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4757B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14757B CN101214757B CN2007101971366A CN200710197136A CN101214757B CN 101214757 B CN101214757 B CN 101214757B CN 2007101971366 A CN2007101971366 A CN 2007101971366A CN 200710197136 A CN200710197136 A CN 200710197136A CN 101214757 B CN101214757 B CN 1012147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black
- dampening chamber
- room
- d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喷墨打印机包括:外壳;滑架;喷墨记录头,它具有至少一个供墨槽道;阻尼装置,它包括阻尼箱,阻尼箱具有至少一个与该至少一个供墨槽道连通的阻尼室;墨容器支撑部分,它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和至少一个供墨管,它把墨从该至少一个墨容器经过该至少一个供墨管和该至少一个阻尼室提供给该至少一个供墨槽道,阻尼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片,它与阻尼箱的至少一个壁表面间隔开并相对,从而限定该至少一个阻尼室,阻尼室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和至少一个墨流出口,墨从该至少一个供墨管提供给该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墨从该至少一个墨流出口提供给该至少一个供墨槽道,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该至少一个墨流入口与它连通。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10月25日、发明名称为“喷墨打印机”且申请号为200410085981.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基于六个日本专利申请,即2003年10月24日提交的No.2003-364370,2003年10月24日提交的No.2003-364368,2003年10月24日提交的No.2003-364369,2003年12月4日提交的No.2003-406358,2003年12月12日提交的No.2003-414337,和2004年3月30日提交的No.2004-098154,在这里将它们的内容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特别涉及以下这种喷墨打印机,其中墨从墨容器经过柔性管(即柔性供墨管)提供到安装在可移动滑架上的记录头。本发明还涉及这样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能够收集墨流动槽道中产生的气泡并且排出这些气泡。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No.63-17056A)或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No.7-121583B2)披露了一种供墨管型喷墨打印机,其中墨从设在外壳中的墨容器经过柔性管提供给安装在滑架上的记录头,其中滑架能够在外壳中移动。
更具体地说,在专利文件1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头具有多个在垂直方向上排成一列的喷墨喷嘴,多个分别与喷墨喷嘴连通的供墨槽道,和一个与每个供墨槽道连通的公共墨室(即阻尼室)。供墨槽道和公共墨室形成在记录头中,使得公共墨室在记录头的一个垂直侧表面中敞开。墨从设在外壳中的墨容器经柔性管提供到记录头的公共墨室。柔性膜(即压变阻尼膜)流体密封地封闭记录头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在这部分中公共墨室敞开。墨流入口在公共墨室(即阻尼室)的底表面中敞开并且与柔性膜相对。
压电元件形式的多个致动器固定到记录头的侧表面的另一部分上,使得致动器分别与供墨槽道对齐。当驱动或操作任意一个致动器时,压力施加到相应一个供墨槽道中的墨上,使得墨滴从相应的一个喷墨喷嘴喷向记录纸张。
在专利文件2所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头具有多个在垂直方向上排成一列的喷墨喷嘴,多个在垂直方向上排成一列的供墨槽道,和多个固定到记录头的两个相对、垂直侧表面上的压电元件。当电压施加到任意一个压电元件上时,这个压电元件变形,从而墨滴经过相应的一个供墨槽道从相应的一个喷墨喷嘴中喷出。墨从设在外壳中的墨容器经过柔性管提供给阻尼箱(即阻尼室),阻尼箱安装在滑架上并且把墨提供给记录头的每个供墨槽道。阻尼箱包括第一件、第二件和过滤片,在第一件的一个垂直侧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在第二件的两个相对、垂直侧表面中具有各自的开口,并且过滤片夹在第一件的开口侧表面和第二件的两个开口侧表面中的一个之间。第二件的另一个开口侧表面用柔性膜流体密封地封闭。第一件在其下端部分具有一个与柔性管连通的墨流入口,柔性管在其一端与静止的墨容器连接,并且第二件在其下端部分具有和记录头的每个供墨槽道连通的墨流出口。
在专利文件1和2所披露的每种喷墨打印机中,当滑架往复移动时,特别是当滑架返回时,惯性力施加到柔性管中流动的墨上,柔性管连接静止的墨容器和移动的滑架,由此提供给记录头(或每个喷墨喷嘴)的墨压有很大变化。阻尼室的柔性膜的变形吸收或衰减墨压的变化,所以各个墨滴可以从各个喷嘴中以均匀的喷射压力喷出,并且由此保证记录头的记录质量。
但是,在专利文件1和2所披露的每种喷墨打印机中,阻尼室是垂直的,并且柔性膜流体密封地封闭阻尼室的一个垂直侧表面。因此,当喷墨打印机使用多个记录头以分别喷射多种颜色的墨时,布置各个记录头的阻尼箱(它们限定了与各种颜色墨对应的各个阻尼室)使得阻尼箱彼此平行,这就需要阻尼箱彼此适当的分开从而允许每个阻尼箱的柔性膜适量变形。但是,这增加了安装在滑架上的设备的尺寸和设备部件的总数目,因此增加了喷墨打印机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专利文件2所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阻尼室中墨流入口敞开的那个平面垂直于过滤片或柔性膜延伸的平面,也就是说,墨从墨流入口流出的方向平行于过滤片或柔性膜延伸的平面。另外,墨流入口在远离柔性膜的位置敞开。因此,以增加的速度流出墨流入口的墨不直接作用在柔性膜上。更具体地说,首先,由于过滤片不能允许所有增加的墨量同时流过,惯性力引起的墨压增加直接作用在柔性过滤片上,并且过滤片大幅度变形。所以在过滤片下游侧的墨压迅速增加,随后柔性膜弹性变形以增加下游侧室的容积并且由此降低墨压的增加。因此,惯性力所引起的墨压变化大幅度影响每个喷墨喷嘴中的墨。
在专利文件1所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阻尼室中墨流入口敞开的那个平面和柔性膜延伸的那个平面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惯性力引起的墨压增加不直接作用在柔性膜上,因此柔性膜不能有效地衰减或吸收墨压变化。
在上述的供墨管型喷墨打印机中,如果记录头中的墨含有气泡(即空气),记录头可能不能喷出墨,或者记录头的记录质量降低。但是,在这种类型的喷墨打印机中,由于用于该管的材料的自然特性,不能避免空气渗透柔性管和溶解在墨中。因此,需要在记录头的上游侧提供气泡收集室,在收集室中收集或积聚气泡,然后把这些收集的气泡排出。
因此,在专利文件3(日本专利申请No.2000-103084A)所披露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头在其上部具有墨集管(即气泡收集室),并且墨容器和循环泵固定在外壳中的相应位置上。驱动或操作循环泵来循环墨使之从墨容器到第一墨流通道,然后到集管,第二墨流通道,最后再到墨容器,这样在循环槽道中产生的气泡返回墨容器并且被去除。同时,在外壳内的等待位置,抽吸和清除装置从记录头的喷墨喷嘴中抽吸墨。
但是,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中,需要使用墨返回管来循环从循环泵返回墨容器的墨。因此,喷墨打印机较复杂并且其尺寸增加。
另外,专利文件4(日本专利申请No.2002-240310A)披露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中在供墨管中产生的气泡形式的空气积聚在安装在滑架上的容器的上部,并且利用排气泵通过连通孔将其排出,然后排气阀把连通孔空气密封地封闭。但是,没有详细描述排气阀的结构。
当排气泵不从气泡收集室中抽吸空气时,例如当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如字母和/或符号)时,排气阀需要空气密封地封闭连通孔,从而保持气泡收集室中的墨和气泡稳定。另一方面,当为了维护记录头而检测记录头时,排气阀需要快速打开连通孔以与外部空间连通,从而把气泡排出气泡收集室。
另外,由于排气阀安装在滑架上,在喷墨打印机的记录操作过程中,阀随着滑架往复移动。因此,排气阀需要具有较小的尺寸,较轻的重量和简单的结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它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阻尼装置的喷墨打印机,阻尼装置和记录头一起安装在滑架上,这种喷墨打印机至少具有下述两个优点中的一个,即制造成本低和整体尺寸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排气阀装置的喷墨打印机,排气阀装置把墨流动槽道中的墨中产生的气泡排出,这种喷墨打印机至少具有下述两个优点中的一个,即结构简单和能够稳定地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外壳;一个滑架,它能够在外壳中相对外壳移动;一个喷墨记录头,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具有多个供墨槽道;一个阻尼装置,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包括多个分别与供墨槽道对应的阻尼室;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设在外壳中并且支撑多个墨容器;和多个供墨管,每个供墨管从相应的一个墨容器中经过相应的一个供墨管和相应的一个阻尼室把墨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相应的一个供墨槽道,其中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主分隔壁,它把阻尼室的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室与阻尼室的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室分开。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柔性片,它与主分隔壁相对并且流体密封地封闭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室;和至少一个第二柔性片,它与主分隔壁相对并且流体密封地封闭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室。
墨容器支撑部分支撑墨容器的形式既可以是墨容器永久地固定到支撑部分上,也可以是墨容器可拆卸地连接到支撑部分上。供墨管所具有的柔性使得喷墨记录头和阻尼装置能够随着滑架一起移动。滑架能够相对于诸如记录纸张的记录介质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喷墨打印机中,主分隔壁把至少一个第一阻尼室与至少一个第二阻尼室分开。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阻尼室共用主分隔壁。因此,阻尼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减小了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外壳;一个滑架,它能够在外壳中相对外壳移动;一个喷墨记录头,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供墨槽道;一个阻尼装置,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包括一个阻尼箱,阻尼箱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连通的阻尼室;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设在外壳中并且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和至少一个供墨管,它把墨从至少一个墨容器中经过所述至少一个供墨管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片,它与阻尼箱的至少一个壁表面间隔开并相对,从而限定了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阻尼室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墨从所述至少一个供墨管提供给该至少一个墨流入口,阻尼室还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出口,墨从墨流出口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至少一个墨流入口与它连通。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该方向具有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片的分量,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在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中在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片相对的第一位置处敞开,所述第一位置离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比离所述阻尼箱的所述至少一个壁表面近,从而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片衰减从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流进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的墨的压力变化。阻尼箱具有至少一个分隔壁,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把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分成至少一个上游侧部分和至少一个下游侧部分,所述至少一个上游侧部分位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一侧,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入口连通,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上游侧部分流入所述的至少一个下游侧部分,且所述的至少一个下游侧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出口连通,并且所述的至少一个分隔壁包括流动限制部分,该流动限制部分具有多个连通孔,这些连通孔在所述的至少一个上游侧部分中在第二位置处敞开,该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离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远,墨流过这些连通孔,并且这些连通孔限制墨在其中的流动。
在图像记录或打印操作的过程中,当滑架往复移动时,供墨管也随着滑架移动。特别是当滑架返回时,惯性力使得供墨管中的墨压大幅度变化。这个压力变化从在阻尼室中敞开的墨引入通道的开口端传递到限定了阻尼室的柔性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墨引入通道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这个方向具有垂直于柔性片的分量,并且墨引入通道与柔性片相对,墨引入通道在阻尼室中敞开,其敞开位置离柔性片比离阻尼箱的壁表面近。也就是说,墨引入通道的开口端所处的位置靠近柔性片,从而墨能够直接作用在柔性片上并且柔性片能够有效地衰减或吸收供墨管中的墨压力变化。尽管墨引入通道的开口端所处的位置靠近柔性片,能够在柔性片和阻尼箱的壁表面之间设有具有适当容积的阻尼室。因此,柔性片能够显示出优异的压变阻尼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外壳;一个滑架,它能够在外壳中相对外壳移动;一个喷墨记录头,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供墨槽道;一个阻尼装置,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连通的阻尼室;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设在外壳中并且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和至少一个供墨管,它从所述至少一个墨容器中经过所述至少一个供墨管和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把墨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至少一个供墨槽道。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墨从所述至少一个供墨管提供给墨流入口,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还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出口,墨从墨流出口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它至少部分地限定了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并且它衰减从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入口流入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的墨的压力变化,还包括至少一个流动限制部分,它限制墨从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向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出口的流动。所述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限制部分在一个方向的上游侧,这个方向是墨从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向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出口流动的方向,并且其中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所述的至少一个墨流入口与它连通。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该方向具有垂直于所述的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的分量,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在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中在与所述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相对的位置处敞开,从而所述的至少一个压变阻尼部分衰减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流进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的墨的压力变化。
在图像记录操作的过程中,当滑架往复移动时,供墨管也随着滑架移动。特别是当滑架返回时,惯性力使得供墨管中的墨压大幅度变化。这个压力变化从墨流入口传递到阻尼室。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直接朝向墨流出口的墨压变化受到流动限制部分的限制,并且被位于流动限制部分上游侧的压变阻尼部分充分衰减或吸收。然后,在流动限制部分进一步衰减墨压变化(或墨的流速变化)后,墨从墨流出口提供给记录头。因此,记录头的喷墨喷嘴不会受到墨压变化这个问题的困扰,并且记录头能够具有很高的记录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并且从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从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一个滑架,记录头安装在滑架上;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墨容器存储将提供给记录头的至少一种墨;至少一个墨流动槽道,它把至少一种墨从至少一个墨容器提供给记录头;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它收集在至少一个墨流动槽道中产生的气泡并且它安装在滑架上;和一个排气阀装置,它把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收集的气泡排出并且它安装在滑架上。排气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阀孔,它在其轴向相对两端中的一端具有一个连通孔,通过连通孔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与外部空间连通,和至少一个阀件,它在至少一个阀孔中能够在其轴向移动从而打开和闭合它的连通孔。至少一个阀孔包括一个小内径部分和一个大内径部分,它们与至少一个阀件的外周表面相对。小内径部分比大内径部分更靠近连通孔,并且在至少一个阀件和小内径部分之间的第一间隙比至少一个阀件和大内径部分之间的第二间隙小,从而小内径部分引导至少一个阀件,大内径部分不引导至少一个阀件。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喷墨打印机中,阀件在阀孔中能够在其轴向移动从而打开和闭合它的连通孔。因此,从气泡收集室通过连通孔把气泡排放到外部空间的排气阀装置能够具有较小的尺寸和简单的结构。另外,与阀件的外周表面相对的阀孔内周表面包括靠近连通孔的小内径部分,它具有保证较小内径部分能够接触阀件的较小内径。因此,小内径部分能够光滑地引导阀件到连通孔,使得阀件能够完全封闭连通孔。另外,当阀件保持在其打开位置时,即阀件打开连通孔,阀件的外周表面与小内径部分的内周表面在阀件的轴向长度上相对,保证在小内径部分和阀件之间提供空气流动通道(第一间隙)。阀孔的内周表面还包括远离连通孔的大内径部分,它具有保证在大内径部分和阀件之间设有间隙(第二间隙)的较大内径。因此,大内径部分不干扰阀孔内的空气流动或不破坏阀孔中阀件的可移动性和可滑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并且从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从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一个滑架,记录头安装在滑架上;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墨容器存储将提供给记录头的至少一种墨;至少一个墨流动槽道,它把至少一种墨从至少一个墨容器提供给记录头;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它收集在至少一个墨流动槽道中产生的气泡并且它安装在滑架上;和一个排气阀装置,它把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收集的气泡排出并且它安装在滑架上。排气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阀座,它具有一个连通孔,通过连通孔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与外部空间连通,和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阀件,它能够与至少一个阀座接触和分开,从而打开和闭合连通孔,并且在关闭连通孔的方向上偏置阀件。至少一个阀件和至少一个阀座具有各自的可接触表面,它们能够相互接触和分开,并且至少一个可接触表面具有预选的粗糙度。
在根据本发明第五个方面的喷墨打印机中,位于记录头上游侧的气泡收集室能够收集在墨流动通道中产生的气泡并且防止气泡进入记录头。可以打开排气阀装置从而把气泡从气泡收集室中排到外部空间。另外,由于所形成的阀件和阀座的各个可接触表面中至少一个可接触表面具有预选的粗糙度,阀件和阀座能够很容易地彼此分开。也就是说,能够避免阀件粘在阀座上或由此引起的一直封闭连通孔。因此,能够相对于阀孔中的连通孔快速而且可靠地操作阀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并且从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从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一个滑架,记录头安装在滑架上;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墨容器存储将提供给记录头的至少一种墨;至少一个墨流动槽道,它把至少一种墨从至少一个墨容器提供给记录头;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它收集在至少一个墨流动槽道中产生的气泡并且它安装在滑架上;和一个排气阀装置,它把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收集的气泡排出并且它安装在滑架上。排气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阀座,它具有一个连通孔,通过连通孔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与外部空间连通,和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阀件,它能够与至少一个阀座接触和分开,从而打开和闭合它的连通孔,并且在关闭连通孔的方向上偏置阀件。至少一个阀件和至少一个阀座具有各自的可接触表面,它们能够相互接触和分开,并且至少一个阀座的可接触表面由缩醛树脂形成,至少该至少一个阀件的可接触表面由弹性材料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第六个方面的喷墨打印机中,能够避免阀件粘在阀座上或由此引起的一直封闭连通孔。因此,能够在阀孔中快速而且可靠地操作阀件,从而把气泡收集室中的气泡排到外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记录头,它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并且从至少一个喷墨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射至少一种墨的墨滴从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一个滑架,记录头安装在滑架上;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它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墨容器存储将提供给记录头的至少一种墨;至少一个墨流动槽道,它把至少一种墨从至少一个墨容器提供给记录头;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它收集在至少一个墨流动槽道中产生的气泡并且它安装在滑架上;和一个排气阀装置,它把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收集的气泡排出并且它安装在滑架上。排气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阀座,它具有一个连通孔,通过连通孔至少一个气泡收集室与外部空间连通,和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阀件,它能够与至少一个阀座接触和分开,从而打开和闭合它的连通孔,并且在关闭连通孔的方向上偏置阀件。至少一个阀件和至少一个阀座具有各自的可接触表面,它们能够相互接触和分开,至少该至少一个阀件的可接触表面由弹性材料形成,至少一个阀座的可接触表面所具有的粗糙度Rz不小于0.8μm,且不大于1.6μm。
在根据本发明第七个方面的喷墨打印机中,不论使用何种材料形成阀件和阀座,阀件和阀座都能够很容易彼此分开和密封在一起。
附图说明
通过仔细阅读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且结合附图考虑,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可选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作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平面图;
图2是喷墨打印机的记录头单元的底视图;
图3是沿图2中3-3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喷墨打印机的阻尼装置的平面图,其中移去了阻尼装置的上部柔性膜;
图5是喷墨打印机的阻尼装置的底视图,其中移去了阻尼装置的下部柔性膜;
图6是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下箱的平面图;
图7A是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上箱的底视图;
图7B是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上箱的平面图;
图8A是沿图4中8A-8A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8B是沿图4中8B-8B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8C是沿图5中8C-8C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8D是剖视图,示出了喷墨打印机的排气阀装置的每个阀件的关闭状态;
图8E是剖视图,示出了每个阀件的打开状态;
图9是作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喷墨打印机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和上部柔性膜的顶视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和下部柔性膜的底视透视图;
图11A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即彼此固定在一起的上箱和下箱)的顶视透视图;
图11B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底视透视图;
图12A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下箱的顶视透视图;
图12B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下箱的底视透视图;
图13A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上箱的顶视透视图;
图13B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上箱的底视透视图;
图14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下箱的平面图;
图15A是图9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上箱的平面图;
图15B是沿图15A中15B-15B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16A是沿图15A中16A-16A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16B是沿图15A中16B-16B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17是作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喷墨打印机的记录部分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7的记录部分的记录头单元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8的记录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20A是记录头单元的阻尼装置的阻尼箱的上箱的顶视透视图;
图20B是阻尼箱的下箱的顶视透视图;
图21A是下箱的底视透视图;
图21B是上箱的底视透视图;
图22A是下箱的另一个底视透视图;
图22B是上箱的另一个底视透视图;
图23是记录头单元的平面图,其中从阻尼装置的上箱的上表面移去了上部柔性膜;
图24是记录头单元的底视图;
图25是沿图23中25-25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其中上部柔性膜粘结在阻尼装置的上箱的上表面;
图26是阻尼装置的上箱的平面图,其中从上箱的上表面移去了上部柔性膜;
图27是阻尼装置的下箱的底视图,其中从下箱的下表面移去了下部柔性膜;
图28是沿图26中28-28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其中柔性膜粘结在阻尼装置上;
图29是沿图26中29-29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其中柔性膜粘结在阻尼装置上;
图30是沿图19中30-30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31是沿图23中31-31所示出的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32是作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喷墨打印机的阻尼装置的墨引入通道剖视图;
图33是对应于图8A的剖视图,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另一个喷墨打印机的排气阀装置;
图34A是示出图33的排气阀装置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和
图34B是示出图33的排气阀装置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包括记录部分2,维护单元4和四个墨容器5(5a、5b、5c、5d),每个墨容器5都可拆卸地连接到墨容器支撑件5e上。记录部分2放在外壳1中,并且包括记录头单元3,记录头单元3把墨滴喷向作为一种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从而在记录纸张P上记录或打印图像(如字母,符号等)。维护单元4对记录部分2的记录头单元3进行维护。四个墨容器5分别存储不同颜色种类的墨,这些墨将提供给记录头单元3。
为了在记录纸张P上记录全色图像,四个墨容器5a、5b、5c、5d分别存储黑色墨(BK)、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当存储在某个墨容器5中的墨用光时,用户可以用新墨容器更换用光墨的那个墨容器5。
在记录部分2中设有后导向杆6和前导向杆7,从而两个导向杆6、7在外壳1的纵向方向上伸长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滑架9放在两个导向杆6、7上,从而滑架9能够相对于两个导向杆6、7移动。记录头单元3整体连接到滑架9上并且由此安装到滑架9上。
滑架驱动马达10设在外壳1后部的右角部,滑架驱动马达10与环绕定时皮带11相互配合使得滑架9在前后导向杆7、6上沿外壳1的纵向方向往复移动。一种已知的馈纸装置(未示出)馈送记录纸张P使得记录纸张P水平地从记录头单元3的下表面下面穿过,其穿过方向为图1中箭头“A”示出的方向,这个方向垂直于滑架9往复移动的方向。
冲墨位置位于所馈送的记录纸张P的宽度以外的两个相对侧区域的一个区域内(即图1中示出的左手侧区域),在冲墨位置设有墨收集部分12;在另一侧区域(即图1中示出的右手侧区域)的头等待位置设有维护单元4。因此,在喷墨打印机的记录操作过程中,记录头单元3周期性地移动到冲墨位置,在这里控制记录头单元3喷墨以避免喷嘴22(图2的22a、22b、22c、22d)堵塞,并且墨收集部分12收集所喷出的墨。在头等待位置,维护单元4执行清洁操作以清洁支撑喷嘴22的记录头单元3的喷嘴支撑表面。另外,维护单元4执行恢复操作以吸取四种颜色墨中的任一种颜色的墨,还执行去除操作以从下述的阻尼装置13(图3)中去除气泡(即空气)。
在比记录头单元3的喷嘴支撑表面(即下表面)低的高度位置上,可以在从前侧向后侧的方向上把四个墨容器5中的每个墨容器插入墨容器支撑件5e的四个墨容器支撑部分中一个相应部分。如图1所示,提供黑色墨(BK)容器5a、青色墨(C)容器5b、黄色墨(Y)容器5c和品红色墨(M)容器5d,使得四个墨容器5按所述的顺序沿着从右手侧到左手侧的方向排成一列,它们沿着一条直线延伸,并且每个墨容器都水平放置。
墨容器支撑件5e的四个墨容器支撑部分的每个支撑部分都具有未示出的供墨空心针,每个空心针沿着与四个墨容器5的一个对应墨容器的插入方向相反的向前方向从墨容器支撑件5e的后壁水平伸出。四个空心针的各个基底端部分通过相应的、非常柔软的供墨管14(14a、14b、14c、14d)连接记录头单元3。黑色墨供墨管14a和青色墨供墨管14b的相应中间部分彼此叠放并且绑在一起;黄色墨供墨管14c和品红色墨供墨管14d的相应中间部分彼此叠放并且绑在一起。
下面参考图2和图8描述安装在滑架9上的记录头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全色图像记录头单元3包括头固定器20、喷墨记录头21、阻尼装置13和排气阀装置26。头固定器20具有盒状结构。记录头21固定在头固定器20底壁20a的下表面;阻尼装置13固定在底壁20a的上表面。
图2是记录头21的底视图。如图所示,记录头21的下表面在从左手侧到右手侧的方向上按顺序分别支撑与黑色墨(BK),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对应的四列喷嘴22a、22b、22c、22d,从而四列喷嘴22的每列喷嘴在垂直于滑架9往复运动的方向(即记录方向)上延伸。每个喷嘴22向下敞开,从而面对记录纸张P的上表面。
与已知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2-67312或日本专利申请No.2001-219560中所披露的记录头类似,记录头21在其上表面的一部分中有四个供墨孔(未示出),它们分别与四种颜色的墨对应,并且分别与四个供墨槽道(未示出)连通。把四种颜色墨中的每种颜色的墨通过四个供墨槽道中的一个相应槽道提供给多个压力室(未示出)。这样,记录头21具有分别与四列喷嘴22对应的四列压力室,还具有分别与四列压力室对应的四列致动器(如压电元件)。当一个对应的致动器驱动一个对应的压力室时,记录头21从任一个喷嘴22中喷出一滴墨。喷嘴单元包括四列喷嘴22a、22b、22c、22d,致动器单元23包括四列致动器。柔性扁电缆24固定在致动器单元23的上表面,给每个致动器施加电压。四种颜色的墨从四个墨容器5中通过四个供墨管14和阻尼装置13提供到记录头21的四个供墨入口。这样,四个供墨管14和阻尼装置13一起构成了四个供墨槽道。
下面参考图3-6、7A、7B、8A、8B和8C详细描述阻尼装置13和排气阀装置26各自的结构。阻尼装置13具有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阻尼室27(27a、27b、27c、27d),它们彼此独立。阻尼装置13具有主分隔壁35和次分隔壁35a、35b、30,它们彼此一起把四个阻尼室27彼此分开。在本实施例中,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一部分(即第一室)27a-1位于主分隔壁35下面;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其它部分(即第二和第三室)39a、55a,以及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的阻尼室27b、27c、27d位于主分隔壁35上面,并且次分隔壁35a、35b、30把它们彼此分开。这样,在两层即上层和下层中设置这四个阻尼室27。
更详细地说,阻尼装置13的阻尼箱25具有大致长方形的盒状外壁,并且包括上箱31和下箱32,都是利用喷射合成树脂形成。下箱32向上并且向下敞开;上箱31固定在下箱32上从而关闭它的上部敞开端。上箱31通过例如超声焊接方法连接到下箱32上,并且连接处对液体密封。
下箱32包括阻尼装置支撑部分33,它支撑包括四个阻尼室27在内的阻尼装置13;还包括作为容纳部分34的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它容纳包括四个排气阀件57在内的排气阀装置26,这将在下面详述。阻尼装置支撑部分33和容纳部分34相互形成一体。下箱32具有下部开口,这个开口占据了下箱32下表面的主要部分,并且下箱32的主分隔壁35向内远离它的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而且与它们平行。下箱32的下开口端利用柔性膜36实现流体密封,这个柔性膜36是柔性片,由合成树脂所形成的薄膜构成,它不允许空气或流体渗透。柔性膜36起到下述的压变阻尼部分的作用。更具体地说,柔性膜36的外周利用例如粘结或超声焊接方法连接到下箱32的侧壁37的下端,从而限定下箱32的下部开口。柔性膜36和主分隔壁35一起限定了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阻尼装置13固定到头固定器20,使得在柔性膜36和头固定器20的底壁20a之间留下一个允许柔性膜36变形的间隙。
如图6所示,两个次分隔壁35a和一个次分隔壁35b从主分隔壁35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因此,位于主分隔壁35上面的下箱32的上部和上箱31一起限定了四个阻尼室27的相应部分(即第二室)39(39a、39b、39c、39d)。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彼此分开的次分隔壁35a与下箱32的侧壁37和次分隔壁35b一起限定了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的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部分(即第二室)39b、39c、39d。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的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第一室27b-1、27c-1、27d-1将在下面描述。如图6所示,次分隔壁35a在下箱32的几乎整个长度上沿水平方向延伸。三个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第二室39b、39c、39d在水平偏离主分隔壁35上表面的相应位置分别与墨流出口41b、41c、41d连通,而墨流出口41b、41c、41d则分别与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对应。
次分隔壁35b和下箱32的侧壁37一起限定了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第二室39a。如图6所示,次分隔壁35b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到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偏离主分隔壁35的上表面并且靠近墨流出口41b、41c、41d,并且第二室39a和对应于黑色墨(BK)的墨流出口41a连通。如下所述,四个阻尼室27a、27b、27c、27d的相应第二室39a、39b、39c、39d起到相应的气泡捕获或收集室的作用。
如图5、6、8C所示,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通过墨流动通道42与它的第二室39a连通,而墨流动通道42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圆柱壁形成,圆柱壁沿着次分隔壁35b形成。墨流动通道42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墨流动通道42的横截面积比第一室27a-1的横截面积小,因此与第一室27a-1相比,它对流体(如墨)的流动有更大的阻碍作用。
上箱31具有大致平坦的结构,并且在它的上表面中形成有多个凹进。如图8A、8B和8C所示,上箱31包括盖住阻尼装置支撑部分33的上开口端的盖部29;还包括从盖部29延伸出来以盖住容纳部分34的上开口端的延伸部分45。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箱31在其上表面上具有两个次分隔壁30,它们把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的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部分(即第一室)27b-1、27c-1、27d-1彼此分开。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基本上与黑色墨(BK)阻尼室27a的向下开口,第一室27a-1对齐,并且位于其上,而且所有那些第一室27b-1、27c-1、27d-1都向上敞开。上箱31的两个次分隔壁30部分地位于从下箱32的两个次分隔壁35a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出来的相应平面上。盖部29限定了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的各个底壁,并且具有多个在垂直方向上穿过盖部29厚度而形成的连通孔44。每个连通孔44可以具有直径约为0.8mm的圆形横截面,或者具有边长约为0.8mm的正方形横截面。类似于墨流动通道42,这些连通孔44一起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因此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中的每个第一室通过相应的连通孔44与三个第二室39b、39c、39d中相应的一个第二室连通,这个相应的第二室位于每个第一室下面并且由下箱32中的次分隔壁35a所限定。
每个连通孔44的横截面面积比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中的每个第一室的横截面面积小,因此,连通孔44比第一室27b-1、27c-1、27d-1对流体流动具有更大的阻碍作用。
通常用单独一个柔性膜43封闭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的相应上开口端和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排气通道51的各个上开口端,柔性膜43是薄膜构成的柔性片,而薄膜由合成树脂形成,它不允许空气或流体穿透。如下所述,柔性膜43起到压变阻尼部分的作用。更具体地说,柔性膜43的外周通过例如粘结或超声焊接方法连接到上箱31的外周壁上端和次分隔壁30的各个上端,从而限定了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的各个外周。因此,上箱31的盖部29部分地限定了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中的每个第一室。
如图5所示,四个墨流出口41a、41b、41c、41d在下箱32的下表面中排成一列,并且在比下部柔性膜36所设高度位置低的高度位置向下敞开。同时,记录头21在它的上表面具有四个未示出的供墨孔,它们分别与对应于四种颜色墨的四个供墨槽道(即四个公共墨室)的相应一端连通,而且分别与四个墨流出口41相对。头固定器20的底壁20a具有四个通孔,这些通孔允许四个墨流出口41通过各个密封件40(如橡胶衬垫件)与记录头21的四个供墨孔连通。
下箱32包括类似于凸缘的伸出部分32a,它从下箱32中与墨流出口41相对的一侧侧向伸出。如图3和4所示,伸出部分32a具有四个墨流入口47(47a、47b、47c、47d),这些墨流入口47分别与黑色墨(BK),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对应,并且每个墨流入口47都向上敞开。
四个连接件45分别通过各个密封件46(如橡胶衬垫件)与四个墨流入口47连通。四个连接件45的各个上游侧端分别与对应于四种颜色墨的四个供墨管41的各个下游侧端连接。四个供墨管41限定了四个墨流动槽道的相应部分。
如图4、5、7A、7B和8B所示,与黑色墨(BK)对应的墨流入口47a通过连接通道48与黑色墨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连通,连接通道48以水平凹槽的形式形成在下箱32的下表面中并且向下敞开;而与其它三种颜色墨对应的墨流入口47b、47c、47d则通过相应的连接通道或水平凹槽48、相应的连通通道49和相应的连通通道(即墨引入通道)50分别与其它三个阻尼室27b、27c、27d的相应第一室27b-1、27c-1、27d-1连通,这些连接通道或水平凹槽48形成在下箱32的下表面中并且向下敞开,连通通道49在下箱32的侧壁37中沿垂直方向(大致与主分隔壁35垂直的方向)延伸,连通通道50在上箱31中沿垂直方向延伸。由于上箱31的三个连通通道50的各个上开口端所处的相应高度位置靠近柔性膜43的下表面,流入第一室27b-1、27c-1、27d-1的墨能够直接冲击靠近连通通道50各个上开口端并与之相对的柔性膜43,这样柔性膜(即压变阻尼部分)43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减弱(即衰减)柔性供墨管14b、14c、14d中墨压的动力变化。对于黑色墨阻尼室27a而言,可以认为墨流入口47a和与它连接的连接通道48起到与相应墨引入通道50连通的墨流入口的作用;对于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的各个阻尼室27b、27c、27d而言,可以认为与之相应的一个墨流入口47b、47c、47d,与墨流入口连接的连接通道48,以及通过连接通道48与之连通的连通通道49是与相应墨引入通道50连通的墨流入口。
柔性膜36的延伸部分关闭四个墨流入口47和四个连接通道48的相应下开口端。
主分隔壁35在它限定黑色墨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顶表面的下表面上具有肋35c,肋35c在其平面图中具有大致为U形的结构,它的两个相对端与靠近连接通道48的下箱32的侧壁37连接。但是,肋35c不接触柔性膜36。因此,肋35c环绕一个黑色墨不能进入的空间35d,并且这个空间35d和柔性膜36一起吸收黑色墨的压力变化,下面将对此作详细描述。
上箱31在其上表面中具有四个凹进,在垂直方向上与靠近四个墨流出口41a、41b、41c、41d的相应第二室39a、39b、39c、39d对齐的相应位置处,这些凹进限定了四个阻尼室27a、27b、27c、27d的相应第三室55a、55b、55c、55d,使得四个第三室55a、55b、55c、55d彼此独立。四个第三室55a、55b、55c、55d通过各个穿过上箱31层所形成的空气孔54与相应的第二室39a、39b、39c、39d连通。也就是说,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阻尼室27中的每一个阻尼室包括三个室,即第一室27-1,第二室39和第三室55。
另外,上箱31在其上表面中具有凹槽状的四个排气通道51,这些排气通道51彼此独立,使得排气通道51大致在与阻尼箱25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而四个墨流入口47和四个墨流出口41在阻尼箱25的纵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另外,上箱31具有四个排气孔53,它们位于水平表面上的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和四个第三室55a、55b、55c、55d之间并且穿过上箱31的厚度而形成,使得四个排气孔53分别与四个第二室39a、39b、39c、39d连通。四个排气孔53限定了四个排气通道51的各个上游侧端。如图4所示,四个排气通道51的各个下游侧端分别连接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连接孔52a、52b、52c、52d,并且如下所述,这四个连接孔与排气阀装置26连接。
四个排气孔53形成在各个从上箱31向下伸入到各个第二室39a、39b、39c、39d中的管壁中,并且在各个第二室39内,那些排气孔在离开上箱31预定距离的相应高度位置敞开。因此,即使已经通过排气孔53把气泡排出第二室39,与预定距离(即管壁从上箱31伸出的长度)对应的相应量的空气留在第二室39的各个上部。另外,通常第三室55a、55b、55c、55d保持有相应的空气层,并且这些空气层能够起到衰减或吸收阻尼室27a、27b、27c、27d中所产生的各种颜色墨的压力变化的作用,使得各个墨滴以相对均匀的喷射压力从记录头21的喷嘴22a、22b、22c、22d中喷出,从而改进了记录头21的记录质量。
柔性膜43的延伸部分关闭四个阻尼室27a、27b、27c、27d的相应第三室55a、55b、55c、55d和四个排气通道51的各个上开口端,从而限定了四个第三室55和四个排气通道51。
阻尼装置13固定在滑架9上,使得主分隔壁35和两个柔性膜36、43在与滑架9往复移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支撑喷嘴22的记录头21的喷嘴支撑表面。
下面参考图4和8A描述排气阀装置26。下箱32包括作为容纳部分34的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这一部分作为具有四个阻尼室27的阻尼装置支撑部分33的整体部分,并且容纳部分34容纳排气阀装置26。容纳部分34位于下箱32的一个侧部,即图4和图8A示出的右手侧部。如图8A所示,容纳部分34和阻尼装置支撑部分33的相应上端部分彼此连接,从而在两个部分33、34之间具有间隙并且使得头固定器20的一部分侧壁插入这个间隙。容纳部分34具有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个阀孔56,这些阀孔56在垂直方向伸长并且在它们的各个上端和下端敞开。如图8A所示,上箱31的一个侧部延伸到一个位置,这一个侧部在该位置覆盖住容纳部分34的上端。如图4所示,四个排气通道51的相应另一端与作为四个阀孔56的各个上开口端的相应连接孔52(52a、52b、52c、52d)连通。
如图8D和8E所示,四个阀孔56中的每个阀孔都包括:一个上部的大直径部分56a和一个下部的小直径部分56b,并且容纳阀件57,阀件57包括大直径阀部57a;与阀部57a整体形成、从阀部57a下端表面的中心部分向下伸出的小直径阀杆57b;和固定在阀部57a的下端表面的外环部分并且环绕阀杆57b的密封部分57c。大直径阀部57a和小直径阀杆57b分别插入阀孔56的大直径部分56a和小直径部分56b,使得在阀部57a和大直径部分56a之间以及在阀杆57b和小直径部分56b之间都留有间隙。这些间隙允许空气从中流过。在每个阀孔56中,相应的阀件57能够沿阀孔56的轴向移动。小直径部分56b具有上开口端,它在大直径部分56a的底表面敞开并且限定了与空气连通的连通孔56c,阀件57可以打开和关闭连通孔56c。因此,大直径部分56a的底表面起到具有连通孔56c的阀座56d的作用,并且阀件57的密封部分57c设在阀部57a和阀座56d之间。优选使用弹性件(如橡胶制成的衬垫件)作为密封部分57c。在本实施例中,使用O形环作为密封部分57c,它配合在阀杆57b上。每个阀孔56的大直径部分56a容纳弹簧件60,弹簧件60可以是卷簧,它起到一种偏置件的作用,把阀件57向关闭连通孔56c的方向偏置。如图8A所示,阀杆57b插入小直径部分56b中,使得阀杆57b的下端向下延伸到靠近小直径部分56b的下端的位置。
弹簧件60向下偏置阀件57,使得密封部分57c受到阀部57a和具有连通孔56c的阀座56d的挤压而夹在它们之间。如图8A和8D所示,这个状态是每个阀件57关闭的状态。
同时,当四个小帽件72的相应伸出部分72a向上推四个阀件57的相应阀杆57b时,四个阀件57的各个密封部分57c与相应的阀座56d分开。如图8E所示,这是每个阀件57的打开状态。在这个状态,在密封部分57c和阀座56d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在相应的阻尼室27中积聚的气泡能够通过连通孔56c、小直径部分56b和下述的抽吸泵74排到大气中。
为了保证每个阀件57的关闭状态处于高度的空气密封(即不漏气),理想的是具有连通孔56c的阀座56d的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很小,即光滑度很高,也就是说,阀座56d和密封部分57c的各个接触表面彼此紧密接触。根据本发明人进行的实验,如果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形成每个密封部分57c,用聚丙烯(PP)形成每个阀座56d,从而使其具有光滑接触表面,观察到密封部分57c粘到阀座56d上,即当向上推阀杆57b时,密封部分57c不能跟随阀杆57b或打开连通孔56c。因此,本发明人进行了另外的实验,并且发现在上述情况下,即用EPDM形成每个密封部分57c并且用PP形成每个阀座56d,如果每个阀座56d的接触表面的粗超度Rz(JIS:日本工业标准)在0.8μm到1.6μm之间,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得到高度的密封。
根据本发明人所进行的另一个实验,当用POM(聚甲醛)等缩醛树脂形成每个阀座56d并且用橡胶(如EPDM或氟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每个密封部分57c时,每个阀座56d和每个密封部分57c的相应接触表面可以具有小于0.8μm的粗糙度Rz。也就是说,即使这些接触表面非常光滑,也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并且提高了密封度。因此,本发明人发现当每个阀座56d和每个密封部分57c的相应接触表面所具有的粗糙度Rz不小于0.8μm并且不大于1.6μm时,可以用任何材料形成那些接触表面从而能够保证每个阀座56d和每个密封部分57c彼此能够轻松分开并且彼此能够充分高度密封。
当用POM形成每个阀座56d并且用EPDM形成每个密封部分57c时,如果密封部分57c所具有A型Deorometer硬度不小于A40/S(JIS:日本工业标准)并且每个弹簧件60具有负载45gf时,能够解决上述的密封部分57c的粘结问题,并且得到很高的密封度。另外,当用POM形成每个阀座56d并且用氟橡胶形成每个密封部分57c时,如果密封部分57c所具有A型Deorometer硬度不小于A70/S并且每个弹簧件60具有负载80gf时,能够解决粘结问题,并且得到很高的密封度。
如图8A所示,维护单元4包括大帽件71和四个小帽件72,其中大帽件71能够覆盖支撑喷嘴22的记录头21的整个喷嘴支撑表面;小帽件72能够彼此独立地覆盖排气阀装置26的四个小直径部分56b的各个下开口端。维护单元4另外包括在已知维护单元中使用的提升和降低装置73。当滑架9移动到等待位置时,即图1中的右手端位置,提升和降低装置73提升大小帽件71、72从而紧密接触喷嘴22敞开处的喷嘴支撑表面和阀孔56敞开处的排气阀装置26的下端表面;当滑架9移动到其它位置时,提升和降低装置73降低大小帽件71、72使得它们离开那些表面。与在已知的维护单元中类似,大帽件71连接作为排泄装置的抽吸泵74。当驱动或操作抽吸泵74时,大帽件71吸气,从而从喷嘴22中去除变稠的墨和异物。
四个小帽件72分别具有伸出部分72a,伸出部分72a从相应小帽件72的其余部分伸出。当小帽件72紧密接触排气阀装置26的下表面时,伸出部分72a抵抗弹簧件60的相应偏置力向上推动相应的阀件57,使得阀件57的各个密封部分57c离开作为相应大直径部分56a底表面的各个阀座56d,并且因此将阀件57放置在它们相应的打开状态。
四个小帽件72通过公共流动通道连接抽吸泵74。因此,当驱动抽吸泵74时,同时抽吸并且排出四个阻尼室27的相应第二室39a、39b、39c、39d中收集的气泡。更具体地说,当通过柔性供墨管14由墨容器5提供的墨暂时存储在第二室39中时,气泡与墨分离,并且浮在墨的相应上表面,使得这些气泡收集在相应第二室39的上部。抽吸泵74抽吸并且排出这些气泡。
控制阀75可以选择性地把大帽件71或小帽件72连接到抽吸泵74上。尽管提升和降低装置73同时提升大帽件71和小帽件72以紧密接触记录头21的喷嘴支撑表面和排气阀装置26的下表面,优选首先使得积聚在四个第二室39(39a到39d)的各个上部的气泡通过各个小帽件72排出,随后变稠的墨通过大帽件71从喷嘴22排出。在传统的方式中,第二室39中的气泡只通过大帽件71排出,这样排出的墨量过大。在本实施例中则与之相反,尽管只排出小量墨,依然能够排出气泡并且恢复记录头21。
能够彼此独立地执行从喷嘴22的吸墨操作和从第二室39(39a到39d)排出气泡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记录头21不位于设有维护单元4的等待位置时,即记录头21向记录纸张P喷墨时,小帽件72的各个伸出部分72a不插入到阀孔56的各个小直径部分56b的相应下开口端。因此,保持弹簧件60向连通孔56c偏置阀件57的状态,从而密封部分57c保持与相应阀座56d紧密接触。因此,密封部分57c能够紧密接触阀座56d并且空气密封地关闭连通孔56c。这样就不能通过排气通道51把阻尼室27中的墨和气泡排出,从而墨和气泡仍然留在阻尼室27中。
同时,当记录头21位于设有维护单元4的等待位置时,小帽件72的各个伸出部分72a向上插入到阀孔56的各个小直径部分56b的相应下开口端中,并且向上推阀件57。如上所述,由于固定在相应阀杆57b的密封部分57c能够与相应阀座56d分开很多,当伸出部分72a向上推阀杆57b时,密封部分57c向上移动,这样在密封部分57c和相应阀座56d之间就很快产生相应的间隙。因此,抽吸泵74能够通过排气通道51、大直径部分56a、连通孔56c、小直径部分56b和小帽件72从阻尼室27中抽吸气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组合三个条件提高每个密封部分57c和具有连通孔56c的相应阀座56d之间的密封度和分离度,这三个条件是阀座56d的表面粗糙度、密封部分57c的硬度、阀座56d和密封部分57c的相应材料。但是,不必同时应用这三个条件,可以任意应用其中的两个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阀件57的阀部57a和密封部分57c都是彼此独立形成,然后相互固定成一体。但是,可以使用与形成密封部分57c同样的弹性材料(如橡胶)形成阀部57a。
在本实施例改进的模式中,可以用施加正压的泵取代抽吸泵74。在改进的模式中,当施加正压的泵向存储在墨容器5(5a、5b、5c、5d)中的墨施加正压(即压缩空气)时,变稠的墨和异物从喷嘴22排出,气泡从第二室39(39a、39b、39c、39d)中排出。在本实施例另一个改进的模式中,能够同时使用抽吸泵74和施加正压的泵。
下面参考图9、10、11A、11B、12A、12B、13A、13B、14、15A、15B、16A和16B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黑、青、黄和品红四种颜色的墨提供给两个记录头21,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单一记录头21类似,每个记录头21具有四列喷嘴22(22a、22b、22c、22d,见图2),每列喷嘴22喷出一滴四种颜色墨中相应一种墨。两个记录头21排列在记录头21移动的记录方向,并且两个记录头21固定在头固定器20上。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装置63给两个记录头21中的每个记录头21提供四种颜色的墨。更具体地说,尽管分别给四种颜色的墨提供四个墨流入口47(47a、47b、47c、47d),即如图9所示,给每种颜色的墨提供一个墨流入口47,但如图10所示,给每种颜色的墨提供两个墨流出口41(41a、41b、41c、41d)。由于第二个实施例是第一个实施例的改进形式,用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第二个实施例中相应的元件和部分。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装置63包括阻尼箱25,阻尼箱25包括上箱31和下箱32。上箱31利用超声焊接等方法流体密封地固定在下箱32的上端。
如图15B所示,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的地方在于:下箱32在它的主分隔壁35下面具有与黑色墨(BK)对应的阻尼室27a的第一室27a-1。第一室27a-1占据下箱32的下表面的主要部分,并且向下敞开,而且作为柔性片的柔性膜36连接在下箱32的下表面使得它关闭第一室27a-1的下开口端。另外,在第一室27a-1的下开口端附近,下箱32具有八个墨流出口41a、41b、41c、41d。如图10所示,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两个中心墨流出口41a与黑色墨(BK)对应;在中心墨流出口41a两侧的两个墨流出口41c与黄色墨(Y)对应;左手侧的两个墨流出口41b与青色墨(C)对应,右手侧的两个墨流出口41d与品红色墨(M)对应。
如图12A、12B和14所示,在其平面图中,与黑色墨(BK)对应的阻尼室27a的第二室39a由次分隔壁35b限定,所形成的次分隔壁35b围绕着两个中心墨流出口41a,并且第二室39a通过穿过主分隔壁35所形成的墨流动通道42与第一室27a-1连通。墨流动通道42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另外,如图11A所示,上箱31在其上表面中具有由次分隔壁30b限定的黑色墨阻尼室27a的第三室55a,而次分隔壁30b与下箱32的次分隔壁35b对齐。第三室55a通过穿过上箱31形成的空气孔54连通第二室39a。
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似处还在于分别与青、黄和品红色墨对应的三个阻尼室27b、27c、27d分别由两个从主分隔壁35的上表面向上伸出的次分隔壁35a、从上箱31的上表面向上伸出并且与两个次分隔壁35a对齐的中心次分隔壁30所限定。如图15B所示,阻尼室27b、27c、27d包括各个位于上箱31的底壁(即盖部)29上面的第一室27b-1、27c-1、27d-1,还包括各个位于底壁29下面的第二室39b、39c、39d。如图14所示,第二室39b、39c、39d在下箱32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分别与墨流出口41b、41c、41d连通。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与黄色墨(Y)对应的第二室39c在其平面图中具有大致Y型结构;与青和品红色墨(C,M)对应的第二室39b、39d分别位于Y形第二室39c的两侧。
设在上箱31上表面中的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位于相应的第二室39b、39c、39d的上面。但是,第二个实施例不具有与青、黄和品红色墨(C、Y、M)对应的各个第三室。如图16A所示,对于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中的每个第一室,底壁29在三个连通通道50中对应的一个连通通道附近具有多个第一连通通孔44,后面将对此进行说明,另外在六个墨流出口41b、41c、41d中的与之对应的两个墨流出口附近还具有一个或两个第二连通通孔44,从而第一和第二连通通孔44使每个第一室27b-1、27c-1、27d-1和一个相应的第二室39b、39c、39d连通。
如图11A所示,上箱31还具有四个形成在上箱31上表面中的凹槽形排气通道51。排气通道51在作为它的各个上游侧端的相应排气孔53处与相应第二室39a、39b、39c、39d连通,并且在作为它的各个下游侧端的相应四个连接孔52(52a、52b、52c、52d)处与排气阀装置26连通,排气阀装置26的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排气阀装置26一样。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与青、黄和品红色墨(C、Y、M)对应的三个排气孔53在相应的高度位置向下敞开,如图13B所示,这些高度的位置比三个第二室39b、39c、39d的各个顶表面的高度低,所以如图15B所示,其中积聚有相应量空气的各个空间限定在相应第二室39b、39c、39d的上部。
如图9所示,单独一个柔性片形式的柔性膜43封闭三个第一室27b-1、27c-1、27d-1,与黑色墨对应的第三室55a,和四个排气通道51的各个上开口端。
下箱32具有四个墨流入口47a、47b、47c、47d,它们与第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的四个墨流入口47a、47b、47c、47d类似。如图10和16A所示,与黑色墨(BK)对应的墨流入口47a通过凹槽形连接通道48连接与黑色墨对应的阻尼室27a(即第一室27a-1);与青、黄和品红色墨对应的墨流入口47b、47c、47d通过各个凹槽形连接通道48,各个连通通道49,和各个连通通道50连接与青、黄和品红色墨对应的阻尼室27b、27c、27d(即第一室27b-1、27c-1、27d-1)。柔性膜36的延伸部分封闭墨流入口47a、47b、47c、47d和连接通道48的下开口端。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在记录操作的过程中,当滑架9在图1中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上往复移动时,供墨管14(14a、14b、14c、14d)也随着滑架9在向左和向右的方向上移动。由于滑架9返回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每个供墨管14中的墨的压力。这个压力的变化通过一个相应的墨流入口47(47a、47b、47c、47d)传递到一个相应的阻尼室27(27a、27b、27c、27d)。由于流体密封封闭阻尼室27的柔性膜36、43挠曲或变形,所以能够减小容纳在每个阻尼室27中的墨的压力变化。这样,限定阻尼室27的每个柔性膜36、43起到压变阻尼部分的作用,它们减小流进各个阻尼室27中每种颜色的墨的压力变化。
特别是黑色墨阻尼室27的第一室27a-1所具有的容积比其它三个与青、黄和品红色墨对应的阻尼室27b、27c、27d的每个相应第一室27b-1、27c-1、27d-1所具有的容积大,这是由于黑色墨的消耗量比其它颜色墨更大。封闭与黑色墨对应的第一室27a-1的下开口端的那部分下部柔性膜36所具有的面积比封闭与其它三种颜色墨对应的各个第一室27b-1、27c-1、27d-1的相应上开口端的每个相应部分的上部柔性膜43所具有的面积大。
传递到阻尼室27a、27b、27c、27d的各个第一室27a-1、27b-1、27c-1、27d-1的相应压力变化受到墨流动通道42和连通孔44的限制,墨流动通道42和连通孔44都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因此,首先在那些压力变化的作用下下部柔性膜36、43大幅度挠曲或变形。另外,由于连通和青、黄和品红色墨对应的第一室27b-1、27c-1、27d-1的连通通道49、50在靠近柔性膜43并与之相对的位置敞开,柔性膜43能够直接接收到并且快速吸收压力变化。
另外,通常各个空气层保持在第二室39a、39b、39c、39d的各个上部,并且因此这些空气层显示出相应的阻尼作用。而且流体密封封闭第一室27b-1、27c-1、27d-1和第三室55a的柔性膜43可以通过变形吸收并且减少产生于阻尼室27a到27d中的压力变化和上述传递到那里的压力变化。因此,记录头21的喷嘴22中的相应墨压能够保持均匀,并且由此提高记录头21的记录质量。
由于作为流动限制部分的墨流动通道42和连通孔44都对流动有限制效果,已经进入阻尼室27a、27b、27c、27d的第一室27a-1、,27b-1、27c-1、27d-1的相应墨流动减速,随后这些墨进入第二室39a、39b、39c、39d。在第二室39a、39b、39c、39d中,包含在墨中的气泡向上移动并且与墨分离。随后不含气泡的墨通过墨流出口41a、41b、41c、41d提供给记录头21。
在上述的两个实施例的每一个实施例中,记录头单元3的喷嘴支撑表面大致是水平的,并且记录头21从喷嘴22中向下喷墨。因此,阻尼装置13位于记录头21上面,使得主分隔壁35和柔性膜36、43大致是水平的,并且使得在下部柔性膜36和记录头21(更确切地说,柔性扁电缆24)之间形成间隙或空间,而柔性膜36能够在其中移动。
但是,当记录头单元3具有垂直的喷嘴支撑表面时,可以提供阻尼装置13使得主分隔壁35和柔性膜36、43大致垂直。
从前述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明显看出,与多种颜色墨或记录头21的多个供墨槽道对应的多个阻尼室27中的一个阻尼室通过主分隔壁35与其它阻尼室27分开,从而这一个阻尼室27和其他阻尼室27呈背对背关系布置,这样它们分别在相反的方向敞开,使得两个柔性膜36、43分别流体密封地封闭这一个阻尼室27的敞开端和其它阻尼室27的各个敞开端。因此在减小的空间内能够提供多个阻尼室27,并且各个阻尼室27的敞开端都能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可以保证阻尼装置13的尺寸较小,而流体密封地封闭阻尼室27的各个敞开端的柔性膜36、43则都可以具有较大的挠曲或变形面积。这样阻尼装置13具有较高的阻尼效果。特别是由于多个阻尼室27都设在具有主分隔壁和次分隔壁35、35a、35b、30、(30b)的单独一个阻尼箱25中,可以保证阻尼装置13的尺寸较小。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由于垂直于主分隔壁35延伸的次分隔壁35a、35b、30、(30b)把四个阻尼室27a、27b、27c、27d中的三个阻尼室27b、27c、27d彼此分开,并且这些阻尼室27b、27c、27d彼此相邻,阻尼室27b、27c、27d在相同的方向敞开,由此能够用单独一个柔性膜43实现对它们的流体密封封闭。因此能够很简单地实现流体密封封闭操作,并且能够减少阻尼装置13的生产成本。
另外具有多个阻尼室27的阻尼箱25不仅具有与排气阀装置26连通的排气通道51,还具有排气阀装置26。因此,当进行维护操作时,滑架9能够携带从记录头单元3中排除气泡所需要的装置。因此能够使得记录头单元3的尺寸减小。特别是排气通道51利用与次分隔壁30整体形成的阻尼箱25的分隔壁彼此分开,并且彼此相邻,使得排气通道51在与第一室27b-1、27c-1、27d-1敞开方向相同的方向敞开。因此,当单独一个柔性膜43紧贴阻尼箱25的合适的外表面时,同时限定了阻尼室27和排气通道51,并且由此能够减少阻尼装置13的生产成本。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起到气泡缓冲或收集室作用的第二室39a、39b、39c、39d与相应的第三室(即空气阻尼室55a、55b、55c、55d)连通。因此,能够用较小的尺寸制造记录头单元3,另外,当滑架9往复移动时能够有效地衰减第二室39a、39b、39c、39d中的墨的移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
在阻尼装置13中,阻尼箱25具有两个相对的敞开端,并且与两个敞开端分开的主分隔壁35和流体密封地封闭两个敞开端的两个柔性膜36、43分别限定了多个阻尼室27。另外,阻尼箱25具有排成列的墨流入口47,通过它们从供墨管14向阻尼室27供墨;还具有排成列的墨流出口41,通过它们从阻尼室27向记录头21的供墨槽道供墨。墨流入口47b、47c、47d通过连通通道49、50与相应的阻尼室47b-1、47c-1、47d-1连通,连通通道49、50在大致垂直于主分隔壁35所限定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
因此,尽管主分隔壁35和次分隔壁35a、35b、30、30b把多个阻尼室27彼此分开,墨流入口47或墨流出口41可以在阻尼箱25的一个表面上形成一列。因此,墨流入口47可以很容易地连接供墨管14,并且墨流出口41可以很容易地连接记录头21的供墨入口(未示出)。
记录头21设有多个供墨入口(未示出),它们分别与供墨槽道(未示出)连接,并且沿着记录头21的后表面一侧排成一列。同时,阻尼箱25的下箱32具有多个分别向下与供墨入口相对的墨流出口41;并且多个分别与墨流出口47连通的墨流入口41与对应的墨流出口47相对。因此,当阻尼箱25置于记录头21的后表面时,下箱32的墨流出口41能够很容易地连接和记录头21的供墨槽道对应的供墨入口。另外,当柔性供墨管14在与记录头21的后表面交叉的方向上向下箱32移动时,供墨管14能够很容易地分别连接墨流入口47。
下面参考图17到31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第三个实施例也与喷墨打印机相关。这个喷墨打印机具有:记录部分2’,2’包括两个伸长的板状导轨6’、7’,导轨在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上延伸,X方向平行于馈纸方向A,馈纸方向A是指馈送作为一种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未示出)的方向;还包括两个导轨6’、7’所支撑的记录头单元3’,使得记录头单元3’能够在导轨6’、7’上滑动并且起到能够在导轨6’、7’上往复移动的滑架的作用;记录部分2’还包括设在导轨7’上表面上的定时皮带11’,定时皮带11’平行于这个上表面延伸并且被驱动以往复移动记录头单元3’;还包括驱动或移动定时皮带11’的CR(滑架)马达10’。
如图18和19所示,记录头单元3’包括:头固定器100,头固定器100包括大致具有盒状结构并且向上敞开的主箱100a,和从主箱100a沿馈纸方向A伸出的连接部分支撑部分100b;固定在头固定器100的底壁100c的下表面上的喷墨记录头21;和固定在底壁100c的上表面上的阻尼装置101和排气阀装置102。
阻尼装置101包括连接部分103,连接部分103大致在水平方向上沿馈纸方向A伸出,放在连接部分支撑部分100b上面并且由其支撑。四个柔性供墨管14’的相应一个端部连接连接部分103。为了记录全色图像,本喷墨打印机使用四个供墨源,这四个供墨源是四个分开的墨容器(未示出),它们分别储存黄色墨(Y)、品红色墨(M)、青色墨(C)和黑色墨(BK),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未示出的墨容器支撑部分,墨容器支撑部分设在喷墨打印机的外壳(未示出)中。四个供墨管14’的相应另一端分别连接这四个墨容器。各种颜色的墨分别从墨容器通过多个墨流动槽道提供给记录头21的供墨槽道(即公共墨室),这些墨流动槽道包括供墨管14’和阻尼装置101的多个阻尼室113(113a、113b、113c、113d)。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四个分别与四种颜色的墨(即黄色墨(Y)、品红色墨(M)、青色墨(C)和黑色墨(BK))对应的四个供墨管14’,墨颜色和供墨管14’的总数以及墨颜色的种类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例。
如图17所示,第一盖件106a遮盖住阻尼装置101和排气阀装置102的相应上端;第二盖件106b遮盖住阻尼装置101的连接部分103的上端。
如图24所示,记录头21在其下表面中具有多个喷墨喷嘴22,它们排成四列,即分别与黑色墨(BK)、青色墨(C)、黄色墨(Y)和品红色墨(M)对应的喷嘴22a、22b、22c、22d。四列喷嘴22在垂直于Y方向的X方向上伸长,Y方向是起到滑架作用的记录头单元3’往复移动的方向。在记录头21的下表面,喷嘴22向下暴露出来以面对记录纸张的上表面。
记录头21与已知的记录头一样,如日本专利申请No.2002-67312(或相应的美国专利No.6,729,717),或日本专利申请No.2001-219560。在这里引入美国专利No.6,729,717作为参考。参考图19进行更具体地描述,记录头21沿着它的上表面一侧具有四个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供墨入口107,它们分别与四个供墨槽道(或四个公共墨室)连通。四种颜色的墨中相应的一种墨从四个供墨槽道中的一个供墨槽道提供给多个压力室(未示出),这些压力室与四列喷嘴22a、22b、22c、22d中的相应一列喷嘴22连通。当驱动或操作致动器单元23时,四列喷嘴22a、22b、22c、22d中的任一列喷嘴22向记录纸张喷出一滴墨,其中致动器单元23包括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四列压电元件。
如图19所示,给致动器单元23施加电压的柔性扁电缆24连接到致动器单元23的上表面。记录头21通过加强支架108安装到头固定器100的底壁100c的下表面,加强支架108能够防止记录头21的变形,如果没有加强支架108,在安装时会引起记录头21的变形,加强支架108具有四个通孔108a。阻尼装置101具有四个墨流出口109,它们分别插入底壁100c的四个未示出的通孔中,从而四个墨流出口109(109a、109b、109c、109d)分别通过加强支架108的各个通孔108a和各个密封件110(如橡胶衬垫件)与四个供墨入口107连通。大致为U形的前支架112装在加强支架108的下表面,使得前支架112和记录头21的喷嘴支撑表面(即下表面)一起限定了记录头21的平坦或平的前表面。
下面参考图19到图31描述阻尼装置101的结构。
阻尼装置101具有四个阻尼室113(113a、113b、113c、113d),它们分别与四种颜色的墨对应,并且由主分隔壁115和次分隔壁116、117把它们彼此分开,其中次分隔壁116、117从主分隔壁115向侧向或向上延伸出来。如图28所示,在主分隔壁115下面,设有与黑色墨(BK)对应的、作为阻尼室113a一部分的第一室119a;在主分隔壁115上面,设有作为黑色墨阻尼室113a另一部分的第二室120,和分别与青、黄、品红色墨(C、Y、M)对应的各个阻尼室113b、113c、113d。因此,四个阻尼室113a、113b、113c、113d设为两层,即分别位于主分隔壁115两侧的上层和下层。
更具体地说,阻尼装置101包括阻尼箱121,阻尼箱121包括上箱122和下箱123。如图19、20A、20B、21A、21B、22A和22B所示,上箱122是平的并且在其平面图中大致为长方形,下箱123具有大致盒状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或管形侧壁或外壁,并且向上和向下敞开。上箱122封闭下箱123的上开口端,使得两个箱122、123的各个接触表面流体密封地彼此连接在一起。上箱122上部的一个纵向端部向外伸出以提供连接部分103,供墨管14’连接连接部分103。上箱122和下箱123都利用合成树脂喷射形成,并且具有合适的刚度。如下所述,利用超声焊接等方法使得两个箱122、123的各个接触表面流体密封地彼此连接在一起。两个箱122、123的那些接触表面是平面,并且包括次分隔壁116的各个上端表面、次分隔壁117的上端表面以及上箱122的各个下端表面,其中次分隔壁116把阻尼室113b、113c、113d彼此分开,次分隔壁117把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第二室120与其它的阻尼室113b、113c、113d分开,而下箱123的那些上端表面则利用超声焊接等方法连接到上箱122的各个下端表面。
如图21A和25所示,下箱123具有下部开口,这个开口占据了下箱123下表面的主要部分,并且下箱123的主分隔壁115向内与它的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分开,而且与它们平行。下箱123的下开口端利用柔性膜124实现流体密封封闭,这个柔性膜124是柔性片,由合成树脂所形成的薄膜构成,它不允许空气或流体渗透。柔性膜124起到下述的压变阻尼部分的作用。更具体地说,如图25、,28和29所示,下部柔性膜124的外周利用粘结或超声焊接等方法连接到限定了下箱123的下部开口的下箱123的外壁125的下端表面。
下部柔性膜124和主分隔壁115一起限定了作为黑色墨阻尼室113a一部分的平坦第一室119a。第一室119a起到压变阻尼室的作用,并且面对主分隔壁115而且流体密封地封闭第一室119a的下开口端的柔性膜124起到压变阻尼部分的作用。如图25所示,阻尼装置101固定到头固定器100上,使得在下部柔性膜124和头固定器100的底壁100c之间留下一个允许柔性膜124变形的间隙。头固定器100安装在滑架3’上,使得部分限定了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第一室(即压变阻尼室)119a的柔性膜124(即压变阻尼部分)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如图21A和25所示,下箱123具有四个墨流出口109(109a、109b、109c、109d),它们分别与记录头21的四个供墨入口107连通。四个墨流出口109在下箱123的下表面向下敞开,使得四个墨流出口109排成一列,分别与四个供墨入口107相对,并且其所处的高度位置比下部柔性膜124低。提供记录头21,使得四列喷墨喷嘴22a、22b、22c、22d沿着大致与主分隔壁115平行的平面延伸。
如图21A、22A、27和28所示,主分隔壁115在其平面图中大致为长方形,具有与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第一室119a的一个端部连通的墨流入口126a,和与第一室119a的另一个端部连通的连通通道127,使得墨流入口126a和连通通道127所处的位置在长方形主分隔壁115的对角线位置。连通通道127的横截面面积比墨流入口126a的大。
如图27,28和29所示,在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第一室119a中设有两个肋129,两个肋129一起限定了在墨流入口126a和连通通道127之间连接的导墨通道。更具体地说,在第三个实施例中,两个肋129从主分隔壁115的下表面整体向下伸出,彼此平行地在第一室119a的对角线方向延伸。墨流入口126a和连通通道127位于两个肋129之间。肋129向下伸出越过一定的长度使得肋129不接触下部柔性膜124,因此在肋129的各个下端和柔性膜124之间留有一个间隙。因此,两个从主分隔壁115向下伸出的肋129彼此合作把主分隔壁115附近的第一室119a的顶部分成三个分开的部分,但是不把下部柔性膜124附近的第一室119a的底部分开。这样阻尼室119a的底部可以容纳黑色墨。
下箱123具有整体从主分隔壁115的上表面整体向上伸出的次分隔壁116、117,并且位于主分隔壁115上面的下箱123的上部与上箱122一起限定了三个阻尼室113b、113c、113d。
更具体地说,如图20B所示,两个次分隔壁116彼此分开,在下箱12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和下箱123的侧壁一起限定了分别与青色墨、黄色墨、品红色墨对应的三个阻尼室113b、113c、113d。如图25所示,阻尼室113b、113c、113d与对应的墨流出口109b、109c、109d连通,其连通位置对应于两个次分隔壁116的相应一个端部,即主分隔壁115的一个端部。
另外,如图20B和28所示,次分隔壁117和下箱123的外壁或侧壁一起限定了作为黑色墨阻尼室113a另一部分的第二室120。第二室120在其平面图中大致为三角形,并且位于下箱123中墨流出口109a附近的一个角部。因此黑色墨阻尼室113a包括位于主分隔壁115下面的第一室(即压变阻尼室)119a和位于主分隔壁115上面的第二室120。在平面图中,第二室120的面积比第一室119a的面积小,但是在平面图中第二室120的一部分与位于第二室120下面的第一室119a重叠。如图28所示,穿过主分隔壁115形成的连通通道127限定了第二室120的墨流入口。第二室120与位于主分隔壁115一个端部附近的墨流出口109a连通。因此,第二室120的墨流入口(即连通通道127)和墨流出口(即墨流出口109a)都设在第二室120的底部。
第二室120暂时储存黑色墨,并且上箱122的顶部130a限定了气泡收集部分,它逐渐收集或积聚从第二室120中所存储的黑色墨中分离出来的气泡。因此,第二室120起到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气泡收集室的作用。如图28所示,顶部130a具有穿过上箱122厚度而形成的排气孔131a。另外,如图所示,肋132从限定了第二室120底部的主分隔壁115向上伸出。肋132位于连通通道127(即第二室120的墨流入口)和墨流出口109a(即第二室120的墨流出口)之间,并且把第二室120的下部分成位于连通通道127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墨流出口109a一侧的第二部分。肋132的高度没有接触到限定了第二室120顶部的顶部130a,但是其宽度把第二室120的下半部分完全分成分别位于连通通道127侧和墨流出口109a侧的两个部分。肋132宽度的大小是在与图28的纸张垂直的方向上测量的。因此,通过连通通道127进入第二室120的一定量黑色墨沿着肋132向上流动,然后向着墨流出口109a向下流动。
如图20A和21B所示,上箱122在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都具有多个凹进。特别是在连接部分103侧,上箱122具有三个肋133,每个肋133具有大致为长方形、环形的连续形状。
由上箱122的三个肋133所限定的三个分离空间在其平面图中都大致为长方形,并且向上和向下敞开。当上箱122和下箱123互相连接在一起时,三个肋或三个分开的空间分别容纳在下箱123的三个阻尼室113b、113c、113d中。三个肋133的长度都没有接触到主分隔壁115,所以在每个肋133的下端和与之相应的一个阻尼室113b、113c、113d的底部(即主分隔壁115的上表面)之间留有一个间隙。由三个肋133所限定的三个分开空间限定了分别与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对应的阻尼室113b、113c、113d的各个第一室(即各个压变阻尼室)119b、119c、119d。各阻尼室113b、113c、113d的第一室119b、119c、119d中的每一个第一室都在开始使用本喷墨打印机之前一段时间保留一定量的空气,并且起到压变阻尼室的作用。
由于相应的肋133把三个第一室119b、119c、119d中所保留的一定量空气完全分开,这些空气不能从下述的各个排气孔131b、131c、131d中排出(后面将对此进行说明),并且与肋133的向下伸出长度对应的各初始空气量将原封不动地保留在三个第一室119b、119c、119d中。另外,一个公共上部柔性膜136流体密封地封闭三个第一室119b、119c、119d的各个上开口端,这个柔性膜136是柔性片,它由合成树脂所形成的薄膜构成,它不允许空气或流体渗透。上部柔性膜136起到下述的压变阻尼部分的作用。上部柔性膜136的外周利用粘结或超声焊接等方法连接到上箱122的三个肋133的各个上端表面。
与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对应的阻尼室113b、113c、113d在它们的各个第一室(即压变阻尼室)119b、119c、119d的下游侧,即在第一室119b、119c、119d靠近各个墨流出口109b、109c、109d的相应一侧,包括各个第二室(即气泡收集室)135b、135c、135d。如图29所示,在每个阻尼室113b、113c、113d中,肋132从主分隔壁135的一个位置向上伸出,这个位置在第一室119b、119c、119d中一个与之相应的第一室和墨流出口109b、109c、109d中一个与之相应的墨流出口之间。肋132的高度没有接触到顶部130b、130c、130d中与之相应的那个顶部,其中顶部130b、130c、130d分别限定了第二室135b、135c、135d的相应顶部,但是其宽度把与之相应的第二室135的下半部分完全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位于相应的第一室119侧,另一个部分位于相应的墨流出口109侧。因此,通过相应的第一室119进入相应的第二室135中的每种一定量的青色、黄色和品红色墨沿着肋132向上流动,然后向着相应的墨流出口109向下流动。
如图22和29所示,上箱122包括限定了第二室135b、135c、135d的各个顶部的顶部130b、130c、130d,并且具有三个排气孔131b、131c、131d,每个排气孔都穿过三个顶部130b、130c、130d中相应的一个顶部而形成。
如上所述,上箱122的连接部分103位于它在馈纸方向A下游侧的端部。如图18、23、26和28所示,连接部分103具有四个分别与黑色墨、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对应的供墨管连接孔137(137a、137b、137c、137d)。连接孔137形成在连接部分103中,使得连接孔137在X方向沿着连接部分103的一侧排成一列。
四个柔性供墨管14’通过各个连接件138分别与四个供墨管连接孔137连接,其中连接件138具有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流动通道。如图20A、20B、21A、21B和22所示,四个连接孔137通过形成在上箱122和下箱123中的各个墨流动通道等分别与四个阻尼室113连通。
如图20A、20B、21A、21B、22A、22B、23、26、27和28所示,与黑色墨对应的墨流动通道形成在上箱122的连接部分103和下箱123中。连接部分103具有:第一槽形通道139a,它在其一端与相应的供墨管连接孔137a连通并且在连接部分103的下表面中向下敞开;穿过连接部分103的厚度而形成在第一通道139a另一端的第一连通孔140a,它在连接部分10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敞开;一个大致为L形的第二槽形通道141a,它在其一端与第一连通孔140a连通,并且在连接部分103的上表面向上敞开;和穿过连接部分103的厚度而形成在第二通道141a另一端的第二连通孔142a,它在连接部分10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敞开。如图20B所示,下箱123具有第三连通孔143,它穿过下箱123的外壁或侧壁形成,其位置靠近品红色墨阻尼室113d并且离开墨流出口109d。第三连通孔143的下端在主分隔壁115的下表面敞开,并且这个下开口端限定了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第一室119a的墨流入口126a。但是供墨管连接孔137a可以说是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墨流入口。当上箱122和下箱123彼此连接在一起时,第三连通孔143的上端和第二连通孔142a的下端彼此流体密封地连接在一起。因此,与黑色墨对应的供墨管连接孔137a连接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第一室(压变阻尼室)119a。
如图21A、21B、22A、22B、23、26、27和29所示,与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对应的各个墨流动通道形成在上箱122的连接部分103中。连接部分103具有:三个第一槽形通道139b、139c、139d,它们在其相应一端分别与相应的供墨管连接孔137b、137c、137d连通并且在连接部分103的下表面向下敞开;穿过连接部分103的厚度而形成在三个第一槽形通道139b、139c、139d相应另一端的三个第一连通孔140b、140c、140d,它们在连接部分10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敞开;三个大致为L形的第二槽形通道141b、141c、141d,它们在其一端与相应的第一孔140b、140c、140d连通,并且在连接部分103的上表面向上敞开;和穿过连接部分103的厚度而形成在三个第二通道141b、141c、141d相应另一端的三个第二连通孔142b、142c、142d,它们在连接部分10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敞开。因此,与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对应的三个供墨管连接孔137b、137c、137d连接三个阻尼室113b、113c、113d的各个第一室(压变阻尼室)119b、119c、119d。
三个第二连通孔142b、142c、142d形成在各个肋133中,并且从肋133的各个下端向下延伸一小段距离。如图21A、21B、22A和22B所示,三个第二连通孔142b、142c、142d的各个下开口端限定了三个阻尼室113b、113c、113d的各个墨流入口126b、126c、126d。因此,三个与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对应的供墨管连接孔137b、137c、137d分别连接三个阻尼室113b、113c、113d。
但是,可以说连接孔137、通道139、141和孔140是阻尼室113的墨流入口,可以说具有墨流入口126的孔142、143是连通墨流入口139、140、141和相应阻尼室113的连通通道。
如上所述,上箱122具有四个形成在其中的排气孔131a、131b、131c、131d,它们分别与四个第二室(气泡收集室)120、135b、135c、135d连通。四个排气孔131a、131b、131c、131d在它们各自的上端与四个排气通道145a、145b、145c、145d的相应一端连接,排气通道145a、145b、145c、145d以分离槽道的形式设在上箱122的上表面。如图23所示,四个排气通道145沿着与上箱122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同时通道145或多或少有一些弯曲,从而在它们的另一端与排气阀装置102连通。
如图28和29所示,通常用一个单独的柔性膜134把形成在连接部分103的下表面中的第一槽形通道139a、139b、139c、139d封闭,柔性膜134是一个柔性片,它通过粘结或超声焊接等方法连接到连接部分103外壁的下端。因此,墨能够在通道139内流动。柔性膜134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形成。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柔性片(如橡胶片)来形成柔性膜134。第二槽形通道141a、141b、141c、141d和排气通道145a、145b、145c、145d以相同的方式用起到压变阻尼部分作用的上部柔性膜136的各个延伸部分来封闭。因此,墨能够在通道141内流动,空气(或气泡)能够在通道145内流动。
或者,连接部分103可以形成为下箱123的一个整体部分。这时,第一槽形通道139a、139b、139c、139d可以形成在连接部分10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并且可以用柔性膜134或其他种类的柔性片来封闭通道139的各个开口端。
下面描述排气阀装置102。如图20A和21B所示,下箱123包括位于其一个端部的容纳部分146,作为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容纳部分146具有四个分别与四种颜色墨对应的阀孔147,四个阀孔147在垂直方向上伸长从而向上和向下敞开。上箱122的一个端部延伸到使其覆盖住容纳部分146的上端的位置。四个排气通道145a、145b、145c、145d具有相应的开口端148,作为其与上述对应的另一端,每个开口端148与一个相应的阀孔147连通。作为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的容纳部分146整体连接下箱123的其余部分,这和上述图8中的第一个实施例一样。容纳部分146在向下的方向延伸,同时在容纳部分146和下箱123的其余部分之间留有一个空间162(图31)。四个阀孔147的各个下开口端所处的高度位置基本与记录头21的下表面(即喷嘴支撑表面)平齐。头固定器100的侧壁100e(图19)插入到容纳部分146和下箱123的其余部分之间的空间162内。类似于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如图30所示,每个阀孔147容纳一个阀件57,该阀件57包括密封部分57c(如隔离衬垫件)和一个弹簧60。阀件57可以移动从而打开和封闭每个阀孔147的下开口端。如图17所示,当记录头单元3’移动到喷墨打印机的右手端位置(这里设有一个未示出的维护单元)时,阀件57向上移动打开阀孔147的下端,从而未示出的抽吸泵能够抽吸这样打开的阀孔147的下端。因此,收集或积聚在阻尼室113a、113b、113c、113d的各个第二室(气泡收集室)120、135b、135c、135d中的气泡能够通过各个排气孔131a、131b、131c、131d和排气通道145a、145b、145c、145d排出。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首先,从未示出的墨容器通过柔性供墨管14’和供墨管连接孔137a、137b、137c、137d向阻尼装置101供墨。特别是如图28所示,黑色墨通过供墨管连接孔137a、设在连接部分103中的第一和第二槽形通道139a、141a和墨流入口126a流入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第一室(压变阻尼室)119a,阻尼室113a位于主分隔壁115下面。黑色墨传递到墨流入口126a的压力变化直接施加到正对墨流入口126a的下部柔性膜(压变阻尼部分)124。因此,柔性膜124所具有的较大面积能够可靠地衰减或吸收黑色墨的压力变化。导向肋129从主分隔壁115向下伸入到第一室119a的顶部,利用导向肋129把包括气泡在内的黑色墨的流动导向具有较大横截面面积的连通通道127。
然后,黑色墨从连通通道127流入位于主分隔壁115上面的黑色墨阻尼室113a的第二室120。由于第二室120位于第一室119a上面,气泡不留在第一室119a中,而是移动到第二室120中。在把墨提供给记录头21前,黑色墨留在第二室120中。更具体地说,黑色墨穿过第二室120底部的一部分流入第二室120,随后移动到肋132上,然后到达形成在底部另一部分中的墨流出口109a。在黑色墨的流动过程中,气泡从黑色墨中分离出来,向上移动,并且逐渐地在第二室120的顶部(气泡收集部分)130a中积聚。然后,把黑色墨从墨流出口109a提供给记录头21中与黑色墨对应的供墨入口107。
如图29所示,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通过各个供墨管连接孔137b、137c、137d,各个第一槽形通道139b、139c、139d,各个设在连接部分103中的第二槽形通道141b、141c、141d,和各个墨流入口126b、126c、126d流入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阻尼室113b、113c、113d的各个第一室(压变阻尼室)119b、119c、119d。保留相应一定量空气并且其顶部由上部柔性膜136所限定的第一室(压变阻尼室)119b、119c、119d位于阻尼室113b、113c、113d的各个上游侧部分。因此,柔性膜136和空气一起衰减或吸收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中每种墨的压力变化。从已经流入相应一个阻尼室113b、113c、113d的每种颜色的墨中分离出来并且向上移动的气泡逐渐地积聚在相应的第二室(气泡收集室)135b、135c、135d。
当记录头单元3’移动到等待位置时,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执行作为一种维护操作的气泡去除操作,并且记录头单元3’的排气阀装置102连接未示出的抽吸泵,通过各个排气孔131a、131b、131c、131d,各个排气通道145a、145b、145c、145d和排气阀装置102把积聚在第二室120、135b、135c、135d中的气泡去除。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肋132从每个第二室120的底部向上伸出,并且由此把第二室120分成位于其流入口(即连通通道127)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其流出口(即墨流出口109a)侧的第二部分。由于肋132象壁而不是象过滤器那样有网眼,通过位于第二室120底侧的连通通道127流入第二室120的黑色墨在到达也位于底侧的墨流出口109a前在肋132上移动。因此,能够防止那些包含在黑色墨中的或大或小的气泡利用墨的动量随着墨流出墨流出口109a。由于气泡随着黑色墨沿着肋132向上移动,气泡很容易从墨中分离出来并且积聚在由第二室120的顶部130a所限定的气泡收集部分。因此,就解决了记录头21所遇到的气泡阻塞记录头21的喷墨喷嘴使得喷嘴21不能喷墨的问题。
与黑色墨对应的阻尼室113a除了包括积聚从墨中分离出来的气泡的第二室120外,还包括吸收墨压变化的第一室(压变阻尼室)119a。由于与其它颜色墨相比,更经常使用黑色墨,而且所提供的墨量比所提供的其它颜色墨量更大,并且在提供黑色墨时所遇到的流动阻力更小,所以更大的压力波动传递到黑色墨。但是由于第一室119a(即压变阻尼室119a)独立于第二室120,所以第一室119a能够显示出很高的压力变化阻尼效果。
尽管阻尼室113a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室119a和第二室120,作为一个整体的阻尼室113a可以设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这是由于第一室119a和第二室120共用主分隔壁115,并且在平面图中它们彼此重叠从而第一室119a和第二室120分别位于主分隔壁115的下侧和上侧。
另外,由于肋132与限定第二室120下部的下箱123整体形成,只要把上箱122和下箱123彼此连接在一起就很容易地得到其中具有肋132的第二室120。
下箱123的下表面、上箱1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上箱122和下箱123彼此流体密封地固定在一起的各个接触表面平行,其中下部柔性膜124流体密封地粘结在下箱123的下表面,而上部柔性膜136和第三柔性膜134流体密封地粘结在上箱1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粘结柔性膜14、136、134。
更具体地说,如图23所示,上部柔性膜136利用粘结或超声焊接流体密封地连接到伸出壁150的上端表面,其中伸出壁150在上箱122的上表面中限定了第二室(压变阻尼室)119b、119c、119d,第二槽形通道141a、141b、141c、141d和排气通道145a、145b、145c、145d。如图27所示,第三柔性膜134利用粘结或超声焊接流体密封地连接到伸出壁151的下端表面,其中伸出壁151在上箱122的下表面中限定了第一槽形通道139a、139b、139c、139d。另外,如图27所示,下部柔性膜124利用粘结或超声焊接流体密封地连到外壁125的下端表面,其中外壁125在下箱123的下表面中限定了与黑色墨对应的第一室119a。
因此,伸出壁150的上端表面、伸出壁151的下端表面和外壁125的下端表面平行于上箱122和下箱123的各个接触表面。因此,上箱122和下箱123的各个接触表面连接在一起后,可以同时粘结或超声焊接下部柔性膜124和第三柔性膜134,并且把粘结在一起的上箱122和下箱123倒转后,可以流体密封地粘结上部柔性膜136。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进行粘结操作。
下面描述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把阻尼装置101连接在头固定器100上的方式。
头固定器100的主箱100a包括彼此整体形成的三个较高侧壁100d和一个较低侧壁100e,从而可以从主箱100a上面把阻尼装置101插入主箱100a。
作为支撑部分的两个壁部160从较低侧壁100e的外表面沿大致水平方向伸出,使得两个壁部160在X方向彼此分开适当的距离。两个壁部160具有各自的插入孔161,插入孔161在垂直方向上穿过各个壁部160的厚度而形成。记录头21连在加强支架108的下表面从而提供一个子单元,该子单元利用粘结剂等依次固定到头固定器100的底壁100c的下表面。
如图19、20B、21A、24和30所示,两个加强部分163和容纳部分(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146的两个相对端部整体形成,每个加强部分163具有倒T形的横截面,容纳部分146的两个相对端部在Y方向彼此相对,其中阀件57在Y方向排成一列。两个加强部分163包括各自的水平部分163a,从每个水平部分163a向下伸出热填隙销164。
如图19和25所示,密封件110位于阻尼装置101的下箱123的下表面和加强支架108的上表面之间。密封件110具有各相应的通孔从而保证四个墨流出口109a、109b、109c、109d分别与记录头21的四个供墨入口107相对而且连通,并且四个墨流出口109彼此分开,四个供墨入口107彼此分开。
阻尼装置101从主箱100a上面的一个位置插入头固定器100的主箱100a,使得阻尼装置101的容纳部分(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146位于主箱100a的较低侧壁100e的外侧。因此,如图31所示,较低侧壁100e插入设在容纳部分146和下箱123其余部分之间的空间162内。
如图19和31所示,下箱123具有两个通孔165,通孔165分别位于一列密封件110两个纵向相对端的外侧。两个小螺栓166分别插入两个通孔165,并且分别拧入加强支架108的两个螺纹孔167。这样阻尼装置101固定到头固定器100上。在这种情况下,容纳部分146的两个加强部分163的各个水平部分163a分别与头固定器100的两个壁部160保持接触,并且两个销164分别装配到两个插入孔161中。当未示出的加热工具压靠在每个从相应壁部160的下表面向下伸出的销164的下端时,由热塑树脂形成的每个销164软化以提供图30所示的热填隙部分169。当两个热填隙部分169变硬时,阻尼装置101、排气阀装置102和头固定器100彼此牢固地固定在一起,使得这些元件101、102、100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彼此不能分开。
因此,水平部分163a和壁部160平行于某个平面延伸,墨流出口109在这个平面上分别连接到供墨入口107。换言之,销164装配到插入孔161中的方向与墨流出口109和供墨入口107彼此相对的方向一样。由于销164固定到插入孔161中,密封件110能够以很高的可靠性流体密封地密封墨流出口109和供墨入口107。另外,由于销164是热填隙的,与螺栓比较,能够更快更容易地装配销164。另外,由于销164不会从壁部160中脱落,就避免了阻尼装置101的内部元件松动,从而记录头单元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上述阻尼装置101连接到头固定器100上的条件下,头固定器100的主箱100a的侧壁100d、100e围绕着固定到记录头21上表面的阻尼装置101、记录头21和柔性扁电缆24。因此,当用未示出的刮擦器周期性地刮擦记录头21的下表面(喷嘴支撑表面)时、或者执行去除空气操作等维护操作时,就能避免留在记录头21下表面或容纳部分146下表面上的墨进入头固定器100。因此,就能够确保记录头21不会发生电路短路。
下面参考图32描述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第四个实施例是通过改进图8B示出的喷墨打印机的阻尼装置13的三个连通通道(即墨引入通道)50得到的。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的阻尼装置采用箱件225,它具有取代三个墨引入通道50的三个墨引入通道250。三个墨引入通道250所处的位置使得这三个墨引入通道250所引入的各种颜色的墨(即青、黄和品红色墨)大致垂直地撞击上部柔性膜243的近似中心部分,上部柔性膜243是柔性片,它封闭阻尼装置的三个阻尼室227的各个上开口端。上部柔性膜243的中心部分是其弹性变形性能最好的部分。墨引入通道250的各个上开口端位于上部柔性膜243的附近。由于具有这种结构,柔性膜243能够最有效地减弱通道250所引入的各种颜色的墨的压力变化。
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四个实施例中,相对于柔性膜43、243而言,墨流出每个墨引入通道50、250的方向不必接近90度。但是优选每种颜色的墨的流动在垂直于柔性膜43、243的方向具有非常大的分量,更优选其范围在45度到90度之间。
可以使用图32示出的另一种墨引入通道250把黑色墨引入阻尼装置的黑色墨阻尼室227中。
下面参考图33、34A和34B描述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通过用示于图33中的排气阀装置326取代图8A中示出的排气阀装置26得到第五个实施例。用与图8A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第四个实施例的相应元件和部分,并且略去对它们的描述。下面详细描述排气阀装置326。作为下箱32整体一部分的容纳部分(即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34具有四个大致为圆柱形的阀孔356,它们与四种颜色的墨对应,每个阀孔356在垂直方向上伸长并且具有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阻尼箱25的上箱31的一个端部延伸到使得端部覆盖住容纳部分34的上端的位置,从而四个排气通道51的各端与四个阀孔356的各个上开口端(即各个连接孔52)连通。四个阀孔356的各个下开口端限定了各个连通孔356c。
每个阀孔356容纳能沿其轴向移动的阀件357和作为一种偏置件的弹簧件(如卷簧)360,弹簧件360向连通孔356c偏置阀件357。阀件357大致为圆柱形,包括环形伸出部分357a,环形伸出部分357a从与连通孔356c相对的、阀件357的一个端表面伸出并且环绕连通孔356c。阀件357通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成型的方法形成,当环形伸出部分357a弹性变形紧密接触限定了连通孔356c的阀孔356底表面时,阀件357封闭连通孔356c。当四个阀件357封闭了对应的连通孔356c时,排气阀装置326处于关闭状态。
当使用橡胶成型形成阀件357时,使用成型模子。一般来讲,通过成型形成的产品具有一个环形翼片作为与一个平面对应的另一个环形伸出部分,成型模子的各个接触表面沿着这个平面彼此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阀件357的尺寸较小,如直径约为3mm。当利用成型形成这么小尺寸的产品时,很难更改成型模子以相对于产品本身减小环形翼片的尺寸,或者从产品上去除翼片。这样就会增加成型产品的生产成本。但是,本实施例可以采用用普通成型方法形成的阀件357。因此,每个阀件357具有环形翼片或伸出357b,类似于环形凸缘,它们从其远离连通孔356c的外周表面的上端部分向外伸出。
四个阀孔356中的每个阀孔356都具有与相应阀件357的外周表面相对的内周表面。每个阀孔356都包括大内径部分356a和小内径部分356b。小直径部分356b的直径小于大直径部分356a的直径,小直径部分356b能够和阀件357接触,并且小直径部分356b离连通孔356c比大直径部分356a离连通孔356c近。在大直径部分356a和阀件357之间留有间隙356d。大直径部分356a与阀件357的环形翼片357b相对。更具体地说,大直径部分356a至少部分由阀孔356的一部分内周表面所限定,这部分内周表面位于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第一高度位置对应于阀件357的环形翼片357b位于其最低位置处,而第二高度位置则对应于阀件357的环形翼片357b位于其最高位置处。在阀件357的环形翼片357b位于其最高位置的状态下,即阀件357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阀件357打开连通孔356c,阀件357的外周表面与阀孔356的小直径部分356b的内周表面在适当的轴向长度上相对,保证在阀件357和小直径部分356b之间设有一个较窄的间隙,并且由此抽吸泵74通过较宽的间隙356d和连通孔356c把气泡从阻尼室27中抽出。
如图34B所示,每个阀件357除了它的环形翼片357b以外其直径都为D0,而环形翼片357b具有比直径D0大的直径D1,即D1>D0。假如分别用D2和D3表示每个阀孔356的小直径部分356b和大直径部分356a的相应内径,就建立起下面的关系:D0<D2<D1<D3,这是由于环形翼片357b的直径D1大于小直径部分356b的内径D2。根据阀件357的环形翼片357b的直径D1确定阀孔356的大直径部分356a的内径D3。如图34A和34B所示,每个阀件357包括配合部分357c,它从阀件357上端伸出并且与弹簧件60的一端配合。但是,配合部分357c的形式可以不同于图中所示的伸出。
图33和34A示出了每个阀件357封闭的状态,其中相应的弹簧件360向下偏置各阀件357,从而关闭相应的连通孔356c;图34B示出了每个阀件357打开的状态,其中维护单元4的相应小帽件72的伸出部分72a向上推各阀件357,从而打开相应的连通孔356c。已经在图8A所示第一个实施例中详细描述了维护单元4。因此,维护单元4的四个小帽件72的各个伸出部分72a起到阀打开件的作用,它们互相配合打开和关闭排气阀装置326。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当记录头21没有位于设有维护单元4的等待位置时,即当记录头21向记录纸张P喷墨滴时,小帽件72的各个伸出部分72a没有插入阀孔356的各个连通孔356c。因此,保持阀件357夹在弹簧件360和各个阀孔356的底表面之间的状态。由于每个阀件357的环形伸出部分357a完全压靠在限定连通孔356c的底表面,并且在连通孔356c周围弹性变形,环形伸出部分357a能够紧密接触底表面并且空气密封地封闭连通孔356c。因此,阻尼室27中的墨和气泡不能通过排气通道51排出,并且能够稳定地保留在阻尼室27中。
同时,当记录头21位于设有维护单元4的等待位置时,并且小帽件72的各个伸出部分72a向上插入阀孔356的各个连通孔356c,这样就沿相应的阀孔356的轴向向上推阀件357,使之离开相应的连通孔356c,从而在阀件357的各个环形伸出部分357a和下表面与限定连通孔356c的各个底表面之间产生相应的间隙356e。
如上所述,每个阀孔356的大直径部分356a的直径D3大于每个阀件357的环形翼片357b的直径D1,即D3>D1,并且由此在每个阀件357的外周表面和大直径部分356a的内周表面之间留有间隙356d。
每个阀孔356中的上述间隙356d和间隙356e一起限定了空气流动通道,利用抽吸泵74的抽吸,通过相应的小帽件72、连通孔356c和排气通道51,能够可靠地排出相应的阻尼室27中的气泡。
当每个阀件357返回其关闭状态时,相应的弹簧件360向下移动阀件357,同时小直径部分356b引导阀件357。因此,阀件357能够迅速地关闭相应的连通孔356c。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每个阀孔356包括大直径部分356a,其内径D3大于环形翼片357b的直径D1,从而避免环形翼片357b接触部分356a的内表面。因此,环形翼片357b不会阻碍阀件357在阀孔356中的垂直滑动或移动,或使得限定在阀孔356内的空气流动通道变窄。
因此,当生产阀件357时,不必使用任何方法来减少或消除阀件357的各个环形翼片357b。因此,不会增加阀件357的生产成本。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阀件357。因此,每个阀件357不仅起到阀件的作用,还起到密封件的作用。这样就减少了排气阀装置326的部件或元件的总数,从而降低了排气阀装置326的生产成本,减小了总重和尺寸。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阻尼装置13、101包括:下部柔性膜36、124,下部柔性膜与主分隔壁35、135相对,并且流体密封地封闭黑色墨阻尼室27a、113a;上部柔性膜43、136,上部柔性膜与主分隔壁相对,并且流体密封地封闭青色墨、黄色墨和品红色墨的阻尼室27b、27c、27d、113b、113c、113d。每个下部和上部柔性膜能够由柔性片(如树脂形成的薄膜或橡胶等形成的弹性膜)构成。因此,每个阻尼室具有面积较大的敞开端,相应的一个柔性膜将之封闭,当每个阻尼室中的墨压变化时,相应的柔性膜能够在较大面积上变形。因此,阻尼装置在显现出足够高的压变衰减效果的同时,还具有缩小的尺寸。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记录头21具有四个供墨槽道,并且阻尼装置13、101具有四个分别与四个供墨槽道对应的阻尼室27、113,其包括三个阻尼室27b、27c、27d、113b、113c、113d,主分隔壁35、115把它们与黑色墨阻尼室27a、113a分开,并且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次分隔壁30、35a、116,它们把三个阻尼室27b、27c、27d、113b、113c、113d彼此分开,并且从主分隔壁沿离开主分隔壁的方向延伸。这样,三个阻尼室27b、27c、27d、113b、113c、113d共用次分隔壁。因此具有四个阻尼室的阻尼装置仍然具有较小的尺寸。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阻尼装置13、101包括流体密封地封闭三个阻尼室27b、27c、27d、113b、113c、113d的上部柔性膜43、136。因此,由于阻尼室27b、27c、27d、113b、113c、113d的各个上端在相同的向上方向敞开,可以用单独一个柔性膜43、136把它们流体密封地封闭。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封闭三个阻尼室,这样就减少了阻尼装置13、101的制造成本。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包括分别与阻尼装置13、101的阻尼室27、113连通的排气通道51、145,和具有阀孔56、147的排气阀装置26、102,每个阀孔56、147通过相应的一个排气通道与相应的一个阻尼室27、113连通,从而把积聚在一个阻尼室中的气泡排放到大气中。大量的气泡能够从已经流入每个阻尼室的墨中分离,并且能够把含有减少气泡数量的墨提供给记录头21。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包括其中形成有排气通道51、145的阻尼箱25、121,并且排气阀装置26、102与阻尼装置13、101整体形成。因此,当执行维护操作时,排气通道和排气阀装置都用来去除气泡。因此所有的排气装置可以设在较小的空间内。特别是当在阻尼箱的外表面中、在相同方向(阻尼室的各个开口端在这个方向上敞开)上设有相应凹槽开口形式的排气通道时,可以用单独一个粘结在阻尼箱的外表面上的柔性膜43、136来封闭阻尼室和排气通道。这样就减少了喷墨打印机的制造成本。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四个墨容器5a、5b、5c、5d分别存储四种墨,每个墨容器把与之相应的一种墨经过相应的一个供墨管14、14’和相应的一个阻尼室27、113提供给记录头21的一个相应供墨槽道。因此,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对用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全色图像的每种颜色的墨都能够显示出很高的压变阻尼效果。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阻尼室27、113的阻尼装置13、101设在包括供墨槽道的记录头21上面,使得阻尼装置的主分隔壁35、115在平行于滑架9、3’移动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可以把记录头和阻尼装置一起放在滑架上的一个减小了的空间内。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阻尼箱25、121具有主分隔壁35、115,并且阻尼箱还具有墨流入口47、48、137、139、140、141,这些墨流入口沿着第一参考线布置,并且每个墨流入口连通相应的一个阻尼室27、113和相应的一个供墨管14、14’,阻尼箱还具有墨流出口41、109,这些墨流出口沿着第二参考线布置,并且每个墨流出口连通相应的一个阻尼室和记录头21的一个相应的供墨槽道。阻尼箱还具有墨流动通道42、44、49、50、54、127、142、143、250,它们把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和一个墨流出口与至少一个阻尼室连通,并且它们在与主分隔壁35、115延伸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参考线可以是直线、弧线或曲线。因此,墨流入口和墨流出口可以形成在阻尼箱中,从而墨流入口和墨流出口排成各自相应的列。因此,墨流入口和墨流出口分别可以很容易地连接记录头的供墨管和供墨槽道。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通通道49、50、142、143沿着阻尼箱25的侧壁37、38形成。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连通通道,同时每个阻尼室具有足够大的容积。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记录头21具有四个供墨入口107,它们分别与记录头的供墨槽道连通,并且沿着记录头的一侧形成,阻尼箱25、121具有排成列的墨流出口41、109,使得墨流出口分别与记录头的供墨入口相对并且与它们连通。根据这个特征,当阻尼箱恰好放在记录头上时,阻尼箱的墨流出口可以分别与记录头的供墨入口对齐,其中供墨入口与记录头的供墨槽道对应。因此,墨流出口能够很容易地分别与供墨入口连接。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箱25包括具有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的下箱32和覆盖下箱的上开口端的上箱31,下箱32包括支撑排气阀装置26的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34、与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整体形成并且支撑阻尼装置13的阻尼装置支撑部分33,其中阻尼装置13具有阻尼室27和主分隔壁35,上箱包括盖部29,盖部29封闭阻尼装置支撑部分的上开口端以限定三个阻尼室27b、27c、27d的第二室39b、39c、39d,排气通道51形成在上箱中,并且连通阻尼装置的阻尼室和排气阀装置的阀孔56。这样,在形成上箱和下箱使得它们具有和阻尼室、排气通道、和连通通道等对应的各个复杂的凹进、孔、和凹槽后,通过把上箱和下箱组合在一起就能够很容易地得到阻尼箱。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箱25的上箱31和下箱32的各个接触表面彼此流体密封地固定在一起。因此,在上箱和下箱的这些接触表面处不需要提供密封件,同时还能提高这些接触表面的流体密封程度。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装置13包括:下部柔性膜36,它与下箱32的接触表面相对并且流体密封地封闭阻尼装置支撑部分33的下开口端;上部柔性膜43,它与上箱31的接触表面相对并且流体密封地封闭位于盖部(29)上面的三个阻尼室27b、27c、27d的第一室27b-1、27c-1、27d-1的上开口端;和形成在上箱的上表面中的排气通道51的各个上部开口。因此,在把上箱和下箱组合在一起后,能够很容易地分别把第一和第二柔性膜粘结在两个箱上。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下箱32具有连接通道48,每个连接通道48连接相应的一个供墨管14到相应的一个阻尼室27,并且每个连接通道由形成在下箱32下表面中的凹槽所限定,阻尼装置13包括流体密封地封闭连接通道48的各个凹槽的各个开口的下部柔性膜36。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下箱中形成连接通道48,使得每个连接通道具有所要的形状。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下部柔性膜36和上部柔性膜43都平行于上箱31和下箱32的各个接触表面延伸。因此,两个柔性膜中每一个都可以很容易地粘结到上箱和下箱上。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包括:支撑记录头21的头固定器20、100,使得记录头与记录纸张P相对,并且头固定器20、100容纳阻尼装置13、101;设在阻尼装置13、101的墨流出口41、109和记录头的供墨入口107之间的密封件40、110;和支撑排气阀装置26、102的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34、146,其中排气阀装置26、102具有分别与排气通道51、145连通的阀孔56、147,并且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固定在头固定器上,使得阻尼装置的墨流出口经过密封件分别与记录头的供墨入口相对。因此,当阻尼装置固定在支撑记录头的头固定器上时,阻尼装置的固定方向与密封件的密封方向一致。因此,能够提高密封件的流体密封可靠性。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包括固定装置161、164,固定装置把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146和头固定器100固定在一起,并且包括销164和孔161,其中销164在墨流出口109与记录头21的供墨入口107相对的方向装配到孔161中。根据这个特征,由于使用销和孔作为固定装置,可以提高密封件的流体密封可靠性。另外,在销是热填隙销这种特殊情况下,与固定螺栓相比,销更容易固定到孔中。由于热填隙销不会从孔中脱离,就能够有效地防止阻尼装置内部部件的振动,从而提高了记录头的可靠性。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146的阀孔147分别在与墨流出口109和记录头21的供墨入口107相对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敞开,并且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146包括两个第一臂部163,头固定器100包括分别与两个第一臂部相对的两个第二臂部160。固定装置161、164包括两个分别由两个第一臂部支撑的销164、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第二臂部中的孔161。根据这个特征,由于各个第一和第二臂部的强度增加,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和头固定器能够更稳固地固定在一起。另外,即使在维护操作中可以在与支撑部分固定到头固定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推支撑部分,支撑部分也不易变形,因此能够可靠地执行排气操作。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头固定器20、100包括侧壁100d、100e,这些侧壁围绕着记录头21和阻尼装置13、101,使得一个较低侧壁100e设在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34、146与组合在一起的记录头和阻尼装置之间。因此,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位于可以具有盒状结构的头固定器外侧,使得头固定器的一个侧部把支撑部分分开。因此,当用刮擦器周期性地清洁记录头21的下表面(即喷嘴支撑表面),或在维护操作或排气操作的过程中,头固定器的一个侧壁能够有效地避免:粘在记录头和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各个下表面的墨和/或从支撑部分泄露出来的墨污染头固定器的内部元件(如记录头21或用来给记录头21传递电信号的柔性扁电缆24的电导线);或者导致记录头或电导线的电路短路。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由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34、146支撑的排气阀装置26、102的阀孔56、147与阻尼室27、113的各个上部连通并且延伸到相应的位置,这些位置靠近记录头21支撑喷墨喷嘴22的喷嘴支撑表面,并且空间162把这些位置与喷嘴支撑表面分开,并且头固定器20、100的一个侧壁100e位于这个空间162内。因此,上述空间和侧壁能够可靠地把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与记录头分开。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粘在记录头和排气阀装置支撑部分各个下表面的墨污染头固定器的内部元件或者导致记录头等的电路短路。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箱25具有作为分隔壁的盖部29,它把阻尼室27b、27c、27d分成位于上部柔性膜43侧、作为上游侧部分的第一室27b-1、27c-1、27d-1和作为下游侧部分的第二室39b、39c、39d,并且盖部29包括每个阻尼室27b、27c、27d的连通孔44,连通孔44作为流动限制部分来限制流经其间的相应墨的流动。根据这个特征,在柔性膜43已经衰减或吸收了墨压变化后,墨从每个第一室27-1经过连通孔44流入相应的第二室39。因此,每个第二室39中的墨压变化很小,并且记录头21的喷墨喷嘴22不会受到墨压变化这个问题的困扰。特别是当制造阻尼箱25时同时形成阻尼室27和连通孔44的话,能够大幅度减少阻尼装置13的制造成本。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墨从每个墨引入通道49、50、250流向柔性膜43、243的流动方向与墨从柔性膜流向作为流动限制部分的连通孔44的流动方向相反。根据这个特征,从每个墨引入通道传递到相应阻尼室的墨压变化首先被柔性片吸收,随后被流动限制部分吸收。因此,记录头21的喷墨喷嘴22不会受到墨压变化这个问题的困扰。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作为分隔壁的盖部29沿着大致平行于上部柔性膜43的方向延伸,其中盖部29具有作为流动限制部分的连通孔44。根据这个特征,所形成的每个阻尼室27在垂直于分隔壁的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同时具有由分隔壁所限定的第一较大面积和柔性片所限定的第二较大面积。因此,阻尼装置13在具有很好的压变阻尼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小的尺寸。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装置13在记录头21上具有阻尼室27b、27c、27d,从而作为分隔壁的盖部29和上部柔性膜43在大致平行于滑架9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根据这个特征,可以把滑架设在较小的空间内。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装置13包括阻尼箱25,它与作为压变阻尼部分的上部和下部柔性膜36、43一起限定了阻尼室27,并且柔性膜36、43封闭阻尼箱的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来限定阻尼室。根据这个特征,从每个墨流入口47传递到相应阻尼室27的墨压变化通过位于连通孔44的上游侧的相应柔性膜36、43的变形被衰减或吸收,其中连通孔44起到流动限制部分的作用。另外,可以很容易地把柔性膜36、43粘结在阻尼箱25上。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阻尼箱25具有作为分隔壁的盖部29,它把阻尼室27分成位于墨流入口47、48侧第一室27-1和位于墨流出口41侧的第二室39,并且盖部29具有作为流动限制部分的连通孔44。根据这个特征,当制造阻尼箱25时可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室27-1,39以及连通孔44。这样能够大幅度减少阻尼装置13的制造成本。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墨从每个墨流入口47、48流向作为压变阻尼部分的上部柔性膜43的流动方向与墨从上部柔性膜43流向作为流动限制部分的连通孔44的流动方向相反。根据这个特征,从每个墨流入口传递到相应阻尼室的墨压变化首先被压变阻尼部分衰减或吸收,当墨流经流动限制部分时又被流动限制部分吸收。因此,能够有效地控制墨压变化。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作为分隔壁的盖部29沿着大致平行于上部柔性膜43的方向延伸,其中盖部29具有作为流动限制部分的连通孔44。根据这个特征,所形成的阻尼室27在垂直于盖部29的方向上可以具有较小的尺寸,同时具有由盖部29所限定的第一较大面积和柔性片43所限定的第二较大面积。因此,阻尼装置13在具有很好的压变阻尼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小的尺寸。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每个阀件357通过弹性材料成型形成。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根据这个特征,可以应用每个阀件357的弹性变形来改善阀件空气密封地封闭连通孔356c的功能。另外,阀件不仅能够具有阀的功能,即打开和关闭连通孔,还具有密封件的功能,即密封连通孔。这样就减少了制造排气阀装置326所需的部件总数。另外,由于利用成型形成阀件,能够减少其制造成本。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四个阀孔356中的每个阀孔356的大直径部分356a与相应的阀件357的环形翼片357b相对。根据这个特征,由于利用弹性材料成型形成阀件357,阀件可以沿着两个成型模子的各个接触表面具有环形翼片。但是由于阀孔包括经过一个间隙与阀件的环形翼片相对的大直径部分,能够使翼片不扰动阀孔中的空气流动或不破坏阀件在阀孔中的可滑动性。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排气阀装置326进一步包括四个偏置件360,每个偏置件把相应的阀件357向连通孔356c偏置,并且四个阀件中的每个阀件包括环形伸出部分357a,它从与连通孔356c相对的端表面伸出并且环绕连通孔356c。根据这个特征,每个阀件357能够可靠地、空气密封地封闭相应的连通孔356c。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包括作为阀装置打开件的伸出部分72a,每个伸出部分72a能够从外部空间插入相应的连通孔356c,从而把相应的阀件357从连通孔356c处移开以打开排气阀装置326。根据这个特征,每个伸出部分72a能够既简单又可靠地在阀件357和连通孔356c之间产生间隙356e,并且由此提供空气流动通道,气泡可以穿过这个通道从气泡收集室排到外部空间中。
在第一个到第四个实施例中,每个阀件57包括弹性密封部分57c,它能够与相应的阀座56d接触或分开,并且阀座56d的可接触表面具有预选的粗糙度。根据这个特征,阀件57和阀座56d能够彼此很好地密封,同时阀件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很高程度的刚度。因此,能够快速可靠地操作阀件。
在第一个到第四个实施例中,每个阀件57的弹性密封部分57c具有不低于A40/S(JIS)的A型Deurometer硬度。根据这个特征,阀件57和阀座56d能够很容易地彼此分离。
应该理解本发明能够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喷墨打印机中。
还应该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无需偏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对本发明可以有其它的变化和改进。
Claims (6)
1.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一个外壳(1);一个滑架(9),它能够在外壳中相对外壳移动;一个喷墨记录头(21),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供墨槽道;一个阻尼装置(13),它安装在滑架上并且包括一个阻尼箱(25),阻尼箱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槽道连通的阻尼室(27b,27c,27d);一个墨容器支撑部分(5e),它设在外壳中并且支撑至少一个墨容器(5b-5d);和至少一个供墨管(14),它把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容器经过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管和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其中阻尼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片(43),它与阻尼箱的至少一个壁表面(35)间隔开并相对,从而限定了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阻尼室具有至少一个墨流入口(47,48)和至少一个墨流出口(41),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供墨管提供给该至少一个墨流入口,墨从该至少一个墨流出口提供给喷墨记录头的所述至少一个供墨槽道,并且其中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49,50;250),所述的至少一个墨流入口与它连通,
该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该方向具有垂直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的分量,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在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中在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片相对的第一位置处敞开,所述第一位置离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比离所述阻尼箱的所述至少一个壁表面近,从而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衰减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流进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的墨的压力变化,
阻尼箱(25)具有至少一个分隔壁(29),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29)把所述的至少一个阻尼室(27b,27c,27d)分成至少一个上游侧部分(27b-1,27c-1,27d-1)和至少一个下游侧部分(39b,39c,39d),所述至少一个上游侧部分位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43)一侧,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入口连通,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上游侧部分流入所述的至少一个下游侧部分,且所述的至少一个下游侧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墨流出口连通,并且
所述的至少一个分隔壁包括流动限制部分(44),该流动限制部分(44)具有多个连通孔,这些连通孔在所述的至少一个上游侧部分中在第二位置处敞开,该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离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远,墨流过这些连通孔,并且这些连通孔限制墨在其中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49,50;250)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43)的方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墨引入通道(49,50;250)流向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43)的方向与墨从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流向所述的至少一个分隔壁(29)的所述流动限制部分(44)的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包括流动限制部分(44)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29)大致平行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43)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阻尼装置(13)的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室(27)位于喷墨记录头(21)上方,使得所述的至少一个分隔壁(29)和所述的至少一个柔性片(43)在大致平行于滑架移动的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喷墨记录头(21)具有多个所述的供墨槽道,并且阻尼装置(13)具有多个分别与供墨槽道连通的所述的阻尼室(27),并且该多个阻尼室在阻尼箱(25)中彼此分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64369/2003 | 2003-10-24 | ||
JP2003364370 | 2003-10-24 | ||
JP2003364369 | 2003-10-24 | ||
JP364368/2003 | 2003-10-24 | ||
JP2003364368A JP4284516B2 (ja) | 2003-10-24 | 2003-10-24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64370/2003 | 2003-10-24 | ||
JP2003406358A JP4471080B2 (ja) | 2003-12-04 | 2003-12-04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406358/2003 | 2003-12-04 | ||
JP2003414337A JP2005169892A (ja) | 2003-12-12 | 2003-12-12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414337/2003 | 2003-12-12 | ||
JP098154/2004 | 2004-03-30 | ||
JP2004098154A JP4539819B2 (ja) | 2003-10-24 | 2004-03-30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859810A Division CN100363186C (zh) | 2003-10-24 | 2004-10-25 | 喷墨打印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4757A CN101214757A (zh) | 2008-07-09 |
CN101214757B true CN101214757B (zh) | 2010-06-02 |
Family
ID=3947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9713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4757B (zh) | 2003-10-24 | 2004-10-25 | 喷墨打印机 |
CNA2007101971351A Pending CN101186151A (zh) | 2003-10-24 | 2004-10-25 | 喷墨打印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971351A Pending CN101186151A (zh) | 2003-10-24 | 2004-10-25 | 喷墨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12147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15992B2 (ja) * | 2011-06-02 | 2015-11-17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ダンパー装置、ダンパーチューブ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EP3883774B1 (en) | 2018-11-20 | 2024-08-2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er fluid ports |
US11673390B2 (en) * | 2020-03-30 | 2023-06-1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Head system, liquid supply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flow method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55274A2 (en) * | 1997-01-24 | 1998-07-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head |
CN1240169A (zh) * | 1998-06-24 | 2000-01-05 | 欧文斯-伊利诺伊封闭物有限公司 | 液体的容纳分配装置 |
EP1285761A1 (en) * | 2001-08-21 | 2003-02-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Head unit in ink jet printer |
-
2004
- 2004-10-25 CN CN2007101971366A patent/CN1012147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25 CN CNA2007101971351A patent/CN1011861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55274A2 (en) * | 1997-01-24 | 1998-07-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head |
CN1240169A (zh) * | 1998-06-24 | 2000-01-05 | 欧文斯-伊利诺伊封闭物有限公司 | 液体的容纳分配装置 |
EP1285761A1 (en) * | 2001-08-21 | 2003-02-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Head unit in ink jet printer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平3-258554A 1991.11.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6151A (zh) | 2008-05-28 |
CN101214757A (zh) | 2008-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63186C (zh) | 喷墨打印机 | |
CN1621234B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US7377616B2 (en) | Inkjet printer including discharger with cap | |
CN1781719B (zh) |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 |
CN1853937B (zh) | 液体供应系统的制造方法及液体供应系统 | |
CN102189806A (zh) | 液体喷出头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 |
US7588326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1111383B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CN1496844A (zh) | 墨水容器、记录头以及相应的记录装置 | |
CN1623787A (zh) | 喷墨打印头和喷墨打印机 | |
CN104972761A (zh) | 液体消耗装置 | |
CN1603125A (zh) | 喷墨记录装置和墨盒组件 | |
US10668731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253317C (zh) | 喷墨记录头 | |
CN101214757B (zh) | 喷墨打印机 | |
JP3632201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のインク吸引方法 | |
JP5532161B2 (ja)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724544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0516177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US8651636B2 (en) |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 |
CN1152782C (zh) | 设有气泡储存室的墨水盒及其制作方法 | |
JP4561255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JP4010125B2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2005125636A (ja) | 積層構造体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2004276270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