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6267A - 有机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6267A
CN1906267A CN 200480040055 CN200480040055A CN1906267A CN 1906267 A CN1906267 A CN 1906267A CN 200480040055 CN200480040055 CN 200480040055 CN 200480040055 A CN200480040055 A CN 200480040055A CN 1906267 A CN1906267 A CN 1906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l formula
carbon atom
still less
representative
der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400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田一范
植田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6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将该材料用于发绿光元件的发光层中,并由下面通式(1)表示,其中:n1为0-3的整数;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并任选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和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个的单环或的稠环芳族烃构成。这里可提供有机发光材料,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具有满意的优良发光效率和高颜色纯度,以及更高的可靠性,且可将其有利地用于构成发绿光层,以及提供制备它的方法。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加入到发光元件的发光层中以引起所述层发射绿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及用于制备有机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EL显示器是包括作为发光元件进行排列的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并能提供清晰图像且能减小厚度,从而作为下一代平板显示器的备选者而引起关注。然而,为了将所述有机EL显示器用于实际应用,必须在发光效率和发射寿命方面来改善所述有机EL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发光效率和发光亮度方面改善所述有机EL元件,已建议包括在一对电极之间含有苯并荧蒽衍生物的层的结构(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69044、2002-43058和HEI10-189247)。
在使用所述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显示器中,为了实现全色显示,使用具有高发光效率和高颜色纯度以及高可靠性的三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材料必不可少。在所述三基色发光材料中,已最为透彻地研究了绿光发射材料,且正在研发具有基础激光染料骨架,如香豆素和喹吖啶酮的材料(见U.S.专利No.4,736,032和5,593,788)。
发明内容
赋予市售的所述有机EL显示器的最重要任务是得到具有高可靠性的元件。然而,在恶劣条件下,所述元件中的有机发光材料将重复进行激发和减活循环,且因此不能得到具有满意发光效率和满意可靠性的有机EL显示器。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发射绿光并具有满意的优良发光效率和高颜色纯度,以及较高可靠性的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实现上述任务的本发明第一有机发光材料的特征在于,将其用于绿光发射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中的发光层中,且由下面通式(1)表示:
Figure A20048004005500081
在上面的所述通式(1)中,n1为0-3的整数,和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当n1为2或3且每个荧蒽被两个或三个R1’在多个位置(所编号的碳原子)上取代时,每个R1’可独立地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可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Ar2为衍生自构成集合环(ring assembly)的二价基团,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所述二价基团可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
本发明的第二有机发光材料是由下面通式(2)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
                           通式(2)
Figure A20048004005500082
所述通式(2)相同于上面通式(1),且n1、R1、Ar1和Ar2与上面通式(1)中的定义相同。然而,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中,在所述通式(2)中,排除下述情形:构成Ar1的所述单价基团是未取代的苯基,构成Ar2的所述二价基团是衍生自未取代联苯的二价基团,和两个荧蒽中的每一个在编号为3的碳原子上结合到氮上。
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材料是用于绿光发射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和第二发光材料中的每个具有由3种构成元素构成的很强分子骨架。换句话说,常规广泛用作发射绿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的Alq3是由5种构成元素(碳、氢、氧、氮和铝)构成。此外,包括香豆素和喹吖啶酮的发射绿光的多种常规有机发光材料是由4种或更多种构成元素构成的。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构成元素的数目为3,与发射绿光的所述常规有机发光材料相比这是很小的,且因此可获得更强的分子骨架。因此,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发射绿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具有高耐受性(resistance),从而阻止了恶化。此外,当将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用于绿光发射层时,可形成具有高色度和高亮度的发光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
此外,本发明涉及制备下面通式(3)代表的有机材料的方法,所述通式(3)代表的有机材料包括上述的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和第二有机发光材料。
                          通式(3)
所述通式(3)类似于上面通式(1)和通式(2),且n1、R1、Ar1和Ar2与上面通式(1)和通式(2)中的定义相同,且包括下述情形:构成Ar1的单价基团是未取代的苯基,和构成Ar2的二价基团是衍生自未取代联苯的二价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中,第一种方法是制备所述有机材料的方法,其包括使用金属催化剂,将下面通式(4)-1代表的化合物与下面通式(4)-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作为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使用钯催化剂或铜催化剂。
            通式(4)-1                  通式(4)-2
Figure A20048004005500092
X1-Ar2-X1
在上面所述通式(4)-1和通式(4)-2中的n1、R1、Ar1和Ar2类似于在上面所述通式(3)中定义的n1、R1、Ar1和Ar2。在所述通式(4)-2中的X1是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
第二种方法是制备所述有机材料的方法,其包括使用金属催化剂,将下面通式(5)-1代表的化合物与下面通式(5)-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作为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使用钯催化剂或铜催化剂。
      通式(5)-1                             通式(5)-2
Figure A20048004005500101
在上面所述通式(5)-1和通式(5)-2中的n1、R1、Ar1和Ar2类似于在上面所述通式(3)中定义的n1、R1、Ar1和Ar2。在所述通式(5)-1中的X2是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
第三种方法是制备所述有机材料的方法,其包括使用金属催化剂,将下面通式(6)-1代表的化合物与下面通式(6)-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作为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使用钯催化剂或铜催化剂。
       通式(6)-1                                通式(6)-2
Figure A20048004005500102
在上面所述通式(6)-1和通式(6)-2中的n1、R1、Ar1和Ar2类似于在上面所述通式(3)中定义的n1、R1、Ar1和Ar2。在所述通式(6)-1中,R8为氢原子或Ar1,和R9为氢原子,且在所述通式(6)-2中的X3是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
第四种方法是制备所述有机材料的方法,其包括使用等量的金属(如铜)、金属盐(如铜或镍)或金属催化剂(如镍、钯或铜),使下面通式(7)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通式(7)
在上面所述通式(7)中的n1、R1和Ar1类似于在上面所述通式(3)中定义的n1、R1和Ar1。在所述通式(7)中的Ar3为衍生自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合环芳族烃的二价基团且可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具有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和X4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
在所述第四种方法中,上面所述通式(7)代表的所述化合物与其中将X4换成卤化镁、硼酸或硼酸酯(borate)的对应于通式(7)所代表化合物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通过上面第一至第四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合成所述通式(3)代表的所述有机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结构式(2)-o的所述合成化合物的NMR谱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发光材料的特征在于其用于绿光发射元件(如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中,且由下面通式(1)代表:
在上面的所述通式(1)中,n1为0-3的整数,和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当n1为2或3且每个荧蒽被两个或三个R1’在多个位置(所编号的碳原子)上取代时,每个R1’可独立地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可具有带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所述二价基团可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
作为发射绿光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特定实例,可提及对应于所述通式(1)的下面结构式(1)的材料,其中Ar1为未取代的苯基,n1为0,和Ar2为衍生自未取代联苯的二价基团。
                         结构式(1)
Figure A20048004005500121
本发明的第二发光材料是下面通式(2)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
                         通式(2)
Figure A20048004005500122
在所述通式(2)中的n1、R1、Ar1和Ar2与上面所述通式(1)中的定义相似。特别地,n1为0-3的整数,和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当n1为2或3且每个荧蒽被R1’在多个位置(所编号的碳原子)上取代时,每个R1’可独立地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可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且可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在上面所述通式(2)中,排除下述情形:所述单价基团是未取代的苯基,所述二价基团是衍生自未取代联苯的二价基团,且两个荧蒽中的每一个在编号为3的碳原子上键合到氮上。即,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不包括上面所述结构式(1)的材料。相反地,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包含这里详细描述的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材料。
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第二有机发光材料)是用于绿光发射元件(如有机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
特别地,作为在所述通式(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例如可使用联苯基、联萘基或联蒽基。Ar2在衍生自上面所述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上可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具有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
关于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作为通式(2)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实例,其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为联苯基,和衍生自单环或稠合芳族烃且构成Ar1的所述单价基团为苯基,可提及下面通式(8)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
                         通式(8)
Figure A20048004005500131
上面通式(8)中的R2和n3分别对应于上面通式(2)中的R1和n1。在通式(8)中的R3对应于在通式(2)的Ar1中的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所述取代基,和在通式(8)中的n4对应于在通式(2)的Ar1中的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所述取代基的数目。在上面通式(8)中,在键合到每个荧蒽中的位置上的每个倍乘了n3的R2独立地为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的烷基,且n3为0-3的整数。此外,在通式(8)中,被n4倍乘的每个R3独立地为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的烷基,或为苯基,且n4为0-3的整数。如在通式(8)中所示,当在通式(2)中的Ar1为苯基时,n4优选为1-3的整数。
如下所述,通式(2)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是具有优良无定形特性的材料,其中衍生自单环或稠环芳族烃并构成Ar1的所述单价基团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所述取代基{如在通式(8)中的R3)是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的烷基,或为苯基。
作为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特定实例,可提及下面结构式(2)-p到(3)-o的化合物。
结构式(2)-p                                     结构式(2)-m                             结构式(2)-o
Figure A20048004005500141
结构式(3)-p                                      结构式(3)-m                            结构式(3)-o
Figure A20048004005500142
在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中,当在上面通式(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为联苯时,衍生自单环或稠环芳族烃并构成Ar1的所述单价基团并不限定为苯基。例如,所述单价基团可为衍生自荧蒽或萘的单价基团。作为所述发光材料的具体实例,可提及下面结构式(7)和(8)的化合物。
              结构式(7)                 结构式(8)
如下所述,其中,对应于其中Ar1(包括取代基)为联苯基、具有甲基的苯基或萘基的通式(2)的所述结构式(2)-p至(3)-o或结构式(7)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是具有优良无定形特性的材料。
当在通式(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为联萘基时,优选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具有下面通式(9)代表的结构:
Figure A20048004005500151
通式(9)
在上面通式(9)中的R4和n5分别对应于在上面通式(2)中的R1和n1。在通式(9)中的R5对应于在通式(2)的Ar1中的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且通式(9)中的n6对应于在通式(2)的Ar1中的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的数目。在通式(9)中,键合到每个荧蒽中位置上的每个被n5倍乘的R4独立地为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的烷基,和n5为0-3的整数。此外,在通式(9)中,每个被n6倍乘的R5独立地为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的烷基,或为苯基,且n6为0-3的整数。
作为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特定实例,可提及下面结构式(9)的化合物。特别地,如下所述,所述结构式(9)代表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是具有优良无定形特性的材料。
Figure A20048004005500152
结构式(9)
当在通式(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为联蒽基时,优选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具有下面通式(10)代表的结构:
Figure A20048004005500153
通式(10)
在上面通式(10)中的R6和n7分别对应于在上面通式(2)中的R1和n1。在通式(10)中的R7对应于在通式(2)的Ar1中的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所述取代基,且通式(10)中的n8对应于在通式(2)的Ar1中的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所述取代基的数目。在通式(10)中,键合到每个荧蒽中位置上的被n7倍乘的每个R6独立地为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的烷基,和n7为0-3的整数。此外,在通式(10)中,被n8倍乘的每个R7独立地为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的烷基,或为苯基,且n8为0-3的整数。
作为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具体实例,可提及下面结构式(10)的化合物。
结构式(10)
作为通式(2)代表的第二有机发光材料的实例,显示了通式(8)-(10)和结构式(1)-(9)的化合物,其中两个荧蒽中的每个在编号为3的碳原子上键合到氮上。然而,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材料并不限于这些化合物,且可为其中两个荧蒽中的每个可在其他位置键合到氮上的化合物,例如,如在下面结构式(11)中所示。特别地,如下所述,所述结构式(11)代表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是具有优良无定形特性的材料。
Figure A20048004005500162
结构式(11)
当每个荧蒽在其他位置{在所述结构式(11)中的编号为8的碳原子上}键合到氮上时,在通式(2)中的n1、R1、Ar1和Ar2相同于上面使用通式(8)-(10)所描述的那些。
上面描述的所述第一种和第二有机发光材料中的每种可在有机元件中用作构成发光层的材料,和特别地在绿光发射有机元件的发光层中用作具有发光特性的客体材料。因此,可得到具有优良色度的绿光发射有机元件。
特别地,本发明的上述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和第二发光材料中的每种具有由3种构成元素构成的很强的分子骨架。换句话说,常规广泛用作发射绿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的Alq3是由5种构成元素(碳、氢、氧、氮和铝)构成。此外,包括香豆素和喹吖啶酮的发射绿光的多种常规有机发光材料是由4种或更多种构成元素构成的。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的构成元素的数目为3,与发射绿光的所述常规有机发光材料相比这是小的,且因此可获得更强的分子骨架。因此,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具有作为发射绿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高阻抗,从而阻止了恶化。此外,当将所述有机发光材料用于绿光发射层时,可形成具有高色度和高亮度的发光元件。
然后,将描述制备所述由上面通式(1)代表的第一种EL发光材料和由上面通式(2)代表的第二种EL发光材料的方法。通过下面描述的所述方法得到的所述有机材料并不局限于用作有机发光材料的材料。
首先,用来获得所述有机材料的所述第一种方法是包括如下的方法:使用金属催化剂,使(4)-1代表的化合物与通式(4)-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作为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使用钯催化剂或铜催化剂。
通式(4)-1                         通式(4)-2
              X1-Ar2-X1
在上面通式(4)-1和通式(4)-2中的n1、R1、Ar1和Ar2类似于在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和第二有机发光材料的上面描述中使用的通式中定义的n1、R1、Ar1和Ar2。在通式(4)-2中的X1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当X1为卤原子时,使用溴或碘。
特别地,在所述第一种方法中,作为在通式(4)-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优选使用联苯基、联萘基或联蒽基。
用来获得所述有机材料的所述第二种方法是包括如下的方法:使用金属催化剂,使下面通式(5)-1代表的化合物与下面通式(5)-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作为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使用钯催化剂或铜催化剂。
        通式(5)-1                                       通式(5)-2
Figure A20048004005500172
在上面通式(5)-1和通式(5)-2中的n1、R1、Ar1和Ar2类似于在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和第二有机发光材料的上面描述中使用的通式中定义的n1、R1、Ar1和Ar2。在通式(5)-1中的X2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当X2为卤原子时,使用溴或碘。
特别地,在所述第二种方法中,作为在通式(5)-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优选使用联苯基、联萘基或联蒽基。
所述第三种方法是包括如下的方法:使用金属催化剂,使下面(6)-1代表的化合物与下面通式(6)-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作为所述金属催化剂,可使用钯催化剂或铜催化剂。
            通式(6)-1                               通式(6)-2
在上面通式(6)-1和通式(6)-2中的n1、R1、Ar1和Ar2类似于在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和第二有机发光材料的上面描述中使用的通式中定义的n1、R1、Ar1和Ar2。在通式(6)-1中,R8为氢原子或Ar1,和R9为氢原子,且在通式(6)-2中的X3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当X3为卤原子时,使用溴或碘。
特别地,在所述第三种方法中,作为在通式(6)-1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优选使用联苯基、联萘基或联蒽基。
所述第四种方法是包括如下的方法:使用等量的金属(铜)、金属(铜或镍)盐或金属催化剂(镍催化剂、钯催化剂或铜催化剂),使下面通式(7)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Figure A20048004005500182
通式(7)
在上面通式(7)中的n1、R1和Ar1类似于在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和第二有机发光材料的上面描述中使用的通式中定义的n1、R1和Ar1。在通式(7)中,Ar3为衍生自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合环芳族烃的二价基团且可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具有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和X4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当X4为卤原子时,使用溴或碘。
特别地,在所述第四种方法中,作为在通式(7)中构成Ar3的所述集合环,优选使用衍生自苯、萘或蒽的二价基团。
此外,在所述第四种方法中,由上面通式(7)代表的所述化合物可与其中将X4换成卤化镁、硼酸或硼酸酯的对应于通式(7)代表化合物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实施例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通过使用通式(5)-1和(5)-2的上述第二种方法来合成有机发光材料的方法。
实施例1
如下合成所述结构式(1)的化合物。
首先将3-溴荧蒽(9.0g,32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甲苯(200ml)、三(叔丁基)膦(0.4g,20mmol)、乙酸钯(0.1g,4.5mmol)、N,N-二苯基联苯胺(4.8g,14mmol)和叔丁醇钠(4.8g,50mmol)的混合物中,并在90℃加热下反应50小时。
将所得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然后通过过滤收集晶体并用少量甲苯进行洗涤。将粗产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且将所得产物通过升华得到所述结构式(1)的化合物(3.5g,34%)。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736.4[(M+)]。
(b)1H-NMR(400MHz,CDCl3);7.00(m,2H),7.10-7.18(8H),7.20-7.28(4H),7.30-7.47(12H),7.65(d,2H,J=8.5Hz),7.70-7.80(8H)。
(c)UV-VIS吸收光谱峰443nm。
(d)荧光光谱峰543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1)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1)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2
根据下面反应式(1)合成了所述结构式(2)-p的化合物。
反应式(1)
Figure A20048004005500201
首先将(c1)4,4’-二碘-1,1’-联苯(35g,86mmol)、4-甲基苯胺(92g,86mmol)、铜粉(2.7g,43mmol)和碳酸钾(12g,86mmol)在170℃下搅拌24小时。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四氢呋喃(400ml)且过滤所得的混合物,且将所得滤液进行真空蒸发。将所得残留物连续用乙酸乙酯、正己烷和乙腈进行洗涤,和然后干燥所得晶体得到(c2)N,N’-双(4-甲基苯基)联苯胺(13g,40%)。
然后,将(c2)N,N’-双(4-甲基苯基)联苯胺(11g,28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3-碘荧蒽(20g,70mmol)、乙酸钯(0.2g,0.89mmol)、三叔丁基膦(0.6g,3.0mmol)、叔丁醇钠(7.9g,82mmol)和干燥甲苯(370ml)的混合物中,并在110℃下搅拌18小时。然后将所得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并过滤,且将滤液进行真空蒸发。将所得残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得到所述结构式(2)-p的二荧蒽基(8.8g,42%)。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763.7[(M+)]
(b)1H-NMR(CDCl3)δ(ppm);2.16(s,6H),7.06(s,10H),7.08(m,2H),7.29-7.43(12H),7.65(d,2H,J=6.5Hz),7.80-7.89(8H)。
(c)UV-VIS吸收光谱峰451nm。
(d)荧光光谱峰551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2)-p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2)-p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3
根据下面反应式(2)合成了所述结构式(2)-m的化合物。
反应式(2)
首先将(c1)4,4’-二碘-1,1’-联苯(20g,49mmol)、3-甲基苯胺(195g,1.8mol)、铜粉(11g,160mmol)和碳酸钾(25g,180mmol)在170℃下加热24小时。冷却所述反应器,将所得固体通过过滤进行收集并相继用二甲苯和乙酸乙酯进行洗涤。将四氢呋喃(400ml)加入到所述固体中并过滤所得混合物,且将所得滤液进行真空蒸发。将所得残留物从四氢呋喃-甲醇中进行重结晶,且使用乙腈进行浆液洗涤两次,得到(c3)N,N’-双(3-甲基苯基)联苯胺(3.1g,17%)。
然后,将(c3)N,N’-双(3-甲基苯基)联苯胺(3.0g,8.2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3-碘荧蒽(5.9g,18mmol)、乙酸钯(55mg,0.25mmol)、三叔丁基膦(0.2ml,0.82mmol)、叔丁醇钠(2.4g,25mmol)和干燥甲苯(100ml)的混合物中,并在100℃下搅拌17小时。冷却反应器,并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四氢呋喃(450ml),且过滤所得混合物,并将所述滤液进行真空蒸发。将所得晶体用二甲苯进行重结晶,得到所述结构式(2)-m的二荧蒽基化合物(3.0g,48%)。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763.7[(M+)]。
(b)1H-NMR(CDCl3)δ(ppm);2.13(s,6H),6.82(m,2H),6.92-6.98(4H),7.08-7.15(6H),7.31-7.45(12H),7.65(d,2H,J=8Hz),7.81-7.80(8H)。
(c)UV-VIS吸收光谱峰448nm。
(d)荧光光谱峰546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2)-m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2)-m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4
根据下面反应式(3)合成了所述结构式(2)-o的化合物。
反应式(3)
Figure A20048004005500221
首先将(c1)4,4’-二碘-1,1’-联苯(19g,47mmol)、2-甲基苯胺(180g,1.7mol)、铜粉(10g,160mmol)和碳酸钾(23g,170mmol)在170℃下加热23小时。冷却所述反应器,将所得固体通过过滤进行收集并用四氢呋喃进行洗涤。将所得洗涤液体进行真空蒸发以得到粗晶体。将所述粗晶体用四氢呋喃-甲醇中进行重结晶,得到(c5)N,N’-双(2-甲基苯基)联苯胺(11g,64%)。
将(c5)N,N’-双(2-甲基苯基)联苯胺(9.2g,25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3-碘荧蒽(18g,55mmol)、乙酸钯(170mg,0.76mmol)、三叔丁基膦(0.51g,2.5mmol)、叔丁醇钠(7.2g,75mmol)和干燥二甲苯(370ml)的混合物中,并在100℃下搅拌17小时。冷却反应器,并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四氢呋喃并过滤所得混合物。将所述滤液进行浓缩并使用甲醇将所得晶体进行浆液洗涤,并用二甲苯进行重结晶四次,得到所述结构式(2)-o代表的二荧蒽基化合物(6.2g,32%)。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所述结构式(2)-o的上面所得化合物的NMR谱示于图1中。
(a)MS[TOF]m/z=763.3[(M+)]。
(b)1H-NMR(CDCl3,400MHz)δ(ppm);2.09(s,6H),6.91(m,2H),7.09(dt,2H,J=7Hz,7Hz),7.10-7.19(6H),7.22-7.28(4H),7.29-7.44(10H),7.61(d,2H,J=8Hz),7.75(d,2H,J=8Hz),7.78-7.88(6H)。
(c)UV-VIS吸收光谱峰455nm。
(d)荧光光谱峰536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分析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2)-o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11)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5
根据下面反应式(4)合成了所述结构式(3)-p的化合物。
反应式(4)
Figure A20048004005500231
首先将(c1)4,4’-二碘-1,1’-联苯(9.0g,23mmol)、4-氨基苯胺(38g,230mmol)、铜粉(6.9g,110mmol)和碳酸钾(15g,110mmol)在100℃下加热15小时。冷却所述反应器,将所得固体通过过滤进行收集并相继用二甲苯和乙酸乙酯进行洗涤。向所述固体中加入四氢呋喃(400ml),并将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且通过真空蒸发移出所述溶剂。使用热的二甲苯对所得残留物进行浆液洗涤,得到(c6)N,N’-双(4-联苯基)联苯胺(5.5g,49%)。
将(c6)N,N’-双(4-联苯基)联苯胺(10g,20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3-碘荧蒽(4.5g,9.2mmol)、乙酸钯(60mg,0.27mmol)、三叔丁基膦(0.18g,0.89mmol)、叔丁醇钠(2.7g,29mmol)和干燥二甲苯(200ml)的混合物中,并在110℃下搅拌12小时。冷却反应器,随后进行过滤。将所得固体相继用二甲苯和乙酸乙酯进行洗涤,然后用四氢呋喃进行萃取。浓缩所述滤液,并使用乙酸乙酯和热的二甲苯对所得固体进行浆液洗涤,得到所述结构式(3)-p代表的二荧蒽基化合物(5.3g,30%)。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887.9[(M+)]。
(b)1H-NMR(CDCl3,400MHz)δ(ppm)7.15(m,2H),7.19-7.51(32H),7.65(d,2H,J=8Hz),7.83-7.90(8H)。
(c)UV-VIS吸收光谱峰450nm。
(d)荧光光谱峰546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分析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3)-p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11)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6
根据下面反应式(5)合成了所述结构式(3)-m的化合物。
反应式(5)
首先将(c1)4,4’-二碘-1,1’-联苯(6.0g,15mmol)、3-氨基联苯(25g,150mmol)、铜粉(4.6g,73mmol)和碳酸钾(10g,73mmol)在100℃下加热20小时。冷却所述反应器,将所得固体通过过滤进行收集并相继用二甲苯和乙酸乙酯进行洗涤。向所述固体中加入四氢呋喃(400ml),并将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所述滤液进行真空蒸发。使用热的二甲苯对所得残留物进行浆液洗涤,得到(c7)N,N’-双(3-联苯基)联苯胺(3.0g,41%)。
然后,将(c7)N,N’-双(3-联苯基)联苯胺(3.0g,6.1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3-碘荧蒽(4.4g,13mmol)、乙酸钯(40mg,0.18mmol)、三叔丁基膦(0.12g,0.59mmol)、叔丁醇钠(1.8g,19mmol)和干燥二甲苯(110ml)的混合物中,并在110℃下搅拌20小时。冷却反应器,随后进行过滤。将所得固体相继用二甲苯和乙酸乙酯进行洗涤,然后用四氢呋喃进行萃取。浓缩所述萃取物,并使用乙酸乙酯和热的二甲苯对所得固体进行浆液洗涤,得到所述结构式(3)-m代表的二荧蒽基化合物(1.4g,26%)。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887.2[(M+)]。
(b)1H-NMR(CDCl3)δ(ppm);7.09(ddd,2H,J=1Hz,2Hz,8Hz),7.19(dt,4H,J=2Hz,8Hz),7.23(dt,2H,J=2Hz,8Hz),7.26-7.49(26H),7.69(d,2H,J=8Hz),7.83-7.90(8H)。
(c)UV-VIS吸收光谱峰443nm。
(d)荧光光谱峰541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分析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3)-m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3)-m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7
根据下面反应式(6)合成了所述结构式(3)-o的化合物。
反应式(6)
Figure A20048004005500251
首先将(c1)4,4’-二碘-1,1’-联苯(11g,27mmol)、2-氨基联苯(46g,273mmol)、铜粉(12g,180mmol)、碳酸钾(27g,200mmol)和邻-二氯代苯(200ml)在170℃下搅拌45小时。向所述反应器中加入四氢呋喃(500ml)并过滤所得混合物,且将所述滤液进行真空蒸发。将所得残留物用柱色谱进行纯化得到(c8)N,N’-双(2-联苯基)联苯胺(3.4g,25%)。
然后,将(c8)N,N’-双(2-联苯基)联苯胺(2.3g,4.7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3-碘荧蒽(3.4g,10mmol)、乙酸钯(63mg,0.28mmol)、三叔丁基膦(0.2g,0.93mmol)、叔丁醇钠(2.7g,28mmol)和干燥二甲苯(70ml)的混合物中,并在110℃下搅拌20小时。将所得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并进行过滤,且将所述滤液进行真空蒸发。将所得残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得到所述结构式(3)-o的二荧蒽基化合物(1.4g,34%)。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886.4[(M+)]。
(b)1H-NMR(CDCl3)δ(ppm);6.79(tt,2H,J=1Hz,7Hz),6.84-6.89(6H),6.93(d,4H,J=8Hz),7.12-7.21(8H),7.24-7.42(18H),7.60(d,2H,J=8Hz),7.75(m,2H),7.80(m,2H)。
(c)UV-VIS吸收光谱峰448nm。
(d)荧光光谱峰532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分析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3)-o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3)-o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8
根据下面反应式(7)合成了所述结构式(7)的化合物。
Figure A20048004005500261
首先将(c1)4,4’-二碘-1,1’-联苯(21g,52mmol)、1-氨基萘(75g,520mmol)、铜粉(17g,260mmol)、碳酸钾(36g,260mmol)和二甲苯(1.5l)在100℃下搅拌20小时。冷却所述反应器,并将所得固体通过过滤进行收集且相继用二甲苯和乙酸乙酯进行洗涤。向所述固体中加入四氢呋喃(500ml)并过滤所得混合物,并将所述滤液进行真空蒸发。使用甲醇将所得残留物进行浆液洗涤,得到(c9)N,N’-双(1-萘基)联苯胺(3.0g,14%)。
然后,将(c9)N,N’-双(1-萘基)联苯胺(3.0g,6.9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3-碘荧蒽(4.9g,15mmol)、乙酸钯(50mg,0.22mmol)、三叔丁基膦(0.15g,0.74mmol)、叔丁醇钠(2.0g,21mmol)和干燥二甲苯(120ml)的混合物中,并在110℃下搅拌20小时。冷却所述反应器,并将所得固体通过过滤进行收集且相继用二甲苯和乙酸乙酯进行洗涤。在加热的同时,将所述固体溶解在二甲苯中,并通过过滤移出不需要的物质,且将所述滤液进行真空蒸发。使用乙酸乙酯和热的二甲苯将所得固体进行浆液洗涤,得到所述结构式(7)代表的二荧蒽基化合物(2.1g,36%)。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835.8[(M+)]。
(b)1H-NMR(CDCl3)δ(ppm);7.18(d,2H,J=7Hz),7.25-7.49(22H),7.68-7.75(6H),7.79(m,2H),7.84-7.92(6H),8.06(m,2H)。
(c)UV-VIS吸收光谱峰441nm。
(d)荧光光谱峰543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分析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7)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7)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9
根据下面反应式(8)合成了所述结构式(9)的化合物。
首先将(c10)4,4’-二碘-1,1’-联二萘(60g,120mmol)、苯胺(400ml)、铜粉(23g,360mmol)和碳酸钾(49g,360mmol)在140℃下搅拌7小时。冷却所得反应混合物,并通过过滤移出晶体且用四氢呋喃进行洗涤,并浓缩所得母液且通过硅胶色谱进行纯化。将所得晶体进行浆液洗涤,得到(c11)二苯基-取代的化合物(12g,23%)。
然后,将(c11)二苯基取代的化合物(12g,28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3-碘荧蒽(20g,61mmol)、乙酸钯(0.19g,0.85mmol)、三叔丁基膦(0.6ml,2.8mmol)、叔丁醇钠(7.9g,82mmol)和甲苯(370ml)的混合物中,并在100℃下加热5小时。冷却所得反应混合物,然后通过过滤移出晶体并用四氢呋喃进行洗涤,且浓缩所得的母液。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色谱进行纯化,得到所述结构式(9)的二荧蒽基化合物(8.6g,38%)。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835.7[(M+)]。
(b)1H-NMR(CDCl3)δ(ppm);6.95(t,4H,J=7Hz),7.11(d,8H,J=7Hz),7.27-7.36(12H),7.41(d,4H,J=7Hz),7.44-7.54(12H)。
(c)UV-VIS吸收光谱峰426nm。
(d)荧光光谱峰516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分析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9)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9)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实施例10
根据下面反应式(9)合成了所述结构式(11)的化合物。
Figure A20048004005500281
首先将(c12)二苯基联苯胺(9.3g,28mmol)分成三份加入到8-碘荧蒽(20g,61mmol)、乙酸钯(0.30g,1.3mmol)、三叔丁基膦(1.0g,5.0mmol)、叔丁醇钠(8.1g,84mmol)和甲苯(340ml)的混合物中,并在90℃下加热18小时。冷却所得反应混合物,然后通过过滤移出晶体并用四氢呋喃进行洗涤,且浓缩所得的母液。使用乙腈-四氢呋喃对所得残留物进行浆液洗涤5次,得到所述结构式(11)的二荧蒽基化合物(12.2g,60%)。
对于所得的化合物,通过(a)质谱分析(MS),(b)核磁共振分析(NMR),(c)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和(d)荧光光谱测量峰,且得到了如下结果。
(a)MS[TOF]m/z=736.2[(M+)]。
(b)1H-NMR(CDCl3)δ(ppm);7.06(tt,2H,J=1Hz,8Hz),7.14(dd,2H,J=2Hz,8Hz),7.22(m,8H),7.31(m,4H),7.51(dt,4H,J=2Hz,9Hz),7.58(dd,2H,J=7Hz,8Hz),7.61(dd,2H,J=7Hz,8Hz),7.70(d,2H,J=2Hz),7.79-7.88(10H)。
(c)UV-VIS吸收光谱峰433nm。
(d)荧光光谱峰535nm(在二氧六环中)。
上面(a)和(b)项分析的所述分析结果证实通过本实施例的所述合成方法合成了所述结构式(11)的所述化合物。此外,上面所述(d)项的所述荧光光谱峰证实所述结构式(11)的合成化合物膜能以优良色度发射绿光。
结果评价
对于在实施例1-10中合成的每个有机发光材料(二荧蒽基化合物),测量了荧光量子效率(在溶液中),并通过热分析测量了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所述结果示于下表1中。在所述表1中,作为用于无定形特性的衡量标准,显示了通过从结晶温度(Tc)减去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即Tc-Tg)而得到的值。而且,对于使用单个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测量了色度和亮度半衰期,且结果示于所述表1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作为客体材料由在实施例1-10中合成的每个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和作为基质材料的特定芳基蒽所构成的发光层构成。关于色度,显示了没有共振结构(正常的)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值和具有共振结构(共振)的元件的值。具有共振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的构成使得包括发光层的有机层的厚度得以控制,以导致发光层产生的光经受共振并向外发射。
表1
          材料                   要素
  实施例序号  结构式   量子效率   无定形特性   色度   半衰期
  (在溶液中)   Tc-Tg   正常/共振
1 结构式(1) 0.77   223-154=69   (0.358,0.598)/(0.285,0.677) 10,000h或更长
2 结构式(2)-p 0.75   223-155=73   (0.400,0.572)/(0.359,0.627) 约35,000h
3 结构式(2)-m 0.69   237-146=91*   (0.359,0.604)/(0.290,0.681)   约65,000h*
4 结构式(2)-o 0.32 225-162=63   (0.366,0.595)/(0.259,0.675)* 约70,000h*
5 结构式(3)-p 0.77 238-165=73   (0.392,0.602)/(0.331,0.642) 约40,000h
6 结构式(3)-m 0.63   273-159=114*   (0.361,0.601)/(0.288,0.633) 约70,000h*
7 结构式(3)-o 0.75 230-158=72   (0.331,0.619)/(0.247,0.695)* 约80,000h*
8 结构式(7) 0.59   276-196=80*   (0.358,0.604)/(0.265,0.680)* 约70,000h*
9 结构式(9) 0.65   N.D.-198=N.D.*   (0.266,0.572)/(0207,0.662)* 约17,000h
10 结构式(11) 0.61 210-147=63   (0.329,0.601)*/(0.225,0.674)* 约13,000h
绿色色度标准:sRGB(0.300,0.600);NTSC(0.210,0.710)
*对于该特性的优异值
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在实施例1-10中合成的有机发光材料(二荧蒽基化合物)具有如下效果。
实施例1
对于实施例1中合成的由结构通式(1)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高达0.77。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69℃,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1)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normal structure)中的色度为(0.358,0.598),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285,0.667),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1)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10,000小时或更长的发射寿命。
实施例2
对于在实施例2中合成的由结构通式(2)-p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高达0.75。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73℃,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2)-p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400,0.572),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359,0.627),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2)-p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35,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实施例3
对于在实施例3中合成的由结构通式(2)-m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高达0.69。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91℃,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2)-m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359,0.604),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290,0.681),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2)-m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65,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从上可以发现,特别是结构式(2)-m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且包含使用如上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改进的寿命。
实施例4
对于在实施例4中合成的由结构通式(2)-o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为0.32。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63℃,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2)-o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366,0.595),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259,0.675),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2)-o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70,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从上可以发现,特别是包含使用结构式(2)-o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得到了具有非常接近于NTSC标准的高纯度绿光发射,并具有改进的寿命。
实施例5
对于在实施例5中合成的由结构通式(3)-p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为0.77。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73℃,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3)-p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392,0.602),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331,0.642),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3)-p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40,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实施例6
对于在实施例6中合成的由结构通式(3)-m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为0.63。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114℃,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3)-m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361,0.601),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288,0.633),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3)-m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70,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从上可以发现,特别是结构式(3)-m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且包含使用上面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改进的寿命。
实施例7
对于在实施例7中合成的由结构通式(3)-o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为0.75。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72℃,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3)-o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331,0.619),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235,0.699),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3)-o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80,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从上可以发现,特别是包含使用结构式(3)-o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得到了具有非常接近于NTSC标准的高纯度绿光发射,并具有改进的寿命。
实施例8
对于在实施例8中合成的由结构式(7)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为0.59。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80℃,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7)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358,0.604),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265,0.680),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7)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70,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从上可以发现,特别是结构式(7)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且包含使用上面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得到了非常接近于NTSC标准的高纯度绿光发射,并具有改进的寿命。
实施例9
对于在实施例9中合成的由结构式(9)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为0.65。在热分析(N.D.)过程中未检测到结晶温度(Tc),这证明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9)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266,0.572),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207,0.662),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9)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17,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从上可以发现,特别是结构式(9)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且包含使用上面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得到了非常接近于NTSC标准的高纯度绿光发射。
实施例10
对于在实施例10中合成的由结构式(11)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荧光量子效率为0.61。结晶温度(Tc)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间的差值高达63℃,这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无定形特性。此外,对于使用结构式(11)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在正常结构中的色度为(0.329,0.601),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sRGB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且在共振结构中的色度为(0.225,0.674),这表示可获得接近于NTSC标准的具有高纯度的绿光发射。而且,就半衰期而言,发现使用结构式(11)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长达13,000小时的发射寿命。
从上可以发现,特别是包含使用结构式(11)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客体材料的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得到了具有非常接近于sRGB标准和NTSC标准的高纯度绿光发射。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和第二有机发光材料可得到绿光发射有机元件,所述元件的有利性在于:不但具有高耐受性从而可被阻止恶化,而且具有满意的优异发光效率和高色纯度。因此,可将在其有机层中使用该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元件、红光发射元件和蓝光发射元件组合使用,以构成像素,从而能够高颜色重现的进行全色显示。
通过用于制备本发明有机材料的方法,可合成有机材料,该有机材料可有利地用作构成上述绿光发射层的材料。

Claims (16)

1.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将该材料用于发绿光元件的发光层中,并由下面通式(1)表示:
通式(1)
Figure A2004800400550002C1
其中:n1为0-3的整数;
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
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和
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所述通式(1)中,Ar1为未取代的苯基,n1为0,和Ar2为衍生自未取代联苯的二价基团。
3.下面通式(2)代表的有机发光材料:
通式(2)
Figure A2004800400550002C2
其中:
n1为0-3的整数;
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
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和
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
条件是排除下述情形:所述单价基团是未取代的苯基,所述二价基团是衍生自未取代联苯的二价基团,和两个荧蒽以位置编号3键合到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上面通式(2)代表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是用于发绿光有机元件的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上面通式(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是联苯基、联萘基或联蒽基。
6.根据权利要求3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上面通式(2)中构成Ar1的、衍生自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所述单价基团具有取代基,该取代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所述取代基是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的烷基,或苯基。
8.一种制备下面通式(3)代表的有机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金属催化剂,使下面通式(4)-1代表的化合物与下面通式(4)-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通式(3)                                          通式(4)-1                        通式(4)-2
                 X1-Ar2-X1
其中:
在上面所述通式(3)和通式(4)-1中:
n1为0-3的整数;
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和
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
在上面所述通式(3)和通式(4)-2中:
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和
在上面所述通式(4)-2中:
X1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有机材料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所述通式(4)-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为联苯基、联萘基或联蒽基。
10.一种制备下面通式(3)代表的有机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金属催化剂,使下面通式(5)-1代表的化合物与下面通式(5)-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通式(3)                                           通式(5)-1                         通式(5)-2
Figure A2004800400550004C1
其中:
在上面所述通式(3)和通式(5)-1中,
n1为0-3的整数,和
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上面所述通式(5)-1中:
X2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和
在上面所述通式(3)和通式(5)-2中,
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取代基,所述取代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
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取代基,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制备有机材料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所述通式(5)-2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为联苯基、联萘基或联蒽基。
12.一种制备下面通式(3)代表的有机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金属催化剂,使下面通式(6)-1代表的化合物与下面通式(6)-2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通式(3)                                       通式(6)-1                              通式(6)-2
Figure A2004800400550005C1
其中:
在上面所述通式(3)和通式(6)-1和通式(6)-2中,
n1为0-3的整数,和
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上面所述通式(3)和通式(6)-1中,
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和
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
在上面所述通式(6)-1中,R8为氢原子或Ar1,且R9为氢原子;和
在上面所述通式(6)-2中,X3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制备有机材料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所述通式(6)-1中构成Ar2的所述集合环为联苯基、联萘基或联蒽基。
14.一种制备下面通式(3)代表的有机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等量的金属、金属盐或金属催化剂,使下面通式(7)代表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通式(3)                                                      通式(7)
Figure A2004800400550006C1
其中:
在上面所述通式(3)和通式(7)中,
n1为0-3的整数,
R1为具有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烷基,和
Ar1为衍生自具有2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的单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1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
在上面所述通式(3)中,
Ar2为衍生自集合环的二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所述集合环具有30个或更少个碳原子且由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环芳族烃构成;和
在上面所述通式(7)中,
Ar3为衍生自环数为1-3的单环或稠合环芳族烃的二价基团,且任选具有带4个或更少个碳原子的取代基,和
X4为卤原子或全氟烷磺酸酯基。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制备有机材料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面所述通式(7)代表的化合物与对应于所述通式(7)所代表化合物且其中将X4换成卤化镁、硼酸或硼酸酯的化合物进行反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制备有机材料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面所述通式(7)中,Ar3为衍生自苯、萘或蒽的二价基团。
CN 200480040055 2003-11-07 2004-11-05 有机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材料的方法 Pending CN19062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7904 2003-11-07
JP377904/2003 2003-11-07
JP255344/2004 2004-09-02
JP315486/2004 2004-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6267A true CN1906267A (zh) 2007-01-31

Family

ID=37674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40055 Pending CN1906267A (zh) 2003-11-07 2004-11-05 有机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材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0626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2612A (zh) * 2010-01-21 2012-10-0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族胺衍生物和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558030B (zh) * 2007-04-02 2013-07-10 佳能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器件用稠环芳族化合物和具有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3204798A (zh) * 2012-11-12 2013-07-17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119861A (zh) * 2013-04-27 2014-10-29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子材料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030B (zh) * 2007-04-02 2013-07-10 佳能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器件用稠环芳族化合物和具有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2712612A (zh) * 2010-01-21 2012-10-0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族胺衍生物和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3204798A (zh) * 2012-11-12 2013-07-17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204798B (zh) * 2012-11-12 2015-08-26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119861A (zh) * 2013-04-27 2014-10-29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子材料
WO2014173324A1 (zh) * 2013-04-27 2014-10-30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子材料
CN104119861B (zh) * 2013-04-27 2016-03-09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子材料
US9647215B2 (en) 2013-04-27 2017-05-09 Guangdong Aglaia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ganic electronic materi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9447C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CN1520702A (zh) 含有氟化苯基吡啶、苯基嘧啶和苯基喹啉的电致发光铱化合物及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器件
CN1449640A (zh) 含有氟化苯基吡啶、苯基嘧啶和苯基喹啉的电致发光铱化合物及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器件
CN1252034C (zh) 胺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934213A (zh)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和采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487778A (zh) 1,3,6,8-四取代的芘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646456A (zh) 新芳香化合物和含有该芳香化合物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
CN1694591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656854A (zh) 具有膦基醇盐和苯基吡啶或苯基嘧啶的电致发光铱化合物和由其制造的器件
CN139419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784388A (zh) 含氮杂环衍生物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043069A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1035878A (zh) 新型化合物以及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10)
CN154103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077972A (zh) 有机发光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17351A (zh) 铜-碳烯络合物及其应用
CN1211387C (zh) 化学发光的1,2-二氧丁环
CN1863891A (zh) 新型有机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993446A (zh) 红色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210116996A (ko) 고효율 및 장수명의 유기발광소자
CN1874844A (zh) 镍(0)-磷配体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4277C (zh) α-(烷基环己氧基)-β-链烷醇以及含此种成分的香精
CN1918240A (zh) 杂多环化合物及色素
CN1906267A (zh) 有机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材料的方法
CN1533220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及其合成中间体,和上述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