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8082A -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8082A
CN1788082A CNA2004800131515A CN200480013151A CN1788082A CN 1788082 A CN1788082 A CN 1788082A CN A2004800131515 A CNA2004800131515 A CN A2004800131515A CN 200480013151 A CN200480013151 A CN 200480013151A CN 1788082 A CN1788082 A CN 1788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
virus
dual
tumor
t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31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0222C (zh
Inventor
刘新垣
裴子飞
邹卫国
楮亮
邱松坡
张紫莱
李兵华
冯琳
孙兰英
顾锦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Molecular Cell Scienc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SIB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SIB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SIBS of CAS
Publication of CN1788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8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02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02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animal cells
    • C12N15/86Viral v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1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dsDNA viruses
    • C12N2710/00011Details
    • C12N2710/10011Adenoviridae
    • C12N2710/10311Mastadenovirus, e.g. human or simian adenoviruses
    • C12N2710/10341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 C12N2710/10343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viral genome or elements thereof as genetic ve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肿瘤的双基因-病毒,其构建方法及其在治疗肿瘤上的应用,其主要是将两个不同的肿瘤靶向基因克隆进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两基因以连接物连接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出双基因表达框,然后插入肿瘤特异性病毒载体中,再将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后得到双基因-病毒。或者是将两个肿瘤治疗基因的表达框分别插入改造好的含有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载体的不同位点中;再将两个质粒共转染细胞,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双基因-病毒。本发明的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由于携带两个抗癌基因,且两个基因具有互补或协同的功效,因此可大大增强抗癌能力,能够达到全部消灭肿瘤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肿瘤。

Description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 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治疗领域, 具体地说, 是关于一种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 其构建方 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是近十多年兴起的一种生物高技术方案, 在整个基因治疗方案中, 肿瘤基因 治疗方案占 60%以上,基因治疗曾被认为是人类最终征服肿瘤的希望。 目前作为基因治疗 的载体分为病毒型和非病毒型两大类。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腺相关病毒、逆转录病毒、 慢病毒、和疱疹病毒等。病毒载体转染率高,表达时间长, 但免疫原性强, 有一定危险性。 非病毒载体包括: 裸露 DNA、 脂质体和其它物质包奉的 DNA。 非病毒载体则免疫原性小 及安全性好, 但转染率低, 基因稳定性差, 表达时间短。 目前使用最多还是病毒载体。 病 毒载体又有两类: 一类可以整合到染色体: 如逆转录病毒、 腺相关病毒、 慢病毒。 另一类 则不能整合到染色体, 如腺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及 EB病毒。 在病毒载体中使用最多的还 是腺病毒 (Adv) 载体, 八^有八、 B、 C、 D、 E、 F等 6大类, 49个血清型, 其中 C类 血清型 2合 5用得最多, 腺病毒基因组全长 36Kb, 分早期基因(E)和晚期基因(L), 如 果将早期基因 E1区 (约 4Kb)缺失掉 (有时还加上 E3区 3.6Kb的部分缺失), 则称为第 一代基因治疗载体, 这是常用的载体。 第二代 Adv除 E1区等缺失外, 还有 E4、 E2A区 缺失以降低其免疫原性, 但现在很少有人用。 第三代无肠腺病毒 Gutless Adv (简称为 GL-Adv)载体则是将 Adv的所有基因全部去除, 仅保留两端的反向末端重复顺序(ITR) 及装配基因, 它没有抗原性, 不会被抗体清除掉, 故有长期疗效。 腺相关病毒(AAV)是 一种免疫原性极小的单链 DNA病毒, 它可以定点插入到染色体上, 在目前使用中未发现 任何毒付作用和致癌性。 逆转录病毒(RTV)、 慢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HSV)、 EB病毒 也是较为常用的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的载体是将基因送到目的处, 以发挥治疗(如抗癌)作用。基因治疗载体是 关键, 另一要素是基因, 有关肿瘤治疗基因可以是抑癌基因、 细胞因子基因等。
临床上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案有几百种,但没有重大进展, 而肿瘤的病毒治疗却取得重 大突破。 没有 ONYX医药公司研制出的突变腺病毒(ONYX- 015, 也叫 dll520), 乃将腺 病毒基因组的 Elb55K蛋白基因缺失, 使得该突变的腺病毒能在 p53缺失的肿瘤细胞内进 行大量复制, 而在正常细胞内不能复制。应用 ONYX-015, 联合常规的化学疗法治疗头颈 癌患者, 总有效率达 63% (Nature Medicine, 6:879, 2000 )0但单独使用 ONYX-015(不与化 疗结合), 疗效只有 15-20%。 为了克服单独使用 ONYX-015疗效不理想的缺点, 刘新垣院 士于 2000年就提出了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策略: 肿瘤的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相结合的策 略(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8(1):1, 2001 )。 即我们首先构建 ElB55Kda基因缺失的腺病 毒载体 ZD55, 它与 ONYX-015相似, 只将基因靶向导入 p53缺失的肿瘤细胞, 而不进入 正常组织细胞, 但 ZD55含有克隆位点, 可以插入外源基因, 故比 ONYX-015好, 我们将 不同抗癌杀伤基因装入 ZD55载体中构成 ZD55-gene,用它进行治疗称之为基因-病毒治疗 (Gene-ViroTherapy 基因-病毒治疗策略已经获得了很好效果, 相关内容已经申请了专 利。 应用此基因-病毒策略时, 只用一个基因, 但实践证明一个基因还不足以全部消灭肿 瘤。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将肿瘤的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一 类具有肿瘤靶向, 同时又能有效表达两个抗癌基因的重组双基因-病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用于治疗肿瘤的用途。 发明概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癌靶向双基因-病毒, 该双基因病毒携带有两 个肿瘤治疗基因, 且两个肿瘤治疗基因在功能上互补或具有协同效应。
本发明并提供了抗癌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 其步骤包括: (1 )将两个肿瘤治 疗基因克隆进质粒的多克隆位点, 两基因之间以连接物(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或细胞 内源性酶切位点序列 (IETD))连接; 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出双基因表达框, 该表达框 包含 CMV启动子、 抗癌基因、 SV40 poly A尾巴, 插入改造好的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载 体中; (2)将改造好的携带肿瘤靶向双基因的病毒载体转染细胞以产生双基因-病毒。
本发明的抗癌靶向双基因 -病毒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构建: (1 ) 将两个肿瘤治疗基因 分别克隆进质粒的多克隆位点, 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切出基因表达框, 插入改造好的肿瘤 特异性增殖病毒载体的不同位点中; (2)将两个质粒共转染细胞, 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含有 两个外源基因的双基因-病毒。
其中, 所述肿瘤治疗基因包括但不限于: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 TRAIL基因, 抑 癌基因, 细胞因子基因, 促细胞凋亡基因, 血管抑制基因, 自杀基因和其它基因。 其中, (1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 TRAIL, 与细胞表面受 体结合后, 启动细胞凋亡途径, 并选择性的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2)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包括 p53、 PTEN、 Rb、 NF1、 VHL、 APC, 抑癌基因能够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3 ) 细胞因子基因: 白细胞介素 -2、 -12、 -24, 粒 -单集落刺激因子, 干扰素 - α、 - β > - Υ ; 细胞因子具有杀伤肿瘤细胞, 激活免疫细胞, 增加造血功能等;
(4)促细胞凋亡基因: TRAIL、 Bax、 Caspase以及 Smac等;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 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 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是机体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抑制了细胞 凋亡, 肿瘤势必要发生; 促细胞凋亡基因可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 是基因治疗肿瘤的有效 基因;
(5) 血管抑制基因: 血管生成抑素基因 (angiostatin), k5、 sflt-l、 血管内皮抑素基因 (endostatin); 血管抑制基因能干涉新生血管形成, 可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 肿瘤因营 养不足而萎缩、 死亡;
(6) 自杀基因: 包括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cd), 单纯疱疹病毒的脱氧胸腺嘧啶 核苷激酶基因 (HSV-tk);
(7)其它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 sflt-1基因, 可竞争性抑制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发挥作用。
肿瘤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包括但不限于: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基基团 (hTERT)启动子, 甲胎蛋白 (ATP) 启动子, 癌胚抗原 (CEA)启动子,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启动子和乳腺癌组 织特异性启动子。肿瘤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使用, 使抗癌基因的表达或病毒的复制特异性 地在肿瘤细胞中进行而不在正常细胞内进行。
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载体包括但不限于: 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包括肿瘤特异性启 动子调控的腺病毒 hTERT-Adv以及 ZD55)、 AAV、 或者 GL-Adv等。
本发明的构建双基因-病毒的方法, 可以用于开发有效治疗肿瘤的抗癌新药, 也可以 与其它化合物组成药用组合物, 所述化合物可以是: 化学治疗药物; 生物毒素; 免疫抑制 化合物, 单克隆抗体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提供携带两种抗癌基因的重组病毒, 经细胞实验证明, 抗癌基因可以特异 性地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而不在正常细胞中表达。经动物试验证明, 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肿 瘤; 2、 本发明提供了携带两种抗癌基因的病毒构建方法, 该方法易于掌握;
3、 本发明构建的病毒载体, 能够非常方便的装入两种外源抗癌基因; 使用这个载体 能够构建多种携带抗癌基因的双基因-病毒, 为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4、本发明构建的基因-病毒,是一种肿瘤特异性病毒, 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 增殖和表达所携带的双基因, 故该双基因 -病毒具有很高的靶向抗癌作用;
5、 本发明构建的多种基因病毒经动物试验证明能选择性的杀死瘤细胞, 而不影响正 常细胞; 基因-病毒表达的抗癌基因能加强病毒的抗肿瘤效果; 这种新型的双基因-病毒靶 向治疗, 能基本上全部消除肿瘤, 为今后用于人类肿瘤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的双基因 -病毒 ZD55-TRAIL-IETD-Smac的构建示意图。
图 2为质粒 pZhTERT的构建示意图。
图 3为双基因病毒 ZD55-TRAIL-IETD-Smac在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中复制能力的示 '意图。 .
图 4为双基因病毒 Ad-hTERT-TRAIL-K5在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中复制能力的示意 图。
图 5A、 5B为 MTT法检测肿瘤细胞(5A)和正常细胞(5B)经不同滴度(MOI) 的 病毒处理后 3天的存活率示意图。 ·
图 6A、 6B为 MTT法检测肿瘤细胞(6A)和正常细胞(6B)经不同滴度 (MOI) 的 病毒处理后 3天的存活率示意图。
图 7为双基因病毒 ZD55-TRAIL-IETD-Smac在裸鼠体内治疗肿瘤细胞移植瘤的结果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应理解,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 双基因 -病毒 ZD55-TRAIL-IETD-Smac的构建
TRAIL蛋白可介导肿瘤细胞凋亡, 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 (Griffith et al. 2001, Mol. Then 4:257-266 但部分肿瘤细胞对 TRAIL蛋白介导的细胞凋亡存在相当高的抗性, 相 关研究表明, IAP蛋白的髙表达是引起诸多肿瘤细胞对 TRAIL蛋白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而 Smac蛋白可与 IAP蛋白结合, 从而解除 IAP蛋白的抑制性 (Du C. et al. 2000, Cell 102:33-42.)。采用融瘤病毒介导 Smac以及 TRAIL两种基因, 可发挥其协同作用, 大大提 高对肿瘤的治愈率。
A、 肿瘤靶向载体质粒 pZD55的构建:
先设计如下引物:
Xba l A 引物: 5, GCC GAC ATC ACC TGT G TCT AGA GAA TG 3,;
Xba l B 引物: 5,TCA GAT GGG TTT CTT CAC TCC ATT TAT CCT 3';
Bglll Λ引物: 5, ATA AAG GAT AAA TGG AGT GAA GAA ACC CAT CTG AG 3'; (55KDa基因第三个密码子突变成终止密码子, C2024T)
BglllB 引物: 5,GA AGA TCT ATA CAG TTA AGC CAC CTA TAC AAC A 3,; (ElB 55Kda基因读码框突变, C2252T, G2261T加入了两个终止密码子)
pXCl质粒购自加拿大 Microbix Biosystem Inc, Toronto。 pXCl质粒含有人腺病毒 5型 (Ad5) 从 22bp— 5790bp (0-16.1mu)的基因序列。
以 pXCl质粒为 PCR反应的模板, 引物 Xba I A与 Xba I B进行第一次 PCR反应(详 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电泳回收 719 bp片段, 得到第一次 PCR产物 Zl。 引物 Bglll A与引物 BglllB进行第 二次 PCR反应(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电泳回收 270 bp片段, 得到第二次 PCR产物 Z2。 两次 PCR反应的 产物有 34bp的配对序列。
以两次 PCR产物混合作为模板, 以引物 Xba I A与引物 Bgl II B进行第三次 PCR反 应 (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电泳回收 955 bp片段, 得到第三次 PCR产物 Z3。
以 Xba I + Bgl II酶切第三次 PCR产物 Z3, 克隆进 Xba I + Bgl II酶切过的 pXCl质 粒, 得到的新质粒命名 pXCl-D55。
pCA13质粒 (购自加拿大 Microbix Biosystem Inc, Toronto)含有 SV40 poly A加尾信 号, 以 BamH I+Bgl ll酶切 PCA13载体, 跑电泳回收 160bp片段, 即回收 SV40 polyA尾 巴, 将此片段克隆进 Bgl II酶切过的 pXCl-D55, 酶切鉴定, 将正向克隆的质粒命名为 pZD55。 pZD55含有从 2268bp-3328bp的缺失突变, 缺失 E1B 55KDa基因。
B、 质粒 pZD55-TRAIL-IETD-Smac的构建
先设计如下引物: Smacl : 5'CCCAAGCTTATTGAGACAGACGCGGTTCCTATTGCACAGAAA 3';
Hindlll
Smac2: 5 ' AAACTCGAGTCACTTGTCATCGTCGTCCTTGTAATCCTC 3,;
Xho l
TRAIL1: 5, ACGCGTCGACATGGCTATGATGGAGGTC 3,;
Sai l
TRAIL2: 5' CCCAAGCTTGCCAACTAAAAAGGCCCC 3';
Hindlll
pCA13载体在 CMV启动子与加尾信号之间含有多克隆位点, Sai l 、 Hind lll 、 EcoR I、 EcoR V 、 Xba l 、 Xho l 、 BamH L 将肿瘤治疗基因, 通过基因操作的方法顺向插 入到 pCA13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质粒 pCA13-gene(具体操作步骤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 用 Bgl II酶切质粒 pCA13-gene,切出该 gene的表达框。这个表达框包含 CMV启动子、治疗基因及 SV40 polyA. 尾巴。而后将此表达框克隆进 Bgl II单酶切并去磷的 pZD55质粒,构建成质粒 pZD55-gene。
质粒 pZD55-TRAIL-IETD-Smac的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以 pCDNA3-Smac质粒(购自武汉三鹰生物技术公司, 武汉) 为 PCR反应的模板, 引物 Smacl与 Smac2进行第一次 PCR反应(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电泳回收 736bp片段。 以 Hind III + Xho I酶切 PCR产物, 克隆进 Hind III + Xho I酶切过的 pCA13质粒, 命名为 pCA13-Smac质 粒。
以 pCDNA3-TRAIL质粒(购自武汉三鹰生物技术公司, 武汉) 为 PCR反应的模板, 引物 TRAIL1与 TRAIL2进行第二次 PCR反应 (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电泳回收 866bp片段。 以 Sal I + Hind III酶切 PCR产物, 克隆进 Sal I + Hind III酶切过的 pCA13-Smac质粒, 命名为 pCA13-TRAIL-IETD-Smac质粒 。 用 Bgl II酶切质粒 pCA13-TRAIL-IETD-Smac质粒, 切 出 gene的表达框。这个表达框包含 CMV启动子、治疗基因 TRAIL和 Smac及 SV40 polyA 尾巴。 而后将此表达框克隆进 Bgl II 单酶切并去磷的 pZD55 质粒, 构建成质粒 pZD55-TRAIL-IETD-SmaCo
用类似方法构建的质粒还有 pZD55-TRAIL-IETD-k5、 pZD55-TRAIL-IETD-IL-24 , pZD55-TRAIL-IETD-IL-12、 pZD55-TRAIL-IETD-Omi、 pZD55-TRAIL-IETD-Eorf4等。 C.双基因 -病毒 ZD55-TRAIL-IETD-Smac的构建
质粒 pBHG-E3 及 293 细胞购于加拿大 Microbix Biosystem Inc. (Toronto)。 质粒 pBHG-E3含有 Ad5基因系列但缺失 El区 188bp-1339bp系列。 293细胞(加拿大 Microbix Biosystem Inc. (Toronto)) 是由剪切的 5型腺病毒 DNA转化人胚胎肾细胞而成。 它含有 表达 5型腺病毒的 E1区, 腺病毒 DNA对其具有高转染率。
将 pZD55-TRAIL-IETD-Smac (它含有与腺病毒同源重组的左臂序列) 与含有腺病毒 骨架 DNA的质粒 pBHG-E3共转染 293细胞株,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具有感染性的含二外源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ZD55-TRAIL-IETD-Smac (见图 1 )。 具体方法参见 Qiagen公司的操作 说明。 7-14天出现病毒空斑,经过 2次病毒空斑纯化,进行扩增,提取重组腺病毒的 DNA, 进行 DNA酶切分析, PCR分析, 确定重组正确的腺病毒株。
病毒空斑纯化、 扩增、 鉴定: 293细胞铺于 6孔板, 24h后细胞接近长满, 加入含不 同稀释度的病毒, 感染 2小时后, 每孔铺 3ml低熔点胶(10%FBS, 1.25% Agarose) 9天 左右就可见空斑。 挑取单个空斑, 加入接近长满 293细胞的 24孔板中小量扩增病毒。 病 毒 DNA用 Qiagen Blood Kit获得, 利用 PCR技术, 鉴定基因病毒 Ad5-ZD55-gene。 鉴定 所用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 (注: 序列右侧注明引物与 pXCl质粒配对的序列)。
Zd55 sense弓 1物:
5 ' AGA GCC CAT GGA ACC CGA GA 3,; bp 2200-2219
Zd55 antisense引物:
5, CAT CGT ACC TCA GCA CCT TCC A 3,; bp 3353-3332
以 Qiagen Blood Kit抽提所得的病毒 DNA作为模板, 同时以野生型病毒 DNA作为对 照, Zd55 sense引物与 Zd55 antisense引物进行 PCR反应。 PCR条件: 9 °C X lmin, 55 °C X lmin, 72°C X2minl5so 如 PCR产物只含 gene, 不含 1113bp野生型腺病毒 DNA, 空斑 纯化成功。 重复此过程一次, 得到重组正确的腺病毒。
腺病毒 ZD55-TRAIL-IETD-Smac在 293细胞中大量繁殖, 应用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 病毒。 具体操作方法见 Microbix Biosystem Inc.的操作说明。
用类似方法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还有 ZD55-TRAIL-IETD-k5、 ZD55-TRAIL-IETD-IL-24、 ZD55-TRAIL-IETD-IL- 12 , ZD55-TRAIL-IETD-Omi、 ZD55-TRAIL-IETD-Eorf4等。 实施例 2、 双基因 -病毒 ZD55-IL-24-IRES-TRAIL的构建
A、 质粒 pZD55-IL-24-IRES-TRAIL的构建
先设计如下引物: IL-24 引物:
上游 : 5 ' CGTCGACATGAATTTTCAACAGAGGCTGC 3,;
Sail
下游- 5 ' GATCTAGACTAGAC ATTC AGAGCTTGTAG 3 ';
Xbal
IRES引物:
上游: 5 ^AGTCTAGAGCATCTAGGGCGGCCAATTC 3 ?
Xbal
下游: 5 'TCTCTCGAGCAGATCAGATCCCATACAAT 3 ';
Xhol
Trail引物:
上游: 5 'CTCAGCTCGAGCATGGCTATGATGGAGGTC 3 ';
Xhol
下游: 5 ' CATGGGATCCCAGGTCAGTTAGCCAACTA 3,
BamHI
以 pCDNA3-IL-24质粒 (购自武汉三鹰生物技术公司,武汉)为 PCR反应的模板, IL-24 上游引物与 IL-24下游引物进行第一次 PCR反应(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电泳回收 628bp片段。 以 Sall+ Xbal酶切 PCR产物, 克隆进 Sall+ Xbal酶切过的 pCA13质粒, 命名为 pCA13-IL-24质 粒。
以 pIRESPROU质粒(购自加拿大 Microbix Biosystem Inc, Toronto)为 PCR反应的模 板, IRES上游引物与 IRES下游引物进行第二次 PCR反应 (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跑电泳回收 585bp片段。 以 Xbal + Xhol酶切 PCR产物,克隆进 Xbal + Xhol酶切过的 pCAl 3 -IL-24质粒中,命名 为 pCA13-IL-24-IRES质粒。
以 pCDNA3-TRAIL质粒为 PCR反应的模板, TRAIL上游引物与 TRAIL下游引物进 行第三次 PCR反应(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电泳回收 866bp片段。 以 XhoI+ BamHI酶切 PCR产物, 克隆 进 XhoI+ BamHI酶切过的 pCA13-IL-24-IRES质粒, 命名为 pCA13-IL-24-IRES-TRAIL质 粒。 用 Bgl II酶切质粒 pCA13-IL-24-IRES-TRAIL质粒, 切出 gene的表达框。这个表达框 包含 CMV启动子、 治疗基因 IL-24和 TRAIL及 SV40 polyA尾巴。 而后将此表达框克隆 进 Bgl II单酶切并去磷的 pZD55质粒, 构建成质粒 pZD55-IL-24-IRES-TRAIL。
用类似方法构建的质粒还有 pZD55-TRAIL-IRES-Smac、 pZD55-Smac-IRES-TRAIL、 pZD55-k5-IRES-TRAIL 、 pZD55-TRAIL-IRES-k5 、 pZD55-sfltl-IRES-k5 、 pZD55-k5-IRES-sfltl 、 pZD55-TRAIL-IRES-IL-24 、 pZD55-IL-24-IRES-TRAIL 、 pZD55-TRAIL-IRES-IL-12 、 pZD55-IL-12-IRES-TRAIL 、 pZD55-TRAIL-IRES-Omi 、 pZD55-Omi-IRES-TRAIL 、 pZD55-IL-IRES-12-IL24 、 pZD55-IL24-IRES-IL-12 、 pZD55-TRAIL-IRES-Eorf4、 pZD55-Eorf4-IRES-TRAIL等。
B、 双基因 -病毒 ZD55-IL-24-IRES-TRAIL的构建
将 pZD55-IL-24-IRES-TRAIL (它含有与腺病毒同源重组的左臂序列)与含有腺病毒 骨架 DNA的质粒 pBHG-E3共转染 293细胞株,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具有感染性的含二外源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ZD55-IL-24-IRES-TRAIL。 7-14天出现病毒空斑, 经过 2次病毒空斑纯 化, 进行扩增, 提取重组腺病毒的 DNA, 进行 DNA酶切分析, PCR分析, 确定重组正确 的腺病毒株。 具体步骤见实施例 1。
用 类 似 方 法 构 建 的 重 组 腺 病 毒 还 有 ZD55-TRAIL-IRES-Smac 、 ZD55-Smac-IRES-TRAIL 、 ZD55-k5-IRES-TRAIL 、 ZD55-TRAIL-IRES-k5 、 ZD55-sfltl-IRES-k5 、 ZD55-k5-IRES-sfltl 、 ZD55-TRAIL-IRES-IL-24 、 ZD55-IL-24-IRES-TRAIL 、 ZD55-TRAIL-IRES-IL-12 、 ZD55-IL-12-IRES-TRAIL 、 ZD55-TRAIL-IRES-Omi 、 ZD55-Omi-IRES-TRAIL 、 ZD55-IL-IRES-12-IL24 、 ZD55-IL24-IRES-IL-12、 ZD55-TRAIL-IRES-Eorf4、 ZD55-Eorf4-IRES-TRAIL等。 实施例 3、 双基因 -病毒 Ad-hTERT-TRAIL-K5的构建
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是能无限的增殖, 而 TRAIL蛋白可介导肿瘤细胞凋亡, 特异性 地杀伤肿瘤细胞。 另一方面, 肿瘤的生长需要通过丰富的血管供应养分, K5 是血纤维蛋 白溶酶原 kringle的第 5个结构域, 它可通过调控内源性血管形成因子途径特异性地抑制 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 具有比 angiostatin血管抑素更高的抗血管形成效应和显著的抗肿瘤 效应( Chun- xia Luo et al. China J. Cancer Biother , 2003, 10(1): 9-12,)。 TRAIL蛋白和 K5 蛋白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采用融瘤病毒介导 TRAIL以及 K5两种基因,可发 挥其互补作用。 A.肿瘤靶向载体质粒 pZhTERT的构建
为了改造 E1A基因的启动子,以 pXCl为模板,用定点突变双次 PCR技术,缺失 E1A 基因的启动子, 代之以三个单酶切位点。 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 (注: 序列右侧注明引物 与 pXCl质粒配对的序列, 下划线标出内切酶位点)
Bam5' 引物:
5, TCC TGT GGA TCC GGG CCC CCA TTT C 3,; bp 9876-9901;
Bam3' 引物:
5, TTCAG TAG GTA GTC GAC CTC GAG ATA TTA CGC GCT ATG AGT AAC AC 3'; bp 342-319;
Xba5' 引物:
GAG GTC GAC TAC GTA CTG AAA ATG AGA
bp 552-573;
Xba3' 引物:
5, TACT ACT ATT GCA TTC TCT AGA CAC A 3'; bpl359-1334;
以 pXCl质粒为 PCR反应的模板, 弓 I物 Bam5'与 Bam3'进行第一次 PCR反应(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 电泳回收 394 bp片段。 '
以 pXCl质粒为 PCR反应的模板,引物 Xba5'与引物 -Xba3'进行第二次 PCR反应(详 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电泳回收 830 bp片段。
两次 PCR反应的产物有 26bp配对的序列, 以两次 PCR产物混合作为模板, 以引物 Bam5,与引物 Xba3,进行第三次 PCR反应(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 跑电泳回收 1198 bp片段。 以 BamH I + Xba l 酶切 1198 bp的 PCR产物, 克隆进 BamH I + Xba l酶切过的 pXCl质粒, 命名为 pZXC2。
用 PCR拉出 hTERT启动子,产生合适的酶切位点,然后酶切克隆进 E1A启动子缺失 的质粒 pZXC2中, 具体如下:
hTERT 5' 引物:
5, TCTT CTC GAG TGG CCC CTC CCT CGG GTT AC 3'; Xho l;
hTERT 5' 引物:
5, GTA GGG CGG GGC CGC GGA AAG GA 3,; 以质粒 pAd/TERT为模板, hTERT 5' 引物与 hTERT 3' 引物进行 PCR反应(详见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 Joseph Sambrook and David W. Russell), 跑 电泳回收 460 bp片段。以 Xho l酶切 PCR产物,克隆进 ho l + SnaB I酶切过的 pZXC2 质粒, 命名为 pZhTERT。此质粒缺失了内源性 Ε1Α·启动子, 而由 hTERT启动子取代, 并 含有克隆位点 Xho l, 可插入外源基因表达框 (见图 2)。
B、 质粒 pZhTERT-TRAIL的构建
TRAIL基因克隆至 pCA13质粒,用 Bgl II酶切出基因表达框(含 CMV启动子, TRAIL 基因, Poly A信号), 克隆进 Xhol酶切过的 pZhTERT质粒。克隆中使用部分补平的方法。 质粒命名为 pZhTERT-TRAILo
C、 质粒 pBHG10-K5的构建
pABS.4及 pBHGlO质粒均购自 Microbix公司。 pBHGlO质粒是由质粒 pBHG-E3缺失 E3区 28133bp-30818bp系列而得到,在其缺失部位有 pad克隆位点。K5基因克隆至 pCA13 质粒 (具体步骤见 Chun-xia Luo et al. Recombinant Kringle 5 of Human Plasminogen for Mammary Cancer Gene Therapy Mediated by Adenovirus. China J. Cancer Biother , 2003, 10(1): 9-12, ), 用 Bgl ll酶切出基因表达框(含 CMV启动子, K5基因, Poly A信号), 克 隆进 Bgl II+BamH I酶切过的 pABS.4质粒,得到 pABS.4-K5质粒。再用 pad酶切出基因 表达框, 克隆进 pacl酶切过的 pBHGlO质粒, 得到质粒 pBHG10-K5。
D、双基因 -病毒 Ad-hTERT-TRAIL-K5的构建
将质粒 pZhTERT-TRAIL (它含有与腺病毒同源重组的左臂序列)与含有腺病毒骨架 DNA的质粒 pBHG10-K5共转染 293细胞株,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具有感染性的含二外源基 因的重组腺病毒 Ad-hTERT-TRAIL-K5。 7-14天出现病毒空斑, 经过 2次病毒空斑纯化, 进行扩增, 提取重组腺病毒的 DNA, 进行 DNA酶切分析, PCR分析, 确定重组正确的腺 病毒株。 具体步骤见实施例 1。 用 类 似 方 法 构 建 的 重 组 腺 病 毒 还 有 Ad-hTERT-TRAIL-Smac 、
Ad-hTERT-TRAIL-sfltl 、 、 Ad-hTERT-TRAIL-IL-24 、 Ad-hTERT-TRAIL-IL- 12 、
Ad-hTERT-TRAIL-Omi 、 Ad-hTERT-TRAIL-Eorf4 、 Ad-hTERT-IL-24-Omi 、 Ad-hTERT-IL-24-IL-12、 Ad-hTERT-IL-24--Eorf4、 Ad-hTERT-IL-24-K5等。 实施例 4、 腺相关病毒(AAV)
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 hTERT替换双基因 TRAIL-IETD-Smac等表达框的 HCMV启动 子, 使双基因的表达仅限于肿瘤组织或细胞, 其它靶向 AAV双基因-病毒以此类推。 经过 包装滴度可达 1012pfu/ml。 实施例 5、 无肠腺病毒载体
将肿瘤特异性的双基因 hTERT-TRAIL-IETD-Smac等表达框或其它 hTERT-双基因表 达框插入无肠腺病毒载体中,包装成无肠腺病毒。其它靶向双基因的无肠腺病毒以此类推。 实施例 6、 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
病毒的复制可受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调控。 双基因 TRAIL-IETD-Smac表达框插入到 该病毒的基因组中后, 双基因的功能的发挥仅限于某特异性肿瘤组织中。 实施例 7、 双基因病毒 Ad-hTERT-TRAIL-K5在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中复制能力分析
将 3 xlO5的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铺于 6孔板, 24 h后, 加入 104 PFU 的 Ad.TERT、 Ad-hTERT-TRAIL-K5、 野生型 5型腺病毒 Ad5分别感染 293细胞, 肝癌细胞株 BEL7404 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库), 大肠癌细胞株 SW620 (购自 ATCC) 及正常人胚肺细胞株 MRC5和 NHLF (购自 ATCC)。 48 h后,收集细胞上 与细胞,在 -20 °〇与 37°C反复冻融 3次以释放病毒。将病毒稀释,检测病毒滴度。 293细胞铺于 60mm dish, 24h后细胞接近长满, 加入含不同稀释度的 毒, 37Ό感染 2小时后, 铺 8ml低熔点胶 (5%FBS, 1.25% Agarose) o 9天左右记数。 计算每 PFU病毒产生的病毒数目。 结果如图 4所示, 由图 4可见, 在肿瘤细胞中, Ad.TERT、 Ad-hTERT-TRAIL-K5的复制能力与野 生型病毒相比略有下降。 而在正常细胞中, Ad.TERT、 Ad-hTERT-TRAIL-K5 的复制能力 显著降低, 在 MRC5细胞中, 与野生型 5型腺病毒相比下降近 1600倍, 而在 NHLF细胞 中下降 1200倍。野生型腺病毒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有很强的复制能力, 没有选择性; 而 Ad.TERT、 Ad-hTERT-TRAIL-K5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 实施例 8、 双基因病毒 Ad-hTERT-TRAIL-K5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检测 细胞经病毒处理后的存活率由 MTT法检测 (Cancer Research, 1989, 49(17):4785-90)。 步骤如下: 将大肠癌细胞株 SW620及正常人胚肺细胞 NHLF以 5000每孔的量铺入 96孔 板, 培养 24小时后加入不同滴度 (MOI) 的病毒, 作用 3天, 然后将含病毒的培养液移 去, 换成含 5mg/ml MTT的正常培养液, 培养 4小时后将含 MTT的培养液移去, 以裂解 液裂解 4小时, 然后以 655nm处吸光度为参比测定 595nm处吸光度。 细胞存活率 (%) =A595(样品) /A595(对照) χ100%。结果如图 5Α、5Β所示,由图 5Α、5Β可知,病毒 Ad.TERT、 Ad-hTERT-TRAIL-K5对肿瘤细胞有很明显的杀伤作用, 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小, 具有肿 瘤选择性。 野生型腺病毒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没有选择性。 实施例 9、 双基因病毒 ZD55-TRAIL-IETD-Smac在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中复制能力分析 将 3 xlO5 的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铺于 6 孔板, 24 h 后, 加入 104 PFU 的 ZD55-TRAIL-IETD-Smac、 ONYX-015、 野生型 5型腺病毒 Ad5分别感染 293细胞, 肝癌 细胞株 BEL7404细胞, 大肠癌细胞株 SW620及正常人胚肺细胞。 48 h后, 收集细胞上清 与细胞, 在 -20°C与 37Ό反复冻融 3次以释放病毒。 将病毒稀释, 检测病毒滴度。 293细 胞铺于 60mm dish, 24h后细胞接近长满,加入含不同稀释度的病毒, 37°C感染 2小时后, 铺 8ml低熔点胶(5%FBS, 1.25% Agarose )0 9天左右记数。计算每 PFU病毒产生的病毒 数目。 结果如图 3所示, 由图 3可见, 在肿瘤细胞中, ZD55-TRAIL-IETD-SmaC的复制能 力与野生型病毒相比有所下降。而在正常细胞中, ZD55-TRAIL-IETD-SmaC的复制能力显 著降低, 在 MRC5细胞中, 与野生型 5型腺病毒相比下降近 1500倍, 而在 NHLF细胞中 下降 1300倍 (图 3)。 野生型腺病毒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有很强的复制能力, 没有选 择性; 而 ZD55-TRAIL-IETD-Smac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 实施例 10、 双基因病毒 ZD55-TRAIL-IETD-Smac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检测
细胞经病毒处理后的存活率由 MTT法检测。步骤如下: 将肝癌细胞株 BEL7404及正 常人胚肺细胞 NHLF以 5000每孔的量铺入 96孔板, 培养 24小时后加入不同滴度(MOI) 的病毒, 作用 3天, 然后将含病毒的培养液移去, 换成含 5mg/ml MTT的正常培养液, 培 养 4小时后将含 MTT的培养液移去, 以裂解液裂解 4小时, 然后以 655nm处吸光度为参 比测定 595nm处吸光度。 细胞存活率 (%) =A595(样品) /A595(对照) χ100%。 结果如图 6A、 6B所示, 由图 6A、 6B可知, 病毒 ZD55-TRAIL、 病毒 ZD55-Smac及双基因病毒 ZD55-TRAIL-IETD-Smac对肿瘤细胞有很明显的杀伤作用, 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小, 具有 肿瘤选择性。 野生型腺病毒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没有选择性。 实施例 11、 双基因病毒 ZD55-TRAIL-IETD-Smac在裸鼠体内治疗肿瘤细胞移植瘤
将 4-5周龄的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株 BEL7404, 12天后进行动物分组。 治疗组分 别给予 1 X 109 pfu 的基因病毒 ZD55-TRAIL、 ZD55-Smac 及双基因病毒 ZD55-TRAIL-IETD-Smac进行治疗,对照分 2组:第 1组是磷酸缓冲液 (PBS)处理组,第 2 组用 同剂量的 ONYX-015病毒。 试验结果如图 7所示, 可见 ZD55-TRAIL-IETD-Smac 疗效最好,治疗 9周后,肿瘤细胞移植瘤已完全消失,治疗效果比 ONYX-015好很多很多。

Claims (13)

  1.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 其特征在于, 该双基因-病毒包含肿瘤特异性启动子, 并携带有两个肿瘤治疗基因。
  2.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基因-病毒,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肿瘤治疗基因为功能上 互补或具有协同作用的基因。
  3.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基因-病毒,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肿瘤治疗基因以连接物 相连接。
  4.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双基因-病毒,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物为核糖体进入位点或 细胞内源性酶切位点序列。
  5.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基因-病毒, 其特征在于, 所述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包括但不 限于: 端粒酶逆转录启动子, 甲胎蛋白启动子, 癌胚抗原启动子,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启动 子和乳腺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6.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基因-病毒,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治疗基因包括但不限于: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 TRAIL基因, 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基因, 促细胞凋亡基因, 血管抑制基因和自杀基因。
  7. 7、 一种肿瘤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两个胂瘤治疗基因克隆进载体质粒的多克隆位点, 两基因之间以连接物相连接 ·, 然后用 Bgl II酶切出包含启动子、 抗癌基因以及 poly A加尾信号的双基因表达框, 插入 含有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载体中;
    b、 将改造好的携带肿瘤靶向双基因的病毒载体转染细胞以产生双基因-病毒。
  8.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基因之间的连接物为核糖体 进入位点或细胞内源性酶切位点序列。
  9. 9、 一种肿瘤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将两个肿瘤治疗基因分别克隆进质粒的多克隆位点, 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切出基 因表达框, 插入改造好的含有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载体的不同位点 中;
    b、 将两个质粒共转染细胞, 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含有两个外源基因的双基因-病毒。
  10. 10、 如权利要求 7或 9所述的肿瘤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使用 的两个基因在功能上互补或具有协同作用。 · 11、如权利要求 7或 9所述肿瘤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 包括但不限于: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 TRAIL基因, 抑癌基因, 细胞因子基因, 促细 胞凋亡基因, 血管抑制基因和自杀基因。
  11. 12、 如权利要求 7或 9所述的肿瘤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使用 的抗癌基因包括但不限于: p53、 PTEN、 Rb、 NF1、 VHL、 APC、 IL-2、 IL-12、 IL-24、 GM-CSF、 IFN- a、 IFN- β、 IFN- Y、 TRAIL、 Smac、 Omi、 Bax、 Caspase-3、 Caspase-7、 Eorf4、 cd、 tk、 endostatin、 angiostatin(kl-4)、 kl-3、 k5、 sflt-l。
  12. 13、 如权利要求 7或 9所述的肿瘤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使用 的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载体是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 AAV或 GL-Adv。
    14、 如权利要求 7或 9所述的肿瘤靶向双基因 -病毒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肿瘤特 异性启动子包括但不限于: 端粒酶逆转录启动子, 甲胎蛋申启动子, 癌胚抗原启动子,.前 列腺特异性抗原启动子和乳腺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13. 15、权利要求 1-6中任一项所述的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用于开发治疗肿瘤的药物的用 途。
    16、 如权利要求 15所述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与其它化合物组成药用组合物, 所述 化合物选自: 化学治疗药物; 生物毒素; 免疫抑制化合物, 单克隆抗体等。 .
CNB2004800131515A 2003-10-15 2004-10-14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2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3101079065A CN1528887A (zh) 2003-10-15 2003-10-15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的构建方法
CN200310107906.5 2003-10-15
PCT/CN2004/001173 WO2005035744A1 (fr) 2003-10-15 2004-10-14 Tumeur ciblant un virus a deux genes, procedes d'hybridation et utilis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8082A true CN1788082A (zh) 2006-06-14
CN100500222C CN100500222C (zh) 2009-06-17

Family

ID=3430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3101079065A Pending CN1528887A (zh) 2003-10-15 2003-10-15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的构建方法
CNB2004800131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222C (zh) 2003-10-15 2004-10-14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3101079065A Pending CN1528887A (zh) 2003-10-15 2003-10-15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528887A (zh)
WO (1) WO20050357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5325A (zh) * 2011-10-20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结直肠癌特异性的基因-病毒治疗药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0126B (zh) * 2007-11-20 2011-06-29 深圳市奥尼克斯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特异性靶向肿瘤及其转移灶的导向性多肽的获得及用途
EP2357222B1 (en) * 2008-10-31 2014-08-13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obe University Scyllo-inositol-producing cell and scyllo-inositol production method using said cells
CN102212556B (zh) * 2010-04-01 2013-12-18 深圳市湘雅生物医药研究院 一种靶向肿瘤的双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CN102813939A (zh) * 2011-06-10 2012-12-1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病毒药物
CN102839194B (zh) * 2011-06-22 2015-07-01 深圳市湘雅生物医药研究院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2533831B (zh) * 2012-02-16 2013-09-11 郑州大学 一种包含自剪切位点的组织特异性双基因沉默RNAi表达载体
CN105734080A (zh) * 2016-01-30 2016-07-06 山西大学 一种靶向抗癌基因-质粒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9295082B (zh) * 2018-10-09 2021-06-15 新乡医学院 肿瘤特异性基因表达盒、重组表达载体及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9295102B (zh) * 2018-10-09 2021-06-01 新乡医学院 肿瘤特异性基因表达盒、重组表达载体及构建方法和应用
RU2757502C1 (ru) * 2020-10-20 2021-10-18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занский (Приволж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АОУ ВО КФУ) Генетическая кассет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кодон-оптимизированные нуклеотидные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генов TRAIL, PTEN и IFNβ-1, и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онкологически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53C (zh) * 1998-07-15 2003-06-04 杭州赛狮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基因工程腺病毒及其用途
CN1125652C (zh) * 1999-01-20 2003-1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百环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一种重组腺病毒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CA2380537C (en) * 1999-11-15 2011-01-18 Onyx Pharmaceuticals, Inc. An oncolytic adenovirus
CN1177042C (zh) * 2001-04-12 2004-11-24 上海华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共表达人p53基因和人细胞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468956A (zh) * 2002-07-15 2004-01-21 杨 琴 高效表达治疗肿瘤的抗体的重组病毒及其用途
CN1424401A (zh) * 2003-01-06 2003-06-18 李川源 有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及其构建方法和用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5325A (zh) * 2011-10-20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结直肠癌特异性的基因-病毒治疗药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35744A1 (fr) 2005-04-21
CN100500222C (zh) 2009-06-17
CN1528887A (zh) 2004-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06179C (en) Vectors for tissue-specific replication
CA2761183C (en) Oncolytic adenoviruses for treating cancer
US5998205A (en) Vectors for tissue-specific replication
Parks et al. A helper-dependent system for adenovirus vector production helps define a lower limit for efficient DNA packaging
Motoi et al. Effective gene 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 by cytokines mediated by restricted replication-competent adenovirus
EP1032696B1 (en) Vector for tissue-specific replic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EP1767642B1 (en) Construction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recombinant specifically expressing immune modulatory factor gm-csf in tumor cells and uses thereof
US20050002906A1 (en) Gene therapy using replication competent targeted adenoviral vectors
WO1996017053A9 (en) Vectors for tissue-specific replication
CN1788082A (zh) 肿瘤靶向双基因-病毒、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CN1328372C (zh) 肿瘤靶向基因-病毒zd55-il-24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US20020019051A1 (en) Chimeric adenoviral vectors
US20060275262A1 (en) 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viruses and methods for cancer virotherapy
ES2239841T3 (es) Vectores adenovirales quimericos.
WO1999044423A1 (en) Amplification of gene transfer and gene therapy by controlled replication
US20070077226A1 (en) Gutless adenovirus vector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WO2002056917A1 (fr) Virus recombinant capable d'eradiquer de maniere specifique une tumeur associee au virus eb et son procede de construction
JP2009513133A (ja) 癌のウイルス療法のための条件複製ウイルス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5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5, No. 320, Yueya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Center for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 of molecular cel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No. 320, Yueyang Road,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