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5788A -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5788A
CN1745788A CN 200510097933 CN200510097933A CN1745788A CN 1745788 A CN1745788 A CN 1745788A CN 200510097933 CN200510097933 CN 200510097933 CN 200510097933 A CN200510097933 A CN 200510097933A CN 1745788 A CN1745788 A CN 1745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treatment
cortex
infantile diarrh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79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8235C (zh
Inventor
赵东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DONGKE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赵东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东科 filed Critical 赵东科
Priority to CNB2005100979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48235C/zh
Publication of CN1745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5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82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823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制剂是赵东科教授,根据中医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精选胡椒、大黄、黄芩、地黄、肉桂、马钱子、羌活、玄参、麻黄、牡丹皮、黄柏、赤芍、当归、乌药、荆芥、独活、白芷、防风,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全方具有温中散寒,泻热通肠,清热生津,祛风胜湿,化痰发汗,散瘀顺气,解表散风,养阴透疹,消肿通痹,暖脾止泻,温肾降逆之功。经大量临床试验,药效学研究对婴幼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风寒、脾虚、脾肾阳虚、伤食型腹泻疗效确切、显著。并且有起效快,疗程短,疗效高,使用方便,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造价低廉等优点,可免小儿服药之苦。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儿腹泻,也称小儿泄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小儿消化道疾病,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胃液中胃酸少,消化酶的活性差,而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需要的营养多,相对胃肠道的负担较重,加之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受邪气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泄泻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位于我国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二位,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四季均可发生。以小儿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质改变(不消化的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此外,还可伴有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样液体,腹泻频繁,每日大便十几次到几十次,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向外溅射,外观为黄绿色、黄色或微黄色,水量多而粪质少。全身一般情况较差,发热,体温可增至39℃~40℃,少数可高达41℃以上,小儿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随着全身症状加剧,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等功能失调。腹泻轻者影响小儿营养吸收,重者多因伴有脱水、酸中毒、循环障碍与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本病可以侵犯呼吸道,又称“呼肠病毒”,有40%~50%病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过去人们习惯称小儿腹泻为“消化不良”或“肠炎”,近年来统称为腹泻。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泄泻。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的喂养,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长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腹泻。小儿腹泻根据其不同病因又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指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往往与喂养、饮食因素和气候变化有关。病毒性腹泻可由病毒引起,尤其以轮状病毒感染多见,好发生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6个月以下小儿因有母亲的抗体,一般很少发病。
小儿腹泻的治疗对于轻型腹泻患儿遵循预防或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很快就能康复。西医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对症治疗,补液(口服补液盐),各种止泻剂,抗生素,如大肠杆菌感染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虽能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但由于毒副作用大,令患者难于接受。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虽然很多,如中成药:脾可欣、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对那些久泻不愈,或伴有呕吐、吃药困难的患儿,控制症状收效缓慢,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抑菌,燥湿止泻,扶正祛邪之功,适用于各型小儿腹泻的治疗,而且治愈率高,起效快,疗程短,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值低廉的中药制剂,可免小儿服药之苦。
本制剂是药理学家赵东科教授发掘中医丰富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进行大量试验得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疗效:
胡椒15-26份、大黄1-3份、黄芩1-3份、地黄1-3份、肉桂10-16份、马钱子0.5-1.5份、羌活1-3份、玄参1-3份、麻黄1-3份、牡丹皮0.5-1.5份、黄柏1-3份、赤芍1-3份、当归1-3份、乌药1-3份、荆芥1-3份、独活1-3份、白芷1-3份、防风1-3份、骨碎补1-3份、丁香5-15份。
优选为:胡椒19份、大黄2份、黄芩2份、地黄2份、肉桂11份、马钱子1份、羌活2份、玄参2份、麻黄2份、牡丹皮1份、黄柏2份、赤芍2份、当归2份、乌药2份、荆芥2份、独活2份、白芷2份、防风2份、骨碎补2份、丁香10份。
胡椒: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黄芩:性寒,味苦。消热燥湿,泻火解毒;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血滋阴功效;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马钱子:苦,寒,有毒。归肝,脾经。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羌活:辛,温。归膀胱、肾经。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善治风寒湿邪袭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凉血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生津,软坚散结;麻黄:麻黄为解表第一药,辛、苦、温、入肺、膀胱经,主要有发汗、平喘、利水、除风作用;牡丹皮:性寒,味苦、辛。清热凉血,活血行瘀;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当归:味甘、辛,性温。为补血要药,归肝、心、脾经。甘温质润,补血活血,散寒止痛,消肿生肌;乌药:性温,昧辛。顺气止痛,温肾散寒;荆芥:性微温,味辛。解表散风,透疹;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防风:味辛、甘,性温。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作用;骨碎补:苦,温。归肾,肝经。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丁: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方中:丁香、肉桂、白胡椒,为辛甘大热之品,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之效。故善祛阴寒之邪,能温中而止痛,暖脾而止泻,为治婴幼儿腹痛泄泻之要药。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麻黄等,解表散寒,祛邪与外并止痛为臣。佐以当归、赤芍、地黄、补益阳血,兼有平肝抑木作用,乌药调理沟通上下,亦为佐药,如此配伍。使阳气振,客寒除,故腹痛泻泄可愈。
全方合用具有温中散寒,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清热生津,燥湿止血,补血滋阴,助阳止痛,温通经脉,通络泻火,软坚散结,祛风胜湿,化痰发汗,平喘利水,除风行瘀,甘温质润,散瘀顺气,解表散风,养阴透疹,抗炎抑菌,消肿通痹,通窍除湿,补肾强骨,续伤温中,暖脾止泻,祛邪平肝,活血生肌,温肾降逆之功。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膏剂基质的配方。
各基质、溶剂、溶煤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效果。
基质:橡胶25-40份、氧化锌30-50份、松香25-40份、羊毛脂5-10份、凡士林2-5份、液体石蜡1-3份。
溶剂:110-130#汽油70-90份。
溶煤:酒精5-15份。
各基质、溶剂、溶煤用量优选为:
基质:橡胶32份、氧化锌40份、松香32份、羊毛脂8份、凡士林3份、液体石蜡2份。
溶剂:120#汽油80份。
溶煤:酒精10份。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膏剂的制备方法。
胡椒、大黄、黄芩、地黄、肉桂、马钱子、羌活、玄参、麻黄、牡丹皮、黄柏、赤芍、当归、乌药、荆芥、独活、白芷、防风二十味药材,取丁香、肉桂、胡椒各20分之一粉碎成极细粉,剩余丁香、肉桂分别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其余大黄等十八味,用85-95%乙醇渗制成相对密度为1.1-1.2(50℃)的流浸膏,回收乙醇,加入上述细粉和丁香、肉桂挥发油,再加入由橡胶、氧化锌、松香、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制成的基质,溶剂为汽油,溶煤为酒精,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即得。
该组合药物也可以制成酊剂、乳剂、霜剂、喷剂。
以下结合发明人给出的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胡椒15份、大黄1份、黄芩1份、地黄1份、肉桂10份、马钱子0.5份、羌活1份、玄参1份、麻黄1份、牡丹皮0.5份、黄柏1份、赤芍1份、当归1份、乌药1份、荆芥1份、独活1份、白芷1份、防风1份、骨碎补1份、丁香5份。
制备方法:胡椒、大黄、黄芩、地黄、肉桂、马钱子、羌活、玄参、麻黄、牡丹皮、黄柏、赤芍、当归、乌药、荆芥、独活、白芷、防风二十味药材,取丁香0.25份,肉桂0.5份,胡椒0.75份粉碎成极细粉,剩余丁香、肉桂分别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其余大黄等十八味,用85%乙醇渗制成相对密度为1.1(50℃)的流浸膏,回收乙醇,加入上述细粉和丁香、肉桂挥发油,再加入由橡胶25份、氧化锌30份、松香25份、羊毛脂5份、凡士林2份、液体石蜡1份制成的基质,溶剂为120#汽油70份,溶煤为酒精5份,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即得。
【用法用量】外用,一次1贴,24~48小时更换一次,将患处皮肤洗净擦干后,将膏药贴上。
【禁忌】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贴用。
【注意事项】偶见贴药处皮肤出现皮疹,可对症处理。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有效期】1.5年。
实施例2
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原料:
胡椒26份、大黄3份、黄芩3份、地黄3份、肉桂16份、马钱子1.5份、羌活3份、玄参3份、麻黄3份、牡丹皮1.5份、黄柏3份、赤芍3份、当归3份、乌药3份、荆芥3份、独活3份、白芷3份、防风3份、骨碎补3份、丁香15份。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胡椒、大黄、黄芩、地黄、肉桂、马钱子、羌活、玄参、麻黄、牡丹皮、黄柏、赤芍、当归、乌药、荆芥、独活、白芷、防风二十味药材,取丁香0.75份,肉桂0.8份,胡椒1.3份粉碎成极细粉,剩余丁香、肉桂分别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其余大黄等十八味,用95%乙醇渗制成相对密度为1.2(50℃)的流浸膏,回收乙醇,加入上述细粉和丁香、肉桂挥发油,再加入由橡胶40份、氧化锌50份、松香40份、羊毛脂10份、凡士林5份、液体石蜡3份制成的基质,溶剂为120#汽油90份,溶煤为酒精15份,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
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贮藏、有效期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按照下述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原料:
胡椒19份、大黄2份、黄芩2份、地黄2份、肉桂11份、马钱子1份、羌活2份、玄参2份、麻黄2份、牡丹皮1份、黄柏2份、赤芍2份、当归2份、乌药2份、荆芥2份、独活2份、白芷2份、防风2份、骨碎补2份、丁香10份。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胡椒、大黄、黄芩、地黄、肉桂、马钱子、羌活、玄参、麻黄、牡丹皮、黄柏、赤芍、当归、乌药、荆芥、独活、白芷、防风二十味药材,取丁香0.5份,肉桂0.55份,胡椒0.95份粉碎成极细粉,剩余丁香、肉桂分别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其余大黄等十八味,用90%乙醇渗制成相对密度为1.15(50℃)的流浸膏,回收乙醇,加入上述细粉和丁香、肉桂挥发油,再加入由橡胶32份、氧化锌40份、松香32份、羊毛脂8份、凡士林3份、液体石蜡2份制成的基质,溶剂为120#汽油80份,溶煤为酒精10份,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
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贮藏、有效期同实施例1。
为了验证本发明药物的积极效果,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现报告如下,本发明药物命名为‘小儿止泻贴’。
临床试验
小儿止泻贴为橡胶膏剂,用于治疗婴幼儿(满月到三岁)因感受风寒,脾肾阳虚、脾虚、以及内伤乳食所致的腹痛、泄泻。方法简单但疗效较高,可免小儿服药难之苦。
由于神阙穴与任督经气相通,因此选用贴覆该处,可使阴阳相济。使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止痛止泻、止呕解痉固涩之效果。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1987年5月颁发的《婴幼儿腹泻防治方案》、《实用儿科》、《小儿内科学》、《儿科主治医师讲座》、《中医儿科》等内容制定。
一、中医诊料:
1、风寒型:便稀多沫,臭气轻,肠鸣腹痛或伴发热,鼻寒流涕,轻咳、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
2、脾虚型: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便稀或水谷不化,每于食后作泻,面色萎黄或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3、脾肾阳虚型: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者脱肛,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4、伤食型: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腐臭,矢气,口臭,纳呆,呕吐,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
二、西医诊断:
1、各类腹泻的病原学分类:
①大肠杆菌性肠炎:起病较急(有的稍缓而逐渐加重),大便次数增多,有腥臭味,多呈蛋花汤样,有粘液(少数可见脓血便)。可伴发热、腹痛呕吐。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及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大肠杆菌呈阳性。此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单一夏季发病率最高。
②空肠弯曲菌性肠炎:先有发热、头痛、背痛等,1-3天后出现呕吐、腹痛或呈绞痛。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为血便。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脓细胞,及大量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空肠弯曲菌可呈阳性。此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③轮状病性肠炎: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咳嗽、流涕、咽红等),可伴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呈黄白色水样或呈蛋花汤样,一般无脓血,无腥臭味,大便常规检查,可见脂肪滴及少量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呈阴性。大便病毒检测:轮状病毒可呈阳性。此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以秋冬季发病率最高。
2、各类腹泻的临床分型:
①轻型:腹泻少于10次/日,每次粪便含水量不多,患儿无脱水或仅有轻度脱水。
②重型:腹泻多于10次/日,或便次不多,含水量很多,患儿伴有中、重度脱水。
3、各类腹泻的病期分类:
①急性:病程在2周以内。
②迁延性:病程在2周-2个月以内。
③慢性: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大便常规
2.病原学检查:大便送各种细菌培养
大便做病毒检测,(可用快速诊断法,有条件的可做电镜检测)若无条件进行病原学诊断检查,可选择1-2个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初筛试验,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硝基兰四氮唑反应或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3、必要时可查血清电解质,如钾、钠、钙、氯微量元素。
四、病例数:小儿止泻贴临床疗效验证病例计划安排100-120例,用于对照组病例计划安排30-40例,疗效验证拟在三个单位进行。
五、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辩证标准;
2、年龄在12岁以下(含12岁)者;
3、不伴有其他全身性疾患,无重度营养不良者。
六、排除标准:
1、未按规定用药,未坚持用药。或加用抗生素或其它中药,而无法判断疗效或安全性者;
2、最后诊断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七、采用分组和双盲法进行对照。
疗程依据疗效标准对各病种的要求。
八、疗效评定:参照卫生部颁《小儿腹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痊愈:轮状病毒性肠炎,急性饮食性腹泻治疗三天,大肠杆菌及空肠弯曲菌性肠炎治疗七天,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治疗十天,大便次数及性状完全恢复正常。
2、显效:时间要求同上,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且性状好转,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
3、有效:时间要求同上,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形状好转,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时间要求同上,大便次数及性状未改善,或症状体征加重。
九、用法用量:
贴于患儿神阙穴(肚脐)每日1次,每次1贴,每贴可贴敷12小时。
十、禁忌与注意:
1、用药期间应节制乳食和谨防小儿夜晚腹部受凉。
2、未满三个月婴儿,药物贴于肚脐下。
3、痊愈后应再贴1至2贴以巩固疗效。
十一、统计:
临床验证结果汇总整理须进行统计学处理,做出结论。
十二、参考资料:
中医儿科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试验例1
                 小儿止泻贴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验证
                           总结报告
为验证小儿止泻贴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经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对研制单位: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止泻贴,根据临床研究计划进行142例临床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42例均为上述三家医院门诊患儿。其中男性78例,女性64例。年龄:最小24天,最大12岁,其中<1岁者32例,1至3岁者61例,大于3岁者49例。病种: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61例,空肠弯曲菌性肠炎2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54例,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伴症状性腹泻2例,瑞氏综合症合并腹泻1例。病期:急性121例,迁延性12例,慢性9例。分型:轻型131例,重型11例。
二、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均依照小儿止泻贴临床研究计划所定标准执行。
三、疗效标准:
依照小儿止泻贴所定标准执行。
四、观察方法:
入选病例用小儿止泻贴贴于患儿肚脐(神阙穴),1次/日,每贴12小时后去掉。
观察疗程依照疗效标准中对各个种病种疗程要求执行。
五、验证方法:
分组与对照:由西安市中医医院完成对照治疗验证(对照组30例以上),入选病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余两家医院只进行治疗验证。
六、观察期限:
依照疗效标准,各病种疗程应符合病种的时间要求。
七、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两例是“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伴症状性腹泻”,1例是“瑞氏综合症伴腹泻”,均不符合纳入标准3,且治疗中均使用抗生素等其它药物,不符合排出标准1.2,故统计时,予以舍弃。因此,实际总结病例治疗组109例,对照组30例,总计139例。
表一各医院完成验证病例数
  验证单位   治疗   对照   合计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合计   304435109   300030   604435139
表二治疗组病种与疗效关系
  病种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性消化不良性合计   4819240109   281001553   12611130   7211020   11046   97.994.710090.094.5
表三对照组病种与疗效关系
  病种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性消化不良性合计   13301430   20026   41027   510815   21022   84.666.785.893.3
表四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分组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对照   10930   53(48.6)6(20.0)   30(27.5)7(23.3)   20(18.3)15(50.0)   6(5.5)2(6.7)   94.593.3
比较两组有效率统计学处理:X2=0.04,自由度=1,P>0.05无显著性差异。故判断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暖脐膏(黑膏药)改为橡胶膏剂后并未降低原方药的功效。但比较两组显效以上病例治疗组为(83)76.1%,对照组为(13)43.3%。经统计学处理:X2=10,自由度=1,P<0.01差异非常显著。故判断小儿止泻贴较暖脐膏(黑膏药)更好。
表五治疗组辩证与疗效关系
  证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风寒型伤食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合计   5034214109   232010053   2045130   584320   22206   96.094.190.510094.5
表六对照组辩证与疗效关系
  证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风寒型伤食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合计   10910130   22206   31307   45512   11002   90.088.910093.3
由表五、六可见,两组各证型的疗效均为显著,说明两种剂型的膏药均适用于上述各证型腹泻。因表五后两型病例数较少,无统计学意义,故不作治疗组各证型疗效比较。
表七治疗组病期与疗效关系
  病期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急性迁延性慢性合计   88129109   474253   235230   143320   4026   95.410077.894.5
表八对照组病期与疗效关系
  病期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急性迁延性慢性   2433   600   511   1221   101   95.410066.7
例数过少,无统计学意义,故不做病期之间疗效比较。
表九治疗组分型与疗效关系
  分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轻型重型合计   9217109   44953   22830   20020   606   93.510094.5
表十对照组与疗效关系
  分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轻型重型合计   29130   606   617   15015   202   93.1/93.3
由表九、十可见,两组病例分型趋势大体一致。且两组轻型疗效基本接近。重型病例过少,故不做病型之间疗效比较。
表十一治疗组痊愈病例与疗程关系
  病期   规定期限   治愈例数   一天愈   %   两天愈   %   1/2疗程愈   %
  急性迁延性慢性合计   7天7天3天10天   2810132   72   2515.4   534   17.83030.8   16772   57.27053.8100
表十一结果可知,小儿止泻贴治疗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杆菌疗效显著。使用小儿止泻贴和暖脐膏的患者,无一例发现有皮肤痒等过敏、刺激反应,全身亦无不良反应,说明该两种药物临床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结论:
1、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被认为是世界儿童四大防治疾病之一。治疗方面,选用外贴药物,可免除小儿服药之苦。小儿止泻贴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94.5%。较暖脐膏(对照30例,总有效率93.3%)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小儿止泻贴的显效率为76.1%,显著优于暖脐膏的43.3%。证明小儿止泻贴,不仅临床使用更为方便,而且比暖脐膏功效更强,更易为患者接受。
2、小儿止泻贴对风寒型,伤食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小儿腹泻均有显著疗效,可认为该药具有温中散寒、温肾健脾、止痛止泻的功效。且药敷于神阙穴,借全身气血阴阳交会通达之枢,使药效速至病所,以得速效。
3、小儿止泻贴对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菌型肠炎疗效显著,且优于非病源感染性肠炎,说明该药具有较强的抗炎,抑菌作用。
4、小儿止泻贴对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亦显著,说明该药具有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
5、对小儿止泻贴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该药治疗婴幼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风寒,脾虚,脾肾阳虚,伤食型)疗效确切、显著。并且有起效快,疗程短,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值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
试验例2
                            小儿止泻贴60例临床验证总结
实验单位:西安市中医医院
我院儿科对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治疗婴幼儿腹泻外用药物“小儿之泻贴“及对照组药物”暖脐膏“进行了临床对照验证,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为我门诊治疗患儿。
治疗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1岁8例,1-3岁12例,>岁10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年。病种:感染性腹泻20例,非感染性腹泻10例。
二、验证对象及方法:
(一)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派出标准均依照,小儿止泻贴临床研究计划所定标准执行。
(二)观察方法:
1、选择病例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治疗组用药“小儿止泻贴”。
对照组:“暖脐膏”。
上述两种药物使用时,将药膏贴于患儿肚脐(神阙穴),每日1次,每次1贴,每贴12小时后去掉。
3、观察期限依据疗效标准要求。
(三)疗效标准:
依照小儿止泻贴临床研究计划所定标准执行。
三、观察结果:
表一治疗组按病种分类疗效
  病种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性消化不良性合计   9311730   21025   410510   311914   00011 96.6
表二对照组按病种分类疗效
  病种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性消化不良性合计   13201530   41005   50038   4101015   00022 93.3
表三两组疗效比较
  分组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对照组   3030   5(16.7)5(16.7)   10(33.3)8(26.7)   14(46.7)15(50.0)   1(3.3)2(6.6)   96.793.3
统计学处理:X2=0.04,P>0.05无显著性差异。故判断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表四治疗组按辩证分型疗效
  证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风寒型伤食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合计   989430   31105   423110   254314   00101 96.7
表五对照组按辩证分型疗效
  证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风寒型伤食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合计   10101930   22015   33028   451515   10012 93.3
由表四、表五可见,两组药物对上述四型均有效果,因病例数较少,故不做各证型之间疗效比较。
四、结论:
1、小儿止泻贴由丁香、肉桂、白胡椒、荆芥、防风、麻黄、当归、地黄、乌药、毛姜等二十一味药物组成。有解表散寒,温肾助阳,暖脾止泻之功,临床验证对小儿风寒、脾虚、脾肾阳虚、伤食型腹泻均有较好疗效,尤对风寒、脾虚泻效果更好。
2、小儿止泻贴对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菌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均有疗效,说明该药具有抗炎、抑菌作用。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亦佳,说明该药具有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
3、小儿止泻贴比暖脐膏使用更为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且临床总有效率(96.7%)比暖脐膏(93.3%)亦高,说明该药功效好。
4、两组药物使用均未发现有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说明临床应用安全。
5、该药采用内药外治,可免除患儿服药之苦,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推广。
                                                      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
试验例3
                        小儿止泻贴35例临床验证总结报告
实验单位:西安是第四人民医院
我院儿科于93年5月至6月对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止泻贴治疗婴幼儿腹泻进行了临床验证,现将35例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35例婴幼儿腹泻患者中15例,女20例。年龄<1岁6例,1-3岁22例,>3岁7例。病种:感染性肠炎24例,非感染性腹泻11例。辩证:风寒型21例,脾虚型3例,伤食型11例。以上病例中33例急性患者,2例为迁延型患者。
二、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均依照小儿止泻贴临床研究计划所定标准执行。
三、疗效标准:
依照小儿止泻贴所定标准执行。
四、观察方法:
入选病例用小儿止泻贴贴于患儿肚脐(神阙穴),1次/日,每贴12小时后去掉。
观察疗程依照疗效标准中对各个种病种疗程要求执行。
五、观察结果:
(一)总体疗效:35例中,痊愈16例(45.7%),显效12例(34.3%)有效5例(14.3%),无效2力(5.7%),总有效率94.3%。
(二)病种疗效关系见表一。
表一病种疗效关系
  病种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菌消化不良性合计   2041135   130316   33612   4105   0022 94.3
由表一可知,小儿止泻贴对感染性肠炎疗效优于对消化不良性腹泻,因病例数较少,故不做统计学处理。
(三)辩证分型与疗效关系
表二辩证分型与疗效关系
  证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风寒型脾虚型伤食型合计   2131135   83516   100212   2035   1012 94.3
有表二可知,小儿止泻贴对上述证型腹泻均有较显著疗效,因病例数少,故不做证型之间疗效比较。
(四)西医分型与疗效关系见表三。
表三西医分型与疗效关系
  分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轻型重型   291   133   93   50   20   93.1100
(五)起效时间:患儿多在1贴后起效,一般4-5贴后可治愈。
(六)毒副反应:35例使用小儿止泻贴中均未发现有毒副反应。仅1例患者4贴后局部出现轻微胶布过敏,停用1天后即完全消失。
六、结论:
1、应用小儿止泻贴外敷神阙穴治疗婴幼儿腹泻35例总有效率达94.3%,疗效确切。
2、该药对中医风寒型,脾虚型,上市型小儿腹泻均较好疗效,说明该药内有温中散寒止痛,暖脾止泻之效,善祛阴寒之邪。
3、该药以内病外治之法,可免小儿服药之苦,确为治疗小儿腹泻良药之一,值得推广使用。
                                                 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试验例4
                   小儿止泻贴临床疗效观察44例总结报告
实验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
我院儿科对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小儿止泻贴治疗婴幼儿腹泻进行了临床验证,现将44例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44例均为我们门诊治疗患儿,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56天,最大8岁,<1岁12例,1-3岁17例,>3岁15例。病程:最短4天,最长6个月。病种:感染性肠炎32例,非感染性肠炎12例。
二、验证对象及方法:
(一)病例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依照小儿止泻贴临床研究计划所定标准执行。
(二)观察方法:
1、入选病例用小儿止泻贴贴于患儿肚脐1次/日;12小时后去掉。
2、观察期限同试验例3。
3、依照小儿止泻贴临床研究计划要求填写“临床观察病例卡”。
(三)疗效标准:
依照小儿止泻贴临床研究计划所定标准执行。
二、观察结果
表一 病种与疗效关系
    病  种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大肠杆菌性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性消化不良性合计     191211244     121001032     52108     10012     10012 95.5
由表一可见,该药对上述四种腹泻均有显著疗效。因病例数较少。故不做各病种之间疗效比较。
表二  中医辩证分型与疗效关系
  证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风寒型脾虚型伤食型合  计     2091544     1261432     6118     112     112 95.5
由表二可见,该药对上述三种证型的腹泻疗效均显著。因各证型病例较少,故不做各证型之间疗效比较。
表三 西医分型与疗效关系
    分型 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轻型重型     395     293     62     20     20     94.9100
由表三可见,该药对轻重型腹泻疗效均满意。
四、毒副作用:
44例临床观察中,无1例出现毒副作用,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提示小儿止泻贴外贴非常安全。
五、结论:
1、以上病例均使用了一个疗程,2例无效者一疗程后改用其它治疗。该药对消化不良性腹泻、大肠杆菌性肠炎、空肠弯曲杆菌性肠炎均有显著疗效(见表一)。
2、迁延性,慢性腹泻临床治疗颇为棘手,而使用小儿止泻贴疗效较为满意。8例患儿均取得痊愈或显效。
3、该药对因外感风寒、脾虚、伤食等所致腹泻均有显效,提示该药具有温中散寒,暖脾止泻,止痛的功效。
4、该药疗效高,价格廉,使用很方便,很受患儿家长欢迎,值得大力推广。
试验例5
                  小儿止泻贴动物皮肤过敏试验资料
受试药物:小儿止泻贴
试验动物:白色豚鼠,性别不拘,体重250-300g,共用10只。
方法:试验前把豚鼠背部的毛脱去约10cm2.试验第一天,第7天及第14天把受试膏药(3×3cm2)贴与背部脱毛后,6小时后去掉药膏,第28天再贴一次,方法同前,6小时后去掉膏药,即可观察皮肤反应情况,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再分别观察一次,看皮肤有无过敏反应发生。
结果:按皮肤反应标准评分,根据反应差别判断反应程度。10只动物平均反应值为零(红斑及水肿形成总分为零),致敏率(%)(皮肤红斑及水肿动物数)亦为零。结论:本品属无致敏性药物。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Claims (6)

1.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胡椒15-26份、大黄1-3份、黄芩1-3份、地黄1-3份、肉桂10-16份、马钱子0.5-1.5份、羌活1-3份、玄参1-3份、麻黄1-3份、牡丹皮0.5-1.5份、黄柏1-3份、赤芍1-3份、当归1-3份、乌药1-3份、荆芥1-3份、独活1-3份、白芷1-3份、防风1-3份、骨碎补1-3份、丁香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优选用量为:胡椒19份、大黄2份、黄芩2份、地黄2份、肉桂11份、马钱子1份、羌活2份、玄参2份、麻黄2份、牡丹皮1份、黄柏2份、赤芍2份、当归2份、乌药2份、荆芥2份、独活2份、白芷2份、防风2份、骨碎补2份、丁香10份。
3.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膏剂基质的配方,其特征在于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橡胶25-40份、氧化锌30-50份、松香25-40份、羊毛脂5-10份、凡士林2-5份、液体石蜡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膏剂基质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优选用量为:橡胶32份、氧化锌40份、松香32份、羊毛脂8份、凡士林3份、液体石蜡2份。
5.一种治疗小儿腹泻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取丁香、肉桂、胡椒各20分之一粉碎成极细粉;
(B)剩余丁香、肉桂分别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其余十八味,用85-95%乙醇渗制成相对密度为1.1-1.2的流浸膏;
(C)回收乙醇,加入细粉和丁香、肉桂挥发油,再加入基质中;
(D)溶剂为110-130#汽油70-90份;
(E)溶煤为:酒精5-15份。
6.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组合药物可以制成酊剂、霜剂、乳剂、喷剂。
CNB2005100979338A 2005-09-01 2005-09-01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034823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79338A CN100348235C (zh) 2005-09-01 2005-09-01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79338A CN100348235C (zh) 2005-09-01 2005-09-01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5788A true CN1745788A (zh) 2006-03-15
CN100348235C CN100348235C (zh) 2007-11-14

Family

ID=3616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79338A Active CN100348235C (zh) 2005-09-01 2005-09-01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48235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686A (zh) * 2014-02-26 2014-07-02 高雄英 一种儿童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521A (zh) * 2014-11-03 2015-01-21 李正梅 一种治疗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15183A (zh) * 2015-05-27 2015-08-05 向美芹 一种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5079703A (zh) * 2015-09-08 2015-11-25 张庆彪 一种治疗婴幼儿脾虚型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5930A (zh) * 2017-10-13 2018-01-26 葛海霞 一种用于治疗腹泻的中药膏贴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5174C (zh) * 2004-03-26 2006-05-10 李长禄 一种治疗婴幼儿腹泻腹痛的贴脐散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686A (zh) * 2014-02-26 2014-07-02 高雄英 一种儿童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521A (zh) * 2014-11-03 2015-01-21 李正梅 一种治疗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15183A (zh) * 2015-05-27 2015-08-05 向美芹 一种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5079703A (zh) * 2015-09-08 2015-11-25 张庆彪 一种治疗婴幼儿脾虚型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5930A (zh) * 2017-10-13 2018-01-26 葛海霞 一种用于治疗腹泻的中药膏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48235C (zh)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5788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565552A (zh) 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中药
CN1772079A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24022A (zh) 防治子宫异常出血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203872C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
CN1843435A (zh) 金蝉止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91082C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73878A (zh) 一种治疗小儿胃脘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59495A (zh) 鹿胎颗粒中药制剂及生产工艺
CN100337655C (zh)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制剂
CN1833695A (zh) 一种健脾益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6741A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32267C (zh) 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298C (zh) 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药及其生产方法
CN1299734C (zh) 一种治疗大肠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56143C (zh) 抗病毒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846770A (zh) 一种治疗风湿伤痛肿疖的膏药
CN1314418C (zh)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37658C (zh) 治疗感冒风热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14221A (zh) 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23270A (zh) 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679658A (zh) 一种治疗艾兹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加工方法
CN1148217C (zh)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
CN1162177C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
CN1593493A (zh) 辅康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ANGLING DONGKE MAIDIS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O DONGKE

Effective date: 201006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712100 NO.8, XINQIAO ROAD,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SHANXI PROVINCE TO:710043 4/F, DONGXINGKEJI BUILDING, XINCHENG SCI-TECH INDUSTRY PARK, NO.1, XINKE ROAD, XI AN CITY, SHANX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617

Address after: 710043 4 floor, Dong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Xin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1, Xinke Road, Shaanxi, Xi'an

Patentee after: Dongke Maidis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Yangling

Address before: 712100 No. 8 Xinqiao Road, Yangling demonstration area, Shaanxi

Patentee before: Zhao Dongke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ANXI DONGKE PHARMACEUTICAL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ONGKE MAIDIS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YANGLING

Effective date: 201501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710043 XI AN, SHAANXI PROVINCE TO: 712100 XIANYANG, SHAANX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07

Address after: 712100 No. 8 Xinqiao Road, Yangling demonstration area, Shaanxi

Patentee after: SHAANXI DONGKE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43 4 floor, Dong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Xin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1, Xinke Road, Shaanxi, Xi'an

Patentee before: Dongke Maidis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Ya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