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0552A - 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0552A
CN1810552A CN 200610004639 CN200610004639A CN1810552A CN 1810552 A CN1810552 A CN 1810552A CN 200610004639 CN200610004639 CN 200610004639 CN 200610004639 A CN200610004639 A CN 200610004639A CN 1810552 A CN1810552 A CN 1810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eloader
pelvic restraint
longeron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46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0483C (zh
Inventor
丰田稔
住田和英
井上义隆
伊藤晃
权田初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0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0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04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048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维持支承刚性的同时,可尽可能地抑制对车室等车辆内部空间产生影响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该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包括左右一对的纵梁(13),对就座于座椅的乘员腰部进行约束的腰部安全带(5),与该腰部安全带(5)的端部性连接,当检测到车辆发生冲撞时向卷收方向驱动腰部安全带(5)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10)。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10),设置在纵梁(13)的位于车室一侧的侧面。在设置有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10)的纵梁(13)上,其车室一侧的侧面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收容凹部(18)。腰部安全带预紧器(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收容凹部(18)内。

Description

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约束就座于车辆座椅的乘员腰部的腰部安全带的端部相连接,当检测出车辆产生冲撞或预测到车辆有可能产生冲撞时,向卷收方向驱动上述腰部安全带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在车身上的设置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是涉及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相对于纵梁的设置结构。
通常,汽车上设置有,当汽车发生冲撞或翻滚等时,通过约束乘员身体以保护其免受冲撞等的座椅安全带装置。该座椅安全带装置,一般包括,设置在位于座椅侧面的中间支柱上,卷收座椅安全带的卷收器(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将从上述卷收器拉出的座椅安全带保持在车身上方一侧的上固定件(upper anchor);将上述上固定件所保持的座椅安全带的前端保持在车身下方一侧的下固定件(lower anchor);在位于上述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的座椅安全带上滑动,且具有将座椅安全带分为肩部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的滑动引导部件的舌片(tongue);相对于座椅设置在与上述卷收器或下固定件所设置位置相反的一侧的座椅缘部,上述舌片拆装可能地嵌入其中的插扣(buckle)。
近年,针对上述座椅安全带装置,盛行开发座椅安全带预紧器,在检测出汽车发生冲撞或预测到汽车将要发生冲撞等检测出一定的减速的情况下,利用弹簧或火药的作用力向卷收方向驱动座椅安全带,以此赋予座椅安全带一定的张紧力。上述座椅安全带预紧器,包括安装在下固定件一侧而与腰部安全带连接,并向卷收方向驱动该腰部安全带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另外,在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中,以采用以采用以下的设置结构居多。例如,火药式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呈细长筒状,在安装了以往的覆盖部件之后,于座椅的侧面位置,即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的车室一侧的侧面上,以其轴线方向与车身前后方向相一致的状态予以设置(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4-359028号)。
如采用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4-359028号中所公开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在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上安装覆盖部件后,将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安装在车身的具有较高刚性部件,即纵梁的侧面上,由此可提高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但是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也由此向车室一侧突出,于是该突出部分会与座椅的支承部件等车辆安装部件产生干涉,或者会向就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脚部空间内予以进出等,从而对车辆的内部空间产生不良影响等。
特别是近年,不仅是大型车辆,而且小型车辆也趋向于搭载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当小型车辆设置有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时,车辆的内部空间将变得更为狭窄,此时,该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对脚部空间等车辆内部空间所产生的影响,与大型车辆相比,会进一步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支承刚性的同时,可尽可能地抑制对车室等车辆内部空间产生影响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包括,左右一对的纵粱,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且该纵粱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为闭合剖面;腰部安全带,对就座于座椅的乘员腰部进行约束;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与上述腰部安全带的端部相连接,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卷收方向驱动上述腰部安全带;该腰部安全带预紧器,设置在至少一方的纵梁的位于车室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纵梁,其车室一侧的侧面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收容凹部,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收容凹部内。
采用本发明,由于设置有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纵梁,其车室一侧的侧面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收容凹部,且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收容凹部内,因此,可以减少或消除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向车室一侧突出的突出量,从而可尽可能地抑制该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而对车辆室内空间所产生的影响。而且,通过使纵梁的侧面产生凹陷而形成收容凹部,因此可提高该纵梁的强度。另外,在纵粱的通过上述收容凹部而使刚性得以提高的部位,设置有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因此该预紧器的支承刚性也得以提高。所以,当车辆发生冲撞或翻滚等时,即使冲撞负荷作用在与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连接的腰部安全带上,也可将腰部安全带牢固地保持在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上,同时使该预紧器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在本发明中,对设置有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周围部分的具体结构没有加以特别限定,其中较为理想的是,设置沿车宽方向延伸,其两端与上述纵梁接合的横梁,该横梁上的位于车宽方向的端部,与上述收容凹部或者上述收容凹部的附近部位相接合。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上述横梁,可进一步提高收容凹部或者收容凹部的附近部位的刚性,由此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也可进一步得到提高。所以可以将腰部安全带更加牢固地保持在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上,同时可使该预紧器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横梁的两个端部至少向车身前侧突出以形成突出部,且该突出部与上述收容凹部相接合。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突出部,可提高横梁的刚性,同时可进一步提高设置在纵梁上的收容凹部的刚性。所以,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可进一步得到提高。而且,可以将腰部安全带更加牢固地保持在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上,同时可使该预紧器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横梁的位于上述突出部后方的规定部位,可设置有基准孔,在进行流水线制造生产时,该基准孔中可插入定位销,以此执行车身的定位。
即,在制造上述车辆时,通常车身在流水线上传送,并且相对于在流水线上传送的车身,通过各种机器人执行焊接、组装作业等。这样,在进行流水线制造生产时,若包括执行自动作业的自动操作工序时,对于在流水线上传送的车身有必要进行定位。该定位作业,例如可使设置在流水线上的定位销插入车身的规定部位所设置的基准孔中,由此予以执行。所以,上述基准孔,有必要设定在车身的具有较高刚性的部件上,同时根据不同的车型,基准孔的设置位置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针对上述基准孔的设置位置,可决定横梁的设置位置。所以,针对上述横梁,通过设置突出部,且在横梁的位于该突出部后方的部位设置上述基准孔,既可提高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又可将上述基准孔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
当进一步设置上述横梁时,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横梁,其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具有与纵梁的位于车室一侧的侧面相接合的接合凸缘部,该接合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纵梁上的收容凹部内。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接合凸缘部可进一步提高收容凹部及其周边部位的刚性,以及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
在上述情况下,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可在上述收容凹部内的部位,即偏离上述接合凸缘部的部位,安装在纵粱上。但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安装在与上述收容凹部相结合的接合凸缘部上。
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持刚性。
在此,设置在上述收容凹部内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可以采用在车室内予以开放的结构,或者通过底板垫等的软质垫材予以覆盖的结构。但较为理想的是,设置在上述收容凹部内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通过硬质的覆盖部件予以覆盖。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腰部安全带预紧器通过覆盖部件予以保护,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该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受到损伤,同时可使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确实可靠地发挥所期待的功能。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在上述纵梁和座椅之间,以其轴线方向相对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呈倾斜的状态而予以设置。另外,这里所说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轴线方向,是指与卷收腰部安全带方向相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方向。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呈细长状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在上述纵梁和座椅之间,以其轴线方向相对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呈倾斜的状态而予以设置。因此,可尽可能地缩短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必要的设置空间。所以,即使车长比较短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难以确保空间的小型车,也可有效地设置腰部安全带预紧器。
此时,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位置,只要在上述纵梁和座椅之间,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但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设置在上述纵梁的位于车室一侧的侧面,且在该纵梁的高度范围内沿上下方向予以倾斜。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腰部安全带预紧器被安装在具有较高刚性的纵梁上,因此可提高该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所以,在车辆发生冲撞或翻滚时,即使冲撞负荷作用在与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相连接的腰部安全带上,该腰部安全带也可确实可靠地保持在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上,同时可使预紧器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而且,由于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在纵梁的高度范围内沿上下方向予以倾斜,因此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不会在高度方向上从纵梁突出,另外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在车宽方向上的突出量也可受到抑制,从而位于纵梁侧面的容易成为无用空间的空间,可有效地加以利用。
在本发明中,设置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周边部位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但较为理想的是,可设置沿车宽方向延伸且两端与上述纵梁接合的横梁,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呈向前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其后端部位于上述横梁的上方。
采用上述结构,可将腰部安全带预紧器设置在横梁的附近,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置有上述预紧器的车身部位的刚性。因此,通过纵梁可进一步提高腰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所以,可将腰部安全带更加确实可靠地保持在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上,同时可使预紧器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此时,上述横梁,其位于车宽方向的两端缘部,可在与纵梁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焊接与纵粱接合,但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横梁,其两端部可具有与纵梁重叠接合的接合凸缘部,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安装在该接合凸缘部上。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接合凸缘部可进一步提高车身的设置有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部位(纵梁)的刚性,而且由于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安装在该接合凸缘部上,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该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横梁,其两个端部至少形成有向车身前侧突出的突出部,此时更为理想的是,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后端部位于该突出部的上方。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突出部可提高横梁的刚性,同时也可提高车身的设置有上述预紧器的部位及其周边部位的刚性。所以,如上所述,可提高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而且,可将腰部安全带更加牢固地保持在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上,同时可使预紧器的功能得以确实可靠、最大限度地发挥。此时,在设置上述突出部的情况下,特别是小型车,会较难确保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空间,但是,如上所述,若将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后端部设置在突出部的上方,既可尽可能地缩短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设置空间大小,并可将腰部安全带预紧器设置在适当的位置。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横梁的位于突出部后方的规定部位,可设置有基准孔、在进行流水线制造生产时,该基准孔中可插入定位销、以此执行车身的定位。
即,在制造上述车辆时,通常车身在流水线上传送,并且相对于在流水线上传送的车身,通过各种机器人执行焊接、组装作业等。这样,在进行流水线制造生产时,若包括执行自动作业的自动操作工序时,对于在流水线上传送的车身有必要进行定位。该定位作业,例如可使设置在流水线上的定位销插入车身的规定部位所设置的基准孔中,由此予以执行。所以,上述基准孔,有必要设定在车身的具有较高刚性的部件上,同时根据不同的车型,基准孔的设置位置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针对上述基准孔的设置位置,可决定横梁的设置位置。所以,针过上述横梁,通过设置突出部,且在横梁的位于该突出部后方的部位设置上述基准孔,既可提高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支承刚性,又可将上述基准孔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置结构而予以设置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详细表示上述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在RO预紧器安装有覆盖部件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即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V1-V1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为理想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包含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置结构而予以设置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针对具有前后两排座椅的车辆,以前排座椅的驾驶员座椅3为例而加以说明,但具有一排座椅或三排以上座椅的车辆也可以适用本发明,包含副驾驶员座椅的座椅也可适用本发明。另外,对各种座椅中位于最后排的座椅,为了抑制对该座椅后方的车辆内部空间产生影响,本发明的设置结构也可予以适用。
车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为三点式座椅安全带机构,包括具有约束就座于驾驶员座椅(以下称前座椅)3的乘员的肩部和胸部的肩部安全带4以及约束该乘员的腹部和腰部的腰部安全带5的座椅安全带6;设置在位于前座椅3的侧面的中间支柱上,卷收座椅安全带的卷收器8(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将从上述卷收器8拉出的座椅安全带6保持在车身上方一侧的上固定件9;将上述上固定件9所保持的座椅安全带6(具体而言是腰部安全带5)的前端部保持在车身下方一侧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10(以下称为RO预紧器);沿着位于上固定件9和RO预紧器10之间的座椅安全带6予以滑动的舌片11;设于前座椅3的左侧,可使舌片11拆装自如地嵌入的插扣1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6,由肩部安全带4和腰部安全带5构成,即通过一条带状织物一体形成的连续的安全带,肩部安全带4和腰部安全带5的长度可通过具有滑动引导部件的舌片的设置位置来进行调节,但是肩部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的前端部可分别与舌片连接,由此上述两安全带构成分离方式的座椅安全带。另外也可仅使用腰部安全带来构成座椅安全带。另外,上述卷收器8,设置有限制肩部安全带4被急速拉出的负荷限制器(load limiter)(未图示),除该负荷限制器外,还可设置在车辆发生冲撞等时,当检测出规定的减速的情况下,通过卷收座椅安全带6,而赋予安全带一定的张紧力的预紧器。
RO预紧器10,采用充气型(inflator)结构,呈细长的筒状。具体而言,RO预紧器10,包括点火器(igniter),引火药(ignition charge),推进剂,细长气缸(cylinder)101(参照图3,图4),在该气缸101中沿长度方向(轴向)移动的活塞,该活塞通过由钢索等构成的转接部102(参照图3,图4)与腰部安全带5连接。另外,对应于通过检测出规定的减速来测定车辆冲撞的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所发出的信号,点燃引火药而产生气体,通过该气体使上述活塞向卷收腰部安全带5的方向移动,并通过锁定移动后的活塞,可在瞬间卷收腰部安全带5并加以锁定。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RO预紧器10,其前端部设置有导轮安装部103,导轮104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导轮安装部103上。
如图2~图6所示,RO预紧器10,通过安装支架105,106,被安装在前座椅3和,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该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为闭合剖面的左右一对纵梁13之间,具体而言是安装在纵梁13的内侧面(车宽方向的车身内侧一面)上所设置的收容凹部18上。在此,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详细表示上述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上述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上述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在RO预紧器安装有后述覆盖部件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即图4的V-V线剖视图。图6是图4的V1-V1线剖视图。
如图2及图5所示,构成车身下侧部的纵梁13,主要由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外侧板13a和设置在该纵梁外侧板13a的车室一侧的纵梁内侧板13b构成,通过上述外侧板13a及内侧板13b,纵粱13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呈闭合剖面13c。
在上述纵梁13的上部,中间支柱7及后支柱14的各个下端部分别予以接合。另外,在纵梁13的内侧部,底板15、用于安装前座椅3的安装支架16、横梁17(第三横梁)的各个侧端部分别予以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关上述构件在车身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如下,在比中间支柱7于纵梁13的安装位置稍微靠前的位置,安装支架16与纵梁13相接合,同时在中间支柱7于纵梁13的安装位置和后支柱14于纵梁13的安装位置之间的位置上,横梁17与纵粱13相接合。
另外,纵梁13的车室一侧的侧面(内侧面),详细而言,呈帽子状剖面的纵梁内侧板13b的侧壁,如图3及图5所示,向车宽方向外侧产生凹陷,形成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凹部18。上述收容凹部18,是由位于安装支架16和横梁17之间的纵梁内侧板13b的侧壁,通过高度方向的上部和下部保持原样,中间部分经冲压加工而凹陷成剖面大致呈碟状的结构。该收容凹部18,呈从其底面向开口缘部逐渐扩展的形状,因此该收容凹部18的位于高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壁,构成呈梯形状倾斜的倾斜壁181。另外,该收容凹部18的底面壁182,在其位于车高方向的上部,且位于车身前后方向的后部的部位,穿设有用于安装RO预紧器10的预紧器用安装孔(未图示)。
上述收容凹部18的深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上述气缸直径(与RO预紧器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大约四分之一左右,同时上述深度在收容凹部的整个长度范围内保持一定。另外,收容凹部18的宽度(车高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气缸直径(与RO预紧器10的长度方向正交),其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气缸直径的两倍或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凹部18的最大宽度,为上述气缸直径的三倍左右,即纵梁13的高度的大约一半。
安装支架16,大致呈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及下方开口的箱状,通过突设于该开口缘部的安装凸缘161,与纵梁13及底板15相接合。另外,如图6所示,该安装凸缘161的一部分与上述收容凹部18相接合。另外,安装支架16的上壁面,大致在其中央部位,穿设有用于安装前座椅3的安装孔162。即,前座椅3通过插入安装孔162的螺栓等紧固部件的紧固,可安装在车身上。
如图2所示,横梁17,沿车宽方向延伸,其两端与纵梁13接合,同时,其下端与底板15接合。具体而言,如图2、图6所示,横梁17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主体171,和位于该横梁主体171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并向车身前侧突设的横梁突出部172(相当于突出部)。横梁主体171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通过接合凸缘部171a接合在位于纵梁13的内侧面的上述收容凹部18的附近部位(更具体而言,是纵梁13的位于收容凹部18后方一侧的部位),同时,横梁突出部172,其一部分位于收容凹部18内,通过接合凸缘部172a,172b分别与底板15及纵梁13的内侧面接合。即,横梁17,在横梁突出部172,通过接合凸缘部172b,使其一部分接合在收容凹部18内。
更具体而言,横梁主体171,其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呈帽状,其下端的接合凸缘部171a与底板15接合,并且如图2中的两点划线所示,其上方安装有后座椅31。即,上述后座椅31,从俯视方向看,其前端缘部与横梁主体171的前端缘部大致处于相同位置。另外,在横梁主体171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上壁面,设置有基准孔173,在进行上述车辆的流水线制造生产时,该基准孔173可插入定位销而对车身进行定位。换言之,在制造上述类型的车辆时,通常车身在流水装上传送,并且相对于在流水线上传送的车身,通过各种机器人执行焊接、组装作业等。这样,在进行流水线制造生产时,若包括执行自动作业的自动操作工序时,对于在流水线上传送的车身有必要进行定位。为进行该定位,可在横梁主体171的上壁面,形成使流水线上所设置的定位销(未图示)可以插入的基准孔173。因此,在上述横梁17上设置横梁突出部172,并在位于该横梁突出部172后方的横梁主体171的上壁面上形成基准孔173,由此既可提高RO预紧器10的支承刚性,又可将基准孔173设置在适当的位置。
另外,横梁突出部172,其上壁面向前下方向倾斜,同时其内侧壁面(其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面)随着向车辆前方延伸而逐渐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这样横梁突出部172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大致呈前端逐渐变小的形状。另外,横梁突出部172,其下端设置有沿着底板15延伸的接合凸缘部172a,同时在其与纵梁13抵接的端缘部设置有沿着纵梁13的内侧面延伸的接合凸缘部172b。如图5所明示,上述沿着纵梁13的内侧面延伸的接合凸缘部172b,沿着收容凹部18的形状予以弯曲,并且该接合凸缘部172b的位于高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在偏离收容凹部18的位置与纵粱13相接合。
在此,参照图3或图6,对上述车身下部结构中的RO预紧器10的设置结构予以具体说明。
RO预紧器10,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置在纵梁13的收容凹部18内。即,RO预紧器10,其侧部的一部分被收容在纵梁13的收容凹部18内,并且,以其轴线方向(较长方方向)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呈倾斜的状态,通过安装支架105,106安装在上述收容凹部18的底面壁182上。特别是,支承RO预紧器10的气缸101的安装支架105,如图5所示,以限制安装支架105与气缸101之间产生相对移动的状态,沿气缸101的外周面卷绕一周,且两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件19被牢固地安装在横梁17的接合凸缘部172b和收容凹部18的底部壁面182相重叠的部位上。
RO预紧器10的倾斜状态,是在纵梁13的收容凹部18的最大幅度范围内向前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另外,该RO预紧器10的后端部,位于横梁17的横梁突出部172的上壁面的上方,并沿着该横梁17的横梁突出部172的上壁面延伸,这样RO预紧器10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可有效地予以设置。另外,上述设置于横梁突出部172上方的RO预紧器10的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定。
如图5所示,上述设置在纵梁13上的RO预紧器10,通过硬质覆盖部件20予以覆盖,该硬质覆盖部件20由金属板、硬质合成树脂等构成,并且对应于纵梁13上所形成的收容凹部18的大小而予以形成。即,上述覆盖部件20,其宽度大于收容凹部18的宽度,且大致呈“U”状,其上面壁与纵梁内侧板13b的上表面抵接,同时其下端缘部与比收容凹部18更位于下方的纵梁13的内侧面抵接。上述覆盖部件20,以遮蔽收容凹部18的状态,嵌装在安装支架16和横梁17之间,这样RO预紧器10就可确实可靠地得到保护。另外,在上述覆盖部件20以及底板15上,铺盖有地板垫等底板装饰部件21,以提高美观度。
如上所述,RO预紧器10设置在后座椅31的脚部空间内。若采用上述RO预紧器10的设置结构,在安装RO预紧器10的纵梁13上形成有收容凹部18,且RO预紧器10以将其侧部的一部分收容于该收容凹部18内的状态设置在上述纵粱13上,因此RO预紧器10向车室一侧突出的突出量可以减少,从而可以尽可能地抑制RO预紧器10的设置而对车室内部空间产生的影响。所以,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抑制对就座于后座椅31的乘员的脚部空间产生影响,同时可以尽可能地抑制RO预紧器10与其他车辆安装部件产生干涉。
而且,由于使纵梁13的内侧面产生凹陷而形成收容凹部18,而且使横梁17,特别是横梁突出部172接合在该收容凹部18内,因此收容凹部18可作为加强筋(bead)而起到作用,同时可通过横梁17来增强纵梁13的刚性,由此可以使纵梁13的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外,由于在刚性得到提高的纵梁13的收容凹部18内重叠结合有横梁17的接合凸缘部172b的部位,通过安装支架105来安装RO预紧器10,因此也可以提高纵梁13相对于上述RO预紧器10的支承刚性得。这样,在车辆发生冲撞或翻滚时,即使冲撞负荷作用在上述RO预紧器10所保持的腰部安全带5上,也可有效地防止纵梁13产生变形,从而可确实可靠地维持RO预紧器10的安装状态,进而可确实可靠地保持具有腰部安全带5的座椅安全带6。另外,由于可确实可靠地维持RO预紧器10的安装状态,因此该预紧器10的功能可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另外,由于RO预紧器10,以其轴线方向相对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呈向前下方向倾斜的状态而予以设置,因此可以尽可能地缩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置该RO预紧器10所必要的设置空间。所以,即使是车身长度较短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难以确保空间的小型车,也可以有效地设置RO预紧器10。
而且,由于RO预紧器10向前下方向倾斜,且其后端部,在横梁17的横梁突出部172的上方,相对于纵梁13的上表面不会更向上方突出,因此可提高横梁17的布局设计的自由度,同时可确实可靠地将该横梁17设置在收容凹部18内或其附近,从而有效地提高纵梁13的刚性。
另外,以上说明的RO预紧器的设置结构,是涉及本发明的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结构的具体构成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的变更。以下,对进行变更的几个变形例子加以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梁13上所形成的收容凹部18的深度,设定为RO预紧器的侧部的一部分可收容在该收容凹部18内,但也可将该深度设定为RO预紧器的整体或大致整体可收容在收容凹部18内。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收容凹部18的深度设定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大致保持一定,但也可随着向车身的前侧或后侧延伸而逐渐变浅或变深。总之,只要是RO预紧器10的一部分可收容在收容凹部内,上述深度的具体形态不受限制。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RO预紧器10,以其轴线方向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呈向前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在收容凹部18内,但也可使RO预紧器10以水平状态设置,另外,当倾斜设置时,不仅可向前下方向倾斜,也可向后下方向倾斜或向车宽方向倾斜。
使RO预紧器10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呈倾斜设置,可缩小RO预紧器1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设置空间,因而可有效地设置该RO预紧器10。

Claims (13)

1.一种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左右一对的纵梁,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且该纵粱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为闭合剖面;
腰部安全带,对就座于座椅的乘员腰部进行约束;
腰部安全带预紧器,与上述腰部安全带的端部相连接,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卷收方向驱动上述腰部安全带;
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设置在至少一方的纵梁的位于车室一侧的侧面上,
设置有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纵梁,其车室一侧的侧面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收容凹部,
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收容凹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其两端与上述纵梁接合的横梁,
该横梁的位于车宽方向的端部,与上述收容凹部或者上述收容凹部的附近部位相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梁,其两个端部至少向车身前侧突出以形成突出部,
上述突出部,与上述收容凹部相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梁的位于上述突出部后方的规定部位,设置有基准孔,在进行流水线制造生产时,该基准孔中可插入定位销,以此执行车身的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梁,其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具有与纵梁的位于车室一侧的侧面相接合的接合凸缘部,
该接合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纵梁的收容凹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安装在与上述收容凹部相接合的接合凸缘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上述收容凹部内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通过硬质的覆盖部件予以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在上述纵梁和座椅之间,以其轴线方向相对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呈倾斜的状态而予以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设置在上述纵梁的位于车室一侧的侧面,且在该纵梁的高度范围内沿上下方向予以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且两端与上述纵梁接合的横粱,
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呈向前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其后端部位于上述横梁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梁,其两端部具有与纵梁重叠接合的接合凸缘部,
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安装在该接合凸缘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梁,其两个端部至少形成有向车身前侧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后端部位于该突出部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梁的位于上述突出部后方的规定部位,设置有基准孔,在进行流水线制造生产时,该基准孔中可插入定位销,以此执行车身的定位。
CNB2006100046392A 2005-01-21 2006-01-23 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4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4438 2005-01-21
JP2005014437A JP4600051B2 (ja) 2005-01-21 2005-01-21 ラップアウタ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の配設構造
JP2005014437 2005-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0552A true CN1810552A (zh) 2006-08-02
CN100500483C CN100500483C (zh) 2009-06-17

Family

ID=36843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46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483C (zh) 2005-01-21 2006-01-23 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00051B2 (zh)
CN (1) CN100500483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365A (zh) * 2014-10-31 2016-05-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预紧器和导向环或固定器
CN108349458A (zh) * 2015-10-22 2018-07-31 雷诺股份公司 包括至少一个改进的安全带预紧器的车辆
CN113734093A (zh) * 2020-05-28 2021-12-03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机动车中的安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6789B2 (ja) * 2007-10-01 2012-11-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ラップアウター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の配設構造
US7651135B2 (en) 2007-10-26 2010-01-2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of vehicle
JP2009107367A (ja) * 2007-10-26 2009-05-21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DE102008057124B4 (de) * 2008-11-13 2023-03-16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gurtanordnung in Kraftfahrzeugen
JP2014028601A (ja) * 2012-07-31 2014-02-13 Takata Corp ラッププリテンショ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7210211A (ja) * 2016-05-27 2017-11-3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21133791A (ja) * 2020-02-26 2021-09-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ラッププリテンショナ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8045A (ja) * 2001-04-12 2002-10-23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365A (zh) * 2014-10-31 2016-05-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预紧器和导向环或固定器
CN108349458A (zh) * 2015-10-22 2018-07-31 雷诺股份公司 包括至少一个改进的安全带预紧器的车辆
CN113734093A (zh) * 2020-05-28 2021-12-03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机动车中的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0483C (zh) 2009-06-17
JP4600051B2 (ja) 2010-12-15
JP2006199197A (ja) 200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0552A (zh) 腰部安全带预紧器的设置结构
US8444177B2 (en) Assembly with an instrument panel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 knee airbag
US7434831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5477537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7654559B2 (en) Airbag apparatus
US20060202513A1 (en) Side impact load transmitting structure
US8485600B2 (en) Tether for a vehicle seat
JP5562009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展開補助部材の車両への取付け構造
JP2006218982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システム
US10618437B2 (en) Vehicle seat
CN103072542A (zh) 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EP1332932A3 (en) Vehicle occupants protection system
JP4650002B2 (ja) ラップアウタ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の配設構造
JP2006504563A (ja) 分離ユニットの形態の乗員室を備えた自動車
CN101395045B (zh) 座椅安全带预紧器
JP2010179726A (ja) 自動車用3点式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2227336A (zh) 车辆座椅
JP5076789B2 (ja) ラップアウタープリテンショナーの配設構造
JP2005153839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16238589A (zh) 线缆车轮偏转器
CN1718987A (zh) 车门结构
JP4539419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2664593B1 (ko) 비상 텐셔닝 모듈 및 그가 적용된 시트벨트 리트랙터
JP5125826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KR100435387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슬라이드 트랙 좌굴 방지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