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6045A -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6045A
CN1826045A CNA2006100041632A CN200610004163A CN1826045A CN 1826045 A CN1826045 A CN 1826045A CN A2006100041632 A CNA2006100041632 A CN A2006100041632A CN 200610004163 A CN200610004163 A CN 200610004163A CN 1826045 A CN1826045 A CN 1826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ant
hole
pump
pump chamber
circulation ca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41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冈健太郎
畑由喜彦
伊藤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26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6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2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20
    • G06F2200/201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ol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装置(14),包括一条循环通道(17),一种液体冷却剂穿过该循环通道流动;和一个设置于循环通道(17)中的泵(15),被构造成沿着循环通道(17)循环所述液体冷却剂。泵(15)包括:一个包括泵室(31)的泵壳(18),所述液体冷却剂流入泵室(31)内,一个安装在泵室(31)中的叶轮(35),用以将所述液体冷却剂从泵室(31)推动至循环通道(17),以及一个设置在泵壳(18)上的注入部分(50),被构造成将所述液体冷却剂注入泵室(31)内。

Description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液体冷却剂在其中循环,用于对电子设备中的发热元件进行冷却。
背景技术
针对用在诸如便携式计算机这样的电子设备中的CPU或者类似器件来说,伴随着运行速度更快和多功能器件更多,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不断增大。如果CPU的温度变得过高,那么CPU的处理速度会降低,并且有可能在CPU工作中出现错误。
近年来,为了提高用于CPU的冷却性能,电子设备已经采用了一种所谓的液体冷却式冷却装置,诸如防冻液或者水这样的液体冷却剂(下文中被称作“冷却剂”)在其中循环。通过利用比热远远高于空气的冷却剂,由CPU产生的热量被散发到电子设备外部。
前述的常规冷却装置包括一个热连接在CPU上的受热部分,一个对CPU的热量进行散发的散热部分,一条使得受热部分与散热部分之间连通的循环通道,以及一个使得液体冷却剂沿着循环通道进行循环的泵。
液体冷却剂通过在所述受热部分进行热交换而从CPU吸收热量。受热后的液体冷却剂通过所述循环通道被送往所述散热部分,并且在穿过所述散热部分的过程中将CPU的热量散发出去。在所述散热部分得以冷却的液体冷却剂通过所述循环通道返回至所述受热部分,并且再次吸收CPU的热量。通过液体冷却剂的循环,CPU的热量被连续地传送至所述散热部分,传送来的热量被从所述散热部分散发至便携式计算机的外部。
美国专利US6519147公开了一种带有此类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
与此同时,常规的冷却装置在循环通道的中间处带有一个存储槽。该存储槽用于补充液体冷却剂的蒸发部分,并且使得液体冷却剂保持预定的量。还有,该存储槽具有一个注入口。此注入口能够用来将液体冷却剂注入所述循环通道内,并且除了液体冷却剂注入模式之外,由一个可去除的帽关闭起来。
根据这种常规冷却装置,在受热部分已经经由一条循环通道连接到散热部分上之后,一种液体冷却剂被从存储槽上的注入口注入所述循环通道。但是,在所述循环通道的管线布置已经完成的状态下,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在该封闭空间中使得所述循环通道的内侧与外侧隔绝。因此,即使液体冷却剂被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由于滞留在所述循环通道内侧或者泵内侧的空气作用,阻止了液体冷却剂的流动,并且直至液体冷却抵达所述泵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即使试图驱动所述泵并且将液体冷却剂传送至所述循环通道内,直至所述泵高效发挥作用的等待时间也会延长。换句话说,其需要较长时间来在所述循环通道中充满液体冷却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液体冷却剂高效填充循环通道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结合有一个能够缩短液体冷却剂的填充时间的液体冷却式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冷却装置包括:一条循环通道,一种液体冷却剂穿过该循环通道流动;和一个设置于所述循环通道中的泵,被构造成沿着该循环通道循环所述液体冷却剂。所述泵包括(1)一个包括泵室的泵壳,所述液体冷却剂流入所述泵室内,(2)一个安装在泵室中的叶轮,用以将所述液体冷却剂从泵室推动至所述循环通道,以及(3)一个设置在泵壳上的注入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液体冷却剂注入泵室内。
为了实现另外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发热元件设置于该壳体中;和一个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冷却装置,用于通过利用一种液体冷却剂将由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条循环通道,一种液体冷却剂穿过该循环通道流动;和一个设置于所述循环通道中的泵,被构造成沿着该循环通道循环所述液体冷却剂。所述泵包括(1)一个包括泵室的泵壳,液体冷却剂流入所述泵室内,(2)一个安装在泵室中的叶轮,用以将液体冷却剂从该泵室中输出至所述循环通道,以及(3)一个设置在泵壳上的注入部分,被构造成将液体冷却剂注入所述泵室内。
根据本发明,液体冷却剂可以被直接注入所述泵室内,并且所述泵室可以在短时间内充满液体冷却剂。由此,所述泵可以变为一种该泵可以高效工作的状态,并且通过利用该泵,可以在所述循环通道中高效地填充液体冷却剂。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陈述,并且将部分地从这些描述中得知,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领悟。借助于在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以及组合,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结合入本说明书并且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一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示例性便携式计算机的透视图;
图2是这样一种状态的示例性部分切除视图,其中根据所述实施例,一个冷却装置被容纳在第一壳体中;
图3是一个示例性剖视图,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根据所述实施例,一个泵和一个CPU被相互热连接起来;
图4是所述泵的示例性透视图,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根据所述实施例,一个壳主体和一个受热盖相互分离开;
图5是所述壳主体的示例性平面图,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根据所述实施例,一个叶轮被容纳在一个泵室中;
图6是一个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壳主体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是所述壳主体的示例性平面图,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根据所述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孔被第一和第二螺钉关闭起来;
图8是一个示例性剖视图,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根据所述实施例,壳主体上的第一孔由第一螺钉关闭起来;
图9是一个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10是一个散热块的示例性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散热翅片(heat radiation fins)与冷却剂通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
图11是一个示例性平面图,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根据所述实施例,一个注入装置被连接在所述壳主体上的第一孔上,并且一个排气装置被连接在所述壳主体上的第二孔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一台作为示例性电子设备的便携式计算机1。该便携式计算机1包括一个主机2和一个显示单元3。主机2具有一个扁平盒子状第一壳体4。第一壳体4具有顶壁4a、底壁4b、左右侧壁4c、前壁4d以及后壁4e。顶壁4a支撑着一个键盘5。如图2中所示,后壁4e具有多个排风口6。
显示单元3包括一个第二壳体8和一块液晶显示面板(也被称作“LCD面板”)9。LCD面板9被容纳在第二壳体8中。该液晶显示面板9具有一个显示图像的屏幕9a。屏幕9a通过一个形成于第二壳体8前表面上的开口10显露于第二壳体8的外侧。
第二壳体8经由铰链(未示出)支撑在第一壳体4的后端部上。由此,显示单元3能够在一个关闭位置与一个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关闭位置,显示单元3平放在主机2上,以便从上方覆盖住键盘5,而在所述打开位置,显示单元3直立起来,以便显露出键盘5和屏幕9a。
如图2和3中所示,第一壳体4容纳着一个印刷电路板(也被称作“PC板”)10。作为发热元件的CPU 11被安装在PC板10后端部的上表面上。CPU 11具有一个底部基板12和设置在底部基板12的上表面中部处的IC芯片13。随着处理速度更快或者功能更多,IC芯片13在工作过程中的发热量非常大,并且需要进行冷却以便保持稳定工作。
第一壳体4容纳着一个液体冷却式冷却装置14,其通过利用一种诸如防冻液或者水这样的液体冷却剂对CPU 11进行冷却。冷却装置14包括一个热交换式泵(下文中被称作“泵”)15,其也被用作一个受热部分,一个作为散热部分的散热器16,以及一条循环通道17。
如图4至7中所示,泵15包括一个泵壳18。泵壳18具有一个壳主体19和一个受热盖20。壳主体19呈一个大于CPU 11的扁平长方形盒子形状,并且例如由一种具有耐热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壳主体19具有第一至第四侧壁22a、22b、22c和22d。第一侧壁22a和第三侧壁22c以及第二侧壁22b和第四侧壁22d相互平行设置。
还有,壳主体19包括第一凹陷部23和第二凹陷部24。第一凹陷部23敞口于壳主体19的下表面上。图3中的第二凹陷部24敞口于壳主体19的上表面上。第二凹陷部24具有一个圆柱形周壁25和一个位于周壁25下端处的圆形端壁26。周壁25和端壁26均位于第一凹陷部23的内侧。
受热盖20由一种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制成,比如铜或者铝。受热盖20被固定在壳主体19的下表面上,以便封闭住第一凹陷部23的敞口端。受热盖20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平整的受热表面27。受热表面27从泵壳18向下暴露出来。
受热盖20具有四个舌片28。这些舌片28从受热盖20的四个拐角相对于壳主体19横向延伸。
壳主体19具有一个圆柱形周壁30。该周壁30同轴地环绕在第二凹陷部24的周壁25的周围,并且其下端粘附在受热盖20的内表面上。周壁30在泵室31与存储槽32之间将第一凹陷部23的内部分割开。
如图3中所示,泵室31具有第一区域31a和第二区域31b。第一区域31a位于受热盖20与第二凹陷部24的端壁26之间。第二区域31b位于第二凹陷部24的周壁25与壳主体19的周壁30之间。
如图7中所示,泵室31相对于壳主体19的中心C1沿着该壳主体19的第三侧壁22c所在方向移动。由此,周壁30具有一个朝向第三侧壁22c延伸的延展部33,并且该延展部33与第三侧壁22c构成一个整体。
存储槽32存储着一种液体冷却剂。该存储槽32沿着第一侧壁22a、第二侧壁22b以及第四侧壁22d所在方向环绕在泵室31的周围。
一个叶轮35被容纳在泵室31中。该叶轮35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凹陷部24的端壁26与受热盖20之间。在叶轮25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叶片36。叶片36从叶轮35的旋转中心C2径向向外延伸,并且暴露在泵室31的第一区域31a中。
一个用于旋转叶轮35的扁平马达(a flat motor)37被设置在壳主体19中。该扁平马达37具有一个环状转子38和一个定子39。转子38被同轴地固定在叶轮35的外周上,并且被容纳在泵室31的第二区域31b中。一个环状磁体40装配在转子38的内侧。该磁体40与转子38和叶轮35整体式旋转。
定子39被容纳在壳主体19的第二凹陷部24中。该定子39被同轴地定位在转子38上的磁体40内侧。第二凹陷部24的周壁25位于定子39与磁体40之间。还有,一块衬板41被固定在壳主体9的上表面上。该衬板41将第二凹陷部24的敞口端封闭起来,并且覆盖住定子39。
例如,在当向便携式计算机1供电的同时,将能量供给定子39。利用这种能量供给,在定子39的圆周方向上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该磁场和转子38上的磁体40相互磁耦合。由此,在定子39与磁体40之间产生一个沿着转子38的圆周方向的转矩,并且由此使得叶轮35旋转。
如图4至7中所示,壳主体19具有一个吸入端口43和一个喷出端口44,该吸入端口43将液体冷却剂引导入泵室31,该喷出端口44将液体冷却剂从泵室31中喷出。吸入端口43和喷出端口44从壳主体19的第一侧壁22a上突伸出来,并且相互间隔开布置。
吸入端口43经由第一连接通道45与泵室31连接。喷出端口44经由第二连接通道46与泵室31连接。第一连接通道45和第二连接通道46横穿存储槽32的内侧。第一连接通道45具有一个用于进行气-液分离的通孔47。该通孔47敞口于存储槽32的内侧,并且位于一直驻留在存储槽32中的液体冷却剂的液面下方。因此,泵室31经由通孔47与存储槽32连通,并且当流经通孔47时,空气可以与液体分离开。
如图4、7和11中所示,壳主体19具有一个作为示例性注入孔的第一孔50和一个作为示例性排气孔的第二孔51。第一孔50通过延展部33敞口于泵室31中。第二孔51通过延展部33敞口于存储槽32中。由此,第一孔50和第二孔51均形成在壳主体19的第三侧壁22c上,并且在该第三侧壁22c的同一外侧表面上直线排列。
换句话说,第一孔50和第二孔51位于一个与吸入端口43和喷出端口44相对的侧面上,同时叶轮35被夹持在这些孔与端口之间。更具体地说,在如前所述的泵15中,存储槽32位于壳主体19的第一侧壁22a、第二侧壁22b、第四侧壁22d与泵室31之间。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的是将第一孔50的开口端环绕叶轮35的旋转中心C2沿着该叶轮35的圆周方向例如在从吸入端口43开始的90度至270度范围之内设置在泵室31上,以便避开存储槽23。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优选示例,第一孔50环绕叶轮35的旋转中心C2沿着该叶轮35的圆周方向被设置在从壳主体19上的吸入端口43和喷出端口44大约偏转180度的位置处。
还有,由于第二孔51与第一孔50沿直线设置,所以优选的是将第二孔51的开口端也环绕叶轮35的旋转中心C2沿着该叶轮35的圆周方向例如在从喷出端口44开始的90度至270度范围之内设置在存储槽32上。
第一孔50具有一个敞口于泵室31中的小直径部分50a和一个敞口于第三侧壁22c的外侧表面上的大直径部分50b。大直径部分50b具有一个端面,小直径部分50a共轴地敞口于该端面。类似地,第二孔51具有一个敞口于存储槽32的小直径部分51a和一个敞口于第三侧壁22c的外侧表面上的大直径部分51b。大直径部分51b具有一个端面,小直径部分51a共轴地敞口于该端面。
如图8中所示,结合有一个O形环52,以便在第一孔50的大直径部分50b的端面上环绕在小直径部分50a的敞口端的周围。尽管没有示出,但是O形环52也被组装在第二孔51的大直径部分51b的端面上。
第一孔50由一个作为关闭构件的第一螺钉55关闭起来。第一螺钉55被可去除地螺接入第一孔50的小直径部分50a内。位于大直径部分50b端面上的O形环52与第一螺钉55的头部56发生接触,由此液密性地将第一孔50关闭起来。第一孔50、第一螺钉55以及O形环52形成了一个注入部分。
第二孔51由一个作为关闭构件的第二螺钉57关闭起来。第二螺钉57被可去除地螺接入第二孔51的小直径部分51a内。位于大直径部分51b端面上的O形环52与第二螺钉57的头部58发生接触,由此液密性地将第二孔51关闭起来。第二孔51、第二螺钉57以及O形环52形成了一个排出部分。
如图3中所示,泵15被以这样一种状态置于PC板10上,即受热盖20朝向CPU 11。泵15的泵壳18与PC板10一同被固定在第一壳体4的底壁4b上。底壁4b在与泵壳18上的四个舌片8中每一个舌片对应的位置处具有一个凸部60。凸部60从底壁4b向上突伸。PC板10被叠置在凸部60的远端面上。
螺钉61被分别从上方插入泵壳18上的舌片28内。螺钉61穿过PC板10螺接入凸部60内。在各个螺钉61的外侧安装有一个螺旋弹簧62。螺旋弹簧62在泵壳18朝向PC板10的同时经由泵壳18上的舌片28被偏压。以这种方式,泵壳18的受热表面27被热连接在CPU11中的IC芯片13上。
另一方面,冷却装置14中的散热器16被容置在第一壳体4的后部处,并且与泵15直线排列。如图9中所示,散热器16带有一个风扇65和一个散热部分(或者块)66。风扇65具有一个扁平风扇外壳和一个容纳在风扇外壳67中的离心式叶轮(下文中称作“叶轮”)68。
风扇外壳67由一个壳主体69和一块顶板70构成。壳主体69与第一壳体4的底壁4b整体式成形,并且从底壁4b上直立起来。顶板70被固定在壳主体69的上端。
风扇外壳67具有一对吸入端口71a、71b和一个排出端口72。一个吸入端口71a敞口于顶板70的中部处。另外一个吸入端口71b敞口于第一壳体4的底壁4b处。排出端口72形成于壳主体69上,并且朝向第一壳体4中的排风口6。
叶轮68经由扁平马达73支撑在第一壳体4的底壁4b上。扁平马达73使得叶轮68沿着由图2中所示箭头指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借助于这种旋转,风扇外壳67外部的空气经由吸入端口71a、71b在叶轮68的旋转中部吸入。吸入的空气借助于离心力从叶轮68的外周排出。
散热器16中的散热块66被容纳在风扇外壳67的内侧,以便环绕在叶轮68的周围。如图2和9中所示,散热部分66具有一条冷却剂通道75和多个散热翅片76,一种液体冷却剂穿过该冷却剂通道75流动。冷却剂通道75例如由一根扁平的铜管构成,并且被制成环状,以便共轴地环绕在叶轮68的周围。冷却剂通道75被叠置在第一壳体4的底壁4b上,并且热连接在第一壳体4上。
冷却剂通道75具有一个上游端部77a和一个下游端部77b。上游端部77a和下游端部77b相互邻接,并且穿过壳主体69从风扇外壳67中被抽出。
散热翅片76由一种具有优越导热性的金属制成,例如铝合金,并且被制成长方形板状。散热翅片76沿着叶轮68的圆周方向直线地间隔开设置,并且其下端被焊接在冷却剂通道75的上表面上。散热翅片76的上端抵靠在风扇外壳67中的顶板70的内表面上,并且热连接在顶板70上。
如图2中所示,冷却装置14中的循环通道17具有第一通道80和第二通道81。第一通道80连接于泵15的喷出端口44与冷却剂通道75的上游端部77a之间。第二通道81连接于热交换式泵15的吸入端口43与冷却剂通道75的下游端部77b之间。因此,散热器16中的冷却剂通道75与循环通道17中使得热交换式泵15的吸入端口43与喷出端口44之间连接的那部分兼容。在本实施例中,循环通道17区别于冷却剂通道75,但是也可以将循环通道17与冷却剂通道75的组合称作“循环通道”。
下面,将对冷却装置14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在便携式计算机1使用的同时,CPU 11中的IC芯片13会产生热量。由IC芯片13产生的热量通过受热表面27传递至泵15的泵壳18。泵壳18中的泵室31和存储槽32均充满一种液体冷却剂,并且由此,这种液体冷却剂将吸收从IC芯片13传递至泵壳18的热量。
当泵15中的叶轮35旋转时,会向填充在泵室31中的液体冷却剂提供动能,并且由于此动能,盛装在泵室31中的液体冷却剂的压力会逐步升高。加压的液体冷却剂经由第二连接通道46被从泵室31推出至喷出端口44,并且通过第一通道80传送至散热器16。
传送至散热器16的液体冷却剂会从冷却剂通道75的上游端部77a流向下游端部77b。在此流动过程中,由液体冷却剂吸收的IC芯片13的热量经由冷却剂通道75传递至散热翅片76,并且从散热翅片76散发出去。
例如,当CPU 11的温度达到一个预定值时,散热器16中的风扇65开始工作。以这种方式,叶轮68发生旋转并且将冷却空气从其外周排出。冷却空气穿过相邻的散热翅片76之间。由此,冷却剂通道75和散热翅片76被强制冷却,并且利用冷却空气的流动带走大量传递至这些元件的热量。
穿过散热翅片76的冷却空气通过第一壳体4上的排风口6从风扇外壳67上的排出端口72排放至主机2的外侧。
在散热器16处通过热交换得以冷却的液体冷却剂经由第二通道81从冷却剂通道75的下游端部77b返回至热交换式泵15上的吸入端口43。液体冷却剂通过第一连接通道45被导引至泵室31。
第一连接通道45经由通孔47与存储槽32连通。由此,流过第一连接通道45的那部分液体冷却剂通过通孔47注入存储槽32内。最终,在从散热器16返回至热交换式泵15的液体冷却剂中携带有气泡的情况下,气泡在被导引至存储槽32之后,可以与液体冷却剂发生分离。
在再次由于叶轮35发生旋转而加压之后,导引至泵室31的液体冷却剂被从喷出端口44朝向散热器16送出。由此,液体冷却剂反复地在热交换式泵15与散热器16之间循环,并且借助于液体冷却剂的循环,IC芯片13的热量被连续地传递至散热器16。
与此同时,在前述冷却装置14中,在通过循环通道17将热交换式泵15和散热器16之间连接之后,用于将IC芯片13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16的液体冷却剂被注入冷却装置14。
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冷却剂被从泵15注入冷却装置14内。下面将参照图11对一种用于注入液体冷却剂的方法进行描述。
在需要注入所述液体冷却剂的时候,泵壳18上的第一孔50和第二孔51保持处于释放状态,没有利用第一螺钉55和第二螺钉57关闭起来。接着,将一个注入装置83连接到敞口于泵式31中的第一孔50上,并且将一个排气装置84连接到敞口于存储槽32的第二孔51上。
在这种状态下,驱动注入装置83,并且将液体冷却剂从注入装置83直接注入泵15的泵室31。作为液体冷却剂的注入端的第一孔50环绕叶轮35的旋转中心C2沿着该叶轮35的圆周方向被设置在一个从壳主体19上的吸入端口43和喷出端口44大约偏转180度的位置处。由此,第一孔50建立起一种使得该孔与吸入端口43或者喷出端口44对置的位置关系,同时叶轮35的旋转中心C2被夹持在该孔与所述端口之间,与吸入端口43或者喷出端口44相距最远。
由此,从第一孔50注入泵室31的液体冷却剂不会从吸入端口43或者喷出端口44外漏,并且泵室31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充满液体冷却剂。在泵室31已经充满液体冷却剂之后,叶轮35进行旋转。以这种方式,盛装在泵室31中的液体冷却剂被从喷出端口44推动至循环通道17中的第一通道80。
另一方面,与借助于注入装置83开始注入所述液体冷却剂同步,排气装置84开始工作。因此,包含在存储槽32中的空气被吸出。由于存储槽32通过通孔47与第一连接通道45连通,所以包含在循环通道17、散热器16中的冷却剂通道75、泵室31内的空气均被从第二孔51中吸出。因此,从泵室31推动至喷出端口44的液体冷却剂会快速地被循环通道17吸收,并且通过循环通道17到达泵壳18上的吸入端口43。
到达吸入端口43的液体冷却剂经由第二通道81流入泵室31内,并且部分液体冷却剂从通孔47流入存储槽32内。流入泵室31的液体冷却剂在借助于叶轮35的旋转得以加压之后,被从喷出端口44推出。
通过持续这种操作,包含在泵室31、存储槽32、循环通道17以及散热器16中的冷却剂通道75中的空气被所述液体冷却剂取代。以这种方式,完成一组液体冷却剂的注入操作。
在液体冷却剂的注入操作结束之后,将注入装置83从第一孔50上取下,并且利用第一螺钉55将第一孔50关闭。此外,将排气装置84从第二孔51上取下,并且利用第二螺钉57将第二孔51关闭。
根据本实施例,液体冷却剂被直接注入泵室31,由此泵室31可以在短时间内充满这种液体冷却剂。因此,泵15可以快速地变为该泵高效发挥作用的状态。
此外,由于包含在泵室31、存储槽32、循环通道17以及散热器16中的冷却剂通道75内的空气通过利用排气装置84得以强制排出,所以当液体冷却剂流入泵室31、循环通道17、冷却通道75以及存储槽32内时,阻力降低。
由此,液体冷却剂可以在短时间内填充在冷却装置14中,并且可以缩短用于注入液体冷却剂所需的时间。
还有,利用前述构造,第一孔50和第二孔51在壳主体19的第三侧壁22c的外侧表面上相互直线排列。因此,注入装置83和排气装置84可以在同一方向上连接到泵壳18上,并且可操作性得以提高。
此外,通过将排气装置84连接到第二孔51上,可以仅排出成为注入液体冷却剂的阻碍的空气,由此使得在注入液体冷却剂时无需将整个冷却装置14容纳在一个真空炉中。因此,无需大型的设施,从而使得能够简化用于液体冷却剂的注入操作所需的设施。以这种方式,冷却装置14的制造成本可以降低。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条件下以多种方式进行改变。
例如,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均不局限于一个,例如可以设置多个孔。
还有,关闭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关闭构件并不局限于螺钉,并且例如可以将橡胶基塞子压入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内。
此外,可以去除所述泵的散热功能,热连接在CPU上的散热部分可以设置成独立于所述泵。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会轻易发现其他优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在广义上并不局限于在这里所图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它们的等效描述限定的总体发明构思的实质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多种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冷却装置,包括:
循环通道(17),液体冷却剂穿过该循环通道流动;和
设置于循环通道(17)中的泵(15),用于沿着循环通道(17)循环所述液体冷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泵(15)包括:
(i)包括泵室(31)的泵壳(18),所述液体冷却剂流入所述泵室(31)内,
(ii)叶轮(35),安装在泵室(31)中以将所述液体冷却剂从所述泵室(31)输出至所述循环通道(17),以及
(iii)注入部分,设置在泵壳(18)中以将所述液体冷却剂注入所述泵室(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通道(17)包括冷却剂通道(75),该冷却剂通道(75)是基本上被制成共轴地环绕在一个散热器(16)的叶轮(68)周围的环状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部分包括注入孔(50)和被构造成关闭该注入部分的关闭构件(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孔(50)包括具有第一直径并且用作一敞口于泵室(31)的开口的第一孔(50a)以及具有大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并且用作一位于泵壳(18)的侧壁(22c)的外侧表面上的开口的第二孔(50b),带有该注入孔(50)的关闭构件(55),该关闭构件(55)包括插入第一孔(50a)和第二孔(50b)内的螺钉和插入第二孔(50b)内并且环绕在第一孔(50a)周围的O形环(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8)包括用于存储所述液体冷却剂的存储槽(32),形成于存储槽(32)上的排气孔(51),以及被构造成关闭排气孔(51)的第二关闭构件(5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通道(17)包括第一连接通道(81),该第一连接通道(81)位于存储槽(32)中,并且带有气-液分离孔(47)以容许所述液体冷却剂在存储槽(32)与泵室(31)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8)还包括:(i)被构造成经由循环通道(17)将所述液体冷却剂导引至泵室(31)的吸入端口(43),和(ii)被构造成将所述液体冷却剂从泵室(31)喷入循环通道(17)的喷出端口(44),吸入端口(43)和喷出端口(44)被设置在泵壳(18)上的注入孔(50)的相对侧,同时叶轮(35)位于注入孔(50)与吸入端口(43)和喷出端口(4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8)还包括一个热连接在发热元件(11)上的受热表面(27),所述循环通道(17)还包括一个散热部分(16),该散热部分(16)被构造成将通过受热表面(27)由所述液体冷却剂吸收并且由所述液体冷却剂传递至散热部分(16)的热量散发出去。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4),一个发热元件(11)设置于该壳体中;和
容纳在壳体(4)中的冷却装置(14),用于通过利用液体冷却剂将由发热元件(11)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该冷却装置(14)包括:
循环通道(17),所述液体冷却剂穿过该循环通道流动;和
设置于循环通道(17)中的泵(15),被构造成沿着循环通道(17)循环所述液体冷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泵(15)包括:
(i)包括泵室(31)的泵壳(18),所述液体冷却剂流入所述泵室(31)内,
(ii)叶轮(35),安装在泵室(31)中以将所述液体冷却剂从泵室(31)输出至所述循环通道(17),以及
(iii)注入部分,设置在泵壳(18)上并被构造成将所述液体冷却剂注入所述泵室(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部分包括适合于由关闭元件(55)关闭起来的注入孔(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8)包括一个热连接在发热元件(11)上的受热表面(27),所述冷却装置(14)包括一个散热部分(16),用以将发热元件(11)的热量散发出去,所述液体冷却剂经由受热表面(27)吸收发热元件(11)的热量,并且将这些热量传递至散热部分(1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分(16)包括供运送热量的液体冷却剂穿过其中流动的冷却剂通道(75),多个热连接在冷却剂通道(75)上的散热翅片(76),以及朝向散热翅片(76)供给空气的风扇(65)。
CNA2006100041632A 2005-02-21 2006-02-21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Pending CN1826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44140A JP2006229142A (ja) 2005-02-21 2005-02-21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5044140 2005-0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6045A true CN1826045A (zh) 2006-08-30

Family

ID=35846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041632A Pending CN1826045A (zh) 2005-02-21 2006-02-21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12986B2 (zh)
EP (1) EP1693735A2 (zh)
JP (1) JP2006229142A (zh)
CN (1) CN182604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2332B (zh) * 2007-12-11 2017-04-19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CN113376499A (zh) * 2020-02-25 2021-09-10 5Dots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c器件测试的冷却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1294A (ja) * 2003-12-25 2005-07-14 Toshiba Corp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TWI296187B (en) * 2005-07-29 2008-04-21 Foxconn Tech Co Ltd Integrated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100468710C (zh) * 2005-11-16 2009-03-1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
JP5133531B2 (ja) * 2006-07-25 2013-0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冷ユニット用熱交換器および液冷ユニット並びに電子機器
JP5148079B2 (ja) * 2006-07-25 2013-0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冷ユニット用熱交換器および液冷ユニット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8027374A (ja) * 2006-07-25 2008-02-07 Fujitsu Ltd 液冷ユニット用受熱器および液冷ユニット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781929B2 (ja) * 2006-07-25 2011-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8027370A (ja) * 2006-07-25 2008-02-07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
JP4842040B2 (ja) 2006-07-25 2011-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283836B2 (ja) 2006-07-25 2013-09-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冷ユニット用受熱器および液冷ユニット並びに電子機器
TW200815676A (en) * 2006-09-18 2008-04-01 Prolynn Technology Inc Pumping apparatus of a cooling system
US7753662B2 (en) * 2006-09-21 2010-07-13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Miniature liquid cooling device having an integral pump therein
CN101153607B (zh) * 2006-09-30 2010-11-10 宝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的水泵装置
US7688589B2 (en) * 2007-11-01 2010-03-30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Water coole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5002522B2 (ja) * 2008-04-24 2012-08-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機器用冷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DE102008054720A1 (de) 2008-12-16 2010-06-17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elektrischer Energie zu Elektromotor
US9388811B2 (en) * 2009-06-23 2016-07-12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Micropump structure
US20120181008A1 (en) * 2011-01-18 2012-07-19 Chaun-Choung Technology C Heat sink clip device
CN105988546A (zh) * 2015-02-10 2016-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
US11118602B2 (en) * 2017-01-06 2021-09-14 Raytheon Company Adaptable thin section liquid pump for electronics cooling systems or other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6592A (ja) * 1994-04-19 1995-10-31 Toto Ltd 自吸式ポンプ
AU2641799A (en) * 1999-02-26 2000-09-21 Nippon Thermostat Co., Ltd. Cooling device of electronic device
JP2002099356A (ja) * 2000-09-21 2002-04-05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用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6408937B1 (en) * 2000-11-15 2002-06-25 Sanjay K. Roy Active cold plate/heat sink
JP3607608B2 (ja) * 2000-12-19 2005-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ノート型パソコンの液冷システム
US6808371B2 (en) * 2001-09-25 2004-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Ultra-thin pump and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pump
JP3961844B2 (ja) * 2002-02-08 2007-08-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却液タンク
US6839234B2 (en) * 2002-05-15 2005-0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ol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3981628B2 (ja) * 2002-11-28 2007-09-26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用ポンプ並びに電気機器及び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4244703B2 (ja) * 2003-05-26 2009-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JP2005229020A (ja) * 2004-02-16 2005-08-25 Hitachi Ltd 液冷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5294519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oshiba Corp ポンプ並びに冷却装置及び電気機器と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4238776B2 (ja) * 2004-05-12 2009-03-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US7124811B2 (en) * 2004-12-31 2006-10-24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for integrated pump and cold plat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2332B (zh) * 2007-12-11 2017-04-19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CN113376499A (zh) * 2020-02-25 2021-09-10 5Dots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c器件测试的冷却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29142A (ja) 2006-08-31
EP1693735A2 (en) 2006-08-23
US20060187640A1 (en) 2006-08-24
US7312986B2 (en) 2007-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6045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US10883518B2 (en) Water pump cooler for CPU
US6763880B1 (en) Liquid cooled radiation module for servers
CN1691881A (zh) 电子设备
CN1235285C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水冷装置
CN1276326C (zh) 机架安装服务器系统及机架柜
US7688589B2 (en) Water coole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942089A (zh) 冷却装置和具有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690440A (zh) 电子装置
CN104144594B (zh) 用于水冷却器的泵
CN1573530A (zh) 液晶投影仪
CN100347636C (zh) 用于笔记本式计算机的液体冷却装置
CN1728043A (zh) 具有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690437A (zh) 泵、冷却器、以及电子装置
CN1603591A (zh) 具有泵单元的电子设备
CN1493954A (zh) 具有液体冷却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散热器的电子装置
CN1691880A (zh) 电子设备
CN1625928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CN1725150A (zh) 液体循环系统以及使用了该液体循环系统的液冷系统
CN1704609A (zh) 泵、冷却单元及包括冷却单元的电子设备
CN1690919A (zh) 电子设备
US20140008039A1 (en)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elements
CN1690438A (zh) 具有泵的电子设备
JP2005229020A (ja) 液冷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9963861U (zh) 一种用于大型电机内部热交换的高效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