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6911A - 利用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借防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借防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6911A
CN1666911A CNA2004100081594A CN200410008159A CN1666911A CN 1666911 A CN1666911 A CN 1666911A CN A2004100081594 A CNA2004100081594 A CN A2004100081594A CN 200410008159 A CN200410008159 A CN 200410008159A CN 1666911 A CN1666911 A CN 1666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cards
smart identity
anchor fitting
read
described sm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81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府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4100081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66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666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6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盗方法,具体涉及利用新一代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盗防借的方法。本发明在汽车上配备了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预先将需要授权的智能身份证数据输入并储存到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能自动识别所插入的智能身份证是否为授权证而决定操作者能否允许操作驾驶汽车,这样不但安全和方便,而且能合理拒绝借车,从而解决了现有防盗器的不足与缺陷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利用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借防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盗方法,具体涉及利用新一代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盗防借的方法。
现有技术
通信和交通的快速发展让这个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拥有私人汽车是许多人一直以来的梦想,可由于汽车的价值颇高和移动性强,因此汽车的被盗现象也同时日益突出,这确实是所有汽车制造商和汽车车主甚至保险公司最担忧和困扰的事情,针对此现象,如今一般的汽车都配备了相应的防盗装置,特别是一些高级的轿车在汽车出厂前就配备了功能齐备的跟汽车发动机连为一整体的防盗系统;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部分高级的汽车防盗装置上甚至还配备了移动通信终端设备,这样不但可以通过配备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开启或关闭车门、空调,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它来对汽车进行布防、撤防、防抢工作,并在发生盗警时还可以让系统自动呼叫车主预设电话通知车主以采取紧急应急措施来阻止汽车被盗,然而,通过物理组合编码方式原理设计的遥控型汽车防盗器,由于技术简单,盗窃者采用解码器进行解码相当容易的可将车辆盗走;而带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防盗器相对而言要好些,可是安全系数还是不高,比如车主身边的人就很容易趁车主不留意用车主电话远程操作以解除汽车的防盗系统甚至开启发动机将车盗走,还有,如果车主一不小心泄露汽车防盗装置里配备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或预设在汽车防盗装置里的车主移动电话密码,那么更加容易造成后果,现在移动运营商为了方便客户都允许只要有密码就可以办理业务,而用户通过密码能办理业务的地方很多,比如移动运营商的营业厅、服务热线、互联网、甚至一些移动代办点都可以,盗贼在获取密码时完全可以先通过这些公开途径先将设置在汽车防盗装置里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办理停机业务或补换一张车主的移动SIM卡后,再轻松的去偷盗当事人的汽车。
另外,在发展中国家,有了驾驶执照的人并不都有自己的汽车,尤其是在考取了驾驶执照后而没有驾驶经验的人特多,他们大多数都不是因为有车才考的驾驶执照,于是亲朋好友或同事的借车成了车主们的一个新难题,并且令车主们最担心的还是怕借车人违章或出车祸,因为这需要自己去承担连带责任。
授权公开号为CN1113007C的专利中提到由车主预先将所选的码字和电话机的系列号ESN或IMEI储存在连接到车辆并起着放置便携式电话机的支架作用的固定装置内,当车辆启动前,由车主将电话机插入到该固定装置内对应的位置,此时电话机自动检测对比其系列号ESN或IMEI是否与储存在固定装置里的设置号一致,如果经检测一致,则不阻断汽车的起动装置,此时可用钥匙起动汽车;相反,则起动器保持被阻断状态,车辆无法启动,此专利大致上从便携式电话机的个人隐私性上解决了借车和防盗的技术问题,但同时存在一个最大的缺点:因为起着放置便携式电话机的支架作用的固定装置只能适应跟其匹配的便携式电话机,所以其它便携式电话机不能在这特定的固定装置上使用,因此不通用,在推广上会明显存在严重不足。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方便而安全并有充足合理的理由谢绝借车的新一代汽车防借防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汽车防盗器不足而发明的能利用新科技技术制作的新一代智能身份证对车辆实现拒借和防盗的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将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输入到一个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并储存下来;
将所述智能身份证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
响应于插入动作,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响应于比较结果,提供一个信号以决定起动或阻止起动所述汽车。
一种用于实施对车辆的防盗方法的智能身份证:
将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输入到一个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并储存下来;
将所述智能身份证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
响应于插入动作,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响应于比较结果,提供一个信号以决定起动或阻止起动所述汽车。
一种用于接纳一张智能身份证以用于实施对汽车的防盗方法的固定装置:
将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输入到一个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并储存下来;
将所述智能身份证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
响应于插入动作,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响应于比较结果,提供一个信号以决定起动或阻止起动所述汽车。
所述智能身份证为可储存及处理资料的智能身份证。
所述智能身份证为可储存及处理资料的智能驾驶证或行驶证。
所述提供的一个信号是给汽车起动装置的信号。
所述提供的一个信号是给汽车防盗装置的信号。
还包括配合所述智能身份证而设置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
还包括一个将身份证数据输入到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里的输入器。
还包括一个汽车防盗装置或带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汽车防盗装置。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将智能身份证上的身份证资料事先输入到了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并储存下来,这样,当车主进入汽车后,首先得将自己的智能身份证插入上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只有当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和事先输入储存的数据进行比较相同时,才会提供一个信号给汽车,从而允许汽车起动,反之则汽车无法起动;并且由于智能身份证为个人绝对隐私的证件,车主有合理而从容的借口向想借车的人拒绝借车,从而在解决了现有汽车防盗技术不完善的同时,也同时解决了以往车主面对他人借车时不好意思拒绝的难题。
由于智能身份证具备微处理器和储存单元,其中有一项特征就是采用了生物特征识别科技,而目前可供采用的生物特征识别科技已有多种,例如指模、瞳孔、面型和声音等,因此如果在汽车里再配备相应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就更加完美和安全,也就是说除了有车主的智能身份证外,还需要车主本人的指模或瞳孔或面型或声音认证,只有通过此项生物特征认证后才可以起动汽车,这样更能起到安全且更有拒绝借车的理由。
采用本发明后,具备如下明显优点:
1、车主的智能身份证可做多台车的识别证,尤其是车主有多台车时特别明显。
2、由于智能身份证可加入安全电子证书,可以更安全的保护汽车。
3、由于智能身份证为个人绝对隐私的证件,有更能谢绝借车的理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中的实施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中配备汽车防盗装置的实施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中配备相应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实施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中的主要功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图1是实施本发明方法的实施结构图,由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智能身份证(2)、汽车起动装置(4)组成,所述的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上有供所述智能身份证(2)的插入槽(6),所述智能身份证(2)按箭头所示意方向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上的插入槽(6);所述智能身份证(2)为可储存及处理资料的智能身份证、智能驾驶证或行驶证;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输出端口和所述汽车起动装置(4)相连;还包括一个将身份证数据输入到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里的输入器。
我们先将所述智能身份证(2)里的身份证数据输入到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中并储存下来,当所述智能身份证(2)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上的插入槽(6)时,响应于插入动作,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2)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比较数据一致,由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提供一个起动信号给所述汽车起动装置(4),此时汽车允许起动;反之,如果比较数据不同,由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提供一个阻止起动信号给所述汽车起动装置(4),此时汽车不允许起动。
为了使本发明更安全,我们可以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2)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确认数据正确后,还要求车主输入密码,只有在密码输入正确后才可以由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提供一个起动信号给所述汽车起动装置(4),此时汽车允许起动;反之,如果操作者输入密码不正确,由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提供一个阻止起动信号给所述汽车起动装置(4),此时汽车不允许起动;如果连续输入几次密码错误,汽车报警。
在图2中,为了使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安全,我们可以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里配备汽车防盗装置(5),尤其是带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防盗器,这样,我们可以将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和所述汽车防盗器(5)里微处理器合并为一个处理器,可以节省费用并产生更密切的效果,先将所述智能身份证(2)里的身份证数据输入到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中并储存下来,当所述智能身份证(2)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上的插入槽(6)时,响应于插入动作,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2)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比较数据一致,由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提供一个起动信号给所述汽车防盗装置(5),此时所述汽车防盗装置(5)解除布防信号从而允许汽车起动;反之,如果比较数据不同,由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提供一个阻止起动信号给所述汽车防盗装置(5),此时所述汽车防盗装置(5)继续处于布防状态,汽车不允许起动。
当然,也可以跟其它单独的防盗器一起联合使用,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2)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后,如果比较数据一致,由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提供一个允许起动信号给所述汽车防盗器的微处理器,此时所述汽车防盗器的微处理器在收到此指令后解除布防信号从而允许汽车起动;反之,如果比较数据不同,由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提供一个阻止起动信号给所述汽车防盗器,此时所述汽车防盗器继续处于布防状态,汽车不允许起动。
在图3中,为了更好的达到实施效果,我们还可以配备相应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这样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在确认所述智能身份证(2)为授权证后,还继续要求检测车主的生物特征,如我们配备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为指模识别装置,那么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还要求车主提供指模进行识别检测,只有在继续的指模识别正确后才给汽车起动装置发出解除阻止起动的信号;如我们配备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为瞳孔识别装置,那么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还要求车主提供瞳孔进行识别检测,只有在继续的瞳孔识别正确后才给汽车起动装置发出解除阻止起动的信号;我们配备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为面型识别装置,那么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还要求车主提供面型识别检测,只有在继续的面型识别正确后才给汽车起动装置发出解除阻止起动的信号;我们配备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为声音识别装置,那么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还要求车主提供声音识别检测,只有在继续的声音识别正确后才给汽车起动装置发出解除阻止起动的信号。
另外,在需要配备旅行电脑的高级轿车上,我们还可以设置将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和旅行电脑合并在一起,也就是说在设计旅行电脑时将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考虑一起合并,这样可以共享旅行电脑上的资源,比如微处理器、显示屏、输入界面等,并得到更安全的保护和更加漂亮的车内装饰整体效果。
为了让所述智能身份证(2)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建议采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里的读取装置选择下落式接触装置,由于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里的读取装置阅读器与所述智能身份证(2)进行本体接触时基本上有两种模式:即下落式接触和摩擦式接触(又称滑动或拭擦式接触),就摩擦式接触而言,其接触部件是固定的,当证片插入阅读器时,接触面会抹过证的表层和晶片;至于下落式接触,其接触部件是可以移动的,在证片插入阅读器后,接触面会“降落”至晶片之上,因此,下落式接触型的读取装置可以给所述智能身份证(2)上的晶片提供较佳保护。
为配合所述智能身份证(2)日后可能提供的电子缴费功能,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最好支援EMV标准,因为EMV是一个共通应用系统标准,由欧洲国际支付公司、万事达国际组织及Visa国际组织三家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开发,旨在于世界各地推广智能证作结帐用途,如果这样,我们配合汽车里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将来在车上进行电子缴费操作。
为了不使本发明的太专一性而产生的防借防盗功能反而约束车主自己,比如因为必须车主本人的智能身份证甚至必须车主本人到场并在得到生物特征识别后才能驾驶汽车,如果确实本人需要别人驾驶或多人驾驶才有意义,我们可以设定车主授权程序,即车主可以授权他人的智能身份证在授权范围内有效起动汽车,当车主需要授权别的智能身份证时,车主先将自己的智能身份证[车主的智能身份证为主证,主证在购买安装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时就由专业人员通过专用的输入器输入了相关的资料,此资料的更改必须找专业维护人员才可以实现]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在检测对比认证成功后选择授权,当授权操作指令被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接受时,拔出车主的智能身份证,再将需要授权的智能身份证插入后选择授权参数条件,这样被授权的智能身份证可以在车主授权的范围内操作驾驶本车;如果配备了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的,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还会继续要求被授权者提供相应的生物特征,以便对应以后的生物特征识别程序许可。当然,为了防止部分知情人以此能授权其它智能身份证的理由为借口来借车,我们还可以设定授权人数限制,比如我们只允许车主授权2-3张其它智能身份证,如家庭用车可以授权爱人、孩子和司机,公司用车可以授权司机、助理和秘书,这样就没有空间再给其它的智能身份证授权了。如果要授权一张新的智能身份证,就必须先解除一张已经被授权的智能身份证,而要解除一张已经被授权的智能身份证只有在车主的智能身份证和将要被解除的智能身份证同时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上操作才有效,万一车主和被授权人的智能身份证遗失或出现意外,只有到专业服务站点才可以实现被授权人的解除服务,从而杜绝那些想以此为借口的借车人的念头。
图4就是本发明的具体软件流程图,下面做详细描述:
车主进入汽车后,将已经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里设定的指定智能身份证(2)插入插入槽(6),响应插入动作,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自动读取所述智能身份证(2),若非授权证,则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自动终止读取程序返回待机状态;若是授权证,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进入验证密码程序,提示车主输入设定密码,如果输入密码错误,则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自动返回待机状态,如果密码输入正确,此时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自动检测系统是否配备了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如果没有配置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则提示车主是否需要进行授权设置;如果车主不需要进行授权设置,则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自动检测是否带有防盗装置或连接有其它防盗装置,如果有,则解除防盗锁定从而允许汽车起动;如果没有,则直接解除起动装置锁定,允许汽车起动。
如果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自动检测系统是否配备有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时检测到已经配备了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的,则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还会提醒车主进一步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只有在操作者的生物特征跟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系统里的一样时才会允许继续操作,否则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会自动返回待机状态。
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的全部检测验证工作完成后,如果车主将所述智能身份证(2)从插入槽(6)里抽出,则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默认车主将要进行授权操作[车主在通过所述智能身份证(2)或密码或生物特征装置(3)验证成功后按授权按钮也可进入授权操作程序],此时车主将要授权的其它智能身份证插入插入槽(6),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自动读取该智能身份证里的数据,此时如果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发现系统里没有该智能身份证的数据资料,则将此证的资料储存进系统中,如果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发现系统里已经存有该智能身份证的数据资料,则会自动删除该证的数据资料即取消该证的授权,授权成功后将已经授权的证取出,如果车主还要授权或取消其它的智能身份证,只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在授权工作完成后,再将自己的证插入插入槽(6)后继续程序直至起动汽车,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车主没将自己的证插入插入槽(6),系统默认车主放弃进一步的操作,回到待机状态。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现有智能身份证上本身具备的高科技技术进行了充分的扩展,由于将智能身份证上的身份证资料事先输入到了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并储存下来,这样,当车主进入汽车后,首先得将自己的智能身份证插入上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只有当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和事先输入储存的数据进行比较相同时,才会提供一个允许起动的信号给汽车起动装置或解除汽车防盗装置的布防系统,从而汽车才能正常起动;反之则汽车无法起动。另外所述智能身份证为个人绝对隐私的证件,车主能有合理而从容的借口向想借车的人拒绝借车,加上所述智能身份证上具备独立的微处理器和储存单元,其中有一项特征就是采用了生物特征识别科技,而目前可供采用的生物特征识别科技已有多种,例如指模、瞳孔、面型和声音等,因此如果在汽车里再配备相应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就更加完美和安全,也就是说除了有车主的智能身份证外,还需要车主本人的指模或瞳孔或面型或声音认证,只有通过此项生物特征认证后才可以起动汽车,从而在解决了现有汽车防盗技术不完善的同时,也同时解决了以往车主面对他人借车时不好意思拒绝的难题。
尤其是现在所述智能身份证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开始推广使用,可以说是人手一张,做到资源共享;更为重要的是所述智能身份证是一个人才有一张,非常独立而绝对不可能有重复的个人资料信息编码,而这些信息只有国家相关部门才可以写入,本发明中的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只是被动的去读取证上的资料,所以实用性和安全性都很强,对实施本发明有着更进一步的推广价值。
还有,当车主有几台车时,本方面能更好的方便车主进行管理和驾驶,车主只要在所有的车上配备本发明的产品,就可以在安装本发明装置时将车主的智能身份证数据输入到系统中,以后车主就只要一张自己的证就可以轻松操作驾驶所有的车,并可随时对他人进行授权及取消权限;如果同时选择配备了先进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产品的话,车主就可以做到不再象以前那样总需要到司机或办公室拿汽车钥匙,不但省去了麻烦,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常安全、方便而且能有合理借口拒绝借车的新方法,对汽车的安全保护有着非常好的意义,并适合市场需求,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与推广。
上述实施例中没对相应的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和所述智能身份证(2)之间的具体数据读取方式、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1)和所述智能身份证(2)的具体型号或材料特性、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3)的具体型号和工作原理、所述汽车防盗装置(5)的具体种类和型号或防盗方式、所述汽车防盗装置(5)里配备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工作方式与原理等,因为对于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那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虽然前面做了详细的说明和介绍,也有相应详细的示意图和实施例做辅助说明,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显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改进,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上述相应的说明及相应的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其特征是:
将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输入到一个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并储存下来;
将所述智能身份证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
响应于插入动作,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响应于比较结果,提供一个信号以决定起动或阻止起动所述汽车。
2.一种用于实施对车辆的防盗方法的智能身份证,其特征是:
将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输入到一个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并储存下来;
将所述智能身份证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
响应于插入动作,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响应于比较结果,提供一个信号以决定起动或阻止起动所述汽车。
3.一种用于接纳一张智能身份证以用于实施对汽车的防盗方法的固定装置,其特征是:
将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输入到一个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并储存下来;
将所述智能身份证插入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
响应于插入动作,将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里的身份证数据和储存在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响应于比较结果,提供一个信号以决定起动或阻止起动所述汽车。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智能身份证为可储存及处理资料的智能身份证。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智能身份证为可储存及处理资料的智能驾驶证或行驶证。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提供的一个信号是给汽车起动装置的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提供的一个信号是给汽车防盗装置的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配合所述智能身份证而设置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将身份证数据输入到所述智能身份证读取固定装置里的输入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防借防盗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汽车防盗装置或带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汽车防盗装置。
CNA2004100081594A 2004-03-10 2004-03-10 利用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借防盗的方法 Pending CN1666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100081594A CN1666911A (zh) 2004-03-10 2004-03-10 利用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借防盗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100081594A CN1666911A (zh) 2004-03-10 2004-03-10 利用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借防盗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6911A true CN1666911A (zh) 2005-09-14

Family

ID=35038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81594A Pending CN1666911A (zh) 2004-03-10 2004-03-10 利用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借防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6691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6175A (zh) * 2010-07-23 2012-02-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3010161A (zh) * 2012-12-26 2013-04-03 江苏大学 基于身份信息的无证驾驶辅助识别方法与系统
CN104986144A (zh) * 2015-06-25 2015-10-21 王方圆 智能型汽车防盗系统
CN106355129A (zh) * 2016-10-28 2017-01-25 赵立 一种车辆电子驾照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7113546A (zh) * 2014-12-30 2017-08-29 贝宝公司 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的车辆使用和性能限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6175A (zh) * 2010-07-23 2012-02-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3010161A (zh) * 2012-12-26 2013-04-03 江苏大学 基于身份信息的无证驾驶辅助识别方法与系统
CN103010161B (zh) * 2012-12-26 2016-04-27 江苏大学 基于身份信息的无证驾驶辅助识别方法与系统
CN107113546A (zh) * 2014-12-30 2017-08-29 贝宝公司 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的车辆使用和性能限制
US10974733B2 (en) 2014-12-30 2021-04-13 Paypal, Inc. Vehicle use and performance restrictions based on detected users
CN104986144A (zh) * 2015-06-25 2015-10-21 王方圆 智能型汽车防盗系统
CN106355129A (zh) * 2016-10-28 2017-01-25 赵立 一种车辆电子驾照识别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5054B (zh) 具有许可及授权功能的nfc智能汽车钥匙系统
CN1495074A (zh) 车辆电子钥匙系统
US7161464B2 (en)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8195253A (ja) 車両使用許可システム
EP2681084B1 (fr) Dispositif, système et procédé pour le partage de véhicules
US201201731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Operation of a Motor Vehicle Without Required Insurance
CA2490208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verification of the holder of an authorisation document
Brown Review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nic vehicle immobilisation: Evidence from four countries
WO2004050437A1 (ja) 認証装置、電子運転免許証および認証システム
JP2007531925A (ja) 車両監視システム
JP4747778B2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キー情報管理装置、車両、キー発行方法および車両動作制御方法
KR20000029123A (ko) 자동차를 동작 해제하는 프로세스 및 이를 위한 칩 카드및 차량 장치
US20050184855A1 (en) Fingerprint vehicle access system
CN1666911A (zh) 利用智能身份证对汽车实现防借防盗的方法
US20080312789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otor Vehicle
WO2005021904A1 (ja) 認証システム
CN105227555B (zh) 设备启动方法和系统
JP4135658B2 (ja)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CN2477477Y (zh) 机动车防伪防盗多功能牌照装置
JP2015090519A (ja) 車載記録装置
JP2008121654A (ja) 自動車の運転免許証と情報カードそしてエンジン始動の制御に関する。
Ali et al. Authenticated Access Control for Vehicle Ignition System by Driver’s License and Fingerprint Technology
WO2009009316A1 (en) Method for us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ctivate a vehicle
JP2006063627A (ja)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JP2005335567A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