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7604A - 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7604A
CN1697604A CN200510078876.9A CN200510078876A CN1697604A CN 1697604 A CN1697604 A CN 1697604A CN 200510078876 A CN200510078876 A CN 200510078876A CN 1697604 A CN1697604 A CN 1697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ads
wire bond
lea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788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5600C (zh
Inventor
渡边道德
小河原俊树
丸山晴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7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7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56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560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2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扇装置,在沿从前方向的规定位置看风扇主体(15)时的风扇主体(15)的外壁部(25)的轮廓空出规定间隔的状态,对外壁部(25)设置4个引线结合部(27)~(33)。使引线结合部(27)~(33)分别与引线(24)部分结合,引线(24)至少在搬送时不从风扇主体(15)离开。由此,本发明能够提供搬送时多条引线的存在不引起妨碍的风扇装置。

Description

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装置和用该风扇装置冷却电子零件等发热体的发热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具有:安装背面要冷却的发热体的底座和对该底座固定的由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器;配置在散热器上方侧,使空气沿至少多个散热片流动,促进散热片散热的风扇装置。该发热体冷却装置,将从发热体发生的热从底座传递给多个散热片,用从风扇装置沿多个散热片流动的空气夺取散热片的热,冷却发热体。
例如,美国专利第6407913号公报、美国专利第6621699号公报等公开了用风扇装置冷却具有多个在底座上平行排列的散热片的散热器的电子零件冷却装置。在这些装置中,风扇装置对散热器通过安装用结合构造安装。沿着连接支持电动机的电动机支持部件和风扇主体的多条连结板中的1个连结板配置着多条引线。
美国专利第6671172号公报公开了具有以在风扇装置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底座为中心,在底座的径方向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散热片的电子零件冷却装置。在多个散热片的邻接的2个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流路,在轴线方向的两侧和径方向的外侧开口。该公报公开了一种防止从风扇装置的风扇主体延伸的4个结合部分别插入到在散热器的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流路内,使风扇主体对散热器旋转的构造。该公报表示的多个散热片在周方向的一个方向弯曲,由风扇装置供给的空气在与散热片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美国专利第6480383号公报的图3表示一种防止将设置在风扇主体的多个突起插入到在多个散热片的邻接的2个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流路内,使风扇主体移动的技术。
美国专利公开2002-7564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安装用结合构造,该构造在多个散热片设置多个安装用被结合部,将设置在风扇装置的风扇主体上的多个安装用结合部与多个安装用被结合部结合,从而将风扇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该公报表示的安装用被结合部,由分别在多个散热片的一部分多个散热片的径方向外侧端部形成的缺口部构成。在设置于风扇主体的多个安装用结合部上整体设置分别与多个缺口部结合的钩。
特开2002-28078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冷却部件,该部件为了将风扇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在对散热器安装的风扇座上设置将从风扇装置延伸的多条引线部分嵌入的沟,使多条引线不从风扇座离开。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407913公报的附图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6621699公报的附图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6671172公报的附图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6480383公报的图3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公开2002-75649公报的附图
【专利文献6】特开2002-280780公报的附图
在特开2002-280780号公报表示的冷却部件,为了将风扇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在设置于风扇座的沟中嵌入风扇装置的多条引线。因此,在以风扇装置单体搬送时,有必要用多条曲折弯曲的软线或橡皮带等绑住多条引线。在该公报表示的构成中,多条引线如蛇行那样在风扇座的侧壁弯曲。如蛇行那样将多条引线弯曲的作业是麻烦的,不习惯时作业时间长。而且,在短的间隔弯曲多条引线时,由于给引线加过分的力或加大的变形,所以引线有发生断线的危险。在该构成,引线长度太长时,不能在引线不成为妨碍的状态下在风扇座中保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搬送时多条引线的存在不成为妨碍的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多条引线上不加过分的力或大的变形,在多条引线不从风扇座离开的状态能对风扇主体安装的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沿风扇主体外壁部的轮廓卷缠多条引线作业的过程中,仅用从多条引线结合部的引线插入口插入多条引线的作业,就能对风扇主体安装多条引线的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沿风扇主体外壁部的轮廓卷缠多条引线作业的过程时,在多条引线和电动机侧端子的连接部不加过分力的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相邻的2条引线结合部间设置引线支持部,阻止多条引线的移动,使多条引线难以从多个引线支持部掉下的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特别设置引线支持部,将已有的安装用结合部作为引线支持部利用,构造简单的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沿风扇主体外壁部卷缠的多条引线端部比风扇装置更位于前方向,其端部能不妨碍收藏的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风扇装置对散热器没有不稳、能可靠安装的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风扇装置具备有旋转轴的电动机、电动机支持构件、转子和风扇主体。电动机支持构件,在将电动机的旋转轴延伸的二个轴线方向中的一个轴线方向定义为前方向,而且将另一个轴线方向定义为后方向时,电动机支持构件比旋转轴更位于前方向,支持上述电动机。转子具有多个叶片,安装在旋转轴上旋转,比电动机支持构件更位于后方向。转子能旋转地被收藏在风扇主体内。一般用在旋转轴的周方向空出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板连接电动机支持构件和风扇主体。与电动机连接的多条引线伸出到电动机支持构件的外面。通常多条引线的各一端,用锡焊连接到在安装在配置于电动机支持构件内的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电路上设置的多个端子部。多条引线,各引线也可以分开,但也可以有相互结合各引线的电线束的构造。多条引线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连接器。
在本发明,从前方向的规地位置看风扇主体时,在沿风扇主体的外壁部的轮廓空出规定间隔的状态,对外壁部设置多个引线结合部。为了分别部分地和多个引线结合,使多条引线至少在搬送时不从风扇主体离开,可利用地构成这些多个引线结合部。若采用本发明,对沿风扇主体的外壁部的轮廓配置的多个引线结合部,仅进行结合多条引线的作业,在多条引线上不附加过分的力,而且,在多条引线上不附加大的变形,能对风扇主体安装多条引线。因而,在以风扇装置单体搬送情况和以将风扇装置和其他零件组合的状态搬送情况的任一情况,多条引线不成为妨碍。特别在本发明,由于在风扇装置侧保持着多条引线,不仅在风扇装置搬送时,而且在进行将风扇装置和风扇座或散热器等其他零件组合的作业时,多条引线也不妨碍作业。
多个引线结合部的构造是任意的。例如,能将多个引线结合部的各个成为具有插入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引线插入口,和与引线插入口连续形成的、位于与从引线插入口插入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并多条引线从那里伸出的一对引线伸出口的构造。成为这种构造时,仅用从引线插入口插入多条引线的作业,能对多个引线结合部顺次结合多条引线。在该情况,在相对从引线插入口插入的多条引线不积极附加从引线插入口拉出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力的状态,最好分别构成多个引线结合部,以便维持和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结合状态。由此,可确切防止多个引线的脱落。
在将风扇主体比电动机支持构件更位于后方向时,在具有使风扇主体的外壁部沿轴线方向和包围旋转轴的周围的周方向的双方延伸的外周面的情况,最好相对外壁部的外周面在周方向空出间隔设置多个引线结合部的全部。在这种情况,多个引线结合部包含最初插入多条引线的最初引线结合部、配置在最初引线结合部邻近并最后插入多条引线的最后引线结合部、配置在最初引线结合部和最后引线结合部之间的1个以上的中间引线结合部而构成。使最初引线结合部成为引线插入口向后方向开口且一对引线伸出口向外壁部的周方向两侧开口的构造。采用这种构造时,从电动机伸出的多条引线从电动机支持构件侧返回到风扇主体侧后,插入到最初引线结合部内的多条引线在一个引线伸出口附近弯曲成L字状,然后沿外壁部的外周面配置。在最初引线结合部,多条引线弯曲成L字状,多条引线和最初引线结合部牢固结合。其结果,即使在以后的作业给多条引线附加拉力,变成用弯曲的角部接受该拉力。因此,在多条引线和电动机侧端子部之间的连接部不直接附加拉力,不发生多条引线的接触不良。在多条引线沿多个连接板中的1个连接板配置时,最初引线结合部最好邻接该1个连接板配置。这样,不会使多条引线不自然又以必要以上的长度返回,能沿风扇主体的外周面卷缠。
中间引线结合部,最好是引线插入口向后方向开口且一对引线伸出口向外壁部的周方向两侧开口的构造。若是该构造,能简单地将多条引线插入到中间引线结合部,而且,能使多条引线顺利地沿着风扇主体外壁部的外周面。
具体的最初引线结合部和中间引线结合部,最好有具备分别从风扇主体外壁部的外周面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和在该突出部的前端整体设置并向后方向延伸的夹持部的构造。这时,成为在夹持部和外周面之间夹住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状态。因此,多条引线的一部分和最初引线结合部或中间引线结合部结合。这时,夹持部的前端面和风扇主体的外周面之间构成引线插入口,用位于突出部和夹持部的周方向两侧的2个端面和风扇主体的外周面包围的二个空间部分构成一对引线伸出口。最初引线结合部和中间引线结合部若有上述构造,相对最初引线结合部和中间引线结合部能简单结合多条引线。若是该构造,在从风扇主体解开取下多条引线时也能从最初引线结合部和中间引线结合部简单地取下多条引线。
在包含最初引线结合部和最后引线结合部并位于从最初引线结合部到最后引线结合部之间的相邻二个引线结合部间,也可以分别设置和多条引线的一部分接触并支持该一部分的1个以上引线支持部,使多条引线不向后方移动。若设置这样的引线支持部,例如由于用引线支持部支持想要从引线结合部拔出的引线,即使以哪种姿态搬送风扇装置,也能防止多条引线从风扇主体离开。
在风扇装置相对散热器安装并构成发热体冷却装置时,也可以将为了对散热器安装风扇装置使用的多个安装用结合部作为引线支持部兼用。这样,能设置多个不使风扇主体构造复杂的引线支持部。
最后引线结合部的构造是任意的。例如,理想的是使最后引线结合部成为引线插入口向最初引线结合部位于的方向(向着周方向的一个方向)开口,且一对引线伸出口向着前方向和后方向开口的构造。若成为这样的构造,通过从最后引线结合部的引线插入口插入多条引线自由端部的一部分,能向前方向或后方向配置自由端部。其结果,自由端部在弯曲成L字状的状态与最后引线结合部结合,自由端部难以从最后引线结合部脱落。由于自由端部经常向前方向或后方向的一个方向配置,例如在集中搬送多个风扇装置或多个发热体冷却装置时,能使多条引线自由端部向前方向与最后引线结合部结合。这样作时,在自由端部不碰上相邻的其他风扇装置或发热体冷却装置的状态,能集中搬送多个风扇装置或多个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结果,在搬送途中能有效防止设置在多条引线自由端部的连接器等破损。
这样的最后引线结合部,最好是具有从外周面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和在突出部的前端整体设置并在周方向延伸的夹持部的构造。这样作时,在夹持部和风扇主体之间夹持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状态,该一部分和最后引线结合部结合。而且,在夹持部的前端面和风扇主体外周面之间构成引线插入口。用位于突出部和夹持部的前方向或后方向两侧的2个端面和风扇主体外周面包围的二个空间部分构成一对引线伸出口。
最后引线结合部的夹持部前端,也可以整体设置向风扇主体外周面侧突出,阻止位于夹持部和外周面间的多条引线的一部分从引线插入口拔出的突起。若这样作,即使在多条引线的自由端部有弹性或返回到原来形状的复原性,由于突起的存在也能阻止多条引线的一部分从最后引线结合部拔出。
另外沿着多条引线的1个连接板,最好形成向该连接板延伸的方向两侧和前方向开口并收藏多条引线的引线收藏沟。在位于该1个连接板径方向外侧的端部,最好整体设置允许在引线收藏沟内收藏多条引线,但在多条引线向后方向弯曲时阻止多条引线从引线收藏沟飞出的引线飞出阻止构造。
具有本发明风扇装置的本发明发热体冷却装置的构造,如以下那样。具备有吸收从发热体来的热的底座和相对上述底座固定全部或一部的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器,和在散热器的上方侧配置并使空气沿多个散热片流动促进散热片散热的风扇装置。该风扇装置是具备了有旋转轴的电动机、比旋转轴还位于前方向并支持电动机的电动机支持构件、具有多个叶片并安装在旋转轴上旋转的比支持构件还位于后方向的转子、具有能旋转地收藏转子的筒状文丘里管的风扇主体、和与上述电动机连接的多条引线的轴流风扇装置。从前方向的规定位置看风扇主体时,沿着风扇主体的外壁部轮廓以空出规定间隔的状态,在外壁部设置多个引线结合部。为了分别与多条引线结合并至少在搬送时多条引线不从风扇主体离开,所以可利用地构成多个引线结合部。
风扇装置对散热器通过安装用结合构造安装。该安装用结合构造,由整体设置在风扇主体上的多个安装用结合部和设置在散热器上并结合多个安装用结合部的多个安装用被结合部构成。多个安装用结合部配置在多个引线结合部相邻的二个引线结合部之间。多个安装用结合部中,位于相邻配置在1个连接板上并最初插入多条引线的最初引线结合部和配置在该最初引线结合部附近并最后插入多条引线的最后引线结合部之间的、位于相邻二个引线结合部之间的多个安装用结合部,构成与多条引线的一部分接触并支持该一部分的引线支持部,使多条引线不向后方向移动。
散热器的多个散热片最好这样构成,即在相邻的二个散热片之间形成在与前方向和后方向及这两个方向交叉且向外侧的向外方向开口的空气流路。这时,多个安装用结合部,能由整体设置在风扇主体的外壁部且沿位于多个散热片的向外方向的端边向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及多个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构成。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有具备,基础部分整体固定在外壁部,前端部与在多个散热片上形成的安装用被结合部结合,能阻止风扇主体对散热器在前方向移动的钩的构造。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有具备,基础部分整体固定在风扇主体的外壁部,嵌入在多个散热片的相邻二个散热片间形成的空气流路内,阻止风扇主体以旋转轴轴线为中心旋转的1个以上突起的构造。由于除了多个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以外还设置多个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所以能对散热器的散热片无振动安装风扇装置。
特别在中间夹散热器那样地对向配置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在与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的基础部分相邻位置整体设置1个以上的突起。而且,使比设置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的1个以上的突起的部分还位于后方向的部分内面倾斜,沿着向后方向从散热片离开。若这样作,在上述的倾斜内面和多个散热片的角部一面接触一面导向的状态,1个以上的突起向着二个散热片间形成的空气流路移动,能顺利地进入空气流路内。
在这种情况,最好在中间夹散热器那样地对向配置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而且,配置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及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使连接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的第1假想连接线和连接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的第2假想连接线正交。若这样作,用最少数量的第1和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能对散热器安装风扇装置。
多个被安装用结合部能作为在多个散热片排列方向切掉多个散热片中相邻的多少个散热片端边形成的构造。若这样作,作为其他构件,准备被安装用结合部就没有必要。
散热器的构造是任意的,但也可以使底座沿轴线方向延伸,使多个散热片从底座沿向外方向放射状延伸。这时,多个散热片最好各自在轴线方向的一个方向弯曲。规定风扇装置的设置在转子上的叶片的形状,使叶片一面在周方向的另外方向旋转,一面发生在轴线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动。若这样作,能提高冷却性能。
若使用本发明,对沿风扇主体的外壁部轮廓配置的多个引线结合部,仅进行结合多条引线的作业,不给多条引线附加过分的力,不给多条引线附加大的变形,就能对风扇主体安装多条引线。因而,在以风扇装置单体搬送情况和在将风扇装置和其他零件组合的状态搬送情况的任一种情况,也得到多条引线不妨碍的这个优点。特别在本发明,由于在风扇装置侧保持多条引线,不仅在风扇装置搬送时,而且在进行将风扇装置和风扇座及散热器等的其他零件组合作业的情况,也有多条引线不妨碍作业的这个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在散热器上安装了本发明的风扇装置一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发热体冷却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在图1(A)的实施例中,在途中切断了多条引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实施例的俯视图,(B)是表示在图2(A)的实施例中,途中切断了多条引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A)是图1实施例的仰视图,(B)是表示在图3(A)的实施例途中切断了多条引线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4是切断了多条引线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是切断了多条引线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是切断了多条引线的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7是切断了多条引线的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8是图3(B)的VIII-VIII线概略断面图。
图9(A)至(C)是风扇装置的正视图、右侧视图及仰视图。
图中,1-发热体冷却装置,3-散热器,5-风扇装置,6-电动机,7-底座,9-散热片,11-转子,15-风扇主体,19~23-连接板,24-引线,25-外壁部,25a-外周面,27~33-引线,35~41-安装用结合部,43、45-安装用被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A)是在散热器上安装了本发明的风扇装置一实施例的本发明发热体冷却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在图1(A)的实施例途中切断了多条引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A)是图1表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B)是表示在图2(A)的实施例途中切断了多条引线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A)是图1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B)是表示在图3(A)的实施例途中切断了多条引线的状态的仰视图。图4至图7是切断了多条引线的状态的正视图、后视图、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如各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冷却装置(或电子零件冷却装置)1有散热器3和风扇装置5。如图8所示,该风扇装置5是用安装在电动机6的旋转轴6a的后述的转子11旋转发生的空气流向旋转轴6a的轴线方向的轴流风扇装置。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定义旋转轴6a延伸的二个轴线方向中的一个轴线方向(在图面上是向上的方向)为“前方向”,且定义另一个轴线方向(在图面上是向下的方向)为“后方向”。因而,在该实施例,风扇装置5比起散热器3还要位于前方向。
如图3所示,散热器3有底座7和对底座7固定的多个散热片9。如图8所示,底座7由在电动机6的旋转轴6a的方向延伸且内部有空洞的圆筒形的中空部7a和嵌合在空洞内并对中空部7a配置可热传导的高热传导率体7b构成。高热传导率体7b用热传导率比形成中空部7a所用的材料高的材料形成。具体地说,高热传导率体7b由热传导率比散热片9及中空部7a的材质(铝)高的铜形成。
如图3所示,在底座7的外周整体固定着多个散热片9。在底座7的背面(和轴流风扇装置5位于侧相反的面,即,底面7c)安装由要冷却的电子零件构成的发热体。在该散热器3,在底座7的外周部整体固定着多个散热片9的全部基础部分。多个散热片9分别对旋转轴6a的轴线,在周方向的一个方向弯曲。而且,各散热片9从途中向前端侧分成二股。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风扇装置5具有安装在电动机6的旋转轴上的转子11、具有能旋转收藏转子11的文丘里管(Venturi)13的风扇主体15、支持电动机6的电动机支持构件17、连接支持构件17和风扇主体15的3个连接板19~23。转子11具有9个叶片12和帽状的叶片安装部14,用电动机6旋转驱动。该风扇装置5动作,从连接板19~23侧吸入空气,向散热片9喷射空气。
在旋转轴6a的周方向空出间隔设置的3个连接板19~23中的1个连接板19,沿着连接板19配置着与电动机6连接并向电动机支持构件17的外面伸出的4条引线24。4条引线24的各一端,用锡焊连接到设置在配置于电动机支持构件17内的电动机驱动电路18的多个端子部。在该实施例,4条引线24分别离开。然而,当然,也可以使各引线24相互结合构成引线束。在4条引线24的另一端连接着连接器28[参照图1(A)及图2(B)]。如图1和图2所示,在沿着4条引线24的连接板19,形成向连接板19延伸方向的两侧和前方向开口并收藏4条引线24的引线收藏沟20。在位于连接板19的径方向外侧的端部整体设置一对结合片26,其允许在引线收藏沟20内收藏4条引线24,并构成在4条引线24在后方向弯曲时阻止4条引线24从引线收藏沟20飞出的引线飞出阻止构造。
规定设置在风扇装置5的转子11上的多个叶片12的形状,使因旋转轴6a的旋转发生的空气流向和上述散热器3的多个散热片9弯曲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该构成由于已经公知,说明省略。在本实施例,风扇主体15、电动机支持构件和连接板19~23等用以合成树脂材料为主原料的成形材料整体形成。对散热器3安装风扇装置5,使旋转轴6a的旋转中心和散热器3的底座7的中心大致一致。
如图1~图3和图8所示,风扇主体15由可旋转收藏转子11的筒状文丘里管13、位于文丘里管13外侧并与散热器3的上侧端部的边部对向的筒状外壁部25、整体设置在外壁部25上的4个引线结合部27~33、整体设置在外壁部25上的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5及37、和整体设置在外壁部25上的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构成。从前方向的规定方向(在前方向延长的轴线通过的位置)看风扇主体15时,在沿风扇主体15的外壁部25的轮廓(实际是圆形轮廓)空出规定的间隔的状态,对外壁部25整体设置4个引线结合部27~33。
4个引线结合部27~33包含最初插入4条引线24的最初引线结合部27、配置在最初引线结合部27邻近并最后插入4条引线24的最后引线结合部33、配置在最初引线结合部27和最后引线结合部33之间的2个中间引线结合部29及31。这些引线结合部27~33有具备插入4条引线24的一部分的引线插入口27a~33a、和引线插入口27a~33a连续形成的位于和从引线插入口27a~33a插入4条引线24的一部分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并4条引线24从那里伸出的一对引线伸出口27b~33b的构造。
如图2及图3所示,具体的最初引线结合部27和中间引线结合部29及31具有分别从风扇主体15的外壁部25的外周面25a向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7A~31A、整体设置在该突出部27A~31A的前端并在后方向延长的夹持部27B~31B。成为在夹持部27B~31B和风扇主体15的外周面25a之间夹住4条引线24的一部分的状态。因此,4条引线24的一部分和最初引线结合部27或中间引线结合部29及31结合。这时,在夹持部27B~31B的前端面和风扇主体15的外周面25a之间构成引线插入口27a~33a。另外,用位于突出部27A~31A及夹持部27B~31B的周方向两侧的2个端面和风扇主体15的外周面25a包围的二个空间部分构成一对引线伸出口27b~31b。
最后引线结合部33有引线插入口33a向着最初引线结合部27位于方向(向着外壁部25的周方向的一个方向;在图2及图3所示的状态向着顺时针方向)开口且一对引线伸出口33b向着前方向和后方向的两个方向开口的构造。若作成这样的构造,由于从最后引线结合部33的引线插入口33a插入4条引线24的自由端部(设置连接器28的端部)侧的一部分,能向着前方向和后方向配置自由端部(连接器28)。其结果,自由端部在弯曲成L字状的状态与最后引线结合部33结合。因此,自由端部(连接器28)难以从最后引线结合部33脱落。由于能经常向着前方向和后方向的任一方向配置自由端部(连接器28),例如,在集中搬送多个风扇装置或多个发热体冷却装置时,能向前方向制作各风扇装置或各发热体冷却装置的引线24的自由端部(连接器28)并与最后引线结合部33结合。若这样作,能在连接器28不碰上相邻的其他风扇装置或发热体冷却装置的状态,集中搬送多个风扇装置或多个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结果,在途中能有效防止在引线24的自由端部设置的连接器28等破损。
具体地说,最后引线结合部33具有从风扇主体15的外周面25a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3A和整体设置在突出部33A的前端并在周方向延长的夹持部33B。以在夹持部33B和风扇主体15的外周面25a之间夹住4条引线24的一部分的状态,该一部分和最后引线结合部33结合。在夹持部33B的前端面和外周面25a之间构成引线插入口。用由位于突出部33A和夹持部33B的前方向和后方向两侧的2个端面和风扇主体15的外周面25a包围的二个空间部分构成一对引线伸出口33b。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最后引线结合部33的夹持部33B的前端整体设置突起33C,该突起33C向着风扇主体15的外周面25a侧突出,并阻止位于夹持部33B和外周面25a之间的引线24的一部分从引线插入口33a拔出。
如本实施例所示,最初引线结合部27和中间引线结合部29及31和最后引线结合部33,若有上述的构造,能对最初引线结合部27和中间引线结合部29及31和最后引线结合部33简单结合4条引线24。若是上述构造,在从风扇主体15解开取下4条引线24时,也能从各引线结合部简单地取下4条引线24。
如上述所示,若最初引线结合部27有引线插入口27a向着后方向(散热器3位置的方向)开口且一对引线伸出口27b向着外壁部25的周方向两侧开口的构造,则能得到以下的效果。即,4条引线24从连接板19的外侧引导到风扇主体15后,插入到最初引线结合部27内的4条引线24在位于连接板19侧的引线伸出口27b附近弯曲成L字状。然后,沿着外壁部25的外周面25a配置引线24。在最初引线结合部27,4条引线24弯曲成L字状,4条引线24和最初引线结合部27牢固结合。其结果,在以后的作业即使给4条引线24附加拉力,该拉力由弯曲角部接受。因此,不直接在4条引线24和电动机6侧的端子部之间的连接部附加拉力,不发生引线的接触不良。
在本实施例,最初引线结合部27和中间引线结合部29之间的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中间引线结合部29和中间引线结合部31之间的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7、中间引线结合部31和最后引线结合部33之间的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41与4条引线24的一部分接触,使4条引线24不向后方向移动,构成支持该一部分的引线支持部。若设置这样的引线支持部,例如,由于用引线支持部37~41支持想要从引线结合部27~31拔出的引线24,即使以哪种姿势搬送风扇装置,也都能够防止引线24从风扇主体15离开。
引线结合部27~31每个的最好构成是,对于从引线插入口27a~31a插入的引线24,在不积极附加从引线插入口27a~31a拉出引线24的一部分的力的状态,维持和引线24的一部分的结合状态。具体地说,可以规定夹持部27B~31B和风扇主体15外周面25a之间的间隙,成为从两侧强夹住引线24的状态。如本实施例所示,若设置上述的引线支持部(37、39、41),则引线结合部27~31也可以不强夹住引线24。
风扇装置5通过安装用结合构造相对散热器3进行安装。该安装用结合构造由整体设置在风扇主体15的上述4个安装用结合部35~41、和设置在散热器3上并结合4个安装用结合部35~41的4个安装用被结合部构成。4个安装用结合部35~41分别配置在引线结合部27~33的相邻的二个引线结合部之间。如上述所示,这些4个安装用结合部35~41中的3个安装用结合部37~41和4条引线24的一部分接触,构成支持该一部分的引线支持部,使4条引线24不向后方向移动。
4个安装用结合部35~41,由整体设置在风扇主体15的外壁部25上并沿着多个散热片9的向外方向的端边在后方向(在图中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5及37和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构成。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5及37,其基础部分整体固定在外壁部25并呈U字状。如图8及由9所示,其前端部设置着钩35a及37a(参照图8及图9)。这些钩35a及37a和形成在多个散热片9的安装用被结合部43及45(参照图6~图8)结合,阻止风扇主体15对散热器3向前方向(在图中上方向)移动。这些安装用被结合部43及45,有在多个散热片9并排方向对多个散热片9中相邻的若干个散热片9的端边切口形成的构造。
如图9所示,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其基础部分整体固定在风扇主体15的外壁部25上,在与基础部分相邻的内面部有突起39a及41a。这些突起39a及41a嵌入在多个散热片9的相邻二个散热片9、9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路内,阻止风扇主体15以旋转轴6a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因而,相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位于插入突起39a及41a的空气流路两侧的二个散热片构成安装用被结合部。由于除了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5及37外还设置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所以能对散热器3的散热片9安装无晃荡的风扇装置5。
特别在本实施例,对向配置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在其中间夹住散热器3。而且,使比设置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的突起39a及41a的部分还位于后方向的部分(在图中下方向)39b及41b的内面倾斜,按照向着后方向(在图中下方向)从散热片9离开。若这样作,在使风扇装置5向着散热器3相对移动时,在上述倾斜的内面和多个散热片9的角部边接触边引导的状态,突起39a及41a向着在二个散热片9、9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路移动,能顺利地进入到空气流路内。突起39a及41a的数量对1个安装用结合部不限定1个,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
在本实施例,对向配置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5及37,在其中间夹住散热器3。而且,配置着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5及37和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使连接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5及37的第1假想连接线L1和连接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9及41的第2假想连接线L2正交。若这样作,能用最少数量的第1和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35及41,对散热器3安装风扇装置5。
在本发明用的散热器不限定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使底座在轴线方向延长,使多个散热片从底座全部向径方向一直延长。当然,能用底座在与电动机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长,在该底座表面整体设置多个散热片的构造的散热器。

Claims (19)

1.一种风扇装置,具有:有旋转轴的电动机;在将上述旋转轴延伸的二个轴线方向中的一个轴线方向定义为前方向,而且将另一个轴线方向定义为后方向时,位于比上述旋转轴更前方向,支持上述电动机的电动机支持构件;具有多个叶片,安装在上述旋转轴上旋转,比上述电动机支持构件更位于后方向的转子;能旋转地收藏上述转子的风扇主体;与上述电动机连接的多条引线,其特征是,
从上述前方向的规定位置看上述风扇主体时,在沿上述风扇主体的外壁部的轮廓空出规定间隔的状态,对上述外壁部设置多个引线结合部,
可利用地构成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以便使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的分别部分地与上述多条引线结合,使上述多条引线至少在搬送时不从上述风扇主体离开。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的每个具有: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引线插入口;与上述引线插入口连续形成,位于与从上述引线插入口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并使上述多条引线从那里伸出的一对引线伸出口,
构成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的每个,以便在对从上述引线插入口插入的上述多条引线不积极附加从上述引线插入口拉出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力的状态,维持和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结合状态。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风扇主体比上述电动机支持构件更位于上述后方向,
上述风扇主体的上述外壁部具有沿上述轴线方向和包围上述旋转轴的周围的周方向的双方延伸的外周面,
相对上述外壁部的上述外周面,在上述周方向空出间隔地设置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的全部,
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包含最初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最初引线结合部、配置在最初引线结合部邻近并最后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最后引线结合部、配置在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和上述最后引线结合部之间的1个以上的中间引线结合部,
关于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上述引线插入口向上述后方向开口且上述一对引线伸出口向上述外壁部的周方向两侧开口。
4.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在上述旋转轴的周方向空出规定间隔配置并连接上述电动机支持构件和上述风扇主体的多个连接板,
上述多条引线沿上述多个连接板中1个所述连接板配置,
上述风扇主体比上述电动机支持部件位于更后方向位置,
上述风扇主体的上述外壁部具有沿上述轴线方向和包围上述旋转轴的周围的周方向的双方延伸的外周面,
相对上述外壁部的上述外周面,在上述周方向空出间隔设置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的全部,
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包含与上述1个连接板相邻配置并最初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最初引线结合部、配置在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邻近并最后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最后引线结合部、和配置在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和上述最后引线结合部之间的1个以上的中间引线结合部,
关于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上述引线插入口向上述后方向开口,且上述一对引线伸出口向上述外壁部的上述周方向两侧开口。
5.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在包含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和上述最后引线结合部并位于从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到上述最后引线结合部之间的相邻二个上述引线结合部间,分别设置和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接触并支持该一部分的1个以上引线支持部,使上述多条引线不在上述后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关于上述最后引线结合部,上述引线插入口向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位于的方向开口,而且,上述一对引线伸出口向上述前方向和上述后方向的两方向开口。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关于上述中间引线结合部,上述引线插入口向上述后方向开口,而且,上述一对引线伸出口向上述外壁部的上述周方向两侧开口。
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最初引线结合部和上述中间引线结合部分别具有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旋转轴的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和在该突出部的前端整体设置并在上述后方向延伸的夹持部,
成为在上述夹持部和上述外周面之间夹住上述多条引线的上述一部分的状态,
在上述夹持部的前端面和上述外周面之间构成上述引线插入口,用由位于上述突出部和上述夹持部的上述周方向两侧的2个端面和上述外周面包围的二个空间部分构成上述一对引线伸出口。
9.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最后引线结合部具有从上述外周面向上述旋转轴的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和在该突出部的前端整体设置并在上述周方向延伸的夹持部,
在上述夹持部和上述外周面之间夹住上述多条引线的上述一部分的状态,上述一部分和上述最后引线结合部结合,
在上述夹持部的前端面和上述外周面之间构成上述引线插入口,用由位于上述突出部和上述夹持部的上述前方向和上述后方向的两侧的2个端面和上述外周面包围的二个空间部分构成上述一对引线伸出口。
10.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在上述夹持部的前端作为整体设置有,向上述外周面侧突出、并阻止位于上述夹持部和上述外周面之间的上述多条引线的上述一部分从上述引线伸出口拔出的突起。
11.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在上述1个连接板,形成向该连接板伸长的方向两侧和上述前方向开口并收藏上述多条引线的引线收藏沟,
在位于上述1个连接板的上述旋转轴的径方向外侧的端部,作为整体设置有允许在上述引线收藏沟内收藏上述多条引线,并在上述多条引线向上述后方向弯曲时阻止上述多条引线从上述引线收藏沟飞出的引线飞出阻止构造。
12.一种发热体冷却装置,具备:由吸收从发热体来的热的底座和相对上述底座固定全部或一部的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器,和在上述散热器的上方侧配置并使空气沿上述多个散热片流动而促进上述散热片散热的风扇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风扇装置是轴流风扇装置,具备了:有旋转轴的电动机;在将上述旋转轴延伸的二个轴线方向中的一个轴线方向定义为前方向,而且将另一个轴线方向定义为后方向时,比上述旋转轴还位于上述前方向并支持上述电动机的电动机支持构件;具有多个叶片并安装在上述旋转轴上旋转,比上述支持构件还位于上述后方向的转子;具有能旋转地收藏上述转子的筒状文丘里管的风扇主体;与上述电动机连接的多条引线,
从上述前方向的规定位置看上述风扇主体时,沿着上述风扇主体的外壁部轮廓,以空出规定间隔的状态,在上述外壁部设置多个引线结合部,
可利用地构成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使其分别与上述多条引线部分结合,至少在搬送时上述多条引线不从上述风扇主体离开。
13.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的每个具有: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引线插入口;和上述引线插入口连续形成,位于从上述引线插入口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并使上述多条引线从那里伸出的一对引线伸出口,
对上述散热器通过结合构造安装上述风扇装置,
上述结合构造由整体安置在上述风扇主体的多个安装用结合部、和在上述风扇设置并结合上述多个安装用结合部的多个安装用被结合部构成,
上述多个安装用结合部被配置在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相邻的二个上述引线结合部之间,
上述多个安装用结合部中,位于最初插入上述多个引线的最初上述引线结合部和最后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最后上述引线结合部之间并位于相邻二个上述引线结合部之间的多个上述安装用结合部,和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结合,构成支持该一部分的引线支持部,使上述多条引线不在上述后方向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风扇装置具有在上述旋转轴的周方向空出规定间隔配置并连接上述电动机支持构件和上述风扇主体的多个连接板,
上述多个引线沿上述多个连接板中1个上述连接板配置,
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的每个具有: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引线插入口;和上述引线插入口连续形成,位于与从上述引线插入口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并使上述多条引线从那里伸出的一对引线伸出口,
对上述散热器通过安装用结合构造安装上述风扇装置,
上述安装用结合构造由整体安置在上述风扇主体的多个安装用结合部、和在上述风扇设置并结合上述多个安装用结合部的多个安装用被结合部构成,
上述多个安装用结合部被配置在上述多个引线结合部相邻的二个上述引线结合部之间,
上述多个安装用结合部中,与上述1个连接板相邻配置并位于最初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最初上述引线结合部和与最初引线结合部相邻配置并最后插入上述多条引线的最后上述引线结合部之间的并位于相邻二个上述引线结合部之间的多个上述安装用结合部,和上述多条引线的一部分结合,构成支持该一部分的引线支持部,使上述多条引线不在上述后方向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散热器的上述多个散热片这样构成,即在相邻的二个上述散热片之间形成在与上述前方向和上述后方向及与这两个方向交叉且向外侧的向外方向开口的空气流路,
上述多个安装用结合部,由整体设置在上述风扇主体的上述外壁部且沿位于上述多个散热片的上述向外方向的端边向上述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及多个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构成,
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具备,基础部分整体固定在上述外壁部,在前端部与在上述多个散热片上形成的上述安装用被结合部结合,阻止上述风扇主体对上述散热器在上述前方向移动的钩的构造,
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具备,基础部分整体固定在上述外壁部,嵌入在上述多个散热片的相邻二个上述散热片间形成的上述空气流路内并阻止上述风扇主体以上述旋转轴轴线为中心旋转的1个以上突起的构造。
16.如权利要求15记载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特征是,
对向配置一对上述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在中间夹住上述散热器,
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在与上述基础部分相邻位置整体具备1个以上的突起,
使上述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的比设置1个以上的突起的部分还位于上述后方向的部分内面以沿着向上述后方向从上述散热片离开的方式倾斜。
17.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特征是,
对向配置一对上述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在中间夹住上述散热器,
配置上述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及上述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使连接上述一对第1类型安装用结合部的第1假想连接线和连接一对一对第2类型安装用结合部的第2假想连接线正交。
18.如权利要求14记载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多个被安装用结合部是在上述多个散热片中并列方向切掉多个散热片中相邻的几个散热片端边而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其特征是,
上述散热器的上述底座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上述多个散热片从上述底座沿向外方向放射状延伸,
上述多个散热片各自在上述轴线周方向的一个方向弯曲,
规定上述风扇装置的设置在上述转子上的上述多个叶片的形状,使叶片一边在上述周方向的另外方向旋转,一边产生在轴线方向流动的空气流。
CN200510078876.9A 2004-05-13 2005-05-13 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Active CN1005256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3706A JP4498007B2 (ja) 2004-05-13 2004-05-13 ファン装置及び発熱体冷却装置
JP2004143706 2004-05-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7604A true CN1697604A (zh) 2005-11-16
CN100525600C CN100525600C (zh) 2009-08-05

Family

ID=3530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78876.9A Active CN100525600C (zh) 2004-05-13 2005-05-13 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11327B2 (zh)
JP (1) JP4498007B2 (zh)
CN (1) CN100525600C (zh)
HK (1) HK1083413A1 (zh)
TW (1) TWI3652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3508B (zh) * 2007-10-19 2012-06-13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使用该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2752998A (zh) * 2011-04-18 2012-10-24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03015A (ja) * 2004-04-12 2005-10-27 Nippon Densan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JP2006278411A (ja) * 2005-03-28 2006-10-12 Nippon Densan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CN100574595C (zh) * 2006-04-14 2009-12-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TW200809472A (en) * 2006-08-02 2008-02-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and it's fan and cover
JP2008166465A (ja) * 2006-12-28 2008-07-17 Nippon Densan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US8256258B2 (en) 2007-01-15 2012-09-04 Nidec Corporation Radiator, heat sink fan, and radi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946534B2 (ja) * 2007-03-12 2012-06-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TWM334624U (en) * 2008-01-02 2008-06-11 Cooler Master Co Ltd Heat sink of display card
CN101605444A (zh) * 2008-06-13 2009-12-16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JP5026605B1 (ja) * 2011-03-08 2012-09-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用送風装置
TWI553231B (zh) * 2015-02-13 2016-10-1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風扇及電子裝置
US20180023578A1 (en) * 2016-07-21 2018-01-25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an shroud, fa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WO2021078404A1 (de) * 2019-10-24 2021-04-29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gerät, insbesondere wechselrichter, insbesondere umrichter
US20240128819A1 (en) * 2022-10-14 2024-04-18 Beta Air, Llc Rotor for an electric aircraft moto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4066A (en) * 1969-10-13 1972-02-22 Msl Ind Inc Fan
DE1964890A1 (de) * 1969-12-24 1971-07-01 Papst Motoren Kg Ventilator-Einheit mit Elektronik-Bauteilen
US4636669A (en) * 1984-10-29 1987-01-13 Msl Industries, Inc. Termination assembly for electric fans
JPH02129779U (zh) * 1989-03-31 1990-10-25
JPH0382423U (zh) * 1989-12-04 1991-08-22
JP3465104B2 (ja) * 1998-08-18 2003-11-10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US6407913B1 (en) 1999-04-08 2002-06-18 Intel Corporation Removable carrier for hard disk drive
JP2001304188A (ja) * 2000-04-25 2001-10-31 Seiko Epson Corp モータの冷却ファン及び冷却ファン取り付け構造
JP4431263B2 (ja) 2000-09-29 2010-03-1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冷却装置
US6407919B1 (en) 2000-12-18 2002-06-18 Fargo Chou Structure of computer CPU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JP2002280780A (ja) * 2001-03-22 2002-09-27 Showa Denko Kk 集積回路冷却ユニットおよび同ユニットのファンホルダ
JP2003009470A (ja) * 2001-06-21 2003-01-10 Toshiba Corp ファンモータ
JP4786069B2 (ja) 2001-06-29 2011-10-0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冷却装置
US6671172B2 (en) 2001-09-10 2003-12-30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ssemblies with high capacity curved fin heat sinks
JP2003115685A (ja) * 2001-10-02 2003-04-18 Lsi Cooler Co Ltd ヒートシンク
DE10253227A1 (de) * 2002-11-15 2004-05-27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Lüfter, insbesondere Gerätelüfter
US7066720B2 (en) * 2003-06-11 2006-06-27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an housing
JP2005303015A (ja) * 2004-04-12 2005-10-27 Nippon Densan Corp ヒートシンクファ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3508B (zh) * 2007-10-19 2012-06-13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及使用该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2752998A (zh) * 2011-04-18 2012-10-24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2752998B (zh) * 2011-04-18 2015-03-25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83413A1 (en) 2006-06-30
TW200540339A (en) 2005-12-16
JP2005327854A (ja) 2005-11-24
US20050253467A1 (en) 2005-11-17
JP4498007B2 (ja) 2010-07-07
TWI365256B (en) 2012-06-01
US7411327B2 (en) 2008-08-12
CN100525600C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7604A (zh) 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CN1303681C (zh) 高性能冷却装置
CN1627510A (zh) 散热片、冷却装置、电子设备、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216443C (zh) 连接器
CN1269262C (zh) 印刷电路板安装接插件
CN1638617A (zh) 吸热器风扇和制造该吸热器风扇所使用的吸热器的方法
CN1251357C (zh) 连接器
JP3070547U (ja) ファンのワイヤ整理構造
CN1790824A (zh) 配线用连接器
CN1691361A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598737A (zh) 离心风扇
CN1845381A (zh) 电气连接器、电气配线及电气配线的配置方法
CN1513068A (zh) 热控制材料、装置和方法
CN1805133A (zh) 板式热管散热器
CN1813135A (zh) 轴流式风扇罩的导向叶片
CN1540805A (zh) 提高磁屏蔽以及地线连接两功能的电连接器
CN1228575C (zh) 分离式空调机的室外机
CN101605443B (zh) 散热装置及其散热器
CN1783586A (zh) 多极同轴电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方法
CN1578614B (zh) 轴流风扇装置和发热体冷却装置
CN1811193A (zh) 送风装置
CN1110092C (zh) 具有一对散热端和多个引线端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2765440Y (zh) 板式热管散热器
CN2604550Y (zh) 散热装置
CN101065636A (zh) 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34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34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