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3429A - 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信息传输系统及其系统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信息传输系统及其系统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3429A
CN1653429A CNA038102560A CN03810256A CN1653429A CN 1653429 A CN1653429 A CN 1653429A CN A038102560 A CNA038102560 A CN A038102560A CN 03810256 A CN03810256 A CN 03810256A CN 1653429 A CN1653429 A CN 1653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transmission
identification
equipment
transmission sour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02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4563C (zh
Inventor
渡边春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3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3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45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45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40Transformation of program code
    • G06F8/54Link editing before load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58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a detachable storage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5Control of imag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e.g. signalling cap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备相互之间的文件传输,能够容易识别设备相互之间是同一系统,力图简化文件传输操作,同时避免系统本身复杂化。利用PC30内驻留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检测数字摄像机本体(11)内的文件夹结构(41),对该检测出的文件夹结构(41)中是否存在本信息传输系统(1)的识别用文件(45)进行文件分析。根据该分析结果,监视用驻留软件(61)为了拷贝数字静物摄像机(11)内的图像文件(46),起动PC30的拷贝应用软件(62)。

Description

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信息传输系统及其系统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在不同系统之间选择需要的文件进行文件传输用的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信息传输系统及信息传输系统中的系统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通常在系统之间有许多安装了大容量存储级(Mass Storage Class)协议的设备。作为其具体例子之一,已经知道有从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PC)上读写存储设备用的可拆装读卡机。
在将这些安装了大容量存储级协议的设备用标准化的串行接口标准、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与PC连接时,从PC侧也与FDD(Floppy Disk Drive,软盘驱动器)及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一样,将这些设备识别作为该PC的驱动器。
在安装了大容量存储级协议的设备中,仅仅具有在系统中间传输文件的结构。因此形成用户从设备侧的文件中选择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将该选择读文件本身向PC侧传输的结构。
但是,在这样的系统的情况下,目前在PC侧不能取得设备侧中成为传输对象的文件以外的信息。
因此,作为解决这样问题的以往技术,例如有特开平6-350886号公报所述的摄像机。
在该摄像机中具有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指定信息记录媒体中以文件形式记录的图像数据中的特定图像数据作为传输对象,并进行传输。
该图像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对于信息记录媒体中以文件形式记录的图像数据,以利用目录号或文件名等图像确定信息来确定成为传输对象的图像文件的形式保持多个图像确定信息,根据传输命令,将利用该保持的图像确定信息确定的依次的图像文件的图像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这里,上述的图像确定信息形成在信息记录媒体的数据区设置包括图像确定信息的文件的构成。而且,形成在接收侧分析该图像确定信息文件的内容,并据此而在接收侧进行处理的构成。
另外,作为另一例子,有特开平8-314789号公报所述的文件控制装置的文件通信方法及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种结构,即主机侧与个人计算机通信用户侧的两方面分别具有另一方有的文件在自己一方不存在时的检测装置,根据该检测装置的检测,从另一方下载或自己一方不存在的文件。另外,在从另一方下载该自己一方不存在的文件时,生成仅存在另一方有的登录文件的文件名而没有内容的虚拟文件等。
基本上两公报所述的技术都是为了提供与想下载的文件有关的结构,利用文件,而且在PC侧读入该文件,在接收侧进行信息生成后,进行再写入,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关于前述的可拆装读卡机等设备,存在的问题是,基本上只在一侧(PC侧)通过手动以大容量存储级协议进行文件传输,对于设备相互之间是同一系统这一点,则完全不能识别。
另外,在特开平6-350886公报及特开平8-314789号公报所述的已有技术中,是追求与想下载的文件有关的结构,着眼点在于对下载的图像文件进行设定,或进行媒体变换等,文件内的连接信息与连接的文件实况始终必须以1∶1相对应。因此,存在系统本身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与设备相互之间的文件传输有关的、能够容易识别设备相互之间是同一系统并力图简化文件传输操作,同时避免系统本身复杂化的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信息传输系统及信息传输系统中的系统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信息传输系统的传输源设备,是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的信息传输系统的传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保存传输的文件的传输源存储手段;以及在该传输源存储手段中除了以预先在传输源与传输目标的设备之间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传输的文件以外、还生成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传输系统的传输目标设备,是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的信息传输系统的传输目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保存被传输的文件的传输目标存储手段;对于传输源设备所具有的传输源存储手段的文件夹结构,检测成为预先在传输源与传输目标的设备之间实现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的情况,识别该文件夹结构中所包含的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监视手段;以及根据该监视手段的识别结果,将传输源设备的传输源存储手段中保存的识别用文件以外的文件保存在所述传输目标存储手段的保存手段。
另外,本发明有关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的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传输目标设备以标准化的串行接口标准与传输源设备连接而构成,所述传输源设备具有保存传输的文件的传输源存储手段;以及在该传输源存储手段中除了以预先在传输源与传输目标的设备之间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传输的文件以外、还生成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所述传输目标设备具有保存被传输的文件的传输目标存储手段;对于所述传输源设备所具有的所述传输源存储手段的文件夹结构,检测成为预先在传输源与传输目标的设备之间实现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的情况,识别该文件夹结构中所包含的具有确定传输源设备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监视手段;以及根据该监视手段的识别结果,将所述传输源存储手段中保存的识别用文件以外的文件保存在所述传输目标存储手段的保存手段。
另外,本发明有关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系统识别方法,是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系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保存向传输目标设备的传输目标存储手段传输的文件的、传输源设备的传输源存储手段的文件夹结构的文件夹结构检测步骤;该文件夹结构检测步骤检测出的所述传输源存储手段的文件夹结构成为预先规定的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而且识别文件夹结构中所包含的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识别用文件监视步骤;以及根据该识别用文件监视步骤的识别结果,起动控制将所述传输源存储手段中保存的识别用文件以外的文件在所述传输目标存储手段中拷贝用的拷贝手段的拷贝起动控制步骤。
根据上述,关于设备相互之间的文件传输能够容易识别设备相互之间是同一系统,能够力图简化文件传输操作,避免系统本身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简要构成图。
图2为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构成图。
图3为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的流程图。
图4所示为利用图2说明的监视用驻留软件检测的识别用文件的格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理想实施形态,以将数字静物摄像机等拍摄系统拍摄的图像向PC传输用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简要构成图。
在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1中,拍摄系统10及读卡机20具有标准化的串行接口标准,与PC30进行数据连接。
拍摄系统10由例如数字静物摄像机11构成。该数字静物摄像机11将拍摄的图像保存在作为外部记录媒体的存储卡设备40上。为此,在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主体12上设置可自由拆装地对该存储卡设备40进行安装的存储卡设备插入槽口13。
另外,在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主体12上设置操作按钮(操作开关)14及USB端子15。
操作按钮14是在将主体12内的存储器(图示省略)中保存的文件进行拷贝时而为此起动拷贝程序用的操作开关。
USB端子15是在与PC30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用的端子(标准化的串行接口标准的端子)。
通过这样,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主体12内的存储器、以及安装在存储卡设备插入槽口13的存储卡设备40,通过与该USB端子15连接的USB电缆51,能够与PC30之间交换数据。
另外,读卡机20对于也能装在前述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上的存储卡设备40进行数据的读出及写入。在读卡机20的主体21上设置可自由拆装地对存储卡设备40进行安装的插入槽口22、以及与后述的PC30进行数据收发用的USB端子23。读卡机20通过与该USB端子23连接的USB电缆52,能够与PC30之间交换数据。
通过这样,利用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拍摄而保存在槽口13上安装的存储卡设备40中的数据(这时为图像文件),除了用USB51直接连接前述的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与PC30而进行传输以外,还可以将该存储卡设备40从主体12取下,再装在读卡机20上,通过这样向PC30传输。
与此相对应,在PC30的本体31上具有与上述数字静物摄像机11及读卡机20连接的连接USB电缆51及52的USB端子33。
再有,在本实施形态中,在PC30的主体31上还具有存储卡设备插入槽口32。
通过这样,利用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拍摄而保存在存储卡设备40中的图像文件通过将存储卡设备40安装在槽口32上,也能够直接用PC30读出及写入该数据。
利用这些构成,PC30将安装在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存储卡设备插入槽口13的存储卡设备40、以及安装在读卡机20的插入槽口22的存储卡设备40,与安装在PC30的主体31上的存储卡设备插入槽口32的存储卡设备40的情况相同,可以用可拆装驱动器形式(根据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为内装驱动器形式)进行识别。
再有,另外在PC30中预先安装监视用驻留软件61及拷贝应用软件62,并且使其发挥该功能。
拷贝应用软件62是利用PC30将作为可拆装媒体驱动器识别的驱动器内的文件夹结构中想要拷贝的图像数据组向作为PC30的保存装置的HDD34(后述的图2中所示)进行拷贝用的软件。
下面说明该想要拷贝的图像数据组的拷贝。
图2为本实施形态的信息的传输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该图所示为利用USB电缆51将构成拍摄系统10的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与连接目标设备即PC30进行USB连接时的系统构成。
另外,在进行该说明时,对于前面图1说明过的构成部分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该图所示,在拍摄系统10中,安装在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上的存储卡设备40的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41形成由数字静物摄像机11生成的根文件夹42及子文件夹43而产生的分层文件夹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根文件夹42中存放作为拍摄系统10的数字静物摄像机11设置的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16生成的、关于该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识别用文件45。与此相对应,在子文件夹43中存放数字静物摄像机11拍摄的文件(图像文件)46。
然后,在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1中,利用前述的PC30所设置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对拍摄系统10的存储卡设备40的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41及其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41内的识别用文件45进行检测及文件分析。
其结果是,若识别为检测及文件分析的识别用文件45是本系统1预先规定的传输源的识别用文件45,则利用前述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使PC30中设置的拷贝应用软件62自动起动。
也就是说,若通过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与PC30之间的利用USB电缆51形成的USB连接,将数字静物摄像机主体11与PC30连接,则从PC30侧能够原封不动看到存储卡设备40中保存的分层文件夹结构42及43、和其中的文件组45及46。
这表示,从PC30一侧可将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存储卡设备40的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41作为与PC30连接的驱动器340的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341来识别。
据此,存储卡设备40的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41中的根文件夹42及子文件夹43,就作为从PC30一侧来看的驱动器340的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341中的根文件夹342及子文件夹343来认别。
与之相应,从PC30一侧识别的根文件夹342中存放安装在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上的存储卡设备40的识别用文件45作为识别用文件345,在子文件夹343中存放用数字静物摄像机11拍摄的文件(图像文件)46作为文件(图像文件)346。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1中,利用PC30内驻留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检测数字静物摄像机本体11内的文件夹结构41(341),分析该检测的文件夹结构41(341),识别该识别文件45(345)的文件结构是否为本系统1中预先规定的传输源识别用文件的文件格式及数据内容。
其结果,在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1中,利用监视用驻留软件61识别出检测的识别用文件45(345)的文件结构是具有预先定义的规定的文件格式的结构,并且该预先定义的规定文件格式中的规定的项目数据内容与预先规定的内容一致时,监视用驻留软件61为了拷贝数字静物摄像机11内的图像文件46(346),就起动PC30的拷贝应用软件62。
在此以后,PC30在利用监视用驻留软件61起动的前述拷贝应用软件62每一次起动时,对其HDD34生成特定文件夹,在该特定文件夹内去除该存储卡设备40(340)内的识别用文件45(345),并且拷贝用摄像机拍摄的文件组46(346)的各文件,从而完成一连串的信息传输步骤。
图3为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的流程图。
以下根据该流程图,一面参照图1及图2,一面详细叙述上述的信息传输系统的作用。
首先,用户将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与PC30的USB端子15与33相互之间用USB电缆51进行连接(步骤S01)。
在该状态下,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与PC30的USB连接尚未处于激活状态,即处于电气未连接的状态。
然后,用户对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主体12上设置的操作按钮14进行按下操作(步骤S02)。
通过按下该操作按钮14,首先在数字静物摄像机11内,文件生成手段16起动,在插入槽口13上安装的存储卡设备40内,按照后述图4所示的格式生成识别用文件45。在该识别用文件45生成时,在该识别用文件45中描述弹出文件最后传输日期时间(步骤S03)。若对该存储卡设备40内的识别用文件45的生成结束,则数字静物摄像机11使PC30的USB终端槽口(USB端子)33处于激活状态(步骤S03)。
这样,PC30的OS所具有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功能识别数字静物摄像机11内的USB系统,从数字静物摄像机11装入附属的设备驱动程序。
然后,PC30中安装的大容量存储级的USB驱动程序在该OS内装入。
这样,在PC30的OS内的上位层中,将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中安装的存储卡设备40识别为PC30的驱动器340。其结果是,PC30的OS若是例如视窗OS(Windows:微软公司的商标),则形成在图标的我的计算机(My Computer)内,存储卡设备40被识别作为与PC30连接的存储装置之一的状态。
另外,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中生成的根(分层)文件夹42以下的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41,在PC30中被识别作为与PC30连接的驱动器340的文件存放文件夹结构341。
然而,在PC30中在其任务内驻留有前述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检验PC30的新生成的驱动器340内的文件夹结构341及其中的文件345和346。
因而,利用该监视用驻留软件61也校验利用所述步骤S01中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与PC30的USB连接而新生成的驱动器340(与存储卡设备40对应)内的文件夹结构341(与存储卡设备40的文件夹结构41对应)及其中的文件345和346(与存储卡设备40的文件45和46对应)(步骤S04)。
然后,在该校验时,用户还进行为了防止将已经从数字静物摄像机11向PC30的HDD34拷贝完文件46的存储卡设备40安装到读卡机20或PC30的槽口22或32上、而导致在PC30的HDD34内多次拷贝相同内容的文件46的双重拷贝的防止校验。
这里详细叙述该双重拷贝的防止校验功能。
双重拷贝的防止校验功能根据下面两项信息来进行:
①如前述步骤S03所述,利用操作按钮14的按下操作而起动的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文件生成手段16在存储卡设备40内生成的识别用文件45内描述的弹出文件最后传输日期时间;
②如后述步骤S08所述,在对于存储卡设备40内的文件46向PC30的HDD34的拷贝正常结束时,在PC30内的注册表或高速缓存文件内保存的文件345内的时间信息(与存储卡设备40的识别用文件45中描述的最后传输日期时间相对应)。
即,在将已经从数字静物摄像机11向PC30的HDD34拷贝完文件46的存储卡设备40安装在例如读卡机20的插入槽口22上时,PC30内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也与前述的步骤S04相同,将该安装的存储卡设备40识别作为PC30的驱动器340。
但是,在例如读卡机20那样的一般的可拆装媒体驱动器中,不具备改变安装的存储卡设备40那样的可拆装媒体的时间信息的结构。
即,如上述的数字静物摄像机11那样,每次为了识别用文件45内的拷贝而进行操作按钮14的按下操作时,没有设置称为“在安装的存储卡设备40的识别用文件45内描述弹出文件最后传输日期时间”的结构。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1中,PC30内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将前述1的存储卡设备40内生成的识别用文件45内描述的弹出文件最后传输日期时间(与PC30的存储装置340的识别用文件345内描述的时间信息相同)与前述2的PC30内的注册表或高速缓存文件内保存的时间信息进行比较,通过这样进行双重拷贝的防止校验处理。
在该双重拷贝的防止校验处理中,若可拆装媒体驱动器中安装的传输源的存储卡设备40内描述的时间信息与该传输目标的PC30的HDD34中保存的文件有关的时间信息一致,则判断传输源的存储卡设备40内的文件45与传输目标的PC30的HDD34中保存的文件是同一数据内容的文件。与此相反,若两者的时间信息不同,则判断传输源的存储卡设备40内的文件45的数据内容没有在传输目标的PC30的HDD34中作为文件保存。
因而,关于图3的步骤S05所示的双重拷贝的防止校验的判断,限于在例如用户将已经从数字静物摄像机11向PC30的HDD34拷贝完文件46的存储卡设备40取下,并已经安装在同样与PC30进行USB连接的读卡机20等可拆装媒体驱动器等情况下,由于上述的两时间信息一致,因此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的处理,禁止自动拷贝。
另外,在将已经从数字静物摄像机11向PC30的HDD34拷贝完文件46的存储卡设备40重新向别的PC30进行拷贝时,或者从安装了存储卡设备40的数字静物摄像机11进行操作按钮14的按下操作后向PC30进行拷贝时等情况下,由于上述的两时间信息不一致,因此进入下一个步骤S06,开始自动拷贝。
其结果是,利用上述说明的双重拷贝的防止校验功能,能够事先防止将一度已取入PC30的信息向同一PC30多次重复拷贝。
在步骤S05中,在PC30的基础上识别的驱动器340的文件夹结构341及其中的识别用文件345的文件格式和数据内容是本信息传输系统1中预先规定的,同时监视用驻留软件61确认不是双重拷贝时,监视用驻留软件61为了拷贝驱动器340内的文件346,就自动起动拷贝应用软件62(步骤S06)。
通过这样,利用监视用驻留软件61自动起动的拷贝应用软件62,首先在PC30的主体31内的HDD34等存储设备中生成新的独特的文件夹(即前述的特定文件夹)。
在此基础上,拷贝应用软件62向该新的独特的文件夹中拷贝驱动器340内的各文件346、即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存储卡设备40内的用该摄像机11拍摄的文件组46的各文件,附加与前述的文件346不同名称的文件名加以保存(步骤S07)。
然后,利用该保存操作的正常结束(在步骤S07中为“Yes”),拷贝应用软件62将与驱动器340内的识别用文件345内描述的时间信息相同的时间信息保存在前述②的PC30内的注册表或高速缓存文件内(步骤S08),而且利用监视用驻留软件61自动起动的拷贝应用软件62自动结束(步骤S09)。
但是,在上述拷贝作业中,假设发生某种故障,例如发生连接中断等的情况下(在步骤S07中为“No”,则中止拷贝,拷贝应用软件62结束(步骤S10)。但是,监视用驻留软件61仍保持原样。
图4所示为利用图2说明的监视用驻留软件检测出的识别用文件的格式结构图。
在图3的步骤S03的处理中,利用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16在存储卡设备插入槽口13中安装的存储卡设备40内生成的识别用文件45是根据该文件格式生成的。
另外,在PC30的HDD34(参照图2)中,该识别用文件45的首部451中将从总文件大小减去首部451长度的4个字节的大小记作预先定义的规定文件格式。
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识别用文件45由4个字节的文件大小部(即首部)451、4个字节的幻数部452、14个字节的目的(Purpose部453、20个字节的源名(Source Name)部454、6个字节的版本(Version)部455、以及各8个字节的三个保留(Reserved)部456~458构成的格式。
在这里,幻数部452中,用识别文件45的幻数(Magic Number)以ASCII码表示该文件的特有名称。在目的部453中以ASCII码表示该文件的目的。作为表示是“1G_______”的14个字节。其中_是在今后进行扩展时为了有效充分利用字节数用的。例如,_是12个字节,将它用位来表示,则最大能够处理4096种信息。该文件在使用本系统的第一代时,单纯是为了进行自动拷贝的目的而使用的,将来进一步进行复杂处理时,目的就与第一代的内容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在例如现在成为“Reserved”的保留部457及458中附加符合新的目的的内容,但为了在那样进行扩展也不引起故障,预先准备了扩展的结构。在源各部454中以ASCII码表示生成的设备名作为源名。在版本部455中以ASCII码表示该文件的版本信息。另外,剩下的共计24个字节的保留部456~458是用于扩展用的。在本实施形态中,其中的保留部456中存储利用图3的步骤S03的处理的通过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操作按钮14的按下操作所保存的弹出文件最后传输日期时间。
这样,识别用文件45的文件结构如前所述,除了首部4个字节以外,以ASCII码表示,使数字静物摄像机11内的识别高速化。
与此不同的是,首部451是以big endian(ビッグエンディアン)表示来描述从文件的总字节数减去首部的字节数的字节数。这样,也容易进行本文件是否未被破坏的检错处理。例如,若因某种原因数据被增减(窜改),则文件的总字节数不同。若在该首部中预先记述文件的总字节数,则通过处理它的应用软件,即使不看文件的内容,也可简单而且短时间判断文件是否被破坏,从而得出该文件本身是否可靠的判别结果。在这之后,在图3的步骤S03的处理中的文件夹结构341及其中的文件345和346的校验中,在与幻数部452的幻数、目的部453的文件目的、版本部455的版本信息一致,而前述的保留部456的时间信息与图3的步骤S08的保存的时间信息不一致时,监视用驻留软件61为了拷贝数字摄像机内的图像文件,则起动个人计算机主体31的拷贝应用软件62。
即,识别用文件45基本上文件大小是可变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采用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用户即使在PC30侧不进行手动操作,仅通过将安装有存储卡设备40的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与PC30进行USB连接,也能够将存储卡设备40内的文件46很容易地向PC30传输。另外,即使仅将该存储卡设备40安装在读卡机20或PC30的槽口22或32上,也能够将存储卡设备40内的文件46很容易地向PC30传输。
而且,由于利用传输源(传送源)所具有的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16生成识别用文件45,通过传输目标(传送目标)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检测传输源的文件夹结构41,校验该检测出的文件夹结构41中的识别用文件45,再根据该结果,起动传输目标的拷贝应用软件62,因此该系统结构也没有复杂化。
在该传输时,还通过双重拷贝的防止校验功能,能够事先防止将一度已取入PC30的信息向同一PC30多次重复拷贝。具体来说,若将数字静物摄像机11上安装的存储卡设备40从主体12取下,插入作为可拆装媒体驱动器的读卡机20,则PC30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识别弹出文件最后传输日期时间。在PC30内由于保存了已拷贝的信息的弹出文件内的时间信息,因此若与以前连接并识别的信息的弹出内的时间信息一致,则能够禁止双重拷贝。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识别用文件45是在用户对数字静物摄像机11所设置的传输用操作按钮14进行操作时利用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16在存储卡设备40中生成的。但是,该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16产生的在存储卡设备40中生成识别用文件45的时刻若是在存储卡设备40安装在数字静物摄像机11的期间内,则也可以改变。
如上所述,构成了本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的系统例子是,摄像机带有USB端子,作为使用该USB的通信,安装有大容量存储级的协议,在与PC之间进行静止图像文件等的传输,并具有读卡机设备等可拆装媒体读卡机。
但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信息传输系统,若是在主机侧生成识别用文件,预先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而一旦终端侧中驻留的子软件找出来该特定的文件夹并发现识别用文件,则根据该识别用文件的确认结果,起动具有自动拷贝功能的应用软件,而这样构成系统,则不限于上述的系统。
若将图1所示的存储卡设备40安装在例如在一般销售的USB读卡机等上,并且与PC30的本体31连接,则PC30中驻留的监视用驻留软件61检测存储卡设备40及文件夹结构41,进行同样的步骤等,可以采用这样的各种变形例。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及信息传输系统,以将传输源设备的传输源存储手段与传输目标设备的传输目标存储手段连接的行为,即使传输源设备是大容量存储级的USB设备,在文件传输中也不需要传输源设备所造成的麻烦的手动操作,能够力图简化文件传输操作。再有,能够避免系统本身复杂化,容易控制传输目标设备。另外,对于大容量存储级,原来只有传输文件即所谓文件传输专用功能,但根据本发明,能够自动控制传输目标设备侧的拷贝应用软件,使拷贝应用软件起动并执行。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系统识别方法,能够防止将以前进行了拷贝的传输源设备的传输源存储手段的信息进行双重拷贝。

Claims (4)

1.一种信息传输系统的传输源设备,是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的信息传输系统的传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保存传输的文件的传输源存储手段;以及
在该传输源存储手段中除了以预先在传输源与传输目标的设备之间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传输的文件以外,还生成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
2.一种信息传输系统的传输目标设备,是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的信息传输系统的传输目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保存被传输的文件的传输目标存储手段;
对于传输源设备所具有的传输源存储手段的文件夹结构,检测成为预先在传输源与传输目标的设备之间实现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的情况,识别该文件夹结构中所包含的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监视手段;以及
根据该监视手段的识别结果,将传输源设备的传输源存储手段中保存的识别用文件以外的文件保存在所述传输目标存储手段中的保存手段。
3.一种信息传输系统,是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的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传输目标设备以标准化的串行接口标准与传输源设备连接而构成,
所述传输源设备具有
保存传输的文件的传输源存储手段;以及
在该传输源存储手段中除了以预先在传输源与传输目标的设备之间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传输的文件以外,还生成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识别用文件生成手段,
所述传输目标设备具有
保存被传输的文件的传输目标存储手段;
对于所述传输源设备所具有的所述传输源存储手段的文件夹结构,检测成为预先在传输源与传输目标的设备之间实现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的情况,识别该文件夹结构中所包含的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监视手段;以及
根据该监视手段的识别结果,将所述传输源存储手段中保存的识别用文件以外的文件保存在所述传输目标存储手段中的保存手段。
4.一种信息传输系统的系统识别方法,是在不同系统的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系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保存向传输目标设备的传输目标存储手段传输的文件的,传输源设备的传输源存储手段的文件夹结构的文件夹结构检测步骤;
该文件夹结构检测步骤检测出的所述传输源存储手段的文件夹结构成为预先规定的标准化的文件夹结构,而且识别文件夹结构中所包含的具有确定传输源用的独特结构的识别用文件的识别用的识别用文件监视步骤;以及
根据该识别用文件监视步骤的识别结果,起动控制将所述传输源存储手段中保存的识别用文件以外的文件在所述传输目标存储手段中拷贝用的拷贝手段的拷贝起动控制步骤。
CNB038102560A 2002-03-08 2003-02-04 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信息传输系统及其系统识别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5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4380/2002 2002-03-08
JP2002064380A JP2003263358A (ja) 2002-03-08 2002-03-08 伝達元機器、伝達先機器、情報伝達システム、及び情報伝達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システム認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3429A true CN1653429A (zh) 2005-08-10
CN100334563C CN100334563C (zh) 2007-08-29

Family

ID=2780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025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563C (zh) 2002-03-08 2003-02-04 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信息传输系统及其系统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08291A1 (zh)
EP (1) EP1484686A4 (zh)
JP (1) JP2003263358A (zh)
KR (1) KR100624587B1 (zh)
CN (1) CN100334563C (zh)
WO (1) WO20030771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6895B (zh) * 2006-12-07 2010-09-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自动备份功能的电子相框及自动备份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8268B2 (ja) * 2003-07-16 2008-10-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0601682B1 (ko) * 2004-06-01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미디어 파일 이동 방법, 장치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저장매체
US20060230345A1 (en) * 2005-04-07 2006-10-12 Shih-Hsiung Weng Portable data storage device that converts data types and data type converting method
US20060282472A1 (en) * 2005-06-14 2006-12-14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JP2007200518A (ja) 2005-12-27 2007-08-09 Sony Corp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出力装置、コンテンツ出力装置による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797881B2 (ja) * 2006-08-21 2011-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システム、記録方法、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制御方法、記録制御装置、記録制御方法
KR101405944B1 (ko) * 2007-10-15 2014-06-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기기 및 이것의 위치 정보 제공 방법
US10270933B2 (en) * 2016-03-15 2019-04-23 Gopro, Inc. Multi-camera system content capture and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1353B2 (ja) * 1997-06-24 2005-04-20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ディレクトリ情報管理方法、および、その処理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057648B2 (en) * 1997-11-24 2006-06-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pturing digital images to be transferred to a service provider for storage
US6535243B1 (en) * 1998-01-06 2003-03-18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Wireless hand-held digital camera
JPH11249967A (ja) * 1998-02-27 1999-09-17 Fanuc Ltd Ncデータの不正複写防止方法
US6784925B1 (en) * 1998-03-24 2004-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to manage digital camera images
JP2000076113A (ja) * 1998-08-31 2000-03-14 Kano Densan Hongkong Yugenkoshi ファイル制御システム、ファイル更新方法、携帯情報端末装置、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0184324A (ja) * 1998-12-17 2000-06-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及びデータ蓄積装置
JP4250805B2 (ja) * 1999-04-23 2009-04-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1222504A (ja) * 1999-12-03 2001-08-17 Canon Inc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3558947B2 (ja) * 2000-02-21 2004-08-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のフォーマット変換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6812962B1 (en) * 2000-05-11 2004-1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forwarding digital images to a service provider
JP2001325139A (ja) * 2000-05-16 2001-11-22 Canon Inc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記憶媒体
US7414746B2 (en) * 2000-05-23 2008-08-19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196522B2 (ja) * 2000-05-23 2008-12-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情報送信装置、情報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送信方法、情報再生方法及び情報送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327340B2 (ja) * 2000-07-31 2009-09-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検索出力方法
AU2001288757A1 (en) * 2000-09-01 2002-03-13 Op40, Inc. System, method, uses, products, program products, and business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internet and distributed network services
US20060020602A9 (en) * 2000-12-07 2006-01-26 Oliver Morgan Maintaining interoperability of systems that use different metadata schemas
US6944700B2 (en) * 2001-06-15 2005-09-13 Logitech Europe S.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a digital camera and a hos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6895B (zh) * 2006-12-07 2010-09-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自动备份功能的电子相框及自动备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24587B1 (ko) 2006-09-20
EP1484686A1 (en) 2004-12-08
WO2003077131A1 (fr) 2003-09-18
CN100334563C (zh) 2007-08-29
JP2003263358A (ja) 2003-09-19
EP1484686A4 (en) 2007-07-04
KR20040094781A (ko) 2004-11-10
US20050108291A1 (en) 2005-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2654B2 (en) Data reproducing apparatus, content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244869C (zh) 利用pc或无需pc即可读取几类闪速存储卡的闪速设备
US2004007851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ply launching computer process to perform task
CN1160629C (zh) 读/写数据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US7522197B2 (en) Recording medium for data file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data file management, handling apparatus for image data, and image capturing system
US8793795B1 (en) Computer forensic tool
CN1211763A (zh) 信息通信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241107C (zh) 设备设定方法和系统、信息处理装置
CN1708746A (zh) 可拆装式设备及程序的起动方法
KR20100136441A (ko) 무선 디지털 콘텐츠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기기
CN1653429A (zh) 传输源设备、传输目标设备、信息传输系统及其系统识别方法
US20090167871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and copying method for backing up information
CN1218252C (zh) 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可与照相机通信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7755661B2 (en) Image data transfer control in digital imaging system
CN1692641A (zh)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复制系统、信息复制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
JP2008500617A (ja) カードリーダに対するメモリカードのプラグイン又は取り外しを管理する方法及び当該方法を使用する装置
CN1394413A (zh) 通信控制装置及方法
JP2008141725A (ja)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撮影装置に用いる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TWI324307B (zh)
JP2007073006A (ja) 画像データ選択方法および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CN1231828C (zh) 记录控制装置以及该装置中的控制方法
JP2006011807A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H08263390A (ja) メモリカード内の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US20040088533A1 (en)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virtual FD drive in computer by means of flash memory
JP4601467B2 (ja) 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