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8604A - 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方法及全息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方法及全息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8604A
CN1808604A CN200510070819.6A CN200510070819A CN1808604A CN 1808604 A CN1808604 A CN 1808604A CN 200510070819 A CN200510070819 A CN 200510070819A CN 1808604 A CN1808604 A CN 1808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address
address
page
data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708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8604B (zh
Inventor
内田昭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808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8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08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86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72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on record carriers storing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optical interference patterns, e.g. holograms
    • G11B7/00781Auxiliary information, e.g. index marks, address marks, pre-pits, gray c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5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by using optical interference patterns, e.g. hologram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向全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和从所述全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所述介质包括地址区域和记录区域,所述介质包括多个物理地址,每个物理地址由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组成。所述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记录部件和再现部件,所述记录部件指定所述多个物理地址,以将用户数据写入特定的物理地址,所述记录部件将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和所述用户数据一起写入由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指定的特定记录单元区域,所述再现部件读取记录在指定物理地址上的页数据。

Description

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方法及全息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息记录/再现设备。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在该设备中为了实现高密度而设计了用于记录地址信息的结构,所述地址信息示出了在全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位置,本发明还涉及该全息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方法、再现方法和全息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使用磁光记录介质和光盘作为可记录大量信息的便携式介质。便携式介质的典型例子包括MO、MD、CD-ROM、CD-R、CD-RW、DVD-R、DVD-RAM和DVD-RW。而且,“全息记录和再现技术”作为用于实现具有更高容量的记录介质的技术近来已得到关注。这是一种为了记录而通过全息方法在同一区域中复用多块信息的技术。
全息记录介质具有层状结构,包括反射层、第一透明底层、包括全息记录材料的记录层和第二透明底层(例如见PCT国际公开No.WO99/44195小册子)。
在全息记录介质中以下面的方式记录信息。由激光产生用于携带信息的信息光和用于记录的参考光。从第二透明底层一侧用这些光来照射介质。被反射层反射的信息光以及用于记录的参考光在记录层中分层。然后,这些光的干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图案被写入记录层。另一方面,当从第二透明底层一侧使用用于再现的照明光来照射已写入干涉条纹的记录层时,光被干涉条纹图案衍射,从而产生再现光。然后,基于传播通过第二透明底层的再现光来再现信息。
这种全息记录介质具有页记录和复用记录两种特性。“页记录”意味着要记录在介质上的最小信息单元的量级不是传统光盘那样的一到几比特,而是由多个比特组成的一页。在一页中记录例如1万比特信息或1百万比特信息,该信息就在这一页单元中记录和再现。
而且,在传统光盘或磁盘中,用于记录的最小单元是“凹坑(pit)”。“一凹坑”对应于一比特数据或几比特数据,并通常作为一维排列的信息记录在盘体上(见图8)。
另一方面,在全息记录介质中,作为最小单元的一页包括多个比特,大量的信息块记录在二维区域中(见图9)。
“复用记录”意味着多个数据块相互重叠并记录在同一区域中。在传统光盘或磁盘中,一个记录区域中只能记录一块数据,还没有出现过多个作为用于记录的最小单元的数据块相互重叠并记录在同一区域中的情形。
另一方面,在全息记录介质中,信息被记录为如上所述的干涉条纹图案,于是多块二维页数据可相互重叠并记录在同一区域中,如图9所示。
这种传统介质具有用于记录用户产生的数据的区域(数据区域),还具有用于记录地址信息的区域,所述地址信息用于指定在介质上的记录位置。通过检测地址信息来指定希望的数据区域,从而记录或再现数据。
而且,用于记录和再现用户数据的最小单元区域在物理上称为“扇区”,对每个扇区分配物理地址。物理地址一般在介质上形成凹凸坑或抖动图案(wobble pattern),并预先形成为准凹坑(pre-pit)。
除了指定物理记录位置的信息以外的地址信息可包括用于执行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的伺服信息,以及用于同步的信息。这些类型的信息也记录为准凹坑。
如图10所示,在传统的一层型光盘或一层全息介质中,记录了地址信息的地址区域和记录了用户数据的数据区域交替排列。在此情形下,必须使数据区域的面积比例较大,而地址区域的面积比例较小,以提高介质的记录容量。
而且,在图10所示的2层型介质中,地址区域和数据区域可位于分离的层中,并在层方向上重叠。因此,当为一个数据区域所提供的地址区域的面积很小时,介质的整个表面可被用作用户数据的记录区域,于是得到比一层型介质更高的格式效率,从而可提高用于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
但是,在全息记录介质中,虽然可为了记录而复用用户数据以实现大容量,但是地址区域的面积比例和数据区域的面积比例被对调。因此,地址区域的面积比例大于数据区域的面积比例,从而阻碍了用户数据量的进一步增加。
而且,记录和再现中使用的光束的束斑大小基本上等于将要记录的最小数据单元的大小。在读取地址信息时也使用相同大小的束斑。
图11示出了传统光盘和全息记录介质的束斑大小。
首先,在传统光盘中,由于要记录的最小数据单元是一到几个比特,最小地址信息单元的量级是一比特,因此当前使用具有0.4μm量级的直径的束斑(对于读一比特数据来说已足够大)作为用于再现信息的束斑。
另一方面,在一层型全息记录介质中,虽然每页可记录一百万比特量级的数据信息,但是此处所用的束斑具有相当大的直径,量级为4μm。而且,在此全息记录介质中,具有4μm量级的直径的光束也用于从准凹坑读取地址信息。相应地,当要记录相同数量的用户数据时,用户数据在全息记录介质中所占区域的面积小于在传统光盘中所占区域的面积。但是,地址信息所占区域的面积不能变得更小,结果地址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
即,在全息记录介质中存在这样的情形,即地址区域的面积大于数据区域的面积,如图10所示。类似地在两层型介质中,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不能提高,因为地址区域占据了介质的很大一块面积。
而且,在全息记录介质中,可考虑使光束对应于地址信息的最小单元(1比特),并且区分用于在数据区域中记录和再现的束斑的大小与用于读取地址区域的束斑大小。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用于读取地址信息的束斑大小的最小值为0.4μm的量级,大小小于此最小值的单元中的地址信息无法被读取。
例如,当全息记录介质的一页的一侧的大小是200μm,而且如图9所示来复用多个页时,假设每个复用页都相对前一页移动了20μm。这里,当每页要记录的数据量是100Kbyte,而每扇区要记录的数据量是2Kbyte时,一页由50个扇区组成(2Kbyte×50)。在此情形下,与两层型介质类似,在一层型介质中,必须在被移动的区域(20μm×20μm)中写入一页中数据(2Kbyte×50)的地址信息。
例如,假设记录每扇区地址信息所需的比特数是20,则必须在20μm的移动宽度内写入50个扇区的地址信息(20×50=1000比特),于是根据简单计算,需要每比特的大小是0.02μm(=20μm/1000比特)。
因此必须使用这样的再现束斑,其能够读取具有大约0.02μm直径的准凹坑数据,以读取上述全息记录介质的地址信息。
如上所述,在传统全息记录记录介质中,虽然可提高用户数据本身的记录密度以实现大容量,但是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记录用于指定用户数据的记录位置的地址信息的地址区域的记录密度不能提高,因此地址区域所占面积远大于数据区域所占面积,如图10所示,从而整体上阻碍了介质记录容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由于上述原因而设计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息记录/再现设备,其中设计了物理地址的结构以减小地址区域所占的面积并提高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全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和从所述全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该设备适用于复用并记录多个页数据,所述多个页数据被划分到多个页群中,每个页群中的多个页数据被记录在同一区域中,每个页数据由多个记录单元区域组成,所述介质包括地址区域和记录区域,所述介质包括多个物理地址,每个物理地址由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组成,所述地址区域中已经预先固定地记录了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每个第一物理地址指定每个页群,所述记录区域的每个记录单元区域中已经记录了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和用户数据,每个第二物理地址指定每个记录单元区域,所述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记录部件;以及再现部件,所述记录部件指定所述多个物理地址,以将用户数据写入特定的物理地址,所述记录部件将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和所述用户数据一起写入由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指定的特定记录单元区域,所述再现部件读取记录在指定物理地址上的页数据。
使用所述配置,可减小用于记录物理地址的面积,从而增大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
在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和图1A到1C中,所述地址区域对应于地址层,而所述记录区域对应于记录层。
所述全息记录/再现设备,还可包括: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指定了写用户数据和/或读用户数据的逻辑地址;以及地址转换部件,用于将所接收的所述逻辑地址转换为包括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物理地址。
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其中当从垂直于所述记录区域的表面的方向观察时,固定地记录了所述第一物理地址的地址区域的物理位置不同于由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的每块页数据被复用并记录在记录区域中的物理位置。
即,所述第一物理地址的记录位置从由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的记录位置偏移,从而减小了用于记录和再现的处理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息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数据和所述用户数据要写入的逻辑地址;将所接收的所述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逻辑地址的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产生包括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写数据;检测全息记录介质上要记录由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的物理位置;以及将包括所述写数据的页数据写入检测到的物理位置,使得所述写数据处于包括在所述页群中的页数据当中,并被记录在由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指定的记录单元区域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息记录/再现设备的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逻辑地址,其中要从该逻辑地址读出用户数据;将所接收的所述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逻辑地址的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检测由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被记录在全息记录介质上的物理位置;以及读取所述用户数据属于的页数据,使得所述用户数据被再现,所述被再现的用户数据处于记录在检测到的所述物理位置上的所述页群中所包括的页数据当中,并被记录在由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指定的记录单元区域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上述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来执行数据记录和数据再现的全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第二物理地址被写入记录了用户数据的每个记录单元区域。
本发明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包括记录部件和再现部件。为了在所述介质中将用户数据记录为全息图,并再现被记录为全息图的用户数据,所述设备包括用激光照射所述介质的配置和用于检测来自所述介质的反射光的配置。即,所述记录部件和所述再现部件包括光纤系统,包括光源、准直仪、分束镜、棱镜、物镜、镜片驱动器、光电探测器、光学空间调节器、扩束器、中继镜、波长板(wavelength plate)和相位调节器。
而且,本发明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具有通信功能块,用于从例如个人计算机的主机设备接收写请求或读请求,以及向个人计算机等发送记录或再现结果的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发送部件、接收部件、地址转换部件等。每个部件的功能由包括CPU、ROM、RAM、I/O接口等以及DSP的微计算机实现。而且,可以基于存储在ROM等中的控制程序,通过激活需要CPU的硬件来实现记录和再现中所要执行的各种处理。
根据本发明,所述介质的物理地址被划分为两个地址:固定地记录在所述地址层中的、用于指定页群的第一物理地址,以及记录在所述记录层中的、用于指定记录单元区域的第二物理地址。因此,可使得记录了地址信息的区域面积比传统情形下的小,从而增大被记录在所述介质中的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
附图说明
图1A到1C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全息记录介质的构造;
图2A到2C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示出了记录/再现设备的配置和记录/再现介质的再现操作;
图3示出了本发明所使用的物理地址;
图4根据本发明,示出了页群、页数据和扇区之间的关系;
图5根据本发明,示出了用于分配记录介质的物理地址的方法的具体
实施例;
图6根据本发明,示出了记录/再现设备的数据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7根据本发明,示出了记录/再现设备的数据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传统光盘的记录结构;
图9示出了传统全息记录介质的记录结构;
图10示出了传统光盘和全息介质的记录结构;
图11示出了传统光盘和全息介质的数据信息和地址信息的大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来具体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图1A到1C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全息记录介质的构造。
图1A是所述介质的截面图。本发明的全息记录介质具有层状结构,其在底层10上至少具有地址层11和记录层12。用于记录或再现时,用记录或再现激光照射记录层12的表面。底层10和地址层11之间的边界起到用于反射激光的反射面的作用。发出的激光被反射面反射,以从记录层12向上发射,该发射光被检测以再现地址信息和用户数据。
使用例如物理上由凸起和下陷而形成的凹坑图案,或者使用通过规定期间内墙面弯曲而形成的抖动图案,预先在地址层11上固定地记录地址信息。
图1B是从上方观看时介质的平面图,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显示了这样一种状态,即在地址层11的一个方向上形成了记录地址信息的几个地址区域15。
图1C示出了在抖动图案中形成地址信息的实施例。由一个具有规定长度的抖动图案来指定一个地址(例如地址1)。固定地记录在地址层11中的一个地址对应于下面提到的第一物理地址(PA1),而且是用于指定页群的地址。
页群是将要被复用并记录在一个记录区域中的多个页的总称。对一个页群给定一个第一物理地址(PA1)。例如,当在同一区域中复用并记录由10页组成的页数据时,10页构成一个页群,这10块页数据各自的第一物理地址相同。
在记录层12,用户数据被复用并记录在一个页单元中,并且如下所述,第二物理地址(PA2)也被记录。
图2A和2C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向/从本发明的全息记录介质记录/再现数据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这里所描述的情形是再现其中已记录有数据的介质。
如图2A所示,全息记录/再现设备主要包括光源20、用于分开激光的分束器21、物镜22以及光电探测器23。
从光源20发射的激光24通过物镜22照射记录层12和地址层11。光被反射面反射,然后作为包括地址信息17和用户数据16的再现光25而向上传送,将被光电探测器23检测。此时如图2B所示,用来照射地址层11的激光的区域17的面积小于用来照射记录层12的激光的区域16的面积。
光电探测器23检测记录层12的区域16中包括的二维用户数据以用于再现。在构成区域16中所包括的页群的多块被复用并记录的页数据中,照射的激光仅选择一页,而且只有被选择的这一页被再现。另一方面,记录在区域17中的第一物理地址(PA1)作为地址被再现。
图2C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物理地址和所记录的页数据之间的位置关系。这里,第一物理地址PA1由AD1、AD2,……ADn+1表示。
在记录一个第一物理地址(AD1、AD2,……ADn)的每个区域上方,记录多块被复用了的页数据,这些块被复用的页数据构成了一个页群(1,2,…n),每个页群由一个第一物理地址(PA1)指定。
在图2C所示的情形中,第一物理地址的物理记录位置从由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的物理记录位置偏移了一个地址。即,这样安排地址层中的第一物理地址的记录位置和记录层中由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的记录位置,使得当从记录层表面的垂直方向观察时,这两个位置不在同一区域中。例如,第一物理地址AD1用于指定在第一物理地址AD2上方记录的页群1,第一物理地址AD2用于指定在紧邻着第一物理地址AD2的第一物理地址AD3上方记录的页群2。
如上所述,第一物理地址PA1的记录位置从由该地址指定的页群的记录位置偏移,于是在再现了第一物理地址后,马上就可以写入对应于被再现的地址的页群数据,从而减少了用于记录和再现的处理时间。但是,当从垂直方向观察时,第一物理地址的记录位置和由该地址指定的页群的页数据的记录位置可以位于同一区域中。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物理地址的结构。
物理地址(此后称为“PA”)是要被记录在介质上的用于指定最小单元区域(此后称为“扇区”)的信息。
例如,当物理地址PA=100被指定为再现地址时,读取在被预先给定地址“100”的扇区中记录的一组数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物理地址PA被分割为以不同方式写入的多个地址以便于管理。例如,为了便于管理,物理地址PA被分割为两类信息:预先写入记录介质的准凹坑型信息;以及可向其写入其他信息的全息数据信息。
如图3所示,两类信息中的一类是固定地记录在地址层11中的第一物理信息(PA1),其被用作指定页群的地址。
另一类是记录在记录层12中的第二物理地址(PA2),其被用作指定扇区的地址。该地址不是预先固定地记录的信息,而是在记录用户数据时,以写入用户数据相同的方式被写入记录层12的特定位置。即,一个物理地址PA由两类地址信息PA1和PA2来指定。
图4根据本发明,示出了页群、页数据和扇区之间的关系。这里为了简化描述,假设一个页群由10页的页数据组成,一块页数据由10个扇区组成。但是,在实际使用的介质中,这种数字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设计等来选择合适的数字关系。
首先,一个页群由记录在地址层11中的第一物理地址PA1指定,10页的页数据记录在相同的具有第一物理地址PA1的记录区域中。即,对10块页数据给定相同的第一物理地址PA1。一块页数据被划分为多个扇区,而扇区就是数据的最小记录单元区域。这里,一块页数据由10个扇区组成(S1,……S10)。
用户数据(UD)被记录在一个扇区中,在本发明中,第二物理地址(PA2)也记录在这里。即,用于指定扇区的信息(PA2)被记录在每个扇区中。
例如,假设一个扇区是能够记录2,000字节数据的区域,只有4比特信息可用于区分10个扇区。这意味着2,000字节中只有4比特是用于第二物理地址的。这里,从2,000字节中减去4比特后余下的区域用作可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因为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只减小了4比特,因此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
例如,即使一页数据由几千个扇区组成,由于用于第二物理地址的比特数最高是10,因此对要记录的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造成的影响也很小。
另一方面,假设一个页群由10页的页数据组成,可通过例如20比特量级的信息来表示用于指定页群的第一物理地址PA1。由于地址层中固定地记录了地址PA1的部分的宽度可以是40μm的量级(2μm/比特×20比特),因此可使得该宽度足够小于要在地址层上方记录的页数据的宽度(例如200μm(20μm/偏移×10偏移)的量级)。由此,可以说地址PA1的记录区域不能成为整个介质的记录容量的决定因素,记录容量可由记录用户数据的页群的数据记录面积确定。换句话说,在本发明中,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可由记录层的记录面积确定,如图2C所示,从而可使得所谓的格式效率接近100%。
而且,要记录在各个扇区中的第二物理地址PA2可提供一个页群中固有的和不同的信息,当属于不同页群时,还可提供相同种类的信息。
图5根据本发明,示出了用于分配物理地址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图5所示的扇区的物理地址和数值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介质中使用的数值不应当被限定于此。
本发明的全息记录介质安装在专用的记录/再现设备中。接收到来自连接到记录/再现设备的个人计算机PC等的读指令或写指令后,读取已被写入介质的数据或写入新数据。记录/再现设备和个人计算机等之间的这种数据通信可通过与个人计算机和当前使用的用于CD、DVD等的记录/再现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几乎相同的处理来实现。
在从个人计算机PC读或写数据的指令的传输中,指定“逻辑地址(LA)”以指定介质上的读位置或写位置。逻辑地址LA是这样的信息,其用于当从个人计算机PC一方观察时,指定介质的记录位置。由于逻辑地址LA不同于在介质中实际给定的物理地址PA,因此在记录/再现设备中执行将逻辑地址LA转换为物理地址PA的处理,或执行将物理地址PA转换为逻辑地址LA的逆处理。这些地址转换处理由预先存储在记录/再现设备的ROM等中的控制程序来执行。
虽然地址转换处理可由预定的4种基本算术运算执行,但是这些运算不能由一个公式表示,因为其根据介质的设计(例如复用页的数量、每页的扇区数等)和记录/再现设备的性能等而有所不同。
下面描述的用于分配地址的方法的转换处理的数值和细节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中,个人计算机给定的逻辑地址(LA)被地址转换处理转换为2个物理地址(PA1、PA2)。即,逻辑地址LA被转换为用于指定页群的第一物理地址PA1和用于指定页群中存在的扇区的第二物理地址PA2。
在图5中,假设读指令“读取记录在逻辑地址LA为235的扇区的数据”从个人计算机PC被发送到记录/再现设备,则记录/再现设备的地址转换部件根据逻辑地址LA=235产生第一物理地址PA1=2和第二物理地址PA2=35。这种地址转换的前提是,假设介质的物理地址的结构是预先确定的,如图5所示。
假设向页群分配的第一物理地址(PA1)是连续整数例如0,1,2……。这里假设一个页群由10页页数据组成,一块页数据由10个扇区组成,从第一页的扇区顶部按顺序给定每个扇区号。
例如,对页群2给定2作为第一物理地址PA1,分别对该页群的第一页中的10个扇区给定地址号200到209,以指定每个扇区。
类似地,分别对该页群的第二页中的10个扇区给定地址号210到219,分别对第三页中的10个扇区给定地址号220到229,分别对第四页中的10个扇区给定地址号230到239。
这里,看第四页,第一扇区的扇区号是230,从230起的序号被给予后续扇区。于是第六扇区的扇区号是235,最后的第十扇区的扇区号是239。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指定扇区的地址的2个较低位(00到99)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PA2。而且,物理地址PA1=2是固定地记录在地址层11中的信息,而第二物理地址PA2=35是以与写用户数据相同的方式作为全息数据被写入记录层12的信息。
例如,第二物理地址PA2被写入每个扇区顶部的几个比特的区域。当PA2=35时,数值35被写入第四页的第六扇区。
在制造时,第二物理地址PA2并未被写入介质的每个扇区。当从个人计算机PC向一个扇区发送第一写指令时,第二物理地址PA2与用户数据一起被写入扇区。
而且,在介质被制造出来后并且其中未写入数据的阶段,也没有第二物理地址被写入该初始介质。因此,即使该初始介质接收读数据的指令,也只会导致错误。
以上描述是根据本发明来分配物理地址PA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如上所述,由于物理地址PA被划分为2个地址:一个被用作用于指定页群的被固定地记录的地址(PA1),另一个被用作用于指定作为记录用户数据的最小记录单元区域的扇区的全息记录地址(PA2),所以可减小固定地记录在地址层中的地址的信息量。这使得用于记录地址信息的区域面积减小,从而地址信息不构成介质的存储容量的决定因素。
而且,由于全息记录的第二物理地址的信息量与也是全息记录的用户数据的信息量相比很小,因此第二物理地址的信息量几乎不构成减少用户数据的记录容量的因素。
而且,由于要记录在全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中的用户数据的记录区域面积是介质存储容量的决定因素,而地址信息却几乎不是其决定因素,因此可提高介质的格式效率,从而整体提高介质的存储容量。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来描述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处理和再现处理的实施方式。
记录处理
图6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出了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处理。
首先,在步骤S1,记录/再现设备接收来自个人计算机PC的写数据请求,并接收包括在请求中的逻辑地址LA和用户数据WUD。为了在对应于逻辑地址LA的介质的物理位置中记录所接收的用户数据WUD,执行下列操作。
在步骤S2进行地址转换。这里,执行预定计算以转换所接收的逻辑地址LA,从而产生第一物理地址PA1和第二物理地址PA2。该转换导致写入用户数据的物理位置的确定。即,指定写入用户数据的页群、页和扇区。
在步骤S3,产生要写入的页数据WD。页数据WD包括通过编码而从用户数据WUD转换为写格式的数据,还包括指定了数据将要写入的扇区的地址的第二物理地址PA2。
在步骤S4,检测被分配了所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PA1的页群在介质上的物理位置。由于该第一物理地址PA1已经固定地记录在介质的地址层11中,所以搜索对应于PA1的记录图案(凹坑或抖动)。
在步骤S5中,重复步骤S4的处理直到目标地址和第一物理地址PA1之间达成一致,并且准备好要照射在第一物理地址PA1的位置上的记录束光。
当在步骤S5检测到第一物理地址PA1的位置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6,发出用于写页数据WD的记录束光,以使得用户数据WUD被写入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PA2的扇区位置。这里,第二物理地址PA2和对应于用户数据WUD的数据被写入由第二物理地址PA2指定的扇区。
在步骤S7,向个人计算机PC发出写完成通知,记录处理完成。再现处理
图7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出了记录/再现设备的再现处理。
首先在步骤S11,记录/再现设备从个人计算机PC接收读数据的请求,还接收包括在该请求中的逻辑地址LA。
在步骤S12进行地址转换。这里,执行预定计算以转换逻辑地址LA,从而产生第一物理地址PA1和第二物理地址PA2。
在步骤S13,检测由所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PA1指定的页群在介质上的物理位置。重复步骤S13的处理,同时顺序地检查固定地记录在介质的地址层中的多块地址信息,直到准备好在步骤S14要照射在第一物理地址PA1的位置上的再现束光。
在步骤S14,当检测到第一物理地址PA1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15,读取记录在对应于由第二物理地址PA2指定的位置的扇区的数据RD。这里,顺序读取由第一物理地址PA1指定的页群的多块页数据,并将其临时存储,然后获取已记录在页数据的每个扇区中的第二物理地址PA2。执行处理,用于比较所获取的第二物理地址PA2和在步骤S12获得的第二物理地址PA2。在该比较中,当两个第二物理地址不相同时,检查下一扇区,当两个地址相同时,读取该相同地址的扇区中的数据。
在步骤S16,对读数据RD进行解码以产生用户数据RUD。
在步骤S17,将所产生的用户数据RUD发送到个人计算机PC,再现处理完成。
下面使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再现处理。首先,根据个人计算机PC给定的逻辑地址LA=235,计算第一物理地址PA1=2和第二物理地址PA2=35(步骤S12)。这表明将要再现的数据位于页群2的第四页的第六扇区。因此,检查固定地记录在介质的地址层的地址信息,以检测要再现的页群2的位置(步骤S13)。发出束光以再现第四页,并检测被反射的再现光。当对检测到的再现光进行解码时,就获得了第四页的所有页数据。然后,顺序检查记录在各个扇区中的预定第二物理地址,从而检测对应于希望的“PA2=35”的第六扇区的位置。获取记录在该位置的用户数据RUD(步骤S15、S16),然后将其发送到个人计算机PC(步骤S17)。
应当注意,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对每个扇区给定第二物理地址,但是可向每页的顶端给定表明第二物理地址的索引。这样的配置减小了确定从其读出或向其写入的页是由地址指定的希望页所需的时间。而且,要记录在各扇区中的第二物理地址PA2可在一页中提供固有和不同的信息。
而且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形,其中一个第一物理地址对应于多个第二物理地址。例如,对应于一个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二物理地址可包括用于指定一页的地址和用于指定一个扇区的地址。

Claims (6)

1.一种用于向全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和从所述全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该设备适用于复用并记录多个页数据,所述多个页数据被划分到多个页群中,每个页群中的多个页数据被记录在同一区域中,每个页数据由多个记录单元区域组成,
所述介质包括地址区域和记录区域,所述介质包括多个物理地址,每个所述物理地址由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组成,所述地址区域中已经预先固定地记录了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每个第一物理地址指定每个页群,所述记录区域的每个记录单元区域中已经记录了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和用户数据,每个第二物理地址指定每个记录单元区域,
所述记录/再现设备包括:
记录部件;以及
再现部件,
所述记录部件指定所述多个物理地址,以将用户数据写入特定的物理地址,所述记录部件将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和所述用户数据一起写入由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指定的特定记录单元区域,
所述再现部件读取记录在指定物理地址上的页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还包括:
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指定了写用户数据和/或读用户数据的多个逻辑地址;以及
地址转换部件,用于将所接收的所述逻辑地址转换为所述物理地址,每个所述物理地址由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其中当从垂直于所述记录区域的表面的方向观察时,在所述地址区域中固定地记录了特定第一物理地址的物理位置不同于由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的页数据被复用并记录在所述记录区域中的物理位置。
4.一种全息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数据和所述用户数据要写入的逻辑地址;
将所接收的所述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逻辑地址的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
产生包括所述用户数据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写数据;
检测全息记录介质上要记录由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的物理位置;以及
将包括所述写数据的页数据写入检测到的物理位置,使得所述写数据处于包括在所述页群中的页数据当中,并被记录在由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指定的记录单元区域中。
5.一种全息记录/再现设备的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逻辑地址,其中要从该逻辑地址读出用户数据;
将所接收的所述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逻辑地址的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
检测由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指定的页群被记录在全息记录介质上的物理位置;以及
读取所述用户数据属于的页数据,使得所述用户数据被再现,所述被再现的用户数据处于记录在检测到的所述物理位置上的所述页群中所包括的页数据当中,并被记录在由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指定的记录单元区域中。
6.一种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来执行数据记录和数据再现的全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第二物理地址被写入记录了用户数据的每个记录单元区域。
CN200510070819.6A 2005-01-20 2005-05-19 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方法及全息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8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2841A JP2006201467A (ja) 2005-01-20 2005-01-20 ホログラム記録再生装置、そ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およびホ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012841/2005 2005-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8604A true CN1808604A (zh) 2006-07-26
CN1808604B CN1808604B (zh) 2010-06-23

Family

ID=3668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7081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8604B (zh) 2005-01-20 2005-05-19 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方法及全息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58988A1 (zh)
JP (1) JP2006201467A (zh)
CN (1) CN180860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5151A (zh) * 2008-07-25 2010-01-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介质、及其记录/再现设备
CN101350224B (zh) * 2007-07-19 2011-07-06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器及其程序化方法
CN101512653B (zh) * 2006-09-08 2012-04-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高从全息存储介质再现的信号的质量的方法及其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6520B2 (ja) * 2005-11-15 2010-03-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ホログラム記録再生方法
KR100837078B1 (ko) 2006-09-01 2008-06-12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저밀도 패리티 체크 부호를 이용한 광정보 기록장치
US8274874B2 (en) * 2008-02-04 2012-09-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fast-searching units of digital information in volume, optical-storage disks
KR100999099B1 (ko) * 2009-02-12 2010-12-08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홀로그래피 광메모리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기록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1317A (ja) * 1988-08-02 1990-02-09 Katsumi Yoshino 導電性溶融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素子
JP3418065B2 (ja) * 1996-06-26 2003-06-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3393064B2 (ja) * 1998-02-27 2003-04-07 株式会社オプトウエア 光情報記録媒体
US7130092B1 (en) * 1998-02-27 2006-10-31 Optwar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optical information
US6064586A (en) * 1998-12-31 2000-05-16 Siro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holographic data storage and retrieval
CN1198279C (zh) * 1999-07-29 2005-04-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采用光盘的信息存储/播放装置
WO2002041317A1 (fr) * 2000-11-17 2002-05-23 Fujitsu Limited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support sur, dispositif a cet effet et dispositif de reproduction
US7116626B1 (en) * 2001-11-27 2006-10-03 Inphase Technologies, Inc. Micro-positioning movement of holographic data storage system components
US6888785B2 (en) * 2002-01-25 2005-05-03 Sun Microsystems, Inc. Fault tolerance mechanism for a storage device that stores data in stacks within an integral storage medium
JP2004227620A (ja) * 2003-01-20 2004-08-12 Optware:Kk 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
US7453781B2 (en) * 2003-05-20 2008-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4271517B2 (ja) * 2003-07-14 2009-06-03 Tdk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媒体、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媒体へのアドレス情報付加方法及びアドレス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2653B (zh) * 2006-09-08 2012-04-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高从全息存储介质再现的信号的质量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1350224B (zh) * 2007-07-19 2011-07-06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器及其程序化方法
CN101635151A (zh) * 2008-07-25 2010-01-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记录全息信息的方法、介质、及其记录/再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8604B (zh) 2010-06-23
US20060158988A1 (en) 2006-07-20
JP2006201467A (ja) 200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6427C (zh) 信息再现设备、数据管理信息获得方法
CN1246837C (zh) 光盘制作方法、信息记录/再现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151508C (zh) 记录介质和存储设备
CN1249715C (zh) 向/从光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生数据的方法
CN1808604A (zh) 全息记录/再现设备、方法及全息记录介质
CN1805022A (zh) 光盘装置、聚焦位置控制方法和聚焦位置控制装置
CN101030398A (zh) 将信息存储介质的信息存储层之间的干扰最小化的方法
CN1297977C (zh) 光盘驱动器和记录/回放的方法
CN1841522A (zh) 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01030390A (zh)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记录方法
CN1661704A (zh) 用于在盘上记录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397074A (zh) 光记录媒体、光再现设备和光再现方法
CN1906680A (zh) 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01044558A (zh) 信息存储介质以及记录/再现设备和记录/再现方法
CN1659656A (zh) 用于对多层光盘进行写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950888A (zh) 全息记录介质以及在其上记录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42913A (zh) 可重写光盘的记录方法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01040331A (zh) 对多层盘执行无误差访问操作
CN1330361A (zh) 光学存储介质和光学存储装置
CN1918653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639611A (zh) 光学元件和用该元件的光头器件以及用该光头器件的装置
CN1716422A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方法、及其信息存储介质
CN100350479C (zh) 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拾波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721907A (zh) 物镜及具有物镜的光学头装置
CN1577598A (zh) 记录媒体、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