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5913A -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法而制造的光学装置、以及备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法而制造的光学装置、以及备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5913A
CN1585913A CNA028223527A CN02822352A CN1585913A CN 1585913 A CN1585913 A CN 1585913A CN A028223527 A CNA028223527 A CN A028223527A CN 02822352 A CN02822352 A CN 02822352A CN 1585913 A CN1585913 A CN 1585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adjustment
optic modulating
modul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223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4099C (zh
Inventor
北林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85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5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40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40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7Convergence or focus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91Testing thereof
    • H04N9/3194Testing thereof including sensor feedback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6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LC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在制造具有多个光调制装置及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时,取得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取得光调制装置的基准位置,基于预先取得的光学特性而算出光调制装置的偏差量,一边检测来自于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合成光一边根据偏差量进行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

Description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法而制造的光学装置、 以及备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法而制造的光学装置、以及备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仪。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下,采用备有以下部件的投影仪,即:根据图像信息而按照各个色光来调制多个色光的多个光调制装置(液晶面板)、对由各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色光进行合成的色合成光学系统(正交双色棱镜)、对由该色合成光学系统所合成的光束进行放大投影而形成投影图像的投影光学系统(投影透镜)。
作为这样的投影仪,例如所谓三板式的投影仪已被公知,三板式的投影仪是指通过二向色镜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分离成RGB三色的色光,根据图像信息而用3张液晶面板按照各色光进行调制,用正交双色棱镜对调制后的光束进行合成,经由投影透镜而对彩色图像进行放大投影。
为了通过这样的投影仪而得到清晰的投影图像,且防止在各液晶面板间象素错位及相距投影透镜的距离的错位,在投影仪的制造过程中,必须高精度地进行各液晶面板间相互的聚焦·校准调整。在此,所谓聚焦调整,是指用于将各液晶面板正确地配置在投影透镜的后焦点位置的调整,所谓校准调整,是指用于使各液晶面板的象素一致的调整,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与此相同。
在现有技术下,液晶面板的聚焦·校准调整以含有3张液晶面板及正交双色棱镜的光学装置为调整对象,(1)使光束入射到各液晶面板的图像形成区域,(2)用CCD摄像机等的光束检测装置来检测从正交双色棱镜的光入射端面入射且从光射出端面出射的光束,(3)一边确认由该光束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各液晶面板的聚焦、象素位置等,一边用位置调整机构来调整各液晶面板的相找位置。
在此,作为CCD摄像机进行的检测,采用以下两种方式:预先将标准的投影透镜作为主透镜而装入制造装置,将经过光学装置及该投影透镜的光束投影到投影屏上,取入该投影图像的方式(主透镜式);直接取入经过了光学装置的光束的方式(直视式)。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因为无需与投影透镜组合就能够独立地制造光学装置,所以具有可有效地制造光学装置的优点。
可是,在前者的情况下,因为在光学装置所组合的投影透镜与主透镜之间,存在后焦点位置的像面的状态或轴上色差等的偏差,所以相对于主透镜,即使高精度地进行了液晶面板的聚焦·校准调整,也具有由于所组合的投影透镜不同而不一定得到清晰的图像的问题。
同样地,在后者的情况下,在将投影透镜装入光学装置而完成了投影仪时,在该组装的投影透镜的光学特性值偏离基准值的情况下,即使高精度地进行了液晶面板的聚焦·校准调整,也具有不一定得到清晰的图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组合了投影光学系统时,能够得到清晰的投影图像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法而制造的光学装置、以及备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仪。
本发明相关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备有多个光调制装置与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光调制装置根据图像而按照各色光来调整多个色光,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具有安装了各光调制装置的多个光入射端面以及对入射到各光入射端面的色光进行合成并射出的光射出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特性取得步骤,取得所述光学装置所组合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基准位置取得步骤,取得所述光调制装置相对于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基准位置;偏差量算出步骤,基于取得的所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算出所述光调制装置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偏差量;合成光检测步骤,使用光束检测装置对从所述光射出端面射出的合成光进行检测;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一边用该合成光检测步骤检测合成光一边根据所述偏差量进行前述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
在此,作为所述光学特性,能够例举投影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及图像面的倾斜、轴上色差等。
此外,作为所述光束检测装置,能够采用例如含有CCD等的摄像元件与图像取入装置以及处理装置的CCD摄像机等,所述图像取入装置取入由该摄像元件检测到的信号,所述处理装置对该取入的图像进行处理。此外,可以配置多个这样的CCD摄像机,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分别配置在投影图像的四个角落,对各角落部分的图像进行摄像。此时,各CCD摄像机由于相互不干涉而优选地配置在对角线上。
这样的本发明相关的光学装置通过以下的步骤来制造。
(1)在光学特性取得步骤中,先取得该光学装置所组合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分辨率数据及投影图像面的倾斜数据等的光学特性值。例如,将穿过了规定的测试图形的光束导入到对象投影光学系统中,通过该光束,在投影屏上投影规定的测试图形图像。于是,通过用CCD摄像机来对该测试图形图像进行摄像,取得该投影透镜的轴上色差、后焦点面的位置、分辨率等的光学特性值。
(2)接着,在基准位置取得步骤中,取得光调制装置相对于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基准位置,基于该取得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在偏差量算出步骤中,算出光调制装置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偏差量。在此,在所述主透镜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以主透镜的后焦点位置作为基准位置,在所述直视式的情况下,可以以设计上的基准位置来作为基准位置。
(3)其后,在合成光检测步骤中,一边用光束检测装置检测从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射出端面射出的合成光,一边在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中,根据算出的偏差量进行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如上所述地调整了位置后,通过固定这些液晶面板来制造光学装置。
因为以这样的步骤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得到以下光学装置:以与装入的投影透镜的光学特性值一致的方式来高精度地调整了各光调制装置相对于合成光学系统的位置的光学装置。因此,在组合该光学装置与投影光学系统时,能够得到清晰的投影图像。
在以上说明中,所述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能够如下地构成:在一边检测合成光一边进行了所述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之后,使该光调制装置沿所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仅相应地移动所述偏差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使光束检测装置位于测量基准位置,来调整光调制装置,最后仅相应地移动偏差量,所以能够谋求调整的快速化。
所述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能够也可以在基于所述偏差量而进行了所述光束检测装置的位置调整后,进行所述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能够根据投影光学系统的偏差来设定光束检测装置,调整光调制装置的位置,所以能够谋求光调制装置的位置的高精度化。
优选地,通过读取根据所组合的投影光学系统而附上的变动票上所记录的光学特性来实施所述光学特性取得步骤。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在粘贴了记录有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值的变动票的状态下,取得该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值,所以能够一体地管理投影光学系统与该投影光学系统所固有的光学特性值,在该光学特性值取得步骤中,能够防止光学特性值的输入错误等,能够谋求制造作业的有效化。
本发明相关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备有多个光调制装置与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光调制装置根据图像而按照各色光来调制多个色光,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具有安装了各光调制装置的多个光入射端面以及对入射到各光入射端面的色光进行合成并射出的光射出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光检测工序,使用光束检测装置,对从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射出端面射出的合成光进行检测;光调制装置姿势调整工序,进行所述各光调制装置相对于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姿势的调整,所述各光调制装置由一边检测该合成光一边进行所述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保持部所保持;光调制装置固定工序,将该姿势调整后的各光调制装置固定在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入射端面上;在实施所述光调制装置姿势调整工序前,实施取得所述位置调整装置的保持部的基准位置的基准位置取得工序,并包括:偏差量取得工序,基于所述光调制装置姿势调整工序的实施,对所述取得的保持部的基准位置与所述光调制装置的姿势调整后的所述保持部的位置即调整位置进行比较,取得所述调整位置相对于所述基准位置的偏差量;偏差量数据存储工序,以该取得的偏差量作为测量数据并存储。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例如具有以下结构的位置调整装置。
即,位置调整装置能够构成为包括:台座,在基准位置上设置了色合成光学系统;位置调整装置主体,相对于设于该台座上的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各光束射出端面,驱动保持各光调制装置的保持部而进行各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透射型投影屏,从光源射出并入射到所述位置调整后的光调制装置中的光束,经由配置于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束射出端面的光路后段的标准投影光学系统(主透镜),被放大投影而形成投影图像;光束检测装置,设于该透射型投影屏的背面一侧,对投影到该透射型投影屏上的投影图像进行检测;计算机,基于该检测到的图像,调整所述光调制装置相对于位置调整装置主体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取得调整位置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偏差量,而作为测量数据来累积,所以例如,通过先取得各个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基于取得的光调制装置的偏差量与各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的关系,能够简单地选择适合于所制造的光学装置的投影光学系统。通过采用这样的组合,能够提高光学装置的制造效率及精度,能够投影清晰的投影图像。
所述基准位置取得工序优选地包含以下步骤:激光射出部位置指定步骤,相对于设于台座的基准位置的第1反射部件的表面,从激光输出部大致垂直地射出激光,检测该射出光被第1反射部件反射的光,通过使所述射出光及反射光的位置一致来指定所述激光射出部的位置,所述台座上设置有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第2反射部件保持步骤,使第2反射部件保持在所述位置调整装置的保持部上;第2反射部件姿势调整步骤,从已指定了位置的所述激光射出部,相对于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上的第2反射部件而射出激光,一边用所述光束检测装置检测其反射光一边调整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上的第2反射部件的姿势,以使所述射出光及反射光的位置一致;基准位置取得步骤,取得该第2反射部件得到了姿势调整时的所述保持部的位置来作为所述基准位置。
在这里,在从激光射出部射出的激光的行进方向与配置于光调制装置的周围的第2反射部件的面成大致直角的情况下,即、在一条直线上相互正对的情况下,在激光射出部与第2反射部件之间无需配置任何部件。可是,在从激光射出部射出的激光的行进方向与保持于位置调整装置的保持部上的第2反射部件的面变得平行的情况下,则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将直角棱镜配置在台座的基准位置,通过将激光弯曲90°,使得激光相对于第2反射部件大致垂直地入射。
若做成这样的构成,则仅通过配置激光射出部,使来自激光射出部的射出光与第2反射部件表面所反射的反射光的位置一致,就能够简单地掌握位置调整装置的保持部的基准位置。因此,能够简单地求取距该基准位置的、调整位置的偏差量来作为数值数据即测量数据。
此外,所述偏差量取得步骤优选地以长度及角度为单位来取得所述偏差量的测量数据,例如,能够采用‘μm’作为长度单位,采用‘deg(°)’作为角度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偏差量的测量数据成为对于作业者来说易于理解的数值数据,从而可提高作业性。
本发明相关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而制造,本发明相关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光学装置。
根据这样的发明,能够起到与所述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因为能够制造与投影透镜的光学特性值对应的光学装置,所以能够作出可投影清晰图像的投影仪。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相关的光学装置的投影仪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所述投影仪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投影透镜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所述投影透镜的检查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对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装置的位置调整机构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对调整用光源进行照射的部分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装置的光束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装置的光束检测装置的正视图,是从图10的箭头XI-XI观察时的图。
图12是表示对所述位置调整装置进行控制的计算机的图。
图13是表示对取入的图像等进行显示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所述显示画面中的基准图形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所述光束检测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位置调整系统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系统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系统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所述位置调整系统的液晶面板保持部的图。
图22是表示所述液晶面板保持部的侧面部分的图。
图23是表示调整用光源及激光输出部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正交双色棱镜的位置调整的图。
图25是表示构成所述位置调整系统的投影部主体的透射型投影屏的图。
图26是表示对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进行控制的计算机的图。
图27是表示取得所述液晶面板的基准位置时的情况的图。
图28是表示取得所述液晶面板的基准位置时的情况的图。
图29是放大地表示所述位置调整系统的一部分的图。
图30是用于对第3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的基准位置取得工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1用于说明光学组件的调整操作的流程图。
图32是用于说明所述正交双色棱镜的位置调整的流程图。
图33是用于说明所述光学组件的光轴找位的流程图。
图34是进行液晶面板相对于所述正交双色棱镜的位置调整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1-1)投影仪的构造
图1是表示具有光学装置的投影仪100的构造的图,所述光学装置包括作为调整对象的多个光调制装置及色合成光学系统。
该投影仪100备有: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110、色分离光学系统120、中继光学系统130、电光学装置140、作为色合成光学系统的正交双色棱镜150、投影透镜160。
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110备有:包括光源灯111A及反射器111B的光源装置、第1透镜阵列113、第2透镜阵列115、反射镜117、重叠透镜119。从光源灯111A射出的光束通过反射器111B而收拢射出方向,通过第1透镜阵列113而分割成多个的部分光束,通过反射镜117而使射出方向弯曲了90°之后,在第2透镜阵列115的附近成像。从第2透镜阵列115射出的各部分光束以其中心轴(主光线)与后段的重叠透镜119的入射面垂直的方式入射,进而,从重叠透镜119射出的多个的部分光束在构成电光学装置140的3张液晶面板141R、141G、141B上重叠。
色分离光学系统120具有2张二向色镜121、122与反射镜123,具有的功能为:通过这些二向色镜121、122与反射镜123而将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110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光。
中继光学系统130备有:入射一侧透镜131、中继透镜133、反射镜135,137;具有的功能为:将由所述色分离光学系统120分离的色光例如蓝色光B引导至液晶面板141B。
电光学装置140备有3张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这些部件使用例如多晶硅薄膜晶体管(TFT)来作为开关元件,由色分离光学系统120分离的各色光通过这些3张液晶面板141R、141G、141B,根据图像信息而进行调制,从而形成光学图像。
正交双色棱镜150对按照从3张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射出的各色光而调制的图像进行合成,从而形成彩色图像。此外,在正交双色棱镜150上,反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与反射蓝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沿着4个直角棱镜的边界面而形成为大致X字状,通过这些电介质多层膜而合成3种色光。由该正交双色棱镜150合成的彩色图像从投影透镜160射出,放大投影在投影屏上。
(1-2)光学装置的构造
在这样的投影仪100中,光学装置180以及与其组合的投影透镜160作为光学组件170而一体化,所述光学装置180具有电光学装置140及正交双色棱镜150。即,如图2所示,光学组件170备有头体171,所述头体171是由镁合金制成且为侧视L字状的结构体。
投影透镜160通过螺钉而固定在头体171的L字的垂直面外侧。此外,如图3所示,投影透镜160粘贴有将后述的该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作为条形码601而数据化了的变动票600。正交双色棱镜150通过螺钉而固定在头体171的L字的水平面上侧。
构成电光学装置140的3张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以包围正交双色棱镜150的3个侧面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收纳在保持框架143内,通过所谓POP(Panel On Prism)构造而固定在正交双色棱镜150上,所谓POP(PanelOn Prism)构造是指通过将透明树脂制成的销145与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一起插入到形成于该保持框架143的四角部分的孔143A中,从而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粘接固定在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151上。在此,在保持框架143上形成矩形的开口部143B,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在该开口部143B露出,该部分成为图像形成区域。即,在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该部分上导入各色光R、G、B,对应图像信息而形成光学图像。
在采用了这样的POP构造的光学装置180中,在将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粘接固定在正交双色棱镜150上时,因为必须大致同步地进行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聚焦调整、校准调整及固定,所以一般通过以下的步骤来组装。
(1)在正交双色棱镜150上粘接固定第1液晶面板、例如、液晶面板141G。具体地说,首先,将前端涂布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销145插入到液晶面板141G的保持框架143的孔143A中。
(2)接着,使该销145的前端部分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151对接。
(3)在该状态下,将光束导入液晶面板141G的图像形成区域,一边直接确认从正交双色棱镜150射出的光束,一边调整相对于光入射端面151的进退位置、平面位置、及旋转位置,进行液晶面板141G的聚焦·校准调整。
(4)得到适当的聚焦·校准后,从销145的基端部分照射紫外线的固定用光束,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完全地固化。
(5)对于其它的液晶面板141R、141B也与前述同样地进行粘接固定。
因此,在组装采用了这样的POP构造的光学装置180时,需要调整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相互的聚焦·校准的位置调整装置。此外,在后面说明位置调整装置。
(1-3)投影透镜的检查装置的构造
图5是表示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的图。
该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是对与光学装置180所组合的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进行测量的装置,备有:搭载了投影透镜160的投影部510、反射镜520、投影屏530、检查部540。在该装置3中,作为测量对象的投影透镜160能够卸下,可容易地更换成其它投影透镜来进行测量。
投影部510是模拟的装置,用于将与实际使用投影仪100的投影透镜160时大致相同的光束入射到投影透镜160中,备有:未图示的光源;模拟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并且含有规定的测试图形的检查片511;保持该检查片511的保持部件512;模拟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伪棱镜513;通过调整保持部件512的空间位置来调整投影透镜160的空间位置的6轴调整部514。作为所述的规定测试图形,具有对比度调整用、分辨率调整用、色差测量用等各种测量图形。因此,在投影部510中,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穿过含有测试图形的检查片511、及伪棱镜513,入射到投影透镜160中。
另外,为了再现所谓“悬挂式投影”(あおり投写),伪棱镜513及投影透镜160的中心轴n1、与、设置了检查片511的保持部件512及6轴调整部514的中心轴n2仅平行地偏移规定量。
投影屏530是能够从图像光所投影的投影面530a的背面530b一侧观察图像光的透射型投影屏。
检查部540对投影于投影屏530上的图像的光学特性值进行测量,包括:4个调整用摄像部540a~540d、1个测量用摄像部541、处理部542。在此,处理部542与调整用摄像部540a~540d及测量用摄像部541电连接,并且与6轴调整部514也电连接。
4个调整用摄像部540a~540d配置在与投影于投影屏530上的图像的四角部分对应的位置上,并且进行投影图像的形成位置及梯形扭曲等的调整。测量用摄像部541是对包含规定的测试图形的图像进行摄像的部分。
在以上的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中,从投影部510射出且含有规定的测试图形的图像光被反射镜520反射后,投影到投影屏530上。一边用4个调整用摄像部540a~540d对该所投影的测试图形图像进行摄像,一边用处理部542来调整投影部510的空间位置,进行投影图像的调整。其后,用测量用摄像部541对测试图形图像进行摄像,基于该摄像的信号,用处理部542取得投影透镜160的分辨率及图像面的倾斜等的光学特性值(光学特性取得步骤)。
如图3所示,由该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所取得的光学特性值作为条形码601而数据化,该条形码601显示在变动票600上。在该变动票600中,在显示了条形码601的背面一侧,涂布有未图示的粘接剂,该变动票600粘贴在相对应的投影透镜160上。另外,在该粘接剂所形成的粘贴中,能够相对于投影透镜160而粘贴或剥离。
(1-4)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的构造
接着,对于调整各液晶面板的位置的位置调整装置进行说明。
在图6、7中示出了对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装置2。
该位置调整装置2包括:UV遮光盖20、调整部主体30、光束检测装置40、省略图示的调整用光源装置、固定用紫外线光源装置、以及虽然在图6中省略但进行这些各个装置的动作控制及图像处理的计算机。
UV遮光盖20包括:包围调整部主体30的侧板21、底板22、设于下部的载置台25。此外,在侧板21上设有开闭自如且省略图示的门。该门设置用于装卸光学装置180(图4)以及调整部主体30的调整作业,由不透射紫外线的丙烯板等形成。此外,载置台25在其下部设有滚动轮25A,以便能够容易地移动调整部主体30。
所述调整用光源装置是在进行调整部主体30的调整作业时使用的位置调整用的光束的光源。此外,所述固定用紫外线光源装置是在将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固定在正交双色棱镜150一侧时,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固定用光束(紫外线)的光源。
(1-4-1)调整部主体的构造
如图6所示,调整部主体30包括:6轴位置调整组件31、支承固定正交双色棱镜150的支承夹具33、用于将来自调整用光源装置及固定用紫外线光源装置的光束导入到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光源组件37(图8)。
6轴位置调整组件31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151,调整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配置位置。如图8所示,该6轴位置调整组件31包括:能够沿UV遮光盖20的底板22的轨道部351移动地设置的平面位置调整部311、设于该平面位置调整部311的前端部分的面内旋转位置调整部313、设于该面内旋转位置调整部313的前端部分的面外旋转位置调整部315、设于该面外旋转位置调整部315的前端部分的液晶面板保持部317。
平面位置调整部311是调整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151的进退位置及平面位置的部分,包括:可滑动地设在载置台25上的基部311A、立设在该基部311A上的脚部311B、设于该脚部311B的上部前端部分并与面内旋转位置调整部313连接的连接部311C。
基部311A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等的驱动机构,在载置台25的Z轴方向(图8中的左右方向)上移动。脚部311B通过设于侧部的马达等的驱动机构(省略图示),相对于基部311A在X轴方向(与图8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连接部311C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等的驱动机构,相对于脚部311B在Y轴方向(图8中的上下方向)上移动。
面内旋转位置调整部313是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151的面内方向旋转位置的调整的部分,包括:固定在平面位置调整部311的前端部分的圆柱状的基部313A、在该基部313A的圆周方向上旋转自如地设置的旋转调整部313B。通过调整该旋转调整部313B的旋转位置,能够高精度地调整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相对于光入射端面151的面内方向旋转位置。
面外旋转位置调整部315是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151的面外方向旋转位置的调整的部分,该面外旋转位置调整部315包括:基部315A,固定在面内旋转位置调整部313的前端部分上,并且在水平方向上成为圆弧的凹曲面形成在前端部分上;第1调整部315B,设置为可在该基部315A的凹曲面上沿该圆弧滑动,在垂直方向上成为圆弧的凹曲面形成在前端部分上;第2调整部315C,设置为可在该第1调整部315B的凹曲面上沿该圆弧滑动。
驱动设于基部315A的侧部的未图示的马达使其旋转时,第1调整部315B滑动,驱动设于第1调整部315B上部的未图示的马达使其旋转时,第2调整部315C滑动,能够高精度地调整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相对于光入射端面151的面外方向旋转位置。
液晶面板保持部317是保持作为调整对象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部分,包括:固定在第2调整部315C的前端部分的固定夹持片317A、在第2调整部315C的前端部分滑动自如地设置的可动夹持片317B、使可动夹持片317B动作的促动器317C。通过用促动器317C来使可动夹持片317B动作,能够保持液晶面板141R、141G、141B。进而,通过变更可动夹持片317B的滑动初始位置,也能够保持大小不同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
另外,液晶面板保持部317可设计成如下机构:例如,准备形成了吸引用的开口部的多孔质性的吸附板,在使该吸附板与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对接的状态下,经由该吸气用的开口部,通过真空吸附来保持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若这样设计,则能够使装置本身的构造较为简洁,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如图6所示,支承夹具33包括:设置在底板22上的基板331、立设在该基板331上的脚部333、设于该脚部333的上部且安装有正交双色棱镜150及后述的导光部45的装配板335。
如图8所示,光源组件37配置在设于6轴位置调整组件31的液晶面板保持部317的固定夹持片317A及可动夹持片317B之间。该光源组件37向液晶面板141R、141G、141B供给位置调整用的光束、固定用的光束,其构成为包括:与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对接的组件主体371、用于向该组件主体317供给各光源的光的4根光纤372。
光纤372的基端与设于载置台25下部的调整用光源装置及固定用光源装置连接。如图9(A)所示,在组件主体371与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对接面上,包括:调整用光源部371A,对应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矩形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角落部分而设定;固定用光源部371B,配置在该图像形成区域的外侧,与销145的基端部分对接。
此外,成为与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对接的部分的组件主体371除了如图9(A)所示之外,还有如图9(B)所示,沿着调整用光源部371A的外部侧方而配置固定用光源部371C,或如图9(C)所示,在固定用光源部371B的配置这一点上不同,其可根据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种类而适当分开使用这些组件主体371,来对应固定构造不同的液晶面板。
(1-4-2)光束检测装置的构造
在图6中,光束检测装置40包括:CCD摄像机41、能够3维移动该CCD摄像机41地构成的移动机构43、安装在支承夹具33上的导光部45。
CCD摄像机41是以CCD(电荷耦合器件)为摄像元件的面型传感器,取入从正交双色棱镜150射出的位置调整用的光束并作为电信号输出。
如图10、图11所示,CCD摄像机41经由移动机构43(图7)而在导光部45的四周配置4个。此时,各CCD摄像机41对应地配置在形成于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矩形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对角线上。此外,CCD摄像机41为了高精度地检测投影图像,能够通过远程控制来自由地对变焦·聚焦进行调整。
移动机构43虽然省略了其具体的图示,但由立设于支承夹具33的基板331的支柱、设于该支柱的多个轴部件、及设于一轴部件上的摄像机安装部等构成,能够通过载置台25内部的伺服控制机构来使CCD摄像机41沿X轴方向(在图11中为左右方向)、Y轴方向(在图11中为上下方向)、Z轴方向(在图11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移动。
导光部45包括:对应地配置在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矩形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四角的4个分光器451、将各分光器451保持在规定位置的保持盖体452。导光部45具有的功能为:将从光源组件37照射到液晶面板141R、141G、141B且从正交双色棱镜150射出的四角的光束通过各分光器451而弯曲90°后,导入到CCD摄像机41中。
此外,在保持盖体452上设有使向外侧弯曲后的光束透射的适当开口部。此外,在图10中,示出了将光束照射在液晶面板141G上的情况。根据这样的导光部45,从正交双色棱镜150射出的四角的光束不会投影到投影屏等上,能够用配置在四周的CCD摄像机41直接检测(直视式)。
如图12所示,所述的调整部主体30及光束检测装置40与计算机70电连接。此外,在该计算机70上电连接有条形码读取器800,所述条形码读取器800能够读取粘贴于投影透镜160上的变动票600中的条形码601(图3)。
计算机70具有CPU及存储装置,也进行调整部主体30及光束检测装置40的动作控制、由光束检测装置40的CCD摄像机41所摄像的投影图像的图像处理、由条形码读取器800所读出的数据的处理。
从计算机70中调出的程序显示图13所示的显示画面71,基于该显示画面71上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进行聚焦·校准调整。
显示画面71包括:直接显示来自位置调整后的各CCD摄像机41的影像的图像显示视图72、基于基准图形图像对显示于图像显示视图72的图像进行图形匹配处理的图像处理视图73、对进行图像处理的结果以及6轴位置调整组件31的各轴调整量进行显示的轴移动量显示视图74。此外,在图像显示视图72的各图像显示区域72A~72D上显示从分别由4个CCD摄像机41取入的四角的光束而得到的图像。
(1-5)位置调整装置进行的调整操作
接着,基于图14所示的流程图,对利用位置调整装置2来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此,在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调整前,作为事先的准备,如前所述,预先用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来取得被组装的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处理S1:光学特性值取得步骤)。
进而,作为事先的准备,预先取得对应投影仪种类的图形匹配用的基准图形及CCD摄像机41的基准位置(处理S2、S3:基准位置取得步骤)。
具体地说,基于每种机器的投影透镜160的特性,在支承夹具33上放置:预先调整了聚焦位置及校准位置的主光学装置、根据该主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大小来设定分光器451的配置位置的导光部45(处理S2)。主光学装置在作为基准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基准正交双色棱镜上,一体地设置了作为基准光调制装置的各色光用的3张基准液晶面板。
接着,相对于主光学装置的G色光用的基准液晶面板,从光源组件37照射位置调整用的光束,从主光学装置射出的光束经由分光器45而被CCD摄像机41直接取入。此时,使移动机构43动作,使CCD摄像机41移动到能够可靠地接收光束的位置(处理S3)。此外,使此时的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视图72的各图像显示区域72A~72D上。
作为该图像,例如图15所示,显示了多个与基准液晶面板的四角相对应的象素区域CA。该图像成为图形匹配用的基准图形。此外,此时的CCD摄像机41的位置成为对应机器种类的基准位置。分别对于3张的各基准液晶面板来进行基准图形的生成,仅对于一张的基准液晶面板来进行CCD摄像机41的基准位置的设定。这样的基准图形及CCD摄像机41的基准位置作为对应机器种类的机器种类数据而登记在计算机70的存储装置中。
预先对于多种机器进行以上的处理S2、S3,将每个机器种类的基准图形及CCD摄像机41的基准位置作为机器种类数据而进行登记。
接着,将正交双色棱镜150放置在支承夹具33上,并且在插入了将涂布有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销145的状态下,将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安装在6轴位置调整组件31的液晶面板保持部317上(处理S4)。
接着,在实际调整前,通过由计算机70内的CPU执行的程序来进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化处理是指除了将附设在CPU上的RAM(随机存储器)等的内存初始化之外,调出预先根据所调整的正交双色棱镜150及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机器种类而登记的机器种类数据,设定CCD摄像机41,使其移动到基准位置,并且将液晶面板141R、141G、141B配置在设计上的规定位置,而进行能够执行位置调整的处理(处理S5)。另外,也可在所述S2之后马上进行该步骤。
在此,用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取得预先测量了的光学特性值。即,使用条形码读取器800,读取装入实际制品中的投影透镜160上所粘贴的变动票600的条形码601的数据,在计算机70的存储器内输入含有轴上色差及像面倾斜的光学特性值(处理S6)。
接着,在计算机70中,基于所输入的光学特性值,算出相对于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所述基准位置的偏差量(处理S7:偏差量算出步骤)。
其后,例如,首先,相对于液晶面板141G,投射位置调整用的光束,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射出端面152(图4)射出的合成光束经由分光器451,由CCD摄像机41进行检测(处理S8:合成光检测步骤)。
计算机70一边输入来自CCD摄像机41的信号,一边通过其图像处理功能,使液晶面板141G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151进退,由此实施液晶面板141G的聚焦·校准调整(处理S9: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反复进行该聚焦·校准调整,直到显示于各图像显示区域72A~72D的图像与基准图形图像的位置完全一致(处理S10)。
接着,基于前述算出的偏差量,移动机构43朝向沿着投影透镜160的光轴方向的方向、即、朝向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151进退的方向,分别使液晶面板141G仅相应地移动规定量(处理S11: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由此,补正投影透镜160间的离散,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晶面板141G的位置精度。
这样的聚焦·校准调整结束后,将紫外线照射在销145上来固定液晶面板141G(处理S12)。
进而,液晶面板141G的调整结束后,对其它的液晶面板141R、141B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即,对每个液晶面板141R、141B连续地进行前述的步骤(处理S13)。此时,从存储装置调出并使用与液晶面板141R、141B对应的基准图形。
(1-6)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1)因为根据被组装的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补正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所以能够得到更高精度地调整了液晶面板141R、141G、141B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相找位置的光学装置180。因此,在组合投影透镜160与该光学装置180时,能够得到清晰的投影图像。此时,因为在考虑了全部的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的基础上,构成了光学装置180,结果检查了全部的投影透镜160。因此,也能够判定投影透镜160自身的好坏。
(2)在CCD摄像机41一直处于基准位置时,调整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最后,仅相应地移动投影透镜160的偏差量,所以能够谋求调整的快速化。
(3)因为在带有记录了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的变动票600的状态下,取得该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所以能够一体地管理投影透镜160与该投影透镜160所固有的光学特性值,能够防止光学特性值取得步骤中的光学特性值的输入错误等,能够谋求制造作业的有效化。
(4)因为将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作为条形码601而数据化,所以通过仅在位置调整装置2上设置条形码读取器800的构成,能够简单地进行光学特性值的输入。
(5)因为使用了包括分光器451的导光部45,所以能够使从正交双色棱镜150射出的光束弯曲90°,能够将CCD摄像机41配置在该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周围。因此,不需要沿着从正交双色棱镜150射出的方向来配置CCD摄像机41,所以能够防止位置调整装置2在该方向上变大,能够促进位置调整装置2的小型化。
(6)因为用分光器451构成了导光部45,所以能够使导光部45结构简单且具有足够的功能,此外,因为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即使对每种机器都准备导光部45,也能够减小经济负担。
(7)因为用4台CCD摄像机41构成了光束检测装置40,所以能够用各CCD摄像机41对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四角分别进行摄像并显示在各图像显示区域72A~72D上。因此,通过一边观察在各图像显示区域72A~72D中的显示状态,一边进行全部摄像部位的聚焦·校准调整,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调整。
(8)因为4台CCD摄像机41对应地配置在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矩形图像形成区域的对角线上,所以不仅能避免CCD摄像机41之间的干涉,而且能够利用这样的CCD摄像机41间的空间而留有余量地配置移动机构43。
(9)通过对每个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反复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在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调整时共用CCD摄像机41,仅以少的4台CCD摄像机41就能够调整液晶面板141R、141G、141B。
〔2〕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基于从每个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算出的偏差量,来调整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的方法。因此,对于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标记,省略或简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调整按照图16所示的流程图来实施。其中,处理S1~S7、S8~S10、S12、S13因为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仅对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处理S14进行说明。
即,在处理S14中,基于由所述的处理S7算出的偏差量,进行各CCD摄像机41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射出端面152的位置调整(处理S14: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由此,能够补正投影透镜160之间的离散。
接着,在固定了位置调整后的各CCD摄像机41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来进行液晶面板141G的位置调整(处理S8-10、S12、S13)。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1)、(3)~(9)同样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10)因为在根据投影透镜160的偏差设定CCD摄像机41后,进行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调整,所以能够谋求CCD摄像机41的位置的高精度化。此时,因为准备4台CCD摄像机41,根据各处的光学特性值的偏差量来仅使对应的CCD摄像机41单独地进退,所以能够更简单且高精度地补正投影透镜160的偏差部分。
〔3〕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1)整体构成
图18、图19是表示用于进行构成所述光学组件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的位置调整系统4的图。该位置调整系统4包括调整部主体700与投影部主体900。
调整部主体700包括:用于设置含有所制造的光学装置180的光学组件170的设置台750、UV遮光盖710、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调整用的所述3个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用的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用于射出光轴找位用的白色激光及调整用光源的光源组件740。
UV遮光盖710与所述UV遮光盖20的构成大致相同,包括:包围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的侧板711、底板712、开闭自如地设于侧板713上的门714、设于下部的载置台715。
在侧板711上设有透射窗711A,所述透射窗711A使从光源组件740照射并透射过了投影透镜160的光透射到投影部主体900上。
门714设置用于装卸作为调整对象的光学组件170及调整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的作业,由不能透射紫外线的丙烯板形成。
载置台715在装置安装时,在其下部设有滚动轮715A,以使调整部主体700能够容易地移动。
投影部主体900包括:投影屏组件910、反射装置920、暗室930。
暗室930包括:包围投影屏组件910及反射装置920的侧板931、底板932、顶板933、载置台934。
在侧板931上设有用于使从光源组件740经由光学组件170而照射的光透射的透射窗931A。此外,在载置台934的下部设有滚动轮934A。
(3-2)调整部主体700的说明
在调整部主体700的UV遮光盖710的内部设有: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支承固定作为调整对象的光学组件170的设置台750。光源组件740设置在设置台750的光学组件170的载置面下方。此外,在调整部主体700的设置台750的上方设有能够向3维方向移动的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
另外,虽然在图18中省略了图示,但在载置台715的下部设有:作为控制装置的计算机200(后述),对调整部主体700、投影屏组件910及反射装置920进行控制;固定用紫外线光源装置,用于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将光学组件170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固定在正交双色棱镜150上。
如图20所示,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虽然与所述6轴位置调整组件31的构成大致相同,但在液晶面板保持部的构成这一点上不同。作为保持部的液晶面板保持部727是保持作为调整对象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部分,其构成为:设于所述第2调整部315C的前端部分上,能够通过设于该第2调整部315C上的促动器317C而沿Y轴方向移动。
如图21所示,该液晶面板保持部727由侧面大致Z字状的金属板状体构成,在图中左上的基端部分上形成用于安装到第2调整部315C上的孔727A,在图中右下的前端部分上形成有:吸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吸附面727B、形成于该吸附面727B的大致中央的用于吸引空气的吸附孔727C、在该吸附面727B上贯通了保持部727的正反面的4个光束透射孔727D。进而,4个反射镜727E以与吸附面727B成45°角度的方式配置在吸附面727B的上下方,在与保持部727上侧的2个反射镜727E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2个紫外线照射用的孔727F。此外,所述的光束透射孔727D形成在所保持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四角部分中导入光束的位置。
如图22所示,这样的液晶面板保持部727以将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图像形成区域吸附于吸附面727B上的状态,保持液晶面板141R、141G、141B。从光源组件740射出并沿着照明光轴穿过光导的调整用光束透射到光束透射孔727D中,入射到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图像形成区域。此外,从设置台750的下表面突出的光纤751及从配设于液晶面板保持部727的内表面的光纤751照射的紫外线入射到反射镜727E,由各反射镜727E反射的紫外线入射到透明销145的基端部分,使涂布在前端及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保持框架143上所形成的孔143A的内表面上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
光源组件740具有对正交双色棱镜150及液晶面板141R、141G、141B进行位置调整时的光源,如图23所示,包括光源部主体741及导光部742。
光源部主体741在筐体内收纳作为调整用光源的光源灯741A而构成,是向光学组件170供给光束的部分。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筐体中设有光源灯741A的冷却用的开口,在该开口的内侧设有冷却风扇。此外,通过后述的计算机200进行该光源灯741A的点灯关灯(快门)控制。
导光部742由上下延伸的筒状体构成,在其上端于侧方形成开口742A,并且在与该开口742A的位置相对应的内部,设有相对于开口742A的开口面配置成大致45°的反射镜742B。
导光部742的下端部分延伸到载置台715的下部,在下端部分的侧面上形成开口742C,与设于载置台715的下部的激光输出部743的激光射出部分对置。此外,在与该开口742C对应的导光部742的内部配置以相对于开口742C的开口面成大致45°的角度反射镜742D。
进而,在导光部742的中间部分,也在与光源部主体741的光源灯741A的光束射出部分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开口742E,在与该开口742E对应的导光部742的内部,配置能够相对于开口742E的开口面在大致0~45°的范围内进行调整的可动式反射反射镜742F。
在利用这样的光源组件740,来进行作为调整对象的光学组件170的调整的情况下,使导光部742的上部的开口742A与光学组件170的光源灯更换用的开口对接,将从光源部主体741的光源灯741A及激光输出部743射出的光束导入到光导内,进行正交双色棱镜150及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调整。
具体地说,在将白色激光导入到光学组件170内的情况下,在沿着开口742E的状态下,即、相对于开口742E的开口面成0°地使可动式反射反射镜742F移动的状态下,从激光输出部743射出白色激光,能够在计算机上掌握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及光学组件170本身的光轴位置。另一方面,在使可动式反射镜742F倾斜了45°的状态下,从光源部主体741的光源灯741A射出调整用光束,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聚焦·校准调整。
如图24所示,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是进行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的部分,包括:吸附保持正交双色棱镜150的棱镜保持部731、前端与该棱镜保持部731连接并基端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轴部732。
棱镜保持部731具有与保持的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平面形状,吸附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上表面,进行该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因此,在棱镜保持部731的与正交双色棱镜150对接的面上形成有吸引用的孔733。
此外,在该对接面上形成有紫外线照射部734,用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完成了位置调整之后,从该紫外线照射部734照射紫外线,穿过正交双色棱镜150,使下表面一侧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153固化。
驱动轴部732是通过马达等驱动,调整所述棱镜保持部731的姿势的部分,能够三维地将吸附在棱镜保持部731上的正交双色棱镜150调整到自由位置。
(3-3)投影部主体900的说明
在图18中,构成投影部主体900的投影屏组件910与反射装置920在暗室930的内部相互对置地配置。
投影屏组件910包括:配置在暗室930的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一侧,作为配置在暗室930的底板932的上表面上并成为调整对象的光学组件170的投影面的透射型投影屏913;设于该透射型投影屏913的背面上,构成了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装置的检测装置的CCD摄像机915;配置于透射型投影屏913的大致中央,成为光线检测部的CCD摄像机916;使这些CCD摄像机915、916沿着透射型投影屏913的面移动的移动机构917。
在透射型投影屏913上设有透射窗913X,所述透射窗913X用于使从光源组件740经由光学组件170而照射的光透射。
此外,在反射镜923的下部中央设有位置传感器918,所述位置传感器918用于检测从激光输出部743输出的白色激光。
如图25所示,透射型投影屏913包括:设于周围的矩形的框体913A、及设于该框体913A内侧的投影屏主体913B。
投影屏主体913B例如能够由在不透明树脂层上均匀地分散配置光学微球而构成,从配置了光学微球的一侧入射光束时,光学微球成为透镜,使该光束射出到投影屏主体913B的背面一侧。
作为检测装置的CCD摄像机915及作为光线检测部的CCD摄像机916都是以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作为摄像元件的面型传感器,检测在投影屏主体913B的背面一侧形成的投影图像,作为电信号输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CCD摄像机915、916经由移动机构917而安装在显示于透射型投影屏913上的矩形的投影图像的四角部分附近,CCD摄像机915配置于投影图像的四角部分附近,CCD摄像机916配置在投影图像的大致中央部分。
此外,这些CCD摄像机915、916为了高精度地检测投影图像而具有变焦·聚焦机构,通过远程控制而能够自由地对变焦·聚焦进行调整。
成为点传感器的位置传感器918具有半导体位置检测元件,是计算测量白色激光等的光斑的2维位置的装置,使用光电二极管作为检测元件。
移动机构917包括:沿着框体913A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917A、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917B、安装CCD摄像机915、916的摄像机安装部917C。
CCD摄像机915的垂直部917B相对于水平部917A在水平方向上滑动,摄像机安装部917C相对于该垂直部917B而在垂直方向上滑动,由此,CCD摄像机915能够沿透射型投影屏913自如地移动。
另一方面,CCD摄像机916的水平部917A相对于垂直部917B在垂直方向上滑动,摄像机安装部917C相对于该水平部917A而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由此,CCD摄像机916能够沿透射型投影屏913自如地移动。
此外,在后述的棱镜位置调整之际,通过位置传感器918来检测白色激光,在光学组件170的光轴找位之际,也通过位置传感器918来检测白色激光。
此外,之所以在棱镜位置调整之际使用位置传感器918是因为考虑到在调整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时,白色激光所形成的光斑的位置较大地变动,能够与之随动地进行检测。
能够通过载置台内部的伺服控制机构,以远程控制来使这些CCD摄像机915、916及位置传感器918移动。
在图18及图19中,反射装置920将从光源组件740经由投影透镜160而投影的投影光朝向透射型投影屏913反射,由反射部主体921与反射部移动机构922构成,所述反射部主体921正对投影透镜160地配置,所述反射部移动机构922能够使该反射部主体921在相对于投影透镜160接近离开的方向上移动。
反射部主体921的构成包括:与照射的投影光的位置对应地配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反射镜923、安装有该反射镜923的安装板924、支承该安装板924的下部的支承板925。
反射镜923形成为其反射面923A与从投影透镜160照射的投影光的光轴垂直。
反射部移动机构922包括:在与透射型投影屏913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地设在暗室930的底板932上的多个轨道部926、能够在这些轨道部926上旋转移动且设于支承板925上的轮子927、旋转驱动该轮子927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
(3-4)位置调整系统的控制构造的说明
如图26所示,上述的调整部主体700、投影屏组件910及反射装置920与作为控制装置的计算机200电连接。
该计算机200具有CPU及存储装置,进行调整部主体700、投影屏组件900及反射装置920的伺服机构的动作控制,并且经由影像记录板等的图像取入装置而与CCD摄像机915、916及位置传感器918连接。
由CCD摄像机915摄像的投影图像经由图像取入装置而输入计算机200,变换成适合于计算机的图像信号之后,通过进行含有CPU的计算机200的动作控制的操作系统所执行的图像处理程序,进行图像处理,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聚焦·校准调整。
由CCD摄像机916摄像的投影图像也同样地,通过操作系统所执行的棱镜位置调整程序及光轴运算程序而被处理,进行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及光学组件170的光轴运算。
由位置传感器918所检测出的光斑的位置作为图像而被取入计算机200中,通过与前述相同的图像处理程序而被处理。
(3-5)液晶面板的基准位置的取得时的构成
图27是表示取得液晶面板141的基准位置之际的情况的图。
如图27所示,通过变更所述位置调整系统4的投影部主体900的一部分及调整部主体700的一部分的构成来取得液晶面板141的基准位置。
具体地说,在液晶面板141的基准位置的取得过程中,在投影部主体900中,在所述反射装置920的CCD摄像机916的位置上设置夹具940来取代CCD摄像机916。在该设置夹具940的上表面配置作为激光射出部的激光输出装置950的一部分。
设置夹具940是安装于反射装置920的反射部主体921的背面一侧、且在该设置夹具940内将激光输出装置950进行可移动地保持的部件。具体地说,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其构成为:在设置夹具94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长孔,经由该长孔而相对于设置夹具940螺纹固定激光输出装置950,从而能够移动。
激光输出装置950具有:螺纹固定在设置夹具940的上表面的激光输出装置主体951、安装在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的液晶面板保持部727上的第2反射部件即板状反射镜952;是自动测量仪型的装置。此外,在所述的反射部主体921上,在激光输出装置950的激光输出部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了正反面的孔,从激光输出装置950输出的激光穿过该孔并射出到调整部主体700一侧。
因为反射镜952代替液晶面板141而安装在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的液晶面板保持部727上,所以具有与3色光对应的3张反射镜952R、952G、952B。
从激光输出装置主体951射出的激光(射出光)例如被绿色光用的反射镜952G所反射而成为反射光,激光输出装置主体951检测该反射光。因此,在激光输出装置951中,能够取得相对于预先取得的设计上的射出光位置的实际的反射光位置。
另外,在使激光入射到安装于与红色光或蓝色光对应的液晶面板保持部727上的反射镜952R、952B的情况下,经由安装夹具970,将用于使光束弯曲90°地反射的三角棱柱状的玻璃制成的三角块960配置在设置台750上。
(3-6)液晶面板的基准位置的取得步骤
接着,对液晶面板的基准位置的取得步骤进行说明。
图29是放大地表示位置调整系统4的一部分的图。图30是用于说明液晶面板的基准位置的取得工序的流程图。
如图29、图30所示,在将安装夹具970安装在设置台750上之后,将作为第1反射部件的直角块980配置在该安装夹具970上,通过夹紧部971而将直角块980固定在安装夹具970上(处理S101)。
在此,直角块980是大致正方体状的玻璃制成的部件,能够在各端面上反射光束。
此外,夹紧部971夹住配置于设置台750上的直角块980或三角块960的上表面,使得向设置台750一侧推压,将各块960、980固定在设置台750上。
接着,如图27所示,从激光输出装置950相对于直角块980的表面而射出激光(处理S102),用激光输出装置950检测被该直角块980反射到射出光的大致相反方向的反射光(处理S103)。
接着,改变激光输出装置950相对于设置夹具940的位置,使射出光与反射光的位置一致,指定激光输出装置950的位置(处理S104:激光射出部位置指定步骤)。
接着,从安装夹具970卸下直角块980,将3张反射镜952R、952G、952B安装于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的液晶面板保持部727上(处理S105:第2反射部件保持步骤)。
在该状态下,即、在设置台750上未配置任何部件的状态下,从激光输出装置950相对于反射镜952G的表面而射出激光(处理S106),用激光输出装置950检测被该反射镜952G反射到射出光的大致相反方向的反射光(处理S107)。
接着,用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调整反射镜952G的姿势,使射出光与反射光的位置一致,指定反射镜952G的姿势(处理S108:第2反射部件姿势调整步骤)。
对于蓝色光用的反射镜952B或红色光用的反射镜952R也同样地实施这样的步骤(处理S109)。此时,如图28所示,准备其剖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棱柱状的三角块960,将该三角块960配置在设置台750上,以使该三角块960的斜面部分与激光输出装置950及反射镜952B对置,通过安装夹具970的夹紧部971来将该三角块960固定在设置台750上(处理S110)。
接着,与前述同样地,从激光输出装置950相对于三角块960的斜面部分射出激光(处理S106),该反射光被三角块960的斜面部分反射而弯曲90°后,被反射镜952B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反射,再次被三角块960的斜面部分反射而弯曲90°,用激光输出装置950来检测该反射光(处理S107)。
接着,用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调整反射镜952B的姿势,使射出光与反射光的位置一致,指定反射镜952B的姿势(处理S108:第2反射部件姿势调整步骤)。
接着,将该三角块960配置在设置台750上,以使该三角块960的斜面部分与激光输出装置950及反射镜952B对置,通过夹紧部971来将三角块960固定在设置台750上。其后,以与所述反射镜952B的情况相同的步骤,指定反射镜952R的姿势(处理S108:第2反射部件姿势调整步骤)。
基于如上所述地指定的反射镜952R、952G、952B的姿势,预先取得此时的构成各6轴调整组件720的液晶面板保持部727的空间上的位置来作为位置数据(处理S111:基准位置取得步骤)。这样一来,在取得基准位置后,从设置台750卸下安装夹具970之后,配置正交双色棱镜150及液晶面板141(141R、141G、141B),开始这些部件的位置调整操作。
[3-7]位置调整系统进行的棱镜和液晶面板的位置调整操作
下面,在位置调整系统4中成为调整对象的光学组件170的调整操作是根据如图31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的。
(1)首先,组合内装有各种光学零件的上光导和下光导来构成成为对象的光学组件170,放置在调整部主体700的设置台750上(处理S201)。这时,在下光导中用螺钉154来先固定固定板152A,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153以未固化的状态先涂布在正交双色棱镜150的载置面上。
(2)接着,将正交双色棱镜150安装到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上(处理S202),进而将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安装到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上(处理S203)。另外,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安装是在粘接剂为未固化的状态下将涂布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销145插入形成在保持框架143的四角部分的孔143A中来进行的。
(3)操作计算机200来调出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内的按投影机的每一机器种类登记的机器种类数据,并寄存到CPU的存储器上(处理S204)。作为机器种类数据,包含成为调整对象的正交双色棱镜150、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设计上的配置位置,在各位置调整之时,以这些设计上的配置位置为初始位置来进行调整。
(4)当这样的调整的准备结束了,进行棱镜位置调整(处理S205),具体上是根据如图32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的。
(4-1)计算机200的CPU根据寄存到存储器上的机器种类数据的正交双色棱镜150的设计上的位置来对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输出控制指令。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根据该控制指令将正交双色棱镜150放置在初始位置上(处理S301)。另外,这时CPU还将控制指令输出到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使安装了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避让到不干涉正交双色棱镜150的调整用的白色激光的位置上。
(4-2)计算机200的CPU使位置传感器918移动到投影于透射型投影屏913上的投影图像的大致中央,并进行位置传感器918的检测的准备(处理S302)。此外,使光源组件740的可动式反射镜742F来从激光输出部743照射白色激光(处理S303)。
(4-3)从光源组件740照射的白色激光在光学组件170内被分离为RGB3色的色光之后,再次用正交双色棱镜150来进行合成,经由投影透镜160来在透射型投影屏913上形成光斑像。位置传感器918检测所有各色光的光斑像(处理S304)。
(4-4)由位置传感器918所检测的光斑像作为数值信号被取入到计算机200中,计算机200的CPU根据所取入的数值信号将控制指令输出到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上,并进行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处理S305),在调整后再次检测光斑像(处理S306)。
(4-5)计算机200的CPU一边进行棱镜位置调整,一边利用图像处理程序并计算出光斑像的面积,根据计算出的面积来判定是否结束调整(处理S307)。
(4-6)当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结束了,CPU将控制指令输出给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据此,棱镜位置调整组件730从棱镜保持部731的紫外线照射部734照射紫外线,并使固定板152A上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153固化(处理S308),来结束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
(5)当棱镜位置调整步骤结束正交双色棱镜150被定位了,开始光学组件170的光轴找位(处理S206),具体上是根据如图33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的。
(5-1)首先,将具有平均的光学特性的投影透镜160作为主透镜安装到光学组件170上(处理S401)。
(5-2)接着,计算机200的CPU将控制信号输出给移动机构917,将位置传感器918切换成CCD摄像机916,准备利用CCD摄像机916的检测状态(处理S402)。
(5-3)计算机200的CPU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激光输出部743上,照射白色激光,经由投影透镜160将斑影像投影到透射型投影屏913上(处理S403),用中央的CCD摄像机916来检测投影到透射型投影屏913上的斑影像(处理S404),并作为数值信号输出到计算机200上。
(5-4)计算机200的CPU从这时的中央的CCD摄像机916上的激光斑重心位置上进行运算(处理S405),并将光学组件170的光轴位置存储到存储器上(处理S406)。
(6)当掌握了光学组件170的光轴位置后,计算机200的CPU根据包含在机器种类数据中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设计上的位置,来生成控制指令并输出给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使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移动,并放置到销145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入射端面对接的初始位置上(处理S207)。
(7)当光轴找位结束了,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相对于正交双色棱镜150的位置调整(处理S208),具体上是根据如图34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的。
(7-1)计算机200的CPU对光源组件740输出控制指令,使光源组件740的可动式反射镜742F移动,进行从白色激光向光源部主体741的光源灯741A的切换(处理S501),并使光源灯741A点亮(快门开)。从光源灯741A照射的光束经由导光部742提供给光学组件170内部,从液晶面板保持部727的光束透射孔727D入射到液晶面板141R、141G、141B上,经由投影透镜160在透射型投影屏913的四角部分形成投影图像。
(7-2)计算机200的CPU使在基于上述光轴找位步骤中所掌握的光学组件170的光轴位置的四角位置上,使配置在角落部的4个CCD摄像机915移动,并能够用各CCD摄像机915来检测投影图像(处理S502:合成光检测步骤)。
(7-3)在该状态下,计算机200的CPU输出图像信号,并只对成为调整对象的液晶面板输出包含校准调整用的图像图形的图像信号,对其他的液晶面板输出显示黑色图像的图像信号(处理S503)。另外,在本例中,首先,由于在进行了液晶面板141G的位置调整之后,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B的位置调整,所以与此对应,依次输出不同的图像信号。另外,在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调整时,使用3CCD摄像机来作为CCD摄像机915,也可以同时对3块液晶面板141R、141G、141B进行位置调整,如果象这样地同时进行位置调整,就能够大幅提高调整的速度。
(7-4)计算机200的CPU以不使在前面处理中所得到的光轴位置移动的方式进行液晶面板141G的聚焦调整,当聚焦调整结束了,就利用图像图形来进行校准调整(处理S504、S505:光调制装置姿势调整步骤)。
(7-5)当液晶面板141G的位置调整结束了,从光纤照射紫外线,来使销145前端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处理S506:光调制装置固定步骤),其后,输出图像信号,使下面的液晶面板141R的调整开始,并反复进行所述的步骤直到全部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调整结束为止(处理S507)。
(7-6)这样,根据预先取得的基准位置来取得液晶面板141R、141G、141B得到了位置调整时的各6轴调整组件720的位置即调整位置。具体地,比较所述基准位置和调整位置,取得液晶面板141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偏差量(处理S508:偏差量取得步骤)。这时,将该偏差量作为以角度(deg)和长度(μm)为单位的很小的数据的偏差量数据来存储到硬盘等上(处理S509:偏差量数据存储步骤)。
如上所述来实施光学组件170的制造和关于该制造的光学组件中的液晶面板141的姿势的数据的取得。其后,根据关于该姿势的数据和关于所述投影透镜160的数据,通过用函数式等来表达就能够简单地确保光学组件170和投影透镜160的最合适的组合。
[3-8]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3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由于能够取得液晶面板141的调整位置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偏差量,并作为测量数据来进行累积,所以通过例如预先取得各个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并根据取得的液晶面板141的偏差量与各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的关系,就能够简单地选择对制造的光学装置180合适的投影透镜160。通过采用这样的组合,就能够提高光学装置180的制造效率以及精度,并能够投影出清晰的投影图像。
此外,由于通过仅使来自激光输出装置950的射出光和由反射镜952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位置一致,就能够简单地掌握6轴位置调整组件720的液晶面板保持部727的基准位置,所以就能够简单地取得作为长度“μm”和角度“deg”的调整位置距基准位置的偏差量。由此,由于操作者容易理解偏差量的测量数据所以就提高了操作性。
[4]本发明包括的变形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还包含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他结构等,下面所示的变形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虽然在所述第1、2实施方式中,通过直接用CCD摄像机41来检测从正交双色棱镜150射出的合成光,来调整各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投影透镜160的后级准备投影屏,来用CCD摄像机间接地检测该投影屏上的投影图像。不过,还是所述各实施方式更有能使位置调整装置2小型化的优点。
此外,虽然在所述第1、2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中,结构为用反射镜520使从光源经由投影透镜160射出的图像光反射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没有配置反射镜520的直线光学系统的结构。总而言之,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的结构只要能够取得各光学特性值,就没有特别限制。
虽然在所述第1、2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变动票600,但是也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预先在投影透镜160上附上规定的检查序号,使该检查序号和用投影透镜检查装置3所测量的光学特性值相关连并存储到计算机70等中。总而言之,只要使所装入的投影透镜160和该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相关连即可。
此外,虽然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投影透镜160的光学特性值作为条形码601进行了数据化,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来进行数据化。
此外,所述第1、2实施方式中,CCD摄像机41的结构也可以是如图17所示的结构。即,如图17所示,4台各CCD摄像机46具备:CCD摄像机主体47、容纳了透镜48A的筐体48、以及以对正交双色棱镜150的光束射出端面成45°角来容纳全反射镜49A的反射镜组件49。
在这样的CCD摄像机46中,将从正交双色棱镜150射出的光束导入镜组件49内,用全反射镜49A以近似直角来全反射该导入的光束。其后,经由透镜48A,用CCD摄像机主体47来检测该全反射了的光束。这里,由于透镜48A容纳到筐体48中,并且全反射镜49A也被容纳到镜组件49中,所以不使被导入的光束漏出到外部、或者受到外部光的影响。如果成为以上的结构,就能够使各CCD摄像机46完全独立地进行作用,并能够使光束检测装置40的结构简化。
此外,虽然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液晶面板141R、141G、141B来作为对应图像信号进行光调制的光调制装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将本发明用于作为进行光调制的光调制装置的、使用了微型反射镜的设备等的、液晶以外的位置调整。
虽然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光学装置180装入了投影仪100中,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以可以搭载于其他的光学仪器中。
虽然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按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顺序来进行液晶面板141R、141G、141B的位置调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以可以构成为同时对3张液晶面板进行位置调整。
此外,虽然在第3实施方式中,经由投影透镜160,用CCD摄像机915来检测并调整放大投影了的图像,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是不经由投影透镜地来直接实施光轴位置和光调制装置的校准调整。
此外,本发明实施时的具体的结构和形状等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具备多个光调制装置和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中的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还能够利用于投影仪等的光学装置的制造等。

Claims (9)

1.一种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备有多个光调制装置与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光调制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而按照各色光来调制多个色光,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具有安装了各光调制装置的多个光入射端面以及对入射到各光入射端面的色光进行合成并射出的光射出端面,
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特性取得步骤,取得与所述光学装置所组合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
基准位置取得步骤,取得所述光调制装置相对于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基准位置;
偏差量算出步骤,基于取得的所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算出所述光调制装置相对于基准位置的偏差量;
合成光检测步骤,使用光束检测装置对从所述光射出端面射出的合成光进行检测;
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一边用该合成光检测步骤检测合成光一边根据所述偏差量进行前述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在一边检测合成光一边进行了所述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之后,使该光调制装置沿所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仅相应地移动所述偏差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步骤在基于所述偏差量而进行了所述光束检测装置的位置调整后,进行所述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读取根据所组合的投影光学系统而附上的变动票上所记录的光学特性来实施所述光学特性取得步骤。
5.一种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备有多个光调制装置与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光调制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而按照各色光来调制多个色光,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具有安装了各光调制装置的多个光入射端面以及对入射到各光入射端面的色光进行合成并射出的光射出端面,其特征在于:
包括:合成光检测工序,使用光束检测装置,对从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射出端面射出的合成光进行检测;光调制装置姿势调整工序,进行所述各光调制装置相对于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姿势的调整,所述各光调制装置由一边检测该合成光一边进行所述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保持部所保持;光调制装置固定工序,将该姿势调整后的各光调制装置固定在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光入射端面上;
在实施所述光调制装置姿势调整工序前,实施取得所述位置调整装置的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光束检测位置的基准位置的基准位置取得工序,
并包括:偏差量取得工序,基于所述光调制装置姿势调整工序的实施,对所述取得的保持部的基准位置与所述光调制装置的姿势调整后的所述保持部的位置即调整位置进行比较,取得所述调整位置相对于所述基准位置的偏差量;
偏差量数据存储工序,以该取得的偏差量作为测量数据并存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取得工序包含以下步骤:激光射出部位置指定步骤,相对于设于台座的基准位置上的第1反射部件的表面,从激光射出部大致垂直地射出激光,检测该射出光被第1反射部件反射的光,通过使所述射出光及反射光的位置一致来指定所述激光射出部的位置,所述台座设置有所述色合成光学系统;
第2反射部件保持步骤,使第2反射部件保持在所述位置调整装置的保持部上;
第2反射部件姿势调整步骤,从已指定了位置的所述激光射出部,相对于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上的第2反射部件而射出激光,一边用所述光束检测装置检测其反射光一边调整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上的第2反射部件的姿势,以使所述射出光及反射光的位置一致;
基准位置取得步骤,取得该第2反射部件得到了姿势调整时的所述保持部的位置来作为所述基准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差量取得步骤以长度及角度为单位来取得所述偏差量的测量数据。
8.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9.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装置。
CNB028223527A 2001-09-11 2002-09-10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0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5690/2001 2001-09-11
JP2001275690 2001-09-11
JP2002194879A JP4147841B2 (ja) 2001-09-11 2002-07-03 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こ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の光学装置を備えるプロジェクタ
JP194879/2002 2002-07-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5913A true CN1585913A (zh) 2005-02-23
CN100474099C CN100474099C (zh) 2009-04-01

Family

ID=2662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23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099C (zh) 2001-09-11 2002-09-10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04590B2 (zh)
JP (1) JP4147841B2 (zh)
KR (1) KR100657071B1 (zh)
CN (1) CN100474099C (zh)
TW (1) TW533333B (zh)
WO (1) WO20030235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446A1 (zh) * 2016-11-15 2018-05-2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仪调试安装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9113B2 (ja) * 2004-01-22 2010-10-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3880582B2 (ja) * 2004-02-13 2007-02-14 Nec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複数のカメラ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TWI246604B (en) * 2004-09-07 2006-0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of optical projection display
JP2006184320A (ja) * 2004-12-24 2006-07-13 Canon Inc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焦点検出方法
JP4396582B2 (ja) 2005-02-03 2010-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19504C (zh) * 2005-02-03 2008-09-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的制造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JP2007041529A (ja) * 2005-06-30 2007-02-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投射光学系の製造方法及び投射光学系
US7513628B2 (en) * 2005-11-17 2009-04-07 Infocus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with camera to provide for iterative adjustments
DE102010053750A1 (de) * 2009-12-30 2011-07-07 Prüftechnik Dieter Busch AG, 85737 Verstellverfahren und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die Lichtquelle eines Ausrichtgerätes
US9120180B2 (en) * 2012-07-12 2015-09-01 Electro Scientific Industries, Inc Interactive control system,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10121236B2 (en) * 2016-10-26 2018-11-06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Automatic alignment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6407330B2 (ja) * 2017-03-10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投射装置
CN112285940B (zh) * 2020-10-29 2022-10-2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双视场镜头的光轴一致性装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0441B2 (ja) * 1991-12-02 1999-1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写形液晶表示装置
JPH11178014A (ja) * 1997-12-09 1999-07-02 Sharp Corp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光学モジュールの調整装置および検査装置
JP3467682B2 (ja) * 1998-11-17 2003-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調整装置
JP3767302B2 (ja) * 2000-02-22 2006-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の位置調整装置
JP2005227661A (ja) * 2004-02-16 2005-08-25 Nec Viewtechnology Ltd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歪補正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446A1 (zh) * 2016-11-15 2018-05-2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仪调试安装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33333B (en) 2003-05-21
US7004590B2 (en) 2006-02-28
KR100657071B1 (ko) 2006-12-12
JP4147841B2 (ja) 2008-09-10
KR20040044889A (ko) 2004-05-31
JP2003162003A (ja) 2003-06-06
US20040263807A1 (en) 2004-12-30
WO2003023514A1 (fr) 2003-03-20
CN100474099C (zh)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143C (zh) 投影透镜制造装置/方法,用该方法制造的透镜及投影机
CN1585913A (zh)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法而制造的光学装置、以及备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仪
CN1752798A (zh) 薄型光学投影系统和使用该光学投影系统的图像显示设备
CN1942758A (zh) 缺陷检查装置及使用该缺陷检查装置的基板制造系统
CN1247977C (zh) 透镜检查装置及检查片
CN1217229C (zh) 照片印制装置和电子图像输入装置
CN1667484A (zh) 抗抖动装置
CN1450377A (zh) 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制造方法和装有该投影透镜的投影仪
CN1906933A (zh) 前投影型多投影显示器
CN1906519A (zh) 投影光学系统及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698009A (zh)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N1955782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573414A (zh) 像素位置特定方法、图像偏移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77222A (zh) 部件安装结构和部件安装装置
CN1232855C (zh) 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基准位置给出标准原器、投影器
CN1769960A (zh) 显示装置
CN1145055C (zh) 光学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311274C (zh) 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节装置及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节方法
CN1197980A (zh) 光读出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308766C (zh) 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制造装置及投影仪的制造方法
CN1215318C (zh) 照明光学元件检查装置及照明光学元件检查方法
CN1279407C (zh) 成像光学系统和用它的图像读取装置
CN1655050A (zh) 色彩组合光学系统
CN1466709A (zh) 图象曝光记录装置及图象曝光记录方法
CN1168073C (zh) 光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