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7328A -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7328A
CN1717328A CNA2004800015317A CN200480001531A CN1717328A CN 1717328 A CN1717328 A CN 1717328A CN A2004800015317 A CNA2004800015317 A CN A2004800015317A CN 200480001531 A CN200480001531 A CN 200480001531A CN 1717328 A CN1717328 A CN 1717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nozzles
sets
spacing
record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15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0308C (zh
Inventor
吉田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17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7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03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03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with multiple inkjet print head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记录设备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组(21A到21C)的喷头(21),而每个所述喷嘴组都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k·D)的多个喷嘴。通过交替重复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出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所述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F)输送的输送操作,记录设备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而相邻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4A和#1B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的整数倍和预定喷嘴间距(F·α)+(k·D)之和。

Description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打印到待打印介质如纸上的打印设备以及打印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存储用于控制此打印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的存储介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3年3月14日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03-070657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内容并入此处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通过间断喷射墨水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作为用于在包括纸、布以及胶片等的各种类型介质(待打印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设备已经为众人所知。在此喷墨打印机中,介质在纸输送方向(也称为“副扫描方向”)输送的操作以及从在扫描方向(也称为“运动方向”或“主扫描方向”)移动的喷嘴喷射墨水的操作重复交替进行,以便在介质上形成点。
在理想情况下,此喷墨打印机具有大量的喷嘴以便增加纪录速度。然而,只增加喷嘴的数量使生产喷头很难。因此,已经提出了采用多个喷嘴组设置在喷头中的结构增加喷嘴数的建议(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开号No.H10-323978)。
当多个喷嘴组设置在喷头中时,在理想情况下,在喷嘴组间距的设定中具有柔性。此外,在优选方式中,同样的喷头可以适用于多种记录模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当在喷头中设置多个喷嘴组时,增加设计的柔性。
发明内容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主要方面为用于在介质上形成点的记录设备,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每个喷嘴组都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其中通过交替重复液体从喷嘴中喷出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记录设备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其中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喷嘴组不同喷嘴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的整数倍和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本发明还具有其他方面,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通过附图和本发明的具体说明得到清晰地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喷墨打印机整个结构的说明简图;
图2是显示喷墨打印机托架区域的简图;
图3是显示喷墨打印机输送单元区域的说明简图;
图4是显示喷墨打印机输送单元区域的透视图;
图5是显示直线编码器结构的说明简图;
图6A是显示当CR电动机42向前旋转时,输出信号波形的时间表,而图6B是显示当CR电动机42反向旋转时,输出信号波形的时间表;
图7是显示喷嘴组设置的说明简图;
图8A和8B是显示普通隔行扫描打印的说明简图;
图9A和9B是显示普通隔行扫描打印的说明简图;
图10A和10B是显示普通重叠扫描打印的说明简图;
图11A是显示多个喷嘴组的结构简图,图11B是显示喷嘴组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而图11C是显示采用多个喷嘴组进行打印的说明简图;
图12A是显示多个喷嘴组的结构简图,图12B是显示喷嘴组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而图12C是显示采用多个喷嘴组进行打印的说明简图;
图13A是显示多个喷嘴组的结构简图,图13B是显示喷嘴组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而图13C是显示采用多个喷嘴组进行打印的说明简图;
图14A是显示多个喷嘴组的结构简图,图14B是显示多个喷嘴组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而图14C是显示采用多个喷嘴组进行打印的说明简图;
图15A是显示用于两个目的喷头的说明简图,图15B是显示喷射墨水的喷嘴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图15C是显示当喷头用于两个目的时进行打印的说明简图。
图16A是显示第一实施例喷嘴组结构的简图,图16B是显示第一实施例喷头结构的简图。
图17A是显示第二实施例喷嘴组结构的简图,图17B是显示第二实施例喷头结构的简图。
图18是显示第三实施例喷头结构的简图;
图19是显示第四实施例喷头结构的简图;
图20是显示计算机系统外部结构的说明简图;
图21是显示图20所示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方框图;
图22是显示用户界面的说明简图;
图23是显示打印数据格式的说明简图。
<关于附图标号>
10纸输送单元,11A纸插入开口,11B卷纸插入开口,13纸供给辊,14压印滚筒,15纸进给电动机(PF电动机),16纸进给电动机驱动器(PF电动机驱动器),17A纸进给辊,17B排纸辊,以及18A和18B自由辊。
20喷墨单元,21喷头(21A到21C,喷嘴组A到C),以及22喷嘴驱动器。
30清洗单元,31泵装置,32泵电动机,33泵电动机驱动器,以及35封口装置。
40托架单元,41托架,42托架电动机(CR电动机),43托架电动机驱动器(CR电动机驱动器),44皮带轮,45定时皮带,以及46导向轨。
50测量仪器组,51直线编码器,511直线刻度,512检测部分,52旋转编码器,53纸检测传感器,以及54纸宽传感器。
60控制单元,61CPU,62定时器,63界面部分,64ASIC,65存储器,66DC控制器,以及67主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概述>
通过本说明书和相应附图的说明将至少使下列问题变得清晰。
一种用于在介质上形成点的记录设备,包括:
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每个喷嘴组都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
其中通过交替重复液体从喷嘴中喷出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记录设备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以及
其中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喷嘴组不同喷嘴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的整数倍和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根据此记录设备,当多个喷嘴组设置在喷头中时,可以增加设计的柔性。
在记录设备中,理想情况是,在不喷射液体的两个喷嘴之间具有喷嘴。根据此记录设备,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设定而不改变喷头的结构。
在记录设备中,理想情况是,在设置的多个喷嘴一端的喷嘴不喷射液体。根据此记录设备,记录可以进行为以便满足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条件,而不改变喷头的结构。此外,根据此记录设备,喷射液体的喷嘴数不局限于包含在喷头中的喷嘴数。因此,即使对于根据喷射液体的喷嘴数设定输送量的记录模式,也可以采用该记录设备,而不改变喷头的结构。
在记录设备中,理想情况是,记录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录模式进行记录。此记录设备提供高档的喷头设计柔性,以便其可以使用同样的喷头进行不同记录模式的记录。此外,在优选方式中,记录模式不同,喷射液体的喷嘴也不同。根据此记录设备,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记录模式适当设定。此外,在优选方式中,形成于介质上的点的间距也根据不同的记录模式有所不同。由于输送量随着点的间距变化,所以,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必须与输送量匹配。然而,根据此记录设备,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输送量适当设定,以便不同的点间距可以利用同样的喷头形成。此外,在优选方式中,形成一个光栅线的喷嘴数根据不同的记录模式有所不同。由于输送量随着形成一个光栅线的喷嘴数变化,所以,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必须与该输送量匹配。然而,根据此记录设备,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输送量适当设定,以便不同的点间距可以利用同样的喷头形成。此外,有利情况是,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的偶数倍与喷嘴间距的和。根据此记录设备,可以提供可以用于多种打印模式的喷头。
在记录设备中,理想情况是,喷头包括三个或更多喷嘴组;而喷射液体的喷嘴数等于至少两个喷嘴组的喷嘴数之间。此外,在优选方式中,两个喷嘴组在介质输送的方向彼此邻接设置。根据此记录设备,两个喷嘴之间的所有距离可以设定为相等。
在记录设备中,理想情况是,当形成于介质上的点间距为D时,喷嘴间距为k·D,允许喷射液体的喷嘴数为N,而输送量为F,则N和k互质,且F=N·D。根据此记录设备,可以采用设置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进行隔行扫描打印。
在记录设备中,理想情况是,当一个光栅线通过M个喷嘴形成时,且当形成于介质上的点的间距为D时,喷嘴间距为k·D,允许喷射液体的喷嘴数为N,而输送量为F,N/M为整数,N/M和k互质,则F=(N/M)·D。根据此记录设备,可以采用设置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进行重叠打印。此外,在优选方式中,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通过将输送量乘以M获得值的整数倍与预定喷嘴间距的和。根据此记录设备,可以采用不是重叠打印的模式进行记录,而不改变喷头的结构。
一种采用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的记录方法,每个喷嘴组都可以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交替重复从喷嘴喷射液体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以在介质上形成点,而喷射操作进行为以便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的整数倍与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存储介质可以用于存储用于控制记录设备的程序。存储介质包括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而记录设备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每个喷嘴组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而程序可以使:(1)通过交替重复从喷嘴中喷射液体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记录设备在介质上形成点;以及(2)记录设备进行喷射操作以便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的整数倍与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计算机系统包括主计算机单元以及记录设备。记录设备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每个喷嘴组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并通过交替重复从喷嘴中喷射液体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记录设备在介质上形成点,而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的整数倍与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打印设备概述(喷墨打印机)
<关于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用于打印设备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将参照图1、2、3和4进行说明,图1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喷墨打印机整个结构的说明简图。图2是显示此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托架区域的简图。图3是显示此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输送单元区域的简图。图4是显示此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输送单元区域的透视图。
此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具有纸输送单元10、喷墨单元20、清洗单元30、托架单元40、测量仪器组50、以及控制单元60。
纸输送单元10用于将作为待打印介质例子的纸进给到打印位置,并在打印期间使纸在预定方向(垂直于图1中纸面的方向(此后,称为“纸输送方向”))移动预定的移动量。换言之,纸输送单元10起到输送纸的输送机构的作用。纸输送单元10具有纸插入开口11A和卷纸插入开口11B、纸供给电动机(未示出)、纸供给辊13、压印滚筒14、纸进给电动机(此后,称为“PF电动机”)15、纸进给电动机驱动器(此后,称为“PF电动机驱动器”)16、纸进给辊17A及排纸辊17B、以及自由辊18A和自由辊18B。然而,为了起到输送机构的作用,纸输送单元10不是必须包括所有这些元件。
纸插入开口11A为待打印介质的纸插入的位置。卷纸插入开口11b为卷纸插入的位置。纸供给电动机(未示出)为用于输送已经插入纸插入开口11A进入打印机的纸的电动机,并由脉冲电动机组成。纸供给辊13为用于自动输送已经插进纸插入开口11进入打印机的纸,并通过纸供给电动机12驱动的辊子。纸供给辊13具有基本为字母D形状的横截面形状。纸供给辊13圆周截面的外圆周长度设定为比到PF电动机15的输送距离长,以便利用此圆周截面,将待印刷介质可以输送到PF电动机15。应该注意,通过纸供给辊13的旋转驱动力和分离垫的摩擦(未示出)阻力保持在同一时间不提供多个待印刷的介质。待打印介质输送的顺序将在后面进行具体说明。
压印滚筒14在打印期间支撑纸S。PF电动机15为用于在纸,其为待打印介质的一个例子的输送方向进给纸的电动机,并由DC电动机组成。PF电动机驱动器16用于驱动PF电动机15。纸进给辊17A为用于进给已经通过纸供给辊13输送到打印机的打印区域的纸S的辊子。自由辊18A设置在相对纸进给辊17A的位置,并通过将纸S加在其和纸进给辊17A之间以将纸S推向纸进给辊17A。
排纸辊17B为用于将已经打印完成的纸排出到打印机外面的辊子。排纸辊17B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齿轮由PF电动机15驱动。自由辊18B设置在相对纸进给辊17B的位置,并通过将纸S加在其和纸进给辊17B之间以将纸S推向纸进给辊17B。
喷墨单元20用于将墨水喷射到纸上,其为待打印介质的实施例。喷墨单元20具有喷头21和喷头驱动器22。喷头21具有喷射墨水以及间断从每个喷嘴喷墨的多个喷嘴。喷头驱动器22用于驱动喷头21,以便墨水间断从喷头喷出。
清洗单元30用于防止喷头21的喷嘴堵塞。清洗单元30具有泵装置31以及封口装置35。泵装置31用于从喷嘴中吸取墨水以防止喷头21的喷嘴堵塞,并具有泵电动机32和泵电动机驱动器33。泵电动机32从喷头21的喷嘴吸出墨水。泵电动机驱动器33驱动泵电动机32。当不进行打印时(在等待期间),封口装置35用于密封喷头21的喷嘴以保持喷头21的喷嘴不堵塞。
托架单元40用于使喷头21扫描并在预定方向(图1中纸面的左到右的方向(此后,称为“扫描方向”))移动。托架单元40具有托架41、托架电动机(称为“CR电动机”)42、托架电动机驱动器(称为“CR电动机驱动器”)43、皮带轮44、定时皮带45、以及导向轨46。托架41可以在扫描方向移动,且喷头21固定到其上(因此,当其在扫描方向移动时,喷头21的喷嘴间歇地喷射墨水)。此外,托架41可拆卸地保持容纳墨水的墨水托架48。CR电动机42为用于在扫描方向移动托架的电动机,并由DC电动机组成。CR电动机驱动器43用于驱动CR电动机42。皮带轮44连接到CR电动机42的旋转轴上。定时皮带45通过皮带轮44驱动。导向轨46用于在扫描方向导向托架41。
测量仪器组50包括直线编码器51、旋转编码器52、纸检测传感器53、以及纸宽传感器54。直线编码器51用于检测托架41的位置。旋转编码器52用于检测纸进给辊17A的旋转量。应该注意,例如,编码器的结构将在以后说明。纸检测传感器53用于检测待打印纸前端的位置。纸检测传感器53设置在当纸通过纸供给辊13向纸进给辊17A输送时,其可以检测到纸前端位置的位置。应该注意,纸检测传感器53为通过机械结构检测纸前端的机械传感器。更具体地说,纸检测传感器53具有可以在纸输送方向旋转的操纵杆,且此操纵杆设置为以便其沿纸输送方向凸出进路径。这样,纸的前端与操纵杆接触且操纵杆旋转,因此,纸检测传感器53通过检测操纵杆的运动检测纸前端的位置。纸宽传感器54连接到托架41。纸宽传感器54为具有光线发射部分541和光线接收部分543的光学传感器,并通过检测纸反射的光线检测纸是否在纸宽传感器54的位置。纸宽传感器54检测纸边缘的位置,同时通过托架41移动,以便检测纸的宽度。纸宽传感器54可以通过托架41的位置检测纸的前端。纸宽传感器54为光学传感器,因此具有比纸检测传感器53更高精度地检测位置。
控制单元60用于执行打印机的控制。控制单元60具有CPU 61、定时器62、界面部分63、ASIC 64、存储器65、以及DC控制器66。CPU61用于执行打印机的整个控制,并将控制命令发送到DC控制器66、RF电动机驱动器16、CR电动机驱动器43、泵电动机驱动器32、以及喷头驱动器22。定时器62相对CPU 61周期地产生中断信号。界面部分63与设置在打印机外面的主计算机67交换数据。基于例如,通过界面部分63从主计算机67发送的打印信息,ASIC 64控制打印的清晰度和喷头的驱动波形。存储器65为用于存储ASIC 64和CPU 61程序的保存区域和工作区域,例如,并具有如RAM或EEPRAM的存储部分。应该注意,与将在后面说明的打印操作相关的程序存储在存储器65中。DC控制器66基于从CPU 61发出以及从测量仪器组50输出的控制命令,控制PF电动机驱动器16和CR电动机驱动器43。
<关于编码器的结构>
图5是显示直线编码器51的说明简图。
直线编码器51用于检测托架41的位置,并具有直线刻度511和检测部分512。
直线刻度511具有以预定间距设置的切口(例如,每个都为1/180英寸(1英寸=2.54cm)),并固定到主打印机单元上。
检测部分512设置在相对直线刻度511的位置,并在托架41侧。检测部分512具有光线发射二极管512A、准直透镜512B、以及检测处理部分512C。检测处理部分512C设置有多个(例如,四个)光电二极管512D、信号处理电路512E、以及两个比较仪512Fa和512Fb。
当通过两端的电阻器施加电压Vcc时,光线发射二极管512A发射光线,且此光线入射到准直透镜上。准直透镜512B将从光线发射二极管512A发射的光线转成平行光线,并以平行光线照射直线刻度511。已经通过设置在直线刻度切口的平行光线通过固定切口(未示出)并入射到光电二极管512D上。光电二极管512D将此入射光线转成电信号。从光电二极管输出的电信号在比较仪512Fa和512Fb中比较,且比较结果以脉冲的形式输出。从比较仪512Fa和512Fb输出的脉冲ENC-A和脉冲ENC-B为直线编码器51的输出。
图6A是显示当CR电动机向前旋转时,输出信号波形的时间表。6B是显示当CR电动机反向旋转时,输出信号波形的时间表。
如图6A和6B所示,当CR电动机向前旋转和当其反向旋转的两种情况时,脉冲ENC-A和脉冲ENC-B的相位偏差90度。如图6A所示,当CR电动机42向前旋转时,也就是说,当托架41在主扫描方向移动时,脉冲ENC-A的相位导致脉冲ENC-B的相位偏差90度。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当CR电动机反向旋转时,脉冲ENC-A的相位相对脉冲ENC-B的相位延迟90度。脉冲的一个周期T等于在托架41通过直线刻度511的切口间距(例如,1/180英寸(1英寸=2.54cm))移动的时间。
托架41的位置如下检测。首先,检测或者脉冲ENC-A或者脉冲ENC-B的上升边或下降边,计算检测边的数量。托架41的位置根据计数的数值进行计算。相对计数的数值,当CR电动机42向前旋转时,在每个检测边增加“+1”,而当CR电动机42反向旋转时,在每个检测边增加“-1”。由于脉冲ENC的周期等于直线刻度511的切口间距,所以,当计数的数值乘以切口间距时,可以得到从计数值为“0”时托架41已经移动的量。换言之,在此情况下直线编码器51的分辨率为直线刻度511的切口间距。也可以利用脉冲ENC-A和脉冲ENC-B检测托架41的位置。脉冲ENC-A和脉冲ENC-B的周期等于直线刻度511的切口间距,而脉冲ENC-A和脉冲ENC-B的相位偏差90度,以便如果检测脉冲的上升边和下降边并计数检测边的数量,则计数的数值“1”相对应直线刻度511的切口间距的1/4。因此,如果计数的数值“1”乘以切口间距的1/4,则可以获得当从计数值为“0”时托架41已经移动的量。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直线编码器51的分辨率为直线刻度511切口间距的1/4。
托架41的速度Vc如下检测。首先,检测或者脉冲ENC-A或者脉冲ENC-B的的上升边或下降边。另一方面,用时间计数器计数脉冲边之间的时间间隔。由计数值获得周期T(T=T1,T2,…)。其次,当直线刻度511的切口间距为λ时,从而可以获得托架的速度为λ/T。也可以利用脉冲ENC-A和脉冲ENC-B两者检测托架41的速度。通过检测脉冲的上升边和下降边,利用定时器计数器计算相对应直线刻度511切口间距1/4的边之间的时间间隔。由计数值获得周期T(T=T1,T2,…)。其次,当直线刻度511的切口间距为λ时,从而可以获得托架的速度Vc为λ/(4T)。
除了根据纸进给辊17A的旋转旋转的旋转盘521用于代替设置在主打印机单元侧的直线刻度511,以及设置在主打印机单元侧的检测部分522用于代替设置在托架41上的检测部分512(参见图4)外,旋转编码器52具有与直线编码器51基本同样的结构。
应该注意,旋转编码器52直接检测纸进给辊17A的旋转量,而不检测纸的输送量。然而,当纸进给辊17A旋转输送纸时,由于纸进给辊17A和纸之间的滑移可能产生输送误差。因此,旋转编码器52不能直接检测纸输送量的输送误差。结果,制作了表示旋转编码器52检测的旋转量和输送误差之间的表并存储在控制单元60的存储器65中。其次,根据旋转编码器的检测结果参照表,则可以检测输送误差。此表不局限于表示旋转量和输送误差之间的关系,例如,也可以是表示输送次数和和输送误差之间关系的表。此外,因为滑移根据纸的特性变化,因此,也可以相对应纸的特性制作多个表,并将这些表存储在存储器65中。
<关于喷嘴的结构>
图7是显示喷嘴设置的说明简图。多个喷嘴组(喷嘴组21A和喷嘴组21B)设置在喷头21的下表面。每个喷嘴组包括深黑墨水喷嘴排KD,浅黑墨水喷嘴排KL、深青绿墨水喷嘴排CD、浅青绿墨水喷嘴排CL、深品红墨水喷嘴排MD、浅品红墨水喷嘴排ML、以及黄墨水喷嘴排YD。喷嘴排设置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中为n)用于喷射各种色彩墨水的喷嘴。
喷嘴组的多个喷嘴以恒定的间距(喷嘴间距)在纸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此,D为在纸输送方向的最小点间距(也就是说,形成于纸S上点的最高清晰度的间距)。此外,k为1或更大的整数。
喷嘴组的喷嘴赋值为向下游侧变小的数值(#1到#n),纸宽传感器54设置在相对应纸输送方向最下游喷嘴组的下游侧的喷嘴组#n的稍微下游。每个喷嘴都设置有如用于驱动喷嘴和使其喷射墨水滴的驱动元件的压电元件(未示出)。
在此实施方式中,喷头21具有多个喷嘴组。多个喷嘴组的设置将在后面说明。然而,在后面的说明中,将说明只具有黑墨水喷嘴排的喷嘴组。因为点的形成方式与用于其他颜色的喷嘴排的情况相同,所以,通过省略用于其他颜色的喷嘴排的说明以简化说明。在图中,喷头21具有两个喷嘴组。然而,喷嘴组的数量大于1就足够了,而数值不局限于2
在打印期间,纸S通过利用预定输送量的输送单元10间歇输送,在这些间歇输送期间,托架41在扫描方向移动且墨水滴从喷嘴喷出。
参考实施例
首先,将说明作为用于参考的实施例在一个喷嘴组沿输送方向设置情况下的打印模式。
<关于隔行扫描打印1>
图8A和8B是显示普通隔行扫描打印的第一说明简图。应该注意,为方便起见,相对纸的移动对喷头(或喷嘴组)进行说明,但图8A和8B是显示喷头和纸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在实际中,纸在输送方向移动。此外,在图8A和8B中,实心圆表示的喷嘴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而空心圆表示的喷嘴为不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图8A是显示喷头的位置以及点形成于通路1到4的点的方式,而图8B是显示喷头的位置以及点形成于通路1到6的点的方式。
在此,“隔行扫描”指k至少为2且未记录的光栅线夹在一个通路中记录的光栅线之间的打印模式。此外,“通路”指喷嘴在扫描方向移动和扫描的一个扫描运动。“光栅线”为在扫描方向排列的像素的排,而且也称为“扫描线”。此外,“像素”为为了限定墨水滴落到打印区以便记录点的位置,以虚拟方式确定在待打印介质上的方栅格。
采用隔行扫描打印,每次纸在输送方向输送恒定的输送量F时,每个喷嘴立即在先前通路中记录的光栅线上记录光栅线。为了进行记录同时以此方式保持输送量恒定,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N(整数)和k互质,且输送量F设定为N·D。
在图8A和8B中,喷嘴组具有设置在输送方向的4个喷嘴。然而,由于喷嘴组的喷嘴间距k为4,所以,不是所有的喷嘴都可以使用为以便用于进行隔行扫描打印的条件,即“N和K互质”得到满足。因此,四分之三的喷嘴用于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此外,由于使用三个喷嘴,所以,纸采用3·D的输送量输送。结果,例如,点采用具有180dpi(4·D)的喷嘴间距的喷嘴组以720dpi(=D)的点间距形成于纸上。
图8A和8B是显示采用通过通路3中的喷嘴#1形成的第一光栅线、通路2中的喷嘴#2形成的第二光栅线、通路1中的喷嘴#3形成的第三光栅线、以及通路4中的喷嘴#1形成的第四光栅线,形成连续光栅线的方式。应该注意,在通路1中只有喷嘴#3喷射墨水,而在通路2中只有喷嘴#2和喷嘴#3喷射墨水。此原因在于如果墨水从通路1和通路2中的所有喷嘴喷射墨水,将不能在纸上形成连续的光栅线。在通路3以及此后通路中,三个喷嘴(#1到#3)喷射墨水且纸输送恒定的输送量F(=3·D),因此,连续的光栅线形成有D的点间距。
<关于隔行扫描打印2>
图9A和9B是显示普通隔行扫描打印的第二说明简图。与上述第一说明简图相比,包含在喷头(喷嘴组)中的喷嘴数不同。例如,喷嘴间距与上述说明简图的情况相同,以便省略其说明。
在图9A和9B中,喷嘴组具有设置在输送方向的8个喷嘴。然而,由于喷嘴组的喷嘴间距k为4,所以,不是所有的喷嘴都可以使用为以便用于进行隔行扫描打印的条件,即“N和K互质”被满足。因此,只有八分之七的喷嘴用于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此外,由于使用七个喷嘴,所以,采用7·D的输送量输送纸。
图9A和9B是显示采用通过通路3中的喷嘴#2形成的第一光栅线、通路2中的喷嘴#4形成的第二光栅线、通路1中的喷嘴#6形成的第三光栅线、以及通路4中的喷嘴#1形成的第四光栅线,形成连续光栅线的方式。在通路3以及此后通路中,七个喷嘴(#1到#7)喷射墨水且纸输送恒定的输送量F(=7·D),因此,连续的光栅线形成有D的点间距。
与上述隔行扫描打印相比,包含在喷头(喷嘴组)中的喷嘴数增加。因此,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N增加,以便在一个输送期间输送量F增加,因此打印速度增加。在此方式中,当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时,其优点在于因为增加了打印速度,所以增加了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
<关于重叠打印>
图10A和10B是显示普通重叠打印的说明简图。在上述隔行扫描打印中,一个光栅线通过一个喷嘴形成。另一方面,在重叠打印中,例如,一个光栅线通过两个或更多的喷嘴形成。
在重叠打印中,每次纸在输送方向输送恒定的输送量F时,每个喷嘴每隔几个点间断形成点。其次,另一个喷嘴在另一通路中形成点以便实现已经形成的间断点,因此,一个光栅线通过多个喷嘴形成。重叠数M定义为需要完成一个光栅线的通路数。在图10A和10B中,由于每个喷嘴每隔一个点间断形成点,所以,点以奇数像素或以偶数像素形成每个通路。由于一个光栅线由两个喷嘴形成,所以重叠数M=2。应该注意,在上述隔行扫描打印中,重叠数M=1。
在重叠打印中,用于进行记录同时保持输送量恒定的条件为:(1)N/M为整数;(2)N/M和k互质;(3)输送量F设定为(N/M)·D。
在图10A和10B中,喷嘴组具有设置在输送方向的8个喷嘴。然而,由于喷嘴组的喷嘴间距k为4,所以,不是所有的喷嘴都可以使用为以便用于进行重叠打印的条件,即“N/M和K互质”被满足。因此,只有八分之六的喷嘴用于进行重叠打印。此外,由于使用六个喷嘴,所以,采用3·D的输送量输送纸。结果,例如,点采用具有180dpi(4·D)的喷嘴间距的喷嘴组以720dpi(=D)的点间距形成于纸上。此外,在一个通路中,每个喷嘴在扫描方向每隔一个点形成一个点。在图中,用于在扫描方向说明两个点的光栅线已经完成。例如,在图10A中,第一到第六光栅线已经完成。用于说明一个点的光栅线为点每隔一个点间断形成的光栅线。例如,在第七和第十光栅线中,点每隔一个点间断形成。应该注意,当通路9中的喷嘴#1形成点以便补足间断点时,点每隔一个点间断形成的第七光栅线也完成。
图10A和10B是显示采用通过通路3中的喷嘴#4以及通路7中的喷嘴#1形成的第一光栅线、通路2中的喷嘴#5以及通路6中的喷嘴#2形成的第二光栅线、通路1中的喷嘴#6以及通路5中的喷嘴#3形成的第三光栅线、以及通路4中的喷嘴#4以及通路8中的喷嘴#1形成的第四光栅线,形成连续光栅线的方式。应该注意,在通路1到6中,喷嘴#1到#6中的一些喷嘴不喷射墨水。此原因在于如果墨水从通路1到6的所有喷嘴喷射墨水,将在纸上不能形成连续的光栅线。在通路7以及此后通路中,六个喷嘴(#1到#6)喷射墨水且纸输送恒定的输送量F(=3·D),因此,连续的光栅线形成为D的点间距。
表1
  通路   1   2   3   4   5   6   7   8
  记录像素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表1为用于说明在扫描方向中,点在每个通路形成的位置的说明表。在表中“奇数”意味着点在扫描方向中以排列像素的奇数像素形成(光栅线中的像素)。此外,表中的“偶数”意味着点在扫描方向中以排列像素的偶数像素形成。例如,在通路3中,喷嘴在奇数像素形成点。当一个光栅线由M个喷嘴形成时,为了实现相对应喷嘴间距量的光栅线,需要K×M个通路。例如,在此实施方式中,一个光栅线由两个喷嘴形成,为了实现四个光栅线,需要8(4×2)个通路。从表1可以看出,在第一半段的四个通路中,点以奇—偶—奇—偶的顺序形成。结果,当已经完成第一半段的四个通路时,在邻接其中点在奇数像素形成的光栅线的光栅线中,点在偶数像素形成。在第二半段的四个通路中,点以偶—奇—偶—奇的顺序形成。换言之,在第二半段的四个通路中,点以相对第一半段四个通路相反的顺序形成。结果,点形成以便填充已经在第一半段的通路中形成的点之间的空隙。
同样,在重叠打印中,当增加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N时,增加了一个输送期间的输送量F,如同上述隔行扫描打印一样,增加了打印速度。因此,当进行重叠打印时,其优点在于因为增加了打印速度,增加了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
采用多个喷嘴组的打印(简化模式)
其次,将说明本实施方式采用多个喷嘴组的打印操作。将通过根据存储在打印机内的存储器65中的程序控制单元的CPU61进行下述打印机的各种操作。此外,此程序由用于进行下述各种操作的编码组成。应该注意,在下述说明中,例如,点间距(D)、喷嘴间距(k·D)、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N)、输送量(F)以及重叠数(M)的概念与上述用于参考的实施例中的概念相同,以省略其说明。
<采用两个喷嘴组的隔行扫描打印1>
图11A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多个喷嘴组结构的说明简图。图11B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多个喷嘴组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图11C是显示利用此实施方式多个喷嘴组隔行扫描打印的说明简图。
此实施方式中的喷头设置有两个喷嘴组(第一喷嘴组21A和第二喷嘴组21B)。第一喷嘴组21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每个都具有四个喷嘴。如同上述用于参考的实施例的情况一样,每个喷嘴组中的喷嘴间距为4·D(k=4)。
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喷嘴组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说,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4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1B之间的距离)为11·D。换言之,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喷嘴组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7·D)与喷嘴间距(4·D)之和。因此,已经通过喷嘴组21B的喷嘴在规定通路(通路i)中形成点以及已经通过喷嘴组21A的喷嘴在接下来的通路(通路i+1)中形成点在输送方向以4·D的间距连续形成。
也就是说,根据此实施方式的喷头,通过输送预定的输送量(7·D),在通路i+1中的第一喷嘴组21A和通路i中的第二喷嘴组21B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4·D喷嘴间距的八个喷嘴的作用(参见图11B)。
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同用于以上参考的实施例中的说明一样,两个喷嘴组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喷嘴间距4·D的八个喷嘴的作用,以便当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时,使用八分之七的喷嘴(七个喷嘴允许喷射墨水)。此外,由于使用七个喷嘴,所以当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时,采用7·D的输送量输送纸。
图11C是显示采用通过通路4中的喷嘴#2A形成的第一光栅线、通路3中的喷嘴#4A形成的第二光栅线、通路1中的喷嘴#2B形成的第三光栅线、以及通路5中的喷嘴#1形成的第四光栅线,形成连续光栅线的方式。应该注意,在通路1到4中,正常使用的七个喷嘴(喷嘴#1A到#4A和喷嘴#1B到#3B)中的一些喷嘴不喷射墨水。此原因在于如果墨水从通路1到4的所有喷嘴喷射墨水,将在纸上不能形成连续的光栅线。在通路5以及此后通路中,七个喷嘴(喷嘴#1A到#4A和喷嘴#1B到#3B)喷射墨水且纸采用恒定的输送量F(=3·D)输送,因此,形成有D点间距的连续光栅线。
根据此实施方式,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相对采用四个喷嘴(用于参考的实施例)的隔行扫描打印增加,以便有效地增加打印速度。
此外,根据此实施方式,当与采用具有八个喷嘴组(用于参考的实施例)的一个喷嘴组的隔行扫描打印相比时,可以通过将喷嘴组分成两部分产生喷头,以便制作喷头时改进设计柔性。结果,可以低成本生产喷头。具体地说,两个喷嘴组之间的距离可以比喷嘴间距(k·D)大,因此,当制作喷头时的设计柔性得到改进。
<采用两个喷嘴组的隔行扫描打印2>
图12A是显示此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喷嘴组的结构简图,图12B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喷嘴组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图12C是显示利用此实施方式多个喷嘴组打印的说明简图。此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喷嘴组之间的距离。其他方面基本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以便省略其说明。
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喷嘴组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说,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4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1B之间的距离)为15D。换言之,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喷嘴组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倍的输送量(7·D)与喷嘴间距(4·D)之和。因此,已经通过喷嘴组21B的喷嘴在规定通路(通路i)中形成的点以及已经通过喷嘴组21A的喷嘴在下面两个通路(通路i+2)中形成的点在输送方向以4·D的间距连续形成。
也就是说,根据此实施方式的喷头,通过输送预定的输送量(7·D×2),在通路i+2中的第一喷嘴组21A和通路i中的第二喷嘴组21B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4·D喷嘴间距的八个喷嘴的作用(参见图12B)。
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同用于以上参考的实施例中的说明一样,两个喷嘴组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喷嘴间距4·D的八个喷嘴的作用,以便当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时,使用八分之七的喷嘴(七个喷嘴允许喷射墨水)。此外,由于使用七个喷嘴,所以当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时,采用7·D的输送量输送纸。
图12C是显示采用通过通路5中的喷嘴#2A形成的第一光栅线、通路4中的喷嘴#4A形成的第二光栅线、通路1中的喷嘴#2B形成的第三光栅线、以及通路6中的喷嘴#1形成的第四光栅线,形成连续光栅线的方式。应该注意,在通路1到5中,正常使用的七个喷嘴(喷嘴#1A到#4A和喷嘴#1B到#3B)中的一些喷嘴不喷射墨水。此原因在于如果墨水从通路1到4的所有喷嘴喷射墨水,将在纸上不能形成连续的光栅线。在通路5以及此后通路中,七个喷嘴(喷嘴#1A到#4A和喷嘴#1B到#3B)喷射墨水且纸采用恒定的输送量F(=7·D)输送,因此,形成有D点间距的连续光栅线。
根据此实施方式,如同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可以达到比用于参考的实施例中更有效的效果。
从此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实施方式两者可以清楚地看出,用于进行隔行扫描打印的条件满足普通隔行扫描打印的条件(用于参考的实施例),还包括喷嘴组之间的距离为(α×F)+(k×D)(α为整数)的条件。应该注意,在用于进行普通隔行扫描打印的条件中,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间距(k·D)、喷嘴数(N)、以及输送量(F)彼此紧密相关。换言之,用于进行普通隔行扫描打印的条件为:(1)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N)(整数)和k互质;以及(2)输送量F设定为N·D。
<采用三个喷嘴组的隔行扫描打印>
图13A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多个喷嘴组的结构简图,图13B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喷嘴组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图13C是显示利用此实施方式多个喷嘴组打印的说明简图。此实施方式在喷嘴组数量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
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有三个喷嘴组(第一喷嘴组21A、第二喷嘴组21B以及第三喷嘴组21C)。喷嘴组每个都具有四个喷嘴。如同上述用于参考的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在每个喷嘴组中的喷嘴间距为4·D(k=4)。
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喷嘴组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说,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4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1B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4B和第三喷嘴组21C的喷嘴#1C之间的距离)为11·D。换言之,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喷嘴组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11·D)与喷嘴间距(4·D)之和。因此,已经通过喷嘴组21B的喷嘴在规定通路(通路i)中形成的点以及已经通过喷嘴组21A的喷嘴在接下来的通路(通路i+1)中形成的点在输送方向以4·D的间距连续形成。此外,已经通过喷嘴组21C的喷嘴在规定通路(通路i)中形成的点以及已经通过喷嘴组21B的喷嘴在接下来的通路(通路i+1)中形成的点在输送方向以4·D的间距连续形成。
也就是说,根据此实施方式的喷头,通过输送预定的输送量(11·D),喷嘴组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4·D喷嘴间距的十二个喷嘴的作用(参见图12B)。
在此实施方式中,三个喷嘴组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4·D喷嘴间距的十二个喷嘴的作用,以便当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时,使用十二分之十一的喷嘴(十一个喷嘴允许喷射墨水)。此外,由于使用十一个喷嘴(N=11),所以当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时,采用11·D的输送量输送纸。
图13C是显示采用通过通路5中的喷嘴#3A形成的第一光栅线、通路3中的喷嘴#2B形成的第二光栅线、通路1中的喷嘴#1C形成的第三光栅线、以及通路6中的喷嘴#1A形成的第四光栅线,形成连续光栅线的方式。应该注意,在通路1到5中,正常使用的十一个喷嘴(喷嘴#1A到#4A和喷嘴#1B到#4B、以及喷嘴#1C到#3C)中的一些喷嘴不喷射墨水。此原因在于如果墨水从通路1到5的所有喷嘴喷射墨水,将在纸上不能形成连续的光栅线。在通路5以及此后通路中,十一个喷嘴(喷嘴#1A到#4A和喷嘴#1B到#4B、以及喷嘴#1C到#3C)喷射墨水且纸采用恒定的输送量F(=11·D)输送,因此,形成有D点间距的连续光栅线。
根据此实施方式,如同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可以达到比用于参考的实施例中更有效的效果。
此外,根据此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增加了喷嘴组的数量,以便增加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组的数量。因此,此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因为增加了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组的数量并增加了打印速度。
应该注意,根据此实施方式,喷嘴组之间的距离为11·D,但不局限于此。此外,根据此实施方式,喷嘴组21A和喷嘴组21B之间的距离等于喷嘴组21B和喷嘴组21C之间的距离。然而,不局限于此。所述点为喷嘴组之间的每个距离满足(α×F)+(k×D)(α为整数)的条件就足够了。
根据此实施方式,第一喷嘴组21A中的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等于第二喷嘴组21B中的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在此方式中,当采用设置有三个喷嘴组的喷头进行隔行扫描打印时,理想情况是,设定两个喷嘴组中的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彼此相等,并设定其他喷嘴组中的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以便整个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满足隔行扫描打印的条件。
<采用两个喷嘴组的隔行扫描打印>
图14A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多个喷嘴组的结构简图,图14B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多个喷嘴组之间距离的说明简图,图14C是显示此实施方式利用多个喷嘴组打印的说明简图。
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有两个喷嘴组(第一喷嘴组21A和第二喷嘴组21B)。第一喷嘴组21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每个都具有四个喷嘴。如同上述用于参考的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在每个喷嘴组中的喷嘴间距为4·D(k=4)。
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喷嘴组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说,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4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1B之间的距离)为7·D。换言之,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喷嘴组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3·D)与喷嘴间距(4·D)之和。因此,已经通过喷嘴组21B的喷嘴在规定通路(通路i)中形成的点以及已经通过喷嘴组21A的喷嘴在接下来的通路(通路i+1)中形成的点在输送方向以4·D的间距连续形成。
也就是说,根据此实施方式的喷头,通过输送预定的输送量(3·D),通路i+1中的第一喷嘴组21A以及通路i中的第二喷嘴组21B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4·D喷嘴间距的八个喷嘴的作用(参见图14B)。
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同以上用于参考的实施例的情况一样,两个喷嘴组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4·D喷嘴间距的八个喷嘴的作用,以便当进行重叠打印时,使用八分之六的喷嘴(六个喷嘴允许喷射墨水)。此外,由于使用六个喷嘴(N=6),所以当进行重叠打印(提供M=2)时,采用3·D(=N/M·D)的输送量输送纸。
图14C是显示采用通过通路4中的喷嘴#4A以及通路8中的喷嘴#1形成的第一光栅线、通路2中的喷嘴#1B以及通路7中的喷嘴#2A形成的第二光栅线、通路1中的喷嘴#2B以及通路6中的喷嘴#3A形成的第三光栅线、以及通路5中的喷嘴#4A以及通路9中的喷嘴#1A形成的第四光栅线,形成连续光栅线的方式。应该注意,在通路1到7中,正常使用的六个喷嘴(喷嘴#1A到#4A和喷嘴#1B到#2B)中的一些喷嘴不喷射墨水。此原因在于如果墨水从通路1到7的所有喷嘴喷射墨水,将在纸上不能形成连续的光栅线。在通路8以及此后通路中,六个喷嘴(喷嘴#1A到#4A和喷嘴#1B到#2B)喷射墨水且纸采用恒定的输送量F(=3·D)输送,因此,形成有D点间距的连续光栅线。
表2
  通路   1   2   3   4   5   6   7   8
记录像素   喷嘴组A   奇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喷嘴组B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表2为用于说明在扫描方向中,点在每个通路中形成位置的说明表。由于表为与表1情况下的同样方式读取的表,所以,省略其说明。当一个光栅线由M个喷嘴形成时,为了实现相对应喷嘴间距的量,需要k×M+α个通路。例如,在此实施方式中,一个光栅线由两个喷嘴形成,而α=1,以便为了实现四个光栅线,则需要9(4×2+1)个通路。从表2可以看出,点在第二喷嘴组的每个通路中形成点的位置与表1的情况相同,在第一半段的四个通路中,点以奇—偶—奇—偶的顺序形成,而在第二半段的四个通路中,点以偶—奇—偶—奇的顺序形成。另一方面,点在第一喷嘴组的每个通路中形成的位置顺序偏差相对应第二喷嘴组情况中顺序的α个通路的量。在此实施方式中,由于α=1,点在通路2到5中以奇—偶—奇—偶的顺序形成,而在通路6到9(通路1)中以偶—奇—偶—奇的顺序形成。应该注意,如果α为k×M的乘积,则点在第一喷嘴组中形成的位置与第二喷嘴组中形成的位置相同,以便墨水可以同时在喷嘴组之间从喷嘴喷射。
根据此实施方式,当与采用具有八个喷嘴(用于参考的实施例)的一个喷嘴组的重叠打印相比时,可以通过将喷嘴组分成两部分产生喷头,以便当制作喷头时改进设计柔性。结果,可以低成本制作喷头。具体地说,两个喷嘴组之间的距离可以比喷嘴间距(k·D)大,因此,当制作喷头时改进设计柔性。
用于进行此实施方式的重叠打印的条件满足普通重叠打印的条件(用于参考的实施例),还包括喷嘴组之间的距离为(α×F)+(k×D)(α为整数)的条件。应该注意,在用于进行普通重叠打印的条件中,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间距(k·D)、喷嘴数(N)、以及输送量(F)彼此紧密相关。也就是说,用于进行普通重叠打印的条件为:(1)N/M为整数;(2)N/M和k互质;以及(3)输送量F设定为(N/M)·D。
此外,根据此实施方式,重叠打印利用两个喷嘴组进行打印。然而,不局限于此。例如,重叠打印可以利用三个喷嘴组或多于三个喷嘴组进行打印。此外,当采用三个或多于三个喷嘴组时,喷嘴组之间的距离不必必须相等,喷嘴组之间的距离满足(α×F)+(k×D)(α为整数)就足够了。
<喷头的共用>
根据上述用于参考的实施例,同样的喷头可以用于进行隔行扫描打印和重叠打印两者。另一方面,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喷嘴组之间的距离通过预定的条件限定,以便在隔行扫描打印的情况中使用的喷头(例如,图11C)不同于重叠打印的情况中使用的喷头(例如,图14C)。
然而,对于用于不同打印模式制备不同喷头是不实际的。此外,对于使用者来说,利用同样的喷头进行隔行扫描打印和重叠打印非常方便。
因此,在下列说明中,将具体说明可以使用不同打印模式的喷头。
图15A至15C是显示使用上述重叠打印的实施方式中的喷头进行隔行扫描打印的说明简图。当比较上述图11A到11C的实施方式时,喷嘴组之间的距离不同,且第二喷嘴组21B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不同。例如,用于此实施方式的图15C与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11C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光栅线通过此实施方式中的通路1中的喷嘴#3B形成。
如同上述重叠打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喷头情况一样,此实施方式的喷头设置为以便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4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1B之间的距离为7·D。也就是说,在此实施方式的喷头中,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4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2B之间的距离为11·D。因此,在此实施方式中,隔行扫描打印采用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1B作为不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而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1A到#4A以及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2B到4B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进行。
在此实施方式中,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4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2B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7·D)和预定喷嘴间距(4·D)之和。因此,已经通过喷嘴组21B的喷嘴在规定通路(通路i)中形成的点以及已经通过喷嘴组21A的喷嘴在接下来的通路(通路i+1)中形成的点在输送方向以4·D的间距连续形成。
也就是说,根据此实施方式的喷头,通过输送预定的输送量(7·D),在通路i+1中允许喷射墨水的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喷嘴1A到#4A)和通路i中允许喷射墨水的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喷嘴2B到#4B)以虚拟方式起到设置有4·D喷嘴间距的八个喷嘴的作用(参见图15B)。
在此方式中,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隔行扫描打印,隔行扫描打印可以采用上述用于重叠打印的喷头进行。也就是说,隔行扫描打印和重叠打印可以采用同样的喷头进行,以便使用者可以选择多种打印模式。
应该注意,根据此实施方式,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第一喷嘴组21A的喷嘴#4A和第二喷嘴组21B的喷嘴#2B之间的距离)等于输送量(7·D)和预定喷嘴间距(4·D)之和且为11·D。然而,不局限于此。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满足(α×F)+(k×D)(α为整数)就足够了。
此外,在此实施方式的隔行扫描打印中,属于喷嘴组21B并靠近喷嘴组21A一侧的喷嘴1B用作不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也就是说,在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具有不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在此方式中,为了适应采用不同输送量而不改变喷头结构的两种打印模式,可以调整允许喷射墨水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
此外,根据此实施方式的喷头,两个喷嘴组用于进行隔行扫描打印(以及重叠打印)。然而,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三个喷嘴组。此外,当采用三个或更多喷嘴组时,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不必必须彼此相等,每个距离满足(α×F)+(k×D)(α为整数)就足够了。
应该注意,当喷头用于多个打印模式时,理想情况是,如果重叠数为偶数的打印模式,则限定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为(α×F)+(k×D)的α为偶数。具体地说,当多个打印模式中的清晰度相等(当多个打印模式中的D为相同时),且当打印模式的重叠数为M1和M2,且打印模式中的α为α1和α2时,在优选方式中,M1∶M2=α1∶α2。其原因在于,虽然每个打印模式中的输送量F根据重叠数变化,但具有此距离的喷头可以很方便地用于多种打印模式。
采用多个喷嘴组打印(实际实施例)
上述实施方式为一个喷嘴组只设置有四个喷嘴的简化模式。然而,在实际中用于装置的喷嘴组的喷嘴数远大于上述模式的喷嘴数,以便增加打印速度。这将在下面用实际喷嘴组的结构进行说明。然而,上述简化模型喷嘴组和下面说明的实际喷嘴组都是基于本发明的同样思想。
应该注意,下面说明的打印机的各种操作都通过根据存储在打印机内存储器65中的程序控制单元的CPU进行。然而,此程序由用于进行下面说明的各种操作的编码组成。
<实际实施例1>
图16A是显示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喷嘴组结构的说明简图,图16B是显示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喷头结构的说明简图。
在此实施例中,每个喷嘴组都设置有两排喷嘴。每排喷嘴具有180个喷嘴,喷嘴间距为180dpi。此外,两排喷嘴沿输送方向设置以便其不重合180dpi的量。因此,每个喷嘴组中的喷嘴以交错的方式设置。通过以此方式设置喷嘴,此实施例的喷嘴组设置有360个喷嘴并具有基本为360dpi的喷嘴间距。在输送方向设置三个喷嘴组,以便喷嘴组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为5英寸。
采用此实施例的上述喷头,可以进行“720dpi×720dpi的重叠打印”以及“360dpi×360dpi的带打印”。“带打印”指喷嘴间距等于点间距D(k=1)以及在一个通路中形成连续光栅线的打印模式。
当进行“720dpi×720dpi的重叠打印”时,喷嘴组21A和喷嘴组21B中的每个的360个喷嘴中的喷嘴#7到#333的327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喷嘴组21C的360个喷嘴中的喷嘴#7到#334的328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全部982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喷嘴组21A的喷嘴#333和喷嘴组21B的喷嘴#7之间的距离以及喷嘴组21B的喷嘴#333和喷嘴组21C的喷嘴#7之间的距离)等于2948·D(注意:D=1/720英寸)。应该注意,由于打印以720dpi进行,所以,喷嘴间距为2·D(k=2)。此外,重叠数M=2,输送量F=491·D,α=6。
当进行“360dpi×360dpi的带打印”时,喷嘴组21A和喷嘴组21B中的每个的360个喷嘴中的喷嘴#43到#316的274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喷嘴组21C的360个喷嘴中的喷嘴#43到#313的271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全部819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喷嘴组21A的喷嘴#316和喷嘴组21B的喷嘴#43之间的距离以及喷嘴组21B的喷嘴#316和喷嘴组21C的喷嘴#43之间的距离)等于1639·D(注意:D=1/720英寸)。应该注意,由于打印以360dpi进行,所以,喷嘴间距为1·D(k=1)。此外,重叠数M=1,输送量F=819·D,α=2。
同样在此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此实施例,液体从包含在每个喷嘴组中多个喷嘴中的部分喷嘴喷射。因此,可以设定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而不必限制设置在喷头中的喷嘴数。
此外,根据此实施例,设置在喷嘴组端部的喷嘴不喷射墨水。因此,可以根据打印模式适当地设定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而不改变喷头的结构。
此外,根据此实施例,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具有不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通过适当设定不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可以根据打印模式调节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而不改变喷头的结构。
此外,根据此实施例,用于重叠打印的喷嘴不同于用于带打印的喷嘴。在此方式中,在此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记录模式,喷射墨水的喷嘴也不同。
此外,根据此实施例,喷头设计为以便在以720dpi清晰度的重叠打印期间,α为偶数。因此,可以使用同样的喷头进行只为该清晰度一半的360dpi的打印。应该注意,当在各个打印模式中点间距D(对于720dpi,D=1/720英寸)为D1和D2以及在各个打印模式中α为α1和α2时,在优选方式中,1/D1∶1/D2=α1∶α2。这是因为,具有此距离的喷头非常方便地用于多种模式。当喷头用于具有不同清晰度的打印模式时,理想情况是,因为一个模式的清晰度经常为其他模式清晰度的偶数倍,因此,α为偶数。
此外,根据此实施例,具有三个喷嘴组。另外,喷嘴组21A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以及与喷嘴组21A相邻的喷嘴组21B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数设定为以便彼此相等。
此外,根据此实施例,喷头设计为以便在重叠打印期间α为重叠数M的整数倍。因此,同样的喷头可以用于进行多种打印模式。
<实际实施例2>
图17A是显示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喷嘴组结构的说明简图,图17B是显示用于第二实施例的喷头结构的说明简图。
在此实施例中,每个喷嘴组都设置有两排喷嘴。每排喷嘴具有180个喷嘴,喷嘴间距为180dpi。此外,两排喷嘴沿输送方向设置以便其偏移177/180dpi英寸。此外,不使用每个喷嘴排端部的三个喷嘴(因此,只使用每个喷嘴排的174个喷嘴)。因此,每个喷嘴组内的喷嘴具有基本为180dpi喷嘴间距的348(174×2)个喷嘴。在输送方向设置三个喷嘴组,以便喷嘴组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为7.28英寸。
采用此实施例的上述喷头,可以进行“720dpi×720dpi的重叠打印”以及“360dpi×360dpi的隔行扫描打印”。(然而,此为k=2的隔行扫描打印)。
当进行“720dpi×720dpi的重叠打印”时,喷嘴组21A和喷嘴组21B每个的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328的328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喷嘴组21C的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326的326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全部982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喷嘴组21A的喷嘴#328和喷嘴组21B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以及喷嘴组21B的喷嘴#328和喷嘴组21C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等于3932·D(注意:D=1/720英寸)。应该注意,由于打印以720dpi进行,所以,喷嘴间距为4·D(k=4)。此外,重叠数M=2,输送量F=491·D,α=8。
当进行“360dpi×360dpi的隔行扫描打印”时,喷嘴组21A和喷嘴组21B每个的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327的327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喷嘴组21C的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329的329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全部983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喷嘴组21A的喷嘴#327和喷嘴组21B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以及喷嘴组21B的喷嘴#327和喷嘴组21C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等于1968·D(注意:D=1/360英寸)。应该注意,由于打印以360dpi进行,所以,喷嘴间距为2·D(k=2)。此外,重叠数M=1,输送量F=983·D,α=2。
同样在此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实际实施例3>
图18是显示用于第三实施例的喷头结构的说明简图。应该注意,用于此实施例喷嘴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2喷嘴组的结构相等(参见图17),以便省略其说明。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喷嘴组之间的距离。关于喷嘴组,在输送方向设置三个喷嘴组,以便喷嘴组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为6.275英寸。
采用此实施例的上述喷头,可以进行“720dpi×720dpi的重叠打印”以及“360dpi×360dpi的隔行扫描打印”(然而,此为k=2的隔行扫描打印)。
当进行“720dpi×720dpi的重叠打印”时,每个喷嘴组的所有348个喷嘴都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全部1042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喷嘴组21A的喷嘴#348和喷嘴组21B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以及喷嘴组21B的喷嘴#348和喷嘴组21C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等于3130·D(注意:D=1/720英寸)。应该注意,由于打印以720dpi进行,所以,喷嘴间距为4·D(k=4)。此外,重叠数M=2,输送量F=521·D,α=6。
当进行“360dpi×360dpi的隔行扫描打印”时,喷嘴组21A和喷嘴组21B中的每个的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207的207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喷嘴组21C的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201的201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全部615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喷嘴组21A的喷嘴#207和喷嘴组21B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以及喷嘴组21B的喷嘴#207和喷嘴组21C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等于1874·D(注意:D=1/360英寸)。应该注意,由于打印以360dpi进行,所以,喷嘴间距为2·D(k=2)。此外,重叠数M=1,输送量F=615·D,α=3。
同样在此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实际实施例4>
图19是显示用于第四实施例的喷头结构的说明简图。应该注意,用于此实施例喷嘴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2喷嘴组的结构相等(参见图17A),以便省略其说明。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喷嘴组的数量以及喷嘴组之间的距离。关于喷嘴组,在输送方向设置五个喷嘴组,以便喷嘴组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为11.53英寸。
采用此实施例的上述喷头,可以进行“720dpi×720dpi的重叠打印”以及“360dpi×360dpi的隔行扫描打印”(然而,此为k=2的隔行扫描打印)。
当进行“720dpi×720dpi的重叠打印”时,每个喷嘴组的所有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346的346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全部1730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例如,喷嘴组21A的喷嘴#346和喷嘴组21B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等于6924·D(注意:D=1/720英寸)。应该注意,由于打印以720dpi进行,所以,喷嘴间距为4·D(k=4)。此外,重叠数M=2,输送量F=865·D,α=8。
当进行“360dpi×360dpi的隔行扫描打印”时,喷嘴组21A到21D中的每个的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347的347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喷嘴组21E的348个喷嘴中的喷嘴#1到#341的341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因此,全部1729个喷嘴作为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此外,允许喷射墨水且属于不同喷嘴组的两个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例如,喷嘴组21A的喷嘴#347和喷嘴组21B的喷嘴#1之间的距离)为3460·D(注意:D=1/360英寸)。应该注意,由于打印以360dpi进行,所以,喷嘴间距为2·D(k=2)。此外,重叠数M=1,输送量F=1729·D,α=3。
同样在此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计算机系统等的结构
其次,将参照附图对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以及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0是显示计算机系统外部结构的说明简图。计算机系统1000设置有主计算机单元1102、显示装置1104、打印机1106、输入装置1108、以及读取装置1110。在此实施方式中,主计算机单元1102容纳在小塔型的外壳内。然而,不局限于此。通常情况下,例如,CRT(阴极射线管、)、等离子显示或液晶显示装置用作显示装置1104,但不局限于此。打印机1106为上述打印机。在此实施方式中,输入装置1108为键盘1108A和鼠标1108B,但也不局限于此。在此实施方式中,软盘驱动装置1110A和CD-ROM驱动装置1110B用作读取装置1110,但也不局限于此,读取装置1110还可以为例如MO(磁光)盘驱动装置或DVD(数字化视频光盘)。
图21是显示图20所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方框图。内存条1202,如RAM设置在容纳主计算机单元1102的外壳中,还设置了外存储器,如硬盘驱动单元1204。
用于控制上述打印机操作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下载到计算机系统上,例如,通过数据线如互联网连接到打印机1106,其还可以存储并分布在例如计算机只读存储介质上。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都可以用作此存储介质,包括软盘FD、CD-ROM、DVD-ROM、磁光盘MO、硬盘、以及存储器。应该注意,存储在此存储介质上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读取装置1110读出。
图22是显示显示在连接到计算机系统的显示装置1104的屏幕上的打印机驱动器的用户界面的说明简图。使用者可以使用输入装置1108确定打印机驱动器的各种设定。
使用者可以从此屏幕选择打印模式。例如,使用者可以选择快速打印模式或精细打印模式作为打印模式。通过该屏幕,使用者可以选择720dpi或360dpi作为打印清晰度。
图23是显示由主计算机单元1102提供给打印机1106的打印数据格式的说明简图。打印数据根据打印机驱动器的设定由图像信息产生。打印数据具有打印条件命令组和用于各个通路的命令组。打印条件命令组包括例如用于指示打印清晰度的命令和用于指示打印方向(单向和双向)的命令。用于各个通路的打印命令组包括目标输送量命令CL和像素数据命令CP。像素数据命令CP包括指示用于在该通路中记录点的每个像素记录状态的像素数据PD。应该注意,显示在图中的各种命令每个都具有头部分和数据部分;然而,其已经简化显示了。此外,这些命令组为每个命令由主计算机单元一侧间断提供到打印机一侧。然而,打印数据不局限于此格式。
在上述说明中,实施例说明了计算机系统通过将打印机1106连接到主计算机单元1102、显示装置1104、输入装置1108、以及读取装置1110组成。然而,不局限于此。例如,计算机系统可以由主计算机单元1102和打印机1106组成,或计算机系统不必设置有显示装置1104、输入装置1108、以及读取装置1110的任何一个。打印机1106还可以具有主计算机单元1102、显示装置1104、输入装置1108、以及读取装置1110的一些功能和机构。例如,打印机1106可以构成为以便具有用于输出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分、用于输出各种类型显示的显示部分、以及插入或取出通过数码照相机等拍摄的记录介质存储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连接/拆卸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打印机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组合进为存储介质的控制单元60的存储器65。同样,控制单元60可以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5中的计算机程序,以便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的操作。
作为整个系统,上述实现的计算机系统优于传统的系统。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说明中,主要说明了打印机。然而,不言而喻,上述说明也包括例如打印设备、打印方法、程序、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显示屏幕、屏幕显示方法、用于制作打印材料的方法、记录设备、以及用于喷射液体的装置的公开。
此外,例如,说明了作为实施例的打印机。然而,前述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阐明本发明,而不能认为是限制本发明。当然可以改变或改进本发明而不会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保护范围和主题精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所限定。
<关于喷头>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规定了喷嘴数。然而,包含在一个喷嘴组中的喷嘴数不局限于此。
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规定了设置在喷头中的喷嘴组数。然而,设置在喷头中的喷嘴组数不局限于此。
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规定了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然而,允许喷射墨水的喷嘴不局限于此。
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规定了打印模式。然而,打印模式不局限于此。
<关于记录设备>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记录设备实施例的打印机。然而,不局限于此。例如,如本实施方式的技术还可以用于使用喷墨技术的各种形式的记录设备,包括彩色过滤器制造装置、染色装置、精细加工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表面处理装置、三维形状成型装置、液体蒸发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具体地说,高分子EL制造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薄膜形成装置、以及DNA芯片制造装置。此外,这些方法和制造方法也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即使该技术在这些领域使用,与传统的情况相比较,液体可以直接喷射(写)到目标物体上的方法可以减少材料、加工步骤以及成本。
<关于墨水>
由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采用打印机进行了说明,所以从喷嘴喷射出染料墨水或颜料墨水。然而,从喷嘴喷射出的墨水不局限于此墨水。例如,可以从喷嘴喷射出液体(包括水)、如金属性材料、有机材料(具体地说,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导电材料、线材料、薄膜成形材料、电子墨水、处理液体、以及基因溶液。如果此液体直接喷向目标物体,则可以减少材料、加工步骤以及成本。
<关于喷嘴>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墨水利用压电元件喷射。然而,用于喷射液体的方法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如用于通过热在喷嘴中产生气泡的方法的其他方法。
根据本发明,当多个喷嘴组设置在喷头中时,设定喷嘴组之间的距离具有柔性。此外,同样的喷头可以用于多种记录模式。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在介质上形成点的记录设备,包括:
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所述喷嘴组中的每个都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
其中所述记录设备通过交替重复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出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所述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点;以及
其中所述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所述喷嘴组中的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输送量的整数倍和所述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喷嘴之间具有不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多个喷嘴的一端的喷嘴不喷射所述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录模式进行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记录模式中的不同模式,喷射液体的喷嘴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记录模式中的不同模式,形成于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点的间距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记录模式中的不同模式,形成一个光栅线的喷嘴数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输送量的偶数倍与所述喷嘴间距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包括三个或更多的所述喷嘴组;以及
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嘴数等于至少两个所述喷嘴组之间的喷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喷嘴组在所述介质输送方向彼此邻接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形成于所述介质上的点的间距为D时,所述喷嘴间距为k·D,允许喷射所述液体的所述喷嘴数为N,而输送量为F,
N和k互质,以及
F=N·D。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光栅线通过M个喷嘴形成时,以及
当形成于所述介质上的点的间距为D时,所述喷嘴间距为k·D,允许喷射所述液体的所述喷嘴数为N,而输送量为F,
N/M为整数,
N/M和k互质,以及
F=(N/M)·D。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通过将所述输送量乘以M获得的值的整数倍与所述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通过将所述输送量乘以k×M获得的值的整数倍与所述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15.一种用于在介质上形成点的记录设备,包括:
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每个所述喷嘴组都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
其中所述记录设备通过交替重复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出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所述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点;
其中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所述喷嘴组中的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输送量的整数倍和所述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其中在所述两个喷嘴之间具有不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嘴;
其中设置在所述多个喷嘴的一端的喷嘴不喷射所述液体;
其中所述记录设备能够采用不同的记录模式进行记录;
其中对于所述记录模式中的不同模式,喷射液体的喷嘴也不同;
其中对于所述记录模式中的不同模式,形成于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点的间距不同;
其中对于所述记录模式中的不同模式,形成一个光栅线的喷嘴数不同;
其中所述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输送量的偶数倍和所述喷嘴间距之和;
其中所述喷头包括三个或更多的所述喷嘴组,以及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嘴数等于至少两个所述喷嘴组之间的喷嘴数;
其中所述两个喷嘴组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彼此邻接设置;
其中当形成于所述介质上的点的间距为D时,所述喷嘴间距为k·D,允许喷射所述液体的所述喷嘴数为N,而输送量为F,
N和k互质,以及
F=N·D:
其中当一个光栅线通过M个喷嘴形成时,
N/M为整数,
N/M和k互质,以及
F=(N/M)·D;以及
其中所述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通过将所述输送量乘以k×M获得的值的整数倍与所述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16.一种采用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的记录方法,每个所述喷嘴组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交替重复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出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所述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在介质上形成点;以及
进行所述喷射操作,以便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所述喷嘴组中的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输送量的整数倍和所述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17.一种用于存储用于控制记录设备程序的存储介质,包括:
用于存储所述程序的存储介质;
其中所述记录设备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
其中每个所述喷嘴组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以及
其中所述程序,
通过交替重复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出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所述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使所述记录设备在介质上形成所述点;以及
使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所述喷射操作,以便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所述喷嘴组中的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输送量的整数倍和所述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18.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
主计算机单元;以及
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记录设备,
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组的喷头,每个所述喷嘴组都具有设置有预定喷嘴间距的多个喷嘴;以及
通过交替重复液体从所述喷嘴中喷出的喷射操作以及相对所述喷头对介质进行预定输送量输送的输送操作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点;以及
其中相邻地喷射液体且属于所述喷嘴组中的不同喷嘴组的两个喷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输送量的整数倍和所述预定喷嘴间距之和。
CNB2004800015317A 2003-03-14 2004-02-27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03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0657/2003 2003-03-14
JP2003070657 2003-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7328A true CN1717328A (zh) 2006-01-04
CN100540308C CN100540308C (zh) 2009-09-16

Family

ID=3298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153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0308C (zh) 2003-03-14 2004-02-27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58660B2 (zh)
EP (1) EP1604823A4 (zh)
JP (1) JP3856046B2 (zh)
CN (1) CN100540308C (zh)
WO (1) WO20040807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5750A (zh) * 2010-03-08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2742B2 (en) * 2007-03-23 2012-06-05 NovelMed Therapeutics Method of inhibiting complement activation with human anti-factor C3 antibodies and use thereof
EP1998544A1 (en) * 2007-06-01 2008-12-03 Andromeda S.r.l. Exposure head with a high number of laser beams
JP5157680B2 (ja) * 2007-09-18 2013-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262342A (ja) * 2008-04-22 2009-11-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方法
JP6260369B2 (ja) * 2014-03-12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US9892751B1 (en) * 2016-10-27 2018-02-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hieving fine motion between modules in a magnetic head
CN108674030A (zh) * 2018-05-22 2018-10-19 北京博源恒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设备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1991A (en) 1981-10-08 1983-08-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ariable resolution, single array, interlace ink jet printer
JP3432019B2 (ja) 1994-10-31 2003-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815031B2 (ja) 1997-03-18 2006-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数のノズル群を用いた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並びに、その処理を行う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6302517B1 (en) * 1997-03-18 2001-10-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ing multiple nozzle groups
JP3775143B2 (ja) * 1998-12-24 2006-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縦配列ヘッドを用いたカラー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1113691A (ja) * 1999-10-22 2001-04-2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138577A (ja) 1999-11-10 2001-05-22 Seiko Epson Corp 複数のドット形成要素群を用いた変則送り印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5750A (zh) * 2010-03-08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04823A1 (en) 2005-12-14
EP1604823A4 (en) 2007-08-15
CN100540308C (zh) 2009-09-16
US7458660B2 (en) 2008-12-02
US20060012621A1 (en) 2006-01-19
WO2004080719A1 (ja) 2004-09-23
JPWO2004080719A1 (ja) 2006-06-08
JP3856046B2 (ja) 200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2927C (zh) 打印设备和所用的计算机程序打印方法以及计算机系统
CN1323848C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N1129528C (zh) 打印头、采用其的打印方法和设备
CN1219643C (zh) 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01054016A (zh)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309575C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693085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739973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装置的输送量校正方法
CN1743176A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N101054017A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807097A (zh) 液体排放设备和液体排放方法
CN1975764A (zh) 记录数据生成方法、记录装置及掩模制造方法
CN1243069A (zh) 防止记录图像密度上产生不均匀度的喷墨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287989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590097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628983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189321C (zh) 图像打印设备、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程序
CN1305680C (zh) 液体排放设备和液体排放方法
CN1319749C (zh) 喷墨记录方法、记录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717328A (zh)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系统
CN1401481A (zh) 在点记录区域和空白区域中切换副扫描进给的打印
CN1761567A (zh)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喷射方法
CN1990240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849214A (zh) 行式点记录装置
CN1736711A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