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3747A - 盘播放机 - Google Patents

盘播放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3747A
CN1703747A CN 03825484 CN03825484A CN1703747A CN 1703747 A CN1703747 A CN 1703747A CN 03825484 CN03825484 CN 03825484 CN 03825484 A CN03825484 A CN 03825484A CN 1703747 A CN1703747 A CN 1703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pick device
disc player
contact
trave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8254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1166C (zh
Inventor
青木晋一
长谷川善一
保木本幸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tori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tori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ttori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3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3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11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11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限制板(21)设置在底盘基座(101)的顶板的近端的底表面上。盘(D1)和盘(D2)在与限制板(21)的接触引导部P1保持接触时插入。阻挡件部(P2)形成在比接触引导部(P1)更远的位置上。传送辊(5)的外周表面位于盘(D1)和盘(D2)前行的、同时接触盘装载槽(20)的盘引导件(2R)、(2L)的上表面和接触引导部(P1)的移动方向上。而且,阻挡件部(P2)存在于与下述切线方向相对应的位置不是所述盘(D1)、(D2)移动方向的那些位置,该切线从所述外周表面的那些切线之外穿过接触引导部(P1)。

Description

盘播放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重放如CD或DVD的盘(记录介质)以及其它介质的盘播放机。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已经设计出便携式盘播放机和车载式盘播放机。近些年来,已经设计出能够重放8cm和12cm盘的盘播放机(见JP-A 2001-143352)。而且,还已经设计出能够重放DVD以及CD的盘播放机。
在这样的盘播放机中,需要一种能够防止外部物质,如电话卡或其它的物质插入到播放机主体中的机构。
而且,在这样的盘播放机中,在弹出过程中,执行提高夹持盘的夹紧器的操作,在夹紧器通过将其顶端侧(升到最高的部分)邻接底盘顶板而进行定位的情况下,如果邻接力较大,夹持器可能会产生弯曲。
而且,在这种盘播放器中,在把光拾取装置稳固地放置在盘最内部区域上的信息记录区域时,优选过渡到弹出状态。进一步地,具体地说,在重放DVD时,需要使盘播放器平行于盘表面进行精确的移动。
而且,在这样的盘播放机中,固定在其它状态的光拾取装置在重放盘时会移动。顺便提及,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会在移动光拾取装置和夹持盘之间进行切换。要求从夹持盘到移动光拾取装置切换驱动功率的时序与释放固定光拾取装置的状态的时序同时发生,还希望它是由一种简单的机构形成的。
此外,在这样的盘播放机中,考虑到可能在发生撞击或振动的位置上使用的情况,特别是在车载式盘播放机的情况下,它需要使这些盘播放机进入弹性支持的状态,以避免撞击等传送给重放部分。而且,在盘送入盘播放机中时,需要防止盘由于受到撞击等而邻接传输辊。这种结构需要包括少量的部件,并且简单,以便使盘播放机精致化,并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盘播放机包括:接触引导部,与从盘装载端口插入的盘形成接触;阻挡件部,位于比所述接触引导部更远的位置,并将被传送到此的盘停止在预定位置上;传送辊,设置在所述接触引导部和所述阻挡件部之间,并传送盘;传送机构,用于将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传输给所述传送辊;夹持器,用于夹紧被传送到此的所述盘;夹持机构,用于使夹持器升高或下降;光拾取装置基座,它在被所述夹持器夹紧的盘的径向上以线性的方式被引导;和拾取装置移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移动所述拾取装置基座。其中:所述传送辊的外周表面位于盘前行的、同时保持与所述盘装载端口和所述接触引导部接触的移动方向上,而且所述阻挡件部存在于与下述切线方向相对应的位置而不是所述盘移动方向上的那些位置,该切线从所述外周表面的那些切线之外穿过所述接触引导部(以下称之为该部分中的第一种构造)。
对于上述结构,盘前行同时与接触引导部和盘装载端口保持接触,在插入的中间,盘接触传送辊的外周表面,并通过传送辊进行传送。在传送时,辊通过盘的挤压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移动。此外,由于阻挡件部不存在于盘的移动方向上,因此将不会妨碍盘的传送。另一方面,即使由于不是出于恶作剧试图将电话卡插入盘装载端口中,也能防止电话卡的插入。卡片的形成相对较薄,因此与盘相比,就较软和易于弯曲。因此,所插入的卡片不能够移动传送辊。由于传送辊不能移动,因此卡片将继续向阻挡件部前行,并接触将停止传送的阻挡件部。
在第一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的构成为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其中所述的盘装载端口包括位于其两侧的盘传送接收部,第二盘的构成方式要使它在比第一盘更早的插入阶段不与所述盘传送接收部相接触,而且用于第二盘的传送阻挡件设置在仅与第二盘形成接触的位置。
在第一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并且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移动件,第一接触部与通过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大直径的第一盘的顶端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通过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小直径的第二盘的顶端相接触,其中:由盘接触所述接触部而产生的移动件的移动会使电动机的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从传输机构变换为夹持机构。
在第一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的构成为使重放部是通过在相同箱体中设有所述夹持器、所述夹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所述光拾取装置基座、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和用于移动支撑所述传送辊的辊支撑机构而形成的,并且其构成为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所述盘播放器包括:锁定机构,用于固定或弹性支撑所述重放部;滑动件,与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辊支撑机构接触;和移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大直径的第一盘的顶端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小直径的第二盘的顶端相接触。而且所述盘播放器构成为使由于盘接触所述接触部而引起的所述移动件的移动导致所述滑动件产生移动,而且所述滑动件的移动使所述辊机构产生移动,以此将所述传送辊牵离开盘,并使锁定机构产生移动,以此使所述重放部从固定状态改变为弹性支撑状态。
在第一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包括开关机构,用于将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变换为所述夹持机构或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所述开关机构的构成方式要能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提供给所述夹持机构时限制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的移动,并在电动机的驱动功率提供给拾取装置移动机构时允许拾取装置移动机构产生移动。
在第一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的设置方式要能够通过具有用作支撑点的后端部的所述夹持机构而被升高或降低,而且所述后端部的构成方式要能接合接触孔,该接触孔允许所述后端部进行上下移动。因此,在夹紧器在被升高后能被进一步地向上推进,并邻接底盘的顶板,后端部能够在防止夹紧器弯曲的接触孔中向上移动(离开)。
在第一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包括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拾取装置基座和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要能允许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即使在所述拾取装置基座被引导至靠近盘中的引导端后也能够进行移动,并且其构成方式要使这种移动能够将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供应目的地从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变换至所述夹持机构。
在第一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提供用于调节所述光拾取装置基座的姿势的调节机构,而且所述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要允许在没有改变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姿势的情况下改变光拾取装置基座的姿势。
在第一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的构成方式要能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供应目的地从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变换至所述夹持机构时固定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盘播放机包括:接触引导部,与从盘装载端口插入的盘形成接触;阻挡件部,位于比所述接触引导部更远的位置,并且使传送到此的所述盘停止在预定的位置上;传送辊,设置在所述接触引导部和所述阻挡件部之间,并传送盘;辊支撑机构,用于移动支撑所述传送辊;传送机构,用于将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传输给所述传送辊;夹持器,用于夹紧传送到此的所述盘;夹持机构,用于使夹持器升高或下降;光拾取装置基座,它在所述夹持器夹紧的所述盘的径向上以线性的方式被引导;拾取装置移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移动所述拾取装置基座;和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拾取装置基座和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要能允许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即使在所述拾取装置基座被引导至靠近盘中心的引导端后也能够进行移动,并且其构成方式要使这种移动能够将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供应目的地从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变换至所述夹持机构(下文将该部分称之为第二种构造)。
由于上述构造,在光拾取装置牢固地放置在把盘最内部区域上的信息记录区域之后,可以执行用于过渡到弹出状态的触发操作。
在第二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构成为要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所述盘装载端口包括位于其两侧的盘传送接收部,第二盘的构成方式要使它在比第一盘更早的插入阶段不与所述盘传送接收部相接触,而且用于第二盘的传送阻挡件设置在仅与所述第二盘形成接触的位置。
在第二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要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并且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移动件,第一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大直径的第一盘的顶端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小直径的第二盘的顶端相接触。作为盘接触所述接触部的结果,所述移动件的移动会使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从所述传输机构变换为所述夹持机构。
在第二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的构成为要使重放部是通过相同箱体中设有所述夹持器、所述夹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所述光拾取装置基座、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和辊支撑机构而形成的,而且盘播放机的构成要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所述盘播放机包括锁定机构,用于固定或弹性支撑重放部;滑动件,与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辊支撑机构接触;和移动件,它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大直径的第一盘的顶端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小直径的第二盘的顶端相接触。该盘播放机的构成要使由于盘接触所述接触部而引起的所述移动件的移动导致所述滑动件产生移动,而且所述滑动接触头的移动使所述辊支撑机构产生移动,以此将所述传送辊牵离开盘,并使锁定机构产生移动,以此使所述重放部从固定状态改变为弹性支撑状态。
在第二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包括开关机构,用于将电动机的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变换为所述夹持机构或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所述开关机构的构成方式要能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提供给所述夹持机构时限制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的移动,并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提供给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时允许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产生移动。
在第二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的设置方式要能够通过具有用作支撑点的后端部的夹持机构而被升高或降低,而且所述后端部的构成方式要能接合接触孔,接触孔允许所述后端部进行上下移动。
在第二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提供用于调节所述光拾取装置基座的姿势的调节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要允许在没有改变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姿势的情况下改变光拾取装置基座的姿势。
在第二结构中,较佳的选择是,盘播放机的构成方式要能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供应目的地从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变换为所述夹持机构时固定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播放机的视图(省略了驱动机构);
图1(a)是平面视图;
图1(b)是前视图;
图1(c)是右侧视图;
图2(a)是表示播放状态的侧视图;
图2(b)是表示变换状态(轻弹出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播放机的视图(显示了驱动机构);
图3(a)是平面视图;
图3(b)是左侧视图;
图3(c)是右侧视图;
图3(d)是右侧面的描述性视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播放机的平面视图;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播放机的平面视图;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播放机的平面视图;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播放机的平面视图;
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播放机的平面视图;
图9是表示插入盘状态的描述性视图;
图9(b)是表示插入电话卡时阻止状态的描述性视图;
图10(a)是对应于图4的描述性视图;
图10(b)是对应于图7的描述性视图;
图11是表示夹持器等的大致描述性透视图;
图12是表示夹持器转动操作的描述性视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视图;
图12(b)是比较参考视图;和
图13(a)是简单表示光拾取装置基座的连接部的透视图,正如图13(b)所示,其是表示齿条机构中万向接头和凸轨之间接合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根据图1至13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盘播放机的概述)
图1表示盘播放机的视图(底盘部分),其中省略了不同类型驱动机构的显示。图1(a)是平面视图,图1(b)是前视图,和图1(c)是右侧视图。盘播放机主体1(主体底盘11如图1所示)设置在底盘基座101内。主体底盘11受到螺旋弹簧阻尼器102(分布在三个位置上)的弹性支撑,螺旋弹簧阻尼器102在底盘基座101中设置在主体底盘11的底面端上。盘装载槽20形成在底盘基座101的前表面上。盘装载槽20设有由树脂形成的右盘引导件2R和左盘引导件2L,盘装载槽20的形状类似于T型。右盘引导件2R的上表面的右端和左盘引导件2L的上表面的左端之间的距离对应于12cm的盘。右盘引导件2R的内壁表面和左盘引导件2L的内壁表面之间的距离稍微小于8cm盘的直径。
在插入12cm盘时的操作和插入8cm盘时的操作之间存在差异,后文将做描述。
在此,盘播放机具有盘转动状态(播放状态)、盘加载/卸载状态(弹出状态)和弹出状态与播放状态之间的转换状态。下文中,将根据图2和3描述不同状态下的有关盘传送的概况,将根据图3至8描述不同状态下的电动机12驱动功率的传送的概况。
(1)播放状态(关于盘的传送)
如图2(a)所示,夹持器3处于下降状态,因此未图示的盘形成为被夹持状态。夹持器3随支撑点部3a、3a摆动,这些支撑点部形成在其后端,用作支撑点,因此形成升高状态和下降状态。夹持器3的凸起部3b为盘状,进行旋转设置。在正对凸起部3b的位置,设置盘接收部4。盘接收部4由未图示的电动机旋转。装载在盘播放机主体1中的盘通过凸起部3b和盘接收部夹持其中心,并通过盘接收部4的转动而旋转。
用于将盘装载或卸载到盘播放机主体1中的传送辊5设置在盘装载槽20附近(见图3)。在播放状态下,传送辊5已经完成了盘的传送,并通过辊驱动机构50进行缩进操作而与盘相分离。
辊驱动机构50的构成包括安装板51、扭簧52R和52L、第一辊用齿轮53、第二辊用齿轮54和第三辊用齿轮55,这些齿轮设置在盘播放机主体1的左侧表面上。第三辊用齿轮55绕紧固于主体1的左侧表面上的轴旋转设置。传送齿轮56(见图3)将驱动功率传输给第三辊用齿轮55。
第二辊用齿轮54与第三辊用齿轮55啮合,而且与具有连杆57的第三辊用齿轮57的轴配合。第二辊用齿轮54能够转动,而且其轴能够于其一起移动。进一步地,第一辊用齿轮53与第二辊用齿轮54啮合,而且与具有连杆58的第二辊用齿轮54的轴配合。第一辊用齿轮53能够转动,而且其轴能够于其一起移动。
第一滚通用齿轮53的轴设置在安装板51上。安装板51绕扭簧52L的支撑轴旋转设置。而且,前述的传送辊51连接于第一滚通用齿轮53的轴上。因此,安装板51的转动改变了传送辊5的位置,以此提供盘传送状态和从盘缩进的状态。
滑动件6L、6R设置主体底盘11的两侧面上。图3(d)表示放大形式的滑动件6L(注意:图3(d)表示弹出状态)。滑动件6L是由位于主体底盘11侧表面上的主体部和位于主体底盘11上表面上的驱动辅助部600形成。主体部和驱动辅助部600之间的关系将在“电动机12的驱动功率传送概述”中进行描述。
在播放状态下,滑动件6L、6R位于最近侧。每个滑动件6L、6R是由倾斜形状(阶梯形状)的第一引导槽61形成的。第一辊用齿轮53的轴接合第一引导槽61。在滑动件6L、6R位于最近侧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第一辊用齿轮53的轴要能够接合第一引导槽61的低端(背侧),并且安装板51对着扭簧52L、52R转动,结果产生一种传送辊下降并从盘缩进的状态。
每个滑动件6L、6R是由倾斜形状(阶梯形状)的第二引导槽62形成的。每个锁杆13L、13R上的引导件凸起13a接合第二引导槽62。锁杆13L、13R绕轴13b旋转设置。在滑动件6L、6R位于最近侧的情况下,引导件凸起13a设置成接合第二引导槽62的低端(背侧),每个锁杆13L、13R的上端部13c与底盘基座101上表面上的接合孔(未图示)相分离。因此,在播放状态下,提供了一种由上述螺旋弹簧阻尼器102对主体底盘11产生的弹性支承状态。
推进凸起64形成在滑动件6L上。在播放状态下,推进凸起64与夹持器3上的接合片3c相分离,以此使夹持器3产生下降。
(2)变换状态(关于盘的传送)
图2(b)表示立即在变换结束前的一种状态(略微在弹出完成前的状态)。在变换状态下,滑动件6L、6R位于远端侧。在图2(b)中,第一辊用齿轮53的轴接合第一引导槽61近端上的前部,安装板51通过接收扭簧52L、52R的偏移而转动,由此使传送辊5向上移动。而且,在此状态下,引导件凸起13a接合第二引导槽62的上阶梯部,锁杆13L、13R的上端部13c接合底盘基座101上表面上的接合孔,以此通过螺旋弹簧阻尼器102释放主体底盘11的弹性支承状态(主体底盘11位于并固定于底盘基座101上)。而且,在此状态下,推进凸起64接触夹持器3上的接合片3c,使夹持器3升高。
(3)弹出状态(关于盘的传送)
在弹出状态,滑动件6L、6R位于最远端。在此状态下,第一辊用齿轮53的轴接合第一引导槽61的最近端,因此传送辊5移动至最顶端位置,以此产生盘传送状态。第一引导槽61的近端部的形成为在高度方向上从某种程度来说较大些,以此允许第一辊用齿轮53的轴产生移动(传送辊5的移动)。即,在插入盘时,传送辊5在被盘推压时能够下降到一定程度。而且,在弹出状态下,维持主体底盘11的放置和固定的状态,并保持夹持器3的升高状态。
(4)弹出状态(关于电动机12驱动功率的传送)
图3(a)、3(b)、3(c)和3(d)及图4表示弹出状态。在此状态下,盘能够装载到播放机主体1中。在传感器14检测到盘已经插入盘装载槽20中时,电功率提供给电动机12,使电动机12产生转动。驱动功率通过设置在电动机12的轴上的涡轮70传送给第一齿轮72。
如图10(a)所示,第二齿轮73啮合第一齿轮72小齿轮部。第二齿轮73设置在转动板71上。转动板71绕第一齿轮轴72进行转动。第二齿轮73啮合第三齿轮74的大齿轮部。第三齿轮74的小齿轮部啮合第四齿轮75的大齿轮部。第四齿轮部75的小齿轮部的设置要使它能够啮合形成在驱动辅助部600上的齿条部600a。而且,第三齿轮74的大齿轮部啮合辊齿轮分离机构76中的齿轮76b。齿轮76b啮合齿轮76c。齿轮76c的设置要使它能够啮合传送齿轮56。齿轮76b设置在活动板76a上。活动板76a绕齿轮76b的轴转动。
如图3(a)所示,盘检测杆15设置在盘播放机主体1的上表面侧上。盘检测杆15绕轴15a转动。在盘被进一步推进其中时,如果盘尺寸为8cm,盘就接触凸起15b,使盘检测杆15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如果盘尺寸为12cm,它就接触凸起15c,使盘检测杆15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这种转动使操作凸起15d推进驱动辅助部600上的接触部600b。
驱动辅助部600的设置要使它能够在相对于滑动件6L的滑动方向上、逆着未图示的弹簧移动预定的距离。因此,操作凸起15d推进驱动辅助部600上的接触部600b时,只有驱动辅助部600用较小的力逆着前述的弹簧移动,齿条部600a啮合第四齿轮75的小齿轮部。在驱动辅助部600通过第四齿轮75的驱动功率进一步移动时,驱动辅助部600的一部分接触一部分滑动件6L,以使滑动件6L产生滑动。
引导槽600c形成在驱动辅助部600上。在弹出状态下,形成在活动板76a上的第一凸起76d位于引导槽600c的入口端上。而且,在弹出状态下,形成在活动板76a上的第二凸起76e接合形成在转动板71上的凸起71a(见图10(a))。
(5)变换状态(关于电动机驱动功率的传送)
由于驱动辅助部600移动的结果,如图5和6所示,第一凸起76d被引导件至引导槽600c。这就使活动板76a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并使齿轮76c与传送齿轮56相分离(辊齿轮的分离)。而且,由于活动板76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的结果,第二凸起76e和凸起76a之间的接合状态就会被释放。
(6)播放状态(关于电动机12驱动功率的传送)
从接合状态释放的转动板71由于齿轮72转动的惯性作用自身会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如图7所示。然后,由于齿轮73啮合虚拟齿轮(使用齿轮的单个齿)的结果,转动板71进一步转动,齿轮73啮合齿条驱动齿轮18。
锁定杆17绕轴17b转动设置,并在逆时针方向上通过扭簧17c被偏移。第一锁定凸起17a设置在锁定杆17上的左侧位置(逆时针方向上下降的一端)上。第一锁定凸起17a与转动板71的外周表面相接触,由于转动板71已经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锁定凸起17a就接合形成在前述外周表面上的凹部71b,如图10b所示。因此,在播放状态下,保持了一种电动机12的驱动功率传输给齿条驱动齿轮18的状态。而且,第二锁定凸起17d设置在锁定杆17上的右侧位置(逆时针方向上上升的一端)第二锁定凸起17d与齿条机构30上的凹部30a相分离。这样就允许齿条机构30工作在播放状态。
齿条机构30通过万向接头31连接于光拾取装置基座32上。如图7所示,光拾取装置基座32通过由两个轴33A、33B引导而滑动。两个轴33A、33B通过安装基座34A、34B、34C和34D支撑在主体底盘11上。而且,轴33A的一端(靠近主体底盘中心)连接高度调节机构35C,轴33B的两端连接高度调节机构35A、35B。通过调节高度调节机构35A、35B和35C,能够调节光拾取装置基座32的姿势。由于光拾取装置基座32和齿条机构30通过万向接头32相互连接,所以即使在光拾取装置基座32的姿势发生改变时,齿条机构30的姿势也不会改变。
在从前述的播放状态变换为弹出状态时,齿轮72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因此使齿条驱动齿轮18也会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齿条机构30使光拾取装置基座32移动至中心位置。如图8所示,这样就允许齿条机构30上的接触部30b压低锁定杆17上的凹部17e。因此,锁定杆17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第二锁定凸起接合齿条机构30中的凹处30a。在变换为弹出状态时,这样就使齿条机构30处于固定状态。而且,由于锁定杆17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第一锁定凸起17a就与凹部17b相分离。由于齿轮72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时,转动板71就会在齿轮72的惯性作用下而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齿轮73啮合第三齿轮74(见图4)。
(主要部件的详细描述)
(7)有关盘的插入
如图1(a)所示,盘装载槽20设有右盘引导件2R和左盘引导件2L,其形状类似于T型。在插入12cm的盘D1时,如图19所示,盘D1被引导件至盘引导件2R、2L的上表面上,在基本保持在水平姿势时,传送到播放机主体1。要说明的是,传送辊15通过12cm的盘D1的挤压而下降至一定程度(8cm的盘D2的情况与此相同),并传送盘D1,同时与盘D1保持接触。另一方面,8cm盘D2在盘直径附近部分放置在盘引导件2R、2L的上表面上,在盘直径附近的部分进入播放机主体时,8cm盘D2没有被盘引导件2R、2L所支撑,由此允许其后端下降,因此其顶端向上定位设置。
在底盘基座101的顶板的底表面上,形成凸起101b、101b(见图1(a))。而且,在夹持器3的底表面上,凸起3d、3d如图9(a)所示形成。在8cm盘D2向上定位设置时其继续前行的顶端接触凸起3d、3d(或者凸起101b、101b),盘D2停止在其中心部位于盘接受部4中的一种状态。要说明的是,可以形成凸起101b、101b或者凸起3d、3d中的任何一个凸起。
限制板21设置在底盘基座101顶板的附近端的底表面上。盘D1和盘D2在与限制板21的接触引导部P1保持接触的同时被插入。而且,阻挡件部P2形成在比接触引导部P1更远的侧部上,接触引导部P1和阻挡件部P2之间的部分为凹形。传送辊5放置在该凹形部中。传输辊5的外周表面位于盘D1、D2前行的、同时接触盘装载槽20的盘引导件2R、2L的上表面和接触引导部P1的移动方向上。阻挡件部P2存在于与下述切线方向相对应的位置而不是盘D1、D2的移动方向上的那些位置,该切线从外周表面的那些切线之外穿过接触引导部P1。
在盘D1、D2插入的初始阶段,盘D1、D2在与接触引导部P1和盘引导件2R、2L的上表面保持接触时继续前行,在插入的中间,盘D1、D2接触传送辊5的外周表面,使传输辊5下降,同时被传输辊5传送。由于阻挡件部P2在盘D1、D2的移动方向上不存在,所以盘D1、D2的传送将不会受到阻碍。要说明的是,在盘D2经过阻挡件部P2的附近位置后,盘D2的背端被允许下降,因此盘D2在向上定位时能够继续前行。
即使故意试图将电话卡等插入盘装载槽20中,该卡也能够被避免插入到板主体1中。电话卡等与盘相比,相对较薄,因此比较柔软,易于弯曲。因此,插入的电话卡不能下压传送辊15。由于传送辊15不能被下压,该卡将继续前行到阻挡件部P2,并接触停止传送的阻挡件部P2。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阻挡件部在插入盘的移动方向上不存在,因此,盘的传送将不会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如果不是恶作剧而试图将电话卡等插入盘装载槽中,该卡也不能下压盘传送辊,因此该卡将接触阻挡件部,以此停止传送。
(8)关于夹持器
图11仅表示夹持器3的支撑机构的透视图。在主体底盘11的后壁端上形成矩形孔11c、11c,夹持器3的支撑点部3a、3a接合这些矩形孔11c、11c。支撑点部3a、3a在左向、右向移动被限制在矩形孔11c、11c中时能够上下移动。而且,在主体底盘11的远端上的左手和右手位置上,形成直立部11a、11a。在每个直立部11a的顶端部上,形成垂直切口,夹持器3的每个侧凸部3e、3e接合垂直切口。侧凸部3e、3e在被限制在垂直切口中前后移动时而能够上下移动。
如上所述,在弹出状态下,滑动件6L位于最远端。在此状态下,推进凸起64邻接夹持器3的接合片3c,使夹持器3升高。此时,夹持器3的顶端(靠近凸起部3b)压靠底盘基座101的顶板而被定位,在压力较大时,夹持器3可能会产生弯曲。而且,即使夹持器3的升高操作重复执行许多次,组成夹持器3的金属可能会产生疲劳。
如用于比较和参考的12(b)所示,矩形孔11c的高度与支撑点部3a的厚度相等,升高时的夹持器3的最顶端位置是通过夹持器3的支撑点部3a和推进凸起64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的。在上述最顶端位置和底盘基座101之间的位置关系存在误差时,夹持器3如上所述可能会产生弯曲。在本实施例中,矩形孔11c的高度大于支撑点部3a的厚度,由此允许支撑点部3a、3a能够在矩形孔11c中上下移动。因此,在夹持器3被升高而邻接底盘基座101的顶板时支撑点部3a、3a就被允许在矩形孔11c中浮动,如图12(a)所示。作为这种允许浮动的结果,在夹持器3的顶端邻接底盘基座101的顶板时的压力就变得较小,以此能够避免夹持器3产生弯曲。即,夹持器3的顶端侧邻接底盘基座101的顶板而实现定位,同时能够通过邻接防止夹持器3产生弯曲。
(9)关于光拾取装置基座的驱动
图13仅表示光拾取装置基座的连接部的透视图。如上所述,齿条机构30通过万向接头31连接光拾取装置基座32。万向接头31的设置方式要能延伸过齿条机构30到达光拾取装置基座32。如图13(b)所示,万向接头31的设置方式要能够在一端(在齿条机构30侧)接合齿条机构30的凸轨301,并能够在G方向和H方向上滑动。万向接头31的另一端(光拾取装置基座32侧)通过片簧32b压靠(向下偏移)光拾取装置基座32,在万向接头31移动时,光拾取装置基座32就移动。片簧32b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光拾取装置基座32上。由于具有这种结构,即使调节光拾取装置基座32姿势时,万向接头31将吸收位置的变化,齿条机构30的姿势将不会改变。
扭簧36在其一端接触正对G方向上的万向接头31的侧表面,在另一端接触正对H方向上的齿条机构30的侧表面。齿条机构30在G方向上移动时,万向接头31与凸轨301的端部形成接触,并受到齿条机构30的挤压而产生移动。而且,在齿条机构30在H方向上移动时,齿条机构30的移动的力通过扭簧36作用于万向接头31上。扭簧36具有足够大的弹性,能够将齿条机构30的移动传送到万向接头31而不会产生较大弯曲。
图13表示齿条机构30在H方向上移动最多(即,弹出状态)。在此情况下,如图8所示,齿条机构30上的接触部30b推进锁定杆17的凸部17e(变换为弹出状态的触发操作),因此锁定杆17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使第二锁定凸起17d接合齿条机构30中的凹部30a,这样使齿条机构30处于被锁定状态。即,即使光拾取装置基座32位于靠近播放机主体中心的引导端,齿条机构30也能够在H方向上轻微移动,实现触发操作以能变换为弹出状态(在此状态下,扭簧36受到进一步地压缩)。因此,齿条机构30的锁定操作是在光拾取装置基座32确定地移动至播放机主体1的中心后(光拾取装置位于盘最内部区域中的信息记录区上后)来执行的,这样能够确定地防止产生光拾取装置不能到达盘最内部区域中的信息记录区上的情形。
而且,锁定杆17的设置要使在光拾取装置基座32移动至盘中心时,同时执行使用该移动通过触发操作而固定齿条机构30的操作和将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从齿条机构30变换为盘传送机构的操作。因此,在夹持盘后,光拾取装置固定的状态能够以、与用于移动光拾取装置的驱动功率传输的供应目的地变换、相同的时序进行释放。
而且,由于阶梯状槽61、62设置在滑动件6L、6R上,传送辊5沿槽61移动、以能通过滑动件6L、6R的移动而被缩进,锁定杆13L、13R沿槽62转动,传送辊5能被缩进,而且主体底盘11能够使用简单的结构进行弹性支撑。

Claims (17)

1.一种盘播放机,包括:
接触引导部,与从盘装载端口插入的盘形成接触;
阻挡件部,位于比所述接触引导部更远的位置,并将被传送到此的盘停止在预定位置上;
传送辊,设置在所述接触引导部和所述阻挡件部之间,并传送盘;
传送机构,用于将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传输给所述传送辊;
夹持器,用于夹紧被传送到此的所述盘;
夹持机构,用于使夹持器升高或下降;
光拾取装置基座,它在被所述夹持器夹紧的盘的径向上以线性的方式被引导;
和拾取装置移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移动所述拾取装置基座,其中:
所述传送辊的外周表面位于盘前行的、同时保持与所述盘装载端口和所述接触引导部接触的移动方向上,而且所述阻挡件部存在于与下述切线方向相对应的位置而不是所述盘移动方向上的那些位置,该切线从所述外周表面的那些切线之外穿过所述接触引导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播放机,其构成为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其中所述的盘装载端口包括位于其两侧的盘传送接收部,第二盘的构成方式要使它在比第一盘更早的插入阶段不与所述盘传送接收部相接触,而且用于第二盘的传送阻挡件设置在仅与第二盘形成接触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播放机,其构成为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它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移动件,第一接触部与通过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大直径的第一盘的顶端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通过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小直径的第二盘的顶端相接触,其中:由盘接触所述接触部而产生的移动件的移动会使电动机的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从传输机构变换为夹持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播放机,其构成为使重放部是通过在相同箱体中设有所述夹持器、所述夹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所述光拾取装置基座、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和用于移动支撑所述传送辊的辊支撑机构而形成的,并且其构成为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
所述盘播放器包括:锁定机构,用于固定或弹性支撑所述重放部;滑动件,与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辊支撑机构接触;和移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大直径的第一盘的顶端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小直径的第二盘的顶端相接触,而且
所述盘播放器构成为使由于盘接触所述接触部而引起的所述移动件的移动导致所述滑动件产生移动,而且所述滑动件的移动使所述辊机构产生移动,以此将所述传送辊牵离开盘,并使锁定机构产生移动,以此使所述重放部从固定状态改变为弹性支撑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播放机,包括开关机构,用于将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变换为所述夹持机构或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其中所述开关机构的构成方式要能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提供给所述夹持机构时限制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的移动,并在电动机的驱动功率提供给拾取装置移动机构时允许拾取装置移动机构产生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播放机,其中夹持器的设置方式要能够通过具有用作支撑点的后端部的所述夹持机构而被升高或降低,而且所述后端部的构成方式要能接合接触孔,该接触孔允许所述后端部进行上下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播放机,包括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拾取装置基座和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要能允许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即使在所述拾取装置基座被引导至靠近盘中的引导端后也能够进行移动,并且其构成方式要使这种移动能够将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供应目的地从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变换至所述夹持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播放机,其中提供用于调节所述光拾取装置基座的姿势的调节机构,而且所述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要允许在没有改变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姿势的情况下改变光拾取装置基座的姿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播放机,其构成方式要能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供应目的地从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变换至所述夹持机构时固定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
10.一种盘播放机,包括:
接触引导部,与从盘装载端口插入的盘形成接触;
阻挡件部,位于比所述接触引导部更远的位置,并且使传送到此的所述盘停止在预定的位置上;
传送辊,设置在所述接触引导部和所述阻挡件部之间,并传送盘;
辊支撑机构,用于移动支撑所述传送辊;
传送机构,用于将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传输给所述传送辊;
夹持器,用于夹紧传送到此的所述盘;
夹持机构,用于使夹持器升高或下降;
光拾取装置基座,它在所述夹持器夹紧的所述盘的径向上以线性的方式被引导;
拾取装置移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盘的径向上移动所述拾取装置基座;和
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拾取装置基座和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其中:
所述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要能允许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即使在所述拾取装置基座被引导至靠近盘中心的引导端后也能够进行移动,并且其构成方式要使这种移动能够将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供应目的地从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变换至所述夹持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播放机,其构成为要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其中所述盘装载端口包括位于其两侧的盘传送接收部,第二盘的构成方式要使它在比第一盘更早的插入阶段不与所述盘传送接收部相接触,而且用于第二盘的传送阻挡件设置在仅与所述第二盘形成接触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播放机,其构成要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并且包括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移动件,第一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大直径的第一盘的顶端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小直径的第二盘的顶端相接触,其中作为盘接触所述接触部的结果,所述移动件的移动会使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从所述传输机构变换为所述夹持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播放机,其构成要使重放部是通过相同箱体中设有所述夹持器、所述夹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所述光拾取装置基座、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和辊支撑机构而形成的,而且盘播放机的构成要适合于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盘、和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盘,
所述盘播放机包括锁定机构,用于固定或弹性支撑重放部;滑动件,与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辊支撑机构接触;和移动件,它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大直径的第一盘的顶端相接触,第二接触部与通过所述传送辊传送于此的较小直径的第二盘的顶端相接触,
该盘播放机的构成要使由于盘接触所述接触部而引起的所述移动件的移动导致所述滑动件产生移动,而且所述滑动接触头的移动使所述辊支撑机构产生移动,以此将所述传送辊牵离开盘,并使锁定机构产生移动,以此使所述重放部从固定状态改变为弹性支撑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播放机,包括开关机构,用于将电动机的驱动功率的供应目的地变换为所述夹持机构或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其中所述开关机构的构成方式要能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提供给所述夹持机构时限制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的移动,并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提供给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时允许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产生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播放机,其中所述夹持器的设置方式要能够通过具有用作支撑点的后端部的所述夹持机构而被升高或降低,而且所述后端部的构成方式要能接合接触孔,接触孔允许所述后端部进行上下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播放机,其中提供用于调节所述光拾取装置基座的姿势的调节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要允许在没有改变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姿势的情况下改变光拾取装置基座的姿势。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播放机,其构成方式要能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功率供应目的地从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变换为所述夹持机构时固定所述拾取装置移动机构。
CNB038254840A 2002-11-28 2003-08-06 盘播放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1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5127/2002 2002-11-28
JP345126/2002 2002-11-28
JP2002345128A JP2004178723A (ja) 2002-11-28 2002-11-28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45128/2002 2002-11-2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34417A Division CN101252010B (zh) 2002-11-28 2003-08-06 盘播放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3747A true CN1703747A (zh) 2005-11-30
CN100421166C CN100421166C (zh) 2008-09-24

Family

ID=3270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548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166C (zh) 2002-11-28 2003-08-06 盘播放机
CN20081008344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2010B (zh) 2002-11-28 2003-08-06 盘播放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344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2010B (zh) 2002-11-28 2003-08-06 盘播放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178723A (zh)
CN (2) CN100421166C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32078C (en) * 1997-03-14 2004-05-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sk playback device
JPH10340513A (ja) * 1997-06-06 1998-12-22 Alpine Electron Inc ディスク装置
JP4054133B2 (ja) * 1999-05-25 2008-02-27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704479B2 (ja) * 2001-03-23 2005-10-12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JP2002288911A (ja) * 2001-03-26 2002-10-04 Kenwood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2010B (zh) 2010-06-09
JP2004178723A (ja) 2004-06-24
CN100421166C (zh) 2008-09-24
CN101252010A (zh) 2008-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7532C (zh) 盘驱动器的夹持装置及其盘驱动器的支承方法
CN1181491C (zh) 信息盘播放设备
CN1179329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249706C (zh) 光盘装置
US20060117330A1 (en) Disk player for vehicles
CN1159722C (zh) 光盘驱动器
CN1458649A (zh) 光盘驱动装置
US6665254B2 (en) Disk-loading apparatus
CN1783280A (zh) 盘驱动设备
CN1685415A (zh) 光驱装置
CN1275250C (zh) 盘装置
CN1703747A (zh) 盘播放机
CN1158654C (zh) 光盘驱动器的记录媒体弹出装置
CN1313593A (zh) 光盘机
CN1174411C (zh)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JP200517442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585024A (zh) 光盘装置
CN1120489C (zh) 夹持盘盒的装置和方法
CN1084020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319844A (zh) 光盘机
CN1441426A (zh) 盘片插入位置校定装置
JP2005216383A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453780A (zh) 光驱装置
CN1180227A (zh) 盘再生装置
CN1076503C (zh) 唱盘放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