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0361A - 光学存储介质和光学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存储介质和光学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0361A
CN1330361A CN01104531.0A CN01104531A CN1330361A CN 1330361 A CN1330361 A CN 1330361A CN 01104531 A CN01104531 A CN 01104531A CN 1330361 A CN1330361 A CN 1330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groove
address
consecutive number
surperfi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045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2520C (zh
Inventor
沼田健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0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0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25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5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11B20/1889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sector, i.e. the minimal addressable physical data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rack, i.e. the entire a spirally or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path on which the recording marks are locat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11B7/00375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on of physical defects, e.g. of recording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交替形成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并且能够相对于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记录和复制信息的光学存储介质。该光学存储介质包括:多个第一首部,分别具有第一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和多个第二首部,分别具有第二轨道地址作为独立于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给予凹槽轨道的连续号码。

Description

光学存储介质和光学存储装置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带有槽间表面和凹槽作为记录轨道的光学存储介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光学存储介质上的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
一般把光盘分类成只读光盘,如CD-ROM、允许记录一次的单次写光盘、和诸如磁光盘和相变类型光盘之类的可重写光盘。这样一种光盘作为成为多媒体最近迅速发展核心的存储介质,已经受到注意。用来引导激光束定向到光盘上的螺旋凹槽或同心凹槽形成在光盘的基片上。形成在螺旋凹槽任何相邻部分之间或在同心凹槽任何相邻凹槽之间的平坦部分称作槽间表面。
在常规普通光盘中,槽间表面或凹槽用作用来记录信息的记录轨道。因而,能采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把一个首部部分配置成预先形成的多个预成凹坑。一般地说,槽间表面和凹槽具有螺旋结构,从而他们从光盘的内圆周或外圆周开始而在光盘的外圆周或内圆周结束。还知道一种其中同心形成多个槽间表面凹槽的光盘。
把螺旋槽间表面和螺旋凹槽的每一个划分成每个具有特定长度的多段,以利于从光盘驱动器存取,并且这些轨道分别给出轨道地址(轨道号)。每条轨道在盘的圆周方向进一步划分成叫做扇区的多个单元,并且这些扇区也分别给出扇区地址(扇区号)。
除这些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之外,给每条轨道一个叫做每个扇区中的逻辑块地址(LBA)的号码。该LBA产生在光盘驱动器中,并且转换成一个轨道地址和一个扇区地址。LBA在从操作系统(OS)访问光盘时使用,并且顺序从第一轨道的开始扇区编号。
最近提出了一种把槽间表面和凹槽都用作记录轨道的光盘,并且已经成为市场上可得到的。在这种光盘中,轨道间距减小,由此增大记录密度。在这样一种常规槽间表面/凹槽记录类型光学存储介质中,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交替地给出轨道地址。
在槽间表面/凹槽记录类型光学存储介质中,记录/复制条件和伺服条件在槽间表面轨道与凹槽轨道之间不同。因而,在使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交替给出轨道地址(号码)的以上常规槽间表面/凹槽记录类型光学存储介质中,需要随槽间表面轨道与凹槽轨道之间的变化来改变记录/复制条件和伺服条件的时间,引起存取延迟。
而且,由于在最新计算机中的CPU的运算速度已经提高,所以在使用对于轨道地址按上述那样采用常规编号方法的槽间表面/凹槽记录类型光学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光盘驱动器中的处理响应来自OS等的存取可能变晚,从而有OS可能因为超时而挂起的可能性。而且,LBA至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的转换依据用于LBA的分配方法可能复杂化,引起交替处理时间的增大或错误转换,导致在光盘驱动器中使用的存储量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存取速度的槽间表面/凹槽记录类型光学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对于槽间表面/凹槽记录类型光学存储介质的存取速度的光学存储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带有交替形成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并且能够相对于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记录和/或复制信息的光学存储介质,该光学存储介质包括:多个第一ID部分,分别具有第一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和多个第二ID部分,分别具有第二轨道地址作为独立于第一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给予凹槽轨道的连续号码。
最好,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用来辨别槽间表面轨道的第一标识符,并且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用来辨别凹槽轨道的第二标识符。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一首部的每一个中,而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二首部的每一个中。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带有交替形成和划分成多个组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并且能够相对于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记录和/或复制信息的光学存储介质,该光学存储介质包括:多个第一ID部分,分别具有第一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每一组中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和多个第二ID部分,分别具有第二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每组中凹槽轨道的连续号码;第二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对于相同组中的第一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是连续的;在组的任何一个中的第一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对于其紧在前面的组中的第二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把纹间轨道和凹槽轨道划分成多个组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这些轨道可以按带(区)划分,或者可以按多个带作为一个单元划分。最好,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用来辨别槽间表面轨道的第一标识符,并且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用来辨别凹槽轨道的第二标识符。第二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可以在第一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之前。在这种情况下,在组任何一个中的第二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对于其紧在前面的组中的第二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通过逻辑块地址来把信息传送到带有交替形成的且被给予多个轨道地址和多个扇区地址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光学存储介质上的光学存储装置,该光学存储装置包括:一个产生单元,用来产生逻辑块地址,以便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一类的轨道地址、和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另一类的轨道地址,从而另一类的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对于所述一类的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是连续的;和一个转换单元,用来把逻辑块地址转换成光学存储介质的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通过逻辑块地址来把信息传送到带有交替形成的且被给予多个轨道地址和多个扇区地址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光学存储介质上的光学存储装置,该光学存储装置包括:一个产生单元,用来产生逻辑块地址,以便把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划分成多个组、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诸组任一个中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一类的轨道地址、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诸组任一个中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另一类的轨道地址从而另一类的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对于所述一类的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是连续的、及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与任一组相邻的组中的所述一类轨道地址从而在相邻组中的所述一类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对于该任一组中的另一类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是连续的;和一个转换单元,用来把逻辑块地址转换成光学存储介质的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
参照表示本发明一些最佳实施例的附图,由如下描述和附属权利要求书的研究,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及实现他们的方式将变得更明白,并且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身。
图1是部分立体图,表示槽间表面/凹槽记录类型光学存储介质的示意配置;
图2是示意图,表示光盘记录轨道的配置;
图3是示意图,表示扇区的布置;
图4是示意图,表示基片格式;
图5是示意图,表示扇区格式;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的示意表示;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的示意表示;
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光盘驱动器的电路方块图;
图9是示意图,表示其中装载MO机芯的光盘驱动器的内部结构;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LBA的编号方法的示意表示;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LBA的编号方法的示意表示;
图12是流程图,表示实际格式化;
图13是流程图,表示表面检查处理;
图14是流程图,表示PDL/SDL准备处理;及
图15是流程图,表示DMA准备处理。
参照图1,表示有一种槽间表面/凹槽记录类型光学存储介质12的示意配置。光学存储介质12通常具有盘形。标号14指示由例如玻璃或聚碳酸酯形成的透明基片。基片14带有交替形成的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在基片14的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任何相邻的之间的中心距离(轨道间距)是例如0.65μm,并且一个记录层16形成在基片14上。在基片14的槽间表面轨道18与凹槽轨道20之间的高度差是例如35nm。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光学存储介质12是带有至少一个槽间表面和一个凹槽作为记录轨道的光学存储介质就足够了。作为记录层16,例如,可以采用磁光记录层或相变类型记录层。
在制造诸如光学存储介质时,凹槽和凹坑最好预先形成在一个透明基片上。特别是,使用一个带有正电阻膜的压模,并且在除与凹槽和凹坑相对应的部分之外的一部分处暴露于激光束。然后,通过显影和蚀刻把与凹槽和凹坑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突起部分。然后,把如此制备的压模安装在喷射模铸机的模具上,并且把诸如聚碳酸酯之类的树脂供给到喷射模铸机,由此制备光学存储介质的透明基片。此后,在透明基片的传送表面(形成有槽间表面和凹坑的表面)上形成一个记录层、保护层、和反射层,由此完成光学存储介质。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Hei 11-232707中描述了用于这样一种基片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2,表示有根据本发明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光盘的记录轨道的示意配置。记录轨道由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组成。凹槽轨道20是连续的以便形成一条螺旋凹槽,并且槽间表面轨道18也是连续的以便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一个螺旋槽间表面,从而带有一个平坦表面的每个槽间表面轨道18限定在凹槽轨道20的任何相邻轨道之间。槽间表面轨道18分别提供有轨道号码T、T+1、T+2、…,从盘的内圆周侧向外圆周侧增大。类似地,独立于槽间表面轨道18的轨道号码,凹槽轨道20分别提供有轨道号码T、T+1、T+2、…,从盘的内圆周侧向外圆周侧增大。
标号24指示通过在盘圆周方向把每条轨道划分成N个轨道段得到的多个扇区。这N个扇区分别提供有扇区号码(扇区地址)1至N。螺旋形成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因此,在槽间表面轨道18中,第T轨道的第N扇区对于第(T+1)轨道的第一扇区是连续的。类似地,在凹槽轨道20中,第T轨道的第N扇区对于第(T+1)轨道的第一扇区也是连续的。
把这些纹间轨道号码、凹槽轨道号码、及扇区号码作为预成凹坑(凹坑/槽间表面信息)预先形成在盘的基片上。而且,尽管没有专门表示,把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在盘的径向上以这样一种方式分组成多个带或区,从而每个带或区包括多条轨道,例如一千条轨道。
图3示意表示扇区的排列。在每个扇区中的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的每一个提供有一个首部26。每个扇区包括首部26和一个记录区28。图4表示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最佳实施例中的基片格式。首部26包括一个凹槽首部区30和在盘的圆周方向上彼此偏移的一个槽间表面首部区域32。就是说,在该最佳实施例中的首部26是一个交错首部。凹槽轨道20螺旋形成在基片上,并且每个平坦槽间表面轨道18限定在凹槽轨道20的任何相邻的轨道之间。
一条比每条凹槽轨道20窄的凹槽34形成在凹槽首部区域30和槽间表面首部区域32中的每条凹槽轨道20的延伸部分上。而且,部分重叠每条凹槽34的多个预成凹坑36形成在凹槽首部区域30中。凹槽34形成的原因在于,即使当在查寻期间跨过首部26运动磁头时,也允许轨道计数。而且,多个预成凹坑38形成在每条纹间轨道18的延伸部分上,作为槽间表面首部区域32中的记录轨道,以便插入在相邻凹槽34之间。如果在轨道计数时没有问题,则可以从首部26省去凹槽34,并且预成凹坑36和38可以形成在一个形成首部26的平坦表面上。
现在参照图5将描述扇区格式。如上所述,每个扇区24包括首部26和记录区域28。SM指示一个扇区标记,它包括用来指示每个扇区的头部的信息。VFO指示一个可变频率振荡器,它是用于PLL相位同步和AGC的区域。首部26带有VF01和VF02,而记录区域28带有VF03。
AM指示一个地址标记,它把用于与以后ID部分同步的一个字节同步信号给予一个光盘驱动器。ID部分包括用来识别扇区地址的信息。就是说,ID1和ID2的每一个包括一个轨道号码、ID号码、扇区号码、和CRC。在该最佳实施例中,扇区号码的一个高量级一位用来辨别槽间表面轨道18或凹槽轨道20。例如,设置高量级一位,从而“0”指示凹槽轨道20,而“1”指示槽间表面轨道18。PA指示提供以指示以前CRC的结束的后同步。
记录区域28带有一个不形成有预成凹坑以与首部26区分开的间隙部分。SYNC指示一个其中与数据类似地记录一个同步信号的同步部分。一个数据区域包括读入区、用户数据区、控制区、及读出区。该区域包括由数据兼容性组成的所有信息。用户数据区用于由用户记录/复制数据。读入区和读出区用于盘驱动器的测试。控制区用来记录盘驱动器的控制信息。
参照图6,示意表示有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一最佳实施例用于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在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光盘中,凹槽轨道20分别给出从盘的内圆周侧至外圆周侧增大的连续轨道号码。类似地,独立于凹槽轨道20的轨道号码,槽间表面轨道18分别给出从盘的内圆周侧至外圆周侧增大的连续轨道号码。凹槽轨道20的轨道号码(轨道地址)提供在凹槽轨道20的相应首部26中,并且槽间表面轨道18的轨道号码(轨道地址)提供在槽间表面轨道18的相应首部26中。
每条凹槽轨道20的首部26带有用于凹槽轨道20的辨别的标识符(例如“0”),并且每条槽间表面轨道18的首部26带有用于槽间表面轨道18的辨别的标识符(例如“1”)。因而,尽管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任何相邻轨道具有相同的轨道地址和相同的扇区地址,但相邻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能通过相应的标识符识别。
根据该最佳实施例,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分别具有由连续号码提供的独立轨道地址,从而在槽间表面轨道18中或在凹槽轨道20中连续地进行来自主设备的存取。因而,不必切换复制激光功率、复制磁场、及在轨道之间的伺服条件,由此允许存取速度的提高。
在对于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交替和连续地编号轨道地址的情况下,象在先有技术中那样,每当相互改变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时,必须切换记录条件、复制条件、及伺服条件。因而,需要对于在槽间表面轨道与凹槽轨道之间的变化的等待时间,以引起存取的延迟。
在本发明的第一最佳实施例中,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分别具有独立的轨道地址,从而在槽间表面轨道中或在凹槽轨道中能连续地进行处理。结果,如果在带(区)之间没有变化或没有大的温度变化,则不必进行用来调节写功率或读功率的最佳值的测试写/读操作,由此大大地缩短处理时间。
参照图7,示意表示有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用于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在第二最佳实施例中,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在盘的径向划分成多个组。例如,把槽间表面轨道18和凹槽轨道20分组成分别与一个Z-CAV(区恒定角速度)系统的区相对应的多个带。另外,可以采用一个Z-CLV(区恒定线性速度)系统。
首先,把连续轨道号码0至N1-1给予在带#0中的凹槽轨道20。第二,把连续轨道号码N1至N2-1给予在带#0中的槽间表面轨道18。然后,把连续轨道号码N2至N3-1给予在带#1中的凹槽轨道20,其中第一轨道号码N2在带#0中从槽间表面轨道18的最后轨道号码N2-1是连续的。
根据在该最佳实施例中用于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把轨道划分成多个组,并且交替地一组一组地把连续轨道号码给予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就是说,根据该最佳实施例,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在相同组中从凹槽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是连续的。而且,在诸组中任一个中的凹槽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在其紧前面组中从槽间表面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另外,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在相同组中可以在凹槽轨道的连续号码之前。在该最佳实施例中,这些轨道号码例如在首部26处以预成凹坑的形式记录。每条凹槽轨道20的首部26带有用于凹槽轨道20的辨别的标识符,并且每个槽间表面轨道18的首部26带有一个用于槽间表面轨道18的辨别的标识符。
在该最佳实施例中,把轨道划分成多组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轨道可以按所示的带划分,或者可以按作为一个单元的多个带划分。根据该最佳实施例,尽管在槽间表面轨道18与凹槽轨道20之间的移动号码大于在第一实施例的,但能使在盘径向的磁头运动小于在第一最佳实施例的,由此允许存取速度的进一步提高。
尽管在每个最佳实施例中的首部由预成凹坑提供,但首部可以由磁光记录或相变记录提供。而且,只有地址和标识符可以由光学记录形成。每个首部26带有一个用于槽间表面轨道或凹槽轨道的辨别的标识符。因而,在把由OS存取时使用的一个逻辑块地址(LBA)转换成一个轨道号码和一个扇区号码时,有可能容易地辨别存取纹间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哪一个,由此提高存取速度。
参照图8,表示有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光盘驱动器的电路方块图。图8中所示的光盘驱动驱动器一般由一个控制单元40和一个外壳41组成。控制单元40包括一个用来进行光盘驱动器的一般控制的MPU42、一个用来在光盘驱动器与主设备之间交换命令和数据的主接口47、一个用来进行在光盘介质上读/写数据所需要的处理的光盘控制器(ODC)44、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6、及一个缓冲存储器48。缓冲存储器48通常用于MPU42、光盘控制器44、及主接口47。
光盘控制器44包括一个格式化器44a和一个ECC处理器44b。在写存取时,格式化器44a把NRZ写数据划分成介质的扇区以产生一种记录格式。ECC处理器44b按扇区写数据产生一个ECC代码,并且把它添加到记录格式。ECC处理器44b进一步按要求产生一个CRC代码,并且把它添加到记录格式。而且,ECC处理器44b把ECC编码之后的扇区数据转换成例如一个1-7RLL代码。
格式化器44a产生一个在由一个OS存取时使用的逻辑块地址(LBA)。根据光盘介质的记录容量预先编程LBA,并且把该程序预先以固件的形式存储在格式化器44a中。格式化器44a进一步预先存储一个用来把LBA转换成一个轨道地址和一个扇区地址的程序。而且,在进行光盘介质的物理格式化时发现的坏扇区号码也存储在格式化器44a中。
在读存取时,解调的扇区读数据经受1-7RLL转置,并且ECC处理器44b进行CRC校验及差错检测和校正。而且,格式化器44a链接在扇区中的NRZ数据,并且把NRZ读数据流传输到主设备。一个写LSI电路50由光盘控制器44控制。写LSI电路50带有一个写调制器51和一个激光二极管控制电路52。来自激光二极管控制电路52的输出供给到提供在外壳41的一个光学单元中的一个激光二极管单元60。
激光二极管单元60带有一个激光二极管60a和一个监视光电检测器60b。写调制器51把写数据转换成PPM记录或PWM记录格式数据。作为一种通过使用激光二极管单元60来进行记录/复制的光盘,即一种可重写磁光(MO)机芯介质,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可以使用具有128MB、230MB、540MB、640MB、及1.3GB的记录容量的不同种类的MO机芯介质的任一种。
在这些MO机芯介质中,128MB和230MB MO机芯介质采用凹坑位置调制(PPM)记录,从而根据介质上标记的存在或不存在记录数据。而且,介质的记录格式是CAV(恒定角速度)。另一方面,能够较高密度记录的540MB、640MB、及1.3GB MO机芯介质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记录,从而记录数据以便对应于标记的边缘,即标记的前沿和后沿。而且,一种区CAV用作介质的记录格式。
因而,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能支持具有128MB、230MB、540MB、640MB、及1.3GB的记录容量的各种MO机芯介质。因而,当把这些种类的MO机芯介质的任一种装载到光盘驱动器中时,首先读在介质的一个首部部分处形成为多个预成凹坑的ID部分,并且然后由MPU42从预成凹坑的空隙识别介质的种类,MPU42又把这种识别的结果通知写LSI电路50。
在128MB或230MB介质的情况下,来自光盘控制器44的扇区写数据由写调制器51转换成PPM记录数据,而在540MB、640MB、及1.3GB的情况下,扇区写数据由写调制器51转换成PWM记录数据。由写调制器51得到的PPM记录数据或PWM记录数据供给到激光二极管控制电路52,并且驱动激光二极管60a以把数据写到介质上。
一个读LSI电路54带有一个读解调器55和一个频率合成器56。来自用从激光二极管60a输出的激光束照射的介质的返回光,由一个ID/MO检测器62检测,并且作为一个ID信号和一个MO信号经一个磁头放大器64输入到读LSI电路54中。在首部处的地址信息等作为ID信号、和关于标识符、轨道地址的一系列数据而检测,并且复制扇区地址,由此允许识别在介质上的光束斑点的位置。
在读LSI电路54中的读解调器55提供有诸如AGC电路、滤波器、和扇区标记检测电路之类的电路功能。读解调器55从输入ID信号和输入MO信号产生读时钟和读数据,并且把PPM记录数据或PWM记录数据解调到原始NRZ数据。一种区CAV用作一个主轴电机70的控制。因而,MPU42对于包括在读LSI电路54中的频率合成器56,进行用于与区相对应的时钟频率产生的频率划分比率的设置和控制。
频率合成器56是带有一个可编程分频器的PLL电路,该可编程分频器产生一个基准时钟,作为根据介质上的区(带)位置具有一个预定固有频率的读时钟。更具体地说,频率合成器56由一个带有一个可编程分频器的PLL电路配置,该可编程分频器产生一个基准时钟,根据由MPU42根据区号码设置的一个分频比(m/n)具有一个频率fo。频率fo由下式给出:
fo=(m/n)·fi
在以上表达式中,分频比(m/n)的分母n表示根据介质种类,即128MB、230MB、540MB、640MB、或1.3GB介质,的固有值。另一方面,分子分频比(m/n)的m表示一个根据介质上的区位置变化的值。预先存储该值,作为与每种介质上的区号码相对应的表信息。读LSI电路54进一步把一个MOXID信号E4输出到DSP46。MOXID信号E4是一个具有在一个作为数据区域的MO区域中的H级(位1)和在其中形成预成凹坑的ID区域中的L级(位0)的信号。就是说,该信号指示在介质的记录轨道上的MO区域和ID区域的物理位置。
在读LSI电路54中解调的读数据供给到光盘控制器44,并且然后通过ECC处理器44b的编码功能经受1-7RLL转置及CRC校验和ECC处理以恢复NRZ扇区数据。而且,NRZ扇区数据链接到格式化器44a中的NRZ读数据流上,并且此后经缓冲存储器48和主接口47传送到主设备。
来自提供在外壳41中的一个温度传感器66的检测信号经DSP46供给到MPU42。MPU42根据由温度传感器66检测的在盘驱动器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激光二极管控制电路52中的读、写、及擦除光学功率的最佳值。MPU42进一步经DSP46和一个驱动器68控制提供在外壳41中的主轴电机。因为MO机芯介质的记录格式是区CAV,所以驱动主轴电机70以便例如以4500rpm的恒定速度转动盘介质。MPU42进一步经DSP46和一个驱动器72控制提供在外壳41中的一个电磁铁74。电磁铁74相对着装载到盘驱动器中的MO机芯的光束侧定位,并且起把一个外部磁场供给到介质的作用。
DSP46具有一种相对于介质来定位来自激光二极管60a的激光束的伺服功能,并且包括一个用来查找至目标轨道的激光束以把光束斑点定位在目标轨道上的查找控制器57、和一个用来使激光束跟踪目标轨道的中心的上轨控制器58。为了实现DSP46的伺服功能,用来检测来自用激光束照射的介质的返回光的一个FES检测器75提供在外壳41中的光学单元中,而一个FES检测电路76由来自FES检测器75的输出产生一个聚焦误差信号,以把该聚焦误差信号输入到DSP46中。
而且,一个用来检测来自介质的返回光的TES检测器77提供在外壳41中的光学单元中,并且一个TES检测电路78由来自TES检测器77的输出产生一个跟踪误差信号E1,以把跟踪误差信号E1输入到DSP46中。跟踪误差信号E1输入到一个TZC(轨道零交叉)检测电路80中,其中产生一个轨道零交叉脉冲E2。来自TZC检测电路80的轨道零交叉脉冲E2输入到DSP46中。DSP46进一步经驱动器88、92、和96控制,分别驱动一个聚焦致动器90、轨道致动器94、和VCM98,以控制光束斑点在介质上的位置。
参照图9,表示有光盘驱动器的外壳41的一种示意配置。主轴电机70提供在一个壳体100中。当把一个MO机芯106经一个进口门104插入到壳体100中时,在MO机芯106中的MO介质12卡到主轴电机70的转动轴的轮毂上,因而装载MO介质12。一个滑架108提供在装载到盘驱动器中的MO介质12的下面,从而通过VCM98可跨过MO介质12轨道运动。一个物镜110和一个光束升高棱镜114安装在滑架108上。
来自提供在一个固定光学系统112中的激光二极管60a的激光束由光束升高棱镜114反射以进入物镜110。激光束由物镜110聚焦到MO介质12的记录表面上。控制物镜110以沿其光学轴通过在图8中所示的外壳41中的聚焦致动器90运动。进一步控制物镜110,以通过图8中所示外壳41中的轨道致动器94在MO介质12的径向跨过其给定数量个轨道(例如几十个轨道)运动。一个用来把一个外部磁场施加到MO介质12上的电磁铁102提供在装载到盘驱动器中的MO介质12的上方。
参照图10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最佳实施例用于LBA的编号方法。如上所述,LBA是在从OS存取时使用的地址,并且预先存储一个用来实现用于LBA的编号方法的程序,作为在光盘控制器44的格式化器44a中的固件。一般地说,当把介质装载到光盘驱动器中时,读出通过下文描述的物理格式化记录在介质上的控制信息。在指定来自OS的LBA以在介质上记录/复制信息时,必须使LBA对应于介质上的物理轨道号码和扇区号码。格式化器44a根据记录在介质上的控制信息和存储在格式化器44a中的介质信息把LBA分配给轨道号码和扇区号码。
根据在该最佳实施例中用于LBA的编号方法,从凹槽轨道的开始轨道地址开始编号,并且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的凹槽轨道地址。凹槽轨道的最后轨道地址跟随有槽间表面轨道的开始轨道地址,并且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的槽间表面轨道地址。给予槽间表面轨道的开始轨道地址的号码从给予凹槽轨道的最后轨道地址的号码是连续的。
另外,可以从槽间表面轨道的开始轨道地址开始LBA编号,并且槽间表面轨道的最后轨道地址可以跟随有凹槽轨道的开始轨道地址。预先存储一个把根据以上方法如此编号的LBA转换成光学存储介质上的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的程序,作为在格式化器44a中的固件。
当把介质装载到光盘驱动器中时,在控制器中的一个存储器中或在一个RAM中扩展LBA信息。当从光盘驱动器弹出介质时,清除LBA信息。在介质上存在坏扇区的情况下,进行扇区滑移或替换处理,从而有在介质上的地址临时可能变得不连续的可能性。如果在介质上没有缺陷存在,则根据以上方法连续地编号LBA。
参照图11,表示有根据本发明第四最佳实施例用于LBA的编号方法。在该最佳实施例中,把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划分成多个组。例如,把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分组成介质上的带。然而,分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把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分组成每个包括多个带的多个单元。
在图11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从在带#0中的凹槽轨道的开始轨道地址开始LBA编号,并且把连续号码给予在带#0中的凹槽轨道地址。在带#0中的凹槽轨道的最后轨道地址跟随有在带#0中的槽间表面轨道的开始轨道地址,并且把连续号码给予在带#0中的槽间表面轨道地址。在带#0中的开始槽间表面轨道的号码从带#0中的最后凹槽轨道的号码是连续的。
在带#0中的槽间表面轨道的最后轨道地址跟随有在带#1中的凹槽轨道的开始轨道地址,并且把连续号码给予在带#1中的凹槽轨道地址。在带#1中的开始凹槽轨道的号码从带#0中的最后槽间表面轨道的号码是连续的。以这种方式,把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划分成多个组,并且把连续号码交替地给予槽间表面轨道的组和凹槽轨道的组,由此产生LBA。另外,用于槽间表面轨道的LBA的编号可以在用于相同组中的凹槽轨道的LBA的编号之前。
根据以上方法如此编号的LBA由光盘控制器44的格式化器44a转换成对应的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生成由格式化器44a中的上述方法如此定地址的LBA,从而以减小的错误能容易地进行从LBA至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的转换,并且能避免在光盘驱动器中使用的存储器量的增大。
不必使对于LBA的编号方法与用于在存储介质中的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相关,但这些编号方法可以是彼此独立的。就是说,由光盘控制器44的格式化器44a把LBA转换成适于使用中的介质的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然而,通过使图6中所示用于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对应于图10中所示用于LBA的编号方法,或者通过使图7中所示用于轨道地址的编号方法对应于图11中所示用于LBA的编号方法,在处理中能容易地管理和转换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轨道地址和扇区地址如何定位在介质上预先由光盘驱动器的控制器(MPU或光盘控制器)保持为程序。例如,开始轨道是从介质的内圆周还是从介质的外圆周开始,取决于介质的种类。这种信息不专门记录在介质上。因而,在装载介质时检查介质的种类。例如在介质是640MB介质的情况下,在装载该介质时控制器从存储器抽取640MB介质的控制信息,并且掌握介质配置和在介质上要控制的轨道的径向位置,由此进行查找控制等。
因而,与对其已经应用本发明的轨道编号的介质配置有关的信息需要由光盘驱动器预先保持,从而操作光盘驱动器。就是说,光盘驱动器具有关于介质配置的信息,包括轨道总数、扇区总数、径向位置、及开始位置。光盘驱动器识别装载介质的种类,由此从存储器抽取关于介质配置的信息并且也抽取用于介质的控制信息(关于读功率/写功率/擦除功率等的信息)。而且,光盘驱动器根据介质配置切换控制信息,并且改变在槽间表面轨道与凹槽轨道之间的切换功率的计时。
这里参照图12至15将描述存储介质的物理格式化。这种物理格式化通常在存储介质的工厂中进行。参照图12,这里一般表示物理格式化的流程图。步骤S10是表面检查处理,作为一个格式单元命令的主处理。在这种处理中,在验证介质的整个表面时检测坏扇区。图13是由图12中的步骤S10表示的表面检查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30,准备在区#0中的光盘驱动器(ODD)输入擦除参数和查找地址,并且执行查找和擦除操作。在步骤S31,准备在区#0中的ODD输入写参数和查找地址,并且执行查找和写操作。在步骤S32,准备在区#0中的ODD输入验证参数和查找地址,并且执行查找和验证操作。在步骤S33,把其中已经出现缺陷记录因素的地址顺序记录到一个缺陷存储区域中。如果没有缺陷记录存在,则程序前进到步骤S34。在缺陷数量超过由介质拥有的备用最大数量的情况下,中断程序以处理差错(步骤S34)。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该介质是不可用的。从区#1至最后区重复从步骤S30至步骤S34的处理序列(步骤S35)。
在结束图12中步骤S10的表面检查处理之后,然后执行由步骤S12表示的初级缺陷线(PDL)和次级缺陷线(SDL)准备处理。步骤S12的PDL/SDL准备处理是用来在PDL与SDL之间划分在步骤S10的表面检查处理中得到的缺陷地址的例行程序。图14是表示PDL/SDL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40,确定是否格式化一个组。如果在步骤S40中的回答是肯定的,则把组中的缺陷地址记录在PDL上,而如果在步骤S40中的回答是否定的,则程序进行到步骤S41,其中确定在组中的备用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组中缺陷的数量。如果在步骤S41中的回答是肯定的,则把组中的缺陷地址记录在PDL上。如果在步骤S41中的回答是否定的,则程序进行到步骤S42,把超过组中备用数量的过多缺陷数量从组中的缺陷地址开始顺序记录在SDL上。
此后,在步骤S43把在组中的剩余缺陷地址记录在PDL上。重复从步骤S40至步骤S43的处理序列直到最后组(步骤S44)。在一组在步骤S40格式化的情况下,缺陷地址仅记录在PDL上。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在组中备用数量等于由介质拥用的备用的最大数量。也在格式化多组的情况下,只有每组中的缺陷数量小于或等于每组中的备用数量,才把缺陷地址记录在PDL上。
在结束图12中步骤S12的PDL/SDL准备处理之后,然后执行由步骤S14表示的缺陷管理区域(DMA)准备处理。步骤S14的DMA准备处理是用来把盘定义结构(DDS)、PDL、和SDL写在介质上的DMA区域中的例行程序。图15是表示DMA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50,构造DDS数据并且在DRAM中扩展。在步骤S51,构造PDL数据并且在DRAM上扩展。在步骤S52,构造SDL数据和直到用户区的剩余数据并且在DRAM中扩展。在步骤S53,对于DDS#0至#3执行擦除、写、及验证操作。在步骤S54,对于PDL#0至#3执行擦除、写、及验证操作。
在步骤S55,对于SDL#0至#3和直到用户区的剩余扇区执行擦除、写、及验证操作。在擦除、写、及验证操作期间错误出现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其中出现错误的两个或多个DMA,则中断程序以处理错误(步骤S56)。在物理格式化之后,根据OS或应用软件的种类在用户侧格式化介质,并且把在用户使用介质期间出现的缺陷记录在SDL上。
LBA字节的数量对应于每个扇区的字节数量。例如,在640MB介质的情况下,每个扇区的字节数量是2048,而在240MB介质的情况下,每个扇区的字节数量是512。应用软件或OS接口根据介质种类改变用于LBA的指定方法。在从应用软件或OS接口接收命令时,作为光盘驱动器的控制器中的程序的格式化器使LBA对应于介质上的地址。
尽管在上述的每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把本发明应用于用来处理磁光存储介质的一种磁光存储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存储装置,而是也可应用于用来处理相变类型光学存储介质、CD-R、CD-RW等的各种存储装置。
根据本发明光学存储介质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给予槽间表面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独立于给予凹槽轨道地址的连续号码。因而,与先有技术不同,不必在轨道之间切换伺服条件和记录复制条件,由此允许存取速度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光学存储介质的另一个最佳实施例,把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划分成多个组,并且把轨道号码交替地给予槽间表面轨道的组和凹槽轨道的组。因而,尽管在槽间表面轨道与凹槽轨道之间的移动数量较大,但能使在盘径向的磁头运动较小,由此允许存取速度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用于LBA的分配方法,能容易地进行把LBA转换成轨道号码和扇区号码的处理,由此避免交替处理时间的增大和在盘驱动器中使用的存储量的增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最佳实施例的细节。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属权利要求书定义,并且落在权利要求书的等效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和修改因此都由本发明包括。

Claims (10)

1.一种带有交替形成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记录和/或复制信息的光学存储介质,包括:
多个第一ID部分,分别具有第一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所述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和
多个第二ID部分,分别具有第二轨道地址作为独立于所述第一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给予所述凹槽轨道的连续号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一个用来辨别所述槽间表面轨道的第一标识符,并且所述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一个用来辨别所述凹槽轨道的第二标识符,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一首部的每一个中,而所述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二首部的每一个中。
3.一种带有交替形成和划分成多个组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记录和/或复制信息的光学存储介质,包括:
多个第一ID部分,分别具有第一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每一组中所述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和
多个第二ID部分,分别具有第二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每一组中所述凹槽轨道的连续号码;
所述第二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相同组中的所述第一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在所述组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第一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其紧在前面的组中的所述第二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一个用来辨别所述槽间表面轨道的第一标识符,并且所述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一个用来辨别所述凹槽轨道的第二标识符,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一首部的每一个中,而所述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二首部的每一个中。
5.一种带有交替形成和划分成多个组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记录和/或复制信息的光学存储介质,包括:
多个第一ID部分,分别具有第一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每一组中所述槽间表面轨道的连续号码;和
多个第二ID部分,分别具有第二轨道地址作为给予每组中所述凹槽轨道的连续号码;
所述第一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相同组中的所述第二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在所述组的任何一个中的所述第二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其紧在前面的组中的所述第一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一个用来辨别所述槽间表面轨道的第一标识符,并且所述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带有一个用来辨别所述凹槽轨道的第二标识符,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ID部分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一首部的每一个中,而所述第二ID部分的每一个提供在第二首部的每一个中。
7.一种通过逻辑块地址来把信息传送到带有交替形成的且被给予多个轨道地址和多个扇区地址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光学存储介质上的光学存储装置,包括:
一个产生单元,用来产生所述逻辑块地址,以便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的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中的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和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的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中的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从而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所述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和
一个转换单元,用来把所述逻辑块地址转换成所述光学存储介质的所述轨道地址和所述扇区地址。
8.一种通过逻辑块地址来把信息传送到带有交替形成的且被给予多个轨道地址和多个扇区地址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光学存储介质上的光学存储装置,包括:
一个产生单元,用来产生所述逻辑块地址,以便把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划分成多个组、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所述组的任一个中的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的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所述任一个组中的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的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从而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所述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及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与所述任一组相邻的组中的所述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从而在所述相邻组中的所述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所述任一组中的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和
一个转换单元,用来把所述逻辑块地址转换成所述光学存储介质的所述轨道地址和所述扇区地址。
9.一种对于逻辑块地址来把信息传送到带有交替形成的且被给予多个轨道地址和多个扇区地址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光学存储介质上的产生方法,包括步骤:
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的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的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和
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的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的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从而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所述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10.一种对于逻辑块地址来把信息传送到带有交替形成的且被给予多个轨道地址和多个扇区地址的槽间表面轨道和凹槽轨道的光学存储介质上的产生方法,包括步骤:
把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划分成多个组;
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所述组任一个中的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的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
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所述任一个组中的所述槽间表面轨道和所述凹槽轨道的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从而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所述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及
把连续号码给予在每个扇区中与所述任一组相邻的组中的所述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从而在所述相邻组中的所述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对于所述任一组中的另一类的所述轨道地址的所述连续号码是连续的。
CNB011045310A 2000-06-21 2001-02-15 光学存储介质处理和逻辑块地址产生方法,光学存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25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86635A JP2002008247A (ja) 2000-06-21 2000-06-21 光記憶媒体及び光記憶装置
JP186635/2000 2000-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0361A true CN1330361A (zh) 2002-01-09
CN1182520C CN1182520C (zh) 2004-12-29

Family

ID=18686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45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2520C (zh) 2000-06-21 2001-02-15 光学存储介质处理和逻辑块地址产生方法,光学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10055260A1 (zh)
EP (2) EP1168345A3 (zh)
JP (1) JP2002008247A (zh)
CN (1) CN118252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3550B2 (en) 2002-09-30 2007-06-19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WO2004053874A1 (en) 2002-12-11 2004-06-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naging overwrite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an optical disc write once
US7355934B2 (en) 2003-01-27 2008-04-08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isc of write once ty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 information on the optical disc
KR101024923B1 (ko) 2003-05-09 2011-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에있어서의 관리정보 기록방법 및 장치
US7313065B2 (en) 2003-08-05 2007-12-25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from optical disc
KR100964685B1 (ko) * 2003-10-20 2010-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기록재생방법과기록재생장치
JP4597126B2 (ja) 2004-03-25 2010-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
CN101002260A (zh) * 2004-06-29 2007-07-1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记录载体上记录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KR20070058292A (ko) 2005-12-02 2007-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와 기록매체클로징 방법
JP4736967B2 (ja) * 2006-06-14 2011-07-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7982B2 (ja) * 1993-03-16 2001-12-10 株式会社東芝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DE69429891T2 (de) * 1993-06-08 2002-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sche Platte und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und Wiedergabe von Informationen
US5872767A (en) * 1995-02-17 1999-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an optical disk recording/reproduction device having address blocks located on boundary lines between adjoining tracks
US6058099A (en) * 1995-12-29 2000-05-02 Sony Corporation Disc-shape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offset address information data
US6215758B1 (en) * 1996-10-04 2001-04-10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778592B2 (ja) * 1996-08-30 1998-07-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走査方法および走査装置
JP3091876B2 (ja) * 1996-08-30 2000-09-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ドライブ装置
DE69725810T2 (de) * 1996-08-30 2004-08-12 Sharp K.K. Plattenförmiges 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orrichtung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einer Platte
JPH10334594A (ja) * 1997-05-27 1998-12-18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装置、データ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US6252845B1 (en) * 1997-08-05 2001-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igh density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disk master
US6320833B1 (en) * 1998-05-07 2001-11-20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256518B2 (ja) * 1999-04-28 2002-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189019A (ja) * 1999-12-28 2001-07-10 Sony Corp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10055260A1 (en) 2001-12-27
EP1168345A2 (en) 2002-01-02
CN1182520C (zh) 2004-12-29
EP1168345A3 (en) 2003-04-02
JP2002008247A (ja) 2002-01-11
EP1482511A1 (en) 2004-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1912C (zh) 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CN1174381C (zh) 光盘
CN100345188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CN1145939C (zh) 光学记录载体以及从其上记录和重现信号的方法
CN1036299C (zh) 可寻址道角长度与盘转数无关的数据存储盘媒体格式
CN1147838C (zh) 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
CN1297977C (zh) 光盘驱动器和记录/回放的方法
US6738333B1 (en) Format for recording data in a storage disk
CN1140881A (zh) 对应纠错系统的数据记录/再现设备及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182520C (zh) 光学存储介质处理和逻辑块地址产生方法,光学存储装置
CN1290010A (zh)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确定方法
CN1184633C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52376C (zh) 存储单元和光学记录媒体
CN1212420A (zh) 信息记录再生用光盘及使用该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265385C (zh) 记录方法
CN1129120C (zh) 数据记录/再生光盘、其记录/再生设备及其再生设备
CN1158655C (zh) 再现方法
CN101042913A (zh) 可重写光盘的记录方法和光盘驱动装置
US7864636B2 (en) Multi-layere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ddress assignment method for multi-layere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CN1271499C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H09190680A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H09190679A (ja) 情報記録媒体
CN1420492A (zh) 光盘和光盘驱动器
CN1835109A (zh) 信息再现方法
CN1881453A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的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