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9958A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69958A CN105269958A CN201510354905.3A CN201510354905A CN105269958A CN 105269958 A CN105269958 A CN 105269958A CN 201510354905 A CN201510354905 A CN 201510354905A CN 105269958 A CN105269958 A CN 105269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carriage
- head
- space
- scanning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31 mainten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18 DNA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5 electric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1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41J25/006—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for oscillating, e.g. page-width print heads provided with counter-balancing means or shock absor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4—Bodily-changeable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闲置的空间而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喷墨打印机。本发明打印机使滑架在从设定有作为滑架(10)的扫描基点的初始位置的一端起到隔着压印板(9)而处于相反侧的另一端之间进行扫描,记录头(3)以使其中心(Ch)与扫描方向上的滑架的中心(Cc)相比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状态而被安装在滑架上,通过使记录头相对滑架而偏置,从而在滑架中的记录头的另一端侧的侧方设置有收容空间(S)。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等喷墨打印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喷墨打印机为,具备永久性头并且从该永久性头对各种液体进行喷射(吐出)的装置。喷墨打印机(inkjetprinter)是指非击打式印字装置,并且为通过油墨的颗粒或小墨滴的喷射而在纸张上形成文字的装置(JISX0012-1990)。作为对由多个点表示的文字或图像进行印刷的打印机(JISX0012-1990)的点阵打印机的一个方式,对由通过油墨的颗粒或小墨滴的喷射而形成的多个点表示的文字或图像进行印字。此外,永久性头(permanenthead)是指,连续或断续地生成油墨的液滴的打印机主体的机械部或电子部(以下,称为喷墨头(Inkjet-head))(JISZ8123-1:2013)。该喷墨打印机除了作为图像记录装置而被使用以外,还利用能够将极少量的液体准确地喷落于预定位置上这一特点而被应用于各种制造装置中。例如,被应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等的过色器的显示器制造装置、形成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FED(FieldEmissionDisplay,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的电极形成装置、制造生物芯片(生物化学元件)的芯片制造装置中。而且,图像记录装置用的记录头喷射液状的油墨,显示器制造装置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喷射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的各种颜色材料的溶液。此外,电极形成装置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喷射液状的电极材料,芯片制造装置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喷射生物体有机物的溶液。
喷墨打印机被构成为,通过将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种的喷墨头(记录头)搭载于滑架上,并相对于被输送至被称为压印板的支承台上的印刷对象即记录纸张等而使滑架在纸张宽度方向上进行扫描且使油墨从记录头的喷嘴喷射出,从而将图像等记录(印刷)在记录纸张等上。在这样的打印机中,除了上述滑架或支承台以外,使滑架(记录头)进行扫描的机构、对记录纸张等印刷对象进行输送的机构以及用于实施记录头的维护的维护机构等被配置在壳体内(例如专利文献1)。
近年来,还开发了更小型且易于携带的喷墨打印机。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期待在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基础上抑制闲置的空间并且尽可能高效地对结构部件等进行布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5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被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闲置的区域从而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喷墨打印机。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被提出的,其特征在于,具备:喷墨头,其具有开口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的喷嘴面;滑架,其安装有所述喷墨头,所述喷墨打印机使所述滑架在从设定有所述滑架的扫描基点的一端起到隔着液体的喷落对象通过的区域而处于相反侧的另一端之间进行扫描,所述喷墨头以与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滑架的中心相比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状态而被安装在所述滑架上,通过使所述喷墨头相对于所述滑架而偏置,从而在滑架中的喷墨头的另一端侧的侧方设置有空间。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喷墨头与扫描方向上的滑架的中心相比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从而能够将现有技术中在滑架中的喷墨头的两侧分别产生的狭小的空间(无用空间(deadspace))设为在喷墨头的另一端侧的侧方集中成一个的空间,从而能够对该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如在该空间内配置其他部件等。此外,由于与使喷墨头与扫描方向上的滑架的中心相比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的情况对应,装置内的其他部件也能够整体地偏向滑架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因此有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与位于所述扫描基点的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实施该喷墨头的维护的维护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维护机构以偏向滑架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削减在维护机构的一端侧的侧方产生的无用空间。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的另一端配置有与所述喷落对象的输送相关的机构的部件,所述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到位于所述另一端的所述喷墨头的侧方的所述空间内。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相对于滑架而使喷墨头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将有可能与该喷墨头发生干涉的部件配置在另一端侧,在喷墨头位于另一端侧的状态下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到喷墨头的侧方的空间内,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该空间,由此能够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所述空间内配置有对所述喷落对象的端部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喷墨头的侧方的空间内配置检测装置,从而无需另外设置用于配置该检测装置的空间,由此能够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所述空间内配置有与喷墨头的驱动相关的配线连接的连接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较大地占据装置内的空间的连接器配置在喷墨头的侧方的空间内,从而能够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打印机的外观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2为对打印机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B-B线剖视图。
图5为对记录头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对记录头的结构进行说明的顶视图。
图7为对记录头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仰视图。
图8为对记录头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为对流道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对滑架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下文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示例而被进行了各种限定,但只要不是在以下说明中特别地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被限定于这些方式。此外,在下文中,作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而列举喷墨式图像记录装置(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1为对该打印机1的外观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图3为图2中的A-A线剖视图,图4为图2中的B-B线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被构成为,在打印机主体的壳体2的内部将作为喷墨头的一种的喷墨式记录头(以下,称为记录头3)搭载于滑架10上,并且通过从该记录头3的喷嘴63相对于记录纸张或明信片等(记录介质或者液体喷落对象的一种)喷射油墨,从而在该记录纸张等上进行照片图像或文本等的印刷。在壳体2的上表面侧设置有主体盖4。该主体盖4被构成为,通过将壳体2的前表面侧的边缘部抬起而以壳体2的背面侧的边缘部为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壳体2的上表面开放。在打开了该主体盖4的状态下可进行墨盒17的更换作业等。此外,在壳体2的前表面下侧设置有排出托盘5。该排出托盘5能够以下边侧为轴向面前进行转动从而打开。印刷后的记录纸张等被排出到该排出托盘5上。此外,能够在壳体2的背面侧安装记录纸张或明信片等。
壳体2的内部通过金属制的主体框架7而被划分为供纸部8a和印刷部8b,其中,所述供纸部8a为设置有向压印板9侧供给记录纸张等的未图示的供纸机构等的分区,所述印刷部8b为通过记录头3对被供给至压印板9上的记录纸张等进行印刷(记录动作)的分区。压印板9为对印刷过程中的记录纸张进行支承的支承台,其上表面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喷落对象通过的区域。引导框架(guideframe)11a、11b沿着壳体2的长度方向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而分别被设置在主体框架7的印刷部8b的背面侧和前表面侧。该滑架10通过引导框架11a、11b而对其前后进行支承。该滑架10被构成为,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电机产生的驱动力而沿着该引导框架11a、11b被引导,并能够进行往复移动。
在滑架10的移动范围的一端侧(图2中的右侧)设置有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为未进行记录动作的状态下的记录头3的待机位置,且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扫描基点。在该初始位置处,从一端侧(靠近主体框架7的一端侧侧壁7'的一侧)起按顺序设置有压盖机构13(本发明中的维护机构的一种)以及擦拭机构14(擦拭单元)。压盖机构13例如具有由弹性体(elastomer)等弹性部件构成的盖15,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变换为使该盖15与记录头3的喷嘴面(或者,以包围该喷嘴面的周围的方式而被设置的头罩26(参照图7及图8))抵接而密封的状态(压盖状态)或者与该头罩26分离的避让状态。压盖机构13被构成为,在上述压盖状态下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泵而使盖15的内部负压化,由此能够进行从记录头3的喷嘴63排出油墨或气泡的清洗动作。与压印板9上的记录纸张等的输送相关的驱动部件12以与压印板9邻接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滑架10的移动范围内的与初始位置侧成为相反侧的另一端侧(图2中的左侧)。具体而言,该驱动部件12由驱动齿轮等构成,该驱动齿轮将记录纸张输送用的电机的驱动力传输给输送辊等。
擦拭机构14为通过擦拭器16来擦拭记录头3的喷嘴面的机构,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变换为使擦拭器16与喷嘴面相抵接的状态或者从该喷嘴面离开的避让状态。擦拭器16可以采用各种结构的擦拭器,例如,在由树脂等形成的刮板主体的表面上形成防水膜的擦拭器、与喷嘴面接触的接触部由布形成的布擦拭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擦拭器16与记录头3的喷嘴面相抵接的状态下,通过滑架10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擦拭器16滑动擦拭喷嘴面。另外,也能够采用在记录头3停止移动的状态下,通过擦拭器16自己移动从而对喷嘴面进行擦拭的结构。总而言之,只要为记录头3与擦拭器16相对移动而对喷嘴面进行擦拭的结构即可。
图5为表示上述记录头3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6为表示记录头3的结构的顶视图(俯视图)。图7为表示记录头3的结构的仰视图。而且,图8为对记录头3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头3具备作为头构成部件的支架19、流道板20、电路基板21以及头单元22。此外,头单元22具备作为头单元构成部件的振子单元23、头外壳24、流道单元25以及头罩26。
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架19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并且具备基板30和外壁28,所述外壁28从该基板30的左右方向(滑架10的扫描方向)上的两侧以及前后方向(记录纸张等的输送方向)上的后方的边缘起朝向上方而直立设置。此外,基板30的上表面通过被设置在外壁28的内侧的分隔壁29而被划分为黑色墨盒17a用的配置区域(图6中为与分隔壁29相比靠左侧的区域)以及彩色墨盒17b用的配置区域(图6中为与分隔壁29相比靠右侧的区域)。在这些墨盒配置区域中分别设置有油墨导入部31。该油墨导入部31为与墨盒17的油墨导出部32连接的部分,且针对油墨的每种颜色而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黑色油墨、蓝绿色油墨、品红色油墨以及黄色油墨共计4种颜色的油墨相对应而设置有共计4处的油墨导入部31。该油墨导入部31在圆筒部分的开口内具备未图示的过滤器以及多孔质部件(吸液材料)。此外,在墨盒17的油墨导出部32内也设置有多孔质部件,当油墨导出部32与油墨导入部31连接时,这些多孔质部件彼此接触而进行油墨的授受。当油墨从油墨导入部31被导入时,通过过滤器而被实施了过滤之后,穿过后文叙述的流道板20的中间流道39而向头单元22侧被供给。
在支架19中的基板30的前表面侧的边缘部处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半圆形状的切口33。该切口33为被配置由线圈弹簧构成的施力部件34的空部。切口33的下表面通过流道板20而被封堵,且在该部分上安装有施力部件34。该施力部件34为,在墨盒17被安装在支架19上,墨盒17侧的卡止爪36卡止在滑架10侧的被卡止开口部37中的状态下(参照图4),对该墨盒17向上方施力而维持上述卡止状态的部件。并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将墨盒17从支架19上卸下时,如果解除卡止爪36相对于被卡止开口部37的卡止状态,则墨盒17将通过施力部件34的施力而向上方抬起,从而易于对墨盒17进行拆卸。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对应于墨盒17a以及墨盒17b而在基板30上设置有两处切口33。
如图5所示,在与支架19的下表面接合的流道板20的上表面上(与支架19接合的接合面)上,针对油墨的每种颜色而形成有共计4条沿着该面方向延伸的槽状的中间流道39(接合面内流道)。沿着该中间流道39的周围而涂布有粘合剂,在与支架19接合在一起时,通过支架19的下表面而将中间流道39的开口部分封闭,从而形成独立的流道。各个中间流道39的一端与支架19的油墨导入部31相连通,相同的另一端贯穿流道板20的厚度方向而在该流道板20的下表面(头单元22侧的面)上开口,并且通过头单元22中的头外壳24的流道连接部53而与被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外壳流道51(参照图8)连通。
此外,在流道板20的上表面上,大气开放用槽40以在流道板20的上表面内蜿蜒的方式而被形成在从形成有中间流道39的区域偏离的部分处。该大气开放用槽40为,与油墨用的流道相比而足够细的槽状的通道,且构成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通道的一部分。此外,通过较薄的膜41与形成有该大气开放用槽40的部分接合,从而使槽的上部开口被封闭。该大气开放用槽40的一端与大气连通。此外,大气开放用槽40的另一端经由形成有中间流道39的区域(后文叙述的接合空间)、贯穿流道板20的贯穿孔(未图示)以及大气开放连通通道52(后文叙述)而与头单元22的可塑性空间73连通。该大气开放用槽40以阻碍水分(水蒸气)的通过的方式,换言之,以相对于水分的通过而成为阻力的方式,来设定通道截面面积以及全长。由此,能够在对记录头3的内部的水分通过大气开放通道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同时进行大气开放。而且,以包围形成有上述中间流道39以及大气开放用槽40的区域的方式而涂布粘合剂,并且在与支架19接合在一起时,通过该支架19的下表面而使该区域被封闭,从而形成有将中间流道39以及大气开放用槽40包含在内部的接合空间。
在流道板20与头单元22的头外壳24之间设置有电路基板21。该电路基板21为,对从打印机主体侧向压电元件48传输的驱动信号或其他的控制信号等进行中转的基板。在该电路基板21上形成有与后文叙述的柔性电缆50的端子部电连接的端子部(未图示),并且安装有用于与打印机主体侧连接的连接器43和其他的电子部件等。在连接器43上连接有FFC(柔性扁平电缆,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与喷墨头的驱动相关的配线)44(参照图2),电路基板21通过FFC44而从打印机主体侧接收驱动信号等。电路基板21被安装在记录头3上,在该记录头3被固定于滑架10上的状态下,连接器43在滑架10内被配置在与主体框架7的一端侧侧壁7'在滑架扫描方向上处于相反侧的收容空间S内(参照图3)。
此外,如图5所示,在电路基板21上形成有贯穿板厚度方向的基板开口45。该基板开口45为,用于使一端与压电元件48连接并从头外壳24的收纳空部47侧被引出的柔性电缆50(参照图8)的另一端侧插穿,并且用于使头外壳24的外壳流道51的上游端即流道连接部53插穿的退让孔。在将头外壳24与流道板20以使电路基板21介于它们之间的状态进行接合时,头外壳24的流道连接部53插穿电路基板21的基板开口45而与流道板20的中间流道39连接。此外,流道板20的大气开放用槽40也经由基板开口45而与后文叙述的大气开放连通通道52连接。
头外壳24为,主要由环氧类树脂等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头外壳24具有与流道单元25接合的下侧的外壳主体部24a和与该外壳主体部24a相比靠上侧的凸缘部24b。外壳主体部24a中接合有流道单元25的部分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此外,在与喷嘴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滑架扫描方向)上的凸缘部24b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外壳主体部24a在扫描方向上的尺寸。用于对振子单元23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部47以贯穿高度方向的状态而被形成在该头外壳24的内部。
此外,在头外壳24中,外壳流道51以贯穿高度方向的状态而被形成在相对于收纳空部47向滑架扫描方向的外侧偏离的位置处。该外壳流道51的上游端在被形成于头外壳24的上表面(凸缘部24b的上表面)上的流道连接部53处开口,且与流道板20的中间流道39连通。此外,外壳流道51的下游端在头外壳24的下表面(外壳主体部24a的下表面)上开口,且与流道单元25中的共用液室59连通。而且,在头外壳24中,在相对于外壳流道51向喷嘴列方向偏离的位置处形成有大气开放连通通道52。该大气开放连通通道52为构成大气开放通道的一部分的通道,并且其一端在头外壳24的上表面上开口,并经由上述贯穿孔而与流道板20的大气开放用槽40连通。此外,大气开放连通通道52的下游端在头外壳24的下表面上开口,并与可塑性空间73连通。
振子单元23具有作为致动器的一种而发挥作用的压电元件48、接合有该压电元件48的固定板49、用于向压电元件48供给驱动信号等的柔性电缆50。压电元件48为,通过将压电体层与电极层交替层压而形成的压电板切分成梳齿状从而制成的层压型,并且为能够在与层压方向(电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伸缩(横向电场效应型)的纵振动模式的压电元件。
图9为对流道单元25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流道单元25被构成为,将喷嘴基板56接合在流道基板55的一个面上,将振动板57接合在流道基板55的另一个面上。即,流道基板55、喷嘴基板56以及振动板57为流道单元构成部件(构成元件)。在该流道单元25中设置有共用液室59(贮液器)、油墨供给口60、压力室61、喷嘴连通口(未图示)和喷嘴63。而且,从油墨供给口60起经由压力室61以及喷嘴连通口(未图示)直至喷嘴63的一系列的油墨流道对应于各个喷嘴63而形成。此外,流道单元构成部件均由以喷嘴列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板材构成。
流道单元构成部件中的被配置在最下层的喷嘴基板56为,以与墨点形成密度对应的间距(例如180dpi)而贯穿设置有多个喷嘴63的板材。作为该喷嘴基板56的材料可以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板或与后文叙述的流道基板55相同的单晶硅基板等。该喷嘴基板56上设置有两列对多个喷嘴63进行排列设置而形成的喷嘴列64(喷嘴组),且一个喷嘴列64例如由180个喷嘴63构成。该喷嘴基板56的下表面(从喷嘴63喷射油墨的一侧的表面)为喷嘴面。另外,关于被形成在喷嘴基板56上的喷嘴列64的列数、构成喷嘴咧64的喷嘴63的个数以及间距,并不被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式,而是可以采用各种结构。
作为流道单元构成部件中的最上层的振动板57为,在支承板66的表面(下表面)上层压了弹性膜67的双重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板57通过复合板材而构成,该复合板材将不锈钢等金属板作为支承板66且在该支承板66的表面上层压了作为弹性膜67的树脂薄膜。在该振动板57上设置有使压力室61的容积发生变化的隔膜68。上述隔膜68通过利用蚀刻加工等对支承板66进行部分地去除而制成。即该隔膜68由岛部69和挠性部70组成,所述岛部69与压电元件48的自由端部的顶端面接合,所述挠性部70被设置在该岛部69的周围。在岛部69上接合有压电元件48的顶端面。而且,能够通过使该压电元件48的自由端部伸缩,从而使隔膜68位移进而使压力室61的容积发生变动。
此外,在该振动板57中,在与流道基板55的共用液室59对应的部分处设置有对该共用液室59进行封闭的可塑性部72。该可塑性部72通过如下方式而制成,即,通过蚀刻加工等而将与共用液室59的开口表面相对的区域的支承板66去除从而将该部分仅形成为弹性膜67。而且,可塑性部72作为对被贮存在共用液室59中的液体的压力变动进行吸收的缓冲器来发挥作用。当流道单元25与头外壳24的下表面接合时,该可塑性部72的上部开口(头外壳24侧的开口)将被该头外壳24的下表面封闭,从而划分出可塑性空间73。该可塑性空间73与头外壳24的上述大气开放连通通道52的下端连通。即,该可塑性空间73通过大气开放连通通道52以及大气开放用槽40而与大气连通。另外,该振动板57中,支承板66与头外壳24接合,弹性膜67与流道基板55接合。
本实施方式中的流道基板55为,对油墨流道进行划分的空部,具体而言,为划分形成有成为共用液室59的空部、成为油墨供给口60的空部以及成为压力室61的空部的板状的部件(下面,将这些空部分别简称为共用液室59、油墨供给口60以及压力室61)。该流道基板55例如通过对作为结晶性基材的一种的硅晶片进行各向异性蚀刻处理而制成。
另外,关于记录头3的构成部件在与喷嘴列正交的方向(滑架扫描方向)上的尺寸,如图7所示,与头单元22的在扫描方向上的尺寸相比,流道板20以及支架19的在扫描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较大。此外,相对于流道板20以及支架19的滑架扫描方向(图中为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头单元22的滑架扫描方向上的中心线Ch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侧(在被搭载于滑架10上的状态下,为主体框架7的一端侧侧壁7'侧)。头单元22的中心线Ch为,穿过喷嘴基板56的滑架扫描方向上的中心的假想线。在此,滑架扫描方向上的记录头3的中心是指与该中心线Ch对应的位置。
接下来,对安装有记录头3的滑架10进行说明。
图10为对滑架1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滑架10具备前部侧壁82a、后部侧壁82b、两侧壁82c、82d以及底板83。即,该滑架10为,从底板83的周缘直立设置有前部侧壁82a、后部侧壁82b、两侧壁82c以及82d的上表面开放的箱状部件。其中,在底板83上设置有记录头3以及纸张宽度传感器85等。如图3所示,纸张宽度传感器8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检测装置)由元件部85a和与元件部85a的驱动相关的基板部85b构成,所述元件部85a由未图示的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构成。而且,在元件部85a被插穿于开口设置在底板83上的贯穿口中且露出于滑架10的下表面(底板83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基板部85b被配置于底板83的上表面上。该纸张宽度传感器85通过从发光元件向压印板9照射光并由受光元件接收来自压印板9侧的反射光,从而对压印板9上的记录纸张等的宽度进行检测。如图3所示,该纸张宽度传感器85被配置在被配置于滑架10上的记录头3的侧方,并且被配置在与主体框架7的一端侧侧壁7'在滑架扫描方向上处于相反侧的收容空间S内。另外,在侧壁82c上形成有配线用开口84,所述配线用开口84被插穿与纸张宽度传感器85或记录头3的连接器43连接的配线。
在滑架10的底板83上形成有例如矩形的插穿口86。该插穿口86的开口形状被设为,与头单元22的俯视观察时的外形相仿的形状。该插穿口86被形成为,相对于滑架扫描方向(图10中为左右方向)上的滑架10的中心Cc而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即靠近主体框架7的一端侧侧壁7'的一侧。而且,在滑架10上配置记录头3时,头单元22以从底板83的上方被插穿于插穿口86内且在底板83的下方露出的方式而构成。即,该插穿口86的外形被设定为,与头单元22的俯视观察时的外形相比稍大且与头外壳24的凸缘部24b的俯视观察时的外形相比较小。由此,在滑架10的内侧空间配置有记录头3时,头单元22穿过插穿口86并在滑架10的外侧(下表面侧)露出,而头外壳24的凸缘部24b由于无法穿过插穿口86因而落座于底板83的上表面上。在该状态下,记录头3与扫描方向上的滑架10的中心相比而向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偏心。即,如图3所示,相对于滑架扫描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c,记录头3的扫描方向上的中心线Ch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侧(主体框架7的一端侧侧壁7'侧)。由此,在滑架10内,于记录头3的另一端侧的侧方形成有收容空间S。该收容空间S是指如下的两个空间,即,滑架10的内部(底板83的上表面侧)的记录头3的侧方的空间以及滑架10的底面侧的记录头3的侧方(在滑架10的底面侧露出的头单元22的侧方)的空间。
如此,通过使记录头3相对于滑架10而向扫描方向上的侧方偏心,从而能够将现有技术中在滑架中的记录头的两侧分别产生的狭小空间(无用空间)设为在记录头3的另一端侧的侧方集中成一个的空间(收容空间S),从而能够对该收容空间S进行有效利用,如在该收容空间S内配置其他的部件等。此外,由于与使记录头3相对于滑架10偏心的情况相对应,压印板9、压盖机构13、擦拭机构14等其他部件也能够整体地偏向滑架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因此有助于打印机整体的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与位于初始位置的记录头3的喷嘴面对置的位置处配置压盖机构13,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削减在压盖机构13的一端侧的侧方产生的无用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记录头3相对于滑架10而偏置,从而将有可能与该记录头3发生干涉的部件,即,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部件12配置于扫描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在记录头3位于另一端侧的状态下,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记录头3的侧方的收容空间S内,从而能够对该收容空间S进行有效利用。由此,能够有助于打印机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而且,通过在收容空间S内配置纸张宽度传感器85,从而无需另外设置用于配置该纸张宽度传感器85的空间,由此能够有助于打印机1的小型化。此外,通过将较大地占据打印机1的内部的空间的连接器43配置在收容空间S内,从而能够实现打印机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致动器而例示了所谓的纵振型的压电元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利用静电力而使压力室的一部分位移的所谓的静电式的致动器,或者通过因加热而在液体内产生的气泡而在压力室内产生压力变动的发热元件等其他的致动器。
而且,虽然在上文中,作为喷墨打印机而列举了将作为喷墨头的一种的记录头3搭载于滑架10上的打印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将在对多个构成部件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组装构成的喷墨头搭载在相当于滑架的部件上的其他的喷墨打印机中。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在制造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时搭载颜色材料喷射头的显示器制造用打印机、对形成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喷射头进行搭载的电极制造用打印机等中。
符号说明
1打印机;3记录头;7主体框架;10滑架;12驱动部件;13压盖机构;14擦拭机构;15盖;16擦拭器;17墨盒;19支架;20流道板;21电路基板;22头单元;23振子单元;24头外壳;24a外壳主体部;24b凸缘部;25流道单元;43连接器;48压电元件;55流道基板;56喷嘴基板;57振动板;61压力室;63喷嘴;64喷嘴列;83底板;85纸张宽度传感器;86插穿口。
Claims (5)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墨头,其具有开口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的喷嘴面;
滑架,其安装有所述喷墨头,
所述喷墨打印机使所述滑架在从设定有所述滑架的扫描基点的一端起到隔着液体的喷落对象通过的区域而处于相反侧的另一端之间进行扫描,
所述喷墨头以与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滑架的中心相比偏向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状态而被安装在所述滑架上,
通过使所述喷墨头相对于所述滑架而偏置,从而在滑架中的喷墨头的另一端侧的侧方设置有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与位于所述扫描基点的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实施该喷墨头的维护的维护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的另一端配置有与所述喷落对象的输送相关的机构的部件,
所述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进入到位于所述另一端的所述喷墨头的侧方的所述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间内配置有对所述喷落对象的端部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间内配置有与喷墨头的驱动相关的配线连接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30916 | 2014-06-26 | ||
JP2014130916A JP6331759B2 (ja) | 2014-06-26 | 2014-06-26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69958A true CN105269958A (zh) | 2016-01-27 |
CN105269958B CN105269958B (zh) | 2018-01-19 |
Family
ID=54929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54905.3A Active CN105269958B (zh) | 2014-06-26 | 2015-06-24 | 喷墨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50375545A1 (zh) |
JP (1) | JP6331759B2 (zh) |
CN (1) | CN1052699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13197B2 (ja) | 1995-12-26 | 2000-11-27 | 木村化工機株式会社 | 遠隔プラズマ切断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3199A (zh) * | 1997-12-19 | 1999-07-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中用于输送记录纸的装置 |
US6139128A (en) * | 1999-09-07 | 2000-10-3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Discrete pen wiping and pen specific print direction to reduce size of inkjet printer |
US20060023022A1 (en) * | 2004-07-30 | 2006-02-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827379A (zh) * | 2001-12-10 | 2006-09-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 |
CN1840342A (zh) * | 2005-03-29 | 2006-10-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封盖装置和装有头封盖装置的液体喷射设备 |
CN1931580A (zh) * | 2005-09-15 | 2007-03-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具有形成有维护单元的压纸板的混合喷墨成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22678B1 (en) * | 2001-07-30 | 2002-07-23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staggered pens using a composite reference |
US7537331B2 (en) * | 2002-08-21 | 2009-05-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ing apparatus, program, and printing method |
JP2005138013A (ja) * | 2003-11-05 | 2005-06-02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
CN100423940C (zh) * | 2004-03-05 | 2008-10-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设备 |
JP2008183845A (ja) * | 2007-01-31 | 2008-08-14 | Seiko Epson Corp | データ転送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
JP5029821B2 (ja) * | 2007-06-19 | 2012-09-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体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 |
JP2010201863A (ja) * | 2009-03-05 | 2010-09-16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JP5484095B2 (ja) * | 2010-01-26 | 2014-05-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
2014
- 2014-06-26 JP JP2014130916A patent/JP633175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24 CN CN201510354905.3A patent/CN105269958B/zh active Active
- 2015-06-24 US US14/749,485 patent/US2015037554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
- 2016-11-23 US US15/360,546 patent/US2017007272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3199A (zh) * | 1997-12-19 | 1999-07-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中用于输送记录纸的装置 |
US6139128A (en) * | 1999-09-07 | 2000-10-3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Discrete pen wiping and pen specific print direction to reduce size of inkjet printer |
CN1827379A (zh) * | 2001-12-10 | 2006-09-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 |
US20060023022A1 (en) * | 2004-07-30 | 2006-02-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840342A (zh) * | 2005-03-29 | 2006-10-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封盖装置和装有头封盖装置的液体喷射设备 |
CN1931580A (zh) * | 2005-09-15 | 2007-03-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具有形成有维护单元的压纸板的混合喷墨成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072721A1 (en) | 2017-03-16 |
JP6331759B2 (ja) | 2018-05-30 |
US20150375545A1 (en) | 2015-12-31 |
JP2016007814A (ja) | 2016-01-18 |
CN105269958B (zh) | 2018-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32161B2 (en) |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liquid ejection head | |
JP4890963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
JP2013028033A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51236A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 | |
US20060023034A1 (en) | Ink-jet head with ink blockage prevention device | |
JP2013000992A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214510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5269958B (zh) | 喷墨打印机 | |
CN103252998B (zh) |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 |
US9327501B2 (en) | Inkjet-head and ink jet printer | |
JP4935994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5262043B2 (ja) | 液滴噴射装置 | |
CN105291591B (zh) | 喷墨头以及喷墨打印机 | |
JP4222881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5167669B2 (ja)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0309465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
JP4894798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10125635A (ja) | 吸引キャップ装置及びキャップチップ | |
JP4307795B2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6187922A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6241713B2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423075B2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9178966A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54495B2 (ja) | 液滴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滴噴射装置 | |
JP2010125607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