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248C - 双重涡旋形卡箍 - Google Patents

双重涡旋形卡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248C
CN1066248C CN97116269A CN97116269A CN1066248C CN 1066248 C CN1066248 C CN 1066248C CN 97116269 A CN97116269 A CN 97116269A CN 97116269 A CN97116269 A CN 97116269A CN 1066248 C CN1066248 C CN 106624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intersection
clamping band
section
met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6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465A (zh
Inventor
长野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lock KK
Original Assignee
Kenlock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2575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9474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1229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8986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enlock KK filed Critical Kenlock KK
Publication of CN1181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2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035Hose-clips fixed by means of teeth or hoo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10T24/1459Separate connections
    • Y10T24/1461One piece
    • Y10T24/1463Sheet metal
    • Y10T24/1469End-to-end integral with band connec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10T24/1478Circumferentially swagged band clam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4Bale and package ties, hose clamps
    • Y10T24/1457Metal bands
    • Y10T24/148End-to-end integral band end 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Joints That Cut Off Fluids, And Hose Joints (AREA)
  • Diaphragms And Bello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重涡旋形卡箍,该卡箍用于把输送流体用软管、防尘用波纹管、轴接头用套管、其它被固定物等半永久性地固定到各机器的连接圆周面上。在夹持带的内侧和外侧重合部分通过中间重合部分以一定的重叠量三层重叠的部位,从外侧重合部分上形成向内的第1固定爪,从中间重合部分形成向外的第2固定爪,使该第1、2固定爪彼此咬接,若干个切起脚片夹设在外接带区段与内接带区段之间。

Description

双重涡旋形卡箍
本发明涉及双重涡旋形卡箍,该卡箍用于把被固定物半永久性地固定在各种机器的连接圆周面上,这些被固定物例如是由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可塑性材料做成的流体输送软管、防尘用波纹管、轴接头用套管以及其它被固定物等。
本发明人曾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告第50631/95号中揭示了此种双重涡旋形卡箍。
上述现有的卡箍,是把由一定长度的金属板带材料做成的夹持带11卷曲成双重圆形涡旋状,形成为立体形的卡箍。该卡箍的一个卷曲端为内侧重合部分11a,另一个卷曲端为外侧重合部分11b,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通过中间重合部分11c以一定的重叠量L重叠成三层。这种卡箍与以一定重叠量L重叠成二层的、卷曲成圆形环状的立体形卡箍相比,可以用约50%的小收紧操作力(紧固力矩)容易地使夹持带11的口径D收缩变形,且能以极高的圆度均匀地与被固定物10的圆周面密接。
后来又对上述现有卡箍进行了锐意研究,发现它有以下缺点,即,上述卡箍中,为了使夹持带11本身具有伸缩弹力,设有从夹持带11的外侧重合部分11b向外凸曲的弹性凸起23,该弹性凸起23处容易受到集中应力作用而破坏,也容易于周边部件干扰。另外,由于该弹性凸起23的存在,沿夹持带11圆周方向的重量分配也容易偏向,特别当用在承受旋转力、振动、冲击的车辆等机器上时,易产生紧固力的偏向、错位而造成脱落等问题。
但是,若去掉该弹性凸起23,则不能使夹持带11本身具有伸缩弹力,如果被固定物10是用富于弹性的橡胶材料做成的制品,则还问题不大,如果是用无弹性的硬质合成树脂材料做成的制品,则不能把该被固定物10以全面密接的状态稳定而牢固地紧固到各种机器的连接圆周面24上,用在承受旋转力、振动、冲击的车辆等机器上时,可能会产生错位、脱落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夹持带11的口径D做成与被固定物10的粗细刚好吻合的高精度尺寸,并且必须准备能对应于被固定物10粗细变化的多种规格,从而不能批量生产。
另外,上述现有的卡箍,在成为夹持带11的外侧重合部分11b的金属板带材料M的切断端部,设有操作工具B的第2插入口15和从该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的操作工具承接用第2凸形槽壁16。由于在比该切断端部靠近弹性凸起23的部位,第1接合爪18和第2接合爪21相互咬接,在它们咬接时、即夹持带11的使用中,可能会从金属板带材料M的切断端向外翻折,这样,上述第1、第2接合爪18、21容易受到分离力。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箍,该卡箍是用夹持带卷成的双重涡旋立体形卡箍,夹持带的内侧重合部分和外侧重合部分,通过中间重合部分以一定的重叠量形成三层重叠,第一、利用中间重合部分与内侧重合部分及外侧重合部分二层重叠的部位,在该部位分散设置若干个使夹持带本身具有伸缩弹力的切起脚片,这样,即使是用无弹性的硬质合成树脂材料做成的防尘用波纹管或轴接头套管等被固定物,或者用弹性橡胶材料做成的输送流体用软管等被固定物因老化而弹性消失时,也能将这些被固定物以极高的圆度全面密接地、稳定而牢固地紧固到各种机器的连接圆周面上。
第二、把若干个切起脚片分散地设在夹持带的二层重叠状态的外接带区段和内接带区段之间,可以防止沿夹持带圆用方向重量分配的局部偏置及与用边部件的干扰,由于其整体呈扁平状,所以,即使用在承受旋转力、振动、冲击的车辆等机器上,也可以很好地使用。
这时,由于若干个切起脚片是分散分布着,所以,作用在其上的应力被有效地分散,即使该切起脚片的一部分破损,夹持带本身的伸缩弹力及圆度也不会立即消失,可提高耐久性。
第三、在与夹持带的内侧重合部分和外侧重合部分以一定重叠量保持三层重叠的中间部分上,从外侧重合部分向内陷入状弯曲成的第1固定爪,与从中间重合部分向外隆起状弯曲成的第2固定爪咬接,将夹持带连接固定成圆形涡旋状态,由于该第1固定爪设置在外侧重合部分的切断端部,所以,在上述第1、2固定爪咬接时的夹持带使用中,可以防止因外侧重合部分从切断端部向外翻折而引起第1、第2固定爪的脱开。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可通过后文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中了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重涡旋形卡箍,是把由切成一定长度的金属板带材料做成的夹持带11卷曲成双重涡旋状的立体形,作为夹持带一个卷曲端的内侧重合部分和作为另一卷曲端的外侧重合部分,通过中间重合部分以一定的重叠量重叠成三层;人为地使夹持带的口径收缩变形,用于将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可塑性材料制的输送流体用软管、防尘用波纹管、轴接头套管、其它被固定物等固定到各种机器的连接圆周面上;其特点是,
第一、把内侧重合部分的切断端做成凸头,该凸头的宽度小于金属板带材料本身的宽度;在内侧重合部分上开设第1工具插入孔,从该第1工具插入孔中的与上述凸头相邻侧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1工具接合爪;
在外侧重合部分上,从其切断端侧依次并排地开设第1固定爪插入孔和第2工具插入孔,从该第1固定爪插入孔中的靠切断端侧的开口边缘,向内陷入状地弯曲成第1固定爪,从第2工具插入孔中的与第1固定爪插入孔相邻侧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2工具接合爪;
在中间重合部分上,依次开设凸头插入孔和连通孔,凸头插入孔供内侧重合部分的凸头退避用,连通孔供内侧重合部分的第1工具接合爪退避用;从该连通孔中的与凸头插入孔相邻侧的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2固定爪;
使收紧式操作工具的作用爪分别与内侧重合部分的第1工具接合爪及外侧重合部分的第2工具接合爪接合,通过该对作用爪的收紧操作,强制地使夹持带的口径收缩变形时,外侧重合部分的第1固定爪与中间重合部分的第2固定爪彼此咬接;
从中间重合部分的工具退避用连通孔,到外侧重合部分的第2工具插入孔之间的外接带区段上,分散地切起若干个向内弯曲状的切起脚片;从与该外接带区段二层重叠的中间重合部分的凸头插入孔,到内侧重合部分的第1工具插入孔之间的内接带区段,上述切起脚片的各切起前端弹性地接触该内接带区段,使夹持带本身蓄积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
第二、把内侧重合部分的切断端做成凸头,该凸头的宽度小于金属板带材料本身的宽度;在内侧重合部分上开设第1工具插入孔,从该第1工具插入孔中的与凸头相邻侧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1工具接合爪;
在外侧重合部分上,从其切断端侧依次并排地开设第1固定爪插入孔和第2工具插入孔,从该第1固定爪插入孔中的靠切断端侧的开口边缘,向内陷入状地弯曲成第1固定爪,从第2工具插入孔中的与第1固定爪插入孔相邻侧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2工具接合爪;
在中间重合部分上,依次开设凸头插入孔和连通孔,凸头插入孔供内侧重合部分的凸头退避用,连通孔供内侧重合部分的第1工具接合爪退避用;从该连通孔中的与凸头插入孔相邻侧的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2固定爪;
使收紧式操作工具的作用爪分别与内侧重合部分的第1工具接合爪及外侧重合部分的第2工具接合爪接合,通过该对作用爪的收紧操作,强制地使夹持带的口径收缩变形时,外侧重合部分的第1固定爪与中间重合部分的第2固定爪彼此咬接;
从中间重合部分的凸头插入孔,到内侧重合部分的第1工具插入孔之间的内接带区段上,分散地切起若干个向外弯曲状的切起脚片;在与该内接带区段二层重叠的中间重合部分的工具退避用连通孔,到外侧重合部分的第2工具插入孔之间的外接带区段,上述切起脚片的各切起前端弹性地接触该外接带区段,使夹持带本身蓄积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造,夹持带的内侧重合部分和外侧重合部分,通过中间重合部分以一定的重叠量三层重叠,卷曲成为双重涡旋状的立体形卡箍。从二层重叠状态的外接带区段,向内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使这些切起脚片弹性地接触与其相向的内接带区段;或者相反地,从内接带区段向外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使这些脚片弹性地接触与其相向的外接带区段,都可以达到上述目的,该切起脚片赋与夹持带伸缩弹力,由于有了该伸缩弹力,能弹性地吸收被固定物的硬度变化和粗细变化。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卡箍的展开平板状态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2是图1中的2-2线断面图。
图3是将图1所示板带卷曲成立体化卡箍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正面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卡箍的紧固状态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卡箍用于被固定物时的半剖面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8是沿图7中8-8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9是沿图7中9-9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10是表示对金属板带材料进行卡箍冲压加工状态的平面图。
图11是抽出图10中的一部分,将其放大表示的平面图。
图12是沿图11中12-12线的断面图。
图13是与图11对应的放大平面图,表示卡箍的冲压加工后的弯折加工状态。
图14是沿图13中14-14线的断面图。
图15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卡箍。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卡箍的使用状态的断面图。
图17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卡箍。
图18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卡箍。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卡箍的使用状态的断面图。
图20是沿图19中20-20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21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卡箍。
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卡箍的紧固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图21所示卡箍的使用状态的断面图。
图24是抽出图23中的一部分,将其放大表示的断面图。
图25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卡箍。
图26是图25所示卡箍的正面图。
图27是与图3对应的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卡箍。
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卡箍的使用状态的断面图。
图29是表示卡箍临时卡住被固定物的状态和收紧用操作工具的夹持状态正面图。
图30是表示紧接着图29所示状态之后,通过收紧操作使卡箍紧固被固定物的状态。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构造。图1、图2表示第1实施例卡箍的展开平板状态(材料加工状态),图3至图9表示将该平板带卷曲成立体形卡箍及其使用状态。该卡箍的材料是采用有一定厚度T(例如约0.5~1.0mm)和一定宽度W(例如约7~10mm)的不锈钢(例如SUS301、304、316或430)或其它金属板带M,根据被固定物(例如输送流体用软管、防尘用波纹管、轴接头套管等)10的粗细,切成一定的长度L。
11是从上述金属板带M切下的一定长度的夹持带,把该夹持带11卷成正面看为双重圆环状的立体形卡箍,可用于卡住并固定被固定物10。该夹持带的一个卷曲端相对于另一卷曲端间接地长出一段,即以一定的重叠量X形成三层重叠状态。
也就是说,设夹持带11的一个卷曲端为内侧重合部分11a,另一个卷曲端为外侧重合部分11b,在其中间位置以一定的重叠量X重叠成三层,卷成双重圆形涡旋状的立体形卡箍。
11c表示中间重合部分,在上述以一定重叠量X三层重叠的部位,该中间重合部分11c位于内侧重合部分11a与外侧重合部分11b之间。该中间重合部分11c,从以上述一定的重叠量X三层重叠的部位,向夹持带11的一个卷曲端移动时,成为内接外侧重合部分11b的二层重叠状态;反之,当该中间重合部分11c从上述三层重叠部位向夹持带11的另一个卷曲端移动时,则成为外接内侧重合部分11a的二层重叠状态。
上述夹持带11具有金属板带材料M本身的宽度W,在其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切断端,将金属板带材料M两侧边切去一部分而形成凸头12,该凸头12的宽度W1约相当于金属板带材料M宽度W的三分之一弱。该凸头12的伸出长度L1约为7~10mm。
13是位于凸头12的伸出基部附近的、卷曲成形用接合销的插入孔,该孔13开设在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上,从平面看呈圆形或椭圆形。把成形机器(图未示)中的卷曲成形用芯杆辊圆周面上的接合销插入该孔13,在与该销接合的状态,旋转芯杆辊,即可把夹持带11卷曲成圆形涡旋状,形成为立体的卡箍。
14是第1工具插入孔,该孔14比上述接合销插入孔13远离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切断端,从平面看呈四方形或椭圆形。从该孔14的靠近凸头12一侧的开口边缘,向外隆起地弯曲成第1工具接合爪15,其隆起高度相当于金属板带材料M本身的厚度T。该向外隆起的第1工具接合爪15能承受收紧操作工具的收紧力(夹持带的口径收缩力),作为加强肋起增强作用。
在三层重叠状态,夹持带11的外侧重合部分11b外接在内侧重合部分11a上,在该外侧重合部分11b上,从另一侧切断端起,依次并排地开设着第1固定爪插入孔16和第2工具插入孔17。
上述孔16和孔17从平面看都是四方形或椭圆形。从第1固定爪插入孔16的靠上述另一侧切断端开口边缘,向内陷入地弯曲成第1固定爪18,其陷入深度相当于金属板带材料M本身的厚度T。第1、2工具插入孔14、17和第1固定爪插入孔16的开口宽度约为金属板带材料M宽度W的三分之一强。
从上述第2工具插入孔17中的与第1固定爪16相邻侧开口边缘,外向隆起地弯曲成第2工具接合爪19,该第2工具接合爪19的隆起高度相当于金属板带材料M本身的厚度T,它也与上述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接合爪15同样地,具有加强肋的作用。
在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以一定的重叠量X三层重叠时,中间重合部分11c位于内侧重合部分11a与外侧重合部分11b之间。20是设在该中间重合部分11c上的凸头插入孔,该凸头插入孔20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开设,呈细长形。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凸头12插入该孔20时,可以将夹持带11的内周面(紧固作用面)保持为平整状态。L2表示该凸头插入孔20的开口长度,该长度L2比凸头12的伸出长度L1长得多。该凸头插入孔20的开口宽度稍大于凸头12的宽度W1。
21是形成在中间重合部分11c上的工具退避用连通孔,呈细长形并与凸头插入孔20依次开设。该孔21与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插入孔14连通,第1工具接合爪15插入该连通孔21内。
因此,当用后述的操作工具进行夹持带11的收紧操作时,中间重合部分11c和与其成二层重叠状内接的内侧重合部分11a不会相对地在横方向(轴线方向)错位。另外,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的开口宽度基本上与第1、2工具插入孔14、17、第1固定爪插入孔16、凸头插入孔20相同。
从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的、与凸头插入孔20相邻侧的开口边缘,向外隆起地弯曲成第2固定接合爪22,该第2固定爪22能与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1固定爪18咬接,其隆起高度相当于金属板带材料M本身的厚度T。
即,从该中间重合部分11c向外隆起弯曲成的第2固定爪22,和从与其外接的上述外侧重合部分11b向内陷入弯曲成的第1固定爪18,二者的爪尖彼此反方向,而且,在外侧重合部分11b和中间重合部分11c二层重叠的重合平面上,彼此咬接。
这时,与中间重合部分11c内接的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凸头12,插入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凸头插入孔20内,同时,从内侧重合部分11a向外隆起状弯曲成的第1工具接合爪15,也插入中间重合部分11c的连通孔21内,因此,虽说是双重涡旋形卡箍,也能使整个夹持带11成为扁平状,而且,能将其内周面(紧固作用面)保持为圆度很高的圆环状态。
夹持带11的中间重合部分11c,从以一定的重叠量X三层重叠的部位,朝着一个卷曲端和另一个卷曲端移动,则可以与内侧重合部分11a及外侧重合部分11b分别保持为二层重叠状态。从位于该二层重叠部位的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到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2工具插入孔17之间的区段是外接带区段X1,在整个该外接区段X1,分散地布置若干个切起脚片23,该切起脚片23的向内弯折深度相当于金属板带材料M本身的厚度T。
这些切起脚片23使得外接带区段X1与内接带区段X2之间保持一定空隙S,由于从内接带区段X2浮起,所以,可以蓄积沿夹持带11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上述内接带区段X2是指从以二层重叠状态与外接带区段X1内接的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凸头插入孔20,到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插入孔14之间的区段。
切起脚片23这样形成:图1至图9所示的第1实施例中,在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以一定的间距,分散分布地设置从平面看约呈コ字形的切入线24,从该切入线24向内弯折形成切起脚片23,使其前端部弹性地与内接带区段X2接触,该内接带区段X2与上述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
即,被固定物例如是防尘用波纹管、轴接头用套管等用无弹性硬质材料制成的情况下,用夹持带11紧固它们时,夹持带11上的切起脚片23使夹持带11本身发挥伸缩弹力,沿其直径方向的拉伸变形的复原力可作为紧固力作用,能使夹持带11全面密接在被固定物10上。
换言之,除了夹持带11的以一定重叠量X三层重叠的部位外,在其余的二层重叠部位,从外接带区段X1以向内弯折状态切起若干个分散的切起脚片23,该切起脚片23使夹持带11本身具有伸缩弹力,能弹性地吸收各种被固定物10的硬度变化或粗细变化,或进行微调节,能使夹持带全面地密接被固定物10。
本发明的卡箍能用上述的不锈钢或其它金属板带材料M,如下述地进行批量生产。
即,把预先做成长条状的金属板带材料M,沿移送线朝一个方向自动间歇地移送,在移送过程中,先用冲压加工模(图未示)进行夹持带11的凸头12、接合销插入孔13、第1、2工具插入孔14、17、第1固定爪插入孔16、凸头插入孔20、操作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的冲孔加工。其加工状态如图10~图12所示。
然后,使金属板带材料M通过图未示的压曲切起加工模,一举进行夹持带11的第1、2工具接合爪15、19、第1、2固定爪18、22的弯曲加工和切起脚片23的切起加工。其加工状态如图13、图14所示。这时,也可以将第1、2工具接合爪15、19和第2固定爪22向内弯曲,把第1固定爪18和切起脚片23向内弯曲。
接着,把上述金属板带材料M在图10~图14中的标号C-C所示位置切断,使夹持带11具有所需的一定长度L,最后,把处于展开平板状态的具有一定长度L的夹持带11,从移送线送入图未示的成型机器,由该成型机器把上述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通过中间重合部分11c以一定的重叠量X三层重叠,形成为双重圆形涡旋状的立体形,加工成图3至图5所示的卡箍。
这时,如图10所示,可以通过控制金属板带材料M的移送速度等方法,改变在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上开口的第1工具插入孔14和在外侧重合部分11b上开口的第2工具插入孔17之间的间隔距离D,以适应不同被固定物10的粗细,这样,可容易地制造出多种类的卡箍。在制造口径不同的多种类卡箍时,不必改变上述的冲压加工模具,有很好的生产性,特别适于批量生产。
图15~图28是表示与图1~图9所示第1实施例对应的本发明第2实施例。其主要特点是,除了夹持带11以上述一定重叠量X三层重叠的部位外,在其余的二层重叠部位,在外接带区段X1与内接带区段X2之间,设有若干个切起脚片23,该脚片23赋与夹持带11本身伸缩弹力,能弹性地吸收被固定物10的硬度变化和粗细变化,进行微调节。可以使夹持带11全面密接在被固定物10上,上述脚片23可采用图15~图28的各种构造。
即,例如,从与图3、图8对应的图15、图16所示第2实施例可见,也可以在金属板带材料M两侧边缘,以一定的间隔、呈并排状态地设置平面上看为相向L字形的切入线24,从该每对切入线24处向内弯曲地切起脚片23。
另外,也可以如图17的第3实施例所示,在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以一定的间隔、呈交错状地设置平面上看为L字形的切入线24,从该切入线24处向内弯曲地切起脚片23。
采用图15~图17的第2、3实施例也同样地,夹持带11通过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1固定爪18和中间重合部分11c的第2固定爪22的咬接而固定成接合状态。形成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切断端的凸头12,可在夹持带11的圆周方向自由滑动,与第1实施例的构造同样地,能使该夹持带11的内周面(紧固作用面)发挥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
根据第2、3实施例,由于若干个切起脚片23都分布在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处于偏心位置,所以,能不与切起脚片23干扰地在金属板带材料M长度方向中心线上形成一个或几个极细长冲孔25。该冲孔25的作用是减轻夹持带11本身的重量。
根据图15~图17所示的第2、3实施例,由于其若干个切起脚片23分布在金属板带材料23的两侧边缘,处于偏心位置,所以,从图18~图20所示第4实施例可知,可以从夹持带11的上述内接带区段X2,向外弯曲地折起一个或数个横向错位防止片26,该横向错位防止片26位于金属板带材料M长度方向中心线上,也可以夹在分散分布在两侧边缘上的切起脚片23之间。
因此,夹持带11临时固定在后述被固定物10上时,或者用收紧操作工具收紧夹持带11时,该横向错位防止片26可以有效地防止形成二层重叠状态的内接带区段X2和外接带区段X1彼此横向(轴线方向)错位。
第4实施例中的横向错位防止片26,也可以代替上述的用于减轻夹持带11重量的冲孔25,或者与上述冲孔25一起设在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
上述横向错位防止片26,只要夹在分散分布在夹持带11两侧边缘的切起脚片23之间即可,不必使其切起前端部接触夹持带11的外接带区段X1,把该切起前端部作为平坦的支座27,继续弯折成正面看为ヘ字形,使其弹性地接触外接带区段X1,这样,横向错位防止片26也具有切起脚片23的功能。28是为了弯曲切起上述横向错位防止片26而设在金属板带材料M上的コ字形切入线。
图21~图24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该实施例中,与图1~图9所示第1实施例同样地,沿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以一定的间隔分散地分布若干个切起脚片23,使该切起脚片23从上述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地折起,同时,以各切起前端部作为平坦支座29,继续弯折成正面看为ヘ字形。
在与上述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内接带区段X2上,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形成一个或若干个用于接受切起脚片23的极细长脚片插入孔30,通过该脚片插入孔30,使各切起脚片23的支座29弹性地接触被固定物10,可以使夹持带11本身蓄积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
根据该第5实施例,由于从夹持带11的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切起的若干个切起脚片23,插入与该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内接带区域X2上的脚片插入孔30内,所以,用后述的操作工具进行夹持带11的收紧操作时,形成该二层重叠状态的内接带区段X2和外接带区段X1不会相对地在横方向(轴线方向)错位,而且,由于形成脚片插入孔30,还能合理地减轻双重涡旋形卡箍的夹持带11的重量。
另外,由于上述切起脚片23的切起前端弯折成平坦支座29,所以,不会损伤被固定物10,而且,该分散分布的若干个支座29通过脚片插入孔30弹性地密接在被固定物10上,所以,能防止夹持带11本身相对于被固定物10转动,可保持稳定、牢固的使用状态。
本发明的上述第1~图5实施例中,是把使夹持带11发挥伸缩弹力的若干个切起脚片23,从夹持带11的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的,但也可以如与图3、4对应的图25、26所示第6实施例以及如与图20、21对应的图27、28所示第7实施例那样,与上述相反地,从夹持带11的内接带区段X2向外弯曲状地切起,使各切起脚片23的切起前端部弹性地与外接带区段X1接触。
采用该第6、7实施例时,形成夹持带11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切断端的凸头12,也能在圆周方向自由滑动,从内接带区段X2向外弯曲状切起的切起脚片23使夹持带11本身具有伸缩弹力,使夹持带11全面密接地紧固被固定物10。
采用第6实施例时,如图15~图17的第2、3实施例那样,可以在与内接带区段X2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上,沿长度方向中心线形成一个或若干个与切起脚片23不干扰的冲孔25,又如图21~图24的第5实施例那样,可以在外接带区段X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对应地形成切起脚片23的插入孔30。
采用第7实施例时,从图27、28可见,如图18~图20的第4实施例那样,可以从夹持带11的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一个或若干个横向错位防止片26,该横向错位防止片26位于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也可以在外接带区段X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形成一个或若干个冲孔25。
第2~第7实施例中的其它构造与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在图15~图28中标注与图1~图9对应的标号,其详细说明从略。
无论哪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卡箍都是双重涡旋形,其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以中间位置的一定重叠量X保持三层重叠状态,整个卡箍为双重卷曲立体形。用该卡箍把输送流体用的软管、防尘用波纹管、轴接头套管、其它被固定物10等固定到各种机器31的连接圆周面32上时,如图29所示,先将夹持带11套在被固定物10上临时固定住。
在该临时固定状态,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呈松弛状地重叠着,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插入孔14与外接着的中间重合部分11c的操作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连通,并与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2工具插入孔17并排。而且,从第1、2工具插入孔14、17的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弯曲的第1、2工具接合爪15、19彼此指向相反的方向。
图29所示的收紧式操作工具P的前端部具有一对作用爪33,将该对作用爪33从外方与夹持带11的第1、2工具接合爪15、19接合,并且,用力握紧该操作工具P的一对把手34,绕着组装该对作用爪33的支点轴35进行收紧操作。
这样,夹持带11的口径被强制地收缩变形,在该过程中,如图30所示,构成内侧重合部分11a切断端的凸头12退避到与其外接的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凸头插入孔20内。另一方面,从中间重合部分11c向外隆起状弯曲成的第2固定爪22,和从与其外接的外侧重合部分11b向陷入状地弯曲成的第1固定爪18,相互移位到越过对方的位置,最终成为彼此咬接的状态。从图6~图9可见,被固定物10以紧固状态被一体地固定到各种机器31的连接圆周面32上。然后,将上述操作工具P的作用爪33向外拔出。
这时,由于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通过中间重合部分11c以一定的重叠量X三层重叠,成为双重涡旋状立体形,所以,用上述收紧操作工具P,只需很小的紧固力矩,就可以容易地使夹持带11的口径收缩变形,而且,能保持极高的圆度,使夹持带11的内周面(紧固作用面)全面密接在被固定物10上。
另外,当被固定物10本身是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做成时,虽然其弹性力也可使夹持带11以完全密接的状态紧固被固定物10,但是,当该被固定物10因老化而消失弹性时,或者,被固定物10是由无弹性的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时,由于位于二层重叠部位的切起脚片23赋与夹持带11伸缩弹力,所以,能弹性地吸收被固定物10的硬度变化和粗细变化,以全面密接的状态紧固该被固定物10,能使整个夹持带11扁平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双重涡旋形卡箍,是把切成一定长度L的金属板带材料M做成的夹持带11卷曲成双重涡旋状的立体形,作为夹持带一个卷曲端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作为另一卷曲端的外侧重合部分11b,通过中间重合部分11c以一定的重叠量X重叠成三层;人为地使夹持带11的口径收缩变形,用于将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可塑性材料制的输送流体用软管、防尘用波纹管、轴接头套管、其它被固定物10固定到各种机器31的连接圆周面32上;其特点是,
把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切断端做成凸头12,该凸头12的宽度W1小于金属板带材料M本身的宽度W;在内侧重合部分11a上开设第1工具插入孔14,从该第1工具插入孔14中的与凸头12相邻侧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1工具接合爪15;
在外侧重合部分11b上,从其切断端侧依次并排地开设第1固定爪插入孔16和第2工具插入孔17,从该第1固定爪插入孔16中的靠切断端侧的开口边缘,向内陷入状地弯曲成第1固定爪18,从第2工具插入孔17中的与第1固定爪插入孔16相邻侧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2工具接合爪19;
在中间重合部分11c上,依次开设凸头插入孔20和连通孔21,凸头插入孔20供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凸头12退避用,连通孔21供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接合爪15退避用;从该连通孔21中的与凸头插入孔20相邻侧的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2固定爪22;
使收紧式操作工具P的作用爪33分别与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接合爪15及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2工具接合爪19接合,通过该对作用爪33的收紧操作,强制地使夹持带11的口径收缩变形时,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1固定爪18与中间重合部分11c的第2固定爪22彼此咬接;
从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到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2工具插入孔17之间的外接带区段X1上,分散地分布着若干个向内弯曲状的切起脚片23;从与该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凸头插入孔20,到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插入孔14之间的内接带区段X2,上述切起脚片23的各切起前端弹性地接触该内接带区段X2,使夹持带11本身蓄积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所以,具有实现本发明各目的的效果。
即,根据上述构造,用于紧固被固定物10的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通过中间重合部分11c以一定的重叠量X三层重叠,卷成双重圆形涡旋状立体形。从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到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2工具插入孔17之间的区段是外接带区段X1,从与该外接区段X1二层重叠的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凸头插入孔20,到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插入孔14之间的区段是内接带区段X2,从上述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的若干个切起脚片23弹性地与内接带区段X1接触,这样,使夹持带11本身蓄积了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所以,即使被固定物10是用无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防尘用波纹管或轴接头用套管时,或者,虽然被固定物10是用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的输送流体用软管、但经长时间使用而老化得失去了弹性时,也能以极高的圆度将它们全面地密接在各种机器31的连接圆周面32上,可得到稳定而牢固的紧固状态。
而且,赋与夹持带11伸缩弹力的切起脚片23,与本文开头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凸起不同,若干个切起脚片23分散地分布在夹持带11的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上,从该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其切起前端部弹性地接触对应的内接带区段X2,所以,沿夹持带11圆周方向的重量分配不会偏向一边,也不干扰和破坏周边部件,其整体能保持扁平状态,可以用在承受旋转力、振动、冲击的车辆等机器上,由于作用在被固定物10上的紧固力均匀,所以,不会产生脱落等问题。
换言之,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凸起,虽然也能使夹持带本身发挥伸缩弹力,但是,由于它是从外侧重合部分向外凸起地弯曲成的,并且偏向夹持带局部地配置,所以,其凸起前端部容易受集中应力作用而破损,一旦破损就不能发挥伸缩弹力的作用,耐久性差。
鉴于这一点,本发明的上述若干个切起脚片23,以分散分布的状态,夹设在夹持带11中的保持二层重叠状态的外接带区段X1与内接带区段X2之间,所以,作用在该切起脚片23上的应力被有效地分散,即使一部分切起脚片23损坏,也能发挥伸缩弹力,不仅耐久性好,而且,由于形成为以一定的重叠量X三层重叠的双重圆形涡旋状,所以,可以使夹持带11具有极高的圆度。
另外,与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保持三层重叠的一定量X的中间重合部分11c中,从外侧重合部分11b向内陷入状地弯曲成的第1固定爪18,和从中间重合部分11c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的第2固定爪22彼此咬接,能将夹持带11连接固定成圆形涡旋状。由于第1固定爪18设置在外侧重合部分11b的切断端部,上述第1、2固定爪18、22彼此咬接时的夹持带11的使用过程中,可防止外侧重合部分11b从其切断端部向外翻起,从而可以防止第1、2固定爪18、22的脱开。
总之,本发明的卡箍,其夹持带11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外侧重合部分11b,通过中间重合部分11c以一定的重叠量X三层重叠,卷成双重圆形涡旋状的立体形卡箍。利用其中间部分11c与内侧重合部分11a及外侧重合部分11b二层重叠的部位,在这里设置赋与夹持带11伸缩弹力的若干个切起脚片23,该切起脚片23本身能弹性地吸收被固定物10的硬度变化和粗细变化,能发挥调节功能,全面地密接在被固定物10上。
尤其如本发明所述,如果在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成对地分散分布若干个切起脚片23,则能使夹持带11的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和内接带区段X2保持平行稳定的重叠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在与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内接带区段X2上,开设一个或若干个细长的冲孔25,或在与内接带区段X2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上,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开设一个或若干个细长冲孔25,无障碍地开设在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该冲孔25具有减轻夹持带11自身重量的效果。
另外,如果采用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以分散分布的状态,从夹持带11的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同时,以各切起前端部作为平坦支座29更进一步地弯折;在与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内接带区段X2上,开设供切起脚片23插入用的一个或若干个细长脚片插入孔30的构造,在夹持带11的内接带区段X2上开设一个或若干个细长脚片插入孔30,该脚片插入孔30能减轻夹持带11自身的重量,而且,切起脚片23进入该脚片插入孔30,可以使内接带区段X2和外接带区段X1在横向不错位,保持正确的二层重叠状态。同时,通过该脚片插入孔30与被固定物10弹性接触的切起脚片23的支座29,能防止夹持带11相对于被固定物10转动,可保持稳定牢固的使用状态。
如果采用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以分散分布的状态,从夹持带11的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23;从与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内接带区段X2切起一个或若干个横向错位防止片26,该横向错位防止片26位于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或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以分散分布的状态,从夹持带11的内接带区段X2向外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23;从与内接带区段X2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切起一个或若干个横向错位防止片26,该横向错位防止片26位于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的构造,由于分散分布在金属板带材料M两侧边缘的切起脚片23之间,夹设有一个或若干个横向错位防止片26,所以,可防止夹持带11的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和内接带区段X2相对地朝横方向(轴线方向)变位,能保持吻合的重叠状态。

Claims (10)

1.一种双重涡旋形卡箍,是把切成一定长度(L)的金属板带材料(M)做成的夹持带(11)卷曲成双重涡旋状的立体形,作为夹持带一个卷曲端的内侧重合部分(11a)和作为另一卷曲端的外侧重合部分(11b),通过中间重合部分(11c)以一定的重叠量(X)重叠成三层;人为地使夹持带(11)的口径收缩变形,用于将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可塑性材料制的输送流体用软管、防尘用波纹管、轴接头套管、其它被固定物(10)等固定到各种机器(31)的连接圆周面(32)上;其特征在于,
把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切断端做成凸头(12),该凸头(12)的宽度(W1)小于金属板带材料(M)本身的宽度(W);在内侧重合部分(11a)上开设第1工具插入孔(14),从该第1工具插入孔(14)中的与凸头(12)相邻侧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1工具接合爪(15);
在外侧重合部分(11b)上,从其切断端侧依次并排地开设第1固定爪插入孔(16)和第2工具插入孔(17),从该第1固定爪插入孔(16)中的靠切断端侧的开口边缘,向内陷入状地弯曲成第1固定爪(18),从第2工具插入孔(17)中的与第1固定爪插入孔(16)相邻侧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2工具接合爪(19);
在中间重合部分(11c)上,依次开设凸头插入孔(20)和连通孔(21),凸头插入孔(20)供内侧重合部分(11a)的凸头(12)退避用,连通孔(21)供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接合爪(15)退避用;从该连通孔(21)中的与凸头插入孔(20)相邻侧的开口边缘,向外隆起状地弯曲成第2固定爪(22);
使收紧式操作工具(P)的作用爪(33)分别与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接合爪(15)及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2工具接合爪(19)接合,通过该对作用爪(33)的收紧操作,强制地使夹持带(11)的口径收缩变形时,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1固定爪(18)与中间重合部分(11c)的第2固定爪(22)彼此咬接;除去上述重叠量(X)的二层重叠的部位,通过外接带区段(X1)和内接带区段(X2)相对间的切起脚片(23),使夹持带(11)本身蓄积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二层重叠的部位,从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到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2工具插入孔(17)之间的外接带区段(X1)上,分散地分布着若干个向内弯曲状的切起脚片(23);从与该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凸头插入孔(20),到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插入孔(14)之间的内接带区段(X2),上述切起脚片(23)的各切起前端弹性地接触该内接带区段(X2),使夹持带(11)本身蓄积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二层重叠的部位,从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凸头插入孔(20),到内侧重合部分(11a)的第1工具插入孔(14)之间的内接带区段(X2)上,分散地分布着若干个向外弯曲状的切起脚片(23);从与该内接带区段(X2)二层重叠的中间重合部分(11c)的工具退避用连通孔(21),到外侧重合部分(11b)的第2工具插入孔(17)之间的外接带区段(X1),上述切起脚片(23)的各切起前端弹性地接触该外接带区段(X1),使夹持带(11)本身蓄积直径方向的伸缩弹力。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以一定的间隔,分散分布若干个切起脚片(23)。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以成对的相向并排状态或交错的梅花状态,分散分布若干个切起脚片(2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在于,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以分散分布的状态,从夹持带(11)的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23);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在与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内接带区段(X2)上,开设一个或若干个细长的冲孔(25)。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在于,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以分散分布的状态,从夹持带(11)的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23);从与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内接带区段(X2)切起一个或若干个横向错位防止片(26),该横向错位防止片(26)位于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在于,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以分散分布的状态,从夹持带(11)的外接带区段(X1)向内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同时,以各切起前端部作为平坦支座(29)更进一步地弯折;
在与外接带区段(X1)二层重叠的内接带区段(X2)上,开设供切起脚片(23)插入用的一个或若干个细长脚片插入孔(30)。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在于,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以分散分布的状态,从夹持带(11)的内接带区段(X2)向外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23);
在与内接带区段(X2)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上,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开设一个或若干个细长冲孔(25)。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涡旋形卡箍,其特征在于,沿着金属板带材料(M)的两侧边缘,以分散分布的状态,从夹持带(11)的内接带区段(X2)向外弯曲状地切起若干个切起脚片(23);
从与内接带区段(X2)二层重叠的外接带区段(X1),切起一个或若干个横向错位防止片(26),该横向错位防止片(26)位于金属板带材料(M)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
CN97116269A 1996-09-05 1997-09-05 双重涡旋形卡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257561A JP2947466B2 (ja) 1996-09-05 1996-09-05 2重渦巻き型クランプ金具
JP257561/1996 1996-09-05
JP257561/96 1996-09-05
JP9122948A JP2898613B2 (ja) 1997-04-24 1997-04-24 2重渦巻き型クランプ金具
JP122948/1997 1997-04-24
JP122948/96 1997-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465A CN1181465A (zh) 1998-05-13
CN1066248C true CN1066248C (zh) 2001-05-23

Family

ID=26459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62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48C (zh) 1996-09-05 1997-09-05 双重涡旋形卡箍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797168A (zh)
EP (1) EP0828107B1 (zh)
KR (1) KR100236726B1 (zh)
CN (1) CN1066248C (zh)
DE (2) DE828107T1 (zh)
HK (1) HK1003904A1 (zh)
TW (1) TW3962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843B1 (en) * 2000-03-13 2001-07-10 Julio S. Giovine One piece reusable self adjust strap
JP3799343B2 (ja) * 2003-07-09 2006-07-19 株式会社ケンロック 2重渦巻き型クランプ金具
US6845644B1 (en) * 2003-08-21 2005-01-25 James D. Buckner Locking assembly
KR200458257Y1 (ko) * 2009-10-27 2012-01-31 박윤 호스 고정 밴드
EP2812163B1 (en) * 2012-02-08 2020-04-08 Vanrx Pharmasystems Inc. Articulated arm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644431B (zh) * 2013-11-18 2015-11-25 无锡俊达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固定装置
DE102014204456A1 (de) * 2013-11-22 2015-06-18 Contitech Mgw Gmbh Schellen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Schlauches auf einem Rohr oder Stutzen
EP3228877B1 (en) * 2014-12-05 2021-04-14 Suncall Corporation Clamping band
DE102015103228B4 (de) * 2015-03-05 2018-03-22 Viega Technology Gmbh & Co. Kg Presshülse, Pressfitting und Verwendung des Pressfittings oder der Presshülse
CN105526213B (zh) * 2016-02-03 2017-10-31 乐清市华顿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卡箍结构
DE102016112531A1 (de) * 2016-07-07 2018-01-11 Norma Germany Gmbh Schlauchschelle
KR200482725Y1 (ko) 2016-10-24 2017-03-08 한명일 안전모용 차양막
CN106532620B (zh) * 2016-12-28 2018-06-15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一种便于带电更换的避雷器外泄漏屏蔽抱箍装置
US11255471B2 (en) * 2017-03-31 2022-02-22 Straub Werke Ag Pipe coupling
US10224668B2 (en) 2017-10-20 2019-03-05 Isodyne, Inc. Assembly for terminating an EMF shielded cable harness at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port
FR3101118B1 (fr) * 2019-09-23 2021-10-01 Caillau Collier de serrag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52A (zh) * 1993-12-09 1995-10-11 汉斯·奥蒂克机械和设备工厂股份公司 无耳无级夹紧装置
CN1115364A (zh) * 1993-12-09 1996-01-24 汉斯厄蒂克机械和设备工厂有限公司 自紧式卡箍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9764A (en) * 1938-07-09 1941-07-22 American Can Co Locking device
US3833969A (en) * 1973-08-29 1974-09-10 Deco Prod Co Circular hose clamp
US4492004A (en) * 1982-12-03 1985-01-08 Hans Oetiker Earless clamp structure
DE3327386C1 (de) * 1983-07-29 1984-06-28 Rasmussen Gmbh, 6457 Maintal Federring
US4987651A (en) * 1989-09-20 1991-01-29 Hans Oetiker Ag Maschinen- Und Apparatefabrik Earless clamp
US5274886A (en) * 1986-12-17 1994-01-04 Hans Oetiker Ag Maschinen- Und Apparatefabrik Clamp structure with preassembly arrangement
US5138746A (en) * 1990-04-06 1992-08-18 Nkh Spring Co., Ltd. Clamp structure
JPH0750631Y2 (ja) * 1992-07-27 1995-11-15 株式会社ケンロック 締付バンド
JPH0750631A (ja) * 1993-08-05 1995-02-21 Toshiba Corp 擬似背景雑音発生機能を備えたディジタル無線通信装置
JP2652136B2 (ja) * 1994-07-21 1997-09-10 株式会社ケンロック クランプ金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52A (zh) * 1993-12-09 1995-10-11 汉斯·奥蒂克机械和设备工厂股份公司 无耳无级夹紧装置
CN1115364A (zh) * 1993-12-09 1996-01-24 汉斯厄蒂克机械和设备工厂有限公司 自紧式卡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03904A1 (en) 1998-11-13
EP0828107A2 (en) 1998-03-11
DE828107T1 (de) 1999-02-25
DE69712691T2 (de) 2002-09-05
DE69712691D1 (de) 2002-06-27
CN1181465A (zh) 1998-05-13
KR19980024222A (ko) 1998-07-06
EP0828107A3 (en) 1998-06-10
KR100236726B1 (ko) 2000-01-15
US5797168A (en) 1998-08-25
TW396251B (en) 2000-07-01
EP0828107B1 (en) 2002-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48C (zh) 双重涡旋形卡箍
TWI220328B (en)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tandem motor
EP1469249A8 (en) Antivibration clamp for elongated objects
CN1576676A (zh) 双重螺旋型夹具
CN1046917C (zh) 带有筒管夹持器的卷绕装置
CN102292567B (zh) 上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US5913421A (en) Screw-holding belt
CN102465949A (zh) 防松脱装置
JP4418200B2 (ja) 連結ファスナー及びファスナー保持具
US20060072980A1 (en) Full-round, offset-head nail
CN1786499A (zh) 等速万向接头保护罩
CN1136400C (zh) 用于闸衬件的磨损检测探头的安装部件
EP1319864A3 (en) Imageable seamed belts having improved adhesive with plasticizer between interlocking seaming members
US20040245715A1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roller adapted for an auto document feed apparatus
WO2014057779A1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用ダストカバー
JP2005518513A5 (zh)
JP2004130461A (ja) ダイカッタの抜き型
JPH07280092A (ja) 樹脂ブーツの取付構造
JP2007232043A (ja) ブーツ取付構造
CN215797019U (zh) 一种防压伤吸笔
CN219153777U (zh) 一种用于帘布筒的贴合机弹性胶辊
CN207178497U (zh) 轻型弹性联轴器
JP2004150257A (ja) 成形アンカー
FI20195249A1 (fi) Työväline
KR20190126112A (ko) 탄성 크롤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122948/97

False: 122948/96

Number: 19

Page: 50

Volume: 14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FROM: 122948/96 TO: 122948/97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