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3054A - 旋转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3054A
CN1853054A CN 200480026616 CN200480026616A CN1853054A CN 1853054 A CN1853054 A CN 1853054A CN 200480026616 CN200480026616 CN 200480026616 CN 200480026616 A CN200480026616 A CN 200480026616A CN 1853054 A CN1853054 A CN 1853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entioned
rotor
shel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266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4745C (zh
Inventor
小泉一贵
冈林俊辅
林见
武井嘉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853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47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474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旋转阻尼器(D),具有:外壳(11、51),容纳于该外壳(11、51)内的硅油(21),容纳于外壳(11、51)内并在突出于外壳(11、51)的轴部(32)上设有移动于外壳(11、51)内的硅油(21)中的阻抗部(36)的转子(31),以及防止硅油(21)从轴部(32)和外壳(51)之间漏出的O形环(61),在阻抗部(36)其同心圆上设置多个圆弧状贯通孔(37),并设置连接该圆弧状贯通孔(37)的凹槽(38),安装时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未被过渡压缩,由此即使转子向双方向转动也能够防止因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而导致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Description

旋转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例如与齿轮或齿条相啮合的被驱动齿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旋转阻尼器。
背景技术
日本特公平4-34015号公报所公开的旋转阻尼器,由外壳,容纳于该外壳内的粘性流体,容纳于壳体内并在一部分突出于壳体的轴部上设置移动于壳体内的粘性流体中的阻抗部的转子,以及防止粘性流体从该转子轴部和外壳之间漏出的密封构件而构成,在突出于外壳的轴部安装被驱动齿轮。
该现有旋转阻尼器为使安装时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不位于作为转矩发生部分的转子阻抗部和外壳底面或顶棚面之间,而将阻抗部的形状大致设定为椭圆形。
但是,由于转子向双方向转动,因此当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越过阻抗部向阻抗部的相反侧移动时会产生异常噪声。
在混入到此外壳内的空气越过阻抗部时所产生的异常噪音可以认为是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向阻抗部移动而被压缩之后,当越过阻抗部时由于被急剧释放而产生的破裂声。
还有,此异常噪声是粘性流体的粘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另外,转子和外壳间的间隔越窄越容易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因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而导致的异常噪声发生的旋转阻尼器。
本发明的旋转阻尼器,由外壳,容纳于该外壳内的粘性流体,容纳于上述外壳内并在一部分突出于上述外壳的轴部上设置移动于上述外壳内的上述粘性流体中的阻抗部的转子,以及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轴部和上述外壳之间漏出的密封构件而构成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阻抗部上向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空气停留部,设置连接该空气停留部的空气移动用通道。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旋转阻尼器中,包含:用贯通孔形成上述空气停留部,用凹槽形成上述空气移动用通道。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旋转阻尼器中,包含:在同心圆上形成上述多个空气停留部,上述空气移动用通道含有对应上述空气停留部而设置在上述外壳上的圆周槽。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旋转阻尼器中,包含:在上述阻抗部的外周面和上述外壳的内周面之间向圆周方向形成上述多个空气停留部。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在阻抗部上向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空气停留部(贯通孔),设置连接该空气停留部(贯通孔)的空气移动用通道(凹槽),因此在安装时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能够在不被压缩的状态下从一个空气停留部(贯通孔)向空气停留部(凹槽)移动。
因此,即使转子向双方向转动,也能够防止因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而导致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还有,在同心圆上形成多个空气停留部,空气移动用通道含有对应空气停留部而设置在外壳上的圆周槽,因此在安装时混入到外壳内空气能够在进一步不被压缩的状态下从一个空气停留部向另一个空气停留部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因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而导致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另外,在阻抗部的外周面和外壳的内周面之间向圆周方向形成多个空气停留部,因此在安装时混入到外壳内空气能够在进一步不被压缩的状态下从一个空气停留部向另一个空气停留部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因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而导致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另外,在阻抗部的外周面和外壳的内周面之间向圆周方向形成多个空气停留部,因此在安装时,能够可靠地使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位于空气停留部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旋转阻尼器的第1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旋转阻尼器的转子的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转子的仰视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的转子的剖面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转子的仰视图。
图8是本发明旋转阻尼器的第3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旋转阻尼器的第4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旋转阻尼器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旋转阻尼器的第5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旋转阻尼器的左半侧放大剖面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旋转阻尼器的转子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转子的正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转子的仰视图。
图16是沿图13的XVI-XVI线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1所示的旋转阻尼器的帽的左半侧放大剖面图。
图18是安装图11的旋转阻尼器过程的说明图。
图19是安装图11的旋转阻尼器过程的部分说明图。
图20是图11的旋转阻尼器的安装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详细叙述本发明,参照附图对其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旋转阻尼器的第1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旋转阻尼器的转子的剖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转子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转子的仰视图。
在图1中,D表示旋转阻尼器,由以下各部构成: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1,作为容纳于该壳体11内的粘性流体的硅油21;容纳于壳体11内并在一部分从壳体11向外部突出的轴部32上设置移动于壳体11内的硅油21中的阻抗部36的合成树脂制的转子31;设有贯通于该转子31的轴部32的贯通孔52并闭塞壳体11开口的合成树脂制的帽51;作为防止硅油21从该帽51和转子31的轴部32之间漏出的密封构件的O形环61;安装在突出于帽51的转子31的轴部32上的合成树脂制的被驱动齿轮71。
还有,外壳由壳体11和帽51构成。
上述壳体11由以下各部构成:使平面形状围绕圆形底部13的外缘而设有圆筒壁部14的壳体主体12;设置在底部13的底面中心的圆柱状轴支撑部16;在壳体主体12的外周例如以180度的间隔向放射方向设置具备安装孔18的安装凸缘17。
并且,作为空气移动用通道,在底部13的底面上,与后述的圆弧状贯通孔37对应而在以轴支撑部16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设置圆周槽13a。
另外,在圆筒壁部14的上侧设有将延长圆筒壁部14内周面的面作为内周面而围绕的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
还有,15表示形成于壳体主体12内的容纳部,是容纳硅油21的部分,相当于距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下侧的部分。
上述转子31,由圆筒状轴部32和连设在该轴部32上且俯视呈圆形的平板状的阻抗部36构成。
并且,轴部32设有在底面可转动卡合壳体11的轴支撑部16的圆筒形状的凹部33,在突出于帽5 1的部分上设有被切断呈I段的I段切口部34,分别在被切断呈I段的平面部分(垂直面)设置水平方向的嵌合槽35。
另外,如图2~图4所示,作为空气停留部,在以轴部32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设置多个圆弧状贯通孔37的同时,在圆弧状贯通孔37的同心圆上设置连接该圆弧状贯通孔的凹槽38,作为空气移动用通道。
还有,在阻抗部36的上下(表面背面)设置凹槽38。
上述帽51在中心设置贯通转子31的轴部32的贯通孔52,在该贯通孔52的下侧设置能够到达下端减薄呈圆筒状并容纳O形环61的扩径段部53,还在下侧外缘上围绕地设置嵌合壳体主体12的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的嵌合凹槽55。
另外,在被驱动齿轮71的中心设置I段切口状的安装孔72,在该安装孔72的平面部分上设置与设置在转子31的轴部32的嵌合槽35相嵌合的嵌合突条73。
其次,说明旋转阻尼器D的一安装例。
首先,将转子31的轴部32嵌合到O形环61上,在凹槽33和阻抗部36部分上涂抹硅油21之后,将轴部32的一部分以及阻抗部36纳入到容纳部15内,以使壳体11的轴支撑部16嵌合到凹部33内。
并且,向容纳部15内注入适量的硅油21之后,向贯通孔52内插入轴部32的同时,使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嵌合到帽51的嵌合凹槽55内,用帽51闭塞壳体11的开口。
如此地,若用帽51闭塞壳体11的开口,则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内的空气E大部分向壳体11外排出,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和帽51紧密接触的同时,O形环61被容纳于扩径段部53内,O形环61防止硅油21从轴部32和帽51之间漏出。
其次,在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和帽51之间例如用高频波焊接的方式围绕进行焊接并密闭。
然后,将突出于帽51的轴部32压入到被驱动齿轮71的安装孔72内,则嵌合齿条73嵌入到嵌合槽35中,由此结束旋转阻尼器D的安装。
其次,说明动作。
首先,俯视转子31,如图3实线箭头所示,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在硅油21中阻抗部3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阻抗部36受到硅油21的粘性阻力以及剪切阻力的作用,因此对转子31的转动进行制动。
因此,对啮合安装在转子31上的被驱动齿轮71的齿轮、齿条等的转动或移动进行制动,使其转动或移动变得缓慢。
如此地,转子3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在凹槽38的下游产生负压部,因此如实线所示,安装时混入到壳体11内的空气E追随负压部而移动。
并且,俯视转子31,如图3虚线箭头所示,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在硅油21中阻抗部36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阻抗部36受到硅油21的粘性阻力以及剪切阻力的作用,因此对转子31的转动进行制动。
因此,对啮合安装在转子31上的被驱动齿轮71的齿轮、齿条等的转动或移动进行制动,使其转动或移动变得缓慢。
如此地,若转子3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图3实线所示的空气E朝向在凹槽38的下游发生的负压部,穿过圆周槽13a和凹槽38内绕顺时针方向向图3虚线所示的位置移动,追随负压部而移动。
这样一来,从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向另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移动的空气E穿过圆周槽13a以及凹槽38内在几乎未被压缩的状态下从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向另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由于在阻抗部36在同心圆上设置多个圆弧状贯通孔37,并设置连接该圆弧状贯通孔37的凹槽38,因此,在安装时混入到壳体内的空气E在未被过度压缩的状态下,能够从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向另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移动。
因此,即使转子31向双方向转动,也能够防止因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E而导致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还有,由于在壳体11上设置圆周槽13a,因此在安装时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E在进一步不被压缩的状态下能够从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向另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移动,能够进一步防止因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E而导致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图5是构成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的转子的剖面图,图6是图5所示的转子的俯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转子的仰视图,与图1~图4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还有,图示省略的部分是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结构。
在这些图中,合成树脂制的转子31由容纳于壳体11内并从壳体11向外部突出一部分的轴部32以及设置在该轴部32上并移动于壳体11内的硅油21中俯视是圆形平板状的阻抗部36A而构成。
并且,阻抗部36A由在外周边缘例如将以90度分割设置的4个圆形切口40作为空气停留部而设置的薄板环形圆板部39,以及设置在该薄板环形圆板部39的外周边缘的圆弧状突条41构成。
还有,如图5~图7所示,圆弧状突条41设置在薄板环形圆板部39的上下(表面和背面)。
并且,用圆弧状突条41包围的内侧环形凹部42形成连接切口40的空气移动用通道。
另外,圆弧状突条41在圆周方向的间隔比切口40在圆周方向的最大宽度(直径)要窄,切口40在圆周方向的左右端部是与圆弧状突条41在圆周方向重叠的位置关系。
其次,旋转阻尼器D的安装与第1实施例子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对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俯视转子31,如图6实线箭头所示,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硅油21中的阻抗部36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阻抗部36A受到硅油21的粘性阻力以及剪切阻力,因此对转子31的转动进行制动。
因此,对啮合安装在转子31上的被驱动齿轮71的齿轮、齿条等的转动或移动进行制动,使其转动或移动变得缓慢。
这样,由于转子31向顺时针转动时,切口40的上游侧产生负压部,因此,安装时混入到壳体11内的空气E追随该负压部而移动。
并且,俯视转子31,如图6虚线箭头所示,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硅油21中的阻抗部36A向顺时针转动,阻抗部36A受到硅油21的粘性阻力以及剪切阻力的作用,因此对转子31的转动进行制动。
因此,对啮合安装在转子31上的被驱动齿轮71的齿轮、齿条等的转动或移动进行制动,使其转动或移动变得缓慢。
这样,若转子3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图6实线所示的空气E朝向发生在切口40的上游端的负压部,以顺时针方向穿过环形凹部42内,向图6虚线所示的位置移动,追随负压部而移动。
这样一来,从一个切口40向另一个切口40移动的空气E在几乎未被压缩的状态下,穿过环形凹部42内从个切口40向另一个切口40移动。
并且,即使从一个切口40向另一个切口40移动的空气E受到离心力作用,由于圆弧状突条41引导空气E,因此空气E可靠地穿过环形凹部42内从一个切口40向另一个切口40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8是作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的分解剖面图,与图1~图7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8中,合成树脂制的转子31由容纳于壳体11内并从壳体11向外部突出一部分的轴部32,以及设置在该轴部32上并移动于壳体11内的硅油21中且俯视是圆形平板状的阻抗部36B构成。
并且,作为空气停留部,在阻抗部36B的以轴部32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设置多个圆弧状贯通孔37。
另外,作为空气移动用通道,在帽51其下侧面上,与圆弧状贯通孔37对应,在以贯通孔52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设置圆周槽54。
还有,旋转阻尼器D的安装和动作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从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向另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移动的空气E在几乎未被压缩的状态下,穿过圆周槽13a、54内,从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向另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移动。
因此,根据该第3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壳体11上设置圆周槽13a,在帽51上设置圆周槽54,因此在安装时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E在进一步未被压缩的状态下,能够从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向另一个圆弧状贯通孔37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因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E而导致的异常噪声的发生。
图9是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的剖面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旋转阻尼器的转子的剖面图,与图1~图8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这些图中,合成树脂制的转子31由容纳于壳体11内并从壳体11向外部突出一部分的轴部32,以及设置在该轴部32上并移动于壳体11内的硅油21中的阻抗部36C构成。
并且,阻抗部36C由俯视是圆形的、比构成壳体11的圆筒壁部14的内径稍微小的平板状阻抗部主体43,以及以形成空气移动用通道为目的以180度间隔呈放射状设置在该阻抗部主体43的外周面的薄壁平板状的空气移动用通道形成突起44构成。
还有,空气停留部45形成于用空气移动用通道突起44夹持的阻抗部主体43的外侧(外周),空气移动用通道46是空气移动用通道形成突起44的上下(表面和背面)部分。
其次,旋转阻尼器D的安装与第1实施例子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对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实线箭头所示,若转子3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在硅油21中的阻抗部36C向顺时针转动,阻抗部主体43受到硅油21的粘性阻力以及剪切阻力的作用,因此对转子31的转动进行制动。
因此,对啮合安装在转子31上的被驱动齿轮71的齿轮、齿条等的转动或移动进行制动,使其转动或移动变得缓慢。
这样,由于转子31向顺时针转动时,空气移动用通道形成用突起44的下游侧产生负压部,因此在安装时混入到壳体11内的空气E追随该负压部而移动。
并且,如图10虚线箭头所示,若转子3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在硅油21中的阻抗部36C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阻抗部主体43受到硅油21的粘性阻力以及剪切阻力的作用,因此对转子31的转动进行制动。
因此,对啮合安装在转子31上的被驱动齿轮71的齿轮、齿条等的转动或移动进行制动,使其转动或移动变得缓慢。
这样,由于转子3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话,追随发生在转子3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产生在空气移动用通道形成突起44下游的负压部而移动的空气E朝向产生空气移动用通道形成突起44圆周方向的相反侧的成为负压部的下游,所以穿过空气移动用通道46的上下而移动,并追随负压部而移动。
这样一来,从一个空气停留部45向另一个空气停留部45移动的空气E在穿过空气移动用通道46上下而几乎未被压缩的状态下,从一个空气停留部45向另一个空气停留部45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的同时,由于使多个空气停留部45向圆周方向形成于阻抗部36C的外周面和壳体11的内周面之间,因此在安装时,能够可靠地使混入到外壳内的空气E位于空气停留部45中。
图11是作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的分解剖面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壳体的左半侧放大剖面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转子的剖面图,图14是图11所示的转子的俯视图,图1 5是图11所示的转子的仰视图,图16是沿图13的XVI-XVI线的剖面图,图17是图11所示的帽的左半侧放大剖面图,图18和图19是安装旋转阻尼器过程的说明图,图20是作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的剖面图,与图1~图10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这些图中,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1由以下各部构成:使平面形状围绕圆形的底部13的外缘而设有圆筒壁部14的壳体主体12;设置在底部13的底面中心的圆柱状轴支撑部16;在壳体主体12的外周以180度的间隔向放射方向设置、并具备安装孔18的安装凸缘17。
并且,作为空气移动用通道,在底部13的底面上与后述的圆弧状贯通孔37对应在以轴支撑部16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设置圆周槽13a。。
另外,在圆筒壁部14的上侧设有将延长圆筒壁部14的内周面的面作为内周面而围绕的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为了焊接帽51的外周部分而在和该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的圆筒壁部14的边界部分设置向壳体主体13侧扩大而围绕的扩开倾斜部分14b。
其次,合成树脂制的转子31由圆柱状轴部32A以及与该轴部32A连设且俯视是圆形的平板状的阻抗部36D构成。
并且,在轴部32A上设有在底面可转动地卡合壳体11的轴支撑部16的圆筒状的凹部33,在突出于帽51的部分设有段部34A。
还有,距段部34A的上侧轴部32A的部分认为是在与轴部32A同心的方形柱32a的上侧连设与轴部32A同心的四边锥体32b的形状。
另外,在合成树脂制的被驱动齿轮71上,在方形孔72a的上侧中心设置与该孔72a同心的扩径段部72b所连设的安装孔72A。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圆周槽13a、54a的宽度比圆弧状贯通孔37的宽度宽,另外,圆弧状贯通孔37位于圆周槽13a、54a的内侧而构成。
其次,说明旋转阻尼器D的一安装例。
首先如图18所示,将转子31的轴部32A嵌入到O形环61中,向容纳部15内注入适量的硅油21,如图19所示,将轴部32A的一部分以及阻抗部36D纳入到容纳部15内,以使壳体11的轴支撑部16嵌合到凹部33内。
还有,也可在凹部33以及阻抗部36D的下侧(下面)部分涂抹硅油21之后,向容纳部15内注入适量的硅油21,将轴部32A的一部分以及阻抗部36D纳入到容纳部15内,以使壳体11的轴支撑部16嵌合到凹部33内。
此时,空气不会在转子31的凹部33内停留,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少残留在外壳内的空气。
这样一来,若向容纳部15内容纳轴部32A的一部分和阻抗部36D,则在阻抗部36D被挤压的并从圆弧状贯通孔37浮起的硅油21,因为圆弧状贯通孔37的内周和O形环61的距离a比圆弧状贯通孔37的外周和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的距离b近,因此根据毛细管现象进入O形环61和阻抗部36D以及轴部32A之间,因此防止了O形环61粘贴在阻抗部36D以及轴部32A上,不会从薄壁突出圆筒部14a向外侧溢出。
并且,向贯通孔52内插入轴部32A的同时,使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嵌合到帽31的嵌合凹槽55内,用帽51闭塞壳体11的开口。
这样,若用帽51闭塞壳体11的开口,则位于O形环61附近的硅油21被压缩到帽51的内壁面上,向圆周方向外侧渐渐移动,容纳部15内的空气被硅油21从帽51和壳体11的开口之间挤出,在残留在外壳内的空气进一步减少的状态下,形成帽51的嵌合凹槽55的外周边缘的圆筒部分接触到扩开倾斜部分14a,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的上端和嵌合凹部55的底以很小的间隔相对。
在此状态下,用所定的推力将帽51向壳体主体12侧推压,并用例如高频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形成嵌合凹槽55的外周边缘的圆筒部分和扩开倾斜部分14a的圆周周边的同时进行密闭,使嵌合凹槽55的底与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的上端接触。
这样,若将帽51焊接到壳体11上,则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内的空气E大部分排向壳体11外,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和帽51紧密接触的同时,O形环61被容纳在扩径段部53内,O形环61防止硅油21从轴部32A和帽51之间漏出。
并且,使突出于帽51的轴部32A嵌合到被驱动齿轮71的安装孔72A内之后,通过加热四边锥体32b的上侧部分并使其变形而向扩径段部72b扩大,如图20所示,由此结束旋转阻尼器D的安装。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5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第3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并且,由于圆弧状贯通孔37的内周和O形环61的距离a比圆弧状贯通孔37的外周和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的距离b近,因此根据毛细管现象在阻抗部36D被挤压并从圆弧状贯通孔37浮起的硅油21进入到O形环61和阻抗部36D以及轴部32A之间,因此防止了O形环61粘贴到阻抗部36D以及轴部32A上,不会从薄壁突出圆筒部14a向外侧溢出。
因此,硅油21进入到O形环61和阻抗部36D以及轴部32A之间,通过防止O形环61粘贴到阻抗部36D和轴部32A上,能够防止旋转阻尼器D的初期转矩的增加,另外,由于硅油21不会从薄板突出圆筒部分14a向外侧溢出,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帽51焊接到壳体11上,能够密闭壳体的外周。
另外,将帽51焊接到壳体11上时,由于使薄壁突出圆筒部分14a的上端起档块的作用,因此通过均匀设定从底部13到帽51之间的高度,能够保证从阻抗部36D到底部13以及帽51的距离为固定值,能够抑制转矩的偏差。
在上述第1实施例以及第5实施例中,例举了设置圆周槽13a的例子,但即使不设置该圆周槽13a,也能够起同样的作用,得到同样的效果。
并且,不设置圆周槽13a时,空气停留部(圆弧状贯通孔37)以及空气移动用通道(凹槽38)即使不设置在同心圆上也能起同样的作用。
其次,在第2实施例中,如第3实施例以及第5实施例那样,也可采用设置圆周槽13a和圆周槽54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
另外,在第3实施例以及第5实施例中,例举了设置圆周槽13a以及圆周槽54的例子,但如果设置圆周槽13a和圆周槽54中的至少一方,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得到相同的效果。
还有,虽然结构例示如下:外壳由壳体11和帽51构成,在壳体11内设置硅油21的容纳部15,在帽51上设置贯通转子31的轴部32的贯通孔52,用O形环61防止硅油21从帽51和轴部32之间漏出,但结构也可如下:在帽上设置硅油的容纳部,在壳体上设置贯通转子的轴部的贯通孔,用O形环防止硅油从壳体和轴部之间漏出。
还有,虽然例举了在壳体11上设置轴支撑部16,在轴部32、32A上设置凹部33,可转动地支撑转子31的例子,但也可如下构成:在壳体上设置凹部,在轴部设置轴支撑部。
另外,例举了使阻抗部36、36A~36D在轴部32、32A上一体成型的例子,但也可如下构成:使轴部和阻抗部分别成型,例如用角轴和角孔的关系一起转动。
并且,例举了作为粘形流体使用硅油21的例子,但也能够使用同样功能的其他粘性流体,例如润滑脂。

Claims (4)

1.一种旋转阻尼器,具有:外壳(11),容纳于该外壳内的粘性流体(12),容纳于上述外壳内、并在一部分突出于上述外壳的轴部(32)上设有移动于上述外壳内的上述粘性流体中的阻抗部(36)的转子(31),以及防止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轴部和上述外壳之间漏出的密封构件(61),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阻抗部(36)上向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空气停留部(37),
设置连接该空气停留部的空气移动用通道(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停留部用贯通孔形成,
上述空气移动用通道用凹槽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同心圆上形成上述多个空气停留部,
上述空气移动用通道包含对应上述空气停留部而设置在上述外壳上的圆周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空气停留部是在上述阻抗部的外周面和上述外壳的内周面之间向圆周方向形成的。
CNB2004800266160A 2003-09-17 2004-08-26 旋转阻尼器 Active CN1004347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4890/2003 2003-09-17
JP2003324890 2003-09-17
JP7951/2004 2004-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3054A true CN1853054A (zh) 2006-10-25
CN100434745C CN100434745C (zh) 2008-11-19

Family

ID=3608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66160A Active CN100434745C (zh) 2003-09-17 2004-08-26 旋转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4745C (zh)
TW (1) TWM26161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050A (zh) * 2010-05-19 2013-01-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阻尼器
CN103477113A (zh) * 2011-03-02 2013-12-25 株式会社利富高 旋转阻尼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88081A (zh) * 2011-05-16 2014-03-26 株式会社利富高 带单向超越离合器的旋转阻尼器装置
CN105485225A (zh) * 2015-12-26 2016-04-13 上海洲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列车的制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9539A (ja) * 1981-12-09 1983-06-13 Secoh Giken Inc 粘性液体の漏出を防止した回転型遅動装置
JPS6165907A (ja) * 1984-09-05 1986-04-04 Toshiba Corp 回転体用制振装置
JPS62270845A (ja) * 1986-05-15 1987-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粘性ダンパ
JPH01182643A (ja) * 1988-01-12 1989-07-20 Nifco Inc 回転ダンパー
JP2917602B2 (ja) * 1991-08-08 1999-07-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H07317820A (ja) * 1994-05-24 1995-12-08 Nifco Inc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ー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050A (zh) * 2010-05-19 2013-01-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阻尼器
CN102893050B (zh) * 2010-05-19 2015-11-25 株式会社利富高 阻尼器
EP2573421B1 (en) * 2010-05-19 2020-11-25 Nifco Inc. Damper
CN103477113A (zh) * 2011-03-02 2013-12-25 株式会社利富高 旋转阻尼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080628B2 (en) 2011-03-02 2015-07-14 Nifco Inc. Rotary damp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5156544A (zh) * 2011-03-02 2015-12-16 株式会社利富高 旋转阻尼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77113B (zh) * 2011-03-02 2016-02-24 株式会社利富高 旋转阻尼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56544B (zh) * 2011-03-02 2017-08-29 株式会社利富高 旋转阻尼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88081A (zh) * 2011-05-16 2014-03-26 株式会社利富高 带单向超越离合器的旋转阻尼器装置
US9103390B2 (en) 2011-05-16 2015-08-11 Nifco Inc. Rotary damper device with one-way clutch
CN105485225A (zh) * 2015-12-26 2016-04-13 上海洲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列车的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261619U (en) 2005-04-11
CN100434745C (zh) 2008-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967C (zh)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CN1295102C (zh) 车辆后视镜装置
CN1133961A (zh) 排水泵
CN1906424A (zh) 马达的流体动力轴承机构
CN1288344C (zh) 隔膜泵
CN1126495C (zh) 隔热容器
CN1140239A (zh) 具有改进的流动通道的泵
CN1782448A (zh) 球窝接头装置
CN1350132A (zh) 轴密封装置
CN1919633A (zh) 遮护件
CN1470438A (zh) 用于管型流体容器的阀机构
CN101080582A (zh) 滚动轴承装置
CN1683112A (zh) 抛光设备
CN101052815A (zh) 滚动轴承装置和心轴
CN1697664A (zh) 吸奶器
CN1370697A (zh) 阻尼器和具有该阻尼器的汽车座位
CN101052832A (zh) 轴承密封件
CN1993588A (zh) 落地式空调机
CN1853054A (zh) 旋转阻尼器
CN1605767A (zh) 旋转阻尼器
CN1886591A (zh) 燃油喷射阀用燃烧气体密封垫
CN1639476A (zh) 动压轴承的制造方法、动压轴承及动压轴承制造装置
CN1835702A (zh) 用于制备热饮料的设备
CN1621680A (zh) 用于喷射器的燃烧气体密封的安装方法和修正夹具
CN1872589A (zh) 车辆后视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44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44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