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4360A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4360A
CN1364360A CN01800442A CN01800442A CN1364360A CN 1364360 A CN1364360 A CN 1364360A CN 01800442 A CN01800442 A CN 01800442A CN 01800442 A CN01800442 A CN 01800442A CN 1364360 A CN1364360 A CN 1364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spreading
transmission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sta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0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8092C (zh
Inventor
上杉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4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4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80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80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Abstract

基站装置100的扩频部112用移动台装置101解扩后几乎不可能获得规定的信号品质的低扩频率来对发送数据进行扩频,移动台装置101的差错检测部137在从接收数据解扩后的数据中检测出差错时向基站装置100进行数据的再发请求,而解扩/合成部136保持解扩后的数据。然后,移动台装置101重复进行将该保持数据和能够再发的解扩后的数据进行合成的处理,直至差错的未检测出状态。由此,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可以极大地抑制发送功率,可以提高从多个天线发送时的分集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携带电话、具有携带电话功能和计算机功能的信息终端装置等移动台装置、以及与该移动台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等中应用的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披露于(日本)专利第1647396号公报。
图1表示现有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1包括缓冲器10、格式变换部11、扩频部12、调制部13、可变增益放大器14、解调部15、解扩部16、差错检测部17、以及SIR检测部18。
可变增益放大器14的输出信号经环形器19从天线发送。天线接收的信号经环形器19输出到解调部15。
图1所示的移动台装置2包括缓冲器30、格式变换部31、扩频部32、调制部33、可变增益放大器34、解调部35、解扩部36、差错检测部37、以及SIR检测部38。
可变增益放大器34的输出信号经环形器39从天线发送。天线接收的信号经环形器39输出到解调部35。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从基站装置1向移动台装置2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在由缓冲器10进行缓冲后,由格式变换部11格式化为规定的形式,由扩频部12进行扩频。该扩频部12的扩频率以分配了信道的时刻来决定,以后被固定。
扩频数据由调制部13进行调制,再由可变增益放大器14进行放大,经环形器19从天线发送。
该发送信号由移动台装置2的天线来接收,经环形器39输入到解调部35,在那里进行解调后,由解扩部36进行解扩。由此获得接收数据。
在该接收时,SIR检测部38根据接收电平向发送端输出请求电平的上升下降的TPC命令(发送功率控制信号)。
差错检测部37在从接收数据的差错检测位中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输出再发请求信号。
TPC命令和再发请求信号经格式变换部31发送到基站装置1。
在用TPC命令请求电平的上升下降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的解扩部16根据该请求来改变可变增益放大器14的增益,从而变成请求的状态。
在进行了再发请求的情况下,接收到再发请求信号的基站装置1将发送数据进行再发。
这样的控制从移动台装置2对基站装置1也同样进行。
在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将扩频率固定来进行数据通信。即,尽管进行再发请求,但扩频率固定,并且使用一次可获得接收性能的扩频率。为了维持这样的品质而进行高速的发送功率控制。
但是,在现有的装置中,由于是CDMA方式,所以发送功率控制的精度对性能产生的影响大,特别是高速衰落时的控制延迟将是致命的。即,如果不能通过TPC命令高精度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则不能保持期望的品质,在高速衰落中,由于跟随速度慢,所以不能跟随移动台装置,因而存在传输效率恶化的问题。
今后,由于随着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频带升高,衰落的变动速度也加快,所以与目前相比恶化程度极大地增大,此外,由于需要频繁地发送TPC命令,所以其处理时间增大,预计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恶化。
在固定扩频率时,由于假设某个程度条件差的线路需要确定大的某种程度的扩频率,所以不能提高符号速率,不能进行高速传输,存在传输效率恶化这样的问题。
如果进行用于保持平均品质的发送功率控制,则线路品质差的用户需要更大的发送功率,作为发送放大器,需要大的动态范围来对付。线路状态好的情况下,虽然发送功率下降,但平均发送功率也损失。例如,在以标准的一半的功率进行发送的概率和以标准的2倍的功率进行发送的概率相等的情况下,存在与经常以标准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情况相比需要大的平均发送功率的问题。而且,通过发送功率控制使干扰信号的动态范围增大,存在需要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大的问题。
此外,也可以使扩频率自适应地变化,但为此需要传送扩频率。由于进行该传送,所以难以估计最佳的扩频率,例如在即使可以进行估计而需要用于估计的延迟时间的情况下,会妨碍高速通信,而且在传输用于估计的信息的情况下,由于整体的信号量增加,所以存在传输效率恶化这样的问题。
目前,在W-CDMA方式中也实施从多个天线进行发送,但即使从多个天线进行发送,仍然存在发送分集的性能提高不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可以极大地抑制发送功率,可以提高从多个天线进行发送时的分集性能。
该目的如下实现:如果解扩数据可进行合成,合成结果达到规定品质,那么通过着眼于可以取出接收数据,以低扩频率来进行发送,重复进行再发直至数据OK(通过),在每次再发中进行合成来提高品质,结果以最佳的扩频率进行发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A表示线路状态良好时分段提高信号品质的图;
图3B表示线路状态不良时分段提高信号品质的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以及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所示的基站装置100包括缓冲器110、格式变换部111、扩频部112、调制部113、可变增益放大器114、解调部115、解扩/合成部116、以及差错检测部117。
可变增益放大器114的输出信号经环形器119从天线发送。天线接收的信号经环形器119输出到解调部115。
图2所示的移动台装置101包括缓冲器130、格式变换部131、扩频部132、调制部133、可变增益放大器134、解调部135、解扩/合成部136、以及差错检测部137。
可变增益放大器134的输出信号经环形器139从天线发送。天线接收的信号经环形器139输出到解调部135。
该实施例1的特征在于有扩频部112(或132)、解扩/合成部116(或136)、以及差错检测部117(或137)。
扩频部112以在接收端的解扩后不能获得线路状态很好的规定的信号品质的低扩频率(以后称为‘低扩频率’)来对发送数据进行扩频。
解扩/合成部116在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后进行解扩,保持该解扩的接收数据,与下一个接收数据进行合成并输出到差错检测部117,此外,重复将该合成数据也与下一个接收数据进行合成的处理。然后,解扩/合成部116在从差错检测部117输入了OK(通过)标记符的时刻将保持数据复位,再次重复上述处理。
差错检测部117在从解扩/合成部116送出的接收数据的差错检测位中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将请求发送端再发的NG(未通过)标记符输出到格式变换部111,而在未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输出OK(通过)标记符。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将发送数据从基站装置100向移动台装置101发送的情况下,在由缓冲器110进行缓冲后,由格式变换部111格式化为规定的形式,并被扩频部112扩频。
扩频数据由调制部113进行调制,再由可变增益放大器114进行放大,经环形器119从天线发送。
该发送信号由移动台装置101的天线接收,经环形器139被输入到解调部135,在那里被解调后,由解扩/合成部136进行解扩,该解扩数据被保持。
在该接收时,在差错检测部137中,在从接收数据的检错位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通过输出NG标记符向基站装置100请求再发。
接受了再发请求的基站装置100指示解调部115对缓冲器110中保持的数据进行再发。
在输入了NG标记符的解扩/合成部136中,将本次接收的数据与上次的保持数据进行合成。
如果从该合成的接收数据中来检测出差错,则从差错检测部137将OK标记符输出到格式变换部131和解扩/合成部136。由此,获得接收数据,同时向基站装置100发送OK标记符,将解扩/合成部136中当前保持中的数据复位。此外,将缓冲器110中当前保持中的数据复位。
图3A是表示线路状态良好时在每次再发中通过对数据进行合成来提高信号品质的图。图3B是表示线路状态不良时在每次再发中通过对数据进行合成来提高信号品质的图。纵轴(P)表示发送功率,而横轴(T)表示时间。
虚线151表示用于确保线路状态良好时的规定的信号品质所需的发送功率量。虚线152表示用于确保线路状态不良时的规定的信号品质所需的发送功率量。虚线151表示比虚线152低的值。这表示线路状态越良好,发送功率越小。
在t1时,从基站装置100发送到移动台装置101的数据161由解扩/合成部136解扩后保持。此时,基站装置100的发送功率弱,如果在移动台装置101中未达到确保规定的通信品质,则该情况下在差错检测部137中检测出差错,向基站装置100请求再发。
接受了再发请求的基站装置100在t2时将与数据161相同的数据162再发到移动台装置101。移动台装置101接收到的数据162与已经由解扩/合成部136保持的数据161进行合成。如果从该合成的接收数据中未检测出差错,则向基站装置100发送OK标记符。
在图3B中,与上述同样,在T1时也发送数据171,在T2时发送数据172,进行数据171和数据172的合成。但是,由于不能确保规定的信号品质,所以差错检测部137检测出差错。因此,在T3时,还进行与数据173的合成,而在T时进行与数据174的合成,以确保规定的信号品质。
如图3A所示,线路状态良好时,由于用于确保规定的通信品质的发送功率小,所以再发次数少即可(图3A的情况下,再发次数为1次)。
但是,如图3B所示,在线路状态差时,由于用于确保规定的通信品质的发送功率大,所以再发次数也多(图3B的情况下,再发次数为3次)。
根据实施例1的数据传输装置,以低扩频率来进行发送,通过重复进行再发直至数据达到OK,并在每次再发中进行合成来提高品质,结果能够以最佳的扩频率来发送。因此,没有最佳速率的反映延迟,不必通知速率。
即,由于估计了以往那样的固定扩频率下的某种程度条件差的线路,不确定大到某种程度的扩频率也可以,所以可以提高符号速率,由此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由于也可以不进行频繁地传输用于保持平均品质的TPC命令的发送功率控制,所以不进行该控制,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由于也可以不进行用于保持原有的平均品质的发送功率控制,所以不需要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大,可以抑制发送功率。
(实施例2)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4中,与图2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4与图2的不同点在于基站装置200的差错检测部217和移动台装置201的差错检测部237。
差错检测部217(或237)仅在从解扩/合成部116(或136)可发送出的接收数据被最佳地接收的情况下,向发送端发送该最佳接收到的数据的号(OK(通过)分组号)。
根据实施例2的数据传输装置,由于仅在接收数据被最佳地接收的情况下,向发送端发送OK分组号,所以在再发多的情况下不发送无用的再发请求信号即可。
(实施例3)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5中,与图2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5与图2的不同点在于,在基站装置300中追加了信道变更部311,而在移动台装置301中追加了信道变更部312。
将信道变更部311(或312)连接在差错检测部117(或137)和调制部113(或133)之间,在基于NG标记符再发时,指示改变作为信号的传输媒体的信道(例如频率)。
根据实施例3的数据传输装置,由于在再发时可改变作为信号传输媒体的信道,所以可获得分集效果,可以避免低速衰落时线路长时间为低品质的状态。在每次再发时可以不执行,也可以定期地执行。
(实施例4)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6中,与图2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与图2的不同点在于,将基站装置400和移动台装置401构成为多载波发送接收结构。在本例中,假设使用频率f1、f2和F1、F2。
即,如图6所示,在包括两系统的图2所示的结构元件的基站装置400中,包括:S/P(Serial/Parallel:串行/并行)变换部411,对发送数据进行并行变换并输出到各缓冲器110-1、110-2;以及混合部412,将各调制部113-1、113-2的输出信号进行混合并输出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14。
此外,包括:各滤波器413-1、413-2,仅使通过环形器119的接收信号的频率F1、F2分量通过并输出到各解调部115-1、115-2;以及P/S(Parallel/Serial:并行/串行)变换部414,对来自解扩/合成部116-1、116-2的接收数据进行并行变换并输出接收数据。
在移动台装置401中,包括:S/P变换部415,对发送数据进行并行变换并输出到各缓冲器130-1、130-2;以及混合部416,将各调制部133-1、133-2的输出信号进行混合并输出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34。
此外,包括:各滤波器417-1、417-2,仅使经环形器139的接收信号的频率f1、f2分量通过并输出到各解调部135-1、135-2;以及P/S变换部418,对来自解扩/合成部136-1、136-2的接收数据进行并行变换并输出接收数据。
根据实施例4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使用多载波传输,分集效果提高,并且可进行高速速率传输,可以使平均发送速率保持在某种程度的一定(如果是多个载波,则其内OK的载波数大致一定)。
此外,能够独立地判定每个载波中数据是否成立,在瞬时的线路中,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速率。这里,如果为分组传输,与提高平均差错率相比,在品质上产生差别,使偶然良好的分组在短时间内结束的方法好。
(实施例5)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7中,与图6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6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7与图6的不同点在于,在基站装置500和移动台装置501中包括任意选择设定多载波的频率的频率选择部511~514。
即,由频率选择部511~514可以任意地选择设定被发送接收的数据的载波频率。
根据实施例5的数据传输装置,由于可以任意地设定发送接收数据的载波频率,所以可获得频率分集效果。
(实施例6)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8中,与图6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6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8与图6的不同点在于,在用于进行OFDM通信的基站装置600和移动台装置601中,包括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部611、613、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部612、614。
即,在基站装置600中,包括:IFFT部611,对来自扩频部112-1、112-2的扩频数据进行傅立叶逆变换并输出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14;以及FFT部612,对经环形器119的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并输出到解扩/合成部116-1、116-2。
在移动台装置601中,包括:IFFT部613,对来自扩频部132-1、132-2的扩频数据进行傅立叶逆变换并输出到可变增益放大器134;以及FFT部614,对经环形器139的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并输出到解扩/合成部136-1、136-2。
根据实施例6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进行OFDM通信,可以进一步提高频率效率。
(实施例7)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解扩/合成部的结构方框图。图9所示的解扩/合成部700是实施例1~6说明的解扩/合成部的某一个。
解扩/合成部700包括:解扩部701、90度相位旋转部702、180度相位旋转部703、270度相位旋转部704、各合成部705~712、选择器713、第1缓冲器714、以及第2缓冲器715。
在这样的结构中,接收信号由解扩部701进行解扩后,由90度相位旋转部702、180度相位旋转部703及270度相位旋转部704将相位旋转90度、180度、270度。
该旋转后的数据与无旋转数据一起由各合成部705~712进行与第1缓冲器714和第2缓冲器715中保持的上次数据的合成,并输出到选择器713。
选择器713选择品质最好的数据,将该数据作为接收数据来输出,同时保持在第1缓冲器110中。此外,选择品质第2好的数据,该数据被保持在第2缓冲器715中。
各缓冲器714、715中保持的数据在OK标记符输入时被复位。
根据实施例7的数据传输装置的解扩/合成部,通过将解扩后的接收数据旋转适当的相位来合成,可以选择接近最佳品质的接收数据。作为合成的方法,除了相位以外还可以自适应地选择与振幅有关的方法,可以期待进一步提高性能。这样,选择分支越增加,硬件规模越大,但性能提高。
(实施例8)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解扩/合成部的结构方框图。图10所示的解扩/合成部800是实施例1~6说明的解扩/合成部的任何一个。
解扩/合成部800包括解扩部801、第1~第4缓冲器802~805、系数生成部806、乘法部807~810,814、加法部811、减法部812和开关813。
在这种结构中,接收信号由解扩部801解扩后保持在第1~第4缓冲器802~805中,该保持按接收顺序进行。
乘法部807~810,814将各保持数据与来自系数生成部806的系数相乘,将全部这些乘法结果用加法部811相加。将该相加数据作为接收数据输出,同时,通过用减法部812减去期望值,经开关813将二者的差分输出到系数生成部806。
在系数生成部806中,每次新的再发信号到来时将全部系数再次更新。过去的系数不变,仅把新系数最佳化。即,过去的系数将过去确定的系数用作初始值,新的系数将0用作初始值来再次将全部系数最佳化。
这样,根据实施例8的数据传输装置的解扩/合成部,作为将解扩后的接收数据与保持数据合成的方法,通过以最小乘方误差为指导原理的自适应信号处理(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RLS(Recursive Least Squares:递归最小平方)、GA(Generic Algorithm:一般算法)等)对再发的全部信号求出最佳系数来合成,因此可得到接近最佳品质的接收数据。
(实施例9)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解扩/合成部的结构方框图。
图1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由用户为3个的3台移动台装置901、902、903、配有与这些移动台装置901、902、903的数量对应数量的发送接收部911、912、913的基站装置900、以及在两者上搭载的发送天线来构成。
各移动台装置901、902、903具有与图2的移动台装置101相同的结构。移动台装置900的各发送接收部911、912、913包括图2的基站装置100的缓冲器110、格式变换部111、扩频部112、调制部113、可变增益放大器114、解调部115、解扩/合成部116、差错检测部117的结构。
即,基站装置900在各发送接收部配有发送天线,与移动台装置901、902、903进行通信。
根据实施例9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使基站装置900的发送天线为多个,特别是在下行线路中,可以使移动台装置901、902、903间的衰落独立,由此可以降低干扰。
通过具有移动台装置的数量以上的发送天线,从完全不同的天线对每个移动台装置进行发送,可以进一步增强效果。
(实施例10)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12中,对与图11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1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2与图11的不同点在于,包括合成部1011、1012,使特定的用户之间形成组,对每个组由不同的天线来进行发送。
例如,包括用户为4个、即移动台装置除了图11所示以外还包括移动台装置904,基站装置1000包括对应于这些移动台装置901、902、903、904数量的发送接收部911、912、913、914以及两个发送天线。
合成部1011对来自发送接收部911、912的发送数据进行合成,合成部1012对来自发送接收部913、914的发送数据进行合成。
该情况下,用基站装置1000的一个发送天线向两台移动台装置901、902发送数据,用另一个发送天线向其他两台移动台装置903、904发送数据。
根据实施例10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使指定的移动台装置之间形成组,对每个组从不同的发送天线进行发送,即使在难以准备用户数量以上的发送天线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干扰。
(实施例11)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13中,对与图12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1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3与图12的不同点在于,在基站装置1100中,在各发送序列的输出端和天线之间连接组变更部1101,用该组变更部在每次再发数据中变更分组的内容。
根据实施例11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避免指定的移动台装置之间经常用相同的线路来发送,可以进一步降低干扰。可以不在每次再发时进行,而定期地进行就可以。
(实施例12)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14中,对与图2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4与图2的不同点在于,在基站装置1200和移动台装置1201中,在差错检测部117(或137)和格式变换部111(或131)之间连接计数器1210、1211。
计数器1210(或1211)设定用于限制发送NG标记符的次数,对NG标记符的发送次数进行计数,如果该计数次数达到设定次数,则中止NG标记符的发送。
如果没有这样的限制,则基本不使用的线路信号始终重复进行再发,对其他移动台装置产生长时间干扰,这种情况下,会执行线路中断等处理。
根据实施例12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防止基本不使用的线路信号始终重复进行再发。此外,不对其他用户产生长时间干扰。
(实施例13)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15中,对与图2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5与图2的不同点在于,在基站装置1300和移动台装置1301中,在差错检测部117(或137)和格式变换部111(或131)之间连接响应信号生成部1310、1311。
响应信号生成部1310(或1311)在接收到OK标记符或NG标记符的情况下,将表示正确地接收到该标记符的响应信号发回到标记符的发送源。
根据实施例13的数据传输装置,在接收到OK标记符或NG标记符的情况下,由于将其接收响应信号发回到发送源,所以在该标记符出错的情况下,没有例如产生将本不该再发的数据进行再发,而将需要再发的数据没有进行再发的发送接收间的控制偏差。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可以极大地抑制发送功率,可以提高从多个天线发送的分集性能。
本说明书基于2000年3月15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0-072715专利申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应用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携带电话、具有携带电话功能和计算机功能的信息终端装置等的移动台装置、以及与该移动台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等。

Claims (26)

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解扩部件,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扩并保持,将该保持的数据和再发的解扩后的数据进行合成;以及差错检测部件,进行对该解扩部件合成的数据的检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差错检测部件将在未检测出差错时接收到最佳数据通知发送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差错检测部件在检测出差错时不进行对通信对方的再发请求,而将在未检测出所述差错时接收到的最佳数据通知所述通信对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解扩部件将对解扩后的数据进行了任意相位旋转的多个数据和保持数据进行合成,从该合成数据中输出最合适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解扩部件以最小平方误差为指导原理的自适应信号处理来求合成系数,在该系数和多个保持数据相乘后进行相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数据的再发次数进行任意限制的部件。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保持部件,暂时保持发送数据;扩频部件,对该保持部件中保持的发送数据进行扩频;以及解调部件,在接受了来自通信对方的再发请求的情况下使发送数据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件中,而在未接受来自通信对方的再发请求的情况下将所述保持部件中保持的发送数据复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扩频部件在接收端线路状态为最好状态以外的情况下,以解扩后的信号几乎不能获得规定的品质的低扩频率来对发送数据进行扩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道变更部件,基于差错检测的再发时或定期地变更作为数据传输媒体的信道。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数据的发送时使用多载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频率选择部件,从多载波任意地选择设定发送接收数据的载波频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扩频后的数据以OFDM来进行多载波化。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发送天线,将一个发送天线对应于各个通信对方来发送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多个通信对方形成组,将一个发送天线对应于各个组来发送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变更部件,变更对应于发送天线的组。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回部件,将表示能正确接收表示差错检测结果的标记符的响应信号发回到标记符的发送源。
17、一种包括数据传输装置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解扩部件,保持解扩后的数据,将该保持的数据和可再发的解扩后的数据进行合成;以及差错检测部件,在从扩频的接收数据的解扩后的数据中检测出差错时,向通信对方进行再发数据的请求。
18、一种包括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解扩部件,保持解扩后的数据,将该保持的数据和可再发的解扩后的数据进行合成;以及差错检测部件,在从扩频的接收数据的解扩后的数据中检测出差错时,向通信对方进行再发数据的请求。
1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在接收端线路状态为最好的情况以外时用解扩后的信号几乎不可能获得规定的品质的低扩频率来对发送数据进行扩频并发送,接收端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扩并保持,在该保持数据和再发的解扩后的数据进行合成所得的数据中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向所述发送端进行数据的再发请求,所述发送端在接受了来自接收端的再发请求的情况下将发送数据进行再发。
2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重复进行再发,直至接收端在接收数据中未检测出差错,所述接收端保持所述接收数据,在每次所述再发中将接收数据和所述保持的数据进行合成,并进行合成数据的差错检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仅在接收数据最佳的情况下通知发送端,所述发送端进行再发,直至接受到所述最佳的通知。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将数据再发时作为数据的传输媒体的信道改变为上次的信道。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数据的发送接收中使用多载波,发送端将对数据进行再发的载波改变为上次的载波。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以OFDM来进行多载波化。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地限制数据的再发次数。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能够正确地接收表示差错检测结果的标记符发回到标记符的发送源。
CNB018004423A 2000-03-15 2001-03-12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0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72715/00 2000-03-15
JP2000072715A JP2001268049A (ja) 2000-03-15 2000-03-15 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4360A true CN1364360A (zh) 2002-08-14
CN100488092C CN100488092C (zh) 2009-05-13

Family

ID=18591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044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8092C (zh) 2000-03-15 2001-03-12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999497B2 (zh)
EP (1) EP1179905A4 (zh)
JP (1) JP2001268049A (zh)
KR (1) KR100438240B1 (zh)
CN (1) CN100488092C (zh)
AU (1) AU4109301A (zh)
WO (1) WO20010698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7500C (zh) * 2003-01-23 2008-03-26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接收电路、发送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接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10125D0 (en) * 2001-04-25 2001-06-2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66195B1 (ko) * 2001-11-10 2008-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방식의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시공간-주파수 부호화/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EP1442545B1 (en) * 2001-11-10 2007-0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fbc 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n ofdm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679759B2 (ja) 2002-01-17 2005-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
JP2003218778A (ja) * 2002-01-24 2003-07-31 Nec Corp 無線送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018904B2 (en) 2002-09-06 2011-09-13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selection method
US7046716B1 (en) * 2003-07-14 2006-05-16 Miao George J Dual-mode ultra wideband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s
EP1655878A1 (en) 2004-11-03 2006-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transmitter structure reducing ambiguity by repetition rearrangement in the symbol domain
EP1807960B1 (en) * 2004-11-03 2013-11-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ambiguity levels of transmitted symbols
WO2006048061A1 (en) 2004-11-03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transmitter structure removing phase ambiguity by repetition rearrangement
KR101245403B1 (ko) * 2005-08-12 2013-03-25 뉴저지 인스티튜트 오브 테크놀로지 NxM 안테나를 이용한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배열 방법 및 장치
US7733988B2 (en) * 2005-10-28 2010-06-08 Alcatel-Lucent Usa Inc. Multiframe control channel detection for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JP4809143B2 (ja) * 2006-07-06 2011-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データ処理装置
JP2008278530A (ja) * 2008-06-18 2008-11-13 Nokia Corp アンテナ選択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1356A (ja) 1981-11-10 1983-05-16 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 <Kdd> 誤り制御方式
JPS61222335A (ja) 1985-03-27 1986-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タ受信装置
JPH0685513B2 (ja) * 1986-07-21 1994-10-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ータ再送伝送方法
JPH01300732A (ja) 1988-05-30 1989-12-05 Toshiba Corp 再送要求方式
FR2701178A1 (fr) * 1993-02-03 1994-08-05 Philips Electronique Lab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par étalement de spectre à multiutilisateurs.
ZA95797B (en) * 1994-02-14 1996-06-20 Qualcomm Inc Dynamic sectorization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75551B1 (en) * 1997-07-31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peak cancellation to reduce the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SG77607A1 (en) * 1997-08-26 2001-01-16 Univ Singapore A multi-us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eceiver
US6138260A (en) * 1997-09-04 2000-10-24 Conexant Systems, Inc. Retransmission packet capture system within a wireless multiservice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with turbo decoding
US6145108A (en) * 1997-09-04 2000-11-07 Conexant Systems, Inc. Retransmission packet capture system within a wireless multiservice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US6101168A (en) * 1997-11-13 2000-08-08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 efficient retransmission using symbol accumulation
JP3525728B2 (ja) 1998-03-03 2004-05-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3406831B2 (ja) * 1998-03-19 2003-05-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のアレー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JP2901585B1 (ja) 1998-03-20 1999-06-07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このシステムに使用する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2000031944A (ja) 1998-07-07 2000-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装置並びに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7500C (zh) * 2003-01-23 2008-03-26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接收电路、发送接收方法以及发送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8092C (zh) 2009-05-13
WO2001069828A1 (fr) 2001-09-20
JP2001268049A (ja) 2001-09-28
AU4109301A (en) 2001-09-24
KR20010114266A (ko) 2001-12-31
KR100438240B1 (ko) 2004-07-02
EP1179905A4 (en) 2009-03-04
EP1179905A1 (en) 2002-02-13
US6999497B2 (en) 2006-02-14
US20020159502A1 (en) 200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8889C (zh) 用多单元天线发送分集方案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184749C (zh) 分组交换蜂窝系统中下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324814C (zh) 移动体通信系统和基站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364360A (zh)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217499C (zh)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2291C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访问方式、移动站和基站
CN1309180C (zh) 在电网上的点到多点系统中用于多路访问和传输的方法
CN1240231C (zh) 以专用方式控制各移动台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CN1235435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CN1650547A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装置
CN1157866C (zh)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473448A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816993A (zh)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CN1832467A (zh) 正交频分复用发送装置及方法、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
CN1669262A (zh) 通信装置和数据的重发控制方法
CN1448039A (zh)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方法、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CN1507708A (zh) 一个方向使用ofdm而另一方向使用dsss的通信系统
CN1619973A (zh)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传输功率的方法
CN1783766A (zh) 数据分组多路接入通信方法及其发射和接收设备
CN1926785A (zh)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CN1164132C (zh) 改进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布置的方法
CN1369981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处理方法以及接收装置
CN101064577A (zh)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58787C (zh)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659803A (zh) 数据分配装置和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