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1234A - 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1234A
CN1621234A CNA2004100973892A CN200410097389A CN1621234A CN 1621234 A CN1621234 A CN 1621234A CN A2004100973892 A CNA2004100973892 A CN A2004100973892A CN 200410097389 A CN200410097389 A CN 200410097389A CN 1621234 A CN1621234 A CN 1621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side liquid
liquid flow
tapping equipment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73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1234B (zh
Inventor
清水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1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21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2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一个记录头(21),它具有喷嘴(22);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8),它支撑墨容器(5);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14),它们连接墨容器和记录头,并且包括供墨管(14);设在供墨管和记录头之间的阻尼容器(27);一个排放装置(26,74,75),它把流体从每个阻尼箱排放到外部空间;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51),它们在它们的一端分别与阻尼容器连通,同时绕过记录头在它们的另一端与排放装置连通。与第一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流动阻力比与第二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二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流动阻力小,而第二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流动阻力比第一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流动阻力大。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设备
本发明基于2003年11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400470,在这里将它的内容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设备,特别涉及以下这种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墨从多个静止的墨容器分别经过多个供墨管提供到安装在可移动滑架上的记录头。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P2002-240310A)或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P2000-309109A)披露了一种管供型喷墨打印机,包括:分别具有多列喷嘴的多个记录头,为了记录全色图像,这些喷嘴分别喷射多种颜色的墨,如黑色墨(BK)、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多个阻尼箱,它们容纳相应量的对应颜色墨和气泡;一个可移动的滑架,它相对于外壳是可移动的,并且它上面安装着阻尼箱和记录头;多个静止的墨容器,它们分别存储各种颜色的墨,并且放置在外壳中;和多个柔性供墨管,它们分别把墨容器中的各种颜色墨提供给阻尼容器。
在上述的传统喷墨打印机中,大气中的空气经过各供墨管的壁逐渐溶解到各种颜色的墨中,溶解在各种颜色墨中的空气逐渐在供墨管和/或阻尼容器中形成气泡。因此,每个阻尼容器在其上部收集气泡,从而避免气泡进入相应的一个记录头。当在阻尼容器中收集了相应预定量的气泡后,操作排出泵把气泡通过各个排出通道从阻尼容器中排出,其中排出通道连接各个阻尼容器的上部。
同时,在从工厂运送喷墨记录设备时,包括多个供墨管、多个阻尼容器和多个记录头的多个墨流动通路中分别充满了空气,这样当用户初次给这些通路分别充以多种颜色的墨时,气泡可能留在新喷墨记录设备的墨流动通路中。因此新设备可能不能喷墨。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通常在把喷墨记录设备从工厂运出之前,在每个墨流动通路中都充满维护液(例如一种基本与墨具有相同组分但是不含颜料的液体)并且用密封件对相应一个供墨管的自由端进行流体密封,这一端要连接到多个墨容器中相应的一个墨容器上。
因此,当用户购买了一个新喷墨记录设备并且开始使用这个设备时,即用户首次使用这个设备时,用户需要根据用户手册把供墨管的各个自由端连接到相应的墨容器上,然后移动设在外壳中等待位置的维护单元,使之紧密接触记录头的各个喷嘴支撑表面,并且操作维护单元,从墨流动通路中排放维护液并且用墨容器提供的各种颜色的墨填充这些通路。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即记录头中设有的较小墨流动通道对维护液的流动具有很大的阻力,因此各种颜色的墨不能很快地从墨容器提供到包括阻尼容器的墨流动通路。
发明内容
因此,已知有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排气泵能够连接多个排气通道,这些排气通道与多个阻尼容器的各个上部连接,操作该排气泵,以从多个包括阻尼容器的墨流动通路中排放维护液,并且分别给这些通路填充多种颜色的墨,随后操作维护单元,分别从多个记录头中排放维护液并且给这些记录头填充多种颜色的墨。
同时,近期需要一种能够以高速记录单色图像的全色喷墨记录设备。为此,记录设备需要喷射的黑色墨的墨量大于它喷射其它颜色墨的墨量。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优选使用一种黑色墨供墨管,它的横截面积大于其它供墨管的横截面积,使得在单位时间内黑色墨供墨管所能提供的黑色墨墨量大于其它颜色供墨管所能提供的其它颜色墨的相应墨量。
但是如果所有的供墨管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所有的阻尼容器具有相同的容积,那么供墨管内充入的各维护液量正比于各个管的横截面积。因此,当用户初次使用喷墨记录设备时,如果同时经过分别与各个阻尼容器上部连接的各个排气通道从墨流动通路中排放维护液,并且如果所有的排气通道在单位时间内排放相同量的维护液,那么包括具有最小横截面积的供墨管的墨流动通路中存在的维护液完全排出并且换上具有一定颜色的墨时,一定量的维护液还留在具有较大横截面积的其它墨流动通道中。因此,在把包括具有较大横截面积的供墨管的其它墨流动通路中存在的维护液完全排出并且分别换上具有一定颜色的墨时,一定量的墨已经作为废墨白白地从包括具有较小横截面积的供墨管的墨流动通路中排走。
另外,已知一种经常记录单色图像的全色喷墨记录设备,所使用的黑色墨墨容器具有较大的容积,而其它颜色墨的墨容器具有相应较小的容积。当用户初次使用这个设备时,当维护液完全从与黑色墨对应的墨流动通路中排出时,其它颜色墨的墨容器中只留下比黑色墨容器中留下的黑色墨少的其它颜色墨。这意味着记录设备只能用剩下的较少量其它颜色的墨在记录纸张等记录介质上记录少量的全色图像,并且增加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多个喷嘴,并且它从每个喷嘴中喷射多种墨中相应一种的墨滴,从而形成图像;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支撑多个分别存储墨的墨容器,使得墨容器是静止的;多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它们分别把墨容器连接到记录头上,并且分别包括多个供墨管和多个阻尼容器,这些供墨管分别把墨从墨容器提供给记录头,所述多个阻尼容器设在供墨管和记录头之间,每个阻尼容器容纳一种相应颜色的墨和气泡;一个排放装置,它把流体从每个阻尼容器排放到外部空间;和多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它们在它们的一端分别与阻尼箱连通,同时绕过记录头在它们的另一端与排放装置连通。多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包括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一液体流动阻力的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多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包括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二液体流动阻力的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与该第一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二液体流动阻力比与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二液体流动阻力小,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一液体流动阻力比第一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一液体流动阻力大。
本喷墨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它在其第一操作模式中控制排放装置在第一预定持续时间内经过相应的一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把气泡从每个阻尼容器中排放到外部空间,并且在它的第二操作模式中控制排放装置在比第一持续时间长的第二预定持续时间内不仅排放气泡,还经过相应的一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把液体(如维护液)从每个阻尼容器排放到外部空间中。
当用户初次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时,排放装置同时开始从与一种墨(如黑色墨(BK))对应的一个供墨管和与其它种颜色墨(C,Y,M)(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对应的供墨管中排放如维护液等液体,单位时间内黑色墨的喷射量较大,而其它颜色墨的喷射量较小,一个与黑色墨对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排放的液体量比与其它颜色墨对应的其它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能排放的液体量大,从而能够同时结束用相应颜色墨替换所有供墨管和阻尼容器中液体的操作。因此,本喷墨记录设备不会有传统喷墨记录设备所具有的问题,即在完成用其它颜色墨替换其它颜色墨流动通路中的维护液之后才能完成用黑色墨替换黑色墨流动通路中的维护液,由此从其它颜色墨流动通路中白白排放了一定量的其它颜色墨。
附图说明
通过仔细阅读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且结合附图考虑,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可选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作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平面图;
图2是喷墨打印机的记录头和头保持器的底视图;
图3是沿图2中3-3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喷墨打印机的阻尼装置的平面图,其中移去了阻尼装置的上部柔性膜;
图5是阻尼装置的底视图,其中移去了阻尼装置的下部柔性膜;
图6是阻尼装置的阻尼箱(即箱单元)的下箱的平面图;
图7A是阻尼箱的上箱的底视图;
图7B是阻尼箱的上箱的平面图;
图8A是沿图4中8A-8A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8B是沿图4中8B-8B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8C是沿图5中8C-8C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9是作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喷墨打印机的记录头和头保持器的底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10-10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记录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图9的喷墨打印机的阻尼装置的顶视透视图;
图13是图12的阻尼装置的底视透视图;
图14A是图12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即箱单元)的顶视透视图;
图14B是图14A的阻尼箱的底视透视图;
图15A是图14A的阻尼箱的下箱的顶视透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下箱的底视透视图;
图16A是图14A的阻尼箱的上箱的顶视透视图;
图16B是图16A的上箱的底视透视图;
图17是图15A的下箱的平面图;
图18A是图16A的上箱的平面图;
图18B是沿图18A中18B-18B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19A是沿图18A中19A-19A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19B是沿图18A中19B-19B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20是解释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墨流动通路的简图,包括:分别与四个墨容器连接的四个供墨管;四个阻尼室;四个流体排放通道;和四个能够与抽吸泵(即排出泵)连接的打开和关闭阀门;和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都使用了的控制系统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喷墨打印机(即一个喷墨记录设备)包括记录部分2、维护单元4和四个墨容器5(5a,5b,5c,5d),每个墨容器5都可拆卸地连接到一个固定在外壳1上的墨容器支撑件8上。记录部分2包含在外壳1中,并且包括记录头单元3,记录头单元3把彩色墨滴喷向作为一种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从而在记录纸张P上打印或记录图像(如字母、符号等)。维护单元4对记录头单元3进行维护。四个墨容器5分别存储不同颜色的墨,这些墨将提供给记录头单元3。
为了在记录纸张P上记录全色图像,四个墨容器5a,5b,5c,5d分别存储黑色墨(BK)、青色墨(C)、黄色墨(Y)和洋红色墨(M)。当存储在某个墨容器5中的墨用光时,用户可以用新墨容器更换用光墨的那个墨容器5。
在记录部分2中设有后导向杆6和前导向杆7,从而两个导向杆6、7在外壳1的纵向方向上伸长,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滑架9放在两个导向杆6、7上,从而滑架9能够相对于外壳1移动。记录头单元3整体安装到滑架9上。
滑架驱动马达10设在外壳1后部的右角部,循环定时皮带11与滑架驱动马达10相互合作使得在前和后导向杆7、6上的滑架9在外壳1的纵向上往复移动。一种已知的馈纸装置(未示出)馈送记录纸张P,使得记录纸张P水平地从记录头单元3的下表面下面穿过,其穿过方向在图1中用箭头“A”示出,这个方向垂直于滑架9往复移动的方向。
冲墨位置位于所馈送的记录纸张P的宽度范围以外的两个相对侧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即图1中示出的左手侧区域),在冲墨位置设有墨收集部分12;头等待位置位于另一侧区域(即图1中示出的右手侧区域),在头等待位置设有维护单元4。在喷墨打印机的记录操作过程中,记录头单元3周期性地移动到冲墨位置,在这里控制记录头单元3喷墨以防止记录头单元3的喷嘴22(图2的22a,22b,22c,22d)堵塞,并且墨收集部分12收集所喷出的墨。
当用户购买了一个新喷墨打印机并且开始使用这个打印机时,即用户首次使用这个打印机,那么用户需要根据用户手册执行下述的操作:首先分别把存储四种颜色墨的四个墨容器5a、5b、5c、5d分别连接到四个柔性供墨管14(14a,14b,14c,14d)的相应上游侧端,然后在头等待位置驱动维护单元4的抽吸泵(即排出泵)74,以利用抽吸泵74的吸力,从四个供墨管14和四个阻尼室27中把相应量的维护液排出,这将在下面详述,然后分别给供墨管14和阻尼室27充以相应颜色的墨。另外,通常向上移动维护单元4的抽吸帽71使之紧密接触记录头单元3的记录头21的下表面(即喷嘴支撑表面)21a(图3),利用吸力把留在记录头21的供墨容器道中的维护液排出,同时给这些通路充以彩色墨。另外,周期性地操作维护单元4使之执行恢复操作以从记录头21抽吸彩色墨,还执行去除操作以从阻尼装置13(图3)中去除气泡(即空气)。
在比记录头单元3的下表面(即记录头21的喷嘴支撑表面21a)(图3)低的高度位置上,可以在从前侧向后侧的方向上把四个墨容器5中的每个墨容器插入墨容器支撑件8的四个墨容器支撑部分中的一个相应部分中。如图1所示,布置黑色墨(BK)容器5a、青色墨(C)容器5b、黄色墨(Y)容器5c和洋红色墨(M)容器5d,使得这四个墨容器按所描述的顺序从右手侧到左手侧沿着一条直线排成一列,同时每个墨容器5都水平放置。
墨容器支撑件8的四个墨容器支撑部分的每个支撑部分都具有未示出的供墨空心针,每个空心针沿着一个向前的方向从墨容器支撑件8的后壁水平伸出,该向前的方向与四个墨容器5的一个对应墨容器的插入方向相反。四个空心针的各个基底端部分通过相应的、非常柔软的供墨管14a、14b、14c、14d连接记录头21。黑色墨供墨管14a和青色墨供墨管14b的相应中间部分彼此叠放并且绑在一起;黄色墨供墨管14c和洋红色墨供墨管14d的相应中间部分彼此叠放并且绑在一起。
下面参考图2到图8C描述安装在滑架9上的记录头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全色图像记录头单元3包括头保持器20、喷墨记录头21、阻尼装置13和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其中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是排放装置的一部分,排放装置还包括抽吸泵74和转换阀(即控制阀)75。头保持器20具有盒状结构。记录头21固定在头保持器20底壁20a的下表面,阻尼装置13固定在底壁20a的上表面。
记录头21包括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记录头部分,并且整体布置成一列。图2是记录头21的底视图。如图所示,记录头21的下表面21a在从左手侧到右手侧的方向上按顺序分别支撑与黑色墨(BK)、青色墨(C)、黄色墨(Y)和洋红色墨(M)对应的五列喷嘴22a、22b、22c、22d,从而五列喷嘴22的每列喷嘴在与滑架9往复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每个喷嘴22向下敞开,从而面对记录纸张P的上表面。与黑色墨对应的喷嘴22a排成两列,而分别与青色、黄色和洋红色墨对应的喷嘴22b、22c、22d排成一列。因此,与黑色墨对应的喷嘴22a的总数是与青色、黄色和洋红色墨中每种颜色的墨对应的喷嘴22b、22c、22d的总数的两倍。
与已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P2002-67312A(或其对应的美国专利No.6,729,717B2)  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P2001-219560A中所披露的记录头类似,记录头21在其上表面的一部分中有五个供墨孔(未示出),它们分别与四种颜色的墨对应(两个供墨孔对应于黑色墨,三个供墨孔分别对应于其它三种颜色的墨),并且分别与头21的供墨容器道连通。把四种颜色墨中的每种颜色的墨通过相应的一个或多个供墨容器道提供给多个压力室(未示出)。这样,记录头21具有分别与五列喷嘴22对应的五列压力室,还具有分别与五列压力室对应的五列致动器(如压电元件)。当任一致动器驱动一个对应的压力室时,记录头21从相应喷嘴22中喷出一滴墨。致动器单元23包括五列压电致动器。柔性扁电缆24固定在致动器单元23的上表面,给每个压电致动器施加电压。四种颜色的墨从四个墨容器5中通过四个供墨管14和阻尼装置13提供到记录头21的五个供墨孔。
下面参考图2到8C详细描述阻尼装置13和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各自的结构。阻尼装置13具有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阻尼室(即四个阻尼容器)27(27a、27b、27c、27d),它们彼此独立。阻尼装置13具有主分隔壁35和次分隔壁35a、35b、30,它们一起把四个阻尼室27彼此分开。在本实施例中,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一部分(即第一室)27a-1位于主分隔壁35下面;黑色墨阻尼室27a的其它部分(即第二和第三室)39a、55a,以及青色墨(C)、黄色墨(Y)和洋红色墨(M)的阻尼室27b、27c、27d位于主分隔壁35上面,并且次分隔壁35a、35b、30把它们彼此分开。这样,在阻尼装置13中分两层即上层和下层设置这四个阻尼室27。
更详细地说,阻尼装置13包括阻尼箱(即箱单元)25,阻尼箱25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或侧)壁,并且包括上箱31和下箱32,上箱31和下箱32都是利用喷射合成树脂形成。下箱32具有盒状形状,向上并且向下敞开;上箱31固定在下箱32上从而关闭它的上部敞开端。上箱31通过例如超声焊接方法连接到下箱32上,并且连接处对液体密封。
下箱32具有下部开口,这个开口占据了它的下部敞开端的主要部分,并且下箱32包括主分隔壁35,主分隔壁35向内远离它的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而且与它们平行。下箱32的下开口端利用下部柔性膜(或隔膜)36实现流体密封封闭,这个柔性膜36是由合成树脂所形成的薄膜构成,它不允许空气或液体渗透。柔性膜36起到阻尼件的作用。更具体地说,柔性膜36的外周利用例如粘结或超声焊接方法连接到下箱32的外(侧)壁37的下端,从而限定了下箱32的下部开口。柔性膜36和主分隔壁35一起限定了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阻尼装置13固定到头保持器20上,使得在柔性膜36和头保持器20的底壁20a之间留下一个允许柔性膜36在操作上进行变形的间隙。
如图6所示,两个次分隔壁35a和一个次分隔壁35b从主分隔壁35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因此,位于主分隔壁35上面的下箱32的上部和上箱31一起限定了四个阻尼室27的相应部分(即第二室)39(39a、39b、39c、39d)。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彼此分开的次分隔壁35a与下箱32的侧壁37和次分隔壁35b一起限定了青色墨(C)、黄色墨(Y)和洋红色墨(M)的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第二室39b、39c、39d。青色墨、黄色墨和洋红色墨的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第一室27b-1、27c-1、27d-1将在下面描述。如图6所示,次分隔壁35a在下箱32的几乎整个长度上沿水平方向延伸。三个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第二室39b、39c、39d在水平偏离主分隔壁35上表面的相应位置分别与相应的墨流出口41b、41c、41d连通,而墨流出口41b、41c、41d则分别与青色墨、黄色墨和洋红色墨对应。
次分隔壁35b和下箱32的侧壁37一起限定了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第二室39a。如图6所示,次分隔壁35b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到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偏离主分隔壁35的上表面并且靠近墨流出口41b、41c、41d,并且第二室39a和对应于黑色墨的墨流出口41a连通。
如图5、6、8C所示,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通过墨流动通道42与它的第二室39a连通,而墨流动通道42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圆柱形壁形成,圆柱形壁沿着次分隔壁35b形成。墨流动通道42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墨流动通道42的横截面积比第一室27a-1的横截面积小,因此与第一室27a-1相比,它对流体(如墨或维护液)的流动有更大的阻碍作用。
上箱31具有大致平坦的结构,并且在它的上表面中形成有多个凹进。如图4所示,上箱31在其上侧具有两个次分隔壁30,它们一起把青色墨(C)、黄色墨(Y)和洋红色墨(M)的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部分(即第一室)27b-1、27c-1、27d-1彼此分开。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基本上与向下敞开的、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对齐,并且位于其上,而且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都向上敞开。上箱31的两个次分隔壁30部分地位于从下箱32的两个次分隔壁35a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出来的相应平面上。上箱31的盖部29限定了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的各个底壁,并且具有多个在垂直方向上穿过盖部29壁厚而形成的连通孔44。每个连通孔44可以具有直径约为0.8mm的圆形横截面,或者具有边长约为0.8mm的正方形横截面。类似于墨流动通道42,这些连通孔44一起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因此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中的每个第一室通过相应的连通孔44与三个第二室39b、39c、39d中相应的一个第二室连通,这三个第二室分别位于三个第一室27-1下面并且由下箱32中的次分隔壁35a所限定。
每个连通孔44的横截面面积比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中的每个第一室的横截面面积小,因此,连通孔44比第一室27b-1、27c-1、27d-1对流体流动具有更大的阻碍作用。
通常用单独一个上部柔性膜43封闭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的各个上部开口,上部柔性膜43由合成树脂形成的薄膜构成,它不允许空气或液体穿透。柔性膜43起到阻尼件的作用。更具体地说,上部柔性膜43的外周通过例如粘结或超声焊接方法连接到上箱31的外(侧)壁38上端和次分隔壁30的各个上端,而上箱31的外(侧)壁38则限定了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的各个外周。
如图5所示,四个墨流出口41a、41b、41c、41d在下箱32的下表面中排成一列,并且在比设有下部柔性膜36的高度位置低的高度位置向下敞开。同时,记录头21在它的上表面具有五个未示出的供墨孔,它们分别与对应于五种颜色墨的五个公共墨室(两个公共墨室对应于黑色墨,其它三个公共墨室分别对应于其它三种颜色的墨)的相应上游侧端连通,而且分别与四个墨流出口41相对。头保持器20的底壁20a具有四个通孔,这些通孔允许四个墨流出口41通过各个密封件40(如橡胶衬垫件)与记录头21的五个供墨孔连通。
下箱32包括类似于凸缘的伸出部分32a,它从下箱32中与墨流出口41相对的一个侧表面侧向伸出。如图3和4所示,伸出部分32a具有四个墨流入口47(47a、47b、47c、47d),这些墨流入口47分别与黑色墨(BK),青色墨(C),黄色墨(Y)和洋红色墨(M)对应,并且每个墨流入口47都向上敞开。
四个连接件45分别通过各个密封件46(如橡胶衬垫件)与四个墨流入口47连通。四个连接件45的各个上游侧端分别与对应于四种颜色墨的四个柔性供墨管14的各个下游侧端连接。四个供墨管14限定了四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相应部分,四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还分别包括四个连接件45和四个墨流入口47。
如图4、5、7A、7B和8B所示,与黑色墨(BK)对应的墨流入口47a通过连接通道48与黑色墨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连通,连接通道48以水平凹槽的形式形成在下箱32的下表面中并且向下敞开;而与其它三种颜色墨对应的三个墨流入口47b、47c、47d则通过相应的连接通道或水平凹槽48、相应的连通通道49和相应的连通通道50分别与其它三个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第一室27b-1、27c-1、27d-1连通,这些连接通道或水平凹槽48形成在下箱32的下表面中并且向下敞开,各连通通道49在下箱32的侧壁37中沿垂直方向(大致与主分隔壁35垂直的方向)延伸,各连通通道50在上箱31的侧壁38中沿垂直方向延伸。由于上箱31的三个连通通道50的各个上开口端所处的相应高度位置靠近上部柔性膜43的下表面,流入第一室27b-1、27c-1、27d-1的墨能够直接冲击靠近连通通道50各个上开口端并与之相对的柔性膜43,这样柔性膜43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减弱(即衰减)柔性供墨管14b、14c、14d中相应的墨压的动态变化。
下部柔性膜36的延伸部分关闭四个墨流入口47和四个连接通道48的相应下开口端。
主分隔壁35在它限定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顶表面的下表面上具有肋35c,肋35c在其平面图中具有大致为U形的结构,它的两个相对端与靠近连接通道48的下箱32的侧壁37连接。但是,肋35c不接触下部柔性膜36。因此,肋35c限定了一个保留空气层的空间35d,并由此它不允许黑色墨进入其中,而且空间35d保留的空气层和下部柔性膜36一起吸收黑色墨的动态压力变化。
上箱31在其上表面中具有四个凹进,这些凹进在相应的位置上限定了四个阻尼室27a、27b、27c、27d的相应第三室55a、55b、55c、55d,而那些位置在垂直方向上与四个第二室39a、39b、39c、39d和相应墨流出口41a、41b、41c、41d连通的相应部分对齐,使得四个第三室55a、55b、55c、55d彼此独立。四个第三室55a、55b、55c、55d通过各个穿过上箱31壁厚所形成的空气孔54与相应的第二室39a、39b、39c、39d连通。因此,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阻尼室27中的每一个阻尼室分别包括三个室,即第一室27-1,第二室39和第三室55。
由于黑色墨(BK)的阻尼室27a所对应的喷嘴22a的数目比与其它三种颜色墨对应的喷嘴22b、22c、22d的数目大,所以黑色墨阻尼室27a所具有的容积比其它三个阻尼室27b、27c、27d中每个阻尼室的容积大,并且与黑色墨对应的墨流出口41a所具有的横截面积比其它三个墨流出口41b、41c、41d中的每个墨流出口所具有的横截面积大。另外,与黑色墨对应的供墨管14a所具有的横截面积比其它三个供墨管14b、14c、14d中每个供墨管所具有的横截面积大。更具体地说,黑色墨供墨管14a的横截面积与其它各个供墨管14b、14c、14d的横截面积之比大致等于黑色墨喷嘴22a数目与其它各个墨喷嘴22b、22c、22d数目之比(如2)。类似地,与黑色墨对应的墨流入口47a和连接通道48所具有的横截面积比其它三个墨流入口47b、47c、47d中每个墨流入口和其它三个连接通道48中每个连接通道所具有的横截面积大。也就是说,与其它三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其它三个墨阻尼室27b、27c、27d相比,包括黑色墨供墨管14a的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黑色墨阻尼室27a对通过其中的液体流动具有较小的阻碍作用。
上箱31在其上表面中具有水平凹槽状的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51a,51b,51c,51d),这些流体排放通道51彼此独立,使得流体排放通道51大致在与阻尼箱25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而四个墨流入口47和四个墨流出口41在阻尼箱25的纵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另外,上箱31具有四个排气孔53,它们位于水平表面上的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和四个第三室55a、55b、55c、55d之间并且穿过上箱31的壁厚而形成,使得四个排气孔53分别与四个第二室39a、39b、39c、39d连通。四个排气孔53限定了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的各个上游侧端。如图4和7B所示,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的各个下游侧端分别连接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连接孔52a、52b、52c、52d,这四个连接孔分别与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将在下面描述)的四个阀孔56连接。
四个排气孔53形成在各个从上箱31向下伸入到各个第二室39a、39b、39c、39d中的管壁中,并且在各个第二室39内,那些排气孔53在离开上箱31下表面预定距离的相应高度位置敞开。因此,即使已经通过排气孔53把气泡完全排出第二室39,与预定距离(即管壁从上箱31向下伸出的长度)对应的相应量的空气留在第二室39的各个上部。
上部柔性膜43的延伸部分关闭四个阻尼室27a、27b、27c、27d的相应第三室55a、55b、55c、55d的各个上部开口和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的各个上部开口,从而限定了四个第三室55和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
阻尼装置13固定在滑架9上,使得主分隔壁35和两个柔性膜36、43在与滑架9往复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支撑喷嘴22的记录头21的喷嘴支撑表面21a。
就对从中流过的液体的流动阻力而言,从与黑色墨(BK)阻尼室27a(即它的第二室39a)连通的排气孔53经过流体排放通道51a和连接孔52a到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四个阀孔56中的一个相应阀孔的下开口端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比其它三个与其它三种颜色墨(C、Y、M)对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小。更具体地说,与黑色墨对应的流体排放通道51a比其它三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中的每个流体排放通道短,并且流体排放通道51a的横截面面积比其它三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中的每个流体排放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但是,也可以使得流体排放通道51a比其它三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中的每个流体排放通道短,或者流体排放通道51a的横截面面积比其它三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中的每个流体排放通道的横截面积大。另外,能够通过改变相应排气孔53、连接孔52a和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相应阀孔56中至少一个孔的相应横截面积来设计与黑色墨对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限定了四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相应部分,四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还分别包括四个排气孔53和四个阀孔56。
与另外三种不是黑色墨(BK)的墨(C,Y,M)对应的其它三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对从中流过的液体流动具有相同的阻力。尽管如图7B所示,三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具有各自的不同长度,这些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还具有各自的不同横截面积,从而它们具有相同的液体流动阻力。
由于与黑色墨(BK)对应的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比与其它三种颜色墨(C,Y,M)对应的其它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小,所以把与黑色墨对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设计得比与其它三种颜色墨对应的其它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小。由于具有这种结构特征,当操作抽吸泵74,通过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和四个阀孔56向四个供墨管14和四个阻尼室27中充入的维护液同时施加一个公共负压时,就迫使维护液以相同的流速流出四个阀孔56。
下面参考图4和8A描述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下箱32包括作为其一侧部分的容纳部分34,即它示于图4和8A的右手侧部分。容纳部分34具有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阀孔56,这些阀孔56在垂直方向伸长并且在它们的各个上端和下端敞开。四个阀孔56中的每个阀孔都包括一个上部的大直径部分56a和一个下部的小直径部分56b,并且容纳具有大直径的阀件57。小直径阀杆58与阀件57整体形成并且从阀件57的下端表面的中心部分向下伸出,并且如O形环等密封件59固定在阀件57的下端表面的外部环形部分从而环绕阀杆58。大直径阀件57和密封件59位于大直径部分56a中,从而两个件57、59能够在部分56a中上下移动,小直径阀杆58位于小直径部分56b中,从而阀杆57的下端向下延伸到接近部分56b的下开口端的位置。另外,每个阀孔56的大直径部分56a容纳弹簧件60,如卷簧,它在向下的方向偏置阀件57,从而把密封件59压靠在大直径部分56a的底壁并且由此阀件57处于其关闭状态。
如图8A所示,上箱31的一个侧部水平延伸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这一侧部覆盖容纳部分34的上端。如图4所示,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51a,51b,51c,51d)的各个下游侧端与作为四个阀孔56的各个上开口端的各个连接孔52(52a、52b、52c、52d)连通。
如图8A所示,维护单元4包括大帽件71和四个小帽件72,其中大帽件71能够覆盖支撑五列喷嘴22的记录头21的整个喷嘴支撑表面21a;四个小帽件72能够彼此独立地覆盖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四个小直径部分56b的各个下开口端。维护单元4另外包括在已知维护单元中使用的提升和降低装置73。当滑架9移动到头等待位置时,即图1中所示的右手端位置,提升和降低装置73提升大小帽件71、72,从而紧密接触喷嘴22敞开处的喷嘴支撑表面21a、和阀孔56敞开处的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下端表面;当滑架9移动到其它位置时,提升和降低装置73降低大小帽件71、72使得它们离开那些表面。与在已知的维护单元中类似,大帽件71连接抽吸泵74。当驱动或操作抽吸泵74时,大帽件71抽吸并因此从喷嘴22中去除变稠的墨和异物。
四个小帽件72分别具有伸出部分72a,伸出部分72a从相应小帽件72的基底部分伸出。当小帽件72紧密接触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下表面时,伸出部分72a抵抗弹簧件60的相应偏置力向上推动相应的阀件57,使得各个密封件59离开相应大直径部分56a的底表面,并且因此将阀件57放置在它们相应的打开状态。四个小帽件72通过公共流动通道连接抽吸泵74。因此,当驱动抽吸泵74时,同时抽吸并且排出四个阻尼室27的相应第二室39a、39b、39c、39d中收集的气泡。更具体地说,当通过柔性供墨管14由墨容器5提供的墨暂时存储在第二室39中时,气泡自然与墨分离,并且浮在墨的相应上表面,使得这些气泡收集在相应第二室39的上部。抽吸泵74抽吸并且排出这些气泡。
转换或控制阀75可以选择性地把大帽件71或小帽件72连接到抽吸泵74上。尽管提升和降低装置73同时提升大帽件71和小帽件72以紧密接触记录头21的喷嘴支撑表面21a和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下表面,优选首先使得积聚在四个第二室39的各个上部中的气泡通过各个小帽件72排出,随后变稠的墨通过大帽件71从喷嘴22排出。在传统的方式中,第二室39中收集的气泡只通过大帽件71排出,这样就无用地排出了大量的墨。在本实施例中则与之相反,尽管只排出小量墨,依然能够排出气泡并且恢复记录头21。下述的控制装置201(图21)控制维护单元4。
能够彼此独立地执行从喷嘴22中抽吸变稠墨的操作和从阻尼室27(即它的第二室39)排出气泡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改进的模式中,可以用施加正压的泵取代抽吸泵74。在这个改进的模式中,当施加正压的泵向存储在墨容器5中的墨施加正压(即压缩空气)时,变稠的墨和异物能够从喷嘴22排出,气泡能够从第二室39中排出。在本实施例另一个改进的模式中,能够同时使用抽吸泵74和施加正压的泵。
下面参考图9到19B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黑、青、黄和品红四种颜色的墨(BK、C、Y、M)提供给记录头21,如图9所示,记录头21具有四列与黑色墨对应的喷嘴22,两列与青色墨对应的喷嘴22,两列与黄色墨对应的喷嘴22,两列与品红色墨对应的喷嘴22。因此,示于图9的记录头21一共具有10列喷嘴22,它们排列在保持记录头21的头保持器20与滑架9一起移动的Y方向(如图1所示)。示于图1的喷墨打印机能够使用示于图9的记录头21代替示于图2的记录头21。
首先参考图9,10和11描述记录头21的结构。记录头21包括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记录头部分,这四个记录头部分彼此平行地排列,并且它们互相连接形成整体。更具体地说,记录头21包括腔单元15、板型压电致动器单元23和柔性扁电缆24。腔单元15由多个彼此堆叠在一起的金属板构成。致动器单元23利用粘结剂或一个粘结板叠置在腔单元15上。扁电缆24叠置或粘结在致动器单元23的后表面(即上表面),从而电连接致动器单元23和未示出的外部装置。
如图11所示,腔单元15包括一共八个薄金属板,按从底到顶的顺序依次是喷嘴板100、第一分隔板101、阻尼板102,两个集管板103和104、第二分隔板105、第三分隔板106、和基板107。八个金属板彼此叠置并且利用粘结剂相互连接在一起。每个金属板用42%镍合金钢形成,厚度从50μm到150μm。
图9是记录头21的底视图。记录头21具有N1到N10十列喷嘴,在Y方向以合适的间距排列它们,并且每列喷嘴都在垂直于Y方向的X方向延伸。
10个喷嘴列N1到N10从图9中的左手侧到右手侧按顺序排列。喷嘴列N1、N2与青色墨(C)对应;喷嘴列N3、N8与黄色墨(Y)对应;喷嘴列N4、N5、N6、N7与黑色墨(BK)对应;喷嘴列N9、N10与品红色墨(M)对应。因此,与黑色墨对应的喷嘴22的总数是与其它三种颜色墨中每种颜色墨对应的喷嘴22的总数的两倍。
上下集管板103、104中的每个集管板都具有分别与10个喷嘴列N1到N10对应的10个墨通道,它们在X方向伸长,并且穿过集管板的厚度形成。当位于集管板103、104上的第二分隔板105和位于集管板103、104下的阻尼板102把两个集管板103、104夹在中间时,上述的10个墨通道限定了10个公共墨室(即10个墨集管)109。在图9中,从左手侧算起的第四和第五那一对公共墨室109以及第六和第七那一对公共墨室109与黑色墨对应,这两对公共墨室109中的每一对的相应一端109a彼此互相接近,从而两个端109a能够分别从与黑色墨对应的两个供墨进口115a中的对应一个中接收黑色墨。
粘结在下部集管板103的下表面上的阻尼板102在其下表面上具有分别与10个公共墨室109对应的10个阻尼室110,它们在X方向伸长。阻尼室110为槽形,它们只在阻尼板102的下表面敞开。当位于阻尼板102下面的第一分隔板101覆盖阻尼板102的下表面时,腔单元15具有10个阻尼室110。
基底板107具有分别与10个喷嘴列N1到N10对应的10列压力室113,并且这些压力室113分别在其一端与喷嘴22连通。每个压力室113在Y方向延伸并且具有较小的宽度。10列N1到N10中的每列的压力室113在其相应的另一端经过相应的连通孔114和相应的限制部分与10个公共墨室109中的相应一个连通,其中连通孔114形成在第三分隔板106中,限制部分是形成在第二分隔板105中的相应窄槽111。压力室113的上述相应一端经过形成在第一分隔板101中的相应通孔112、阻尼板102、两个集管板103,104和第二和第三分隔板105,106与相应的一个喷嘴22连通。
如图11所示,基板107、第三分隔板106和第二分隔板105分别在它们的一个端部具有八个供墨进口115(115a,115b,115c,115d),每种颜色的墨使用其中的两个。也就是说,两个供墨进口115a与黑色墨(BK)对应;两个供墨进口115b与青色墨(C)对应;两个供墨进口115c与黄色墨(Y)对应;两个供墨进口115d与品红色墨(M)对应。
因此,从8个供墨进口115提供给10个公共墨室109的墨通过限制部分111和连通孔114分布到压力室113中,然后从压力室113经过通孔112提供给相应的喷嘴22。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9到11所示,阻尼装置63给记录头21提供四种颜色的墨。更具体地说,尽管分别给四种颜色的墨提供四个墨流入口47(47a、47b、47c、47d),即如图12所示,给每种颜色的墨提供一个墨流入口47,但如图9所示,给每种颜色的墨提供两个墨流出口41(41a、41b、41c、41d)。由于第二个实施例是第一个实施例的改进形式,根据需要用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第二个实施例中相应的元件和部分,并且略去了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装置63包括阻尼箱(即箱单元)25,阻尼箱25包括上箱31和下箱32。上箱31利用超声焊接等方法流体密封地连接在下箱32的上端。
如图18B所示,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的地方在于:下箱32在它的主分隔壁35下面具有与黑色墨(BK)对应的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第一室27a-1占据下箱32的下端的主要部分,并且向下敞开,而且下部柔性膜36连接在下箱32的下端,使得它关闭第一室27a-1的下部开口。另外,在第一室27a-1的下部开口附近,下箱32具有八个墨流出口41a、41b、41c、41d。如图13所示,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两个中心墨流出口41a与黑色墨(BK)对应;在两个中心墨流出口41a两侧的两个墨流出口41c与黄色墨(Y)对应;左手侧的两个墨流出口41b与青色墨(C)对应;右手侧的两个墨流出口41d与品红色墨(M)对应。
如图15A、15B和17所示,在其平面图中,与黑色墨(BK)对应的阻尼室27a的第二室39a由次分隔壁35b限定,所形成的次分隔壁35b围绕着两个中心墨流出口41a,并且第二室39a通过穿过主分隔壁35所形成的墨流动通道42与第一室27a-1连通。墨流动通道42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另外,如图14A所示,上箱31在其上表面中具有由次分隔壁30b限定的黑色墨阻尼室27a的第三室55a,而次分隔壁30b与下箱32的次分隔壁35b对齐。第三室55a通过穿过上箱31的壁厚形成的空气孔54连通第二室39a。
如图12,14A和16A所示,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似处还在于:分别与青、黄和品红色墨(C,Y,M)对应的三个阻尼室27b、27c、27d分别由两个从主分隔壁35的上表面向上伸出的次分隔壁35a、两个从上箱31的上表面向上伸出并且分别与两个次分隔壁35a对齐的中心次分隔壁30所限定。参考图18B做更详细的描述,阻尼室27b、27c、27d包括各个位于第一箱31的底壁(即盖部)29上面的第一室27b-1、27c-1、27d-1,还包括各个位于底壁29下面的第二室39b、39c、39d。如图15A和17所示,三个第二室39b、39c、39d在下箱32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分别与墨流出口41b、41c、41d连通。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与黄色墨(Y)对应的第二室39c在其平面图中具有大致Y型结构;与青和品红色墨(C,M)对应的第二室39b、39d分别位于Y形第二室39c的两侧。
设在上箱31上侧的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位于相应的第二室39b、39c、39d的上面。但是,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箱20不具有与青、黄和品红色墨(C、Y、M)对应的各个第三室。如图16A和16B所示,对于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中的每个第一室,底壁29在三个连通通道50中对应的一个连通通道附近具有多个第一连通孔44,后面将对此进行说明,另外在六个墨流出口41b、41c、41d中的与之对应的两个墨流出口附近还具有一个或两个第二连通孔44,从而第一和第二连通孔44使每个第一室27b-1、27c-1、27d-1和一个相应的第二室39b、39c、39d连通。
如图12,14A和16A所示,上箱31还具有四个形成在上箱31上表面中的水平凹槽形流体排放通道51。流体排放通道51在作为它的各个上游侧端的相应排气孔53处与相应第二室39a、39b、39c、39d连通,并且在作为它的各个下游侧端的相应连接孔52(52a、52b、52c、52d)处与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四个阀孔56连通,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一样。
另外,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与青、黄和品红色墨(C、Y、M)对应的三个排气孔53在相应的高度位置向下敞开,如图16B所示,这些高度的位置比三个第二室39b、39c、39d的各个顶表面的高度位置低,所以如图18B所示,其中容纳有相应量空气的各个空间限定在相应第二室39b、39c、39d的各个上部。
如图12所示,单独一个上部柔性膜43封闭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与黑色墨对应的第三室55a、和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的各个上开口端。
下箱32具有四个墨流入口47a、47b、47c、47d,它们与第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的四个墨流入口47a、47b、47c、47d类似。如图10和19A所示,与黑色墨(BK)对应的墨流入口47a通过水平凹槽形连接通道48连接与黑色墨对应的阻尼室27a(即其第一室27a-1);与青、黄和品红色墨对应的墨流入口47b、47c、47d通过各个水平凹槽形连接通道48、各个连通通道49和各个连通通道50连接与青、黄和品红色墨对应的阻尼室27b、27c、27d(即它们的第一室27b-1、27c-1、27d-1)。下部柔性膜36的延伸部分封闭墨流入口47a、47b、47c、47d和连接通道48的各个下部开口。
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与黑色墨(BK)对应的供墨管14a、墨流入口47a、连接通道48和阻尼室27a所具有的各横截面积大于与其它三种颜色墨对应的供墨管14b,14c,14d、墨流入口47b,47c,47d、连接通道48和阻尼室27b,27c,27d所具有的横截面积;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包括黑色墨供墨管14a)和黑色墨阻尼室27a对从中流过的液体的流动阻力比与其它三种颜色墨对应的三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墨阻尼室27b、27c、27d对从中流过的液体的流动阻力小。类似地,从与黑色墨阻尼室27a连通的排气孔53经过流体排放通道51a和连接孔52a到相应阀孔56的下开口端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对从中流过的液体的流动阻力比与其它三种颜色墨对应的三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对从中流过的液体的流动阻力小。因此,与第一个实施例一样,如图18B所示,当操作抽吸泵74,通过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四个阀孔56向四个供墨管14和四个阻尼室27中存在的维护液同时施加一个公共负压时,就迫使四种颜色的墨以相同的流速流出四个阀孔56的各个下开口端。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在记录操作的过程中,当滑架9在图1中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上往复移动时,柔性供墨管14(14a、14b、14c、14d)也随着滑架9在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上移动。由于滑架9返回时所产生的惯性力,每个供墨管14中存在的墨的压力有很大变化。这个压力的变化通过一个相应的墨流入口47(47a、47b、47c、47d)传递到一个相应的阻尼室27(27a、27b、27c、27d)。由于流体密封封闭阻尼室27的柔性膜36、43能够挠曲或变形,所以能够减小容纳在每个阻尼室27中的墨的压力变化。
传递到阻尼室27a、27b、27c、27d的各个第一室27a-1、27b-1、27c-1、27d-1的相应压力变化受到墨流动通道42和连通孔44的限制,墨流动通道42和连通孔44都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因此,在那些压力变化的作用下下部柔性膜36、43大幅度挠曲或变形。另外,由于连通和青、黄和品红色墨对应的第一室27b-1、27c-1、27d-1的连通通道49、50在靠近上部柔性膜43并与之相对的相应位置敞开,柔性膜43能够直接接收到并且快速吸收压力变化。
另外,通常各个空气层保持在第二室39a、39b、39c、39d的各个上部(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各个空气层还保持在第三室55a、55b、55c、55d中(第一个实施例中)或第三室55a(第二个实施例中),并且由此这些空气层显示出相应的压变阻尼作用。而且流体密封封闭第一室27b-1、27c-1、27d-1和第三室55a、55b、55c、55d(第一个实施例中)或第三室55a(第二个实施例中)的上部柔性膜43通过变形吸收并且减少产生于阻尼室27a、27b、27c、27d中的压力变化和上述传递到那里的压力变化。因此,记录头21的喷嘴22中存在的相应墨压能够保持均匀,并且由此提高记录头21的记录质量。
由于作为流动限制部分起作用的流动通道42和连通孔44都有相应的流动限制效果,进入阻尼室27a、27b、27c、27d的第一室27a-1、27b-1、27c-1、27d-1的相应墨流动减速,随后这些墨进入第二室39a、39b、39c、39d。在第二室39a、39b、39c、39d中,包含在墨中的气泡向上移动并且与墨分离。随后不含气泡的墨通过墨流出口41a、41b、41c、41d提供给记录头21。
在上述的两个实施例的每一个实施例中,记录头单元3的喷嘴支撑表面大致是水平的,并且记录头21从喷嘴22中向下喷墨。因此,阻尼装置13位于记录头21上面,使得主分隔壁35和柔性膜36、43大致是水平的,并且使得在下部柔性膜36和记录头21(更确切地说是其柔性扁电缆24)之间形成间隙或空间,而柔性膜36能够在其中变形。但是,可以改进记录头单元3使之具有垂直的喷嘴支撑表面。这时,可以提供阻尼装置13,使得主分隔壁35和柔性膜36、43大致垂直。
同时,当从工厂运送本喷墨打印机时(即喷墨记录设备),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阻尼室27充满维护液,并且用各个密封件流体密封地封闭将与墨容器5连接的供墨管14的各个上游侧端。维护液可以是一种其组分基本与墨相同但是不含颜料的液体。
当用户购买了一个新喷墨打印机并且开始使用这个打印机时,即用户首次使用这个打印机,那么用户需要根据用户手册执行下述的操作:分别把供墨管14a、14b、14c、14d的各个上游侧端连接到墨容器5a、5b、5c、5d上,然后操作打印机使得在设有维护单元4的头等待位置(在图1、8A、18B中示出),向上移动大帽件71使之紧密接触记录头21的喷嘴支撑表面,同时向上移动小帽件72使之紧密接触四个阀孔56向下敞开处的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下端表面。随后,打开控制阀75使得小帽件72与抽吸泵74连通,并且驱动抽吸泵74,通过流体排放通道51(51a,51b,51c,51d)和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56,57把供墨管14和阻尼室27中存在的相应量的维护液吸出,并且分别给供墨管14和阻尼室27充以相应颜色的墨,而无需使得小帽件72与记录头21连通。随后,通常打开转换或控制阀75使得大帽件71与抽吸泵74连通,并且驱动抽吸泵74,通过喷嘴22抽吸记录头21中存在的维护液,再给记录头21充以各种颜色的墨。
近期存在一种需求,即当使用全色喷墨打印机记录单色图像时,希望能够以高速记录图像。考虑到这种需求,已经提出使用一种在单位时间内所喷出的黑色墨量能够大于各其它颜色墨量的记录头。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示出的实施例,使得与黑色墨对应的喷嘴数目大于与其它颜色墨对应的喷嘴数目。另外,与黑色墨对应的供墨管14a的横截面积比与其它种颜色墨对应的其它供墨管14b,14c,14d中的每一个供墨管的横截面积大。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从墨容器5a通过供墨管14a提供给阻尼室27a的黑色墨量大于从墨容器5b、5c、5d墨容器通过相应的供墨管14b、14c、14d提供给阻尼室27b、27c、27d的其它各种颜色墨的墨量。因此能够保证全色喷墨打印机以增加了的速度记录单色图像。
当各个供墨管14(14a,14b,14c,14d)的长度彼此相等时,供墨管14中存在的维护液的相应量正比于供墨管14的各个横截面积。因此,在第一次使用喷墨打印机要排放维护液时,同时通过所有的流体排放通道51和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所有阀孔56排放维护液,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流体排放通道51的维护液的相应排放量彼此相等的条件下,在维护液从具有较大横截面积的供墨管中排放出来之前,维护液从具有较小横截面积的供墨管中排放出来。也就是说,当在具有较小横截面积的供墨管中已经用一种颜色的墨替换了维护液时,还有一定量的维护液留在具有较大横截面积的供墨管中。因此,当在具有较大横截面积的供墨管中已经用一种颜色的墨替换了维护液时,一定量的墨已经作为废墨无价值地从具有较小横截面积的供墨管中排出。
即使由于需要经常使用全色喷墨打印机记录单色图像,与其它墨容器5b、5c、5d相比,打印机所使用的黑色墨容器5a能够存储更多量的墨。因此,当初次使用打印机时,其它墨容器5b、5c、5d中存在的其它颜色墨的相应墨量,即能够用来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全色图像的其它颜色墨的相应墨量可能大量减少。这会增加打印机的运行花费。
因此,在每个示出的实施例中,四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分别连接在四个墨容器5和四个阻尼室27之间,并且分别包括四个供墨管14,四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分别具有不同的液体流动阻力,四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分别连接在四个阻尼室27和抽吸泵74之间,并且分别包括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和四个阀孔56,四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分别具有不同的流体流动阻力,使得四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中与第一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流动阻力比与第二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二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流动阻力小,而第二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流动阻力比第一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流动阻力大。
在每个示出的实施例中,与黑色墨(BK)对应的喷嘴22的数目是与其它每种颜色墨(C,Y,M)对应的喷嘴22的数目的两倍。因此,当在正常记录模式操作喷墨打印机时,从喷嘴22单位时间喷出的黑色墨量大约是从喷嘴22单位时间喷出的其它颜色墨中每种颜色墨量的2倍。因此,与黑色墨(BK)对应的供墨管14a的内孔横截面积Abk是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每种其它供墨管14b、14c、14d的内孔横截面积Ac1的两倍,所以与黑色墨(BK)对应的、在供墨管14a内单位时间的墨流量Qbk(下面称之为墨流量Qbk)是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在每种其它供墨管14b、14c、14d内单位时间的墨流量Qc1(下面称之为墨流量Qc1)的两倍。这样与黑色墨(BK)对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Rbk是分别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每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Rc1的一半(即2×Rbk=Rc1),其中与黑色墨(BK)对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包括流体排放通道51a,而流体排放通道51a起始于与第二阻尼室39a连通的排气孔53,终止于与相应阀孔56连通的连接孔52a,分别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每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则分别包括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
根据水力学中的Hagen-Poiseuille定律,在管相对端的相应压力差等于阻力与流量的乘积。因此,在每个示出的实施例中,相对于黑色墨供墨管14a和相应流体排放通道51a之间的整个液体流动通路的流量和阻力之乘积基本等于相对于青色、黄色和品红色墨供墨管14b、14c、14d和相应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之间的各个整个液体流动通路的流量和阻力之乘积。
在每个示出的实施例中,假设四个供墨管14具有相同的长度,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或单元26的四个阀装置(即四个阀孔56、四个阀件57等)具有相同的液体流动阻力,并且抽吸泵74对维护液施加相同的负压。
本喷墨打印机的上述结构特征使得初次使用打印机的用户能够同时开始从黑色墨供墨管14a和其它供墨管14b、14c、14d排放维护液的各个操作。更具体地说,由于通过与黑色墨(BK)对应的流体排放通道51a单位时间排出的维护液量是从通过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每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单位时间排出的维护液量的两倍,并且通过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从供墨管14a、14b、14c、14d延伸到流体排放通道51a、51b、51c、51d的四个流体流动通路(见图20)的各维护液流速彼此相等,所以能够同时结束用相应颜色墨(BK,C,Y,M)替换所有供墨管14(14a,14b,14c,14d)和所有阻尼室27(27a,27b,27c,27d)中维护液的各个操作。因此本喷墨打印机就不会遇到传统喷墨打印机所遇到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是用黑色墨替换黑色墨流动通路中存在的维护液这一操作不能与用其它颜色墨替换其它墨流动通路中的维护液的操作同时完成,并且由此白白地排放掉一定量的其它颜色墨。
考虑到上述的定律,管的相对端相应压力差等于阻力和流量的乘积,并且已知阻力正比于管长而反比于管水力半径的四次方。
因此,为了使得与黑色墨(BK)对应的流体排放通道51a的液体流动阻力Rbk是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各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的液体流动阻力Rc1的一半,即为了建立如下结构特征:2×Rbk=Rc1,流体排放通道51a的长度要小于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的长度,并且流体排放通道51a的水力半径m或横截面积{(水力半径m)=(流动通道的横截面积)/(流动通道的横截面的周长)}要大于其它各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的水力半径或横截面积。如图18A所示,当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a、51b、51c、51d分别具有长方形横截面时,并且在平面图中它们的宽度相同时,那么要使得各个通道51的深度彼此不同。由于通过使流体排放通道51a的深度与其它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的深度不同,来使得流体排放通道51a的液体流动阻力与其它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的液体流动阻力不同,所以无需增加阻尼装置13、63的平面图面积。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尺寸制造喷墨打印机。
另外,使得位于黑色墨容器5a和阻尼装置13、63之间并且包括黑色墨供墨管14a的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与位于其它墨容器5b、5c、5d和阻尼装置13、63之间并且包括其它供墨管14b、14c、14d的各个其它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不同。另外,使得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单位时间的相应液体流量彼此不同,而且四个供墨管14单位时间的相应液体流量彼此也不同。最后,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供墨管14的相应长度彼此相同,四个供墨管14的相应横截面积彼此不同。与黑色墨供墨管14a对应的流体排放通道51a所具有的单位时间液体流量可以大于与其它供墨管14b、14c、14d对应的其它各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所具有的单位时间液体流量,而其它供墨管14b、14c、14d所具有的相应单位时间墨流量小于黑色墨供墨管14a单位时间的墨流量。
另外,滑架9不仅携带记录头21,还携带阻尼箱25。阻尼箱25具有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阻尼室27,这四个阻尼室彼此分开并且分别与四个供墨管14连通,阻尼箱25还具有和四个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的四个阀孔56连通的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由于阻尼箱25把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或单元26作为其整体的一部分包含在其内,当用户首次使用喷墨打印机时,滑架9携带一部分需要用来排放充入供墨管14和阻尼室27内的维护液和给供墨管14和阻尼室27充以各种颜色墨的装置。因此,能够以减小了的尺寸来构造记录头单元3。特别是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a、51b、51c、51d形成在阻尼箱25的上表面,使得通道51敞开的方向在与阻尼室27b、27c、27d的三个第一阻尼室27b-1、27c-1、27d-1的敞开方向相同。因此,通过把单独一个柔性膜43粘结在阻尼箱25的上端表面能够同时限定四个流体排放通道51a、51b、51c、51d和三个第一阻尼室27b-1、27c-1、27d-1。这样就减少了生产记录头单元3的制造成本。
为了同时结束从四个供墨管14和四个阻尼室27内排放维护液的操作和给供墨管14和阻尼室27充以相应颜色墨的操作,可以使得黑色墨供墨管14a和黑色墨阻尼室27a合在一起的总体液体存储容积大于其它的供墨管14b、14c、14d和相应阻尼室27b、27c、27d合在一起的各个总体液体存储容积。在这种情况下,与流体排放通道51a连通的黑色墨供墨管14a和黑色墨阻尼室27a的组合所具有的总体墨存储容积比每个分别与其它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对应的组合所具有的总体墨存储容积大,并且每个流体排放通道51b、51c、51d的相应液体流动阻力比流体排放通道51a的液体流动阻力大。
在每个示出的实施例中,能够使用一个施加正压的泵取代抽吸泵74或者同时使用抽吸泵74和施加正压的泵。施加正压的泵给四个墨容器5中的每个墨容器施加正压,从而经过用于打开与关闭的阀装置26把各种颜色的墨推入各个供墨管14并且由此把维护液从供墨管14中排出。在这种情况下,施加正压的泵起到部分排放装置的作用。
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彩色墨来作为维护液。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初次使用喷墨打印机时,用墨容器5所提供的具有正确颜色的墨来替换作为维护液的彩色墨。
在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使用了图21中示出的控制系统,包括:输入装置201(如可手动操作的启动开关),当用户最开始使用打印机时,用户能够操作它输入维护液排放命令;电动马达203,它电驱动或操作抽吸泵74;和控制装置202,它控制转换或控制阀75以有选择地把抽吸泵74连接到大帽件71或小帽件72上,并且还根据通过输入装置201输入的维护液排放命令来控制电动马达203以驱动抽吸泵74预定持续时间。当在把抽吸泵74连接到小帽件72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74预定持续时间后,能够同时完成用墨容器5所提供的一种相应颜色墨来替换每个阻尼室27和供墨管14中充入的维护液的操作。
在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与黑色墨(BK)对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中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和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各个其它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中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的比值基本等于与黑色墨对应的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中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和与其它颜色墨对应的各个其它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中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的比值。
在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与黑色墨(BK)对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中的液体流动阻力和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各个其它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中的液体流动阻力的比值基本等于与黑色墨对应的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中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和与其它颜色墨对应的各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中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的比值的倒数。
在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与黑色墨(BK)对应的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横截面积和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各个其它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横截面积的比值基本等于与黑色墨对应的喷嘴22组(N4-N7)的喷嘴数目和与其它颜色墨对应的各个其它喷嘴22组(N1-N2;N3,N8;N9-N10)的喷嘴数目的比值。
在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当在预定持续时间内操作抽吸泵74,把供墨管14a-14d和对应的阻尼室27a-27d的各个组合内的维护液通过相应的一个流体排放通道51a-51d排放到外部空间,从而用墨容器5a-5d提供的相应一种颜色墨(BK,C,Y,M)来代替维护液时,用相应的墨代替每个组合中超过80%的充入初始维护液量。更优选每个组合中超过90%或最优选超过95%的充入初始维护液量用相应的墨代替。
在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当经过预定持续时间后停止使用抽吸泵74,75用相应的一种墨代替每个上述组合14a-14d、27a-27d中的液体时,各个组合中都可能留有一定量的维护液,其中留下的最少维护液量与最多维护液量的比值大于约50%,更优选大于70%,最优选大于90%。
在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四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四个阻尼室27和四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一起提供四个完整的流体流动通路,它们具有彼此不同的相应液体流动阻力,并且与黑色墨(BK)对应的完整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和与其它颜色墨(C,Y,M)对应的其它各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的液体流动阻力的比值基本等于黑色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相应黑色墨阻尼室27a的组合所具有的液体存储容积与其它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相应其它阻尼室27b、27c、27d的各个组合所具有的相应液体存储容积的比值的倒数,或者等于与黑色墨对应的完整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液体存储容积和其它完整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各个液体存储容积的比值的倒数。
应该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无需偏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对本发明可以有其它的变化和改进。

Claims (15)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一个记录头,它具有多个喷嘴,并且它从每个喷嘴喷射多种墨中相应一种墨的墨滴,从而形成图像;
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支撑分别存储墨的多个墨容器,使得墨容器是静止的;
多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它们分别把墨容器连接到记录头上,并且分别包括多个供墨管,这些供墨管分别把墨从墨容器提供给记录头;
多个设在供墨管和记录头之间的阻尼容器,并且每个阻尼容器容纳相应一种颜色的墨和气泡;
一个排放装置,它把流体从每个阻尼容器排放到外部空间;和
多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它们在它们的各个一端分别与阻尼容器连通,同时绕过记录头在它们的各个另一端与排放装置连通,
其中所述的多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包括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一液体流动阻力的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
其中所述的多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包括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二液体流动阻力的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
其中与所述第一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二液体流动阻力比与所述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二液体流动阻力小,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一液体流动阻力比第一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一液体流动阻力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具有彼此不同的单位时间第一液体流量,而且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具有彼此不同的单位时间第二液体流量,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各个单位时间第二液体流量中的一个与所述的各个单位时间第二液体流量中的另一个的比值基本等于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各个单位时间第一液体流量中的相应一个与所述的各个单位时间第一液体流量中的另一个的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具有彼此不同的各个单位时间液体流量,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各个第二液体流动阻力中的一个与所述的各个第二液体流动阻力中的另一个的比值基本等于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各个单位时间液体流量中的相应一个与所述的各个单位时间液体流量中的另一个的比值的倒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记录头具有两组所述的喷嘴,它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对应,并且包括各个数目彼此不同的喷嘴,其中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各个横截面积,其中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的各个横截面积中的一个与所述的各个横截面积中的另一个的比值基本等于两组喷嘴的各个喷嘴数目的相应一个与所述的各个喷嘴数目的另一个的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个外壳;和
一个滑架,它能够相对于外壳移动,
其中排放装置包括多个打开与关闭阀,它们分别通过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与各个阻尼容器的上部连通,并且每个打开与关闭阀都有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相应的一个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从而允许流体从相应一个阻尼容器中排放到外部空间,并且
其中记录头、阻尼容器和打开与关闭阀安装在滑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具有彼此不同的各个横截面积,彼此不同的各个单位时间第一液体流量,其中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具有彼此不同的各个单位时间第二液体流量,并且其中与第一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单位时间第二液体流量大于与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单位时间第二液体流量,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单位时间第一液体流量小于第一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单位时间第一液体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与相应阻尼容器的各个组合具有彼此不同的各个总液体存储容积,并且其中所述组合中与第一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一组合所具有的总液体存储容积比所述的组合中与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连通的第二组合所具有的总液体存储容积大,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所具有的第二液体流动阻力比第一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的第二液体流动阻力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当排放装置运行预定持续时间、经过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中的一个相应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把在第一和第二组合的每个组合中充入的液体排放到外部空间、从而用墨容器中提供的相应一种墨取代所述的液体时,所述的每个组合中超过80%的初始充入液体量被所述的相应墨取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一个输入装置,用户能够操作它输入命令来操作排放装置,以把液体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组合中的每一个组合中排放出去;和
一个控制装置,它根据通过操作输入装置而输入的命令控制排放装置开始从所述的每个组合中排出液体,并且在预定持续时间后停止用所述的相应墨替换所述的每个组合中的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预定持续时间后当排放装置停止用所述的相应墨替换第一和第二组合的所述每个组合中的液体时,留在第一和第二组合中的各个液体量中较少的那个液体量与所述的各个液体量中较大的那个液体量的比值大于约50%。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排放装置包括一个流体抽吸泵,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彼此平行地连接到所述的流体抽吸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排放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控制阀,它有选择地将流体抽吸泵连接至记录头的喷嘴、或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中的每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一个相应的阻尼容器、和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中的一个相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相互合作提供了两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中的相应一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这两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具有彼此不同的各个第三液体流动阻力,并且其中两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的各个第三液体流动阻力中的一个与所述的各个第三液体流动阻力中的另一个的比值基本等于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相应阻尼箱的各个组合的各个液体存储容量中的相应一个与所述的各个液体存储容量中的另一个的比值的倒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中的每个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一个相应的阻尼容器、和第一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中的一个相应的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彼此合作提供了两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中的相应一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这两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具有彼此不同的各个第三液体流动阻力,并且其中两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的各个第三液体流动阻力中的一个与所述的各个第三液体流动阻力中的另一个的比值基本等于两个完整流体流动通路的各个液体存储容积中的相应一个与所述的液体存储容积中的另一个的比值的倒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墨容器分别存储作为所述多种墨的多种不同颜色的墨,这些墨包括黑色墨以及一种与黑色墨颜色不同的墨,记录头从所述多个喷嘴中的每一个所述喷嘴中喷出所述多种不同颜色墨的相应一种墨的墨滴,其中黑色墨流经第一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第一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该颜色不同的墨流经第二墨容器侧流体流动通路和第二排放装置侧流体流动通路。
CN2004100973892A 2003-11-28 2004-11-29 喷墨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212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0470 2003-11-28
JP2003400470A JP4206916B2 (ja) 2003-11-28 2003-11-28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3-400470 2003-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1234A true CN1621234A (zh) 2005-06-01
CN1621234B CN1621234B (zh) 2010-09-29

Family

ID=34463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973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21234B (zh) 2003-11-28 2004-11-29 喷墨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168795B2 (zh)
EP (1) EP1535745B1 (zh)
JP (1) JP4206916B2 (zh)
CN (1) CN1621234B (zh)
AT (1) ATE403549T1 (zh)
DE (1) DE602004015549D1 (zh)
EG (1) EG2439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8082A (zh) * 2012-10-12 2015-06-1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装置、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127482A (zh) * 2019-07-18 2022-03-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4127477A (zh) * 2019-07-18 2022-03-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US11541667B2 (en) * 2018-08-13 2023-0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fluid circul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8509A (ja) * 2001-10-04 2004-05-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
US7352558B2 (en) 2003-07-09 2008-04-01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Dry particle based capacit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7791860B2 (en) 2003-07-09 2010-09-07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Particle based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7920371B2 (en) 2003-09-12 2011-04-05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with separator between electrode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devices
US7090946B2 (en) 2004-02-19 2006-08-15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te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US7440258B2 (en) 2005-03-14 2008-10-21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interconnects for coupl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s
JP2006255965A (ja) * 2005-03-15 2006-09-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152725A (ja) * 2005-12-05 2007-06-21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回復装置
JP2007301880A (ja) 2006-05-12 2007-11-22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52130B2 (ja) * 2006-08-11 2012-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装置
US8511808B2 (en) * 2007-04-20 2013-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ejecting recording head and liquid-ejecting recording apparatus
JP5375064B2 (ja) * 2008-12-11 2013-12-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5024324B2 (ja) * 2009-03-30 2012-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における液体充填方法
JP4968361B2 (ja) * 2010-04-15 2012-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回収方法、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US8696086B2 (en) * 2010-09-28 2014-04-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filling liquid in ink-jet head
JP5707957B2 (ja) * 2011-01-19 2015-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0560B2 (ja) * 2012-10-12 2017-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221303B2 (ja) * 2013-03-29 2017-11-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066707A (ja) 2013-09-27 2015-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ヘッドユニット
JP6164008B2 (ja) * 2013-09-27 2017-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806487B2 (ja) * 2016-07-29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7155778B2 (ja) * 2018-09-12 2022-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9429A (en) * 1993-10-20 1994-11-29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Continuous ink refill system for disposable ink jet cartridges having a predetermined ink capacity
US6033064A (en) * 1994-10-31 2000-03-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er with off-axis ink supply
JP2000309109A (ja) 1999-04-26 2000-11-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219560A (ja) 2000-02-09 2001-08-1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CN1257058C (zh) * 2000-03-21 2006-05-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DE10018133B4 (de) * 2000-04-12 2006-12-07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Übermitteln von Informationen mit Hilfe eines Multiträgerfrequenz-Signals
US6729717B2 (en) 2000-08-30 2004-05-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JP3633461B2 (ja) 2000-08-30 2005-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40310A (ja) 2001-02-15 2002-08-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742882B2 (en) 2001-06-26 2004-06-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purge device f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959984B2 (en) 2001-08-14 2005-1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and inkjet cartridg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8082A (zh) * 2012-10-12 2015-06-1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装置、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1541667B2 (en) * 2018-08-13 2023-0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fluid circulation
CN114127482A (zh) * 2019-07-18 2022-03-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4127477A (zh) * 2019-07-18 2022-03-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4127477B (zh) * 2019-07-18 2023-06-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35745A1 (en) 2005-06-01
ATE403549T1 (de) 2008-08-15
CN1621234B (zh) 2010-09-29
EP1535745B1 (en) 2008-08-06
JP4206916B2 (ja) 2009-01-14
DE602004015549D1 (de) 2008-09-18
JP2005161571A (ja) 2005-06-23
US20050117000A1 (en) 2005-06-02
EG24392A (en) 2009-04-15
US7168795B2 (en) 2007-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1234A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00363186C (zh) 喷墨打印机
CN2649337Y (zh) 墨盒
CN1230307C (zh) 墨水容器
CN1195632C (zh) 液体储藏器、喷墨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299912C (zh)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油墨盒及其墨流量的控制方法
CN1138639C (zh) 纤维吸墨体、墨水盒、喷墨墨盒和喷墨打印设备
US7290850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931586A (zh)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JP4887579B2 (ja) 印字装置
CN1623787A (zh) 喷墨打印头和喷墨打印机
US8182062B2 (en) Maintenance apparatus,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nozzle surface maintenance method
EP1790478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470384A (zh) 墨盒,喷墨记录设备,供墨系统及方法
CN101861246A (zh) 打印头和打印设备
CN1603125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墨盒组件
CN101066641A (zh) 液体供给系统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0431842C (zh) 喷墨打印机中的气泡去除
CN1087230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所用的墨盒
US724401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1214757B (zh) 喷墨打印机
JP701581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727189A (zh) 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
CN1891469A (zh) 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油墨盒和一种喷墨记录设备
CN1907717A (zh) 一种喷墨式记录设备用的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