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129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31291A CN1731291A CN200510089673.XA CN200510089673A CN1731291A CN 1731291 A CN1731291 A CN 1731291A CN 200510089673 A CN200510089673 A CN 200510089673A CN 1731291 A CN1731291 A CN 17312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mentioned
- tape member
- processing system
- endless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送记录介质的环形带,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由该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中,上述环形带是在宽度方向将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接合而构成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由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上根据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切实地将记录纸从收容记录纸的收容部传送到排出根据图像数据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的排出部,在各部位使用了环形带。环形带还用于:例如,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影,并将形成的静电潜影由显影剂显影成显影剂图像的处理单元;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在纸张上的转印装置;或对转印在纸张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等。
特别是近年来,利用如下所述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得到了实用化:根据分解成多种色调的图像信息,在对应各种色调而设置的感光鼓上形成显影剂图像,将各种色调的显影剂图像暂时层叠在中间转印体上后,将层叠的各种色调的显影剂图像从中间转印体统一再转印在纸张上,而环形带就被用作此时使用的中间转印体。通过使用这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实现图像形成处理的快速化。
如上所述的环形带,由包含驱动辊在内的多个辊张架,通过驱动辊的驱动而旋转移动,所以存在由于旋转移动中的张力的施加方式而蛇行移动的可能性。因为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环形带,被用于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的纸张的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等的位置精度有要求的工序中,所以需要尽可能地抑制环形带的蛇行。
因此,有以下构成的装置:与环形带的旋转移动方向平行地、沿着环形带的两端边缘设置凹部,并在张架环形带的辊的两端部配设肋等防偏部件,作为防止环形带蛇行的方法(参照例如特开2001-96551号公报)。根据这种构成,可以使设置在辊上的防偏部件与环形带的凹部嵌合,同时使辊旋转,从而防止环形带出现蛇行并旋转移动。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环形带,因为是在如上所述被张架着的状态下旋转移动,所以需要由弯曲性优异的材料构成。另外,对于环形带,具有对应其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配置的位置,以吸附着例如传送的记录纸张或者从感光鼓转印的显影剂图像的状态对其进行传送的功能,所以使用具有与配置位置相对应的电阻值(例如,1×106~1×1013Ω·cm左右)的材料。
现有的环形带,进行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图像处理历史相当的次数的旋转,并且受到起因于根据配置位置而施加的施加电压的电场历史,所以不仅会因旋转导致弯曲性能下降,还存在特别是与旋转移动方向平行的两端边缘的劣化加剧的趋势。
另一方面,为了使感光鼓的表面带电,以便根据图像数据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影,要使用带电器,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充电型的带电器,因为与辊型和刷型带电器相比,充电型带电器使用成本低廉。但是,用充电型带电器使感光鼓带电时,臭氧的生成率比辊型和刷型带电器大。
而对于环形带,不仅会因为自身的旋转负荷而导致产生劣化,还会因为向感光鼓施加电压时产生的臭氧导致带材质破损,而产生劣化,臭氧导致的带材质的破损,在与环形带旋转移动方向平行的两端边缘尤为显著。也就是说,当在施加预定的张力而张架的状态下旋转移动的环形带的带材质被臭氧破坏时,存在施加张力的环形带的两端边缘可能产生裂纹的问题。该问题在使用上述的充电型带电器时尤为严重。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将纸张吸附在宽度宽于纸张的环形带的中央部进行传送,但为了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在如此传送的纸张上,而被构成为经由环形带使纸张带电。因此,环形带表面吸附纸张的区域经由纸张与感光鼓接触,而其两侧的区域与感光鼓直接接触,所以与环形带的带电电位对应的电压就会施加到感光鼓上。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感光鼓的静电潜影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具体地讲,在环形带吸附纸张进行传送的区域外侧的区域,由于会施加高电位,因此会产生感光鼓的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了在宽度方向呈不同的特性、并具有与各特性相应的功能的环形带,该环形带传送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了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及其两侧特性不同并具有与各特性相应的功能的环形带,该环形带用于图像形成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了在宽度方向将中央部分和耐久性优异的两端部分接合而成的环形带,该环形带,在从收容记录介质的收容部到排出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出部之间配置有多条,其中央部分根据各自的配置位置而分别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并具有在各配置位置所需的特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送记录介质的环形带,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由该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带是在宽度方向上将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接合而构成的。
根据本发明,在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而在由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宽度方向将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接合,来构成上述环形带,从而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使其特性在宽度方向不同、并具有与各特性相应的功能的环形带。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带,是将设置在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一带部件、和设置在该第一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由与上述第一带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二带部件接合而构成的。
根据本发明,将设置在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一带部件、和设置在该第一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由与上述第一带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二带部件接合,来构成环形带,从而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使其特性在环形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和其两侧不同、并具有与各特性相应的功能的环形带。因此,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由例如耐臭氧性优异的材料构成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环形带。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带部件的宽度,大于上述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使环形带的上述第一带部件的宽度大于其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从而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例如可切实地而且高精度地传送记录介质的环形带。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带部件,由在耐弯曲开裂性及耐臭氧性上比上述第一带部件的材料更优异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用在耐弯曲开裂性和耐臭氧性上比构成上述第一带部件的材料更优异的材料构成环形带的上述第二带部件,从而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下述环形带:即使在周围存在臭氧的状况下,以施加预定的张力并进行张架的状态旋转移动时,也防止了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开始的开裂而导致的劣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带,在从收容记录介质的收容部、到排出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出部之间配置有多条,各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根据各自的配置位置,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在从收容记录介质的收容部到排出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出部之间配置有多条环形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各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根据各自的配置位置而由不同的材料构成,从而就能够通过具有在各自的配置位置所需特性的环形带,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分高精度地进行操作。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形成部,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由带电的显影剂形成图像;转印部,将由该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和带电部,使传送在该转印部被转印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环形带带电,上述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由具有在由上述带电部使之带电时能够吸附上述记录介质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由带电的显影剂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再使对转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传送的环形带带电,将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在经由环形带而带电的记录介质上,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由具有在带电状态下能够吸附记录介质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因此,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可切实地吸附传送的记录介质的环形带。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形成部,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由带电的显影剂形成图像;第一转印部,将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在一次转印部件上;第二转印部,将由该第一转印部转印在一次转印部件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和带电部,使在上述第一转印部被转印了图像的一次转印部件带电,上述一次转印部件为上述环形带,其第一带部件由具有在带电时能够吸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由带电的显影剂形成图像,并使对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进行转印的一次转印部件带电,再将转印在带电的一次转印部件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上述一次转印部件的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由具有一定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在带电状态下能够吸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因此,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可切实地吸附从图像载体转印的图像的环形带作为一次转印部件。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形成部,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由带电的显影剂形成图像;转印部,将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定影部,使由该转印部转印的图像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定影;和带电部,使传送由该定影部对图像进行定影的记录介质的环形带带电,上述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由具有在带电时能够吸附上述记录介质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由带电的显影剂形成图像,再使对将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并定影的记录介质进行传送的环形带带电,在经由环形带而带电的记录介质上对转印的图像进行定影,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由具有在带电状态下能够吸附记录介质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因此,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可切实地吸附为了将转印的图像进行定影而传送的记录介质的环形带。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带是将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粘结后接合而成的。
根据本发明,使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粘结并接合以生成环形带,从而就能够通过以往就实行的熔融接合来高精度地生成环形带。
在本发明中,对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传送的环形带,通过在宽度方向将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接合而构成。因此,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下述环形带:沿宽度方特性不同,并具有与各特性相应的功能。
在本发明中,将设置在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一带部件、和设置在该第一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由与上述第一带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二带部件接合,来构成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环形带。因此,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下述环形带:在环形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和其两侧特性不同,并具有与各特性相应的功能。因此,当由例如耐臭氧性优异的材料构成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时,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两端部的耐久性优异的环形带。
在本发明中,使环形带的上述第一带部件的宽度大于其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从而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例如可切实且高精度地传送记录介质的环形带。另外,当用在耐弯曲开裂性和耐臭氧性上比构成上述第一带部件的材料更优异的材料构成环形带的上述第二带部件时,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以下环形带:即使在周围存在臭氧的状况下,以施加预定的张力并进行张架的状态旋转移动时,也防止了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开始的开裂而导致的劣化。因此,能够延长环形带的寿命周期,其结果,能够降低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消耗品所需的费用。
在本发明中,在从收容记录介质的收容部到排出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出部之间配置有多条环形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各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根据各自的配置位置而由不同的材料构成。从而,就能够通过具有在各自的配置位置所需特性的环形带,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分高精度地进行操作。
例如,用具有在环形带带电的状态下能够吸附记录介质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传送对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进行转印的记录介质的该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从而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可切实地吸附传送的记录介质的环形带。另外,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将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而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显影剂的图像转印在一次转印部件上,其后再将其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用具有在环形带带电的状态下能够吸附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一次转印部件即该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从而就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可切实地吸附从图像载体转印的图像的环形带作为一次转印部件。
而且,用具有在环形带带电的状态下能够吸附记录介质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对将根据自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显影剂的图像转印并定影的记录介质进行传送的该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从而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可切实地吸附传送的记录介质的环形带。这样一来,能够切实地吸附各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或显影剂,从而能够实现在预定位置准确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本发明中,使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粘结并接合来生成环形带,从而能够通过以往就实行的熔融接合来高精度地生成环形带。
参照以下附图及详细说明,可以更为充分地明确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转印器的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转印器的转印带的构成的示意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定影器的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转印带的构成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其实施方式的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在图1中,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地讲是数字彩色打印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下部配设有抽屉式的送纸盒20,该送纸盒20,具有收容记录纸或OHP(Over Head Projector:架空投影仪)胶片等纸张(记录介质)的收容部22(参照图2)。该送纸盒20,可以通过使用者向面前拉出来打开收容部22,并能够在打开收容部22的状态下进行纸张的补充。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中央部具有图像形成部10,该图像形成部10,根据自外部得到的图像数据,在从送纸盒20传送过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在图像形成部10的左侧面,安装着放少量纸张的手动盘23,放在手动盘23上的纸张也可以被取入到图像形成部10的内部,由图像形成部10形成图像。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上部还设有:排出由图像形成部10形成图像后的纸张的排纸盘(排出部)28、29;和用于使用者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面板105(参照图3)。
图像形成装置1除了上述的构成之外,还可以具备例如:可收容不同尺寸的多种纸张的送纸盒、可收容数千张单位的纸张的大容量送纸盒、多个排纸盘、和用于将形成图像后的纸张传送到各排纸盘的传送机构等,另外,也可以是将这些作为选择功能而进行后附。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来自与外部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未图示)的打印任务,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部10,具有光扫描单元11、感光鼓12、带电器13、显影器14、转印器16、定影器17等,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
带电器13使感光鼓(图像载体)12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均匀地带电。带电器13,除了与感光鼓12接触的辊型、刷型之外,还可以采用不与感光鼓12接触的充电型等。在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采用了充电型带电器。另外,带电器13使感光鼓12的表面带负电。
光扫描单元1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具有激光照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Laser Scanning Unit)构成。另外,对于光扫描单元11,除了LSU之外,还可以采用将EL(Electro Luminescence:场致发光)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写入头。
光扫描单元11,对由带电器13带电后的感光鼓12的表面照射激光,去除感光鼓12上的负电荷。因此,光扫描单元11,根据从图像存储器(参照图3)104传送过来的图像数据,对感光鼓12照射激光,从而在感光鼓12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影。
显影器14,取出邻接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5内的显影剂,使之带上负电,并将该显影剂供给到在感光鼓12上形成的静电潜影。带负电的显影剂附着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被激光去除了负电荷的部分,这样一来,显影器14就作为形成将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化的显影剂图像(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的机构而进行操作。
转印器16作为转印部进行操作,其通过对传送过来的纸张施加与显影剂的带电极性(负极性)相反极性(正极性)的高电压,将在感光鼓12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在纸张上。转印器16可采用电晕转印方式、辊转印方式、刷转印方式和带转印方式等。在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采用了带转印方式的转印器16。另外,参照图4对转印器16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定影器17作为定影部进行操作,其将由转印器16转印在纸张上的未定影的显影剂,通过热和压力在纸张上进行定影。定影器17可采用辊定影方式和带定影方式等,在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采用了带定影方式的定影器17。
在感光鼓12的周围,除了上述的带电器13、显影器14和转印器16之外,还设有:清洁单元18,对将在感光鼓12的表面进行了显影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在纸张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2表面上的显影剂,进行回收和清除;和除电灯19,去除感光鼓12表面的电荷。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不仅有在送纸盒20内设置的收容部22,在图像形成部10内部的下方,还设有收容纸张的收容部21。收容部21、22和手动盘23,在其中分别层叠的纸张的前端附近,分别具有拾取辊21a、22a、23a,由各拾取辊21a、22a、23a分离输送的纸张通过传送路径R传送到图像形成部10的内部。另外,收容部22中收容的纸张,由拾取辊22a分离输送并传送到传送辊24之后,由传送辊24取入到图像形成部10的内部。
由拾取辊21a、22a、23a分别分离输送的纸张,通过传送路径R传送到设置在转印器16的上游位置的阻力辊25。在阻力辊25的附近设有阻力预检测开关(未图示),将传送过来的纸张由没有旋转的阻力辊25暂时保持,在对感光鼓12上的显影剂图像和传送的纸张进行位置配合之后,以预定的时序使阻力辊25开始旋转,从而将纸张向与感光鼓12相对的位置传送。在被传送到与感光鼓12相对位置的纸张上,由转印器16转印感光鼓12上的显影剂图像。
将由转印器16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纸张,向定影器17传送,通过由定影器17施加热和压力,将转印后的显影剂图像在纸张上进行热定影。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后的纸张,由传送辊26传送到切换导向器27,通过由切换导向器27切换成两个方向的传送路径R,经由排纸辊28a或29a,被排出到排纸盘28或29。另外,在排纸盘28上形成图像后的纸张正面朝下排出,在排纸盘29上形成图像后的纸张正面朝上排出。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构成例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CPU 101。CPU 101上,经由总线1a连接ROM 102、RAM 103、图像存储器104、操作面板105、通信端口106、送纸部107和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部10等各种硬件。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未图示的电源装置,可以通过从电源装置供给的电力使如上所述的硬件进行操作。
ROM 102预先存储用于CPU 101控制如上所述的硬件的控制程序。RAM 103是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暂时存储CPU 101在运行控制程序中生成的数据。CPU 101,将存储在ROM 102中的控制程序读出到RAM 103并顺次运行,从而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
图像存储器104是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暂时存储将通过通信端口106接收的打印任务展开而得到的打印用的图像数据。存储的图像数据,以CPU 101所指示的时序向图像形成部10读出,并向图像形成部10的光扫描单元11发送。操作面板105,由具有用于接收来自使用者的操作指示的各种操作按钮的操作部、显示应对使用者通知的信息的LED显示器、和诸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部构成。
通信端口106,具有用于在外部连接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接口,接收来自经由通信电缆或通信网络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打印任务,并且发送应对信息处理装置通知的信息。通信端口106对这样的各种信息的收发进行控制。
送纸部107由上述纸张收容部21、22及手动盘23等构成,以从CPU 101指示的时序驱动拾取辊21a、22a或23a,将收容部21、22或手动盘23中层叠的纸张逐张向图像形成部10分离输送。图像形成部10,如前面所述,具有光扫描单元11、感光鼓12、带电器13、显影器14、转印器16、定影器17、清洁单元18等,根据从图像存储器104传送过来的图像数据,在由送纸部107输送过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像形成部10的转印器16的构成。图4是表示转印器16的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转印器16的转印带构成的示意俯视图。
转印器16,如图4所示,具有:环状的转印带160、经由转印带160与感光鼓12抵接的转印辊16b、转印带驱动辊16c、转印带从动辊16a、转印带张力辊16e、转印带清洁辊16d、显影剂回收容器162等。各辊16a、16b、16c、16d、16e,张架转印带160,并且驱动转印带160使其沿图4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
转印带驱动辊16c,由辊驱动电路(未图示)进行驱动使其在图4上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使转印带160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转印带从动辊16a,被构成为可以旋转,随着由转印带驱动辊16c驱动的转印带160的旋转而从动旋转。另外,转印带从动辊16a,与电位调节电路165连接,在与转印带160接触的接触区域,调节转印带160的带电电位。这样一来,转印带从动辊16a作为带电部进行操作,使从感光鼓12传送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纸张的转印带160带电。
电位调节电路165由电压施加电路166、接地电路167、切换电路168等构成。电压施加电路166,将DC电源166a和AC电源166b串联连接,将在DC电源166a的DC偏压上叠加了AC电源166b的AC偏压的电压施加在转印带从动辊16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00V的直流电压上叠加频率为50Hz~2.0KHz、峰间电压为4.0~4.5V的交流电压,并施加在转印带从动辊16a上。
接地电路167根据需要将转印带从动辊16a接地。切换电路168,按照来自CPU 101(参照图3)的控制,根据例如由纸张种类检测传感器和湿度检测传感器检测的结果,对应纸张的带电状态,将电压施加电路166或接地电路167的其中之一与转印带从动辊16a连接。
转印辊16b,以直径为8~10mm的金属轴为基体,其表面用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泡沫氨基甲酸乙酯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覆盖。转印辊16b与高压电源164连接,在通过表面的导电性的弹性材料经由转印带160而与感光鼓12抵接的部分161,在感光鼓12和转印带160之间施加转印偏压。
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上所述,使显影剂带负电,所以在施加转印偏压时,对转印辊16b施加正极性的转印偏压(例如2kV)。因此,转印辊16b能够对吸附在转印带160上而传送过来的纸张均匀地施加正极性的高电压,所以能够将在感光鼓12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在纸张上。另外,在转印辊16b和感光鼓12的抵接部分161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纸张,随着转印带160的旋转在传送路径R上进行传送。
转印带清洁辊16d,与转印带160吸附纸张一侧的面的预定部分抵接。转印带清洁辊16d的外周面,在与转印带160抵接的部分,向与转印带160外周面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通过滑动摩擦作用清除附着在转印带160上的显影剂。另外,通过转印带清洁辊16d从转印带160上清除的显影剂,落入显影剂回收容器162内从而被回收。
转印带清洁辊16d与高压电源163连接,通过从该高压电源163供给的电力,对转印带160施加与由转印辊16b对转印带160施加的转印偏压极性相反(负极性)的电压(例如,-1kV)。这样一来,转印带160的带电电位就变成接近0V的正极性的电位,所以能够有效地清除转印带160上附着的显影剂。
转印带160,由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构成,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通过挤压成型或离心成型等被形成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1中,转印带160如图5所示,在吸附着纸张S的状态下,沿图5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移动,以此来传送纸张S。另外,转印带160,是在与纸张S的传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将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接合而构成的。图5所示的转印带160,由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第一带部件160a和设置在第一带部件160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带部件160b、160c构成。
转印带160的第一带部件160a,其宽度略宽于可能会由转印带160传送的纸张S的最大宽度,例如,具有比A4尺寸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略长的300mm~320mm左右的宽度,第二带部件160b、160c分别具有10mm~20mm左右的宽度。另外,该第一带部件160a的宽度,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的用途而相应地变更,例如,在对尺寸大于A4尺寸的纸张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中,可以设定成320mm以上的宽度,而在仅对明信片尺寸左右的纸张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中,可以设定成小于300mm的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1中,转印带160的第一带部件160a,如上所述,在吸附着纸张S的状态下进行传送,所以需要使用下述材料:具有能够通过由电位调节电路165调节的带电电位而切实地吸附纸张的电阻值,并且耐热性优异。因此,对于第一带部件160a,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DPM)、腈橡胶(NBR)等比较适合,可考虑从电位调节电路165施加的电压,选择具有适当的体积电阻率(例如,1.0×108~1.0×1011Ω·cm)和热特性的材料。
另一方面,对于转印带160的第二带部件160b、160c,需要选择对于在图像形成部10内部产生的臭氧具有特别强的抵抗性质的材料,另外,需要选择至少耐弯曲开裂性和耐臭氧性比第一带部件160a更优异的材料。因此,对于第二带部件160b、160c,例如硅橡胶(Si)、氟橡胶(FPM)等比较适合,可考虑机械耐久性、电气耐久性、耐臭氧性和制造成本等,选择适当的材料。
制造转印带160时,分别使用如上所述作为转印带160的第一带部件160a选择的材料、作为第二带部件160b、160c选择的材料,形成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接下来,将由作为第一带部件160a选择的材料构成的薄膜,分割成具有300mm~320mm之间的预定宽度、和可以由图像形成装置1打印的纸张尺寸的至少两倍左右的预定长度的分割薄膜。另外,将由作为第二带部件160b、160c选择的材料构成的薄膜,分割成具有10mm~20mm之间的预定宽度、和可以由图像形成装置1打印的纸张尺寸的至少两倍左右的预定长度的分割薄膜。
另外,将构成第二带部件160b、160c的两片分割薄膜的各条长边,分别与构成第一带部件160a的分割薄膜的两条长边接合。作为此时使不同材质的薄膜接合的方法,可以采用热熔融方式:通过将接合的两片薄膜的接合位置熔融,使之粘结。另外,通过使将第一带部件160a和第二带部件160b、160c接合后的薄膜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粘结,生成环状的转印带160。
这样,就能够生成将不同材质的第一带部件160a和第二带部件160b、160c接合并形成为均匀厚度的转印带160。并且,如此生成的转印带160,因为是由纸张吸附性优异的第一带部件160a、和耐臭氧性及耐久性优异的第二带部件160b、160c构成,所以能够实现寿命周期较长的转印带160。
上述转印带160中使用的环形带,通过改变材料,也可以用在定影器17中。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像形成部10的定影器17的构成。图6是表示定影器17的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
定影器17,如图6所示,具有环状的定影带170、用于使定影带170旋转的定影辊171和从动辊173、加压辊174、加压辅助辊175、加热设备172等。定影辊171由辊驱动电路(未图示)驱动,使其例如在图6上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这样来使定影带170旋转移动。从动辊173随着定影辊171带动的定影带170的旋转而从动旋转。在与从动辊173相对并隔着定影带170的位置,配设有由加热灯或线圈等构成的加热设备172,定影带170与从动辊173接触的区域由加热设备172加热到预定的定影温度。
如此由加热设备172加热后的定影带170,随着定影辊171和从动辊173带动的旋转,而在与加压辊174抵接的部分,对通过传送路径R传送过来的纸张进行加热。另外,加压辊174和加压辅助辊175,按照来自CPU 101(未图示)的控制,对其与定影带170抵接的部分施加预定的压力。因此,由转印器16转印了显影剂图像并被传送过来的纸张,就会在定影带170和加压辊174之间,由定影带170进行加热并加压,对纸张上的显影剂图像进行热定影。
另一方面,定影辊171,为与上述转印带从动辊16a相同的构成,与未图示的电源部连接,并通过来自电源部的带电电位使定影带170带电,从而将通过传送路径R传送过来的纸张吸附在定影带170上,使之切实地通过定影辊171和加压辊174的抵接部分。因此,定影辊171作为带电部进行操作,使传送将转印后的显影剂图像定影的纸张的定影带170带电。
在此,为了对通过传送路径R传送过来的纸张高精度且切实地施加热和压力,定影带170需要采用以下材料:具有一定的电阻值,在借助来自定影辊171施加的电压而带电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吸附纸张;并且具有耐热性,能够承受由加热设备172加热的温度。另外,对于定影带170,也和转印带160一样,在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和其两侧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从而能够生成耐久性更高的环形带。
对于定影带170的中央部,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DPM)、腈橡胶(NBR)等比较适合,可考虑适合从定影辊171施加的电压的体积电阻率和加热设备172的加热温度等,选择具有适当耐热性的材料。另外,以耐热性为主进行选择时,可考虑显影剂的软化点和熔点等。另外,对于定影带17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需要选择具有特别耐臭氧的性质的材料,例如硅橡胶(Si)、氟橡胶(FPM)等比较适合,可考虑耐久性、耐臭氧性和制造成本等,选择适当的材料。
另外,定影带170能够用与上述转印带160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另外,定影带170的旋转移动方向的长度,具有能够用定影辊171和从动辊173张架并旋转的程度的长度即可。如此生成的定影带170,因为是由纸张吸附性及耐热性优异的中央部、和耐臭氧性及耐久性优异的两端部构成,所以能够实现寿命周期较长的定影带170。
如上所述,在从收容纸张的收容部21、22和手动盘23、到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排出盘28、29之间的传送路径R中,使根据需要而采用的环形带分别用与各自的配置位置相应的材料来构成,从而能够延长适合各自配置位置的环形带的寿命周期,其结果,能够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所需消耗品的补充费用。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内部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3,具体地讲是数字彩色打印机,大致由图像形成部30和送纸部50构成。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根据来自与外部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未图示)的打印任务,在纸张上形成多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3具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30。图像形成部30为了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各种颜色形成多色图像,而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各个颜色的感光鼓31a、31b、31c、31d;带电器32a、32b、32c、32d;显影器33a、33b、33c、33d;清洁器单元34a、34b、34c、34d;和曝光单元35等,根据打印用的图像数据发出激光,在感光鼓31a、31b、31c、31d上生成静电潜影。
另外,各标号上标注的a、b、c、d符号,是分别对应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各种颜色而记载的,下面,除了指定与特定的颜色对应的部件进行说明的情况之外,将对各种颜色设置的部件统一记载为感光鼓31、带电器32、显影器33、清洁器单元34。
对带电器32采用以与感光鼓31接触的方式构成的辊型带电器,使感光鼓(图像载体)31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均匀地带电。另外,也可以是用刷型带电器、充电型带电器代替辊型带电器的构成。另外,带电器32分别使其对应的感光鼓31的表面带负电。
曝光单元35,由具有激光照射部36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并设置有多棱镜37和反射镜38a~38d、39a~39c,以使从激光照射部36发出的激光照射在感光鼓31上。另外,也可以采用将EL、LED等发光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写入头,来代替激光照射部36。曝光单元35,根据取得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31的表面照射激光,以此在感光鼓31上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器33a~33d分别存放着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各种颜色的显影剂,使存放的显影剂带负电,并将该显影剂供给到形成于感光鼓31a~31d表面的静电潜影。带负电的显影剂,吸附在感光鼓31a~31d的表面中去除了负电荷的部分,这样一来,显影器33a~33d就作为形成使感光鼓31a~31d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化的显影剂图像(显影剂的图像)的设备进行操作。清洁器单元34,对转印了图像后残留在感光鼓31表面的显影剂进行回收和清除。
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3,通过中间转印方式将感光鼓3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在从送纸部50供给的纸张上,在感光鼓31的上侧,设置了转印带单元40。转印带单元40具有:转印带41;转印带驱动辊42;转印带从动辊43;转印带张力机构44;和中间转印辊45a、45b、45c、45d。另外,下面,将中间转印辊45a、45b、45c、45d统一记载为中间转印辊45。
转印带驱动辊42、转印带从动辊43、转印带张力机构44、中间转印辊45等,张架转印带41,并通过转印带驱动辊42的驱动力,使转印带41沿图中的空心箭头方向(副扫描方向)进行旋转。另外,转印带从动辊43,与未图示的电源部连接,并通过来自电源部的带电电位,在其与转印带41接触的部分,使转印带41以预定电位带电,以此来使从感光鼓31转印的显影剂图像吸附在转印带41上。因此,转印带从动辊43作为使转印带41带电的带电部进行操作。
转印带(一次转印材料)41,利用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形成为环状,其表面与感光鼓31接触。通过将感光鼓31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显影剂图像顺次重叠转印在转印带41上,在转印带41上形成彩色的显影剂图像(多色显影剂图像)。
从感光鼓31向转印带41转印的显影剂图像,通过与转印带41的内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第一转印部)45来进行。对中间转印辊45,为了转印显影剂图像而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即与显影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45,以直径为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体,其表面由EPDM、泡沫氨基甲酸乙酯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覆盖。通过该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中间转印辊45对转印带41均匀地施加高电压。
如上所述在感光鼓31上对应各种颜色进行显影后的静电潜影在转印带41上层叠,打印用的图像通过多色显影剂图像在转印带41上得到再现。如此转印在转印带41上的多色显影剂图像,通过转印带41的旋转,由配置在纸张与转印带41接触的位置的转印辊(第二转印部)46转印在纸张上。
此时,转印带41和转印辊46以预定的辊隙(nip)进行压接,并且对转印辊46施加用于使多色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电压,即与显影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在此,为了使转印带41和转印辊46之间的辊隙保持一定,使转印带驱动辊42或转印辊46其中之一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另一个由弹性橡胶、泡沫性树脂等软质材料构成。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与感光鼓31的接触而附着在转印带41上的显影剂,或者没有由转印辊46转印到纸张上而残留在转印带41上的显影剂,成为在以下工序中产生显影剂的混色的原因,所以用设置在转印带从动辊43附近的转印带清洁单元47将其清除并回收。转印带清洁单元47上设置有清洁刮板作为与转印带41接触的清洁部件,清洁刮板与转印带41接触的部分,从转印带41的内侧由转印带从动辊43支撑。
送纸部50具有用于收容图像形成所使用的纸张(记录介质)的手动盘51和收容部52。手动盘51在图像形成装置3的筐体外设置,是只放少数几张使用者所要的种类的纸张并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3内部的部件。另一方面,收容部52设置在图像形成部30和曝光单元35的下侧,是大量收容由装置规定的尺寸、或使用者预先设定的尺寸的纸张的部件。
放在手动盘51上的纸张,以图像形成装置3的CPU(未图示)所指示的时序,由拾取辊51a取入到装置内部,并由沿传送路径S1设置的传送辊51b、51c、51d向图像形成部30传送。另外,收容在收容部52中的纸张,由拾取辊52a逐张分离输送,并通过沿传送路径S2设置的传送辊52b向图像形成部30传送。
在上述转印辊46和转印带驱动辊42的下侧设有阻力辊53,阻力辊53,以对从送纸部50传送过来的纸张的前端和转印带41上的显影剂图像的前端进行匹配的时序,将纸张向转印辊46传送,从而将转印带4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在上述纸张上。
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纸张被大致垂直地传送,到达设置在转印辊46上侧的定影单元54。定影单元54,具有加热辊54a和加压辊54b,通过根据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值对加热灯等加热设备进行控制,将加热辊54a保持在预定的定影温度,并且将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纸张夹在加热辊54a和加压辊54b之间使之旋转,通过加热辊54a的热量,使显影剂图像在纸张上进行热定影。进行了热定影的纸张由设置在定影单元54的出口附近的传送辊54c排出。
通过了定影单元54的纸张,在单面打印请求的情况下,通过排纸辊55正面朝下排出到排纸盘57上;在双面打印请求的情况下,由排纸辊55夹住纸张后,使排纸辊55反向旋转,将纸张引向双面原稿传送路径S3,由传送辊56a、56b再次传送到阻力辊53。然后,在纸张的反面一侧对显影剂图像进行转印并进行热定影后,由排纸辊55排出到排出盘57上。
下面,对转印带4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所具备的转印带41的构成的示意俯视图。转印带41,由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构成,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2中,转印带41如图8所示,是在吸附着从感光鼓31a、31b、31c、31d转印的显影剂图像I的状态下,将其传送到转印辊46。
另外,转印带41是将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第一带部件41a、和设置在第一带部件41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带部件41b、41c接合而构成的。转印带41的第一带部件41a,其宽度略宽于可在转印带41上转印的显影剂图像I的宽度,例如具有300mm~320mm左右的宽度,第二带部件41b、41c分别具有10mm~20mm左右的宽度。另外,该第一带部件41a的宽度,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3的用途而相应地变更,例如,对于在尺寸大于A4尺寸的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可以设定成320mm以上的宽度,对于只在明信片尺寸左右的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可以设定成小于300mm的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2中,转印带41的第一带部件41a,如上所述,是在吸附着显影剂图像I的状态下进行传送,所以需要使用下述材料:具有一定的电阻值,能够通过转印带从动辊43的带电电位切实地吸附显影剂图像I;并且耐热性优异。因此,对于第一带部件160a,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DPM)、腈橡胶(NBR)等比较适合,可考虑从中间转印辊45施加的电压,选择具有适当的体积电阻率和热特性的材料。
另一方面,对于转印带41的第二带部件41b、41c,需要选择对在图像形成部30内部产生的臭氧具有特别强的抵抗性质的材料,另外,需要选择至少耐弯曲开裂性和耐臭氧性比第一带部件41a更优异的材料。因此,对于第二带部件41b、41c,例如硅橡胶(Si)、氟橡胶(FPM)等比较适合,可考虑耐久性、耐臭氧性和制造成本等,选择适当的材料。
另外,转印带41可用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转印带160同样的方法进行制造,用同样的方法生成的转印带41,具有显影剂的吸附性及耐热性优异的中央部分、和耐臭氧性及耐久性优异的两端部分,能够实现寿命周期较长的转印带4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数字彩色打印机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具有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将这些功能复合的复合机。另外,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以具有直接转印方式的转印器16、形成单色图像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实施方式2的图像形成装置3,以中间转印方式形成彩色图像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环形带,不仅适用于这些转印器,还能够用于例如将在以串联方式配置的、与各种颜色对应的感光鼓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顺次转印在传送的纸张上的转印器。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传送记录介质的环形带;和
图像形成部,根据从外部接收的图像数据,在由该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其中,上述环形带是在宽度方向上将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接合而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环形带,是将设置在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一带部件、和设置在该第一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由与上述第一带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第二带部件接合而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带部件的宽度,大于上述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带部件,由在耐弯曲开裂性上比上述第一带部件的材料更优异的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带部件,由在耐臭氧性上比上述第一带部件的材料更优异的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带部件,由在耐弯曲开裂性和耐臭氧性上比上述第一带部件的材料更优异的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环形带,在从收容记录介质的收容部、到排出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出部之间配置有多条,各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根据各自的配置位置,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图像形成部,根据上述图像数据,由带电后的显影剂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转印部,将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和
带电部,使传送在该转印部被转印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环形带带电,
其中,上述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由具有在带电时能够吸附上述记录介质的范围的电阻的材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第一转印部,将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在一次转印部件上;
第二转印部,将由该第一转印部转印在一次转印部件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和
带电部,使在上述第一转印部被转印了图像的一次转印部件带电,
其中,上述一次转印部件为上述环形带,其第一带部件由具有在带电时能够吸附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有:转印部,将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
定影部,使由该转印部转印的图像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定影;和
带电部,使传送由该定影部对图像进行定影的记录介质的环形带带电,
其中,上述环形带的第一带部件,由具有在带电时能够吸附上述记录介质的范围的电阻值的材料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环形带是将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带部件粘结并接合而成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31599A JP4439355B2 (ja) | 2004-08-06 | 2004-08-06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31599 | 2004-08-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31291A true CN1731291A (zh) | 2006-02-08 |
CN100418017C CN100418017C (zh) | 2008-09-10 |
Family
ID=35757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8967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017C (zh) | 2004-08-06 | 2005-08-08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40206B2 (zh) |
JP (1) | JP4439355B2 (zh) |
CN (1) | CN10041801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44079A (ja) * | 2004-08-05 | 2006-02-16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4807011B2 (ja) * | 2005-08-31 | 2011-11-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99214B2 (ja) * | 2006-03-02 | 2011-10-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417303T1 (de) * | 1999-03-03 | 2008-12-15 | Seiko Epson Corp | Fixiervorrichtung mit einem ölauftragmechanismus |
JP2000255821A (ja) * | 1999-03-12 | 2000-09-19 | Canon Inc | 無端ベル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293045A (ja) * | 1999-04-08 | 2000-10-20 | Nitto Denko Corp | 電子写真装置用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
JP3868164B2 (ja) | 1999-09-30 | 2007-01-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無端状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無端状ベルト並びに該無端状ベルト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65954B2 (ja) * | 1999-10-22 | 2009-1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ベル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US6418287B1 (en) * | 2000-03-07 | 2002-07-09 | Hewlett-Packard Co. | Belt drive for one or more photoconductor drums |
JP2002318505A (ja) | 2001-04-23 | 2002-10-3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085523B2 (en) * | 2002-11-11 | 2006-08-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edium transporting belt formed in an endless shape |
-
2004
- 2004-08-06 JP JP2004231599A patent/JP443935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8-03 US US11/195,608 patent/US7340206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8-08 CN CNB200510089673XA patent/CN10041801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340206B2 (en) | 2008-03-04 |
CN100418017C (zh) | 2008-09-10 |
US20060029440A1 (en) | 2006-02-09 |
JP4439355B2 (ja) | 2010-03-24 |
JP2006047876A (ja) | 2006-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6042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959559A (zh) | 能够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及其引导件 | |
CN1776539A (zh)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24716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749885A (zh) | 图像形成组件及其再生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78192C (zh) | 具有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67734A (zh) | 供料容器和图像形成单元 | |
CN2736812Y (zh) | 图像成形设备 | |
CN1122881C (zh) | 电摄影成像装置 | |
CN1677262A (zh) | 充电单元和成像设备 | |
CN173129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330686B2 (en)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voltage attenuat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
CN173436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49878A (zh) | 采用环带的成像装置和转印装置 | |
KR100580205B1 (ko) | 현상기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CN108089419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69347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belt for conveying sheets | |
US741219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to prevent image quality degradation | |
JP543353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転写面処理方法 | |
JP2009186733A (ja) | 転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4318615B2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CN2762189Y (zh) | 具有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090226224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belt turning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629316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04109192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