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9789A - 配重 - Google Patents

配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9789A
CN1549789A CNA028171462A CN02817146A CN1549789A CN 1549789 A CN1549789 A CN 1549789A CN A028171462 A CNA028171462 A CN A028171462A CN 02817146 A CN02817146 A CN 02817146A CN 1549789 A CN1549789 A CN 1549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separated
car
guide rail
dr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71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5500C (zh
Inventor
伊藤和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9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9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55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5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内(100)、与升降的轿厢取得平衡地进行升降的配重(10)中,具有上部配重(30)和下部配重(32),该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可分离。另外,上部配重(30)具有在配重10分离时使上部配重(30)停止的上部制动装置(36),下部配重(32)具有使下部配重(32)停止的下部制动装置(38)。

Description

配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重。更具体地说,涉及电梯装置中与升降的轿厢连接而进行升降的电梯装置用的配重。
背景技术
图7是表示绳索式电梯装置200概要的模式图。
如图7所示,电梯装置200具有升降井2。在升降井2的上方由机械室底面4隔开,设有机械室6。
在升降井2内悬吊有轿厢8及配重10。
在机械室6内设有卷扬机24。卷扬机24上卷绕有绳索26。绳索26的两端分别从机械室6向升降井2垂下,一端固定于轿厢8,将轿厢8悬吊在升降井2内。另外,其另一端固定于配重10,将配重10悬吊在升降井2内。
由此构成的电梯装置200中,轿厢8及配重10通过卷扬机24的旋转所引起的绳索的移动,而在升降井2内进行升降。
但是,在如此绳索式的电梯装置200中,轿厢8及配重10在分别固定于绳索26两端的状态下,带有一定程度的重量的配重进行升降。另外,考虑到系统的效率,通常配重10设定为轿厢8的额定负荷的一半重量。
因此,比如,轿厢8内部在为额定负荷一半以下的场合,若轿厢8上升过程中因电梯装置200的故障等而无法对轿厢8和配重10的升降进行控制的话,可以预料,因轿厢8比配重10轻,因而轿厢8的上升速度增加,上升至额定速度以上。另外,在此场合,配重10则以额定速度以上的速度向下方坠落。
作为如此紧急场合的对策,比如,在电梯装置200的配重10侧的升降井2的下方设有缓冲器60。下降的配重10通过与该缓冲器60冲突,能吸收一定程度的冲击,与配重10直接与升降井2的底部发生冲突的场合相比,能缓和冲击。但是,即使能一定程度地缓和冲击,配重10以额定速度以上的速度在升降井2内下降的场合,以额定速度以上的速度与缓冲器60撞击。在此场合,对配重10还有轿厢8,都会产生很大冲击。
另外,作为其他紧急场合的对策,比如,在轿厢8或配重10的下部设置紧急制动装置,在机械室6内设置调速机等。由此,检测出轿厢8以额定速度以上快速进行升降,在以额定速度以上地快速进行升降的场合,制动器动作,使轿厢8停止。另外,作为其他对策,也有设置直接夹住主绳索的绳索制动器,在电梯装置的运行方面采取了各种安全对策。
但是,为了设置上述紧急停止用的安全装置,电梯装置需要一定程度的空间。但是,对于电梯装置的设置,大多场合是需要节省空间的。因此,这种设置上需要空间的安全装置并不一定是合适的。另外,在利用直接夹住主绳索以使电梯停止的装置的场合,可以想象主绳索会过早受到损伤。而且,这些安全装置结构复杂,容易发生功能不全,另外,这些装置大多高价。此外,在利用这些装置的场合,制动力是依靠摩擦力的,因而制动中减速力变动大,另外,在动作速度大的场合,制动距离增大,也会发生闸瓦磨损而不能制动的情况。
另外,日本特开平5-193860号公报的发明的装置中,考虑如下结构:设备产生动作,在产生制动力之前,有结构上的时间滞后,该迟延时间使轿厢进一步增速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抑制轿厢的额定速度以上的升降而被改进的电梯用配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配重,在电梯装置内与升降的轿厢连接而进行升降,配重具有上部配重、下部配重,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可以分离。由此,将配重分离一部分,可调节轿厢与配重的平衡。因此,可缓和升降速度,防止轿厢或配重与升降井底部冲突,或缓和冲突。
另外,本发明的配重,上部配重具有在配重分离后使上部配重停止的上部制动装置,下部配重具有在配重分离后使下部配重停止的下部制动装置。由此,可使升降的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分离并分别停止,能更简单地使轿厢停止,提高电梯装置的安全。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用配重,在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被分离的场合,具有用于将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连接起来的复原装置。由此,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分离后也能简单地复原连接。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配重结构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复原板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紧急用制动器动作状态的模式图。
图5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紧急用制动器动作时、上部配重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6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中、紧急用制动器动作时、下部配重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绳索式的电梯装置概要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上同一符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100的模式图。另外,图2是用于说明电梯装置100的配重10的结构的模式图,图2A是主视图,图2B是侧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图1中配置在右侧的紧急用制动器及其周围部分。
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0具有升降井2。在升降井2的上方由机械室底面4隔开,在机械室底面4的上方设有机械室6。
在升降井2内悬吊有轿厢8及配重10。配重10设定为轿厢8的额定负荷的一半重量。另外,在升降井2的轿厢8侧设有导轨12,轿厢8以上下方向可动的状态与导轨12连接。另外,在配重10侧设有导轨14,配重10以上下方向可动的状态与导轨14连接。在导轨14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复原板16及18。
在机械室4内设有2个绳索通过孔20、22。另外,在机械室6内具有卷扬机24。
卷扬机24上卷绕有绳索26。绳索26的一端从机械室6通过设置在机械室底面4上的绳索通过孔20向升降井2下垂,固定于轿厢8,将轿厢8悬吊在升降井2内。绳索26的另一端从机械室6通过设置在机械室底面4上的绳索通过孔22向升降井2下垂,固定于配重10,将配重10悬吊在升降井2内。
在以上结构的电梯装置100中,通过卷扬机24的旋转,绳索26随其旋转方向进行移动,由此,分别固定于绳索26两端的轿厢8、配重10沿着导轨12、14而在升降井2内进行升降。
另外,请参照图1及图2,配重10具有上部配重30和下部配重32。下部配重32比轿厢无人状态下的重量稍轻。另外,上部配重30的重量在与下部配重32连接的状态下,配重10整体的重量被设定为轿厢8的额定负荷的一半重量。另外,在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之间设有紧急用制动器。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由紧急用制动器连接。另外,绳索26贯通上部配重30,仅固定在下部配重32的上方。
如图2所示,紧急用制动器包含制动器中心部34、上部制动器配件36、下部制动器配件38。
制动器中心部34具有螺线管线圈40。螺线管线圈40与电流源连接,根据需要使电流流动。另外,螺线管线圈40的中心部具有柱塞42。
上部制动器配件36被设置在上部配重30上固定。上部制动器配件36具有连接棒44。连接棒44具有通孔,在通孔内贯通有制动器中心部34的柱塞42。通过该结构,制动器中心部34与上部制动器配件36连接,因而制动器中心部34与上部配重30连接。
另外,在连接棒44周围卷绕有动作用弹性体46。动作用弹性体46是由坚固的钢丝形成的弹簧状的弹性体。另外,在连接棒44的一端设置有滚柱48。滚柱48从侧面看是圆形的、圆柱状的构件。另外,上部制动器配件36的滚柱48的上方形成前端细的楔形的槽50,该槽50从侧面看时,朝上方使与导轨14之间的宽度变窄。
下部制动器配件38被设置在下部配重32上固定。下部制动器配件38具有连接棒52。连接棒52具有通孔,在通孔内贯通有制动器中心部34的柱塞42。通过该结构,制动器中心部34与下部制动器配件38连接,由此,制动器中心部34与下部配重32连接。
在连接棒52周围卷绕有动作用弹性体54。动作用弹性体54是由坚固的钢丝形成的弹簧状的弹性体。另外,在连接棒52的一端设置有滚柱56。滚柱56从侧面看是圆形的、圆柱状的构件。另外,下部制动器配件38的滚柱56的下方形成前端细的楔形的槽58,该槽58从侧面看时,朝下方使与导轨14之间的宽度变窄。
图3是复原板的模式图。另外,图3A表示复原板16,图3B表示复原板18。如图3所示,上方的复原板16从侧面看时,具有朝下方前方变细的形状。另外,下方的复原板18相反地具有朝上方前方变细的形状。
图4是表示电梯装置100中紧急用制动器动作状态的模式图。另外,图5是用于表示紧急用制动器动作时的上部配重30的状态的模式图,图6是用于表示紧急用制动器动作的场合时的下部配重32的状态的模式图。另外,图5及图6分别表示图4中配置在右侧的紧急用制动器及其周围部分。另外,图5A及图6A是主视图,图5B及图6B是侧视图。
以下,利用图4~图6,对紧急用制动器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配重10设定为轿厢8的额定负荷的一半重量。因此,比如,轿厢8内的负荷状况在一半负荷以下,即在配重10较重状态下的轿厢8上升途中,万一卷扬机24发生故障或轴破损等使卷扬机24无法控制的场合,轿厢8的上升速度增加,并以额定速度以上的速度上升。这里,对如此的轿厢8以额定速度以上的异常速度上升的场合的紧急制动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轿厢8以额定速度以上的异常速度上升的场合,配重10以相同的速度下降。此时,在电梯装置100中,检测到异常,电流从电源流向螺线管线圈40流动。一旦电流流入螺线管线圈40,从正面看,柱塞42向成为内侧的方向移动,柱塞42从连接棒44、52的通孔抽出。由此,解除了上部制动器配件36与下部制动器配件38的连接,因而如图4所示,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的连接被分离。而此时,制动器中心部34与下部制动器配件38一起移动。
如图5所示,一旦柱塞42从上部制动器配件36的连接棒44抽出,通过设置在连接棒44周围的动作用弹性体46的弹性力,滚柱48就被朝上方推动。随着滚柱48沿楔形的槽50朝上方移动,逐渐被推向导轨14。
上部配重30继续如此下降的话,则来自动作用弹性体46向上的弹性力及滚柱48与导轨14之间产生的向上摩擦力施加于滚柱48,滚柱48被进一步朝上方推压。由此,滚柱48逐渐被嵌入和按压至具有朝上方与导轨14的宽度变窄即前方变细的形状的楔形的槽50与导轨14之间。一旦滚柱48完全嵌入槽50内后,上部制动器配件36就固定在导轨14上,上部配重30停止在升降井2的上方。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一旦柱塞42从下部制动器配件38的连接棒52拔出,通过设置在连接棒52周围的动作用弹性体54的弹性力,滚柱56就被朝下方按压。随着滚柱56沿楔形的槽58朝下方移动,逐渐被推向导轨14。此时,下部配重38正在下降,作用于滚柱56的与导轨14的摩擦力与上部制动器配件36的滚柱48相同,成为朝上的力。但是,下部制动器配件38的槽58与上部制动器配件36的槽50相反,呈朝下方与导轨14的宽度变窄即前方变细的形状。因此,下降途中,滚柱56不会完全嵌入槽50内。
因此,在下部配重32与轿厢8在绳索26相连的状态下,下部配重32继续下降。但是,此时因为轿厢8侧变得比下部配重32重,因而下部配重32在下降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下降,相反,下部配重32在轿厢8的拉动下开始上升。此时,作用于滚柱56的与导轨14的摩擦力变为朝下,滚柱56受到该向下的摩擦力及来自动作用弹性体54的向下的弹性力而被朝下方按压,逐渐嵌入槽58内,被按压在与导轨14之间。滚柱56一旦完全嵌入槽58内,则下部制动器配件38固定于导轨14。由此,在升降井2的途中,下部配重32停上,轿厢8也停止。
下面,对如此分离后的上部、下部配重30、32进行复原的场合进行说明。该场合,首先用人工移动电梯装置100使下部配重32被压下至设有下方的复原板18处。由此,复原板18的朝上方前方变细的部分自动地将滚柱56上推使其脱离槽58,将滚柱56推回至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连接状态的原来的位置。由此,可使柱塞42与连接棒52自动地再次连接。
然后,在此状态下,将下部配重32与下部制动器配件38一起上推至上部配重30停止的位置,就这样继续,将上部配重30、上部制动器配件38与下部配重32一起上推至设置了上方的复原板16处。由此,复原板16的朝下方前方变细的部分自动地将滚柱48下压使其脱离槽58,将滚柱28推回至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连接状态的原来的位置。由此,可使柱塞42与连接棒52自动地再次连接,可将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连接。
这里,对轿厢8比半负荷的配重10轻的状态下、轿厢8以额定速度以上的速度进行上升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是,轿厢8在半负荷以上的状态、即配重10侧轻的状态下因出现何种故障等使轿厢8以额定速度以上进行下降的场合,也可通过该电梯装置进行如下的应对。
即,在此场合,配重10正在上升的状态下,一旦检测出异常速度,则与上述配重10下降中的场合相同,电流流入螺线管线圈40,柱塞42移动,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分离。此时,上部配重30没有与绳索26连接,因而很快停止上升,开始下降。然后,与上述配重10下降途中的故障的场合相同,通过滚柱48嵌入槽50内,上部配重30停止。
另一方面,因下部配重32在轿厢8的牵引下继续上升,滚柱56受到来自动作用弹性体54的向下的弹性力及与导轨14的向下的摩擦力而被朝下方按压,下部配重32因滚柱56嵌入槽58而停止。
如上所述,根据该紧急用制动器,即使在无人的状态下,轿厢8设定得比下部配重32重,因而不管轿厢8的负荷状态在一半负荷以下的场合还是一半负荷以上的场合,另外,不管是上升途中还是下降途中的场合的故障,都能通过使配重10分离,最终下部配重32被轿厢8侧牵引而上升。因此,上升途中,滚柱56嵌入槽58,下部配重32停止。
另一方面,由于分离后的上部配重30没有与轿厢8连接,因此不管是上升途中还是下降途中的场合,最终还是下降。因此,下降途中,滚柱48嵌入槽50,则上部配重30停止。
这样,在轿厢8与配重10的重量的平衡偏向一方的场合,即使因卷扬机24等的故障而开始额定速度以上的升降,也能以简单的机构容易地将配重10进行分离,因而不易发生机械不良,能设置可靠性高的紧急用制动器。
另外,在电梯装置100中,即使上部配重30与下部配重32分离,通过人工移动电梯装置100,就能简单地进行连接。因此,不必准备复杂的装置,能设置简单的紧急用制动器。
另外,该电梯装置100,不需要将紧急用制动器安装于配重10专用的设置用空间,因而也可应对节省空间化。
本发明中,电梯装置及其构件的形状和结构等,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不局限于所说明的那些。
另外,本实施例中,作为分离上部配重30和下部配重32的装置,使用了柱塞42和连接棒44、52。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些结构,比如,可通过从外部进行电气控制的装置进行分离等,也可是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离。
另外,本实施例中,作为使上部配重30、下部配重32停止的装置,使用了由滚柱48、56与槽50、58形成的楔子效果。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中,对电梯装置将配重10分离成2个、上下部配重30、32分别具有使其完全停止的紧急用制动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有紧急用制动器的配重。即使是不具有紧急用制动器的场合,只要能将配重10分离成2个,通过事先将轿厢8与上部、下部配重分别平衡地设定,就可缓冲额定速度以上的升降速度。另外,如将如此的配重与以往使用的缓冲器等并用的话,能获得更好的安全对策。
本发明中,上部制动装置、下部制动装置表示分别使上部配重、下部配重停止的装置,比如,该实施例中,相当于上部制动器配件36、下部制动器配件38。
另外,本发明中,上部旋转体、下部旋转体比如分别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滚柱48、滚柱56。另外,上部弹性体、下部弹性体比如分别相当于动作用弹性体46、动作用弹性体54。另外,上部槽部、下部槽部比如分别相当于槽50、槽58。
另外,本发明中,连接装置表示将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连接的装置,比如,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制动器中心部34。另外,连接部比如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棒44、连接棒52。另外,贯通轴相当于柱塞42。
另外,本发明中,控制装置比如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包括螺线管线圈40的部分。
另外,本发明中,复原装置表示在将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的连接进行了分离时、再次将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进行连接的装置,比如,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复原板16、18。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电梯装置用的配重,可分离成上部和下部。因此,电梯装置的升降中,根据需要将配重分离,就可调节轿厢与配重的平衡,可降低升降速度。
另外,本发明中,上下分离后的配重分别具有上部制动装置、下部制动装置,能以简单的装置使电梯装置停止,实现电梯的安全运行。
另外,本发明的具有复原装置的结构中,配重分离后,能简单地复原到原来的连接状态。因此,不用准备复杂的设备就能迅速地恢复电梯装置的运行,提高服务质量,削减成本。

Claims (7)

1.一种配重,在电梯装置内与升降的轿厢连接而进行升降,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具有上部配重、下部配重,
所述上部配重与下部配重可以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配重具有:在所述配重分离后的场合使所述上部配重停止的上部制动装置,
所述下部配重具有:在所述配重分离后的场合使所述下部配重停止的下部制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沿着电梯装置的升降井内设有的导轨进行升降,
所述上部制动装置包括:安装成在所述配重分离后可朝前进方向移动的上部旋转体;
所述配重分离后,将所述上部旋转体向上方推压的上部弹性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上部旋转体上方的、与所述导轨之间的宽度随着朝上方而变细小的上部槽部,
所述上部配重朝下方坠落时,所述上部旋转体被上推嵌入至所述上部槽部与所述导轨之间,使所述上部配重停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沿着电梯装置的升降井内设有的导轨进行升降,
所述下部制动装置包括:安装成在所述配重分离后可朝前进方向移动的下部旋转体;
所述配重分离后,将所述下部旋转体向下方按压的下部弹性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下部旋转体下方的、与所述导轨之间的宽度随着朝上方而变细小的下部槽部,
所述下部配重上升时,所述下部旋转体被压下嵌入至所述下部槽部与所述导轨之间,使所述下部配重停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用配重,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具有将所述上部配重与所述下部配重连接起来的连接装置,
所述上部配重及所述下部配重分别具有带有通孔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装置具有可贯通所述各通孔的贯通轴,
通过将所述贯通轴贯通所述通孔,所述上部配重与所述下部配重被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当所述轿厢及/或所述配重以规定速度以上的异常速度进行升降的场合,所述控制装置能检测出其升降,
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信号,通过将所述贯通轴从所述各连接部的所述通孔取出,所述上部配重与所述下部配重被分离。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具有在所述上部配重与所述下部配重分离后、用来将所述上部配重与所述下部配重予以连接的复原装置。
CNB028171462A 2002-06-13 2002-06-13 配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5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05905 WO2003106321A1 (ja) 2002-06-13 2002-06-13 釣合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9789A true CN1549789A (zh) 2004-11-24
CN1285500C CN1285500C (zh) 2006-11-22

Family

ID=2972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714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500C (zh) 2002-06-13 2002-06-13 配重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512656B1 (zh)
JP (1) JPWO2003106321A1 (zh)
KR (1) KR100569799B1 (zh)
CN (1) CN1285500C (zh)
DE (1) DE60235727D1 (zh)
WO (1) WO200310632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4570A1 (zh) * 2008-11-17 2010-05-20 Lv Anwen 升降装置
CN102126663A (zh) * 2011-03-07 2011-07-20 邬建勋 一种无轨对重装置及无轨轿厢
CN101468772B (zh) * 2007-12-26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平衡重
CN110914184A (zh) * 2017-07-14 202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对重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6641B2 (en) * 2006-12-21 2010-0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olenoid
FI20090273A (fi) * 2009-01-15 2010-07-16 Kone Corp Hissi
EP2477923A1 (de) * 2009-09-16 2012-07-25 WIDMANN, Manuela Notbefreiungssystem, insbesondere für aufzüge
FI20106273A (fi) * 2010-12-01 2012-06-02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y ja menetelmä
JP5777742B2 (ja) * 2014-01-14 2015-09-09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9183214A (ja) * 2018-04-06 2019-10-24 光洋サーモ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熱処理装置
CN117902437B (zh) * 2024-03-15 2024-07-09 浙江飞亚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对重平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3700A (en) * 1913-02-20 1913-09-23 Neenan Elevator Company Rope elevator.
JPH06263368A (ja) * 1993-03-12 1994-09-20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ーの釣り合い重り装置
JPH0797161A (ja) * 1993-09-27 1995-04-11 Fuji Hensokuki Kk 昇降装置のバランスウエート
US5495919A (en) * 1994-04-25 1996-03-05 Otis Elevator Company Safety brake apparatus for an elevator car or counterweight
JP2001080837A (ja) * 1999-09-13 2001-03-2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683703B2 (ja) * 2000-10-20 2011-05-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8772B (zh) * 2007-12-26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平衡重
WO2010054570A1 (zh) * 2008-11-17 2010-05-20 Lv Anwen 升降装置
CN102126663A (zh) * 2011-03-07 2011-07-20 邬建勋 一种无轨对重装置及无轨轿厢
CN110914184A (zh) * 2017-07-14 202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对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3106321A1 (ja) 2005-10-13
DE60235727D1 (de) 2010-04-29
EP1512656A1 (en) 2005-03-09
KR20040021694A (ko) 2004-03-10
CN1285500C (zh) 2006-11-22
KR100569799B1 (ko) 2006-04-10
EP1512656B1 (en) 2010-03-17
WO2003106321A1 (ja) 2003-12-24
EP1512656A4 (en)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4263C (zh) 电梯的制动控制装置
CN1093499C (zh) 电梯
CN1313346C (zh) 电梯紧急制动装置
CN1285500C (zh) 配重
CN1784351A (zh) 电梯的紧急停止系统
CN104220355A (zh) 电梯装置
KR20020030119A (ko) 트랙션 시브 엘리베이터 제동을 위한 방법, 트랙션 시브엘리베이터 및 비상 동력 공급 사용
CN201458461U (zh) 一种风塔电梯
CN101056813A (zh) 电梯装置
CN101058391A (zh) 炭块堆垛天车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789102A (zh) 电梯超速保护装置
CN1795138A (zh) 电梯装置
US10807832B2 (en) Elevator device
CN1093501C (zh) 电梯紧急停止装置的解除方法
CN1720189A (zh) 电梯用调速器
CN101356109A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791548A (zh)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
KR101227639B1 (ko) 승강기용 비상정지장치
CN1305748C (zh) 电梯用紧急制动装置
CN217102578U (zh)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钳和限速器联动试验展示装置
CN1721310A (zh) 电梯装置
CN217076604U (zh) 一种家用电梯轿厢曳引结构
CN1882490A (zh) 电梯装置
CN215364367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设备及系统
CN100345742C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