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9747A - 电磁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9747A
CN1789747A CN 200510088217 CN200510088217A CN1789747A CN 1789747 A CN1789747 A CN 1789747A CN 200510088217 CN200510088217 CN 200510088217 CN 200510088217 A CN200510088217 A CN 200510088217A CN 1789747 A CN1789747 A CN 1789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armature
magnetic
coil
magnetic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82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0433C (zh
Inventor
酒本宪尔
宫元美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i Ling Technology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i Ling Technology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i Ling Technology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i Li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9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9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04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043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与驱动负载的驱动轴(1)游嵌的旋转体(2)、与驱动轴(1)一体旋转的转子(3)、与旋转体(2)一体旋转并相对于转子(3)设置成可接离的衔铁(5)、以及向该衔铁(5)与转子(3)相对的磁极部赋予磁动势的线圈(7),将线圈(7)的温度上升后的最低磁动势时的转子(3)与衔铁(5)相对的磁极部上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设定成直流磁化特性的饱和直线区域的始端(Bo)以上。本发明提供可减小因线圈的温度上升而使传递扭矩变动的电磁离合器。

Description

电磁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的电磁离合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使形成于感光体滚筒上的调色涂料图像的前端与用纸前端的供纸定时一致状态下,通过闭合与记数滚子(日文:レジストロ一ラ)连接的电磁离合器来驱动记数滚子,将图像复制在用纸的适当位置。
作为适用于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的电磁离合器,以往,例如曾提供有图8所示构造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该电磁离合器具有中空的驱动轴1,该驱动轴1的横剖面D字状的D切割部11连结着未图示的负载(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场合是记数滚子的轴)。在该驱动轴1的外侧,旋转自如地游嵌着具有正齿轮和斜齿轮等的齿轮部21的旋转体2,同时嵌合着转子3,与驱动轴1一体旋转。并且,在驱动轴1的外侧,游嵌地轴支承着轭铁4。由此,即使驱动轴1和转子3旋转,轭铁4也产生滑动,以维持静止状态。
上述的转子3,具有:外侧圆筒部31;内侧圆筒部32;以及连结两圆筒部31、32的连结部33,连结部33在沿其周向的多个部位上形成有遮磁孔34。这些遮磁孔34是为了容易形成通向后述衔铁5的磁路并确保磁性阻力而设置的。
在转子3的连结部33与旋转体2之间的与遮磁孔34大致相对的位置,配置着中空圆板状的衔铁5,在该衔铁5上固定着中空盘子状的复位弹簧6的一端面,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面与旋转体2一体地固定。这样,衔铁5在与复位弹簧6及旋转体2一体旋转的同时,通过复位弹簧6能沿轴向进行微动。
轭铁4,由大径筒部41;小径筒部42以及连结两筒部41、42的底板部43构成,在被各部41~43围住的内部,收纳着卷装有线圈7的绕线骨架8,该线圈7用于向与衔铁5与转子3的连结部33相对的磁极部赋予磁动势。
该轭铁4,其大径筒部41中夹有微小空隙地与转子3的外侧圆筒部31重合,而小径筒部42通过由树脂等构成的摩擦降低构件91支承于驱动轴1上。并且,在绕线骨架8与转子3的内侧圆筒部32之间,夹有由树脂等构成的摩擦降低构件92。
另外,93是与线圈7连接的导线,94是对旋转体2、转子3和轭铁4在轴向上进行定位的位置限制用的挡圈,95是防止松动用的垫圈。
上述结构中,一旦通过导线93向线圈7通电,在由转子3的连结部33与衔铁5相对部分所形成的磁极部产生吸引力,使两者3、5摩擦接触,其结果,扭矩从旋转体2经由复位弹簧6、衔铁5传向转子3,并且,与转子3接合的驱动轴1进行旋转,驱动未图示的负载。另外,即使转子3和驱动轴1旋转,轭铁4、线圈7和绕线骨架8也在与摩擦降低构件91、92之间产生滑动,以维持静止状态。
上述的向线圈7通电时的磁性回路,成为轭铁4的大径筒部41→转子3的外侧圆筒部31→转子3的连结部33→衔铁5→转子3的连结部33→转子3的内侧圆筒部32→驱动轴1的外周部→轭铁4的小径筒部42→轭铁4的底板部43→轭铁4的大径筒部4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210384号公报
在此,电磁离合器的传递扭矩T可由下式提供。
T=μ·R·F·N                …(1)
式中,μ为转子3与衔铁5之间的摩擦系数,R为转矩传递半径,F为转子3与衔铁5之间产生的吸引力,N为转子3与衔铁5之间的相对部分产生的磁极部的磁极数。
由上述转子3与衔铁5的相对部分所形成的磁极部上的吸引力F,按照与磁通相关的库仑定律,可由下式提供。
F=1/(4πμo)·(M2/c2)         …(2)
式中,F为吸引力,M为转子3与衔铁5之间的磁极部上的磁通,c为转子3与衔铁5的磁极间的距离,μo为真空的透磁率。
若置换成由转子3与衔铁5相对的磁极部上的磁极面积除以上述的磁通M后的磁通密度(以下称为磁极部磁通密度)B,则公式(2)可进一步由下式表示。
F={1/(4πμo)}·(B2·A/c2)    …(3)
式中,A为转子3与衔铁5的相对部分的磁极面积。
从公式(3)中可以看出,吸引力F与磁极部磁通密度B的二次方呈正比。并且,为了抑制吸引力F的变动,必须始终确保磁极部磁通密度B为一定。
但是,一旦向线圈7通电,因线圈7的本身发热而使温度上升,电阻增大,其结果是磁动势下降。并且,因该磁动势的下降,使转子3与衔铁5的相对部分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也下降,结果是吸引力F、因公式(3)的关系也下降。这样,因公式(1)的关系,电磁离合器的传递扭矩T减少。
因此,在将该电磁离合器例如用于前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场合,记数滚子的旋转开始的定时发生偏差,存在着感光体滚筒上形成的调色涂料图像的前端与用纸前端的位置发生错位等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以下再作详细说明。
线圈7的温度上升的上限值,包含环境温度在内已被标准化,惯例性使用的E种的温度上限为120℃(参照JISC 4003)。此时的线圈7的磁动势下降至常温时(20℃)的70%。即,若将常温时的额定电流定为100%,则磁动势随着温度上升在70%~100%的范围内变化。
图9表示磁动势比率与磁极部磁通密度B的关系,图10表示磁动势比率与吸引力F的关系。另外,图9,图10中,将常温下的流动着额定电流时的磁动势比率定为100%。
传统的电磁离合器,没有充分地考虑线圈7的温度变化与磁极部磁通密度B的关系,使用了具有图9的虚线所示特性的产品。即,成为一种磁动势从0%~100%的大致直线性变化(即、在磁动势到达100%之前磁极部磁通密度B不饱和)的特性。
这样,因线圈7的温度变化,当磁动势比率下降至常温时的70%时,磁极部磁通密度B成为了磁性饱和状态的70%程度。此时的吸引力F因按照与磁极部磁通密度B的二次方而起变化,如图10的虚线所示,磁动势比率下降至100%时的吸引力Fo的约50%,不能获得所需的传递扭矩T。
以往,在使用图9的虚线所示特性产品的场合,当磁动势比率为70%时,为了获得所需的吸引力Fo,必须使用大的线圈,预先设定成磁动势比率为100%(常温)时能获得充分大的吸引力那样的状态。即,如图10的点划线所示,必须预先设定成使常温时的吸引力成为磁动势比率70%时的吸引力的约2倍(磁极部磁通密度B时约1.4倍)那样的状态。
然而,在估计到因线圈7的温度上升会使磁动势下降而预先设定成加大线圈7的常温时的吸引力那样状态的场合,与此同时,不仅要使用尺寸大的线圈7,而且还必须设定成加大包含转子3和轭铁4在内的各部的磁性回路面积那样的状态。例如,如上所述,在磁动势比率为70%时,要想获得所需的吸引力Fo,则必须预先将磁性回路面积放大到约1.4倍。其结果,不仅线圈7,而且转子3、轭铁4、衔铁5等的尺寸也需加大,会使电磁离合器整体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因线圈的温度上升而使传递扭矩下降、可实现稳定化且体积小于以往的电磁离合器。
一般来讲,表示磁极材料的磁通密度与电流关系的磁性曲线(B-H曲线),若线圈通电电流不断增大,当超出某一限度时,磁通密度则基本不增加,引起磁性饱和。如前所述,当将常温时的额定电流定为100%时,则线圈的磁动势在70%~100%的范围内变化,但在温度上升后的最低磁动势(约70%)的状态时,若预先设定成磁极部磁通密度B为饱和的状态,则磁动势即使在约70%~100%的范围内变化,磁极部磁通密度B也能始终确保一定。由此,因公式(3)的关系,吸引力F也可在不受温度上升影响的情况下确保一定。
本发明就是以这一事实作为出发点,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具有驱动负载的驱动轴、游嵌于该驱动轴的旋转体、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旋转的转子、与所述旋转体一体旋转并相对于所述转子设置成可接离的衔铁、以及向该衔铁与所述转子相对的磁极部赋予磁动势的线圈的电磁离合器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
即,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线圈的温度上升后的最低磁动势时的转子与衔铁相对的磁极部上的磁极部磁通密度,设定成直流磁化特性的饱和直线区域的始端以上。
采用本发明,一旦线圈励磁,即使因线圈的温度上升而减少了磁动势的场合,衔铁与转子之间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也饱和,其结果,磁极部磁通密度B能确保一定。并且,通过使磁极部磁通密度B一定,因前述公式(3)的关系,可将线圈励磁时的吸引力F始终确保一定。由此可抑制因线圈的温度上升造成的传递扭矩的下降,可实现稳定化。
因此,在将该电磁离合器例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场合,记数滚子的旋转开始的定时中不会发生以往那样的偏差,感光体滚筒上形成的调色涂料图像的前端与用纸前端始终高精度一致,可提高印刷质量。
并且,一旦线圈励磁,即使因线圈的温度上升而减少了磁动势的场合,衔铁与转子之间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也饱和,因此,不需要象以往那样、估计到因线圈的温度上升会使磁动势下降而预先设定成加大线圈的常温时的吸引力那样、使用尺寸大的线圈,也不必预先加大地设定衔铁和转子的磁性回路面积,从而可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2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转子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3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转子和衔铁的一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5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转子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6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转子和衔铁的一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7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衔铁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8为传统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9为将本发明与传统的场合作出比较的、表示衔铁与转子的相对部分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相对于磁动势比率关系的特性图。
图10为将本发明与传统的场合作出比较的、表示吸引力F相对于磁动势比率关系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图2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转子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3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转子和衔铁的一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在与图7所示的传统技术对应的构成部分标记同一符号。
本实施例1的电磁离合器具有中空的驱动轴1,该驱动轴1的横剖面D字状的D切割部11连结着未图示的负载(图像形成装置的场合是记数滚子的轴)。在该驱动轴1的外侧,旋转自如地游嵌着具有正齿轮和斜齿轮等的齿轮部21的旋转体2,同时嵌合着转子3,与驱动轴1一体旋转。并且,在驱动轴1的外侧,游嵌地轴支承着轭铁4。由此,即使驱动轴1和转子3旋转,轭铁4也产生滑动,以维持静止状态。
上述的转子3,具有:外侧圆筒部31;从该外侧圆筒部31朝径向内方缩径的中空盘子状的缩径部35;连结两部31、35的连结部33,连结部33在沿其周向的多个部位上形成有遮磁孔34。又,缩径部35的位置处于驱动轴1上所形成的凸缘部12上。
在转子3的连结部33与旋转体2之间的与遮磁孔34大致相对的位置上,配置着中空圆板状的衔铁5,在该衔铁5上固定着中空盘子状的复位弹簧6的一端面,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面与旋转体2一体固定。这样,衔铁5在与复位弹簧6及旋转体2一体旋转的同时,通过复位弹簧6能沿轴向进行微动。另外,本实施例1中,转子3的各遮磁孔34在径向上只存在于1个部位,连结部33的中间隔有遮磁孔34的上下的部分33a、33b分别与衔铁5对置,故转子3和衔铁5相对的磁极部是2极。
轭铁4,由大径筒部41;小径筒部42以及连结两者41、42间的底板部43构成,在被各部41~43围住的内部,收纳着卷装有线圈7的绕线骨架8。该轭铁4,其大径筒部41中夹有微小空隙地与转子3的外侧圆筒部31重合,而小径筒部42通过摩擦降低构件91支承于驱动轴1上。另外,94是对旋转体2、转子3和轭铁4在轴向上进行定位的位置限制用的挡圈。
本实施例1的电磁离合器中,一旦向线圈7通电,在由转子3的连结部33与衔铁5相对部分所形成的磁极部产生吸引力,使两者3、5摩擦接触,其结果,扭矩从旋转体2经由复位弹簧6、衔铁5传向转子3,并且,与转子3接合的驱动轴1进行旋转,驱动未图示的负载。另外,即使转子3和驱动轴1旋转,轭铁4、线圈7和绕线骨架8也在与摩擦降低构件91之间产生滑动,以维持静止状态。该动作与以往的情况相同。
向线圈7通电时的磁性回路,成为轭铁4的大径筒部41→转子3的外侧圆筒部31→转子3的连结部33→衔铁5→转子3的连结部33→转子3的缩径部35→驱动轴1的外周部→轭铁4的小径筒部42→轭铁4的底板部43→轭铁4的大径筒部41。
本实施例1的电磁离合器的特征在于,将线圈7的温度上升后的最低磁动势时的转子3与衔铁5之间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设定成直流磁化特性的饱和直线区域的始端(图9的符号Bo)以上。
即,线圈7的磁动势,若将常温时的额定电流定为100%,则线圈7励磁时因本身发热而使温度上升,磁动势如前所述在70%~100%的范围内变化。此时,如图9的实线所示,若在线圈7的磁动势为70%的状态下将磁极部磁通密度B预先设定成饱和,则即使磁动势在70%~100%的范围内变化,磁极部磁通密度B的变化也极小。由此,如图10的实线所示,即使因线圈7的温度上升而使磁动势下降,吸引力F也可在不受温度上升影响的情况下确保一定,从前述的公式(1)、(3)的关系来看,可使传递扭矩T稳定化。
这里,当因线圈的温度上升造成磁动势下降而处于常温时的70%的场合,为了能将转子3与衔铁5之间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设定成直流磁化特性的饱和直线区域的始端Bo以上的状态,必须选定转子3和衔铁5的材料。
即,作为转子3和衔铁5的材料,应采用磁动势比率约为70%时磁性饱和那样的容易磁化的软磁性体,并且,如公式(3)所示,因吸引力P与磁极部磁通密度B的二次方呈正比地增加,故必须选定磁极部磁通密度B高的材料。
作为这种材料,以采用规定为饱和磁通密度1.46特斯拉以上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JIS C2552)、磁极用冷轧钢板(JIS C2555)、方向性电磁钢板(JIS C2553)等为宜。又,对饱和磁通密度无规定,也可使用冷轧钢板(JIS C3141)。
若选定这种材料,因利用温度上升后的最低磁动势,来决定磁极部磁通密度B的饱和直线区域的始端Bo,故因公式(3)的关系,只要设定所需的吸引力F,就可决定出转子3与衔铁5之间的磁极间距离c和磁极面积A。
另外,为了将所述线圈7的温度上升后的最低磁动势时的转子3与衔铁5之间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设定成直流磁化特性的饱和直线区域的始端(图9的符号Bo)以上,除了选定上述那种转子3和衔铁5的材料之外,例如也可通过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在电磁离合器的作动开始时,供给规定时间的过励磁电流,或者也可设置恒定电流驱动回路,采取在线圈温度上升后的电流值中将线圈7中流动的电流值去掉那样的处理方法。
这样,本实施例1中,线圈7励磁时,利用温度上升后的磁动势使磁极部磁通密度B饱和,即使因线圈温度上升而使磁动势变化,也可减小吸引力P的下降。其结果,可减小因线圈7的温度变化所造成的传递扭矩T的变动,可实现传递扭矩T的稳定化。
并且,即使线圈励磁时因温度上升而减少了磁动势的场合,由于转子3与衔铁5之间的磁极部磁通密度B也始终饱和,因此,不需要象以往那样、估计到因线圈的温度上升会使磁动势下降而预先设定成加大线圈7的常温时的吸引力那样、使用尺寸大的线圈7,也不必加大地预先设定转子3和衔铁5的磁性回路面积。这样,本实施例1的电磁离合器,由于可相应减小线圈7的最低磁动势与常温时的磁动势的比率部分的磁极面积,故可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并可获得材料费用便宜的制品重量减轻等的效果。
然而,当转子3和衔铁5是刚性材料时,并且,若两者的相对面不平坦而具有凹凸时,则在线圈7励磁时,转子3与衔铁5的密合度变差,两者的相对面之间会产生微小间隙Δ。这与因该间隙Δ而出现的微小的磁极间距离c的现象是等效的,其结果,从公式(3)中可以看出,与磁极间距离c的二次方呈正比地使吸引力F下降。由此,为了防止吸引力F的下降,必须提高两者3、5的密合度,以使线圈励磁时在转子3与衔铁5之间不产生间隙Δ。
对于将转子3与衔铁5密合所必需的负载P,可由下式提供。
P=(Δ·E·b·h3)/(4w3)…(4)
式中,Δ为在转子3和衔铁5的凹凸部位产生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距离,E为转子3的纵向弹性系数,b为存在于转子3的遮磁孔34之间的肋37的肋宽度,h为肋37的轴向厚度,w为遮磁孔34的径向宽度。
要想在线圈励磁时以小的负载P使转子3与衔铁5充分密合,例如,采取的一项对策是实施表面的精密加工,使转子3与衔铁5的相对面成为平坦状,以尽可能减小两者3、5之间产生的间隙Δ。但是,为此而需要高精度化加工以及实施表面研磨等的后处理,使加工费用增加,故不好。又,虽然纵向弹性系数E是根据材料而自身决定的值,但如上所述,当选定了利用线圈励磁时的温度上升后的最低磁动势而使磁极部磁通密度B饱和那样的材料的场合,要想自由变更这种材料是困难的。
对此,减小转子3的肋宽度b和肋厚度h、或者加大遮磁孔宽度w,这在设计上具有自由度,通过调整这些值,可比较容易地以小的负载P来将转子3与衔铁5充分密合。
并且,减小肋宽度b和肋厚度h或者加大遮磁孔宽度w,还能使转子3的连结部33沿轴线方向具有柔软性。因此,即使减薄衔铁5的板厚k使其沿轴线方向具有柔软性,也能将转子3与衔铁5的双方充分密合。并且,也可采用使转子3和衔铁5的双方具有柔软性的结构。另外,为了减小肋厚度h,既可采用转子3所使用的板厚度薄的材料,也可只对肋37的部分进行冲压而减薄。
特别是在选定使用前述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JIS C2552)、磁极用冷轧钢板(JIS C2555)、方向性电磁钢板(JIS C2553)、冷轧钢板(JIS C3141)的场合,在这些的各材料中规定着总称厚度,故可从这些材料中决定出最佳的板厚,因0.23mm~0.65mm的选择范围极广,故以从中进行选择为宜。最好是使用选择范围最广的0.5mm的板厚。
这样,通过使用厚度为0.23mm~0.65mm范围的材料,可向转子3和衔铁5赋予柔软性,故可用小的负载使两者3、5充分密合,能确保充分的传递扭矩T。
[实施例2]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磁离合器的剖视图,图5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转子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6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转子和衔铁的一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7为放大表示同一电磁离合器的衔铁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在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1对应的构成部分标记同一符号。
本实施例2中,在转子3的连结部33的沿周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遮磁孔34,并且,在衔铁5上的沿周向的多个部位也形成有遮磁孔51。该场合的转子3的遮磁孔34沿径向形成有3层,衔铁5的遮磁孔51沿径向形成有2层,又,各两遮磁孔34、51相互间在径向上相互不对置地形成于错开的位置。这样,因转子3与衔铁5的沿径向呈相对的部分存在于6个部位,故磁极部是6极。
从前述的公式(1)中可以看出,磁极部的磁极数N越增加,传递扭矩T则越大,反之,即使在增加了磁极部的磁极数N时,为了获得相同的传递扭矩T所必需的吸引力F只需1/N即可。并且,要想减小吸引力F,因公式(3)的关系,因磁极部磁通密度B也减小,故线圈7的磁动势也减小即可。因此,在本实施例2的电磁离合器中,可以减小线圈7的尺寸。若减小线圈7的尺寸,则可实现电磁离合器整体的小型化。当然,只要是线圈7的磁动势与以往相同,磁极部的磁极数N越多,吸引力F也越增加,可获得大的传递扭矩T。
然而,传统的电磁离合器中,为了获得充分的吸引力F,大多是外径尺寸Do为φ26~φ36mm、轴向尺寸Lo为29~33mm的结构,至少使用Lo为22.3mm以上的尺寸(例如、参照日本姬电技术株式会社:电磁离合器目录;アキユレイト销售株式会社:ドミノ离合器目录等)。为此,在组装了电磁离合器的设备内,需要确保其设置空间,必须变更零件配置,难以实现设备整体的小型化。
对此,本实施例2的电磁离合器,通过增加磁极部的磁极数N,不但能确保充分的传递扭矩T,而且还可使用小的线圈7,因此,可将电磁离合器的外径尺寸Do设定在φ22.5~φ36mm的范围内、即以往的φ26mm以下。其结果,可使组装该电磁离合器的设备空间宽裕,可实现设备整体的小型化。又,对于轴向尺寸Lo,也可设定成比传统的电磁离合器短的φ22.3mm以下,从而,可在以往使用弹簧离合器的部位装入该电磁离合器。
本实施例2也与实施例1一样,线圈励磁时,在利用小的负载P使转子3与衔铁5充分密合的基础上,需要使转子3的连结部33和衔铁5的至少一方沿轴线方向具有柔软性。
这样,在本实施例2中,也可通过减小转子3的连结部33的肋37的肋宽度b和衔铁5的肋52的肋宽度d;减薄肋厚度h、k;或增大遮磁孔34、51的径向宽度w、v,即可使其轴向上具有柔软性。为了减薄肋厚度h、k,不仅可减薄转子3和衔铁5的板厚,也可只对肋37、52的部分进行冲压而减薄。
本实施例2中的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故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不仅可作为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件使用,而且,还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办公用设备、家电制品以及其它类设备。

Claims (7)

1.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驱动负载的驱动轴、游嵌于该驱动轴的旋转体、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旋转的转子、与所述旋转体一体旋转并相对于所述转子设置成可接离的衔铁、以及向该衔铁与所述转子相对的磁极部赋予磁动势的线圈,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线圈的温度上升后的最低磁动势时的所述转子与衔铁相对的磁极部上的磁极部磁通密度设定成直流磁化特性的饱和直线区域的始端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转子和衔铁构成的磁极部具有4极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和衔铁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磁极部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具有柔软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和衔铁的材料,其饱和磁通密度为1.46特斯拉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和衔铁,其板厚设定为0.23mm~0.65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外径尺寸设定为φ22.5mm~φ36mm。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轴向尺寸设定为22.3mm以下。
CNB2005100882173A 2004-12-15 2005-07-26 电磁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4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62239 2004-12-15
JP2004362239A JP2006170299A (ja) 2004-12-15 2004-12-15 電磁クラ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9747A true CN1789747A (zh) 2006-06-21
CN100390433C CN100390433C (zh) 2008-05-28

Family

ID=36671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821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0433C (zh) 2004-12-15 2005-07-26 电磁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70299A (zh)
CN (1) CN10039043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9265A (ja) * 2007-06-15 2008-12-25 Shinko Electric Co Ltd 電磁連結装置
EP2940337B1 (en) * 2014-04-30 2018-06-27 Volvo Car Corporation A supercharger clutch arrangement
JP6501420B2 (ja) 2017-01-31 2019-04-17 株式会社トヨタマップマスター プローブ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ーブ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10995803B2 (en) * 2018-12-04 2021-05-04 Means Industries, Inc. Electromagneti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mode of a non friction coupling assembly and coupling and magnetic control assembly hav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58830U (zh) * 1988-04-22 1989-11-02
JPH08210384A (ja) * 1995-01-31 1996-08-20 Sekonitsuku:Kk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0074093A (ja) * 1998-09-01 2000-03-07 Ogura Clutch Co Ltd 電磁スプリングクラッチ
JP3602347B2 (ja) * 1998-10-16 2004-12-1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磁クラ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0433C (zh) 2008-05-28
JP2006170299A (ja) 200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8654C (zh) 磁控摩擦阻尼器
CN1299022C (zh) 带有可变弹性系数的阻尼元件的电磁制动器
CN1191640A (zh) 自起动无刷电动机
CN1789747A (zh) 电磁离合器
US8175501B2 (en) Development roller including a development sleeve,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that treats an outer surface of the development sleeve and wire member that roughen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development sleeve
JPH05248453A (ja) 調整可能な滑りトルクを備えた磁気クラッチ
CN1816959A (zh) 旋转电机和具有此旋转电机的电动车
CN105041869B (zh) 用于偏置补偿的推力磁轴承
CN1190712A (zh) 节流阀控制装置
CN1715697A (zh) 转矩限制器
US4806971A (en) Magnet for use in a magnetic brush development apparatus
CN1789746A (zh) 电磁离合器
CN1193894C (zh) 主原纸卷及主原纸卷保持装置
JP2008121836A (ja) 無励磁作動型電磁ブレーキ
US5768667A (en) Developer roll magnet for toner cartridge
JP2008157287A (ja) 電磁弁
JP2009058058A (ja) 電磁クラッチ、搬送ローラ、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4182A (ja) 現像剤担持体と現像装置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8012B2 (ja) トルクリミッタおよびトルクリミッタの永久磁石への着磁方法
JP2006158013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831358A (zh) 电磁离合器
US7759832B2 (en) Fan
JP2002287504A (ja) 現像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4557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00305358A (ja) マグネット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