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9392A - 防护罩带 - Google Patents

防护罩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9392A
CN1659392A CN038130548A CN03813054A CN1659392A CN 1659392 A CN1659392 A CN 1659392A CN 038130548 A CN038130548 A CN 038130548A CN 03813054 A CN03813054 A CN 03813054A CN 1659392 A CN1659392 A CN 1659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housing
boot band
cross
sectional area
b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130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4396C (zh
Inventor
荻野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9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9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43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439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035Hose-clips fixed by means of teeth or hoo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84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F16D3/843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nclosed covers
    • F16D3/845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nclosed cover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of joint parts due to the flexing of the cov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025Hose-clips tightened by deforming radially extending loops or f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10T24/1478Circumferentially swagged band clam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10T24/1482Ratchet and tool tightened band cla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Joints That Cut Off Fluids, And Hose Joints (AREA)
  • Diaphragms And Bellow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护罩带,可以不过度夹紧防护罩,可以防止油脂从防护罩和防护罩带中渗漏,可以均匀地产生施加到防护罩上的夹紧接触力,而不减小作用到防护罩上的接触力。该防护罩带包括金属带状件(2),防护罩带缠绕在防护罩的外周形成环形形状,且防护罩带的一端与另一端重叠,通过在使环形状金属带状件(2)的周长缩短的方向施加夹紧力,夹紧装置(7)使防护罩保持为夹紧状态。在带状件(2)的一部分上形成了小横截面区(5a),小横截面区(5a)和横截面并未减小的普通部(8)由于夹紧力产生塑性变形而延长。

Description

防护罩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罩带(boot band),该防护罩带由橡胶、树脂等物质制成,用于将防护罩固紧在连接部件上。
背景技术
防护罩带,用于将防护罩固紧在金属部件上,该防护罩搭接在金属部件之间如动力传输轴之间。它可以用于例如汽车的恒速接头或者其他类似物。在汽车的恒速接头中,防护罩被搭接在轴之间,当里面有油脂时,防护罩带从外面夹住防护罩,使防护罩与轴紧密接触,以防止油脂从防护罩和轴之间流出。
由于这样的防护罩、轴和防护罩带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有尺寸误差,因此该误差需要是可接受的误差。日本特开平8-170773号公报中披露了一种有可接受的误差的防护罩带。一个沿防护罩纵向的开口冲入到这种防护罩带中。由于所述开口处的横截面是减小的,因此在夹紧时,在拉伸载荷下,阻碍弹性延伸的阻力也降低。也就是说,防护罩带的开口形成部分通过夹紧发生了弹性变形、延伸变形,在弹性区域中,通过所述开口形成部分的延伸调整误差。
然而,当如日本特开平8-170773号公报中披露的防护罩带在弹性区域被拉长时,在防护罩上的载荷将增加,结果导致在防护罩过分加紧和甚至可能破裂。
因为防护罩带在弹性区域被拉长,开口也需要被拉长来保证一个大范围的误差调整能力。但是,开口被拉长时,防护罩的粘着力在开口变形部分是降低的,开口形成部分的夹紧力不够,因此,可能恶化密封性能,使油脂渗漏。
如上所述,传统的防护罩带只调整误差,并且它能既不能防止防护罩破裂也不能提供一种稳定和安全的密封。考虑到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防护罩带,它不仅可以调整误差,而且可以保证在防止防护罩开裂的同时提供稳定的密封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一个由金属带状件制成的防护罩带,防护罩带缠绕在防护罩的外周形成环形形状,且防护罩带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内侧和外侧重叠,通过在使环形状金属带状件的周长缩短的方向施加夹紧力,而使防护罩保持为夹紧状态,这样形成带状部件一部分比所述带状部件的剩余部分有一个更小横截面。在所述的夹紧力作用下,使得更小横截面部分和截面并不减小的整体部分发生塑性变形。
本发明中的防护罩带可以夹紧防护罩,通过施加夹紧力,保持防护罩上的夹紧状态,使得缩短防护罩带长度,带状防护罩带形成环状。
根据权利要求1,因为在夹紧的同时,小横截面部和普通部分通过塑性变形而延长,可以获得大范围的误差。另外,因为防护罩在塑性变形区不过分夹紧,可以避免防护罩开裂。而且,因为小横截面和普通部分都被拉长,拉伸量并不需要仅仅由小横截面形成。因此,并不需要拉伸小横截面,从而也可以保证对防护罩的粘着力,并且可获得稳定和很好的密封。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如权利要求1所述,但是其中所述带状件具有满足以下条件1和条件2的特性。
条件1:由于防护罩反作用力而引起的张力是等于或者大于对普通部分的屈服点载荷,其中该反作用力是(a)由于夹紧产生的并(b)作用在小横截面上。
条件2:所述小横截面区的横截面积乘以所述小横截面区的断裂强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普通部的横截面积乘以普通部的屈服强度。
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的条件1是通过塑性变形延长带状普通部的条件,而条件2是防止小横截面区断裂的条件。因此,当满足了条件1和条件2时,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具有与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相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是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罩带,但是,其中,小横截面区的横截面积通过乘以加工所述小横截面区引起的硬化而导致的屈服点变化速率。
当小横截面是通过加工如冲压而形成时,小横截面区域的硬化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由于设置条件2时考虑了屈服点的变化速率以及小横截面区域的横截面积,所述速率随加工硬化过程而变化,因此,粘着力可以更有效地作用在防护罩上。
权利要求4的一个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所述的防护罩带,但是其中所述的小横截面区域形成在防护罩带的外叠层部分。
因此,小横截面区域位于防护罩带外叠层部分,从而使得小横截面不接触防护罩。所以小横截面区域不会咬入防护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防护罩带在实施例1中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防护罩带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夹紧前实施例1中的防护罩带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了在使用中的防护罩带的横截面图;
图5示出了作用在防护罩带的粘着力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作用在实施例1中的防护罩反作用力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图;
图7示出了加工硬化引起的屈服点变化的俯视图和两个图表;
图8示出了在实施例1中的防护罩带的拉伸图;
图9示出了在实施例2中的防护罩带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在实施例2中的防护罩带的侧视图;
图11示出了夹紧前在实施例2中的防护罩带的横截面图;
图12示出了在实施例2中的防护罩带的拉伸图;
图13示出了在实施例3中的防护罩带的俯视图;
图14示出了在实施例3中的防护罩带的侧视图;
图15示出了夹紧前在实施例3中的防护罩带的侧视图;
图16示出了夹紧后在实施例3中的防护罩带的侧视图;
图17示出了在实施例3中的防护罩带拉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参照附图示出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每一个实施例中,相同的符号指相同的部件。
(实施例1)
图1至图8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防护罩带。图1是带状件的俯视图,图2是其侧视图;图3是当防护罩带1缠绕在防护罩20上时防护罩带1的横截面图。
防护罩带1包括带状件2,该带状件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为薄的平条状。如图3所示,带状件缠绕在防护罩20的周围,像一个环那样缠绕在防护罩20周围。在缠绕时,需要使带状部件2的外部分4叠加在与防护罩20的外圆周相接触的带状部件2上。此外,如图4所示,防护罩20用于覆盖金属件21例如轴。
多个(该实施例中有三个)配合孔5(在图1和图2中),5a(在图1,2和3中)是通过冲孔形成在外重叠部分4。配合凸出物6与配合空5,5a配加工,数量和孔的数量相同,从而向带状物内部3凸出。配合凸出物6与配合孔5、5a相配合,从而带状件2可以保持为环状。
耳部7作为一个夹紧装置,在外重叠部分4沿径向朝向环外凸出,并且接近配合凸起部分6。耳部7形成为从带状部件2升起的一对支架部7a,和连接两个支架部7a的一个连接桥部分7b,夹紧力沿一个方向(该方向如图3所示的箭头E的方向)作用在每个支架部7a上,使得耳部7的环状长度缩短,整个耳部7变形。由于该变形,防护罩带1可以在防护罩20保持夹紧状态。
而且,一个厚度逐渐减小的薄部3a形成在内部3的开口侧端部。由于该薄部3a,带状件2的内部3的整个长度可以紧密地接触防护罩20的外圆周,这样防护罩20可以被牢牢地夹紧。
防护罩带部件2包括一个截面更小的部分。带状部件2的截面不属于小横截面区的部分是普通部分8。在这个实施例中,设置在耳部7侧的多个配合孔中的配合孔5a用于形成小横截面区。其他配合孔5不用于形成在本发明中可以延伸的小横截面区,因为它们用于与刚性材料制成的配合凸起6相配合和咬合。配合孔5a形成在外重叠部分4中,从而不与防护罩20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咬入防护罩20。
前述实施例设计为通过在两个方向(如图3所示)施加夹紧力E,缩短耳部7的长度,配合孔5a沿带状件2的纵向延伸,普通部8也通过塑性变形沿相同方向延伸。
所述设计基于条件11和12,如下所述:
条件11:由于夹紧而由防护罩反作用力引起的施加到所述小横截面区(包括配合孔5a)的拉力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普通部8的屈服点载荷。
条件12:所述小横截面区(配合孔5a)的横截面积乘以所述小横截面区的断裂强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普通部8的横截面积乘以普通部8的屈服强度。
由于条件11,当防护罩反作用力作用到防护罩带1时,通过塑性变形可延伸普通部8。并且,由于条件12,可以防止小横截面区(包括配合孔5a)断裂。因此,条件11和条件12使得小横截面区(包括配合孔5a)和普通部8都延伸,从而可以使小横截面区(包括配合孔5a)不断裂,而夹紧防护罩20。
以下将用具体的数值进一步解释前述条件。图4示出了汽车的恒速接头的横截面图,其中应用了该实施例,防护罩20搭接在作为轴的金属件21和22上。防护罩20的固定部端20a覆盖金属件21,另一固定部端20b用于覆盖金属件22,从而防护罩20搭接在金属件21和22上,从而使油脂保持在防护罩20内。该实施例中的防护罩带1用于夹紧金属件21一侧的防护罩20的固定部端20a。
防护罩带1的带状件2的厚度为1mm,宽度为10mm,如果具有环状外形时,半径为35mm。耳部7的一对支架部7a之间的距离是10mm。配合孔5、5a的宽度为3.5mm,长度为7mm。屈服载荷是220N/mm2、断裂载荷是690N/mm2、断裂延伸率为60%的不锈钢此处用作带状件2的材料。防护罩20的材料是聚酯弹性体elastomer,硬度是47D。防护罩带1的固定部端部20a的厚度约为1.25mm,防止油脂渗漏所需的接触力是1.5N/mm2,而防护罩20断裂的接触力是6N/mm2
为了夹紧防护罩20,配合孔5、5a与配合凸起6相接、配合,从而使得防护罩带1如图3所示绕成环状。耳部7的支架部7a在每一侧沿着图3中箭头E示出的方向夹紧,利用专用工具,从而可夹紧防护罩,从而可缩短它的长度。因此,防护罩20的固定部端20a压下,与金属件21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通过使耳部7塑性变形,可以缩短长度,从而使得防护罩20的反作用力用于产生延长防护罩带1的载荷(带状件2)。图5用于计算沿着横截面X-X的用于延长防护罩带1的力。该计算假定不考虑防护罩20和防护罩带1之间的摩擦力。
防护罩带1在夹紧时半径为r(mm),由防护罩带1夹紧时产生的接触力P(N/mm2)加到微分角dθ上的载荷f可以如下表示为:
f=P×弧长dθ×防护罩带的宽度b=Pbrdθ
产生在X-X之间的载荷F(用于延伸防护罩带1的载荷)可以利用下述公式对载荷f(正交于X的Y方向分量)进行积分:
F = ∫ 0 π 2 pbr sin θdθ = Pbr [ cos θ ] 0 π 2 = Prb (公式1)
由于横截面X-X的长度只有防护罩带1的长度的一半,因此,作用到整个防护罩带1的载荷G可以表示为:
G=2F=2Prb
图6是一曲线图,其中,垂直轴表示防护罩反作用力的载荷,它使作为小横截面区的配合孔5a延伸,以及包括配合孔5a的小横截面区阻碍载荷的抗拉强度;其中水平轴线表示防护罩20的压下量,其对应于防护罩反作用力的载荷和包括配合孔5a的小横截面区的抗拉强度。在图6中,曲线I示出了防护罩反作用力所应用的用于延伸配合孔5a的载荷,曲线J示出了包括配合孔5a的小横截面区的抗拉强度。在图6中,由于在夹紧耳部7的初始压下阶段,用于延长配合孔5a的载荷I未超过配合孔5a的屈服载荷,也就是说,由于包括配合孔5a的小横截面区的抗拉强度比由防护罩反作用力应用的延长配合孔5a的载荷大,因此,可以夹紧防护罩带1,从而压下防护罩20。
当耳部7的夹紧量增加时,防护罩20的压下量增加,从而防护罩的反作用力也增加,因此,也可以增加作用到配合孔5a上的载荷I。当载荷超过配合孔5a的屈服点载荷时,由于产生了塑性变形,配合孔5a也延长。在由于塑性变形产生延长之后,配合孔5a继续延长,防护罩20的压下量很难增加,即使继续增加耳部7的夹紧量,防护罩20也不能被继续压下。
当孔由于塑性变形开始延伸时,防护罩压下量确定了防护罩带1的配合孔5a的横截面区。防护罩压下量的值设置为使得获得一个足够大的可以防止防护罩中的油脂渗漏的接触力,不损坏防护罩20。在该实施例中,防止油脂渗漏所需的接触力是1.5N/mm2。由于带的半径是35mm,可以利用公式G=2Prb计算用于延长防护罩-带1的载荷G,
G=2×1.5×35×10=1050N
由于配合孔5a通过冲压带状件2形成,材料的屈服应力由于加工硬化升高,因此,配合孔5a周围的硬度增加。因此,在前述条件2下,在考虑配合孔5a的横截面积时,需要考虑由于加工硬化引起的屈服应力的增加。
图7由于加工硬化配合孔5a周围的硬度变化。在采用不锈钢时,硬度的变化速度和屈服点的变化速度的趋势相同。如图7所示,在配合孔5a的周围的屈服点平均增加了25%,屈服载荷计算为220×1.25=275N/mm2。因此,紧密接触防护罩20的配合孔5a周围的所需的横截面积计算为1050N/275=3.82mm2。由于带状件2的厚度是1mm,配合孔5a每侧所需的宽度是1.91mm(两侧总共是3.82mm)。配合孔5a的横截面区必须具有该值或者更多,为了能够采用足够大的防止油脂从防护罩处渗漏的接触力。从上可知,配合孔5a的宽度必须小于6.18mm。
在接触力达到了防止油脂泄漏的水平后,如果配合孔5a继续延伸时,小横截面积区(包括配合孔5a)的延伸量就会过大,从而发生断裂。因此,在前述的条件1和2设置为使得由于塑性变形,普通部8也延伸(并使得防止只有配合孔5a延伸)。
此时,在耳部7的支架部7a之间的距离是10mm,作用到防护罩带1上的夹紧力一直增加直到这些支架部7a紧密地相接触(位于最大夹紧长度10mm)。例如,当防护罩的半径在夹紧前是31mm,而当支架部7a紧密地相接触时(例如支架部7a之间的间隔变为0mm),防护罩20的夹紧量是0.5mm,带状件2总体延伸量计算为10-л×0.5×2=6.86mm。假设没有配合孔5a作为小横截面积区的一部分并且假设带状件2总体延伸,延伸量计算为2×л×31=195mm。当带状件2延伸达6.86mm时,延伸率计算为6.86/195=3.5%。如果延伸仅由配合孔5a产生,延伸率变为6.86mm/7mm(配合孔5a的长度)=98%,其超过了断裂延伸率60%,因此,小的横截面积区(包括配合孔5a)断裂。
图8示出了配合孔5a的载荷-延伸率(曲线K)和普通部8的载荷-延伸率(曲线L)。整个防护罩带的延伸量是6.86mm。在该实施例中,这个延伸可以通过普通部8的长度188mm(195-7=188mm)和配合孔5a的长度7mm产生。在图8中,当防护罩带的拉力是3300N时,配合孔5a的延伸率约为9%。因为配合孔5a的长度是7mm,配合孔5a仅延长了0.63mm。但是,在相同的负载下,普通部8的延伸率约为3.4%,普通部8的长度是188mm,因此,普通部8延伸了6.23mm。总的延伸例如6.86mm是整个防护罩带的延伸量。
此时,尽管普通部8的延伸率较小,但是它的周长较长,因此,总的延伸量变大。因此,由于普通部8也延长,配合孔5a不需要比上面示出的延伸更长,以获得足够的延伸量。
但是,当防护罩带破裂时,接触压力是6N/mm2或者更多,从上述公式1可知,带的拉力是4200N。从图8中所示,此时,延伸率为20.1%时,配合孔5a延长了1.41mm,而延伸率为10.2%时,普通部8延长了18.87mm,因此,防护罩带总共延长了20.28mm。当耳部7的支架部7a之间的距离是10mm时,该延伸量足够大。因此,防护罩带1不会破裂。
以下将根据压下防护罩带的步骤来解释上述内容。防止油脂渗漏所需的接触力是1050N,配合孔5a的屈服点载荷是1706N,因此,可以得到防护罩带所需的拉力。此时,当继续压下防护罩带20时,通过防护罩的反作用力延长配合孔5a的载荷大于1706N,配合孔5a由于塑性变形开始延长。
当继续压下防护罩时,由于塑性变形配合孔5a继续延长,防护罩的反作用力变的更大;因此,延长防护罩带1的载荷达到2200N。此时,普通部8由于塑性变形也开始延伸。防护罩带断裂的载荷为4200N。由于在载荷达到4200N之前,因塑性变形而引起的普通部的延伸量足够,从而即使当支架部7a之间的距离是10mm,而支架部7a相互紧密地接触时,防护罩也不会断裂。
用于获得防止油脂渗漏的所需接触力的防护罩的足够压下量根据它的部件的特性的差异变化。例如,当防护罩的硬度较低时,防护罩的压下量应当大一些,从而获得相同的特定的接触力。比较防护罩在硬度较高和硬度较低的两种情况,在相同的压下量下,较低硬度的防护罩的反作用力要低,因此,用于延伸该防护罩带的载荷要小。也就是说,由于延长防护罩带的载荷和阻碍延伸的防护罩带的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在防护罩的硬度较低的时候,需要通过配合孔5a的塑性变形开始延伸的压下量变得更大。因此,从平衡防护罩反作用力和防护罩带的抗拉强度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限制防护罩带的抗拉强度,限制防护罩的反作用力。防护罩带的抗拉强度取决于配合孔5a的横截面,因此,当确定了抗拉强度,也就确定了延长防护罩带所需的力。
延长防护罩带1所需的力可以由防护罩的反作用力确定,如上述公式1所示,二者的关系是防护罩反作用力等于防护罩的弹性系数乘压下量。因此,如果防护罩的刚性较高(例如防护罩的硬度较高),防护罩反作用力变大,防护罩带开始在低的压下量下延伸。但是,当防护罩的刚性较低,除非压下量大,防护罩的反作用力没有变大,因此,如果压下量小,防护罩带将开始延伸。此时,即使部件的特性变化,也只有防护罩带的延伸量变化,因此,所需的接触力保持恒定,防止油脂渗漏的功能仍然相同。因此,即使防护罩的硬度高,当防护罩的压下量小时,由于配合孔5a开始延伸,防护罩将不会被过分夹紧。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当夹紧防护罩带1时,不仅作为更小横截面积部分的一部分的配合孔5a而且普通部8的部由于塑性变形延伸,因而可获得稳定的密封,从而防止油脂的渗漏。而且,由于该原因,无需使配合孔5a变长而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误差。此外,配合孔5a和普通部8由于塑性变形的共同延伸并没有过多地夹紧防护罩20,因此,防护罩20不会破裂。而且,由于较大的误差的范围可以通过使用形成在外重叠部4中的配合孔5a来获得,而不需要如日本特开平8-170773号公报中的防护罩带形成另外一个开口。
(实施例2)
图9到图12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防护罩带30。该实施例中的防护罩带30设计为使得开口31形成在实施例1中的防护罩带1中。
开口31设计为矩形,设置在带状件2的耳部7附近。如图11所示,当带状件2呈环状时,开口31设置在外重叠部4中,并不与防护罩20接触,因此,开口31并不咬入防护罩20。开口31通过冲压带状件2的预定部分而形成,开口31用作当防护罩带30夹紧时的小截面区。
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多个配合孔5,5a形成在带状件2的外重叠部4上,多个与配合孔5,5a相配合的配合凸起6形成在带状件2的内部3上。在多个配合孔中,设置在耳部7上的配合孔5a起到了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小的截面区的作用,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开口31和配合孔5a均作为小的横截面区。
在该实施例中,当耳部7开始夹住时,由于载荷尚未超过配合孔5a的屈服载荷或者开口31的屈服载荷,带状件2的抗拉强度大于防护罩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压下防护罩20。当夹住耳部7时,夹紧力增大,而防护罩的反作用力也增加。当防护罩的反作用力大于配合孔5a的屈服载荷或者开口31的屈服载荷时,配合孔5a或者开口31通过塑性变形延伸。在该延伸过程中,夹紧防护罩带30的力继续增加。因此,当该力超过普通部8的屈服载荷时,普通部8发生塑性变形开始延伸。由于塑性变形引起的普通部8的延伸阻碍了防护罩压下量的增加,从而不能过分地压下防护罩20。
至于上述夹紧,在压下防护罩20以达到防止油脂渗漏的接触力水平后,当只有配合孔5a和开口31延伸时,配合孔5a的一部分和开口31的一部分过分延伸,从而使防护罩带断裂。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条件(条件21和22)设定为使普通部也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延伸,从而防止防护罩带断裂。
条件21:由于夹紧而由防护罩反作用力引起并施加到配合孔5a和开口31的拉力等于或者大于普通部8的屈服点载荷。
条件22:配合孔5a和开口31的横截面积乘以配合孔5a和开口31的断裂强度等于或者大于普通部8的横截面积乘以普通部8的屈服强度。
通过设置条件21,当防护罩反作用力作用到防护罩带1时,通过塑性变形可使普通部8延伸。通过设置条件22,可以防止防护罩带断裂。因此,不仅配合孔5a和开口31作为小横截面区延伸,而且普通部8延伸,从而可以不断裂防护罩带而夹紧防护罩20。
以下将描述该实施例的一个例子中的特定的数值。
带状件2厚度为0.8,宽度为10mm,当其具有环状外形时,半径为15mm。支架部7a之间的距离是10mm;开口31的宽度为3.5mm,长度为7mm;每一个配合孔5的直径等于开口31的宽度。SUS430的屈服强度是240N/mm2,断裂强度是590N/mm2,此处用作带状件2的材料,其断裂延伸率为32%。该实施例中的防护罩带30将防护罩20夹紧和固定在如图4所示的金属件22上。防护罩20的材料是聚酯弹性体,硬度是47D。固定在金属件22的上部20b的厚度是2mm,防止油脂渗漏的接触力是1.5N/mm2,而防止防护罩断裂的接触力是6N/mm2
在该实施例中,当夹紧并固定耳部7使支架部7a相互接触时,由于环状半径是15mm,防护罩下压量是0.9mm。因此,防护罩带30的延伸量表示为10-л×0.9×2=4.35。如果由小的横截面区域的开口31和配合孔5a产生延伸,则延伸量计算为4.35mm/(开口31长度7mm+配合孔5a的长度7mm)=31%,该延伸率几乎等于使防护罩带30断裂的延伸率,因此,有断裂的危险。
图12示出了载荷-延伸率图,图中示出了开口31和配合孔5a的载荷-延伸率曲线(曲线Q)以及该实施例中普通部8的载荷-延伸率图(曲线R)。图12中也可以看出开口31的屈服载荷由于加工硬化增加了25%。由上述最大的夹紧产生的防护罩带30的延伸量是4.35mm。当该延伸量由长度为94.2mm-14.0mm=80.2mm的普通部8产生、由长度为7mm的开口产生、以及由长度为7mm的配合孔5a产生时,开口31和配合孔5a的延伸量在带拉力约2750N时是10%。开口31和配合孔5a的长度是7mm,开口31和配合孔5a延长了0.7mm。但是,长度为80.2mm的普通部8的延伸率在相同载荷下约为3.7%,因此,普通部8的延伸量是2.97mm。
在该实施例中,当夹紧防护罩带1时,除了开口31和配合孔5以外,普通部8通过塑性变形延伸,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的密封,并可防止油脂的渗漏。此外,可以无需延伸开口31和配合孔5(特别是开口31)就可以获得范围较大的误差。此外,由于塑性变形引起的延伸并不能引起对防护罩20过度的夹紧,因此防护罩20不会断裂。
在该实施例中,开口31和配合孔5a的长度可以缩短,从而它们可以形成在外重叠部4,开口31和配合孔5a并不直接与防护罩20接触。因此,开口31和配合孔5a并不咬入防护罩20,因此,当夹紧防护罩带30时,防护罩20并未沿着夹紧方向拖动或者移动。因此,防护罩20的厚度总体上可以为恒定的,防护罩20与金属件22可以更好紧密接触,从而可以改善密封效果。
此外,由于作为小横截面部的开口31和配合孔5a形成在外重叠区4,小横截面部不直接与防护罩20接触,因此,夹紧力可以均匀地应用到防护罩20的周围,而一点没有削弱防护罩20的接触力。因此,可以获得一定水平的密封效果。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护罩带30相比,在前述的日本特开平8-170773号公报中披露的防护罩带30必须具有一个长的开口才能获得较大范围的误差,因此,开口不能形成配合孔和类似物所在的外重叠部,开口必须形成在直接与防护罩接触的部分。因此,当防护罩带夹紧时,开口被咬入防护罩,吸入,因此,防护罩变的不均匀。此外,由于防护罩的接触力在开口形成的位置被部分削减,因此夹紧力不能均匀地作用到防护罩的周围。
此外,在本发明中,开口31和配合孔5a(尤其是开口31)并不必须设置在外重叠部4中,它们可以形成在带状件3的任何部分。例如,如果开口31形成在与防护罩20接触的部分,防护罩20的一侧形成为具有切变斜面(shear droop),从而在防护罩带30和防护罩20之间产生的摩擦可以减少。
(实施例3)
图13到17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防护罩带40。在防护罩带40的外重叠部4的一侧,从开口侧端(图13,14中的左端)沿着长度方向(向右)依次排布了锁定孔41,凸起45以及固定孔43。而且,在带状件2的内部3的一侧,从外重叠部沿着长度方向(向右)依次分布了、凸起46、锁定凸起42、连接凸起44。
通过防护罩40的夹紧作用,锁定孔41和锁定突起42相互配合并保持在夹紧状态;因而其可用作夹紧装置。固定孔43和连接凸起44相互配合,从而带状件2暂时钉着为环状。而且,当固定孔43为矩形时,可以防止当夹紧防护罩带40时其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也可以防止防护罩20的过度压下。
利用专用工具,借助凸起45,46可以进行夹紧,从而夹紧力的作用传递,使凸起45、46相互接近,使防护罩带40的长度缩短。图15示出了当连接凸起44和连接孔43相配合时的环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夹紧力沿箭头E所示的方向作用到凸起45、46上,图16示出了当通过夹紧使得锁定凸起42与锁定孔41相配合的状况,其中所需的压下力可以作用到防护罩20上。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孔43作为小横截面区,从而在夹紧时由于塑性变形而延伸,带状件2的其他部分用作普通部8,普通部8的横截面积并未减小。此外,锁定孔41设置在外重叠部4的最外端,因此,夹紧力没有作用到锁定孔41上。因此,锁定孔41在夹紧时并未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在夹紧防护罩20的初始阶段,由于夹紧力比固定孔43的屈服载荷小,带状件2的抗拉强度比防护罩反作用力大,因此可以将防护罩压缩。当凸起45、46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时,防护罩反作用力和固定孔43上的载荷增加。当载荷大于固定孔43的屈服载荷时,由于塑性变形,可以延长固定孔43。在这样的延伸过程中,夹紧防护罩带40的力进一步增加。当力超过普通部8的屈服载荷点时,通过塑性变形延长普通部8,从而可以将防护罩压下。
在上述的夹紧过程中,当达到了防止油脂渗漏的接触力后,只有连接孔43可以延长,因此,连接孔43延伸过量,防护罩带断裂。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条件(下述条件31,32),从而普通部8由于塑性变形可以延长,因此可以防止连接孔43过量延伸和防护罩断裂。
条件31:由于夹紧而由防护罩反作用力引起的拉力作用到固定孔43上,等于或者大于普通部8的屈服载荷点。
条件32:固定孔43的横截面积乘以固定孔43的断裂强度等于或者大于普通部的横截面积乘以普通部的屈服强度。
通过设置条件31,当防护罩的反作用力作用到防护罩带1上时,普通部8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延伸。通过设置条件32,可以防止连接孔43的过量延伸以及防止防护罩带的断裂。因此,不但可以延伸作为小横截面的固定孔43,而且还可以延伸普通部8,从而可以不需要过量延伸连接孔43并且不使防护罩带断裂而夹紧防护罩。
该实施例的一个例子中的具体数值将如下进行阐述。
带状件2厚度为0.8,宽度为9mm,当它呈环状外形时,半径为40mm。在暂时固定状态的凸起45、46之间的距离是21.5mm,而在接合状态是15mm;二者之间的区别(例如6.5mm)是该实施例中的夹紧长度。固定孔43的宽度为3mm,长度为10mm;SUS304的屈服强度是220N/mm2,断裂强度是690N/mm2,此处用作带状件2的材料。该实施例中的防护罩带40将防护罩20夹紧和固定在如图4所示的金属件中的金属件21上。防护罩20的材料是聚酯弹性体,硬度是44D。
固定在金属件22上的固定部端20a的厚度是1.25mm,防止油脂渗漏的接触力是1.5N/mm2,而使防护罩断裂的接触力是6N/mm2
在该实施例中,夹紧凸起45、46,从而二者相互接近。当最大夹紧距离是6.5mm时,防护罩的压下量是0.4mm,因此,防护罩带40的延伸量表示为6.5-л×0.4×2=3.99mm。当延伸量仅由作为小的横截面积的固定孔43产生时,延伸率为3.99mm/10mm(固定孔43的长度)=39.9%,因此,存在防护罩断裂的危险。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防护罩带的延伸通过塑性变形由固定孔43的延伸和普通部8的延伸一起产生。
图17示出了固定孔43的载荷-延伸率曲线(曲线S)以及普通部8的载荷-延伸率图(曲线P)。当防护罩带40的拉力约为2600N时,固定孔43的延伸率约为4.5%,其长度为10mm,因此,固定孔43延伸了约0.45mm。
但是,在相同的载荷时,长度为244mm的普通部8的延伸率是1.45%,因此,其延伸量是3.54mm。这些的总和为防护罩带40的延伸量。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作为小横截面的固定孔43和普通部8通过塑性变形均延长以夹紧防护罩20,因此可以获得非常广的公差。而且由于防护罩20未被过分压下,因此,可以防止防护罩的破裂。此外,由于普通部8也拉长,可以获得防护罩20上的恒定的接触力,而无须使固定孔43延长,实现好的密封性能。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小横截面和普通部均通过塑性变形延长,因此,不但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公差,而且可以防止过紧地夹紧防护罩,防止防护罩的断裂,并且还可以防止防护罩带的断裂。此外,由于普通部拉长,因此,不必须使仅小横截面区拉长。因此,小横截面区域不一定要长,防护罩上的接触力没有减弱,可以获得恒定作用到防护罩上的接触力。

Claims (4)

1.一种防护罩带,包括金属带状件,所述防护罩带缠绕在防护罩的外周形成环形形状,且所述防护罩带的一端与另一端重叠,通过在使环形状金属带状件的周长缩短的方向施加夹紧力,而使所述防护罩保持为夹紧状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状件的一部分上形成小横截面区,所述夹紧力使所述小横截面区和横截面并未减小的普通部产生塑性变形而拉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件具有满足下述条件1和条件2的特性;
条件1:由于夹紧而由防护罩反作用力引起的施加到所述小横截面区的张力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普通部的屈服点载荷,
条件2:所述小横截面区的横截面积乘以所述小横截面区的断裂强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普通部的横截面积乘以所述普通部的屈服点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2中的所述小横截面区的横截面积是通过乘以由所述小横截面区的加工硬化引起的防护罩带材料屈服点变化率来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罩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横截面区形成在所述防护罩带的外侧重叠部。
CNB038130548A 2002-06-06 2003-06-05 防护罩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3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65900A JP4045537B2 (ja) 2002-06-06 2002-06-06 ブーツバンド
JP165900/2002 2002-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9392A true CN1659392A (zh) 2005-08-24
CN100424396C CN100424396C (zh) 2008-10-08

Family

ID=29727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30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396C (zh) 2002-06-06 2003-06-05 防护罩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43472B2 (zh)
EP (1) EP1533547A4 (zh)
JP (1) JP4045537B2 (zh)
CN (1) CN100424396C (zh)
AU (1) AU2003242184A1 (zh)
WO (1) WO20031046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0236A (zh) * 2011-06-28 2014-03-05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套管卡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3011B2 (ja) * 2005-03-31 2010-07-28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ブーツバンド
DE102005031832B4 (de) * 2005-07-06 2007-09-06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an Buren Vorgespannte Welle-Nabe-Verbindung mit Realkegel
FR2890709A1 (fr) * 2005-09-13 2007-03-16 Patrick Mersch Collier de serrage pour gaines de protection de joints articules et tous types de tuyaux souples et durits.
US7395582B2 (en) 2006-07-12 2008-07-08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Article retention band
JP2008248965A (ja) * 2007-03-29 2008-10-16 Toyoda Gosei Co Ltd 等速ジョイント用ブーツ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US8272116B2 (en) 2007-07-31 2012-09-25 Ntn Corporation Method of fixing boot
JP5352874B2 (ja) * 2008-02-05 2013-11-27 Ntn株式会社 等速自在継手の製造方法
US8640815B2 (en) 2011-02-10 2014-02-04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Boot assembly
KR101450318B1 (ko) 2011-04-20 2014-10-21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클립 및 이를 구비한 자동차 조향장치
US20230191865A1 (en) * 2021-12-20 2023-06-2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Airspring gaiter with sliding joi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9409U (ja) * 1983-04-28 1984-11-13 加藤発条株式会社 緊締具
US4987651A (en) * 1989-09-20 1991-01-29 Hans Oetiker Ag Maschinen- Und Apparatefabrik Earless clamp
US5437081A (en) * 1984-06-20 1995-08-01 Hans Oetiker Ag Maschinen-Und Apparate-Fabrik Hose clamp
DE3633486C1 (de) * 1986-10-02 1988-05-05 Muhr & Bender Schlauchklemme
US4910832A (en) * 1988-01-29 1990-03-27 Parker Hannifin Corporation Spring band clamp
US6345551B1 (en) * 1989-12-06 2002-02-12 Hans Oetiker Ag Maschinen-Und Apparatefabrik Balancing arrangement for hollow drive shafts
US4998326A (en) * 1989-12-06 1991-03-12 Hans Oetiker Ag Maschioen- Und Apparatefabrik Balanced clamp structure
US5283931A (en) * 1992-05-20 1994-02-08 Hans Oetiker Ag Maschinen- Und Apparatefabrik Reusable earless clamp structure
US5615456A (en) * 1994-08-19 1997-04-01 Hans Oetiker Ag Maschinen- Und Apparate-Fabrik Tolerance-compensating reusable clamp structure
JP3927690B2 (ja) * 1998-07-03 2007-06-13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ブーツバンド
EP1193437B1 (en) * 1999-05-14 2009-12-16 NHK Spring Co., Ltd. Clamp band
JP4410395B2 (ja) * 2000-06-28 2010-02-03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ブーツバン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0236A (zh) * 2011-06-28 2014-03-05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套管卡箍
CN103620236B (zh) * 2011-06-28 2016-05-04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套管卡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24396C (zh) 2008-10-08
AU2003242184A1 (en) 2003-12-22
EP1533547A4 (en) 2010-07-07
EP1533547A1 (en) 2005-05-25
WO2003104686A1 (ja) 2003-12-18
US20050173872A1 (en) 2005-08-11
US7743472B2 (en) 2010-06-29
JP4045537B2 (ja) 2008-02-13
JP2004011759A (ja) 200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9392A (zh) 防护罩带
US5017068A (en) Plastic screw accessory
CN1457401A (zh) 防松紧固件
CN102345665B (zh) 固定装置
CN101036017A (zh) 管固定系统
EP3326848A1 (en) Stabilizer bush
CN1206683A (zh) 金属线绕线筒
US20210348637A1 (en) Shearable Fastener Bolt And Method For Clamping Electric Wire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rising A Zero-Protrusion Shearable Fastener
KR20140062043A (ko) 리플 구조의 스프링 라이너르 가진 호스 클램프
CN1338018A (zh) 使用抗剪环连接若干钢构件的结构和方法
US8015672B2 (en) Tightening band
CN1878979A (zh) 金属管的配件与管道系统
CN1066248C (zh) 双重涡旋形卡箍
US20130170924A1 (en) Direct Tension Indicating Washer With Centering Elements
CN1105930A (zh) 带金属轴的树脂回转体
US9624950B2 (en) Boot band
CN1234564C (zh) 环形履带用带翼缘链节及其制造方法
US10458580B2 (en) Hose clip
US20160332820A1 (en) Conveyor belt and conveyor arrangement provided with such a bel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belt
CN1806129A (zh) 防护罩带
CA1333623C (en) Retaining collar for an elastomeric seal
CN1890470A (zh) 套管卡箍
CN1111731A (zh) 柔性锁紧螺帽及制造方法
US20060205523A1 (en)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boot
WO2006035832A1 (ja) 無端式ブーツ固定バン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