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8221A - 发光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8221A
CN1728221A CNA2005100780409A CN200510078040A CN1728221A CN 1728221 A CN1728221 A CN 1728221A CN A2005100780409 A CNA2005100780409 A CN A2005100780409A CN 200510078040 A CN200510078040 A CN 200510078040A CN 1728221 A CN1728221 A CN 1728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light
layer
power
emit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80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1144C (zh
Inventor
北泽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tec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2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8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11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114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其中,在象素电路(P)中,由于保持晶体管(61)、OLED元件(64)及驱动晶体管(62)沿着Y方向形成,所以能够缩小的间距(W)。进而,由于排列成交错状,所以可以使长度(Q)大于间距(W)。由于的发光亮度取决于其面积,所以能够。提供高亮度且高析象度的行头。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那样发出大小与由阳极流入阴极的电流量对应的光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作为替代液晶元件的下一代的发光器件,被称作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发光聚合物元件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以下适当简称“OLED元件”)元件,引人注目。正在开发将在一行中设置多个该OLED元件的行头作为曝光单元使用的图象形成装置。在这种行头中,除了OLED元件之外,还设置多个包含旨在驱动它的晶体管的象素电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布了由1行的OLED元件构成的行头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平4-363264号公报
可是,打印机的析象度,取决于象素电路的间距;行头的亮度,则取决于OLED元件的面积。因此,构成象素电路的元件的最佳配置,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并且,还最好能够降低电源阻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情况而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缩小象素电路的间距的发光装置,和使用它的图象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将多个象素电路向一个方向排列,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每一个都具有:发出大小与驱动电流的量对应的光的发光元件,将所述驱动电流供给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晶体管,通过数据线做媒介、将供给的数据信号供给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保持晶体管,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保持晶体管的连接布线;在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排列方向交差的方向,排列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保持晶体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配置所述发光元件。
采用本发明后,由于在象素电路内,依次排列保持晶体管、发光元件及驱动晶体管,所以能够缩小象素电路的间距,能够提高析象度。
另外,在上述发光装置中,通过第1电源布线做媒介,将第1电源电压供给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和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的第1电极,和通过第2电源布线做媒介、供给第2电源电压的第2电极;所述第1电源布线及所述第2电源布线,在形成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区域之外,最还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侧配置。采用这种布局后,由于第1电源布线和第2电源布线与驱动晶体管邻近配置,所以可以杜绝电源供给中的多余的布线。其结果,可以用较小的面积构成象素电路
在这里,发光元件,最好在邻接的象素电路中,排列成交错状。为了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需要增大其面积。排列成交错状后,就能够增大发光元件的面积,能够形成用高亮度发光的发光元件。
进而,所述发光元件中的所述象素电路的排列方向的长度,最好比所述多个象素电路间的间距长。这时,因为将大面积的发光元件排列成交错状,所以可以一方面提高发光亮度,一方面缩小象素电路间的间距,提高发光装置的析象度。
在上述发光装置中,所述驱动晶体管及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由多层构成的层叠结构,在所述多层中包括:第1层布线,第2层布线,构成所述第2电极的第3层布线,在所述第1层布线和所述第2层布线之间设置的第1层间绝缘层,在所述第2层布线和所述第3层布线之间设置的第2层间绝缘层;所述第1电源布线,最好使用所述第1层布线及所述第2层布线后形成;所述第2电源布线,最好使用所述第2层布线及所述第3层布线后形成。这时,因为将第1电源布线及第2电源布线做成2层结构,所以能够减少电源阻抗。进而,因为在第1电源布线和第2电源布线中兼用第2层布线,所以能够缩小芯片面积。此外,在第1电源布线和第2电源布线交差的部分中,至少可以从一个电源布线中削除第2层电源布线。
在上述发光装置中,所述驱动晶体管及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由多层构成的层叠结构,在所述多层中包括:第1层布线,第2层布线,构成所述第2电极的第3层布线,构成所述第1电极的第4层布线,在所述第1层布线和所述第2层布线之间设置的第1层间绝缘层,在所述第2层布线和所述第3层布线之间设置的第2层间绝缘层;所述第1电源布线,最好使用所述第1层布线及所述第2层布线后形成;所述第2电源布线,最好使用所述第2层布线、所述第3层布线及所述第4层布线后形成。这时,因为将第1电极及第2电源布线做成2层结构,所以能够减少电源阻抗。进而,因为在第1电极和第2电源布线中兼用第2层布线,所以不需要为了将电源布线做成层叠结构而设置专用层,使结构简单。
另外,在上述发光装置中,所述第1电极,最好是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第2电极,最好是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这时,例如最好用P沟道的TFT构成保持晶体管,用N沟道的TFT构成保持晶体管,将高电位侧电源供给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将其漏极与发光元件的阳极连接,将低电位侧电源供给阴极。
另外,上述发光装置,最好包括: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排列方向平行设置、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每一个连接的多个数据线;具有第1端面和第2端面,在它们之间依次形成所述多个数据线、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1电源布线及所述第2电源布线的基板;覆盖所述多个数据线、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2电源布线及所述第1电源布线地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密封部件。
一般来说,发光元件与氧接触后,性能就要劣化。因此,为了在将其与大气隔开的同时还保护内部电路,就使发光装置采用密封结构。在密封结构上,罐密封、薄膜密封、基板粘接密封等手法,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手法,在实际的密封结构中,外部的气体也会侵入密封区内。因此,最好在基板的中央附近形成发光元件。采用本发明后,由于在基板上依次形成多个数据线→保持晶体管→发光元件→驱动晶体管→电源线,所以能够在基板的中央附近形成发光元件。这样,可以提高发光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上述发光装置,最好包括: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排列方向平行设置、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每一个连接的多个数据线;具有第1端面和第2端面,在它们之间依次形成所述多个数据线、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2电源布线及所述第1电源布线的基板;覆盖所述多个数据线、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1电源布线及所述第2电源布线地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密封部件;所述第1电极,是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第2电极,是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由于阴性容易与氧反应,所以最好尽量将阴极配置在基板的中央部位。采用本发明后,由于与阴性连接在第2电源布线,比第1电源布线远离第2端面、靠近中央地配置,所以能够更靠近中央地配置阴极。这样,能够提高发光装置的可靠性。
本发明涉及的图象形成装置,具有被光线照射后形成图象的感光体,和将光线照射所述感光体后形成所述图象的头部;最好在所述头部中使用上述发光装置。如上所述,由于发光装置的象素电路的间距减小,而且发出高亮度的光,所以可以在感光体是形成高析象度的图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该装置的输入ESD保护单元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该装置的输出ESD保护单元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该装置的象素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数据信号和驱动电流的关系的波形图。
图6是表示象素块和数据线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Z1-Z1’线的剖面图。
图8是图6所示Z2-Z2’线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纵断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象形成装置的其它示例的纵断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发光装置的外形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用S-S’线切断该装置后的剖面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用S-S’线切断该装置后的剖面的其它示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讲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发光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该发光装置,被作为图象形成装置的打印机的头部10使用。头部10是行式的光头,包括输入保护电路20、缓冲器部30、128根数据线L0~L127、输出保护电路40、移位寄存器50及象素块B1~B40。对头部10,除供给数据信号D0~D127外,还供给各种控制信号及电源信号。输入保护电路20,由在供给控制信号的布线上设置的多个输入ESD保护单元Ua及在供给电源信号的多个电源间设置的电源间保护单元Ua’构成。作为控制信号,包括移位脉冲信号SP、时钟脉冲信号CLK及启动信号EN。缓冲器部30,用多个变换器31构成,在作为向数据线L0~L127供给数据信号D0~D127的驱动器发挥作用的同时,还低阻抗变换各控制信号的阻抗后,供给移位寄存器50。
移位脉冲信号SP,是在主扫描期间开始时,成为有效的脉冲;启动信号EN,是允许输出由移位寄存器50输出的选择信号SEL1~SEL40的信号。在移位寄存器50中,供给电源电压信号VHH和VLL。电源电压信号VHH,通过布线50b做媒介供给;电源电压信号VHH,通过布线50a做媒介供给。移位寄存器50在启动信号EN有效的状态下,按照时钟脉冲信号CLK使移位脉冲信号SP移位,依次输出选择信号SEL1~SEL40。各选择信号SEL1~SEL40,在主扫描期间的1/40的期间成为有效。此外,时钟脉冲信号CLK,通过布线50c作媒介,被供给移位寄存器50。
第1~第40象素块B1~B40,被选择信号SEL1~SEL40依次排它性地选择。由于这样将主扫描期间分割成多个选择期间(写入期间)后进行时间分隔驱动,所以能够削减数据线L0~L127的根数。第1~第40象素块B1~B40的每一个,都具有与各数据线L0~L127对应的128个象素电路P。给这些象素电路P供给第1电源电压信号VDDEL和第2电源电压信号VSSEL。然后,在各选择期间,通过数据线L0~L127作媒介供给的数据信号D0~D127,被写入象素电路P。此外,该例的数据信号D0~D127,是使OLED元件明·灭的二值信号。
图2中示出输入保护电路20使用的输入ESD保护单元Ua的电路图,图3中示出输出保护电路40使用的输出ESD保护单元Ub的电路图。输入ESD保护单元Ua和输出ESD保护单元Ub,在高电位侧电源和低电位侧电源之间,与二极管d1及d2串联,进而还在输入ESD保护单元Ua中设置电阻器R。此外,在电源布线之间反向连接二极管,构成电源间保护单元Ua’。之所以给数据线L0~L12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双方设置防止静电放电用的保护电路,是因为该例的头部10与A4纵的印刷尺寸对应,数据线L0~L127的长度长达215mm左右的缘故。另外,给电源设置防止静电放电用的保护电路,也基于同样的理由。进而,之所以设置缓冲器部30,是因为输入ESD保护单元Ua具有电阻器R,假如不设置缓冲器部30,从外部驱动后,信号的延迟时间就要增大的缘故。
图4示出象素电路P的电路图。象素电路P,包括保持晶体管61、驱动晶体管62及OLED元件64。由移位寄存器50向保持晶体管61的栅极供给选择信号SEL1~SEL40中的某一个,其源极与数据线L0~L127中的某一个连接,被供给数据信号D0~D127中的某一个。保持晶体管61的漏极与驱动晶体管62的栅极,被连接布线63连接。正如后文所述,在连接布线63中,附带寄生电容,该电容能够作为保持电容C发挥作用。在保持电容C中,在选择期间写入2值的电压,直到下一个选择期间为止,保持写入的电压。所以,在根据选择信号SEL1~SEL40选择了保持晶体管的期间内,OLED元件64只在数据信号D0~D127是指令OLED元件64亮的信号的期间发光。
给驱动晶体管62的漏极,供给第1电源电压信号VDDEL,其源极与OLED元件64的阳极连接。OLED元件64的阴极被供给第2电源电压信号VSSEL。OLED元件64发出与驱动电流的电流值对应的光。在本实施方式的象素电路P中,用P沟道的TFT(薄膜晶体管)构成保持晶体管61,用N沟道的TFT构成驱动晶体管62。P沟道的晶体管,在电流的吸入方面具有优异的特性,所以如图5所示,驱动电流的上升波形陡,下降波形缓。其结果,OLED元件64的低灰度时的灰度特性差,但是可以提高峰值亮度。一般地说,感光体的灵敏度低,所以提高峰值亮度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如果是OLED元件64的临界值电流附近的发光量,由于感光体的灵敏度极低,所以对图象质量没有不良影响。因此,最好优先保证峰值亮度,用P沟道构成保持晶体管61,用N沟道构成驱动晶体管62。
图6示出象素块和数据线的布线结构。正如该图所示,数据线L0~L127,沿着X方向(象素电路P的排列方向)平行排列。另外,多个象素电路P,朝着X方向排列。象素电路P具有保持晶体管61、驱动晶体管62、连接布线63及OLED元件64。将它们沿着Y方向(与象素电路P的排列方向交错的方向)排列。各保持晶体管61的栅极,由布线La共同连接,并且与移位寄存器50连接。数据线L0~L127,使用源极线后形成。各保持晶体管61和数据线L0~L127,由使用了栅极线的连接布线60进行连接。在保持晶体管61和驱动晶体管62之间,设置OLED元件64。另外,各OLED元件64排列成为交错状。
在象素电路P中,保持晶体管61、驱动晶体管62及OLED元件64的占有面积较大。所以,将这些构成要素沿Y方向设置后,可以缩小象素电路P的间距W。其结果能够提高析象度。
一般来说,感光体的灵敏度较低,所以在头部10中,提高发光亮度十分重要。OLED元件64的发光亮度,与其面积成正比。可是,加大OLED元件64后,象素电路P的间距W就要变长。就是说,发光亮度与析象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该例中,由于将OLED元件64配置成交错状,所以与间距W相比,可以增加OLED元件64的长度Q。这样,就既可以使OLED元件64用高亮度发光又能缩小间距W,提高析象度。
另外,邻近各象素电路P的驱动晶体管62,配置第1电源布线Ld及第2电源布线Ls。由于通过第1电源布线Ld做媒介,将第1电源信号VDDEL供给驱动晶体管62的源极,所以使两者邻近后,可以杜绝多余的布线。另一方面,通过第2电源布线Ls做媒介供给的第2电源信号VSSEL,被供给OLED元件64的阴极645(参照图7)。
图7是图6所示Z1-Z1’线的剖面图。使以SiO2为主体的基底保护层11介于中间,在基板1的表面上设置驱动晶体管62。在基底保护层11的上层,形成硅层621。因此,驱动晶体管62成为N沟道型的晶体管。栅极绝缘层12,覆盖硅层621地设置在基底保护层11的上层。在栅极绝缘层12的上面与硅层621相对的部分,设置栅电极623。通过该栅电极623做媒介,向硅层621中掺杂V族元素,形成漏极区621a及源极区621c。在这里,未掺杂V族元素的区域,形成沟道区621b。第1层间绝缘层13,覆盖栅电极623地在栅极绝缘层12的上层形成。进而,漏电极622通过遍及栅极绝缘层12及第1层间绝缘层13开孔的接触孔做媒介,与漏极区621a连接。另一方面,源电极624夹着栅电极623,在与漏电极62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通过遍及栅极绝缘层12及第1层间绝缘层13开孔的接触孔做媒介,与源极区621c连接。第2层间绝缘层14,覆盖漏电极622及源电极624地在第1层间绝缘层13的上层形成。
另外,保持晶体管61,也同样包括硅层611、栅极绝缘层12、栅电极613、第1层间绝缘层13、第1漏/源电极612、第2漏/源电极614。但是,向硅层611中,通过该栅电极613做媒介,掺杂III族元素,形成第1漏/源区611a及第2漏/源区611c。在这里,未掺杂III族元素的区域,形成沟道区611b。保持晶体管61,成为P沟道型的晶体管。
进而,驱动晶体管62的栅电极623,通过连接布线63做媒介,与保持晶体管61的第1漏/源电极612连接。该例的连接布线63,由第1布线631和第1布线632构成(参照图6及图7)。第1布线631,使用在和保持晶体管61的第1漏/源电极612及第2漏/源电极614以及驱动晶体管62的漏电极622及源电极624同层形成的布线后形成;第2布线632,使用在和栅电极623及613同层形成的布线后形成。
OLED元件64,包括阳极641、可以输送空穴的空穴输送层642、含有具有发光能的有机EL物质的发光层643、在发光层643的上面设置的电子输送层644、在电子输送层644的上面设置的阴极645。阳极641,通过布线625a和布线625b做媒介,与驱动晶体管62的源电极624连接。此外,还可以将布线625b延长到阳极641的下方,通过接触孔做媒介,将阳极641和布线625b连接后,将阳极做成2层结构。进而,还可以将布线625a延长到阳极641的下方,通过接触孔做媒介,将布线625a和布线625b连接后,将阳极做成3层结构。这时,可以降低阳极的阻抗。
另外,在第1层间绝缘层13的表面中设置OLED元件64以外的部分和阴极645之间,设置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隔壁15。另外,隔壁15还可以在每个驱动晶体管62上设置的OLED元件64之间将它们互相隔开地形成。阳极641,具有向发光层60供给空穴的功能,使用ITO(铟锡氧化物)及氧化铟、氧化锌系非晶透明导电膜(Indium Zinc Oxide:IZO(注册商标))等的透明导电材料。阳极641还包括上述各种材料的含金及叠层板。阴极645是为了提高电子注入效率,而用低功函数的金属元素(例如:碱金属、碱土类金属、镁、稀土类金属(Pm除外)、铝)构成。另外,阴极645,最好是光反射性或不透明的导电材料。在本例中,采用从阳极641一侧取出来自发光层643的光的结构(底部发射型)。但也可以采用从阴极645一侧取出它的结构(顶部发射型)。
在这里,阴极645不覆盖第2绝缘层14的整体,而只覆盖其一部分。具体地说,阴极645只在图6及图7所示的箭头A的区域形成,而在数据线L0~L127及保持晶体管61的区域不形成。这样,之所以不使阴极645与数据线L0~L127及保持晶体管61重叠,就是为了减少寄生电容。数据线L0~L127,在与保持晶体管61的第1漏/源电极612、第2漏/源电极614及驱动晶体管62的漏电极622及源电极624相同的制造工序中形成。因此,如果使阴极645全面覆盖第2绝缘层14,那么在阴极645与数据线L0~L127之间,就要产生寄生电容。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被用作打印机的头部10,所以数据线L0~L127的长度较长,由其附带的寄生电容较大。在该寄生电容的作用下,从缓冲器部30看的负载就变大。因此,不在数据线L0~L127的区域形成阴极645。这样,就能在有限的选择期间切实写入数据信号D0~127,进而还能大幅度缩短数据信号D0~127的延迟时间。
另一方面,由于阴极645与连接布线63的一部分相对,所以在它们之间要产生寄生电容。由该寄生电容形成保持电容C。在选择期间,保持晶体管61成为接通状态,数据信号写入保持电容C。然后,尽管选择期间结束、保持晶体管61成为断开状态,数据信号的电压也仍然被保持电容C保持。这样,驱动晶体管62在某个选择期间结束之后到下一个选择期间开始之前的期间中,也能够将所定的电流供给OLED元件64。此外,在该例中,阴极645与连接布线63的一部分相对,但两者重叠到何处为止却取决于由保持期间的长度等规定的保持电容C的电容值。因此,可以将阴极645与连接布线63的全部相对。
此外,从消除噪声的角度上说,可以在连接布线63上设置电阻元件。这时,电阻元件最好在图6所示的范围B中设置。就是说,在不与阴极645相对的区域设置电阻元件。如果在连接布线63和阴极645相对的区域A设置电阻元件,保持电容C的电容值就要减少。因在,在两者不相对的区域设置电阻元件后,可以有效地形成保持电容C。
图8是图6所示的Z2-Z2’线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第1电源布线Ld,由第1层布线F1和第2层布线F2构成,它们通过接触孔做媒介被连接。另外,第2电源布线Ls,由第2层布线F2和第3层布线F3构成,它们通过接触孔做媒介被连接。在这里,第1层布线F1与保持晶体管61及驱动晶体管62中的构成栅电极的层对应。在这里,第2层布线F2与保持晶体管61及驱动晶体管62中的构成源/漏电极的层对应。第3层布线F3与OLED元件64的阴极645对应。隔壁15在第2层布线F2和第3层布线F3之间设置,作为将两者绝缘的第2层间绝缘层发挥作用。第1层布线F1、第2层布线F2,和保持晶体管61及驱动晶体管62等晶体管一起形成;第3层布线F3,和OLED元件64一起形成。这样,将第1电源布线Ld和第2电源布线Ls作为层叠结构后,能够降低电源布线的阻抗,能够供给稳定的第1电源电压信号VDDEL和第2电源电压信号VSSEL。在这里,第2层布线F2,被用第1电源布线Ld和第2电源布线Ls兼用。所以,由于第1层布线F1、第2层布线F2及第3层布线F3,和晶体管及OLED元件64一起形成,所以可以不增加工序数量地将第1电源布线Ld及第2电源布线Ls分别作为由两层布线层构成的层叠结构后形成。这样,不需要为了将电源布线作成层叠结构而设置专用层,形成简易的结构。此外,第2电源布线Ls也可以层叠与OLED元件64的阳极641对应的层。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源布线的阻抗。
图11示出头部10的外形结构。在该例中,头部10(发光装置)具有基板1和在基板1的上面设置的密封部件2。图12是用S~S’线切断头部10的剖面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在该图所示的区域E1,形成数据线L0~L127。在区域E2,形成供给低电位侧的电源电压信号VLL的布线50a。在区域E3,形成数据线驱动电路50。在区域E4,形成供给高电位侧的电源电压信号VHH的布线50b。
如图12所示,基板1具有第1端面S1和第2端面S2。而且,在基板1的上面,在从第1端面S1到第2端面S2之间,依次配置着数据线驱动电路50、数据线L0~L127、保持晶体管61、OLED元件64、驱动晶体管62、电源线Ld及电源线Ls。另外,密封部件2覆盖数据线驱动电路50、数据线L0~L127、保持晶体管61、OLED元件64、驱动晶体管62、电源线Ld及电源线Ls地与基板1连接。如图12所示,密封部件2具有板部2a和框部2b。板部2a,设置在与基板上设置的OLED元件64等相对的位置上。框部2b,则通过粘接剂22做媒介,与基板1粘接剂在一起。另外,基板1和密封部件2只通过框部2b粘接在一起,在基板上设置的OLED元件64和板部2a之间,设置着密封空间23。向该空间注入干燥氮等不活性气体及液体等,可以防止发光层60及阴极645等因氧气或水分等而劣化。另外,还可以在密封空间23中配置干燥剂等。在该例中,采用了这种所谓罐密封。另外,也可以采用薄膜密封及基板粘接密封。在薄膜密封中,例如作为密封部件2,可以在OLED元件64上形成采用化学气相成长法等形成的氧化硅、氮化硅等薄膜。在基板粘接密封中,可以通过在OLED元件64上配置的粘接剂将作为密封部件2的玻璃等的基板与基板1粘接。在这里,基板1和密封部件2,在没有形成隔壁15等的有机材料的部分粘接。这样,可以预防氧气及水分等从外部侵入密封了的空间。
OLED元件64的发光层643,含有导电性聚合体及单体等发光材料。这种发光材料具有容易氧化、与氧气接触后特性就要劣化的性质。另外,阴极645要注入电子,所以选用功函数较小的材料。这种材料,例如包含钙等,与从外部侵入的水反应后,容易形成氢氧化膜。形成氢氧化膜后,就不利于注入电子。
密封部件2,是为了保护内部的结构免受大气的损害而设置的,具有隔断气体的功能。可是,在采用罐密封及基板粘接密封时,从接合密封部件2和基板1的粘接剂中,尽管为数不多,但却有气体侵入内部。另外,在采用薄膜密封时,从密封部件2和基板1的接合面中,尽管为数不多,但却有气体侵入内部。因此,最好将易受气体影响的OLED元件64及阴性641,尽量远离基板1的第1及第2端面S1及S2地配置。
在图12所示的配置中,在保持晶体管61和驱动晶体管62之间配置OLED元件64,进而,在保持晶体管61和第1端面F1之间配置数据线L0~L127及数据线驱动电路50,在驱动晶体管62和第2端面F2之间配置电源线Ld及电源线Ls。因此,可以将OLED元件64配置在基板1的中央附近。其结果,可以提高可靠性。
另外,阴极645,因为不在保持晶体管61及区域E1~E4中配置,所以不易受到从第1端面S1一侧侵入的气体的影响。这样,可以减少阴性645的特性劣化,可以提高可靠性。
在图13中,示出用S-S’线切断头部10后的剖面的其它示例。该例与图12的不同之处是,电源线Ls和电源线Ld的配置反转。即阴极645连接的电源线Ls配置在比电源线Ld离第2端面S2较远的位置上。这时,电源线Ld和驱动晶体管62的漏电极622通过栅极布线做媒介连接。采用这种配置后,不易受到从第2端面F2一侧侵入的气体的影响。这样,可以减少阴性645的特性劣化,可以提高可靠性。
<图象形成装置>
图9是表示使用上述头部10的图象形成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纵断侧视图。该图象形成装置,是将具有4个相同结构的有机EL阵列曝光头10K、10C、10M、10Y,分别配置在对应的具有4个相同结构的感光体(像载有体)110K、110C、110M、110Y的曝光位置上,构成随机方式的图象形成装置。有机EL阵列曝光头10K、10C、10M、10Y,由上述的头部10构成。
如图9所示,该图象形成装置,设置着驱动滚轮121和从动滚轮122,具有向图示箭头方向循环驱动的中间复制带120。在作为对该中间复制带120而言以所定间隔配置的4个像载有体的外周面上,配制着具有感光层的感光体110K、110C、110M、110Y。在所述符号之后附加的K、C、M、Y,分别指黑色、蓝绿、洋红、黄色,分别表示黑色、蓝绿、洋红、黄色用的感光体。其它部件也一样。感光体110K、110C、110M、110Y,被与中间复制带120的驱动同步地旋转驱动。
在各感光体110(K、C、M、Y)的周围,设置着使感光体110(K、C、M、Y)的外周面一样带电的带电单元(电晕带电器)111(K、C、M、Y),和使在该带电单元111(K、C、M、Y)的作用下一样带电的外周面,与感光体110(K、C、M、Y)的旋转同步,依次行扫描的本发明的上述那种有机EL阵列曝光头10(K、C、M、Y)。
另外,具有赋予用该有机EL阵列曝光头10(K、C、M、Y)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墨粉后,作为可视象(墨粉象)的显影装置114(K、C、M、Y)。
在这里,各有机EL阵列曝光头10(K、C、M、Y),被设置成有机EL阵列曝光头10(K、C、M、Y)的阵列方向沿着感光体110(K、C、M、Y)的母线。而且,有机EL阵列曝光头10(K、C、M、Y)的发光能峰值波长,设定成与感光体110(K、C、M、Y)的灵敏度峰值波长大致一致。
显影装置114(K、C、M、Y),例如,作为显影剂,使用非磁性一成分墨粉,将该一成分显影剂例如用供给滚轮向显影滚轮输送,用调整板调整附着在显影滚轮表面的显影剂的膜厚,使该显影滚轮接触或挤压感光体110(K、C、M、Y),按照感光体110(K、C、M、Y)的电位电平,使显影剂附着在其上,从而作为墨粉象显影。
由这种4色的单色墨粉象形成工位形成的黑色、蓝绿、洋红、黄色的各墨粉象,在中间复制带120上被依次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带120上被依次重叠后,成为全色。在传感滚轮103的作用下,从给纸盒101中一枚一枚地送出来的记录媒体102,被二次复制滚轮126输送。中间复制带120上的墨粉象,在二次复制滚轮126中,被专用纸等记录媒体102二次复制,通过定影部——定影滚轮对127后,在记录媒体102上定影。然后,在排纸滚轮对128的作用下,记录媒体102被送到在装置上部形成的排纸托盘上。
这样,图9的图象形成装置,作为写入单元,使用有机EL阵列,所以与使用激光扫描光学系时相比,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下面,讲述本发明涉及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
图10是图象形成装置的纵断侧视图。在图10中,作为主要构成部件,在图象形成装置中设置了旋转机构的显影装置161、作为象的载体发挥作用的感光体165、设置成有机EL阵列的曝光头167、中间复制带169、专用纸输送系统174、定影器的加热滚轮172、给纸托盘178。曝光头167,由上述的头部10构成。
显影装置161的显影旋转机构161a,以轴161b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旋转机构161a的内部,被分割成4份,分别设置着黄色(Y)、蓝绿(C)、洋红(M)、黑色(K)等4色的象形成单元。显影滚轮162a~162d及墨粉供给滚轮163a~163d,分别在所述4色的各象形成组件中配置。另外,墨粉被调整板164a~164d调整成所定的厚度。
感光体卷筒165,在带电器168的作用下带电,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例如步进电动机的作用下,被朝着与显影滚轮162a相反的方向驱动。中间复制带169,在从动滚轮170b和驱动滚轮170a之间张架,驱动滚轮170a与所述感光体卷筒165的驱动电动机连接,向中间复制带169传递动力。在该驱动电动机的驱动下,中间复制带169的驱动滚轮170a朝着与感光体卷筒165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专用纸输送系统174中,设置着多个输送滚轮和排纸滚轮对176等,输送专用纸。被中间复制带169承载的单面的图象(墨粉象),在二次复制滚轮171的位置被专用纸的单面复制。二次复制滚轮171在离合器的作用下,与中间复制带169离合,离合器接通时,与中间复制带169相接,将图象复制到专用纸上。
如上所述,被复制了图象的专用纸,接着用具有定影加热器的定影器进行定影处理。在定影器中,设置着加热滚轮172、加压滚轮173。定影处理后的专用纸,在排纸滚轮对176的作用下,向箭头F所示的方向行进。排纸滚轮对176从这种状态朝相反的方向旋转后,专用纸就掉转方向,在两面打印用输送系统175中朝箭头G的方向行进。专用纸在传感滚轮179的作用下,被从给纸托盘178中一枚一枚地取出。
在专用纸输送系统中,驱动输送滚轮对的驱动电动机,例如使用低速的无碳刷电动机。另外,中间复制带169由于需要修正颜色错开等,所以使用步进电动机。这些电动机,都受来自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单元的信号的控制。
在图示的状态中,在感光体卷筒165上形成黄色(Y)的静电潜影,显影滚轮128a被外加高电压后,在感光体卷筒165上就形成黄色的图象。黄色的里侧和外侧的图象都被中间复制带169承载后,显影旋转机构161a旋转90度。
中间复制带169旋转一圈后,返回感光体卷筒165的位置。接着在感光体卷筒165上形成蓝绿(C)的2面的图象,该图象被中间复制带169承载的黄色图象重叠承载。以下,同样反复使显影旋转结构161转动90度,进行向中间复制带169的图象承载后的1次旋转处理。
为了承载4色的颜色图象,将中间复制带169旋转4次,然后,再次控制旋转位置,在二次复制滚轮171的位置向专用线上复制图象。用输送系统174输送由给纸托盘178供给的专用纸,在二次复制滚轮171的位置向专用纸的单面复制所述彩色图象。单面上复制了彩色图象的专用纸,如前所述,用排纸滚轮对176反转,在输送路线上待机。然后,在适当的时刻,将专用纸输送到二次复制滚轮171的位置,向另一面复制所述彩色图象。在外壳180中,设置着排气扇181。

Claims (10)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个象素电路向一个方向排列,
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每一个都具有:
发出大小与驱动电流的量对应的光的发光元件;
将所述驱动电流供给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晶体管;
将通过数据线所供给的数据信号供给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保持晶体管;以及
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保持晶体管的连接布线,
在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排列方向交差的方向,排列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保持晶体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配置所述发光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第1电源布线,将第1电源电压供给所述驱动晶体管;
所述发光元件,具有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的第1电极、和通过第2电源布线被供给第2电源电压的第2电极;
将所述第1电源布线及所述第2电源布线,配置在形成有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区域之外的、所述驱动晶体管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邻接的象素电路中,将所述发光元件排列成交错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中的所述象素电路的排列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多个象素电路间的间距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及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由多层构成的层叠结构,
在所述多层中包括:第1层布线、第2层布线、构成所述第2电极的第3层布线、在所述第1层布线与所述第2层布线之间设置的第1层间绝缘层、以及在所述第2层布线与所述第3层布线之间设置的第2层间绝缘层,
所述第1电源布线,使用所述第1层布线及所述第2层布线形成;
所述第2电源布线,使用所述第2层布线及所述第3层布线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及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由多层构成的层叠结构,
在所述多层中包括:第1层布线、第2层布线、构成所述第2电极的第3层布线、构成所述第1电极的第4层布线、在所述第1层布线与所述第2层布线之间设置的第1层间绝缘层、在所述第2层布线与所述第3层布线之间设置的第2层间绝缘层,
所述第1电源布线,使用所述第1层布线及所述第2层布线形成;
所述第2电源布线,使用所述第2层布线、所述第3层布线及所述第4层布线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极,是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第2电极,是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
8、如权利要求2、5或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排列方向平行设置、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每一个连接的多个数据线;
具有第1端面和第2端面,在它们之间依次形成所述多个数据线、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1电源布线及所述第2电源布线的基板;以及
覆盖所述多个数据线、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2电源布线及所述第1电源布线地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密封部件。
9、如权利要求2、5或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排列方向平行设置、与所述多个象素电路的每一个连接的多个数据线;
具有第1端面和第2端面,在它们之间依次形成所述多个数据线、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2电源布线及所述第1电源布线的基板;以及
覆盖所述多个数据线、所述保持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1电源布线及所述第2电源布线地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密封部件,
所述第1电极,是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第2电极,是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
10、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具有被光线照射后形成图象的感光体,和将光线照射所述感光体后形成所述图象的头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头部中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CNB2005100780409A 2004-07-27 2005-06-13 发光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4211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8272 2004-07-27
JP2004218272 2004-07-27
JP2004-218272 2004-07-27
JP2005050324A JP4193805B2 (ja) 2004-07-27 2005-02-25 発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50324 2005-02-25
JP2005-050324 2005-02-2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5428XA Division CN101330781B (zh) 2004-07-27 2005-06-13 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8221A true CN1728221A (zh) 2006-02-01
CN100421144C CN100421144C (zh) 2008-09-24

Family

ID=357313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80409A Active CN100421144C (zh) 2004-07-27 2005-06-13 发光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CN200810145428XA Active CN101330781B (zh) 2004-07-27 2005-06-13 发光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5428XA Active CN101330781B (zh) 2004-07-27 2005-06-13 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7397491B2 (zh)
JP (1) JP4193805B2 (zh)
KR (1) KR100655875B1 (zh)
CN (2) CN100421144C (zh)
TW (1) TWI298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3805B2 (ja) * 2004-07-27 2008-1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5786A (ja) * 2004-09-29 2006-04-13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11720B2 (ja) * 2004-09-30 2009-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3493A (ja) * 2004-09-30 2006-05-18 Seiko Epson Corp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05412B (zh) * 2005-11-10 2013-04-1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US20080030566A1 (en) 2006-08-04 2008-02-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n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8036939A (ja) * 2006-08-04 2008-02-21 Seiko Epson Corp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該ラインヘッ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33768B1 (ko) * 2007-01-15 2008-05-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화소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925772B1 (ko) * 2008-07-10 2018-12-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101803720B1 (ko) 2008-10-03 2017-12-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JP5862404B2 (ja) * 2012-03-26 2016-02-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アレイチップ、発光素子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25666B2 (ja) * 2013-11-27 2017-11-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書込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118920B1 (ko) 2014-01-28 2020-06-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478518B2 (ja) 2014-08-11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52532B2 (en) * 2017-07-26 2021-10-19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riven element chip, driven element chip, expo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097189B (zh) * 2019-12-23 2023-11-14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彩化显示模块及显示装置
KR102248731B1 (ko) * 2020-05-29 2021-05-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929012B2 (en) * 2021-02-22 2024-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8504A (en) * 1981-12-22 1984-10-2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static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4363264A (ja) 1991-05-27 1992-12-16 Toshiba Corp 光プリンタ装置
JPH0557953A (ja) 1991-08-29 1993-03-09 Toshiba Corp 光プリンタヘツド
FR2685817B1 (fr) * 1991-12-31 1994-03-11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Sa Protection generale d'un circuit integre contre les surcharges permanentes et decharges electrostatiques.
US7288420B1 (en) * 1999-06-04 2007-10-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optical device
JP4550958B2 (ja) * 1999-11-16 2010-09-2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駆動回路
US6307322B1 (en) * 1999-12-28 2001-10-23 Sarnoff Corporation Thin-film transistor circuitry with reduced sensitivity to variance in transistor threshold voltage
JP4360015B2 (ja) * 2000-03-17 2009-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体の製造方法、半導体素子の配置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521226B (en) * 2000-03-27 2003-0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ectro-optical device
TW493282B (en) 2000-04-17 2002-07-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lf-luminous device and electric machine using the same
JP4889872B2 (ja) 2000-04-17 2012-03-0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器具
US6723576B2 (en) * 2000-06-30 2004-04-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os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elements
JP2002287665A (ja) 2001-03-26 2002-10-04 Sharp Corp メモリ一体型表示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メモリセルアレイ
JP5019677B2 (ja) 2001-06-25 2012-09-0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4103373B2 (ja) 2001-11-08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799266B2 (ja) * 2001-11-15 2006-07-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誘導ブリリュアン散乱を利用した雑音光除去方法、雑音光除去装置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US20030214042A1 (en) * 2002-02-01 2003-11-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ircuit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s
JP2004118013A (ja) * 2002-09-27 2004-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4193805B2 (ja) * 2004-07-27 2008-1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6871A (ja) * 2004-07-27 2006-03-09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02287A1 (en) 2009-01-01
KR100655875B1 (ko) 2006-12-11
US20060022601A1 (en) 2006-02-02
TW200605005A (en) 2006-02-01
JP4193805B2 (ja) 2008-12-10
US7663655B2 (en) 2010-02-16
US7397491B2 (en) 2008-07-08
KR20060049436A (ko) 2006-05-19
CN101330781A (zh) 2008-12-24
JP2006065280A (ja) 2006-03-09
TWI298475B (en) 2008-07-01
CN100421144C (zh) 2008-09-24
CN101330781B (zh) 2010-10-27
US20090002473A1 (en) 200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1144C (zh) 发光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KR100636262B1 (ko) 발광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KR100768905B1 (ko) 일렉트로루미네선스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CN101699553B (zh) 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装置
EP3751620A1 (en) Display device
EP1064584B1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US736549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835050A (zh) 发光装置、图象形成装置及电子机器
EP1788648A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307182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090076790A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20010015796A (ko) 유기 전자발광디스플레이의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JP2005091874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0476936C (zh) 发光装置、图象形成装置及显示装置
JP4581692B2 (ja)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793414B2 (ja) 発光装置
JP2006100071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00488326C (zh) 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图象形成装置及电子机器
JP4424142B2 (ja)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6221901A (ja) 発光装置、ラインヘッド、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ラインヘッド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7754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8080643A (ja)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露光装置の動作方法
JP2008288123A (ja) 発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Ai Erlandubailin

Patentee after: Lumitec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