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8121A - 接线盒及其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线盒及其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8121A
CN1738121A CNA2005100916771A CN200510091677A CN1738121A CN 1738121 A CN1738121 A CN 1738121A CN A2005100916771 A CNA2005100916771 A CN A2005100916771A CN 200510091677 A CN200510091677 A CN 200510091677A CN 1738121 A CN1738121 A CN 1738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ifying device
substrate
heat
heat dissip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16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东小园诚
吉川裕之
内藤和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8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81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散热特性。多个用于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90)和用于外部连接的电缆的正负极的接线板(30)并排布置在基板(11)上,该外部连接与正负极相对应。整流器件(50)跨接在两个相邻接线板(30)之间,每个整流器件(50)包括旁路二极管(52)和一个弹性支撑旁路二极管(52)的金属夹子(53),其中用于对旁路二极管(52)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元件(40)与夹子(53)下表面相连。从散热元件(40)的散热面(40A)散出的热量通过一个形成于基板(11)中的通孔(11B)被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热接收面(90A)接收,从而热量被有效地从太阳能电池模块(90)上散出。

Description

接线盒及其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气或电子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及其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生系统的构建用于通过电流换向器等从放在屋顶上的太阳能面板处将直流电供给到各个电气设备处。该太阳能面板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且各太阳阳电池模块的电极通过接线盒并联或串联在一起。
已知的接线盒包括两个接线板,它们并置在一块基板上,且其一侧上的端部与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引出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其它端部与外部连接用的电缆相连,接线盒还包括旁路二极管,其横跨在两个接线板之间(例如,见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号H11-26035)。旁路二极管用于在从一个用于外部连接的电缆到另一个进行反向加载时使反向电流短路,且旁路二极管的导线焊接到要与其进行电连接的相应接线板上,该旁路二极管通过一个从基板上突伸出的安装销被固定地放置到基板上。
使用上述结构的接线盒,旁路二极管中所产生的热量有可能留在旁路二极管中而没有平稳地释放出。这样,由于温度增加得过高,就可能损坏二极管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改进散热特性。
这一目的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属于从属权利要求的对象。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气或电子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其中,多个用于与电气或电子模块如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进行电连接的接线板布置在一个基板上,且在反向加载时用于旁通的至少一个整流器件横跨在相应的两个接线板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用于将整流器件产生的热量进行释放的散热元件与整流器件相连。
因为散热元件与横跨或桥接在相应两个接线板之间的整流器件相连,整流器件产生的热量可以被有效地从散热元件处散出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散热元件包括与整流器件相连的散热片。
这里,散热元件被认为是包括最好通过将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粘结材料涂覆到整流器件上而形成的片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其中,多个用于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进行电连接的接线板以及与正负极相应的用于外部连接的电缆并置在基板上,且一个在反向加载时用于旁通的整流器件横跨在相应的两个接线板之间,其中用于对整流器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片连接到整流器件上。
因为散热片与横跨在相应两个接线板之间的整流器件相连,整流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从散热片处有效地散出来。这里,散热片被认为是包括通过将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粘结材料涂覆到整流器件上而形成的片材。
优选地,用于接收从散热元件(最好是散热片)的散热表面处排出的热量的热接收面设置在距离散热元件(最好是散热片)的散热面一定距离处。
因为热接收面设置在距离散热元件(最好是散热片)的散热面一定距离处,这样可以使两个表面隔开一定距离而不接触。
还优选地,热接收面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和/或散热元件(最好是散热片)的散热面至少部分地位于形成于基板中的通孔之中或之上或与之对齐,并通过该通孔大体与热接收面相对。
通过形成于基板中的通孔,整流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元件或散热片的散热面被传递到设在太阳能电池模块背面的热接收面,并被有效地从太阳能电池模块上散出。
更优选地,最好将大体透明的树脂层设在散热面和热接收面之间。
还优选地,一个或多个隔壁形成于基板上,以大体沿接线板的一个或多个边缘部分和/或电缆延伸,该电缆用于将接线板和电气或电子模块进行连接。
最优选地,绝缘树脂至少部分地填充进一个相邻空隙中,该空隙至少部分由隔壁限定,绝缘树脂最好至少部分填充到接线板上和/或位于隔壁内的电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具有至少一对支撑件的夹紧元件用于将整流器件安装到基板上。
优选地,散热元件被或要被连接到第一支撑件布置面上的要布置在基板上或靠近基板的一个部分。
还优选地,第一支撑件的布置面位于正好与整流器件的散热板相邻处。
还更优选地,第二支撑件包括一个分叉的前端部,其用作引导部,用于在整流器件与夹紧元件相啮合时引导整流器件。
最优选地,该夹紧元件包括一个止动件,用于通过与整流器件的接触或可能的接触而防止整器件的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置、安装或组装接线盒的方法,特别根据本发明或其一优选实施例,该方法用于电气或电子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模块或与之一起使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多个用于与电气或电子模块如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进行电连接的接线板,以及将接线板布置在基板上。
提供至少一个整流器件,其横跨在相应两个接线板之间,用于在反向加载时进行旁通,以及
将至少一个用于对整流器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元件连接到整流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接收从散热元件的散热面处散出的热量的热接收面设置到距离散热元件的散热面一定距离处。
优选地,热接收面布置在电气或电子设备最好是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
还优选地,散热元件的散热面至少部分位于形成于基板中的通孔之中或之上或与之对齐,且大体通过该通孔与热接收面相对。
最优选地,最好基本透明的树脂层设置在散热面和热接收面之间。
在阅读了下面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及附图后,本发明的这此或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将更加明显。应当理解,虽然对这些实施例单独进行了描述,但其单个的特征可以组合为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平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箱式主体的内部结构。
图2为展开剖面图,示出了该箱式主体、整流器件单元、以及散热片,和
图3为剖面图,示出了由盖子闭合且安装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上的箱式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3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此实施例中的最好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作为优选的电气或电子设备)的接线盒安装到或可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一侧(最好为背面),该模块具有多个并联布置在其外表面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该接线盒包括箱式主体10,多个布置(最好是并置)在箱式主体10中的接线板30,以及一个或多个横跨或桥接在一对接线板30(最好相邻)之间或连接一对接线板30的整流器件单元50(相当于优选的整流器件)。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电缆80引出的箱式主体10一侧(图1中的上侧)被称为就前后方向FBD而言的前侧。
箱式主体10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大体箱状,其具有一个开口的侧(上)面,绝缘树脂被或将被至少部分地填充到箱式主体10内,而盖70安装到该侧面上,最好大体从上面安装。更具体而言,箱式主体10包括:(最好是大体矩形的)基板11,多个接线板30沿着宽度方向WD最好大体并排布置(按0度-180度的不同角度布置,最好大体与前后方向FBD垂直)在该基板上;直立的或从基板11外周边或边缘部分突伸出的侧板12,以至少部分地围绕着基板11;直立的或在基板11特定(预定的或可预定的)位置突伸出的一个或多个隔壁13,以至少部分地将相邻的接线板30隔开或分开,如图1所示。一个开口14(最好具有侧向长矩形形状)形成于基板的一个部分(最好是一端或边缘部分),接线板30的前端至少部分位于此开口14中。与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正负极连接或可连接的线60至少部分引入基板11的各开口14中(如图3所示),且最好可通过硬焊、软焊、压配合等方式与接线板30的前端相连。
一个或多个可与接线板30的一个或多个定位孔31相配合的定位突起15从基板11的上表面或内表面11IS突出,大体与各接线板30对齐。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弹性可变形锁紧件16在定位突起15(最好是每个)的外侧(最好大体相对)突伸。在安装接线板30的过程中,通过与接线板30的侧(最好是相对的)边缘配合,各锁紧元件16变形,以从各接线板30上移开,最好使其间的空隙变宽。随着接线板30正确安装好后,锁紧元件16至少部分收纳,以从可拆卸侧(最好是大体从上面)与接线板30的侧(最好是相对的)边缘配合,或对其施压,从而防止接线板30从基板11上(大体向上)移开。
此外,将在后面描述的用于定位接线板30的一个或多个定位壁18设在基板11的内表面或上表面11IS上。每个定位壁18成形为大体沿着相应接线板30的宽度方向WD延伸,在其基端形成有一个接收槽(未示出),接线板30的一部分(最好是后端)可以至少部分地配合或插入该槽中。接线板30在安装到基板11上时最好使接线板30的该部分(最好是后端)与接收槽的后表面接触,同时保持倾斜姿势,倾斜成使其前端在此状态下向下,从而使定位孔31与定位突起15啮合。
在侧板12后侧的一个或多个端部(最好是大体相对的端部)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槽口17,一个或多个用于外部连接的电缆80被或将被至少部分地从插入侧配合或插入到其中,最好大体从上方插入。一个或多个电缆挤压件20进一步安装以固定电缆80,且最好与侧板12大体连续和/或大体齐平。
每个接线板30形成短条状或带状,例如通过切割、冲压、挤压导电板(最好是金属板)而形成。四个接线板30相对于前后方向FBD大体并排布置在基板11的中间部分(最好为大体中央部分)。相应的用于外部连接的电缆80与布置在基板11相反端的接线板30相连。通过剥离绝缘层82而在电缆80的端部露出芯部81,且形成于接线板30端部的连接部(最好包括筒部32)与该芯部81相连(最好是夹进或弯折进连接部中),从而使电缆80和接线板30相连。但是,应当理解,连接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各电缆80相连,例如通过硬焊、软焊、压配合、绝缘置换、卡持、螺栓连接等方式。应当注意的是,该连接部(未示出)与电缆80的其他端相连。
每个与电缆80相连的接线板30最好在纵向中间位置被弯曲,以使其前后部分沿着宽度方向WD偏移,从而使前后部分分别位于大体与导线60和电缆80相对齐的位置。隔壁13形成为大体沿着接线板30的相对侧边缘和/或电缆80延伸,且一种绝缘树脂被至少部分地填充入至少部分地由隔壁13限定的一个相邻空隙中,最好至少部分地填充到接线板30和/或位于隔壁13内的电缆80上。这样,与将绝缘树脂填充到整个箱式主体中的情况相比,可以节省要填充的绝缘树脂的量。
不与电缆80相连的接线板30(例如两个接线板)布置在要与位于基板11上表面或内表面11IS的中间部分(最好是位于大体中央部分)各电缆80相连的接线板30之间。在一个或多个位置,最好是相对于前后方向FBD位于相反端的两个位置处,这些接线板30中的每一个与设在基板11上的相应定位壁18和/或定位突起啮合,且通过这些啮合,可以稳固地防止其在平面方向上的松开运动。一个或多个附着部34从各接线板30侧面向外凸出,且每个整流器件单元50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导体件51(后面将描述)至少部分地放置或布置在相应的附着部分34的布置表面34AS(最好是上或内表面)上,且最好通过硬焊、软焊、压配合、卡持等方式相连。如图2所示,附着部34位于主体部35稍下面或外面的位置,以与导线60相连,从而与导体件51的布置位置相对应。用于将导体件51引导到大体合适的安装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突起36设在每个附着部34的布置表面34AS(最好是上或内表面)上。
每个整流器件单元50布置在或横跨在相邻的接线板30之间或连接它们,且包括一个用于防止反向电流的旁路二极管52和用于弹性夹持旁路二极管52的夹子或卡钳53。
虽然在所示实施例中设有三个整流器件单元50,但整流器件单元50的数量可以根据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容量等来确定,并可以适当地改变。
如图2所示,每个旁路二极管52包括一个树脂模制的部分54(最好大体为长方体状),一对导体件51(相当于一个P区(阳极侧)和一个N区(阴极侧))从该树脂模制部分54上的一个表面(最好是前端面的大体中央部分)处侧向或向前突出,且优选地可以通过硬焊、软焊、压配合等与相应的接线板30连接,散热板55(最好相当于于N区(阴极侧))具有一个从树脂模制部分54的一个表面(最好是后端面的底边缘)处侧向(最好是向后或在大体与导体件51相对的方向上)突出的部分,且剩余的大多数部件在树脂模制部分54的侧表面(底面)暴露出来。每个导体件51在大体水平地从一个端面突出来后最好弯成大体S形,从而其前端到达一个与树脂模制部分54的相应表面(底面)大体处于同一高度的位置。
下面描述夹子53的优选形状,但是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其他的形状也是可以的。夹子53优选地通过使具有良好热传导性且允许夹子53弹性变形的板变弯曲而形成,例如无氧铜(oxygenfree copper)或铜合金金属板(最好是导电的),其被冲压或切割成特定(预定或可预定)形状,且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沿着前后方向FBD延伸的轴线大体对称。更具体而言,通过使一对支撑件56大体彼此面对,夹子53形成为具有大体U形断面,且可以将旁路二极管52弹性夹持在支撑件56的前端之间。要保持至少部分与旁路二极管52的各表面(底面)接触(即至少部分与散热板55接触)的各支撑件56中的靠下的一个或第一个56A(或者说是要被布置在基板11的内表面11IS之上或附近的一个)的沿前后方向FBD的长度为旁路二极管52的相应尺寸的约两倍以上,优选为约三倍以上,最好为约四倍,且当整流器件单元50安装在基板11之上或之内时,向后延伸直到其后端最好达到基板11的后端位置或布置成靠近基板11的后端位置。在将夹子53正确安装到主体10内之后,各支撑件56中的下面一个或第一个56A布置成使其布置表面56A-AS位于基板11内表面11IS之上或附近。
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沿宽度方向WD的宽度为旁路二极管52的宽度的约1.5倍以上,更优选为约两倍以上。在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的中间部分(优选地在中央部分)处,通过切割或弯曲,形成有一个止动件56F,其通过与散热板55的后端接触而防止旁路二极管52的后退。如图1所示,在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的侧边缘(最好是相对的边缘)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大体U形的)槽口56G,从基板11上突伸出的一个或多个各可啮合部分19至少部分地配合或插入到这些槽口56G中。在将整流器件单元50安装到基板11上的过程中,可啮合部分19与槽口56G的边缘部分接触,从而优选地可啮合部分可以弹性变形。因为下支撑件56A放置在基板11之上或之内,可啮合部分19至少部分地收纳,以与槽口56G的边缘部分的上表面接触,结果可以防止整流器件单元50的向上移动(即,在从基板11上缩回的方向上移动)。
中间连接部56H直立于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后端的中间部分(最好大体为中央部分)上或从其上突出,要与旁路二极管52上的与具有第一支撑件56A的接触面相对的表面(最好是旁路二极管52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二支撑件(最好为上支撑件)56B从中间连接部56H的末端或上端大体向前延伸。中间连接部56H和第二支撑件或上支撑件56B形成为最好稍窄于旁路二极管52。换言之,第二支撑件52B的宽度窄于第一支撑件52A,最好也窄于旁路二极管52的宽度。此外,第二支撑件或上支撑件56B适当地从中间连接部56H朝前面向下倾斜,并至少在其向下倾斜部分的一端保持至少部分与旁路二极管52接触,第二支撑件或上支撑件56B从此端向上倾斜,从而使距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的间隙加宽。第二支撑件或上支撑件56B的这种向上倾斜或分叉的前端部分用作引导部分56K,用于引导旁路二极管52。在自然状态下(即基本不变形状态下),上支撑件56B的向下倾斜部分的端部和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之间的间隙设为稍短于旁路二极管52的相应尺寸(或高度)。
从基板11后端突伸出一个或多个辅助定位壁(未示出),并且下支撑件56A后端的各端部(最好大体相对的端部)可以至少部分地配合或插入到形成于该辅助定位壁基端的接收槽(未示出)中。整流器件单元50在被安装到基板11上时,被以倾斜姿势夹持,以使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后端的相对的端部与接收槽的底面接触,且整流器件单元50被倾斜或枢转以将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的前端朝向基板11(或向下)变为这种一种状态,从而将该对导体件51放置在相应的接线板30之上或之内,以用于连接。
用于对旁路二极管52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出的散热片40(作为优选的散热元件)与每个整流器件单元50的侧(最好为底)面(或者布置在基板11的一侧,或基板11附近,或至少部分位于基板11上的表面)相连。更具体而言,散热片40被或要被连接到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下表面的一部分,该部分正好位于旁路二极管52的散热板55下面或附近,从而来自旁路二极管52的热量可以有效地被散掉。
散热片40为板材,其通过将具有高散热性能的散热粘结剂涂覆到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的各表面(外表面或下表面)上而制成,或散热片为板形元件,其通过将柔性散热层和粘性层放置成使一个部分地位于另一个之上而形成(例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号2004-200199,其合并于此作为参考)。散热片40可以被合模、粘结、层叠、涂覆、沉积等形成在支撑件56的各部分上。可以使用可商购的产品来作为此用。
基板11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孔11B,其形成来自散热片40的各散热通道,或作为散热通道的一部分,其中散热片40至少部分地,优选为完全地位于相应的通孔11B内,或与通孔相对齐,散热片40的散热面40A至少部分地,优选为完全地,暴露于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外面,最好与其背面相对。换句话说,从散热片40的散热面40A散发出的热量最好被或可被位于散热面40A附近或基本相对位置的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热接收面90A接收,优选地,热量被或可被从热接收面90A散到整个太阳能电池模块90。虽然在所示例子中,在散热片40的散热面40A和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热接收面90A之间存在或可能部分存在空气层,但是也可以用粘结到基板11背面的树脂层95(最好是基本透明的)来代替空气层。
接下来描述实施此实施例的方法和此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首先,接线板30的连接部(优选为筒部32)与暴露于相应电缆80端部的芯部81相连(最好卡持或弯折进连接部),从而连接接线板30和电缆80。接着,将接线板30放置在基板11上或固定到基板上。此时,设在基板11上的定位突起15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接线板30的定位孔31中,从而对接线板30进行定位,且接线板30通过与锁定件16弹性配合而被防止向上移动(或大体上远离基板11的移动)。接着,将电缆挤压件20从插入侧安装(优选为从上方)安装,且至少部分盖住电缆80,从而将电缆80固定到基板11上。另外,不与电缆80相连的接线板30的后端至少部分配合或插入到相应的定位壁18的接收槽中。
另一方面,旁路二极管52至少部分地配合到每个夹子53的开口中(最好从侧面或从前面),以将旁路二极管52弹性挤压在一对支撑件56的前端之间,从而形成整流器件单元50的至少一部分。然后,将散热片40设置或安装到(优选为涂覆或粘结到)每个整流器件单元50的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的布置表面56A-AS(最好是大体下表面)上。接着,每个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的后端的各相对端至少部分地配合或插入到相应定位壁18和/或辅助定位壁的接收槽中,每对导体件51分别放置在相应接线板30的附着部34上,且进行连接(最好采用焊接),以电连接导体件51和附着部30。此外,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或整流器件单元50相对于基板11的移动(优选为向上的移动)可以通过第一支撑件或下支撑件56A与可啮合部19的啮合来防止。
此后,优选为使用粘性材料(优选为由透明树脂制成的材料或包含透明树脂的材料),将箱式主体10安装到(优选为粘结到)太阳能电池模块90(作为优选的电气或电子设备)的表面(优选为背面)。用这种方式,(透明的)树脂层95被或可被形成于基板11和太阳能电池模块90之间,如图3所示。在安装过程中,与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电极相连的导线60通过基板11中的开口14引入到箱式主体10内,且通过焊接与接线板30的前端相连。然后将例如硅树脂的绝缘树脂至少部分地填充到接线板30的端部和隔壁13内的电缆80上,盖70被安装上以闭合箱式主体10。压接件、焊接件等连接件优选地通过绝缘树脂来进行气密密封。此外,通过安装盖70,电缆挤压元件20优选地通过盖70的后表面被压靠着基板11,从而稳固地阻止电缆挤压件20的向上移动。
根据此实施例,由旁路二极管52产生的热量通过夹子被或可被传递到散热片40,且被散热片40吸收或分散。然后从散热面40A散到外界,优选为至少部分地被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热接收面90A接收。相应地,与现有技术不同,热量不会存留在旁路二极管52中,旁路二极管52的二极管功能也不会受到损坏。
因为热接收面90A设在距离散热片40的散热面40A一定距离处,这种设计可以将散热片40的散热面40A和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热接收面90A隔开而不接触。在此实施例中,散热片40的散热面40A和太阳能电池模块90的热接收面90A隔开的距离仅为粘结剂或树脂层95的厚度。这样,即使与这些表面相接触的情况相比,散热效率的降低率也可以得到遏制。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如上所述和所示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被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技术范围所涵盖。除了下面的实施例外,在不偏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各种变化。
(1)在前述实施例中,整流器件构造成包括夹子的整流器件单元,但本发明的整流器件也可以仅包括旁路二极管,此外,旁路二极管并不限于树脂封装型,可以是非模制型,其中大体裸露的芯片二极管被夹持在一对导体板之间。
(2)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散热片仅连接到整流器件单元的散热面上,但在本发明中,它也可以连接到整流器件单元的散热面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热接收面两者上。
(3)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散热片连接到整流器件的底面上且热接收面设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上,但根据本发明,散热片也可连接到整流器件的上表面上,且热接收面也可设在盖上。
参考号列表
10  箱式主体
11  基板
11B 通孔
12  侧板
30  接线板
40  散热片
40A  散热面
50   整流器件单元(整流器件)
51   导体件
52   旁路二极管
53   夹子
60   导线
90   太阳能电池模块
90A  热接收面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电气或电子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其中用于与诸如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气或电子模块的正负极进行电连接的多个接线板(30)布置在基板(11)上,用于在反向加载时进行旁通的至少一个整流器件(50)跨接在相应的两接线板(30)之间,其中用于对由整流器件(50)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至少一个散热元件(40)与整流器件(5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中散热元件(40)包括要与整流器件(50)相连的散热片(40)。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接线盒,其中,用于接收从散热元件(40)的散热面(40A)所散发出的热量的热接收面(90A)设在距散热元件(40)的散热面(40A)一定距离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中热接收面(90A)设在电气或电子设备的背面,该电气或电子设备优选为太阳能电池模块(9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线盒,其中,所述散热元件(40)的散热面(40A)至少部分地位于形成于基板(11)中的通孔(11B)之中或之内,或与该通孔相对齐,并大体通过该通孔(11B)与热接收面(90A)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接线盒,其中,优选为大体上透明的树脂层(95)设在散热面(40A)和热接收面(90A)之间。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接收盒,其中,一个或多个隔壁(13)形成于基板(11)上,以便优选地大体沿着接线板(30)的一个或多个边缘部分和/或电缆(80)延伸,该电缆用于连接接线板(30)和电气或电子模块(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中,在至少部分由隔壁(13)限定的相邻空隙中,至少部分地填充一种绝缘树脂,优选地绝缘树脂至少部分填充到接线板(30)和/或位于隔壁(13)内的电缆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接线盒,其中,设有带至少一对支撑件(56)的夹子件(53),用于将整流器件(50)安装到基板(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盒,其中,散热元件(40)被或要被连接到第一支撑件(56A)的布置面(56A-AS)上的一部分上,该部分布置在基板(11)之上或附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线盒,其中,第一支撑件(56A)的布置面(56A-AS)正好位于与整流器件(50)的散热板(55)相邻。
12.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接线盒,其中,第二支撑件(56B)包括分叉的前端部,其用作导向部(56K),用于整流器件与夹子件(53)啮合时引导整流器件(50)。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9-12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接线盒,其中,所述夹子件(53)包括一个止动件,用于通过与整流器件接触或可接触,而阻止整流器件(50)的相对移动。
14.一种设置用于电气或电子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接线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多个接线板(30),用于电连接电气或电子模块如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正负极,并将接线板(30)布置在基板(11)上。
提供至少一个用于在反向加载时进行旁通的整流器件(50),其跨接在相应的两接线板(30)之间,以及
将用于对由整流器件(50)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至少一个散热元件(40)连接到整流器件(5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接收来自散热元件(40)的散热面(40A)的热量的热接收面(90A)设在距离散热元件(40)的散热面(40A)一定距离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接收面(90A)设在电气或电子设备的背面,该电气或电子设备优选为太阳能电池模块(9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散热元件(40)的散热面(40A)至少部分位于形成于基板(11)的通孔(11B)之中或之上或与之相对齐,并大体通过该通孔(11B)与热接收面(90A)相对。
18.根据权利要求15、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优选为大体透明的一种树脂层(95)设在散热面(40A)和热接收面(90A)之间。
CNA2005100916771A 2004-08-19 2005-08-15 接线盒及其设置方法 Pending CN17381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9720A JP3767618B2 (ja) 2004-08-19 2004-08-19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JP239720/2004 2004-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8121A true CN1738121A (zh) 2006-02-22

Family

ID=35995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916771A Pending CN1738121A (zh) 2004-08-19 2005-08-15 接线盒及其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69398B2 (zh)
JP (1) JP3767618B2 (zh)
CN (1) CN1738121A (zh)
DE (1) DE10200503368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2333A1 (zh) * 2009-09-17 2011-03-24 Wang Meijun 一种太阳能组件接线盒
CN101188351B (zh) * 2006-11-21 2011-11-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CN102725860A (zh) * 2010-03-23 2012-10-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子盒
CN101606294B (zh) * 2007-02-05 2013-01-02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太阳能模块的端子接线箱
CN101606293B (zh) * 2007-02-05 2013-11-13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太阳能模块的端子接线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2711B1 (ja) * 2005-11-09 2006-12-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WO2007118798A2 (de) * 2006-04-13 2007-10-25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flachleiter
US20080110490A1 (en) * 2006-11-15 2008-05-1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hotovoltaic connection system
JP5210325B2 (ja) * 2007-02-05 2013-06-12 フェニックス コンタク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ウント コムパニー カーゲー 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用接続箱
CN101272039B (zh) * 2007-03-23 2010-04-14 励国庆 快速接线盒
DE202007012096U1 (de) * 2007-08-29 2009-01-08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Anschlußvorrichtung für leitende Kontakte, insbesondere Messerkontakte
US7938661B2 (en) * 2008-10-29 2011-05-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connector assembly
DE102008062034B4 (de) * 2008-12-12 2010-08-12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Verbindungsvorrichtung zum Anschluss an ein Solarmodul und Solarmodul mit einer solchen Verbindungsvorrichtung
CN102782872A (zh) * 2009-01-14 2012-11-14 海利安特斯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方法
KR101024619B1 (ko) * 2009-04-24 2011-03-25 커넥스일렉트로닉스(주) 태양 전지 모듈용 스마트 정션박스
JP5146406B2 (ja) * 2009-05-27 2013-02-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DE102010002565B8 (de) * 2010-03-04 2012-03-22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 Solarmodul
CN201754409U (zh) * 2010-06-30 2011-03-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接线盒
JP5472134B2 (ja) * 2011-01-20 2014-04-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JP2013051263A (ja) * 2011-08-30 2013-03-14 Kawamura Electric Inc 太陽光発電用接続箱
JP5729648B2 (ja) * 2011-10-13 2015-06-0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103413852B (zh) * 2013-08-16 2015-11-25 安费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卡焊端子结构的太阳能接线盒
CN108697034A (zh) * 2018-05-29 2018-10-23 马鞍山市新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风速检测功能的网络数据机柜
CN116551348B (zh) * 2023-07-10 2023-09-12 江苏群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板接线盒全自动安装主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232A (en) 1982-05-24 1984-07-17 Amp, Incorporated Junction box for solar modules
US4899256A (en) * 1988-06-01 1990-02-06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Power module
JPH0217818A (ja) * 1988-07-05 1990-01-22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
DE9006916U1 (de) * 1990-06-20 1991-10-24 Robert Bosch Gmbh, 70469 Stuttgart Gehäuse für eine elektronische Schaltung
US5761038A (en) * 1996-05-30 1998-06-02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H1126035A (ja) 1997-07-04 1999-01-29 Engel Kogyo Kk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JP2001119058A (ja) 1999-10-22 2001-04-27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端子ボックス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6494723B2 (en) * 2000-03-31 2002-12-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Terminal that provides connection between a wire circuit and a printed circuit, and electric junction box including said terminal
JP2001298134A (ja) 2000-04-14 2001-10-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イパスダイオードとこのバイパスダイオードを含む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6434005B1 (en) * 2000-10-27 2002-08-13 Vlt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 packaging
JP2002270982A (ja) * 2001-03-12 2002-09-20 Yazaki Corp 基板の積層構造
JP2002359389A (ja) 2001-05-31 2002-12-13 Kitani Denki Kk 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配線用端子ボックス
DE10154234A1 (de) 2001-11-07 2003-05-22 Kostal Leopold Gmbh & Co Kg Anordnung bestehend aus einem paneelartig aufgebauten Modul und aus einer Anschlußeinheit, Anschlußeinheit für eine solche Anordnung, Verfahren zum Erstellen einer solchen Anordnung sowi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solchen Anordnung
JP3958589B2 (ja) * 2002-01-23 2007-08-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JP3744458B2 (ja) 2002-04-10 2006-0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装置
JP2003347573A (ja) 2002-05-28 2003-1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太陽電池用バイパスダイオード
JP2004072907A (ja) * 2002-08-06 2004-03-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351B (zh) * 2006-11-21 2011-11-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CN101606294B (zh) * 2007-02-05 2013-01-02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太阳能模块的端子接线箱
CN101606293B (zh) * 2007-02-05 2013-11-13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太阳能模块的端子接线箱
WO2011032333A1 (zh) * 2009-09-17 2011-03-24 Wang Meijun 一种太阳能组件接线盒
CN102725860A (zh) * 2010-03-23 2012-10-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子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69398B2 (en) 2008-05-06
JP3767618B2 (ja) 2006-04-19
US20060049802A1 (en) 2006-03-09
JP2006059987A (ja) 2006-03-02
DE102005033688A1 (de) 200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8121A (zh) 接线盒及其设置方法
JP3744531B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及び整流素子ユニット
US8512050B2 (en) Solar panel junction box
JP4854081B2 (ja) 接続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
CN1905244A (zh) 电池模块
CN1691417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盒以及端子盒制造方法
CN1450663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终端盒装置
US8148628B2 (en) Solar cell receiver for concentrator modules
CN1416599A (zh) 二次电池及其引线接合方法和采用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电源装置
EP2279529A2 (en) Solar panel junction box
CN1684277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盒及其安装方法
CN1802754A (zh) 用于光伏电池的旁路二极管
CN1694293A (zh) 蓄电池组件
WO2010014941A1 (en) Solar modules, solar module junction boxes, and methods for mounting junction boxes to solar modules
CN102742026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
CN103262328A (zh) 电池电芯、电池电芯模块、用于制造电池电芯模块的方法和机动车
EP2835907A1 (en) Junction box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9510585A (zh) 用于柔性光伏模块的模块连接器
JP568971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への端子ボックスの電気接続構造
US8153294B2 (en) Multiple-cell battery
US9166088B2 (en) Solar module
US91366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CN1881694A (zh) 连接器
CN108352415A (zh) 在太阳能电池上形成抗应力增强的前金属接触件
CN1694267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端子盒、整流器件单元和端子盒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