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4776A - 具有用于并行操作的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光盘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于并行操作的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光盘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24776A CN1624776A CNA2004101000221A CN200410100022A CN1624776A CN 1624776 A CN1624776 A CN 1624776A CN A2004101000221 A CNA2004101000221 A CN A2004101000221A CN 200410100022 A CN200410100022 A CN 200410100022A CN 1624776 A CN1624776 A CN 16247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reproduction
- main process
- process equipment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4—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ord on, or to reproduce from, more than one track simultaneousl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oving Of Head For Track Selection And Changing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一种盘驱动装置,其被构造成当与主机设备通信时驱动光盘。该盘驱动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控制部分,控制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每个重现/记录单元都包括: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以及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设备,其使得能够对光盘进行高速地写入或读出数据。
背景技术
常规的光盘设备被配置为,每张光盘使用一个光头(optical head)(一个重现/记录单元)来执行光盘上信息的重现/记录操作。近来,重现/记录操作的速度比重现/记录操作的标准速度大大提高了几到几十倍。然而,只使用一个光头限制了重现/记录的速度,并且对于诸如数字多用盘(DVD)的大容量光盘上的重现/记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近些年来,已经提出了具有多个光头的光盘设备,如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所公开的。
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设备,两个处理系统被配置成,基于以指定的块为单位的跳跃寻道(jump-seek)操作来执行重现。根据专利文献2中的设备,两个处理系统被配置成分开执行写和读操作。专利文献1是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No.2000-090551。专利文献2是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No.11-296868。
然而,这些具有多个处理系统的设备使用一个缓冲存储器和一个接口来控制重现/记录操作,使对缓冲存储器的控制变得复杂。
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设备,多个处理系统使用公共缓冲存储器,并且通过一个接口相互通信。该结构与具有单处理系统的常规光盘设备大不相同。为此,常规的处理器不能使用,迫使设计新的专用处理器。在该情况下,为了使用公共缓冲存储器和接口,需要安装专用的数据输入/输出控制功能。
根据专利文献2中的设备,多个系统必须应付不同的线速度,以访问恒定线速度(CLV)格式光盘上的不同地址。因此,重现/记录操作在两个系统之间不同步地发生,进一步使设置条件变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多个系统在简单控制下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的光盘重现/记录设备。
即,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被构造成,当与主机设备通信时驱动光盘。本发明的设计包括: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控制部分,控制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
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光拾取器(opticalpickup),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front-end)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内部缓冲器,供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字数据之用;以及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中,所述输入/输出端口包括单一输入/输出端口,供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各个主机接口共同使用。
本发明的光盘设备包括盘驱动装置,该盘驱动装置用于当与主机设备和在盘驱动装置与主机设备之间桥接的接口桥装置互通数据时驱动光盘。
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控制部分,控制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
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内部缓冲器,供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以及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
所述接口桥装置包括:驱动器接口,连接到盘驱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主机接口,连接到主机设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可以在光盘上写信息的期间操作,以便通过主机接口从主机设备接收数据,然后顺序地把收到的数据分为段,每一段都具有指定长度,并通过驱动器接口把数据段传输给盘驱动装置,从而能够把数据段分配给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缓冲存储器,用于缓冲从主机设备顺序地提供的预定数量的数据段。
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设备包括盘驱动装置,该盘驱动装置用于当与主机设备和在盘驱动装置与主机设备之间桥接的接口桥装置互通数据时驱动光盘。
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控制部分,控制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
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内部缓冲器,供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以及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
所述接口桥装置包括:驱动器接口,连接到盘驱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主机接口,连接到主机设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可以在光盘上写信息的期间操作,以便通过主机接口从主机设备接收数据,然后顺序地把收到的数据分为段,每一段都具有指定长度,以致一个数据段等效于能够被重现/记录单元处理成用于在光盘上连续写信息的单位的数据量,并通过驱动器接口把数据段传输给盘驱动装置,从而数据段能够被分配给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缓冲存储器,用于缓冲从主机设备顺序地提供的预定数量的数据段。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光盘设备中,接口桥具有能存储2N-1个数据段的缓冲存储器,其中N是盘驱动装置中配备的重现/记录单元的数量。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光盘设备中,接口桥装置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该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把具有顶部和尾部的缓冲存储器用作环形缓冲器,以致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将主机设备所输入的数据从缓冲存储器的顶部顺序地写入缓冲存储器,并且在达到缓冲存储器的尾部后,从缓冲存储器的顶部重写数据,该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控制环形缓冲器上的写数据和读数据,以致新数据在环形缓冲器中的写位置被递增,以紧接着应该最先从环形缓冲器读出的最旧数据之后。
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程序被设计以供主机设备之用,该主机设备以数据流的形式向盘驱动装置供给信息,以便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上。
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控制部分,控制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
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内部缓冲器,供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以及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
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由主机设备在信息记录期间执行,以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把数据流顺序地分为段,每一段都具有指定长度;以及通过盘驱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把数据段顺序地传输给盘驱动装置,从而数据段能够被分配给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由此使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能够在光盘上并行地记录信息。
根据本发明,为写数据到单一光盘上或从单一光盘读数据的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提供内部缓冲器和主机接口。独立地向每个重现/记录单元提供数据输入/输出控制变得有可能,使控制变得简单和容易。这使得当常规光盘驱动器的单一重现/记录单元的结构适用于本发明的盘驱动器时,有可能使用常规光盘驱动器的单一重现/记录单元的结构,由此有助于减少驱动器结构成本。
根据本发明,主机设备顺序地向接口桥装置供给数据。接口桥装置将数据分为段,每一段具有各个重现/记录单元能够连续地记录在光盘上的适当数量。每一段被传输给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主机设备只需顺序地从其自己开始传输数据,就象在普通光盘设备中记录数据一样。有可能提供与普通光盘驱动器相同的控制和记录操作。当各个重现/记录单元终止数据段的记录时,等待极短时间之后,下一数据段被发送给光盘驱动器。各个重现/记录单元能够高效地、不浪费时间地记录数据。
本发明使用单一输入/输出(I/O)端口来把用于重现/记录单元的主机接口连接到主机设备,使连接变得简单和容易。一个I/O端口的使用防止了重现/记录单元因同时产生重新/记录请求而造成的冲突,使控制变得容易和简单。
即使当具有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光盘驱动器直接连接到主机设备,根据本发明的设备驱动程序也能提供控制,来利用重现/记录单元写顺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框图。
图2显示了光盘设备的数据记录过程。
图3显示了光盘设备中的缓冲存储器的输入/输出过程。
图4显示了光盘设备中的缓冲存储器的输入/输出过程。
图5所示为光盘设备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框图。
光盘设备1使用两个光拾取单元12(12A和12B)来把数据写(记录)到一个光盘10中,以及从一个光盘10读(重现)数据。光盘10由一个包括转台等的光盘夹持机构(未显示)夹住,并且由主轴电动机11驱动旋转。
光拾取单元12A连接到模拟前端电路13A和信号处理单元14A。内部缓冲存储器15A连接到信号处理单元14A。光拾取单元12A、模拟前端电路13A、信号处理单元14A和缓冲存储器15A组成了重现/记录单元的系统A。
光拾取单元12B连接到模拟前端电路13B和信号处理单元14B。另一个内部缓冲存储器15B连接到信号处理单元14B。光拾取单元12B、模拟前端电路13B、信号处理单元14B和缓冲存储器15B组成了重现/记录单元的系统B。
以下描述重现/记录单元的系统A和B。这些重现/记录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为说明起见,省略后缀A和B。
光拾取单元12具有:半导体激光器、光传感器、光轴致动器、具有光学系统等的光头、用于移动光头的轴、进给电动机、径向致动器(actuator)、以及用于驱动进给电动机和致动器的进给电动机驱动电路和致动器驱动电路,等等。光拾取单元12的结构利用了现有的部件和电路,因此不必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模拟前端电路13具有:射频(RF)放大电路、激光驱动电路、聚焦误差信号发生电路、以及跟踪误差信号发生电路等等。RF放大电路对从光拾取单元12的光传感器提供的读信号进行放大。聚焦误差信号发生电路根据从光传感器提供的信号,产生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发生电路根据从光传感器提供的信号,产生跟踪误差信号。读信号被RF放大电路放大,以提供模拟形式的RF信号。RF信号被输入到信号处理单元14,并被解码为基带数字数据。由聚焦误差信号发生电路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和由跟踪误差信号发生电路产生的跟踪误差信号被输入到位于信号处理单元14内的伺服处理部分23。伺服处理部分23根据聚焦误差信号产生光轴致动器驱动信号,并根据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径向致动器驱动信号。
信号处理单元14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除上述的解码器22和伺服处理部分23以外,信号处理单元14还包括:主机接口部分20、编码器21、以及缓冲器接口部分24。主机接口部分20与位于盘驱动装置2外部的主机侧(接口桥3和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主机设备4)交换信号。编码器21将来自于主机侧的数据编码为要写入光盘10中的标记串信号。缓冲器接口部分24控制输入到缓冲存储器15的数据,和从缓冲存储器15输出的数据。
一般来说,缓冲存储器15的存储容量大得足以补偿重现操作与记录操作之间的处理时间差。一般,在光盘(CD)和数字视频光盘(DVD)的情况下,缓冲存储器15具有大约2至8MB的存储容量。
安装在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中的重现/记录单元具有上述的结构,该结构可以采用被安装在只有一个光拾取单元的常规光盘设备中的等效单元。
安装在本发明的光盘设备中的重现/记录单元的系统A和B都具有上述结构。系统A和B的主机接口20A和20B都通过公共I/O端口16连接到接口桥(interface bridge)3。另外,主机接口20A和20B可以具有分开的外部端子(I/O端口)。即,盘驱动单元可以具有公共的I/O端口或者单独的I/O端口。
在盘驱动装置2中提供了公共控制部分30,用来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重现/记录单元的两个系统的重现/记录操作等。控制部分30包括中央处理器(CPU)31、只读存储器(ROM)32和随机存储器(RAM)33等。控制部分30提供控制,以从主机侧接收记录数据,以便将记录数据写入光盘10中,或者把从光盘10读取的重现数据发送给主机侧。进一步,控制部分30响应来自主机侧的、关于盘驱动器的型号码、装载到盘驱动器中的盘类型等的询问,执行命令处理。
接口桥3包括:作为控制部分的CPU 40;作为存储器的ROM 41和RAM 42;主机接口43,用于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主机设备交换数据;驱动器接口44,连接到I/O端口16,用于通过I/O端口16与主机接口20A和20B交换数据;缓冲存储器46;以及缓冲器接口45,用于在控制部分40的控制下管理缓冲存储器46的输入/输出。
在把数据写入光盘的期间,CPU 40把主机设备4供给的大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46中。然后,CPU 40通过驱动器接口44传送数据,并把数据分配给驱动单元2的系统A和B。在从光盘10读数据的期间,CPU 40把分别从系统A和B供给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46中,并且当从缓冲存储器46检索数据时对齐(align)数据,并顺序地把对齐的数据输出给主机设备4。缓冲存储器46具有大约120 MB的存储容量,其足以执行上述的缓冲操作。接口桥3中的控制部分(CPU 40)把缓冲存储器46分为3段来使用。后面将参考图3来描述把数据序列写入缓冲存储器46和从缓冲存储器46中读数据序列。
参考图2,以下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光盘设备中的系统A和B把数据写到光盘10上的过程。首先,要写的数据串(数据流)被分为多个段(A1、B1、A2、B2、...),每一段都包括指定数量的字节。根据DVD规范,一段包括36.8MB(1150ECC块)。在以18X写速度(11.5MB/S)将数据写入光盘中的情况下,每段的数据量可以在大约3.2秒内被写入。当段A1的数据从主机设备4传过来,则该过程允许系统A寻找写开始位置。在该寻道操作之后,该过程开始传输段A1的数据。假设一个ECC块包括16个扇区;一个扇区包括2KB。
诸如现有的IDE(互连数据设备)和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高速接口用于主机设备4和接口桥3之间的通信。因此,从主机设备4写数据到接口桥3的缓冲存储器46比从接口桥3的缓冲存储器46中读数据到盘驱动装置2快得多。例如,当使用IDE接口时,数据传输率为100MB/S或66MB/S,比23MB/S的16X DVD(8X×2)重现/记录速率快得多。
当终止段A1到接口桥3的传输,然后主机设备4把段B1传输到接口桥3。当段B1的传输终止,该过程启动系统B在光盘10上寻找写开始位置。在该寻道操作之后,该过程开始把段B1传输到盘驱动单元2的系统B。
接口桥3以例如小于各系统的内部缓冲器15的大小的16或32扇区为单位,将数据供给各个重现/记录单元。
如上所述,数据传输时间比写数据到光盘10上的时间要短得多。因此,交替地供给数据允许通过系统A写段A1,同时通过系统B写段B1,如图2所示。
当系统A终止写段A1时,接口桥3请求主机设备4传输段A2,并执行与以上类似的处理。当系统B终止写段B1时,接口桥3请求主机设备4传输段B2,并执行与以上类似的处理。
如上所述,顺序数据被分为一连串的段,除发生诸如寻道错误之类的错误以外,这一连串的段将接连地、交替地被分配给系统A和B。系统A和B同时写数据。与顺序地写数据的单一系统(光拾取器)相比,这使得有可能将写时间缩短由图2中的d表示的一段时间。
然而,诸如寻道错误之类的错误可能延迟一个系统的写开始定时。如果这种延迟经常发生,则系统B(或系统A)写随后的段可能比系统A(或系统B)写随后的段更早终止。作为此情况的解决方法,缓冲存储器46具有如上所述的、用于三段的存储区。缓冲存储器46可以接收顺序地从主机设备4传送的数据,并颠倒分配数据给驱动单元中的系统A和B的顺序。
现在参考图3来描述数据输入到缓冲存储器46,以及从缓冲存储器46中输出。参考图4来描述颠倒分配数据给系统A和B的顺序。
在图3中,缓冲存储器46是具有能够存储110.4MB(36.8MB×3)数据的存储容量(大约120MB)的半导体存储器(DRAM)。当主机设备4顺序地(以环形缓冲器的形式)向接口桥3的CPU 40提供数据时,CPU 40把缓冲存储器46的存储区分为3个段,每个段包括36.8MB。然后,CPU 40把写入这3个段中的数据顺序地分配给驱动单元的系统A和B。
如上所述,诸如IDE和SCSI的高速接口用于主机设备4与接口桥3之间的通信。因此,从主机设备4向缓冲存储器46写数据比从缓冲存储区46读数据到驱动单元快得多。
(A)缓冲存储器46开始存储来自主机设备4的顺序数据。接口桥3的控制部分(CPU 40)把数据分为段。当第一段A1的数据开始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接口桥3的控制部分40开始把该数据传输给系统A。
(B)然后当第二段B1被传输给缓冲存储器46,接口桥3的控制部分开始把该数据传输给系统B。如同连同图2所述的,在把段A1的数据从主机设备4存储到缓冲存储器46中的开始定时与把段B1的数据从主机设备4存储到缓冲存储器46中的另一个开始定时之间,延时是可以忽略的。从而,两个系统A和B基本上可以同时把数据记录到光盘10上。
(C)当系统A终止第一段的记录时,接口桥3的控制器确认第三段A2的数据被传输到缓冲存储器46。然后,控制器开始把该段A2的数据传输给系统A。在这种情况下,系统A正在记录第三段,并且系统B正在记录第二段。主机设备4的数据传输率高于记录速率。因此,在传输开始时,写缓冲存储器46完成了一周期。此后,新的数据被重写到段A1所写入的第一分区上,然后被存储,直到段B1的记录终点指针,即直到未记录数据的末端。
也就是说,光盘10上的记录速率限制了到驱动单元2的数据传输。另一方面,接口桥3与主机设备4之间的接口43的数据传输率限制了从主机设备4的数据传输。因为接口的数据传输率比光盘10上的记录速率快得多,如上所述,因此到缓冲存储器46的输入比从缓冲存储器的输出要进行得快。为此,从主机设备4传输的数据被顺序地重写到最早(第一个)段的记录终点位置。最早段的记录终点指针用作输入的最末点。
(D)系统B确认记录第二段的结束。然后,确认第四段B2被存储在环形缓冲器的第一个存储器分区中。该数据被传输给系统B。这样,系统A和B都可用于无延迟地记录数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上述过程把数据写到光盘上。然而,寻道错误可能频繁地发生,增加了某一个系统的延迟。例如,在系统A或B中寻道错误被重复(或累积),增加了延迟。段数据不能被交替地分配,从而改变了记录顺序。某一个系统接连地记录两段。以下参考图4来描述解决该情形的过程。
(A)首先,系统A开始访问段A1。然而,由于寻道重试,系统A比访问段B1的系统B更晚地终止记录。
(B)因为系统B更早地终止了记录,因此被允许接着记录下一个区。
(C)当终止记录时,系统A接下来应该记录要传输到当前记录的数据所写入的数据分区的段数据。然而,如上所述,来自主机设备4的数据传输比光盘10上的数据记录快得多。新的数据被顺序地重写到已经记录了先前数据的区域上。当系统A终止前一段的记录时,下一新的段数据已经被传输到该数据分区。能够连续地开始在该数据分区中记录段数据。
如上所述,多个系统能够执行高效的记录,这是因为缓冲存储器46具有大得足以存储比系统数量多的段数据的记录容量。当假设系统的数量为N,缓冲存储器46被配置为具有能够存储2N-1段的容量。数据以环形缓冲器的形式被传输,从而输入指针的第一位置也用作输出侧的终点位置。这样,主机设备4能够顺序地传输数据,并且驱动单元能够无延迟地记录数据。
现在参考图5中的流程图,以下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光盘设备的操作。当通电时,驱动单元2和接口桥3的控制器执行启动和初始化操作。主机设备4的控制器确认连接的驱动器(S1)。
根据以下步骤来确认驱动器。
(1)主机设备4发送“查询命令(Inquiry Command)”给接口桥3。主机设备4假设光盘设备1是一个驱动器。因此,主机设备发送用于单一驱动器的“查询命令”。
(2)响应来自主机设备4的“查询命令”,接口桥3也发送“查询命令”给驱动单元2的系统A和B。
(3)响应来自接口桥3的“查询命令”,系统A和B返回识别信息“YAMAHA DVDABC1”和“YAMAHA DVDABC2”。
(4)根据该响应,接口桥3编辑识别信息“YAMAHA DVDABC”,并把结果返回给主机设备4。
响应查询命令,供应商名称和型号名称被返回给控制端。根据该实施例的驱动单元2具有与单一I/O端口16相对应的多个接口20A和20B。在这种驱动器中,良好的惯例是为型号名称添加一个可单独识别的字符串(例如,诸如1、2、3的数字等)。该字符串从要返回给主机设备4的识别信息中被除去,从而驱动器能够被识别为单驱动器。
优选地,例如可以预先把带有附加字符串后缀的型号名称存储在表中。当收到的型号名称与表中存储的某一型号名称匹配时,上述的过程被执行。
在图5的步骤S2中,托盘被关进驱动单元中,以装载盘10。在盘10已经被装载后,该处理从盘10获取盘信息(S3)。
主机设备4和驱动单元2(系统A和B之一)通过接口桥3交换命令和状态,直到托盘被关闭以完成盘装载为止。当指定的状态码被返回,接口桥3和主机设备4确认驱动单元2已完成盘装载。系统A和B都不必确认盘。只需要发布指令给系统A和B之一。
此时,接口桥3把用于获取盘类型的命令发送给驱动单元2。作为响应,驱动单元2返回从盘10读取的盘类型信息。接口桥3把该盘类型信息存储在RAM中,用于控制记录和读取。这是因为,重现/记录控制取决于盘类型。例如,DVD允许两个系统同时进行记录;由于交织,CD只允许一个系统记录。
除了该命令以外,主机设备4可以发布用来获取盘类型信息的命令。
在图5中,如果在获取盘信息之后确定盘是可访问的(S4),则处理根据来自主机设备4的请求,执行写操作(S5)、读操作(S6)或重现/记录操作(S7)。如果盘是不可访问的(S4),则托盘被弹出。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可以把诸如能够利用A和B两个系统执行重现/记录操作的DVD的盘和诸如要求只能由一个系统来执行重现/记录操作的CD的盘区分开来。根据盘类型,可以在利用两个系统的重现/记录操作(本实施例)与利用一个系统的重现/记录操作(现有技术)之间进行选择。
没有接口桥的实施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光盘设备包括接口桥。进一步,可以在没有接口桥的情况下单独使用驱动单元。也可能使用主机设备4的打印机驱动器来管理数据传输。
以下将描述该实施例。
图6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框图。根据该实施例的结构,主机设备4直接连接到图1中的光盘设备的驱动单元2。图6和图1中互相对应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为简明起见,省略了详细描述。
图1中的接口桥3允许主机设备4假设驱动单元2是单一系统,并使用内部缓冲存储器46把数据分配给系统A和B。另一方面,该实施例允许主机设备4假设系统A和B是两个驱动器。配置设备驱动程序软件,以控制两个系统以及把数据记录到单一光盘10上。
当光盘设备1被接通,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与系统A和B的每一个通信,以识别两个驱动器。然后,设备驱动程序参考被赋给输入型号名称的“YAMAHADVDABC 1/2”的末端的下标,以识别两个驱动器与一个光盘设备1中的单元的两个系统相对应(图5中的S1)。
主机设备4能够发送“GetFeature(获得特征)”命令给驱动器,以确定其能力。为使用该功能,需要在主机设备4与驱动器之间提供“Multi-Unit(多单元)”特征,从而驱动器响应该“GetFeature(获得特征)”命令,返回“Multi-Unit(多单元)”。
主机设备4发出“GetFeature(获得特征)”命令给驱动单元2的单端口16。根据返回的“Multi-Unit(多单元)”响应的数量,主机设备4可以确定有多少单元组成一个驱动器。
当具有多个接口的系统连接到普通的个人计算机时,利用上述算法来获取信息。另外,设备驱动程序需要具有以下功能:即允许各个应用程序来假设接口(系统)是具有相同驱动器名称的单一设备。根据该实施例,也将该功能提供给安装在主机设备4中的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以段为单位来分隔主机设备4中存储的顺序数据,并提供控制,以便把每段输出到系统A或B(与图3和4中的技术相同)。这使得系统A和B能够同时执行记录过程。
同样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可以把诸如能够利用多个单元执行重现/记录操作的DVD的盘和诸如要求只能由一个单元来执行重现/记录操作的CD的盘区分开来。只需选择性地提供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系统A和B在单光盘10上的不同位置处写数据。在该情况下,A和B两个系统使得相应的光头沿径向处于不同位置(距离),造成了沿轨道方向的不同线速度。这两个系统需要不同的时间来记录一段。可以将这作为公差范围来处理。假设一段为36.8MB,在造成最大差异的最里面圆周上,A1段在24.0mm半径处开始;下一B1段在24.46mm半径处开始。公差为0.46mm。因为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公差为0.46/24=0.0192,即1.9%,这在重现/记录操作中不会造成问题。
已经把在DVD上写(记录)描述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系统A和B(多个单元)中的重现/记录操作的例子。盘介质不限于DVD。然而,数据格式必须能够被分为多个用于写的单元。重现/记录单元的数量不限于2,即A和B,而可以为3或更多。
该实施例不仅可应用于写,也可应用于读。在该情况下,接口桥或设备驱动程序由多个系统间断地供给数据串,把数据串对齐为顺序数据,并把顺序数据输出到主机设备(或应用程序)。
Claims (13)
1.一种盘驱动装置,用于在与主机设备通信时驱动光盘,包括:
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
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
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
输入/输出端口,把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
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
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
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所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
内部缓冲器,供所述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字数据之用;以及
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所述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输出端口包括单一输入/输出端口,供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各个主机接口共同使用。
3.一种光盘设备,包括盘驱动装置,所述盘驱动装置用于当与主机设备和在所述盘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桥接的接口桥装置互通数据时驱动光盘,其中
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
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
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
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
输入/输出端口,把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
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
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
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所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
内部缓冲器,供所述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以及
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所述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以及其中
所述接口桥装置包括:
驱动器接口,连接到所述盘驱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
主机接口,连接到主机设备;
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可以在光盘上写信息的期间操作,以便通过所述主机接口从主机设备接收数据,然后顺序地把收到的数据分为段,每一段都具有指定长度,并通过所述驱动器接口把数据段传输给所述盘驱动装置,从而所述数据段能够被分配给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
缓冲存储器,用于缓冲从主机设备顺序地提供的预定数量的数据段。
4.一种光盘设备,包括盘驱动装置,所述盘驱动装置用于当与主机设备和在所述盘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桥接的接口桥装置互通数据时驱动光盘,其中
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
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
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
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
输入/输出端口,把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
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
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
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所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
内部缓冲器,供所述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以及
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所述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以及其中
所述接口桥装置包括:
驱动器接口,连接到所述盘驱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
主机接口,连接到主机设备;
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可以在光盘上写信息的期间操作,以便通过所述主机接口从主机设备接收数据,然后顺序地把收到的数据分为段,每一段都具有指定长度,以致一个数据段等效于能够被重现/记录单元处理成用于在光盘上连续写信息的单位的数据量,并通过所述驱动器接口把数据段传输给所述盘驱动装置,从而所述数据段能够被分配给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
缓冲存储器,用于缓冲从主机设备顺序地提供的预定数量的数据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接口桥具有能存储2N-1个数据段的缓冲存储器,其中N是盘驱动装置中配备的重现/记录单元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接口桥装置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所述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把具有顶部和尾部的缓冲存储器用作环形缓冲器,以致所述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将主机设备所输入的数据从缓冲存储器的顶部顺序地写入缓冲存储器,并且在达到缓冲存储器的尾部后,从缓冲存储器的顶部重写数据,所述数据输入/输出控制部分控制环形缓冲器上的写数据和读数据,以致新数据在环形缓冲器中的写位置被递增,以紧接着应该最先从环形缓冲器读出的最旧数据之后。
7.一种计算机程序,供主机设备之用,所述主机设备以数据流的形式向盘驱动装置供给信息,以便将所述信息记录在光盘上,其中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所述主机设备,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所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内部缓冲器,供所述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以及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所述数字处理部分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由所述主机设备在信息记录期间执行,以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
把数据流顺序地分为段,每一段都具有指定长度;以及
通过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把数据段顺序地传输给所述盘驱动装置,从而数据段能够被分配给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由此使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能够在光盘上并行地记录信息。
8.一种操作盘驱动装置的方法,所述盘驱动装置用于当与主机设备通信时驱动光盘,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记录或重现信息;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所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以及内部缓冲器,供所述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便在光盘上记录信息或重现光盘上的信息;
在记录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以数据流的形式从主机设备接收要记录的信息,并把收到的数据分配给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
在重现信息的情况下,收集由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重现的数据,并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把收集的数据发送给主机设备,从而主机设备能够以收集的数据的形式接收重现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步骤通过由单一输入/输出端口组成的输入/输出端口从主机设备接收要记录的信息,所述单一输入/输出端口供多个重现/记录单元共同使用,并且所述发送步骤通过所述单一输入/输出端口把收集的数据发送给主机设备。
10.一种桥接主机设备和用于当与主机设备通信时驱动光盘的盘驱动装置的方法,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所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内部缓冲器,供所述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以及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所述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把所述盘驱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到主机设备;
在光盘上写信息的情况下,以数据流的形式从主机设备接收要记录的信息;
把收到的数据流顺序地分为段,每一段都具有指定长度;
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把数据段传输给所述盘驱动装置,从而数据段能够被分配给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
在把数据段供给所述盘驱动装置之前缓冲预定数量的数据段,使得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能够进行并行操作。
11.一种桥接在主机设备和用于当与主机设备通信时驱动光盘的盘驱动装置的方法,所述盘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部分,旋转地驱动一个光盘;多个相互并联的重现/记录单元,用于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旋转驱动部分,并且同时且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输入/输出端口,把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连接到主机设备,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光拾取器,用于照射光束,以在光盘上写入或读出信息;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要输入到光拾取器或从光拾取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形式;数字处理部分,连接到所述模拟前端电路,用于将信息处理成数字数据的形式;内部缓冲器,供所述数字处理部分处理数据之用;以及主机接口,用于控制所述数字处理部分与主机设备之间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的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把所述盘驱动装置的所述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到主机设备;
在光盘上写信息的情况下,以数据流的形式从主机设备接收要记录的信息;
把收到的数据流顺序地分为段,每一段都具有指定长度,以致一个数据段等效于能够被重现/记录单元处理成用于在光盘上连续写信息的单位的数据量;
通过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把数据段传输给所述盘驱动装置,从而数据段能够被分配给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以及
在把数据段供给所述盘驱动装置之前缓冲预定数量的数据段,使得所述多个重现/记录单元能够进行并行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步骤缓冲2N-1个数据段,其中N是盘驱动装置中配备的重现/记录单元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步骤使用具有顶部和尾部的缓冲存储器,以致从主机设备输入的数据从缓冲存储器的顶部被顺序地写入缓冲存储器中,并且在达到缓冲存储器的尾部后,然后从缓冲存储器的顶部重写数据,缓冲存储器被操作为环形存储器,以至于新数据在环形缓冲器中的写位置被递增,以紧接着应该最先从环形缓冲器读出的最旧数据之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401998A JP2005166147A (ja) | 2003-12-01 | 2003-12-01 |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デバイス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 |
JP2003401998 | 2003-12-0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24776A true CN1624776A (zh) | 2005-06-08 |
Family
ID=3446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101000221A Pending CN1624776A (zh) | 2003-12-01 | 2004-11-30 | 具有用于并行操作的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光盘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162990A1 (zh) |
EP (1) | EP1538615A3 (zh) |
JP (1) | JP2005166147A (zh) |
CN (1) | CN162477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5148B (zh) * | 2008-07-23 | 2012-02-29 | 索尼株式会社 |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
CN101630511B (zh) * | 2008-07-17 | 2012-11-14 | 索尼株式会社 | 驱动设备、驱动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
CN103050134A (zh) * | 2011-10-14 | 2013-04-17 | 东芝三星存储技术韩国株式会社 | 光盘驱动器和驱动光盘驱动器的方法 |
CN114115708A (zh) * | 2020-08-28 | 2022-03-01 |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 存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21631B1 (ko) | 2005-01-11 | 2006-09-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도체 디스크 제어 장치 |
JP4798610B2 (ja) * | 2006-01-13 | 2011-10-19 |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JP2008052817A (ja) * | 2006-08-24 | 2008-03-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コンパニオンシステム |
JP5115111B2 (ja) | 2007-09-14 | 2013-01-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情報書き込み制御装置、情報書き込み制御方法、および、情報書き込み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8416657B2 (en) * | 2007-12-03 | 2013-04-09 | Mediatek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data from host to optical disc |
US9034294B1 (en) | 2009-04-24 | 2015-05-19 | Simbol, Inc. | Preparation of lithium carbonate from lithium chloride containing brines |
US8741256B1 (en) | 2009-04-24 | 2014-06-03 | Simbol Inc. | Preparation of lithium carbonate from lithium chloride containing brines |
US8637428B1 (en) | 2009-12-18 | 2014-01-28 | Simbol Inc. | Lithium extractio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
US9051827B1 (en) | 2009-09-02 | 2015-06-09 | Simbol Mining Corporation | Selective removal of silica from silica containing brines |
US10190030B2 (en) | 2009-04-24 | 2019-01-29 | Alger Alternative Energy, Llc | Treated geothermal brine compositions with reduced concentrations of silica, iron and lithium |
US10935006B2 (en) | 2009-06-24 | 2021-03-02 | Terralithium Llc | Process for producing geothermal power, selective removal of silica and iron from brines, and improved injectivity of treated brines |
JP2011134364A (ja) * | 2009-12-22 | 2011-07-07 | Sony Corp |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947225A (zh) | 2010-02-17 | 2013-02-27 | 辛博尔股份有限公司 | 高纯碳酸锂和其它高纯含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US8077566B2 (en) * | 2010-03-30 | 2011-12-13 |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unformatted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
JP5895228B2 (ja) * | 2011-09-27 | 2016-03-3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光記録再生装置 |
US10604414B2 (en) | 2017-06-15 | 2020-03-31 | Energysource Minerals Llc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lithium from a geothermal br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01222A (ja) * | 1991-03-28 | 1992-10-23 | Toshiba Corp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H11296868A (ja) * | 1998-04-07 | 1999-10-29 | Sony Corp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2000090551A (ja) * | 1998-09-09 | 2000-03-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データ再生方法 |
JP3397152B2 (ja) * | 1998-12-15 | 2003-04-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トラック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再生方法 |
-
2003
- 2003-12-01 JP JP2003401998A patent/JP2005166147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11-29 EP EP04028229A patent/EP1538615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11-30 CN CNA2004101000221A patent/CN1624776A/zh active Pending
- 2004-12-01 US US11/001,699 patent/US2005016299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0511B (zh) * | 2008-07-17 | 2012-11-14 | 索尼株式会社 | 驱动设备、驱动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
CN101635148B (zh) * | 2008-07-23 | 2012-02-29 | 索尼株式会社 |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
CN103050134A (zh) * | 2011-10-14 | 2013-04-17 | 东芝三星存储技术韩国株式会社 | 光盘驱动器和驱动光盘驱动器的方法 |
CN114115708A (zh) * | 2020-08-28 | 2022-03-01 |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 存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166147A (ja) | 2005-06-23 |
EP1538615A2 (en) | 2005-06-08 |
EP1538615A3 (en) | 2006-12-13 |
US20050162990A1 (en) | 2005-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24776A (zh) | 具有用于并行操作的多个重现/记录单元的光盘设备 | |
CN1276427C (zh) | 信息再现设备、数据管理信息获得方法 | |
US832543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rving data of a storage device | |
CN1273983C (zh) | 后台验证记录介质或检验写入介质的数据的方法 | |
US6779081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fragmentation in disk storage system | |
CN1762002A (zh) |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程序及存储介质 | |
CN1567440A (zh) | 向/从记录介质写入或再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751351A (zh) |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程序以及计算机可读取信息记录介质 | |
CN1190779A (zh) | 信息文件记录方法与装置 | |
CN104934047A (zh) | 双面光盘驱动器 | |
CN1841521A (zh) | 用于在光盘上记录数据的方法 | |
CN1098216A (zh) | 用于光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的光盘 | |
CN1670840B (zh) | 光盘装置的聚焦跳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CN1950888A (zh) | 全息记录介质以及在其上记录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 |
CN1327592A (zh) | 光记录媒体、光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 |
JP2526016B2 (ja) | デ―タ処理システム・デ―タ記憶サ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タ・アクセス効率向上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 |
JPH03104056A (ja) | 回転型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の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 |
CN1825444A (zh) | 信息的记录装置及再现装置、信息的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 | |
CN1209754C (zh) | 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 | |
JP2002197791A (ja) | 光記録媒体のデータコピー/移動方法及び装置 | |
JPH10106170A (ja) |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 |
US7693013B2 (en) | Optical disc for storing both data requiring defect management and real-time av data | |
JPS6159627A (ja) | 光デイスク装置 | |
JP3930072B2 (ja) | データリードライト処理システム | |
JP2001282588A (ja) | ファイル管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