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1921A -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1921A
CN102371921A CN2011102278569A CN201110227856A CN102371921A CN 102371921 A CN102371921 A CN 102371921A CN 2011102278569 A CN2011102278569 A CN 2011102278569A CN 201110227856 A CN201110227856 A CN 201110227856A CN 102371921 A CN102371921 A CN 102371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component
occupant
sensor
stress
film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78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1921B (zh
Inventor
齐藤往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6840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929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1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1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1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19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ith provisions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or computing price or other quantities dependent on the weight
    • G01G19/413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ith provisions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or computing price or other quantities dependent on the weight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 G01G19/41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ith provisions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or computing price or other quantities dependent on the weight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using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only
    • G01G19/4142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with provisions for indicating, recording, or computing price or other quantities dependent on the weight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using electronic computing means only for controlling activation of safety devices, e.g. airba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mounted on or in the foam cush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4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 B60N2/0027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f occupant's body pa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Air Bag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传感器构件(11),所述传感器构件(11)设置在车辆座椅(30)的表面上并且检测乘员的入座;配线构件(16),所述配线构件(16)将所述传感器构件(11)与外部装置电联接;以及覆盖构件(F1、F2),所述覆盖构件(F1、F2)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和所述配线构件(16)。所述配线构件(16)和所述覆盖构件(F1、F2)包括在联接部分(15)中,所述联接部分(15)沿着所述车辆座椅(30)的所述表面设置。所述联接部分(15)包括弯曲部(13)和应力吸收部(12),所述应力吸收部(12)吸收在所述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造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方法。

Description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乘员是否坐在座椅上的乘员检测传感器。本发明还涉及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JP-A-2005-233845公开了一种设置在两排挂槽之间的狭小空间中的薄膜传感器。在薄膜传感器中,传感器侧端位于实质大体线性带上,该线性带连接定位为最接近传感器侧端的一对传感器单元的外侧,从而保证乘员检测准确性。
期中设置有薄膜传感器的狭小空间位于与乘员的臀部相对应的部分。由此,薄膜传感器能够检测以臀部入座而不能检测以大腿入座。例如,即使当儿童站立在车辆座椅的靠背附近,薄膜传感器可能受载而可能错误地检测乘员的入座。
在一些情况下,增加设置在车辆座椅椅垫的表面上(上侧)的挂槽的数目以改进设计或舒适性。如果将上述薄膜传感器应用于这种座椅而不改变形状,则联接部分(即,传感器之间的部分或者传感器与连接器之间的部分)可能横跨该挂槽。覆盖椅垫的座椅外罩包括插入挂槽中的部分(沟部)。当附连座椅外罩时,沟部将联接部分推入挂槽中。因而,位于挂槽的边缘处的联接部分弯曲并产生应力。该应力经薄膜影响传感器。
承受应力的传感器根据该应力而弯曲,碳层之间的距离增大。换言之,因为除非薄膜传感器相比于未受应力的传感器承受较大的载荷,否则薄膜传感器不能检测乘员的入座,所以准确性(灵敏度)降低。此外,因为传感器被座椅外罩持续下压,所以当因为弯曲所产生的应力超出容许量时,传感器可能被损坏(例如,薄膜或银层脱落)。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检测传感器,该乘员检测传感器能够保持传感器构件的准确性并且能够限制传感器构件的损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的方法,该乘员检测传感器能够吸收因联接部分的一部分的弯曲所产生的应力。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乘员检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构件,其设置在车辆座椅的表面上并检测乘员的入座;配线构件,其将传感器构件与外部装置电联接;以及覆盖构件,其覆盖传感器构件和配线构件。配线构件和覆盖构件包括在沿着车辆座椅的表面设置的联接部分中。联接部分包括弯曲部以及吸收在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的应力吸收部。
在该乘员检测传感器中,即使当弯曲部处产生应力时,应力吸收部也吸收应力。因此,乘员检测传感器能够保持传感器构件的准确性并能够限制传感器构件的损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的方法中,形成检测乘员入座的传感器构件;形成将传感器构件与外部装置电联接的连接器;以及利用配线构件连接传感器构件和连接器。利用覆盖构件覆盖传感器构件和配线构件,应力吸收部形成于联接部分的整体或一部分中,该联接部分包括位于传感器构件与连接器之间的配线构件和覆盖构件。形成应力吸收部以吸收因联接部分的一部分的弯曲所产生的应力。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制造出能吸收因联接部分的一部分的弯曲所产生的应力的乘员检测传感器。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更容易显见。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乘员检测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B是示出沿着图1A中的线1B-1B截取的乘员检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C是示出乘员检测传感器附接至车辆座椅的示例性状态的图;
图1D是示出沿着图1A中的线1D-1D截取的乘员检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E是示出乘员检测传感器附接至车辆座椅的另一示例性状态的图;
图2A是示出开关电路的示例的图;
图2B是示出开关电路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3A是示出乘员检测传感器安装至车辆座椅的示例性安装的俯视图;
图3B是示出乘员检测传感器安装至车辆座椅的示例性安装的剖视图;
图4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波状部的联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4B是示出包括示例性波状部的联接部分的侧视图;
图4C是示出波状部根据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的变化的图;
图4D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另一示例性波状部的联接部分的图;
图5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切口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5B是示出包括示例性切口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侧视图;
图5C是示出切口成形部根据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的变化的图;
图5D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另一示例性切口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图;
图6A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非线性部的联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6B是示出包括示例性非线性部的联接部分的侧视图;
图6C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包括另一示例性非线性部的联接部分的俯视图;
图6D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包括另一示例性非线性部的联接部分的俯视图;
图7A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波状部的联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7B是示出包括示例性波状部的联接部分的侧视图;
图7C是示出波状部根据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的变化的图;
图8A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构件的剖视图;
图8B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弹性体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9B是示出沿着图9A中的线IXB-IXB截取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9C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包括另一示例性弹性体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9D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包括另一示例性弹性体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中空部分成形部或示例性孔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俯视图;
图10B是示出沿着图10A中的线XB-XB截取的包括示例性中空部分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1A是示出沿着图10B中的线XI-XI截取的示例性中空部分成形部的剖视图;
图11B是示出沿着图10B中的线XI-XI截取的另一示例性中空部分成形部的剖视图;
图11C是示出沿着图10B中的线XI-XI截取的另一示例性中空部分成形部的剖视图;
图11D是示出沿着图10B中的线XI-XI截取的另一示例性中空部分成形部的剖视图;
图12A是示出示例性孔成形部的剖视图;
图12B是示出另一示例性孔成形部的剖视图;
图12C是示出另一示例性孔成形部的剖视图;
图12D是示出另一示例性孔成形部的剖视图;
图13A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应力吸收部的联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13B是示出图13A中所示的包括应力吸收部的联接部分的侧视图;
图14A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示例性槽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14B是示出沿着图14A中的线XIVB-XIVB截取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4C是示出包括另一示例性槽成形部的联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15A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5B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并且
图15C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A至图4D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成形为波状形状的应力吸收部。
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构件11、一个或多个应力吸收部12、一个或多个弯曲部13、连接器14、一个或多个联接部分15、以及一个或多个配线构件16。除连接器14之外的上述部件的数目可依据车辆座椅的形状或检测位置来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构件11和一个或多个弯曲部13位于同一条线上。
传感器构件11还称作“传感器单元”或“传感器”。传感器构件11基于传感器构件11是否承受乘员所施加的载荷来检测“导通”(传导)或“不导通”(不传导)状态。传感器构件11具有彼此相反的上表面(第一表面)和下表面(第二表面)。在图1A所示示例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构件11包括线性排列的四个传感器构件11a、11b、11c、11d。在以下描述中,“传感器构件11”表示传感器构件11a、11b、11c、11d中的每一个。在图1A所示示例中,传感器构件11呈圆形平面形状。但是,传感器构件11可以呈任意平面形状,包括多边形平面形状。
图1B所示传感器构件11包括:银层S1、S5;碳层S2、S4;隔离层S3;以及空隙层S6。上述层可通过对板状构件进行层叠而形成。传感器构件11的表面覆盖有覆盖构件F1、F2。覆盖构件F1、F2可由任意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呈任意形状,只要覆盖构件F1、F2能够覆盖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例如,覆盖构件F1、F2可以呈薄膜状或板状。在图1B所示示例中,传感器构件11的上表面(具体地,银层S1)覆盖有覆盖构件F1,而传感器构件11的下表面(具体地,银层S5)覆盖有覆盖构件F2。覆盖构件F1可用作第一薄膜构件,而覆盖构件F2可用作第二薄膜构件。覆盖构件F1、F2可由任意绝缘树脂制成。如下所述,设置在传感器构件11的上表面上的覆盖构件F1还可由相比其他部件具有更低刚度的软树脂例如聚氯乙烯(PVC)树脂制成。
银层S1、S5和碳层S2、S4形成一对电极。例如,可通过以熔焊或软焊的方式将银层S1与碳层S2相连而形成第一电极,并且可通过将银层S5与碳层S4相连而形成第二电极。银层S1、S5为包括银的金属板。碳层S2、S4为包括碳的导电板。
隔离层S3可用作中间薄膜构件。隔离层S3由绝缘硬树脂例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树脂制成。在传感器构件11中,隔离层S3设置在该对电极即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隔离层S3具有通孔S3a。空隙层S6是由覆盖构件F1、覆盖构件F2以及通孔S3a所限定的空隙。
空隙层S6是该对电极能够彼此形成接触的区域。空气通过通孔(未示出)流至空隙层S6。电极之一或两者在传感器构件11承受来自外部的载荷时弯曲。当传感器构件11承受大于预定值的载荷时,电极彼此接触。以这种方式,电极的接触与不接触取决于传感器构件11是否因为乘员的入座而承受大于预定值的载荷,传感器构件11能够检测导通-不导通状态。尽管未示出,但是银层S1与碳层S2(第一电极)、以及银层S5与碳层S4(第二电极)是由配线构件16单独联接的。
应力吸收部12吸收在一个或多个弯曲部13处所产生的应力。稍后将对应力吸收部12的细节进行描述(见图4)。应力表示当传感器构件11因座椅外罩32而受压时在覆盖构件(特别地,与座椅外罩32接触的覆盖构件F1)中所产生的拉伸力。在应力吸收部12不能吸收应力的情况下,被覆盖构件(特别地,端部)所覆盖的构件向上弯曲(变形)。
一个或多个弯曲部13可用作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之一或两者。在如图1C所示沿着椅垫31的挂槽31a设置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情况下,用作第一弯曲部的弯曲部13是在将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一部分(特别地,联接部分15)置入挂槽31a中的情况下弯曲的部分。在图1C所示示例中,设置两个弯曲部13。
在沿着椅垫31的通孔31b设置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情况下,用作第二弯曲部的弯曲部13是沿着椅垫31的表面(上表面)和椅垫31的通孔31b弯曲的部分。因为弯曲,所以在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表面(特别地,位于外侧的覆盖构件F1)中产生应力。
传感器构件11中的一些(例如传感器构件11c、11d)设置在图1C所示弯曲部13(第一弯曲部)与图1E所示弯曲部13(第二弯曲部)之间。在当前情况下,传感器构件11因承受在两个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而在内侧弯曲与外侧弯曲之间具有大的差异。当该差异超出容许量时,则传感器构件11可能因剪切应力而损坏。损坏包括例如在覆盖构件F1、F2、银层S1、S5、以及隔离层S3中的至少一个处出现的脱落、裂开、以及破裂。但是,因为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包括剪切应力)能够被应力吸收部12吸收,所以传感器构件11较不可能损坏。
连接器14与外部装置20电联接,从而向外部装置20传送是否存在传感器构件11的检测。外部装置20可以是能够处理是否存在传感器构件11的检测的任意装置。例如,外部装置20可以是电子控制单元(ECU)或者计算机例如个人计算机。
联接部分15联接传感器构件11和另一传感器构件11或者联接传感器构件11和连接器14。图1D中示出了联接部分15的构造示例。配线构件16和隔离层S2设置在覆盖构件F1、F2之间从而被覆盖构件F1、F2覆盖。在图1D所示示例中,配线构件16包括两个配线构件16a、16b(例如,正极侧配线和负极侧配线)。依据开关电路的构造,多于两个配线构件也可呈现一横截面。配线构件16由导电体例如铜板或铜线制成。配线构件16可呈任意形状,只要配线构件16能够提供配线。
传感器构件11(11a、11b、11c、11d)和配线构件16可具有各种连接形式以构造各种开关电路。图2A和图2B中示出了开关电路的示例。在图2A所示的示例性开关电路17a中,传感器构件11a、11b并联联接,并且传感器构件11c、11d并联联接。另外,传感器构件11a、11b和传感器构件11c、11d串联联接。配线构件16a联接传感器构件11a、11b和连接器14,而配线构件16b联接传感器构件11c、11d和连接器14。在使用开关电路17a的情况下,当传感器构件11a、11b中的一个和传感器构件11c、11d中的一个接通时,乘员检测传感器10总体检测到“导通”状态。
在图2B所示的另一个示例性开关电路17b中,所有传感器构件11a、11b、11c、11d都并联联接。配线构件16a联接每个传感器构件和连接器14的一端,配线构件16b联接每个传感器构件和连接器14的另一端。在使用开关电路17b的情况下,当传感器构件11a、11b、11c、11d中的一个接通时,乘员检测传感器10总体检测到“导通”状态。以这种方式,总体检测到的导通-不导通状态取决于开关电路的构造。由此,开关电路的构造是基于检测目标和座椅的类型——例如驾驶员座椅、乘客座椅、以及后座——来确定的、且不局限于上述开关电路17a、17b。
图3A和图3B中示出了将乘员检测传感器10设置于车辆座椅的状态的示例。图3A和图3B所示车辆座椅30包括由实线示出的椅垫31、33以及由双点划线示出的座椅外罩32。椅垫31用作为乘员的臀部和大腿入座的就座部分。椅垫33用作为乘员的背部落座的靠背。以座椅外罩32覆盖椅垫31、33以改善外观。但是,覆盖椅垫33的座椅外罩32在图3B中未示出。
椅垫31包括一个或多个挂槽31a或一个或多个通孔31b。挂槽31a是设置在椅垫31的上表面(即,乘员就座的表面)上且具有预定宽度和预定深度的槽。在图3A所示示例中,挂槽31a以直线形式设置。但是,挂槽31a也可以曲线形式设置且还可以为直线和曲线的组合。通孔31b是从上表面到下表面贯穿椅垫31的孔。通常,通孔31b设置为靠近椅垫33。
在车辆座椅30中,一个或多个乘员检测传感器10沿着椅垫31的上表面设置,连接器14通过贯穿通孔31b的固定构件固定。固定构件包括缔结构件如螺栓和螺钉、以及粘结剂。如图3B所示,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一部分沿着挂槽31a的横截面形状(下凹形状)弯曲。因为附有座椅外罩32从而覆盖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上表面,所以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弯曲状态被持续保持。由此,位于挂槽31a的拐角部分处的联接部分15弯曲,传感器构件11因座椅外罩32而受压,由此引起应力。该应力通过覆盖构件(特别地,位于上表面侧的覆盖构件F1)而被施加至传感器构件11。将参照图4A至图4D来描述应力吸收部12。
应力吸收部12包括图4A和图4B中示出的波状部12a。波状部12a通过将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形成为波状形状而设置在传感器构件11与弯曲部13(或挂槽31a)之间。换言之,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在如图4A所示的平面内所见为呈波状形状,且联接部分15的该部分在如图4B所示的一侧所见为板状。波状部12a的最大宽度W1可以小于或等于传感器构件11b的直径W2,即,W1≤W2。
在覆盖构件F1、F2与配线构件16(16a、16b)之间的关系中,波状部12a可通过两种方式形成。在第一方式中,保持图1D所示横截面构造,将所有覆盖构件F1、F2和配线构件16弯曲成波状。在第二方式中,覆盖构件F1、F2弯曲成波状,而一个或多个配线构件16形成为线性形状。
将参照图4C来描述波状部12a根据因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的变化。在产生应力之前的波状部12a的状态示出于图4C中的上图中,而在产生应力之后的波状部12a的状态示出于图4C中的下图中。在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是沿由箭头D1所示方向(从左至右的方向)牵拉联接部分15(具体地,覆盖构件F1)的张力。由此,波状部12a延伸了长度L1以吸收应力。
在图4A所示示例中,波状部12a的最大宽度W1小于或等于传感器构件11b的直径W2。在波状部的宽度不造成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如图4D所示,应力吸收部12可包括具有最大宽度W3的波状部12b,该最大宽度W3大于传感器构件11b的直径W2。因为波状部12b相比于波状部12a可具有更长的延伸长度L1,所以波状部12b能够吸收更多应力。
接下来,将描述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形成传感器构件11。例如,通过将银层S1与碳层S2相连而形成第一电极,并且通过将银层S5与碳层S4相连而形成第二电极。隔离层S3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联结至碳层S2、S4。当覆盖构件F1、F2呈薄膜形状时,银层和碳层可例如通过印刷、沉积或联结而固定至覆盖构件F1、F2的每个单面。另外,通过已知工艺形成连接器14。
传感器构件11(具体地,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例如通过联结、熔焊或软焊的方式通过配线构件16(16a、16b)而与连接器14联接。在覆盖构件F1、F2为薄膜构件的情况下,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配线构件16(16a、16b)一体形成并且例如通过印刷、沉积、或联结而固定至每个单面。
预先形成覆盖构件F1、F2,以便在联接部分15位于传感器构件11b与弯曲部13之间的部分处形成波状部12a。然后,以覆盖构件F1、F2覆盖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从而使得横截面变为图1B或图1D所示的状态。在覆盖构件F1、F2为薄膜构件的情况下,固定有银层和碳层的表面彼此相反,可以从隔离层S3的任一侧联结覆盖构件F1和覆盖构件F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构件11、连接器14、配线构件16以及覆盖构件F1、F2。联接部分15沿着车辆座椅30的表面设置。联接部分15包括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吸收在位于挂槽31a的拐角处的弯曲部(第一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的应力吸收部12,即,波状部12a、12b。因此,即使当联接部15弯曲且产生应力时,波状部12a、12b也能吸收应力。因此,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不影响传感器构件11。因而,传感器构件能够具有高准确性(灵敏度),且传感器构件11较不可能被损坏。波状部12a、12b可定位成相邻于弯曲部13,从而减少应力对其他构件例如传感器构件11b、11c、11d和连接器14的影响。
可如图4A和图4B所示通过将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弯曲成沿一个方向(例如,宽度方向)弯曲的波状形状来形成波状部12a、12b。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可通过波状部12a、12b的延伸而被吸收。因为应力吸收部12具有简单的构造,所以能够限制制造成本。
如图4A所示,波状部12a可具有小于或等于传感器构件11的直径(最大宽度)W2的最大宽度W1。在当前情况下,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总宽度可被限制为小于或等于预定值(W2)。因而,可使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制造变容易,且部件的设置可以变容易。
传感器构件11a、11b、11c、11d可以如图1A所示线性地设置。在当前情况下,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总宽度可以较小且可容易地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10。由此,能够限制制造成本。另外,乘员检测传感器10不仅能够检测到以臀部入座,而且还能够检测到以大腿入座,并且可提高检测乘员的准确性。
联接部分15可沿着形成于车辆座椅30的上表面侧的挂槽31a设置。在当前情况下,即使当因为沿着挂槽31a的不均匀形状弯曲联接部分15而产生应力时,应力吸收部12也能吸收该应力。由此,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的损坏。
传感器构件11承受由于乘员的入座所产生的载荷并检测乘员的入座。在当前情况下,即使当联接部分15因为承受由于乘员的入座所产生的载荷而弯曲、从而产生应力时,应力吸收部12也能吸收该应力。由此,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的损坏。
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方法包括:形成传感器构件11、形成连接器14、利用配线构件16联接传感器构件11和连接器14;利用覆盖构件F1、F2覆盖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以及形成波状部12a。上述制造方法能够提供乘员检测传感器10,在该乘员检测传感器10中,波状部12a、12b能够吸收因为联接部分15的位于挂槽31a的拐角处的部分弯曲而产生的应力。
(第二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5A至图5D来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
应力吸收部12可包括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切口成形部12c。切口成形部12c可具有任意数目的切口和任意方向的切口。在图5A所示的示例中,切口成形部12c包括在沿联接部分15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上交替设置的矩形切口。各切口的沿宽度方向的长度可大于或等于联接部分15的一半宽度。
将参照图5C来描述切口成形部12c根据因为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的变化。在产生应力之前的切口成形部12c的状态示出于图5C中的上图中,而在产生应力之后的切口成形部12c的状态示出于图5C中的下图中。在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是沿由箭头D2所示方向(从左至右的方向)牵拉联接部分15(具体地,覆盖构件F1)的张力。由此,切口成形部12c延伸了长度L3以吸收应力。当切口成形部12c被牵拉时,切口成形部12c可能向上弯曲。但是,座椅外罩32将切口成形部12c向下压。
在图5A所示示例中,切口成形部12c包括矩形切口。应力吸收部12可包括具有任意切口形状的切口成形部。例如,如图5D所示,应力吸收部12还可包括具有三角形切口的切口成形部12D。应力吸收部12还可具有半圆形切口或大于或等于六角形状的多角形切口。即使当应力吸收部12具有任意形状的切口时,也可通过应力吸收部12的延伸来吸收应力。
接下来,将描述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传感器构件11的过程、形成连接器14的过程、以及配线的过程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那些过程相似。覆盖过程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覆盖过程不同。
覆盖过程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执行。在第一方式中,在定位于联接部分15的介于传感器构件11与弯曲部13之间的部分处的覆盖构件F1、F2中预先形成切口成形部12c、12d。然后,如图1B和图1D所示以覆盖构件F1、F2覆盖在配线过程中联接的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在第二方式中,在以覆盖构件F1、F2覆盖在配线过程中联接的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之后,在联接部分15的介于传感器构件11与弯曲部13之间的部分处形成切口成形部12c、12d。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位于联接部分15的所述部分处的切口成形部12c、12d(应力吸收部12)。因此,通过具有多个切口的切口成形部12c、12d能够吸收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因为应力吸收部12具有简单的构造,所以能够限制制造成本。
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方法包括:形成传感器构件11、形成连接器14、通过配线构件16对传感器构件11和连接器14进行配线;以覆盖构件F1、F2覆盖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以及形成切口成形部12c、12d。上述制造方法能够提供乘员检测传感器10,在该乘员检测传感器10中,切口成形部12c、12d能够吸收因为联接部分15的位于挂槽31a的拐角处的部分弯曲而产生的应力。
因为其他点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所以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6A至图6D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中,传感器构件11a、11b、11c、11d不与弯曲部13设置在同一条线上,应力吸收部12包括非线性部12e。非线性部12e是通过非线性地处理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而形成的。
在图6A所示示例中,非线性部12e形成为曲柄形状。因弯曲部13a的弯曲所产生的应力是沿由箭头D4a所示方向(从左至右的方向)牵拉联接部分15的张力。因弯曲部13b的弯曲所产生的应力是沿由箭头D4b所示方向(从右至左的方向)牵拉联接部分15的张力。由此,非线性部12e中相邻于弯曲部13a、13b的L形部分如由箭头D3a、D3b所示向上弯曲以吸收在弯曲部13a、13b处产生的应力。实际上,L形部分被图3B中示出的座椅外罩32向下压。由此,L形部分和联接部分15的靠近L形部分的部分沿厚度方向变形成波状,从而吸收应力。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中心线与穿过弯曲部13a、13b绘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4可大于或等于联接部分的宽度W4,即,L4≥W4。各中心线由点划线示出。
形成于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处的非线性部的形状不局限于图6A中示出的曲柄形状。应力吸收部12还可包括如图6C所示的呈L形的非线性部12f,应力吸收部12还可包括具有如图6D所示的弯曲部的非线性部12g,且应力吸收部12还可包括呈如图6D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弯曲形(S形)的非线性部12g。传感器构件11b和弯曲部13设置成满足以下预定条件。该预定条件示出于代表图6A、图6C和图6D的图6C中。连接传感器构件11b和弯曲部的线段(矢量V1)与表示应力的生成方向的线段(矢量V2)相交。换言之,所述线段以角度θ(360度>θ>0度)彼此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传感器构件11、连接器14、配线构件16以及覆盖构件F1、F2。联接部分15沿着车辆座椅30的表面设置。联接部分15包括如图6A和图6B所示的、吸收在位于挂槽31a的拐角处的弯曲部(第一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的应力吸收部12,即,非线性部12e、12f、12g。因此,即使当联接部分15弯曲且产生应力时,非线性部12e、12f、12g也能吸收应力。因此,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不影响传感器构件11。因而,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的损坏。此外,因为非线性部12e、12f、12g仅形成为非线性形状,所以能够形成如下乘员检测传感器10:其中,联接部分15分叉为多于一个部分例如T形和Y形,且传感器构件11设置在分叉部分处。因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制造方法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相类似,所以能够实现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7A至图7C来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应力吸收部12可包括波状部12h。图7A和图7B中示出的波状部12h在波的形状和形成波的位置方面不同于图4A和图4B中示出的波状部12a。波状部12h是通过沿联接部分15的厚度方向将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处理呈波形而形成的。波状部12h还可类似于波状部12a而形成于联接部分15的部分处。但是,当类似于波状部12a而在联接部分15的部分处形成波状部12h时,因为波状形状是沿厚度方向形成的,所以乘员的舒适度可能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波状部12h形成于被置于挂槽31a中(位于弯曲部13之间)的部分处,从而不影响乘员的舒适度。
将参照图7C来描述波状部12h根据因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的变化。在产生应力之前的波状部12h的状态示出于图7C中的上图中,而在产生应力之后的波状部12h的状态示出于图7C中的下图中。为了简化,不同于示出俯视图的图4C,图7C示出了侧视图。在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是沿由箭头D5所示方向(从右至左的方向)牵拉联接部分15(具体地,覆盖构件F1)的张力。由此,波状部12h延伸了长度L3——即,接近平面——以吸收应力。
将对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传感器构件11的过程、形成连接器14的过程、以及配线的过程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那些过程相似。覆盖过程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覆盖过程不同。
覆盖过程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执行。在第一方式中,在定位于联接部分15的介于弯曲部13之间的部分处的覆盖构件F1、F2中预先形成波状部12h。并且配线构件16的对应部分也形成为波状。然后,如图1B和图1D所示以覆盖构件F1、F2覆盖在配线过程中联接的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在第二方式中,在以覆盖构件F1、F2覆盖在配线过程中联接的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之后,例如以压力机将联接部分15的所述部分形成为波状以形成波状部12h。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构件11、连接器14、配线构件16以及覆盖构件F1、F2。联接部分15沿着车辆座椅30的表面设置。联接部分15包括如图7A和图7D所示的、吸收在位于挂槽31a的拐角处的弯曲部(第一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的应力吸收部12,即,波状部12h。因此,即使当联接部15弯曲且产生应力时,波状部12h也能吸收应力。因此,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不影响传感器构件11。因而,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的损坏。
通过将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如图7A和图7B所示沿厚度方向弯曲成波状形状来形成波状部12h。因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可通过波状部12h的延伸而被吸收。因为应力吸收部12具有简单的构造,所以能够限制制造成本。
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方法包括:形成传感器构件11、形成连接器14、以配线构件16对传感器构件11和连接器14进行配线;以覆盖构件F1、F2覆盖传感器构件11和配线构件16;以及形成波状部12h。上述制造方法能够提供乘员检测传感器10,在该乘员检测传感器10中,波状部12h能够吸收因为联接部分15的位于挂槽31a的拐角处的部分弯曲而产生的应力。
(第五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8A和图8B来描述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
在图8A和图8B所示示例中,覆盖构件F1具有厚度T1,覆盖构件F2具有厚度T2,且厚度T1小于厚度T2,同时确保预定的绝缘电阻。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厚度T1的覆盖构件F1可用作应力吸收部12。当覆盖构件F1的厚度减小时,覆盖构件F1容易地延伸。由此,通过位于上表面侧的覆盖构件F1的延伸来吸收因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当联接部分15能够具有预定的强度(刚度)时,覆盖构件F2可具有厚度T1。
如上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覆盖构件F1(第一薄膜构件)和覆盖构件F2(第二薄膜构件),覆盖构件F1覆盖传感器构件11的第一表面,覆盖构件F2覆盖传感器构件11的第二表面。具有比覆盖构件F2的厚度T2小的厚度T1的覆盖构件F1可用作应力吸收部12(见图8A和图8B;T1<T2)。因为具有小厚度的覆盖构件F1能容易地延伸,所以能够通过覆盖构件F1的延伸吸收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因为应力吸收部12具有简单的构造,所以能够限制制造成本。
除了以形成具有厚度T1的覆盖层F1的过程代替形成波状形状的过程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能以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相类似的方式制造。
(第六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9A至图9D来描述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
在图9A所示示例中,覆盖构件F1包括弹性体成形部12i,弹性体成形部12i由弹性体例如包括聚氯乙烯(PVC)树脂和橡胶的软树脂制成。在覆盖构件F1的厚度方向上,弹性体成形部12i如图9B所示设置在覆盖构件F1的整体处。在图9C所示示例中,覆盖构件F1包括由弹性体制成的弹性体成形部12j。在覆盖构件F1的厚度方向上,弹性体成形部12j设置在覆盖构件F1的一部分处。在上述构造中,包括弹性体成形部12i、12j的覆盖构件F1可用作应力吸收部12。因为弹性体易于延伸,所以能够通过覆盖构件F1的延伸吸收因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
在图9A至图9C所示示例中,仅覆盖构件F1的位于联接部分15中的部分是由弹性体制成。如图9D所示,覆盖传感器构件11的覆盖构件F1也可由弹性体制成,且覆盖构件F1、F2两者也可由弹性体制成。在图9D所示构造中,覆盖构件F1可用作应力吸收部12。并且在这种构造中,能够通过位于上表面侧的覆盖构件F1的延伸来吸收因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覆盖构件F1(第一薄膜构件)和覆盖构件F2(第二薄膜构件),覆盖构件F1覆盖传感器构件11的第一表面,覆盖构件F2覆盖传感器构件11的第二表面。覆盖构件F1的至少一部分由相比于其他部分具有较低刚度的软树脂制成,且覆盖构件F1可用作应力吸收部12。在这种构造中,即使在使用具有相同厚度的覆盖构件时,因为应力吸收部12是由具有低刚度的软树脂制成,所以应力吸收部12能够吸收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因为应力吸收部12具有简单的构造,所以能够限制制造成本。
除了以形成具有厚度T1的覆盖层F1代替形成波状形状的过程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能以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相类似的方式制造。
(第七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0A至图12D来描述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图10A中所示出的弯曲部13(第二弯曲部)位于传感器构件11与连接器14之间并且沿着椅垫31的上表面和通孔31b(见图1E)弯曲。应力吸收部12吸收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应力吸收部12包括中空部分成形部12n或孔成形部12p。如图10B和图11A-图11D所示,中空部分成形部12n包括中空部分Ha(Ha1-Ha4)。孔成形部12p包括孔Hb(Hb1-Hb4)。下面将对中空部分Ha和孔Hb的示例进行描述。
中空部分成形部12n包括设置在联接部分15中的中空部分Ha。如图10B所示,中空部分Ha是由覆盖构件F1、F2和通孔S3a限定即围绕的空间。通孔S3a是设置在隔离层S3中的孔。通孔S3a可具有任意平面形状例如多角形形状(大于三角)以及圈形形状包括椭圆形和月牙形。通孔S3a的呈平面形状的示例示出于图11A至图11D中。
在图11A所示示例中,设置呈直径为R2的圆形形状的中空部分Ha1,该直径R2小于联接部分15的宽度W4(R2<W4)。在图11B所示示例中,设置呈月牙形的中空部分Ha2。中空部分Ha2的开口部与空隙层S6相对。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沿宽度方向影响中央部分多于端部部分。因此,形成为月牙形的中空部分Ha2在中央部分比在端部部分吸收更多应力。在图11C和图11D所示示例中,每个中空部分Ha3、Ha4包括多个圈。在图11C所示示例中,中空部分Ha3包括多个具有小直径的孔。虽然图11C中的中空部分Ha3包括排列成3×3矩阵的九个孔,但是孔的数目和排列可任意地确定。在图11D所示示例中,中空部分Ha4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形状的圈。孔的数目、形状以及排列可任意地确定。
孔成形部12p包括形成于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处的孔Hb。孔Hb可以是通孔和盲孔例如凹坑中的一个。图12A和图12B中示出了孔Hb为通孔的示例。图12C和图12D中示出了孔Hb为盲孔的示例。孔Hb可具有任意平面形状例如多角形形状(大于三角)以及圈形形状包括椭圆形和月牙形。孔Hb呈圈形形状的示例示出于图12A至图12D中。
在图12A所示示例中,设置具有恒定直径R2的通孔Hb1。在图12B所示示例中,设置呈圆形截头锥形的通孔Hb2。通孔Hb2在覆盖构件F1的上表面上具有直径R2,通孔Hb2在覆盖构件F2的下表面上具有直径R3,且R2>R3。倾斜表面的形状可任意确定。例如,截面中的线段可具有如图12B所示的线性形状,截面中的线段还可具有非线性形状例如弯曲形状或台阶形状。在图12C所示示例中,设置贯穿覆盖构件F1和隔离层S3的盲孔Hb3,覆盖构件F2没有孔。在图12D所示示例中,设置贯穿隔离层S3和覆盖构件F2的盲孔Hb4,覆盖构件F1没有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应力吸收部12吸收在沿着车辆座椅30的上表面和通孔31b弯曲的弯曲部13(第二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因而,即使当应力不仅产生于第一弯曲部处而且还产生于第二弯曲部处时,应力吸收部12也能够吸收该应力。因此,在多个弯曲部处产生的多个应力不影响传感器构件11。因而,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的损坏。
弯曲部13(第二弯曲部)位于传感器构件11c、11d(传感器构件11)与连接器14之间(见图1A)。位于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之间的传感器构件11承受在第一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和在第二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通过当前构造,即使当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处因弯曲而产生应力时,应力吸收部12也能够吸收应力。由此,在第一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和在第二弯曲部处产生的应力不影响传感器构件11c、11d。因而,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c、11d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c、11d的损坏。
应力吸收部12包括设置于覆盖构件F1、F2的一部分处的孔Hb或中空部分Ha(见图10A至图12D)。包括孔Hb或中空部分Ha的应力吸收部12吸收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因为应力吸收部12具有简单的构造,所以能够限制制造成本。应力吸收部12还可包括中空部分Ha、孔Hb、以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切口成形部12c、12d中的一个或多个。
联接部分15包括覆盖构件F1(第一薄膜构件)、覆盖构件F2(第二薄膜构件)以及设置在覆盖构件F1与覆盖构件F2之间的隔离层S3(中间薄膜层)(见图10B),覆盖构件F1覆盖传感器构件11的第一表面,覆盖构件F2覆盖传感器构件11的第二表面。中空部分Ha由覆盖构件F1、覆盖构件F2、以及设置在隔离层S3中的通孔S3a围成。当联接部分15弯曲时,覆盖构件F1和覆盖构件F2以不同的方式变形。换言之,薄膜构件中的一个延伸而薄膜构件中的另一个收缩,从而在传感器构件11中产生应力(例如,剪切应力)。在当前构造中,通过中空部分Ha吸收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因此,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的损坏。
孔Hb可以是贯穿覆盖构件F1、F2的通孔Hb1、Hb2(见图12A、图12B)。即使当因为弯曲而产生应力时,也通过通孔Hb1、Hb2的变形来吸收应力。因此,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的损坏。
联接部分15沿着车辆座椅30的上表面和通孔31b设置(见图3)。即使当因为联接部分15沿着车辆座椅30的上表面和通孔31b弯曲而产生应力时,也通过应力吸收部12来吸收应力。因此,保持了传感器构件11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11的损坏。
(其他实施方式)
尽管已参照附图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充分描述,但是应当注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化和修改将变得明显。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传感器构件11b与弯曲部13之间的应力吸收部12(见图4A至图6D)。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位于弯曲部13之间的应力吸收部12(见图7A至图7C)。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传感器构件11或联接部分15中的应力吸收部12。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位于传感器构件11d与连接器14之间的应力吸收部12(见图1A和图10A)。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组合成一个乘员检测传感器10。在当前情况下,乘员检测传感器10能够实现对应实施方式的效果。
代替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或者除了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之外,应力吸收部还可设置在传感器构件11之间。例如,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波状部12a形成在联接传感器构件11a和传感器构件11b的联接部分15的整体或一部分处的波状部12a。虽然传感器构件11b因为承受由于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所以向上弯曲,但是通过波状部12a的延伸而限制了该弯曲。换言之,因弯曲而产生的应力不被直接吸收而是通过其他部件(在当前情况下为传感器构件11b)的位移而被间接吸收。代替波状部12a,还可形成其他应力吸收部12例如波状部12b、12h和切口成形部12c、12d。并且在当前情况下,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每一个中,应力吸收部12形成于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处(见图4A至图7C),但是应力吸收部12也可形成于联接部分15的整体处。虽然在第五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的每一个中,应力吸收部12形成于传感器构件11或联接部分15的整体处(见图4A至图7C),但是应力吸收部12也可仅形成于传感器构件11或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处。在任何实施方式中,有必要在充足的范围内形成应力吸收部12以吸收因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因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由于弯曲部13的弯曲而被牵拉的覆盖构件F1的厚度T1小于覆盖构件F2的厚度T2(见图8A和图8B)。代替减小覆盖构件F1的整体的厚度,覆盖构件F1的一部分可以在其上表面侧包括槽。在图14A和图14B所示示例中,槽成形部12k可用作应力吸收部12,且槽成形部12k包括沿着覆盖构件F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槽。在图14B所示示例中,每个槽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但是,每个槽可具有其他横截面形状例如半椭圆形形状和多角形形状——包括三角和五角。在设置有槽的部分处,覆盖构件F1的厚度减小。由此,槽成形部12k与覆盖构件F1的其他部分相比能容易地延伸。因此,可通过应力吸收部12的延伸来吸收因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另一方面,因为槽成形部12k还具有未设置槽的平坦部分,所以能够限制强度(刚度)降低。可沿任意方向设置槽。例如,在图14C所示示例中,在其中沿倾斜方向设置多个槽的槽成形部12m可用作应力吸收部12。并且在当前情况下,可通过槽成形部12m的延伸来吸收因弯曲部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能实现与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一个应力吸收部12(见图4A至图5D以及图7A至图7C)。乘员检测传感器10也可例如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应力吸收部12,从而与弯曲部13的数目相对应。在当前情况下,应力吸收部12吸收因对应的弯曲部13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应力吸收部12与弯曲部13形成于不同的位置处。应力吸收部12与弯曲部13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彼此重叠,即,应力吸收部12还可形成为包括弯曲部13。在当前情况下,因为在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由与弯曲部13重叠的应力吸收部12所吸收,所以应力不影响其他部分。由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用作为开关的传感器构件11是压力传感器,其中,隔离层S3设置在第一电极(银层S1和碳层S2)与第二电极(银层S5和碳层S4)之间。传感器构件11还可以具有其他构造。例如,传感器构件11可以是压电元件、应变计、或者半导体压力传感器。并且,当传感器构件11具有上述构造时,传感器构件11可用作开关。由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乘员检测传感器10是载荷传感器,其通过接收乘员的载荷来检测乘员的入座。乘员检测传感器10还可以是电容式传感器,其基于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乘员的入座以及乘员的体格。即使在电容式传感器弯曲且产生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应力吸收部12吸收应力。由此,保持了传感器构件的准确性(灵敏度),并限制了传感器构件的损坏。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乘员检测传感器10是沿着挂槽31a设置的(见图1D、图4B和图5B)。如图3A所示,还可沿着两个或更多个挂槽31a设置两个或更多个乘员检测传感器10。当车辆座椅30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挂槽31a时,还可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应力吸收部以与挂槽31a相对应。因此,能够确实地吸收在各个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联接部分15具有如下构造:其中,配线构件16(16a、16b)和隔离层S3设置在覆盖构件F1、F2之间,从而使得覆盖构件F1、F2覆盖配线构件16和隔离层S3两者。联接部分15还可具有其他构造,例如,如图15A至图15C所示。在图15A所示示例中,配线构件16a、16b设置在隔离层S3与覆盖构件F2之间。在图15B所示示例中,配线构件16a、16b设置在隔离层S3中。虽然当前构造未示出,但是配线构件16a、16b还可设置在覆盖构件F1、F2中的一个中。在图15C所示示例中,未设置隔离层S3,配线构件16a、16b设置在覆盖构件F1、F2之间。在任一上述构造中,乘员检测传感器10能够检测乘员的入座并能够通过配线构件16a、16b传送信号,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中空部分Ha由覆盖构件F1、F2和通孔S3a围成(见图10A至图11D)。代替上述实施方式或者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中空部分Ha还可以是设置在覆盖构件F1、F2和通孔S3a中的至少一个中的中空部分或凹陷部分,且中空部分Ha还可以是中空部分与凹陷部分的组合。并且在当前情况下,由中空部分Ha吸收应力。由此,能够实现与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乘员检测传感器10设置在车辆座椅30的椅垫31的上表面上。乘员检测传感器10还可设置在除车辆座椅30之外的座椅中。例如,乘员检测传感器10可设置在按摩椅或用于运动或医疗应用的身体压力测量设备中。乘员检测传感器10能够检测入座并能够应用于需要改进设计和舒适度的情况。

Claims (14)

1.一种乘员检测传感器(10),包括:
传感器构件(11),所述传感器构件(11)设置在车辆座椅(30)的表面上并且检测乘员的入座;
配线构件(16),所述配线构件(16)将所述传感器构件(11)与外部装置电联接;以及
覆盖构件(F1、F2),所述覆盖构件(F1、F2)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和所述配线构件(16),
其中,所述配线构件(16)和所述覆盖构件(F1、F2)包括在联接部分(15)中,所述联接部分(15)沿着所述车辆座椅(30)的所述表面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联接部分(15)包括弯曲部(13)和应力吸收部(12),所述应力吸收部(12)吸收在所述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弯曲部(13)是第一弯曲部(13),且所述联接部分(15)还包括第二弯曲部(13),所述第二弯曲部(13)位于与所述第一弯曲部(13)不同的位置处,并且
其中,所述应力吸收部(12)吸收在所述第一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以及在所述第二弯曲部(13)处产生的应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还包括:
连接器(14),所述连接器(14)电联接所述传感器构件(11)和所述外部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弯曲部(13)位于所述传感器构件(11)与所述连接器(14)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应力吸收部(12)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孔(Hb)、中空部分(Ha)、以及形成于所述覆盖构件(F1、F2)的一部分处的切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传感器构件(11)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覆盖构件(F1、F2)包括第一薄膜构件(F1)和第二薄膜构件(F2),所述第一薄膜构件(F1)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的所述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二薄膜构件(F2)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的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联接部分(1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薄膜构件(F1)与所述第二薄膜构件(F2)之间的中间薄膜构件(S3),并且所述中间薄膜构件(S3)具有孔(S3a),并且
其中,所述应力吸收部(12)包括所述中空部分(Ha),并且所述中空部分(Ha)由所述第一薄膜构件(F1)、所述第二薄膜构件(F2)、以及所述中间薄膜构件(S3)的所述孔(S3a)限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应力吸收部(12)包括所述孔(Hb),且所述孔为贯穿所述覆盖构件(F1、F2)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应力吸收部(12)包括沿一个方向弯曲的波状部(12a、12b、12h)。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波状部(12a)具有比所述传感器构件(11)的宽度(W2)小的宽度(W1)。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传感器构件(11)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覆盖构件(F1、F2)包括第一薄膜构件(F1)和第二薄膜构件(F2),所述第一薄膜构件(F1)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的所述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二薄膜构件(F2)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
其中,在所述应力吸收部(12)中,所述第一薄膜构件(F1)比所述第二薄膜构件(F2)薄。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传感器构件(11)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覆盖构件(F1、F2)包括第一薄膜构件(F1)和第二薄膜构件(F2),所述第一薄膜构件(F1)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的所述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二薄膜构件(F2)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构件(F1)和所述第二薄膜构件(F2)中的一个或两个包括所述应力吸收部(12)中的弹性体成形部(12i、12j),并且
其中,所述弹性体成形部(12i、12j)由软树脂制成,所述软树脂具有比所述第一薄膜构件(F1)和所述第二薄膜构件(F2)的其他部分的刚度低的刚度。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构件(11),
其中,所述传感器构件(11)线性地排列。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联接部分(15)沿着形成于所述车辆座椅(30)的所述表面上的挂槽(31a)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检测传感器(10),
其中,所述传感器构件(11)通过承受由于所述乘员的入座而引起的载荷来检测所述乘员的入座。
14.一种制造乘员检测传感器(10)的方法,包括:
形成传感器构件(11),所述传感器构件(11)检测乘员的入座;
形成连接器(14),所述连接器(14)将所述传感器构件(11)与外部装置(20)电联接;
利用配线构件(16)对所述传感器构件(11)和所述连接器(14)进行配线;
利用覆盖构件(F1、F2)覆盖所述传感器构件(11)和所述配线构件(16),以及,在联接部分(15)的整体或一部分中形成应力吸收部(12),所述联接部分(15)包括位于所述传感器构件(11)与所述连接器(14)之间的所述覆盖构件(F1、F2)和所述配线构件(16),
其中,所述应力吸收部(12)形成为吸收因所述联接部分(15)的一部分的弯曲而产生的应力。
CN201110227856.9A 2010-08-06 2011-08-05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1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4081.7A CN103692936B (zh) 2010-08-06 2011-08-05 乘员检测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7745 2010-08-06
JP2010-177745 2010-08-06
JP2011-046542 2011-03-03
JP2011046542A JP5495067B2 (ja) 2010-08-06 2011-03-03 乗員検知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4081.7A Division CN103692936B (zh) 2010-08-06 2011-08-05 乘员检测传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1921A true CN102371921A (zh) 2012-03-14
CN102371921B CN102371921B (zh) 2014-12-03

Family

ID=4555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78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1921B (zh) 2010-08-06 2011-08-05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106840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2936B (zh) 2010-08-06 2011-08-05 乘员检测传感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40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2936B (zh) 2010-08-06 2011-08-05 乘员检测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1816B2 (zh)
JP (1) JP5495067B2 (zh)
CN (2) CN102371921B (zh)
DE (1) DE102011051913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6019A1 (en) * 2016-09-12 2018-03-15 Suzhou Swandoo Children's Articles Co., Ltd. Occupancy sensing for a chil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8657028A (zh) * 2017-03-28 2018-10-1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就座传感器
CN109029809A (zh) * 2018-07-05 2018-12-18 浙江金池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传感器及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7059B2 (ja) * 2011-04-22 2014-12-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荷重検出装置
JP5984019B2 (ja) * 2013-03-08 2016-09-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着座検知用荷重検出装置
JP6024528B2 (ja) * 2013-03-08 2016-1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着座検知用荷重検出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JP2014201244A (ja) * 2013-04-08 2014-10-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206216B2 (ja) * 2014-01-27 2017-10-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検出装置
JP6283126B2 (ja) 2015-01-27 2018-02-2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荷重検知センサユニット
JP6523737B2 (ja) * 2015-03-27 2019-06-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検出器付きのシート
US10449874B2 (en) 2015-03-27 2019-10-22 Ts Tech Co., Ltd. Seat with detector
CN107661201A (zh) * 2016-07-28 2018-02-06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JP6849928B2 (ja) * 2019-04-26 2021-03-3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検出器付きのシー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4067A (ja) * 2000-04-11 2001-10-23 Nec Corp シート用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73701A (zh) * 2004-03-25 2005-09-28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薄膜开关和电阻元件的座位传感器
US6953224B2 (en) * 2002-04-04 2005-10-1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cushion for vehicle seat unit
JP2008051592A (ja) * 2006-08-23 2008-03-06 Denso Corp 乗員検知センサ
JP2009107560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enso Corp 着座センサ
CN101477907A (zh) * 2003-05-20 2009-07-08 株式会社藤仓 着座检测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0799A (en) * 1998-10-06 1999-11-23 Boon; Stephen W. Chair occupancy monitoring device
JP4356243B2 (ja) 2001-01-12 2009-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着座センサの取付け構造
JP4734793B2 (ja) * 2001-07-26 2011-07-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出装置
JP4448379B2 (ja) * 2003-05-20 2010-04-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着座検出スイッチ
EP1968087B1 (en) 2003-05-20 2009-11-18 Fujikura, Ltd. Seating detection switch
US7043997B2 (en) * 2003-07-09 2006-05-16 Cherry Corporation Seat for sensing a load
JP4281536B2 (ja) * 2003-11-27 2009-06-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荷重センサおよび荷重センサの配設治具
JP2005233845A (ja) 2004-02-20 2005-09-02 Denso Corp フィルムセンサおよびセンサセルの配線構造
JP4474995B2 (ja) 2004-04-28 2010-06-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着座センサ
US7500536B2 (en) * 2006-09-27 2009-03-1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eat heater with occupant sensor
US7598881B2 (en) * 2006-10-18 2009-10-06 Elesys North America, Inc. Sensor and circuit configuration for occupant detection
DE102008053626B4 (de) 2007-10-31 2016-09-08 Denso Corporation Sitz-Sensor
JP2009128153A (ja) 2007-11-22 2009-06-11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のシート用荷重検知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4067A (ja) * 2000-04-11 2001-10-23 Nec Corp シート用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53224B2 (en) * 2002-04-04 2005-10-1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cushion for vehicle seat unit
CN101477907A (zh) * 2003-05-20 2009-07-08 株式会社藤仓 着座检测开关
CN1673701A (zh) * 2004-03-25 2005-09-28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薄膜开关和电阻元件的座位传感器
JP2008051592A (ja) * 2006-08-23 2008-03-06 Denso Corp 乗員検知センサ
JP2009107560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enso Corp 着座センサ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6019A1 (en) * 2016-09-12 2018-03-15 Suzhou Swandoo Children's Articles Co., Ltd. Occupancy sensing for a chil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8657028A (zh) * 2017-03-28 2018-10-1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就座传感器
CN109029809A (zh) * 2018-07-05 2018-12-18 浙江金池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传感器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2936B (zh) 2016-05-25
DE102011051913B4 (de) 2019-07-04
DE102011051913A1 (de) 2015-08-06
US8701816B2 (en) 2014-04-22
CN103692936A (zh) 2014-04-02
US20120031685A1 (en) 2012-02-09
JP5495067B2 (ja) 2014-05-21
JP2012051548A (ja) 2012-03-15
CN102371921B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1921B (zh)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94449B (zh) 一种压力感测输入模块
US20170357325A1 (en) Localized Deflection Using a Bending Haptic Actuator
EP2738837B1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an interlinking member having a vibration-damping portion
JP4463653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センサ
US11740141B2 (en) Pressure-sensitive element
US20060090569A1 (en) Pressure sensor
CN108027290B (zh) 力学量测定装置
WO2014115724A1 (ja) シャント抵抗式電流センサ
CN108760105B (zh) 一种角度可调型仿生毛发传感结构
US20220214232A1 (en) Capacitance sensor
JP2019179039A5 (zh)
JPH10125301A (ja) 接続端子
US10222281B2 (en) Force detection apparatus having high sensor sensitivity
JP5272470B2 (ja) 感圧センサ
JP2011247670A (ja) 疲労度検出ひずみゲージ
JP4475134B2 (ja) 荷重検出装置
CN211626765U (zh) 应力应变传感器、应力应变传感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831532B2 (ja) 乗員検知センサ
JP4595267B2 (ja) 感圧スイッチ
JP2006208272A (ja) 半導体多軸加速度センサ
JP3040684U (ja) ひずみゲージ
CN108458816B (zh) 曲面电极结构
JP451469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センサ
CN114930138A (zh) 力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