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0016A - 防止粉尘侵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止粉尘侵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0016A
CN1590016A CN200410057255.8A CN200410057255A CN1590016A CN 1590016 A CN1590016 A CN 1590016A CN 200410057255 A CN200410057255 A CN 200410057255A CN 1590016 A CN1590016 A CN 1590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assembly
gas
prevents
cooling medium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572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槙晋
星野嘉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0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0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8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arts of machine tools; Splash guards
    • B23Q11/0875Wipers for clearing foreign matter from slideways or slidable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8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arts of machine tools; Splash guards
    • B23Q11/0825Relatively slidable coverings, e.g. telescop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粉尘侵入的装置。该装置备有遮蔽相对滑动的部件之间的空隙的密封部、和沿密封部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的喷出部。通过从沿密封部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喷出部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来防止粉尘通过滑动部件之间的空隙而进入内部。

Description

防止粉尘侵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伸缩自如的嵌套式组装体中,防止粉尘侵入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具备该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伸缩罩、以及具备该伸缩罩的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床或其它制造装置等进行机械移动的装置中,在各个部分采用移动机构,在这种移动机构中,为了确保顺利移动,要求避免作业环境中的粉尘的侵入或附着。
例如,在使用了旋转滚珠螺杆的移动机构中,因粉尘的附着而对正常动作产生障碍。另外,在使用了线性发动机的移动机构中,具有镍等磁性的粉末附着在磁石上时,在转子和定子之间产生磨擦,会损坏构成磁石的线圈。
作为针对这种移动机构的防止粉尘侵入或附着的装置,已知的有使包围移动机构周围的多个罩部件相互重叠且滑动自如、在移动机构的外侧设置向所定方向伸缩自如的伸缩罩的结构。
在这种伸缩罩中,伸缩时吸入外部空气,存在使粉尘侵入罩的内侧区域的场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在伸缩罩的内侧设置褶皱保护罩的方案。
并且,在这种伸缩罩中,为了去掉附着在伸缩罩上的粉末,一般在相互邻接的罩部件空隙间设置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在伸缩罩缩短时,将附着在罩部件上的粉末清扫出去并从罩部件上清除出去。
另外,特开2003-094284号公报提出了为了进一步防止细微的粉尘侵入而使折皱保护罩内部的压力相对于外部气压为正压的结构的方案。
其它众所周知的还有特开平11-70438号公报和特开平10-118884号公报中用冷却介质作为去除粉末的一般的技术。
以往用于伸缩罩的密封部件因在伸缩罩移动时产生的与接触面的摩擦和清除粉末时产生的磨擦而磨损。密封部件的磨损增加的话,去除粉末的能力便下降。去除粉末的能力的下降,因粉末等粉尘侵入驱动机构内和粉末堵在可动部分妨碍正常的动作而有可能会产生伸缩罩和防护板的破损。
这样的问题随机床等制造装置的加工速度上升而变得更为严重。密封部件使用期限的缩短还导致密封部件的更换更为频繁。
另外,用冷却介质来去除粉末的一般的技术,如上述特开平11-70438号公报和特开平10-118884号公报那样,是用于去除附着在工件和工作台上的粉末的技术,对于用于除去附着在像伸缩罩那样的相对滑动的部件上的粉末的有效解决方法尚未提出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除去附着在滑动部件上的粉末等粉尘,可以防止粉尘侵入的粉尘侵入防止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粉尘侵入被罩部件围起来的内部区域的伸缩罩。
再有,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粉尘侵入移动机构的移动机构。
本发明通过在密封部设置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等流体的机构来去除附着在滑动部件上的粉尘。
本发明包括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方式和具备该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伸缩罩的方式以及具备该伸缩罩的移动机构的方式。
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具备遮蔽相对滑动的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和沿密封部的长方向配置的、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的喷出部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通过从沿密封部的长方向配置的喷出部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防止粉尘经过滑动部件之间的空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喷出部备有形成于密封部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出口和形成于密封部内部并且与该喷出口连通的供给路径,将从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从形成于密封部的喷出口喷出,利用喷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来防止粉尘侵入密封部和部件之间。
喷出口可以做成形成于密封部表面的开口部,开口部在密封部表面的形成位置可以是与滑动部件对向的密封部表面或密封部的外侧表面。这时,该开口部通过连通部与设在密封部内的供给路径连接起来。从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通过连通部从开口部向外部喷出。通过从形成于与滑动部件对向的密封部表面的开口部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除了防止粉尘侵入密封部和部件之间以外,还使滑动部件之间保持所定间隔,能够降低接触阻力。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喷出部具备至少形成有一个喷出口的供给管,该供给管与密封部的外侧表面相邻,从供给管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从喷出口被喷出,利用被喷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防止粉尘侵入密封部内。
喷出部能够一直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另外,喷出部的动作也可以基于移动气体或冷却介质的状态来控制。例如,喷出部也可以在可滑动部件相对滑动时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特别是,喷出部最好在相邻的两个部件相对滑动、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后退时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
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伸缩罩,它是在使多个罩部件嵌合成可相互滑动的嵌套状而成的伸缩罩中,在相互邻接的罩部件的至少一个罩部件的端部设置防止粉尘侵入装置。防止粉尘侵入装置,朝向设置了该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罩部件之中内侧的、罩部件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来防止粉尘侵入伸缩罩内。
喷出口的设置位置可以是在设置了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罩部件之中与内侧的罩部件对向的表面或相对于该对向的表面位于前侧的前面。通过在对向的表面上设置喷出口,防止了粉尘的侵入,同时,能够使密封部与罩部件之间保持在所定间隔而降低接触阻力。
采用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一种备有设置了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伸缩罩的移动机构。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第4方式,提供一种移动机构,它备有:设有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伸缩罩和对气体或冷却介质的供给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根据有无移动轴的移动指令、或者移动轴的移动指令的移动方向来对气体或冷却介质的供给进行控制。
采用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能够除去附着在滑动部件上的粉末等粉尘,防止粉尘的侵入。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伸缩罩,能够防止粉尘侵入罩部件的内部。
再有,采用本发明的移动机构,能够防止粉尘侵入移动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伸缩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图2A以及B是展示本发明的伸缩罩的概略图,图2A是伸缩罩伸出来的状态,图2B是伸缩罩收缩起来的状态。
图3A是展示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B是展示图3A的实施方式的变型方式的截面图。
图4是展示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是从伸缩罩前端所见的图4所示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图。
图6是展示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7是从伸缩罩前端所见的图6所示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图。
图8是说明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气体供给等的第1方式的图。
图9是说明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气体供给等的第2方式的图。
图10是说明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气体供给等的第3方式的图。
图11是展示将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应用于移动机构的伸缩罩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1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2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3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2A以及图2B是展示本发明的伸缩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图。图1所示的伸缩罩1,具备三个相似形的罩部件2、3、4,通过分组合成嵌套状而构成。相似形的罩部件2、3、4各自的内侧尺寸以及外侧尺寸设定成以罩部件2为最外侧、罩部件4为最内侧,罩部件3夹在罩部件2以及罩部件4的中间。利用未图示出的机构分别使每个罩部件2、3、4自由滑动移动,通过利用连杆机构等使之连动,整个可伸缩的罩1就会自由伸缩。
在图1、图2A以及图2B中,罩部件3装入罩部件2的内侧,在两个罩部件重叠的部分设有防止粉尘侵入装置5。防止粉尘侵入装置5在罩部件2的前端部(罩部件3一侧端部)的内侧沿边缘部位而设,防止粉尘侵入罩部件2的内侧区域。
另外,与上面一样,罩部件4装入罩部件3的内侧,在两个罩部件重叠的部分设有防止粉尘侵入装置6。防止粉尘侵入装置6在罩部件3的前端部(罩部件4一侧端部)的内侧沿边缘部位而设,防止粉尘侵入罩部件3的内侧区域。
另外,针对罩部件2、3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5、6的设置位置,虽然并不限定于罩部件的前端部,但是,在使伸缩罩伸长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罩部件2、3的长度的同时,为了提高防止粉尘侵入内侧区域的效果,设置在罩部件的前端部的结构很合适。另外,在图1、图2A以及图2B中,影线部分是表示防止粉尘侵入装置5、6的一个设置例子,不一定是向外部露出的结构,也可以成为纳入罩部件内、不向外露出的结构。
图2A是展示使伸缩罩1伸出来的状态,图2B是展示使伸缩罩1收缩起来的状态。
在图2A中,A表示在使伸缩罩1伸长的状态下,从罩部件2的前端(图中右侧的端部)至罩部件4的前端(图中右侧的端部)的长度,B是指伸长状态下,从罩部件3的前端(图中右侧的端部)至罩部件4的前端(图中右侧的端部)的长度。另一方面,在图2B中,a表示在使罩1收缩的状态下,从罩部件2的前端(图中右侧的端部)至罩部件4的前端(图中右侧的端部)的长度,b是指在收缩状态下,从罩部件3的前端(图中右侧的端部)至罩部件4的前端(图中右侧的端部)的长度。
在使罩部件1伸长的状态下,粉末等粉尘附着在罩部件3或者罩部件4的表面上时,附着在表面上的粉尘,在使伸缩罩1从伸长状态变化成收缩状态时将侵入罩部件2或者罩部件3内。对此,为了防止粉尘对罩部件2或者罩部件3的侵入,防止粉尘侵入装置5、6是有效的。
下面参照图3A~图10,对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A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图4以及图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是在密封部的内部设置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的喷出部的结构;图6以及图7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是在密封部的外部设置喷出部的结构。另外,图8~图10是展示在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得到的气体等的各种供给方式。
首先,参照图3A,对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A是展示设置在配置成嵌套式的两个罩部件之间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截面。
防止粉尘侵入装置5具备遮蔽罩部件2、3的内外的密封部10、和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的喷出部(10f~10h、10j、10k)。
在图3A中,密封部10由从外部环境遮断罩部件2的内侧区域来防止粉末等粉尘侵入罩部件2的内侧区域的部件构成,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硅橡胶等有弹性的材料或树脂材料制成。
喷出部具备:供给气体或冷却介质的供给路径10f;将从供给路径10f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向外部喷出的开口部10j、10k;连结供给路径10f和开口部10j、10k之间的连通部10g、10h。供给路径10f接受由供给源(未图示出)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通过连通部10g、10h,使气体或冷却介质从开口部10j、10k向外部喷出。
在图3A中,通过将外侧罩部件2的内侧尺寸设定成比相似形的内侧罩部件3的外侧尺寸还大,将两罩部件2、3配置成嵌套式来相互自由滑动,在邻接的罩部件2、3之间的空隙,沿着罩部件2、3的宽度方向(以罩部件2、3的滑动轴线为中心的轴方向)设置防止粉尘侵入装置5的密封部10。密封部件10被固定在外侧的罩部件2的内侧表面。不过,密封部10既可以在罩部件2、3之间的空隙间,通过将密封部10的前面10a安装在向罩部件3一侧向里面弯曲的罩部件2的前端部2a上来固定在罩部件2上,也可以如图3B所示,通过将密封部10的后面10e安装在向罩部件2一侧向外面弯曲的罩部件3的前端部3a上来固定在罩部件3上。这样,即使罩部件2、3相对滑动移动,密封部10也保持在罩部件2、3之间的空隙内。
由未图示出的供给源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利用供给路径10f跨越密封部10的整个长度方向或一部分来供给,并通过连通部10g、10h从开口部10j、10k向外部喷出。
在图3A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0j、10k在与密封部10的表面之中内侧的罩部件3相对的面10c形成。从开口部10j、10k喷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填满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和密封部10的下面10c的间隙后,从密封部10的前面沿着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向前方喷出。利用这种喷出来除去附着在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的粉末等灰尘。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从密封部10的下面10c向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喷射气体或冷却介质,密封部10的下面10c和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的间隙区域被气体或冷却介质填满。填满了该间隙区域的气体或冷却介质,在密封部10和罩部件3之间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使配置成嵌套状的罩部件2和罩部件3的滑动移动顺利进行的效果。
另外,最好固定前方面10b的倾斜,以使密封部10的前面之中、罩部件3一侧的前面10b相对于罩部件3的外表面形成锐角来。这样,通过使与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相对的前方面10b的倾斜成锐角,使从罩部件3和与之相对的下面10c的间隙向外部放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朝向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可以提高除去附着在罩部件3外侧表面上的粉尘的效果。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开口部10j、10k设置在与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相对的密封部10的下面10c上,但是在密封部10被固定在罩部件3上的场合,就如图3A所示的那样,设置在与罩部件2的内侧表面相对的上面10d上。另外,除了在下面10c、上面10d的任何一方的面上设置开口部的上述结构外,也可以在下面10c、上面10二者的面上设置开口部。
并且,为了使从开口部10j、10k放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不进入被罩部件2围住的内侧区域,使被罩部件2围住的内侧区域处于密闭状态,也可以向该内侧区域供给气体等来使内侧区域的压力高于外部。另外,通过使密封部10的下面10c和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之间的空隙间隔,外侧(前侧)的空隙间隔略大于内侧(后侧)的空隙间隔,来使密封部10的下面10c,相对于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倾斜,可以使从开口向密封部10和罩部件3的间隙放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沿着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很容易地流向前方。
其次,参照图4,对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与图3A一样,表示设置在配置成嵌套式的两个罩部件之间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截面。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在密封部10的下面10c上、还在前方面10b设置开口101这一点外,由于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机构,所以,在这里主要对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
开口部101通过连通部10i并与供给路径10f连接,接受由供给路径10f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将其向前方朝向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喷出。开口部101的喷出方向定为从密封部10朝向前方的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以便喷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能够有效地除去附着在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上的粉尘。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0的前方面10b相对于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成锐角,气体或冷却介质由开口部101从密封部10朝向前方的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放出来。
作为代替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开口部10j、10k,只设置开口部101。
图5是从伸缩罩前端所见的图4所示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图。
在图5中,为了简化说明一起展示沿着密封部的长方向排列了多个圆形开口部101的结构(图5中的一点虚线左侧的结构)、和沿着密封部的长方向配置了1个狭长切口形状的开口10m的结构(图5中的一点虚线右侧的结构)。这样,开口部既可以像图5的左侧所示的那样由在密封部10的长方向排列的多个圆形开口构成,也可以像图5的右侧所示的那样由一个狭长切口形状的开口部构成。另外,开口部既可以像图5的右侧所示的那样,由在密封部10的长方向排列多个狭长切口形状的开口部构成,也可以利用圆形开口部和狭长切口形状的开口部的组合来构成。
其次,参照图6,就在密封部的外侧设置喷出部这一点来说明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图6与图3A以及图4一样,表示设置在配置成嵌套式的二个罩部件之间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截面。
防止粉尘侵入装置5,具备密封部10和供给管12,在供给管12上设有喷出部。密封部10与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一样,由弹性材料或树脂材料制成,配置在罩部件2和罩部件3之间的间隙,防止粉末等粉尘侵入被罩部件2围住的内侧区域。
密封部10的上面10d,被固定在罩部件2的内侧表面;另一方面,密封部10的下面10c,相对于罩部件3自由滑动。然而,将密封部件10的前方面10a、固定在使罩部件2的一部分弯曲的前端部2a上,密封部10的下面10c,也可以相对于罩部件3自由滑动;另外,使罩部件3的一部分弯曲后的后端部3a,固定在密封部10的后面10e上,密封部件10的上部,相对于罩部件2也可以自由滑动。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的前方面10b,相对于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形成钝角,防止了粉尘进入下面10c和罩部件3的间隙。
在密封部10的前方面10a上,沿长度方向配置有供给管12。供给管12,具有供给由供给源(未图示出)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的供给路径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喷出部的作用。即,在供给管12上形成开口12a,从开口部12a,向密封部10前方的、罩部件3的外侧表面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图6中的箭头,表示气体或冷却介质的喷出方向。
图7是从伸缩罩前端所见的、图6所示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图。在图7中,为了简化说明,一起展示沿着供给管12的长度方向、排列了多个圆形开口部12a的结构(图7中的一点虚线左侧的结构);和沿着供给管12的长度方向、配置1个狭长切口形状的开口部12b的结构(图7中的一点虚线右侧的结构)。这样,开口部既可以像图7的左侧所示的那样、由在供给管12的长方向排列的多个圆形开口构成,也可以像图7的右侧所示的那样、由一个狭长切口形状的开口部构成。另外,开口部,既可以像图7的右侧所示的那样,由在供给管12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狭长切口形状的开口部构成,也可以利用圆形开口部和狭长切口形状的开口部的组合来构成。
其次,参照图8~图10,就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由供给源向供给路径供给气体或冷却介质的几个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8所示的方式中,在被罩部件围住的内侧区域、配置有供给管13,供给管13和密封部10内的供给路径10f由连通部10n连接起来。另外,在供给管13上连接有未图示出的供给源。气体或冷却介质,从供给源经过供给管13、连通部10n来供给密封部10内的供给路径10f。
在图9所示的方式中,在罩部件的外部配置有供给管13、供给管13和密封部10内的供给路径10f、通过连通部10o连接。空气或冷却介质从供给源经过供给管13、连通部10o来供给密封部10内的供给路径10f。
在图10所示的方式中,被罩部件围住的内侧区域本身,具有供给路径的功能。被罩部件围住的内侧区域,和密封部10内的供给路10f,由连通部10p连接起来。另外,在被罩部件围住的内侧区域,连接有未图示出的供给源。气体从供给源,经过被罩部件围住的内侧区域、连通部10p,来供给密封部10内的供给路径10f。
在上述中,虽然是对伸缩罩由三个罩部件构成的场合进行的说明,不过,伸缩罩可以由2个以上的任意数的罩部件构成。另外,在图3~图10中,虽然是以罩部件2、3为例子来展示的,不用说,以罩部件3、4为例也一样。
其次,参照图11~图14,对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中的喷出动作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1是展示将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应用于移动机构的伸缩罩的整体结构的方块图。在图11展示的例子中,在未图示出的移动机构周围设有伸缩罩,移动机构由伸缩罩收放在内部,以免粉末等粉尘附着在移动机构上。移动机构,比如具备X轴向以及Y轴向的机构部分,各机构部分由伸缩罩25x、25y覆盖。并且,在各伸缩罩的罩部件相互重叠、且一边相对接触一边滑动的部分,设有本发明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使气体或冷却介质从喷出部喷出,除去附着在罩部件表面上的粉末等粉尘。
图11所示的伸缩罩25x、25y,使用被压缩器21加压且由调节器22控制为恒定压力的气体、从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喷出口放出气体来防止粉尘的侵入。由调节器22向设置在各伸缩罩25x、25y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的气体的控制、由电磁阀24x、24y来进行。电磁阀24x、24y,与移动机构的伸缩动作同步并且能够进行自动控制,例如,能够基于来自控制移动机构的NC(数值控制)装置23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
图12~图14,是展示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中、喷射动作的各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控制方法的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有无加工控制从喷出部放出的气体。NC(数值控制)装置23,首先判断是否正在进行加工(步骤S1),正在进行加工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x、24y发出开启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向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来自供给源的气体(步骤S2)。
另一方面,在非加工时,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x、24y发出关闭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停止由供给源向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步骤S3)。
通过对应加工/非加工来控制电磁阀,只在加工时能够向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气体来防止粉尘的侵入,在不需要防止粉尘侵入的非加工时,能够使气体的供给停止。
在控制方法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应移动机构的各移动轴的驱动状态对从喷出部放出的气体进行控制。另外,以下的气体供给控制能够对移动机构所配备的每个移动轴进行。
NC(数值控制)装置23,首先判断是否正在进行加工(步骤S11)。正在进行加工的场合,NC装置23进一步判断X轴是否处于移动状态(步骤12)。然后,在X轴处于移动状态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x发出开启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向设置在X轴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来自供给源的气体(步骤S13)。另一方面,在X轴没有处于移动状态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x发出关闭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停止由供给源向设置在X轴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步骤S14)。
其次,判断Y轴是否处于移动状态(步骤15),在Y轴处于移动状态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y发出开启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向设置在Y轴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来自供给源的气体(步骤S16)。另一方面,在Y轴没有处于移动状态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y发出关闭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停止由供给源向设置在Y轴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步骤S17)。
另外,在步骤S11中,在判断为非加工时,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x、24y发出关闭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停止由供给源向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步骤S18)。
这样,在加工时,通过对应移动机构的每个移动轴、有无驱动来控制,只在使用了某个移动轴的移动时,能够向该移动轴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气体来防止粉尘的侵入,在没有进行使用的那个移动轴的移动时,就能够停止向那个移动轴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
在控制方法的第3实施方式中,根据移动机构的各移动轴的移动方向,对从喷出部放出的气体进行控制。另外,以下的气体供给控制,能够对移动机构所配备的每个移动轴进行。
NC(数值控制)装置23首先判断是否正在进行加工(步骤S21)。正在进行加工的场合,NC装置23进一步判断X轴是否处于移动状态(步骤22)。然后,在X轴处于移动状态的场合,NC装置23再进一步判断X轴是正在进行伸长动作还是正在进行缩小动作(步骤23),在X轴正在进行缩小动作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x发出开启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向设置在X轴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来自供给源的气体(步骤S24)。
另外,在X轴正在进行伸长动作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x发出关闭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停止由供给源向设置在X轴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步骤S25)。
其次,NC装置23,判断Y轴是否处于移动状态(步骤26)。然后,在Y轴是处于移动状态的场合,NC装置23进一步判断Y轴是正在进行伸长动作还是正在进行缩小动作(步骤27),在Y轴正在进行缩小动作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y发出开启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向设置在Y轴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来自供给源的气体(步骤S28)。
另外,在Y轴正在进行伸长动作的场合,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y发出关闭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停止由供给源向设置在Y轴上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步骤S29)。
另外,在步骤S21中,在判断为非加工时,由NC装置23向电磁阀24x、24y发出关闭控制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等,停止由供给源向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步骤S30)。
这样,在加工时,通过对应移动机构的每个移动轴、该轴的移动方向(即,伸缩罩的伸缩)来控制,能够只在粉尘容易侵入的场合、向防止粉尘侵入装置供给气体来防止粉尘的侵入;在不需要防止粉尘侵入的移动方向中,能够停止向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气体供给。
以上虽然是就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的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都是用于说明的,没有限制的意思。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不脱离权利要求可以修改或变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应用于机床或其他制造装置等进行机械移动的装置。

Claims (11)

1.一种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遮蔽相对滑动的部件之间的空隙的密封部;沿上述密封部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的喷出部;利用气体或冷却介质来防止粉尘通过上述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出部备有:形成于密封部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出口、和形成于密封部内部并且与该喷出口连通的供给路径;使从上述供给路径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从上述喷出口喷出,利用喷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来防止粉尘侵入密封部和部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出口由设在与滑动部件对向的密封部表面的开口部以及设在密封部外表面的开口部的一方或两方组成,该开口部通过连通部与上述供给路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出部将至少形成了一个喷出口的供给管,与密封部的外表面邻接来配置,使从上述供给管供给的气体或冷却介质从上述喷出口喷出,利用喷出的气体或冷却介质来防止粉尘侵入上述密封部和上述部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出部一直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出部在上述部件相对滑动时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出部在相邻的两个部件相对滑动、并且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后退时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
8.一种伸缩罩,其特征在于,在使多个罩部件嵌合成可相互滑动的嵌套状的伸缩罩中,在相互邻接的罩部件的至少一个罩部件的端部设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该防止粉尘侵入装置朝向设置了该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罩部件之中内侧的罩部件、喷出气体或冷却介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伸缩罩,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出口设在设置了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罩部件之中、与内侧的罩部件对向的表面以及相对于上述对向的表面位于前侧的前面的一者或两者上。
10.一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伸缩罩。
11.一种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设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粉尘侵入装置的伸缩罩、和对气体或冷却介质的供给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根据有无移动轴的移动指令、或者移动轴的移动指令的移动方向,来对气体或冷却介质的供给进行控制。
CN200410057255.8A 2003-08-26 2004-08-26 防止粉尘侵入装置 Pending CN15900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01931 2003-08-26
JP2003301931A JP2005066788A (ja) 2003-08-26 2003-08-26 粉塵侵入防止装置、テレスコカバー、及び移動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0016A true CN1590016A (zh) 2005-03-09

Family

ID=34101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57255.8A Pending CN1590016A (zh) 2003-08-26 2004-08-26 防止粉尘侵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45638A1 (zh)
EP (1) EP1510285A1 (zh)
JP (1) JP2005066788A (zh)
CN (1) CN159001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689B (zh) * 2006-02-28 2010-04-14 大隈株式会社 主轴装置的防尘机构
CN101505916B (zh) * 2006-09-04 2011-03-16 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 机床的防溅挡板
CN104411454A (zh) * 2012-06-25 2015-03-11 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 机床
TWI513534B (zh) * 2013-07-29 2015-12-21 Everising Machine Company 具有昇降隔離裝置的工具機
CN111421381A (zh) * 2020-05-30 2020-07-17 张云朋 一种自带吹气功能的机床导轨防护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4199B2 (ja) * 2003-10-16 2007-07-1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カバー
CN101829929A (zh) * 2010-04-17 2010-09-15 安徽益友家用机床有限公司 机床平面导轨的防尘装置
JP5964189B2 (ja) * 2012-09-24 2016-08-03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摺動面保護装置
PT107266B (pt) * 2013-10-31 2020-08-28 Vision Box - Soluções De Visão Por Computador, S.A. Mecanismo telescópico para abertura/fecho de portas deslizantes
JP6542845B2 (ja) * 2017-07-14 2019-07-1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カバー及び工作機械
JP7010878B2 (ja) * 2019-04-25 2022-01-2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カバ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300808B (de) * 1966-01-11 1969-08-07 Kabelschlepp Gmbh Abstreifvorrichtung fuer Abdeckplatten von Abdeckvorrichtungen an Fuehrungsbahnen von Werkzeugmaschinen
DE1961816U (de) * 1967-04-05 1967-06-08 Heinrich Cremer Abdeck- und dichtungsleiste fuer teleskopartig bewegbare abdeckkaesten an werkzeugmaschinen.
US5915897A (en) * 1997-09-16 1999-06-29 Hennig, Inc. Machine tool way 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DE19837926A1 (de) * 1998-08-20 2000-02-24 Janich Gmbh & Co Teleskopabdeckung
JP2003094284A (ja) * 2001-09-20 2003-04-03 Matsuura Machinery Corp 移動機構に対する粉塵侵入防止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を使用した移動機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689B (zh) * 2006-02-28 2010-04-14 大隈株式会社 主轴装置的防尘机构
CN101505916B (zh) * 2006-09-04 2011-03-16 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 机床的防溅挡板
CN104411454A (zh) * 2012-06-25 2015-03-11 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 机床
TWI513534B (zh) * 2013-07-29 2015-12-21 Everising Machine Company 具有昇降隔離裝置的工具機
CN111421381A (zh) * 2020-05-30 2020-07-17 张云朋 一种自带吹气功能的机床导轨防护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10285A1 (en) 2005-03-02
JP2005066788A (ja) 2005-03-17
US20050045638A1 (en) 2005-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90016A (zh) 防止粉尘侵入装置
CN1143762C (zh) 超声波振动切割方法及其装置
CN1265990C (zh) 除尘装置
JP2005053467A (ja) 移動ロボット
CN101056785A (zh) 刮水片
CN1455716A (zh) 加工机械的主轴装置
CN1769736A (zh) 车辆用防振装置
CN1919633A (zh) 遮护件
CN103874549B (zh) 用于清洁电子元件封装装置的设备
CN102431012A (zh) 集尘装置
CN1846912A (zh) 印刷电路基板的孔加工装置
US7810600B2 (en) Motorcycle with intake duct for belt chamber arranged between seat and rear fender
CN87106329A (zh) 清扫积有雪、污泥、水、废屑及类似脏物的行驶路面的设备
CN1407698A (zh) 直线电机
CN213825891U (zh) 滚轴筛自清扫装置
JP4749117B2 (ja) 工作機械
CN1886546A (zh) 洗衣机
JP2009179157A (ja) 作業車両の原動部構造
CN101133289B (zh) 空调机的过滤装置
CN1139358C (zh) 电动吸尘器
CN113385714B (zh) 一种电动车配件用的钻孔装置
KR20140134429A (ko) 자유 구동 방식의 아이들 드럼을 구비하는 오일 스키머
JP4687701B2 (ja)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CN1133394C (zh) 电动吸尘器
CN100367899C (zh) 电动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