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3348B -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组合体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组合体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3348B
CN1773348B CN200510107976XA CN200510107976A CN1773348B CN 1773348 B CN1773348 B CN 1773348B CN 200510107976X A CN200510107976X A CN 200510107976XA CN 200510107976 A CN200510107976 A CN 200510107976A CN 1773348 B CN1773348 B CN 1773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part
thin film
diffuser plate
optical modu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079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3348A (zh
Inventor
崔震成
朴辰赫
金东勋
朴钟大
郑镇美
李正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3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3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73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33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光学模块的背光源组合体及具有背光源组合体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光学模块、光源组合体、容纳容器、及显示面板。光学模块包括光学部件,置于显示区域及光产生区域之间;粘合部件,置于光学部件上,具有对应于光学部件第一伸缩率的第二伸缩率。光源组合体置于光产生区域并产生光,容纳容器容纳光源组合体及光学模块。显示面板容纳在容纳容器内,并且置于显示区域,以通过光学部件的光为基础显示图像。通过介入于光学部件之间的粘合和部件控制光学部件弯曲及剥离,以形成至少两个,从而减少光学模块的体积及重量。

Description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组合体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光学模块的背光源组合体及具有背光源组合体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提高显示图像的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光学模块的背光源组合体、及具有背光源组合体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显示装置将具有电格式状态的信息变更为图像。像液晶显示器这样的显示装置利用液晶显示图像。液晶具有根据随着电场方向排列的电特性及排列改变光透射率的光学特性。
液晶显示器大体分为提供光的光提供部及调整光透射率的液晶控制部。
其中,光提供部由光源及提高光源产生的光特性的光学部件组成。传统液晶显示器至少包括两个光学部件,从光源产生的光通过光学部件提高光特性。
然而,当多个光学部件利用于液晶显示器时,从液晶显示器产生的图像显示质量大大提高,与此相反,出现液晶显示器体积及重量增加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实际性地屏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弊端及局限。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维持图像显示质量的同时减少了重量及体积的光学模块。
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光学模块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在于提供包括所述光学模块的背光源组合体。
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在于提供包括所述背光源组合体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光学模块包括光学部件及透明粘合部件。光学部件改变入射光的光学特性并射出,透明粘合部件粘合在光学部件与光学部件形成一体,具有对应于光学部件第一伸缩率的第二伸缩率。
选择性地,光学部件将射出的光提供到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
优选地,粘合部件的折射率为1.0~2.0,粘合部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40℃。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模块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形成改变入射光的光学特性并射出的光学部件;在第一及第二剥离薄片之间布置具有对应于第一伸缩率的第二伸缩率的透明粘合部件,对第一玻璃薄片进行剥离时挤压光学部件及粘合部件。
本发明的背光源组合体包括光源组合体、光学模块、及容纳容器。光源组合体产生光,光学模块包括改变光的光学特性并射出的至少两个光学部件及粘合在光学部件之间与光学部件形成一体并具有对应于第一伸缩率的第二伸缩率的透明粘合部件。容纳容器接纳光源组合体及所述光学模块。
优选地,光源组合体包括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线光源的冷阴极线管灯、或面光源的平板荧光灯。
选择性地,光学部件包括反射偏光薄膜、聚光薄膜、聚光反射偏光薄膜、胆甾型液晶偏光板、扩散反射偏光薄膜、导光板、扩散薄片、或反射板。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光学模块、光源组合体、容纳容器、显示面板。光学模块包括置于显示区域及光产生区域之间的光学部件及置于光学部件上并且具有对应于光学部件第一伸缩率的第二伸缩率的透明粘合部件。光源组合体置于光产生区域产生光,容纳容器接纳光源组合体及光学模块。显示面板接纳在容纳容器,置于显示区域,以通过光学部件的光为基础显示图像。
本发明中,在常温对光学部件进行彼此粘合,在粘合过程或粘合后不产生气泡,对应于光学部件膨胀及收缩进行膨胀及收缩,以防止光学部件弯曲及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6是包括在图5示出的光学模块的胆甾型(Cholesteric)液晶分子的结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图11至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模块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图23是图22示出的背光源组合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背光组合体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平板荧光灯沿着线I-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光学模块的背光源组合体及具有背光源组合体的显示装置。
光学模块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模块300包括光学部件10及粘合部件20。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部件10置于光提供区域及显示区域之间。本实施例中将显示区域可以定义为把光变更为图像的显示面板等所在的区域。通过光学部件10的光比光提供区域产生的光具有更提高的光学特性。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部件广泛使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等。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部件,比如使用于利用液晶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器等。具有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部件的液晶显示器产生更高质量的图像。
本实施例中光学部件的示例有扩散板、扩散薄片、反射偏光薄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d Film,DBEF)、聚光薄膜(BrightnessEnhanced Film,BEF)、胆甾型液晶薄膜、扩散反射偏光薄膜、延迟板、保护薄膜、导光板、偏光板、及反射板等。
本实施例中光学部件由两个组成。例如,光学部件由扩散板及反射偏光薄膜、扩散板及聚光薄膜、扩散板及扩散薄片、扩散板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导光板及扩散薄片等组成。
本实施例中光学部件至少由三个组成。例如,光学部件由扩散板、反射偏光薄膜、及聚光薄膜组成。
粘合部件为了减少入射到粘合部件的光的光量及从粘合部件射出的光量差由透明物质组成。
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使用的粘合材质的示例有透明丙烯酸酯系列合成树脂。例如作为粘合部件使用的物质有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乙酯(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丙酯(n-prop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己酯(n-hexyl methacrylate)nHMA、甲基丙烯酸异丙酯(isoprop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sobu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ut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yclohex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苯甲基酯(benz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苯酯(phen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1-苯乙基酯(1-phenyl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苯乙基酯(2-phenyl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糠基酯(furfuryl methacrylate)、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丙烯酸乙酯(ethyl acrylate)、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acrylate)、丙烯酸-2-氯乙酯(2-chloro ethyl acrylate)、醋酸乙烯酯(vinylacetate)、苯甲酸乙烯酯(vinyl benzoate)、苯乙酸乙烯酯(vinylphenylacetate)、氯乙酸乙烯酯(vinyl chloroacetate)、丙烯腈(acrylonitrile)、x-甲基丙烯腈(x-methyl acrylonitrile)、x-氯代丙烯酸甲酯(methyl-x-chloro acrylate)、阿托酸(atropic acid)、甲基酯(metyl ester)、o-氯代苯乙烯(o-choro styrene)、p-氟代苯乙烯(p-fluoro styrene)、o,p-氟代苯乙烯(o,p-fluorostyrene)、或p-异丙基苯乙烯(p-isopropyl styrene)等。
优选地,包括这种物质的粘合部件具有约1.1-2.0光折射率。优选地,具有这种物质的粘合部件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second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约为70℃~-40℃。
优选地,这种粘合剂呈极板状。粘合部件至少在一个光学部件的一个侧面以极板状粘合,与光学部件形成一体。与此不同地,粘合部件介入在至少两个光学部件之间,与光学部件形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具有对应与光学部件的第一伸缩率的第二伸缩率的伸缩率。优选地,粘合部件第二伸缩率实际与光学部件的第一伸缩率相同。因此,粘合部件与光学部件一起进行膨胀或收缩。
本实施例中,通过粘合部件彼此粘合至少两个不同的光学部件,以防止光学部件因热或水分的弯曲或彼此剥离。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过粘合部件彼此粘合至少两个彼此不同的光学部件,以防止在光学部件之间产生气泡而降低光学部件特性的现象。
本发明中,通过粘合部件彼此粘合至少两个彼此不同的光学部件,以在常温下彼此进行粘合光学部件及粘合部件,防止因热而造成的光学部件的损伤及弯曲。
本发明中,通过粘合部件彼此粘合至少两个彼此不同的光学部件,可以无弯曲或剥离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多功能光学部件,减少背光源组合体或显示装置的体积及重量。
而且,本发明中,粘合部件包括柔软且透明物质,优选地,粘合部件伸缩率实际与光学部件的伸缩率相同。
实施例1: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参照图2,光学模块300包括扩散板30、反射偏光薄膜50、及粘合部件20。
扩散板30对入射到光学模块300的光进行扩散。作为扩散板30使用的材质有聚碳酸酯类、聚矾类、聚苯乙烯类、聚乙烷基氯化物系、聚乙烷基乙醇类、聚降冰片烯(poly norbornene)类,聚酯类、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乙烯(PEN)等。扩散板30进一步包括扩散光的扩散剂,扩散板由层叠多层的扩散薄膜组成。扩散板30扩散入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反射偏光薄膜50在液晶显示器提高图像亮度。
液晶显示器包括置于光入射面的偏光板,偏光板由S波成份及P波成份组成的光中,例如通过S波成分,切断P波成分。因此,包括在光的P波成分通过偏光板都被切断,因此在液晶显示器中用于显示图像的光量只有入射到液晶显示器的光量一半。
反射偏光薄膜50在光入射到液晶显示器之前将光P波成分改变为S波成分,提高在液晶显示器中产生的图像亮度。
反射偏光薄膜50具有将交替布置反射光的光反射层及透射光的光透射层的结构,光反射层及光透射层数十-数百交替布置。
作为反射偏光薄膜50的材质有聚碳酸酯类、聚矾类、聚苯乙烯类、聚乙烷基氯化物系、聚乙烷基乙醇类、聚降冰片烯类,聚酯类、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乙烯(PEN)等。
粘合部件20粘合在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与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型成一体。扩散板30置于粘合部件的一侧面,反射偏光薄膜50置于粘合部件20的另外一侧面。
粘合部件20是透明物质,对热不产生气泡,并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约具有1.0-2.0的光折射率,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例如有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 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对应于扩散板30的膨胀及收缩进行膨胀及收缩。而且,粘合部件20对应于反射偏光薄膜50的膨胀及收缩进行膨胀及收缩。像这样,粘合部件20对应于扩散板30或反射偏光薄膜,从而,一体粘合在粘合部件的扩散板及反射偏光薄膜50不产生对水分及热的弯曲或剥离现象。
包括通过粘合部件20粘合在一体的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的光学模块特别适合于液晶显示器,通过使用粘合部件20的光学模块大大减少液晶显示器的体积及重量。
实施例2: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模块除了聚光薄膜之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说明,并且对相同部分采用相同的名称及参照符号。
参照图3,光学模块300包括反射偏光薄膜50、聚光薄膜、及粘合部件20。
聚光薄膜60面对反射偏光薄膜50。聚光薄膜60呈极板状,在射出光的面形成对入射到聚光薄膜60的光进行聚光的棱镜图样60(prismatic pattern)。根据本实施例的各棱镜图样61由两个聚光面61a、61b组成,各聚光面61a、61b之间的夹角θ,例如优选地约为90°。具有θ约为90°的棱镜图样61的聚光薄膜60特别适合于具有导光板及向导光板侧面提供光的灯的液晶显示器。与此不同地,各聚光面61a、61b之间的夹角约为90°~130°。具有θ约为90°~130°的棱镜图样61的聚光薄膜60特别适合于多个灯并列布置在显示面板下部的液晶显示器。
特别是,为了防止与将后述的显示装置像素电极或信号线重叠产生波形现象,根据本实施例的聚光薄膜60的棱镜图样61优选与像素电极或信号线倾斜约为22.5°形成。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由第一粘合层22及第二粘合层24组成。第一及第二粘合层22、24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粘合层22、24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及第二粘合层22、24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 feet”(商品名称)。
第一粘合层22对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进行彼此粘合,第二粘合层对反射偏光部件50及聚光薄膜60进行彼此粘合。
包括通过粘合部件20粘合在一体的扩散板30、反射偏光薄膜50、及聚光薄膜60的光学模块特别适合于液晶显示器,通过使用粘合部件20的光学模块可减少液晶显示器体积及重量。
实施例3: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参照图4,光学模块300包括扩散板30、聚光反射偏光薄膜65、及粘合部件20。
扩散板30对入射到光学模块300的光进行扩散。作为扩散板30使用的材质有聚碳酸酯类、聚矾类、聚苯乙烯类、聚乙烷基氯化物系、聚乙烷基乙醇类、聚降冰片烯类,聚酯类、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乙烯(PEN)等。扩散板30进一步包括扩散光的扩散剂,扩散板由层叠多层的扩散薄膜组成。扩散板30扩散入射光以提高光的亮度均匀性。
聚光反射偏光薄膜(Brightness Enhanced Film-Reflect Polarizer,BEF-RP,制作社3M(株))是具有聚光薄膜65(Brightness EnhancedFilm,制造社3M(株))及反射偏光薄膜DBEF功能的光学薄膜,聚光反射偏光薄膜65可更加提高在扩散板30扩散的光亮度。
粘合部件20粘合在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与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形成一体。扩散板30置于粘合部件20的一侧面,反射偏光薄膜50置于粘合部件20的另外侧面。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缓冲由扩散板30及聚光反射偏光薄膜65膨胀及收缩产生的应力,防止扩散板30及聚光反射偏光薄膜65的弯曲或扩散板30及聚光反射偏光薄膜65彼此剥离。
实施例4: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图6是包括在图5示出的光学模块的胆甾型液晶分子的结构平面图。
参照图5及图6,光学模块300包括扩散板30、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及粘合部件20。
扩散板30对入射到光学模块300的光进行扩散。作为扩散板30使用的材质有聚碳酸酯类、聚矾类、聚苯乙烯类、聚乙烷基氯化物系、聚乙烷基乙醇类、聚降冰片烯类,聚酯类、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乙烯(PEN)等。扩散板30进一步包括扩散光的扩散剂,扩散板由层叠多层的扩散薄膜组成。扩散板30扩散入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包括胆甾型液晶75。胆甾型液晶75的液晶分子呈棒状,液晶分子75螺线状扭曲。胆甾型液晶75反复着一定距离扭曲的结构。此时,胆甾型液晶75的扭曲周期用间距P显示,由反复的扭曲结构到达胆甾型液晶75的光进行布拉格反射。
当胆甾型液晶75扭曲轴(chiral axis)都垂直于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表面时,反射具有对应于胆甾型液晶75间距的长度的波长光,直接通过光中具有胆甾型液晶75间距不同波长的光。因此,当调整包括胆甾型液晶75的胆甾型液晶层厚度时,反射入射到胆甾型液晶层的50%左右光,透射入射到胆甾型液晶层的50%光。
例如,当胆甾型液晶层厚度为胆甾型液晶75间距P10倍时,入射到胆甾型液晶75的50%左右光从胆甾型液晶75反射。
当胆甾型液晶75向右侧扭曲时,从胆甾型液晶75反射的光是右圆偏光(right handed circular polarization),当胆甾型液晶向左侧扭曲时,从胆甾型液晶75反射的光是左圆偏光(left handed circularpolarization)。而且,透射胆甾型液晶的光具有与从胆甾型液晶反射的光相反的偏光。
即,当从胆甾型液晶75反射的光为左圆偏光时,通过胆甾型液晶75的光为右圆偏光,从胆甾型液晶75反射的左圆偏光再循环成右圆偏光,因此入射到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的光都能通过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由具有这种结构的胆甾型液晶75入射到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的光都改变成单一偏光。
为了将射出到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的左圆偏光或右圆偏光改变为线偏光在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上面布置延迟板。
为了制造具有这种结构的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首先,胆甾型液晶及垂直取向液晶例如以8∶2比率进行混合。该液晶中约混合5wt%紫外线起始剂,并且与像甲苯这样的溶剂混合,约在80-90℃温度下搅拌30分左右。
接着,胆甾型液晶及垂直取向液晶例如以6∶4比率进行混合。该液晶中约混合5wt%紫外线起始剂,并且与像甲苯这样的溶剂混合,约在80-90℃温度下搅拌30分左右。
接着,胆甾型液晶及垂直取向液晶例如以7∶3比率进行混合。该液晶中约混合5wt%紫外线起始剂,并且与像甲苯这样的溶剂混合,约在80-90℃温度下搅拌30分左右。
接着,包括具有8∶2混合比的液晶的溶液、包括具有7∶3混合比的液晶的溶液、包括具有6∶3混合比的液晶的溶液分别涂布于彼此不同的基极薄膜。它们在彼此层叠的状态下进行粘合,在它们上面粘合延迟板,完成胆甾型液晶偏光板。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两侧进一步布置扩散板。
粘合部件20粘合在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以与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形成一体。扩散板30置于粘合部件20一侧面,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置于粘合部件20的另一侧面。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缓冲由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膨胀及收缩产生的应力,防止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的弯曲或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彼此剥离。
实施例5: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参照图7,光学模块300包括扩散板30、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及粘合部件20。
扩散板30对入射到光学模块300的光进行扩散。作为扩散板30使用的材质有聚碳酸酯类、聚矾类、聚苯乙烯类、聚乙烷基氯化物系、聚乙烷基乙醇类、聚降冰片烯类,聚酯类、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聚乙烯(PEN)等。扩散板30进一步包括扩散光的扩散剂,扩散板由层叠多层的扩散薄膜组成。扩散板30扩散入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包括置于高分子薄膜内的多个有机粒子85。高分子薄膜向某一个方向延伸,延伸后长度为延伸前长度的约1.1倍至约8倍。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高分子薄膜为聚碳酸酯,聚乙烯对苯二酸酯、聚酰亚胺、聚矾、聚甲基异丁烯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烷基氯化物、聚乙烷基乙醇、polynorbornene、它们的共聚物及诱导体薄膜。
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粒子85具有磁芯壳(core shell)结构,优选地,有机粒子85由异丁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methacrylatebutadiene strene,MBS)组成。磁芯壳结构中,磁芯(core)是丁二烯及苯乙烯交联(cross link)的部分,壳部分(shell)为由聚甲基异丁烯酸酯(PMMA)围绕磁芯周围。
即,丁二烯及苯乙烯以网结构彼此连接,在网结构的丁二烯及苯乙烯周围被聚甲基异丁烯酸酯围绕。
具有这种结构的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的高分子薄膜向某一方向延伸,因此在有机粒子85的延伸方向和未进行延伸的方向之间产生光折射率差,由此产生反射偏光。例如,由延伸的有机粒子85通过光的P波成分,反射光的S波成分,以体现反射偏光特性。
灯产生的光都包括P波成分及S波成分,因此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对约具有250-800nm波长的光透射P波成分光,反射S波成分光。
从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反射的S波成分光通过反射板重新反射改变成P波成分或S波成分光。反复进行这种过程以增加P波成分,减少S波成分,结果提高通过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的光亮度。
根据本实施例的扩散反射薄膜80与反射偏光薄膜相比,具有厚度很薄,并且制造过程简单等优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制造工序的示例如下。
为了制造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首先,一起熔解高分子树脂和具有磁芯壳结构的有机粒子85。根据本实施例的高分树脂优选为聚碳酸酯、聚乙烯对苯二酸酯、聚乙烷基乙醇、聚降冰片烯、它们的共聚物、它们的诱导体薄膜等。而且,有机粒子85优选包括异丁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MBS)。
熔解的高分子树脂及熔解的有机粒子85通过冷却滚动机被冷却以制造高分子薄膜。优选地,此时冷却滚动机温度为100度至140度。
接着,高分子薄膜向某一个列延伸。
粘合部件20粘合在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以与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形成一体。扩散板30置于粘合部件20的一侧面,扩散反射偏光薄膜置于粘合部件20的另一侧面。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缓冲由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膨胀及收缩产生的应力,防止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的弯曲或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彼此剥离。
实施例6: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参照图8,光学模块300包括导光板90粘合部件20。
导光板90呈直六面体状,包括四个侧面91、第一面92及第二面94。四个侧面中至少向一个以侧面上入射光,入射的光从第一面92及/或第二面94反射,然后射出到第二面94。为了向第二面94射出大部分光在第一面92形成光反射率高的反射点。
粘合部件20粘合在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以与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形成一体。扩散板30置于粘合部件20的一侧面,扩散反射偏光薄膜置于粘合部件20的另一侧面。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缓冲由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膨胀及收缩产生的应力,防止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的弯曲或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彼此剥离。
粘合在具有像这种结构的光学模块30导光板90的粘合部件200上粘合像扩散薄片或聚光薄片这样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7: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
参照图9,光学模块300包括偏光板100及粘合部件20。偏光板100偏光包括在光源产生的光的P波成分或S波成分中的某一个。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吸收包括在光的P波成分或S波成分中P波成分,通过S波成分。优选地,一对偏光板100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等,一对偏光板100彼此直交在液晶显示面板。
粘合部件20粘合在偏光板100,以与偏光板形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缓冲由偏光板100膨胀及收缩产生的应力,防止偏光板100弯曲。
粘合部件20附着有液晶显示面板或在粘合部件20上布置多种光学薄片。
实施例8: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的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模块除了剥离薄片之外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说明,并且对相同部分采用相同的名称及参照符号。
参照图10,优选地,在光学模块300粘合部件20上面布置剥离薄片25。剥离薄片25防止粘合部件20及光学部件10在彼此粘合的状态下粘合部件20与另外部件任意粘合的现象。
根据本实施例的剥离薄片25与另外部件,例如与光学薄片附着时从粘合部件20除去。
光学模块制造方法:
图11至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模块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参照图11,为了制造光学模块,首先制造光学部件10。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部件10具有多种组成。例如,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部件10的示例有反射偏光薄膜、聚光薄膜、聚光反射偏光薄膜、胆甾型液晶偏光薄膜、扩散反射偏光薄膜、导光板及扩散板。它们的光学部件10提高入射光的光学特性,例如提高光亮度、光亮度均匀性、偏光特性等。本实施例中,光学部件10具有第一伸缩率。
另外,在光学部件10的一侧面布置透明粘合部件20。在透明粘合部件20的两侧面布置第一剥离薄片29及第二剥离薄片25。
粘合部件20具有第二伸缩率,优选地,粘合部件20的第二伸缩率实际与光学部件10的第一伸缩率相同。因此,当以粘合部件20为媒介至少两个光学部件10置于粘合部件20两侧时,防止光学部件10的弯曲及剥离现象。
形成光学部件10及粘合部件20之后,除去粘合部件20的第一剥离部件29的一部分,然后光学部件10及粘合部件20置于压缩辊27之间。下面将置于粘合部件20的光学部件10定义为第一光学部件,用参照符号10表示。
接着,如图12所示,第一剥离部件29剥离的同时粘合部件20及第一光学部件10由一对压缩辊(roller)27被压缩,粘合部件20及光学部件10压缩成一体。此时,粘合部件20及第一光学部件10压缩在常温进行,从粘合部件20不挥发熔剂等,因此在粘合部件20及第一光学部件10之间不产生气泡。
参照图13,第一光学部件10与粘合部件20粘合一体之后,在粘合部件20布置另外的第二光学部件17。本实施例中,第二光学部件17的示例有反射偏光薄膜、聚光薄膜、聚光反射偏光薄膜、胆甾型液晶偏光薄膜、扩散反射偏光薄膜、导光板、及扩散板。这些第二光学部件17提高供同入射的光的光学特性,例如提高光亮度、光亮度均匀性、偏光特性等。本实施例中,第二光学部件17具有第一伸缩率。
除去覆盖粘合部件20的第二剥离部件25一部分之后粘合部件20及第二光学部件17在彼此紧密结合的状态下通过一对压缩辊彼此压缩,如图14所示,第一光学部件10、粘合部件20、及第二光学部件17彼此形成一体。
背光源组合体: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除了光源组合体之外与所述的光学模块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详细说明,且对相同部分采用相同的名称及参照符号表示。
参照图15,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源组合体包括光学模块300、光源组合体400、及容纳容器500。
根据本发明的光远组合体400包括向光学模块300提供光的光源,容纳容器500将光源组合体400及光学模块300固定在指定位置。
实施例9: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本实施例中,光学模块与所述的光学模块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详细说明,且对相同部分采用相同名称及参照符号表示。
参照图16,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学模块300、光源组合体400、及容纳容器500。
容纳容器500由从底面510及底面510边缘延伸及/或布置的侧壁520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底面510优选呈四角极板状,由热导电率高的金属组成。
光学模块300置于从容纳容器500底面510隔开预定距离处,优选地,光学模块300固定在容纳容器300的侧壁520。
光源组合体400介入于容纳容器500底面510及光学模块300之间。本实施例中,光源组合体400包括产生光的光源410。多个光源410置于底面510上,各光源410向第一方向延伸,多个光源410并列置于与第一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组合体400与光一起产生热,从光源组合体400产生的光传达到光学模块300。因此,形成光学模块300的各光学部件10、17被热分别膨胀,当它们的膨胀系数彼此不同时,在光学部件10、17产生弯曲。
但是,介入于光学部件10、17之间的粘合部件20与各光学部件10、17彼此不同的膨胀长度一起膨胀,以防止光学部件10、17向某一个方向弯曲,防止由各光学部件10、17彼此不同的膨胀长度各光学部件10、17彼此分离。
实施例10: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除了光学模块之外,与所述的背光源组合体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详细说明,且相同部分采用相同名称及参照符号表示。
参照图17,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学模块300、光源组合体400、及容纳容器500。
光学模块包括扩散板30、反射偏光薄膜50、及粘合部件20。
扩散板30扩散入射到光学模块300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反射偏光薄膜50面对扩散板30,提高从扩散板30扩散的光亮度。反射偏光薄膜50使从光源510产生的具有P波成分的光及具有S波成分的光中具有S波成分的光通过,将具有P波成分的光改变为S波光,以提高用于将要后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光量。
粘合部件20粘合在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以与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形成一体。扩散板30置于粘合部件20的一侧面,反射偏光薄膜50置于粘合部件20的另一侧面。
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 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对应于扩散板30的膨胀及收缩进行膨胀及收缩。而且,粘合部件20对应于反射偏光薄膜50的膨胀及收缩进行膨胀及收缩。像这样,粘合部件20对应于扩散板30或反射偏光薄膜,从而,一体粘合在粘合部件的扩散板及反射偏光薄膜50不产生对水分及热的弯曲或剥离现象。
包括通过粘合部件20粘合在一体的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的光学模块特别适合于液晶显示器,通过使用粘合部件20的光学模块大大减少液晶显示器的体积及重量。
实施例11: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除了光学模块之外,与所述的背光源组合体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详细说明,且对相同部分采用相同名称及参照符号表示。
参照图18,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学模块300、光源组合体400、及容纳容器500。
光学模块300置于容纳容器500内部,并且提高从光源组合体400产生的光学特性。
光学模块300包括扩散板30、反射偏光薄膜50、聚光薄膜60、及粘合部件20。
扩散板30扩散来自光源组合体400的入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反射偏光薄膜50置于扩散板30上部,对通过扩散板30的光的一部分进行偏光以提高光亮度。
聚光薄膜60面对反射偏光薄膜50。聚光薄膜60呈极板状,在射出光的面形成对入射到聚光薄膜60的光进行聚光的棱镜图样60。根据本实施例的各棱镜图样61由两个聚光面61a、61b组成,各聚光面61a、61b之间的角θ,例如优选约为90°。具有θ约为90°的棱镜图样61的聚光薄膜60特别适合于具有导光板及向导光板侧面提供光的灯的液晶显示器。与此不同地,各聚光面61a、61b之间的夹角约为90°~130°。具有θ约为90°~130°的棱镜图样61的聚光薄膜60特别适合于多个灯并列布置在显示面板下部的液晶显示器。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由第一粘合层22及第二粘合层24组成。第一及第二粘合层22、24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及第二粘合层22、24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第一及第二粘合层22、24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及第二粘合层22、24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 feet”(商品名称)。
第一粘合层22对扩散板30及反射偏光薄膜50进行彼此粘合,第二粘合层对反射偏光薄膜50及聚光薄膜60进行彼此粘合。
包括通过粘合部件20粘合成一体的扩散板30、反射偏光薄膜50及聚光薄膜60的光学模块特别适合于液晶显示器,通过使用粘合部件20的光学模块减少液晶显示器体积及重量。
实施例12: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除了光学模块之外,与所述的背光源组合体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详细说明,且对相同部分采用用相同名称及参照符号表示。
参照图19,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学模块300、光源组合体400、及容纳容器500。
光学模块300置于容纳容器500内部,并且提高从光源组合体400产生的光学特性。
光学模块300包括扩散板30、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及粘合部件20。
扩散板30扩散来自光源组合体400的入射光以提高亮度均匀性。
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包括胆甾型液晶75。胆甾型液晶75的液晶分子呈棒状,液晶分子螺线状扭曲。胆甾型液晶75反复着一定距离扭曲的结构。此时,胆甾型液晶75的扭曲周期用间距P显示,由反复的扭曲结构到达胆甾型液晶75的光进行布拉格反射(braggreflection)。
包括胆甾型液晶75的胆甾型液晶偏光板70,例如使包括在光源组合体400产生的左圆偏光通过,在胆甾型液晶75反射右圆偏光。在胆甾型液晶75进行反射的右圆偏光在反射板等进行反射,此时改变为左圆偏光,通过胆甾型液晶75同时提高光源组合体400产生的光亮度。
粘合部件20粘合在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片光板70,与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片光板70形成一体。扩散板30置于粘合部件一个侧面,胆在型液晶偏光板70置于粘合部件20另一侧。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缓冲由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片光板70膨胀及收缩产生的应力,防止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片光板70弯曲或扩散板30及胆甾型液晶片光板70彼此剥离。
实施例13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除了光学模块之外,与所述的背光源组合体相同,因此省略对其重复部分的详细说明,且对相同部分采用相同名称及参照符号表示。
参照图20,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学模块300、光源组合体400、及容纳容器500。
光学模块300置于容纳容器500内部,并且提高从光源组合体400产生的光学特性。
光学模块300包括扩散板30、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及粘合部件20。
扩散板30扩散入射到光学模块300的光以提高亮度均匀性。
扩散反射薄膜80在高分子薄膜内包括多个有机粒子85,高分子薄膜向某一个方向延伸,由此,由有机粒子85的光折射率差从光源组合体400产生的光进行反射偏光。
粘合部件20粘合在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偏光薄膜80,与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薄膜80形成一体。扩散板30置于粘合部件的一个侧面,扩散反射薄膜80置于粘合部件20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缓冲由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薄膜80膨胀及收缩产生的应力,防止扩散板30及扩散反射薄膜80出现弯曲或彼此剥离。
实施例14: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
参照图21,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学模块300、光源组合体400、及容纳容器500。
容纳容器500包括底面510及形成在底面边缘形成接纳空间的侧壁520。
光源组合体400包括置于容纳容器500内容纳空间的多个光源410。光源410例如有冷阴极射线管灯或发光二极管。
光学模块300容纳在容纳容器内部。光学模块300包括导光板90、扩散薄片32、双亮度强化薄膜52、棱镜薄膜62、及粘合部件22、24、26、20。
在容纳容器500底面510布置导光板90,在导光板90上面例如布置扩散薄片32。在扩散薄片32上面例如布置双亮度强化薄膜52,在双亮度强化薄膜52优选布置棱镜薄膜6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棱镜薄膜62形成一对。
粘合部件20分别介入于导光板90及扩散薄片32、扩散薄片32及双亮度强化薄膜52、双亮度强化薄膜52及棱镜薄片62之间。与此不同地,在底面510及导光板90之间进一步布置反射板,在反射板及底面510、导光板90及反射板之间也介入有粘合部件。
粘合部件20可以一体形成提高光源组合体400产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多种光学部件,因此不需要将光学部件固定在容纳容器的固定件,并且防止各光学部件因光源410的热而造成的弯曲。
实施例15: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的截面图,图23是图22示出的背光源组合体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22及图23,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学部件10、粘合部件20、及光源组合体400。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组合体400例如是平板荧光灯(FlatFluorescent Lamp,FFL)。下面,用参照符号400表示光源组合体。
平板荧光灯400包括第一基片410、第二基片420、密封件427、空间分割件428、荧光层440、放电气体(未示出)、及电极430。
第一基片410呈直六面体极板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片410优选包括透明玻璃基片。
第二基片420可以包括透明极板或不透明极板。本实施例中,第二基片420在平面上观察时呈具有与第一基片410相同面积的直六面体极板状。
密封件427介入于第一基片410及第二基片420之间,为了在第一基第二基片410、420之间形成空间密封件427置于第一基片及第二基片410、420的周围。
空间分割件428将形成在第一及第二基片410、420之间的空间至少分割为两个以上,在第一及第二基片410、420之间形成多个放电空间。
放电气体注入到由各空间分割件428形成的各放电空间,为了均匀形成注入到各放电空间的放电气体压力在各空间分割件428形成彼此连接各放电空间的槽及/或孔。
在第一基片410上形成彼此预定距离隔开的一对电极430,各电极430为了在各放电空间产生放电横穿各放电空间。分别向各电极430施加在各放电空间充分产生放电的电压。
由各放电空间产生的放电注入到各放电空间的放电气体,例如,从汞产生像紫外线这样的非可视光线。
荧光层440分别形成在面对第一基片110的第二基片表面及面对第二基片120的第一基片表面。荧光层115、125将从放电气体产生的非可视光线改变成可视光线。
在平板荧光灯400的第二基片420布置扩散板10。扩散板提高从平板荧光灯400产生的可视光线均匀性。
粘合部件20介入于扩散板10及平板荧光灯400之间,粘合扩散板10及平板荧光灯400,扩散板10及平板荧光灯400形成一体。
实施例16: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背光组合体的透视图,图25是图24的平板荧光灯沿着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24及图25,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学部件10、粘合部件20、及光源组合体400。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组合体400例如是平板荧光灯(FlatFluorescent Lamp,FFL)。下面,用参照符号400表示光源组合体。
平板荧光灯400包括以面形态射出光的母体410、向母体410施加放电电压的第一及第二电极430、435。
在母体410形成为了面形态射出光彼此平行布置的放电空间417。本实施例中,邻接的放电空间417彼此预定距离隔开。
母体410包括第一基片440及与第一基片440结合的第二基片446。
第一基片440,例如具有四角形极板状,包括透射可视光线且吸收紫外线的透明玻璃基片。
第一基片440,例如具有直四角形极板状。在第一基片440形成将非可视光线变更为可视光线的荧光层444及光反射层443。光反射层443及荧光层444形成在第一基片440的整个面积上。与此不同地,光反射层443形成在第一基片440的整个面积上,并荧光层444局部形成在第一基片440中对应于各放电空间417之处。
第二基片446与第一基片440结合形成放电空间417。例如,第二基片包括透射可视光线且吸收紫外线的透明玻璃基片。
第二基片446包括在第一基片440上形成放电空间及在放电空间产生放电的放电产生部436及隔开各放电产生部436使彼此不受电影响的隔离部437。
本实施例中,放电产生部436,例如,向平行于第一基片长边的方向延伸,沿着与第一基片短边平行的方向至少并列布置两个以上。例如,各放电产生部436第一宽度优选为10mm-12mm。
隔离部437形成在放电产生部436之间,隔离部437与第一基片440平行以与第一基片接触。本实施例中,隔离部437具有第二宽度W2。本实施中,优选地,隔离部437的第二宽度W2放电产生部436的第一宽度W1以下。本实施例中,隔离部437的第二宽度W2约为2mm~5mm,优选地,第二宽度为2.4至2.8。
第二基片446,将极板状基片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通过经模子挤压(press)成型加热基片,从而形成放电产生部436及隔离部437。与此不同地,第一基片430及第二基片446通过比大气压低的真空压彼此真空吸附。
本实施例中,放电产生部436具有对第一基片其高度周期性变化的形状。此时,各放电产生部436高度都相同,各放电产生部436,例如,其纵断面具有阶梯状或半圆柱状。与此不同地,放电产生部436具有半圆、四角形等多种形态。
第二基片446,例如,通过具有比玻璃低熔点的玻璃和金属混合物的玻璃料(frit)等粘合部件421与第一基片440结合。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421围绕着第一基片440和第二基片周围形成。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421,例如,只在第一基片440和第二基片446之间局部地形成。
另外,放电气体为了产生放电注入到各放电空间。放电气体例子有汞、氖、氩、氙、氪等。
为了注入到各放电产生部436的放电气体压力实际在各放电产生部436相同,各放电产生部436由形成在隔离壁的连接部437a彼此连接。
连接部437a形成在各隔离部437。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37a对放电产生部436延长方向,例如以弯曲(serpentine)状形成。
连接部437a增加连接各放电空间417的长度,以防止在某一个放电空间产生的等离子移动到邻接的放电空间。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37a具有S字或斜线状,与此不同地,连接部437a可以具有多种形态。
在第二基片446形成在各放电空间417产生放电的电极430、435。
电极430、435,例如优选形成在第二基片446上。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极430、435向横穿各放电产生部436的方向布置。与此不同地,电极430、435在第一基片440上向横穿各放电产生部436的方向布置。本实施例中,形成在第二基片446上的电极430、435其一对彼此平行布置。
另外,形成在第二基片446的荧光层448以浆(slurry)状喷雾方式喷雾形成。为了实现它,形成在第二基片446的荧光层448包括混合像硝化纤维、乙基纤维素这样的粘合剂(binder)及丁基醋酸纤维素、BCA(2-(2-butoxyethoxy)ethyl acetate)等挥发性溶液的混合溶液。
在平板荧光灯400的第二基片446布置扩散板10。扩散板10提高在平板荧光灯400产生的可视光线均匀性。此时,优选地,扩散板10具有对应于第二基片446凹凸的形状。
粘合部件20介入于扩散板10及平板荧光灯400的第二基片446之间,粘合扩散板10及平板荧光灯400一体形成扩散板10及平板荧光灯400。优选地,粘合部件20也实际与扩散板10及平板荧光灯400的第二基片446相同的凹凸状。
显示装置:
实施例: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27,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组合体600及显示面板700。
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组合体600包括光源组合体400及光学模块300、容纳容器500。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组合体400,例如可以使用像发光二极管的点光源、像冷阴极射线管灯的线光源、像平板荧光灯的面光源。
光学模块300包括至少一个光学部件10、17及粘合在光学部件10、17的粘合部件20。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部件10、17的示例有反射偏光薄膜、聚光薄膜、聚光反射偏光薄膜、胆甾型液晶片光薄膜、扩散反射偏光薄膜、导光板、扩散薄片、聚光薄片、反射板等。
粘合部件20分别粘合在光学部件10、17,与光学部件10、17形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粘合部件20透明并对热不产生气泡,具有粘合性。优选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粘合部件20具有约为1.0~2.0的光折射率,粘合部件20的第二次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70℃~-60℃。本实施例中,作为粘合部件20使用的粘合材质(或薄片)有,例如日本MITSUBISHIELECTRIC制造的透明板材粘合用薄片“clearfeet”(商品名称)。
粘合部件20缓冲由光学部件10、17膨胀及收缩产生的应力,防止光学部件10、17弯曲或彼此剥离。
显示面板700由第一显示基片710及第二显示基片720及液晶层730组成。
第一显示基片710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多个像素电极以矩阵形状布置,各像素电极例如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像素电极,例如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Oxide,IZO)、非氧化铟锡(amorphous Indium Tin Oxide,a-ITO)。
第二显示基片720面对第一显示基片710,在第二显示基片720例如布置面对像素电极的共同电极。共同电极,例如包括透明且导电的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无定形氧化铟锡(amorphous Indium TinOxide,a-ITO)。而且,布置对应于各像素电极的处形成的滤色器。
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在第二显示基片形成滤色器的情况,但优选地,滤色器可以形成在第一显示基片的各像素电极上。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粘合部件一体形成提高入射光的光学特性的多个光学部件,以减少光学部件的体积及重量。
而且,本发明中,通过粘合部件一体形成提高入射光的光学特性的多个光学部件,以防止光学部件弯曲及剥离。
而且,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模块减少背光源组合体的体积及重量。
而且,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模块减少提高从显示装置产生的图像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光学模块,包括:
扩散板,扩散射入所述光学模块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光学薄膜,改变通过所述扩散板的光的特性;所述光学薄膜具有第一伸缩率;以及透明粘合部件,介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薄膜之间用于将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扩散板上从而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光学薄膜形成一体,所述透明粘合部件具有第二伸缩率,
其中所述扩散板粘合在所述透明粘合部件的第一侧面,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透明粘合部件的第二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伸缩率与所述第二伸缩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粘合部件的折射率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粘合部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粘合部件包括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甲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1-苯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苯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糠基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氯乙酯、醋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苯乙酸乙烯酯、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x-甲基丙烯腈、x-氯代丙烯酸甲酯、甲基酯、p-氟代苯乙烯、o,p-氯代苯乙烯、或p-异丙基苯乙烯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包括:反射偏光薄膜,以提高光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进一步包括面对所述反射偏光薄膜并对通过所述反射偏光薄膜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薄膜,所述透明粘合部件包括在所述扩散板及反射偏光薄膜之间布置的第一粘合层以及在所述聚光薄膜及所述反射偏光薄膜之间布置的第二粘合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包括:聚光反射偏光薄膜,以提高光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包括:胆甾型液晶偏光板,以提高光亮度,所述胆甾型液晶偏光板包含有胆甾型液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包括:扩散反射偏光薄膜,以提高光亮度,扩散反射偏光薄膜包含有高分子薄膜和置于高分子薄膜内的多个有机粒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粘合部件表面形成剥离薄片。
11.一种光学模块,其包括:
扩散板,扩散射入所述光学模块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光学薄膜,改变通过所述扩散板的光的特性;
柔软透明粘合部件,介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薄膜之间用于将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扩散板上从而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光学薄膜形成一体,缓冲所述光学薄膜产生的应力以防止所述光学薄膜弯曲,
其中所述扩散板粘合在所述柔软透明粘合部件第一侧面,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柔软透明粘合部件的第二侧面,其中,所述光学薄膜具有第一伸缩率,所述柔软透明粘合部件具有第二伸缩率,所述第二伸缩率与第一伸缩率相同。
12.一种光学模块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提供扩散光的扩散板;
布置柔软透明粘合部件,在柔软透明粘合部件的两侧面布置第一剥离薄片及第二剥离薄片;
剥离第一剥离薄片以将所述柔软透明粘合部件和所述扩散板结合在一起;
提供光学薄膜;以及
对第二剥离薄片剥离而将所述光学薄膜及所述柔软透明粘合部件粘合,
其中所述扩散板粘合在所述柔软透明粘合部件的第一侧面,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柔软透明粘合部件的第二侧面,
其中光学薄膜具有第一伸缩率,并且所述柔软透明粘合部件具有第二伸缩率;其中所述第一伸缩率与第二伸缩率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模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温将所述光学薄膜压抵在所述透明粘合部件上。
14.一种背光源组合体,其包括:
光源组合体,产生光;
扩散板,扩散来自光源组合体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光学薄膜,改变通过所述扩散板的光的特性;
透明粘合部件,介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薄膜之间用于将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扩散板上从而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光学薄膜不能分开地形成;
所述光学薄膜具有第一伸缩率,所述透明粘合部件具有第二伸缩率;以及
容纳容器,容纳所述光源组合体及所述光学模块,
其中所述扩散板粘合在所述透明粘合部件第一侧面,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透明粘合部件的第二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伸缩率与第二伸缩率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包括选自反射偏光薄膜、聚光薄膜、聚光反射偏光薄膜、胆甾型液晶偏光板、扩散反射偏光薄膜中的至少一种光学薄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光板,置于邻接所述光源组合体处以提高所述光源组合体产生的光亮度均匀性;扩散薄片,置于面对所述导光板光射出面处;以及双亮度强化薄膜,置于所述扩散薄片上部;以及棱镜薄膜,置于所述双亮度强化薄膜上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源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粘合部件包括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以及第三粘合层,第一粘合层置于所述导光板及所述扩散薄片之间,第二粘合层置于所述扩散薄片及所述双亮度强化薄膜之间,第三粘合层置于所述双亮度强化薄膜及棱镜薄膜之间。
1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光源组合体,产生所述光;
光学模块包括:
扩散板,扩散来自所述光源组合体的光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
光学薄膜,改变通过所述扩散板的光的特性;
透明粘合部件,介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薄膜之间用于将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扩散板上从而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光学薄膜不能分开地形成;所述光学薄膜具有第一伸缩率并且所述透明粘合部件具有第二伸缩率,其中所述第一伸缩率与所述第二伸缩率相同;
其中所述扩散板粘合在所述透明粘合部件第一侧面,所述光学薄膜粘合在所述透明粘合部件的第二侧面,
容纳容器,接纳所述光源组合体及光学模块;以及
显示面板,被容纳在容纳容器中,设置在光学模块的上方,以通过光学模块的光为基础显示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包括选自反射偏光薄膜、聚光薄膜、聚光反射偏光薄膜、胆甾型液晶偏光板、扩散反射偏光薄膜中的至少一种光学薄膜。
CN200510107976XA 2004-11-09 2005-09-30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组合体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3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90649A KR101082894B1 (ko) 2004-11-09 2004-11-09 광학모듈, 광학모듈의 제조 방법, 광학모듈을 갖는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2004-0090649 2004-11-09
KR1020040090649 2004-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3348A CN1773348A (zh) 2006-05-17
CN1773348B true CN1773348B (zh) 2011-06-01

Family

ID=3631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797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3348B (zh) 2004-11-09 2005-09-30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组合体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8915B2 (zh)
JP (1) JP2006139238A (zh)
KR (1) KR101082894B1 (zh)
CN (1) CN1773348B (zh)
TW (1) TWI391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1043B2 (en) * 2005-08-30 2014-04-08 Rockwell Collins, Inc. Substrate la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36057B2 (en) * 2005-08-30 2015-01-20 Rockwell Collins, Inc. Substrate la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603288B2 (en) * 2008-01-18 2013-12-10 Rockwell Collins, Inc. Planarization treatment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for rigid-to-rigid substrate lamination
US8137498B2 (en) 2005-08-30 2012-03-20 Rockwell Colli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leting lamination of rigid-to-rigid substrates by the controlled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DE102006034817A1 (de) * 2006-07-27 2008-01-31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Luftfahrzeuglichtquelle mit zumindest einer Leuchtdiode und einem Diffusor
JP2008134563A (ja) * 2006-11-29 2008-06-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と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JP2008139364A (ja) * 2006-11-30 2008-06-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と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JP2008139736A (ja) 2006-12-05 2008-06-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拡散板
US8372492B2 (en) 2006-12-15 2013-02-1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TWI370929B (en) * 2006-12-28 2012-08-21 Ind Tech Res Inst Backlight modules for displays and displays
TWI330722B (en) * 2007-02-09 2010-09-21 Au Optronics Corp Optical film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4935439B2 (ja) * 2007-03-13 2012-05-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用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778472B2 (ja) * 2007-05-08 2011-09-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9939526B2 (en) 2007-09-06 2018-04-10 Rockwell Collins, Inc.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weather radar sensing
US9733349B1 (en) 2007-09-06 2017-08-15 Rockwell Collins, In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radar data processing for low visibility landing applications
KR100957496B1 (ko) * 2007-11-26 2010-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사형 편광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KR101625880B1 (ko) 2008-01-18 2016-05-31 로크웰 콜린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기판 적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787074B2 (en) 2008-05-28 2010-08-31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936713B1 (ko) * 2008-05-28 2010-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52799B1 (ko) * 2008-05-28 2011-07-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TWI380094B (en) * 2008-11-18 2012-12-21 Wintek Corp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486535B1 (en) 2010-05-24 2013-07-16 Rockwell Colli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herable and removable thin flexible glass
KR101118989B1 (ko) * 2010-08-03 2012-03-12 (주)티에스티아이테크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666039B1 (en) * 2011-01-18 2017-06-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stack
JP5131791B2 (ja) * 2011-03-14 2013-01-30 学校法人 関西大学 集光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260014B1 (ko) * 2011-04-29 2013-05-06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콜레스테릭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647727B1 (en) 2012-06-29 2014-02-11 Rockwell Colllins, Inc. Optical assembly with adhesive layers configured for diffusion
US9262932B1 (en) 2013-04-05 2016-02-16 Rockwell Collins, Inc. Extended runway centerline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659121B1 (ko) * 2013-06-28 2016-09-22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Oled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oled 표시장치
CN103676276B (zh) * 2013-12-12 2016-08-1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US9981460B1 (en) 2014-05-06 2018-05-29 Rockwell Colli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bstrate lamination
US10928510B1 (en) 2014-09-10 2021-02-23 Rockwell Collins, In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image processing for low visibility landing applications
US10107946B2 (en) 2015-07-22 2018-10-2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with a retardation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6360821B2 (ja) * 2015-07-22 2018-07-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370682B1 (ko) * 2015-08-06 2022-03-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705201B1 (en) 2015-08-31 2020-07-07 Rockwell Collins, Inc. Radar beam sharpen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0228460B1 (en) 2016-05-26 2019-03-12 Rockwell Collins, Inc. Weather radar enabled low visibility op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0353068B1 (en) 2016-07-28 2019-07-16 Rockwell Collins, Inc. Weather radar enabled offshore op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210396987A1 (en) * 2018-10-30 2021-12-23 Magic Leap, Inc. Polymer eyepiece assemblies for augmented and mixed reality system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6861A2 (en) * 1985-03-29 1986-10-0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supporting a louvered plastic film
CN87102454A (zh) * 1986-03-11 1988-01-20 电缆金属电气公司 具有光波导的通信光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0124B2 (ja) * 1998-03-05 2004-10-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938466B2 (ja) * 1999-10-20 2007-06-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ズム、投写光学系及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1337207A (ja) * 2000-03-21 2001-12-07 Sumitomo Chem Co Ltd 前方散乱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積層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581286B2 (en) * 2000-04-05 2003-06-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tool to produce optical film
WO2002074532A1 (fr) * 2001-03-15 2002-09-26 Mitsui Chemicals Inc. Corps lamine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utilisant ce corps lamine
JP2002286934A (ja) * 2001-03-28 2002-10-03 Kyocera Corp 光学フィルタと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機器
AU2003217481A1 (en) * 2002-03-26 2003-10-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323219B2 (ja) * 2002-05-31 2009-09-02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面光源装置とこれを利用した液晶表示素子組立体
TWI329222B (en) * 2004-06-23 2010-08-2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lat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6861A2 (en) * 1985-03-29 1986-10-0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supporting a louvered plastic film
CN87102454A (zh) * 1986-03-11 1988-01-20 电缆金属电气公司 具有光波导的通信光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28915B2 (en) 2009-05-05
TWI391747B (zh) 2013-04-01
CN1773348A (zh) 2006-05-17
JP2006139238A (ja) 2006-06-01
US20060098452A1 (en) 2006-05-11
KR101082894B1 (ko) 2011-11-11
KR20060041444A (ko) 2006-05-12
TW200634404A (en) 200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3348B (zh) 光学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源组合体及显示装置
CN1279389C (zh) 液晶显示器
CN1877371B (zh) 光学构件、具有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06009814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614891B (zh) 反射式柔性液晶显示器
CN102341837B (zh) 显示装置
CN101435955B (zh) 集光片、包括集光片的背光单元和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
JP2006139238A5 (zh)
CN110068946B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视角控制方法
WO2020062584A1 (zh)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7250848B (zh) 层叠型光学构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4777544A (zh)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液晶面板
CN101576683A (zh) 显示装置
JP2004212516A (ja) 前方光源液晶パネルとタッチパネルの組合せ構造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平面表示器
CN101556399B (zh) 复合偏振片及包括该复合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US825926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tempered glass plate with an anti-reflection layer preventing static electricity
CN100454043C (zh) 增亮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2819154B (zh) 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90180053A1 (en) Optical plat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optical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optical plate
CN104880859B (zh) 具有最小化边框的液晶显示设备
US20080020150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989046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TW200931109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1071223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KR10195599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2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28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