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7723A - 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7723A
CN1817723A CN 200610003251 CN200610003251A CN1817723A CN 1817723 A CN1817723 A CN 1817723A CN 200610003251 CN200610003251 CN 200610003251 CN 200610003251 A CN200610003251 A CN 200610003251A CN 1817723 A CN1817723 A CN 1817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gage container
motor bike
sidewall
maintaining par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32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2457C (zh
Inventor
佐藤彰一郎
井之川浩志
小仓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7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7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24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24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用于摩托车(10)的行李箱(15),该摩托车具有座位(47)和燃料箱(17),该行李箱布置在所述座位的下方和所述燃料箱的前方并包括一侧壁(91),该侧壁具有一体模制的保持部(62),用于保持与所述燃料箱连接的燃料软管(18)。

Description

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的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包括设在行李箱侧面上的布线线束保持架。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JP-A-11-165675中公开了这种行李箱。
在日本专利公报JP-A-11-165675中公开的行李箱包括一布线线束,该布线线束通过安装在行李箱侧面上的保持架而固定在该行李箱上。所述保持架由安装在行李箱上的塑料螺柱和装配在该螺柱中的塑料夹持器构成。所述螺柱通过超声波焊接机而焊接到行李箱的侧面上,而所述夹持器装配在该螺柱的端部上。所述布线线束通过设在夹持器上的线束保持部而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然而,由于塑料螺柱和塑料夹持器的形状都比较复杂,生产它们也需要形状复杂的模制模具,因此导致成本增加。如果减少形成布线线束保持结构的部件数量,则可使成本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摩托车行李箱,该行李箱通过减少保持结构形成部件的数量而简化该保持结构,从而使得成本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该摩托车包括座位和燃料箱,该行李箱布置在所述座位的下方和所述燃料箱的前方并包括一侧壁,其特征在于,该行李箱的所述侧壁包括一体模制的保持部,用于保持与所述燃料箱连接的燃料软管。
通过在所述行李箱的侧壁上一体模制的保持部来保持与燃料箱连接的燃料软管。结果是,简化了如传统结构的燃料软管的保持结构,减少了此处所使用的部件数量并实现了成本降低。
优选地,所述行李箱还包括布置在其下部处的电池容纳部;并且所述保持部布置在该电池容纳部的侧方。在该布置中,当电池容纳部的宽度比行李箱的宽度窄时,在电池容纳部的侧方就限定出一空间。这样允许将所述燃料软管布置在该空间中。换言之,可通过将燃料软管布置在所述空间中而有效地利用该空间,否则该空间为死空间。这进一步有助于提供紧凑的摩托车。
期望地,所述保持部包括从行李箱的所述侧壁的下部向侧方伸出的水平肋、以及沿着所述侧壁与该水平肋间隔开并从该侧壁的上部向下垂的垂直肋,并且该水平肋布置在该垂直肋的内侧。通过该布置,所述燃料软管由所述水平肋垂直支撑,并通过所述垂直肋而防止水平摆动。因此,所述燃料软管不会从所述行李箱的侧壁向外伸出,从而消除了该燃料软管与车身罩干涉的可能性。另外,所述水平肋和所述垂直肋的组合允许所述燃料软管被垂直和水平地保持,从而实现该燃料软管的有效保持。
优选的是,所述行李箱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电池容纳部的开口部处的电池罩,用于覆盖电池的上方区域,所述开口部布置在所述水平肋的上方。结果,可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容纳部的开口部处的电池罩来覆盖在该电池容纳部内的电池的上方区域。这不仅使得通过行李箱中的开口部不能看见电池,而且使得电池罩上方的容纳空间与电池容纳部分开。另外,改善了行李箱内部空间的外观,并且在电池罩的上方提供了附加的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该摩托车包括一座位,该行李箱布置在所述座位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该行李箱包括一体模制的保持部,用于保持向所述摩托车的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供应二次空气的进气软管。该用于供应二次空气的进气软管由一体模制在行李箱上的保持部保持。因此简化了进气软管的保持结构,减少了此处所使用的部件数量并实现了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定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表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以放大比例表示所述摩托车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3A为表示所述摩托车的车身罩的示意图,而图3B为沿着图3A的线b-b剖取的剖视图;
图4A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示意图,而图4B为沿着图4A的线b-b剖取的剖视图;
图5A为沿着图4A的线5a-5a剖取的剖视图,而图5B为沿着图4A的线5b-5b剖取的剖视图;
图6A为沿着图5A的线6-6剖取的剖视图,表示安装有底部罩的行李箱,而图6B为与图6A相似的剖视图,但表示移除了底部罩的行李箱;以及
图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图1表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的摩托车。摩托车10包括布置在车身框架11的中下部处的动力单元14。动力单元14包括发动机12和变速器13。摩托车10还包括布置在车身框架11的中上部处的行李箱15。摩托车10还包括向发动机12供应燃料-空气混合物的化油器16。燃料软管18从安装在车身框架11后部中的燃料箱17的一侧延伸到化油器16。摩托车10还包括用于向发动机12的排气通道供应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应单元19。
车身框架11包括头管21、主管22、一对左右枢轴板23、23(仅示出一块)、以及一对后管24、24(仅示出一根)。头管21布置在车身框架11的前端部。主管22从主管22的后部向后下方倾斜地延伸。枢轴板23、23安装在主管22的后部并向下延伸。后管24、24从主管22的两侧向后上方倾斜地延伸。
用于覆盖摩托车车身的车身罩27包括前罩28、一对左右主管侧罩30、30(仅示出一个)、主管上罩31、一对左右腿防护罩32、32(仅示出一个)、一对左右中部侧罩33、33(仅示出一个)、以及后侧罩34、34(仅示出一个)。前罩28覆盖头管21的前部。用于覆盖主管22两侧的主管侧罩30、30布置在前罩28的后部处。用于覆盖主管22上方区域的主管上罩31布置在主管侧罩30、30的上部处。腿防护罩32、32布置在前罩28后部处的左右侧。腿防护罩32、32大部分(good portion)与主管侧罩30、30重叠。用于覆盖车身中部的中部侧罩33、33与主管上罩31的后部连接。后侧罩34、34与中部侧罩33、33的相应后部连接。
附图标记27a代表第一曲线,该第一曲线表示主管侧罩30和主管上罩31中每个的边缘,即它们之间的分开位置。附图标记27b代表第二曲线,该第二曲线表示主管侧罩30的下边缘。附图标记27c代表第三曲线,该第三曲线表示主管侧罩30、主管上罩31和中部侧罩33中每个的边缘。附图标记27d代表第四曲线,该第四曲线表示中部侧罩33和后侧罩34中每个的边缘。在侧视图中第一曲线27a的前端向前延伸从而与腿防护罩32重叠。因此,第一曲线27a的前端在腿防护罩32被移除时提供了可视特性。
前叉41可操作地安装在头管21上。前轮42安装在前叉41的后部处。附图标记43表示用于覆盖前轮42上部的前翼板43。手柄44安装在前叉41的上部处。空气滤清器46安装在主管22的前下部处。附图标记47表示用于覆盖行李箱15和燃料箱17的上方区域的座位。附图标记51表示从发动机12向后延伸的排气管。消声器52与排气管51的后端连接。摇臂53通过枢轴25可摆动地安装在枢轴板23、23上。附图标记55表示安装在摇臂53的后端部处的后轮。附图标记56表示用于覆盖后轮55的上方区域的后翼板。
接下来将参照图2,图2以侧视图示出了所述摩托车的主要部件。燃料箱17和化油器16通过燃料供应管61而连接在一起。构成大部分燃料供应管61的橡胶燃料软管18固定在设置于行李箱15的侧壁上的燃料软管第一保持部62处。进气软管63靠近前端63a的部分由设在行李箱15的侧壁上的进气软管保持部64保持,该进气软管构成了二次空气供应单元19。进气管65将化油器16连接到发动机12的气缸盖12A。
燃料供应管61包括与燃料箱17的输送端口17a连接的橡胶软管66、和与该橡胶软管66连接的橡胶燃料软管18。燃料软管18在中途由燃料软管第一保持部62和设置在车身框架11上的钩形的燃料软管第二保持部67保持。
二次空气供应单元19将空气供应到发动机12的排气通道中,从而使在排气中包含的未燃烧的气体成分氧化和净化。二次空气供应单元19包括上述进气软管63、二次空气滤清器71、二次空气控制阀73和进气管74。二次空气滤清器71与进气软管63连接。二次空气控制阀73通过连接软管72而与二次空气滤清器71连接。金属制的进气管74的一端与二次空气控制阀73连接而另一端与气缸盖12A连接,从而与布置在发动机12的气缸盖12A内的排气通道(未示出)连通。
二次空气控制阀73通过一未示出的管路而与进气管65连接。通过进气管65的负压使得二次空气控制阀73打开和关闭,从而控制通过进气软管63的前端或远端63a吸入并被供应到排气管51(参见图1)的空气的流速。
下面将参照显示车身罩的图3A和图3B。
如图3A所示,形成部分车身罩的中部侧罩33包括设在其后部中的大致V形的槽部81。槽部81具有覆盖其内部整个区域的底部81a,该底部81a用作槽部81的加强件。槽部81在其底部中具有多个保持孔82,每个保持孔均为矩形形状,用于保持后侧罩34(参照图1)的大致V形的前部。附图标记83表示形成在槽部81侧壁中的侧部保持孔,后侧罩34的前端接合在该侧部保持孔中。附图标记84、84、85表示用于通过螺钉将后侧罩34安装到车身框架11侧的安装孔。
现在参照图3B,布置在后侧罩34上的多个保持钩87装配到保持孔82中,从而以重叠的方式将后侧罩34安装到中部侧罩33上。由于槽部81内部的整个表面设有底部81a,因此后侧罩34即使通过其狭窄前端也能够牢固地安装到中部侧罩33上。
如图4A所示,行李箱15包括由上壁部91A和下壁部91B构成的侧壁91。行李箱15还包括与其一体形成的燃料软管第一保持部62和进气软管保持部64。燃料软管第一保持部62设计成用于在侧壁91上保持燃料软管18,而进气软管保持部64设计成用于保持进气软管63。电池92放置在行李箱15的底部上。
燃料软管第一保持部62包括水平伸出翼片96和垂直伸出翼片97。水平伸出翼片96从下壁部91B水平伸出,该下壁部91B以一个台阶形成在上壁部91A内侧。垂直伸出翼片97布置在水平伸出翼片96的前方,并形成为从上壁部91A向下伸出。
进气软管保持部64包括垂直凹槽101、保持翼片部102和叉状支撑部103。垂直凹槽101垂直地形成在侧壁91中,用于容纳部分进气软管63。保持翼片部102布置在侧壁91上垂直凹槽101的上部侧处。叉状支撑部103从凸缘部15A向下伸出,该凸缘部形成在行李箱15上部处的开口部的边缘上。进气软管63部分容纳在垂直凹槽101中,并由保持翼片部102固定地保持。向上延伸的进气软管63的前端63a接着向下弯曲,并在叉状支撑部103的远端处钩在叉103a上。
如图4B所示,垂直凹槽101具有大致半圆形截面。保持翼片部102具有弧形截面,从而由保持翼片部102与垂直凹槽101一起形成大致圆形截面。为了通过垂直凹槽101和保持翼片部102紧固进气软管63,压缩橡胶进气软管63,并通过间隙105将其插入到垂直凹槽101与保持翼片部102之间。
参照图5A,行李箱15包括电池容纳部111和辅助容纳部112、113,它们都布置在行李箱15底部处。电池容纳部111在其中容纳有电池92。辅助容纳部112、113布置在电池容纳部111的相应侧。行李箱15还包括左肩部114和右肩部115,它们均布置在外侧并分别位于与辅助容纳部112、113中的一个相对应的上部处。然后将底部罩118放置在左肩部114和右肩部115上,以覆盖电池容纳部111和辅助容纳部112、113。
电池容纳部111包括内壁116、117以及将这两个内壁116、117连接的底壁119。附图标记111A表示电池容纳部111的开口。
左侧的辅助容纳部112包括内壁116、下壁部91B和辅助底壁120。伸出壁121、122从内壁116和下壁部91B中的相应一个伸出。线束或其它布线夹设并固定在伸出壁121、122之间的适当位置处。
同样,右侧的辅助容纳部113包括内壁117、下壁部123B和辅助底壁125,该下壁部以一台阶形成在上壁部123A的内侧,并与上壁部123A共同形成侧壁123。辅助底壁125包括开口部126。伸出壁127、128从内壁117和下壁部123B中的相应一个伸出。线束或其它布线夹设并固定在伸出壁127、128之间。然后通过开口部126将线束或其它布线抽出。
左肩部114包括孔部131。孔部131用于在模制形成塑料行李箱15时允许部分模具插入以模制水平伸出翼片96。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将与底部罩118的底面一体模制的底面伸出部118a装配到孔部131中,而容易地使底部罩118正确定位。另外,孔部131由此布置成从行李箱15的开口部15B侧不可见。
水平伸出翼片96支撑着放置于其上的燃料软管18。
内壁116与内壁117之间的间距小于侧壁91与侧壁123之间的间距。因此,在左肩部114、右肩部115、以及辅助容纳部112、113的下方分别形成有空间132L、132R、133L、133R。
在所述实施例中,水平伸出翼片96和垂直伸出翼片97布置在空间132中,并且燃料软管18放置在空间132L中以有效利用空间132L。
或者,水平伸出翼片96和垂直伸出翼片97可布置在空间132R、空间133L或空间133R中,并且燃料软管18可放置在空间132R、空间133L或空间133R中。
如图5B所示,垂直伸出翼片97从上壁部91A延伸超过左肩部114,并因而设在燃料软管18的侧方。
设置水平伸出翼片96和垂直伸出翼片97使得可垂直和水平地固定燃料软管18,因此实现燃料软管18的有效固定。另外,水平伸出翼片96沿着如图4A所示的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对于垂直伸出翼片97偏移布置。这使得可通过在水平伸出翼片96与垂直伸出翼片97之间的空间而容易地插入燃料软管18,并容易地将其固定在燃料软管第一保持部62上。这提高了燃料软管18的可装配性。
现在参照图6A和图6B,图6A和图6B以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
如图6A所示,电池容纳部111布置在行李箱15后部中的下部上。电池容纳部111由前壁135、底壁119和后壁136限定。附图标记138表示由上前壁141、上后壁142和上底壁143限定的工具容纳部。附图标记144表示用于将底部罩118固定到行李箱15上的固定架。
现在参照图6B,行李箱15包括:插入凹槽151,底部罩118的下端部118b插入其中;和固定架插入孔152,固定架144(参见图6A)插入其中。另外,底部罩118包括固定架插入孔118c,固定架144插入其中。
现在参照图7,图7以俯视图表示带有底部罩118的行李箱。
行李箱15包括大致布置在其中部处的电池容纳部111、布置在电池容纳部111右后方的工具容纳部138、以及上述辅助容纳部112、113。当将底部罩118放置在电池容纳部111、辅助容纳部112、113、左肩部114和右肩部115上方时,由底部罩118、布置在底部罩118前方的前底壁155、和布置在底部罩118的左后方的后底壁156形成较大的容纳部157。附图标记158表示用于可打开和可关闭地支撑座位47(参见图1)的座位支撑部。附图标记161、162表示用于将行李箱15安装到车身框架11(参见图1)上的安装孔。
如上所述,用于燃料软管和进气软管的保持部布置在行李箱的侧壁上。这些保持部可设在其它位置处。例如,用于燃料软管和进气软管的保持部可设在行李箱的底壁上。在这种情况下,垂直伸出翼片以及由垂直壁和水平壁构成的L形截面的伸出翼片例如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彼此远离地形成,从而可在其中保持燃料软管和进气软管。或者,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彼此远离地形成两个伸出翼片,这两个伸出翼片均包括垂直壁和水平壁并具有L形截面,从而使得这两个伸出翼片彼此相对布置,以允许在其中保持燃料软管和进气软管。

Claims (5)

1、一种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该摩托车包括座位和燃料箱,该行李箱适于布置在所述座位的下方和所述燃料箱的前方并包括一侧壁,
其特征在于,该行李箱的所述侧壁包括一体模制的保持部,用于保持与所述燃料箱连接的燃料软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其下部处的电池容纳部,并且所述保持部布置在该电池容纳部的侧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包括从行李箱的所述侧壁的下部向侧方伸出的水平肋、以及沿着所述侧壁与该水平肋间隔开并从该侧壁的上部向下垂的垂直肋,并且该水平肋布置在该垂直肋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电池容纳部的开口部处的电池罩,用于覆盖电池的上方区域,所述开口部布置在所述水平肋的上方。
5、一种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该摩托车包括一座位,该行李箱适于布置在所述座位的下方,
其特征在于,该行李箱包括一体模制的保持部,用于保持向所述摩托车的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供应二次空气的进气软管。
CNB2006100032510A 2005-02-08 2006-02-06 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4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31879 2005-02-08
JPJP2005031879 2005-02-08
JP2005031879A JP4555108B2 (ja) 2005-02-08 2005-02-08 自動二輪車のラゲッジボックス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7723A true CN1817723A (zh) 2006-08-16
CN100562457C CN100562457C (zh) 2009-11-25

Family

ID=36917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32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457C (zh) 2005-02-08 2006-02-06 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55108B2 (zh)
CN (1) CN100562457C (zh)
MY (1) MY14209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3886B2 (ja) * 2007-03-30 2012-06-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収納ボックス構造および収納ボックスの組付け方法
JP5310042B2 (ja) * 2009-02-03 2013-10-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物品収納構造
JP6151896B2 (ja) 2012-08-28 2017-06-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配索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0313U (zh) * 1985-12-17 1987-06-26
JPH01148679A (ja) * 1987-12-04 1989-06-1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バッテリ取付構造
JP3065331B2 (ja) * 1990-06-05 2000-07-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
JP2539986Y2 (ja) * 1990-11-22 1997-07-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物品収納装置
JP2966543B2 (ja) * 1991-01-21 1999-10-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収納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JP3335234B2 (ja) * 1993-10-19 2002-10-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オイルタンク装置
JP3691902B2 (ja) * 1996-04-26 2005-09-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JP4138369B2 (ja) * 2002-06-03 2008-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可撓長尺部品支持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42096A (en) 2010-09-15
JP2006218899A (ja) 2006-08-24
CN100562457C (zh) 2009-11-25
JP4555108B2 (ja)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82912B2 (en) Intake structure for seat type vehicle
JP3723792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空気取入装置
US8851557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5609658A (en) Air cleaner for a vehicle
KR101911165B1 (ko) 안장형 차량의 에어 클리너 구조
US20020139596A1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JP592665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収納部構造
EP1520968A1 (en) Exhaust control device of motorcycle
CN1891559A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US20070137914A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6651767B2 (en) Container box structure i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2004156486A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パン構造
CN1817723A (zh) 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
CN1692220A (zh) 踏板型自动二轮车的吸气装置
US8196989B2 (en) Seat cowl structure of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CN110775182B (zh) 鞍乘型车辆
EP1429018A2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n air cleaner for a scooter type vehicle
US7441619B2 (en) Fuel tank provided with air guide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US20030213627A1 (en) Air intake system structure of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080222C (zh) 小型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CN100344493C (zh) 两轮摩托车的燃料箱排油构造
CN1167571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罩构造
CN1535886A (zh) 机动二轮车的排风结构
JP4555740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空気取入装置
CN215663774U (zh) 鞍乘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