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3701A - 具有薄膜开关和电阻元件的座位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薄膜开关和电阻元件的座位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3701A
CN1673701A CNA200510062749XA CN200510062749A CN1673701A CN 1673701 A CN1673701 A CN 1673701A CN A200510062749X A CNA200510062749X A CN A200510062749XA CN 200510062749 A CN200510062749 A CN 200510062749A CN 1673701 A CN1673701 A CN 1673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ontact
downside
upside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27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1879C (zh
Inventor
齐藤往广
田口正广
山中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3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3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18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187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16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mounted on or in the foam cush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4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in, under or on the seat c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5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data transmission, e.g. wired connections or wireless transmitt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data processing, e.g. seat sensor signal amplification or electric circuits for providing seat sensor inform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3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 B60R21/0153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using electric or capacitive field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3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 B60R21/0154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in combination with seat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40Force or pressure sensors
    • B60N2210/46Electric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30/00Communication or electronic aspects
    • B60N2230/10Wired data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30/00Communication or electronic aspects
    • B60N2230/30Signal processing of sensor da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122Prevention of malfunction
    • B60R2021/01129Problems or faults
    • B60R2021/01136Cut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122Prevention of malfunction
    • B60R2021/01129Problems or faults
    • B60R2021/01143Short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薄膜开关(17-20)设置于座位(4)的就座表面上。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和限流电阻元件(R1)设置于连接器(300)的侧面上,连接器(300)相对于座位(4)设置于薄膜开关(17-20)的相对侧面上。因此,通向薄膜开关(17-20)的导线(15、16)可以在就座表面上分出类似于章鱼腿的支路。此外,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可以受到保护而避免因反复就座引起应力集中。因此,可以保护导线(15、16)免于在连接部分断裂。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受到限制以免引起电阻值变化,因而座位传感器的座位传感性能得以保持。

Description

具有薄膜开关和电阻元件的座位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位传感器,其提供于车辆的座位上以便检测座位上是否有乘客。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的座位传感器嵌入车辆座位中以便检测座位上是否有乘客。座位传感器包括带有薄膜开关的树脂薄膜。座位开关响应于乘客所施加的就座压力而致动。薄膜开关带有导电图,其形成了向薄膜开关供应电力的传导路径。导电图的底端部分形成将插入车辆侧面连接器中的连接器端子。
专利JP-A-11-297153中所公开的座位传感器包括断裂检测电阻器,从而能够检测到座位传感器中的内部断开故障。根据图16对带有断裂检测电阻器的常规型座位传感器进行了具体描述。
正源线4a、负源线4b、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1以及多个接触电极对30形成于下部薄膜的顶面上。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通常被扭转以便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彼此隔开预定距离。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大致互相平行,并且广泛地分布于就座表面上。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将正源线4a的一端与负源线4b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接触电极对30为分别从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处分叉的固定触点。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互相面对如同接触电极对30中的梳齿。总数大的接触电极对30设置成遍及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
上部薄膜通过隔离物设置于下部薄膜的顶面上,这些位于上部、下部薄膜之间的隔离物由树脂制成。导电图在隔离物被切断的位置处用作动触点,其印制在上部薄膜的底面上。因此,当座位被乘坐时,每个动触点与接触电极对30接触,从而使得正源线4a与负源线4b短路。因此就可以检测到座位情况。就是说,在将座位传感器视作电路时,由接触电极对30和动触点构造成的多个薄膜开关就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并联连接。
只要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均没有断裂部分,那么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的底端部分之间的电阻就相同。就是说,从座位传感器的连接器端子所观测到的电路的电阻相同。当座位未被乘坐时,电阻就变成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电阻。
当座位被乘坐时,薄膜开关闭合,因而电路的电阻变得相当小。此时,应当忽略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的导线电阻。此外,当正源线4a或负源线4b具有断裂部分时,从座位传感器的连接器端子所观测到的电阻几乎理想地达到无穷大值。因此,可以容易地检测到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中的裂缝。
然而,在带有断裂检测电阻器的常规型座位传感器中,从连接器的侧面观察时,要求断裂检测电阻元件距连接器比所有薄膜开关更远。就是说,断裂检测电阻元件必须提供于导线的前端部分以便于检测导线的裂缝,这将致使终止向所有薄膜开关供应电力。相应地,导线难以变成类似于章鱼腿的叉形。另外,线通向多个设置于就座表面的薄膜开关,这些线可以被拉长。相应地,根据薄膜开关的设置位置情况,导线电阻变动对信号电压的影响变大。就是说,从连接器侧面观察时,当最靠近连接器的薄膜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座位传感器的电阻值变小,当最靠近断裂检测电阻元件的薄膜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座位传感器的电阻值变大。
此外,在常规座位传感器中,由于反复乘坐,断裂检测电阻元件与导线之间的连接部分中的应力集中就可能上升。连接部分设置于就座表面上。相应地,在连接部分处的导线易于断裂。此外,在常规座位传感器中,应用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上的压力致使断裂检测电阻元件的电阻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位传感器,其具有能够保护座位传感器检测裂缝的性能免于退化的结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座位传感器,其具有因添加断裂检测电阻元件而能够限制断开故障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座位传感器包括薄膜、一对导线、多重薄膜开关以及断裂检测电阻元件。
薄膜为电绝缘型。一对导线的电阻较低。这对导线形成于薄膜上。这对导线具有连接着连接器的底端部分。薄膜开关检测就座情况。薄膜开关形成于一对导线中以便响应于就座情况而使得这对导线短路。断裂检测电阻元件具有预定电阻。断裂检测电阻元件形成于薄膜上。断裂检测电阻元件的端部单独与这对导线连接。断裂检测电阻元件位于这对导线的底端部分与薄膜开关之间。
座位传感器还包括设置着就座表面的部分和设置着外部就座表面的部分。设置着就座表面的部分包括薄膜开关。设置着就座表面的部分设置于就座空间的就座表面中。设置着外部就座表面的部分包括断裂检测电阻元件。设置着外部就座表面的部分设置于邻近设置着就座表面的部分的位置中,而非设置于就座表面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设置于设置着外部就座表面的部分中。
断裂检测电阻元件设置在位于多个薄膜开关一侧的薄膜端部与一对导线的底端部分之间的大致为中央的部分上。
薄膜包括下侧薄膜、上侧薄膜和间隔薄膜。正导线和负导线在下侧薄膜上形成一对导线。正导线具有多个薄膜开关的第一下侧触点。负导线具有薄膜开关的第二下侧触点。薄膜开关的第一上侧触点、薄膜开关的第二上侧触点和导线形成于上侧薄膜上。第一上侧触点面向正导线的第一下侧触点。第二上侧触点面向负导线的第二下侧触点。导线将第一上侧触点和第二上侧触点连接在一起。间隔薄膜为电绝缘型。间隔薄膜插在上侧薄膜与下侧薄膜之间。间隔薄膜限定了开口。第一下侧触点能够通过间隔薄膜的开口与第一上侧触点接触。第二下侧触点能够通过间隔薄膜的开口与第二上侧触点接触。
第一下侧触点从正导线分出呈章鱼腿形,第二下侧触点从负导线分出呈章鱼腿形。
具体而言,薄膜包括下侧薄膜、上侧薄膜和间隔薄膜。间隔薄膜为电绝缘型,并且插在下侧薄膜与上侧薄膜之间。每个薄膜开关均包括形成于下侧薄膜上的第一下侧触点与第二下侧触点之一。每个薄膜开关均包括形成于上侧薄膜上的第一上侧触点与第二上侧触点之一。每个第一下侧触点面向每个第一上侧触点,而每个第二下侧触点面向每个第二上侧触点。一对导线包括形成于下侧薄膜上的正导线与负导线。正导线连接着每个第一下侧触点,而负导线连接着每个第二下侧触点。上侧薄膜包括将第一上侧触点与第二上侧触点连接在一起的导线。间隔薄膜限定了开口。每个第一下侧触点能够通过间隔薄膜的开口与每个第一上侧触点接触。每个第二下侧触点能够通过间隔薄膜的开口与每个第二上侧触点接触。
替代地,正导线具有薄膜开关的第一下侧触点。负导线具有薄膜开关的第二下侧触点。每个第一下侧触点与每个第二下侧触点彼此相邻。薄膜开关的上侧触点形成于上侧薄膜上。每个上侧触点面向正导线的每个第一下侧触点和负导线的每个第二下侧触点。每个第一下侧触点与每个第二下侧触点均能够通过间隔薄膜的开口与每个上侧触点接触。
具体而言,每个薄膜开关均包括第一下侧触点与第二下侧触点,它们形成于下侧薄膜上且彼此相邻。每个薄膜开关均包括形成于上侧薄膜上的上侧触点。上侧触点面向彼此相邻的第一下侧触点和第二下侧触点。一对导线包括形成于下侧薄膜上的正导线与负导线。正导线连接着每个笫一下侧触点,而负导线连接着每个第二下侧触点。间隔薄膜限定了开口,通过这个开口,第一下侧触点与第二下侧触点能够与上侧触点接触。
座位传感器可以包括限制着电流的限流电阻元件。电阻元件相对于多个薄膜开关位于一对导线的底端部分的侧面上。限流电阻元件设置于薄膜上。限流电阻元件至少与一对导线中的一个串联连接。
限流电阻元件按照与制造断裂检测电阻元件的印制方法相同的印制方法来制造。
限流电阻元件与相对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位于一对导线的底端部分一侧的这对导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薄膜包括章鱼腿形部分和直带形部分。章鱼腿形部分包括形成于其中的薄膜开关。直带形部分设置于章鱼腿形部分与连接器之间。一对导线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于章鱼腿形部分。一对导线关于作为其中心线的直带形部分大致线对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看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将会更加清楚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图中: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提供于座位上的座位传感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沿图2中的线III-III观察的剖面侧视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下侧薄膜的部件分解平面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上侧薄膜的部件分解平面图;
图6为示出了座位未被乘坐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7为示出了座位被乘坐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8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主要部分的平面放大视图;
图9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0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下侧薄膜的部件分解平面图;
图11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上侧薄膜的部件分解平面图;
图12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3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的烘烤过程的平面示意图;
图14为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就座检测设备的电路方块图;
图15为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变型的就座检测设备的电路方块图;
图16为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座位传感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于本发明的座位传感器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显然本发明的技术理念可以通过其它已有技术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具体化。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3中所示,座位传感器1通过在薄膜上冲孔而形成。座位传感器1包括章鱼腿形部分2和直线部分3。
章鱼腿形部分2按照如同一组章鱼腿的形状而形成。直线部分3从章鱼腿形部分2线性延伸。章鱼腿形部分2和直线部分3的一部分设置于顶面上,即座位5的坐垫6的就座表面上,其中直线部分3与章鱼腿形部分2连接在一起。因而,章鱼腿形部分2与直线部分3的一部分构造成了设置着就座表面的部分,其设置于座位5的就座表面上。座位5的坐垫6的顶面为就座空间4的就座部分。如图3所示,直线部分3的其余部分通过座位5的坐垫6的间隙沿着坐垫6的侧面向下延伸。座罩7由布或皮革制成,其用于覆盖着坐垫6。座罩7在坐垫6的顶面上围绕并覆盖座位传感器1。座位传感器1的直线部分3在坐垫6的底面上从座罩7的底面伸出。座位传感器1的直线部分3连接于固定在座位5底面上的连接器300上。
如图6和7中所示,座位传感器1包括下侧薄膜(电绝缘薄膜)8、上侧薄膜(电绝缘薄膜)9、间隔薄膜10、传导层11和12以及传导层13、14。间隔薄膜10由树脂薄膜形成,其置于下侧薄膜与上侧薄膜之间。传导层11和12通过印制而形成于下侧薄膜8的顶面上。传导层13、14通过印制而形成于上侧薄膜9的底面上。传导层11和13由银膏形成。传导层12、14由碳膏形成。
下侧薄膜8的传导层11、12构造成正导线15、负导线16、开关17-20的第一和第二下侧触点21。如图4所示,开关17-20的第一下侧触点21连接于正导线15上,开关17-20的第二下侧触点21连接于负导线16上。如图5所示,上侧薄膜9的传导层13、14构造成开关17-20的第一、第二上侧触点22和导线23。导线23将第一上侧触点22与第二上侧触点22连接起来。开关17-20的第一和第二上侧触点22同样也用作短路触点。在此,在图4和5中,导线部分地由阴影表示以便示例说明。
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提供于座位传感器1的直线部分中,以便沿着直线部分3的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如图4所示,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沿着直线部分3的纵向延伸至直形部分3的底端部分。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在底端部分构造成用于连接连接器的端子。就是说,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插入连接器300中,并且固定于直线部分3的底端部分上。
图4中所示的每个第一、第二下侧触点21通过如图6、7中所示的位于其间的间隔薄膜10的开口与图5中所示的相应上侧触点2 2彼此面对。在施加就座压力的情况下,每个第一、第二下侧触点21与相应上侧触点22形成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显然,当薄膜开关17、20或薄膜开关18、19接通时,座位传感器1就被接通。
图4中,限流电阻元件R1和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通过通用过程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限流电阻元件R1插入正导线15中,并且大致位于直线部分3的中央部分上。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形成方式使得电阻元件R2大致位于直线部分3的中央部分。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将正导线15与负导线16连接起来。
如图8和9中所示,当通过负载电阻在座位传感器1的成对底端部分之间施加预定电压,且当薄膜开关17、20或薄膜开关18、19接通时,形成于座位传感器1中的电压降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到就座情况。此外,当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上游侧发生裂缝时,座位传感器1中的电压降就会升高,从而可以检测到裂缝。
以下将对于制造过程进行详细地描述。制造过程本身可以与带有断裂检测电阻器的常规座位传感器的制造过程相同。如图6中所示,下侧薄膜8和上侧薄膜9均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薄膜形成。下侧薄膜8用传导层11、12所用的膏印制,而上侧薄膜9用传导层13、14所用的膏印制。随后,对下侧薄膜8和上侧薄膜9进行烘烤。随后,将间隔薄膜10夹入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并粘合于其间,从而形成细长复合薄膜。可以将细长复合薄膜切制成图1中所示的形式。在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的底端部分中将上侧薄膜9去除。通过上述步骤形成的座位传感器1粘合于座位上,制造过程结束。
开关17、18的第一和第二下侧触点21制成从正导线15分叉的章鱼腿形的线。此外,开关19、20的第一和第二下侧触点21形成从负导线16分叉的章鱼腿形的线。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一和第二下侧触点21中,可以减少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中的线路电压降。
具体而言,根据图16中所示的座位传感器的常规型结构,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延伸贯穿座位传感器而没有分叉。因此,常规型结构中的正源线4a和负源线4b的线路路径与本发明的结构相比更细长,本发明的结构中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分叉,如图4所示。
(第二实施例)
如图10中所示,正导线15、负导线16以及开关17-20的第一下侧触点21a和第二下侧触点21b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开关17-20的第一下侧触点21a连接于正导线15上。开关17-20的第二下侧触点21b连接于负导线16上。开关17-20的第二下侧触点21b形成从负导线16分叉的章鱼腿形的线,从而减少了负导线16中的线路电压降。在开关17-20中,第一下侧触点21a和第二下侧触点21b通过小间隙而彼此隔开。
如图11和12中所示,短路触点(上侧触点)24形成于上侧薄膜9上。每个短路触点沿其厚度方向面向每个开关的相应第一下侧触点21a和第二下侧触点21b。因此,当对短路触点24施加就座压力时,短路触点24与开关17-20中的一个开关的第一下侧触点21a和第二下侧触点21b形成接触从而使得开关接通。因此,显然,这个实施例同样可以产生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效应。
参看图13中,对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座位传感器所用的烘烤过程进行描述。
细长薄膜100带有多个印制于其上的座位传感器1,将该薄膜从烘烤炉的入口移进炉内,然后沿其纵向方向按照匀速运动至烘烤炉的出口。因此,所形成的烘烤炉沿细长薄膜100的纵向方向,即其运动方向的尺寸较长。
细长薄膜100设置于位于烘烤炉内侧的侧带101、102内。限流电阻元件R1和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可以大致位于烘烤炉中的侧带101、102之间的中央部分上。就是说,限流电阻元件R1和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大致位于相对于细长薄膜100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因此,就减少了供应至烘烤炉中的加热气体的温度与流速变化。此外,还减少了从烘烤炉的壁供给电阻元件R1、R2的辐射热的变化。因而,限流电阻元件R1和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烘烤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减少因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元件R1、R2的颗粒半径等等的变化。因此,可以减少电阻元件R1、R2中电阻值的变化。
如以上的详细描述,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比较靠近连接器而非就座表面上的全部薄膜开关17-20设置,这不同于常规型结构。于是,线路的自由程度得以提高从而使得线可以被分成如章鱼腿形的形状。因此,线路电阻和线路电阻的变化得以减少。此外,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并非必须设置于座位5的就座表面上。因此,连接部分中由于反复就座所致的应力集中得以减少,该连接部分位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与导线15、16之间,从而可以保护连接部分处的导线免于断裂。此外,由于对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施加压力,所以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电阻值的变化受限。
此外,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形成于薄膜的就座表面的外侧,并且远离就座检测薄膜开关17-20。就座检测薄膜开关17-20位于就座空间的就座表面上,并且形成于薄膜上,从而使得带有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就座传感器受到显著限制以防引起断开故障。
而且,连接器端子所用的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的底端部分可以同时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而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可以通过印制形成从而覆盖于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上。因此,制造过程得以简化。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就座检测设备,其带有具有图12中所示的等效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1。尤其是,检测接地故障的功能被赋予就座检测设备。此外,具有图9中所示的等效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座位传感器1可以用来代替图12中所示的座位传感器1。
图14中所示的控制器200包括内置式微型计算机。恒流电源201通过车辆上的线束202和连接器300向座位传感器1的高电势侧导线15(图4)供应预定的恒定电流。座位传感器1的低电势侧导线16通过车辆上的线束202接地。
控制器200包括用于将高电势侧导线15的电势转化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A/D转换器可以具有多路电路以便能够共用来自另一传感器的信号以便进行数字转换。在图12中所示的座位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中,当任一个就座检测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座位传感器1的电阻基本上等于限流电阻器R1的电阻值r1。当所有就座检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座位传感器1的电阻基本上等于限流电阻元件R1的电阻值r1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电阻值r2之和。
因此,当恒流电源201向座位传感器1供应恒定电流ic时,就将等于ic×r1或ic×(r1+r2)的信号电压Vs输入至控制器200。因此,控制器200可以根据信号电压Vs的变化情况而将座位被乘坐与座位未被乘坐区别开来。
恒流电源201可能受到损坏,并且可能变得不能够供应恒定电流ic。替代地,接地故障可能发生于车辆上的线束202中,该线束从恒流电源201延伸至座位传感器1上或者延伸至连接器300中。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电压Vs达到一个远小于由上述ic×r1或ic×(r1+r2)所得到的电压的值。具体而言,信号电压Vs的值通常几乎为0伏并且远小于由ic×r1或ic×(r1+r2)所得到的电压。因此,在上述结构中,可以确切地检测到电源电路系统与座位传感器1之间的电路中的接地故障事故,而与是否有就座乘客无关。
同时,当座位传感器1不具有上述限流电阻元件R1时,那么在座位被乘坐时座位传感器1的接通电阻变得极小,相应地,信号电压Vs也变得极小。因此,识别就座与接地故障就变得困难。相反地,当座位传感器1只具有限流电阻元件R1而没有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时,那么在座位未被乘坐时,恒流电源201就不能供应恒定电流。此外,当座位传感器1只具有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而没有限流电阻元件R1时,那么在座位被乘坐时,由于上述原因它就难以检测到接地故障。具体而言,当座位传感器1只具有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而没有限流电阻元件R1时,那么在座位被乘坐时,座位传感器1的接通电阻变得极小。
(变型)
参看图15,对一种变型进行描述。在这种变型中,恒压电源203用于代替图14中所示的恒流电源201。恒压电源203输出恒定电压Vc,然后恒定电压Vc通过负载电阻R0、车辆上的线束202和连接器300被供给座位传感器1的高电势侧导线15。座位传感器1的低电势侧导线16通过车辆上的线束202接地。
在这种结构中,信号电压Vs变为r1×Vc/(ro+r1)或(r1+r2)×Vc/(ro+r1+r2),其中负载电阻R0的电阻值用ro表示。因此,控制器200可以根据信号电压Vs的变化情况而将座位被乘坐与座位未被乘坐区别开来。
恒压电源203可能受到损坏,并且恒压电源203可能变得不能够供应恒定电压Vc。替代地,接地故障可能发生于车辆上的线束202中,该线束从恒压电源203延伸至座位传感器1上或者延伸至连接器300中。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电压Vs达到一个远小于由上述ic×r1或ic×(r1+r2)所得的电压的值。具体而言,信号电压Vs的值通常几乎为0伏,其远小于源于r1×Vc/(ro+r1)或(r1+r2)×Vc/(ro+r1+r2)的电压。因此,在上述结构中,可以确切地检测到电源电路系统与座位传感器1之间的电路中的接地故障事故,而与是否有就座乘客无关。
根据第三实施例及其变型,接地故障和造成电源关闭的电源损坏可以被识别,而与是否有就座乘客无关。而且,这种识别通过使用座位传感器1的限流电阻元件R1和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作为识别操作所需的电阻元件来进行。因此,就不需要额外的电阻元件,从而限制了制造成本的增加。
就是说,上述就座检测设备具有电源电路和接地故障确定电路。电源电路向座位传感器供应预定电流。接地故障确定电路检测流过座位传感器的电流,并检测座位传感器中的电压降,因而接地故障确定电路根据检测到的电流或电压降,确定了座位传感器中的接地故障和通向座位传感器的电力供应路线中的接地故障。
在上述结构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相对于在座位传感器1中的就座表面上的所有薄膜开关17-20设置于连接器300的一侧。因此,线路的自由程度得以提高,从而使得通向薄膜开关17-20的导线15、16可以在就座表面上被分成如章鱼腿形的形状。因此,就更不易于产生下述问题。这种问题在于,从连接器300的一侧观察,当最靠近连接器300的薄膜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座位传感器1的电阻值变小,当最靠近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薄膜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座位传感器1的电阻值变大。就是说,座位传感器1的电阻值变化得以减少。此外,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并不需要设置于就座表面上,从而可以容易地避免下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于由于反复就座所引起的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与导线15、16之间的连接部分中的应力集中,以及线15、16可能易于在该连接部分处断裂。第二个问题在于对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施加压力而引起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电阻值变化。
在上述结构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与薄膜开关17-20并联连接,其相对于薄膜开关17-20设置于连接器300的侧面上。在这种结构中,在相对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薄膜开关17-20的侧面上,导线15、16中的裂缝不会被检测到。在具有这种结构的薄膜型座位传感器中,座位传感器1包括带有导线15、16的薄膜8、9。此外,提供于薄膜8、9上的薄膜开关17-20连接着用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300。导线15、16的底端部分连接着连接器300。关于薄膜型座位传感器1的结构,导线15、16以及触点,即形成于薄膜8、9上的薄膜开关17-20具有特定刚度,并且可以在就座压力下轻轻弯曲。因此,多数断裂故障可能发生于导线15、16与连接器300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因此,由于反复就座和乘客姿势的变化,弯曲应力就施加于薄膜8、9上,该弯曲应力可能不会反复集中于薄膜8、9中的特定位置上。因此,在上述结构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可以受到保护而免于引起断开故障,带有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座位传感器1能够以低成本生产。在此,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可以通过印制等等方法形成于薄膜8、9上。替代地,与薄膜8、9分开形成的电阻器可以连接于薄膜8、9上的导线15、16上,从而可以形成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
在上述结构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形成于薄膜8的就座表面的外侧,并且形成于远离就座检测薄膜开关17-20的位置中。就座检测薄膜开关17-20位于就座空间4的就座表面上,并且形成于薄膜8、9上。因此,座位传感器1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断开故障得以显著减少。以下将提出更具体的描述。
为了检验专利JP-A-11-297153中所公开的带有断裂检测电阻器的座位传感器1的可靠性,将包括电阻器的传感器装入就座空间,并对就座空间反复施加负载。导线15、16通过将银膏印制于薄膜上而形成,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通过将电阻膏印制于薄膜上而形成,随后,将薄膜加热至特定温度以便不会在薄膜中引起故障。因而,当超过几千次地向就座空间4的就座表面施加就座应力时,就会在导线15、16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形成裂缝。这可以做如下假定。就是说,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和导线15、16的弯曲刚度不同。相应地,因就座引起的弯曲应力局部地集中于某一区域,其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连接着导线15、16,裂缝形成于这一区域中。相反地,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相对于就座表面设置于在连接器300侧面的一部分薄膜上,而且设置于就座表面外侧,因而应力集中能够得以减少。
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设置于设置着薄膜开关17-20的薄膜7、8、9的端部与薄膜的底端部分之间的大致为中央的部分处。在此,在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在印制膏后的加热过程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可以位于沿着带(薄膜)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座位传感器形成于该带(薄膜)上。因此,在上述设置结构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得以减少,因而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电阻值的变化得以减少。
在第一实施例中,薄膜包括下侧薄膜8、上侧薄膜9和电绝缘间隔薄膜10。正导线15、负导线16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正导线15、负导线16具有薄膜开关17-20的第一和第二下侧触点21。上侧薄膜9具有薄膜开关17-20的上侧触点(第一、第二上侧触点)22和导线23。薄膜开关19、20的第一上侧触点22面向正导线15的第一下侧触点21。薄膜开关17、18的第二上侧触点22面向负导线16的下侧触点21。导线23将形成于上侧薄膜9上的第一上侧触点22与第二上侧触点22连接起来。电绝缘间隔薄膜10具有开口,下侧触点21通过开口能够与上侧触点22接触。间隔薄膜10插入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下侧触点分别从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以章鱼腿的形状分出支路。
利用这种设置结构,用于连接器300的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的底端部分可以同时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随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可以通过印制而形成,从而覆盖于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上。相应地,制造过程可以简化。此外,由于导线15、16的线路电阻变化而引起的信号电压的变化得以减少,这因为成对导线15、16中的一个或两个均可以按照支线即以章鱼腿的形状来布线。
在第二实施例中,薄膜由下侧薄膜8、上侧薄膜9和电绝缘间隔薄膜10构造成。下侧薄膜8具有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的正导线15、负导线16。每个正导线15、负导线16均具有薄膜开关17-20所用的下侧触点21a、21b。上侧薄膜9具有形成于上侧薄膜上的薄膜开关17-20的短路触点(上侧触点)24。每个上侧触点24均面向正导线15的第一下侧触点21a和负导线16的第二下侧触点21b。第一下侧触点21a与第二下侧触点21b彼此邻接。电绝缘间隔薄膜10具有开口,下侧触点21a、21b通过开口能够与上侧触点24接触。间隔薄膜10插入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下侧触点21a、21b分别从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之一以章鱼腿的形状分出支路。
利用这种设置结构,用于连接器300的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的底端部分可以同时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随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可以通过印制而形成,从而覆盖于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上。相应地,制造过程可以简化。此外,由于导线15、16的线路电阻变化而引起的信号电压的变化得以减少,这因为导线15、16中的一条导线,尤其是由其它导线15所围绕的内侧导线16,可以按照支线即以章鱼腿的形状来布线。
在上述结构中,限流电阻元件R1限制着电流。限流电阻元件R1比薄膜开关17-20距一对导线15、16的底端部分更近。限流电阻元件R1设置于薄膜8上,并且与一对导线15、16中的至少一个串联连接。
就是说,本发明的座位传感器1的特征还在于限流电阻元件R1形成于已知的常规座位传感器1中的薄膜上。在上述结构中,流过座位传感器1的电流得以显著减少,因而电力消耗得以削减。
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具有预定的电阻值r2。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在薄膜上提供有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两端。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两端单独连接着一对导线15、16。利用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带有断裂检测电阻器的座位传感器1的电力消耗得以削减。
限流电阻元件R1通过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所用的膏印制过程相同的膏印制过程来制造。因此,制造过程的步骤数量的增加受到限制。
限流电阻元件R1连接着比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更靠近一对导线15、16的底端部分的导线15、16。因此,流过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电流可以受到限流电阻元件R1的电阻值的限制,因而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并不需要具有大电阻值。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
薄膜7、8、9包括章鱼腿形部分2和直带形部分3。章鱼腿形部分2具有形成于其内的薄膜开关17-20。直带形部分3设置于章鱼腿形部分2与连接器300之间。每条导线15、16形成于章鱼腿形部分2中。导线15、16关于作为其中心线的直带形部分3线对称。利用这种设置结构,导线15、16的长度得以减少,从而它们的线路损失得以减少。
薄膜开关的上侧与下侧之间的物理关系可以适当变化。
上述实施例可以适当组合。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不同的变型和替代。

Claims (14)

1.一种座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绝缘的薄膜(8、9、10);
一对低电阻的导线(15、16),这对导线(15、16)形成于薄膜(8)上,这对导线(15、16)具有连接着连接器(300)的底端部分;
多个检测就座情况的薄膜开关(17-20),多个薄膜开关(17-20)形成于一对导线(15、16)中以便响应于就座情况而使得这对导线(15、16)短路;以及
具有预定电阻的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形成于薄膜(8)上,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端部单独与这对导线(15、16)连接;
其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位于这对导线(15、16)的底端部分与多个薄膜开关(17-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包括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设置着就座表面的部分,设置着就座表面的部分设置于就座空间(4)的就座表面中;以及
包括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设置着外部就座表面的部分,设置着外部就座表面的部分设置于邻近设置着就座表面的部分的位置中,而非设置于就座表面中,
其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设置于设置着外部就座表面的部分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传感器,其中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设置在位于多个薄膜开关(17-20)一侧的薄膜(8)的端部与一对导线(15、16)的底端部分之间的大致为中央的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传感器,其中薄膜(8、9、10)包括:
下侧薄膜(8),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在下侧薄膜上形成为一对导线(15、16),正导线(15)具有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一下侧触点(21),负导线(16)具有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二下侧触点(21);
上侧薄膜(9),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一上侧触点(22)、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二上侧触点(22)和导线(23)形成于上侧薄膜上,
其中第一上侧触点(22)面向正导线(15)的第一下侧触点(21),
其中第二上侧触点(22)面向负导线(16)的第二下侧触点(21),
其中导线(23)将第一上侧触点(22)和第二上侧触点(22)连接在一起;以及
电绝缘间隔薄膜(10),间隔薄膜(10)插在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间隔薄膜(10)限定了开口,
其中第一下侧触点(21)能够通过间隔薄膜(10)的开口与第一上侧触点(22)接触,第二下侧触点(21)能够通过间隔薄膜(10)的开口与第二上侧触点(22)接触,
其中第一下侧触点(21)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正导线(15)分出支路,第二下侧触点(21)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负导线(16)分出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传感器,
其中薄膜(8、9、10)包括下侧薄膜(8)、上侧薄膜(9)和间隔薄膜(10),
间隔薄膜(10)为电绝缘型,并且插在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
每个薄膜开关(17-20)均包括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的第一下侧触点(21)与第二下侧触点(21),
每个薄膜开关(17-20)均包括形成于上侧薄膜(9)上的第一上侧触点(22)与第二上侧触点(22),
每个第一下侧触点(21)面向每个第一上侧触点(22),而每个第二下侧触点(21)面向每个第二上侧触点(22),
一对导线(15、16)包括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的正导线(15)与负导线(16),
正导线(15)连接着每个第一下侧触点(21),而负导线(16)连接着每个第二下侧触点(21),
上侧薄膜(9)包括将第一上侧触点(22)与第二上侧触点(22)连接在一起的导线(23),
间隔薄膜(10)限定了开口,
每个第一下侧触点(21)能够通过间隔薄膜(10)的开口与每个第一上侧触点(22)接触,
每个第二下侧触点(21)能够通过间隔薄膜(10)的开口与每个第二上侧触点(22)接触,
第一下侧触点(22)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正导线(15)分出支路,以及
第二下侧触点(22)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负导线(16)分出支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传感器,其中薄膜(8、9、10)包括:
下侧薄膜(8),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在下侧薄膜上形成为一对导线(15、16),正导线(15)具有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一下侧触点(21a),负导线(16)具有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二下侧触点(21b);
上侧薄膜(9),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上侧触点(24)形成于上侧薄膜上,每个上侧触点(24)面向正导线(15)的每个第一下侧触点(21a)与负导线(16)的每个第二下侧触点(21b),正导线(15)与负导线(16)互相邻接;以及
电绝缘间隔薄膜(10),间隔薄膜(10)插在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间隔薄膜(10)限定了开口,每个第一下侧触点(21a)和每个第二下侧触点(21b)能够通过这个开口与每个上侧触点(24)接触,
其中第一下侧触点(21a)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正导线分出支路,第二下侧触点(21b)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负导线(16)分出支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传感器,
其中薄膜(8、9、10)包括下侧薄膜(8)、上侧薄膜(9)和间隔薄膜(10),
间隔薄膜(10)为电绝缘型,并且插在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
每个薄膜开关(17-20)均包括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的互相邻接的第一下侧触点(21a)与第二下侧触点(21b),
每个薄膜开关(17-20)均包括形成于上侧薄膜(9)上的上侧触点(24),
上侧触点(24)面向互相邻接的第一下侧触点(21a)和第二下侧触点(21b),
一对导线(15、16)包括形成于下侧薄膜(8)上的正导线(15)与负导线(16),
正导线(15)连接着每个第一下侧触点(21a),而负导线(16)连接着每个第二下侧触点(21b),
间隔薄膜(10)限定了开口,
第一下侧触点(21a)和第二下侧触点(21b)均能够通过间隔薄膜(10)的开口与上侧触点(24)接触,
第一下侧触点(21a)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正导线(15)分出支路,以及
第二下侧触点(21b)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负导线(16)分出支路。
8.一种座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绝缘的薄膜(8、9、10);
一对低电阻的导线(15、16),这对导线(15、16)形成于薄膜(8)上,这对导线(15、16)具有连接着连接器(300)的底端部分;
多个检测就座情况的薄膜开关(17-20),多个薄膜开关(17-20)形成于一对导线(15、16)中以便响应于就座情况而使得这对导线(15、16)短路;以及
限制着电流的限流电阻元件(R1),电阻元件相对于多个薄膜开关(17-20)位于一对导线(15、16)的底端部分的侧面上,限流电阻元件(R1)设置于薄膜(8)上,限流电阻元件(R1)至少与一对导线(15、16)中的一个串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预定电阻的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形成于薄膜(8)上,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端部单独与这对导线(15、1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位传感器,其中限流电阻元件(R1)按照与制造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的印制方法相同的印制方法来制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位传感器,其中限流电阻元件(R1)连接着相对于断裂检测电阻元件(R2)位于一对导线(15、16)的底端部分一侧的一对导线(15、16)中的至少一条。
12.一种座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绝缘的薄膜(8、9、10);
一对低电阻的导线(15、16),这对导线(15、16)形成于薄膜(8)上,这对导线(15、16)具有连接着连接器(300)的底端部分;以及
多个检测就座情况的薄膜开关(17-20),多个薄膜开关(17-20)形成于一对导线(15、16)中以便响应于就座情况而使得这对导线(15、16)短路;
其中薄膜(8、9、10)包括:
下侧薄膜(8),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在下侧薄膜上形成为一对导线(15、16),正导线(15)具有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一下侧触点(21),负导线(16)具有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二下侧触点(21);
上侧薄膜(9),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一上侧触点(22)、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二上侧触点(22)和导线(23)形成于上侧薄膜上,
其中第一上侧触点(22)面向正导线(15)的第一下侧触点(21),
其中第二上侧触点(22)面向负导线(16)的第二下侧触点(21),
其中导线(23)将第一上侧触点(22)和第二上侧触点(22)连接在一起;以及
电绝缘间隔薄膜(10),间隔薄膜(10)插在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间隔薄膜(10)限定了开口,
其中第一下侧触点(21)能够通过间隔薄膜(10)的开口与第一上侧触点(22)接触,第二下侧触点(21)能够通过间隔薄膜(10)的开口与第二上侧触点(22)接触,
其中第一下侧触点(21)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正导线(15)分出支路,第二下侧触点(21)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负导线(16)分出支路。
13.一种座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绝缘的薄膜(8、9、10);
一对低电阻的导线(15、16),这对导线(15、16)形成于薄膜(8)上,这对导线(15、16)具有连接着连接器(300)的底端部分;以及
多个检测就座情况的薄膜开关(17-20),多个薄膜开关(17-20)形成于一对导线(15、16)中以便响应于就座情况而使得这对导线(15、16)短路;
其中薄膜(8、9、10)包括:
下侧薄膜(8),正导线(15)和负导线(16)在下侧薄膜上形成为一对导线(15、16),正导线(15)具有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一下侧触点(21a),负导线(16)具有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第二下侧触点(21b);
上侧薄膜(9),多个薄膜开关(17-20)的上侧触点(24)形成于上侧薄膜上,每个上侧触点(24)面向正导线(15)的每个第一下侧触点(21a)与负导线(16)的每个第二下侧触点(21b),正导线(15)与负导线(16)互相邻接;以及
电绝缘间隔薄膜(10),间隔薄膜(10)插在下侧薄膜(8)与上侧薄膜(9)之间,间隔薄膜(10)限定了开口,每个第一下侧触点(21a)和每个第二下侧触点(21b)能够通过这个开口与每个上侧触点(24)接触,
其中第一下侧触点(21a)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正导线分出支路,第二下侧触点(21b)按照章鱼腿的形状从负导线(16)分出支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座位传感器,
其中薄膜(8、9、10)包括章鱼腿形部分(2)和直带形部分(3),
章鱼腿形部分(2)包括形成于其中的薄膜开关(17-20),
直带形部分(3)设置于章鱼腿形部分(2)与连接器(300)之间,
一对导线(15、16)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于章鱼腿形部分(2)中,以及
一对导线(15、16)关于作为其中心线的直带形部分(3)线对称。
CNB200510062749XA 2004-03-25 2005-03-25 具有薄膜开关和电阻元件的座位传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18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89793 2004-03-25
JP89793/04 2004-03-25
JP89793/2004 2004-03-25
JP193394/2004 2004-06-30
JP2004193394A JP4300478B2 (ja) 2004-03-25 2004-06-30 着座センサ
JP193394/04 2004-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3701A true CN1673701A (zh) 2005-09-28
CN100431879C CN100431879C (zh) 2008-11-12

Family

ID=3486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74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1879C (zh) 2004-03-25 2005-03-25 具有薄膜开关和电阻元件的座位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580080B1 (zh)
JP (1) JP4300478B2 (zh)
CN (1) CN100431879C (zh)
DE (1) DE602005000519T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1921A (zh) * 2010-08-06 2012-03-14 株式会社电装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10133A (zh) * 2012-10-23 2013-02-06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座位占用传感器及其汽车座椅
CN101795902B (zh) * 2007-08-10 2014-10-29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占用检测单元
CN104379398A (zh) * 2012-05-30 2015-02-25 Iee国际电子工程股份公司 车座悬置垫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26068A1 (en) * 2006-02-20 2007-08-29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Seat occupancy sensor
JP2009126231A (ja) * 2007-11-20 2009-06-11 Aisin Seiki Co Ltd 乗員検知装置
JP5124627B2 (ja) * 2010-09-10 2013-01-23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センサの検知制御器および乗員検知装置
LU92149B1 (en) 2013-02-07 2014-08-08 Iee Sarl Capacitive sensor
JP6743527B2 (ja) 2016-07-01 2020-08-1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ラインセンサ
US10953793B2 (en) 2017-06-28 2021-03-23 Honda Motor Co., Ltd. Haptic function leather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1665830B2 (en) 2017-06-28 2023-05-30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of making smart functional leather
US10272836B2 (en) 2017-06-28 2019-04-30 Honda Motor Co., Ltd. Smart functional leather for steering wheel and dash board
US11225191B2 (en) 2017-06-28 2022-01-18 Honda Motor Co., Ltd. Smart leather with wireless power
US10682952B2 (en) 2017-06-28 2020-06-16 Honda Motor Co., Ltd. Embossed smart functional premium natural leather
US10742061B2 (en) 2017-06-28 2020-08-11 Honda Motor Co., Ltd. Smart functional leather for recharg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44577B (zh) * 2017-11-16 2022-12-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探针板、半导体测定装置及半导体测定系统
US11751337B2 (en) 2019-04-26 2023-09-05 Honda Motor Co., Ltd. Wireless power of in-mold electronics and the application within a vehicle
CN110108396A (zh) * 2019-06-05 2019-08-09 辽宁尚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压力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FR3116483B1 (fr) * 2020-11-23 2022-11-04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Coussin pour siège de véhicule,
JP2022129855A (ja) * 2021-02-25 2022-09-0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断線検出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
DE102022103455A1 (de) * 2022-02-15 2023-08-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7072C1 (de) * 1992-11-03 1993-12-02 Daimler Benz Ag Resistiver Foliendrucksensor
DE19606527C2 (de) * 1996-02-22 2003-02-27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Sitzbelegungserkennung mittels einer Zwei-Zonen-Sensormatte in einem Kfz-Sitz
US6348663B1 (en) * 1996-10-03 2002-02-19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R.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everal parameters of a seated person
DE19727193A1 (de) * 1997-06-26 1999-01-07 Bosch Gmbh Robert Signalverarbeitungsschaltung für Zustandssignale eines resistiven Foliendrucksensors
JPH11297153A (ja) 1998-04-10 1999-10-29 Fujikura Ltd 着座センサ
JP2001116636A (ja) * 1999-10-22 2001-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感圧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着座検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902B (zh) * 2007-08-10 2014-10-29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占用检测单元
CN102371921A (zh) * 2010-08-06 2012-03-14 株式会社电装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79398A (zh) * 2012-05-30 2015-02-25 Iee国际电子工程股份公司 车座悬置垫
CN104379398B (zh) * 2012-05-30 2016-04-27 Iee国际电子工程股份公司 车座悬置垫及用于车座悬置垫的压力传感器模块
CN102910133A (zh) * 2012-10-23 2013-02-06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座位占用传感器及其汽车座椅
CN102910133B (zh) * 2012-10-23 2016-01-27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座位占用传感器及其汽车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80080B1 (en) 2007-01-31
DE602005000519D1 (de) 2007-03-22
DE602005000519T2 (de) 2007-10-25
JP2005306353A (ja) 2005-11-04
JP4300478B2 (ja) 2009-07-22
EP1580080A1 (en) 2005-09-28
CN100431879C (zh)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3701A (zh) 具有薄膜开关和电阻元件的座位传感器
CN100350275C (zh) 车辆用的就座传感器
US201601415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battery module
CN101192679B (zh) 接线板、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JP5654475B2 (ja) 座席ヒーター乗員センサーアンテナ装置
US8701816B2 (en) Occupant detection sensor including a bent portion and a stress absorbing por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215785A1 (en) 1-D Tire Patch Apparatus and Methodology
US20130221532A1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with switching elements
KR20100042760A (ko) 탄소나노튜브를 이용한 투명 발열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494330B (zh) 堆叠电接触片
CN108475757A (zh) 布线模块
US20160164063A1 (en) Electric cell connector for a battery module
EP2827045A1 (en) Electrode module for led lamp
JP5853107B2 (ja) 荷重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629546B2 (en) Load sensor
CN112670638A (zh) 可加热电池
WO2009157930A1 (en) Sandwich piezoelectric device with solid copper electrode
CN101881841A (zh) 座位传感器
US2017013372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battery module
CN1559087A (zh) 具有用于大电流功率控制的功率半导体组件的装置及应用
CN101191724A (zh) 座椅传感器
CN110268800B (zh) 能导电的薄膜
CN106797011A (zh) 电池模块以及将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一电端子和第二电端子联接到互连组件的电压感测部件的方法
KR101495770B1 (ko) 승객감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141492A3 (en) Gas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