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1465B -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1465B
CN1751465B CN2004800042244A CN200480004224A CN1751465B CN 1751465 B CN1751465 B CN 1751465B CN 2004800042244 A CN2004800042244 A CN 2004800042244A CN 200480004224 A CN200480004224 A CN 200480004224A CN 1751465 B CN1751465 B CN 1751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nnel
idle
packet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042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1465A (zh
Inventor
永田健悟
熊谷智明
大槻信也
齐藤一贤
相河聪
太田厚
蛭川明则
井上保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51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1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51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1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可以共同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与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信道与空分复用来发送数据分组。此时,当检测出至少一个空闲信道时,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与空闲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多个数据分组,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信道与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Description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多个无线信道及空分复用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中,事先只确定一个要使用的无线信道,然后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前检测该无线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载波侦听),并仅在该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发送一个数据分组。通过这样的控制,可在多个无线站之间彼此错开时间而共用一个无线信道((1)“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IEC 8802-11 ANSI/IEEE STd.802.11,1999 edi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requirements-part II: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2)小電力デ一夕通信システム/広帯域移動アクセスシステム(CSMA)標準規格、ARIB SDT-T71 1.0版、(株)電波産業会、平成12年策定(低功率数据通信系统/宽带移动接入系统(CSMA)标准,ARIB STD-T71 1.0版,无线电产业协会(株),平成12年制定))。 
在这种无线分组通信装置中,为了提高最大吞吐量(throughput),例如有通过扩大每一无线信道的频带来加快无线区间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 
但是,例如在文献(飯塚ほか、IEEE802.11a準拠 5GHz帯無線LANシステム -パケツト伝送特性-、B-5-124、2000電子情報通信学会通信ソサイエテイ大会、2000年9月,(饭塚等,IEEE802.11a参照5GHz频帯无线LAN系统 -分组传输特性-、B-5-124、2000电子信息通信学会通信学会大会、2000年9月))中也有所记载的那样,为了避免 分组冲突,需要紧接分组的发送之后设置不依赖于无线区间数据传输速率的恒定的发送禁止期间。若设置此发送禁止期间,则随着无线区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增大,数据分组的传输效率(最大吞吐量与无线区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之比)就会下降,因此,仅通过提高无线区间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很难大幅度提高吞吐量的。 
对此,作为不扩大每一个无线信道的频率带宽就可提高最大吞吐量的方法,正在研究空分复用技术的应用(黒崎ほか、MIMOチャネルにょり100Mbit/sを実现する広帯域移動通信用SDM-COFDM方式の提案、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研究報告、A·P2001-96,RCS2001-135(2001-10),(黑崎等,使用MIMO信道实现100Mbit/s的宽带移动通信用SDM-COFDM方式的方案,电子信息通信学会技术研究报告,A·P2001-96,RCS2001-135(2001-10)))。该空分复用技术是如下方式,即:从多个天线使用相同的无线信道同时发送不同的数据分组,并由对方无线站根据多个天线所接收的各个数据分组的传播系数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从而接收使用相同的无线信道同时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其中,根据传播系数确定空分复用数。 
另一方面,当各无线站分别具有多个无线通信接口,从而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时,通过在多个无线站之间使用各不相同的无线信道,与对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分时来进行通信的情况相比,可望得到吞吐量的改善。 
但是,当同时使用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彼此接近时,从一个无线信道向另一个无线信道所使用的频率区域泄漏的泄漏功率的影响将会变大。通常,在传输数据分组时,在发送方的无线站发送数据分组之后,接收方的无线站针对所接收的数据分组向发送方的无线站返回送达确认分组(ACK分组,NACK分组)。当发送方的无线站试图接收该送达确认分组时,来自同时进行发送的其他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就会成为问题。 
例如,如图21所示,假设无线信道#1和无线信道#2的中心频率彼此接近,并且从各无线信道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不同。这里,由于从无线信道#1发送的数据分组较短,所以在接收与其相应的ACK分组时,无线信道#2正处于发送当中。因此,在无线信道#1中, 由于来自无线信道#2的泄漏功率,有可能无法接收ACK分组。在这种状况下,即使同时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也不能期望吞吐量会改善。 
此外,上述情形,在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相等的情况下,会由于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数据大小)的不同而发生,如果还考虑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则会由于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数据大小/传输速率)的不同而发生。 
然而,在无线局域网系统等当中,从网络输入的数据帧的数据大小不是恒定的。因此,当将输入的数据帧依次转换为数据分组并进行发送时,各个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也将变化。因此,即使如图21所示那样同时发送多个数据分组,也会在各个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上产生差异,从而接收ACK分组失败的可能性变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使得当各无线站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无线信道时,可以在两个无线站之间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另外,即使当在无线信道之间发生功率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改善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判断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在该分组通信方法中,当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判断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在该分组通信方法中,当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在可使用多个无 线信道且可按每一个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判断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在该分组通信方法中,当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根据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来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且可按每一个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判断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在该分组通信方法中,当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将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统一为相同的传输速率,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将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统一为其中最小的传输速率。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在可使用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断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在所述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当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到至少有一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一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可一起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与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并行发送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无线站当本站正使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中选择不受来自发送当中的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的无线信道。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七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无线 站当本站正使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禁止包括载波侦听在内的发送处理,直至该发送结束。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空闲信道数以下时,无线站并行发送从等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生成的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空闲信道数时,生成并并行发送与空闲信道数相等数目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超过空闲信道数N时,无线站待机至变为N≥K,或者变为N≥K之前全部无线信道变为空闲状态,或者变为N≥K之前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或者变为N≥K之前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大小达到了规定值,然后生成并并行发送与空闲信道数相应数目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小于空闲信道数N时,无线站待机至变为N=K,或者变为N=K之前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或者变为N=K之前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大小达到了规定值,然后生成并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在本发明第六方面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空分复用数以下时,无线站并行发送从等待发送的全部数据帧生成的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空分复用数时,生成并并行发送与空分复用数相等数目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在本发明第七方面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以下时,无线站并行发送从等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生成的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并行发送数时,生成并并行发送与并行发送数相等数目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面,在本发明第七方面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超过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T时,无线站待机至变为T≥K,或者变为T≥K之前全部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或者变为T≥K之前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或者变为T≥K之前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大小达到了规定值,然后生成并并行发送与并行发送 数相对应数目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方面,在本发明第七方面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小于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T时,无线站待机至变为T=K,或者变为T=K之前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或者变为T=K之前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大小达到了规定值,然后生成并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十七方面,在本发明第七方面中,无线站根据空闲信道数、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以及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中的至少一个,选择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中的某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使用单一的无线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所述第二模式使用单一的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所述第三模式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第四模式使用多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信道通信装置,其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断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该无线信道通信装置包括:发送缓冲器模块、信道状态管理模块、数据分组生成模块、分组分发发送控制模块以及数据帧管理模块。 
发送缓冲器模块临时保存要发送的数据帧,并将所保存的数据帧的地址信息与分组大小相关联起来作为数据分组存储信息进行保存,在接收到分组送出的请求时读取并输出被请求的数据分组。信道状态管理模块获取预先确定的多个无线信道的各个空闲状态的判断信息。数据分组生成模块从输入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提取数据区域,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块,并在该数据块上附加必要的报头信息来生成数据分组。分组分发发送控制模块将由数据分组生成模块生成的各数据分组与发送的无线信道相关联起来。 
数据帧管理模块根据从发送缓冲器模块通知的与各数据帧相关的信息,以及从信道状态管理模块通知的与无线信道相关的信息,确定生成数据分组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确定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与空闲信道数相对应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确定发送所生成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无线信 道,向发送缓冲器模块指定要输出的数据帧,向数据分组生成部通知从自发送缓冲器模块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的方法,向分组分发发送控制模块通知数据分组与无线信道之间的关联所需的必要信息,并进行用于在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十九方面,在本发明第十八方面中,包括通过各无线信道同时传输独立的多个信号的空分复用模块。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方面,在本发明第十八或第十九方面中,当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出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数据帧管理模块进行控制,以便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第十八或第十九方面中,两个无线站包括可按每一个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模块;当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数据帧管理模块进行控制,以便根据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二方面,在本发明第十八或第十九方面中,两个无线站包括可按每一个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模块;当通过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数据帧管理模块进行控制,以便将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统一为相同的传输速率,并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三方面,在本发明第十八或第十九方面中,包括如下模块:该模块在本站处于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中选择不受来自发送当中的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的无线信道。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四方面,在本发明第十八或第十九方面中,包括如下模块,该模块在本站处于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禁止包括载波侦听在内的发送处理,直至该发送结束。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五方面,在本发明第十八或第十九方面中,数据帧管理模块包括如下单元,该单元根据空闲信道数、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 用、以及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中的至少一个,选择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使用单一的无线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所述第二模式使用单一的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所述第三模式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第四模式使用多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的时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从三个数据帧生成两个数据分组的方法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的时序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的时序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多个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接近时的问题的时序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的结构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这里,在两个无线站之间预备了无线信道#1、#2、#3。 另外,以发送缓冲器内等待发送的数据帧在该两个无线站之间发送并且目的地相同为前提来进行说明。 
通过载波侦听从可使用的所有无线信道中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001)。将全部信道数记为M,将检测到的空闲信道数记为N。当检测到一个以上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时,检索发送缓冲器,获取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S002、S003)。在不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时(K=0)返回到载波侦听,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1以上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004)。这里,当K=1或者N=1时,从一个帧数据生成一个数据分组,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来发送一个数据分组(S005、S006、S007)。 
当K≥2且N≥2时,首先将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与空闲信道数N进行比较(S008)。然后如果(K>N),则从K个数据帧选择N个数据帧来生成N个数据分组,并使用N个(全部)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N个数据分组(S009)。此时,K—N个数据帧待机至下一个发送机会。另一方面,如果(N≥K),则选择K个(全部)数据帧来生成K个数据分组,并使用K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K个数据分组(S010)。此时,N—K个无线信道保持空闲状态。重复以上处理。 
图2(1)所示的例子与步骤S009相对应。在时刻t1的载波侦听中两个无线信道#1、#2同时处于空闲状态,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3,因而生成两个数据分组并使用这些无线信道#1、#2进行并行发送。图2(2)所示的例子与步骤S010相对应。在时刻t1的载波侦听中三个无线信道#1~#3同时处于空闲状态,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2,因而例如使用无线信道#1、#2来并行发送两个数据分组。 
如此,当同时存在多个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时,从多个数据帧选择多个数据分组来生成多个数据分组,并使用多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因而能够大幅增加单位时间内可发送的数据帧数。 
另外,图2(2)的无线信道#3及完成发送从而成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发送,从而可用于与其他无线站之间的通信等。此时,如果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则还可以同样地进行并行发送。 
此外,如图2(2)所示,当无线信道富余时,也可以复制数据分组的 一部分来并行发送,从而在接收方获得多元化效应。 
(第二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时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这里,在两个无线站之间预备了无线信道#1、#2、#3。另外,以发送缓冲器内等待发送的数据帧在该两个无线站之间发送并且目的地相同为前提来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点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空分复用。通过载波侦听,从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中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001)。将全部无线信道数记为M,将检测到的空闲信道数记为N。当检测到一个以上处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时,算出所述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并作为“并行发送数”(S002、S101)。这里为了简单,假设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相同,并将并行发送数作为空闲信道数N与空分复用数L之积(NL)来进行说明。 
接着,检索发送缓冲器,获取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S003)。当没有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时(K=0)返回到载波侦听,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1以上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004)。这里,当K=1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无线信道米发送一个数据分组,但在图3中将其省略了。 
当K≥2且NL≥2时,首先将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与空闲信道数N进行比较(S008)。然后如果(N≥K),则选择K个(全部)数据帧来生成K个数据分组,并使用K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K个数据分组(S010)。此时,不使用空分复用方式,并且N—K个无线信道保持空闲状态。另一方面,如果(K>N),则对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与并行发送数NL进行比较(S102)。然后,如果(K>NL),则从K个数据帧选择NL个数据帧来生成NL个数据分组,并使用N个(全部)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NL个数据分组(S103)。此时,K—NL个数据分组待机至下一个发送机会。 
此外,如果(NL≥K),则从K个(全部)数据帧生成K个数据分组,并使用N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K个数据分组 (S104)。这里,将每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设为floor(K/N)以上且ceil(K/N)一下的数。另外,floor(x)表示x以下的最大整数(向下取整),ceil(x)表示x以上的最小整数(向上取整)。 
图4(1)所示的例子与步骤S103相对应。在时刻t1的载波侦听中两个无线信道#1、#2同时处于空闲状态,各自的空分复用数L为2,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5,因而生成四个数据分组并使用这些无线信道#1、#2和空分复用进行并行发送。 
图4(2)所示的例子与步骤S104相对应。在时刻t1的载波侦听中两个无线信道#1、#2同时处于空闲状态,各自的空分复用数L为3,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3。这里,生成三个数据分组并使用这些无线信道#1、#2和空分复用来进行并行发送。另外,在步骤S104中,当最大限度地使用空分复用时,也可以在与ceil(K/L)相对应的一个无线信道中通过空分复用并行发送三个数据分组。 
图4(3)所示的例子与步骤S010相对应。在时刻t1的载波侦听中三个无线信道#1~#3同时处于空闲状态,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2,因而例如使用无线信道#1、#2来并行发送两个数据分组。这里不使用空分复用。 
(第三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这里,在两个无线站之间预备了无线信道#1、#2、#3。另外,关于发送缓冲器内等待发送的数据分组,以在该两个无线站之间发送的为对象。 
本实施方式的特点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空闲信道数N、空分复用数L、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来适当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与空分复用。即,选择下述模式中的某一种,所述模式有:使用单一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的第一模式;使用单一信道和空分复用的第二模式;使用多个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的第三模式;使用多个信道与空分复用的第四模式。 
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1时,从一个数据帧生成一个数据分组,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来发送一个数据分组(S005、S007、第一模式)。如 果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2以上,则检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N,并且如果(N=1),则从K个数据帧选择多个(最大L个)数据帧来生成多个数据分组,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S006、S107、第二模式)。 
如果(N≥2),则对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N以及空分复用数L分别进行比较。如果(K>N)且(K>L),则无法只使用多个无线信道、或者使用一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发送全部数据分组。因此,从K个数据帧选择多个(最大LN个)数据帧来生成多个数据分组,并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与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S105、S109、第四模式)。这里,将每个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设为floor(K/N)以上且ceil(K/N)以下的数。 
如果(N≥K)或者(L≥K),则比较K和N,并且如果(N≥K),则从K个(全部)数据帧生成K个数据分组,并使用K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K个数据分组(S106、S108、第三模式)。这里不使用空分复用。另一方面,如果(K>N),则考虑(L≥K)的话就能够使用一个无线信道来进行发送,因而从K个(全部)数据帧生成K个数据分组,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K个)数据分组(S107)。 
图6(1)所示的例子对应于步骤S006至步骤S107。在时刻t1的载波侦听中无线信道#1处于空闲状态,空分复用数L为2,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3,因而使用无线信道#1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两个数据分组。 
图6(2)所示的例子对应于步骤S108。在时刻t1的载波侦听中三个无线信道#1~#3同时处于空闲状态,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2,因而例如使用无线信道#1、#2来并行发送两个数据分组。这里不使用空分复用。 
图6(3)所示的例子对应于步骤S108。在时刻t1的载波侦听中两个无线信道#1、#2同时处于空闲状态,并且自的空分复用数为2,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为3。这里使用无线信道#1、#2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三个数据分组。 
另外,例如也可以运用第一模式至第三模式。此时,假定当将条件1设为“在空分复用与多个信道并用之中,优先使用可同时发送的数据帧数多的那个”,将条件2设为“与空分复用相比优先使用多个信道并用”时,条件1比条件2优先的情况等。 
(第四实施方式) 
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比空闲信道数N或者并行发送数NL大时(K>N、K>NL),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009、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103、第三实施方式的步骤S109所示,使用全部无线信道来最大限度地发送等待发送的数据帧。但是,一部分数据帧无法发送而留下来,并待机至下一个发送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待机至可以一次发送全部数据帧的条件成立(直到N≥K),可提高传输效率。但是,如果无限制地待机至所述条件成立反而会降低传输效率,因此需要给出与时间相关的限制。此外,也需要考虑发送缓冲器的存储状况。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这里,示出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K>N)时的待机条件。 
当在步骤S008中(K>N)时,在达到N≥K之前全部信道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N=M),由于即使待机也不会产生同时发送K个数据分组的机会,因而使用N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从K个数据帧选择、生成的N个数据分组(S201、S009)。 
此外,当全部信道都不是空闲状态时(M>N),进行待机直到从开始本处理后到变为N≥K之前经过了预定时间t,或者到变为N≥K之前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帧数K超过了缓冲器阈值W,并在该时刻使用N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从K个数据帧选择、生成的N个数据分组(S202、S203、S009)。另外,缓冲器阈值W可以以数据帧数为单位,也可以以数据帧的总数据大小为单位。 
(第五实施方式)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这里,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K>NL)时的待机条件。 
当在步骤S102中(K>NL)时,在成为NL≥K之前全部信道处于空 闲状态的情况下(N=M),由于即使待机也不会产生同时发送K个数据分组的机会,因而使用N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从K个数据帧选择、生成的NL个数据分组(S201、S103)。 
此外,当全部信道都不是空闲状态时(M>N),进行待机直到从开始本处理后到变为NL≥K之前经过了预定时间t,或者到变为NL≥K之前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帧数K超过了缓冲器阈值W,并在该时刻使用N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从K个数据帧选择、生成的NL个数据分组(S202、S203、S103)。另外,缓冲器阈值W可以以数据帧数为单位,也可以以数据帧的总数据大小为单位。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比空闲信道数N或并行发送数NL小时(N≥K,NL≥K),如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步骤S010、或者第二及第五实施方式的步骤S104所示,发送全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同时无线信道K或并行发送数NL有富余。在这种情况下,待机至可以最大限度地灵活运用无线信道的条件成立为止(直到N=K、NL=K),可以提高传输效率。但是,如果无限制地待机到所述条件成立,反而会降低传输效率,因而需要给出与时间相关的限制。也需要考虑发送缓冲器的存储状况。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步骤S008中,待机到从N>K的状态变为N=K,或者从开始本处理后到变为N=K之前经过了预定时间t、或者到变为N=K之前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帧数K超过了缓冲器阈值W,然后使用K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从K个数据帧生成的K个数据分组(S010)。 
同样地,在第二及第五实施方式的步骤S102中,待机至从NL>K的状态变为NL=K,或者从开始本处理后到变为NL=K之前经过了预定时间t,或者到变为NL=K之前发送缓冲器内的数据帧数K超过了缓冲器阈值W,然后使用N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从K个数据帧生成的K个数据分组(S104)。 
(第七实施方式)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特点在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在两个无线站之间发送的发送缓冲器内等待发送的数据帧中的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帧为处理对象。 
通过载波侦听从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中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001),检索发送缓冲器并获取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S002,S003)。这里,当K=1或者N=1时,从一个数据帧生成一个数据分组,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来发送一个数据分组(S005,S006,S007)。 
当K≥2且N≥2时,选择分组长度一致(传输所需时间)的数据帧,并将该数据帧数设为P(S301)。例如,在发送缓冲器上的数据帧当中,选择顶头的数据帧及与其分组长度相等的所有数据帧。 
接着,将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帧数P和空闲信道数N进行比较(S302)。然后如果(P>N),则从P个数据帧选择N个数据帧来生成N个数据分组,并使用N个(全部)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N个数据分组(S303)。此时,P—N个数据帧待机至下一个发送机会。另一方面,如果(N≥P),则选择P个(全部)数据帧来生成K个数据分组,并使用P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P个数据分组(S304)。此时,N—P个无线信道维持空闲状态。重复以上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用多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时,例如如图2所示,通过使各个分组长度一致,可在无线信道之间避免泄漏功率的影响。即,由于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可同时结束发送,因而该发送后的ACK分组可以不受泄漏功率的影响地被接收。 
另外,当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彼此不相等时,各数据分组的发送结束时刻之间产生与分组长度差相当量的差异,因此在各ACK分组的接收时刻上也会产生与分组长度之差相当的量的差异。但是,如果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足够小,从而各数据分组的发送结束时刻之差短于直到开始接收ACK分组为止的时间的话,就可以不受泄漏功率影响地接收各ACK分组。因此,例如在步骤S301中,也可以在发送缓冲器上的数据帧中,获取分组长度之差足够小的全部数据帧数P。 
这样,当同时存在多个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时,由于使用多个无线信 道来并行发送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所以,能够大幅增加单位时间内可发送的数据分组,并且能够可靠地提高吞吐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添加步骤S301,并将K替换为P的处理相对应。同样地,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添加步骤S301,并将K替换为P来进行同样的处理。 
(第八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根据发送缓冲器内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或者其中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帧数P与空闲信道数N或并行发送数之间的关系,将并行发送中使用的无线信道与数据帧数相互关联起来。第八实施方式的特点在于,从发送缓冲器中存在的等待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与空闲信道数N对应的N个数据分组,并进行并行发送。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这里,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相同。 
通过载波侦听从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中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001)。将检测到的空闲信道数设为N。当检测到一个以上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时,检索在发送缓冲器中是否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S002,S401)。当不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时返回到载波侦听,如果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则进入下一个步骤(S402)。这里,当N=1时,从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帧生成一个数据分组(S006,S403),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来发送一个数据分组(S404)。 
当空闲信道数N为2以上时,从发送缓冲器上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数据大小)的N个数据分组(S405)。接着,使用N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分组长度一致的N个数据分组(S406)。 
这里,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一个数据分组的方法、生成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具有如下的方法。例如当数据帧为两个且空闲信道数为一个时,如图11(1)所示,连结数据帧来生成一个数据分组。此外,当数据帧为一个且空闲信道数为两个时,如图11(2)所示,分割数据帧来生成两个数据分组。此外,当数据帧为三个且空闲信道数为两个时,如图11(3)所示,例如分割数据帧2并分别与数据帧1及数据帧3 结合,从而生成两个数据分组。或者,在将三个数据帧连结后二等分也是一样的。此外,如图11(4)所示,组合数据帧1与数据帧2,并在数据帧3上附加虚拟位,从而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两个数据分组。此外,如后述的实施方式,当多个无线信道的各传输速率不同时,对应于传输速率,调整各数据帧的大小比以适合,以使分组发送时间长度相同。 
(第九实施方式)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这里,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特点在于,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空分复用方式。通过载波侦听从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中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001)。设检测到的空闲信道数为N。当检测到一个以上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时,计算所述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并作为“并行发送数”(S002,S101)。这里为了简单,假设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相同,并将空闲信道数N与空分复用数L之积(NL)作为并行发送数来进行说明。 
接着,检索发送缓冲器中是否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S002,S401)。当不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时返回到载波侦听,如果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则进入下一个步骤(S402)。这里,当N=1时,从发送缓冲器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数据大小)的L个数据分组(S006,S407),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L个数据分组(S408)。 
当空闲信道数N为2以上时,从发送缓冲器上的一个或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数据大小)的NL个数据分组(S409)。接着,使用N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分组长度一致的NL个数据分组(S410)。 
(第十实施方式)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这里,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可按每个无线信道进行设定。 
通过载波侦听从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中检索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S001)。将检测到的空闲信道数设为N。当检测到一个以上空闲状态的 无线信道时,检索发送缓冲器中是否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S002,S401)。当不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时返回到载波侦听,如果存在等待发送的数据帧则进入下一个步骤(S402)。这里,当N=1时,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一个数据分组(S006,S403),并使用一个无线信道来发送一个数据分组(S404)。 
当空闲信道数N为2以上时,检测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S411)。接着,根据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从发送缓冲器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传送所需时间=分组大小/传输速率)的N个数据分组(S412)。接着,将N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与各数据分组关联起来,并行发送分组长度一致的N个数据分组(S413)。 
本实施方式也同样能够适用于第九实施方式的使用空分复用的方法。 
这里,参照图14,对当两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为12Mbit/s及24Mbit/s时,从三个数据帧生成两个数据分组的过程进行说明。三个数据帧的各数据区域中分别含有500字节的数据块B1、1500字节的数据块B2、1000字节的数据块B3。此时,例如将数据块B2分割成两个数据块B2a、B2b,将数据块B1、B2a连结起来,并将数据块B2b、B3连结起来。在本例子中,由于各数据块B1、B2a、B2b、B3的数据大小分别为500、500、1000、1000,因而第一个数据帧的数据区域的大小为1000字节,第二个数据帧的数据区域的大小为2000字节。通过在所述数据帧上附加包含目的地无线站的ID信息和序列号(按目的地地址独立的连续号)的控制信息来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序列号表示数据帧的顺序。这样生成的两个数据分组的数据区域的大小之比为1∶2,与相应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之比相同,因此传输数据分组所需的时间、即分组长度相同。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这里,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可按每个无线信道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第十实施方式中的在步骤S411中检测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而将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统一为相同的传输速率(S414)。例如,统一为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中最小的传输速率。由 此,可进行如第八实施方式那样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从最开始就相同的情况一样的处理(S405,S406)。 
本实施方式也同样能够适用于第九实施方式的使用空分复用的方法。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17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这里,假设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相同。 
本实施方式,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一个以上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时,检查本站是否处于用其他的无线信道发送当中,当处于发送过程中时,禁止发送直至其结束(S501)。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在时刻t1,尽管无线信道#2、#3处于空闲状态,但由于正处于用无线信道#1进行发送当中,所以在该发送结束之后,在时刻t2使用三个信道来进行并行发送。由此,可避免无线信道之间的泄漏功率的影响。 
此外,在步骤S501中,从被检测的N个无线信道中选出不受来自本站中正在执行发送的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影响的无线信道,并将其个数设为空闲信道数N。 
本实施方式除了第九实施方式的使用空分复用的方法、第十及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可按各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方法之外,也同样能够适用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 
(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0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子。这里,假设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相同。 
本实施方式,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出一个以上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并且发送缓冲器中存在数据帧时,为了识别空闲信道数N是否足够,比较空闲信道数N与阈值Nth(S601)。如果(N<Nth=,则待机至空闲信道数N增加到(N≥Nth)为止,当(N≥Nth)时进入从数据帧生成数组分组的步骤S405。 
另一方面,当在(N≥Nth)之前经过了预定时间t时(S602),在该 时刻进入从等待发送的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的步骤S405,进行使用N个无线信道的发送处理。 
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设Nth=3,在时刻t1无线信道#2、#3处于空闲状态。此时,由于(N<Nth=而待机,并由于在经过预定时间t之前的时刻t2空闲信道数N变为3(N≥Nth),所以使用三个无线信道来进行并行发送。 
本实施方式设定了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待机条件,并通过空闲信道数N很少时进行待机来提高了传输效率。但是,无限制地待机至该条件成立反而会降低传输效率,所以设置了与时间相关的限制。此外,也可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地铐铐发送缓冲器的存储状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也同样能够适用于第九实施方式的使用空分复用的方法、第十及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可按各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方法。此外,第十二实施方式与第十三实施方式可以组合使用。 
(第十四实施方式)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这里,假设可使用的全部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相同。 
本实施方式,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出一个以上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时,检索发送缓冲器中等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总数据大小,并将该总数据大小设为D(S611)。然后,将总数据大小D与阈值Dth进行比较(S612)。如果D<Dth,不立即发送,而是待机至等待发送的数据帧增加到D≥Dth为止,当变为D≥Dth时进入从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的步骤S405。 
另一方面,当在变为D≥Dth之前经过了预定时间t时(S613),在该时刻,进入从等待发送的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的步骤S405。 
本实施方式设定了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待机条件,并通过发送缓冲器的总数据大小D很小时进行待机来提高了传输效率。但是,由于无限制地待机至该条件成立反而会降低传输效率,因而设置了与时间相关的限制。此外,也可以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地考虑发送缓冲器的存储状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也同样能够适用于第九实施方式的使用空分复用的方法、第十及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可按各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方法。此外,第十二实施方式与第十四实施方式可以组合使用。 
此外,也可以将第十三实施方式中的空闲信道数N与阈值Nth之间的关系,以及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发送缓冲器的总数据大小D与阈值Dth之间的关系组合起来,例如二者的逻辑与(AND)作为待机条件。 
(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22示出了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的实施方式。这里,示出了能够使用三个无线信道#1、#2、#3并行地发送接收三个数据分组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的结构,但该并行数可任意设定。另外,当按各无线信道使用空分复用时,能够并行地接收发送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的数据分组,这里省略了对空分复用的说明。 
图中,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发送处理部10-1、10-2、10-3,发送缓冲器21,数据分组生成部22,数据帧管理部23,信道状态管理部24,数据分发发送控制部25,分组顺序管理部26以及报头删除部27。 
接收发送处理部10-1、10-2、10-3使用相互不同的无线信道#1、#2、#3来进行无线通信。这些无线信道由于无线频率等相互不同而彼此独立,可同时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进行无线通信。各接收发送处理部10包括调制器11、无线发送部12、天线13、无线接收部14、解调器15、分组选择部16及载波检测部17。 
其他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经由彼此不同的无线信道#1、#2、#3发送的无线信号通过各自对应的接收发送处理部10-1、10-2、10-3的天线13而被输入到无线接收部14中。各无线信道对应的无线接收部14对输入的无线信号进行包括频率转换、滤波、正交检波及AD转换在内的接收处理。另外,当各自连接的天线13不用于发送时,各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传播路径上的无线信号是始终输入各无线接收部14中,因此将表示各无线信道的接收电场强度的RSSI信号输入给载波检测部17。此外,当通过与无线接收部14相对应的无线信道接收了无线信号时,经接收处理的基带信号被输入解调器15中。 
解调器15对从无线接收部14输入的基带信号分别进行解调处理,向分组选择部16输入所得到的数据分组。分组选择部16对所输入的数据分组进行CRC校验,并且在数据分组被无误地接收了的时候,识别该数据分组是否是发给本站的。即,检查各数据分组的目的地ID是否与本站一致,将发给本站的数据分组输入给分组顺序管理部26,并且使用没有图示的送达确认分组生成部生成送达确认分组并将其输出给调制器11,进行答复处理。此时,在进行送达确认分组的发送时,也可以进行传输速度的设定或者不应用空分复用等的发送模式的设定。另一方面,当不是发给本站的数据分组时,在分组选择部16中丢弃该分组。 
分组顺序管理部26检查所输入的各数据分组上附加的序列号,并按合适的顺序,即按序列号顺序重新排列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分组。将该结果作为接收数据分组序列输出给报头删除部27。报头删除部27从所输入接收数据分组序列中包含的各个数据分组删去报头部分,并将其作为接收数据帧而输出。 
载波检测部17输入RSSI信号后,比较通过该信号表示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然后,如果预定期间内的接收电场强度连续小于阈值的状态继续的话,则判断为分配的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除此情况之外,判断为分配的无线信道繁忙。与各无线信道相对应的载波检测部17将该判断结果作为载波检测结果CS1~CS3而输出。另外,在各接收发送处理部10中,当天线13处于发送状态时不向载波检测部17输入RSSI信号。此外,当天线13已经处于发送状态时,不能使用同一天线13将其他的数据分组作为无线信号同时发送。从而,各载波检测部17在没有输入RSSI信号时,输出表示所分配无线信道繁忙的载波侦听结果。 
从与各无线信道对应的载波检测部17输出的载波侦听结果CS1~CS3被输入到信道状态管理部24中。信道状态管理部24基于与各无线信道相对应的载波侦听结果来管理各无线信道的空闲状态,并向数据帧管理部23通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及空闲信道数等信息(图21,a)。 
另一方面,要发送的发送数据帧序列被输入发送缓冲器中,进行缓冲。该发送数据帧序列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帧构成。发送缓冲器21逐次向数据帧管理部23通知当前保存的数据帧的数目、目的地的无线分组通信 装置的ID信息、数据大小、表示缓冲器上的位置的地址信息等(b)。 
数据帧管理部23基于从发送缓冲器21通知的与每个目的地无线站ID的数据帧相关的信息,以及从信道状态管理部24通知的与无线信道相关的信息,根据上述第一至第十四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种控制算法,确定从哪个数据帧如何生成数据分组以及通过哪个无线信道来进行发送,并分别通知给发送缓冲器21、数据分组生成部22以及数据分组分发发送控制部25(c,d,e)。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N少于发送缓冲器21中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时,将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N确定为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并向发送缓冲器21(c)通知从K个数据帧指定N个数据帧的地址信息。此外,向数据分组生成部22(d)通知用于从自发送缓冲器21输入的数据帧生成N个数据分组的信息。此外,向分组分发发送控制部25指示在数据分组生成部22中生成的N个数据分组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之间的对应(e)。在其他实施方式的控制算法中也一样。 
发送缓冲器21向数据分组生成部22输出被输出指定的数据帧(f)。数据分组生成部22从各数据帧提取数据区域,并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块,在该数据块上附加报头部和作为验错码的CRC码(FCS部)来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报头部包括作为所述数据分组的目的地的目的地无线站的ID信息以及表示数据帧顺序的序列号等控制信息。此外,控制信号中还包含在接收方的无线站接收了数据分组时将其转换为原来的数据帧所需的信息。分组分发发送控制部25将从数据分组生成部22输入的各数据分组与各无线信道相关联起来。 
这种关联的结果是,与无线信道#1关联的数据分组被输入到接收处理部10-1内的调制器11中,与无线信道#2关联的数据分组被输入到接收发送处理部10-2内的调制器11中,与无线信道#3关联的数据分组被输入到接收发送处理部10-3内的调制器11中。各调制器11在从数据分发发送控制部25输入数据分组后,对该数据分组实施预定的调制处理,然后输出给无线发送部12。各无线发送部12对从调制器11输入的经调制处理的数据分组实施包括DA转换、频率转换、滤波及功率放大在内的发送 处理,并作为数据分组通过各自对应的无线信道从天线13发送出去。 
工业实用性 
在本发明中,如果多个无线信道同时处于空闲状态,则同时并行发送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的多个数据分组,因此大幅度地改善了最大吞吐量,从而实现了高效率的无线通信。 
另外,通过基于检测到的空闲信道数和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适当确定并行发送的数据帧数,能够进一步改善实际吞吐量。 
此外,即使在同时使用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时,通过使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一致,不会产生由于发送过程中从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而使得无法接收送达确认分组的问题,因此改善了吞吐量。 

Claims (25)

1.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断为空闲状态的空闲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该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当通过所述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是空闲信道时,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空闲信道数以下时,所述无线站从等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空闲信道数时,从与空闲信道数相等数目的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在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多个空闲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2.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判断为空闲状态的空闲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该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当通过所述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是空闲信道时,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空闲信道数以下时,从等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空闲信道数时,从与空闲信道数相等数目的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多个空闲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3.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且可按每一个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判断为空闲状态的空闲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该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当通过所述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是空闲信道时,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空闲信道数以下时,所述无线站从等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帧根据多个空闲信道的传输速度来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空闲信道数时,从与空闲信道数相等数目的数据帧根据多个空闲信道的传输速率来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多个空闲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4.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且可按每一个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判断为空闲状态的空闲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该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当通过所述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是空闲信道时,将多个空闲信道的传输速率统一为相同的传输速率,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空闲信道数以下时,所述无线站从等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空闲信道数时,从与空闲信道数相等数目的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多个空闲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统一为其中最小的传输速率。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并用多个无线信道与空分复用的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和所述空分复用,并行发送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站当本站正使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中选择不受来自发送当中的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的无线信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站当本站正使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禁止包括载波侦听在内的发送处理,直至该发送结束。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超过空闲信道数N时,所述无线站待机至变为N≥K,或者变为N≥K之前全部无线信道变为空闲状态,或者变为N≥K之前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或者变为N≥K之前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大小达到了规定值,然后生成并并行发送与空闲信道数相应数目的数据分组。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小于空闲信道数N时,所述无线站待机至变为N=K,或者变为N=K之前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或者变为N=K之前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大小达到了规定值,然后生成并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以下时,所述无线站并行发送从等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生成的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所述并行发送数时,生成并并行发送与所述并行发送数相等数目的数据分组。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超过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T时,所述无线站待机至变为T≥K,或者变为T≥K之前全部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或者变为T≥K之前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或者变为T≥K之前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大小达到了规定值,然后生成并并行发送与所述并行发送数相对应数目的数据分组。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小于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T时,所述无线站待机至变为T=K,或者变为T=K之前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或者变为T=K之前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或数据大小达到了规定值,然后生成并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站根据空闲信道数、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以及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中的至少一个,选择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中的某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使用单一的无线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所述第二模式使用单一的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所述第三模式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第四模式使用多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
15.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在可使用空分复用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断为空闲状态的空闲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该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通过所述载波侦听检测到至少有一个无线信道是空闲信道时,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小于等于空分复用数时,从等待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当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超过所述空分复用数时,生成与所述空分复用数相同数目的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并在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一个空闲信道和所述空分复用来并行发送多个分组长度一致的数据分组。
16.如权利要求1至5、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站当本站正使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中选择不受来自发送当中的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的无线信道。
17.如权利要求1至5、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站当本站正使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禁止包括载波侦听在内的发送处理,直至该发送结束。
18.一种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在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通过载波侦听而被判断为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来发送数据分组,该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缓冲器模块,临时保存要发送的数据帧,并将所保存的数据帧的地址信息与分组大小相关联起来作为数据分组存储信息进行保存,在接收到分组送出的请求时读取并输出被请求的数据分组;
信道状态管理模块,获取预先确定的多个无线信道的各个空闲状态的判断信息;
数据分组生成模块,从输入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提取数据区域,并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块,在该数据块上附加必要的报头信息来生成数据分组;
分组分发发送控制模块,将由数据分组生成模块生成的各数据分组与发送的无线信道相关联起来;和
数据帧管理模块,根据从所述发送缓冲器模块通知的与各数据帧相关的信息,以及从所述信道状态管理模块通知的与无线信道相关的信息,确定生成数据分组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确定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与空闲信道数相应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确定发送所生成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无线信道,向所述发送缓冲器模块指定要输出的数据帧,向所述数据分组生成模块通知从由所述发送缓冲器模块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数据分组的方法,并向所述分组分发发送控制模块通知所述数据分组与无线信道的关联所需的必要信息;
并且,在所述两个无线站之间使用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分复用模块,该空分复用模块通过所述各无线信道同时传输独立的多个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载波侦听检测出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所述数据帧管理模块进行控制,以便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无线站包括可按每一个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模块,
当通过所述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所述数据帧管理模块进行控制,以便根据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22.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无线站包括可按每一个无线信道设定传输速率的模块,
当通过所述载波侦听检测到同时有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所述数据帧管理模块进行控制,以便将空闲状态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统一为相同的传输速率,并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23.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该模块在本站处于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中选择不受来自发送当中的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的无线信道。
24.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该模块在本站处于用至少一个无线信道进行发送当中时,禁止包括载波侦听在内的发送处理,直至该发送结束。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管理模块包括如下单元,该单元根据空闲信道数、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以及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中的至少一个,选择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中的任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使用单一的无线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所述第二模式使用单一的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所述第三模式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而不使用空分复用,第四模式使用多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
CN2004800042244A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Active CN1751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73914 2003-06-18
JP173914/2003 2003-06-18
JP173922/2003 2003-06-18
JP173949/2003 2003-06-18
JP2003173922 2003-06-18
JP2003173949 2003-06-18
JP199229/2003 2003-07-18
JP2003199229 2003-07-18
PCT/JP2004/008910 WO2004114561A1 (ja) 2003-06-18 2004-06-18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1465A CN1751465A (zh) 2006-03-22
CN1751465B true CN1751465B (zh) 2011-11-09

Family

ID=33545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42244A Active CN1751465B (zh) 2003-06-18 2004-06-18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13317B2 (zh)
EP (2) EP2584859B1 (zh)
JP (1) JP4045286B2 (zh)
KR (1) KR100722631B1 (zh)
CN (1) CN1751465B (zh)
CA (1) CA2513343C (zh)
WO (1) WO20041145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14561A1 (ja) * 2003-06-18 2004-12-2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CA2518741C (en) * 2003-07-14 2010-06-0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2654363B1 (en) * 2003-09-09 2017-06-14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MIMO WLAN system
KR100679028B1 (ko) * 2005-01-31 2007-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통신 장치 및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통신 장치의 채널 스캐닝 방법
JP4508921B2 (ja) * 2005-03-28 2010-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システム
JP4566922B2 (ja) * 2006-02-10 2010-10-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
JP5155313B2 (ja) * 2007-07-18 2013-03-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適応伝送レート制御方法
US8588845B2 (en) * 2008-06-19 2013-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5010573B2 (ja) * 2008-11-27 2012-08-29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93459B2 (ja) 2009-05-08 2014-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1052446A1 (ja) * 2009-10-29 2011-05-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装置及び方法、無線伝送網、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644262B2 (ja) * 2010-08-26 2014-1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プログラム、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02387593B (zh) * 2010-09-06 2014-05-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采用空分复用接入sdma的通信方法及基站
CN103650371B (zh) * 2011-07-12 2017-12-01 英特尔公司 机器对机器设备的资源调度
CN103476124B (zh) * 2013-09-02 2017-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业务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JP2015165606A (ja) * 2014-02-28 2015-09-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812045B1 (ko) * 2014-03-19 2017-12-2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멀티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JP5916796B2 (ja) * 2014-06-06 2016-05-11 新コスモス電機株式会社 警報システム
JP6366524B2 (ja) * 2015-02-25 2018-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44226A1 (en) * 2015-03-06 2016-09-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user packet transmission, clustering and/or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6509774B2 (ja) * 2016-04-27 2019-05-08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受信機及び通信方法
CN109309553B (zh) * 2017-07-27 2021-03-0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JP6959084B2 (ja) * 2017-09-14 2021-11-0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9788065B (zh) * 2019-01-30 2021-09-24 广东海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离线消息传输方法及离线消息传输装置
CN112019239B (zh) * 2019-05-30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节点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602A (zh) * 1998-11-20 2000-06-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数据分组多路接入通信方法及其发射和接收设备
CN1348651A (zh) * 1999-12-24 2002-05-08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
US6574668B1 (en) * 2000-01-25 2003-06-03 Cirrus Logic, Inc. Retransmission scheme in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1695B2 (ja) * 1991-07-25 1995-11-29 株式会社メルコ データ転送方法ならびにデータ送信装置および復元装置
JPH08204630A (ja) 1995-01-31 1996-08-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462314B2 (ja) * 1995-08-11 2003-11-05 Kddi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5917822A (en) * 1995-11-15 1999-06-29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grated packet services over a shared-media network
JPH1051354A (ja) * 1996-05-30 1998-02-20 N T T Ido Tsushinmo Kk Ds−cdma伝送方法
JPH11154989A (ja) 1997-11-19 1999-06-08 Nec Mobile Commun Ltd 装置間通信の負荷分散方式および負荷分散方法
US6570861B1 (en) * 1998-11-20 2003-05-2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use of a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resource
US6519259B1 (en) * 1999-02-18 2003-02-11 Avaya Technology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transmission of voice information in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355623B (en) * 1999-10-19 2003-07-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acket transmission in a UMTS network
GB0029426D0 (en) * 2000-12-02 2001-01-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1099345A2 (en) * 2000-06-16 2001-12-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andwidth efficient source tracing (best)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2002064459A (ja) 2000-08-16 2002-02-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Ofdm送受信回路
JP3821636B2 (ja) * 2000-08-21 2006-09-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2017043A2 (en) * 2000-08-23 2002-02-28 Novatel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distributed data transfer over multiple independent wireless networks
US20020061001A1 (en) * 2000-08-25 2002-05-2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ynamic source tracing (DST)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6731618B1 (en) * 2000-10-20 2004-05-04 Airvana, Inc. Coding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GB0029424D0 (en) * 2000-12-02 2001-01-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57094B2 (en) * 2001-01-16 2007-08-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Jointly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rate and power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771706B2 (en) * 2001-03-23 2004-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88782B2 (en) * 2001-04-24 2006-08-08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Tim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i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systems
GB0110125D0 (en) * 2001-04-25 2001-06-2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85341B2 (en) * 2001-05-11 2004-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DE60212761T2 (de) * 2001-05-29 2006-11-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Gerät zur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
JP2003101604A (ja) 2001-09-20 2003-04-04 Sony Corp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US7269127B2 (en) * 2001-10-04 2007-09-11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Preamble structures for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 and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086437A1 (en) * 2001-11-07 2003-05-08 Mathilde Benveniste Overcoming neighborhood capture in wireless LANs
US6760388B2 (en) * 2001-12-07 2004-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domain transmit and receive processing with channel eigen-mode decomposition for MIMO systems
JP4052835B2 (ja) * 2001-12-28 2008-02-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地点中継を行う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無線装置
US7020482B2 (en) * 2002-01-23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allocation of excess power for full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SI)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US6741587B2 (en) * 2002-04-02 2004-05-25 Nokia Corporation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with MIMO terminals
GB0212165D0 (en) * 2002-05-27 2002-07-03 Nokia Corp A wireless system
US7551546B2 (en) * 2002-06-27 2009-06-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ual-mode shared OFDM methods/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systems
KR100511559B1 (ko) * 2002-11-28 2005-08-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시변 채널 왜곡 제거 기능을 가지는 주파수 분할 다중시스템에서의 송수신 방법
US7058367B1 (en) * 2003-01-31 2006-06-06 At&T Corp. Rate-adaptive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over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7532600B2 (en) * 2003-04-25 2009-05-12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hybrid ARQ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at us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antenna systems
WO2004114610A1 (ja) * 2003-06-18 2004-12-2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WO2004114561A1 (ja) * 2003-06-18 2004-12-2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7265714B2 (en) * 2004-09-23 2007-09-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attern diversity to support a 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602A (zh) * 1998-11-20 2000-06-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数据分组多路接入通信方法及其发射和接收设备
CN1348651A (zh) * 1999-12-24 2002-05-08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
US6574668B1 (en) * 2000-01-25 2003-06-03 Cirrus Logic, Inc. Retransmission scheme in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s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64459A 2002.02.28
JP特开2003-101604A 2003.04.04
JP特开平11-154989A 1999.06.08
JP特开平5-35624A 1993.02.12
JP特开平9-55766A 1997.02.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22631B1 (ko) 2007-05-28
CA2513343C (en) 2010-09-14
CA2513343A1 (en) 2004-12-29
EP1635492A4 (en) 2010-11-17
EP2584859B1 (en) 2018-10-24
EP1635492A1 (en) 2006-03-15
EP1635492B1 (en) 2019-02-27
EP2584859A1 (en) 2013-04-24
JP4045286B2 (ja) 2008-02-13
WO2004114561A1 (ja) 2004-12-29
KR20050098933A (ko) 2005-10-12
CN1751465A (zh) 2006-03-22
US7813317B2 (en) 2010-10-12
JPWO2004114561A1 (ja) 2006-07-27
US20060209874A1 (en) 200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1465B (zh)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Goodman et al. The near/far effect in local ALOHA radio communications
CN102158320B (zh) 多用户传输方法及其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系统、调度方法
Tong et al. Signal processing in random access
US7630403B2 (en) MAC aggregation frame with MSDU and fragment of MSDU
CN100473226C (zh)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EP1856860B1 (en) Input buffered switch
CN101026410B (zh) 基于演进架构的基站和终端及其数据发射和接收方法
EP3606271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on basis of multiple channelized channel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same
Zhao et al. Martingales-based energy-efficient D-ALOHA algorithms for MTC networks with delay-insensitive/URLLC terminals co-existence
CN113114410A (zh) 数据处理方法、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0542131C (zh)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N104683262A (zh)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404082A (zh) 初始帧发送、响应帧回复、信道预约方法、装置及系统
El-Azouzi et al.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control for slotted aloha with random power level selections algorithms
CN105162554A (zh) 一种编码时隙aloha系统中的实时译码方法及装置
KR20110102237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 스트림 수 전달 방법
CN104754663B (zh) 基于纯定向天线的邻节点快速发现方法
CN107888262A (zh) 通信信道的反馈方法、传输方法、信令传输方法和对应装置
CN106712983A (zh) 运行、管理和维护oam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Naware et al. Cross layer design for multiaccess communication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CN1833454A (zh)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上最佳容量传输的系统拓扑结构
Chou et al. A priority contention window mechanism for ad hoc network
Toumpis et al. Capacity results for asymmetric wireless networks
Ali Combine and conque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ver multiband multi-hop WLA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