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5514A - 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推顶碟片托盘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推顶碟片托盘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5514A
CN1595514A CNA2004100027439A CN200410002743A CN1595514A CN 1595514 A CN1595514 A CN 1595514A CN A2004100027439 A CNA2004100027439 A CN A2004100027439A CN 200410002743 A CN200410002743 A CN 200410002743A CN 1595514 A CN1595514 A CN 1595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tray
ejection
pin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27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稻谷昭久
津上隆
熊仓淳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63948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390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1357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3909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5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5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3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herein the playing unit is moved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selected recor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4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7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11B17/047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with opening mechanism of the cartridge shutt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1Wrong insertion prevent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来推顶一碟片托盘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保持架,保持架在主体的前侧面上有一开口,保持架能保持住从保持架的开口插入的托盘;以及一用来推顶由保持架保持的托盘的推出器,推出器至少包括一个设置于装置主体上的推顶按钮;一由推顶按钮操控的推出杆;以及一用来使推出杆回复到原始位置的弹性件,推出杆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第一位置,推出杆在保持架内突伸出来以推顶由保持架保持住的托盘,在第二位置,推出杆从保持架回缩,其中,当按动推顶按钮时,推出杆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以与由保持架所保持的碟片托盘的凹槽之一端相啮合,而将其推顶出来。

Description

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推顶碟片托盘的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97120577.9、申请日为1997年10月5日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磁-光碟片托盘,并配有推出器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尤其涉及用于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推顶碟片托盘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例如,一用于记录和/或再现置于一碟片托盘内的64毫米直径磁光碟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使用这种装置,为了记录和/或再现操作,通过一用来支持碟片托盘的托盘支架或保持件,将碟片托盘加载或装于一记录和/或再现部件上。一旦加载好,活门杆就将碟片托盘的活门打开。
但是,使用已知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由于一误插保护突起部通常与移动的托盘支架在它的内部结合成整体,所以很难判断可能导致活门杆断裂的碟片托盘对托盘支架的误插入。请注意,可以连续记录和/或再现直径为64毫米置于碟片托盘内的磁光碟的、具有托盘自动变换器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还没有得到发展。
另外,使用上述已知的装置,当记录和/或再现操作后为了变换一碟片托盘,例如,按压一设置在装置前面的推出键或按钮,使碟片托盘向外弹出。在这方面,已建议一种可连续记录和/或再现碟片的、具有托盘变换器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这些装置通常采用的结构具有一托盘推出器,用来将碟片向外推出,所述推出器与用来加载或卸载一碟片托盘的托盘加载器的托盘支架部分连接。
但是,使用已知的具有托盘变换器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由于用的是将用来向外推出碟片托盘的托盘推出器与一用来水平或垂直移动碟片托盘的托盘加载器的托盘支架部分相结合的结构,所以当进行记录或再现操作过程中,碟片托盘不能被推出和另一个变换。而且,托盘推出器具有两个分开的部分,即一托盘支架或保持件部分和一装置主体部分,这增加了部件的数目,使整个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推顶碟片托盘的装置,它可简化装置结构,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来推出碟片托盘的装置,碟片托盘的一侧面具有一开口和一凹槽,托盘包括一用来打开和关闭通过凹槽的开口的活门,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一在所述主体前侧上的开口,所述支架支持从所述支架的所述开口插入的托盘;和
一用来推顶由所述支架保持的托盘的推出器,所述推顶器至少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推顶按钮;一由所述推顶按钮操控的推出杆;以及一用来使所述推出杆回复到原始位置的弹性件,所述推出杆可旋转地设置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推出杆在所述支架内突伸出来以推顶由所述支架保持住的托盘,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推出杆从支架回缩,
其特征在于,当按动所述推顶按钮时,所述推出杆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与由所述支架所保持的托盘的凹槽之一端相啮合,而将其推顶出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来推顶多个碟片托盘的装置,每个碟片托盘在其一侧面上形成有一开口和一凹槽,每个托盘包括一用来打开和关闭通过所述凹槽的所述开口的活门,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多个支架,每个支架在所述主体的前侧面上形成有一开口,每个支架能保持住从所述支架的开口插入的托盘;以及
用来推顶由所述支架保持的托盘的多个推顶器,所述推顶器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推顶按钮;由所述推顶按钮操控的多个推出杆;以及用来使所述推出杆回复到原始位置的多个弹性件,所述推出杆可旋转地设置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每个推出杆在所述支架内突伸出来以推顶由所述支架保持住的托盘,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推出杆从支架回缩,
其特征在于,当按动所述推顶按钮之一时,所述相应的推出杆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与由所述支架所保持的碟片托盘的凹槽之一端相啮合,以将其推顶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一托盘变换器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与图1类似的视图,示出前盖打开时的碟片记录/或再现装置;
图3是示出一托盘推出器的立体图;
图4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示出一托盘推出器;
图5是示出托盘推出器的后视图;
图6是示出托盘推出器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7是示出托盘推出器的局部横剖面图;
图8是示出托盘推出器的局部剖开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与图3类似的视图,示出托盘变换器和一碟片托盘;
图10是与图4类似的视图,示出托盘变换器;
图11是示出托盘变换器的一左视图;
图12是示出托盘变换器的局部剖开的右视图;
图13是示出托盘变换器的局部剖开的平面图;
图14是从前方看的,示出托盘变换器的一纵向剖面图;
图15是从右侧看的,示出托盘变换器的一横剖面图;
图16是从左侧看的,与图15类似的横剖面图,示出托盘变换器;
图17是与图13类似的视图,示出一托盘变换器的下层底座;
图18是一局部剖切、局部放大的立体图,示出托盘变换器;
图19是示出一托盘加载器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20是示出一托盘加载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1是与图9类似的视图,示出一托盘加载器的托盘托架;
图22是示出托盘加载器的托盘托架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23是一与图21类似的视图,示出托盘变换器的记录和/或再现部分;
图24是一与图2类似的视图,示出托盘变换器的磁头移动器;
图25是一说明图,示出已插在托盘变换器托盘支架的主支架之间的碟片托盘;
图26是与图25类似的视图,示出已误插在托盘支架的主支架间的碟片托盘;
图27A是与图8类似的视图,示出当碟片托盘不是以正确的插入方向插入时,锁定杆和碟片托盘间的关系;
图27B是与图27A类似的视图,示出当碟片托盘面朝下插入时锁定杆和碟片托盘间的关系;
图28是与图26类似的视图,示出一正准备与一碟片托盘左侧滑槽接合的锁定杆的第二突出部;
图29是与图28相似的视图,示出一正与碟片托盘左侧锁定凹槽接合的锁定杆的第一突出部;
图30是与图29类似的视图,示出即将被转移到托盘支架的辅助支架上的碟片托盘,此时,锁定杆对碟片托盘的锁定业已解除。
图31是与图30类似的视图,示出了正在被转移到托盘支架的辅助支架上的碟片托盘;
图32是与图31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在传送中正从碟片托盘右侧面滑动凹槽移动的活门杆;
图33是与图32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即将被打开的碟片托盘的活门,活门杆正返回其原始位置。
图34是与图33类似的视图,示出已完全插入托盘支架的辅助支架内的碟片托盘;
图35是与图34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在推出碟片托盘前的托盘推出器;
图36是与图35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在推出碟片托盘后的托盘推出器;
图37是与图36类似的视图,示出了通过托盘推出器推出杆的滑动使推出按钮保持被按而实现的碟片托盘与推出按钮的配合。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请参阅附图。下面将对本发明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2,图中总的由标号1表示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可适用于碟片托盘200(例如见图9),托盘内具有作为可记录光碟的磁光碟210,并且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具有变换碟片托盘200的功能。在这个实施例中,有五个磁光碟210,每个磁光碟的直径是64毫米并且容纳于碟片托盘200的一薄盒形主体201内。一托盘推出器10大体设置在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盒形主体2内的中心位置,以便分别将碟片托盘200推出。
如图1-2所示,装置主体2的一前面板中心具有一凹面2A,在凹面内一盖4由一对支撑轴3支撑,它可从垂直直立或关闭状态运动至水平延伸或打开状态。盖4在它的中心位置和下部位置分别形成大的和小的矩形透明窗5、6,以便在盖4关闭时,也可以通过中心窗口5看见托盘推出器10接纳碟片托盘200的五个矩形开口12和通过下部窗口6看见一显示器7。
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板下部从右边向中心设置一停止按钮8a、一记录/再现按钮8b、一倒盘按钮8c和一插入按钮(cue button)8d,而在它的右部从上到下设置五个指示器9a-9e。每个指示器9a-9e用来显示相应碟片托盘200的存在,并显示它记录/再现操作的实现。例如,当被接纳于最上面开口12内的碟片托盘200内的磁光碟210(见图1-2中的“碟片1”)处于记录操作时,一红的发光二级管(LED)被接通。而当它处于再现操作时,一绿的发光二级管被接通。一大的矩形开口2B设置在装置主体2前面板的中心凹面2A内,而五个小的矩形开口2a-2e垂直而等距离地设置在凹面2A和指示器9a-9e之间。
如图2所示,托盘推出器10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板上,并从凹面2A延伸到五个开口2a-2e。参照图3-7,托盘推出器10构成一个单元,它包括一支架11,五个推出杆14,它们可转动地被支撑于一盒13内,盒13设置在支架11的右部内,五个可滑动地被支持在盒13内的推出按钮15,一与盒13的后部拧紧的安装板16,和每根都介于推出杆14和安装板16之间的拉伸螺弹簧17。
如图3至5所示,构成托盘推出器10一主体的支架11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大体呈矩形的管,它具有一与盒13结合成整体的右壁11a。五个用来接纳碟片托盘200的矩形开口12由等距离设置的平行于支架11上壁11b和下壁11c的四块隔板11d所构成。即,五个开口12垂直设置,使相邻的两个开口由一与隔板11d厚度相对应的小间隙所隔开。五条狭缝11e等距离地设置在支架11的右壁11a内,每条狭缝都位于壁11b、11c与隔板11d之间的中间位置,或者位于两隔板11d之间的中间位置。参照图3至8和图35至37,五个矩形管状开口13a等距离地垂直设置在支架11的盒13的前方,在那里支撑着可沿横向滑动的五个推出键15。每个盒13的开口13a在它的上侧和下侧形成阶梯形部分13b,并且如图8所示,在右壁11a的侧面上形成一水平引导凹槽13c。
参照图6和图8,推出杆14由一金属板制成并大体呈T形,它具有一端部14a,端部伸进支架11的开口12内,并通过右壁11a的狭槽11e缩回支架的盒13内。通过一预定的方法,如铆接,推出杆14具有一金属圆柱形支撑销14b和一设置在它的底座下侧及底座端部的接合销14c,并且在它边缘中心支撑销14b侧位置上形成一折弯部14d。推出杆14的支撑销14b被支承得可在盒13水平导槽的L形突出部13d与推出按钮15的一侧(图8中的左侧面)之间水平移动,并在水平导槽13c的突出部13d的侧面上可以转动。
如图1至4中所示,从盒13的开口13a中露出的一推出按钮15的操作部分15a(这与装置主体2的前面板上2a至2e的开口相对应)其右半部和左半部可交替突出。如图8和35至37中所示,推出按钮15具有一在它的一侧上从中心向后形成的中空部15b和一在中空部15b的下侧、并平行于盒13水平导槽13c的导槽15c。推出杆14具有插入推出按钮15的中空部15b内的底座端部,和与推出按钮15的中空部15b的导槽15c松配合的配合销14c。推出按钮15具有与它上下侧结合成整体的凸缘15d,它们紧靠盒13开口13a的阶梯形部分13b,以防止推出按钮15从它的前侧脱落。
参照图5至8,通过将一矩形金属板的中心部分弯曲成一具有开口的框形而形成安装板16。安装板16的一折弯部16a具有一端部16b,它具有五个垂直等距离形成的折弯部,每个紧靠着盒13的水平导槽13c,以防止推出杆14的支撑销14b从水平导槽13c内脱落。在推出杆14端部14a一侧上的安装板16的一折弯部16c具有五个垂直等距离形成的U形凹槽16d。拉伸螺旋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折弯部分16c的凹槽16d和推杆14的折弯部14d接合。拉伸螺旋弹簧17的弹性拉力使推出杆14和推出按钮15返回如图8所示的初始位置或状态,即对于前者来说,是端部14a缩回盒13的状态,和对于后者来说,是凸缘15d紧靠盒13阶梯形部分13b的状态。在折弯部16a侧面上的安装板16的一框架16e用作一挡板,推出按钮15的后部(凸缘15d)紧靠着它。
参照图9,设置在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的主体2内,在托盘推出器10后面的是一托盘变换器20,将如下面所描述的,它用来把容纳在开口12中的碟片托盘200之一传送到一记录和/或再现部分100和一记录磁头130处,或将碟片托盘200返回相应的开口12以便自动地变换另一个。托盘变换器20包括一托盘支架21,它用来支持容纳在开口12内的碟片托盘200;一托盘加载器30,它用来把由托盘支架21支持的碟片托盘200装入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或从那里把碟片托盘200退出;一磁头移动器150,它用来从托盘加载器30的托传送器31的垂直位置移动记录磁头130;并且构成一个具有托盘推出器10,并安装在位于装置主体2下部内的下底座18上的设备。
如图9和13中所示,托盘支架21包括一对固定于装置主体2内下底座18前部的主支架22L、22R;一辅助支架23,它用来支持通过托盘加载器30从支柱架22L、22R传送来的托盘200,并且通过托盘加载器30的一升降底盘40可相对于可浮动地设置在下底座18上的记录和/或再现部分100作垂直移动。
参照图9至12,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主支架22L和22R具有与它前面的上部以及它的上下侧结合成整体的突出部分22a、22a’。主支架22L、22R与托盘推出器10的支架11接合,并且通过突出部分22a、22a’把上下底座18、19设置在装置主体2内,通过螺钉等将它们与下层和上层底座18、19固定在一起。五个用来支持碟片托盘200的C形支架部分22b与每个主支架22L、22R结合成整体,以便与支架11的多个开口12连通。另外,如图13所示,在侧壁22c的后部内的左侧主支架22L内形成一水平引导孔22d,面对支架部分22b之间的中间位置。
参照图18,一由合成树脂制成大体上呈F形锁定杆24被水平地、可滑动地支撑在左侧主支架22L的水平引导孔22d内。在下侧端部中心位置处与锁定杆24的右侧面结合成整体的是一用来支持碟片托盘200的第一厚舌形突出部分24a,和一用来防止碟片托盘200误插入的第二矩形板状突部分24b。锁定杆24具有在它上侧左部形成的一凹槽24c;一在它左侧面中心部分的上部形成的一推压器24d。另外,锁定部件24还具有一抗脱离爪24e和一在它左侧面中心下部形成的、用来变换操作的操作部件24f。
如图18中所示,在主支架22L外侧前部的上部和下部,一对圆柱形肋22e与左主支架22L的侧壁22c结合成整体。通过一螺杆26将一基本上是L形的板簧25与肋22e固定。板簧25具有从端部到底座形成的四个凹槽25a,在它们中间设置五个弹性元件25b,每个弹性元件具有一偏置锁定杆24的推压器24偏置的一端部。这使得锁定杆24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24a、24b伸进左主支架22L的侧壁22c的内侧。
在主支架外侧中心的上部和下部内,一对爪22f与左主支架22L的侧壁22c结合成整体。一矩形底板27可分离地与爪22f相接合。一探测开关28安装在底板27上,面对锁定杆24的操作部件24f。探测开关28用来探测锁定杆24的第一突出部分24a是否完全解除碟片托盘200的锁定。即当锁定杆24克服板簧25的一弹性元件25b的弹性力,朝着左边移动左主支架22L水平引导孔22d时,通过锁定杆24的操作部件24f接通探测开关28,以探测碟片托盘200的锁定是否解除。参照图12,正如下面将描述的,在右主支架22底座端部的下部内,它的侧壁22c具有凹槽22g,以接纳一加载杆36的接合件36b。
参照图19和图20,辅助支架23由一金属板制成,它包括一倒L形平部23a,并且通过向下垂直弯曲平部23a的两端得到侧面部分23b和23c。辅助支架23有三个在平部23a的内侧(碟片托盘侧)前部两端和它后部中心位置上形成的凸台23d;三个在平部23a外侧中心的两端和它后部中心位置上形成的阶梯形销29。在辅助支架23的平部23a后部中心上形成一对开口23e、23f。在右开口23f右侧边缘的中心位置内形成一支撑件23g,用来当被插入它右侧面的一滑动槽201a内时,去支撑碟片托盘200。辅助支架23具有一在平部23a较长右侧部23c的侧面上形成的纵向延伸的矩形引导槽23h;一形成于平部23a的引导槽23h和支持件23g之间的接合23i。另外,辅助支架23还具有通过将左侧部23b的下边缘向内弯曲而得到的托盘平台23j;和一位于右侧部23c前面的下部的凹槽23k。
如图19和20中所示,托盘加载器30包括托盘传送器31,它往复地由辅助支架23的引导槽23h支撑,并用来将支持在主支架22L和22R的支架部分22b之间的碟片托盘200加载到平台23j上;辅助支架23的支撑件23g;升降底盘40,它通过三个阶梯状的销29,用于垂直地、浮动地支撑辅助支架;一加载滑动器50,它由一升降底盘40的引导槽40h往复地支撑着,用来水平往复移动托盘传送器31;一第一驱动器60,用来水平地往复移动加载滑动器50;以及一第二驱动器,用来垂直地移动升降底座40。
参照图20至22,托盘传送器31包括一由金属平板制成的,并通过一对销33可滑动地支撑于辅助支架23的引导槽23h内的辅助滑动器32;一通过一支撑轴34和一开口环35在它的底座端部可摆动地支撑于辅助滑动器上的加载杆36。辅助滑动器32具有一由抗分离凸耳32c和一杆平台32d形成的C形端部32b。另外,辅助滑动器32具有一在碟片托盘200侧面端部32b拐角处的第一锥形部分32e,它用来打开活门杆37;一在碟片托盘200侧面端部32a拐角处形成的第二锥形部分32f,它用来关闭活门杆37。加载杆36通过将一金属板弯成具有C形的截面而形成,它在底座端部具有一对孔36a用来接纳辅助滑动器32的支撑轴34。一加载杆36的上部在它的端部形成一接合件36b,它与碟片托盘200右侧面的一凹槽201c接合,而加载杆36的一下部在它的端部具有一大体是C形的凸轮槽36c。加载杆36的接合件36b可滑动地设置在辅助滑动器32的杆平台32d上。
如图21中所示,通过一在辅助支架23平部23a的下侧处的支撑轴38,活门杆37被可摆动地支撑着。活门杆37具有一在它的底座端部形成的、并与辅助滑动器32的前后锥形部分32e/32f接合的折弯部分37a。活门杆37具有一在它的左端形成的、并与碟片托盘200活门203的开口203b接合的钩37b用于开/闭活门203。另外,开关杆37在它的端部具有一圆形孔37c。一拉伸螺旋弹簧39被置于活门杆37的圆形孔37c和辅助支架23的接合件23i之间。一拉伸线圈弹簧39的弹性拉力使活门杆37总是大体与辅助支架23的右侧部分平行。
如图19-20所示,升降底盘40是由一金属板制成的,并且包括倒L形平部40a和将平部40a的两端向下垂直弯曲所形成的侧部40b、40c。升降底盘40的平部40a还具有三个圆孔40d以面对辅助支架23的三个阶梯形销29,并且在其内部还具有三个与圆孔40d相关的矩形孔40e。辅助支架23阶梯形销29的销干29b穿过平部40a的圆孔40d,这样辅助支架23经过阶梯形销29的头部从平部40a上悬出。
通过砸边固定到平部40a上的一T形板弹簧41的三个U形端41a分别穿过升降底盘40平部40a的矩形孔40e。板弹簧41的U形端从平部40a向下突出以将辅助支架23的平部向下偏置。板弹簧41的弹性偏置力和三个阶梯形销29起到将辅助支架23可浮动地支撑在升降底盘40的侧部40b和40c之间。因而,如后所述的当碟片托盘200夹在辅助底盘23和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之间时,辅助支架23的平部23a的三个凸耳或凸台23d由于板弹簧41的弹性偏置力被压到碟片托盘200上。
升降底盘40的平部40a具有形成在左侧部40b前后侧上的一个垂直凸耳40f和一水平凸耳40g。而且,平部40a具有一形成在较长右侧部40c中的纵向延伸的矩形导向槽40h,以及一形成其后侧的弯曲部40i并平行于右侧部40c。升降底盘40于平部40a和右侧部40c之间的角部形成一对开口40j。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一对辊轮42可转动地由支撑轴42a支撑在升降底盘40的左侧部40b上,并基本上位于其外侧部中心位置上,而一对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辊轮43可转动地由支撑轴43a支撑到升降底盘40的右侧部40c上,并位于其外侧部而与辊轮对42面对。具有倒L形截面的一对金属托架44A、44B拧到升降底盘40的右侧部40c外侧部与开口对40j面对。板状金属托架45通过砸边固定到辊轮43和前托架44A之间的右侧部40c外侧部。测试或检测开关46A、46B安装在托架44A、44B上以从开口40j中露出。
设置在升降底盘40前部的扁平部40a上的是一对阶梯形销47,一对金属锁定解除滑板48的导向槽48a穿过其上。因而,锁定解除滑板48通过该对梯形销47被水平可滑动地支承着。锁定解除滑板48在其左端具有一接合部48b在其右端的T形部的前、后部具有一对锥形部分48c、48d。如图18所示,锁定解除滑板48的接合部48b穿过左主支架22L的锁定杆24的凹槽24c而设置。一拉伸螺旋弹簧49间设在其前侧的锁定解除滑板48的凸耳48e和固定升降底盘40右侧部40c上的托架45弯曲部分45a之间。因而,锁定解除滑板48总是向升降底盘40的右侧部40c偏置的。
参见图19-22,使托盘加载器30的托盘传送器31水平往复运动的加载滑动器50是由一矩形金属板制成的。一对金属辊轮52藉由支撑轴51而可转动地支撑在加载滑动器50的前、后上侧部上。支撑轴51从下方穿过升降底盘40平部40a的导槽40h,这样加载滑动器50由辊轮52纵向可滑动地支撑在升降底盘40导槽40h中。当滑动操作时,辊轮52抵靠着锁定解除滑板48右端的锥形部分48c、48d上或与之分离。一长杆状轴53和一短销状轴54设置在加载滑动器50前、后的底侧。加载滑动器50底侧设置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板55上并且如下将述的连接到第一驱动器60的定时带63上。
如图22所示的,连接板55具有在其左端部形成的一U形凹槽55a,以及在其左部由中心向端部延伸的槽55b。而且,连接板55具有形成在其右端上的开关操作部55c以抵靠测试开关46、46B的开关部分,以及形成在其右侧面末底端的凹槽55d。加载滑动器50的杆状轴53穿过连接板55的凹槽55a,并且还穿过加载杆36的凸轮槽36c以便藉由一止挡环56而不会从槽中脱出。加载滑动器50的销状轴54穿过连接板55槽55b的大直径部分,并且可滑动地接合槽55b的小直径部分。一扭力螺旋弹簧57的螺旋部分57a插在杆状轴53的上部。扭力螺旋弹簧57有一端57b与加载滑动器50的钩子50a接合,另一端与连接板55的凹槽55d接合。扭力螺旋弹簧57的偏置力使加载滑动器50总是向连接板55的端部偏置。
如图9,13,19所示,使加载滑动器50水平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器60包括一对由支撑轴61可转动地支撑在升降底盘40前、后内侧的右侧部40c上的齿轮62、用来连接与齿轮62成一体的滑轮62a的环形定时带63、一安装到升降底盘40右侧部40c上的后托架44B上的马达64、一连接到马达64的转动轴64a上的螺杆65,以及一中间齿轮67由一支撑轴66可转动地支撑到升降底盘40上,并处于弯曲部分40i和托架44B之间,并且包括一与螺杆65啮合的螺杆齿轮67a以及与后齿轮62啮合的小齿轮67b。
如图22所示,连接板55由一C形连接件55e固定到定时带63中间。连接板55和定时带63使加载滑动器50可沿升降底盘40的导槽40h水平地往复运动。加载滑动器50的初始位置(运动之前的位置)是在连接板55的开关操作部55c压着升降底盘40右侧部40c上的前测试开关46A的开关部分时测得的,而加载滑动器50的终结位置(运动后的位置)是当开关操作部分55c压着升降底盘40右侧部40c上的后测试开关46时测得的。测试开关46A、46B的测试信号被提供给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控制马达64的驱动。如图13所示,齿轮62的滑轮62a上设有一止挡件68以防止定时带63从其上脱落。
如图9,13和19所示的,用于使升降底盘40垂直运动的第二驱动器70包括一对垂直地用螺钉拧紧到下底盘18两侧的导轨71、72并且包括为升降底盘40侧部40b和40c中的辊轮对42、43作引导的垂直导槽71b和72b、一安装在升降底盘40右侧部40c上的前托架44A上的马达73、一连接到马达73转动轴73a上的螺杆74、一由一支撑轴75可转动地支撑到右侧部40c和托架44A之间的升降底盘40的、并包括与螺杆74和小直径齿轮76b啮合的蜗轮76a的第一中间齿轮76、一第二中间齿轮78由一支撑轴77可转动地支撑到固定在升降底盘40右侧部40c上的托架45上、并包括与第一中间齿轮76的小直径齿轮76和小直径齿轮78b啮合的大直径齿轮78a、由垂直凸耳40f和升降底盘40左侧部40b上的托架45可转动支撑的轴79,以及固定到轴79两端的、并包括与导轨71、72的齿轮71a、72a啮合的小直径齿轮80b、81b和大直径齿轮80a、81a的一对驱动齿轮80、81。
导轨71、72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基本上呈矩形一平行六面体状,并且在前部形成有与驱动齿轮80、81的小直径齿轮80b、81b啮合的齿轮71a、72a。导轨71、72具有形成在其内侧部中心的U形截面的垂直导槽71b、72b并垂直延伸,以及形成在其外侧部中心的肋71c、72c对。而且,导轨71、72具有在其底侧的突起71d、72d并且用螺钉拧到下底盘18上,以及形成在其上侧部的销对71e、72e。导轨71、72的销71e、72e分别与上底盘19的孔(未示)啮合。因而,导轨71、72被垂直地固定在上、下底盘18、19上并相互平行。如图9和19所示,右导轨72具有形成于其后部的六个等距离狭缝72f。
参见图9、13和19,右驱动齿轮81的大直径齿轮81a与第二中间齿轮78的小直径齿轮78b啮合。因而,马达73的驱动力经过中间齿轮76、78传递到驱动齿轮80、81上,这可使升降底盘40夹持着托盘支架21的辅助支架23经过导轨71、72垂直运动并且相对于托盘支架2的主支架22L、22R的支架部分22b停止。
如图9和19所示,一光传感器90安装到升降底盘40右侧部40c的后部以面对托架44B上部上的右导轨72后部。光传感器90呈C形,并且包括一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未示),它们都相互相对地在右导轨72的狭缝72f的两旁设置。如图11和13所示,一测试开关91由一基板(未示)安装在下底盘18上,该底盘18面对升降底盘40左侧部40b的水平凸耳40g。测试开关91的开关部分91a可由升降底盘40的左侧部40b的水平凸耳40g接通和断开。相对于主支架22L、22R的支架部分22b的、升降底盘40的托盘支架21的垂直运动和停止位置是通过右导轨72的狭缝72f和光传感器90测定的。光传感器90的测试信号传送到控制器以控制第二驱动器70的马达73的驱动。升降底盘40向下运动的停止位置是由测试开关91测定的,它可提供一测试信号以控制磁头移动器150的马达151等部件的驱动。
如图14、17所示,下底盘18基本上在其中心处形成有一矩形开口18a,其中设置有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和记录磁头130以在碟片托盘200的磁光碟片210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磁头移动器150设置在开口18a后部的下底盘18上以将记录磁头130移离托盘加载器30的托盘传送器31的垂直轨迹、即升降底盘40的垂直轨迹。
参见图14、17和23,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包括一大致盒状的金属底盘101,该底盘在其下侧具有一开口。一对L形突缘101a在其侧部与部件底盘101成一体。突缘101a藉由多个阻尼器102支撑在下底盘18的开口18a中,它可使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可浮动地支撑在下底盘18的开口18a中。各阻尼器102包括具有一与突缘101a的圆槽101b接合的收缩的中心部分的中空橡胶垫102a和用于将垫102a安装到开口18a周围的预定位置上的下底盘18上的长销状螺钉102b。突缘101a沿螺钉102b的体干运动经过阻尼器102的垫102a,这样记录和/或再再部件100被可浮动地支撑到下底盘18上。
如图17所示,部件底盘101在其右部前、中、后侧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101c、101d、101e。一导向凸耳101f设置在前开口101c前部的部件底盘101上以向下突出并且具有一平行弯曲部分,从而一金属导向轴104经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安装板103安装到后开口101e下方的部件底盘101上。一光拾取器110由导向凸耳101f和导向轴104支撑以水平地或在磁光碟片210的径向往复运动。如图14和17所示,一主轴马达106经由一金属安装板105用螺钉拧到中心开口101d左部或基本上在其中心处的部件底盘101上。一转台107固定到主轴马达106上部的转动轴106a上以向上从部件底盘101的中心开口101d的左部突出。
如图14和23所示的,一基板109经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三个圆柱体108而安装到部件底盘101的底侧上并且经由外插式成形(outsert forming)等方法固定到部件底盘101的底侧上。一拾波驱动器120间设在基板109和部件底盘101之间以使光拾取器110往复运动。拾波驱动器120包括一固定在基板109上的马达121、一固定在马达121转动轴121a上的螺杆122、一可转动地支撑到固定于部件底盘101底侧的安装板103上的螺栓123、以及一固定到螺栓123一端并与螺杆122啮合的蜗轮124。螺栓123与固定于光拾取器110后部的大致V形的齿轮112上,这样光拾取器110由于马达121的驱动相对于部件底盘101而水平地往复运动。
如图23所示的,用于在磁光碟片210上记录信息的记录磁头130设置成从光学拾波器110的底侧向物镜111延伸。记录磁头130包括用螺钉拧到光拾取器110基端底侧的金属磁头连接板131、一间设在磁头连接板131后部的凸耳对131a之间的支撑轴132、一纵向可摆动地支撑在支撑轴132两侧的金属L形磁头安装板133、一绕在支撑轴132上并且一端与磁头安装板133接合的扭力螺弹簧134以使之总是偏置在向前落的方向上(在下文中将下落方向称为“向下方向”,向上直立方向称为“向上方向”)、一固定到磁头安装板133上的大致L形的万向磁头135,以及固定到万向支架135一个端部的磁头136头在磁头安装板133的向下状态时面对光拾取器110的物镜111,并且提供根据要记录在磁光碟片210上的信号调制的一垂直磁场。磁头连接板131的凸耳130中的一个后部向上延伸以形成一L形的止挡件131b。一磁头安装板133的本体133a抵靠在止挡件131b上以保持和约束磁头安装板133的向下状态。安装板133由本体133a和一端部133b形成L形的,并且包括一设置到本体133a底端的操纵凸耳133c以基本上与之垂直。
如图23所示的,一对定位销140设置到部件底盘101的右角上。前定位销140经一金属安装板141设置在部件底盘101上。一对位置基准密封件142放在部分底盘101的左角上。当升降底盘40向下移动以将碟片托盘200夹在辅助支架23和记录和/再现部件100的部件底盘101之间时,辅助支架23和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可从下底盘18和升降底盘40分离,这样,如图14所示,碟片托盘200可在定位销140、位置基准密封件142和辅助支架23的平部23a的三个凸台23d之中正确地定位。
参见图17和24,用于将记录磁头130的磁头136从升降底盘40的垂直轨迹移出的磁头移动器150包括一安装在下底盘18后部的马达151、一连接到马达151一转动轴151a上的螺杆152,一经由下底盘18后部上的一支撑轴153可转动地支撑在下底盘18上的第三中间齿轮154,并且包括一与螺杆152啮合的蜗轮154a和小直径齿轮154b、一由设置在下底盘18后部的支撑轴155可转动地支撑的第四中间齿轮158,并包括与第三中间齿轮154啮合的小直径齿轮154b啮合的大直径齿轮156a和小直径齿轮156b、一由设置在下底盘18后部的支撑轴157可转动地支撑的凸轮齿轮158并且包括与第四中间齿轮156的小直径齿轮156b啮合的大直径齿轮158a和象一螺旋肋一样从下底盘18上侧突出的锥形部分158b、一由下底盘18后部的一对垂直支撑件18b纵向可摆动地支撑的操纵杆159并包括设置在锥形部分158b上的一突起159c,以及一间设在操纵杆159的突起后部159c和下底盘18中接合部18c之间的拉伸螺旋弹簧160,它用于使操纵杆159始终向下偏置。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凸轮齿轮158是这样的,即螺旋肋状锥形部分158b具有带止挡件158c的顶部。凸轮齿轮158可转动直至止挡件158c抵靠在操纵杆159的突起159c上。操纵杆159包括一扁平部分159a和一对通过将扁平部分159a的两端向上弯曲而形成的C形截面的侧部159b,突起159c与左侧部159b成为一体。操纵杆159具有与平部159a的后部成为一体的矩形突起159d。
当操纵杆159的突起159c位于凸轮齿轮158的锥形部分158b顶部侧面时,记录磁头130的磁头安装板133的操作凸耳133c与操纵杆159的扁平部分159a的一个端部分开。此时,记录磁头130的磁头安装板133处于如图24中实线所示的向下状态,它是通过操纵杆159的后突起159d抵靠在安装于下底盘18上的第一测试开关161所测得的。因而,当经由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和记录磁头130将信息记录在碟片托盘200的磁光碟片210上时,磁头移动器150使记录磁头130的磁头136向磁光碟片210的记录位置移动。当操纵杆159的突起159c位于凸轮齿轮158的锥形部分158b底面时,记录磁头130的磁头安装板133的操作凸耳133c由操纵杆159的扁平部分159a端部克服扭力螺旋弹簧134的弹力下降。此时,记录磁头130的磁头安装板133处于图24中点划线所示的向上状态,这是通过操纵杆159的扁平部分159a的端抵靠在安装于下底盘18上的第二测试开关162上所测得的。测试开关161、162向控制器提供测试信号以控制马达151的驱动。
参见图9、13、25和35,碟片托盘200的主体201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并呈扁平箱形,磁光碟片210可转动地容纳于其中。一轮毂211固定在磁光碟片210的中心。当碟片托盘200夹在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和辅助支架107之间时,轮毂211被磁性地吸引到转台107上。
如图13和25所示,托盘主体201在上、下侧的右部中心形成有面对的矩形开口202,以及在其下侧中心具有圆形轮毂孔202’(仅在图25中可见)。磁光碟片210的轮毂211从轮毂孔202’中露出。而且,托盘主体201在其右侧面中心形成有一长狭缝状滑槽201a,以及在其右侧面前方下部有一凹槽201c以与加载杆36的接合部36b配合。活门203沿着托盘主体201的滑槽201a可向上滑动到其端部201b。用于打开/关闭托盘主体201的开口202的活门203由金属制成并呈C形截面,而且在其前部中心具有一接合部203a,如图21所示,一设置在托盘主体201上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大致呈V形的锁定杆204的卡爪204a与之啮合。当辅助支架23的支撑23g在滑槽201a中滑动时,与锁定操纵杆204的卡爪204a啮合的活门203的接合部203a的接合部分被脱开。活门203在其右侧面中心形成有一矩形孔203b以与活门杆37的钩部37b接合。
参见图9和25,托盘主体201由在其左侧面前下部形成有锁定凹槽201d以与锁定操纵杆24的第一突起24a接合,以及在其中心的一短滑槽201e以容纳锁定杆24的第二突起24b。当托盘加载器30将碟片托盘200从左主支架22L传送到辅助支架23上时,锁定杆24的第一突起24a和托盘主体201左侧面的锁定凹槽201d的锁定通过锁定解除滑动件48的接合件而被解除,使锁定杆24经过锁定操纵杆24的凹槽24c向左滑动。托盘主体201在其底侧右部还形成有一对定位孔201f和201g,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的定位销对140插入其中以保证碟片托盘200的平面定位。如图9所示,一误抹保护器205可滑动地设置在托盘主体201的后部,它可根据其位置使一测试器(未示)测试出磁光碟片210上是否可写上信息。
如图9和12所示,装置主体2的下底盘18形成有一对突起18d以面对第一驱动器60的马达64和第二驱动器70的马达74。而且,如图17所示,下底盘18形成有一对矩形孔18e以面对导轨71、72的垂直导槽71b、72b。参见图11-12,导轨71、72的垂直导槽71b和72b穿过下底盘18的孔18e以从其底侧向下突出。如图17和23所示,光拾取器110在一端具有一可滑动地支撑到部件底盘101导向凸耳101f上的C形接收器113,在另一端具有一对可滑动地支撑到导向轴104上的轴承114。
由于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具有本发明的托盘变换器20,当通过打开装置主体2的前平面上的盖4而将碟片托盘200插入开口12时,如图2所示,碟片托盘200被容纳在托盘支架21的主支架22L、22R的支架部分22b之间,如图25所示。如果碟片托盘200的插入方向有误,即从如图26所示的托盘主体201的左侧面插入,则碟片托盘200的左侧面如图26-27A所示,抵靠在由板弹簧25向右偏置的锁定杆24的第二突起24b上,如图26所示,这使得碟片托盘200不能在主支架22L和22R之间加载。如果碟片托盘200如图27B所示面向下地插入,这可使之不能在主支架22L和22R之间加载,因为锁定杆24的第二突起24b和碟片托盘200的滑槽201a之间的高度有差异。这就可方便而可靠地防止碟片托盘200误插在主支架22L和22R的支架部分22b之间。由于碟片托盘200不会错误地加载在主支架22L和22R的支架部分22b之间,从而可避免托盘加载器30等的破裂。
参见图28,当碟片托盘200正确地被插在托盘支架21的主支架22L、22R之间时,锁定杆24的第二突起24b被插入碟片托盘200的左侧面的滑槽201e中。参见图29,当碟片托盘200进一步插入其中时,碟片托盘200的锁定凹槽201d与锁定杆24的第一突起24a接合。第一突起24a起到可靠地将碟片托盘200夹在主支架22L、22R的支架部分22b和之间并且在开口12中总是处于稳定状态的作用。此时,即使在主支架22L、22R的支架部分22b之间加载的碟片托盘200进一步在加载方向受压,它也不会进一步突进主支架22L、22R之内、即在辅助支架23的侧部,这是由于通过锁定杆24的第一突起24a的锁定作用。
参见图30,当按压装置主体2的前面板的再现按钮8b以选择容纳在装置主体2前部的五个开口12中的一个以再现磁光碟片210中的信息时,第一驱动器60的马达64被驱动而沿着升降底盘40的导槽40h通过定时带63将加载滑动器50移向导轨72。随着加载滑动器50的运动,加载滑动器50的杆状轴53沿托盘支架31的加载杆36的凸轮槽36c移动以如图30所示地使加载杆36藉由辅助滑动器32的支撑轴34作逆时针或左向摆动。因而,加载杆36的接合部36b与碟片托盘200的锁定凹槽201d藉由右主支架22R的侧壁22c的凹槽22g而接合。大致与此同时,加载滑动器50的辊轮52中的一个抵靠在锁定解除滑动器48前锥形部48c上以使之克服拉伸螺旋弹簧49的弹力向左运动,如图30所示。锁定解除滑动器48的运动使锁定杆24藉由接合部48b克服板弹簧25的弹性偏置力而向左如图30所示地运动,通过锁定杆24第一突起24a而解除碟片托盘200的锁定。
参见图31,当锁定杆24解除了对碟片托盘200的锁定之后,加载滑动器50进一步沿升降底盘40的导槽40h移向导轨72,这样碟片托盘200从主支架22L、22R被拉向或转向辅助支架23以经由加载杆36的接合部36b进行加载。以此方式,锁定杆24第一突起24a与碟片托盘200的锁定凹槽201d的锁定作用的解除和碟片托盘200的定时插入碟片托盘200的凹槽201c相互重叠,而可使碟片托盘如下所述的藉由托盘加载器30向下运动或垂直加载。
当碟片托盘200的加载操作开始时,活门杆37的弯曲部分37a抵靠在托盘传送器31的辅助滑动器32的第一锥形部分32e上如图31所示使活门杆37钩部37b藉由如图32所示的支撑轴38而作如图32所示的顺时针或向右摆动。以此方式,如图32所示,活门杆37的钩部37b仅在碟片托盘200的部分加载操作过程中移动,从而可靠地防止活门杆37的钩部37b与碟片托盘200的右侧面狭缝状滑槽201a发生干扰,导致碟片托盘200的平稳而有效的加载到辅助支架23上。
参见图33,当活门杆37的钩部37b来到碟片托盘200活门203的孔203b的那侧时、即来到碟片托盘200的滑槽201a上时,活门杆37的弯曲部37a与辅助支架32的左侧面分离而回复到初始位置。因而,活门杆37的钩部37b端部抵靠在碟片托盘200活门203的孔203b的那侧上。此时,辅助支架23的支撑部23g抵靠在锁定杆204的卡爪204a上以通过锁定杆204解除对活门203的锁定。
现请参阅图34,通过进一步将碟片托盘200装到辅助保持架或支架23上,活门杆37的钩部37b与碟片托盘200的活门203的孔203b相啮合,以打开所述活门203。图34示出的所述碟片托盘200已被完全从主保持架22L、22R传送到辅助保持架或支架23,即完全处于水平加载的状态,它是由连接板55的开关操作部55c来进行检测的,所述连接板与推压后检测开关46B之开关部分的加载滑板50一起移动。检测开关46B的检测信号被供送到所述控制器以控制第一传动机构60的电动机64的驱动作用。
如图34所示,加载滑板50的其它辊子设置在锁定解除滑板48的后锥形部分52处,因此,所述锁定解除滑板48将在拉伸螺簧49的弹性拉力的作用下如图34所示的那样向右移动。锁定解除滑板48的移动使得锁定解除滑板48与锁定杆24的凹槽24c脱开啮合。这样,锁定杆24就会在板簧25的弹性偏置力的作用下如图34所示的那样向右移动,以便能防止在记录/再现作业中将另一碟片插入或将碟片误插入空着的主保持架22L、22R的保持架部分22b之间。主保持架22L、22R的保持架部分22b的位置,即记录/再现的地址,可以立即从显示器7的字符读数中看到,或者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2前部并随检测开关28开关部分的开-关作业一起移动的指示器9a-9e的灯式读数中看到,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碟片托盘200的误插入。这对于那些碟片托盘200数多些或少些的机构来说也是适用的。
在将碟片托盘200从静止侧上的主保持架22L、22R传送或牵拉到可动侧上的辅助保持架23上之后,第二传动机构70的电动机73被驱动。将电动机73的驱动力通过中间齿轮76、78传递到传动齿轮80、81。通过与多个传动齿轮80、81相啮合的齿条71、72而支承辅助保持架23的升降底盘40从主保持架22L、22R的保持架部分22b向下移动到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的底盘101。如图11所示,当升降底盘40向下移动直到水平凸耳40g紧压检测开关91的开关部分91a时,即移动到升降底盘40与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相互配合以夹紧碟片托盘200的位置时,由辅助支架23所保持住的碟片托盘200是位于所述部件底盘101上某一预定位置以装入碟片。辅助支架23通过板簧41始终向下地被偏置于升降底盘40,因此,在上述夹紧位置,所述碟片托盘200与辅助支架23一起与升降底盘40浮置地分开,并被夹紧在部件底盘101上。这样就能保证将碟片托盘200保持在部件底盘101上的某一预定位置。
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当升降底盘40向下移动把碟片托架200夹在辅助支架23和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中间时,辅助支架23和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都是保持在与下底盘18和升降底盘40相分开的状态,或者是通过多个阶梯形销座29、板簧41和阻尼器102而保持在浮置状态,从而可以将碟片托盘200的主保持架201可靠地保持在辅助支架23的三个凸部23d、部件底盘101上的多个定位销140和多个位置基准密封件142之中。而且,由于辅助支架23和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都保持在与下底盘18和升降底盘40相分开的状态,或者是保持浮置的状态,因此,作用于所述装置主体2上的、诸如冲击和振动之类的外部干扰就难以被传递到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上,从而能始终稳定和准确地进行所述记录和/或再现工作。而且,只有支架变换机构20的辅助支架23和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是被构造成相对于下底盘18和升降底盘40是浮动的,因此,当与整个托架变换机构20能例如相对于所述装置的主体2浮动的情况相比时,不仅能简化结构,而且还能减小所述装置的尺寸,诸如多个阻尼器的尺寸,并大大降低了零部件的数目和制造成本。这些事实还能进一步降低具有托架变换机构20的整个碟片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的尺寸/厚度、重量和制造成本。
正如图9中由实线示出的和图24中由点划线示出的那样,在碟片托盘200的传送或磁光碟片210的再现工作中,杆159的平板部159a通过凸轮158的锥形部分158b而降低,从而启动第二检测开关162,并且具有磁头136的、通过万向支架135而安装的磁头安装板133将向上移动到一不能阻碍碟片托盘加载器30起作用以传送碟片托盘200的位置。当给予—记录命令时,磁头推进器或移动器150的电动机151被驱动从而通过中间齿轮154、156使所述凸轮158朝着一预定方向旋转。因此,杆159的平板部159a就通过设置在凸轮158之锥形部分158b上的突出部159c而向上移动,以移去由杆159的平板部159a所保持的磁头安装板133的工作凸耳133c。然后,磁头安装板133在扭转螺簧134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下落在光拾取器110的一侧面上,从而使磁头136接触行将呈可记录状态的磁光碟片210。同时,第一检测开关161被杆159的后突出部159d所启动,从而使电动机151的传动作用停止下来。
在记录作业中,当给予一再现命令或一碟片托盘传送命令时,磁头推进器或移动器150的电动机151朝着相反的方向驱动以通过中间齿轮154、156使所述凸轮朝着相反的方向旋转。这样,杆159的平板部159a就通过设置在凸轮158之锥形部分158b上的突出部159c而向下移动,以按压磁头安装板133的工作凸耳133c。这就使磁头安装板133抵着扭转螺簧134的弹性力的作用而向上移动。在这种状态下,托盘加载器30的托盘传送器31、辅助保持架23等都可以随着升降底盘40而垂直移动。
采用这种方式,将用来从托盘加载器30的托盘传送器31的垂直轨迹,即升降底盘40的垂直轨迹起移动磁头136的磁头移动器150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2的下底盘18的后部内,从而进一步减小具有所述托盘变换机构20、能连续地选择五个碟片托盘200中的一个托盘,以进行记录和/或再现工作的整个碟片记录和/再现装置1的尺寸/厚度。而且,由于不再需要将记录头130设置在托盘变换机构20的托盘加载器30内等等,所以就不再需要对记录头130的磁头136和光拾取器110的激光发射器进行定位,从而可以简化托盘变换机构20的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整个装置的制造成本。
接下来,对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的托盘推出器10所提供的碟片托盘200的推出作用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5,在将碟片托盘200从保持架11的开口12推出来之前,其位置与开口12相应的推出杆14之端部14a在退缩保持架11的箱盒13中,位于保持架11的右侧壁11a的狭缝11e内。也就是说,推出杆14的端部14a与碟片托盘200的滑动槽201a的端部201b分开。通常,推出杆14是藉助拉伸螺簧17而牵拉至安装板16的弯曲部16c的,以使推出杆14的支承销14b能紧靠在水平导槽13c的突出部13d上旋转。
支承销14b与推顶按钮15的导槽15c松驰啮合的结构能使推出杆14及推顶按钮15依次旋转及作直线移动。
现请参阅图36,当按压推顶按钮15的操作部15a时,推顶按钮15就朝着所述装置主体2的后方或向内移动。推顶按钮15的移动使得推出杆14绕支承销14b作逆时针旋转,如图36所示的那样。推出杆14的旋转使得推出杆14的端部14a通过狭缝11e而伸入开口12内,以推压在开口12内的压碟片托盘200的滑槽201a的端部201b。所以,碟片托盘200是由开口12所导向而被向前推出来的。
由于多个推顶按钮15是用手来按动的,因此,可能会错误地按动与正由托盘加载器30加载的那一碟片托盘200相对应的开口12的推顶按钮15,在这种情况下,碟片托盘200右侧面上没有滑槽201a的那部分和推出杆14的端部14a就会移动以彼此相互干扰。但是,现请参阅图37,推出杆14的支承销14b沿着水平导槽13c抵着拉伸螺簧17的弹性拉力移动至推顶按钮的左侧面。具体地说,支承销14b通常是在拉伸螺簧17的弹性拉力的作用下被定位在水平导槽13c的突出部13d的侧面上,当碟片托盘200的右侧面和推出杆14的端部14a如上述那样彼此相互干扰时,推出杆14抵着拉伸螺簧17的弹性拉力而与推顶按钮15平行移动。因此,推出杆14的端部14a缩在箱盒13内,以防止推出杆14的端部14a与碟片托盘200的右侧面相互干扰。由于解除了所述的干扰现象,推出杆14就在拉伸螺簧17的弹性拉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原始位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暴露在推顶按钮15的箱盒13的开口13a(与所述装置主体2的前面板的开口2a-2e相对应)之外的操作部15a是构造成左、右半体可交替地突伸出来的,因此,即使在两相邻推顶按钮15之间的空间较窄,也能方便且可靠地按下所需的推顶按钮15的操作部15a。
采用这种方式,按压其位置设置得与保持架11的开口12相对应的推顶按钮15的操作部15a就能通过与推顶按钮15一起工作的推出杆14将容纳在开口12内的碟片托盘200分开并能将它十分方便地推顶出来,而且,由于每一开口12都设置有一推顶按钮15,因此,除了那一个正在被加载的碟片托盘200之外,即使在托盘加载器30正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可靠地将其余的碟片托盘200推顶出来。也就是说,用来推顶碟片托盘200的托盘推出器10和用来将碟片托盘200装到记录和/或再现部件100的托盘加载器30是彼此分开设置的,从而能十分方便且可靠地将所需的碟片托盘200推顶出来,并能增加托盘加载器30的自由度。而且,碟片托盘200能由那些数量较少的零部件来可靠地推顶出来,诸如推出杆14、推顶按钮15和拉伸螺簧17,从而能简化托盘推出器10的结构并降低其成本。
至此已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应予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受到以上描述的限制,而是还可作出种种不背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变化和改进。举例来说,用来偏置推出杆14、辅助保持架23、锁定杆24等的弹性构件,可以是一扭转螺簧和一橡皮筋,以取代拉伸螺簧和金属板簧。而且,碟片托盘200的数目可以是2-4个,或者是六或六个以上而不是五个。最后,本发明并不限于那些用于记录和/或再现用途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本发明也适用于专那些专用再现用的碟片再现装置。

Claims (8)

1.一种用来推顶一碟片托盘的装置,所述碟片托盘在其一侧面上形成有一开口和一凹槽,所述托盘包括一用来打开和关闭通过所述凹槽的所述活门的开关,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在所述主体的前侧面上有一开口,所述保持架能保持住从所述保持架的开口插入的托盘;以及
一用来推顶由所述保持架保持的托盘的推出器,所述推出器至少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推顶按钮;一由所述推顶按钮操控的推出杆;以及一用来使所述推出杆回复到原始位置的弹性件,所述推出杆可旋转地设置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推出杆在所述保持架内突伸出来以推顶由所述保持架保持住的托盘,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推出杆从保持架回缩,
其特征在于,当按动所述推顶按钮时,所述推出杆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与由所述保持架所保持的碟片托盘的凹槽之一端相啮合,而将其推顶出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所述推出杆,以便即使所述推顶按钮被按动也能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按钮设置在所述保持架的所述开口的附近。
4.一种用来推顶多个碟片托盘的装置,每一碟片托盘在其一侧面上有一开口和一凹槽,每一托盘包括一用来打开和关闭所述通过所述凹槽的开口的活门,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多个保持架,每一架在所述主体的前侧面上形成有一开口,所述保持架能保持住从所述保持架的开口插入的托盘;以及
用来推顶由多个保持架保持的多个托盘的多个推顶器,所述多个推顶器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推顶按钮;由所述推顶按钮操控的多个推出杆;以及用来使所述推出杆回复到原始位置的多个弹性件,每一推出杆可旋转地设置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推出杆在所述保持架内突伸出来以推顶由所述保持架保持住的托盘,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推出杆从保持架起回缩,
其特征在于,当按动其中一个所述推顶按钮时,与之相对应的所述推出杆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与由所述保持架所保持的碟片托盘的凹槽之一端相啮合而将其推顶出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所述推出杆,以便即使所述推顶按钮被按动也能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保持架设置有彼此相邻的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多个推顶按钮分别设置在多个保持架的多个开口的附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推顶按钮形成在其前部上,并具有多个突出部,每一突出部从所述装置的所述主体起向前突出,并且其宽度小于所述推顶按钮,相邻的两推顶按钮设置成其所述多个突出部是朝着一预定方向彼此相互偏移设置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按钮的所述突出部是设置成纵向地偏离所述推顶按钮的前部的中心的,所述突出部包括交替突出的左、右半体。
CNA2004100027439A 1996-10-04 1997-10-05 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推顶碟片托盘的装置 Pending CN15955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394896A JP3539089B2 (ja) 1996-10-04 1996-10-04 カートリッジイジェクト装置
JP263948/1996 1996-10-04
JP29135796A JP3539096B2 (ja) 1996-11-01 1996-11-01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91357/1996 1996-11-01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20577 Division CN1179600A (zh) 1996-10-04 1997-10-05 具有碟片变换功能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5514A true CN1595514A (zh) 2005-03-16

Family

ID=26546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27439A Pending CN1595514A (zh) 1996-10-04 1997-10-05 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推顶碟片托盘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396794B1 (zh)
KR (1) KR100520013B1 (zh)
CN (1) CN15955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577A (zh) * 2009-04-09 2010-10-13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6276B2 (ja) * 1999-08-06 2006-08-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収納機構およびこのカートリッジ収納機構を用いた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816277B2 (ja) * 1999-08-06 2006-08-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US7878905B2 (en) * 2000-02-22 2011-02-01 Creative Kingdoms, Llc Multi-layered interactive play experience
JP2001312866A (ja) * 2000-04-28 2001-11-09 Teac Corp ガイドシャフト保持機構及び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US20020131201A1 (en) * 2001-01-31 2002-09-19 Dataplay, Inc.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limiting ejection of data cartridge from a disk drive
US6829120B2 (en) * 2001-01-31 2004-12-07 Dphi Acquisitions, Inc. Data cartridge load/unload mechanism for disk drive
US6735154B2 (en) 2001-01-31 2004-05-11 Dphi Acquisition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artridge readiness to load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JP2003091983A (ja) * 2001-09-18 2003-03-2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267826A (ja) * 2004-02-18 2005-09-29 Sony Corp 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及び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12262A (ja) * 2004-06-24 2006-01-12 Alpine Electronics Inc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媒体排出方法
TWI276050B (en) * 2004-12-02 2007-03-11 Lite On It Corp Disc changer and disc identif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45202C2 (zh) * 1985-03-08 1992-07-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Tokio/Tokyo, Jp
JP3158293B2 (ja) * 1991-08-20 2001-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着脱装置
JP2815525B2 (ja) * 1992-08-19 1998-10-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ト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US5508994A (en) * 1993-03-05 1996-04-16 Nakamichi Corporation Disk player with compact arrangement of a reader and disk storage magazine
US5537378A (en) * 1993-08-25 1996-07-16 Clarion Co., Lt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with controlled insertion of recording media
EP0669614B1 (en) * 1994-02-26 1997-11-12 Sony Corporation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disc exchange function
JPH08212672A (ja) * 1995-02-01 1996-08-20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H08221868A (ja) * 1995-02-17 1996-08-30 Sony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ィヤー
JP3430714B2 (ja) * 1995-06-13 2003-07-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磁気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051668B2 (ja) * 1995-07-21 2000-06-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577A (zh) * 2009-04-09 2010-10-13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CN101859577B (zh) * 2009-04-09 2013-05-29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20013B1 (ko) 2005-12-14
KR19980032514A (ko) 1998-07-25
US6396794B1 (en) 2002-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95514A (zh) 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推顶碟片托盘的装置
KR0176705B1 (ko) 디스크트레이 로딩기구
CN1139065C (zh) 光盘驱动装置
JP3096549U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1248217C (zh)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和记录媒体的记录与/或再生装置
CN1179600A (zh) 具有碟片变换功能的碟片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46600A (zh) 光盘重放装置
JPH05234212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におけるカートリッジ自動引込み装置
GB2093256A (en) Turntable apparatus
CN1224032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138267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091295C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JP2004362633A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310249C (zh) 盘盒
JP3726800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539097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US6487159B1 (en) Disc player
CN1258183C (zh) 打开盒快门的装置和方法
JP3539096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CN101572104B (zh) 头驱动装置及光盘装置
JPH10143973A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カートリッジチェンジャ機構
JP3591020B2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CN1288229A (zh) 盘播放器
JP3572695B2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H0643880Y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