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7481A -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7481A
CN1617481A CNA2004100978932A CN200410097893A CN1617481A CN 1617481 A CN1617481 A CN 1617481A CN A2004100978932 A CNA2004100978932 A CN A2004100978932A CN 200410097893 A CN200410097893 A CN 200410097893A CN 1617481 A CN1617481 A CN 1617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data
control
mentioned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7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6446C (zh
Inventor
庭野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65435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61748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7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7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64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64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6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the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97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interference
    • H04B2201/709709Methods of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Abstract

加扰部54在对扩展器52及分配器53的输出信号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时,考虑I轴的信号功率和Q轴的信号功率来确定A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c(I)、βcc(Q)。

Description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进行数据通信的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便携电话所代表的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被称为第3代的多种通信方式由ITU(国际电信联盟)作为IMT-2000所采用,其中,对于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2001年在日本开始了商业运作。
W-CDMA方式以每移动站能得到最大2Mbps(bit per second)程度的通信速度为目的,在作为标准化团体的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作为1999年归纳的标准版即99发布版(Release1999)版确定了最初的规格。
图1是表示以往通信系统的一般概念图,图中,1是基站,2是与基站1实施无线通信的移动站,3是基站1向移动站2发送数据时使用的下行链路,4是移动站2向基站1发送数据时使用的上行链路。
图2是表示移动站2内部结构的结构图,图中,11是并列分配个别数据用信道(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的数据DPDCH、并输出多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的分配器,12是对从分配器11输出的数据DPDCH1~DPDCH6及控制用信道(DedicatedPhysical Control CHannel)的控制数据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来进行扩频的扩展器,13是IQ复用扩展器12的输出信号并生成复数信号(I信号:Inphase信号,Q信号:Quadrature信号)的加扰部,14是正交调制由加扰部13生成的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并生成调制信号的调制部,15是频率转换由调制部14生成的调制信号并输出无线频率信号的频率转换部,16是发送从频率转换部15输出的无线频率信号的天线。
图3是表示扩展器12及加扰部13内部结构的结构图,图中,21~26是对从分配器11输出的数据DPDCH1~DPDCH6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Cd,1~Cd,6的乘法器,27是对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Cc的乘法器,31~36是对乘法器21~26的输出信号乘以DPDCH用的振幅系数βd的乘法器,37是对乘法器27的输出信号乘以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的乘法器。
38是使乘法器31~33的输出信号相加的加法器,39是使乘法器34~37的输出信号相加的加法器,40是对加法器39的输出信号乘以虚数j的乘法器,41是使加法器38的输出信号和乘法器40的输出信号相加的加法器,42是对加法器41的输出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Sdpch,n并输出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的乘法器。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
说明移动站2向基站1发送数据时的动作。在移动站2向基站1发送数据时,如图1所示,使用上行链路4发送数据,在W-CDMA标准中,当1个移动站2使用上行链路4之际,根据通信服务所需要的通信速度最大可发送6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
在此为方便说明,对发送6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和1个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站2的分配器11并列分配个别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并输出多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
扩展器12的乘法器21~26在分配器11输出多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后,对其数据DPDCH1~DPDCH6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Cd,1~Cd,6,扩展器12的乘法器27对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Cc。
加扰部13对扩展器12的输出信号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
也就是加扰部13的乘法器31~36对扩展器12中的乘法器21~26的输出信号乘以DPDCH用的振幅系数βd,加扰部13的乘法器37对扩展器12中的乘法器27的输出信号乘以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
这里,图4是表示振幅系数βd、βc可取值的图表。振幅系数βd、βc是用于确定数据DPDCH1~DPDCH6与控制数据DPCCH的功率比的系数,在3GPP标准的TS25.213v3.6.0(2001-06)(Release1999)中被规定。另外,表的右侧是振幅系数βd、βc可取的值。
接着,加扰部13的加法器38使乘法器31~33的输出信号相加,加扰部13的加法器39使乘法器34~37的输出信号相加。
而且,加扰部13的乘法器40为了把加法器39的输出信号分配到Q轴而对加法器39的输出信号乘以虚数j。
这里,对于数据DPDCH1、DPDCH3、DPDCH5是分配到I轴,而对于数据DPDCH2、DPDCH4、DPDCH6是分配到Q轴,针对I/Q轴的数据用信道的分配方法在3GPP标准的TS25.213中被规定。
接下来,加扰部13的加法器41使加法器38的输出信号和乘法器40的输出信号相加,加扰部13的乘法器42对加法器41的输出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Sdpch,n并输出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
调制部14如上述在加扰部13生成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后,正交调制其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并生成调制信号。
频率转换部15在调制部14生成调制信号后,频率转换其频率信号并生成无线频率信号,把其无线频率信号放大后向天线16输出。由此,无线频率信号被从天线16发送到基站1。
基站1接收到从移动站2发送的无线频率信号后,则通过进行与移动站2相反的动作来获得数据。
在上述的现有例中,表述的是设定6个数据用信道的情况,而当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5以下时,从数据DPDCH1开始依次分配到I/Q轴,不进行有关不需要的数据用信道的处理。而且,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基于所需要的通信服务及通信速度来确定的。
这里,图5是表示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情况下的复数平面的说明图。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被分配在I轴,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被分配在Q轴。
由此,由于数据DPDCH1与控制数据DPCCH相互正交,所以在基站1可以分离两信道进行解调。
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2~6时也可同样进行表述。只是当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2~6时,同轴的信道成分可以通过使用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来进行分离。
另外,在上述现有例中,对在基站1与移动站2之间设定各1条的下行链路3和上行链路4进行了表述,但为了实现基站1向移动站2发送的下行数据的进一步高速化,如图6所示,在现有的下行链路3之外新追加下行链路5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Access)被提案·探讨(参照TR25.858v1.0.0(2001-06)“High SpeedDownlink Packet Access:Physical Layer Aspects(Release5)”)。
另外,对在新追加下行链路5时,移动站2向基站1发送针对下行高速分组数据的响应数据(ACK/NACK)等进行了探讨,如图6所示,关于用于发送其响应数据的专用控制用信道(上行链路信道6),探讨的方向是与现有的控制用信道同样在由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分离·识别后,在现有的上行链路4进行追加复用。在TR25.858中把专用控制用信道描述为“additional DPCCH”。
现有的通信系统由于如上述那样构成,所以需要把新追加的专用控制用信道分配到I轴或Q轴,但如果由于把专用控制用信道分配到I轴或Q轴而I轴或Q轴的峰值功率增大,则例如移动站2的调制部14在内置的正交调制器(或正交调制放大器)中,由于使用其输入输出特性的非线形区域而发生失真。而且,如果I轴信号功率与Q轴信号功率失去平衡,则从调制部14输出的正交调制后的调制信号的峰值功率与I轴与Q轴平衡情况相比变大,例如移动站2的频率转换部15在采用内置的放大器放大无线频率信号时,由于使用其输入输出特性的非线形区域而发生失真。这样就存在如果在放大器发生失真并输出非线形成分,则此非线形成分与邻接频带的信号成分产生干扰,并妨害邻接频带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得到可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并抑制对邻接频带妨害的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在追加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把其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及Q轴,进行IQ复用来生成复数信号。
由此,其效果为可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并抑制对邻接频带的妨害。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在追加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考虑I轴的信号功率和Q轴的信号功率来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及Q轴。
由此,其效果为可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并抑制对邻接频带的妨害。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在追加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使I轴的信号功率与Q轴的信号功率达到均一地来把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及Q轴。
由此,其效果为可有效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在追加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把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及Q轴中信号功率小的一方的轴。
由此,其效果为不会招致结构的复杂化而可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在追加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个数是奇数则把控制数据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个数是偶数则把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
由此,其效果为不会招致结构的复杂化而可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在追加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把控制数据分配到Q轴。
由此,其效果为在可抑制放大器失真发生的同时还可谋求电路结构的简单化。
本发明涉及的基站在所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被分配到I轴及Q轴时,把分配在I轴及Q轴的控制数据合成进行输出。
由此,其效果为可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并抑制对邻接频带的妨害。
本发明涉及的通信系统在移动站的IQ复用单元追加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把其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及Q轴,进行IQ复用来生成复数信号,另一方面,在所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被分配到I轴及Q轴时,基站的IQ分离单元把分配在I轴及Q轴的控制数据合成进行输出。
由此,其效果为可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并抑制对邻接频带的妨害。
本发明涉及的通信方法在移动站追加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把其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及Q轴,进行IQ复用来生成复数信号,另一方面,在所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被分配到I轴及Q轴时,基站把分配在I轴及Q轴的控制数据合成进行输出。
由此,其效果为可抑制放大器失真的发生并抑制对邻接频带的妨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移动站内部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扩展器及加扰部内部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振幅系数βd、βc可取值的图表。
图5是表示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情况下的复数平面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现有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移动站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基站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扩展器、分配器及加扰部内部结构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解扰部、解扩器及合成器内部结构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情况下的复数平面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移动站的结构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基站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情况下的复数平面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2情况下的复数平面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移动站的结构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基站的结构图。
图19是表示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情况下的复数平面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2情况下的复数平面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调制波形的CCDF特性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调制波形的CCDF特性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调制波形的CCDF特性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调制波形的CCDF特性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调制波形的CCDF特性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调制波形的CCDF特性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依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移动站的结构图,图中,51是并列分配个别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并输出多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的分配器,52是对从分配器51输出的数据DPDCH1~DPDCH6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ADPCCH(ADPCCH:additional 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来进行扩频的扩展器,53是对由扩展器52扩频后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进行分配的分配器,54是IQ复用扩展器52及分配器53的输出信号并生成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的加扰部。
这里,由分配器51、扩展器52、分配器53及加扰部54构成IQ复用单元。
55是正交调制由加扰部54生成的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并生成调制信号的调制部,56是频率转换由调制部55生成的调制信号并输出无线频率信号的频率转换部,57是发送从频率转换部56输出的无线频率信号的天线。
这里,由调制部55、频率转换部56及天线57构成发送单元。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基站的结构图,图中,61是接收从移动站2发送的无线频率信号的天线,62是频率转换由天线6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并输出基带信号的频率转换部,63是正交解调从频率转换部62输出的基带信号并输出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的正交解调部。
这里,由天线61、频率转换部62及正交解调部63构成接收单元。
64是对从正交解调部63输出的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识别码的解扰部,65是对解扰部64的输出信号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并分离各信道数据的解扩器,66是对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进行合体并再现个别数据用信道数据DPDCH的数据用信道合体部,67是对分配在I轴及Q轴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进行合成的合成器。
这里,由解扰部64、解扩器65、数据用信道合体部66及合成器67构成IQ分离单元。
图9是表示扩展器52、分配器53及加扰部54内部结构的结构图,图中,71~76是对从分配器51输出的数据DPDCH1~DPDCH6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Cd,1~Cd,6的乘法器,77是对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Cc的乘法器,78是对新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Ccc的乘法器,81~86是对乘法器71~76的输出信号乘以DPDCH用的振幅系数βd的乘法器,87是对乘法器77的输出信号乘以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的乘法器,88、89对分配器53的输出信号乘以A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c的乘法器。
90是使乘法器81~83、88的输出信号相加的加法器,91是使乘法器84~87、89的输出信号相加的加法器,92是对加法器91的输出信号乘以虚数j的乘法器,93是使加法器90的输出信号和乘法器92的输出信号相加的加法器,94是对加法器93的输出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Sdpch,n并输出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的乘法器。
图10是表示解扰部64、解扩器65及合成器67内部结构的结构图,图中,100是对从解扰部64输出的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Sdpch,n的乘法器,101~104是对从解扰部64输出的I信号分别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Cd,1、Cd,3、Cd,5、Ccc的乘法器,105~109是对从解扰部64输出的Q信号分别乘以信道分离用扩展码Cd,2、Cd,4、Cd,6、Cc、Ccc的乘法器,110~118是在扩展码时间长上对乘法器101~109的输出信号进行时间积分的积分器。
并且,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
说明移动站2向基站1发送数据时的动作。
在此为方便说明,对发送6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和2个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站2的分配器51并列分配个别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并输出多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步骤ST1)。
扩展器52在分配器51输出多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后,对其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A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进行扩频(步骤ST2)。
也就是扩展器52的乘法器71~76对从分配器51输出的多个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Cd,1~Cd,6,扩展器52的乘法器77对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Cc,扩展器52的乘法器78对新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Ccc。
分配器53在扩展器52的乘法器78对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Ccc后,把乘法器78的输出数据分配到加扰部54的乘法器88、89(步骤ST3)。
这里,针对加扰部54的乘法器88、89的分配比可以考虑I轴信号功率和Q轴信号功率来确定,在本例中假设以1∶1的比例进行分配。
加扰部54对扩展器52及分配器53的输出信号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步骤ST4)。
也就是加扰部54的乘法器81~86对扩展器52中的乘法器71~76的输出信号乘以DPDCH用的振幅系数βd,加扰部54的乘法器87对扩展器52中的乘法器77的输出信号乘以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
而且,加扰部54的乘法器88对分配器53的输出信号乘以A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c(I),加扰部54的乘法器89对分配器53的输出信号乘以A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c(Q)。
这里,A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c(I)、βcc(Q)通过考虑I轴信号功率和Q轴信号功率来确定。即使从加扰部54输出的I信号的信号功率和Q信号的信号功率成为均一地来确定。
比如说,图12是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情况下的复数平面,如果例如数据DPDCH1的信号功率为“1.5”、控制数据DPCCH的信号功率为“1.0”,则为使I轴的控制数据ADPCCH(I)的信号功率成为“1.0”、Q轴的控制数据ADPCCH(Q)的信号功率成为“0.5”而确定A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c(I)、βcc(Q)。
接着,加扰部54的加法器90使乘法器81~83、88的输出信号相加,加扰部54的加法器91使乘法器84~87、89的输出信号相加。
而且,加扰部54的乘法器92为了把加法器91的输出信号分配到Q轴而对加法器91的输出信号乘以虚数j。
接下来,加扰部54的加法器93使加法器90的输出信号和乘法器92的输出信号相加,加扰部54的乘法器94对加法器93的输出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Sdpch,n并输出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
调制部55如上述在加扰部54生成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后,正交调制其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并生成调制信号(步骤ST5)。
频率转换部56在调制部55生成调制信号后,频率转换其频率信号并生成无线频率信号,把其无线频率信号放大后向天线57输出(步骤ST6)。由此,无线频率信号被从天线57发送到基站1。
基站1的频率转换部62在天线61接收到从移动站2发送的无线频率信号后,则频率转换其无线频率信号并输出基带信号(步骤ST7)。
正交解调部63在频率转换部62输出基带信号后正交解调其基带信号并输出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步骤ST8)。
解扰部64在正交解调部63输出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后,对其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步骤ST9)。
也就是解扰部64的乘法器100对从正交解调部63输出的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Sdpch,n。
解扩器65对解扰部64的输出信号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并分离各信道的数据(步骤ST10)。
也就是解扩器65的乘法器101~104对从解扰部64输出的I信号分别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Cd,1、Cd,3、Cd,5、Ccc,解扩器65的乘法器105~109对从解扰部64输出的Q信号分别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Cd,2、Cd,4、Cd,6、Cc、Ccc。
然后,解扩器65的积分器110~118在扩展码时间长上对乘法器101~109的输出信号进行时间积分,由此再现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
在此,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DPDCH6被数据用信道合体部66合体,并个别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被再现(步骤ST11)。
而且,解扩器65的积分器113的输出信号和积分器118的输出信号被合成器67合成,并新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被再现(步骤ST12)。
从上述可清楚地知道依据本实施方式1,构成为在加扰部54对扩展器52及分配器53的输出信号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I信号、Q信号)时,考虑I轴的信号功率和Q轴的信号功率来确定A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c(I)、βcc(Q),因此起到的效果是例如可抑制频率转换部56中放大器的失真发生,抑制对邻接频带的妨害。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设定6个数据用信道的情况进行了表述,而当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5以下时,从数据DPDCH1开始依次分配到I/Q轴,不进行有关不需要的数据用信道的处理。而且,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基于所需要的通信服务及通信速度来确定的。
实施方式2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移动站的结构图,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基站的结构图。图中,与图7及图8相同的标识由于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因此省略说明。
58是把由扩展器52扩频后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向加扰部54的乘法器88或乘法器89输出的选择器(IQ复用单元),68是从解扰部64的积分器113或积分器118输入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进行输出的选择器(IQ分离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表述了分配器53把扩展器52中乘法器78的输出数据分配到加扰部54的乘法器88、89,加扰部54的乘法器88、89把I信号的信号功率和Q信号的信号功率成为均一的ADPCCH用的振幅系数βcc(I)、βcc(Q)乘到分配器53的输出信号上,而在I轴及Q轴中,为了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信号功率小的一方的轴上,因此选择器58可以在考虑I轴的信号功率和Q轴的信号功率后把扩展器52中乘法器78的输出数据向加扰部54的乘法器88或乘法器89输出。
也就是在3GPP标准的TS25.213中规定的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则把其数据用信道分配到I轴(参照图15),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2,则把各数据用信道分配到I轴和Q轴(参照图16),对I轴及Q轴交互分配数据用信道。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基于取I轴的信号功率与Q轴的信号功率的平衡的观点,移动站2的选择器58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奇数则把扩展器52中乘法器78的输出数据向加扰部54的乘法器89输出,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Q轴上。
基站1的选择器68为了获得分配在Q轴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从解扰部64的积分器118输入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并输出其控制数据ADPCCH。
另一方面,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偶数,则移动站2的选择器58把扩展器52中乘法器78的输出数据向加扰部54的乘法器88输出,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I轴上。
基站1的选择器68为了获得分配在I轴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从解扰部64的积分器113输入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并输出其控制数据ADPCCH。
由此,如果依据本实施方式2则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起到的效果是例如可抑制频率转换部56中放大器的失真发生,抑制对邻接频带的妨害。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2中,表述了根据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来确定分配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的轴的情况,而也可以是移动站2的选择器58对I轴的信号功率和Q轴的信号功率进行计测来确定分配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的轴。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表述了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I轴及Q轴中信号功率小的一方的轴上,而也可以是如图19及图20所示,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总是分配到Q轴。
也就是可以认为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的扩展码长是256左右,与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DPCCH是相同程度。
所以,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的信号功率与数据用信道的数据DPDCH1等的信号功率相比较小,而且例如考虑到因特网等的利用时,可以认为与在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量相比在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量并不多,因此在设定HSDPA用链路的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
这里,图21~图26示出改变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图中用N显示),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I轴或Q轴情况下的、加扰部54的输出波形中CCDF(Complimentary CumulativeDistribution Function)特性的模拟示例。图中的“I”表示把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I轴情况下的特性,“Q”表示把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Q轴情况下的特性。
所谓CCDF特性表示瞬时功率对平均功率在时间上上升多少的比例(%)。CCDF特性意味着越往右侧,与平均功率相比成为大瞬时功率的比例越大(功率变动越大)。例如,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为1(N=1),查看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Q轴的特性,从平均功率变为3.5dB程度以上高的瞬时功率的时间上的比例为0.1%。
作为放大器,越输入变动大的信号越容易发生失真,为了抑制失真要求大功率的线形性,因而耗电增加。
从图21可以清楚,N=1(数据用信道仅DPDCH1)时,由于控制数据ADPCCH的分配轴是I或是Q而特性大有不同,分配到Q轴时失真发生较少。同样可以清楚,根据N,特性好的分配轴起变化,如果N为奇数则Q轴、如果N为偶数则I轴的分配,其CCDF特性良好。可明确的是,这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分配方法一致,从CCDF特性的观点来看是可减少失真的最佳方法。
然而,与N=1时相比,在N>1的情况下,由于I轴与Q轴之差不大,所以可以认为失真程度的差也较小。
由此,从取I轴的信号功率与Q轴的信号功率的平衡的观点和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特性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即使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Q轴,在实用上也很少会产生问题。
这样,在总是把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ADPCCH分配到Q轴的情况下,如图17及图18所示,则不需要分配器53、合成器67或选择器58、68,起到可实现电路结构简略化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适用于在高速进行数据通信之际收发IQ复用的复数信号。

Claims (24)

1.一种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具备
IQ复用单元,其对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和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
发送单元,其调制由上述IQ复用单元生成的复数信号并进行发送,
上述IQ复用单元在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
2.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IQ复用单元包括对各信道的数据进行扩频的扩展器。
3.权利要求2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扩展器包括
对上述数据用信道的数据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的乘法器;
对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数据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的乘法器;
对下行高速分组数据专用的控制用信道的数据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的乘法器。
4.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IQ复用单元包括加扰部,其用于在对各信道的数据进行IQ复用后进行加扰处理。
5.权利要求4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扰部包括
对上述数据用信道的数据乘以振幅系数的乘法器;
对控制用信道的数据乘以振幅系数的乘法器;
对下行高速分组数据专用的控制用信道的数据乘以振幅系数的乘法器。
6.权利要求4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扰部包括
I轴加法器,其用于相加分配在I轴的信道的数据;
Q轴加法器,其用于相加分配在Q轴的信道的数据。
7.权利要求4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扰部包括乘法器,其用于对IQ复用各信道数据后的上述各信道数据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
8.权利要求1记载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数据的追加通过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来进行。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
具备
接收单元,其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无线频率信号,解调其无线频率信号并输出复数信号;
IQ分离单元,其对从上述接收单元输出的复数信号进行IQ分离并输出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和所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
上述IQ分离单元在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把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分配到I轴的该控制数据分离到其被分配了的I轴或Q轴进行输出。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
移动站,其具备对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和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的IQ复用单元、调制由上述IQ复用单元生成的复数信号并进行发送的发送单元;
基站,其具备接收从上述移动站发送的信号,解调其信号并输出复数信号的接收单元、对从上述接收单元输出的复数信号进行IQ分离并输出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和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的IQ分离单元,
上述移动站的IQ复用单元在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另一方面,上述基站的IQ分离单元在上述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被分配到I轴或Q轴时,把控制数据分离到其被分配了的I轴或Q轴进行输出。
11.一种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对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和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的IQ复用工序;
调制通过上述IQ复用工序所生成的复数信号并进行发送的发送工序,
在上述IQ复用工序中,在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
12.权利要求11记载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IQ复用工序包括对各信道的数据进行扩频的扩展工序。
13.权利要求12记载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扩展工序包括
对上述数据用信道的数据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的乘法工序;
对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数据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的乘法工序;
对下行高速分组数据专用的控制用信道的数据乘以信道分离用的扩展码的乘法工序。
14.权利要求11记载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IQ复用工序包括加扰工序,在对各信道的数据进行IQ复用后进行加扰处理。
15.权利要求14记载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扰工序包括
对上述数据用信道的数据乘以振幅系数的乘法工序;
对控制用信道的数据乘以振幅系数的乘法工序;
对下行高速分组数据专用的控制用信道的数据乘以振幅系数的乘法工序。
16.权利要求14记载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扰工序包括
I轴加法工序,用于相加分配在I轴的信道的数据;
Q轴加法工序,用于相加分配在Q轴的信道的数据。
17.权利要求14记载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扰工序包括乘法工序,用于对IQ复用各信道数据后的上述各信道数据乘以移动站识别用的识别码。
18.权利要求11记载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数据的追加通过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来进行。
19.一种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工序,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无线频率信号,解调其无线频率信号并输出复数信号;
IQ分离工序,对在上述接收工序生成的复数信号进行IQ分离并输出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和所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
在上述IQ分离工序中,在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把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分配到I轴的该控制数据分离到其被分配了的I轴或Q轴进行输出。
20.一种通信方法,其中,
移动站对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和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调制并发送该复数信号,
基站接收从上述移动站发送的信号,解调该信号并生成复数信号,对该复数信号进行IQ分离并输出上述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和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
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在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
上述基站在上述追加的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被分配到I轴或Q轴时,把控制数据分离到其被分配了的I轴或Q轴并进行输出。
21.一种IQ复用装置,用于对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和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
22.一种IQ复用方法,用于对数据用信道的发送数据和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进行IQ复用并生成复数信号,其特征在于:
在追加上述控制用信道的控制数据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把该控制数据分配到I轴。
23.一种移动站,可分配数据用信道、第1控制用信道以及与该第1控制用信道不同的第2控制用信道,其特征在于:
包括
IQ复用单元,其通过IQ复用生成复数信号;
发送单元,其调制由上述IQ复用单元生成的复数信号并进行发送,
上述IQ复用单元在同时IQ复用上述第1控制用信道以及与上述第1控制用信道不同的上述第2控制用信道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把上述第2控制用信道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把上述第2控制用信道分配到I轴。
24.一种发送方法,在可分配数据用信道、第1控制用信道以及与该第1控制用信道不同的第2控制用信道的移动站被实施,其特征在于:
包括
IQ复用工序,通过IQ复用生成复数信号;
发送工序,调制由上述IQ复用工序生成的复数信号并进行发送,
上述IQ复用工序在同时IQ复用上述第1控制用信道以及与上述第1控制用信道不同的上述第2控制用信道时,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奇数则把上述第2控制用信道分配到Q轴、如果数据用信道的设定数是偶数则把上述第2控制用信道分配到I轴。
CNB2004100978932A 2002-01-29 2002-08-21 Iq复用装置和iq复用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64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465/2002 2002-01-29
JP20465/02 2002-01-29
JP2002020465 2002-01-2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66620A Division CN100521590C (zh) 2002-01-29 2002-08-21 一种移动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7481A true CN1617481A (zh) 2005-05-18
CN100446446C CN100446446C (zh) 2008-12-24

Family

ID=2765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666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21590C (zh) 2002-01-29 2002-08-21 一种移动站
CNB200410097891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1095C (zh) 2002-01-29 2002-08-21 Iq复用装置及方法
CN200910145984.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615923B (zh) 2002-01-29 2002-08-21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200910145986.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615925B (zh) 2002-01-29 2002-08-21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B200410097896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1096C (zh) 2002-01-29 2002-08-21 移动站和发送方法
CNB200410097893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6446C (zh) 2002-01-29 2002-08-21 Iq复用装置和iq复用方法
CNB200410097897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58022C (zh) 2002-01-29 2002-08-21 Iq复用装置和iq复用方法
CN200910145985.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615924B (zh) 2002-01-29 2002-08-21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666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21590C (zh) 2002-01-29 2002-08-21 一种移动站
CNB200410097891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1095C (zh) 2002-01-29 2002-08-21 Iq复用装置及方法
CN200910145984.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615923B (zh) 2002-01-29 2002-08-21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200910145986.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615925B (zh) 2002-01-29 2002-08-21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B200410097896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1096C (zh) 2002-01-29 2002-08-21 移动站和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7897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58022C (zh) 2002-01-29 2002-08-21 Iq复用装置和iq复用方法
CN200910145985.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615924B (zh) 2002-01-29 2002-08-21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8) US7289423B2 (zh)
EP (6) EP2809010A1 (zh)
JP (3) JP3795045B2 (zh)
KR (6) KR100850297B1 (zh)
CN (8) CN100521590C (zh)
BR (1) BRPI0208395B1 (zh)
DE (5) DE60211903T2 (zh)
HK (2) HK1070203A1 (zh)
MX (1) MXPA04001892A (zh)
WO (1) WO20030656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09010A1 (en) 2002-01-29 2014-12-03 Mitsubishi Denki K.K. Base stat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US7003269B2 (en) 2002-02-20 2006-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90163B2 (en) 2002-08-08 2012-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enhanced coding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363039B2 (en) 2002-08-08 2008-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reating and utilizing diversity in multiple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79589B1 (ko) * 2003-08-13 2010-09-01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에서 전력 제어 방법들 및 장치
JP4241272B2 (ja) 2003-08-29 2009-03-1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送信タイミング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装置
US9526682B2 (en) 2004-07-16 2016-12-27 L'oreal Fine O/W emulsion
US7746764B2 (en) * 2004-10-22 2010-06-29 Parkervision, Inc. Orthogonal signal generation using vector spreading and combining
JP2006270510A (ja) * 2005-03-24 2006-10-05 Seiko Epson Corp 受信装置および信号復調方法
US20100220606A1 (en) * 2006-03-20 2010-09-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station, fixed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RPI0806527B1 (pt) 2007-01-11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o de dtx e drx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US8467367B2 (en) * 2007-08-06 2013-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and transmission of traffic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01794A1 (en) * 2008-02-08 2009-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devices over shared resources
US8958460B2 (en) 2008-03-18 2015-02-17 On-Ramp Wireless, In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system
US8477830B2 (en) 2008-03-18 2013-07-02 On-Ramp Wireless, Inc. Light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a 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7639726B1 (en) * 2009-03-20 2009-12-29 On-Ramp Wireless, Inc. Downlink communication
US8363699B2 (en) 2009-03-20 2013-01-29 On-Ramp Wireless, Inc. Random timing offset determination
KR101036585B1 (ko) * 2010-11-12 2011-05-24 진영이티에스 (주) 방전 기능이 구비된 자동 부하 전환 개폐기
KR102047834B1 (ko) 2018-07-27 2019-11-22 기림에어테크(주) 교육용 미세먼지 제거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1721A (ja) * 1996-05-27 1997-12-12 Sony Corp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US6173007B1 (en) * 1997-01-15 2001-01-09 Qualcomm Inc. High-data-rate supplemental channel for CDM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FI105377B (fi) * 1997-05-29 2000-07-3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kahden rinnakkaisen kanavan koodijakoiseksi lähettämiseksi sekä menetelmän toteuttava radiolaite
US6108369A (en) 1997-07-11 2000-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hannelization code allocation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369794B1 (ko) 1997-08-18 2003-04-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송신장치의대역확산신호발생장치및방법
JPH11275059A (ja) 1998-03-26 1999-10-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可変速度伝送方法および可変速度伝送装置
RU2198473C2 (ru) * 1998-06-30 2003-02-10 Сименс Акциенгезелльшафт Воздушный интерфейс для систем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и с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ью между мобильными и/или стационарными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ими устройствами
FI981546A (fi) * 1998-07-03 2000-01-04 Nokia Networks Oy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matkapuhelinjärjestelmä
KR100270656B1 (ko) * 1998-08-06 2000-11-01 윤종용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 단말기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US6724813B1 (en) * 1998-10-14 2004-04-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licit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116923B2 (ja) * 1998-11-25 2000-12-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周波数拡散変調回路
DE60008892T2 (de) * 1999-05-31 2004-07-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geschalteten übertragung in einem cdma-kommunikationssystem
GB9923207D0 (en) * 1999-10-01 1999-12-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ower offset assignment for the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in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UMTS)
JP2001267959A (ja) * 2000-03-17 2001-09-28 Fujitsu Ltd Cdma受信装置
JP2001285252A (ja) 2000-03-31 2001-10-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変調装置および変調方法
JP2001308746A (ja) 2000-04-25 2001-11-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6442217B1 (en) * 2000-05-22 2002-08-27 Sicom, Inc. Digital communication receiver with digital, IF, I-Q balancer
JP2002033716A (ja) * 2000-07-18 2002-01-31 Sony Corp Cdma拡散方法およびcdma端末装置
GB0020088D0 (en) * 2000-08-15 2000-10-04 Fujitsu Ltd Adaptive beam forming
KR100438447B1 (ko) * 2000-10-20 2004-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버스트 파일롯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JP3956085B2 (ja) * 2000-12-20 2007-08-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回路
US7031377B2 (en) * 2001-01-26 2006-04-18 Agere Systems Inc. Receiver and low power digital filter therefor
JP2002290275A (ja) * 2001-03-26 2002-10-04 Fujitsu Ltd スペクトル拡散信号受信装置及び干渉キャンセル装置
CA2380039C (en) 2001-04-03 2008-1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data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141387A1 (en) * 2001-04-03 2002-10-03 David Orsha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livery of internet services from a central system to multiple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at guaranteed service levels
US20020183037A1 (en) * 2001-05-31 2002-12-05 Griffin, Sinatra Frank Panic relief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0415550B1 (ko) * 2001-10-05 2004-01-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비동기 코드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의 수신기에서 간단한구조를 갖는 간섭 제거 장치
DE10149544B4 (de) * 2001-10-08 2004-11-11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des Zeitversatzes eines CDMA-Signals und Computerprogramm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EP2809010A1 (en) * 2002-01-29 2014-12-03 Mitsubishi Denki K.K. Base station and receiving method
US7333457B2 (en) * 2002-11-06 2008-02-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High 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for use i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s from mobile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1096C (zh) 2009-03-18
CN100521590C (zh) 2009-07-29
US20080069056A1 (en) 2008-03-20
CN101615923A (zh) 2009-12-30
JP3795045B2 (ja) 2006-07-12
CN1617483A (zh) 2005-05-18
DE60211903D1 (de) 2006-07-06
EP1404031A1 (en) 2004-03-31
MXPA04001892A (es) 2004-06-15
EP1471658B1 (en) 2006-05-31
CN101615925B (zh) 2014-12-10
JPWO2003065628A1 (ja) 2005-05-26
DE60208727T2 (de) 2006-11-02
CN101615924A (zh) 2009-12-30
KR20040111727A (ko) 2004-12-31
EP1471676B1 (en) 2008-11-26
US20050135300A1 (en) 2005-06-23
DE60230065D1 (de) 2009-01-08
JP2005143129A (ja) 2005-06-02
CN1617480A (zh) 2005-05-18
KR100803240B1 (ko) 2008-02-14
EP1471656A3 (en) 2004-11-03
DE60211954T2 (de) 2007-01-25
US20050174969A1 (en) 2005-08-11
US20050130686A1 (en) 2005-06-16
CN101615924B (zh) 2014-12-10
US7102993B2 (en) 2006-09-05
KR100850297B1 (ko) 2008-08-04
US7953124B2 (en) 2011-05-31
US20050122949A1 (en) 2005-06-09
WO2003065628A1 (fr) 2003-08-07
CN100558022C (zh) 2009-11-04
US7145863B2 (en) 2006-12-05
KR20040111729A (ko) 2004-12-31
CN1617482A (zh) 2005-05-18
EP1471656B1 (en) 2006-01-11
KR20040011502A (ko) 2004-02-05
BRPI0208395B1 (pt) 2016-06-28
DE60211753D1 (de) 2006-06-29
US7307943B2 (en) 2007-12-11
EP1471656A2 (en) 2004-10-27
KR20040111728A (ko) 2004-12-31
KR20050120821A (ko) 2005-12-23
KR100803239B1 (ko) 2008-02-14
DE60211903T2 (de) 2007-01-18
DE60208727D1 (de) 2006-04-06
KR100561116B1 (ko) 2006-03-15
KR100561114B1 (ko) 2006-03-15
KR100561115B1 (ko) 2006-03-15
US8897119B2 (en) 2014-11-25
EP1471658A3 (en) 2004-11-03
HK1076211A1 (en) 2006-01-06
JP2009147983A (ja) 2009-07-02
BR0208395A (pt) 2004-06-15
US20040100925A1 (en) 2004-05-27
HK1070203A1 (en) 2005-06-10
US20080069057A1 (en) 2008-03-20
CN101615925A (zh) 2009-12-30
CN100471095C (zh) 2009-03-18
EP1471657A3 (en) 2004-11-03
DE60211753T2 (de) 2006-12-28
EP1404031B1 (en) 2006-05-31
EP1471657A2 (en) 2004-10-27
EP2809010A1 (en) 2014-12-03
KR20040111730A (ko) 2004-12-31
CN101615923B (zh) 2014-12-10
CN100446446C (zh) 2008-12-24
CN1547820A (zh) 2004-11-17
JP3919787B2 (ja) 2007-05-30
EP1471676A1 (en) 2004-10-27
US20120033593A1 (en) 2012-02-09
EP1471657B1 (en) 2006-05-24
EP1471676A4 (en) 2005-12-14
US7289423B2 (en) 2007-10-30
JP4383541B2 (ja) 2009-12-16
EP1471658A2 (en) 2004-10-27
US8064326B2 (en) 2011-11-22
DE60211954D1 (de) 200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17483A (zh) 移动站、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60872C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提供接收信号干扰的正确估计值的系统和方法
CN1141813C (zh) 并行跳变混合直接序列/慢跳频码分多址系统
CN1701535A (zh) 在异步wcdma系统中提供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79502C (zh) 码分多址通信设备及方法
CN1270463C (zh) 有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的移动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290271C (zh) 无线信息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364360A (zh)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53488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发射分集执行解调操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957552A (zh) 调制装置、调制方法以及解调装置
CN1234931A (zh) 发射机,接收机,发射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315270C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和方法
CN1914810A (zh) 发送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918820A (zh) 码分多址中经由增强上行链路重新使用所分配物理信道的正交变量扩频因子代码的方法
CN1701548A (zh) 用于估计使用代码扩频的无线电发射中的噪声和干扰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及无线电发射/接收方法
JP4015684B2 (ja)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4069153B2 (ja)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08011548A (ja)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07295631A (ja)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08005528A (ja)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07336579A (ja)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08022562A (ja) 移動局、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2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2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