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8610A -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8610A
CN1618610A CN200410095338.6A CN200410095338A CN1618610A CN 1618610 A CN1618610 A CN 1618610A CN 200410095338 A CN200410095338 A CN 200410095338A CN 1618610 A CN1618610 A CN 1618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ink
point
point group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953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5646C (zh
Inventor
柴田烈
藤元康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899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141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899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247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18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8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56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56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系统。在应用借助于网点的面积等级方式之喷墨记录装置中,防止起因于多个点在记录媒体上拉伸合并的、浓度再现性的恶化,获得稳定的灰度等级和颜色再现性。为此,将其分割为在通过利用网点的面积等级方式所确定的点排列中的、网点内部的点和网点轮廓部的点,并对它们设置规定的时间差来执行记录。由此,后续记录的点,会在在先记录的但还未被吸收的点上被拉伸集中。因此,网点整体的形状和浓度变得稳定,能够执行在浓度和颜色再现性方面可靠度高的图象处理。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含有着色材料的墨水,在记录媒体上执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系统。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使用了通过高密度集成排列多个喷墨口而构成的喷墨记录头的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复印装置、文字处理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还有通信设备的发展,作为记录这些设备的数字图像的单元,近年来大大地普及了采用喷墨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作为记录头,使用了高密度集成排列多个记录元件(喷嘴)的记录头,其中,上述记录元件由用于喷出墨水的喷墨口和向其提供墨水的液路构成。通过从该记录头中喷出作为记录液的墨水,并附着于纸等记录媒体上,来执行记录。如此,由于喷墨方式是非接触方式,因此,具有低噪声的优点。由于记录元件的高密度化,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执行高清晰的记录,另外,即便对于普通纸等廉价的记录媒体,也可以不需要显影或定影等特别处理,就可以形成高品质图像。特别是,请求(ondemand)型喷墨记录装置,由于容易彩色化,且装置本身可小型化、简单化,因此,即便是对将来的需要,也前景可观。
但是,这种喷墨记录装置,能够大致区分为串行(シリアル:serial)式和行(ライト)式。在串行记录装置中,一边交替反复执行记录主扫描和记录副扫描,一边顺序形成图像,其中,所述记录主扫描,使具有在记录媒体传输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一边在与记录媒体传输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移动扫描一边执行记录;所述记录副扫描,使记录媒体仅仅传输与通过上述记录主扫描而被记录的区域相对应的、规定量的宽度。串行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是能够以较小型较低的价格来实现。
对此,在行式记录装置中,使用按记录的图像宽度以上配置了记录元件的长的记录头(行式长记录头),它能够通过在与记录元件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传送记录媒体,从而形成图像。因此,与多次执行记录扫描的串行记录装置相比,利用行式记录装置,能够以特别快的速度形成图像。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在高品质化的同时还不断要求高速化,记录头中的喷嘴的集成排列技术不断进步。因此,也非常期望安装了这种行式长记录头的记录装置。
但是,在可高速记录高密度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产生了新的问题。
为了用行式记录装置、或者是即便是用串行记录装置也能高速执行记录,在利用1次或少数几次记录扫描而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系统中,希望从各记录头喷出的规定量的墨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被吸收附着在记录媒体上。但是,由于记录媒体的种类不同,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全吸收规定量的墨水。如果不能在瞬间吸收的墨水存在于记录媒体上,就会在记录在相邻位置上的墨滴之间相互接触合并,在记录媒体的表面引起两者的拉扯或混色,从而导致图像恶化。
对于这种问题,也考虑应用加热干燥单元这样的附着器。但是,这样将使装置变得庞大和昂贵。在以能够低价提供为特征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还不能算是一个现实可行的单元。也有通过降低用于记录的墨水量来加快墨水定影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中,产生了只能得到浓度或记录密度低的图像的新问题。
以下,说明墨水吸收速度慢的情况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几个用于解决它的方法例子。
例如,在特开平6-40046号公报中,公开了串行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用于防止每次记录扫描所显现的接缝纹的记录方法。通过每次记录扫描从记录头端部喷出的墨水被记录在与前一次记录扫描所记录的墨水相邻的位置上。在墨水吸收速度慢的情况下,从记录头端部喷出的墨水与前一次扫描所记录的墨水相接触,从而在记录位置上受到影响。由于这种现象,从而会在各记录扫描的交界部,产生明显的被称为接缝纹的白线或黑线。特开平6-40046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使交界部的记录定时与其他区域不同而解决接缝纹问题的内容。
特开平2000-118007号公报中,特别公开了用于在形成文字或图形的固态记录(ベタ)图像中,得到没有墨水扩散的对比度高的图像的设计。在墨水吸收速度慢的情况下,在像文字或图形那种在局部集中墨水进行记录的图像中,墨水有时从轮廓部溢向非记录区域,从而由于边界模糊而变为涂污的图像。针对该问题,在特开2000-118007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提取出100%被记录的固态图象区,将其分类为边界象素和骨骼象素,对于骨骼象素记录相对较多的墨水。根据该技术,由于骨骼象素而使得固态图象区域的整体浓度变高,在包围其的轮廓象素中,吸收从骨骼象素溢出的墨水。因此,没有所需以上的墨水溢出到更外侧的非记录区域内,能够得到对比度变强、边缘清晰的图像。
但是,在以高灰度等级记录高清晰度图像的情况下,在将原始图像信号转换为记录装置能够记录的2值化信号值之前的图像处理是重要和复杂的。在图像处理中,考虑到记录媒体中的墨水附着状态,执行以表现所期望的浓度为目的的图像数据的变换处理。因此,最好是,对记录媒体上的墨水的动作越能够得到某种程度预测,则越稳定。反之,记录媒体上的墨水的动作越稳定,则由于容易表现所希望浓度,因此,图像处理的可靠性越高。
但是,当在墨水吸收慢的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相邻点之间合并形成的大点的形状受到相邻点的有无或附着时间差的关系、点的附着位置的微小偏差等的很大影响。因此,产生了即使依据同一图像信号进行记录,由于记录媒体上点的形状不稳定,从而仅仅能够得到再现性为低灰度等级的问题。另外,由于点之间的合并,恐怕会产生浓度具有非连续性的产品。即,即便在记录平滑浓淡度的图像的情况下,在某种灰度等级中也会表现出局部浓度的高低,从而造成品质不均匀,在视觉上产生了所谓白线或黑线的有线产品(line artifact),从而使得画质恶化。
今后,喷墨记录装置所追求的,除了实现更高画质外,同时还要实现高速化、低成本化。为此,可以说,解决与上述这种图像处理有关的问题,确实地实现稳定的灰度等级或颜色再现是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但是,在包含上述公开专利文献的已有技术中,尽管可以分别解决例如是在墨水吸收慢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接缝纹或文字品质的问题,或者是与在固态图象区域内形成的目标有关的问题,但是,对于其他问题,则没有能够积极的解决方法。即,还没有提出能够与记录媒体的墨水吸收速度无关地确实实现稳定的灰度等级或颜色再现的记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并以此为其目的,在应用于利用网点的面积灰度等级方式喷墨记录装置中,降低了起因于多个点之间在记录媒体上互相拉引的浓度再现性的恶化,得到了稳定的灰度等级和颜色再现性。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一种喷墨记录方法,通过一边使配置了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相对于记录媒体移动,一边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喷出墨水,从而在所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了表现规定的灰度等级,以网点方式确定所记录的点的排列的步骤;分类步骤,将由上述步骤确定的全部排列点分类为包含至少一个构成网点轮廓的点的轮廓点组、以及包含至少一个构成网点内部的点的内部点组;以及记录步骤,以彼此不同的定时来记录所述轮廓点组和所述内部点组。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为一种喷墨记录系统,通过一边使配置了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相对于记录媒体移动,一边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喷出墨水,从而在所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该系统包括:为了表现规定的灰度等级,以网点方式确定所记录的点的排列的单元;分类单元,将由上述单元确定的全部排列点分类为包含至少一个构成网点轮廓的点的轮廓点组、以及包含至少一个构成网点内部的点的内部点组;以及记录单元,以彼此不同的定时来记录所述轮廓点组和所述内部点组。
根据联系附图所作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可以使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效果、特征以及优点都将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可应用于本发明的串行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正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记录头结构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图3是框图,用于说明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4是一张流程图,用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的CPU所执行的数据处理的各个步骤。
图5A到5D是多张图,显示了与灰度等级值相对应的2值化后的点图案例子。
图6A到6G是多张图,用于说明所记录的网点区域的面积以及记录顺序。
图7A和7B是图形图,用于说明对于记录媒体的点的记录顺序。
图8是一张图,显示了汇集于利用本发明记录方法所得到的网点中心的大点的样子。
图9A到9D是模式图,用于说明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比较例。
图10是一张模式图,用于说明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比较例。
图11A和11B是两张图,就本实施例和比较例而言,显示了连续形成网点情况下的记录状态。
图12是一张图,它显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1的记录头的喷墨口的排列状态。
图13是一张图,它显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2的记录头的喷墨口的排列状态。
图14是一张图,它显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记录头的喷墨口的排列状态。
图15是一张图,它显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3的记录头的喷墨口的排列状态。
图16是一张图,它显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4的记录头的喷墨口的排列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
图1是一张正视图,用于说明可应用于本实施例的串行喷墨记录装置的大致结构。在滑架20上,安装了多个喷墨方式的记录头21。21-1到21-4是用于分别喷出黑(K)、青绿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墨水的记录头。各记录头21上,配置了多个用于喷出墨水的喷墨口。借助于多个记录头21-1到21-4以及可拆装于这些记录头上、用于提供墨水的墨水罐22-1到22-4,整体构成了墨盒。
对记录头21的控制信号等经由软电缆23而被传送。普通纸、高品质专用纸、OHP片、亮光纸、亮光膜、明信片等记录媒体24经由未图示的传输辊而被夹持在排纸辊25上,并伴随着传输马达26的驱动而沿箭头方向(副扫描方向)被传送。由于滑架马达30的驱动,滑架20可借助于驱动皮带29而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借助于引导轴27和线性编码器28,使移动路径受到引导支持。
在记录头21的喷墨口的内部(液路),设置了发热元件(电热),产生用于喷出墨水的热能。发热元件基于线性编码器28的读出定时以及记录信号而执行驱动。由此,通过出自记录头的各喷墨口的墨水飞溅、附着在记录媒体24上,从而形成图像。
在配置于记录区域外的滑架20的原位置上,配置了往复单元32,具有与各记录头21对应的多个盖(cap)部31。在不执行记录时,滑架20移动到原位置上,盖部31的各个盖子31-1到31-4分别密封对应记录头21的喷墨口面。由此,抑制了墨水溶剂从喷墨口蒸发或尘埃等异物附着,防止了喷墨口中墨水的干结或网眼堵塞。另外,由于盖部31在离开喷墨口的状态下接受墨滴,因此,其也能够用于所谓消除记录频率低的喷墨口的喷出不良或网眼堵塞的空喷。另外,在盖住的状态下,通过使未图示的泵进行操作而从喷墨口中吸出墨水,以恢复喷出不良的喷墨口。
33是墨水接收部。记录头21-1到21-4在进行记录扫描之前通过墨水接收部33的上部,此时,对准其预备执行喷出。另外,在与盖部31相邻的位置上,配置了未图示的臂板(blade)或擦试部件等,以清洁记录头21的喷墨口面。
图2是一张结构图,用于说明记录头21的部分结构。在图2中,记录头151主要由加热板153、盖在加热板153上的顶板154构成。在加热板153上,形成有作为用于加热墨水的电热换能器的多个加热器152。另一方面,在顶板154上,形成了多个喷墨口155、以及联通至喷墨口155的隧道状液路156。尽管图中未示,但是,各液路156共同连接到其后面的一个墨液室,另外,墨液室还经由墨水供应口连接到墨罐。贮存于墨罐内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口提供给墨液室,此后,通过各液路的毛细吸力而被提供到喷墨口附近。加热板153和顶板154是按照使各液路156和各加热器152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位置匹配装配的。图2中,仅仅显示了4个加热器152,但是,实际上,形成有多个分别利用加热器152和液路156的记录元件。
如图2所示,在组装状态下,在将规定的驱动脉冲提供给加热器152后,在加热器152上的墨水中引起了膜沸腾,从而产生气泡。于是,由于该气泡体积膨胀,墨水从喷墨口155压出而喷出。但是,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并不仅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那种使用加热元件(加热器)的方法。例如,连续喷射墨滴的连续型的情况下,可应用电荷控制系统、发散控制系统等。在根据需要喷出墨滴的请求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通过压电元件的机械振动而从孔中喷出墨滴的压力控制系统等。
图3是一张框图,用于说明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控制系统的结构。在图3中,111是图象输入部,用于将来自扫描仪或数字相机等图象输入设备的多值图象数据、或者是保存于个人计算机硬盘内的多值图象数据等输入到记录装置主体内。112是操作部,具有指示各种参数设置和记录开始等各种键。113是CPU,根据存储于存储媒体114内的控制程序114b,来执行记录装置的整体控制。控制程序114b中,也存储有象错误处理程序那样的,用于在出现错误时操纵本记录装置的程序等。114a是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媒体,存储附着位置信息、有关记录媒体主要种类的信息、有关墨水的信息、有关温度·湿度等环境的信息等。作为存储媒体114,能够使用ROM、FD、CD-ROM、HD、存储卡、磁光盘等。115是RAM,其能够临时保存存储媒体114中的各种表,改变表的内容,参照其内容进行图象处理。RAM 115既能够用作存储媒体114中的各种程序的工作区域、也能够用作错误处理时的临时保存区、图象处理时的工作区。
116是图象数据处理部。本实施例的图象数据处理部116能够将输入的多值图象数据量化为更低电平(lower-level)的图象数据,并对应于量化后的灰度等级值“K”,生成成为最终的2值信号的喷出图案。作为本发明特有的处理,还用于将2值化后的记录数据分配给不同的记录元件、或不同记录扫描。
117是执行图象输出的图象记录部,基于由图象数据处理部116生成的喷出图案,喷出墨水,并在记录媒体上形成点。118是在本记录装置内传输地址信号、数据、控制信号等各种数据的总线。
图4是一张流程图,用于简单说明本实施例的CPU 113在图象数据处理部116中执行的数据处理的各步骤。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在图象输入部111中输入了可表现256级灰度等级的8比特多值数据。CPU113将该多值数据传送给图象数理部116,将256级灰度等级量化为可用64级灰度等级来表现的值(S41)。对于这里执行的量化而言,尽管使用了多值误差扩散法,但也可以使用例如是平均浓度保存法、抖动显示阵法等其他任意半色调处理方法。在量化处理结束后,还要将上述图象数据展开为用于确定是否在所有记录象素中记录了点的2值数据。此时,首先判断在步骤S41中被量化的值K是否小于等于24(S42)。
在步骤S42中,在K≤24的情况下,转到步骤S43,在8X8的区域内,以网点的形式表现其象素浓度K。
图5A到5D显示了对应于值K的、2值化后的点图案例。图中显示了,各网格应当按照1个点来确定一个记录·非记录区域。各区域以1200dpi(点/每英寸)的密度构成。1个象素通过在一个由8区域×8区域构成的矩阵内进行点的记录·非记录,来表现浓度值K。图中,分别显示了涂黑的部分为记录点的区域、白的部分为不记录点的区域。例如,在K=1的情况下,仅仅在位于8区域×8区域的中心部的一个区域上记录点。在K=4的情况下,在与K=1情况下进行记录的区域相邻的4个区域内记录点。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遵循点集中型灰度等级法(以后称为网点方式)的2值化处理,来执行K≤24之前的灰度等级表现。
另外,转到步骤S45,执行网点构成区域的分配处理。通过该处理,确定由哪个喷嘴在哪个时刻记录记录在各个区域内的点。网点构成区域的分配处理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在步骤S42中,在判断为K>24的情况下,转到步骤S44,利用普通的误差扩散法执行对应于K的2值化处理。
利用步骤S45或步骤S44,在图像数据被完全2值化,并确定了由哪个喷嘴在哪个时刻记录后,数据被传送到图像记录部117,执行使用规定记录头的图像记录(步骤S4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此后的2值化方法随量化后的K值而不同。但是,该方法并不仅限于本发明和本实施例。例如,即便在高灰度等级中,也可以与K≤24相同,利用网点来执行2值化处理。另外,也可以周期性地配置网点,也可以使用非周期性地配置网点的挂网(screening)法(专利第3,427,026号公报)。
本发明在从灰度等级低的区域起的半色调区域中特别有效。另一方面,几乎不认为存在由于作为本发明要改善的点的扩散引起的灰度等级或颜色再现性的散乱。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上述这种结构。
接下来,就对作为本发明最具特征的部分、即对上述网点内的先附着区域和后附着区域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
图6A到6G是用于说明被记录网点区域的区域和记录顺序的图。这里,以K=24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K=24的情况下,记录点的区域如图5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图5D所示的全部区域分割为形成图6A所示的轮廓部的区域和形成图6B所示的网点内部的区域,并分别在不同的时刻进行记录。图6C示出在图6A所示的区域内,在完全不引起墨点扩散的情况下所记录的正圆点。图6D示出了在图6B所示的区域内,在完全不引起墨点扩散的情况下所记录的正圆点。
如果完全没有多个点之间的拉拢靠近,或者是,所有点都以充足的时间间隔被记录,则可得到与图6C或图6D相近似的附着状态。但是,一般而言,由于大致同时附着的点彼此之间会相互拉引而合并,因此,在同时在图6B的区域内执行记录的情况下,会如图6F所示,形成了一个大的圆形点。在如图6A所示的大致为圆形的区域上同时记录点的情况下,也会如图6E所示,形成了平滑的圆。以上现象特别是在应用于墨水吸收速度慢的记录媒体,例如如亮光纸那样的情况下是非常显著的。一般而言,相邻位置上记录的点之间的附着时间差如果大致在100毫秒以内,则考虑两者可能会彼此拉引合并。
图7A显示了一张图形图,用于说明向记录媒体上记录点的记录顺序。根据该图,随着经过时间T,网点内部的点被先行记录,接着,记录轮廓部的点。如此,通过控制点的记录顺序,在本发明中,能够良好地保持在所有24个区域进行记录后的、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大的合并点的形状。
利用作为先行点被记录的网点内部的点,以使相邻点几乎被同时记录,这些点构成了大点中的1部分。作为大点的位置,如图6F所示,能够在大致稳定的位置上形成,从而不会受到在各个微小的附着位置偏离的影响。作为后续点被记录的轮廓部的点被拉向因还未被吸收而残留在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大点的中心。因此,其结果,如图8所示,能够形成汇集在网点图像中心的、轮廓完整的大点。
图9A到9D以及图10模式地显示了与图6A到6F中说明过的本实施例相对的比较例。这里,如本实施例所示,不是用分离轮廓部和内部的方法,而是利用将整个记录区域均分为二,并分别在不同时刻记录点的方法。图9A和图9B显示了记录先行点和后续点的各区域。图9C和图9D与图6C和图6D相同,也显示了假定正圆点被记录在纸面上时的图像。另外,图10与图18相比较地显示了在将先行点记录在图9A的区域内之后,马上在图9B的区域内记录后续点时所获取的大点的形状。
根据本比较例,由于图9C中所示的先行点不是记录在彼此相邻的位置上,因此,不对各自的附着位置偏离进行校正,从而形成歪形状的点。后续点也未向着象素中心拉引集中,而记录在某个附着位置偏离的先行点上,因此,其结果会形成图10所示的歪形状的大点。
图11A和图11B就本实施例和比较例,图示了在连续的6个象素中形成K=24的网点图像时的大点的状态。如图所示,由于在图11A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将记录在周边部分的后续点向中心部拉伸集中,因此,8×8区域内的大点的面积形成得更小。因此,与图11B相比,残存的空白部分多。如此,在8×8区域内所具有的点数较多的灰度等级区域中,除了形成的大点的面积变小且残存了很多空白的状态外,还容易确保后面附加的点所引起的浓度的提高。因此,就灰度等级性这一点而言,本实施例优于比较例。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有意使用这种墨水的拉伸集中合并,即便在记录于记录媒体任意位置的网点图像中,点形状的变形也很小,能够稳定形成完整形状的点。即,对应于信号值K所得到的图像浓度,也能够在同类的记录媒体中得到稳定的值。因此,能够执行可靠性高的图像处理,能够在再现性的某个状态下得到所希望的浓度和颜色。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图5D所示的所有记录区域中提取例如是图6G所示区域,作为形成网点内部的区域。于是,如果以图6G所示区域为先行点,以图6A的轮廓和图6G的更内侧的4个区域为后续点,分别执行记录,则能够得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效果是通过至少以轮廓点作为后续点而得到的,不一定必须按照图6A到6G所示的方法来区分先行点和后续点。另外,也没有必要同时记录网点内部的点。但是,理想的是构成网点的所有点中、至少有25%,更好至少有50%作为先行点被记录。因此,即便在以下公开的各实施例中,“网点内部”和“轮廓部”也并不限于图6A和图6B所示的分类,而是意味着“至少含有一部分轮廓部的区域”以及“与轮廓部内侧相连的区域”。
以下,将就本发明第2实施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例中,图1-图3所示记录装置的结构、以及图4所说明的流程都能够与第1实施例相同地应用。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网点内部”和“轮廓部”的记录顺序。
图7B是本实施例的、用于说明点的记录顺序的图形图。在本实施例中,随着经过时间T,先行记录网点轮廓部的点,接着再记录网点内部的点。如此,由于记录顺序不同,墨水吸收机构也与第1实施例多少有些不同。
作为先行点而被记录的网点轮廓部的点中,相邻点之间大致同时被记录,从而各个点成为大圆轮的一部分。圆轮的形状不会受到各个点的微小附着位置偏移的影响,从而如图6E所示,能够形成大致稳定的形状。作为后续点被记录的网点内部的点,即便引起了一些位置偏移或溢出,也会受到因还未被吸收而残留在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先行点的拉伸而被吸收和校正。其结果,与第1实施例相同,如图8所示,能够形成轮廓整体平滑的圆点。
以下,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记录头的例子。
(例1)
图12图示了可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记录头10的喷墨口的排列状态。图中,11-14表示多个喷墨口分别以600dpi的密度排列于Y方向上的喷墨口列。从各喷墨口喷出平均为2.5pl的墨滴。喷墨口列11和喷墨口列12以在X方向上错开0.2mm,在Y方向上错开半个间距(pitch)的状态进行排列。记录头通过一边在X方向上移动一边喷出墨水,能够在Y方向上,以1200dpi的记录密度形成图像。喷墨口列13和14的关系也与喷墨口列11和12的关系相同。11-14全体喷墨口列为喷出相同颜色墨水的结构。喷墨口列11和13、以及喷墨口12和14以彼此相距2mm的距离来进行配置。
使用这种记录头10,分别利用喷墨口11和12来记录后续点,利用喷墨口13和14来记录先行点。另外,记录头10通过一边以规定速度在X方向上移动扫描,一边按照规定频率从各喷墨口喷出墨水,来调整各参数,以按照100毫秒以内的时间差,利用记录头10的同一记录扫描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先行点和后续点。
例如,作为本例的一个变形例,全部喷嘴列11-14也可以在Y方向上以彼此错开1/4间距来配置,以在Y方向上在记录媒体上形成2400dpi的图像。这时,例如在追求高清晰度的高品质模式下,通过并用多通道(multi-pass)记录,从而能够以2400dpi的记录清晰度来执行记录。另一方面,在追求更快速度的高速模式下,也可以分别使用1次记录扫描,使喷墨口列11和12记录后续点,使喷墨口13和14记录先行点。此时,作为先行点记录的点组和作为后续点记录的点组的位置相对偏移10μm左右。但是,如果对应于一个区域的墨滴量非常大,且正常执行同时记录的多个点之间的拉伸集中合并,则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但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本发明,在先行点完全被记录媒体吸收前使后续点附着,换言之,在先行点在记录媒体表面上以液态存在的期间使后续点与先行点相接触,是非常重要的条件。由于满足了该条件,轮廓点被拉引集中到内部点,从而更为紧凑地集中,或者网点内部点拉伸集中于轮廓部的点,从而能够形成轮廓完整的圆形大点。于是,其附着时间差如前所述,一般为100毫秒左右。但是,例如,即便在超过上述吸收时间的时刻记录后续点,本发明的效果也不会失去。例如,像多通道记录、或往复记录那样,即便在利用时间差大大超过100毫秒的2个记录扫描来记录先行点和后续点的情况下,也能够或多或少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因此,作为本例的变形例,即便采用分割为图6A所示的网点内部的点、和图6B所示的网点轮廓的点,并利用先行的前向记录扫描和后续的后向记录扫描来分别执行记录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在各记录扫描期间执行相当于记录头宽度大约一般的量的纸传输的2路多路记录中,即便是利用先行的第1记录扫描和后续的第2记录扫描,来记录如图6A和6B那样分割的点,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发明人比较在利用2次记录扫描来记录如图9A和图9B那样分割的点的情况和利用2次记录扫描来记录图6A和图6B那样分割的点的情况下的输出图像。结果,能够确认还是后者得到了清晰度良好的图像。
另外,即便在各记录扫描期间执行相当于记录头宽度1/4量的纸张传输的4通路多通道记录,也能够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即,通过将网点内部的点和网点轮廓部分割为先行或者后续的记录扫描,同时还利用多通道记录来慢慢分别执行记录,由此,能够得到更良好的画质。
在上述多通道记录或往复记录中,由于利用了多个记录扫描来分割原样记录的点,因此,能够一边烤干记录媒体上的墨水一边一点一点地执行记录。因此,与利用一次记录扫描来记录所有点的情况相比,难以引起墨水扩散、作为本发明解决要点的无序拉引、网点变大等问题。但是,这种记录方法,存在记录扫描次数多、吞吐量低的缺点。也由于这一点,尽管也可以利用多通道记录或往复记录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但是,可以说,在利用更少的记录扫描来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特别是利用1次记录扫描来高速记录的情况下,更可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例2)
图13用于说明上述实施例中可使用的行式记录头的结构。在本例中,由于设定为行式记录装置,因此,与图1所示的串行记录装置不同,为对于被固定不动的记录头120,使记录媒体以规定速度在X方向上传输的结构。在图13中,按照图的样子配置与图12所示的记录头相同结构的多个记录头(这里,是从121到126这6个)。由此,对于先行点和后续点,可以一次在Y方向上以1200dpi的记录密度记录记录媒体宽度那么多的点。再有,由于在X方向上按照4种颜色配置如此构成的1种颜色的记录头127,从而可能形成由黑色、青绿色、品红色以及黄色4色形成的4色图像。
以下,为了确认本例效果,报告实际执行的检验条件以及结果。在记录头120中,将墨滴调整为以2.5±0.5pl喷出。使用市售的BJF900(佳能株式会社制造)用的4种颜色(青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作为墨水,使用喷墨专用相光纸(プロ相纸、PR101:佳能株式会社制造)作为记录媒体。设记录头的驱动频率为16kHz,记录清晰度为1200×1200dpi。这种状态下,向全部象素输入K=24的图像信号,并执行记录。关于应用的记录媒体和墨水成分,利用Briston法来求出的墨水吸收时间平均10ml/m2为14毫秒。因此,在使用本例的记录头来执行记录的情况下,先行点和后续点是在大大短于100毫秒的时间内被执行记录的。
由此,能够以在先行点被记录媒体完全吸收前就与后续点接触的方式使两者被附着,先行点和后续点合并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形成了图11中所示的点。即,能够适当残留没有被网点覆盖的空白部分,可以获得良好的灰度等级表现。
(例3)
图14图示了在可以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头中,用于喷出某一种颜色的喷墨口的排列状态。图中,131-134显示了多个喷墨口分别以600dpi的密度排列于Y方向上的喷墨口列。从131和132中的各喷墨口喷出平均0.8pl的墨滴,从133和134喷出平均2.5pl的墨滴。喷墨口列131和喷墨口列132在Y方向上以错开半个间距的状态而排列。因此,通过一边在X方向上移动,一边执行喷墨,从而可以在记录媒体上形成Y方向上1200dpi的图像。喷墨口列133和134的关系也与喷墨口列131和132的关系相同。再有,喷墨口列131和133,以及喷墨口列132和134,配置为彼此分离2mm的距离,并构成为:喷墨口131和132记录成为后续点的小点,喷墨口133和144记录成为先行点的大点。
图15显示了用于喷出本例中使用的4色墨水的记录头140。图中,131-134和141-144表示图14中说明过的喷墨口排列,这里,构成为:131-134喷出青绿色墨水、141-144喷出品红色墨水。145-148与例1的图12中说明过的喷墨口排列相同,在本例中构成为:145和146喷出2.5pl的黄色墨水、147和148喷出2.5pl的黑色墨水。另外,记录头140一边以规定速度在X方向上移动扫描,一边从各喷墨口以规定频率喷出墨水,由此,在记录媒体上,按照黑、黄、品红、青绿的顺序打出墨水,在100毫秒以内的时间差下,利用同一记录扫描记录青绿色和品红色的先行点和后续点。
如本例所述,利用大于网点内部或者是轮廓部的先行点首先进行记录,此后,利用小于网点轮廓部或者是内部的后续点进行记录,能够保持网点浓度,并更精细地控制其轮廓形状。即,在图像处理中,还能够在更好的状态下控制灰度等级。
本例也与例1相同,在充分短的附着时间差下记录先行点和后续点是更有效的。但是,仍然与例1相同,利用往复记录或者是多通道记录,即便在先行点大致固定后再记录后续点,也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利用多通道所产生的效果,能够得到更良好的画质。
如上所述,根据本例,特别是通过对于重视灰度等级性的青绿色和品红色,执行如上所述分割为先行点和后续点的控制,从而可以得到浓度特性和颜色再现性优秀的图像。不用说,对于黄色或黑色采用这种结构也非常有效。
(例4)
图16用于说明本例中引用的行式记录头150的结构。在本例中构成为:记录媒体相对于固定不动的记录头150,按照规定速度在-X方向上传输。图16中,按照图的样子配置与图14所示的记录头相同结构的多个记录头(这里,是从151到156这6个)。由此,对于大点和小点,可以在Y方向上以1200dpi的记录密度,记录记录媒体宽度那么多的点。再有,由于在X方向上按4色配置如此构成的1色的记录头157,从而可能形成由黑色、青绿色、品红色以及黄色4色形成的全彩色图像。
根据本发明,与例2相同,利用可高速记录的行式喷墨记录装置,能够得到可在极短的时间差内记录先行点和后续点之效果。与例3相同,在利用大点先行记录了网点内部或网点轮廓部后,利用小点记录网点轮廓部或网点内部,由此,可以良好地保持网点形状,还能以更好的状态来控制灰度等级性。
在例3和4中,尽管叙述了利用更小的点来记录后续点的方法,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先行点和后续点也可以使用虽然同色但浓度不同的2种墨水来记录。也可以在设计为不同浓度差的同时,将点的大小设计为彼此不同。
如此,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为每种颜色记录多种浓度或大小的点的喷墨记录装置。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够根据应用的记录头的结构、墨水种类、记录媒体种类、记录速度等,将形成网点的记录区域适当地分类为轮廓部和网点内部后执行记录,则就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以64个灰度等级中的K=0-24为网点来执行伪半色调处理,对K=25-64应用误差扩散法的内容,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相反,在低浓度部进行基于误差扩散法的伪半色调处理,高浓度部进行基于网点的伪半色调处理后,实施本发明的处理,也能够充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此情况下,低浓度部中点的粒状感降低且高浓度部中有效残留了空白部分,从而使得灰度等级成为更好的状态。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如利用图2说明的那样,应用能够热能来形成飞溅的液滴、并执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但是,本发明的效果,不是仅仅利用该结构才能得到,上述方法在能够以比较简单且低成本来实现这一点来说,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记录方式。关于其代表结构或原理,例如,最好是使用美国专利4,723,129号说明书和美国专利第4,740,796号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基本原理。该方式也可应用于所谓的请求型、连续型中的任意一种类型。特别是,在请求型的情况下,通过在保持液体(墨水)的纸片或与液路对应配置的电热换能器上,与记录信息相对应地施加提供超越核沸腾的快速升温的至少一个驱动信号,从而在电热换能器中产生热能,在记录头的热作用面上产生膜沸腾,结果,能够有效形成与该驱动信号一一对应的液体(墨水)内的气泡。该气泡的成长,借助于收缩而经由喷出用开口喷出液体(墨水),从而至少形成一滴。更好的是,如果设该驱动信号为脉冲形状,则由于即时适当地执行了气泡的成长收缩,因此,特别能够实现应答性优良的液体(墨水)的喷出。作为该脉冲形状的驱动信号,也可以应用美国专利第4,463,359号说明书或美国专利第4,345,26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信号。如果采用有关上述热作用面的升温率的发明的美国专利第4,313,124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条件,则能够更优地执行记录。作为记录头的结构,除了上述各说明书中公开的喷墨口、液路、电热换能器的组合结构(直线形液流路或直角液流路)外,本发明还包含使用美国专利第4,558,333号说明书或美国专利第4,459,600号说明书中的结构,其中公开了配置于热作用部弯屈区域内的结构。
此外,对于多个电热换能器,既便对于基于公开了以共用狭缝为电热换能器的喷出部的结构的特开昭59-123670号公报、或公开了以吸收热能的压力波中开孔为与喷出部对应的结构的特开昭59-138461号公报的结构,本发明的效果也是有效的。即,既便记录头的形态为任意一种,但根据本发明都能够更可靠更有效地执行记录。
此外,在既便是串行记录装置,但使用了通过固定于装置主体上的记录头,或者是安装于装置主体上、与装置主体电连接或可从装置主体提供墨水的自由交换的芯片型(chip type)记录头、或者是与记录头本身一体设置了墨罐的墨盒型记录头的情况下,本发明是有效的。
由于添加了记录头的喷出回复单元、预备的辅助单元等,作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结构,从而能够使本发明的效果进一步稳定,因此,这是最好的做法。如果要举出一些具体例子,则能够举出针对记录头的压盖单元、清洗单元、加压或吸引单元、与电热换能器不同的加热元件、或者是使用它们的组合来执行加热的预备加热单元、执行与记录不同的其他喷出的预备喷出单元。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网点轮廓部的点和网点内部的点由于是以不同的定时记录的,因此,网点整体的形状和浓度稳定,能够执行在浓度和颜色再现性方面可靠性高的图象处理。
已经参照最佳实施例来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能够根据前述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较宽的方案、以及本发明、从而是覆盖所有落入本发明主旨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喷墨记录方法,通过一边使配置了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相对于记录媒体移动,一边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喷出墨水,从而在所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为了表现规定的灰度等级,以网点方式确定所记录的点的排列的步骤;
分类步骤,将由上述步骤确定的全部排列点分类为包含至少一个构成网点轮廓的点的轮廓点组、以及包含至少一个构成网点内部的点的内部点组;以及
记录步骤,以彼此不同的定时来记录所述轮廓点组和所述内部点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步骤中,所述内部点组先于所述轮廓点组被记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步骤中,所述轮廓点组先于所述内部点组被记录。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步骤中,使用与记录所述轮廓点组的记录元件不同的记录元件来记录所述内部点组。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步骤中,通过与用于记录所述轮廓点组的所述相对移动不同的相对移动,来记录所述内部点组。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通过交替执行主扫描和副扫描,而在所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所述主扫描,一边使所述记录头相对于记录媒体相对地移动,一边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喷出墨水;所述副扫描,使所述记录媒体在与该主扫描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记录头相对移动规定量。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所述记录头是具有在记录媒体的记录宽度以上的宽度上配置的记录元件组的、延长的记录头,其中,通过一边由所述记录头按规定频率喷出墨水,一边使所述记录媒体在与所述记录元件群的排列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以规定速度相对于所述记录头相对移动,从而在所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步骤中,利用大于所述轮廓点组的点来记录所述内部点组。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步骤中,利用大于所述内部点组的点来记录所述轮廓点组。
10.一种喷墨记录系统,通过一边使配置了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相对于记录媒体移动,一边从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喷出墨水,从而在所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该系统包括:
为了表现规定的灰度等级,以网点方式确定所记录的点的排列的单元;
分类单元,将由上述单元确定的全部排列点分类为包含至少一个构成网点轮廓的点的轮廓点组、以及包含至少一个构成网点内部的点的内部点组;以及
记录单元,以彼此不同的定时来记录所述轮廓点组和所述内部点组。
CNB2004100953386A 2003-11-19 2004-11-19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56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9910A JP4314100B2 (ja) 2003-11-19 2003-11-19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389910 2003-11-19
JP2003389911A JP4424726B2 (ja) 2003-11-19 2003-11-19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3389911 2003-1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8610A true CN1618610A (zh) 2005-05-25
CN1315646C CN1315646C (zh) 2007-05-16

Family

ID=34576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533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5646C (zh) 2003-11-19 2004-11-19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198345B2 (zh)
CN (1) CN131564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038A (zh) * 2009-12-25 2011-09-14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9697A (ja) * 2004-12-08 2006-06-22 Canon Inc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6159698A (ja) 2004-12-08 2006-06-22 Canon Inc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4931204B2 (ja) * 2005-12-01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生成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生成方法
JP4926680B2 (ja) * 2006-12-11 2012-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90168087A1 (en) * 2007-12-20 2009-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O2009093749A1 (ja) * 2008-01-22 2009-07-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8235490B2 (en) * 2008-09-02 2012-08-07 Infoprint Solutions Company Llc High speed dual pass ink jet printer
US8384971B2 (en) * 2008-10-14 2013-02-26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ndering image values to be printed in a single pass by serially arranged printheads
JP5311980B2 (ja) * 2008-11-20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71112B2 (ja) * 2008-11-28 201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66561B2 (ja) * 2009-01-07 2013-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848683B2 (ja) 2012-10-05 2016-0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30532B2 (ja) 2019-01-25 2023-03-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15476583B (zh) * 2021-05-31 2023-08-15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27227A (en) * 1977-10-03 1982-07-06 Ichiro Endo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4330787A (en) * 1978-10-31 1982-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US4345262A (en) * 1979-02-19 1982-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4463359A (en) * 1979-04-02 198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oplet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4313124A (en) * 1979-05-18 1982-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US4558333A (en) * 1981-07-09 1985-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JPS59123670A (ja) 1982-12-28 1984-07-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S59138461A (ja) 1983-01-28 1984-08-08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EP0564252B1 (en) * 1992-03-31 2003-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200177B2 (ja) 1992-07-24 2001-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5568169A (en) * 1994-10-19 1996-10-2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wo different black inks to reduce intercolor bleeding and provide high quality edge definition with thermal ink jet systems
JPH1071730A (ja) * 1996-06-27 1998-03-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0118007A (ja) 1998-10-14 2000-04-2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205827A (ja) * 1999-11-19 2001-07-3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427026B2 (ja) 1999-12-24 2003-07-14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網点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246767A (ja) * 2000-03-07 2001-09-11 Sharp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29072A (ja) * 2000-07-14 2002-01-2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方法、コンピュータ可読メモリ
US6854822B2 (en) * 2002-01-16 2005-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038A (zh) * 2009-12-25 2011-09-14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5646C (zh) 2007-05-16
US20050104917A1 (en) 2005-05-19
US7198345B2 (en) 2007-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6372A (zh) 喷墨打印系统
CN1618610A (zh)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系统
CN1182963C (zh) 喷墨打印机
CN1262928C (zh) 记录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5742300A (en) Resolution enhancement and thinning method for printing pixel images
CN1310758C (zh) 喷墨记录方法、系统、装置及数据生成方法
US6629744B2 (en) Printing by switching sub-scan feeding between monochromatic and color areas
CN1280916A (zh) 喷墨记录头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CN1796115A (zh) 喷墨打印系统
CN1168284C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打印机装置
CN1407928A (zh) 喷墨记录头驱动方法及其电路
JP2011156731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6159697A (ja)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6159698A (ja)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CN1638968A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2008074017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0711844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117115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5145018A5 (zh)
JPH0625513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115901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602134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2004195704A (ja) 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US10137699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70002382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of creating dot pattern adjacency tab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