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2679B - 接线板、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接线板、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2679B
CN101192679B CN2007101928313A CN200710192831A CN101192679B CN 101192679 B CN101192679 B CN 101192679B CN 2007101928313 A CN2007101928313 A CN 2007101928313A CN 200710192831 A CN200710192831 A CN 200710192831A CN 101192679 B CN101192679 B CN 101192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lock
current collection
paillon foil
battery device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28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2679A (zh
Inventor
木下拓哉
保坂贤司
佐藤一
嶋村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92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2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2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26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6Accumul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10/05-H01M10/34
    • H01M10/3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2Branch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待插在叠置电池装置中的每一单元电池的集电箔片之间的接线板,包括梳齿状绝缘基底和布线层。绝缘基底具有多个齿和杆,而布线层形成在绝缘基底上并包括多条导线,多条导线分别从所述多个齿的每个齿的远端伸到杆的端部以将横跨与各齿远端接触的导电件的电压电流传送给杆的端部。

Description

接线板、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板、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更为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形成的接线板;一种接线板装在其上的叠置电池装置;以及一种装有此种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一直在车辆工业中积极地从事研发以保护环境。
车辆所使用的辅助电池要求能够输出很大的电力。因此,采用了叠置的电池,它们各自通过叠置多个串连起来的辅助电池(此后每一辅助电池称作“单元电池”)而形成。
由于叠置电池中的各单元电池在内部电阻和容量方面彼此相同,在串联的状态下,所述各单元电池占有不同的电压份额。当电压份额不同时,过达负载施加在占有大电压份额的单元电池上。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单元电池占有的电压份额越大,单元电池退化越快,导致占有大电压份额的单元电池限制叠置电池的可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希望测定由各单元电池占有的电压份额并基于测定结果来控制各电压份额,从而均衡由各单元电池占有的电压份额。
一项允许从电池外部检测每一单元电池的电压即电压份额的发明叙述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No.2005-235428之中。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No.2005-235428之中所述的发明具体说明如下。各接片连接于每一单元电池的集电箔片,使得各接片的位置从一个单元电池到另一个单元电池有所不同。多个单元电池和布线板,后者在对应于各接片的位置处包括触点,被叠置起来。使各接片与对应的各触点接触以经由接线板将每一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引出到电池外部。
不过,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No.2005-235428描述的发明的缺点在于,作为单元电池的构成器件的分隔器,当接片(具体地说,金属板或金属箔片)插在电池中各层之间用于将接片连接于集电箔片时,会发生变形。由于接片是由金属板片或金属箔片形成的,应力可能集中在接片与集电箔片之间的连接部分上或接片与形成有挠性基底的接线板之间的连接部分上,由此引发会由振动造成的接片的金属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以上各种问题并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控制的接线板,允许在监测各单元电池的各个输出电压同时保持高可靠性;一种叠置电池装置和一种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板,包括:梳齿状绝缘基底,该梳齿状绝缘基底具有多个齿和支撑所述多个齿的杆;以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底上的布线层,其中所述布线层具有多条导线,每条导线各自从所述多个齿中每个齿的远端伸向所述杆的端部,以将横跨被检测的导体电压传送到所述杆的所述端部,所述被检测的导体与所述多个齿的所述远端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接线板是挠性的。
优选地,对应于所述接线板的前表面的第一表面具有在所述多个齿的远端上露出导电材料的部分;以及对应于所述接线板的后表面的第二表面没有露出导电材料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将所述接线板接合于所述被检测的导体的粘结层。
优选地,所述的接线板还包括处于所述接线板的所述杆和所述杆的远端二者任一处或每一处的连接器,用于传送横跨所述被检测的导体的电压。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叠置电池装置,包括:多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以及具有多个齿和杆的梳齿状接线板,所述多个齿各自插在一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并与所述一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杆支撑所述多个齿并设置有输出端,所述多个齿处的各电压经由所述输出端输出。
优选地,所述梳齿状接线板包括:梳齿状绝缘基底,该梳齿状绝缘基底具有多个齿和支撑所述多个齿的杆;以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底上的布线层,其中所述布线层具有多条导线,每条导线各自从所述多个齿中每个齿的远端伸向所述杆的端部,以将横跨被检测导体的电压传送到所述杆的所述端部,所述被检测导体与所述多个齿的所述远端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各自夹置在一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以使这对集电箔片彼此电绝缘,其中所述各密封件使所述各远端接合于所述集电箔片,同时围绕所述多个齿的远端,而所述多个齿远端的设置有导体的部分未被所述密封件围绕,从而使所述多个齿与所述集电箔片接触以在其间建立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线板包括放电电路,该放电电路装在所述接线板上并能够在各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形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梳齿状接线板的每一齿的厚度小于所述各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接线板的设置所述放电电路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电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所述集电箔片的叠置结构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梳齿状接线板的每一齿由弹性件围绕,而所述齿上的与所述集电箔片的接触表面未被所述弹性件围绕。
优选地,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还包括覆盖件,其中所述梳齿状接线板的所述杆穿过所述覆盖件的密封部分伸到所述覆盖件的外面。
优选地,所述接线板连接于所述电池装置外面的控制器以便由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接线板是挠性的。
优选地,所述杆连接于所述多个齿中的每一个。
优选地,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还包括:
电池组件,通过交替地叠置多个双极电极和离子导电层形成,每一双极电极包括形成在集电箔片的一个表面上的正电极层,以及形成在所述集电箔片的另一表面上的负电极层;而每一离子导电层夹置在一对对置的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叠置电池装置具有向所述车辆的马达提供电力并从所述车辆马达接受电力的功能;以及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外部控制器可将有关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数据经由车载通信系统传送至车辆控制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各项示范实施例根据结合附图所作的以下说明将变得更为完全明显。在认识到这些附图只是示出一些示范实施例并因此并不被认为是对于本发明范畴的限制的同时,本发明的各项示范实施例将通过利用附图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A至1C是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形成有挠性基底的接线板的顶视图和截面视图;
图2A和2B是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极电池的顶视图和剖面视图,表明各单元电池连接于接线板的状态;
图3是截面视图,表明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极电池中单元电池接线板的齿的远端接合于集电箔片的状态;
图4A和4B是装设有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板的双极电池的顶视图和截面视图;
图5是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形成有挠性基底的接线板的顶视图;
图6是车辆控制功能的方框图,其中应用了各自装设有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的双极电池;
图7是电动车辆的视图,车辆上安装了装设有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的双极电池;
图8是形成有挠性基底的接线板的顶视图,挠性基底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以及
图9A是承受IPC弯曲试验的铜箔的平面视图和截面视图,以及图9B是承受IPC弯曲试验的挠性基底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A至6详细地说明符合本发明的用于电池控制的接线板、装有接线板的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的各项实施例。应当指出,为清晰起见,叠置电池的诸如接线板等各种构成器件的层厚和形状在各项实施例中参照的附图中被夸大了。
图1A-1C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形成有挠性基底的接线板的示意图。图1B和1C是分别沿直线B-B和C-C截取的图1A所示的接线板的截面视图。
如图1A之中所示,梳齿状结构的接线板100具有多个齿(此后称作“齿”)110、连接器120和具有所需长度或更长一些的杆130。作为导体的铜在各齿100的远端处露出。连接器120设置用来向外部输出横跨导体的电压值,此导体接触于各齿远端处露出的铜。杆130具有导线。由于杆130被要求穿过并伸出电池的覆盖构件之外以允许从外部监测电压值,所以杆130必须具有所需的长度或更长一些。如图1B之中所示,接线板100包括五层:绝缘基底141,由聚酰亚胺形成;第一粘接层142,由绝缘粘接材料形成;由作为导体的铜形成的布线层143;第二粘接层144,由绝缘粘接层形成;以及覆盖层145,由聚酰亚胺形成。第二层144和覆盖层145从各齿110的远端111去除以在表面上露出铜。更为具体地说,如图1C之中所示,各齿110的每一远端111形成有三层:聚酰亚胺绝缘基底141;第一粘接层142,由绝缘粘接材料形成;以及由作为导体的铜形成的布线层143。同时,由于聚酰亚胺绝缘基底141围绕整个接线板100设置,所以各齿110的背面也由聚酰亚胺绝缘基底141覆盖。各自有待插在双极电池的一对对置集电箔片之间的各齿110的远端111的厚度要求小于各对对置集电箔片之间的间隙。当其厚度大于对置集电箔片对之间间隙的齿110的远端111插在对置集电箔片对之间时,会在集电箔片表面上产生不平整,这会在配装作业期间损坏分隔器或导致出现短路。表面不平整还可能导致密封件被挤出。因此,将各齿110的远端111的厚度设定为小于对置集电箔片对之间的间隙可防止在最坏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单元电池各电极之间发生短路,从而提高了产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在接线板100的杆130端部上的连接器120可以包括多个凸起121,多个凸起121经由通孔与多个布线层143连接。连接器120的这种结构允许将横跨导体的电压值-此导体与各齿110的远端111(此后称作“各齿远端111”)形成接触从而得以测量-经由各凸起121输出到双极电池的外部。各凸起121的位置并不限于杆130的远端,而可另外设置在杆130中心等处。上述连接器120的结构允许以紧凑的结构监测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值,要求不多的工时。
接线板100可用以监测包含在作为叠置电池装置的双极电池中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值。更为具体地说,在通过叠置单元电池构成的双极电池中,每一单元电池包括形成在集电箔片的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离子导电层;以及形成在集电箔片另一表面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接线板100的各齿110各自插在每对对置集电箔片之间,使得各齿远端111-在该处对应于布线层的铜露出-与一对对置集电箔片的任一个形成接触,从而将各集电箔片与齿远端111电连接。因此,每一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可予以监测。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值通过从接线板100各齿110的远端伸向设置在杆130端部处的连接器120的多根导线传予以送至,并因而可以输出到外部。同时,接线板100各齿110的背面覆盖有由聚酰亚胺形成的绝缘基底141。因此,通过分别将接线板100各齿110插在各对对置集电箔片之间,防止了在各集电箔片处出现短路。
符合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板100整体形成有挠性基底。换一种方式说,与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No.2005-235428之中所述的传统技术相反,该传统技术利用多个类型的部件来实现测定多个单元电池每一个的输出电压的功能,所述接线板100可以只用单独一个部件来完成同一功能。因而,每一单元电池上的数据可以用一种紧凑的结构予以监测,要求不多的工时,这样,与通常的技术相比,就对降低成本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符合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板100之中的每一单元电池可以另外包括放电电路器件150,其将一对对置集电箔片彼此电连接。放电电路器件150可以由比如电阻器或齐纳二极管构成,并可以混合地封装到接线板100里面。将放电电路器件150装在双极电池的覆盖构件里面可以不需要将放电电路器件设置在覆盖构件外面,从而允许减小双极电池体积和降低成本。用于放电电路器件150中的各部件可以比如是电阻器、FET以及IC。形成有挠性基底的接线板100的、在其上安装有所述部件的部分处的厚度可以抑制到等于0.7mm或更小,其小于双极电池中集电箔片的叠置结构的厚度。当各集电箔片的叠置结构与接线板100如此形成一体时,另外会由接线板100上的、安装放电电路器件150的加厚部分造成的、双极电池包装容积和厚度方面的增大得以防止。放电电路器件150希望通过倒装焊接法等进行安装以减小安装部分的厚度。当放电电路器件150电连接在双极电池中每一单元电池的一对对置集电箔片之间时,放电电路在一长的非充电时段内使双极电池放电,这样均衡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于是,双极电池的重新充电在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被均衡的条件下开始,这允许均衡各单元电池所承担的电压份额。因此,得以防止双极电池可使用寿命被缩短,而各电压份额之间的差别增大会导致这种缩短。这种结构也可以允许在双极电池充电期间检测串联的各单元电池之一对工作电压范围的违背。换句话说,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双极电池可使用寿命被缩短,而在单元电池违背工作电压范围时会出现寿命缩短。
当覆盖构件在真空或类似情况下被叠置时,双极电池可以暴露于电解溶液的蒸气。于是,化学稳定绝缘敷层预期地施加在装在双极电池上的放电电路器件150上。
如上述,符合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板100包括足以穿过并伸出覆盖构件、使得连接器120位于覆盖构件外面的、具有所需长度或更长的杆130。因此,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值可以发送到双极电池外面。
与此相对照,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接线板具有天线安装部分,以将关于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数据无线传输给外部。第二实施例稍后予以说明。
图2A和2B是各单元电池210与接线板100彼此连接的双极电池的示意简图。图2A是双极电池的顶视图,其中叠置的各单元电池210与接线板100彼此连接。图2B是沿着直线B-B截取的示于图2A之中的双极电池的截面视图。每一单元电池210包括离子导电层240;离子导电层夹240夹设其间的一对正电极活性材料层250和负电极活性材料层260,对置于集电箔片220;以及密封件230,在对置的一对集电箔片220之间电绝缘。如图2A和2B之中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接线板100的各齿远端111和每一单元电池210的集电箔片220接合在一起,从而将接线板100电连接于单元电池210的各集电箔片220。双极电池具有在每一集电箔片220的外缘上、在对置的一对集电箔片220之间实现电绝缘的密封件230。因此,各单元电池210与接线板100各齿远端111之间的电连接可以采用密封件230得以建立。各单元电池210的集电箔片220与接线板100的各齿远端111之间的电连接通过执行以下过程而建立起来的。亦即,各单元电池210的构成器件通过多次重复以下各项操作而叠置起来。密封件230设置在各集电箔片220之一的外缘上。露出作为接线板100的导体的铜的各齿远端111之一设置密封件230上以面朝上方。另一集电箔片220安放在远端111上以对置于前一集电箔片220。之后,各单元电池210的如此叠置起来的各构成器件通过热压粘合予以接合。各密封件230通过热熔粘接于集电箔片220并电连接于后者,以便将露出导体的齿远端111的部分压靠于单元电池210的集电箔片220,同时密封件230保持围绕接线板100的各齿远端111,除外的是其露出导体的顶面。密封件230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诸如聚环氧乙烷(PEO)、聚苯醚(PPO)、聚偏氟乙烯(PVDF)、环氧树脂或者硅氧烷树脂。通过用弹性材料形成密封件230,可以吸收由于集电箔片220与其上露出作为接线板100导体的铜的齿远端111之间热膨胀系数方面的差异所产生的应力,从而防止温度变化时可能出现的集电箔片220的脱落。于是,可以降低双极电池的失效率,并且可以延长电池组的可使用寿命。
图3是双极电池单元电池210之一的放大示意简图,其中接线板100齿远端111连接于集电箔片220。作为导体的铜在接线板100远端111之一的一部分处露出。这一部分插在对置的集电箔片220对之间并接合于面对齿远端111的露出的铜的一个集电箔片220。如上述,密封件230可以通过热熔粘接于集电箔片220并电连接于后者,以便将露出导体的齿远端111的所述部分压靠于单元电池210的集电箔片220,同时各密封件230依然围绕接线板100的各齿远端100,除外的是其露出导体的顶面112。另外,接线板100的各齿远端111可以利用粘结层,诸如各向异性导电膜(ACF)或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ACI),被粘附于集电箔片220。在利用接合材料时,接线板100的各齿远端与各集电箔片220被牢靠地接合起来,从而降低了失效率并提高了对振动的抗力。
如上述,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板100,露出导体的各齿远端111压靠于各集电箔片220,同时接线板100的各齿远端111依然被各密封件230所围绕,例外的是露出导体的顶面112。因此,接线板100与各单元电池210的集电箔片220彼此电连接。因而,与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No.2005-235428之中所述的传统技术相反,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100不需要插座,该插座夹设连接于各单元电池210的集电箔片的接片以建立与各集电箔片的电连接。本发明因而与传统技术相比在这方面对成本降低产生显著的影响。
由于符合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板100形成有挠性基底并因此对于由振动造成的变形和弯曲显示出很大的抗力,因而接线板100不易疲劳失效并在高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在传统技术中,连接于各单元电池210的集电箔片220的各接片由插座夹紧以监测各单元电池210的输出电压。不过,这种技术的缺点是易于疲劳失效,诸如由振动造成的在插座与各接片之间连接部分处的弯折和最终断裂。这样的问题在双极电池设置在不断承受振动的位置上时,更为具体地说,当双极电池用于诸如汽车等车辆上时,就变得很显著了。因此,本发明对于用于诸如汽车等车辆上的双极电池来说是更为有利的。本发明的有利之处还在于,接线板100的各齿在组装双极电池的叠置构造期间是可以较大角度弯曲的,并可减小在接线板100的各齿插在不同高度的集电箔片之间时施加的残余应力。
图4A和4B是其中装有接线板100的双极电池400的示意简图。图4A是双极电池400的顶视图。图4B是沿着直线B-B所取的示于图4A之中的双极电池400的截面视图。在具有梳齿状结构的接线板100中,各齿的远端插在各单元电池210的对置集电箔片对之间以将各集电箔片电连接于接线板100。于是,接线板100的视作一组的各齿110需要时倾斜地插放,使得各齿110适当地与电池组件430形成接触以可靠地检测电压值。电池组件430通过顺序叠置各单元电池210形成。双极电池400具有如图4A和4B之中所示的扁平形状,并包括从双极电池400的对置两侧伸出的正电极接片420A和负电极接片420B,而电力经由所述接片引出。作为串联起来的各单元电池210的层叠制品的电池组件430,由双极电池400的覆盖件(比如层压膜)410予以覆盖并热熔在其外缘上。电池组件430与杆130予以密封,正电极接片420A、负电极接片420B和接线板100连接器120伸出。具有接线板100的连接器120的杆130伸出覆盖件410之外以便能够经由连接器120监测覆盖410内的各单元电池210的输出电压。当使杆130沿与正和负电极接片420A和420B二者中任何一个伸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从覆盖件410伸出时,可以减小双极电池400的安装面积。
如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那样,按照本发明,接线板由诸如挠性基底等挠性材料形成,以增强对于由振动造成的变形和弯曲的抗力,从而防止疲劳失效。本发明还使得可以通过采用一种简单结构防止在最坏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电池的短路,在该结构中具有由绝缘件形成的背面的整体形成的接线板夹设在对置的集电箔片对之间。换句话说,本发明达到很高的可靠性并允许各别地监测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由于整体形成的梳齿状接线板允许监测多个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与通常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对降低成本产生了显著的作用。此外,接线板与各单元电池的集电箔片之间的电连接通过将密封件热熔于各集电箔片实现,从而将各自露出接线板导体的各齿的远端压靠于各集电箔片。因此,不需要在通常技术中一直必需的用于建立与各集电箔片的电连接的种插座。因而,本发明与通常的技术相比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第二实施例说明如下。图5是符合第二实施例的接线板500的示意简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对照,符合第二实施例的接线板500具有天线安装部分,以通过无线方式将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值传送到外部。因此,符合第二实施例的接线板500不具有连接器,而代之以具有天线安装部分510、IC安装部分520以及伏特计安装部分530。
在天线安装部分510上进行天线的构图。伏特计安装在伏特计安装部分530上。IC芯片可以包括AD转换器,用于将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器,用于保存与AD转换相关的数据;以及按照这些数据驱动天线的天线驱动电路。有关各单元电池的数据经由天线以无线方式传送。
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以无线方式传送,并因此接线板500没有连接器,但包括天线安装部分、IC芯片安装部分以及伏特计安装部分。在其他一些方面,第二实施例在结构和效应上等同于第一实施例,因此略去关于它们的冗余说明。
图6是一部车辆各控制功能的方框图,各自装有接线板的一些双极电池600实际应用于此车辆。多个双极电池600串联起来,与之并联的是另一组多个串联起来的双极电池600。进行串联的双极电池600的数量从输出率角度来看,可以设定为最佳值比如12。
图6中的实线表明电气连接,而虚线表明数据经由它双向传送的网络。网络的实例包括这样的网络,通过该网络有关各电池的数据经由车载通信系统被传送给车辆控制器。各自安装在各双极电池600上的各接线板经由连接器651A至651L和652A至652L连接于电池控制装置610。多个温度计670,各自设置在串联起来的各双极电池600的中间一个附近,也都连接于电池控制装置610。温度计670是通过在接线板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来实现的。
图8是其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的形成有挠性基底的接线板800的示意简图。如图8之中所示,接线板800除了多个齿810之外还可以包括齿810A,温度传感器860在其远端处装在其上。作为导体的铜在每一齿810的远端811处露出。温度传感器860可以是电阻温度计,其对置两端连接于接线板800的布线层上的导线并经由各导线进一步连接于连接器820上的凸起821。因而,电池内温度可以经由凸起821进行测定。如多个齿810的情况那样,温度传感器860装在其远端处的齿810A形成有挠性基底并可以插在双极电池之中的任何一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应当指出,温度传感器860并不特别限于某一特定的类型,而可以是热电偶。
返回图6,将继续说明各自装有接线板的各双极电池600实际上应用其上的车辆的各种控制功能。安培计680设置在各双极电池600借以串联的每一连线上。安培计680连接于电池控制装置610。电池控制装置610具有的功能是,监测有关各双极电池600的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由各温度计670所测量的温度以及由各安培计680所测量的电流值的数据,并将监测的结果输出给车辆控制器620。
车辆控制器620,包括马达控制器630等,具有控制整个车辆的功能。逆变器(inverter)640响应于供自马达控制器630的信号为各双极电池600充电或使之放电。车辆控制器620确定每一双极电池600中各单元电池的状态并实施控制以使每一单元电池在偏离工作电压范围之前返回工作电压范围的中部。于是,车辆控制器620监测每一双极电池600的每一单元电池并根据监测结果控制逆变器640以对双极电池600充电和放电。各双极电池600的状态也用于控制各双极电池600上诸如马达690等的负荷。因此,车辆可以操作于各双极电池600的工作电压范围或某一建议的电压范围内。
如图7之中所示,装有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的双极电池可以在车身中部处于其座位710下面装在电动车辆700上。当双极电池装在座位下面时,可以为车厢和行李厢确保较大的空间,这是有利的。双极电池的安放位置并不限于座位下面的位置,而可以设置在后行李厢或车辆前方的引擎室下面。
[实例]
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可以用挠性基底制成。同时,包括在每一单元电池之中用于电压监测的各接片通常一直用铜箔形成。为了评估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对于由振动造成的变形和弯曲的抗力,进行了一种IPC弯曲测试。
图9A和9B表明经受此种IPC弯曲测试的试件。图9A表明代表用于电压监测的传统接片之筒箔的平面视图和截面视图。图9B是代表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的挠性基底的截面视图。在IPC弯曲测试中,试件在弯曲半径R为3mm的情况下经受振动。代表通常电压监测接片的铜箔在大约8000次振动之后破断。另一方面,代表符合本发明接线板的挠性基底在大约20万万次振动之后破断。从结果显然可见,代表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的挠性基底对于由振动造成的变形和弯曲的抗力是代表通常电压监测接片的铜箔的25万倍。
虽然以上已经说明装有符合本发明的接线板的双极电池被用作车辆电源的情况,但本发明的用途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由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予以修改或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
按照本发明,与挠性基底形成一体的接线板允许监测作为叠置电池装置构成器件的多个单元电池的每一输出电压,同时达到很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发明者所创立的发明应用其上的各项实施例已经作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于构成符合这些实施例的本发明披露内容之一部分的说明和附图。具体地说,由本技术领域中那些熟练人员基于这些实施例作出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实例、运用技术等,都自然地被纳入本发明的范畴之内。在本说明书末尾处将另外说明以上内容。
申请日为2006年11月27日的日本专利申请No.TOKUGAN2006-318779以及申请日为2007年6月27日的日本专利申请TOKUGANNo.2007-169562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Claims (18)

1.一种接线板,包括:
梳齿状绝缘基底,该梳齿状绝缘基底具有多个齿和支撑所述多个齿的杆;以及
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底上的布线层,其中所述布线层具有多条导线,每条导线各自从所述多个齿中每个齿的远端伸向所述杆的端部,以将横跨被检测的导体的电压传送到所述杆的所述端部,所述被检测的导体与所述多个齿的所述远端相接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板,其中所述接线板是挠性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板,其中
对应于所述接线板的前表面的第一表面具有在所述多个齿的远端上露出导电材料的部分;以及
对应于所述接线板的后表面的第二表面没有露出导电材料的部分。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板,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将所述接线板接合于所述被检测的导体的粘结层。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板,其中还包括处于所述接线板的所述杆和所述杆的远端二者任一处或每一处的连接器,用于传送横跨所述被检测的导体的电压。
6.一种叠置电池装置,包括:
多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以及
具有多个齿和杆的梳齿状接线板,所述多个齿各自插在一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并与所述一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中的一个电连接,所述杆支撑所述多个齿并设置有输出端,所述多个齿处的各电压经由所述输出端输出。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梳齿状接线板包括:
梳齿状绝缘基底,该梳齿状绝缘基底具有多个齿和支撑所述多个齿的杆;以及
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底上的布线层,其中所述布线层具有多条导线,每条导线各自从所述多个齿中每个齿的远端伸向所述杆的端部,以将横跨被检测导体的电压传送到所述杆的所述端部,所述被检测导体与所述多个齿的所述远端相接触。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各自夹置在一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以使这对集电箔片彼此电绝缘,其中所述各密封件使所述各远端接合于所述集电箔片,同时围绕所述多个齿的远端,而所述多个齿远端的设置有导体的部分未被所述密封件围绕,从而使所述多个齿与所述集电箔片接触以在其间建立电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接线板包括放电电路,该放电电路装在所述接线板上并能够在各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形成电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梳齿状接线板的每一齿的厚度小于所述各对对置的集电箔片之间的间隙。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接线板的设置所述放电电路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电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所述集电箔片的叠置结构的厚度。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梳齿状接线板的每一齿由弹性件围绕,而所述齿上的与所述集电箔片的接触表面未被所述弹性件围绕。
13.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还包括覆盖件,其中所述梳齿状接线板的所述杆穿过所述覆盖件的密封部分伸到所述覆盖件的外面。
14.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接线板连接于所述电池装置外面的控制器以便由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
15.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接线板是挠性的。
16.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所述杆连接于所述多个齿中的每一个。
1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还包括:
电池组件,通过交替地叠置多个双极电极和离子导电层形成,每一双极电极包括形成在集电箔片的一个表面上的正电极层,以及形成在所述集电箔片的另一表面上的负电极层;而每一离子导电层夹置在一对对置的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之间。
18.一种车辆,具有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置电池装置,其中
所述叠置电池装置具有向所述车辆的马达提供电力并从所述车辆马达接受电力的功能;以及
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外部控制器可将有关各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数据经由车载通信系统传送至车辆控制器。
CN2007101928313A 2006-11-27 2007-11-20 接线板、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2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8779/06 2006-11-27
JP2006318779 2006-11-27
JP2007169562A JP5194584B2 (ja) 2006-11-27 2007-06-27 配線基板、及び積層型蓄電デバイス
JP169562/07 2007-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2679A CN101192679A (zh) 2008-06-04
CN101192679B true CN101192679B (zh) 2010-07-14

Family

ID=39487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283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2679B (zh) 2006-11-27 2007-11-20 接线板、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10372B2 (zh)
JP (2) JP5194584B2 (zh)
KR (2) KR100993051B1 (zh)
CN (1) CN1011926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9592B2 (ja) * 2008-12-26 2014-06-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双極型二次電池
JP2011049375A (ja) * 2009-08-27 2011-03-10 Panasonic Corp 基板接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702947B2 (ja) * 2010-04-22 2015-04-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配線材
DE102010031380B4 (de) * 2010-07-15 2019-05-02 Elringklinger Ag Zellverbinder und elektrochemische Vorrichtung
MY162002A (en) * 2010-08-27 2017-05-31 Nissan Motor Battery control device
US8969525B2 (en) 2010-11-09 2015-03-03 Enzo Life Sciences, Inc. Hydroxycholesterol immunoassay
US9923182B2 (en) * 2012-07-18 2018-03-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econdary cell, solar secondary cell,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ose cells
JP6223725B2 (ja) * 2013-06-12 2017-11-01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74949B1 (en) 2013-08-27 2017-06-06 Flextronics Ap, Llc Method of making stretchable interconnect using magnet wires
US9338915B1 (en) 2013-12-09 2016-05-10 Flextronics Ap, Llc Method of attaching electronic module on fabrics by stitching plated through holes
US9723713B1 (en) * 2014-05-16 2017-08-01 Multek Technologies, Lt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inge
KR20170034675A (ko) * 2015-09-21 2017-03-2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바이폴라셀을 구비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2019140356A (ja) * 2018-02-15 2019-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
JP7025297B2 (ja) * 2018-07-13 2022-0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回路体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18218487A1 (de) * 2018-10-29 2020-04-3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pelaufbaus
CN109814044B (zh) * 2019-03-18 2023-11-2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被动均衡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JP7327160B2 (ja) * 2019-12-27 2023-08-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262637B1 (ja) 2022-03-01 2023-04-21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型電池
DE102022208964A1 (de) 2022-08-30 2024-02-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Prozessanordnung mit einer Batteriezelle sowie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einer solchen Prozess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26329A (en) * 1955-08-26 1960-02-23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518652A (en) * 1967-12-07 1970-06-30 United Gas Industries Ltd Remote meter reading attachment utilizing rotary switches
JPS59101888A (ja) * 1982-12-02 1984-06-12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付きフレキシブル印刷配線板の製造法
JPH0710514Y2 (ja) * 1988-03-09 1995-03-08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US4879190A (en) * 1988-08-30 1989-11-07 Mhb Joint Venture Electrochemical cell
DE69230660T2 (de) * 1991-10-29 2000-12-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Kabelbaum
JPH06216487A (ja) * 1993-01-18 1994-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パターンの接続端子部
DE19839288C1 (de) * 1998-08-28 2000-05-04 Siemens Ag System zur Energie- und Datenverteilung in Energieverteilungsanlagen
US6449836B1 (en) * 1999-07-30 2002-09-17 Dens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US7344792B2 (en) * 2001-09-19 2008-03-18 Ballard Power Systems Inc. Electrical contacting device for a fuel cell
JP2003258421A (ja) 2002-02-28 2003-09-12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3899423B2 (ja) * 2002-07-24 2007-03-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薄型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4095400A (ja) * 2002-08-30 2004-03-25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イポーラ電池とその制御方法
JP4135473B2 (ja) * 2002-11-07 2008-08-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
JP4111043B2 (ja) * 2003-04-18 2008-07-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二次電池
JP4449485B2 (ja) 2004-02-17 2010-04-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組電池およびこれらの電池を備えた車両
KR100801635B1 (ko) * 2004-11-02 2008-02-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 팩의 전지 전압 및 온도 측정용 부재
JP4655593B2 (ja) * 2004-11-11 2011-03-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60060A (ja) 2008-07-10
KR100993051B1 (ko) 2010-11-08
KR101159008B1 (ko) 2012-06-21
KR20100106254A (ko) 2010-10-01
KR20080047987A (ko) 2008-05-30
JP2012138603A (ja) 2012-07-19
US20080179082A1 (en) 2008-07-31
CN101192679A (zh) 2008-06-04
US8410372B2 (en) 2013-04-02
JP5194584B2 (ja)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2679B (zh) 接线板、叠置电池装置和具有叠置电池装置的车辆
KR102410002B1 (ko) 감온 소자를 위한 고정 구조를 갖는 전지 모듈
US20210104803A1 (en) Interconnecting member occupying less space i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200959354Y (zh) 用于无绳电动工具的电池组和无绳电动工具
WO2010128792A2 (ko) 전압 센싱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US9203118B2 (en) Capacitive communication layer for cell integrat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JP2001511586A (ja) 集積相互接続基板を用いる半導体エネルギー貯蔵モジュール
CN102544616A (zh) 一种电池模组
US9184472B2 (en)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pack with interconnected half contact pads
WO2018080033A1 (ko) 감온 소자를 위한 고정 구조를 갖는 전지 모듈
CN108886176B (zh) 低剖面传感器以及包括其的电化学电池
CN103718341A (zh) 包括柔性电路的汇流排
CN106463790A (zh) 用于电池组模块的电连接器
CN113447822A (zh) 用于测量温度和电压的测量组件
CN207817169U (zh) 一种安全的锂电池电压及温度采集pcb板连接装置
EP3435443B1 (en) Battery with a flexible thin film, thin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CN114220998A (zh) 电压巡检插件、带电压巡检部的单电池以及电压巡检装置
EP1936716A1 (en) Wiring board, stacked battery device, and vehicle having stacked battery device
CN218996839U (zh) 电池信息采集装置、电池模组和车辆
US20230207909A1 (en) Battery module sensing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8004995U (zh) 一种基于fpc的汽车动力电池温度采集传感器
CN219163652U (zh) 大电流新能源车辆电池模组的信号采集系统
CN218731292U (zh) 一种电热膜结构
CN111313119B (zh) 电池模块以及将单元监控电路载体组装到电池模块的方法
CN219717175U (zh) 模组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