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0209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0209A
CN1870209A CNA2006100785233A CN200610078523A CN1870209A CN 1870209 A CN1870209 A CN 1870209A CN A2006100785233 A CNA2006100785233 A CN A2006100785233A CN 200610078523 A CN200610078523 A CN 200610078523A CN 1870209 A CN1870209 A CN 1870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strate
addressing
plasma display
arc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85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泰正
姜景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0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0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6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inside or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01J2211/26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间具有被分隔开的放电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环绕放电室,并被分别邻近于相对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设置。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连接,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连接。沿着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寻址电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隔,并且寻址电极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连接,寻址电极也环绕放电室。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了放电室的开口率或可见光的透射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PDP的一个示例是三电极表面放电型PDP。三电极表面放电型PDP包括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在前基底的相同表面上相互平行。寻址电极被以与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交叉的方向设置在后基底上。
障肋被设置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即设置在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及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在障肋中,平行设置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交叉的部分形成放电室。放电室被填充放电气体。
PDP通过施加到扫描电极的扫描脉冲和施加到寻址电极的寻址脉冲而引起的寻址放电,来选择选通的(turn-on)放电室;PDP通过对所选择的放电室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交替施加维持脉冲而引起的维持放电,来实现图像。
PDP包括在放电室前部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因此,PDP在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各内表面上产生等离子体放电,并将等离子体放电向着后基底扩散。等离子体放电激发放电室内部的荧光体,从而产生可见光。
设置在前基底上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使放电室的开口率降低,并使在放电室内产生并被导向前基底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下降。
因此,三电极表面放电型PDP的明度(brightness)低或发光效率低。如果PDP被长时间地使用,放电气体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在荧光体中产生离子溅射。这会导致持久的余像(after-image)。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具有改进的放电室的开口率或者具有提高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从而具有提高的明度和提高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P,在该PDP中,可降低邻近的寻址电极之间的无功功耗,并可减少寻址电极中发生的热。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P,在该PDP中,降低了寻址着火电压,使得通过低电压能够进行寻址放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各电极形成在放电室的面上。此外,在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引起的寻址放电期间以及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引起的维持放电期间,放电气体的带电粒子被导向放电室的中心。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彼此相对设置,且其间具有预定的距离;多个放电室,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被分隔;第一电极,环绕多个放电室中的放电室,邻近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中的一个设置,并位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连接;第二电极,沿着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与第一电极分隔开,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连接,其中,第二电极环绕多个放电室中的放电室,邻近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中的另一个设置;多个寻址电极,沿着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与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隔开,多个寻址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连接,其中,寻址电极环绕多个放电室中的放电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寻址电极包括:第一寻址电极,邻近于第一电极设置;第二寻址电极,与第一寻址电极分隔开,邻近于第二电极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沿着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中的每个都具有为矩形剖面形状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的第一边中的每个的长度都相同;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第二边中的每个的长度,小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的长度。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寻址电极的第二边的长度和第二寻址电极的第二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一电极的第二边的长度或者小于第二电极的第二边的长度。
在沿着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中,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中的每个的剖面面积小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的剖面面积。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寻址电极的剖面面积和第二寻址电极中的剖面面积之和,小于第一电极的剖面面积,或者小于第二电极的剖面面积。
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可具有相同的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每个包括:环形构件,环绕放电室;连接构件,在第一方向上连接环形构件。寻址电极可包括:环形构件,环绕放电室;连接构件,在第二方向上连接环形构件。沿着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第一电极的环形构件、多个寻址电极的环形构件、第二电极的环形构件可平行地彼此分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多个寻址电极由金属电极形成。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多个寻址电极可被掩藏在介电层内,介电层可被放电室内表面上的保护层覆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放电室被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障肋层分隔;由介电层形成的电极层包围第一电极、多个寻址电极和第二电极。障肋层可形成在第二基底中,电极层可位于障肋层和第一基底之间。此外,多个放电室可具有与第一电极、多个寻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布置对应的圆柱形形状。PDP还可包括在由障肋层分隔的多个放电室内形成的荧光体层,荧光体层可由透射型荧光体形成。
一个位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电极层的实施例,该电极层包括:介电材料,具有多个限定放电室的开口;第一电极,分别环绕放电室中的每个,并被邻近于电极层的第一边设置,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连接;第二电极,分别环绕放电室中的每个,并被邻近于电极层的第二边设置,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连接;寻址电极,环绕所述放电室中的每个,寻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隔开,并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连接。
寻址电极可包括:第一寻址电极,邻近于第一电极设置;第二寻址电极,与第一寻址电极分隔开,并邻近于第二电极设置。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寻址电极中的每个包括:环形构件,环绕各自的放电室中的一个;连接构件,将环形构件连接到相邻的环形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PDP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PDP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电极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是用于比较维持电极、扫描电极、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的剖面面积大小的图2中示出的电极层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更改。在可能的任何地方,相同的标号在整个附图中将被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参照图1,PDP主要包括:第一基底(在下文中被称作“后基底”)10和第二基底(在下文中被称作“前基底”)20,彼此相对地设置且其间有预定的距离;多个放电室17,在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之间被分隔开。放电室17包括:第一放电室27,被障肋层26分隔开;第二放电室37,对应于障肋层26被电极层30分隔开。
障肋层26在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之间分隔多个第一放电室27(参照图2)。障肋层26可如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地形成在前基底20上,或者可形成在后基底10上。此外,障肋层26可单独地或一体地形成在基底10和20上(未示出)。
障肋层26可以形成各种形状(比如方形或六边形(未示出))的第一放电室27。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具有圆柱形的第一放电室27(参照图3)。在圆柱形的第一放电室27中,使从内圆周到中心的距离恒定,以使得第一放电室27内部的放电能够均匀。
第一放电室27包括吸收真空紫外(VUV)线并发出可见光的荧光体层29。放电气体(例如包含氖(Ne)和氙(Xe)的混合气体)填充放电室17,使得可通过等离子体放电来产生VUV线。
此外,可通过刻蚀后基底10或前基底20的内表面来形成放电室17,或者可通过既刻蚀后基底10的内表面又刻蚀前基底20的内表面来形成放电室17(未示出)。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与形成基底10和20相同的材料来形成障肋层26。与障肋层单独地设置在基底10和20中相比,上述刻蚀方法分别都可以降低工艺成本。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PDP的剖视图。现在将参照图2来描述其中障肋层26被设置在前基底20上的示例性实施例。
荧光体层29形成在由障肋层26形成的第一放电室27内部,并形成在形成第一放电室27的前基底20的内表面上。荧光体层29由透射型的荧光体形成,其中,透射型荧光体吸收第一放电室27中产生的VUV线以产生可见光,并将可见光透射向前基底20。
虽然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荧光体层形成在后基底10上的情况下,荧光体层可由反射型荧光体形成,其中,反射型荧光体吸收第二放电室37中产生的VUV线以产生可见光,并将可见光反射向前基底20。
此外,在荧光体层既形成在前基底20又形成在后基底10的情况下,前基底20的荧光体层可以由透射型荧光体形成,而后基底10的荧光体层可由反射型荧光体形成。
为了通过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将与荧光体层29碰撞的VUV线来显示图像,本示例性实施例的PDP包括:第一电极(在下文中被称作“维持电极”)31和第二电极(在下文中被称作“扫描电极”)32,都对应于放电室17;寻址电极33,在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之间。寻址电极33包括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
PDP利用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引起的寻址放电来选择将被选通的放电室17,并利用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引起的维持放电来在所选择的放电室17中发光。
出于这个目的,扫描电极32在维持放电期间运用维持脉冲,在寻址放电期间运用扫描脉冲。维持电极31在维持放电期间运用维持脉冲。寻址电极33在寻址放电期间运用寻址脉冲。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施加到各电极的对应脉冲的驱动波形,这些驱动波形可以包括公知的驱动波形。将省略对这些驱动波形的描述。
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基于施加到它们的信号电压可以起不同的作用。要理解的是,电极和电压信号之间的关系不限于以上的描述。
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形成了单独的电极层30,该电极层30位于基底10和20之间。因此,由于障肋层26形成在前基底10上,所以电极层30位于障肋层26和后基底10之间。
此外,由于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没有使放电室17的前开口率降低,所以它们可以由不透明的材料形成。因此,可采用导电性好的金属电极来形成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
在电极层30中,维持电极31靠近前基底20的障肋层26设置,扫描电极32靠近后基底10设置,寻址电极33位于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
电极层30形成一体地连接到第一放电室27的第二放电室37,其中,第一放电室27形成在前基底20上。因此,放电室17基本上由障肋层26形成的第一放电室27的空间和电极层30形成的第二放电室37的空间来限定。
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PDP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电极布置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的结构为:它们环绕与第一放电室27连接的第二放电室37,同时与各自的第一放电室27对应。
在电极层30中,维持电极31环绕第二放电室37的与前基底20相邻的部分,并且维持电极31在一个方向(x轴方向,如附图中所示)上连接。维持电极31与沿着x轴方向彼此相邻的连续的第二放电室37对应。多个维持电极31被设置成沿着y轴方向平行,同时与相邻的第二放电室37保持相同的距离。
扫描电极32环绕第二放电室37的与后基底10相邻的部分,并且扫描电极32沿着x轴方向连接。在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分别环绕与第一放电室27连接同时与第一放电室27对应的第二放电室37的结构中,扫描电极32的结构与维持电极31的结构相同。扫描电极32在与基底10和20的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上与维持电极31分隔开。扫描电极32连续对应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放电室37。多个扫描电极32被设置成在y轴方向上平行,同时与相邻的第二放电室37保持相同的距离。
寻址电极33在与基底10和20的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上被成对地设置在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图1~图5中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具有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的寻址电极33。
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在与基底10和20的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上彼此分隔开,同时也与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分隔开。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寻址电极133与维持电极31相邻,第二寻址电极233与扫描电极32相邻。
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具有相同的形状,并被施加相同的电压信号(即相同电压的寻址脉冲)。
在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环绕与第一放电室27连接同时与各第一放电室27对应的第二放电室37的结构中,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与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连续的第二放电室37对应。即,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的连接方向(y轴方向)与扫描电极32的连接方向(x轴方向)交叉。多个寻址电极33被设置成在x轴上方向平行,同时与邻近的第二放电室37保持距离。由于寻址电极33,扫描电极32被设置成彼此交叉,所以放电室17可以被选择。
可以形成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使得等离子体放电被导向第二放电室37的中心。
出于这个目的,维持电极31包括环形构件31a和连接构件31b。扫描电极32包括环形构件32a和连接构件32b。环形构件31a和32a以它们的边来环绕第二放电室37。维持电极31的连接构件31b在x轴方向上连接维持电极31的环形构件31a。扫描电极32的连接构件32b在x轴方向上连接扫描电极32的环形构件32a。
此外,第一寻址电极133包括环形构件133a和连接构件133b,第二寻址电极233包括环形构件233a和连接构件233b。环形构件133a和233a以它们的边来环绕第二放电室37。第一寻址电极133的连接构件133b在y轴方向上连接第一寻址电极133的环形构件133a。第二寻址电极233的连接构件233b在y轴方向上连接第二寻址电极233的环形构件233a。
维持电极31的环形构件31a、第一寻址电极133的环形构件133a、第二寻址电极233的环形构件233a和扫描电极32的环形构件32a在与前基底20和后基底10的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上相互平行且彼此分隔开。
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可以被形成为具有其中可能以低电压进行等离子体放电的结构。
图5是用于比较维持电极、扫描电极、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的剖面面积大小的图2中示出的电极层30的局部剖视图。
该剖面是沿着与基底10和20的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截取的,维持电极31具有构成矩形形状的水平边31c和垂直边31d,扫描电极32具有构成矩形形状的水平边32c和垂直边32d。第一寻址电极133具有构成矩形形状的水平边133c和垂直边133d,第二寻址电极233具有构成矩形形状的水平边233c和垂直边233d。
在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中,水平边31c、32c、133c和233c具有相同的长度。
产生维持放电的维持电极31的垂直边31d和扫描电极32的垂直边32d具有相同的长度,使得维持放电在中心产生而不倾斜向一边。第一寻址电极133的垂直边133d和第二寻址电极233的垂直边233d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
此外,第一寻址电极133的垂直边133d和第二寻址电极233的垂直边233d中的每个的长度,都比维持电极31的垂直边31d的长度和扫描电极32的垂直边32d的长度短。此外,第一寻址电极133的垂直边133d的长度和第二寻址电极233的垂直边233d的长度之和,小于维持电极31的垂直边31d的长度或者小于扫描电极32的垂直边32d的长度。
由于这个原因,第一寻址电极133的剖面面积与第二寻址电极233的剖面面积相同。第一寻址电极133的剖面面积和第二寻址电极233的剖面面积中的每个,小于维持电极31的剖面面积或扫描电极32的剖面面积。此外,第一寻址电极133的剖面面积和第二寻址电极233的剖面面积之和,小于维持电极31的剖面面积或小于扫描电极32的剖面面积。
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被设置在彼此分隔开的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第二寻址电极233因此靠近于扫描电极32。因此,可能降低初始的寻址着火电压,从而以低电压产生寻址放电。当寻址放电形成的着火粒子扩散到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时,可提高驱动的效率。
此外,与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剖面面积相比,第一寻址电极133和第二寻址电极233具有相对较小的剖面面积。因此,可以降低位于相邻的放电室17中的寻址电极33之间的无功功耗。
即,假设介电层34的介电常数(ε)为常数,则用作寻址电极33之间的无功功耗的电容(C),与相邻的寻址电极33之间的距离(d)成反比,与寻址电极33的剖面面积(S)成正比,如等式1中所示。如上所述,当寻址电极33的剖面面积(S)减小时,寻址电极33之间的电容(C)减小。
C = ϵ S d (等式1)
电流(I)与电容(C)成正比,如等式2中所示。因此,当电容(C)减小时,电流(I)减小。功耗与电流(I)成正比。因此,电流(I)越小,功耗越低。结果,寻址电极33之间的无功功耗可以降低,寻址电极33之间产生的热可减少。
C = ΔQ ΔV = 1 ΔV ∫ Idi (等式2)
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33被掩藏在介电层34内,从而形成相互绝缘的结构。因此,介电层34形成被电极31、32和33环绕的第二放电室37。
放电时,介电层34也累积其上的壁电荷。介电层34形成圆柱形的第二放电室37,其中,第二放电室37与形成在障肋层26中的第一放电室27对应。
当介电层34与障肋层26一起形成放电室17时,介电层34被第二放电室37的内表面上的保护层36覆盖。具体地,保护层36可以形成在暴露于发生在第二放电室37中的等离子体放电的部分中。保护层36保护介电层34且需要高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但是不需要具有可见光的透过率。即,电极31、32和33不形成在前基底20或后基底10上,而是位于基底10和20之间。可利用对可见光不具有透射特性的材料来形成保护层36,其中,保护层36被涂覆在掩藏电极31、32和33的介电层34上。作为保护层36的一个示例,不透明的MgO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值比透明的MgO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值高得多,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放电着火电压。
如先前所描述的,依照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PDP,在与后基底和前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维持电极、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扫描电极被设置成在后基底和前基底之间彼此分隔开,并以它们的边来环绕放电室。因此,可以提高放电室的开口率或者可见光的透射率,从而可以增强明度并提高发光效率。
此外,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的剖面面积小于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剖面面积,优化寻址电极的面积,从而使相邻的寻址电极之间的电容减小。因此,可以降低寻址电极之间的无功功耗,可以减少寻址电极中产生的热。
此外,由于寻址电极分为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所以可降低初始寻址着火电压。因此,可以以低电压来产生寻址放电。
此外,寻址放电形成的着火粒子通过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扩散到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因此,可以提高PDP的效率。
虽然结合当前被认为是实际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容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相反地,本发明旨在覆盖包含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更改和等效布置。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彼此相对地设置且其间具有预定的距离;
多个放电室,在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被分隔;
第一电极,环绕所述多个放电室中的放电室,邻近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中的一个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连接;
第二电极,沿着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极分隔开,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环绕所述多个放电室中的放电室,邻近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中的另一个设置;
多个寻址电极,沿着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隔开,所述多个寻址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连接,其中,所述寻址电极环绕所述多个放电室中的放电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寻址电极包括:
第一寻址电极,邻近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
第二寻址电极,与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分隔开,并邻近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沿着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中:
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中的每个都具有构成矩形剖面形状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的所述第一边中的每个的长度都相同;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边中的每个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的所述第二边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的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边的长度或者小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边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沿着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中的每个的剖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的剖面面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沿着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的剖面面积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中的剖面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剖面面积,或者小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剖面面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具有相同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个包括:
环形构件,环绕所述放电室;
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接所述环形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包括:
环形构件,环绕所述放电室;
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接所述环形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沿着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环形构件、所述多个寻址电极的所述环形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环形构件平行地彼此分隔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多个寻址电极由金属电极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多个寻址电极被掩藏在介电层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介电层被所述放电室的内表面上的保护层覆盖。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多个放电室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的障肋层分隔;
由介电层形成的电极层包围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多个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障肋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基底上;
所述电极层位于所述障肋层和所述第一基底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放电室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多个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布置对应的圆柱形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在由所述障肋层分隔的所述多个放电室内部形成的荧光体层,其中,所述荧光体层由透射型荧光体形成。
18、一种电极层,位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所述电极层包括:
介电材料,具有多个限定放电室的开口;
第一电极,分别环绕所述放电室中的每个,并被邻近于所述电极层的第一边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连接;
第二电极,分别环绕所述放电室中的每个,并被邻近于所述电极层的第二边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连接;
寻址电极,分别环绕所述放电室中的每个,所述寻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隔开,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层,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包括:
第一寻址电极,邻近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
第二寻址电极,与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分隔开,并邻近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寻址电极中的每个包括:
环形构件,环绕各自的所述放电室中的一个;
连接构件,将所述环形构件连接到相邻的环形构件。
CNA2006100785233A 2005-05-25 2006-05-08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Pending CN18702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44018A KR100612243B1 (ko) 2005-05-25 2005-05-25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0050044018 2005-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0209A true CN1870209A (zh) 2006-11-29

Family

ID=37443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785233A Pending CN1870209A (zh) 2005-05-25 2006-05-08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53209B2 (zh)
JP (1) JP4330595B2 (zh)
KR (1) KR100612243B1 (zh)
CN (1) CN18702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17882A1 (en) * 2011-08-29 2014-08-07 Kyocera Corporation Plasma generator and plasma genera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1803B1 (en) * 1992-01-28 2005-03-01 Fujitsu Limited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970003009B1 (ko) * 1993-05-21 1997-03-13 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투사형 화상표시장치용 광로조절장치
CA2149289A1 (en) * 1994-07-07 1996-01-08 Yoshifumi Amano Discharge display apparatus
US5438236A (en) * 1994-08-03 1995-08-01 Alliedsignal Inc. Gas discharge display hav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memb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6188374B1 (en) * 1997-03-28 2001-02-13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apparatus therefor
KR19990004791A (ko) * 1997-06-30 1999-01-25 엄길용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
KR100322071B1 (ko) * 1999-03-31 2002-02-04 김순택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전계집중부를 가진 유전체층 제조방법
KR20020090054A (ko) * 2001-05-26 2002-11-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
JP3442069B2 (ja) * 2001-05-28 2003-09-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転写フィルム
WO2002103660A1 (en) * 2001-06-15 2002-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DE60230875D1 (de) * 2001-06-29 2009-03-05 Thomson Plasma Platte für plasmaschirm mit verstärkten porösen barrieren
KR100603324B1 (ko) * 2003-11-29 2006-07-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50104269A (ko) * 2004-04-28 2005-11-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50105411A (ko) * 2004-05-01 2005-11-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30595B2 (ja) 2009-09-16
US7453209B2 (en) 2008-11-18
JP2006332029A (ja) 2006-12-07
US20060267496A1 (en) 2006-11-30
KR100612243B1 (ko) 2006-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86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91257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426594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725423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82552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6713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4163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02813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0281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7020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97116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77687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8340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78340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70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3836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19102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89296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9766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731555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03464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0914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CN17003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3798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