展示该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右侧视图。
图5是展示图1的蒸发器的散热片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6是展示图1的蒸发器的侧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展示图1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图。
图8是展示图1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的与图7不同的工序的图。
图9是展示图1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的与图7以及图8不同的工序的图。
图10是展示该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展示该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该发明的实施形态。再者,在所有附图中,对同一部分以及同一部件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图2、图10以及图11的上下、左右称为上下、左右,将图2的纸面表侧(图3的右侧、图4的左侧)称为前,将与其相反一侧称为后。
实施形态1
该实施形态是图1~图9所示的。
图1~图4展示了实施形态1的蒸发器的整体构成,图5以及图6展示了其要部的构成。另外,图7~图9展示了实施形态1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在图1~图4中,蒸发器(1)具备:由沿着左右方向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铝制散热片(2)构成且沿着上下方向(通风方向)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的散热片组(3);由贯通状地固定在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上的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直管部(5)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5)并且个数比直管部(5)少1个的曲管部(6)、(7)的铝制第1热交换管(4);由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直管部(9)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9)并且个数比直管部(9)少1个的曲管部(11)、(12)构成,同时连接在第1热交换管(4)的一端上的铝制第2热交换管(8);和配置在所有的散热片组(3)的左右方向外侧的铝制侧板(13)、(14)。
散热片(2),如图5所示,呈沿前后方向较长的方形平板状,在其高度方向的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2个贯通孔(15)。在散热片(2)的各贯通孔(15)的周缘部,遍及其全周地一体地形成有套环(16)。另外,在散热片(2)的各角部形成有缺口(17),在散热片(2)的各缺口(17)的周缘部,一体地形成有套环(18)。并且,由上下相邻的散热片组(3)的相接近的2个散热片(2)的缺口(17),形成嵌入第2热交换管(8)的直管部(9)的嵌入部(19)。
气流方向下游侧(上侧)的散热片组(3)的相邻的散热片(2)之间的散热片间距,比气流方向上游侧(下侧)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间距小。在图示的例子中,散热片组(3)的相邻的散热片(2)之间的散热片间距,是下端的散热片组(3)最大,随着向上方的散热片组(3)靠近而变小。再者,只要上端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间距,比下端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间距小,即便上下相邻的多个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间距相等也可以,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间距的组合是任意的。
第1热交换管(4),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由在同一垂直面内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直管部(5),以及将上下相邻的直管部(5)左右交替地相互连接的第1曲管部(6)构成的2个蜿蜒状管部(4A)、(4B),被沿着前后隔开间隔而配置,且两个蜿蜒状管部(4A)、(4B)的下端的直管部(5)的右端部彼此由第2曲管部(7)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该第1热交换管(4)。各蜿蜒状管部(4A)、(4B)的直管部(5),被贯通在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的各贯通孔(15)中,并以直管部(5)外周面紧贴在套环(16)上的方式被固定在散热片(2)上。
第2热交换管(8),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由在同一垂直面内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直管部(9),以及将上下相邻的直管部(9)左右交替地相互连接的第1曲管部(11)构成的2个蜿蜒状管部(8A)、(8B),被沿着前后隔开间隔而配置,且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的下端的直管部(9)的右端部彼此由第2曲管部(12)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该第2热交换管(8)。各蜿蜒状管部(8A)、(8B)的上下相邻的直管部(9)之间的间距,在下侧较大,随着朝向上方而变小。除了各蜿蜒状管部(8A)、(8B)的下端的直管部(9)之外的其它的直管部(9),被嵌入在由上下相邻的散热片组(3)的相接近的2个散热片(2)的缺口(17)构成的嵌入部(19)内,使得直管部(9)的外周面与套环(18)紧密接触,由此,直管部(9)与散热片(2)的前后两侧缘部接触。另外,各蜿蜒状管部(8A)、(8B)的下端的直管部(9),被嵌入在下端的散热片组(3)的下侧的缺口(17)内,使得外周面的一部分与套环(18)紧密接触,由此,直管部(9)与散热片(2)的前后两侧缘部接触。再者,由于各蜿蜒状管部(8A)、(8B)的上下相邻的直管部(9)之间的间距,在下侧较大,随着朝向上方而变小,因此在嵌入部(19)之中也有没有嵌入蜿蜒状管部(8A)、(8B)的直管部(9)的。另外,第2热交换管(8)的后侧的蜿蜒状管部(8B)中的上端的直管部(9)的左端部,向前方弯曲成U字状,该弯曲部(21)的前端部,与第1热交换管(4)的前侧的蜿蜒状管部(4A)中的上端的直管部(5)的左端部相接合。
在左侧板(13)上,形成有使第1热交换管(4)的两个蜿蜒状管部(4A)、(4B)中的上端的直管部(5)的左端部通过的贯通孔(22),以及使第1热交换管(4)的第1曲管部(6)以及由各第1曲管部(6)所连接着的上下相邻的直管部(5)的左端部通过的纵长贯通孔(23),和使第2热交换管(8)的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中的各直管部(9)的左端部嵌入的缺口(24)。在右侧板(14)上,形成有使第1热交换管(4)的第1曲管部(6)以及由各第1曲管部(6)所连接着的上下相邻的直管部(5)的右端部通过的纵长贯通孔(23),以及使第1热交换管(4)的第2曲管部(7)以及由第2曲管部(7)所连接着的前后相邻的直管部(5)的右端部通过的横长贯通孔(26),和使第2热交换管(8)的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中的各直管部(9)的右端部嵌入的缺口(24)。在各侧板(13)、(14)的缺口(24)的上下两缘部上分别一体地形成有固定片(28),第2热交换管(8)的各直管部(9),在被嵌入缺口(24)内的同时,被两个固定片(28)夹紧固定(参照图6)。两个固定片(28),被从图6的用点划线表示的状态使其变形。再者,缺口(24),形成在与上下相邻的散热片组(3)之间相对应的所有的部分上,由于各蜿蜒状管部(8A)、(8B)的上下相邻的直管部(9)之间的间距为在下侧较大,随着朝向上方而变小,因此在缺口(24)之中,也存在着没有嵌入第2热交换管(8)的直管部的缺口。
在上述蒸发器(1)中,制冷剂从第2热交换管(8)的前侧蜿蜒状管部(8A)中的上端的直管部(9)的左端流入到第2热交换管(8)内,在第2以及第1热交换管(8)、(4)内流动,如图1中箭头X所示那样,与从下方流向上方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第1热交换管(4)的后侧的蜿蜒状管部(4B)中的上端的直管部的左端部流出。
然后,在第1热交换管(4)的直管部(5)中的贯通各散热片(2)的部分的外周面,各散热片(2)中的贯通有直管部(5)的贯通孔(15)的周围的部分,第2热交换管(8)的直管部(9)中的与散热片(2)接触的部分的外周面,以及散热片(2)中的接触着直管部(9)的部分的附近,发生结霜。可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量有限,因此结霜量的合计大致一定。因而,各部的霜的厚度在整体上均匀并且是较薄,在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之间流过的空气量的减少,以及空气与在两个热交换管(4)、(8)内流过的制冷剂之间的传热量的减少就会变缓。其结果,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防止冷却性能的降低。特别是,在作为结霜量较多的气流方向上游侧的下侧,上述的效果更好。
另外,由于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间距,比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间距小,因此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2)上接触着第2热交换管(8)的直管部(9)的情况,以及第2热交换管(8)的各蜿蜒状管部(8A)、(8B)的上下相邻的直管部(9)之间的间距在气流方向下游侧变小的情况相互作用,从而气流方向下游侧的冷却性能进一步提高。因而,可以谋求蒸发器(1)整体的小型化。并且,由于在气流方向上游侧的结霜量变多,因此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空气中的水分量减少,从而结霜量较少,即便缩小在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间距,也可以防止由霜成为阻力而引起的流过各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之间的空气量的减少。
蒸发器(1),以如下的方式制造。
首先,准备由2个直管部(31)以及将两个直管部(31)的一端部相互连接的曲管部(32)构成的铝制发夹状管(30),通过将发夹状管(30)的两个直管部(31)分别穿过多个散热片(2)的贯通孔(15),并同时固定在散热片(2)上,从而形成由多个并列状散热片(2)构成的散热片组(3)被沿着直管部(31)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设有多个的、带散热片的发夹状管(30)(参照图7)。
接着,通过将带散热片的发夹状管(30),在相对于直管部(31)的长度方向处于同一位置上的无散热片部进行弯曲,同时使相邻的2个无散热片部上的弯曲方向成为反方向,从而将两个直管部(31)制成蜿蜒状,形成具有2个蜿蜒状管部(4A)、(4B)以及由发夹状管(30)的弯曲部(32)构成的第2曲管部的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4)(参照图8)。
接着,通过将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4)的两个蜿蜒状管部(4A)、(4B)中的上端的直管部(5)的左端部穿过贯通孔(22),同时将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4)的第1曲管部(6)以及由各第1曲管部(6)所连接着的上下相邻的直管部(5)的左端部穿过纵长贯通孔(23),从而将左侧板(13)配置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4)的左侧。另外,通过将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4)的第1曲管部(6)以及由各第1曲管部(6)所连接着的上下相邻的直管部(5)的右端部穿过纵长贯通孔(23),同时将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4)的第2曲管部(7)以及由第2曲管部(7)所连接着的前后相邻的直管部(5)的右端部穿过横长贯通孔(26),从而将右侧板(14)配置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4)的右侧。这时,两侧板(13)、(14)的固定片(28),如图6中用点划线所示那样,笔直地向外侧方延伸。
接着,将第2热交换管(8)的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在第2曲管部(12)处稍微打开(参照图9),并将除了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的下端的直管部(9)以外的其它直管部(9),嵌入在由形成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4)的相邻的2个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2)的角部上的缺口(17)构成的嵌入部(19)内,同时将下端的直管部(9),嵌入到下端的散热片组(3)的下侧的缺口(17)内,进而将第2热交换管(8)的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的直管部(9)的两端部分别嵌入到两侧板(13)、(14)的缺口(24)内。
最后,使两侧板(13)、(14)的固定片(28)变形(参照图6),由固定片(28)夹持固定第2热交换管(8)的直管部(9)。这样,就制造了蒸发器(1)。
实施形态2
该实施形态是图10所示的。
在实施形态2的蒸发器(40)的情况下,第2热交换管(8)的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的直管部(9)的个数与散热片组(3)的个数相等,并且上下相邻的直管部(9)之间的间距都相等。并且,除了下端的直管部(9)之外的其它的所有的直管部(9),被嵌入在由上下相邻的散热片组(3)的相接近的2个散热片(2)的缺口(17)构成的嵌入部(19)内,使得直管部(9)外周面与套环(18)紧贴,由此,直管部(9)与散热片(2)的前后两侧缘部接触。另外,下端的直管部(9)被配置在下端的散热片组(3)的下侧的缺口(17)内,直管部(9)的外周面以与套环(18)紧贴的方式与散热片(2)的前后两侧缘部接触。
其它的构成,与实施形态1的蒸发器(1)相同。
实施形态3
该实施形态是图11所示的。
在实施形态3的蒸发器(50)的情况下,从上端开始规定数量的(在此是2个)散热片组(3)的散热片(51)呈波板状,其传热面积比平板状的其它的散热片(2)大。另外,在波板状散热片(51)的角部没有形成缺口。
第2热交换管(8)的前后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的高度比蒸发器(1)整体的高度低,两个蜿蜒状管部(8A)、(8B)的直管部(9),被配置在具有平板状散热片(2)的上下方向相邻的散热片组(3)之间,并被嵌入到嵌入部(19)内。另外,第2热交换管(8)的后侧蜿蜒状管部(8B)的上端的直管部(9)在向上方弯曲的同时向前方弯曲,该弯曲部(52)的前端部,与第1热交换管(4)的前侧蜿蜒状管部(4A)的上端的直管部(5)的左端部相接合。
其它的构成,与实施形态1的蒸发器(1)相同。
实施形态2以及实施形态3的蒸发器(1),与实施形态1的蒸发器(1)同样地制造。
实施形态1~3的蒸发器(1)、(40)、(50),与压缩机以及冷凝器一起构成制冷循环。这种制冷循环,配置在冷藏装置的绝热箱体内。在该冷藏装置中,在绝热箱体内的制冷循环的蒸发器(1)、(40)、(50)的下方部分上,配置利用辐射热加热蒸发器(1)的除霜装置。
在上述实施形态1~3中,气流方向下游侧(上侧)的散热片组的相邻散热片间的散热片间距,比气流方向上游侧(下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间距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所有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间距都相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该发明的蒸发器,在用于例如冰箱、冷藏柜等冷藏装置的制冷循环中可以很好地使用。

Claims (20)

1.一种蒸发器,其具备: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散热片;由贯通状地固定在散热片上的多个直管部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并且个数比直管部少1个的曲管部构成的第1热交换管;和由多个直管部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并且个数比直管部少1个的曲管部构成、并且被连接在第1热交换管的一端上的第2热交换管;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与散热片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与散热片中的与气流方向及第1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相垂直的方向的侧缘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遍及气流方向的整体地与散热片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直管部间的间距均相等。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直管部间的间距,在气流方向下游侧比气流方向上游侧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在气流方向的上游侧与散热片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由呈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组,沿着气流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传热面积,比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传热面积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是平板状,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是波板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气流方向下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间距,比气流方向上游侧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间距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在各散热片组的所有的散热片上,均贯通状地固定着第1热交换管的2个直管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以被嵌入到由形成在散热片上的缺口构成的嵌入部内的状态与散热片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缺口被形成在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2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角部,利用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的两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缺口设成嵌入部,使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以被嵌入到嵌入部内的状态与两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发器,其中,在散热片中的缺口的周缘部,一体地形成有与直管部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的套环。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中,在所有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并列方向的外侧分别配置侧板,在两个侧板上,分别形成被第1热交换管的曲管部以及由曲管部所连接着的2个直管部的端部贯通的贯通孔,和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端部所嵌入的缺口,在侧板中的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固定片,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端部被嵌入在侧板的缺口内,并同时被两个固定片夹紧固定。
16.一种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准备发夹状管、由多个直管部以及连接相邻的2个直管部并且个数比直管部少1个的曲管部构成的第2热交换管、以及具有2个贯通孔的多个散热片的步骤;预先在各散热片的各角部形成缺口的步骤;通过将发夹状管的两个直管部分别贯穿在所有的散热片的贯通孔中并同时固定在散热片上,从而将由多个并列状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组沿着直管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的步骤;通过将带散热片的发夹状管在相对于直管部的长度方向处于同一位置上的无散热片部弯曲,同时使相邻的2个无散热片部上的弯曲方向成反方向,从而将两个直管部制成蜿蜒状,形成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步骤;将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嵌入由形成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相邻的2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角部的缺口构成的嵌入部内的步骤;和将第1热交换管的一端部与第2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准备具有被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曲管部以及由曲管部所连接着的2个直管部的端部贯通的贯通孔、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端部所嵌入的缺口、和分别形成在各缺口的两侧的固定片的1对侧板的步骤;在将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嵌入由形成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相邻的2个散热片组的散热片的角部的缺口构成的嵌入部内之后,将两侧板配置在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所有的散热片组的散热片并列方向的外侧的步骤;将带散热片的第1热交换管的曲管部以及由曲管部所连接着的2个直管部的两端部分别贯穿两侧板的贯通孔的步骤;将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两端部分别嵌入两侧板的缺口内的步骤;和使两侧板的固定片变形,用固定片夹紧固定第2热交换管的直管部的步骤。
18.一种制冷循环,其具备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蒸发器是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
19.一种冷藏装置,其中,在绝热箱体内设置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循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冷藏装置,其中,在绝热箱体内,在制冷循环的蒸发器的下方,配置有利用辐射热加热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CNA2006101088301A 2005-08-12 2006-08-14 蒸发器 Pending CN1912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4018/2005 2005-08-12
JP2005234018A JP4796800B2 (ja) 2005-08-12 2005-08-12 蒸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2504A true CN1912504A (zh) 2007-02-14

Family

ID=3772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088301A Pending CN1912504A (zh) 2005-08-12 2006-08-14 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96800B2 (zh)
CN (1) CN191250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6165A (zh) * 2010-07-27 2013-04-03 住友轻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用螺旋热交换器
CN111330654A (zh) * 2020-04-10 2020-06-26 重庆苏试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试验箱用制冷除湿一体式蒸发器
CN111389471A (zh) * 2020-04-10 2020-07-10 重庆苏试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
EP3869129A1 (de) * 2020-02-20 2021-08-25 BSH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mit lamellenverdampfer
WO2022078210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冷陈列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07650A1 (de) * 2012-05-08 2013-11-14 Inficon Gmbh Entnahmevorrichtung für ein Fluid
JP5958075B2 (ja) * 2012-05-22 2016-07-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ョーケース
EP2868997B1 (en) * 2013-11-04 2020-09-30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10530064A (zh) * 2018-05-23 2019-12-03 合肥太通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式蒸发器
JP7129372B2 (ja) * 2019-04-05 2022-09-01 フクシマガリレイ株式会社 冷蔵装置
CN114074239B (zh) * 2021-11-30 2024-02-06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焊接装置和一种焊接管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3093B2 (zh) * 1970-11-02
JPS6127492A (ja) * 1984-07-16 1986-0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イン付熱交換器
JPS6457094A (en) * 1987-08-28 1989-03-03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Cooler
JPH04240394A (ja) * 1991-01-22 1992-08-2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用熱交換器
JP2000193324A (ja) * 1998-12-25 2000-07-14 Showa Alum Corp 太陽熱集熱エレメント及び太陽熱集熱装置
JP3963705B2 (ja) * 2001-10-31 2007-08-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4520774B2 (ja) * 2003-12-15 2010-08-11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6165A (zh) * 2010-07-27 2013-04-03 住友轻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用螺旋热交换器
CN103026165B (zh) * 2010-07-27 2015-02-18 住友轻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用螺旋热交换器
EP3869129A1 (de) * 2020-02-20 2021-08-25 BSH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mit lamellenverdampfer
CN111330654A (zh) * 2020-04-10 2020-06-26 重庆苏试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试验箱用制冷除湿一体式蒸发器
CN111389471A (zh) * 2020-04-10 2020-07-10 重庆苏试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试验箱用除湿蒸发器
WO2022078210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冷陈列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96800B2 (ja) 2011-10-19
JP2007046869A (ja) 200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2504A (zh) 蒸发器
CN101029807A (zh) 热交换器
JP4725277B2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JPWO2014091782A1 (ja) 扁平管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7183088A (ja) 熱交換器
CN101061365A (zh) 叠层式热交换器
CN102192674A (zh) 扁管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JP4511143B2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45884A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JP2008121950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1140828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冷却管
JP4876660B2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215694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JP2004019999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71113A (ja) 熱交換器
CN1849493A (zh) 热交换器
CN209744774U (zh) 换热器、换热组件和换热系统
CN1633578A (zh)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空气调节机
JPH11183076A (ja) 熱交換器
CN1263989C (zh) 空调机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436984A (zh) 热交换机
JP2007139278A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熱機器
JP2006162183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CN1311218C (zh)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JP4690605B2 (ja) コルゲートフィン型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