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9274A - 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制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制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9274A
CN1709274A CN 200510078265 CN200510078265A CN1709274A CN 1709274 A CN1709274 A CN 1709274A CN 200510078265 CN200510078265 CN 200510078265 CN 200510078265 A CN200510078265 A CN 200510078265A CN 1709274 A CN1709274 A CN 1709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bone
osteoporosis
piracetam
pre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826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5051C (zh
Inventor
吴铁
崔燎
覃冬云
邹丽宜
罗红梅
许碧莲
刘钰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5100782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35051C/zh
Publication of CN1709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9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50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50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用途,这些药物的代表药物是吡拉西坦,该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其他同类药包括茴拉西坦、吡硫醇、利斯的明、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双氢麦角碱、都可喜、艾地苯醌,也有一定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功效,此外,某些具有改善脑代谢的中药活性成分如三七总皂苷、银杏内酯、黄芩茎叶黄酮、巴戟天寡糖、赤芍总苷、阿魏酸、知母皂苷、红花黄色素也具有一定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用这些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对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造成的骨质疏松也有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Description

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制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用途,这些药物的代表药物是吡拉西坦,该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其他同类药包括茴拉西坦、吡硫醇、利斯的明、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双氢麦角碱、都可喜、艾地苯醌,也有一定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功效,此外,某些具有改善脑代谢的中药活性成分如三七总皂苷、银杏内酯、黄芩茎叶黄酮、巴戟天寡糖、赤芍总苷、阿魏酸、知母皂苷、红花黄色素也具有一定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用这些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对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造成的骨质疏松也有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骨质疏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在骨质疏松研究在国内外都非常热门,特别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老年人口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和世界人口的1/5。北京、上海和成都3市的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0-69岁年龄段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女性与男性分别为60%和30%左右。我国人口基数大,骨质疏松患者已达6000万~8000万例,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2]。另据统计2000年全国65岁以上的人有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7%,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国家。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这些人群中约占90%,而髋骨骨折的病人在1年内将有12%~40%死于各种合并症。在存活者中也有50%的人行动不便。这不但给病人造成了严重的身心摧残,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巨大的人力及财力负担。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中,在年龄超过55岁绝经后的女性中,有一半的人患程度不同的骨质疏松症,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骨质疏松者高达95%以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着出现迅速的增加。预计至2050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由目前3.23亿增加到15.55亿,届时骨质疏松导致髋骨骨折发生人数也将由目前的166万增加到626万,其中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国家的患者将占70%以上。根据官方统计,美国每年用于骨质疏松方面的直接和间接耗资达100亿美元;英国的健康与社会保险机构每年为骨质疏松提供的资金超过5亿英镑;法国仅支付平均每年3万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的住院费用约13.5亿法郎。骨质疏松所造成的如此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构成了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日趋增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防治骨质疏松症药物非常有限,常用的骨矿化促进剂,如钙剂、维生素D疗效有限;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异丙氧黄酮等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良反应也多,影响临床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氟化物的疗效一直受争议,美国至今还没有上市[2-5]。在临床治疗方面,从雌激素替代疗法,至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等药物的防治已走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目前正转入对骨形态蛋白及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治疗研究,但是,至目前为止,这些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均有不少副作用,有些疗效一般,有些价格昂贵,目前尚没有一种公认的理想药物,因此,寻找高效低毒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仍然是药理学工作者迫切的任务。
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中,人们研究最多的是内分泌因素对骨的影响而忽略了神经因素的影响,在最近几年的研究当中发现神经系统在调节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下丘脑在调节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在神经递质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研究者们发现脑内有多种递质与骨质疏松存在关系,其中5-羟色胺,乙酰胆碱,儿茶酚氨类神经递质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较为密切,有人发现老年大鼠脑内乙酰胆碱M受体的含量与骨量的降低明显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有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对骨代谢的调节就目前的研究发现有两条通路,都是通过下丘脑起中枢调节作用,一条是下丘脑-垂体-腺体轴,一条是瘦素-交感神经轴,前一条轴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规律研究得比较透彻,后一条轴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条轴,而且对新一代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发现起到了理论引导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外周通路的介导,对骨的代谢起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和外周交感神经系统都有介导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时,骨代谢均可发生变化。人的老化首先是脑的老化,脑老化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组织器官的老化,抗脑衰老可能达到抗其他组织衰老的效果,脑在调节骨代谢中起主导地位,脑的老化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特别是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抗脑衰老的药物对抗骨质疏松必定有一定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项目组提出的用“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的理论和思路,经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和筛选,我们发现吡拉西坦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脑细胞的作用,同时,对骨形成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茴拉西坦、吡硫醇、利斯的明、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双氢麦角碱、都可喜、艾地苯醌这些改善脑代谢的活性药物及促进智力的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某些具有改善脑代谢的中药活性成分如三七总皂苷、银杏内酯、黄芩茎叶黄酮、巴戟天寡糖、赤芍总苷、阿魏酸、知母皂苷、红花黄色素也具有一定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用这些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对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造成的骨质疏松也有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1材料和方法
1.1动物来源和分组
6月龄普通级Sptague-Dawley(SD)雄性大鼠30只,体重300+50g。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低剂量组(L)、吡拉西坦高剂量组(H)、司坦唑醇组。饲养条件:饲养室内温度保持24℃~28℃,湿度在50%~60%。分笼普通饲养,每笼两只,自由摄食摄水,专室饲养,专人负责,每星期称体重一次。分组给药情况如下:
(1)对照组
(2)模型组
(3)吡拉西坦低剂量组
(4)吡拉西坦高剂量组
(5)司坦唑醇组
1.2动物给药
实验第一周开始,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给药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并分别用生理盐水、10%吡拉西坦、20%吡拉西坦、12.5%司坦唑醇灌胃。三个月后处死大鼠,大鼠杀前13、14天皮下注射25mg/kg盐酸四环素各一次,杀前3、4两天皮下注射钙黄绿素5mg/kg各一次,两荧光标记间隔10天。
1.3取材
连续给药三个月后,在3%的戊巴比妥麻醉下,右心室抽血处死大鼠,并立即煎开右心耳,从左心室灌注2.0%-2.5%的多聚甲醛-戊二醛的固定液50ml/kg,并立即完整取出脑,放入2.5%的戊二醛溶液中后固定。取出左侧胫骨和股骨,后面的工序与第一部分相同。抽出的血静置一段时间后,3000r/min离心,吸取上清(即血清)用于生化指标的测定和防免测定睾酮、FSH、LH,-20℃保存。
1.4电镜观察弓状核结构
1.4.1主要试剂和仪器(略)
1.4.2溶液的配置(略)
1.4.3样品的处理
固定:
1.前固定:用2.0%-2.5%的多聚甲醛-戊二醛灌注固定,然后放入2.5%的戊二醛溶液中固定,
2.清洗:用0.2M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2~3次,每次10~15分钟。
3.后固定:1%的四氧化锇固定1~2小时。
4.清晰:用0.2M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2~3次,每次10~15分钟。
5.脱水:用50%-70%-80%-95%-100%乙醇梯度脱水,每个浓度1次,每次15分钟,其中100%的乙醇脱水两次,每次15分钟。,最后用100%的丙酮脱水一次,时间为15分钟。
6.浸泡:把样本放入环氧树脂包埋剂∶无水丙酮1∶1的混合液中浸泡2~4小时,再放入纯包埋剂中在室温下浸泡2~4小时。
7.聚合:把样品和包埋剂一并放入40℃中加热24小时,60℃中加热24~48小时。
1.4.3.2切片:用超薄切片机切片,厚度600A左右
1.4.3.3染色:用醋酸铀、柠檬酸铅各染色15~30分钟。
1.4.3.4看镜:(略)
1.5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测定
1.5.1不脱钙骨骨标本的包埋
(1)包埋前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洗脱方法:
1)将1500m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倒入分液漏斗(3L)中
2)加入5%NaOH溶液500ml,充分摇匀,静置,待溶液分层后,放出下层溶液,费去。
3)重复操作“2”三次,三次的总量与单体量相当(洗脱阻滞剂)
4)加等量的水重复操作“2”三次(洗脱NaOH)
5)将上述处理过的单体放入无水CaCl2(1000ml∶500g)脱水2次
6)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7)-4℃保存备用,第二天取出看有无冰晶漂浮,无,表明无水可备用,有,则需从新脱水。
(2)胫骨上段包埋前的制备过程:
1)暴露骨髓腔:将固定液中的胫骨用低速锯锯开,暴露骨髓腔,解剖部位如下:
2)脱水:,分别通过70%1天,70%1天,95%2天,100%1天,100%1天,五个脱水过程,二甲苯 透明1天。
3)浸润:先后用浸润I、浸润II、浸润III分别浸润2天,
三种浸润液的配置方法如下:
 浸润I   甲基丙烯酸甲酯75ml,邻笨二甲酸二丁酯25ml,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小时。
 浸润II   甲基丙烯酸甲酯75ml,邻笨二甲酸二丁酯25ml,过氧化笨甲酰1.0g,磁力搅拌器上搅拌4小时。
 浸润III   甲基丙烯酸甲酯75ml,邻笨二甲酸二丁酯25ml,过氧化笨甲酰2.5g,磁力搅拌器上搅拌6小时。
(3)包埋:用新鲜配置的浸润III(当日配置)倒入装有浸润好的骨头块容积约为15ml的小瓶中,倒入的包埋剂约10ml,盖好瓶盖,并在瓶盖上插一注射器针头,摆好骨头块的位置,使标本置中,切面向下,室温过夜。第二天把包埋瓶置入37-39℃的水育箱中聚合约48小时,直至包埋块形成。
1.5.2不脱钙骨片的制作
(1)载玻片的制备:(略)
(2)切片:
用石膏打磨机将包埋块打磨成合适大小,并暴露切面,把切面打磨到合适位置。将打磨好的快固定在切片机上,右手漫漫切下,左手用一软毛刷轻轻拨下切片,注意不要弄烂切下的片,然后用毛刷把片转移到滴有一滴70%酒精的载玻片上,再滴一滴70%的酒精,然后漫漫展平切片,盖上一张薄塑料片,并用滤纸将多余的酒精吸干。
将切好的一组片,用夹子夹稳,放入41℃左右的鼓风烤箱中烤4小时左右,取出备用。一个标本切两种厚度的片4μ(薄片)和8μ(厚片),薄片用于染色数破骨细胞,厚片用于直接封片和Von Kossa染色。
1.5.3骨片染色
4μ的薄片常采用Masson-Goldner Trichrome染色,染色后,骨质为绿色,骨髓为红色,用于观察骨小梁表面的破骨细胞和测量其周长。8μ的厚片采用Von Kossa法染色,染色后,骨质为黑色,反映矿化后的骨质,用于观察骨量和骨结构,下面是Masson-Goldner Trichrome染色过程。
工作液的准备
 Weigert he matoxylin工作液   溶液A含Mematoxylin(苏木素精)1g加入95%酒精100ml中过滤备用;溶液B含29%氯化铁4ml、稀盐酸1ml(用40%的盐酸加蒸馏水1∶4稀释),然后加蒸馏水至100ml。将等份的溶液A和溶液B混合即得工作液。
 Poncean Fuchsin Stock工作液   配置溶液A含Poncean(丽春红)1g加蒸馏水100ml,溶液B含Acid Fuchsin(品红)1g加蒸馏水100ml;将3份的溶液A和1份的溶液B混合配成原液,然后将原液用0.2%的醋酸按5∶的比例稀释成工作液。
 Phosphotungsticacid-Orange G工作液   将Orange G 2g和Phosphotungstic acid 4g加入100ml蒸馏水中,用前过滤。
 Light green工作液   将Light green(亮绿)0.2g和醋酸0.2ml加入100ml蒸馏水中,用前过滤。
染色过程:(略)
1.5.4厚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测定
(1)测量分析范围
胫骨上段测量范围:从生长板往下画出0.5mm,以避开初级海绵体,再从0.5mm处往下画3mm。
腰椎测量范围:从腰椎两侧沿生长板下缘0.25mm处各画一条曲线,测量两条曲线之间的区域。
(2)动、静态参数测量和计算
本实验所有参数采用国际通用标准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术语命名。
1.5.5股骨Ca、P、Mg等元素的测定
剔除股骨上的软组织后,称骨湿重,放入100℃的高温烤箱中连续烤72小时,取出称其干重,然后每个样品分别放入10ml的安培瓶中,加入6N的盐酸5ml,放入80℃烤箱中连续消化72小时,将消化液用22ц滤膜过滤,吸取0.5ml滤液,稀释40倍后,用ICP检测骨中Ca、P、Mg等元素的含量。
1.5.6统计学分析
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预先用Levene’s test检验方差齐性,如方差相等采用LSD检验,如方差不齐则采用Tamhane’s T2检验;偏态分布则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后,再进一步用Conover’s t检验比较两两组间差别。
2结果
2.1电镜结果
2.1.1电镜下观察到正常的大鼠脑弓状核的结构,大鼠脑弓状核内的神经原包含两种类型,一种为亮细胞,另一种为暗细胞。亮细胞内细胞器含量少,胞质清亮,胞核光滑,经研究被认为亮细胞在调节内分泌系统中不起主导作用。相反,暗细胞内细胞器含量丰富,具有丰富的线立体、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大量存在。胞核凹凸不平,很不规则。暗细胞被认为是弓状核内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原细胞,它对调节内分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实验中也观察到这两种典型的细胞,因此可以证明我们对弓状核的定位是准确的。
2.1.2在模型组中我们观察到老化的神经元细胞,在模型组大鼠中我们观察到细胞胞浆含量少而浑浊,细胞器少且结构模糊。有一些细胞胞浆中观察到较多的脂褐素。我们还观察到双极细胞,双极细胞是由于神经细胞的胞体、轴突和树突萎缩,轴突变得短而细,在低倍放大率能够看到,神经元细胞呈梭形状,中间是胞体,两头是萎缩的突触。这种是老化的神经元细胞。另我们还观察到凋亡细胞,细胞核呈圆形凋亡细胞的胞核内,染色质边聚。以上事实说明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原细胞呈现老化状态。对照组大鼠未观察到任何以上病变,对照组大鼠神经原细胞内,细胞器丰富,胞质内含有大量的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清晰可见,线粒体含量丰富,结构清晰,胞质清亮。
2.1.3高剂量吡拉西坦能够对抗D-半乳糖引起的脑老化病变,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高剂量吡拉西坦组大鼠的神经原细胞与模型组截然不同,而与对照组大鼠的神经原细胞相似,胞浆内细胞器含量丰富,结构清晰,胞质清亮,脂褐素少见,没有观察到凋亡细胞和双级神经原细胞。说明吡拉西坦能够对抗D-半乳糖引起的中枢神经原老化。
2.1.4司坦唑醇对抗D-半乳糖引起的脑老化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是很明显,在司坦唑醇组的神经原细胞中,我们没有发现凋亡细胞,也没有看到双极神经原,但神经原细胞内的细胞器含量较少,而且结构不是很清晰。
2.2骨形态计量结果
2.2.1雄性大鼠各组体重、股骨骨干重、睾丸重以及后两者对体重的比值比较
雄性大鼠各组体重、股骨骨干重、睾丸重以及后两者对体重的比值见表2-5
表1:雄性大鼠各组体重、股骨骨干重、睾丸重以及后两者对体重的比值表( x±s,n=6)
group     BW(g)           BDW(g)         BDW/BW(g*10-3)  TW(g)         AD(g*10-2)
CON       376.8±31.71    0.746±0.09    1.98±0.000      2.18±0.46    4.17±0.66
D-Gal     361.8±42.1     0.677±0.08    1.87±0.000*    1.79±0.59    3.47±0.64*
PI(L)     377.8±27.35    0.709±0.06    1.85±0.123      2.04±0.68    3.61±0.32
PI(H)     383.0±27.54    0.703±0.06    1.85±0.126      2.02±0.45    4.80±2.10
STAN      371.75±34.8    0.726±0.05    2.01±0.224#    2.35±0.70    3.61±0.27
*P<0.05 **P<0.01 vs basal group #P<0.05,##P<0.01 vs model group by SAS ANOVA
体重(BW)、骨干重(BDW)、骨重/体重(BDW/BW)、睾丸重(TW)、肾上腺(AD)CON对照组D-Gal模型组PI(L)吡拉西坦低剂量组PI(H)吡拉西坦高剂量组,STAN司坦唑醇组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组大鼠体重、骨干重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虽有体重、骨干重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用骨干重除以体重之后,他们的比值,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用药组则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的睾丸、肾上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睾丸、肾上腺重量下降,其中肾上腺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2.2.2胫骨静态参数比较
胫骨静态参数见表2
            表2胫骨静态参数记录表( x±s,n=6)
group    %Tb.Ar      Tb.Th          Tb.N           TB.Sp
         (%)         (um)           (#/mm)         (um)
CON      8.0+3.0      64.97+6.06     1.24+0.54      885.15+511.63
D-Gal    3.7+1.5**    61.77+12.26    0.62+0.26**    1879.17+1004.94*
PI(L)    4.2+2.5      61.66+12.59    0.66+0.37      1770.75+772.16
PI(H)    6.3+5.1      71.53+17.45    0.78+0.42      1510.98+572.74
STAN     7.7+2.7#     67.07+3.88     1.14+0.37#     916.18+406.76#
*P<0.05 **P<0.01 vs basal group #P<0.05,##P<0.01 vs model group by SAS ANOVA
表2显示,模型组大鼠胫骨上端的骨小梁百分率、骨小梁数目明显下降,P<0.01,骨分离度明显上升,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司坦唑醇组大鼠胫骨上端的骨小梁百分率、骨小梁数目与模型组相比升高,骨分离度下降,P<0.05,说明阳性对照药司坦唑醇能够对抗D-半乳糖引起的骨量丢失。
2.2.3胫骨动态参数记录表
胫骨动态参数记录表3
             表3:胫骨动态参数记录表( x±s,n=6)
group   %L.Pm           MAR            BFR/BV           BFR/BS           BFR/TV
        (%)             (um/d)         (%yr)           (%yr)           (%yr)
CON     24.03±5.39      1.13±0.36     22.60±7.63      302.5±95.2      11.78±4.28
D-Gal   26.23±11.26     1.13±0.29     12.19±8.37*    285.2±131.1     11.07±5.95
PI(L)   14.71±9.36      1.19±0.27     7.76±6.58       161.0±69.6      6.26±3.58
PI(H)   16.15±10.55     2.27±1.76     19.32±18.90     268.8±198.0     11.75±7.75
STAN    17.26±6.59      0.82±0.23     9.45±5.84       131.9±79.6      5.38±3.52
*P<0.05 **P<0.01 vs basal group #P<0.05,##P<0.01 vs model group by SAS ANOVA
表3显示,模型组的BFR/BV明显下降,BFR/BV是反映骨形成的重要指标,说明模型组的骨形成量明显降低,这与预实验的结果是相一致的。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
2.2.4腰椎静态参数比较
腰椎静态参数比较见表4
              表4:腰椎静态参数记录( x±s,n=6)
group    %Tb.Ar       Tb.Th              Tb.N            TB.Sp
        (%)           (um)               (#/mm)          (um)
CON     23.1±5.0      87.88±15.01       2.62±0.28      296.78±42.48
D-Gal   15.8±4.1**   65.74±10.66**    2.38±0.35      362.68±72.62*
PI(L)   18.2±6.5      75.47±15.08       2.36±0.48      366.96±115.87
PI(H)   23.4±4.5##    86.82±19.18#      2.72±0.29#     284.05±36.52#
STAN    19.2±4.9      70.23±8.69        2.70±0.39      305.74±62.25
*P<0.05 **P<0.01 vs basal group #P<0.05,##P<0.01 vs model group by SAS ANOVA
表2-8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腰椎骨骨量明显降低。从骨小梁百分率、骨小梁数目和骨分离度等指标看,与胫骨上端的变化相一致。高剂量吡拉西坦组大鼠的腰椎骨量与模型组相比,骨小梁百分率明显上升,P<0.01,骨小梁数目也上升,P<0.05,骨小梁厚度也增厚,P<0.05,而骨分离度明显下降,P<0.05。说明高剂量吡拉西坦对D-半乳糖引起的腰椎骨丢失有良好的对抗效果。
2.2.5腰椎动态参数比较
腰椎动态参数记录见表5
                表5腰椎动态参数记录表( x±s,n=6)
group    %L.Pm            MAR             BFR/BV            BFR/BS           BFR/TV
         (%)              (um/d)          (%yr)            (%yr)           (%yr)
CON      21.9±22.93       1.11±0.25      38.25±7.67       170.99±46.48    8.69±1.11
D-Gal    15.8±13.98**    1.06±0.24      23.62±5.78**    152.27±24.49    5.97±1.25**
PI(L)    11.70±11.57      1.28±0.64      20.25±19.6       146.05±203.7    5.93±7.27
PI(H)    15.58±5.79       1.44±0.44#    36.46±17.6#    161.41±92.25    7.91±3.49#
STAN     14.95±5.29       1.07±0.31      26.24±10.76      151.42±79.36    6.07±2.78
*P<0.05 **P<0.01 vs basal group #P<0.05,##P<0.01 vs model group by SAS ANOVA
根据表2-9,我们可以看出,模型大鼠的骨形成参数明显下降。骨%L.Pm、BFR/BV、BFR/TV均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吡拉西坦组大鼠的骨MAR、BFR/BV、BFR/TV均明显上升,P<0.05,说明高剂量组脑复康能够增加大鼠骨的钙化沉积和骨的形成。
2.2.6腰椎破骨细胞数量比较
腰椎破骨细胞数量见表6
                 表6腰椎破骨细胞数量见( x±s,n=6)
group                             N.OC
CON                               3.2±0.6
D-Gal                             2.9±1.5
PI(L)                             3.4±1.1
PI(H)                             2.8±0.8
STAN                              3.0±0.7.
*P<0.05 **P<0.01 vs basal group #P<0.05,##P<0.01 vs model group by SAS ANOVA
根据表2-10的结果显示,大鼠腰椎的破骨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说明大鼠的骨吸收指标无明显变化。
2.2.7股骨骨钙、骨磷、骨镁比较
股骨骨钙、骨磷、骨镁见表7
              表7股骨骨钙、骨磷、骨镁( x±s,n=6)
group        Ca                  P                  Mg
BAL          0.249±0.192        0.106±0.009       4.23±2.67
D-Gal        0.256±0.021        0.109±0.007       4.47±0.48
PI(L)        0.239±0.276        0.104±0.008       4.12±0.36
PI(H)        0.225±0.266        0.100±0.009       4.05±0.31
STAN         0.236±0.520        0.103±0.012       4.18±0.45
*P<0.05 **P<0.01 vs basal group #P<0.05,##P<0.01 vs model group by SAS ANOVA
根据表7的数据显示,各组大鼠股骨的钙、磷、镁含量无明显变化,
2.2.8各组血清睾酮、LH、CAT、GLU含量比较
各组血清睾酮、LH、CAT、GLU含量比较见表8
               表8各组睾酮、LH、CAT、GLU记录表( x±s,n=6)
group          睾酮               LH               CAT              GLU
control        171.67±135.3      7.58±3.57       0.259±0.05      99.7±16.85
D-galactose    50.4±28.62*      5.93±1.22       0.187±0.07*   101.4±27.30
piracetam(L)   43.67±21.32       6.9±1.15        0.350±0.04**   121.3±13.93
piracetam(H)   46.51±9.47        6.1±3.92        0.268±0.25      112.9±10.27
stansolol      111.75±78.2*     3.05±0.70*     0.406±0.15**  106.5±10.38
P<0.05 **P<0.01 vs basal group #P<0.05,##P<0.01 vs model group by SAS ANOVA
根据表8,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组和脑复康组雄性大鼠的血清睾酮含量降低,基础组和司坦唑醇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相当,说明D-半乳糖可以导致血清睾酮含量下降。各组血清LH的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司坦唑醇组血清LH下降外,其他各组的LH含量不变,说明大鼠脑对睾酮含量降低的反馈刺激反应性降低,而对外源性激素的反馈抑制却很明显。CAT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各用药组的CAT明显下降,说明大鼠氧化压力增高,大鼠老化。血糖含量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糖含量无明显变化。
3小结
3.1D-半乳糖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有促衰老影响,吡拉西坦和司坦唑醇有对抗作用: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调节部位,其中弓状核是主要调节核团,弓状核属于中枢分泌细胞的小细胞,分泌多种促垂体释放激素,对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起重要作用,从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D-半乳糖可以加速大鼠弓状核的衰老,增加弓状核细胞的雕亡。在模型组中,从电镜结果我们观察到雕亡细胞,观察到细胞核边聚和双极神经原,而在其他组没有看到任何雕亡细胞,且模型组神经原细胞胞浆薄而浑浊,细胞器减少,含有较多的脂褐素颗粒。而脑复康和司坦唑醇都能对抗D-半乳糖的促中枢神经原的衰老作用。吡拉西坦是中枢兴奋药,有促进中枢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作用,属于抗衰老药。临床上常用于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可以加速受损脑细胞的修复,使病人加快康复。从电镜结果看出吡拉西坦组大鼠神经原细胞胞浆饱满清亮,细胞器丰富,未观察到凋亡细胞。司坦唑醇是同化类激素,具有雄激素作用,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抗骨质疏松的阳性药物。从弓状核神经原电镜结果我们观察到细胞胞浆丰富,细胞器中等,没有观察到凋亡细胞。但胞浆内含有较多的脂褐素颗粒。
3.2D-半乳糖能够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吡拉西坦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而司坦唑醇能够减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垂体的功能能够直接影响性腺的功能,垂体的病变能够引起骨质疏松,下丘脑功能的下降直接影响垂体的功能,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模型组的睾酮含量降低,而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并不升高,说明下丘脑-垂体对性激素低下的发溃功能下降,吡拉西坦组的LH也无明显升高,说明吡拉西坦不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司坦唑醇组雄激素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当,但其LH明显降低,说明下丘脑-垂体对性激素的反馈抑制异常敏感。这也说明下丘脑-垂体功能受到抑制。具体垂体有无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的证明。
3.3D-半乳糖使大鼠睾丸的结构发生衰老样变化,血清睾酮含量降低。模型组大鼠睾丸光镜下观察到,曲细精管管腔增大,管壁变薄。,管内精子少见。这与预实验结果相符,且血清睾酮含量降低。说明D-半乳糖影响了睾丸的功能,雄激素含量降低。吡拉西坦组的睾酮含量也低,与模型组相当,但其骨量却上升,进一步说明,它不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司坦唑醇组血清睾酮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当,说明司坦唑醇是通过影响了体内雄激素的含量起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3.4D-半乳糖使大鼠骨量的降低,吡拉西坦和司坦唑醇均能对抗,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的骨小梁百分率,骨小梁数目,均降低。骨分离度均升高。却都有统计学意义。胫骨上端的动态参数显示,胫骨上端和腰椎的骨形成增加,但胫骨上端除了单位面积骨形成率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我们选用的9月龄的大鼠,其胫骨的骨峰度较低的原因大鼠年龄。而腰椎动态参数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标记百分率、钙化沉积率、单位面积骨形成率均下降,而破骨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说明D-半乳糖是通过抑制骨形成使骨量降低。高剂量吡拉西坦组的腰椎和司坦唑醇组的胫骨上段的骨静态参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从他们的动态参数来看,吡拉西坦组腰椎的骨形成率明显增高,而司坦唑醇组胫骨上段的骨形成量明显增多。这就说明吡拉西坦和司坦唑醇均能增加骨的形成。对骨的吸收无明显影响。
实施例二
根据实施例一的研究结果,我们对具有改善脑代谢的活性药物及促进智力的药物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茴拉西坦、吡硫醇、利斯的明、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双氢麦角碱、都可喜、艾地苯醌八种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实施例三
根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研究结果,我们对某些具有改善脑代谢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银杏内酯、黄芩茎叶黄酮、巴戟天寡糖、赤芍总苷、阿魏酸、知母皂苷、红花黄色素八种药物也具有一定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用这些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对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造成的骨质疏松也有具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上述药品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冲剂,口服液,外用制剂,注射剂和任何可供临床应用的的药物制剂。

Claims (2)

1、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吡硫醇、利斯的明、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双氢麦角碱、都可喜、艾地苯醌、三七总皂苷、银杏内酯、黄芩茎叶黄酮、巴戟天寡糖、赤芍总苷、阿魏酸、知母皂苷、红花黄色素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应用。
2、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可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冲剂,口服液,外用制剂,注射剂和任何可供临床应用的的药物制剂。
CNB2005100782654A 2005-06-08 2005-06-08 吡拉西坦在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05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82654A CN100335051C (zh) 2005-06-08 2005-06-08 吡拉西坦在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82654A CN100335051C (zh) 2005-06-08 2005-06-08 吡拉西坦在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9274A true CN1709274A (zh) 2005-12-21
CN100335051C CN100335051C (zh) 2007-09-05

Family

ID=3570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82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051C (zh) 2005-06-08 2005-06-08 吡拉西坦在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35051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5542A (zh) * 2010-12-02 2011-07-20 广东药学院 阿魏酸在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的应用
CN103816197A (zh) * 2012-11-16 2014-05-28 邢秋苓 一种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红花提取物
CN103816198A (zh) * 2012-11-16 2014-05-28 邢秋苓 一种红花提取物及其应用
CN104983755A (zh) * 2015-07-24 2015-10-21 青岛蓝盛洋医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08231B1 (ko) * 2000-08-14 2003-12-01 한국 한의학 연구원 골다공증 예방 및 치료용 플라보노이드 유도체
CN1207022C (zh) * 2002-07-26 2005-06-22 哈尔滨誉衡药业有限公司 促进骨折愈合和骨关节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5542A (zh) * 2010-12-02 2011-07-20 广东药学院 阿魏酸在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的应用
CN103816197A (zh) * 2012-11-16 2014-05-28 邢秋苓 一种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红花提取物
CN103816198A (zh) * 2012-11-16 2014-05-28 邢秋苓 一种红花提取物及其应用
CN104983755A (zh) * 2015-07-24 2015-10-21 青岛蓝盛洋医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35051C (zh) 200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00318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709274A (zh) 具有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制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用途
CN1233387C (zh) 一种治疗失眠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18223A (zh) 一种由黄芪和司坦唑醇组成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制剂
CN1562337A (zh) 治疗肾阳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88160C (zh) 一种具有泌乳功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44315C (zh) 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12141C (zh) 苍术油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562113A (zh)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76756C (zh) 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94743C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190228C (zh) 安宫止血药物
CN1253169C (zh)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96069C (zh) 桂枝茯苓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222305C (zh) 治疗肝肾不足、气阴亏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518B (zh) 参仙组合药物制备治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
CN1562295A (zh) 一种具有延年益寿、调节内分泌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CN1159033C (zh) 一种妇科中药组合物
CN1615829A (zh) 芥子碱在制备防治老年性痴呆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507897A (zh) 一种用于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的含积雪草提取物的药剂
CN1244341C (zh)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650895A (zh) 从天然植物复方制剂中提取增强记忆制品药物的方法
CN1415364A (zh) 中药绵萆薢的新医药用途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1361974A (zh) 一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72088A (zh) 药物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