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4418C -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4418C
CN1314418C CNB2003101193728A CN200310119372A CN1314418C CN 1314418 C CN1314418 C CN 1314418C CN B2003101193728 A CNB2003101193728 A CN B2003101193728A CN 200310119372 A CN200310119372 A CN 200310119372A CN 1314418 C CN1314418 C CN 13144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ung
mesh sieves
medicine
se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193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4407A (zh
Inventor
徐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yao Darentang Group Co Ltd Darent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Darent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Zhongx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Darent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Zhongx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Darent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Zhongx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3101193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4418C/zh
Publication of CN1554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4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44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44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以麻黄、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炒苦杏仁、羚羊角为原料,采用醇提取及粉碎等制备方法按比例配制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制剂,该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以及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痰稠、喘息气急等症属热象者清肺消炎制剂药物。
技术背景
清肺消炎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以及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痰稠、喘息气急等症的治疗。2001年1月22日申请号01102033.4,2002年9月4日公开号CN1366894A公开了“一种纳米清肺消炎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但是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明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的与现有配比及制备方法不同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为此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以及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痰稠、喘息气急等症的清肺消炎制剂药物,1、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麻黄220份-270份    石膏700份-800份    地龙700份-800份
牛蒡子220份-270份  葶苈子220份-270份  牛黄100份-120份
炒苦杏仁50份-70份  羚羊角20份-40份
根据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特征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麻黄250份    石膏750份    地龙750份
牛蒡子250份  葶苈子250份  牛黄100份
炒苦杏仁60份 羚羊角30份
根据上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根据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丸剂、片剂、颗粒、胶囊剂。
根据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八味,羚羊角、牛黄分别粉碎成极细粉过200目筛,其余麻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与上述羚羊角等粉末配研,混匀,过筛;在GMP净化车间,将上述原料按比例混合好,加入1464-1952份蜂蜜,和坨、制成水蜜丸。
根据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麻黄、牛蒡子、包煎葶苈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相对密度为1.32,备用;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炒苦杏仁,粉碎过80目筛,备用;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炒苦杏仁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用70%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混匀,装入硬胶囊,即得硬胶囊。
根据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麻黄、牛蒡子、包煎葶苈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时,相对密度为1.32,备用;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炒苦杏仁,粉碎过80目筛,备用;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炒苦杏仁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用65%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即得颗粒剂。
根据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麻黄、牛蒡子、包煎葶苈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时,相对密度为1.32,备用;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炒苦杏仁,粉碎过80目筛,备用;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炒苦杏仁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加入微晶纤维素100份、CMC-Ca200份,混匀,用70%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硬脂酸镁15份,混匀,压片,即得片剂。
根据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麻黄、牛蒡子、包煎葶苈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时,相对密度为1.32,备用;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炒苦杏仁,粉碎过80目筛,备用;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炒苦杏仁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将卵磷脂2份、色拉油4800份、蜂蜡500份加热熔化后搅匀,过滤,冷却至40℃时加入药粉、牛黄和羚羊角粉,乳化并过胶体磨,制成软胶囊。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亦称“清肺消炎丸”)350例临床试验观察
           -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
清肺消炎丸系天津达仁堂制药厂于1985年研制的中成药品。在进入II期限临床之际,由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天津红十字会医院、天津民族医院从1985年9月至1986年6月对总计350例有关患者进行了严格缜密地试验观察。但是在整理试验资料时发现,其中有20例慢性气管炎以及化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各一例计23例患者不符合设计要求。兹根据《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的补充说明》中的有关规定予以舍弃。其他327例均符合既定的病例选择标准,分别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肺感染、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哮喘等疾患,疗效显著。
此外,为了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科学性而设立了以清金止嗽化痰丸为已知药的对照组(共50例),与清肺消炎丸进行对照比较观察,其结果令人满意。
一、病例选择与依据
1.以病为主体的系针对上感所致的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等,均参照1972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防治慢性气管炎工作台会议和天津市攻克老年性气管炎办公室制订的有关标准执行。
2.以“征”为主体的系对风热(风寒化热)、痰浊、热哮类型引起的咳、喘、痰、哮等疾。均根据上海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内科学》1983年版中的咳嗽、喘证、哮证而属于风热、痰浊、热哮等型的规范化证候进行观察。
二、观察方法
鉴于本组适应病症多见于门诊,其住院患者往往合并有心脏疾患,病情严重,非为该药所主治,故327例治疗组及5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门诊病例进行观察。为了严格控制可变因素,嘱令患者必须执行医嘱,并不可私自服用它药或无故中断治疗。
在试验观察过程中,无论成人或儿童若符合以上标准,服以治疗密切配合者,按门诊先后顺序至选定例数为限,然后采用连续复诊方法,通过为期12天治疗即可评定疗效。此外,设已知药清金止嗽化痰丸50例进行对照观察。
三、病症的诊断标准
1.凡属于上感引起的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或继发肺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喘、痰者。
(1)上感引起的急性气管炎以咳、喘、痰为主要症状;
(2)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是指咳、喘、痰三症或三者之一,因某种原因突然增多,可有感染,、可无感染。
(3)排除肺结核、各种心脏病或风寒、肾虚、痰湿引起的咳痰喘症状。
2.中医辨证分型主要用于下列几型:
(1)风热或风寒化热型:咳嗽痰稠,咳而不爽,口渴咽干痛,热,甚则气逆而喘,或见头痛,恶心有汗等表征,苔薄黄,脉浮数。
(2)痰热型:痰黄粘稠,胸满气阻,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秘,发热或不发热,苔黄或白黄,脉弦滑或数。
(3)热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高气粗急促、咳呛阵作、痰黄胶粘、排吐不利、胸膈烦闷不安、面赤自汗、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主症与体征:
(1)咳嗽:
重:昼夜频繁,咳嗽影响工作及睡眠;
中:睡有阵咳,不影响睡眠;
轻:间断咳嗽。
(2)咯痰:
多:频繁大口咯痰,昼夜在100ml以上;
中:昼夜咯痰十口以上或100ml以下;
少:昼夜咯痰十口以下。
对痰液性状、颜色加以观察记录。
(3)喘息:
重:安静时喘息明显,夜间不能平卧;
中:安静时喘息不重,稍活动后或早晚喘息加重;
轻:安静时不喘息,明显活动后或早晚有轻度喘息。
(4)哮鸣音(包括干罗音或湿罗音):
多:两肺满布;
中:两肺散在;
少:两肺偶闻。
四、病例各项检查指标
1.体温:正常或升高。
2.化验:无异常或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
3.听诊: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或闻干鸣或湿罗音。
4.X线:无异常变化或肺纹理增重或两肺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病灶。
5.苔脉:舌质如常或质红,边黄红,苔薄白(干)或微黄、黄腻等,脉浮数或浮滑洪大等。
五、总疗效判断标准
1.痊愈:疗程终了时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2.显效:病情以重度变为轻度,或中度、轻度的症状及体征有显著好转。
3.有效:病情以重度变为中度,或由中度变为轻度,或主诉症状好转,体征无明显改善。
4.无效:症状及体征皆无改善或加重。
六、临床观察资料,病情分析统计
1.一般资料
(1)性别比例:
327例中,男性142例,占43%;女性185例,占57%。
  性别   男   女   总计
  例数百分率   14243%   18557%   327100%
(2)年龄分布
327例中儿童组,从1-14岁共60例,占18%;成年组,从15岁至81岁共267例,占82%。
  组别   儿童   成人   总计
  年龄例数百分率   1-146018%   15-45  46-119    14837%   45% 327100%
2.病情资料分析
(1)病种类型:
327例患者均符合本组病例选择标准,但应该说明的是其中尚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上感与气管炎、支气管炎与肺感染并发情况。兹根据有关患者发病的主要表现进行了病种分类归属的适当调整。此外尚有13例哮喘(热哮)患者,虽符合本设计方案,但例数较少,故仅供参考(未列入以下疗效评定项目)。
  病名   例数   百分率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慢支急作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合计   7694974713327   23%29%30%14%4%100%
(2)中医辨证分型:
327例中以风热型发病率最高,痰热型次之,热哮型最少。风寒化热型虽为74例,但总属风邪扶寒迅速化热之表证范筹,若与风热型129例合计为203例,占总例数之60%以上。可见咳喘发病与外邪侵袭关系密切。详见下表:
  证型   例数   百分率
  风热型风寒化热型痰热型热哮性合计   1297411113327   39%23%34%4%100%
(3)主症、主要体征及化验检查
①主要症状:
本组患者有322例出现咳嗽;250例出现喘息;306例出现咯痰。均以重度居多,中度次之,轻度较少。说明327例患者绝大多数皆有咳、喘、痰症,少数患者症状单一。
主症          咳         喘          痰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轻(少)中(中)重(多)总计   24137161322   8%42%50%100%   609892250   25%39%36%0100%   9188127306   30%29%41%100%
②主要体征与白细胞计数:
327例中计有286例患者肺部听诊出现异常,占87%,其中以干鸣最多,湿罗次之。因本组哮喘病例尚少,故典型哮鸣音的出现最少。白细胞计数增高为70例,多分布在继发肺感染与少数急性支气管炎的病例中,其发生的阳性率仅占全部患者的21.4%。
  体征   肺部听诊   干鸣   190例   58%
  湿罗   86例   26.3%
  哮鸣   9例   2.7%
  化验   白细胞计数   总数增高   70例   21.4%
七、服药方法和用量
清肺消炎丸剂型为特质小蜜丸,适于口服。常规服药法及量为:成人每日三次,每次0-60粒;儿童一岁以内,每次10粒;1-3岁,每次20粒;6-12岁,每次40粒。均日服三次,拟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综合个临床单位观察情况表明: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认为服用本品用量以日服四次,每次60粒最佳;天津红十字会医院曾对17例和28例患者分别采用每次60粒与50粒,日服三次作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有效率尚无明显差异,均在90%以上。因此我们体会到,凡属咳、喘病发的急性期,具有症状较剧,变化较素的共同特点,故其用量则以日服四次(甚至六次)为佳。若咳喘呈一般性发作,或处于缓解恢复状态可酌情每次以50-60粒,日服三次为宜。总之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不必拘泥。
八、毒副作用观察
350例患者服药后,尽管服用时间长短不一,用量多寡各异,年龄分布较广,但尚未发现一例患者有不良反应,说明本品安全可靠。
九、疗效分析
1.总有效率及显效以上率
327例患者服药后,按照前述总疗效判断标准分析,痊愈109例,占33.3%;显效138例,占42.2%;有效59例,占18.1%;无效21例,占6.4%。总有效率为93.6%,其中病愈、显效率达到75.5%。
  疗效   病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例数百分率%   10933.3   13842.2   5918.1   216.1   330100
  总有效率                           93.6%
  显效以上                           75.5%
2.主要症状疗效分析
327例患者通过治疗其主要症状均有显著缓解。咳嗽的总有效率为96%,喘息的总效率为94%,咯痰的总有效率为92%。
主症
  治疗前         322         250          306
  消    失基本消失减    轻不    变   1051227619   33%38%23%6%   751006015   30%40%24%6%   681288426   22%2%28%8%
  总有效率         94%         94%          92%
  显效以上         71%         70%          64.2%
3.主要病种疗效分析
327例中的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感染等主要病种的痊愈,显效率均接近或达到80%,总有效率均在94%以上。
病症   病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合计例%   有效率%   显效以上%
  上    感急性支气管炎肺 感 染   27  3640  4319  40   33  4332  3419  40   13  1717  186   13   3  45  53  6   769447   969594   797580
  慢支急作   20  21   51  52   18  19   8  8   97   91   73
4.中医证型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风热、风寒化热、痰热恋肺三类。经过观察治疗,各种证型的显效以上率均在70%以上,总有效率均超过90%。
病    症   病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合计例%   有效率%   显效以上%
  风    热风寒化热痰    热   54  4229  3927  24   45  3523  3153  48   23  1820  2721  19   7   52   310  9   12974111   939891   777072
除上述各项疗效分析与统计学处理以外,本观察组所属的各临床单位还分别以成人组与儿童组的疗效对比,临床化验,X线检查的治疗前后变化以及服药时间与疗效关系等不同侧面对本品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其具体内容可分别参阅各临床单位的观察记录和总结。
十、对照组的设立
为了切实评价新药“清肺消炎丸”的药效,根据“新药审批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在逐步完成327例临床试验之际,首先责成天津红十字会设立已知药对照组与试验用药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然后加以对比分析和总结。现根据“50例清肺消炎丸临床分组对照总结”摘要说明如下:
1.对照药物
选用已知有效药物系天津市第三种药厂生产的“清金止嗽化丸”(85)津卫药准字第247号,因该药为有效的传统中成药,与“清肺消炎丸”的功能、主治、剂型相近,故选用。
2.对照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法。鉴于新药为小蜜丸,而“清金止嗽化痰丸”为水丸,虽剂型相似,但外观有差异,且由于观察条件所限,难以实现“双盲法”。其具体方法是将发病时间相同,病情近似的咳喘患者分成两组,指派不同医生同步观察。原则上既不任意舍弃受试病例”,也不增加“非受试病例”,尽可能地减少可变因素及外来因素的影响,认真进行分析对比。
3.对照情况
(1)病症例数:
为便于两组对比观察,确保病情的一致性,选择病种均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中医辨证分型大致属于风热外袭与风寒化热两类。各组病例均选择50例对比观察。
此外有关病例选择标准和疗效制定标准均按照“清肺消炎丸”临床试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
(2)性别比例
详见下表
性别         男         女
  例   %   例   %
  清肺消炎丸清金止嗽化痰丸   1820   3640   3230   6460
(3)年龄分布
详见下表
  年龄 <20岁   20岁   30岁   40岁   50岁   60岁   合计
  清肺消炎丸组清金止嗽化痰丸组 1-   45   1213   713   1314   135   5050
(3)疗效比较
①总有效率
下表说明,清肺消炎丸无论在总有效率方面,还是在显效以上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清金止嗽化痰丸组。
组别     清肺消炎丸组   清金止嗽化痰丸组
  例数   %   例数   %
  病愈显效有效无效   726143   1452286   619196   12383812
  总有效率显效以上          94%66%         88%50%
②中医辩证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清肺消炎丸组”两型显效以上比率分别为66.7%与69%均高于“清金止嗽化痰丸组”的43.5%与55.6%。
组别        清肺消炎丸组      清金止嗽化痰丸组
  外感风热   风寒化热   外感风热   风寒化热
  例数病愈显效有效无效   215952   2931781   2328112   2741184
  总有效率显效以上   90.5%66.7%   90.6%69%   91.3%43.5%   85.2%55.6%
(4)用法与用量
“清肺消炎丸”口服一日三次,每次60粒;“清金止嗽化痰丸”口服一日两次,每次一袋(6克)。
十一、小结
通过327例扩大临床试验观察,及50粒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服用本品后总有效率为93.6%,显效以上率为75.5%,疗效满意。本品与“清金止嗽化痰丸”分组对比表明,其显效以上率也明显优于后者。
本组患者在临床实验观察过程中,均严格按照“新药审批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服药期间全部患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和中毒症状。说明“清肺消炎丸”具有收效迅速,是目前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气管炎、哮喘的理想中成药。
根据观察中的有关结果分析,327例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以上,其获效的关键在于“清肺消炎丸”源于《伤寒论》“麻杏石甘汤”经衍化变通而来,不仅存留止咳平喘之殊功,且又增加消炎、解毒作用。故尤其适用于气管炎并发感染,发热、痰喘咳嗽剧作等急性阶段。然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非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疗效不显。
同时应予说明的是,327例临床实验观察的上述各项结论及统计数据系基于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三个临床单位的试验资料总结整理分析而成。基中尚有无效原因、典型病例举例、讨论及体会,或疗程与疗效关系,患者服药后体会等多项相关项目未被列入。其详细内容可参阅各临床单位总结。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亦称“清肺消炎丸”)的药理研究
           -严梅桢、龚翠红、高英杰-
清肺消炎丸在临床上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等功效。为了探讨其药效学基础,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
动物:瑞士种小鼠,雌雄不分,但每批实验用同一性别动物。由本院动物房供应。
药物:清肺消炎丸由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提供,研磨成混悬液。牡荆挥发油由本所共给,用吐温制成一定浓度的乳剂。
试剂:氢氧化铵(化学纯),NaHCO3,0.5%酚红标准比色管。
方法与结果
一.祛痰试验:
采用小白鼠酚红法进行祛痰试验。将25-30g健康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牡荆挥发油作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用同体积蒸馏水。实验前停食6小时以上(但不禁水)。分别灌胃清肺消炎丸混悬液,牡荆油和水1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的酚红溶液0.25ml。半小时后处死小鼠,固定动物,解剖分离出气管。取带磨钝7#针头的1ml注射器,吸取5%NaHCO3溶液0.5ml,从甲状软骨处插入气管内约0.3-0.5cm,并用线结扎固定针头,通过来回注吸灌洗呼吸道三次,取下注射器,将灌洗液放入试管中。重新吸取5%NaHCO3溶液0.5ml,照前重复灌洗呼吸道三次。将4次所得的灌洗液注入同一试管内,与酚红标准管进行目测比色,以测定小白鼠气管冲洗液中酚红的含量,最后进行判定。凡给药组小鼠的灌洗液酚红浓度达到对照组小鼠的2倍,认为该药有效,达到2.5倍时,判为显效。结果见表1。
                  表1清肺消炎丸的祛痰作用
组别   剂量(g/kg)   动物(只)   洗出液酚红浓度(ug/ml)( X±S.E.)   祛痰强度(%)
 对照组牡荆挥发油清肺消炎丸I清肺消炎丸II清肺消炎丸III   -2.4ml/kg124   1010121212   0.17±0.020.34±0.030.18±0.030.24±0.040.35±0.02   100200105141206
由表1可知,清肺消炎丸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当清肺消炎丸的剂量为1g/kg、2g/kg时,当剂量增大到4g/kg时,清肺消炎丸才显出有祛痰作用,与牡荆挥发油相比较,祛痰强度相仿。
二、镇咳试验:
实验采用氨水熏蒸法,引起小鼠咳嗽反应。并以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熏蒸时间(EDT50)为指标,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熏蒸时间。具体方法如下:在一固定的容器内,注入氨水1ml,用一小干燥器罩住该盛有氨水的容器,二分钟后把一只小鼠放入干燥其中,熏蒸氨水到预定时间,取出小鼠,观察咳嗽反应。若小鼠在取出后一分钟内出现三次以上典型咳嗽动作者(以张大嘴、腹部收缩为准),算为“有咳嗽”,反之算“无咳嗽”,按统计学“上下法”求半数有效量的原理,改变每只小鼠接受氨水熏蒸的时间,依次对每只小鼠进行同样观察,最后计算各组的EDT50。以实验组为对照组EDT50的130%者为有效。
将18-20g健康的瑞士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实验共分5个组,牡荆挥发油为阳性对照,吐温水为空白对照,另外3个组分别给予三个不同剂量的清肺消炎丸。给药后一小时,接受氨水熏蒸,求出各组的EDT50。实验结果见表2。
                    表2清肺消炎丸对小鼠的镇咳作用
  组别   剂量(g/kg)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动物数(只)   EDT50(秒)   镇咳强度(%)   动物数(只)   EDT50(秒)   镇咳强度(%)
  空白对照组牡荆挥发油清肺消炎丸I清肺消炎丸II清肺消炎丸III   -2.4ml/kg124   812111112   35.4848.2350.1250.1252.08 136141141147   1412121212   34.3350.1248.2350.1252.08 146140146152
从表2可知,清肺消炎丸的三种剂量1g/kg、2g/kg、4g/kg均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它们的镇咳率分别为140%、146%、152%。
小结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清肺消炎丸对小鼠具有止咳、吐痰作用,尤以止咳的效果为明显,结果与临床疗效一致,为清肺消炎丸临床治疗慢性气管炎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亦称“清肺消炎丸”)平喘作用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为证实清肺消炎丸有无平喘作用,我们应用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1],进行了抗组织胺实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豚鼠,体重250g左右,雌雄不拘,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2、引喘药物:组织胺(Histamine,Sigma),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成5%溶液(5mg/ml)。
1.引喘喷雾条件:恒定压力0.3kg,喷雾组织胺溶液15秒。
2.平喘阳性对照药:牡荆油,配制成10%的乳剂。
3.实验药物:清肺消炎丸制剂,由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提供。
4.实验步骤:于实验前两天,用恒压喷雾装置[2],将豚鼠逐个放入罩内,喷雾组织胺15秒,立即取出豚鼠在罩外观察有无IV级“哮喘”反应(抽搐跌倒)并记录反应发作开始时间(引喘潜伏期),选择不超过120秒者用于正式实验。两天后分组灌胃给药(清肺消炎丸分四个剂量组2g/kg、1g/kg、0.5g/kg、0.25g/kg;牡荆油为1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给药后2小时,用同样方法再测引喘潜伏期,对观察6分钟仍不跌倒者,潜伏期以360秒计。
二、实验结果
以表1结果可以看出,清肺消炎丸能够明显延长引喘潜伏期,除最低剂量组外,各剂量组平均延长值均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其引喘潜伏期延长率高达679.63%,接近于阳性对照药牡荆油的延长率(688.7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表1清肺消炎丸对引喘潜伏期的影响
  剂量(g/kg)   引喘潜伏期延长值(秒)(X±S.D.) 引喘潜伏期延长率(%) 与对照组比较P值 与牡荆油比较P值
  对照组牡荆油组清肺消炎丸   012   0.500±12.33313.80±5.76231.43±143.23   4.47688.72679.63 <0.001<0.001 >0.05
  清肺消炎丸清肺消炎丸清肺消炎丸   10.50.25   269.14±119.94230.14±142.5569.00±120.57   627.87500.41151.43   <0.001<0.001>0.05   >0.05>0.05<0.01
表2则说明清肺消炎丸能够明显减少组织胺引起的IV级反应发作(抽搐跌倒)动物数,其发生率除最低剂量组外,都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0.025),对IV级反应发作的抑制率高达85.71%。
                表2清肺消炎丸对IV级反应发作率的影响
  剂量(g/kg)   动物数(只)   IV级反应动物数   IV级反应发作率(%)   抑制率(%) X2 P值
对照组牡荆油组清肺消炎丸清肺消炎丸清肺消炎丸清肺消炎丸 01210.50.25 857776 802125 100028.5714.2928.5783.33 10071.4385.7171.4316.67 9.11835.65858.13625.65850.0224 <0.005<0.025<0.005<0.025>0.1
三、小结
清肺消炎丸在0.5-2g/kg剂量范围内,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IV级“哮喘”反应潜伏期或发作率,均有明显的延长或抑制作用,或使引喘潜伏期延长约5-7倍,对发作动物数的抑制率可达71.43%-85.71%。说明清肺消炎丸有较强的平喘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支气管扩张药物。
参考文献:
[1]徐淑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912页,1982。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二分册),药物筛选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班,76叶,1972。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亦称“清肺消炎丸”)的毒性试验
      -严梅桢、龚翠红、高英杰、田甲丽等-
急性毒性试验:
为了评价清肺消炎丸的安全性,根据新药审批办法及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说明进行实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
动物:Wistar种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0g±20g;小鼠瑞士种,体重18-22g;均由本院动物房供应。饲养在室温20-25℃,实验前观察一周。
药物:清肺消炎丸由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提供。配制时研磨成混悬液。
试剂:尿素氮测定试剂,购自北京化工厂。
急性毒性
小鼠10只为一组,分别以最高饱和浓度40g/kg灌胃一次或一天灌胃二次,每次1ml,观察7天,记录小鼠的死亡数出现的症状。
结果
以最高饱和浓度最大体积给小鼠灌胃一次;(40g/kg)剂量组,给药后2小时死亡一只,立即解剖,观察到胃部高度胀满,胃内充满药物,小肠充满气体,恐系药物过于粘稠,引起消化道受阻而死亡,其余9只给药当天活动迟钝,腹部明显胀大,有的小鼠毛发松散,但在第2天均恢复正常。给药二次(合80g/kg)组,间隔8小时,药后腹部极为饱满,蜷伏罐内,不吃不动,其中死亡2只,解剖见胃全部被药物充满,肠道极度充气。其他小鼠第2日恢复正常。由于药液已达饱和,无法再提高浓度,给药量亦已达最高体积,故未能求出LD50
小结
以40g/kg、80g/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0和320倍)清肺消炎碗口饲小鼠,观察7天,除因药液粘稠,造成动物消化道物理性障碍外,为见其他明显毒副作用,因药物已达最大浓度下的最大体积,无法求出LD50
参加本实验的工作人员有严梅桢、龚翠红、高英杰、田甲丽、郭淑英、周爱香、郭伟、吴志刚、卢长安、富杭育。
亚急性毒性试验:
为了评价清肺消炎丸的安全性,根据新药审批办法及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说明进行实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
动物:Wistar种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0g±20g;小鼠瑞士种,体重18-22g;均由本院动物房供应。饲养在室温20-25℃,实验前观察一周。
药物:清肺消炎丸由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提供。配制时研磨成混悬液。
试剂:尿素氮测定试剂,购自北京化工厂。
亚急性毒性
取体重200g左右的健康大白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给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其它三个组为给药组,剂量分别为1.3、2.6、5.2g/kg,每天给药一次,连续两个月,并仔细观察动物的反应情况,每周称取进食量及体重,给药前、中(一个月)和后各眶静脉采血测外周血象(红、白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容积)及肝(SGPT)、肾(尿素氮)等功能。给药前后各推血片作白细胞分类计数。停药后一次杀剖动物,取胸腺、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等主要脏器,作病理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在电子天平称重,分别算出各种脏器的指数(脏器重量/体重),所得数值与对照组进行T检查。
结果
在连续2个月的给药过程中,个别大鼠(各剂量组均有一只),因灌药时操作不当,药物呛入气管,造成窒息而死,立即解剖,见到气管中有药液。其他动物活动自如,无明显异常反应。三个剂量给药组的体重增长曲线基本上与对照组相似,但均略有降低,尤以大剂量组为明显,但经统计学处理,三个剂量组的体重增长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表1、图1)。大鼠的进食与对照组亦无明显差异(表2)。
给药前、中、后的外周血象,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给药前后白细胞分类亦未见明显改变(表3)。
给药前、中及后所测得的肝(SGPT)、肾(尿素氮)功能指标亦未见明显改变(表4)。
各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变化,心、肝、脾、肺、肾、胸腺、肾上腺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但中、小剂量给药组个别大鼠肺部有少量出血点,肺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大剂量并无此现象,估计与药物本身无关。其它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未见有药物引起的组织形态改变。
小结以1.3、2.6、5.2g/kg/日三种不同计量的清肺消炎丸灌胃大鼠,连续给药二个月,未见明显毒性症状。对动物的一般活动、摄食量、体重增长均无明显影响。给药前、中和后大鼠的外周血象和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对重要脏器亦不引起组织形态改变。
以上结果表明,清肺消炎丸是安全的,在所用剂量范围内无明显毒副作用。
参加本实验的工作人员有严梅桢、龚翠红、高英杰、田甲丽、郭淑英、周爱香、郭伟、吴志刚、卢长安、富杭育。
图6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亦称“清肺消炎丸”)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表1清肺消炎丸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X±S.D.)
  组别   对照组   1.3g/kg   2.6g/kg   5.2g/kg
  给药前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   222.8±41.1270.2±46.8297.0±50.6320.0±61.0340.5±62.8351.5±67.7361.2±71.3373.8±71.6376.7±78.2   223.2±34.8254.5±41.1273.2±49.8288.8±56.1310.8±55.6322.2±62.8338.0±67.9351.6±74.4362.2±76.9   223.2±39.9234.2±41.0271.5±53.3294.7±53.1315.0±60.0329.8±63.3340.2±65.5348.6±66.9354.9±69.8   224.8±35.4233.9±39.8261.5±40.5281.6±44.8300.5±51.4312.1±64.4318.7±70.9345.3±70.8347.1±69.5
                 表2清肺消炎丸对大鼠进食量的影响
  组别   对照组   1.3g/kg   2.6g/kg   5.2g/kg
  体重增长(g)平均进食量(g)体重增长所需食物量   154.0293519.1   139.0286720.6   131.6275020.9   122.3262721.5
                   表3清肺消炎丸对大鼠血象的影响( X±S.D.)
  组别   对照组   1.3g/kg   2.6g/kg   5.2g/kg
  RBC前(×103中/MM3)后HCT前(%)中后MCV前(U3)中后HB前(g)中后WBC前(×103 中/MM3)后嗜中前性后W嗜酸前B性后C嗜碱前分性后类淋巴前%后单核前后   5.57±1.367.91±0.767.48±0.8336.68±4.4147.04±4.1644.32±4.5262.70±1.3859.00±0.7358.85±0.6710.73±1.0913.36±1.3912.17±1.226.79±2.318.06±2.618.25±2.1819.00±5.0423.15±6.050.20±0.400.10±0.400.1080.15±5.0076.50±5.840.60±1.390.25±0.55   6.10±0.857.88±0.617.51±0.7937.97±4.4446.94±3.2844.35±4.2762.25±1.7159.20±0.7058.65±0.6710.93±1.0813.19±1.0111.88±1.076.50±2.0610.54±3.519.36±3.7223.40±5.2921.20±7.930.35±0.670.0075.90±4.9977.45±8.810.40±1.351.35±1.81   6.27±1.037.83±0.918.14±0.8839.06±5.8746.98±5.1247.87±4.7961.89±1.3259.61±1.0458.33±0.6910.94±1.0613.11±1.3412.67±0.987.13±2.168.87±2.668.81±1.7821.17±3.9323.0±7.070.39±0.500.11±0.4777.83±3.2675.89±7.280.61±1.041.00±1.53   5.78±0.667.71±0.637.86±0.8336.26±3.9146.31±3.4546.83±3.5962.17±0.9259.33±0.7759.39±4.2010.31±1.2912.61±0.7412.39±1.066.50±1.968.67±2.489.32±2.9521.67±4.4621.61±5.820.44±0.620.17±0.5178.22±3.8477.67±5.890.28±0.460.56±0.86
                   表4清肺消炎丸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X±S.D.)
  组别   对照组   1.3g/kg   2.6g/kg   5.2g/kg
     前GPT中后前BUN中后   22.32±9.5122.78±11.7325.16±15.3317.89±2.7919.25±3.8018.36±4.21   17.01±9.2321.63±12.5224.53±16.0817.22±3.8818.19±3.2417.76±3.40   22.76±11.0521.57±10.2920.03±7.1617.12±2.6017.27±4.3018.67±3.56   19.56±8.5421.84±9.9523.80±9.9518.02±3.6117.94±3.9018.22±2.32
               表5清肺消炎丸对大鼠各脏器重量系数的影响( X±S.D.)
  组别   对照组   1.3g/kg   2.6g/kg   5.2g/kg
  心肝脾肺肾胸腺肾上腺   0.32±0.043.66±0.420.21±0.050.52±0.090.64±0.090.15±0.050.02±0.01   0.36±0.163.99±1.480.24±0.110.64±0.24*0.71±0.320.16±0.070.03±0.01   0.31±0.033.66±0.450.21±0.040.62±0.19*0.68±0.060.14±0.040.02±0.01   0.32±0.043.60±0.390.22±0.040.54±0.140.68±0.090.14±0.050.02±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经对清肺消炎丸药效学动物试验,试验观察到清肺消炎丸对小鼠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
经对鼠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异常及死亡,结果表明清肺消炎丸是安全的,在所用剂量范围内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经临床通过350例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以及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痰稠、喘息气急等症的治疗表明,总有效率在90%以上是一种疗效确切,携带方便的用于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丸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硬胶囊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颗粒的工艺流程图。
图4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片的工艺流程图。
图5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软胶囊的工艺流程图。
图6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亦称“清肺消炎丸”)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丸的制备:
配方:
麻黄250份      石膏750份    地龙750份
牛蒡子250份    葶苈子250份  牛黄100份
苦杏仁(炒)60份 羚羊角30份
制备方法:
(1)以上八味,羚羊角、牛黄分别粉碎成极细粉过200目筛,其余麻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与上述羚羊角等粉末配研,混匀,过筛。
(2)在GMP净化车间,将上述原料按比例混合好,加入1464-1952份蜂蜜,和坨、制成每付重8g的水蜜丸。
实施例2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硬胶囊的制备:
配方:
麻黄250份      石膏750份     地龙750份
牛蒡子250份    葶苈子250份   牛黄100份
苦杏仁(炒)60份 羚羊角30份
制备方法:
一:提取
1.称取麻黄、牛蒡子、葶苈子(包煎)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相对密度为1.32),备用。
2.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苦杏仁(炒),粉碎过80目筛,备用。
3.称取牛黄、羚羊角,过100目筛,备用。
二:制剂
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苦杏仁(炒)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用70%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混匀,装胶囊(每粒内容物0.33克),即得。
实施例3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颗粒的制备:
配方:
麻黄250份      石膏750份     地龙750份
牛蒡子250份    葶苈子250份   牛黄100份
苦杏仁(炒)60份 羚羊角30份
制备方法:
一:提取
1.称取麻黄、牛蒡子、葶苈子(包煎)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相对密度为1.32),备用。
2.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苦杏仁(炒),粉碎过80目筛,备用。
3.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
二:制剂
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苦杏仁(炒)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用65%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即得。
实施例4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片的制备:
配方:
麻黄250份      石膏750份    地龙750份
牛蒡子250份    葶苈子250份  牛黄100份
苦杏仁(炒)60份 羚羊角30份
制备方法:
一:提取
1.称取麻黄、牛蒡子、葶苈子(包煎)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相对密度为1.32),备用。
2.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苦杏仁(炒),粉碎过80目筛,备用。
3.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
二:制剂
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苦杏仁(炒)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加入微晶纤维素100份、CMC-Ca 200份,混匀,用70%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硬脂酸镁15份,混匀,压片(每片0.33克),即得。
实施例5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软胶囊的制备:
配方:
麻黄250份      石膏750份    地龙750份
牛蒡子250份    葶苈子250份  牛黄100份
苦杏仁(炒)60份 羚羊角30份
制备方法:
一:提取
1.称取麻黄、牛蒡子、葶苈子(包煎)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相对密度为1.32),备用。
2.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苦杏仁(炒),粉碎过80目筛,备用。
3.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
二:制剂
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苦杏仁(炒)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将卵磷脂2份、色拉油4800份、蜂蜡500份加热熔化后搅匀,过滤,冷却至40℃时加入药粉、牛黄和羚羊角粉,乳化并过胶体磨,制成软胶囊(每粒0.5g)。

Claims (7)

1、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得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
麻黄220份-270份    石膏700份-800份    地龙700份-800份
牛蒡子220份-270份  葶苈子220份-270份  牛黄100份-120份
炒苦杏仁50份-70份  羚羊角20份-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麻黄250份     石膏750份    地龙750份
牛蒡子250份   葶苈子250份  牛黄100份
炒苦杏仁60份  羚羊角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片剂、颗粒、胶囊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胶囊剂中硬胶囊剂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称取麻黄、牛蒡子、包煎葶苈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相对密度为1.32,备用;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炒苦杏仁,粉碎过80目筛,备用;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炒苦杏仁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用70%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混匀,装入硬胶囊,即得硬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称取麻黄、牛蒡子、包煎葶苈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时,相对密度为1.32,备用;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炒苦杏仁,粉碎过80目筛,备用;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炒苦杏仁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用65%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即得颗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片剂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称取麻黄、牛蒡子、包煎葶苈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时,相对密度为1.32,备用;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炒苦杏仁,粉碎过80目筛,备用;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炒苦杏仁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加入微晶纤维素100份、CMC-Ca200份,混匀,用70%乙醇制粒,过18目筛,50~60℃干燥,过18目筛整粒,加入牛黄和羚羊角粉、硬脂酸镁15份,混匀,压片,即得片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其胶囊剂中的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的特征在于称取麻黄、牛蒡子、包煎葶苈子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80℃时,相对密度为1.32,备用;地龙水洗后干燥,称取地龙、石膏、炒苦杏仁,粉碎过80目筛,备用;称取牛黄、羚羊角,过200目筛,备用;将上述提取所得的醇提稠膏,加入地龙、石膏和炒苦杏仁药粉,混匀,50~60℃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将卵磷脂2份、色拉油4800份、蜂蜡500份加热熔化后搅匀,过滤,冷却至40℃时加入药粉、牛黄和羚羊角粉,乳化并过胶体磨,制成软胶囊。
CNB2003101193728A 2003-12-23 2003-12-23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31441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193728A CN1314418C (zh) 2003-12-23 2003-12-23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193728A CN1314418C (zh) 2003-12-23 2003-12-23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4407A CN1554407A (zh) 2004-12-15
CN1314418C true CN1314418C (zh) 2007-05-09

Family

ID=34338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93728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4418C (zh) 2003-12-23 2003-12-23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441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6268A (zh) * 2011-04-25 2011-08-31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一种改进清肺消炎水蜜丸干燥的生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8070C (zh) * 2005-08-02 2007-05-30 刘益斌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
CN101204443B (zh) * 2006-12-22 2012-02-29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4424B (zh) * 2009-04-22 2011-05-04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清肺消炎丸在制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2688310A (zh) * 2012-06-21 2012-09-26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一种含有山羊角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
CN102706984A (zh) * 2012-07-03 2012-10-0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采用高效液相测定清肺消炎丸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6894A (zh) * 2001-01-22 2002-09-04 杨孟君 纳米清肺消炎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6894A (zh) * 2001-01-22 2002-09-04 杨孟君 纳米清肺消炎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国家药典委员会,第589-590页,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
化学工业出版社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期 2000 *
化学工业出版社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期 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国家药典委员会,第589-590页,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6268A (zh) * 2011-04-25 2011-08-31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一种改进清肺消炎水蜜丸干燥的生产方法
CN102166268B (zh) * 2011-04-25 2012-05-30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一种改进清肺消炎水蜜丸干燥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4407A (zh) 2004-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7662C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40122A (zh) 止咳化痰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233387C (zh) 一种治疗失眠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98713A (zh) 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复方风湿宁组合物及制剂
CN1698816A (zh) 一种消肿止痛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12134C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和前列腺炎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314418C (zh) 一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14216A (zh) 用于祛斑除痘的中药组合物
CN1745797A (zh)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的药物
CN1203872C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
CN1723964A (zh) 一种治疗咳喘、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
CN1876099A (zh) 银贝止咳颗粒
CN1745788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297290C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23270A (zh) 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6850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07A (zh)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哮喘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270767C (zh) 一种治疗脉管炎、硬皮病及动脉硬化性下肢血管闭塞症药物
CN1879706A (zh) 双黄连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742845A (zh)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63449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30083A (zh) 元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602945A (zh) 通窍鼻炎软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559493A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
CN1698814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及喉炎症的口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1, 10th Street, Binhai New Area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300457

Patentee after: Jinyao Darentang Group Co., Ltd. Darent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Address before: 300142 No. 330, Hebei District, Tianjin, Zhongshan Road

Patentee before: DARENT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TIANJIN ZHONGXI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