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4695A - 带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4695A
CN1714695A CN 200510079797 CN200510079797A CN1714695A CN 1714695 A CN1714695 A CN 1714695A CN 200510079797 CN200510079797 CN 200510079797 CN 200510079797 A CN200510079797 A CN 200510079797A CN 1714695 A CN1714695 A CN 1714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tongue piece
main body
sheet
cance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97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1612C (zh
Inventor
室町哲史
铃木智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14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4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16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161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07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 A44B11/2515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前端相对车辆的规定部位可装卸的带扣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锁定机构、解除机构和限制机构,固定安全带的前端部的舌片从上述装置主体的前端侧插入;上述锁定机构通过与舌片挂扣来限制舌片向从装置主体中拔出的方向移动,将舌片机械地连接在装置主体上;上述解除机构通过向解除方向的位移来解除锁定机构对舌片的挂扣;在锁定机构与舌片挂扣的状态下,上述限制机构与前述解除机构挂扣,限制解除机构向解除方向位移。

Description

带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安全带的前端相对于车辆的规定部位可装卸的带扣装置。
背景技术
三点式座椅带装置周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约束坐在车辆的驾驶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上的乘客的身体,在座位侧面带有固定在车体上的带卷绕装置,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末端被固定在该带卷绕装置的卷轴上。
安全带的前端被固定在锁扣部件上。该锁扣部件在带卷绕装置的附近被固定于车体上。另外,在带卷绕装置的上方,穿越锁扣安装在中柱等处,其前端比安全带的卷轴更向上方伸出,该前端贯穿形成在穿越锁扣上的长孔并向下方折回。
介于座位之间,在带卷绕装置的相反侧,带扣装置固定在车体上。带扣装置可与处于穿越锁扣与锁扣部件之间且设在安全带上的舌片可挂扣,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拉出舌片,从卷轴拉出安全带的同时,将安全带绑在自己的身体上,在此状态下使舌片与带扣装置挂扣,将舌片保持在带扣装置上,从而将安全带佩戴在乘客身上。
而且,近年来,被称为运货车和微型箱式车的车辆的后部座位上也采用了上述三点式的座椅带装置。
另一方面,上述被称为运货车和微型箱式车的车辆后部座位既可以将椅背向与坐垫相反的一侧大幅度放倒,使后部座位成平面状,又可以使椅背转动,直至椅背与坐垫重合,可根据乘客的人数和承载货物的情况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座椅布置。进行上述座椅布置时,后部座位对应的三点式座椅带装置中,穿越锁扣与锁扣部件之间的安全带常成为阻碍。
从上述观点出发,在进行座椅布置时,后部座位对应的座椅带装置的安全带的前端部分应从锁扣部件上断开,并将安全带卷起,直至安全带的前端部分到达穿越锁扣附近。
实现上述构造时,与设在安全带的中间部分的舌片不同的另一个舌片设在安全带的前端部,同时与上述带扣装置不同的另一个连接带扣装置安装在锁扣部件上,作为示例,参考专利文献1(特开昭58-15807号公报)及专利文献2(特开昭62-97501号公报)。采用上述构造时,通常状态下,安全带前端的舌片保持在连接带扣装置上,进行座椅布置时,解除连接带扣装置对舌片的保持。由此,安全带的前端部分可暂时从锁扣部件上断开。
发明内容
上述连接带扣装置使设在壳体内部的锁定件(在专利文献1、2中被称为“闩锁部件”)与舌片挂扣,从而限制了舌片向从壳体中拔出的方向的移动。而且,从连接带扣装置中取出舌片时,按压设在壳体内部的解除按钮等,使其移动,从而解除锁定件对舌片的挂扣。
此处,将解除锁定件对舌片的挂扣时的解除按钮的移动方向设定为舌片插入壳体内时的舌片附近部分中的安全带纵向的垂直方向。连接带扣装置通过铁板等刚性部件与锁扣部件连接,因此基本上只要不是有意地按压解除按钮,就不会有使解除按钮移动的力施加在解除按钮上。
但是,用与安全带相同材质的带子元材等比较柔软的材质将连接带扣装置与锁扣部件连接时,如果车辆行进时的振动等摇晃连接带扣装置,则力有可能作用在解除按钮上。
另外,座椅带装置中设有预拉伸器,气体急剧地被送入气缸内,使活塞移动,移动的活塞使带卷绕装置的卷轴旋转,该预拉伸器使安全带卷起,车辆紧急减速状态下,通过使该预拉伸器起作用,强制性地卷起安全带,来增加对乘客身体的束缚力。
为了产生气体,上述预拉伸器采用由火药等使气体发生剂急剧燃烧的构造,但是,火药和气体发生剂的燃烧等,预拉伸器作用时的冲击也可能导致力作用在解除按钮上。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扣装置,它可防止由于施加外力使锁定机构对舌片的挂扣脱离。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扣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锁定机构、解除机构和限制机构,上述装置主体机械连接在车辆的规定部位上,同时固定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前端部分的舌片从前端插入;上述锁定机构设在前述装置主体内部,通过与前述舌片挂扣来限制前述舌片向从前述装置主体中拔出的方向移动,将前述舌片机械地连接在前述装置主体上;上述解除机构设在前述装置主体内部,通过向解除方向的位移来解除前述锁定机构对前述舌片的挂扣;在前述锁定机构与前述舌片挂扣的状态下,上述限制机构与前述解除机构挂扣,限制前述解除机构向前述解除方向位移。
本发明的上述带扣装置中,一旦设在安全带前端的舌片从前端插入装置主体,则锁定机构与舌片挂扣。在锁定机构对该舌片的挂扣状态下,锁定机构限制了舌片向从装置主体中拔出方向的位移。由此,舌片与装置主体机械连接,间接地将安全带的前端与车辆的规定部位机械连接。
另外,在上述安全带的前端与车辆的规定部位连接的状态下,如果使解除机构向解除方向位移,则锁定机构对舌片的挂扣解除了。由此,舌片与装置主体的机械连接状态解除,舌片可从装置主体中拔出。通过解除舌片与装置主体的机械连接状态,可解除安全带前端与车辆规定部位之间的机械连接。
在这里,本发明的上述带扣装置中,在锁定机构与舌片挂扣的状态下,由于解除机构与限制机构挂扣,因此限制机构使解除机构不能向解除方向位移,直到限制机构解除了所述挂扣。因而,在此状态下,解除机构不会向解除方向位移。可有效地防止例如车辆的振动等解除了锁定机构对舌片的挂扣状态的问题。
如上所述,即使外力作用在解除机构上,本发明的带扣装置也能够防止解除机构向解除方向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扣装置的分解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截面图。
图3是与表示舌片插入装置主体内的最初状态的图2相对应的截面图。
图4是与表示舌片插入装置主体内的状态的图2相对应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用分解侧视图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扣装置10的构成。如图所示,带扣装置10带有构成装置主体的壳体12。壳体12由下壳体14和上壳体16构成。
下壳体14带有底板18。底板18横向的两端部分形成有侧壁20。由与底板18的横向及厚度方向两个方向垂直的侧边的一端形成舌片状的凸缘22。
与此相对,上壳体16带有沿上述底板18的厚度方向与底板18相对的上壁24。上壁24与底板18的形状略微相似,其横向的两端形成有侧壁26。沿底板18的厚度方向组装下壳体14和上壳体16,从而形成壳体12,在组装状态下,侧壁20的前端与侧壁26的前端相互接触。
另外,由与上壁24的横向及厚度方向两个方向垂直的侧边的一端形成舌片状的凸缘28。凸缘28与凸缘22的形状略微相似,如上所述将上壳体16组装在下壳体14上时,两个凸缘22、28沿底板18及上壁24的厚度方向相对。
而且,纵壁30形成在与形成有上壁24的凸缘2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在将上壳体16组装到下壳体14上的状态下,纵壁30接触与形成有凸缘22的一例相反的一侧的底板18的端部上。在纵壁30的大致中央处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部分32,可供舌片34插入。
舌片34带有基部36。基部36形成沿底板18的横向较长的块状。且在基部36上形成沿其纵向较长的通孔38。图中未示出的安全带的前端部穿过通孔38。穿过通孔38的安全带在通孔38中折返后,通过通孔38缝合在安全带的末端侧部分上等,来接合安全带。由此将安全带的前端固定在舌片34的基部36上。
插入片42从基部36横向的一端部中的纵向中间部伸出,该插入片42从与基部36相反侧的端部插入开口部分32中。
另一方面,壳体12的内部设有与壳体12共同构成装置主体的带扣主体44。带扣主体44带有一对导向板46、48。
导向板46形成厚度方向沿底板18及上壁24的各自厚度方向的板状。从导向板46的纵壁30侧的端部突出形成凸片50。
凸片50嵌入从上壁24的内面突出形成的块(バ-サポ-ト)52(参照图2)的透孔54中,从而限制导向板46向纵壁30侧的位移,组装时确定导向板46在壳体12内的位置。
以底板18的横向为其纵向的矩形导向孔56形成在导向板46上。进而锁扣板58形成在与纵壁30相反一例的导向板46的端部上。
锁扣板58与上述凸缘22、28对应地形成,在相对下壳体14组装上壳体16的状态下,锁扣板58被夹在凸缘22与凸缘28之间。沿底板18的横向为其纵向的通孔60形成在锁扣板58上。
与该通孔60对应地在凸缘22上形成与通孔60形状相似的通孔62,在凸缘28上形成与通孔60、62形状相似的通孔64。例如与安全带相同材质的在图中未显示的带部件穿过通孔60~64。
带部件在通孔60~64中折返后,通过缝合等使折返前的部分与折返后的部分接合。由此,带部件的一端固定在锁扣板58上。与系在锁扣板58上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带部件的端部固定在由金属等形成的板部件上。板部件被螺钉等紧固机构固定在车体的规定部位。由此,锁扣板58间接地固定在车体上。
另一方面,导向板48设在上壁24侧,且导向板48与导向板46的间隔大于上述插入片42的厚度尺寸,底板18横向一侧上的导向板48的端部与导向板46的端部通过连接片68连接成一体。
凸片50及导向孔56沿底板18的厚度方向与导向板46的凸片50及导向孔56相对地形成在导向板48上。但导向板48上未形成锁扣板58,取而代之,在与导向板48的纵壁30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滑动导向件70。
滑动导向件70是从导向板48伸出的板状部,在其横向(与底板18的横向是相同方向)的中间部形成窄缝状的导向孔72,该导向孔72以垂直于底板18的横向及厚度方向两个方向的方向为其纵向。
另一方面,弹出件74设在导向板46与导向板48之间。弹出件74带有以底板18的横向为其纵向的块状的弹出件主体76。弹出件主体76的厚度尺寸比导向板46与导向板48之间的间隔稍小一点,由此,弹出件主体76沿底板18厚度方向的位移受到导向板46、48的限制。
导向片78形成在弹出件主体76的与纵壁30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导向片78的宽度尺寸比上述导向孔72的开口宽度稍小一点,并插入导向孔72中。由此,弹出件主体76的位移方向仅限于导向孔72的纵向。
在平面图中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凸起80突出形成在弹出件主体76的纵壁30侧的端面上。凸起80的斜面82与形成在舌片34的插入片42的横向另一端上的斜面部84相对应,穿过开口部32并进入壳体12内部的插入片42插入导向板46、48之间,其前端在斜面82的一侧接触弹出件主体76的纵壁30侧的端面,同时斜面部84接触斜面82。
弹簧支撑片86设在与弹出件主体76的纵壁30相反的一侧上。弹簧支撑片86形成在底板18的横向上细长的块状,该弹簧支撑片86在导向板46上被固定在带扣主体44上。
该弹簧固定凸起88朝向弹出件主体76一侧突出形成在弹簧支撑片86上,从压缩盘簧,即弹出弹簧90的一端插入弹出弹簧90的内侧,以保持弹出弹簧90。
弹簧固定凸起92与该弹簧固定凸起88相对地从弹出件主体76的弹簧支撑片86一侧的端面突出地形成。弹簧固定凸起92从弹出弹簧90的另一端侧插入弹出弹簧90的内侧,以保持弹出弹簧90。由于上述弹簧支撑片86固定在带扣主体44上,因此弹出弹簧90将弹出件74推向纵壁30一侧。
另一方面,壳体12的内侧设有作为解除机构的解除片94。解除片94带有一对解除板96、98。解除板96形成以底板18的横向为其纵向的细长板状,且在底板18与导向板46之间可沿底板18的横向滑动。与此相对,解除板98与解除板96同样地也形成以底板18的横向为其纵向的细长板状,且在导向板48与上壁24之间可沿底板18的横向滑动。
上述解除板96、98各自纵向的一端部被加压片100连接成一体。与加压片100相对应地在上述侧壁26上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部分102。进而,在上述解除板96、98上形成相对开口的大致矩形的保持孔104。
上述保持孔104与上述导向孔56相对应地形成,在底板18的厚度方向,保持孔104与导向孔56相对。上述保持孔104之间设有作为锁定机构的锁定件106。
锁定件106形成以底板18的厚度方向为其纵向、以底板18的横向为其横向的块状。锁定件106以其纵向的中间部分贯穿着导向板46、48的各导向孔56。
此处,上述保持孔104沿底板18的横向的开口尺寸比导向孔56的纵向尺寸短得多。因此,如果使解除片94向底板18厚度方向的一端侧(与形成加压片10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移动,则被保持孔104的内壁推压的锁定件106在导向孔56中受到引导,并与解除片94一起位移到底板18厚度方向的一端。
另外,在除了弹出弹簧90的作用力以外没有其它外力作用在弹出件74上的状态下,随着解除片94的位移,上述凸起80位于锁定件106的位移轨迹上,与斜面82不同的另一个端面,即阻挡面108接触锁定件106横向的加压片100一侧的端部,从而限制了锁定件106向加压片100一侧的位移。
进而,与锁定件106相对应,在上述插入片42的横向的另一个端部上形成大致矩形的切口部110。切口部110开口的宽度尺寸大于锁定件106的厚度尺寸,锁定件106能进入切口部110的内侧。这样,在锁定件106进入切口部110的内侧的状态下,如果插入片42要从壳体12中拔出,则锁定件106卡住切口部110的内壁,限制插入片42向从壳体12中拔出的方向移动。
而且,切口部110的底部比上述阻挡面108更靠近加压片100,在锁定弹簧112的作用力作用下,解除了来自阻挡面108的阻挡并进入切口部110的锁定件106从阻挡面108位移到加压片100。
另一方面,从上述加压片100的连接片68一侧的面形成弹簧固定凸起92。进而,由压缩盘簧构成的锁定弹簧112设在加压片100与连接片68之间。弹簧固定凸起114从锁定弹簧112的一端插入,保持锁定弹簧112。
锁定弹簧112的另一端与连接片68压接,将加压片100(即解除片94)推向使加压片100离开连接片68的方向。在没有对抗该锁定弹簧112的作用力的外力作用在解除片94上的状态中,设在保持孔104之间的锁定件106沿通过开口部32的插入片42的插入方向与斜面部84相对地设在保持孔104的位置上。
进而,在与解除片94的纵壁30相反的一侧,且比加压片100更靠近连接片68一侧的底板18上设立保持部116。保持部116在平面图中呈大致矩形的框状,作为弹性部件,构成限制机构的限制片118的纵向基部插入并保持在保持部116的内侧。
如图5所示,限制片118的壁很薄,由细长板状的板簧形成,其前端侧接近解除片94,并适当地弯曲,并且和与解除板96的纵壁30相反一侧的端部压接。与该限制片118的前端相对应地在与解除板96的纵壁30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形成结合部120。
结合部120是从与解除板96的纵壁30相反一侧的端部伸出的细长的板状部。阻挡面108阻挡锁定件106时,结合部120与限制片118的前端接触。但是,如果解除片94向解除板96的纵向一端,即如果滑动规定量到加压片100的一侧,则结合部120与限制片118的相对状态解除,限制片118比结合部120更靠近解除板96的前端侧(即加压片100的相反侧),并接触解除板96。设定结合部120的长度和形成位置,以便从限制片118与结合部120的接触状态直到解除上述结合部120与限制片118的相对状态为止的解除片94的滑动行程与切口部110的深度尺寸相对应,如图4所示,直到进入切口部110内侧的锁定件106接触到切口部110的底部,如果解除片94滑动,则解除结合部120与限制片118的相对状态。
而且,与限制片118的前端部相对应地在上壁24上形成矩形的透孔122。限制片118的前端部进入透孔122中,可使限制片118弹性变形,直到接触到与纵壁30相反侧的透孔122的内壁。
下面说明该带扣装置10的作用及效果。
如图2所示,该带扣装置10中,从舌片34脱离壳体12的状态开始,一旦插入片42贯穿开口部32,插入壳体12内,则插入片42插入导向板46、48之间。插入导向板46、48之间的插入片42的斜面部84接触锁定件106。
在该接触状态下,继续将插入片42插入壳体12内,斜面部84沿底板18的横向向与加压片100相反的一侧压紧锁定件106。该压力对抗锁定弹簧112的作用力,锁定件106随着解除片94沿底板18的横向,向与加压片100相反的一侧位移,由此锁定件106解除来自阻挡面108的阻挡。
接着,从该状态如果继续将插入片42插入壳体12内,则如图3所示,在锁定弹簧112的推力作用下,锁定件106与插入片42横向的一端压接,继续将插入片42插入壳体12内,沿底板18的横向,如果插入片42的切口部110与锁定件106相对,如图4所示,锁定弹簧112的推力使解除片94位移,锁定件106进入切口部110中。
由此,限制了舌片34向从壳体12中拔出插入片42的方向的移动,安全带的前端部通过该带扣装置10与车辆的规定部位连接。
如上所述,在斜面部84接触锁定件106的状态下,继续将插入片42插入壳体12内,插入片42的前端接触弹出件主体76。在此状态下继续将插入片42插入壳体12内,弹出件74向纵壁30的相反侧滑动。由此,弹出弹簧90被压缩,弹出件74向纵壁30侧施加的作用力增大。
在用上述锁定件106限制舌片34的移动的状态下,锁定件106伸入切口部110中直到接触切口部110的底部。在此状态下,解除了限制片118与结合部120的相对状态,限制片118的前端接触解除板96,进而,沿解除板96的纵向,限制片118与结合部120相对。
如果在此状态下,在可抵抗锁定弹簧112的作用力的外力(例如车辆行进时的振动等)的作用下,解除片94对抗锁定弹簧112的作用力,要向解除板96的前端侧(即图4的右侧)位移,则结合部120会受到限制片118的阻挡。由此,限制了解除片94向解除板96的前端侧的位移。
另一方面,从壳体12中拔出舌片34时,首先将比透孔122的直径更小的棒状或细长板状的第一解除部件(图中未示出)插入透孔122,使第一解除部件与限制片118的前端挂扣。接着如图5所示,在此状态下,抵抗限制片118的弹性,使限制片118的前端侧位移,解除沿解除板96的纵向的结合部120与限制片118的相对状态。通过解除结合部120与限制片118的相对状态,在锁定弹簧112的作用下,限制片118从解除片94位移时的结合部120的移动轨迹上脱离。
接着,维持限制片118从结合部120的移动轨迹上脱离的状态,同时将比开口部102的直径更小的或细长板状的第二解除部件从开口部102中插入,对抗锁定弹簧112的作用力,压紧加压片100。
如上所述,在此状态下,由于限制片118从结合部120的移动轨迹上脱离,因此结合部120不再受到限制片118的阻挡。由此,被第二解除部件压紧的加压片100(解除片94)对抗锁定弹簧112的推力而移动。
一旦解除片94移动,锁定件106与解除片94一起移动,锁定件106从切口部110中拔出。锁定件106从切口部110中拔出后,锁定件106对舌片34的移动的限制随即解除,通过弹出件74受到的弹出弹簧90的作用力将插入片42压向从壳体12中拔出的方向,且该插入片42发生移动。
由此,安全带的前端部与车辆规定部位之间的机械连接力解除了,可将安全带卷绕在例如图中未示出的带卷绕装置上。
如上所述,该带扣装置10中,在用锁定件106限制舌片34的移动的状态下,假如可对抗锁定弹簧112的推力的外力(例如车辆行进时的振动等)作用在解除片94上,即使解除片94对抗锁定弹簧112的作用力而要位移,限制片118仍然会阻挡结合部120,限制解除片94的位移。

Claims (10)

1、一种带扣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锁定机构、解除机构和限制机构,上述装置主体机械连接在车辆的规定部位上,同时固定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前端部的舌片从装置主体的前端侧插入;上述锁定机构设在前述装置主体内部,通过与前述舌片挂扣来限制前述舌片向从前述装置主体中拔出的方向移动,将前述舌片机械地连接在前述装置主体上;上述解除机构设在前述装置主体内部,通过向解除方向的位移来解除前述锁定机构对前述舌片的挂扣;在前述锁定机构与前述舌片挂扣的状态下,上述限制机构与前述解除机构挂扣,限制前述解除机构向前述解除方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与前述解除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前述限制机构与前述解除机构形成挂扣。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向前述解除机构侧施加作用力的板状或棒状的弹簧部件组成的限制片来构成前述限制机构的与末端侧相对的前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舌片插入前述装置主体并被前述锁定机构挂扣的状态下,使前述限制机构从与前述解除机构的挂扣中脱离,在维持挂扣解除的同时,使前述解除机构移动,使前述锁定机构从与舌片的挂扣中脱离,由此允许前述舌片向从前述装置主体中拔出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与前述解除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前述限制机构与前述解除机构形成挂扣。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向前述解除机构侧施加作用力的板状或棒状的弹簧部件制成的限制片来构成前述限制机构的与末端侧相对的前端侧。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限制片的前端部进入设在前述装置主体的壳体上的透孔的内侧,使前述限制片弹性变形,直到接触到与其相对的前述透孔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解除部件插入前述透孔中,并与前述限制片的前端部挂扣,对抗前述限制片的弹性,使前述限制片的前端部沿前述透孔位移,从而使前述限制机构从与前述解除机构的挂扣中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解除部件插入设在前述装置主体的壳体上的开口部中,对抗安装在其上的锁定弹簧的作用力,压紧前述解除机构,并使其移动,由此使前述锁定机构从与前述舌片的挂扣中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前述结合部的长度及形成位置,使得前述舌片插入前述装置主体,作为前述锁定机构的锁定件与前述解除机构相应动作,进入形成在前述舌片上的切口部内,一旦接触到前述切口部的底部,则相对于形成在作为前述解除机构的解除片上的结合部,前述限制片处于非相对状态,限制前述解除片向前述解除方向位移。
CN 200510079797 2004-06-30 2005-06-28 带扣装置 Active CN1005316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93994 2004-06-30
JP2004193994A JP4551703B2 (ja) 2004-06-30 2004-06-30 バッ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4695A true CN1714695A (zh) 2006-01-04
CN100531612C CN100531612C (zh) 2009-08-26

Family

ID=3578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79797 Active CN100531612C (zh) 2004-06-30 2005-06-28 带扣装置
CN 20052011211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7855Y (zh) 2004-06-30 2005-06-28 带扣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1211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7855Y (zh) 2004-06-30 2005-06-28 带扣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51703B2 (zh)
CN (2) CN100531612C (zh)
WO (1) WO200600376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2604B2 (en) 2006-03-30 2011-02-08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Assembled structure
CN103582436A (zh) * 2011-04-29 2014-02-12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锁组件
CN108813829A (zh) * 2018-05-28 2018-11-16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迷你锁扣
CN115675352A (zh) * 2022-11-21 2023-02-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预紧端片及汽车
WO2023227016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端部闭合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5038B (zh) * 2010-12-31 2015-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装置的带扣
JP6259183B2 (ja) * 2012-12-18 2018-01-10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バックル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CN104163155B (zh) * 2014-05-19 2017-01-18 常州市赛诺安全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双开锁扣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78731B1 (zh) * 1961-10-04 1975-03-21 Ferodo Sa
US3593388A (en) * 1968-04-22 1971-07-20 Jan R Coyle Canopy buckle
JPS557923U (zh) * 1978-06-30 1980-01-19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2604B2 (en) 2006-03-30 2011-02-08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Assembled structure
CN103582436A (zh) * 2011-04-29 2014-02-12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锁组件
CN108813829A (zh) * 2018-05-28 2018-11-16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迷你锁扣
WO2023227016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端部闭合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675352A (zh) * 2022-11-21 2023-02-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预紧端片及汽车
CN115675352B (zh) * 2022-11-21 2024-05-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预紧端片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03768A1 (ja) 2006-01-12
JP4551703B2 (ja) 2010-09-29
CN2807855Y (zh) 2006-08-23
JP2006014832A (ja) 2006-01-19
CN100531612C (zh) 2009-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07855Y (zh) 带扣装置
US20030024428A1 (en) Safety device for a fairground attraction
CN101421481B (zh)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拉门及衬垫件
US8215716B2 (en) Buckle structure for vehicle seat
KR101504228B1 (ko) 변형이 방지되는 시트벨트 버클
CN2156080Y (zh) 乘用者保护安全装置
US20100276532A1 (en) Seatbelt apparatus
JP5613743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CN110654274A (zh) 座椅滑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93194A (zh) 卡用连接器
CN104544773B (zh) 带扣装置
CN102469848B (zh) 带扣以及防止由于碰撞而使带扣松开的方法
CA2591783C (en) Non-inertial release safety restraint belt buckle
CN105324051B (zh) 带扣及具备该带扣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JP4471340B2 (ja) バックル装置
US20040256852A1 (en) Non-inertial release safety restraint belt buckle system
CN107105827A (zh) 座椅安全带扣紧装置和系统
EP2653353B1 (en) Buckle and seatbelt device with same
US6997029B2 (en) Roller cam mechanism and drive assembly with positive retraction
CN212761115U (zh)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CN110899492A (zh) 用于汽车电机的盖板翻孔加工的级进模
WO2019111387A1 (ja) プレス金型ホールド装置
CN215786089U (zh) 侧冲组件及使用其的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壳体的侧冲装置
CN107362482B (zh) 一种车载灭火器固定壳体
CN204586776U (zh) 气缸固定结构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