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7379A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7379A
CN1827379A CNA2006100594791A CN200610059479A CN1827379A CN 1827379 A CN1827379 A CN 1827379A CN A2006100594791 A CNA2006100594791 A CN A2006100594791A CN 200610059479 A CN200610059479 A CN 200610059479A CN 1827379 A CN1827379 A CN 1827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k
printhead
tubular par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94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7379B (zh
Inventor
古闲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764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7558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7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7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7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7379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在使打印头在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同时,通过墨管将墨水供给到该打印头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中,不设置特别的部件,并且不在打印头上加大移动阻力,而限制上述墨管的弯曲。由于打印头(7)与滑架一起滑动,所以从打印头(7)的移动方向侧突出的墨管(31)弯曲。此时,墨管(31)向后方(图示中左方向)的弯曲,通过墨管箍圈(41)与输送辊(3)的保护盖(25)以及导向轴(13)抵接,被限制。如图4所示,将保护盖(25)的前侧端面与导向轴(13)的前侧端面设置在与压纸卷筒(5)垂直的垂直面上。从而,不设置特别的部件,也不使墨管(31)浮起增加移动阻力,就可限制墨管(31)的弯曲。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本申请为2002年12月1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02154598.7的、发明名称为“喷墨打印机”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打印头喷出墨水并成像于被记录介质的喷墨打印机,具体地讲,就是使其打印头于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同时,通过墨管将墨水供给到打印头而形成图像的串行式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曾考虑:在喷墨打印机中将保持墨水的墨水保持部与打印头分体设置,通过墨管将墨水从该墨水保持部供给到打印头。此种情况下,与将墨水保持部和打印头进行一体设置相比,更容易实现打印头的小型化。而且,在串行式喷墨打印机中如果采用此种结构,由于打印头的小型化降低了滑架电机的负荷,还可实现滑架电机的小型化。
象这样,通过墨管将墨水从墨水保持部供给到打印头时,作为将墨管安装到打印头上的方法,曾考虑采用如下方法:使墨管从打印头的上表面(与压纸卷筒相反一侧的表面)突出的方法;和使墨管从打印头的移动方向侧的端面突出的方法。在作为便携式打印机实现外形小型化等,强调喷墨打印机薄型化时,最好采用使墨管从打印头的移动方向侧的端面突出的方法。
然而,一旦使墨管从打印头的移动方向侧的端面突出,打印头移动时,喷管会弯曲。另一方面,有时会在压纸卷筒附近即打印头的移动范围附近配设用于在与打印头的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辅助扫描方向)上输送被记录介质的滚筒。为了抑制被记录介质的浮动,要尽可能地将此种滚筒设置在打印头的附近。
因此,就存在上述弯曲的墨管与上述滚筒接触的可能性。此种情况下,墨管剐到该滚筒表面的摩擦部件(橡胶或涂层等)上,成为相对打印头移动方向的阻力,由于滚筒蹭到了墨管的表面,所以会损坏墨管。于是,因打印头移动速度的变化,无法准确地控制墨水的喷出位置,从而可能导致墨管的破裂、墨水的泄漏。
为此,曾想到将滚筒上至少靠近墨管侧的表面用保护盖覆盖住。然而,当弯曲的墨管与保护盖接触后浮起时,也会成为相对打印头的移动方向的阻力。而且,有时要在打印头移动范围附近,沿着打印头的移动方向贴设编码条等定位标识部件,因此,必须将墨管的弯曲限制在某范围内。虽然如此,如果为了限制墨管的弯曲设置特别的部件,仅此就会阻碍实现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目的是:在使打印头在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的同时,通过墨管将墨水供给到该打印头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中,不设置特别的部件,并且不在打印头上加大移动阻力,而限制上述墨管的弯曲。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所述喷墨打印机具备①喷出墨水滴液并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头;②与打印头分体设置、用于保持供给到前述打印头的墨水的墨水保持部;③沿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导引上述打印头的导向轴;④使上述打印头沿着上述导向轴往复移动的打印头移动机构;⑤从上述打印头的移动方向侧的端面突出,在前述打印头的全区域移动范围上,将前述墨水保持部与上述打印头联结,将墨水从前述墨水供给部提供到打印头上的有弹性的管状部件;⑥设置在上述导向轴附近,在上述导向轴的垂直方向上输送上述被记录介质的滚筒;以及⑦通过将上述滚筒覆盖而防止随着上述打印头的移动而弯曲的上述管状部件与上述滚筒接触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沿着与上述管状部件弯曲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设置上述保护盖与上述导向轴,并且,将两者之间的(该保护盖与导向轴)间隔设置成阻碍上述管状部件穿过的间隔。
在如此结构的本发明中,沿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导引打印头的导向轴和防止上述管状部件与滚筒接触的保护盖,其上述各自管状部件侧的端面沿着与上述管状部件的弯曲方向相垂直的平面设置,并且,将两者间隔设置成不让上述管状部件穿过的间隔。也就是说,保护盖与导向轴相对与之一体动作的管状部件,构成阻止其弯曲的大致垂直的面。
为此,本发明中没有设置特别的部件,能够很好地防止管状部件超过上述导向轴与保护盖产生弯曲。因此,如果将定位标识部件设置在夹着导向轴与打印头相反的一侧,亦可很好地防止该定位标识部件与管状部件接触产生污损。而且,本发明中,由于与管状部件弯曲的方向大致成垂直的面是由上述导向轴与保护盖构成的,所以在阻止管状部件弯曲时该墨管亦不浮起,因此在打印头上增加的移动阻力也可以变得很小。从而还可以进一步准确地控制墨水的喷出位置。
加之,在将墨水从墨水保持部供给到打印头的管状部件上附加用以向打印头通电的扁平电缆,也可形成使上述墨管与该扁平电缆一体动作的结构。并且,设有将上述管状部件与上述扁平电缆捆束并进行保持的捆束部件,由于上述保护盖与上述导向轴之间的间隔比上述捆束部件的长度窄,所以,亦可形成阻止上述管状部件或上述扁平电缆通过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设置将上述管状部件以及扁平电缆捆束并进行保持的捆束部件,上述保护盖及导向轴的间隔比该捆束部件的长度窄。因此,如前所述,可以很好地防止管状部件超过上述导向轴及保护盖而弯曲。而且,本发明是通过使捆束部件触及到保护盖以及导向轴而阻止上述弯曲产生的,因此,可以比较自由地设定保护盖与导向轴之间的间隔或者构成管状部件的墨管直径或扁平电缆的宽度等,从而能产生进一步提高设计自由度的效果。
并且,最好将构成上述管状部件的多个墨管分为2根墨管,使其分别从上述打印头移动方向的两侧端面突出,并于从上述两侧端面突出的各墨管上分别附加用以对上述打印头进行通电的扁平电缆。
此种结构中,将墨水从与打印头分体设置的墨水保持部供给到该打印头的墨管分别从打印头的移动方向的两侧端面突出。而且,在从上述两侧端面突出的各墨管上分别附加用以对上述打印头进行通电的扁平电缆。于是,由于这些管状部件以及扁平电缆的宽度尺寸可以减半,所以可以很好地适用于作为便携式打印机实现外形小型化等,强调喷墨打印机薄型化的情况。
另外,上述结构中,将扁平电缆分成两根,并且,可以很好地将被分开的扁平电缆彼此隔离,从而在如此被分开的扁平电缆之间不产生串扰。而且,由于图像被分割为二,所以也可以很好地防止在附加于各墨管上的扁平电缆中发生串扰。加之,各扁平电缆被附加在墨管上,因而亦可使其动作也较平衔。
为了收容前述管状部件产生的弯曲,可以在前述打印机壳体内对所需的空间进行消减,同时,能够对紧凑且省空间的管状部件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出纸侧所视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从送纸侧所视前述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图3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C部的放大图。
图6A是表示上述喷墨打印机的歧管结构的平面图、图6B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歧管结构的侧视图、图6C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歧管结构的D-D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该喷墨打印机的墨管箍圈、墨管、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即柔性电路板)、以及FPC保护膜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模拟地表示FPC在打印头附近的折叠方式的透视图。
图9是图1的包括墨盒在内的喷墨打印机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从出纸侧即从纪录纸张输送方向的输出侧(以下称前侧)所视适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图2是从送纸侧即纪录纸张输送方向的输入侧(以下称后侧)所视其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如图2所示,在本喷墨打印机的后部设置送纸辊1,将呈叠层状地保持于未图示的送纸托盘中的纪录纸张(被记录介质)按页分离并输送。从送纸辊1被送出的纪录纸张通过图1所示的输送辊3被输送到压纸卷筒5上,经打印头7形成图像后,由出纸辊9将其排到未图示的出纸托盘中。
如作为图1的A-A线的剖视图的图3以及作为该图3的B-B线的剖视图的图4所示,打印头7被装载于滑架11上,通过导向轴13等可以移动地将该滑架11导向纪录纸张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而且,滑架11与由作为打印头移动机构的滑架电机15驱动的环形皮带(无接头皮带)连接,随着滑架电机15的旋转,将压纸卷筒5移向上述宽度方向。加之,在导向轴13的后方,在上述宽度方向上贴设编码条19,并与设置在滑架11上的未图示的光传感器协同动作,构成周知的线性编码器。
本实施例的打印头7是彩色喷墨打印头,其结构可以喷出黄、品红、青、黑四色墨水。图中没有表示,打印头7由按喷出的墨水颜色区分的4个驱动部及喷嘴群构成,将各喷嘴群相互依照Y.M.C.Bk的顺序并列配置在打印头的主扫描方向上。而且,构成各喷嘴群的各个喷嘴对着压纸卷筒5开口,按各喷嘴群形成于纪录纸张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列排列。在打印头7上连接4根墨管31,来自墨水保持部100具体讲就是来自墨盒的墨水通过各墨管31向其提供与各驱动部对应的颜色的墨水。墨管31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图9表示包括4个墨盒100a~100d的墨水保持部,其内分别盛有黑、青、品红、黄墨水。该墨水保持部100通过墨管31与打印头7连接。
如图4所示,在输送辊3的下方设置将纪录纸张按压挟持在与该输送辊3之间的滚轮21,该滚轮21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被压紧,与滚轮夹23成一体向上方施与紧力。并且,在输送辊3的上部外圆周上设置用以防止该输送辊3与接下来将要介绍的墨管31相接触的金属薄板保护盖25。
如图4所示,将保护盖25的前侧端面与导向轴13的前侧端面设置在与压纸卷筒5垂直的垂直面上。并且,在压纸卷筒5上、其他地方设置将记录纸张压向压纸卷筒5的压纸板簧27等各种部件。
如作为图3的C部的放大图的图5所示,从打印头7的移动方向的两侧端面,其向该打印头7提供墨水的墨管31以打印头7的移动方向为基准,从上述移动方向向前方即后述的支撑部51的方向倾斜约30°的方向上突出。该墨管31,其一侧的端面上将品红色及黄色的墨水供给到打印头7的二根墨管31被上下组合配置,其另一侧端面上将青色及黑色的墨水供给到打印头7的二根墨管31被上下组合配置。并且,这些墨管31通过如下的歧管33与打印头7连接。
图6A、图6B以及图6C是表示歧管33的结构的平面图侧视图以及D-D线剖视图。如图6A、图6B以及图6C所示,在歧管33上突起设置沿上述墨管31的突出方向(安装方向)具有气瓶盖状的插入侧的直径为小圆锥形、将管路35a的直径变得比圆锥部的后端还小的阀35。并且,将通过阀35提供到歧管33中的墨水再从各色供给口37提供到打印头7中未图示的喷嘴中。而且,在歧管33上嵌入并固定具有在内侧嵌装墨管31的二个中空部的8字形的保持部件39,以使前述阀35设置在该中空部上。由于必须将墨管31压至阀35,所以保持部件39要采用比墨管31硬的材料制作,并且在将墨管31插入阀35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使其压入保持部件39。在如此结构的歧管33中,墨管31的外圆周从保持部件39、内圆周从阀35分别受压,从而可以确实地固定墨管31。
上述各二根墨管31,通过作为如图7所示的捆束部件的墨管箍圈41将FPC43(相当于扁平电缆,亦可以为FFC)以及FPC保护膜(以下单称保护膜)45各处捆束。
该墨管箍圈41由橡胶或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并且,如图7所示,设置一对槽47以及一个槽49。槽47在内表面上构成防滑部件,将墨管31固定,使其无法移动。另一方面,槽49将FPC43以及保护膜45缓慢嵌入的同时设置止拔部60,并且保持其在纵向可以移动。而且,在一对墨管31与保护膜45之间配置FPC43,通过保护膜45被保护。另外,保护膜45在向墨管箍圈41进行安装的安装部的两端边缘处设置矩形的切口部,保持保护膜45在该切口部45a的范围内,在上述纵向可以移动。
在墨管箍圈41的相对止拔部60的部分形成斜面48,并在止拔部60的前端形成突起61。槽49的纵向(上下方向)的长度比FPC43或保护膜45的形成切口部45a那部分的宽度长,比保护膜45的没有形成切口部45a的宽度短。将保护膜45、FPC43导向设置于墨管箍圈41上的斜面48,在弯曲的同时导入槽49,一旦整个宽度进入槽49即解除弯曲。(当然,此时墨管箍圈41的止拔部60可以抵抗墨管箍圈41具有的弹性而暂时退避。)通过止拔部60、突起部61阻止解除了弯曲的FPC43、保护膜45移向斜面48侧,从而不会从槽49拔出。
上述墨管箍圈41如果设置太多反而会妨碍墨管平滑地弯曲,所以不建议过多配置。另外,最好尽量不设置与墨管导向器53触及的区域或与导向轴13以及保护盖25抵接的区域。这是为了由于后面将要述及的抵接而导致的冲击音等不致对墨管31产生不好的影响。然而,打印头7与墨管31的连接部、支撑部51、靠近与支撑部51与打印头7连接的墨管31的大致中央的部位这三点,由于墨管31与FPC43以及保护膜45的变形或偏移容易增大,所以建议用墨管箍圈41捆束为好。
如图5所示,将FPC43以及保护膜45导向打印头7的后端面,并将FPC43在该后端面上折叠,导入打印头7以及前述的光传感器,保护膜45沿着上述后端面直接穿过其相反的一侧。图8中模拟的表示出FPC43的上述折叠方式,请参照之。关于FPC43补充说明一下,该FPC43,原来是在打印头7上将四个至驱动部的驱动信号线与光传感器输出线捆成一束。该被捆成一束的FPC43,在其一侧的端部分成三束即:位于左端的黄色和品红色驱动部的驱动信号线束;位于中央的光传感器输出线束;以及位于右端的青色和黑色驱动部的驱动信号线束。
接着,如图1~图3所示,在压纸卷筒5的前方位于主扫描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上设置一对圆柱状的支撑部51,并在其左右联动设置用以防止墨管31从前方鼓出的板状的墨管导向器53。如前所述,从滑架11的移动方向的两端面突出的墨管31、FPC43、保护膜45,由墨管箍圈41在各处进行捆束,同时将其主导到支撑部51,在该支撑部51上被折叠后,沿着墨管导向器53的前面被固定,导入左右方向。而且,分别将墨管31通过左右导向片55导入设于压纸卷筒5的下方的墨盒(墨水保持部100),将FPC43通过导向槽57导入设于压纸卷筒5的下方的未图示的控制回路。
而且,前述墨管导向器53从前述一对支撑部51向左右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延伸,随着与前述端部接近,缓缓地将墨管导向器53的后壁位置向前方设置。
并且,在与墨管导向器53的墨管31抵接的面上贴上作为缓冲剂的海绵。从而,可以缓和墨管31的捆束和墨管导向器53的冲击音,特别是能够缓和墨管箍圈41与墨管导向器53的冲击音,取得低噪音化的效果。而且,海绵将随负荷而变形,亦可缓和对墨管31产生的冲击,有延长墨管31的耐久性的效果。加之,还可缓和对墨管31中的墨水的冲击,产生提高喷出性能的效果。
如此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由于打印头7与滑架11一同移动,所以如图3中虚线所示,墨管31弯曲。此时,如前所述,通过墨管导向器53的后面来限制墨管31向前方弯曲。通过将保护膜45或墨管箍圈41与导向轴13和保护盖25抵接限制墨管31向后方弯曲。
这里,在如图4所示与压纸卷筒5垂直的垂直面上,将保护盖25的前侧端面与导向轴13的前侧端面设置在比保护膜45的宽度还窄的间隔上。也就是说,保护盖25及导向轴13,对通过墨管箍圈41被捆束的墨管31、FPC43以及保护膜45构成阻止其弯曲的垂直面。
更详细的,如图4所示,将输送辊3与导向轴13在送纸方向上稍微错开地配置,使覆盖输送辊3的保护盖25的前侧端面与导向轴13的前侧端面在送纸方向位置上变为沿着与压纸卷筒5垂直的面上。还要将保护盖25与导向轴13之间的间隔设置成比保护膜45的宽度或墨管箍圈41的宽度小。
因此,本实施例不用设置特别的部件,就可以很好地防止墨管31越过导向轴13及保护盖25而弯曲。从而可以很好地防止编码条19与墨管31接触被污损。而且,本实施例是由导向轴13和保护盖25构成与墨管31弯曲的方向相垂直的面,因此,在阻止墨管31弯曲时,该墨管31也不浮起,亦可将在打印头7上增加的移动阻力变得很小。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墨水的喷出位置。
加之,由于将输送辊3与导向轴13的间隔设置得较窄不致使保护膜45或墨管导向器53通过,所以可以降低装置整体的厚度(高度)。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将墨管31的突出方向从打印头7的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向支撑部51侧倾斜30°。该角度是根椐以提高耐久性为目的进行模拟和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设定的,至少要在15°~45°,最好将其设定在25°~35°的范围内。适度的角度根椐墨管31的材质、直径、被允许的弯曲空间的不同而变化,在采用聚乙烯类材料,将墨管31的外形作成3mm,从阀35到墨管导向器53的距离(弯曲空间)作成约60mm时,从对墨管31弯曲的耐久性方面考虑倾斜30°为最适。
因此,如图3实线所示,将墨管31向支撑部51的方向拉伸时,也可以抑制阻力相对打印头7的移动产生作用,如图3虚线所示,墨管31在支撑部51与打印头7之间弯曲时,也可以使墨管31向支撑部51方向平滑地弯曲。从而,在打印头移动时,能够很好地抑制因墨管31加大阻力。
如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右侧的墨管31所示,打印头7向墨管31的突出侧的端部移动时,墨管31也向支撑部51方向平滑地弯曲。因此,本实施例中,能够很好地确保墨管31内的墨水的流道面积,不会阻碍墨水的供给,可以把喷墨打印机的壳体在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上设计得较小。
墨管31在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如前所述,通过与墨管导向器53的后面、导向轴13以及保护盖25抵接,而被控制,并且,如前所述,随着墨管导向器53的后面的位置向端部移动,而定位在前方,所以墨管31的弯曲容易偏离,使墨管31能更平滑地弯曲。进而,打印头7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变得更小。
加之,由于上述倾斜的墨管导向器53的结构以及墨管从打印头7的突出角度,墨管31的弯曲是靠近眼前一侧(记录纸张输送方向的输出侧、墨管导向器侧)产生的,所以墨管31不易接触到导向轴13或输送辊3(保护盖25)。这与墨管导向器53不同,由于在导向轴13上无法设置海绵等缓冲剂,所以不能缓和因导向轴13与墨管31的接触而产生的撞击或冲击音等。因此,通过尽量不产生接触,来回避之。
本实施例中,将支撑部51设置于打印头7的扫描区域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因此可以将联接打印头7与支撑部51所需的墨管31的长度控制在最小限度。由于墨管31的长度可以变小,所以墨管31的弯曲量也会变小,打印头移动过程的阻力亦会变得更小。
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墨管箍圈41将墨管31与FPC43及保护膜45一起捆束,并且保持FPC43及保护膜45相对墨管箍圈41在纵向上可以移动。因此,在墨管31的弯曲部上,即使该墨管31与FPC43及保护膜45的曲率不同,也不产生扭转等。从而,可以更好地抑制对打印头7加大移动阻力。而且,保护膜45的移动范围通过切口部45a被限制,因此,即使如上所述FPC43及保护膜45在纵向上移动,也容易复位。
墨管箍圈41将一对墨管31分别固定在一对槽47上不能移动,因此,如果按如下所示进行此固定,可以更好地防止扭转等的产生。也就是说,用夹具等将一对墨管31笔直且平行地固定,再相对被固定的墨管31,固定墨管箍圈41即可。这样,可以防止在一对墨管31上产生扭转,能够很好地控制对打印头7增加移动阻力。另外,由于是从上方将FPC43及保护膜45插入到墨管箍圈41的槽49上,所以也可以在安装的最后将这些插入。
由于保护膜45其宽度方向朝着相对压纸卷筒5的垂直方向上,所以能够抑制墨管31向记录纸张方向弯曲。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很好地防止墨管31与被记录介质接触而受污损,同时,能够将墨管31弯曲的轨迹变得更平滑,进一步控制由该墨管31对打印头7加大移动阻力。通过很好地降低滑架电机15的负荷,也能更准确地控制墨水的喷出位置。
并且,本实施例中,在从打印头7移动方向的两侧的端面突出的各墨管31上分别添设FPC43。因此,将FPC43分成二根,并能很好地隔离被分开的FPC43。FPC43上包括向打印头7传送驱动信号的信号线和传送来自未图示的光传感器的信号的信号线,本实施例中将其等分成二根。墨管31共有4根,提供4种颜色的墨水,这些墨管31的分配与向相当于打印头7的各颜色部分输出的信号线的组合基本上是自由的。但是,由于本发明中考虑到使用墨管31进行分配和FPC43的信号线进行分配的墨水颜色进行组合时,在产生故障的情况下,有容易找到原因等优点,所以本发明进行这样的分配。象这样被分开的FPC43之间,由于各FPC43彼此无重合,所以不发生串扰。而且,由于图象被分成二部分,所以也可以很好地防止于添加在各墨管31上的FPC43上产生串扰。由于,各FPC43是通过墨管箍圈41被添加在墨管31上的,所以也可以使其动作与墨管31一样地稳定。
因此,本实施例,无需使装置大型化就可防止串扰。也就是说,通过将各FPC43的截面面积维持得很小而确保其弯曲性,并且不采用大的电容器就可防止串扰。加之,如上所述由于FPC43的动作稳定,也能够很好地将其耐久性提高,并降低滑架电机15的负荷。因此,本喷墨打印机能够形成非常正确的图象。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墨管31从打印头7突出的方向,如果从打印头7的移动方向向前方倾斜少许,则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如前所述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建议将上述突出方向从打印头7的移动方向倾斜15°~45°,最好能倾斜25°~35°。特别是,为了在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上实现喷墨打印机的小型化,建议最好将上述突出方向倾斜30°。
在与墨管导向器53的墨管31相抵接的面上粘贴着海绵,但是并不是在抵接面的全部区域都粘贴海绵,可以仅在墨管导向器53的墨管箍圈41抵接的部位上粘贴。特别是,在墨管箍圈41有厚度,仅墨管箍圈41与墨管导向器53抵接,而前述保护膜45不直接与墨管导向器53抵接的结构中,是有用的。
作为其他的结构,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将墨管31与FPC43及保护膜45一起捆束时,也可以不粘贴海绵,而在墨管导向器53的墨管箍圈41抵接的部位上形成作为墨管箍圈41松开部的凹陷部。上述实施例中,FPC43及保护膜45是可以滑动地被捆束的,并且,将其配置于墨管31的弯曲的外侧上,不与墨管31紧贴。特别,在没有设置墨管箍圈41的部位上是很明显的。于是,在没有墨管箍圈41的部位上,墨管31不与墨管导向器53直接抵接,而是通过FPC43及保护膜45接触,此时,FPC43及保护膜45发挥缓冲件的作用,使接触冲击得以减少。另一方面,在设有墨管箍圈41的部位上,由于与墨管导向器53发生碰撞导致的冲击传到墨管31上,所以为了不产生碰撞或减少冲击,前述凹陷部是必需的。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FPC43也与保护膜45相同,将宽度方向对着与压纸卷筒5垂直的方向上,所以可以期待其效果能抑制墨管31向记录纸张方向弯曲。如果FPC43具有充分的强度及耐久性,那么就可以使FPC43兼具保护膜45的作用,将保护膜45省略也是可能的。
还可以使保护盖25的前侧端面稍微比导向轴13的前侧端面向前方移动,从与压纸卷筒的垂直面上错开。原来墨管31因自重在下垂的方向产生变形,通过使保护盖25的前侧端面向前方移动,而防止向下方产生变形,亦可防止与记录纸张接触。也就是说,由于将其错开,相对墨管31的弯曲方向变得更垂直,所以墨管31也不容易产生偏离。
上述实施例中,将保护盖25设计成在打印头可以记录的全部可能范围内将输送辊3覆盖,如也在图3中所示的那样,与设置墨管导向器53的一侧不同,由于没有限定墨管31与输送辊3抵接的部位,所以,也可以将保护盖25设计成仅覆盖该抵接的部位。
通过采用具有若干弹性并且稍硬的塑料材料制作墨管箍圈41,可以增加止拔部60的刚性,从而更能正确地保持保护膜45、FPC43与墨管31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将墨管箍圈41的槽47的直径作成小于墨管31的直径,可以不形成防滑部件,从而提高了墨管箍圈41的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墨管31的总数是4根,按2根进行捆束为例,当然此数量是不受限制的。对分别被捆束的墨管31进行分配时,考虑到打印头7的薄型化以及在打印头7往复扫描中不改变移动阻力这点,建议将其分成与分别被捆束的墨管31的数量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导向轴13及保护盖25设置在记录纸张输送方向的输入侧,墨管导向器53设置在记录纸张输送方向的输出侧,然而也可以是将记录纸张输送方向的输入输出侧翻过来的装置结构。此种情况下,输送辊3成为纸张输出辊,纸张输出辊发挥输送辊的作用。

Claims (22)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具有以下结构:
喷出墨水滴液并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头;
与打印头分体设置、对供给到上述打印头的墨水进行保持的墨水保持部;
在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导引上述打印头的导向轴;
使上述打印头沿着上述导向轴往复移动的打印头移动机构;以及
从上述打印头的面向其移动方向的端部的第一侧面部或第二侧面部突出,在上述打印头移动范围的整个区域内,将上述墨水保持部与上述打印头连接,将墨水从上述墨水保持部提供到打印头上的有弹性的管状部件,其中,
在上述打印头与上述墨水保持部之间、在上述打印头移动范围内,安置上述管状部件,使得在上述打印头沿着上述导向轴往复移动时动态弯曲的上述管状部件上形成弯曲,上述管状部件动态弯曲所占用的空间实质上包含在上述打印头往复移动所占用的空间内,沿着与上述管状部件随着上述打印头移动而弯曲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平面设置上述导向轴,并且,将上述导向轴设置在上述平面中阻止上述管状部件跨越该导向轴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导向轴附近、在与上述导向轴垂直的方向上输送上述被记录介质的滚筒,
其中,沿着与上述管状部件随着上述打印头移动而弯曲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平面设置上述滚筒和上述导向轴,并且,将该滚筒和该导向轴之间的间隔设置成阻止上述管状部件穿过该滚筒和该导向轴之间的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包括扁平电缆,该扁平电缆,以使其宽度方向与被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式附加在上述管状部件上,且其与该管状部件一体动作,并向上述打印头上施加驱动信号,
其中,沿着与上述管状部件随着上述打印头移动而弯曲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平面设置上述滚筒和上述导向轴,并且,将该滚筒和该导向轴之间的间隔设置成阻止上述扁平电缆穿过该滚筒和该导向轴之间的间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包括保护盖,其覆盖上述滚筒,以阻止随着上述打印头的移动而弯曲的上述管状部件与上述滚筒接触,
其中,沿着与上述管状部件随着上述打印头移动而弯曲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的平面设置上述保护盖,并且,将上述保护盖设置在上述平面中阻止上述管状部件跨越该保护盖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上述管状部件包括多个墨管,上述打印头包括多个驱动部,其每一个与上述多个墨管中的一个分别连接,以独立地供给墨水,
第一墨管群包括上述多个墨管的至少两个,并从上述打印头的上述第一侧面部突出,
该第一墨管群中的上述多个墨管的至少两个被垂直排列,以使其分别在与上述被记录介质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第一墨管群上设置固定地维持被垂直排列的上述墨管间的位置关系的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上述连接部包括将上述多个墨管的至少两个固定地捆束的捆束部件,
上述保护盖与上述导向轴之间的间隔,被设置为小于下述两个尺寸中的至少一个,以阻止上述管状部件穿过该保护盖与上述导向轴之间的间隔:上述第一墨管群中上述多个墨管的至少两个在墨管排列方向上的总外径尺寸;及上述捆束部件在上述墨管排列方向上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上述打印头,可以喷出多种颜色的墨水,并具有分别与各墨水的颜色对应的上述多个驱动部,与上述各墨水的颜色对应、上述多个墨管与上述多个驱动部彼此连接,以独立地供给各色墨水。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包括保护膜,该保护膜,被形成为实质上的带状,并以使其宽度方向与被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式附加在上述管状部件上,抑制上述管状部件向与上述被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弯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在上述管状部件上附加上述保护膜,以将该保护膜定位在随着上述打印头移动而弯曲的上述管状部件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上述保护膜的宽度大于上述保护盖和上述导向轴之间的间隔。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在上述管状部件上附加上述扁平电缆,以将该扁平电缆定位在随着上述打印头移动而弯曲的上述管状部件的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具有支撑部,该支撑部,在离开上述打印头的移动范围、并朝向与上述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垂直的被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位置上,支撑与上述墨水保持部连接的上述管状部件,
其中,上述管状部件,从上述打印头的面向其移动方向的第一侧面部或第二侧面部突出,并在上述打印头和上述支撑部之间、上述打印头的移动范围内弯曲,同时在与上述被记录介质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至上述支撑部。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具有捆束上述管状部件和上述扁平电缆的捆束部件,其中,上述保护盖和上述导向轴之间的间隔小于上述捆束部件的长度,以阻止上述管状部件和上述扁平电缆的至少一个穿过上述保护盖和上述导向轴之间的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上述捆束部件以如下方式捆束上述管状部件和上述扁平电缆:使得可在其纵向上移动该管状部件和该扁平电缆的其中之一,并可以改变由上述捆束部件捆束该管状部件及该扁平电缆的捆束位置中的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具有保护膜,该保护膜,被形成为实质上的带状,并以使其宽度方向与被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式附加在上述管状部件上,抑制上述管状部件向与上述被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弯曲,该保护膜通过从与上述管状部件相反的一侧将上述扁平电缆覆盖来对其进行保护。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上述保护膜的宽度大于上述保护盖和上述导向轴之间的间隔。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上述捆束部件捆束上述管状部件、上述扁平电缆及上述保护膜,并以如下方式进行捆束:使得可在其纵向上移动该管状部件、该扁平电缆及该保护膜的其中之一,并可以改变由上述捆束部件捆束该管状部件、该扁平电缆及该保护膜的捆束位置中的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上述保护膜比上述扁平电缆宽,并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部分地形成于上述保护膜上,以与上述扁平电缆的宽度一致,
上述捆束部件包括:将上述管状部件可靠地进行保持的开口;和尺寸大于上述扁平电缆的宽度尺寸、且可以滑动地保持该扁平电缆与该保护膜的切口部的槽。
1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具有支撑部,该支撑部,在上述打印头和上述墨水保持部之间、在离开上述打印头移动范围的实质上的中央处并朝向上述被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位置上,固定地支撑上述管状部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具有墨管导向器,其从上述支撑部沿着上述打印头移动范围延伸,其中,上述墨管导向器、上述保护盖、及上述导向轴,抑制随着上述打印头移动而弯曲的上述管状部件向上述被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移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上述墨管导向器被设置为:从上述支撑部向上述打印头移动范围的端部,该墨管导向器和上述导向轴之间的间隔至少在该墨管导向器的部分上变宽。
2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
上述管状部件包括多个墨管,上述打印头包括多个驱动部,其每一个与上述多个墨管中的一个分别连接,以独立地供给墨水,
上述多个墨管,包括从打印头的第一侧面部突出的第一墨管群、和从打印头的第二侧面部突出的第二墨管群,
在上述第一墨管群上附加向由该第一墨管群供给墨水的上述驱动部施加驱动信号的第一扁平电缆,
在上述第二墨管群上附加向由该第二墨管群供给墨水的上述驱动部施加驱动信号的第二扁平电缆,
将上述保护盖与导向轴的间隔设置为阻止上述第一墨管群、上述第二墨管群、上述第一扁平电缆以及上述第二扁平电缆的任一个穿过的间隔。
CN2006100594791A 2001-12-10 2002-12-10 喷墨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7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76406A JP2003175589A (ja) 2001-12-10 2001-12-10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1376405A JP3731533B2 (ja) 2001-12-10 2001-12-10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76406/2001 2001-12-10
JP376405/2001 2001-12-1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45987A Division CN1253321C (zh) 2001-12-10 2002-12-10 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7379A true CN1827379A (zh) 2006-09-06
CN1827379B CN1827379B (zh) 2012-05-23

Family

ID=19184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5947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7379B (zh) 2001-12-10 2002-12-10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731533B2 (zh)
CN (1) CN18273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9958A (zh) * 2014-06-26 2016-01-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1965B2 (en) 2005-02-28 2009-12-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cording device having movable carriage to which flexible flat cable and flexible ink supply tubes are connected
JP4569507B2 (ja) 2006-03-31 2010-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087193A (ja) 2006-09-29 2008-04-17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0105267A (ja) 2008-10-30 2010-05-13 Brother Ind Ltd 液体吐出装置
JP5126254B2 (ja) 2010-03-08 2013-01-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CN103402780B (zh) * 2011-02-28 2016-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JP6186807B2 (ja) 2013-03-29 2017-08-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229449B2 (ja) * 2013-11-18 2017-1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286978B2 (ja) * 2019-01-28 2023-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8370A (en) * 1996-08-30 2000-05-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Fluidic delivery system with tubing and manifolding for an off-axis printing system
US6082854A (en) * 1998-03-16 2000-07-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odular ink-jet hard copy apparatus and methodology
JP3861554B2 (ja) * 2000-03-17 2006-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9958A (zh) * 2014-06-26 2016-01-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175588A (ja) 2003-06-24
CN1827379B (zh) 2012-05-23
JP3731533B2 (ja) 2006-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3321C (zh) 喷墨打印机
CN103129135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1085575B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2602147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20060238565A1 (e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duces image quality degradation
CN1689828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1062619B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827379A (zh) 喷墨打印机
CN1891472A (zh) 记录设备
CN1810614A (zh) 供纸装置
CN1254386C (zh) 记录装置
CN1939823A (zh) 供纸装置
CN1202962C (zh) 记录装置
US8801145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990240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842500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254714B (zh) 喷墨打印压板和喷墨打印装置
US6948802B2 (en) Ink jet printer
US8534811B2 (en) Ink supply device supplying ink to recording head
CN1319754C (zh) 能够连接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盒带和成像设备
CN115742571A (zh) 一种打印设备
US984007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2567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443649A (zh) 成像设备
CN1743180A (zh) 记录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2001.12.10 JP 376406/2001

False: Lack of priority second

Number: 36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2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MISSING THE SECOND ARTICLE OF PRIORITY TO: 2001.12.10 JP 376406/2001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