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38C - 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 - Google Patents

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38C
CN1147838C CNB981184324A CN98118432A CN1147838C CN 1147838 C CN1147838 C CN 1147838C CN B981184324 A CNB981184324 A CN B981184324A CN 98118432 A CN98118432 A CN 98118432A CN 1147838 C CN1147838 C CN 11478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ype
data
identification code
synchronous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184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8916A (zh
Inventor
�ٱ�����
藤本健介
重信正大
马渡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08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8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92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are linked to media defects or read/write errors
    • G11B20/0092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are linked to media defects or read/write errors wherein said defects or errors are generated on purpose, e.g. intended scratch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for discontinuous data, e.g. digital information signals, computer programme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20/1476Synchronisation patterns; Coping with defect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尤其适用于发送视频数据和其他的数据或将这些数据以预定的块单元记录在光盘上的系统,使得可以通过数量较少的标识数据容易并正确地确定每一帧。用独特的组合来赋予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至少相邻的同步码型或/和相邻的同步码型。

Description

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尤其涉及传送视频数据和其他数据或将这些数据记录在预定块单元中的光盘上的系统。本发明通过提供至少相邻同步码型(pattern)的唯一组合或相邻同步码型与其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唯一组合,使得可以容易地并且准确地确定每一帧的位置。
(2)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光盘单元中,根据相邻的数据片之间插入的同步码型,校正不同步的时钟,从而可以正确地重现数据。另外,光盘单元的的构造采用多种类型的同步码型的组合,同步码型的的类型少于构成一个段的帧的数量,这样可以有助于有效地避免由于同步码型而使冗余度增加,并根据重现同步码型的结果确定帧的位置。
这就是说,DVD即数字多功能盘(一种光盘)将顺序输入的视频信号和声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重现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声频信号。接着,光盘单元按照MPEG(动画专家组)所定义的格式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并且类似于数据压缩那样,使这些数据与数字声频信号多路复用(下文中称经多路复用的数据为AV数据),然后进行扰频过程(scramble process)。
接着,如图15所示,在AV数据中加入了表示地址和其他数据的标识数据以后,光盘单元分离AV数据为预定块单元,在每一块中加入纠错码、前同步码(preamble)、后同步码(postamble)等,从这些块的数据产生一数据群。通过这一过程,光盘单元在由一个数据群组成的纠错块单元中记录AV数据到光盘上并重现来自光盘的AV数据。图15中,帧的数量用符号Fr表示。
另外,光盘单元从一个数据群中形成16个数据段,并且如图16所示,从每一数据段的数据形成26个同步的数据帧。每一同步帧用分配到以91个字节为单位形成的AV数据或其他数据的同步码型SY0到SY7来形成。
在这些DVD中,以预定的次序将八种类型的同步码型SY0到SY7(下文中称为第一到第八同步码型)顺序分配到同步帧。即,每一数据段以第一同步码型SY0开始,表示数据段的开始;后跟由标识(ID)数据和其他数据组成的第一同步帧。在该数据段中,第六同步码型SY5接着形成具有AV数据和其他数据的同步帧。
另外,数据段将剩余的24个帧分成3组,它们分别具有分配了第六、第七和第八同步码型SY5、SY6和SY7的偶数帧。每一组中的奇数帧以SY1、SY2、SY3和SY4的次序分配有第二至第五同步码型。
采用这一结构,在DVD中,偶数帧的同步码型SY5、SY6和SY7有助于区别每一数据段的开头块(组)、中间块和最后块,而奇数帧的同步码型SY0到SY4有助于识别每一块中的帧,从而可以恢复顺序重现的数据。
采用这一结构,在这种类型的光盘单元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数据是通过搜寻操作从数据段的中间帧起重现的。同时,由于因损坏而出现不同步的情况,会使中间帧不能被正确重现。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当数据是根据重现同步码型结果从数据段的中间帧起重现的时候,光盘单元使得重现结果可以通过正确地放置顺序重现的数据帧而输出,即使是在中间帧无法正确重现时也是如此。
同时,当以这种方式分配同步码型SY0至SY7时,如用箭头A表示的那样,当从第二帧的数据起重现每一数据段的第三帧的数据时,第六和第二同步码型SY5和SY1是相邻(contiguous)的。同样,如用箭头B表示的那样,当从第十帧的数据起重现第十一帧的数据的时候,与此类似,第六和第二码型SY5和SY1是相邻的。
因此,在同步码型的结构中,当第六和第二同步码型SY5和SY1相邻时,很难仅从第六和第二同步码型SY5和SY1来确定帧的位置;从而很难在检测到所跟随的同步码型之前正确地确定一个帧。即,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正确确定帧的位置。
当不能正确地重现偶数、奇数以及偶数帧的数据流中相邻的奇数帧同步码型的同步码型的时候,可以确定帧是在数据段的第一块、中间块还是最后块,但很难确定块中帧的特定位置;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到所跟随的同步码型之前很难正确识别该帧。
即,举例来说,如果第二同步码型SY1在第六、第二和第六同步码型SY5、SY1和SY5相邻时无法正确地重现,则在图16中,在下述情况之一很难确定特定数据段的位置:当第六、第二和第六同步码型SY5、SY1和SY5相邻时;当第六、第三和第六同步码型SY5、SY2和SY5相邻时;当第六、第四和第六同步码型SY5、SY3和SY5相邻时;以及当第六、第五和第六同步码型SY5、SY4和SY5相邻时。
即使在可以检测三个相邻的同步码型时,那么如果其中的一个同步码型没有被正确检测出来,也不能检测到正确的帧;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到所跟随的同步码型前,很难准确地对帧进行识别。
这时,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对每一同步帧赋予一个特有的同步码型,但这要求同步码型的位长度更长,因而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冗余度因同步码型而增加。
(3)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作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使得可以容易地并且正确地确定帧的位置。
按照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在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和光盘单元中,以下述方式向帧顺序赋予数量少于构成一个块的帧数量的标识码型,即,当相邻帧是任意在每一块中选择时,赋予相邻帧的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块中任何其他相邻帧的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相同的。
这时,以这样的方式来赋予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三个相邻的帧时,赋予三个相邻帧中第一和最后帧的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中第一和最后帧的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相同的。
另外,在含有如此设置的数据的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中,每一帧的位置是根据两个相邻帧的标识码型或根据三个相邻帧的标识码型来确定的。
即使当类型数量少于构成一个块的帧的数量的标识码型被顺序赋予给帧以确定同步帧的位置从而有效地避免冗余度的增加时,如果标识码型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赋予的,即在每一块中任意选择相邻的帧时,那么赋予相邻帧的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块中任意其他相邻帧的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每一帧可以由两个相邻的标识码型来确定其位置。
这时,以这样的方式来赋予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三个相邻的帧时,赋予三个相邻帧中第一和最后一个帧的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的第一和最后帧的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即使无法正确检测三个相邻同步码型中的一个标识码型,每一帧也能通过其余的标识码型来正确地确定其位置。
采用这种结构,在含有这样设置的数据接收机或光盘单元中,如果每一帧的位置是根据两个相邻帧的标识码型来确定其位置的,则该帧可以被正确定位。同时,如果每一帧是根据三个相邻帧的标识码型来定位的,则即使很难正确检测到标识数据,也能正确确定帧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所要求的数据记录在预定的块单元中的光盘装置,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构造为存储多个标识码型;以及耦合于所述存储器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构造为将所述块分成预定的帧,并向所述帧顺序赋予所述标识码型以记录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标识码型的类型数小于构成所述块的所述帧的数量,其中所述多个标识码型的类型数小于所述多个帧的数量,并且,在每一所述块中,以这样一种方式赋予所述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所述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另外,以这样的方式赋予所述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三个相邻帧时,赋予所述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所述标识码型的数量设置在从n1/2到2n1/2的范围内,其中,n是帧数,所述标识码型的类型数设置在从(n-1)1/2+1到2((n-1)1/2+1)的范围内,其中,n是帧数;并且,所述标识码型中的一个标识码型仅被赋予所述块的特定帧,将所述块分成多个分组,每一所述分组由多个所述帧构成,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赋予所述标识码型,即,赋予任意选择的所述分组的所述标识码型的至少一种类型与赋予其他分组的所述标识码型是不同的,预定个数的所述块的前面是一后同步码,而后面是一前同步码,并且所述数据是以所述后同步码、所述预定个数的所述块和所述前同步码记录下来的;其中,多个帧用取代所述数据而放置的预定数据而形成的,并且所述后同步码和所述前同步码是通过在所述多个帧中的每一个帧中放置所述标识数据来形成的;并且,形成的所述前同步码以相同类型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相邻序列开头的,预定个数的所述块的前面是一后同步码,而后面是一前同步码,并且所述数据是以所述后同步码、所述预定个数的所述块和所述前同步码记录下来的;其中,多个帧用取代所述数据而放置的预定数据而形成的,并且所述后同步码和所述前同步码是通过在所述多个帧中的每一个帧中放置所述标识数据来形成的;并且,其中,放置的所述标识码型使得相同类型的所述标识码型在所述后同步码中继续。以这样的方式赋予所述多个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所述多个帧的三个相邻帧时,对所述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赋予的所述多个标识码型的组合与对所述多个帧的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赋予的所述多个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现预定的块单元中的光盘上记录的要求的数据的光盘装置,在记录时将所述块分成预定的帧,并顺序将标识码型赋予所述帧供传输,所述标识码型的类型数小于构成所述块的所述帧数,所述光盘装置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构造为存储相邻的所述标识码型,其中相邻的所述标识码型与相邻的所述帧是相关的;耦合于所述存储器的帧数译码器,所述帧数译码器被构造为确定对应于相邻的所述标识码型以及相邻的所述帧的一个或多个帧数,其中,在每一所述块中,以这样的方式赋予所述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所述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并且,所述光盘装置根据所述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通过确定每一所述帧来产生所述数据,另外,在每一所述块中,所述标识码型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赋予的,即,当任意选择三个相邻的帧时,赋予所述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和赋予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并且所述光盘装置根据所述三个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通过确定每一所述帧来产生所述数据。
(4)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应用于光盘单元的同步码型的结构图。
图2是采用图1所示结构的光盘单元的方框图。
图3是图1中的同步码型图。
图4是相邻同步码型间的关系图。
图5是具有相互间具有一个交错同步码型的相邻同步码型间的关系图。
图6是图2中的光盘单元中解调部分细节的方框图。
图7是取代图1中按照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应用于光盘单元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
图8是取代图1中按照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应用于光盘单元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
图9是取代图1中按照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应用于光盘单元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
图10是取代图1中按照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应用于光盘单元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
图11是取代图1中按照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应用于光盘单元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
图12是同步码型和帧数之间的关系图。
图13是图12的续图。
图14是当仅赋予第一同步码型一特定的同步帧时同步码型和帧数之间的关系图。
图15是传统的光盘单元中群结构的图。
图16是图15中群结构的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第一个实施例
图2是按照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光盘单元的方框图。光盘单元1将AV数据D1记录到光盘2上,并重现光盘2上记录的AV数据D1供输出。
即,记录时,光盘单元1将视频信号和声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和数字声频信号,然后按照MPEG(动画专家组)中定义的格式,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另外,光盘单元1将类似经过数据压缩的数字声频信号和数字视频信号按照预定的分组格式(packet format)多路复用,以产生AV数据D1。重现期间,光盘单元1通过将从光盘2得到的AV数据在将AV数据转换成原始模拟信号并输出信号前分离成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声频信号而使记录过程反向。
光盘2是一种光学磁盘,它由主轴电机3根据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预制槽在预定的旋转速度下旋转并使受到循迹控制。
在光盘单元1中,由大容量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4组成的缓冲器4暂时存储记录期间顺序输入的AV数据,并在构成群集器的预定块单元中输出。EDC编码部分5在从缓冲器4输出的AV数据中加入预定的检错码(error detectingcode,EDC),并将其输出。扰频电路6执行AV数据和从EDC编码部分5输出的检错码的扰频过程,并将其输出。ID编码部分7将参照上述图16描述的ID数据顺序加到扰频电路6的输出数据上,用作输出。
存储器8暂时存储ID编码部分7的输出数据、根据ECC编码部分9的输出数据产生的纠错码(ECC)和同步码型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以预定的次序输出到调制部分10。
ECC编码部分9产生相对于存储器8中存储的AV数据的乘积码格式的纠错码,并输出AV数据。这时,从内存储器,在预定的时序下,ECC编码部分9将同步码型SY的数据输出到存储器8。通过这一过程,光盘单元1在存储器8中存储相对于光盘单元1定义的群结构的数据。光盘单元1从一个数据群形成数据的16个数据段,并接着从每一数据段的数据形成26个同步帧。
每一同步帧被有选择地赋予如图3所示8种类型的同步码型SY0到SY7的一种。适合于PLL电路同步的同步码型SY0到SY7被赋予逻辑码型数据,这些被赋予的码型数据分别具有不同的值,并且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由于同步码型的类型数小于帧同步数,可以减小因赋予同步码型而产生的冗余度的增加。
存储器8由图中未示出的控制电路按照地址控制以图1中示出的格式输出AV数据、纠错码和同步码型SY0到SY7。这时,存储器8以这样一种方式顺序输出所存储的数据,即,在一个数据段的一部分中,数据段内相邻同步帧间不会出现相同的同步码型组合,如图4中同步码型排列所示的那样,当任意选择相邻的帧时,赋予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由于这一排列,当正确重现了相邻同步码型时,存储器8通过两个相邻同步码型可以确定同步帧的位置。
接着,如图5所示,对于具有一个相互间交错的同步码型的同步码型,存储器8还以这样的方式输出存储的数据,即,在一个数据段中不会出现相同的同步码型的组合,这就是说,当任意选择三个相邻的帧,赋予三个相邻帧中第一和最后一个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中第一和最后一个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采用这一排列,即使当三个相邻同步码型的中间帧无法被正确地重现或者重现不正确,存储器8也能通过周围的同步码型确定同步帧的位置。
采用该排列,在上述相邻同步码型或具有一个相互间交错的同步码型的同步码型中,如果设计使得在一个数据段中没有相同的同步码型组合,那么对于四个相邻同步码型来说,在一个数据段中不会出现相同的同步码型组合。
采用该排列,对于三个相邻同步码型,可以确定一个同步帧的位置,并且即使无法正确检测在特定地方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同步码型,也可以通过其他地方的同步码型来确定同步帧的位置。同时,通过四个相邻帧的同步码型,即使检测的一个帧是不正确的,也可以确定不正确检测的同步码型的位置,并且可以正确确定帧同步的位置。
如上所述,调制部分10接收以预定的次序并具有交错同步码型从存储器8输出的数据,并在使数据经过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8对14调制)以后输出这些数据。磁调制驱动器11通过调制部分10的输出数据驱动调制线圈12。采用这一排列,光盘单元1通过光学拾取装置13向激光束辐照位置施加一个经调制的场,并热磁记录AV数据。
采用这一排列,光学拾取装置13相对于光盘2,以与调制线圈12相反的关系被支承起来,并由已知的滑板功能(sled function)沿光盘的径向移动,从而光盘单元1可以执行搜寻操作。光学拾取装置13将激光束辐照到光盘2上,并接收反射光,从而输出重现信号MO,该信号的电平响应于反射光的反射面而变化;光学拾取装置13还输出循迹误差信号,其信号电平响应于循迹误差量而变;光学拾取装置13还输出聚焦误差信号,其信号电平响应于聚焦误差量而变;光学拾取装置13还输出一摆动信号,其输出电平响应于预制槽的摆动而变化。
由于循迹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光盘单元1使光学拾取装置13进行循迹控制和聚焦控制。同时,光盘单元1根据摆动信号进行主轴控制。另外,光学拾取装置13在记录期间间断地增加激光束的量。
解调部分14在重现期间由重现信号MO产生一时钟,并根据时钟产生处理重现信号M0所需的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接着,解调部分14使重现信号二进制化,并对重现数据进行译码,以输出经译码的数据D1。存储器15暂时存储并输出经译码的数据D1,ECC译码部分16对存储器15中存储的经译码的数据D1进行纠错处理,将纠错码加到经译码的数据D1上。
ID译码部分17从存储器15接收经译码的数据,并检测加到经译码的数据的ID数据。去扰频电路(descrambling circuit)18根据ID译码部分17的检测结果,通过改变经译码的数据的排列对经译码的数据进行去扰频,并输出经译码的数据。EDC译码部分19接收从去扰频电路18输出的数据,用加到数据上的纠错码进行纠错处理,并有选择地输出正确重现的AV数据。缓冲器20暂时存储并输出AV数据。
图6是解调部分14的详细方框图。解调部分14接收从光学拾取部分输出的重现信号MO,并由未示出的均衡电路执行波形均衡(equalization)。二进制化电路25使从波形均衡电路输出的重现信号MO二进制化,并输出二进制化信号S1。PLL电路26根据二进制化信号S1重现时钟CK。计数器27是一个环形计数器,它根据从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输出的时序信号对时钟CK进行计数,从而输出帧同步信号FCK,其信号电平根据同步码型的时序而上升。
移位寄存器29由时钟CK锁存二进制化信号S1,并将这些信号输出。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输入并行数据,其数量与对应于从移位寄存器29得到的同步码型的位数相同。另外,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根据并行数据访问内存储器,并将从存储器输出的数据输出到计数器27和延迟电路(D)30A。
采用该排列,当在从移位寄存器输出的并行数据中出现同步码型时,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使计数器27复位。当在并行数据中出现同步码型时,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将与同步码型的类型对应的数字数据输出到延迟电路30A,并且当并行数据中没有同步码型时,向延迟电路30A输出表示差错的预定数字数据。
延迟电路30A到30C是串联连接的,它们在帧同步信号FSK的时序下将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的输出数据输入到一端,并在帧同步信号FSK的时序下顺序转移输出数据。
帧数译码器31输入延迟电路30A到30C的输出数据DSY1到DSY3,并检测与延迟电路30A的输出数据DSY1对应的同步帧数。帧计数器32是一个根据帧数译码器31中检测的帧数对帧同步信号FSK进行计数的环形计数器,它顺序将与延迟电路30A的输出数据DSY1对应的同步帧数输出到存储控制电路33。
这就是说,通过用三片输出数据DSY1到DSY3,帧数译码器31检测赋予了同步码型DSY1的同步帧数。如果不能正确检测到同步码型,那么由于无法确定同步帧的位置,就给出差错估计。另外,如果能够检测到帧数,则帧数译码器31将帧数装入帧计数器32。
采用这一排列,当正确检测到相邻同步码型时,帧数译码器31检测与帧计数器32的计数值相等的同步帧数,并控制帧计数器32,根据检测的数输出帧数。
另一方面,在上面参照图1描述的结构中,当至今正确检测到的同步码型因搜寻操作、离开轨道(detrack)、损耗等而不能正确检测到的时候,帧数译码器31不能从三个相邻同步码型确定同步帧数,从而产生正产生差错的估计结果。采用该过程,帧数译码器31获得差错的估计结果、断开对帧计数器32的装入,并将帧计数器32的计数值输出到存储控制电路33。
相反,当无法正确检测的同步码型在完成搜寻操作或从离开轨道恢复以后能够被正确检测到了,那么在第一同步帧中从延迟电路30A输出正确的同步码型的数据DSY1,并在以后的同步帧中从延迟电路30B和30C输出正确同步码型的数据DSY2和DSY3。采用这一结构,当帧数译码器31从三个同步码型的数据DSY1到DSY3得到差错的估计结果时,它用同步码型的数据DSY1和DSY2作为地址访问内存储器,从而从两个相邻同步码型检测同步帧数,并给出它们是否不能被正确检测到的差错估计。
另外,当这样从两个同步码型检测到同步帧数时,由于可以想象相邻的同步码型不是正确检测到的,所以,帧数译码器31对从以后一个同步帧中的两个同步码型检测到的帧数之间的连续性进行检测,并且同时,检测从三个同步码型检测到的帧数之间的连续性。如果对于预定的帧数正确检测到了连续性,则帧数译码器31开始在帧计数器32内装入从三个同步码型检测到的帧数,装入操作就此完结。
存储控制电路33通过同步帧数控制存储器15的地址。译码电路34对从移位寄存器29输出的重现数据进行译码,并输出经译码的数据D1。
在上述结构中,顺序输入到光盘单元1(图2)的视频信号和声频信号分别经过数据压缩并随后经过多路复用,从而产生AV数据D1。AV数据D1通过缓冲器4以群为单位输入到EDC编码部分5,在EDC编码部分5顺序提供检错码。在随后在扰频电路6中经过扰频处理以后,AV数据D1由ID译码部分7提供表示群数和数据段数的ID数据,并存储在存储器8内。AV数据D1在由ECC编码部分9提供了乘积码格式的纠错码以后,在调制部分10中被转换成调制信号,而调制线圈12由磁性调制驱动器11响应于调制信号而受驱动,从而AV数据D1以群为单位热磁记录在光盘2上。
当如此记录在光盘2上以后,AV数据D1由ECC编码部分9以同步帧为单位有选择地被配置了8种类型的同步码型,并以预定排列顺序按序输出到调制部分10(图1)。
换句话说,AV数据D1以这样一种方式被赋予同步码型,即,在一个数据段中同步码型的相同组合是不相邻的,当任意选择相邻的帧时,赋予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相同的。
同时,对于具有一个相互间交错的同步码型的同步码型来说,存储数据以这样一种方式输出,即,一个数据段中不会出现相同的同步码型的组合,当任意选择三个相邻的帧时,赋予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采用这些排列,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储AV数据,即,在一个数据段中,赋予三个任意选择的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其他三个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与此类似,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储AV数据,即,赋予四个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和赋予以用同样方式选择的四个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在重现时,在光盘单元1中,从通过将激光束辐照到光盘2上获得的反射光,得到一重现信号MO,该重现信号MO的信号电平根据反射光的偏转面而变化,并且重现信号MO在解调部分14中被转换成译码数据D1。接着,译码数据D1暂时存储在存储器15中,并在ECC译码部分16中经过纠错处理,接着,ID数据由ID译码部分17解调,并根据ID数据由去扰频电路18进行去扰频。通过这一过程,按照原始的排列从光盘2上重现出记录在光盘2上的AV数据D1,并且AV数据在EDC译码部分19中经过检错处理,然后由原始模拟信号输出。
通过这一过程,重现信号MO(图6)由解调部分14中的二进制化电路25转换成二进制信号S1,接着输入到PLL电路26,并根据同步码型等重现时钟CK。二进制信号S1由重现的时钟CK输入到移位寄存器29并顺序转移,从而解调重现数据。接着,重现数据在译码电路34中经处理,并产生译码数据D1。
预定位的并行数据被输入到与上述一系列处理并行的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并检测并行数据中重现同步码型的时序。接着,使同步码型循环中的时钟CK进行循环计数的计数器27由于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的定时检测而复位,从而重现信号电平在同步码型的产生周期中上升的帧同步信号FCK。
另外,在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中,识别并行数据中出现的同步码型的类型,并且将识别结果顺序转移到按照帧同步信号FCK工作的延迟电路30A、30B和30C。通过这一过程,对于三个相邻的同步帧,识别同步码型的结果被保持在三个延迟电路30A、30B和30C中,并将识别三个同步码型的结果输入到帧数译码器31。
在光盘单元1中,根据帧数译码器31中的三个识别结果访问内存储器,并按照图1所示的关系检测与同步码型DSY1对应的同步帧的数目。接着,在帧计数器32中设置检测的同步帧数,并且检测的同步帧数根据帧同步信号FCK而递增,从而顺序检测与译码电路34的输出数据对应的同步帧数,按照检测的数目执行存储控制电路33的地址控制。通过这一过程,在光盘单元1中,根据同步码型执行纠错处理和其他的处理。
在同步码型处理中,如果由于离开轨道(detrack)、搜寻操作等而无法正确地检测同步码型时,从同步码型检测电路输出差错估算结果而不是同步码型数据。当无法正确地检测到同步码型时,差错将出现在从同步码型检测电路28输出的同步码型数据中。
本例中,在帧数译码器31中,在三个同步码型中的一个中得到差错估算结果,或者不正确地检测到了同步码型。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一个数据段中不存在相邻同步码型的相同组合,并且对于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同步码型来说同样不存在相同的组合,所以,无论是在帧数译码器31中输入差错估算结果还是检错的同步码型是不正确的,都很难确定同步帧数。因此,在光盘单元1中,将帧数装入帧计数器中断,并根据帧计数器32通过对帧同步信号FSK的计数获得的帧数来执行存储器15的地址控制。
在这一状态下从离开轨道恢复或搜寻操作完成时,由于正确的同步码型数据是从延迟电路30A、30B和30C顺序输出的,所以在光盘单元1中,从开头的两个相邻同步码型中按照图1所示的关系检测同步帧数。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一个数据段中不存在两个相邻同步码型的相同组合,所以在光盘单元1中,在正确的同步码型重现以后,可以立即确定同步帧。
接着,对预定个数的帧继续进行帧数检测,并在顺序检测的帧数之间监视连续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不正确的同步码型检测。同时,从三个相邻的同步码型中检测同步帧数,并在同步帧数中监视连续性。当对预定个数的帧以正确的次序检测了同步帧时,在光盘单元1中,在帧计数器32中设置同步帧数,从而按照离开轨道、损坏等情况下从原始同步数继续的同步数,执行存储器15的地址控制。在搜寻或轨道跳跃操作中,按照搜寻目的地或轨道跳跃目的地的帧数执行存储器15的地址控制。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两个相邻同步码型以及两个相邻的同步码型来说,由于在一个数据段中不存在相同的组合,所以,对于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两个相邻同步码型来说,也可以确定同步帧。即,即使在没有正确检测到三个相邻同步码型的中间码型的时候,也可以容易地并且正确地确定同步帧。因此,通过从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相邻同步码型确定同步帧的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同步帧。正如从三个相邻同步帧或两个相邻同步帧中确定同步帧的上述方法中取而代之或添加的那样。
当可以从四个相邻同步码型来确定同步帧的时候,如果码型的检测是不正确的,则可以确定不正确检测的同步码型,可以准确地确定同步帧。
按照上述结构,为了通过赋予类型数小于同步帧数的同步码型来确定每一同步帧,形成由同步帧构成的数据段,从而当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从而可以从两个相邻的同步码型准确地确定同步帧,使得可以容易并准确地确定每一帧。
另外,形成每一数据段,使得当在数据段中任意选择三个相邻的帧时,赋予三个相邻帧的第一个和最后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数据段中任意其他三个相邻帧的第一个和最后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从而通过根据要求组合赋予第一和最后帧的同步码型,可以容易并准确地确定每一帧。
接着,按照要求,通过监视四个相邻同步帧的同步码型,即使在没有正确检测到四个相邻同步码型中的一个的时候,也能确定不正确检测的同步码型,并可以正确确定每一帧。
(2)第二个实施例
图7是第二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该实施例中,在参照图2描述的光盘单元1中,AV数据记录在图7所示的同步码型排列中,取代了参照图1描述的排列中的同步码型。
这里,在该排列中,向构成一个数据段的26个帧赋予了9种类型的同步码型SY0到SY8。表示一个数据段开头的第一个同步码型SY0仅置于第一个帧,从而数据段的开头可以通过第一个同步码型SY0来确定。
接着,形成一数据段,使得当在该数据段中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该数据段中其他任何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接着,形成一数据段,使得当在该数据段中任意选择三个相邻帧时,赋予三个相邻帧的第一和最后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意其他三个相邻帧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同步码型可以排列成与图7中所示的方式,它具有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这时,由于表示数据段开头的第一个同步码型SY0仅取代了第一个帧,所以,可以容易并准确地检测数据段之间的定义符,例如,通过有效地使用数据段定义符可以更容易并正确地确定同步帧。
(3)第三个实施例
图8是第三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该实施例中,在参照图2描述的光盘单元1中,AV数据记录在图8所示的同步码型排列中,取代了参照图1描述的排列中的同步码型。
这里,在该排列中,向构成一个数据段的26个帧赋予了9种类型的同步码型SY0到SY8。表示一个数据段开头的第一个同步码型SY0仅取代第一个帧,从而数据段的开头可以通过第一个同步码型SY0来确定。
接着,形成一数据段,使得当在该数据段中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该数据段中其他任何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同时,形成一数据段,使得当在该数据段中任意选择三个相邻帧时,赋予三个相邻帧的第一和最后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该数据段中任意其他三个相邻帧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同步码型可以排列成图8中所示的方式,它具有与第二个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与第二个实施例相比,可以根据需要用更少的同步码型类型来更加减少同步码型的冗余度。
(4)第四个实施例
图9是第四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该实施例中,在参照图2描述的光盘单元1中,AV数据记录在图9所示的同步码型排列中,取代了参照图1描述的排列中的同步码型。
这里,在该排列中,向构成一个数据段的26个帧赋予了6种类型的同步码型SY0到SY5。表示一个数据段开头的第一个同步码型SY0仅置于第一个帧,从而数据段的开头可以通过第一个同步码型SY0来确定。
接着,形成一数据段,使得当在该数据段中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该数据段中其他任何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同时,形成一数据段,使得当在该数据段中任意选择三个相邻帧时,赋予三个相邻帧的第一和最后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意其他三个相邻帧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按照图9中所示的结构,更加减少了同步码型的类型,并且按照需要可以具有与第三个实施例中更加减少同步码型冗余度的相同效果。
(5)第五个实施例
图10是第五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该实施例中,在参照图2描述的光盘单元1中,AV数据记录在图10所示的同步码型排列中,取代了参照图1描述的排列中的同步码型。
这里,用代替了上述第四个实施例中涉及的排列的同步码型SY0到SY5形成每一数据段。另一方面,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一前同步码和一后同步码,即,以同步帧为单位赋予预定的数据而不是AV数据,并向每一同步帧赋予一同步码型。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分别由10个和6个同步帧组成。
如此形成的前同步码以数据段中的第7个同步码型SY6的相邻序列开头而不设置于数据段中,从而可以容易地检测群的开头。接着,前同步码后面是除了第7同步码型SY6以外的同步码型SY4、SY2等,从而前同步码越靠近第一个数据段,越可以确定前同步码中更详细的位置。
另一方面,后同步码由第7个同步码型SY6的重复组成,从而可以容易地确定群的结尾。
按照图10所示的结构,在每一数据段中,以与第四个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可以确定同步帧,并且可以以群为单位容易地确定群的开头位置和结束位置。
(6)第六个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同步码型的排列图。该实施例中,在参照图2描述的光盘单元1中,AV数据记录在图11所示的同步码型排列中,取代了参照图1描述的排列中的同步码型。
这里,后同步码是用与第五个实施例中相同的排列方式来形成的,而前同步码是用与第五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排列方式类似的排列方式形成的。
另一方面,形成每一数据段,使得当在该数据段中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该数据段中其他任何相邻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并且,当在该数据段中任意选择三个序列帧时,赋予三个相邻帧的第一和最后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与赋予该数据段中任意其他三个相邻帧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同步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接着,将每一数据段以多个帧为单位分成几个分组(subblock);第二、第三和第四同步码型SY1、SY2和SY3为从第一到第五帧的分组,而第二、第三和第五同步码型SY1、SY2和SY4为从第6到第10帧的分组。另外,第二、第五和第六同步码型SY1、SY4和SY5为从第11到第15帧的分组,而第四、第五和第六同步码型SY3、SY4和SY5和第三、第四和第六同步码型SY2、SY3和SY5分别是从第16到第20帧的分组和从第21到第24帧的分组。
采用该排列,以这样一种方式在每一数据段中顺序赋予同步码型,即赋予任意选择的一个分组的至少一种类型的同步码型与赋予其他分组的同步码型的类型是不同的。
按照图11所示的结构,除了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以外,提供了这样一种结构,即以这样一种方式在每一数据段中顺序赋予同步码型,即,赋予任意选择的分组的至少一种类型的同步码型与赋予其他分组的同步码型的类型是不同的。结果,除了第一个实施例的效果以外,可以提高同步帧检测精度。即,这时,如果可以粗略确定同步帧的位置,则通过检测的同步码型的类型,可以发现同步码型的不正确的检测,从而可以提高同步帧的检测精度。
(7)其他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数据段是由26个同步帧构成的,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这种结构,本发明的数据段也可以由不同同步帧数来构成一个块。即,图12和图13示出当同步帧数(n)顺序变化时所要求的最小同步码型数(i),从而两个相邻码型和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两个同步码型的一个数据段中不存在相同的组合。
图中,同步码型的类型用一数字表示。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同步码型(0)赋予数据段的开头帧和其他各帧。形成的排列使得两个相邻码型和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两个同步码型不存在相同的组合,数据段中的同步码型之间和数据段中由重复同步码型排列而形成的以后数据段的开头部分中放置的同步码型也是这样,从而可以容易并正确地检测数据段的开头部分。
从图中看到,如果设置使得至少满足n1/2<i的关系,则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少数几个同步码型就能容易并正确确定同步帧。这样,为了将因同步码型数的增加而使冗余度的增加减小到一个实际的范围内,还必须满足2n1/2>i的关系。因此,采用该排列,通过将同步码型数(i)设置在n1/2到2n1/2(n为帧数)的范围内,可以得到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图14是在除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条件以外,仅在每一数据段的第一个帧中设置第一同步码型(0)的条件下,同步帧数(n)顺序改变时,所要求的同步码型最小个数(i)和特定的例子(同步码型排列)的图。
这时,第一同步码型(0)仅放置在每一数据段的开头帧中,可以看出,如果设置帧数使得满足(n-1)1/2+1<i的关系,则除了将2设置为同步帧数以外,通过较少个数的同步码型,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容易并正确地确定同步帧。由于实际上限值为约2((n-1)1/2+1),则通过将同步码型数(i)设置在从(n-1)1/2+1到2((n-1)1/2+1)的范围内,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是参照图3描述的同步码型,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同步码型。顺便指出,在参照图7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排列中,由于第一到第五同步码型是奇数帧,而第六到第九同步码型是偶数帧,因而即使同步码型的长度在奇数帧和偶数帧之间变化,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尽管上述实施例的描述针对的是从两个相邻同步码型和三个相邻同步码型来确定同步帧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从四个相邻同步帧来确定同步帧的情况。
另外,尽管本发明的描述针对的是在一个数据段中对于两个相邻同步码型和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两个同步码型不存在相同组合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如果在实际应用中没有问题,从而可以使得设置在一个数据段中仅对于两个相邻的同步码型不存在相同的组合。
尽管上述实施例的描述针对的是从同步码型确定每一帧并且可以取得PLL电路的同步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确定同步帧的标识码型。
另外,尽管上述实施例的描述针对的是AV数据是热磁记录在光盘上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将AV数据和各种数据记录在相变型(phase-change type)光盘和一次写入(Write Once)光盘上。
尽管上述实施例的描述针对的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光盘单元的情况,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还能够广泛应用于通过各种传输线如磁记录媒介传输所要求的数据的情况。
尽管上述实施例的描述针对的是将所要求的数据记录在含有光盘的记录媒体上的情况,但并非仅限于此,本发明还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只重现记录媒体(reproduction only recording media)的情况。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至少相邻同步码型或/和具有相互间交错的一个同步码型的相邻同步码型具有特有的组合,从而可以容易并正确地确定每一帧。

Claims (9)

1.一种将所要求的数据记录在预定的块单元中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构造为存储多个标识码型;以及
耦合于所述存储器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构造为将所述块分成预定的帧,并向所述帧顺序赋予所述标识码型以记录所述数据,其中所述标识码型的类型数小于构成所述块的所述帧的数量,
并且,在每一所述块中,以这样一种方式赋予所述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所述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这样的方式赋予所述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三个相邻帧时,赋予所述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码型的数量设置在从n1/2到2n1/2的范围内,其中,n是帧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码型的类型数设置在从(n-1)1/2+1到2((n-1)1/2+1)的范围内,其中,n是帧数;并且,
所述标识码型中的一个标识码型仅被赋予所述块的特定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块分成多个分组,每一所述分组由多个所述帧构成,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赋予所述标识码型,即,赋予任意选择的所述分组的所述标识码型的至少一种类型与赋予其他分组的所述标识码型是不同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定个数的所述块的前面是一后同步码,而后面是一前同步码,并且所述数据是以所述后同步码、所述预定个数的所述块和所述前同步码记录下来的;
其中,多个帧用取代所述数据而放置的预定数据而形成的,并且所述后同步码和所述前同步码是通过在所述多个帧中的每一个帧中放置所述标识数据来形成的;并且,
形成的所述前同步码以相同类型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相邻序列开头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定个数的所述块的前面是一后同步码,而后面是一前同步码,并且所述数据是以所述后同步码、所述预定个数的所述块和所述前同步码记录下来的;
其中,多个帧用取代所述数据而放置的预定数据而形成的,并且所述后同步码和所述前同步码是通过在所述多个帧中的每一个帧中放置所述标识数据来形成的;并且,
其中,放置的所述标识码型使得相同类型的所述标识码型在所述后同步码中继续。
8.一种重现预定的块单元中的光盘上记录的要求的数据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记录时将所述块分成预定的帧,并顺序将标识码型赋予所述帧供传输,所述标识码型的类型数小于构成所述块的所述帧数,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构造为存储相邻的所述标识码型,其中相邻的所述标识码型与相邻的所述帧是相关的;
耦合于所述存储器的帧数译码器,所述帧数译码器被构造为确定对应于相邻的所述标识码型以及相邻的所述帧的一个或多个帧数,
其中,在每一所述块中,以这样的方式赋予所述标识码型,即,当任意选择相邻帧时,赋予所述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与赋予任何其他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并且,
所述光盘装置根据所述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通过确定每一所述帧来产生所述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块中,所述标识码型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赋予的,即,当任意选择三个相邻的帧时,赋予所述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和赋予任何其他三个相邻帧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帧的所述标识码型的组合是不同的;并且
所述光盘装置根据所述三个相邻帧的所述标识码型,通过确定每一所述帧来产生所述数据。
CNB981184324A 1997-08-14 1998-08-14 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 Expired - Lifetime CN11478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9334/97 1997-08-14
JP219334/1997 1997-08-14
JP21933497A JP3814966B2 (ja) 1997-08-14 1997-08-14 記録媒体、データ伝送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8916A CN1208916A (zh) 1999-02-24
CN1147838C true CN1147838C (zh) 2004-04-28

Family

ID=1673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1843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7838C (zh) 1997-08-14 1998-08-14 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191903B1 (zh)
EP (1) EP0902426B1 (zh)
JP (1) JP3814966B2 (zh)
KR (1) KR19990023617A (zh)
CN (1) CN1147838C (zh)
DE (1) DE69800824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8960B1 (en) * 1999-01-20 2008-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ception
SK1652001A3 (en) 1999-06-10 2002-02-0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rror correction encoding a data stream of information
US7106821B2 (en) * 2000-03-15 2006-09-12 Sony Corporation Data modulation method, data modul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0755825B1 (ko) * 2000-07-07 2007-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지그재그 스캔을 이용한 광 디스크 데이터 기록방법/장치, 재생방법/장치 및 기록매체
KR100506964B1 (ko) 2000-07-11 2005-08-10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보 기록 매체, 정보 기록 장치, 정보 기록 방법, 정보재생 장치 및 정보 재생 방법
US7406104B2 (en) * 2000-08-25 2008-07-29 Lin Yang 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JP4348851B2 (ja) * 2000-09-21 2009-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DE60137155D1 (de) * 2000-12-26 2009-02-05 Panasonic Corp Aufzeichnungsmedium, Aufzeichnungsverfahren, Wiedergabeverfahren, Aufzeichnungsgerät und Wiedergabegerät
JP2002304859A (ja) * 2001-02-02 2002-10-1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同期信号生成方法、記録装置、伝送装置、記録媒体及び伝送媒体
KR100475604B1 (ko) * 2001-03-09 2005-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재생전용 광디스크와, 그 재생전용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재생방법
JP4140249B2 (ja) * 2002-03-08 2008-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媒体再生装置、記録媒体再生方法、記録媒体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記録方法
EP1351238A1 (en) * 2002-04-05 2003-10-08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Method for frame addressing in a sector
WO2003105140A1 (en) * 2002-06-05 2003-12-18 Lg Electronics Inc.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encrypted data thereon
EP1571664A3 (en) * 2002-06-05 2010-03-24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with a linking area including error correction code data thereon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JP3889365B2 (ja) * 2002-08-12 2007-03-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光学式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KR100677106B1 (ko) * 2002-12-10 200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저장매체 및 그 기록/재생방법
JP2004253099A (ja) 2003-02-21 2004-09-09 Toshiba Corp シンクフレーム構造、情報記憶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KR20050015854A (ko) * 2003-08-08 2005-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레임 번호의 식별 방법
US7496022B2 (en) 2004-05-31 2009-02-24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djusting phase of a sampling clock and prediction timing of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hrough a disc signal
TW200539129A (en) 2004-05-31 2005-12-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of a disc signal
US7580211B2 (en) * 2004-11-02 2009-08-25 Mediatek, Inc. DVD recording
JP4806204B2 (ja) * 2005-03-30 2011-11-0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暗号化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JP5156509B2 (ja) * 2008-07-09 2013-03-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JP5218529B2 (ja) * 2010-11-30 2013-06-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6064B1 (en) 1995-07-25 2003-02-04 Sony Corporation Signal recording apparatus, signal record medium and signal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394127B2 (ja) 1995-12-05 2003-04-07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ジタルデータの伝送方法
JP3729364B2 (ja) 1996-07-18 2005-1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媒体再生装置、記録媒体再生方法、記録媒体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記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8916A (zh) 1999-02-24
US6191903B1 (en) 2001-02-20
EP0902426B1 (en) 2001-05-23
KR19990023617A (ko) 1999-03-25
JP3814966B2 (ja) 2006-08-30
DE69800824T2 (de) 2001-12-20
EP0902426A1 (en) 1999-03-17
DE69800824D1 (de) 2001-06-28
JPH1166750A (ja) 1999-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838C (zh) 记录媒体、数据传输装置、数据接收机和光盘单元
CN1174381C (zh) 光盘
CN100345188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CN1112686C (zh) 信息数据再现系统、装置、方法、形成装置
CN1197058C (zh) 能管理缺陷的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生装置
CN1145939C (zh) 光学记录载体以及从其上记录和重现信号的方法
CN1183161A (zh) 光盘的替换处理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127057C (zh) 从平面/凹槽型盘上的凹坑产生平面/凹槽转换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282969C (zh)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光盘装置及光盘
CN100351912C (zh) 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CN100341066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CN1094629C (zh) 光盘装置和替换处理方法
CN1103992C (zh) 以多区段格式在记录介质上记录/重放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381846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生装置
CN1178224C (zh) 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再现设备
CN1164093A (zh) 光盘装置以及替换处理方法
CN1662985A (zh) 光记录介质、使用这种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记录方法
CN1217325C (zh) 记录/再现装置
CN1182520C (zh) 光学存储介质处理和逻辑块地址产生方法,光学存储装置
CN1835109A (zh) 信息再现方法
CN1617251A (zh) 记录介质、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619682A (zh) 盘片装置和盘片再现方法
CN1832002A (zh) 信息再现装置和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CN1395727A (zh) 光记录介质
CN1604221A (zh) 记录介质、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or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19990224

Assignee: Shenzhen Maxmad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dium,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receiver, and optical disk uni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19990224

Assignee: TCL Kone Electronics (Huizhou)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4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dium,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receiver, and optical disk uni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19990224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dium,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receiver, and optical disk uni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19990224

Assignee: China Hualu Group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dium,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receiver, and optical disk uni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19990224

Assignee: Guangzhou Panyu Juda Car Audio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dium,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receiver, and optical disk uni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2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19990224

Assignee: Dongguan d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Kit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ecording medium,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receiver, and optical disk uni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61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