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2488A -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2488A
CN1822488A CN200610003770.7A CN200610003770A CN1822488A CN 1822488 A CN1822488 A CN 1822488A CN 200610003770 A CN200610003770 A CN 200610003770A CN 1822488 A CN1822488 A CN 1822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energising
power amplifier
control signal
according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37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后藤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2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2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8Speed 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应于单一位置脉冲信号使得盘片及电动机低振动、低噪声地在规定方向上进行旋转驱动的盘片装置及电动机。功率供给部分(20)的第1功率放大器及第2功率放大器形成流向三相线圈(12~14)的电流通路。通电控制部分(31)在每位置脉冲信号时间间隔(T0)对应的每一第1时间间隔(T1)产生第1时刻信号且对应于该信号使第1状态信号变化。在该时间间隔(T0)对应的第2时间间隔(T2)产生第2时刻信号并对应于该信号使第2状态信号变化,产生对应于第2状态信号的倾斜信号。产生对应于第1状态信号与倾斜信号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并与这些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第1功率放大器与第2功率放大器的通电。

Description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1年10月26日、申请号为01135983.8、发明名称为“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OA设备以及AV设备的驱动用电动机,广泛使用利用多个晶体管以电子方式切换电流通路的电动机。光盘装置(DVD装置、CD装置等)以及磁盘装置(HDD装置、FDD装置等)等的盘片装置是包含这种电动机而构成的。作为这样的电动机的示例,存在采用PNP型功率晶体管与NPN型功率晶体管来切换流向线圈的电流通路的电动机。
在图29中表示以往的电动机,并且对它的动作进行说明。转子(rotor)2011具有为永久磁铁所形成的磁场部分,位置检出器2041通过3个位置检出元件检出转子2011的磁场部分的磁场。即,根据对应于转子2011的旋转的3个位置检出元件的三相输出信号,位置检出器2041产生2组三相电压信号Kp1、Kp2、Kp3与Kp4、Kp5、Kp6。第1分配器2042制作出对应于电压信号Kp1、Kp2、Kp3的三相的下侧信号Mp1、Mp2、Mp3,控制下侧的NPN型功率晶体管2021、2022、2023的通电。第3分配器2043制作出对应于电压信号Kp4、Kp5、Kp6的三相的上侧信号Mp4、Mp5、Mp6,控制上侧的NPN型功率晶体管2025、2026、2027的通电。由此,向线圈2012、2013、2014供给三相的驱动电压。
对于该以往的构造,位置检出器2041由于包含检出转子2011的旋转位置的3个位置检出元件,故安装位置检出元件的空间以及部件等繁杂而且会增加成本。因此,例如在美国专利第5,130,620号的说明书以及美国专利第5,473,232号的说明书中揭示了一种完全没有位置检测元件而通过检测出线圈中产生的反电动势来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的构造。然而,对于完全没有位置检出元件的的电动机,由于在电动机的转速较低时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反电动势,故很难进行低速时电动机驱动以及速度控制。尤其是根据检出反电动势的脉冲信号进行速度控制时,反电动势的检出脉冲信号在时间上波动大,使转速的变动变大。
又,在美国专利第5,729,102号的说明书中,揭示了一种通过一个位置检出元件的输出来求出推测的电角并且根据该推测的电角向线圈供给正弦波电流的电动机的构造。然而,对于美国专利第5,729,102号说明书所述的构造,通过细致步骤求推测电角是较难的,而且高速旋转时推测电角的误差变大,很难进行高速旋转。又,由于在推测电角的运算以及驱动信号的产生中使用了微处理器,高速旋转时的处理速度不足,很难使得电动机高速旋转。
对于重放DVD-ROM/CD-ROM/CD盘片的盘片装置,要求10000rpm的高速重放到200rpm的CD重放的较宽速度范围的旋转动作,对于上述的旋转速度希望能够进行稳定地驱动。又,对于DVD-RAM/RW装置等能够改写的盘片装置,由于对高密度盘片进行信息记录、重放,对于向盘片的记录以及重放则必须要高精度地使得盘片旋转。又,不仅光盘而且即使对于HDD以及FDD等磁盘装置,也希望能够在较低耗费下稳定地旋转驱动盘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别或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盘片装置,具备:至少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或者向所述盘片记录信号的头部装置、至少处理所述头部装置的输出信号并且输出重放信息信号或者把记录信息信号加以信号处理后输出到所述头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旋转驱动所述盘片并且安装有产生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的转子、Q相的线圈、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子的电压供给装置、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并且使得各所述通电区间大于360/Q度电角的通电动作装置,其中,Q为3以上的整数,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使得第1状态信号变化并且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动作对应地使得所述第1状态信号为第1规定状态的第1时刻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1调整时间小于所述时间间隔的一半;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使得第2状态信号变化并且与所述第1状态的信号的变化对应地使得所述第2状态信号为第2规定状态的第2时刻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2调整时间小于所述第1调整时间的一半;以及信号产生装置,该产生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和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所述信号产生装置包含:产生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地具有倾斜的倾斜信号的倾斜装置;以及形成装置,该形成装置产生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倾斜信号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在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中至少一方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地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发生变化。
根据如此的构造,能够与单一的位置信号对应地进行流向Q相线圈的正确的通电控制。因此,例如,仅采用一个位置检出元件的输出信号,切换流向Q相线圈的电流通路,能够实现使得盘片稳定地在规定方向上旋转驱动的盘片装置。又,通电控制信号由上升部分、平坦部分以及下降部分等形成,使得上升部分与下降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与倾斜信号对应地实质上平滑变化。因此,能够平缓地进行流向Q相线圈的电流通路的切换动作。由此,形成发生驱动力脉动变小并且振动、噪声小的盘片装置。这里,倾斜信号有时为具有模拟倾斜的倾斜信号,有时包含平均值成为倾斜信号的脉冲的数字信号。又,在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这里,T1<T0/2)使得第1状态信号发生变化,在每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这里,T2<T1/2)使得第2状态信号发生变化。因此,直到时间计测装置输出下一个计测结果为止第1状态信号仅变化规定的状态数,直到地1状态信号进行下一个变化为止第2状态信号仅变化规定的状态数。获得与第2状态信号对应地具有实质上倾斜的倾斜信号并且输出与第1状态信号和倾斜信号对应的通电控制信号。由此,即使盘片旋转速度发生变化,也能够产生对应于倾斜信号实质地进行平滑变化的通电控制信号。因此,例如,即使对于对应于盘片的重放半径位置改变盘片的旋转速度的盘片装置,通常也能够实现平滑地切换电流通路并且振动、噪声小的盘片装置。又,由于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动作使得第1状态信号为第1规定状态并且对应于第1状态信号的变化使得第2状态信号为第2规定状态,能够使得第1状态信号与倾斜信号同步地发生变化。由此,能够正确地产生与转子的旋转同步的通电控制信号,流向Q相线圈的通电控制不会发生混乱。又,例如,若根据位置信号控制盘片的旋转速度,能够进行稳定的高精度的速度控制。其结果是不仅能够使得位置检出装置为简单低成本的结构而且能够实现振动、噪声小并高精度地旋转驱动盘片的盘片装置。
本发明的盘片装置,具备:至少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或者向所述盘片记录信号的头部装置、至少处理所述头部装置的输出信号并且输出重放信息信号或者把记录信息信号加以信号处理后输出到所述头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旋转驱动所述盘片并且安装有产生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的转子、Q相的线圈、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子的电压供给装置、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形成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形成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并且使得各所述通电区间的电角大于360/Q度电角的通电动作装置,其中,Q为3以上的整数,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在每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使得第1状态信号变化的第1时刻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1调整时间小于所述时间间隔的一半;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使得第2状态信号变化的第2时刻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2调整时间小于所述第1调整时间的一半;以及信号产生装置,该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和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产生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
根据上述构造,能够与单一的位置信号对应地进行流向Q相线圈的正确的通电控制。因此,例如,仅采用一个位置检出元件的输出信号,切换流向Q相线圈的电流通路,能够实现使得盘片稳定地在规定方向上旋转驱动的盘片装置。又,在每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这里,T1<T0/2)使得第1状态信号发生变化,在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这里,T2<T1/2)使得第2状态信号发生变化。因此,直到时间计测装置输出下一个计测结果为止第1状态信号仅变化规定的状态数,直到第1状态信号进行下一个变化为止第2状态信号仅变化规定的状态数。其结果是若与地1状态信号及第2状态信号对应地进行电流通路的切换动作,则能够稳定正确地旋转驱动盘片。又,例如,若产生对应于第2状态信号具有实质上倾斜的倾斜信号,由于能够使得通电控制信号的上升部分与下降部分与倾斜信号对应地实质上为平滑,切换流向Q相线圈的电流通路的动作变得平滑。由此,能够实现发生驱动力的脉动小且振动、噪声小的盘片装置。又,即使盘片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由于第1状态信号的状态变化数以及第2状态信号的状态变化数没有发生变化,通常能够产生实现平滑地切换电流通路的通电控制信号。因此,例如,即使对于与盘片重放半径位置对应地改变盘片的旋转速度的盘片装置,通常也能够实现平滑地切换电流通路并且振动、噪声小的盘片装置。又,例如,若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动作使得第1状态信号为第1规定状态并且对应于第1状态信号的变化使得第2状态信号为第2规定状态,则能够使得第1状态信号与倾斜信号同步地发生变化。由此,能够正确地产生与转子的旋转同步的通电控制信号,流向Q向线圈的通电控制不会发生混乱。又,例如,若根据位置信号控制盘片的旋转速度,能够进行稳定的高精度的速度控制。其结果是能够实现虽然结构成本低但振动、噪声小并高精度地旋转驱动盘片的盘片装置。
又,本发明的构造的电动机,具备安装有产生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的转子、Q相的线圈、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子的电压供给装置、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区间并且使得各所述通电区间的电角大于360/Q度电角的通电动作装置,其中,Q为3以上的整数,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使得第1状态信号变化并且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动作对应地使得所述第1状态信号为第1规定状态的第1时刻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1调整时间小于所述时间间隔的一半;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使得第2状态信号变化并且与所述第1状态的信号的变化对应地使得所述第2状态信号为第2规定状态的第2时刻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2调整时间小于所述第1调整时间的一半;以及信号产生装置,该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和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所述信号产生装置包含:产生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地具有倾斜的倾斜信号的倾斜装置;以及形成装置,该形成装置产生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倾斜信号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在上升部分和与下降部分中至少一方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地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发生变化。
根据如此构造,能够与单一的位置信号对应地进行流向Q相线圈的正确的通电控制。因此,例如,仅采用一个位置检出元件的输出信号,切换流向Q相线圈的电流通路,能够实现使得盘片稳定地在规定方向上旋转驱动的电动机。又,通电控制信号由上升部分、平坦部分以及下降部分等形成,使得上升部分与下降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与倾斜信号对应地实质上平滑变化。因此,能够平缓地进行流向Q相线圈的电流通路的切换动作。由此,形成发生驱动力脉动变小并且振动、噪声小的电动机。这里,倾斜信号有时为具有模拟倾斜的倾斜信号,有时包含平均值成为倾斜信号的脉冲的数字信号。又,在每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这里,T1<T0/2)使得第1状态信号发生变化,在每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这里,T2<T1/2)使得第2状态信号发生变化。因此,直到时间计测装置输出下一个计测结果为止第1状态信号仅变化规定的状态数,直到第1状态信号进行下一个变化为止第2状态信号仅变化规定的状态数。获得与第2状态信号对应地具有实质上倾斜的倾斜信号并且输出与第1状态信号和倾斜信号对应的通读控制信号。由此,即使转子旋转速度发生变化,也能够产生对应于倾斜信号实质地进行平滑变化的通电控制信号。又,由于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动作使得第1状态信号为第1规定状态并且对应于第1状态信号的变化使得第2状态信号为第2规定状态,能够使得第1状态信号与倾斜信号同步地发生变化。由此,能够正确地产生与转子的旋转同步的通电控制信号,对于流向Q相线圈的通电控制不会发生混乱。又,例如,若根据位置信号控制转子的旋转速度,能够进行稳定的高精度的速度控制。其结果是不仅能够使得位置检出装置为简单、低成本的构造而且能够实现振动、噪声小并高精度地旋转驱动转子的电动机。
本发明其他方面的电动机,具备:安装有产生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的转子、Q相的线圈、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子的电压供给装置、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并且使得各所述通电区间大于360/Q度电角的通电动作装置,其中,Q为3以上的整数,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使得第1状态信号变化的第1时刻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1调整时间小于所述时间间隔的一半;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使得第2状态信号变化的第2时刻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2调整时间小于所述第1调整时间的一半;信号产生装置,该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和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至少1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产生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
根据上述构造,能够与单一的位置信号对应地进行流向Q相线圈的正确的通电控制。因此,例如,仅采用一个位置检出元件的输出信号,切换流向Q相线圈的电流通路,能够实现使得盘片稳定地在规定方向上旋转驱动的电动机。又,在每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这里,T1<T0/2)使得第1状态信号发生变化,在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这里,T2<T1/2)使得第2状态信号发生变化。因此,直到时间计测装置输出下一个计测结果为止第1状态信号仅变化规定的状态数,直到第1状态信号进行下一个变化为止第2状态信号仅变化规定的状态数。其结果是若与第1状态信号及第2状态信号对应地进行电流通路的切换动作,则能够稳定正确地旋转驱动转子。又,例如若产生对应于第2状态信号具有实质倾斜的倾斜信号,由于能够使得通电控制信号的上升部分与下降部分与倾斜信号对应地为实质上平滑,故切换流向Q相线圈的电流通路的动作变得平滑。由此,能够实现发生驱动力的脉动小且振动、噪声小的电动机。又,即使转子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由于第1状态信号的状态变化数以及第2状态信号的状态变化数没有发生变化,通常能够产生实现平滑地切换电流通路的通电控制信号。又,例如,若对应于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动作使得第1状态信号为第1规定状态并且对应于第1状态信号的变化使得第2状态信号为第2规定状态,则能够使得第1状态信号与倾斜信号同步地发生变化。由此,能够正确地产生与转子的旋转同步的通电控制信号,流向Q向线圈的通电控制不会发生混乱。又,例如,若根据位置信号控制转子的旋转速度,能够进行稳定高精度的速度控制。其结果是能够实现虽然结构成本低但振动、噪声小并高精度地旋转驱动转子的电动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盘片装置,具备至少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或者向所述盘片记录信号的头部装置、至少处理所述头部装置的输出信号并且输出重放信息信号或者把记录信息信号加以信号处理后输出到所述头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旋转驱动所述盘片并且安装有产生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的转子、Q相的线圈、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子的电压供给装置、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并且使得各所述通电区间大于360/Q度电角的通电动作装置,其中Q为3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产生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的信号产生装置;所述信号产生装置包含:为了在每个所述位置信号的周期具有多次重复的波形而在每对应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时间产生具有倾斜波形的倾斜信号的倾斜装置;在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中至少一方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地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发生变化的形成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机,具备:安装有产生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的转子、Q相线圈、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子的电压供给装置、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区间并且使得各所述通电区间的电角大于360/Q度电角的通电动作装置,其中,所述Q为3以上的整数,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信号产生装置,该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所述信号产生装置包含:为了在每个所述位置信号的周期具有多次重复的波形而在每对应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的时间产生具有重复的倾斜波形的倾斜信号的倾斜装置;在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中至少一方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地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发生变化的形成装置。
这些以及其他的构造、动作,在实施形态中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总体构造。
图2表示实施形态1中的通电控制部分31的构造图。
图3表示实施形态1中的时间计测器101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与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构造图。
图4是实施形态1中的信号产生器104的倾斜器111的构造图。
图5是实施形态1中的信号产生器104中形成器112的一部分的构造图。
图6是实施形态1的功率供给部分20的构造图。图7是实施形态1中的第1功率放大器351的电路图。
图8是实施形态1中的第2功率放大器355的电路图。
图9是与实施形态的盘片装置的信息信号有关的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1的通电控制部分31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总体构造。
图12是表示实施形态2中的第1功率放大器500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实施形态2中的第2功率放大510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通电驱动部分38的构造图。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总部构造。
图16表示实施形态3中的通电控制部分600的构造图。
图17是实施形态3中的信号产生器614的倾斜器621的构造图。
图18是实施形态3中的信号产生器614的形成器622一部分的构造图。
图19是实施形态3中的通电驱动部分601的构造图。
图20是实施形态3中的第1功率放大器660的电路图。
图21是实施形态3中的第2功率放大器670的电路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3中的通电控制部分600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3中的动作的另一波形图。
图24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全总构造。
图25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全总构造。
图26是实施形态5中的通电驱动部分801的构造图。
图27是实施形态5中的通电驱动部分801的另一构造图。
图28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5中的通电驱动部分801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29表示使用于以往的盘片装置的电动机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
图1~图9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在图1表示总体构造。在转子11上安装有利用磁铁的磁通产生多个极性的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这里虽然仅表示了利用2极性永久磁铁的磁通的磁场部分,但一般可以构成利用磁铁磁通的多极性的磁场部分。三相的线圈12、13、14配置于定子上,在与转子11的相对关系上电性地错开120度而配置。这里,电角360度相当于转子的磁场部分一组N极与S极的角度范围。各线圈12、13、14的一端连在一起而它们的另一端作为功率供给端子与功率供给部分20的输出端侧连接。三相的线圈12、13、14利用三相的驱动电流I1、I2、I3产生三相磁通并且通过与转子11的磁场部分的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而将驱动力提供给转子11。盘片1固定安装在转子11上成一体,并且由转子11直接进行旋转驱动。
在盘片1上记录着数字信息信号(例如,高质量的音响、图像信号),利用由光学头或者磁头构成的头部装置2从盘片1重放信号。信息处理部分3处理来自头部装置2的输出信号并且输出重放信息信号(例如,高质量的音响、图像信号)。
又,在盘片1上能够记录数字信息信号,通过由光学头或者磁头构成的头部装置2在盘片1上记录信号。信息处理部分3将对输入的记录信息信号(例如,高质量的音响、图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的记录用信号提供给头部装置2,由头部装置2记录到盘片1上。
在图9(a)中表示进行信号重放的盘片装置的示例。盘片1与转子11成为一体而直接受到旋转驱动。在盘片1上高密度地记录有数字信息信号。头部装置2重放旋转的盘片1上的信息信号并且输出重放用信号Pf。信息处理部分3将来自头部装置2的重放用信号Pf加以数字处理后,输出重放信息信号Pg。又,这里省略了定子以及线圈的图示。
在图9(b)中表示进行信号记录的盘片装置的示例。盘片1与转子11成为一体而直接受到旋转驱动。盘片1是能够进行记录的盘片并且能够高密度地记录数字信息信号。信息处理部分3对输入的记录信息信号Rg进行数字处理并且将记录用信号Rf输出到头部装置2。头部装置2在旋转的盘片1上高密度地记录记录用信号Rf并且在盘片1上逐渐形成新的信息信号。
又,作为上述的头部装置2,根据情况可以采用重放专用的头部装置、记录重放兼用的头部装置或者记录专用的头部装置。
图1的位置检出部分30由一个位置检出元件41与整形电路42构成。位置检出元件41例如是作为电磁变换元件的霍尔元件,它检测到转子11的磁场部分的磁性磁通并且输出对应于转子11的旋转位置的模拟的位置检出信号(position detected signal)。整形电路42输出将位置检出元件41的单一的位置检出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后的单一的位置脉冲信号Dt(position pulsesignal)。这里,位置检测元件41的位置检测信号以及整形电路42的位置脉冲信号Dt相当于表示转子11以及盘片1的旋转位置的位置信号。
图1的指令部分32根据位置检出部分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检出盘片1以及转子11的旋转速度并且产生对应于盘片1的旋转速度与目标速度之差的指令信号Ac。这里,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是对应于位置脉冲信号Dt的电压信号。
图1的通电动作块45包含通电控制部分31而构成。通电控制部分31与位置检出部分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对应地输出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在图2表示通电控制部分31的具体构造。
图2的通电控制部分包含时间计测器101、第1时刻调整器102、第2时刻调整器103、信号产生器104而构成。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一个周期或者半个周期所对应的时间间隔T0并且输出对应于该计测结果的计测数据信号Da与计测动作信号Dp。又,时间计测器101根据需要输出使得位置脉冲信号D延迟所要求的时间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
第1时刻调整器102根据出现计测动作信号Dp而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并且与计测数据信号Da(时间间隔T0)对应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第1时刻信号Fa。又,第1时刻调整器102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改变内部状态并且与其内部状态的变化对应地使第1状态信号发生变化。第1时刻调整器102输出至少与第1状态信号对应的第1调整信号Ja。而且,第1时刻调整器102与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将第1状态信号实质性地设置为第1规定状态。
第2时刻调整器103根据计测动作信号Dp的到达,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并且在与计测数据信号Da(时间间隔T0)对应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又,第2时刻调整器103与第2时刻信号对应地使得内部状态发生变动并且与其内部状态变化对应地使得第2状态信号发生变动。第2时刻调整器103输出与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第2调整信号Jb。又,第2时刻调整器103至少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将第2状态信号实质性地设置为第2规定状态。
信号产生器104包含倾斜器111与形成器112而构成。倾斜器111输出与第2调整信号Jb对应的倾斜信号Sa。形成器112输出与第1调整信号Ja和倾斜信号Sa对应的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振幅与输入形成器112的输入信号Ac’对应地进行变化。这里,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成为形成器112的输入信号Ac’。
图3表示时间计测器101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与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具体构造。时间计测器101包含计测器121与延迟器122而构成。计测器121包含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计测沿之间时间间隔T0的计测电路201与保持计测结果的计测数据保持电路202而构成。当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计测电路201将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作为计测沿计测计测沿间的时间间隔。又,当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半周期的时间间隔时,计测电路2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上升沿以及下降沿两者并且计测计测沿间的时间间隔。计测电路201对于在位置脉冲信号Dt的计测沿间的时间间隔T0间到来的时钟电路130的第1时钟信号Ck1的脉冲数进行计数。计测数据保持电路202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到来对应地保持计测电路201的内部数据信号Db。由此,计测数据保持电路202的输出数据信号Dc成为表示对应于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或者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T0的二进制的数字数据。计测电路201在计测数据保持电路202保持了新的数据之后马上被复位并且进行新的计测。
延迟器122包含延迟电路211与延迟保持电路212而构成。延迟电路211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计测沿的到来对应地输入计测器121的新的输出数据信号Dc。此后,延迟电路211根据时钟电路130的第2时钟信号CK2进行递减计数。当延迟电路211的内部数据变为0时,产生计测动作信号Dp。与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延迟保持电路212输入并且保持计测器121的输出数据信号Dc加以保持并且输出新的计测数据信号Da。由此,延迟器122仅延迟与计测数据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要求的延迟时间Td并且输出新的计测动作信号Dp与计测数据信号Da。又,延迟器122的延迟电路211输出使得位置脉冲信号Dt仅延迟延迟时间Td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又,时间计测器101包含产生第1时钟信号CK1与第2时钟信号CK2的时钟电路130而构成。
第1时刻调整器102包含第1重复计数电路221、第1状态电路222、第1调整电路223而构成。第1重复计数电路221与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并且利用时钟电路130的第3时钟信号CK3进行递减倒计数。当第1重复计数电路221的内部数据为0时,产生第1时刻信号Fa。第1重复计数电路221根据第1时刻信号Fa的产生再次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并且进行再次递减计数。由此,第1重复计数电路221在计测动作信号Dp产生之后在每对应于计测数据信号Da的第1调整时间T1输出第1时刻信号Fa。第1调整时间T1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时间间隔T0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当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时,使得第1时刻信号Fa的第1调整时间T1等于T0/6或者大致等于T0/6。又,当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时,使得第1时刻信号Fa的第1调整时间T1等于T0/3或者大致等于T0/3。又,第1时刻调整器102也可以包含产生第3时钟信号CK3的时钟电路130而构成。第1状态电路222例如由递增型计数电路构成并且输出与其内部状态对应的第1状态输出信号Jd。第1状态电路222利用计测动作信号Dp使得内部状态实质性地为第1规定状态。此后,第1状态电路222将第1时刻信号Fa作为时钟进行递增计数并且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改变内部状态,使得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发生变化、转移。因此,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与时间计测器101的计测动作对应地实质上设定为第1规定状态并且与第1时刻信号Fa的产生对应地使得第1状态输出信号Jd的状态发生变化、跃迁。即,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在每第1调整时间T1使得其状态发生变化、跃迁。当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第1状态电路222以6个状态(相数3的2倍的状态数)或者大致6个状态进行变化。又,当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第1状态电路222以3个状态(相数3的一倍的状态数)或者大致3个状态进行变化。又,为了使得第1状态电路222的内部状态不超过规定值而对于第1状态电路222的计数值设置限定。
第1调整电路223输出与第1状态电路222的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对应的第1调整信号Ja。当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第1调整电路223的第1调整信号Ja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对应地以6状态或者大致6状态进行变化。又,当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时,第1调整电路223的第1调整信号Ja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对应地以6个状态(相数3的2倍的状态数)或者大致6个状态进行变化。因此,第1调整信号Je成为至少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对应的数字信号。
第2时刻调整器103包含第2重复计数电路231、第2状态电路232、第2调整电路233而构成。第1重复计数电路231与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并且利用时钟电路130的第4时钟信号CK4进行递减计数。当第2重复计数电路231的内部数据为0时,产生第2时刻信号Fb。第2重复计数电路231根据第2时刻信号Fb的产生再次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并且进行再次递减计数。由此,第2重复计数电路231在计测动作信号Dp产生之后在每对应于计测数据信号Da的第2调整时间T2输出第2时刻信号Fb。第2调整时间T2与位置脉冲信号Dt的时间间隔T0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使得第2调整时间T2比第1调整时间T1足够小(T2<T1/2),这里,T2为T1/10左右。又,第2重复计数电路231与第1时刻信号Fa的产生对应地再次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或者不进行。又,第2时刻调整器103也可以包含产生第4时钟信号CK4的时钟电路130而构成。
第2状态电路232例如由递增型计数电路构成并且输出与其内部状态对应的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第2状态电路232利用第1时刻信号Fa使得内部状态实质性地为第2规定状态。第2状态电路232还根据需要利用计测动作信号Dp使得内部状态实质性地为第2规定状态。此后,第2状态电路232将第2时刻信号Fb作为时钟进行递增计数并且与第2时刻信号Fb对应地改变内部状态,使得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发生变化、转移。因此,第2状态输出信号Je与第1时刻信号Fa的产生以及时间计测器101的计测动作对应地实质上被设定为第2规定状态并且与第2时刻信号Fb的产生对应地使得第2状态输出信号Je的状态发生变化、转移。即,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在每第2调整时间T2使得其状态发生变化、转移。这里,第2状态电路232以10个状态或者大致10个状态进行变化。又,为了使得第2状态电路232的内部状态不超过规定值而对于第3状态电路232的计数值设置限定。
第2调整电路233输出与第2状态电路232的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对应的第2调整信号Jb。因此,第2调整信号Jb成为与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对应的数字信号。
在图10中表示用于说明的时间计测器101、第1时刻调整器102以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动作的波形图。图10的横轴是时间。这里,表示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的情况。时间计测器101的计测器121计测图10(a)所示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时间计测器101的延迟器122输出使得位置脉冲信号Dt整体仅仅延迟了与计测时间间隔T0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延迟时间Td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参照图10(b))。又,延迟器122从位置脉冲信号Dt的计测沿时刻开始在仅延迟了延迟时间Td的时刻输出计测动作信号Dp。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重复计数电路221在与计测时间间隔T0对应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第1时刻信号Fa(参照图10(c))。第1调整时间T1为T0/6或者大致为T0/6。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状态电路222与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使得内部状态以及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实质性地为第1规定状态。又,第1状态电路222与每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的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使得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发生变化、转移。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电路223输出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对应的第1调整信号Ja。因此,第1调整信号Ja每对于位置脉冲信号Dt或者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的每一个周期进行6状态或者大致6状态的状态变化。又,也可以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对应地使得第1调整信号Ja发生变化。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重复计数电路231在与计测时间间隔T0对应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Fb(参照图10(d))。这里,可以使得第2调整时间T2为T1/10或者大致为T1/10。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状态电路232与第1时刻信号Fa以及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使得内部状态以及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实质性地为第2规定状态。又,第2状态电路232与每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的第2时刻信号Fb对应地使得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发生变化。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电路233输出与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对应的第2调整信号Jb。因此,第2调整信号Jb对第1时刻信号Fa的每一个周期进行10个状态或者大致10个状态的状态变化。
图2的信号产生器104的倾斜器111的具体构造如图4所示。倾斜器111包含DA变换电路301、基准电压电路302以及差动电路303而构成。DA变换电路301与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输出第1倾斜信号Sa1。在图10(e)中表示第1倾斜信号Sa1的波形。由于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第2调整信号Jb成为第2规定状态,故第1倾斜信号Sa1被设置为0。第1倾斜信号Sa1在比第1规定值小的期间为0,随着第2调整信号Jb的增加而增大振幅,当达到基准电压时保持为该值。结果是第1倾斜信号Sa1与第1时刻信号Fa同步并且成为具有所要求的倾斜的模拟倾斜信号。基准电压电路302输出相当于基准电压的恒定电压的第3倾斜信号Sa3。第3倾斜信号Sa3因不带有倾斜,严格不能够称为倾斜信号,而这里为了以组来处理信号而表示为倾斜信号。差动电路303取第3倾斜信号Sa3与第1倾斜信号Sa1的差并且输出第2倾斜信号Sa2。在图10(f)、(g)中表示第2倾斜信号Sa2与第3倾斜信号Sa3的波形。
图2的信号产生器104的形成器112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以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形成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产生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形成器112的一部分的形成电路具体的构造如图5所示。形成器112的一部分的形成电路是包含信号合成电路311、乘法电路312以及电流变换电路313而构成。信号合成电路311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对应地合成倾斜器111的第1倾斜信号Sa1、第2倾斜信号Sa2以及第3倾斜信号Sa3并且产生梯形波状的合成信号Gp1。乘法电路312将合成信号Gp1与输入信号Ac’进行乘法运算。这里,由于输入信号Ac’是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故乘法电路312的输出信号是合成信号Gp1与指令信号Ac的经过乘法运算的结果。电流变换电路313输出作为与乘法电路312的输出信号实质上成比例的电流信号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结果是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为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对应地根据第1调整信号Ja合成倾斜信号Sa1、Sa2、Sa3所得的梯形波状的波形。产生其他第1通电控制信号P2、P3和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形成器112的其他形成电路,其具体构造与图5所示形成电路相同,省略说明。
在图10(h)中表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波形。第1通电控制信号P1成为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使得其振幅发生变化的梯形波状的电流信号。利用电角使得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通电区间Tp1在电角上远大于360/3=120度。在图10(i)、(j)中表示其他第1通电控制信号P2、P3的波形。如此,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成为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和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根据第1调整信号Ja合成倾斜信号Sa1、Sa2、Sa3所得的梯形波状的电流信号。使得这些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的通电区间Tp1、Tp2、Tp3分别远远大于120度。这里,将Tp1、Tp2、Tp3选定在150~180度。
同样地,在图10(k)~(m)中表示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波形。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为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和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根据第1调整信号Ja成为合成了倾斜信号Sa1、Sa2、Sa3所得的梯形波状的电流信号。使得这些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通电区间Tq1、Tq2、Tq3分别远远大于120度。这里,将Tq1、Tq2、Tq3选定在150~180度。
又,使得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反相(电角上相位相差180度),使得第1通电控制信号P2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反相,并且使得第1通电控制信号P3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3反相。
图1的功率供给部分20与通电控制部分31的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和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对应地切换流向三相的线圈12、13、14的电流通路。图6表示功率供给部分20的具体的构造。图6的功率供给部分20包含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与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而构成。
第1功率放大器351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部分25的负极输出端侧与线圈12的功率供给端侧的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并且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1放大后输出。同样地,第1功率放大器352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部分25的负极输出端侧与线圈13的功率供给端侧的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并且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2放大后输出。同样,第1功率放大器353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部分25的负极输出端侧与线圈14的功率供给端侧的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并且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3放大后输出。作为一示例,在图7表示第1功率放大器351的具体构造。该第1功率放大器351由NPN型双极性第1功率晶体管361构成,并且将流向基极侧的输入电流放大后输出。
第2功率放大器355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部分25的正极输出端侧与线圈12的功率供给端侧的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并且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1放大后输出。同样地,第2功率放大器356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部分25的正极输出端侧与线圈13的功率供给端侧的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并且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2放大后输出。同样,第2功率放大器357包含形成流向电压供给部分25的正极输出端侧与线圈14的功率供给端侧的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而构成,并且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3放大后输出。作为一示例,在图8表示第2功率放大器355的具体构造。该第2功率放大器355由NPN型双极性第2功率晶体管365构成,并且将流向基极侧的输入电流放大后输出。
其次,对总体动作进行说明。由位置检出元件41检出直接旋转驱动盘片1的转子11的磁场部分的磁极的旋转位置。位置检出部分30输出将位置检出元件41的输出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后的位置脉冲信号Dt。通电动作块45的通电控制部分3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或者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并且每一第1调整时间T1产生与计测结果对应的第1时刻信号Fa,在与计测结果对应的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Fb。第1调整时间T1与第2调整时间T2实质性地与时间间隔T0成比例并且使得T1为T0的约1/6或者1/3、T2为T0的约1/60或者1/30。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在每第1调整时间T1使得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第1调整信号Ja发生改变、转动。这里,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第1调整信号Ja约以6状态或者3状态进行改变、转动。与第2时刻信号Fb对应地在每一第2调整时间T2使得第2状态输出信号Je以及第2调整信号Jb发生改变、转移。这里,第2状态输出信号Je以及第2调整信号Jb以约10状态进行变化、转移。与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产生具有实质上倾斜的倾斜信号Sa1、Sa2、Sa3。与第1调整信号Ja对应地合成倾斜信号Sa1、Sa2、Sa3并且产生在上升的倾斜部分以及下降的倾斜部分中至少有一倾斜部分与倾斜信号对应地进行平滑变化的6个合成信号。产生与6个合成信号对应的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各通电控制信号在上升的倾斜部分以及下降的倾斜部分中至少一倾斜部分中与倾斜信号对应地平滑变化。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1放大器351、352、353将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放大并且向线圈12、13、14供给驱动电流I1、I2、I3的负极侧电流。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2放大器355、356、357将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放大并且向线圈12、13、14供给驱动电流I1、I2、I3的负极侧电流。由此,将具有与盘片1以及转子11的旋转同步地进行变动的平滑倾斜的三相的驱动电流I1、I2、I3供给三相的线圈12、13、14。结果是发生驱动力的脉动显著变小并且盘片1的振动、噪音大幅度变小。因此,能够实现适用于对高密度的盘片进行记录重放的盘片装置。
又,指令部分32根据位置脉冲信号Dt的周期或者半个周期检出盘片1以及转子11的旋转速度并且比较旋转速度与目标速度,输出作为对应于比较结果的速度控制电压的指令信号Ac。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变化振幅。由此,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控制流向线圈12、13、14的驱动电流I1、I2、I3的大小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控制盘片1以及转子11的速度。
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单一的位置信号能够正确地切换流向三相线圈的电流通路。因此,例如,由于采用一个位置检出元件能够旋转驱动盘片以及转子,能够实现部件个数较少并且构造简单的低成本盘片装置以及转子。计测单一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并且在每与计测结果对应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获得第1时刻信号,与第1时刻信号的产生对应地使得第1状态信号(例如,第1状态输出信号或者第1调整信号)发生变化、转移。又,在每与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T0的计测结果对应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获得第2时刻信号,与第2时刻信号的产生对应地使得第2状态信号(例如,第2状态输出信号或者第2调整信号)发生变化、转移。由此,能够与第2状态信号对应地产生具有实质上倾斜的倾斜信号。因此,若产生与第1状态信号以及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通电控制信号,能够在正确的时刻平滑地切换流入三相线圈的电流通路。尤其是若产生与第1状态信号和倾斜信号对应的通电控制信号,对于上升的倾斜部分、平坦部分以及下降的倾斜部分等,在上升的倾斜部分与下降的倾斜部分的至少一倾斜部分中能够容易地产生与倾斜信号对应地实质上平滑变动的通电控制信号。结果,三相的流入线圈的驱动电流平滑变化并且能够减小发生驱动力的脉动。由此,能够实现振动、噪音较小的对高密度的盘片进行记录、重放的盘片装置。
又,由于第1调整时间T1比第2调整时间T2长得多,故能够使得构成第1时刻调整器的第1重复计数电路的位的长度增长,能够增长第1调整时间T1的有效位长度并且能够在正确的时刻产生第1时刻信号。即,即使在盘片高速旋转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增长第1调整时间T1的有效位的长度,所以位的误差影响小。因此,能够在正确的时刻产生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与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又,由于第2时刻调整器的第2时刻信号仅用于倾斜信号的产生之中,即使构成第2时刻调整器的第2重复计数电路的位的长度变短,从而第2调整时间T2的有效位的长度变短,其影响也较小。由于上述的第1调整时间T1与第2调整时间T2与位置信号的计测结果对应,即使在盘片的旋转速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正确的时刻进行电流通路的切换动作。因此,对于指令部分32,即使在与盘片半径反比例地变化目标速度的情况下,通常也能够在正确的时刻进行电流通路的切换。结果是能够实现对于盘片进行高精度的旋转驱动以及速度控制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又,与时间计测器的位置信号计测动作对应地将第1时刻调整器的第1状态信号实质上设定为第1规定状态。由此,能够产生与位置信号的相位一致的第1状态信号并且能够正确地使得通电控制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的旋转位置一致。由此,即使在使得盘片加速或者减速的情况下,通常在正确的相位也能够进行电流通路的切换动作。又,与随着第1时刻信号的产生出现的第1状态信号的变化动作对应地使得第2时刻调整器的第2状态信号实质上为第2规定状态。由此,能够使得倾斜信号的相位与第1时刻信号同步并且能够使得通电控制信号的倾斜部分正确地与转子的旋转位置一致。此结果是能够产生与转子的旋转位置同步的通电控制信号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旋转驱动转子。
又,设置与位置信号的计测结果对应的所要求的延迟时间Td,从位置信号的检出沿起在延迟时间Td之后产生计测动作信号Dp,使得第1时刻调整器的第1状态信号为第1规定状态。由此,实际切换动作的相位能够相对于位置信号的相位设置相位偏差,在位置检测元件41与线圈11、12、13的相对配置上具有自由度。即,电动机构造的实际自由度变大并且能够进行最适当的配置。
(实施形态2)
图11~图14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图11表示总体构造。在本实施形态中,包含电流检出部分33、开关控制部分37、通电驱动部分38而构成。通电控制部分31与通电驱动部分38形成通电动作块145,电流检出部分33与开关控制部分37形成开关动作块146。又,对于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功率供给部分20包含3个第1功率放大器与3个第2功率放大器而构成(参照图6),随着盘片1以及转子11的旋转逐渐切换流向三相线圈12、13、14的电流通路。对于第1功率放大器,在图7所示的构造上附加二极管即可,但在图12中表示第1功率放大器的其他构造。又,对于第2功率放大器,在图8所示的构造上附加二极管即可,但在图13中表示第2功率放大器的其他构造。图12的第1功率放大器500包含第1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501、第1功率二极管501d、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502以及电阻503、504而构成。第1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501由N通道MOS形的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构成,通过从其电流流出端侧向电流流入侧反向连接并插入的寄生二极管而形成第1功率二极管501d。第1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501与场效应型晶体管502构成场效应型功率部分电流镜电路并且将输向通电控制端子侧的输入电流放大规定的幅度而输出(例如,放大100倍左右)。电阻503、504能够提高场效应型功率部分电流镜电路的放大特性,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它们。即,可以插入电阻503、504两者,也可以插入其中一方。
图13的第2功率放大器510包含第2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511、第2功率二极管511d、场效应型晶体管512以及电阻513、514而构成。第2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511由N通道MOS形的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构成,通过从其电流流出端侧向电流流入侧反向连接并插入的寄生二极管而形成第2功率二极管511d。第2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511与场效应型晶体管512构成场效应型功率部分电流镜电路并且将输向通电控制端子侧的输入电流放大规定的幅度而输出(例如,放大100倍左右)。电阻513、514能够提高场效应型功率部分电流反射镜电路的放大特性,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它们。即,可以插入电阻513、514两者,也可以插入其中一方。
图11的开关动作块146的电流检出部分33通过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检出电压供给部分25向线圈12、13、14供给的通电电流或者合成供给电流Ig并且输出与通电电流或者合成供给电流Ig对应的电流检出信号Ad。该合成供给电流Ig相当于输向三相的线圈12、13、14的三相的驱动电流I1、I2、I3的负极侧电流的合成值。开关控制部分37比较电流检出部分33的电流检出信号Ad与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输出与其比较结果对应的高频开关脉冲信号Wp。
图11的通电动作块145的通电驱动部分38输入通电控制部分31的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以及开关控制部分37的开关脉冲信号Wp。通电驱动部分38与开关脉冲信号Wp对应地使得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或者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为高频脉冲并且产生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在图14中表示通电驱动部分38的具体构造。
图14的通电驱动部分38包含第1通电动作器550与第2通电动作器551而构成。第1通电动作器550的第1通电动作电路550a产生根据开关脉冲信号Wp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1脉冲化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当开关脉冲信号Wp为“H”(高电位状态)时成为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1成比例或大致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当开关脉冲信号Wp为“L”(低电位状态)时成为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1无关系地成为0或者所要求的阻断用电流信号。同样地,第1通电动作器550的第1通电动作电路550b产生根据开关脉冲信号Wp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2脉冲化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2’。同样地,第1通电动作器550的第1通电动作电路550c产生根据开关脉冲信号Wp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3脉冲化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3’。即,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对应地通过单一的开关脉冲信号Wp成为脉冲化的三相的电流信号。
第2通电动作器551的第2通电动作电路551a产生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1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同样,第2通电动作器551的第2通电动作电路551b产生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2’。同样,第2通电动作器551的第2通电动作电路551c产生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3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3’。即,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对应的三相的电流信号。又,若需要,第2通电动作器551的第2通电动作电路551a、551b、551c可通过开关脉冲信号Wp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脉冲化,产生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
在图11中,将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供给功率供给器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的通电控制端子侧。第1功率放大器的场效应型功率部电流镜电路将作为输向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进行电流放大并输出。由此,第1功率放大器的第1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与第3通电控制值信号P1’对应地进行高频率的开关动作并且使得流向线圈12的驱动电压V1为脉冲电压,向线圈14供给驱动电流I1的负极性侧电流。同样,另一相的第1功率放大器的场效应型功率部电流镜电路将作为输向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2’进行电流放大并输出。由此,第1功率放大器的第1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与第3通电控制值信号P2’对应地进行高频率的开关动作并且使得流向线圈13的驱动电压V2为脉冲电压,向线圈15供给驱动电流I2的负极性侧电流。同样,剩下一相的第1功率放大器的场效应型功率部电流镜电路将作为输向通电控制端的输入电流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3’进行电流放大并输出。由此,第1功率放大器的第1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与第3通电控制值信号P3’对应地进行高频率的开关动作并且使得流向线圈14的驱动电压V3为脉冲电压,向线圈16供给驱动电流I3的负极性侧电流。
将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供给功率供给器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的供电端子侧。第2功率放大器的场效应型功率部电流电路将作为通电控制端子输入电流的第4通电电控制信号Q1’加以电流放大后输出,供给线圈12驱动电流I1的正极侧电流。同样,另一相的第2功率放大器的场效应型功率部电流镜电路也将作为通电控制端子输入电流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加以放大后输出,供给线圈13驱动电流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加以放大后输出,供给线圈13驱动电流I2的正极侧电流。同样,剩下一相的第2功率放大器的场效应型功率电流镜电路也将作为通电控制端子输入电流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3’加以电流放大后输出,供给线圈14驱动电流I3的正极侧电流。
图11的电流检出部分33从电压供给部分25输出与流向三相的线圈12、13、14的通电电流Ig成比例的或者大致成比例的脉冲电流检出信号Ad。开关控制部分37的开关脉冲信号Wp比较电流检出信号Ad与指令信号Ad并且成为与该比较结果对应的高频开关信号。通常使得开关脉冲信号Wp为20kHz~500kHz范围内的高频信号。利用与开关脉冲信号Wp对应地而被脉冲化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3个第1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结果是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对于通电电流Ig的峰值进行电流控制。由此,能够正确地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控制流向三相线圈12、13、14的驱动电流I1、I2、I3并且能够减小发生驱动力的脉动。即,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盘片1以及转子11的振动以及噪音。又,开关脉冲信号Wp的频率不必为恒定,也可以根据转速以及负载状况变化。
又,通电控制部分31的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使得上升的倾斜部分与下降的倾斜部分中至少一倾斜部分与信号产生器104的倾斜信号对应地平滑发生变化。产生与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开关脉冲信号Wp对应的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并且与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对应地使得3个第1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又,产生与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和开关脉冲Wp)对应的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并且与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对应地使得3个第2功率放大器进行动作。由此,流向三相的线圈12、13、14的驱动电流I1、I2、I3平滑地进行变化,发生驱动力的脉动显著减小。即,能够大幅度地减小盘片1以及转子11振动以及噪音。
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上述说明可见,使得向线圈供给驱动电流的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损耗。即,使得第1功率放大器的第1功率晶体管进行打开·关闭的高频开关动作,从而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损耗明显减少。由此,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发热显著变小。因此,能够稳定地对于能够记录的盘片进行记录、重放。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产生与从电压供给部分流向三相的线圈的通电电流对应的电流检出信号Ad并且产生与电流检出信号Ad及指令信号Ac的比较结果对应的单一的开关脉冲信号Wp。与该开关脉冲信号Wp对应地使得功率供给部分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与3个功率放大器中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因此,能够进行与指令信号对应的正确的电流控制,能够实现消耗电能较少、高性能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尤其是产生与从电压供部分流向三相线圈的通电电流直接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电流检出信号,根据电流检出信号与指令信号的比较结果产生开关脉冲信号。由此,能够与指令信号对应地直接控制从电压供给部分流向三相线圈的通电电流的峰值,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电流控制。又,由于与单一的开关脉冲信号对应地同时使得1个或者2个第1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高频开关动作的构造非常简单并且成本较低。又,电流检出部分的构造不仅限于产生与通电电流直接成比例的脉冲电流检出信号的情况,也可以利用滤波器输出滤波后的电流检出信号。又,不仅对于第1功率放大器,而且也可以使得第2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又,本实施形态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各种优点。
(实施形态3)
图15~图21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在图15中表示总体构造。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通电控制部分600与通电驱动部分601形成通电动作块605,使得第1通电控制信号、第2通电控制信号、第3通电控制信号以及第4通电控制信号为数字的通—断脉冲信号。又,对于与上述实施形态1以及实施形态2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5的通电动作块605的通电控制部分600与位置检出部分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对应地输出数字地进行变化的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又,将第1调整信号Ja(或者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供给通电驱动部分601。图16中表示通电控制部分600的具体构造。
图16的通电控制部分600包含时间计测器101、第1时刻调整器102、第2时刻调整器103、信号产生器614而构成。时间计测器101、第1时刻调整器102以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具体构造与图3所示的相同。
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或者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输出对应其计测结果的计测数据信号Da以及计测动作信号Dp。又,时间计测器101根据需要输出使得位置脉冲信号Dt延迟了要求的时间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
第1时刻调整器102根据计测动作信号Dp的到来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并且在与时间间隔T0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第1时刻信号Fa。又,第1时刻调整器102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在每第1调整时间T1使得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第1调整信号Ja发生变化、转移。又,第1时刻调整器102与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实质性地使得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第1调整信号Ja实质上为第1规定状态。
第2时刻调整器103根据计测动作信号Dp的到来输入计测数据信号Da并且在与时间间隔T0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又,第2时刻调整器103与第2时刻信号对应地在每第2调整时间T2使得第2状态输出信号Je以及第2调整信号Jb发生变化、转移。又,第2时刻调整器103至少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使得第2状态输出信号Je以及第2调整信号Jb实质上为第2规定状态。
图22中表示时间计测器101、第1时刻调整器102以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动作说明用的波形图。这里,表示了时间计测器101计测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的情况。时间计测器101的计测器121计测图22(a)所示的位置脉冲信号Dt的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时间计测器101的延迟器122输出仅使得位置脉冲信号Dt总体延迟与计测时间T0成比例或者大致成比例的延迟时间Td的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参照图22(b))。又,延迟器122在从位置脉冲信号Dt的计测沿时刻开始仅延迟了规定的延迟时间Td的时刻输出计测动作信号Dp。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重复计数电路221在与计测时间间隔T0对应的每一第1调整时间T1产生第1时刻信号Fa(参照图22(c))。使得第1调整时间T1为T0/6或者大致T0/6。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状态电路222与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使得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实质上为第1规定状态,此后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使得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发生变化、转移。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电路223输出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对应的第1调整信号Ja。因此,第1调整信号Ja进行相当于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的一个周期的6状态或者大致6状态的变化。又,也可以与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延迟位置脉冲信号Dd对应地使得第1调整信号Ja发生变化。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重复计数电路231在与计测时间间隔T0对应的每一第2调整时间T2产生第2时刻信号Fb(参照图22(d))。这里,使得第2调整时间T2为T1/30或者大致为T1/30。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3状态电路232与第1时刻信号Fa以及计测动作信号Dp对应地使得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实质上为第2规定状态,此后与第2时刻信号Fb对应地使得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发生变化、转移。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电路233输出与第2状态输出信号Je对应的第2调整信号Jb。因此,第2调整信号Jb进行相当于第1时刻信号Fa的脉冲间隔的的30个状态或者大致30个状态的变化。
图16的信号产生器614包含倾斜器621以及形成器622而构成。倾斜器621输出与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具有实质上倾斜的数字倾斜信号Sa。形成器622输出与第1调整信号Ja和倾斜信号Sa对应的数字三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数字三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信号产生器614的倾斜器621的具体构造如图17所示。
图17的倾斜器621包含第1数字倾斜电路631、第2数字倾斜电路632、高电平电路633而构成。第1数字倾斜电路631与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输出数字的第1倾斜信号Sa1。在图22(e)中表示了第1倾斜信号Sa1的波形。由于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第2调整信号Jb为第2规定状态,第1倾斜信号Sa1设于为“Lb”(低电平状态)。第1倾斜信号Sa1在第2调整信号Jb小于第1规定值的期间为“Lb”,随着第2调整信号Jb的增大产生脉冲幅度逐渐扩大的多个脉冲,当第2调整信号Jb达到第2规定值时第1倾斜信号Sa1为“Hb”(高电平状态)。结果是第1倾斜信号Sa1成为与第1时刻信号Fa同步的数字的脉冲信号并且成为该脉冲信号的平均电压值在上升部分实质性地具有所要求的倾斜的平滑的倾斜信号。
同样,第2数字倾斜电路632与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输出数字的第2倾斜信号Sa2。在图22(f)中表示了第2倾斜信号Sa2的波形。由于与第1时刻信号Fa对应地第2调整信号Jb为第2规定状态,第2倾斜信号Sa2设置于“Hb”。第2倾斜信号Sa2在第2调整信号Jb小于规定值的期间为“Hb”,当第2调整信号Jb为第2规定值以上时随着它的增大产生脉冲幅度逐渐变小的多个脉冲,当第2调整信号Jb达到第3规定值时第2倾斜信号Sa2为“Lb”。结果是第2倾斜信号Sa2成为与第1时刻信号Fa同步的数字的脉冲信号并且成为该脉冲信号的平均电压值在上升部分实质性地具有所要求的倾斜的平滑的倾斜信号。高电平电路633输出数字的第3倾斜信号Sa3。这里,使得第3倾斜信号Sa3为“Hb”(参照图22(g))。
图16的信号产生器614的形成器622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以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形成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形成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形成器622的一部分的形成电路的具体构造如图18所示。形成器622的一部分的形成电路包含信号合成电路640而构成。信号合成电路640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2调整信号Ja对应地合成倾斜器621的第1倾斜信号Sa1、第2倾斜信号Sa2、第3倾斜信号Sa3并且产生进行数字式变化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结果是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第1状态输出信号Jd)以及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1调整信号Jb(第1状态输出信号Je)根据第1调整信号Ja成为合成了倾斜信号Sa1、Sa2、Sa3的数字信号。形成其他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2、P3以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形成器622的具体构造也与图18所示的形成电路相同,故省略说明。
在图22(h)中表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波形。第1通电控制信号P1在上升部分成为与第1倾斜信号Sa1对应的波形,在中间部分保持高电平“Hb”,在下降部分成为与第2倾斜信号Sa2对应的脉冲波形。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通电区间Tp1在电角上远远大于360/3=120度。在图22(i)、(j)中表示其他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2、P3的波形。如此,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成为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与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根据第1调整信号Ja合成了倾斜信号Sa1、Sa2、Sa3的数字信号。这些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的通电区间Tp1、Tp2、Tp3分别远远大于120度。这里,将Tp1、Tp2、Tp3选定在150~180度。
同样,在图22(k)~(m)中表示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波形。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与第1时刻调整器102的第1调整信号Ja和第2时刻调整器103的第2调整信号Jb对应地利用第1调整信号Ja合成了倾斜信号Sa1、Sa2、Sa3的数字信号。这些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通电区间Tq1、Tq2、Tq3分别远远大于120度。这里,将Tq1、Tq2、Tq3选定在150~180度。
又,使得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1反相(电角上相位相差180度),使得第1通电控制信号P2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反相、使得第1通电控制信号P3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3反相。
图15的通电驱动部分601将通电控制部分600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或者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与开关控制部分37的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并且产生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在图19中表示通电驱动部分601的具体构造。
图19的通电驱动部分601包含第1通电动作逻辑器650以及第2通电动作逻辑器651而构成。第1通电动作逻辑器650的第1逻辑合成电路650a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Ja对应地在所要求的区间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并且产生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同样,第1通电动作逻辑器650的第1逻辑合成电路650b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Ja对应地在所要求的区间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2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并且产生第3通电控制信号P2’。同样,第1通电动作逻辑器650的第1逻辑合成电路650c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Ja对应地在所要求的区间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3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并且产生第3通电控制信号P3’。
第2通电动作逻辑器651的第1逻辑合成电路651a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Ja对应地在所要求的区间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1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并且产生第4通电控制信号Q1’。同样,第2通电动作逻辑器651的第2逻辑合成电路651b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Ja对应地在所要求的区间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2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并且产生第4通电控制信号Q2’。同样,第2通电动作逻辑器651的第2逻辑合成电路651c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Ja对应地在所要求的区间将第2通电控制信号Q3与开关脉冲信号Wp进行逻辑合成并且产生第4通电控制信号Q3’。
又,例如,也可以通过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开关脉冲信号Wp的逻辑积产生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又,例如,也可以原样地输出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产生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
将图15的通电驱动部分601的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供给功率供给部分20。功率供给部分20包含3个第1功率放大器与3个第2功率放大器而构成(参照图6),随着盘片1以及转子11的旋转逐渐切换流向线圈12、13、14的电流通路。对于第1功率放大器也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构造,但在图20中表示第1功率放大器的其他构造。又,对于第2功率放大器也可以使用图13所示的构造,但在图21中表示第2功率放大器的其他构造。
图20的第1功率放大器660由第1功率晶体管661与第2功率二极管661d构成。第1功率晶体管661由N沟道MOS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形成并且通过从其电流流出端到电流流入端侧反向连接形成的寄生二极管构成第1功率二极管661d。
图21的第2功率放大器670由第2功率晶体管671与第2功率二极管671d构成。第2功率晶体管671由N沟道MOS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形成并且通过从其电流流出端到电流流入端侧反向连接形成的寄生二极管构成第2功率二极管671d。
功率供给器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对应地进行高频率开关动作。功率供给器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对应地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图15的电流检出部分33通过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检出电压供给部分25供给三相的线圈12、13、14的通电电流或者合成供给电流Ig并且输出与通电电流Ig对应的的电流检出信号Ad。开关控制部分37的开关脉冲信号Wp成为对应于电流检出信号Ad与指令信号Ad的比较结果的高频开关信号。通常使得开关脉冲信号Wp为20kHz~500kHz范围内的高频信号。由此,能够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对于流向三相线圈12、13、14的驱动电流I1、I2、I3正确进行电流控制并且并且能够减小发生驱动力的脉动。即,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盘片1以及转子11的振动以及噪声。
又,通电控制部分31的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使得上升的倾斜部分与下降的倾斜部分中至少一方与信号产生器614的倾斜信号对应地实质上具有倾斜而发生变化。产生与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开关脉冲信号Wp对应的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并且与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对应地使得3个第1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又,产生与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和开关脉冲信号Wp对应的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并且与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对应地使得3个第2功率放大器进行动作。由此,流向三相的线圈12、13、14的驱动电流I1、I2、I3平滑地进行变化,发生驱动力的脉动显著减小。即,能够大幅度地减小盘片1以及转子11振动以及噪声。
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上述说明可见,使得进行供给线圈驱动电流的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损耗。即,让第1功率放大器的第1功率晶体管和/或第2功率放大器的第2功率晶体管放大器的第2功率晶体管进行通—断高频开关动作,使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损耗显著减小。由此,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发热显著变小。因此,能够稳定地对于能够记录的盘片进行记录、重放。又,通过电流检出部分33与开关控制部分37形成开关动作块146并且使得3个第1功率晶体管与3个第2功率晶体管中至少1个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率开关动作。
又,使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三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以及三相第4通电控制信号为数字信号并且变化得在各通电控制信号的上升部分以及下降部分中至少一部分与数字的倾斜信号对应地实质上倾斜。由此,使流到三相线圈12、13、14的电流通路的切换动作平滑。即在倾斜信号的上升部分或者下降部分中发生逐渐的脉冲幅度变化,从而其平均电压值具有实质上平滑的倾斜。结果是通电控制信号的上升部分或者下降部分能够实质上具有倾斜地变化并且通过功率供给部分的第1功率放大器与第2功率放大器能够向三相线圈12、13、14供给具有平滑倾斜的驱动电流。因此,发生驱动力的脉动变小,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盘片1以及转子11的振动以及噪声。
又,比较电流检出部分33的电流检出信号Ad与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并且产生与比较结果对应的开关脉冲信号Wp,与开关脉冲信号Wp对应地使得第1功率放大器以及/或者第2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频率开关动作。由此,能够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正确控制流向三相线圈12、13、14的驱动电流I1、I2、I3的大小。结果,发生驱动力的脉动变小,能够实现盘片以及转子的振动以及噪声较小的高性能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又,在实施形态3中,也可以使得倾斜信号Sa1、Sa2为单纯的脉冲信号,这也包含于本发明之中。例如,当第2调整信号为第1规定值以下时使得第1倾斜信号Sa为“Lb”,当第2调整信号为第1规定值以上时使得第1倾斜信号Sa1为“Hb”。又,当第2调整信号为第2规定值以下时使得第2倾斜信号Sa2为“Hb”,第2调整信号为第2规定值以上时,第2倾斜信号Sa2为“Lb”。这里,(第1规定值)<(第2规定值)。由此,使得第1倾斜信号Sa1的“Hb”的区间比“Lb”的区间更大,使得第2倾斜信号Sa2的“Hb”的区间比“Lb”的区间更大。第1通电控制信号以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是与第1调整信号对应地合成了倾斜信号Sa1、Sa2、Sa3的信号,使得对于电角各自的通电控制信号的“Hb”的区间(通电区间)在电角上远远大于120度。结果,第3通电控制信号和第4通电通电控制信号各自的通电区间在电角上远大于120度。由此流向三相线圈的电流通路能较平滑地切换。即,使第1通电控制信号和第2通电控制信号与第1调整信号和第2调整信号对应地按矩形波变化,并且各自的通电区间大于120度,从而第3通电控制信号和第4通电控制信号的通电区间也大于120度。结果,流向三相线圈的电流通路切换较平滑,盘片的振动、噪声变得较小。又,能够与1个位置信号对应地正确产生这些通电控制信号。此时的倾斜信号Sa1、Sa2、第1通电控制信号以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的关系如图23表示。
(实施形态4)
图24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图24中表示总体构造。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上述的实施形态1中设置了电流检出部分33以及电流控制部分700等。又,对于与上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实施形态3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24的电流检出部分33检出通过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从电压供给部分25供给三相线圈12、13、14的通电电流或者合成供给电流Ig并且输出电流检出信号Ad。电流控制部分700将电流检出部分33的电流检出信号Ad与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进行模拟比较并且输出对应于其差电压的电流控制信号Af。
通电控制块45的通电控制部分31产生与位置检出部分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对应的三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通电控制部分31的具体构造与上述图2所示的相同,输入由开关部分701选择的输入信号Ac’。开关部分701选择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与电流控制部分700的电流控制信号Af中的任意之一,作为通电控制部分31的输入信号Ac’。
当开关部分701选择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时,则与上述实施形态1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当开关部分701选择电流控制部分700的电流控制信号Af时,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它们的振幅与电流控制信号Af对应地进行变化。由此,由电流检出部分33、电流控制部分700、通电控制部分31、功率供给部分20形成电流控制回路,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正确控制流向三相线圈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Ig。又,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采用与位置脉冲信号Dt对应的第1调整信号以及第2调整信号而成为与倾斜信号对应的具有实质上倾斜的平滑的电流信号。由此,发生驱动力的脉动变小,能够实现振动、噪音小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优点。
(实施形态5)
图25~27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电动机而构成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在图25中表示总体构造。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上述的实施形态4中设置通电驱动部分801。又,对于与上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实施形态3、实施形态4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25的通电控制块805是包含通电控制部分31以及通电驱动部分801而构成。通电控制部分31产生与位置检出部分30的位置脉冲信号Dt对应的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通电控制部分31的具体构造与上述图2所示的相同,并且向其输入由开关部分701选择的输入信号Ac’。开关部分701选择指令部分32的指令信号Ac与电流控制不分700的电流控制信号Af的任意一方并且将其作为通电控制部分31的输入信号Ac’。
通电驱动部分801产生与通电控制部分31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和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对应的脉冲状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在图26中表示通电驱动部分801的具体构造。
图26的通电驱动部分801包含6个比较电路811、812、813、815、816、817以及三角波发生电路820而构成。三角波发生电路820输出规定的频率Ft的三角波Wt。使得三角波信号Wt的频率为10kH1~500kHz左右。又,三角波信号Wt也可以为锯齿波。比较电路811比较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三角波信号Wt,产生具有对应于第1通电控制信号P1大小的脉冲宽度的PWM脉冲信号(PWM:脉冲宽度调制)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又,使得第3通电控制信号P1’的脉冲频率与三角波信号Wt的频率一致。又,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为零或者最低电平时,使得第3通电控制信号P1为“L”。同样,比较电路812产生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2对应地PWM化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2’,比较电路813产生与第1通电控制信号P3对应地PWM化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3’。同样,比较电路815产生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1对应地PWM化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比较电路816产生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对应地PWM化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2’,比较电路817产生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3对应地PWM化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3’。
由此,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成为与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对应的三相的PWM信号,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与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对应的PWM信号。例如,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在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期间Tp1具有对应于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的大小的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脉冲并且在期间Tp1以外为“L”。
通电驱动部分801的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控制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的通电。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如图20所示是由N沟道MOS构造的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661与功率二极管661d构成。因此,例如第3通电控制信号P1’为“H”时第1功率放大器651的功率晶体管寻通,第3通电控制信号P1’为“L”时第1功率放大器651的功率晶体管阻断。
通电驱动部分801的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控制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的通电。第1功率放大器355、356、356如图21所示是由N沟道MOS构造的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671与功率二极管671d构成。因此,例如第4通电控制信号Q1’为“H”时第1功率放大器655的功率晶体管导通,第4通电控制信号Q1’为“L”时第1功率放大器655的功率晶体管阻断。
因此,利用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与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进行高频率开关动作,向三相的线圈12、13、14供给数字的三相驱动电压V1、V2、V3。
电流检出部分33例如由电流检出用的电阻构成,并且它检出从电压供给部分25供给三相的线圈12、13、14的通电电流或者合成供给电流Ig,输出与合成供给电流Ig成比例的电流检出信号Ad。由于功率供给部分20的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并且从电压供给部分25向三相的线圈12、13、14供给功率,通电电流(或合成供给电流)Ig以及电流检出信号Ad成为脉冲状的波形。
电流控制部分700比较电流检出信号Ad与指令信号Ac并且输出对应于比较结果的电流控制信号Af。电流控制部分700例如包含滤波器而构成,将电流检出信号Ad与指令信号Ac的比较结果通过滤波器而产生电流控制信号Af。
当开关部分701选择电流控制部分700的电流控制信号Af时,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振幅与电流控制信号Af对应地进行变化。由此,由电流检出部分33、电流控制部分700、通电控制部分31、通电驱动部分801、功率供给部分20形成电流控制回路,与指令信号Ac对应地平均控制供给三相线圈12、13、14的合成供给电流(或者通电电流)。又,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采用与位置脉冲信号Dt对应的第1调整信号以及第2调整信号而成为与倾斜信号对应的实质上具有倾斜的平滑的电流信号。因此,与三相的第1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2通电控制信号Q1、Q2、Q3对应的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以及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与位置脉冲信号Dt相对应的第1调整信号以及第2调整信号对应地加以脉冲宽度调制的实质上倾斜的平滑PWM信号。由此,发生驱动力的脉动变小,能够实现振动、噪音小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实施形态3、以及实施形态4相同的优点。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通过利用通电控制块805的通电驱动部分801产生的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以及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使得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与3个第2功率进行高频开关动作,故功率供给部分20的功率晶体管上的功率损耗能够大幅度地减小。因此,能够廉价地实现消耗电能小、振动及噪声小的可靠性高的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又,通电驱动部分801不限于图26的构造,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换。图27表示通电驱动部分801的其他的具体构造。运算合成电路841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1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1进行运算合成并且产生合成信号R1。在图28(a)、(b)、(c)中表示第1通电控制信号P1、第2通电控制信号与合成信号R1波形的关系。同样地,运算合成电路842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2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2进行运算合成并且产生合成信号R2,运算合成电路843将第1通电控制信号P3与第2通电控制信号Q3进行运算合成并且产生合成信号R3。三角波发生电路860输出规定频率ft的三角波信号Wt。使得三角波信号Wt的频率为10kHz~500kHz。又,三角波信号Wt也可以为锯齿波。比较电路851比较合成信号R1与三角波信号Wt并且输出比较脉冲信号W1。比较脉冲信号W1成为具有与合成信号R1的大小相对应的脉冲宽度的PWM信号。同样,比较电路852比较合成信号R2与三角波信号Wt并且输出比较脉冲信号W2,比较电路853比较合成信号R3与三角波信号Wt并且输出比较脉冲信号W3。驱动逻辑电路871产生反转比较脉冲信号W1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和与比较脉冲信号W1一致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即,第3通电控制信号P1’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1’为反转信号的关系。同样,驱动逻辑电路872产生使得反转比较脉冲信号W2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2’和与比较脉冲信号W2一致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2’,驱动逻辑电路873产生反转比较脉冲信号W3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3’和与比较脉冲信号W3一致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3’。
由此,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成为与三相的合成信号R1、R2、R3对应的三相的PWM信号,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成为与三相的合成信号R1、R2、R3对应的三相的PWM信号。又,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分别成为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的反转信号。
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使得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1功率放大器351、352、353进行PWM动作,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使得功率供给部分20的3个第2功率放大器355、356、357进行PWM动作。各功率放大器如图20或者图21所示具有与N沟道MOS构造的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反向连接的功率二极管而构成。因此。例如,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1’对应地第1功率放大器651的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1’对应地第1功率放大器655的功率晶体管进行互补的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同样,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2’对应地第1功率放大器652的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2’对应地第1功率放大器656的功率晶体管进行互补的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同样,与第3通电控制信号P3’对应地第1功率放大器653的功率晶体管进行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与第4通电控制信号Q3’对应地第1功率放大器657的功率晶体管进行互补的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结果,利用三相的第3通电控制信号P1’、P2’、P3’与三相的第4通电控制信号Q1’、Q2’、Q3’进行高频开关动作,向三相的线圈12、13、14供给数字的三相的驱动电压V1、V2、V3。
其他的动作与上述的实施形态5相同,故省略详细说明。
又,对于上述实施形态的具体构造可以进行各种变换。例如,对于各相的线圈也可以将多个部分的线圈串联或者并联连接构成。三相的线圈并不限于星形连接,也可以为三角形连接。又,线圈的相数也不限定于三相。总的来说,能够实现具有多个相的线圈的构造。又,转子的磁场部分的磁极数也没有限定于2极,也可以是多极。
又,对于功率供给部分的功率晶体管,可以采用NPN形双极性晶体管、PNP形双极性晶体管以及N沟道形场效应型晶体管、P沟道形场效应型晶体管、IGBT晶体管等的各种构造的晶体管。通过使得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率开关动作,能够减小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损耗、发热并且能够容易地使得成为集成电路。又,功率供给部分的功率放大器的构造以及使得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率开关的动作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换。又,使得场效应型功率晶体管在导通状态(全通或半通)与阻断状态之间进行高频率开关动作,在降低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损耗的同时也可以平缓地切换流向线圈的驱动电流。
又,对于使得功率供给部分的功率晶体管进行高频率开关动作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换,当然这也是包含于本发明中的。例如,可以使得第1功率晶体管与第2功率晶体管交替进行高频开关动作,或者也可以使得第1功率晶体管与第2功率晶体管两者同时进行导通、阻断的高频开关动作。
又,采用对应于位置信号的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使得进行第1时刻调整器进行动作时,第1时刻调制器的第1状态输出信号以及第1调制信号的状态数不限定于相当于位置信号的一个周期的6个状态,例如也可以是12状态。总的来说,通过使得该状态数对于每位置信号每一个周期为线圈数的整数倍,由此能够产生正确度高的第1时刻信号。
又,采用对应于位置信号的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T0使得进行第1时刻调整器进行动作时,第1时刻调制器的第1状态输出信号以及第1调制信号的状态数不限定于相当于位置信号的半个周期的3个状态,例如也可以是6个状态。总的来说,通过使得该状态数对于位置信号的每半个周期为线圈数的整数倍,由此能够产生正确度高的第1时刻信号。
又,通过与1个位置信号对应的第1状态信号与第2状态信号能够获得正确的旋转电角的推测值。因此,若获得与第1状态信号和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旋转电角推测值而输出电动机的旋转驱动信号,则在从低速旋转到高速旋转的较大旋转速度范围中能够高精度地对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当然这也包含于本发明之中。尤其在电动机高速旋转时也能够正确地获得第1状态信号,因而驱动信号的脉动变小,能够大幅度地减小高速旋转时的振动、噪声。
又,本发明的电动机适合于盘片装置,它的用途也可以适合于OA·AV设备等的旋转驱动。再者,一般也能够作为进行速度控制的电动机广泛地进行利用。
当然,只要在不改变本发明的精神下还能够进行种种变换,这都包含于本发明之中。

Claims (15)

1.一种电动机,具备:
安装有产生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的转子;
Q相线圈,Q为3以上的整数;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子的电压供给装置;
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Q相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
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Q相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
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以及
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并且使得各通电区间的电角大于360/Q度的通电动作装置,
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
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以及
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和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动作,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包含:
倾斜装置,对应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产生在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周期内具有多次倾斜的倾斜信号;以及
形成装置,产生在上升部分和与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变化的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
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所述时间间隔的所述时间计测装置;
第1时刻调整装置,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个第1调整时间使得第1状态信号变化,并且在所述位置信号的每一个周期使得所述第1状态信号的状态变化数为Q的正数倍,所述第1调整时间小于所述时间间隔的一半;以及
产生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的所述信号产生装置,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产生对应于所述第1状态信号和所述倾斜信号的Q相通电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产生对应于所述第1状态信号和所述倾斜信号的Q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使得各所述第1通电控制信号在上升部分与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地进行变化,而且与所述Q相第1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产生对应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倾斜信号的Q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使得各所述第2通电控制信号在上升部分与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地进行变化,而且与所述Q相第2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还包括:
产生对应于所述转子的旋转速度的指令信号的指令装置;以及
对应于所述指令信号使得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动作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装置产生对应于所述指令信号的开关控制信号并且对应于所述开关控制信号使得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两个同时进行高频开关动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装置包含:
产生对应于从所述电压供给装置供给所述Q相线圈的合成供给电流的电流检出信号的电流检出装置;以及
对应于所述指令信号与所述电流检出信号使所述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进行高频开关动作的开关控制装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动作装置对应于所述指令信号控制从所述电压供给装置向所述Q相线圈供给的合成供给电流的峰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
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所述时间间隔的所述时间计测装置;
在对应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个第1调整时间,使第1状态信号变化的第1时刻调整装置,所述第1调整时间小于所述时间间隔的一半;
在对应于所述时间间隔的每个第2调整时间,使第2状态信号变化的第2时刻调整装置,所述第2调整时间小于所述第1调整时间的一半;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和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和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时刻调整装置对应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动作使得所述第1状态信号为第1规定状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时刻调整装置对应于所述第1状态信号的变化使得所述第2状态信号为第2规定状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的所述倾斜信号。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包含:
所述倾斜装置,产生与所述第2状态信号对应地具有倾斜的所述倾斜信号;以及
所述形成装置,产生与所述第1状态信号及所述倾斜信号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并且在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地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发生变化。
14.一种电动机,具备:
转子;
Q相线圈,Q为3以上的整数;
电压供给装置;
形成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Q相线圈的一端之间的电路通路的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
形成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Q相线圈的一端之间的电流通路的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
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
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使得各通电区间大于360/Q度电角的通电动作装置,
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
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以及
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和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动作,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包含:
倾斜装置,对应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产生在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周期内具有多次倾斜的倾斜信号;以及
形成装置,产生在上升部分和与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变化的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
15.一种盘片装置,具备:
至少从盘片进行信号重放或者向所述盘片记录信号的头部装置;
至少处理所述头部装置的输出信号并且输出重放信息信号或者把记录信息信号加以信号处理后输出到所述头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
旋转驱动所述盘片并安装有产生磁场磁通的磁场部分的转子;
Q相线圈,Q为3以上的整数;
具有供给直流电压的2个输出端子的电压供给装置;
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Q相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1功率晶体管;
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每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分别包含用于在所述电压供给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子侧与所述Q相线圈一端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第2功率晶体管;
获得与所述转子的旋转相对应的位置信号的位置检出装置;以及
与所述位置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与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区间,并且使得各通电区间的电角大于360/Q度的通电动作装置,
所述通电动作装置包含:
计测对应于所述位置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时间计测装置;以及
信号产生装置,产生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应的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对应地控制所述Q个第1功率放大装置和所述Q个第2功率放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装置的通电动作,
所述信号产生装置包含:
倾斜装置,对应于所述时间计测装置的计测结果,产生在所述位置信号的一个周期内具有多次倾斜的倾斜信号;以及
形成装置,产生在上升部分和与下降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倾斜信号对应变化的所述至少一个通电控制信号。
CN200610003770.7A 2000-10-27 2001-10-26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Pending CN18224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8593/00 2000-10-27
JP2000328593 2000-10-2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35983.8A Division CN1249909C (zh) 2000-10-27 2001-10-26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2488A true CN1822488A (zh) 2006-08-23

Family

ID=188054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3770.7A Pending CN1822488A (zh) 2000-10-27 2001-10-26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CN0113598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909C (zh) 2000-10-27 2001-10-26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3598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909C (zh) 2000-10-27 2001-10-26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6600287B2 (zh)
EP (2) EP1202270B1 (zh)
CN (2) CN1822488A (zh)
DE (2) DE60116701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0287B2 (en) * 2000-10-27 2003-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otor
US6735540B2 (en) * 2001-09-28 2004-05-11 Stmicroelectronics, Inc. Sigma-delta ramp loading calibration
US6762575B2 (en) * 2002-06-25 2004-07-13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Electronic rotor pointing with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US6850022B2 (en) * 2003-01-15 2005-02-01 Siemens Vdo Automotiv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in brushless DC machines irrespective of the placement of rotor position sensors
KR100597736B1 (ko) * 2004-05-18 2006-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펄스 발생방법 및 펄스 발생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하는모터제어시스템
FR2901928B1 (fr) * 2006-05-31 2008-09-05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e signaux de commande d'un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polyphasee en fonction de la vitesse
US7598683B1 (en) 2007-07-31 2009-10-06 Lsi Industries, Inc. Control of light intensity using pulses of a fixed duration and frequency
US8604709B2 (en) 2007-07-31 2013-12-10 Lsi Indust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power to DC loads
US8903577B2 (en) 2009-10-30 2014-12-02 Lsi Industries, Inc. Tra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s
US8310192B2 (en) * 2008-10-16 2012-11-13 Stmicroelectronics, Inc. Reducing the spectral energy of torque ripple
US8219035B2 (en) * 2009-09-18 2012-07-10 ReVerb Networks, Inc. Enhanced calibration for multiple signal processing paths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6437A (en) * 1979-07-20 1982-10-26 Hitachi, Ltd. Control circuit for DC motors
US5246479A (en) * 1990-07-20 1993-09-21 Micropolis Corporation Drive motor controller for low power disk drive
US5161073A (en) * 1990-07-20 1992-11-03 Micropolis Corporation Low power disk drive spindle motor controller
US5130620A (en) 1991-01-29 1992-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rushless DC motor without a position sensor
US5210474A (en) * 1992-02-27 1993-05-11 Quantum Corporation Digital-analog driver for brushless D.C. spindle motor
JPH06253579A (ja) 1993-02-24 1994-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センサレス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速度制御装置
JP3397007B2 (ja) * 1995-06-30 2003-04-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H0947075A (ja) * 1995-07-28 1997-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874482B2 (ja) * 1997-02-24 2007-01-31 ローム株式会社 3相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回路及び駆動ic
EP1605458A3 (en) * 1998-09-02 2007-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particularly for a disk drive apparatus
JP2000287477A (ja) * 1999-03-29 2000-10-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タ駆動装置
US6586902B2 (en) * 2000-07-26 2003-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otor
US6600287B2 (en) * 2000-10-27 2003-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1412A (zh) 2002-05-29
DE60116701T2 (de) 2006-08-03
DE60125606D1 (de) 2007-02-08
DE60116701D1 (de) 2006-04-06
CN1249909C (zh) 2006-04-05
US20020070696A1 (en) 2002-06-13
EP1610321B1 (en) 2006-12-27
EP1610321A1 (en) 2005-12-28
EP1202270A2 (en) 2002-05-02
US6600287B2 (en) 2003-07-29
US6759821B2 (en) 2004-07-06
DE60125606T2 (de) 2007-10-11
EP1202270B1 (en) 2006-01-18
EP1202270A3 (en) 2003-09-03
US20030205976A1 (en) 200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9909C (zh) 盘片装置以及电动机
US7110206B2 (en) Brushless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CN1111842C (zh) 磁盘重现装置和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CN1574597A (zh) 幅值调整电路和方法、及电动机驱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US20100052585A1 (en) Motor controller with drive-signal conditioning
CN1805015A (zh) 硬盘驱动器和记录方法
KR100329723B1 (ko) 모터를 갖는 디스크 장치 및 모터
CN1223996C (zh) 头位置控制方法、盘装置以及伺服磁道写入方法
CN1246702A (zh) 光盘装置
CN1249908C (zh) 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盘设备
CN1065088C (zh) 磁记录设备及方法
CN1531188A (zh) 步进电动机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630182A (zh) 步进马达驱动装置和方法
US6586902B2 (en)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otor
CN1534600A (zh) 再现信号波形处理装置
CN1123880C (zh) 存储设备
CN1649013B (zh) 旋转位置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记录再现装置
CN1630183A (zh) 步进马达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084017C (zh) 一种从记录介质重放声音数据的装置
JP4112209B2 (ja) ディスク装置とモータ
JP2003259684A (ja) 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33914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8493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