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1115U -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1115U
CN212761115U CN202020265075.3U CN202020265075U CN212761115U CN 212761115 U CN212761115 U CN 212761115U CN 202020265075 U CN202020265075 U CN 202020265075U CN 212761115 U CN212761115 U CN 212761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ing mechanism
mold
plate
tem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50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小勇
曾昭易
徐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650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1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1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1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包括镶针、前整形机构、后整形机构和复数个磁吸机构;所述磁吸机构的第一块装设于所述前整形机构一侧,所述磁吸机构的第二块装设于后整形机构一侧,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合模时相互吸附;复数个所述磁吸机构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的前后两侧;所述前整形机构包括脱料板组、前模板组和复数个前模压板组件;所述前模压板组件嵌设于所述前模板组左侧内;复数个所述前模压板组件装设于所述前模镶件内,且该前模压板组件右端抵压于所述脱料板组左侧;所述前模压板组件上下两侧内分别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右端能够抵压于所述镶针一侧,以推动所述镶针弹起。

Description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成型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背景技术
金属注射成形(MIM)是新型近净成形技术,通过成形、脱脂、烧结和后处理等工序得到最终成品。MIM的技术优势在于生产结构复杂的细小零部件时,尺寸精度高,不需要或仅需少量的后续机加工。但部分具有不贯通交叉槽或孔结构的零件,成形不同方向的槽/孔时,为避免镶针和撞针运行方向交叉导致撞针损坏,只能在模具上开设单个方向用于成形的槽/孔,零件其他方向的槽/孔需通过二次加工方可成型。二次加工不仅增加了工序,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有的异形槽/孔常规加工难以实现,导致有的零部件不能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减少零件二次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包括镶针、前整形机构、后整形机构和复数个磁吸机构;
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相对设置;
所述前整形机构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后整形机构一侧;
所述磁吸机构的第一块装设于所述前整形机构一侧,所述磁吸机构的第二块装设于后整形机构一侧,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合模时相互吸附;
复数个所述磁吸机构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的前后两侧;
所述前整形机构包括脱料板组、前模板组和复数个前模压板组件;
所述镶针装设于所述脱料板组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脱料板组装设于所述前模板组朝向远离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前模压板组件嵌设于所述前模板组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内;
复数个所述前模压板组件装设于所述前模板组内,且该前模压板组件远离后整形机构的一侧所述抵压于所述脱料板组上;
所述前模压板组件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能够抵压于所述镶针远离所述脱料板组一侧,以推动所述镶针弹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块和第二块为异性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后整形机构包括后模镶件、后模板、后模基座和复数个后模滑块;
所述后模板朝向所述前整形机构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后模镶件相匹配的容置槽;
所述后模镶件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后模板装设于所述后模基座上;
所述后模板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
复数个所述后模滑块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由所述后模板朝向所述前整形机构地设置,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间产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呈对角设置的扣合机构,复数个所述扣合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后整形机构两侧;
所述扣合机构一端与所述前整形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整形机构可相对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板组包括前模板、前模第一水口板和前模镶件;
所述前模第一水口板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前模镶件远离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并与所述前模压板组件连接;
所述前模镶件嵌设于所述前模板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侧壁内;
所述脱料板组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一侧侧壁的装设有导杆;
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前模板插入所述后整形机构内,以使该脱料板组和前模板能够与所述后整形机构间稳定分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复数个扣基组件;
复数个所述扣基组件分别装设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和前整形机构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扣基组件包括扣基以及与该扣基相匹配的扣合块;
所述扣基和扣合块分别装设于所述所述后整形机构和前整形机构上并位于同一侧,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合模时所述扣合块能够扣合于扣基上实现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压板组件包括前模第二水口板和前模仁;
所述前模第二水口板与所述前模仁可相对移动地通过复数根胶柱连接且所述胶柱端卡设于所述复位机构内;
所述复位机构一端与所述前模板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胶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压板、支撑板、两个弹簧和两根根导柱;
所述前模仁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复位槽;
所述压板和支撑板依次装设于同一所述复位槽内;
所述导柱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压板和支撑板并压靠于所述压板和支撑板间;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柱外侧并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压板的一侧且该弹簧一端抵压于所述前模板组上,另一端抵压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胶柱一端卡设于两根所述导柱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前模第二水口板连接,以带动所述导柱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磁吸机构,用于在前、后整形机构合模时相互吸附,以顺序将前模板组与后整形机构合模后,再使脱料板组与前模板组并在开模时,能够实现顺序分离,由脱料板组与前模板组分离后再使前模板组与后整形机构分离;设置复位机构和前模压板组件,用于在脱料板组合前模板组分离时,推动装设于脱料板组左侧的镶针弹出,并能够在合模时,使避免镶针与孔发生运动干涉的问题,实现镶针与孔或槽的顺序分离和闭合,进而能够一次成型,无需考虑镶针与孔之间发生运动干涉的问题,而分二次进行零件成型,简化加工过程,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竖直放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竖直放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完全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模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的开模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的合模过程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镶针;
2、前整形机构;21、脱料板组;22、前模板组;23、前模压板组件;221、前模板;222、前模第一水口板;223、前模镶件;224、导杆;
3、后整形机构;31、后模镶件;32、后模板;33、后模基座;34、后模滑块;321、容置槽;322、滑槽;323、前模第二水口板;324、前模仁;325、胶柱;3241、复位槽;
4、磁吸机构;41、第一块;42、第二块;
5、复位组件;51、压板;52、支撑板;53、支撑柱;54、弹簧;55、导柱;
6、扣合机构;
7、扣基组件;71、扣基;72、扣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图7,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包括镶针、前整形机构、后整形机构和复数个磁吸机构;
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相对设置;
所述前整形机构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后整形机构一侧;
所述磁吸机构的第一块装设于所述前整形机构一侧,所述磁吸机构的第二块装设于后整形机构一侧,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合模时相互吸附;
复数个所述磁吸机构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的前后两侧;
所述前整形机构包括脱料板组、前模板组和复数个前模压板组件;
所述镶针装设于所述脱料板组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脱料板组装设于所述前模板组朝向远离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前模压板组件嵌设于所述前模板组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内;
复数个所述前模压板组件装设于所述前模板组内,且该前模压板组件远离后整形机构的一侧所述抵压于所述脱料板组上;
所述前模压板组件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能够抵压于所述镶针远离所述脱料板组一侧,以推动所述镶针弹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
磁吸机构用于在前、后模整形机构合模时,先将前模板组与后模整形机构紧密吸附,后使脱料板组与前模板组合模,使镶针能够压制于产品上,反之,能够先将脱料板组与前模板组分离,后将前模板组与后整形机构分离;
开模后,脱料板组和前模板组分离的同时,前模压板组件的右端向右移动,以使复位组件将镶针顶出。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磁吸机构,用于在前、后整形机构合模时相互吸附,以顺序将前模板组与后整形机构合模后,再使脱料板组与前模板组并在开模时,能够实现顺序分离,由脱料板组与前模板组分离后再使前模板组与后整形机构分离;设置复位机构和前模压板组件,用于在脱料板组合前模板组分离时,推动装设于脱料板组左侧的镶针弹出,并能够在合模时,使避免镶针与孔发生运动干涉的问题,实现镶针与孔或槽的顺序分离和闭合,进而能够一次成型,无需考虑镶针与孔之间发生运动干涉的问题,而分二次进行零件成型,简化加工过程,提高了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块和第二块为异性磁铁。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块和第二块为异性磁铁,能够在合模时,紧密吸附,起到紧固前、后整形机构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后整形机构包括后模镶件、后模板、后模基座和复数个后模滑块;
所述后模板朝向所述前整形机构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后模镶件相匹配的容置槽;
所述后模镶件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后模板装设于所述后模基座上;
所述后模板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
复数个所述后模滑块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由所述后模板朝向所述前整形机构地设置,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间产生相对滑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后模滑块,用于在前、后模整形机构间进行定位,便于前、后模整形机构更加准确地合模。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呈对角设置的扣合机构,复数个所述扣合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前后两侧;
所述扣合机构一端与所述前整形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整形机构可相对滑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扣合机构,用于使前、后模整形机构保持相对移动并且能够在前、后模整形机构开模过程中,防止前、后模整形机构彻底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板组包括前模板、前模第一水口板和前模镶件;
所述前模第一水口板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前模镶件远离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并与所述前模压板组件连接;
所述前模镶件嵌设于所述前模板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侧壁内;
所述脱料板组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一侧侧壁的装设有导杆;
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前模板插入所述后整形机构内,以使该脱料板组和前模板能够与所述后整形机构间稳定分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复数个扣基组件;
复数个所述扣基组件分别装设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和前整形机构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扣基组件包括扣基以及与该扣基相匹配的扣合块;
所述扣基和扣合块分别装设于所述所述后整形机构和前整形机构上并位于同一侧,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合模时所述扣合块能够扣合于扣基上实现定位。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用于在前、后模整形机构合模时,先确保前、后模整形机构定位准确并且能够合模后,使前、后模整形机构继续合模,能够提高合模效率以及便于进行合模前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前模压板组件包括前模第二水口板和前模仁;
所述前模第二水口板与所述前模仁可相对移动地通过复数根胶柱连接且所述胶柱端卡设于所述复位机构内;
所述复位机构一端与所述前模板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胶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压板、支撑板、两个弹簧和两根根导柱;
所述前模仁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复位槽;
所述压板和支撑板依次装设于同一所述复位槽内;
所述导柱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压板和支撑板并压靠于所述压板和支撑板间;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柱外侧并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压板的一侧且该弹簧一端抵压于所述前模板组上,另一端抵压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胶柱一端卡设于两根所述导柱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前模第二水口板连接,以带动所述导柱移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胶柱,用于使前模第二水口板能够通过胶柱带动导柱、弹簧、压板和支撑板向右移动,以在脱料板与前模板分离时,压板将镶针顶出,使前模板和脱料板快速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图7,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包括镶针1、前整形机构2、后整形机构3和复数个磁吸机构4;
前整形机构2和后整形机构3相对设置;
前整形机构2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后整形机构3内,另一端位于后整形机构3一侧;
磁吸机构4的第一块41装设于前整形机构2一侧,磁吸机构4的第二块42与第一块41相对设置地装设于后整形机构3一侧,以在前整形机构2和后整形机构3合模时相互吸附;
复数个磁吸机构4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前整形机构2和后整形机构3的前后两侧;
前整形机构2包括脱料板组21、前模板组22和复数个前模压板组件23;
镶针1装设于前模压板组件23朝向后整形机构3的一侧;
脱料板组21装设于前模板组22朝向后整形机构3的一侧;
前模压板组件23嵌设于前模板组22朝向脱料板组21的一侧内;
复数个前模压板组件23装设于前模板组22内,且该前模压板组件23远离后整形机构3的一侧抵压于脱料板组21上;
前模压板组件23上下两侧内分别设置有复位组件5,复位组件5右端能够抵压于镶针1一侧,以推动镶针1弹起。
优选的,第一块41和第二块42为异性磁铁。
参照图2,后整形机构3包括后模镶件31、后模板32、后模基座33和复数个后模滑块34;
后模板32右侧壁开设有与后模镶件31相匹配的容置槽321;
后模镶件31嵌设于容置槽321内;
后模板32装设于后模基座33上;
后模板32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322;
复数个后模滑块34装设于滑槽322内并由后模板32朝向前整形机构2地设置,以在前整形机构2间产生相对滑动。
具体的,后模滑块34上端与前模板组22连接,下端与滑槽322内的导块可滑动连接;
参照图2和图3,还包括两个呈对角设置的扣合机构6,复数个扣合机构6分别位于后整形机构3两侧;
扣合机构6一端与前整形机构2连接,另一端与后整形机构3可相对滑动连接。
参照图2,前模板组22包括前模板221、前模第一水口板222和前模镶件223;
前模第一水口板222可左右滑动地装设于前模镶件223右侧并与前模压板组件23连接;
前模镶件223嵌设于前模板221朝向后整形机构3的侧壁内;
脱料板组21朝向后整形机构3一侧侧壁的装设有导杆224;
导杆224穿过前模板221插入后整形机构3内,以使该脱料板组21和前模板221能够与后整形机构3间稳定分离。
具体的,扣合机构6与前模板221固定连接,且扣合机构6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扣合机构6为中空的矩形框,扣合机构6位于后模板32侧面的凸钮后侧并能够与该凸钮发生相对滑动;
参照图2,还包括复数个扣基组件7;
复数个扣基组件7分别装设于后整形机构3和前整形机构2的上下两侧。
参照图2,扣基组件7包括扣基71以及与该扣基71相匹配的扣合块72;
扣基71和扣合块72分别装设于后整形机构3和前整形机构2上并位于同一侧,以在前整形机构2和后整形机构3合模时扣合块72能够扣合于扣基71上实现定位。
参照图5,前模压板组件23包括前模第二水口板323和前模仁324;
前模第二水口板323与前模仁324可相对移动地通过复数根胶柱325连接且胶柱325左端卡设于复位组件5内;
复位组件5一端与前模板组22连接,另一端与胶柱325连接。
参照图5,复位组件5包括压板51、支撑板52、两个弹簧54和两根导柱55;
前模仁324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向脱料板组21的复位槽3241;
压板51和支撑板52依次装设于同一复位槽3241内;
导柱55一端依次穿过压板51和支撑板52并压靠于压板51和支撑板52间;
弹簧54套设于导柱55外侧并位于支撑板52远离压板51的一侧且该弹簧54一端抵压于前模板组22上,另一端抵压于支撑板52朝向后整形机构3的一侧;
胶柱325一端卡设于两根导柱55之间,另一端与前模第二水口板323连接,以带动导柱55上下移动;
具体的,复位组件5还包括支撑柱53,支撑柱53依次穿过压板51和支撑板52与前模仁324可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分离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脱料板组与前模板分离时,脱料板组将前模第一水口板拉出,前模第一水口板将前模第二水口板拉出,胶柱随前模第二水口板被拉出,同时弹簧推动压板和支撑板向右移动,以推动支撑柱向右移动而将镶针顶出,使镶针随脱料板顺利与前模板分离;
当前模板和脱料板分离后,将磁吸机构的第一块和第二块分离,同时前模板与后模板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设置前模压板机构和复位机构,以在脱料板组和前模板分离时将镶针顶出,并设置磁吸机构,用于使前模板和后整形机构相互吸附,以实现顺序分离,避免了镶针出现运动干涉的问题,进而能够对不贯通的交叉槽或孔实现一次成型,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镶针、前整形机构、后整形机构和复数个磁吸机构;
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相对设置;
所述前整形机构一端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后整形机构一侧;
所述磁吸机构的第一块装设于所述前整形机构一侧,所述磁吸机构的第二块装设于后整形机构一侧,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合模时相互吸附;
复数个所述磁吸机构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的前后两侧;
所述前整形机构包括脱料板组、前模板组和复数个前模压板组件;
所述镶针装设于所述脱料板组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脱料板组装设于所述前模板组朝向远离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前模压板组件嵌设于所述前模板组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内;
复数个所述前模压板组件装设于所述前模板组内,且该前模压板组件远离后整形机构的一侧抵压于所述脱料板组上;
所述前模压板组件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一侧能够抵压于所述镶针远离所述脱料板组一侧,以推动所述镶针弹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和第二块为异性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包括后模镶件、后模板、后模基座和复数个后模滑块;
所述后模板朝向所述前整形机构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后模镶件相匹配的容置槽;
所述后模镶件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后模板装设于所述后模基座上;
所述后模板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
复数个所述后模滑块装设于所述滑槽内并由所述后模板朝向所述前整形机构地设置,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间产生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呈对角设置的扣合机构,复数个所述扣合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后整形机构两侧;
所述扣合机构一端与所述前整形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整形机构可相对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组包括前模板、前模第一水口板和前模镶件;
所述前模第一水口板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前模镶件远离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并与所述前模压板组件连接;
所述前模镶件嵌设于所述前模板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侧壁内;
所述脱料板组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一侧侧壁的装设有导杆;
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前模板插入所述后整形机构内,以使该脱料板组和前模板能够与所述后整形机构间稳定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扣基组件;
复数个所述扣基组件分别装设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和前整形机构的上下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基组件包括扣基以及与该扣基相匹配的扣合块;
所述扣基和扣合块分别装设于所述后整形机构和前整形机构上并位于同一侧,以在所述前整形机构和后整形机构合模时所述扣合块能够扣合于扣基上实现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压板组件包括前模第二水口板和前模仁;
所述前模第二水口板与所述前模仁可相对移动地通过复数根胶柱连接且所述胶柱端卡设于所述复位组件内;
所述复位组件一端与所述前模板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胶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压板、支撑板、两个弹簧和两根导柱;
所述前模仁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脱料板组的复位槽;
所述压板和支撑板依次装设于同一所述复位槽内;
所述导柱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压板和支撑板并压靠于所述压板和支撑板间;
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柱外侧并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压板的一侧且该弹簧一端抵压于所述前模板组上,另一端抵压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后整形机构的一侧;
所述胶柱一端卡设于两根所述导柱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前模第二水口板连接,以带动所述导柱移动。
CN202020265075.3U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Active CN212761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5075.3U CN212761115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5075.3U CN212761115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1115U true CN212761115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5075.3U Active CN212761115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1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0104A (zh) 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
CN103640190A (zh) 一种靠滑块镶件斜抽的机构脱出塑料制品的模具
CN212761115U (zh)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CN111266589A (zh) 一种零件的注射模具
CN113246404B (zh) 一种车门内饰件成型模具
CN212528567U (zh) 一种滑块顶出模具
CN212241963U (zh) 一种用于定模的推板模具结构
CN209794442U (zh) 具有弹性顶出复位机构的内分型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
CN209207948U (zh) 注塑模具的滑块t型槽导向机构
JP2006248055A (ja) 射出成形金型の2段突き出し機構
CN203637106U (zh) 一种靠滑块镶件斜抽的机构脱出塑料制品的模具
CN108819128B (zh) 一种塑料弹簧成型模具
CN205255330U (zh) 一种斜楔式顺序合模机构
CN212385905U (zh) 一种注塑模顶出机构
CN109571872B (zh) 一种汽车靠背横梁的制作模具
CN219028340U (zh) 一种具有斜孔抽芯机构的模具
CN110900963A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117103592B (zh) 一种抽芯分模装置
CN211161856U (zh) 一种手机中板斜顶式压铸成型模具
CN220973191U (zh) 一种快速抽出模芯的模具
CN219789125U (zh) 一种注塑模具行位机构
CN219276536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壳体的成型模具
CN218399270U (zh) 一种新型后模抽芯结构
CN218854522U (zh) 一种具有上下顶针板的模具
CN220362928U (zh) 具有直顶加斜顶脱模结构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