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5107A - 基板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5107A
CN1535107A CNA2004100050986A CN200410005098A CN1535107A CN 1535107 A CN1535107 A CN 1535107A CN A2004100050986 A CNA2004100050986 A CN A2004100050986A CN 200410005098 A CN200410005098 A CN 200410005098A CN 1535107 A CN1535107 A CN 1535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ic element
substrate
sound
supporting device
substrat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50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康英
砥川真一
藤原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5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5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板支承装置,其支承安装有声音发生部件(13f~13k)的基板(13),该声音发生部件产生不需要的声音,在上述基板外周上的3个或3个以上的固定点上,分别嵌入有相同形状的弹性部件(14),上述基板通过该弹性部件被弹性地支承于壳体上。由于通过弹性部件阻挡声音发生部件产生的声音,该声音不传递到容纳该基板的壳体,故可抑制刺耳的声音,由于可将弹性部件嵌入基板的固定点,故可改善弹性部件的组装方便性。另外,由于相应的弹性部件为一体形成的单独部件,故当由n表示固定点数量时,全部由n个部件构成便可,可削减部件成本。即本发明的可减少部件数量,减小成本,改善组装的方便性。

Description

基板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具有隔绝或抑制效果从电子基板上的部件产生的刺耳的声音。
背景技术
比如,电磁继电器为接通,中断励磁电流而切换触点的通用部件,但是,由于每当切换触点时,产生“咔哧咔哧”的刺耳声音,故在多数的场合,人们要求隔绝或抑制这样的声音,尽可能地听不到该声音。
图10为表示以往实例的剖视图(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JP特开昭54-39970号文献(第2页,图1))。在该图中,声音发生部件1比如为荧光灯用的镇流器,该镇流器产生与电源频率同步的刺耳的低频声音。该声音发生部件1安装于由金属板等形成的第1基板2上,与该第1基板2并行且同样由金属板等形成的第2基板3通过木螺钉等4安装于建筑结构物(比如,天花板5)上。
在第1基板2和第2基板3之间,设置有基板支承装置6。该基板支承装置6包括螺栓6a、由如独立气泡材料形成的筒状的套筒6b以及用于将该套筒6b固定于螺栓6a上的垫片6c和螺母6d,其中,该螺栓6a贯穿第1基板2和第2基板3的各开口2a,3a;该套筒6b介于该螺栓6a和第1基板2和第2基板3之间,以弹性连接螺栓6a与第1基板2以及第1基板2和第2基板3。
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案,由于天花板5与第2基板3之间直接连接,第2基板3和螺栓6a之间直接连接,并且声音发生部件1与第1基板之间也直接连接,但是,第1基板2和螺栓6a之间通过套筒6b“弹性地”连接,故声音发生部件1产生的声音通过套筒6b被隔绝(或抑制),阻止该声音传递给天花板5。
但是,上述过去的基板支承装置6具有下述的问题,即,部件数量较多(在图示的实例的场合,由螺栓6a,套筒6b,垫片6c和螺母6d这4个部件构成),花费成本,并且在将套筒6b组装于第1基板2的开口2a后,将螺栓6a贯穿于第2基板3的开口3a,将该螺栓6a嵌入套筒6b和垫片6c中,由此,必须要求紧固螺母6d的步骤,装配花费工夫,麻烦。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减少部件数量,减少成本,改善组装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基板支承装置支承安装有声音发生部件的基板,该声音发生部件产生不需要的声音,其中在上述基板外周上的3个部位,甚至是其以上数量的固定点处,分别嵌入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由可压缩变形的弹性材料一体形成,其形状相同且为单独的部件,上述基板通过该弹性部件被弹性地支承于壳体上。
在这里,作为“产生不需要的声音的声音发生部件”可以是如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通过接通、中断励磁电流而切换触点的部件,每当切换触点时,产生“咔哧咔哧”的刺耳的声音,在多数的场合,人们要求隔绝或抑制这样的声音,尽可能地听不到该声音。但是,从发明的构思上说,声音发生部件也可为电磁继电器以外的部件。比如,也可为上述以往技术中的镇流器这样的部件,根据需要,只要是产生不需要的声音的部件即可。
按照本发明,由于由声音发生部件产生的声音被弹性部件阻止,不传递给容纳基板的壳体,故可抑制刺耳声音。另外,由于可将弹性部件嵌入基板的固定点,故可改善弹性部件的组装的方便性。另外,由于相应的弹性部件为一体成形的单独的部件,故比如,当由n表示固定点的数量时,全部由n个部件构成,可削减部件成本。
另外,优选的形式是在上述基板外周上的弹性部件安装点上具有特异的形状。这样一来,通过特异的形状,可一下子确认弹性部件的安装位置,可防止忘记安装或安装于错误的部位。
此外,优选的形式是,上述特异的形状为包括向基板内侧方向的切开既定量的缺口部的形状。这样一来,可极力地减少基板侧端与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参照图3中的标号Lb),不使外壳的容积增加。
还有,优选的形式是,在上述基板外周上的弹性部件的安装点上形成有标记部。这样一来,可根据标记部的有无,一下子确认弹性部件的安装位置,可防止忘记安装安装于错误的部位。
再有,优选的形式是,上述标记部具有在上述弹性部件的安装状态,该标记部的大部分被弹性部件隐藏而看不到的面积。这样一来,根据全部的标记部看不到的情况,可判断弹性部件安装于全部的固定点的作业的完成,可更进一步地防止安装忘记。
另外,优选的形式是,所述弹性部件在接纳于外壳后,通过形成于外壳上的突起,沿纵向或水平方向按压上述弹性部件。这样一来,则沿纵向或横向牢固地保持弹性部件,可防止基板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等车辆的电子控制组件的分解图;
图2为汽车等车辆的电子控制组件的剖视图;
图3(a)、图3(b)为弹性部件14的细部图;
图4为表示向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安装的弹性部件14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5为表示用于进一步提高弹性部件14的安装位置的识别性的方法的图;
图6为表示用于防止水平方向的晃动的方法的图;
图7(a)、图7(b)为表示弹性部件14的变形实例(圆柱状的实例和棱柱状的实例)的图;
图8(a)、图8(b)、图8(c)为表示弹性部件14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9为表示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位置的其他实例的图;
图10为表示以往实例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A    标记部                 B      标记部
C    标记部                 D      标记部
11   上壳(外壳)             11d    向下突起(突起)
11e  向下突起(突起)         11f    向下突起(突起)
11g  向下突起(突起)         11k    环状突起(突起)
12   下壳(外壳)             12d    向上突起(突起)
12e  向上突起(突起)         12f    向上突起(突起)
12g   向上突起(突起)              12i   横向突起(突起);
12j   横向突起(突起)              12k   环状突起(突起);
13    电子基板(基板)              13g   电磁继电器(声音发生部件)
13h   电磁继电器(声音发生部件)    13i   电磁继电器(声音发生部件)
13j   电磁继电器(声音发生部件)    13k   电磁继电器(声音发生部件)
13n   缺口部                      14    弹性部件
14_1 弹性部件                    14_2 弹性部件
14_3 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另外,显然,以下的说明中的各个没有特定细部的实例和数值,字符串和其它的符号的实例用于了解本发明的构思,完全是参考性的,本发明的构思不限于这些的全部或一部分。另外,对于公知的方法或公知的步骤等(在下面称为“公知事项”),省略其细部的描述,但是,为了简化说明,不有意地排除这些公知事项的全部或一部分。该公知事项是在本发明的申请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当然包含在以下的描述中。
图1和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基板支承装置的适用实例的图。比如,为汽车等车辆的电子控制组件(用途不限定)的分解图和剖视图。在这些附图中,电子控制组件10在上下组合式的外壳(以下称为“上壳11”和“下壳12”。但是,“上下”指与图面正对时的朝向。)的内部安装电子基板13并进行组装。在下壳12的侧面形成有多个突起12a~12a,另外,在上壳11的侧面形成有多个孔11a~11a。在组装时,将这些突起12a~12a与孔11a~11a啮合,使上、下壳11、12成一体。
电子基板13在印刷电路板或印刷布线层叠板等上,安装与用途相对应的各种电子部件并进行组装,图示实施例的电子部件可为安装于电子基板13的两侧端的连接器13a、13b,安装于电子基板13的任意位置上的电容器13c,13d,晶体管13e,蜂鸣器13f,以及电磁继电器13g、13h、13i、13j、13k等,但是,并不限于此。至少可装载伴随动作产生声音或振动(以下由“声音”代表)的声音发生部件(在图示实施例中,为蜂鸣器13f或电磁继电器13g、13h、13i、13j、13k)。另外,形成于上、下壳11、12的各两侧端的缺口11b、11c和12b、12c在组装后是构成连接器13a、13b的露出口的部分。
在这里,该电子基板13的重要方面正如在前面已描述的那样,在于装载有蜂鸣器13f或电磁继电器13g、13h、13i、13j、13k等的声音发生部件。在这些声音发生部件中产生的声音(蜂鸣器的敲击或电磁继电器的动作声音)中,特别是电磁继电器的动作声音是不需要的声音。因为当该声音通过电子基板13传递给上、下壳11、12时,形成刺耳的声音,被该车辆的乘客所感觉。于是,要求某种的声音抑制措施。
本实施例的“声音抑制措施”的关键在于在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设置同一形状的弹性部件14,通过这些弹性部件14,弹性地连接电子基板13和上、下壳11、12之间。另外,一体形成于上壳11的4个角部的向下的突起11d、11e、11f、11g以及一体形成于下壳12的4个角部的向上的突起12d、12e、12f、12g在组装时,用于从上下夹持上述弹性部件14使其确切地保持,消除晃动。
图3(a)、图3(b)为弹性部件14的细部图。该弹性部件14是以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比如,粘弹性材料或独立气泡性材料等)为主材料,一体形成具有既定的厚度d1的大致呈正方形,并且在大致呈正方形状的4条边中相互连接角P的2条边14a,14b上,以既定宽度d2形成开口的凹部14c的单独的部件。另外,对弹性部件14中的上述角P的相反侧的角P`进行圆弧加工(提供倒圆),但是,该圆弧是为了在安装于上、下壳11、12上时,使容纳于上、下壳11、12的角部(或用于防止妨碍)变得更容易的方法。也具有可根据上、下壳11、12的角部形状,不设置该圆弧部的情况。
弹性部件14的厚度d1设定得比组装上、下壳11、12时各突起(上壳11的向下突起11d、11c、11f、11g与下壳12的向上突起12d、12e、12f、12g)之间产生的间隙大一些,并且弹性部件14的凹部14c的开口宽度d2设定得比电子基板13的厚度小一些。这些小一些、大一些的程度考虑弹性部件14的压缩变形的尺寸而适当地设定。
图4为表示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的弹性部件14的安装状态的图。如上所述,由于弹性部件14的凹部14c的开口宽度d2设定得比电子基板13的厚度小一些,故可在弯曲的状态(即,弹性部件14的压缩变形状态)下进行该弹性部件14的嵌入,故可防止该嵌入后的弹性部件14脱落。另外,该弹性部件14的安装作业可在不需要工具等的情况下,通过一次操作而完成,另外,由于在电子基板13的每个固定点采用一个部件(弹性部件14)即可,故不产生在本说明书开始部分描述的以往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即由于部件数量较多,花费成本,并且组装容易性差等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电子基板13的各角部为“特异形状”,并且弹性部件14的凹部14c为适合上述特异形状的形状。在这里,“特异形状”为下述形状,即,比如,其具有形成于四个角部的各个角部的斜切部13m,以及形成于和该斜切部13m接触的两侧边上的向基板内侧方向切开既定量La的缺口部13n。由此一来,由于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不是单纯的“角”,故可一下子确认弹性部件14的安装位置,可防止弹性部件14的安装差错(忘记安装或安装在错误的地方)。
此外,由于设置了向基板内侧方向切开既定量La的缺口部13n,故可极力地减小弹性部件14的外周侧面(与上、下壳11、12接触的面)与电子基板13的侧端之间产生的间隙Lb,也不会增加上、下壳11、12的容积。此时,如果由Lc表示弹性部件14的外周侧面(与上、下壳11、12接触的面)与弹性部件14的凹部14c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则上述间隙Lb为Lb=Lc-La,但是,如果由Lb’表示没有缺口部13n时的间隙,则此时的间隙Lb’为Lb’=Lc,由此,通过设置缺口部13n,至少获得减小相当于两者的差(即“La”)的间隙的效果。于是,不会增加相当于该值“La”的量的上、下壳11、12的容积。
另外,在以上的实例中,通过使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为特异的形状,使弹性部件14的安装位置的识别性提高,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性,也可如下述构成。
图5为表示用于进一步提高弹性部件14的安装位置的识别性的方法的图。在该图中,在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设置有标记部(具有视觉识别效果的部分,比如,着色部,反射率不同部等)A、B、C、D。这些标记部A、B、C、D的形状和面积最好为在嵌入弹性部件14时,被该弹性部件14隐藏的程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忘记安装该弹性部件14中的任何一个的场合,该部分的标记部露出而从外部可以看到,由此,确实发现安装差错。另外的目的在于:在看到标记部的一部分的场合,可发现弹性部件14的安装不完全(相对凹部14c的插入不足)。
再有,在以上的描述中,为了消除安装在上、下壳11、12后的弹性部件14的晃动,通过一体形成于上壳11的4个角部上的向下的突起11d、11e、11f、11g,以及一体形成于下壳12的4个角部的向上的突起12d、12e、12f、12g,从上下方向夹持弹性部件14,但是最好如下述构成,以便确保防止水平方向的晃动。
图6为表示用于防止水平方向的晃动的方法的图。在该图中,在上壳11和下壳12(在图中,作为代表示出下壳12)的角部,沿弹性部件14的侧面形成肋12h,通过设置于该肋12h上的横向突起12i、12j,可按压弹性部件14的侧面。于是,如果象这样,通过肋12h的横向突起12i、12j向水平方向按压嵌入于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的弹性部件14的侧面,故还可确实地防止该方向的晃动。
另外,在上面的描述中,弹性部件14一体形成具有既定厚度的大致呈正方形的形状,并且在该大致呈正方形中与角P接触的2条边14a、14b上,形成既定宽度d2的凹部14c,但是该弹性部件14并不限于这样的形状。本发明包括下面所述实例方式给出的其它的各种变形实施例。
图7(a)、图7(b)和图8(a)、图8(b)、图8(c)为表示弹性部件14的几个变形实例的图。首先,图7(a)为圆柱状(不限于圆截面,也可为椭圆截面)的实例(以下称为“弹性部件14_1”。),另外,图7(b)为棱柱状(不限于正方形截面,也可为矩形截面)的实例(以下称为“弹性部件14_2”。)。在任何一种实例中,都以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比如,粘弹性材料或独立气泡材料等)为主材料,一体成形于具有凹部14c的既定形状的单独部件,此方面与前述的弹性部件14(图3所示的部件)一致。
另外,图8(a)所示的另一实例(以下称为“弹性部件14_3”。)为圆柱状,此方面与图7(a)的部件(弹性部件14_1)类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与两端部14d、14e相比,中间部14f的直径小一些。另外,本实例(弹性部件14_3)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在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形成U字形的缺口13p。当由φ表示弹性部件14_3的中间部14f的直径,由d3表示U字形缺口13p的开口宽度时,如果φ稍稍大于d3,则可一边使弹性部件14_3的中间部14f发生压缩变形,一边使其嵌入U字形缺口13p中,可通过U字形缺口13p,牢固地保持中间部14f,防止其脱落。另外,在象这样构成的场合,最好,如图8(b)、图8(c)所示的那样,在上壳11和下壳12上,形成环状突起11k、12k,通过这些环状突起11k、12k,从上下方向夹持弹性部件14_3的两端面。
另外,在以上的描述中,将电子基板13的“四个角部”作为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
图9为表示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位置的其他实例的图,其为假定L形的电子基板18的场合的实例。此时,比如,也可在除了内侧的角E以外的其它的5个角J~H的所有角上,分别安装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还可在其一部分上安装弹性部件。
在确定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位置时,最好考虑以下方面。一般,电子基板这样的平板最少在3个点处固定(但是,各固定点不在同一线上并排),但是,为了实现稳定,多数场合还采用3个以上的多点固定方式。最好,在3点,甚至其以上的多点固定的情况中的任何场合,连接各固定点之间的线最好不要从平板露出。这是因为,当平板露出时,该露出部分就成为悬臂,容易产生共振。即使在不得已成为悬臂的情况下,也必须极力地抑制露出的量,并且有必要进行共振试验等,确认该露出不产生共振。另外,部件安装状态的基板的重心最好位于各固定点的中心。这是因为,如果重心偏离或者连接固定点之间的线露出,则仍产生共振的问题。由此,在固定点之间的距离长时,作为弥补必须在他们之间(不限于角)设置固定点。就这样,实际的“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部位(固定点)应综合底考察这些方面而根据不同的场合确定,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例(4个部位或5个部位)。
由以上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获得下述的各种效果。
(1)安装有声音发生部件(比如,电磁继电器13g、13h、13i、13j、13k)的电子基板13的4个角部(或所需的固定点),安装有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该电子基板13通过这些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弹性地支承于上、下壳11、12上。于是,通过上述声音发生部件产生的声音(电磁继电器的动作声音)通过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而隔绝,不传递给上、下壳11、12(或充分地受到抑制),因此,车辆的乘客感觉不到其刺耳的声音。
(2)只要在电子基板13的每个固定点上仅安装1个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即可,如果由n表示固定点的数量,则所有地方所需的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数量最高为n。如果将其用于本文开头描述的以往实例中,则在过去的场合,在每个固定点必须要有4个部件(螺栓6a,套筒6b,垫片6c和螺母6d),即,合计必须要采用4×n个部件,但是在本实施例,采用其1/4的部件数量即可,另外也无需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本身的组装作业,由此,可大幅度地减少成本。
(3)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向电子基板13的组装可仅仅将形成于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上的凹部14c嵌入于电子基板13的固定点(典型的为角)上即可。因此,可在不采用工具等的情况下,通过一次操作即可进行组装,可改善组装的方便性。
(4)由于通过一体形成于上、下壳11、12的各个角部的突起(向下的突起11d、11e、11f、11g和向上的突起12d、12e、12f、12g或者环状突起11k、12k)从上下方向夹持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故电子基板13不会产生晃动。
(5)由于电子基板13的各固定点为“特异的形状“,故可一下子确认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位置,可防止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差错(忘记安装或安装于错误的地方)。
(6)根据需要,上述“特异的形状”可为能够一下子确认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位置的形状,但是,在比如,是具有向基板内侧方向切开既定量La的缺口部13n的形状时,可极力地减小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外周侧面(与上、下壳11、12接触的面)与电子基板13的侧端之间产生的间隙Lb,可获得不使上、下壳11、12的容积增加的优点。
(7)在电子基板13的各固定点上设置标记部A、B、C、D时,仅仅通过用眼扫一下该标记部A、B、C、D,便可确认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位置,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差错(忘记安装或安装于错误的部位)。
(8)另外,如果将标记部A、B、C、D的适宜面积设计成在将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安装于电子基板13上时,刚好被该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隐藏程度的面积时,则在忘记安装该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中的任何一个时,该部分的标记部露出而被看到,由此,可确实发现安装差错,另外,当看到标记部的一部分时,可发现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安装不完全(凹部的插入不足),由此,最好采用该方式。
(9)在上壳11和下壳12的角部,形成沿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侧面形成的肋12h,如果可通过设置于该肋12h上的横向突起12i、12j,按压弹性部件14(或14_1~14_3)的侧面,则还可确实防止电子基板13的水平方向的晃动,因此,最好采用该方式。
按照本发明,由于声音发生部件产生的声音由弹性部件阻挡,不传递给容纳基板的外壳,故可抑制刺耳的声音。另外,由于只要将弹性部件嵌入到基板的固定点即可,故可改善弹性部件的组装方便性。另外,由于各弹性部件为一体成形的单独部件,故当由n表示固定点的数量时,共计只要采用n个部件即可,可减少部件成本。
另外,按照优选的实施形式,通过使基板外周上的弹性部件的安装点为特异的形状,可一下子确认弹性部件的安装位置,可防止忘记安装或安装于错误的部位。
此外,通过使特异的形状为包括向基板内侧方向切开既定量的缺口部的形状,可极力地减小基板侧端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参照图3中的标号Lb),故不会使外壳的容积增加。
还有,通过在基板外周上的弹性部件的安装点上形成标记部,可根据标记部的有无,一下子确认弹性部件的安装位置,可防止忘记安装或安装于错误的部位。
再有,如果上述标记部具有在上述弹性部件的安装状态,其大部分被弹性部件隐藏而看不到的面积时,则根据无法看到全部的标记部的情况,可判断弹性部件安装于全部的固定点上的作业完成,可更进一步地防止忘记安装。
另外,由于在容纳于壳体内后,通过形成于该壳体上的突起,沿纵向或水平方向按压弹性部件,故可沿纵向或横向牢固地保持弹性部件,可防止基板的晃动。

Claims (7)

1.一种基板支承装置,支承安装有声音发生部件的基板,该声音发生部件产生不需要的声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的外周上的3个或3个以上的固定点上,分别嵌入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由可压缩变形的弹性材料一体成形,其形状相同且为单独的部件;
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弹性部件被弹性地支承于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外周上的弹性部件的安装点具有特异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的形状为包含缺口部的形状,该缺口部向基板内侧方向切开既定量。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外周上的弹性部件的安装点上形成有标记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部具有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安装状态,该标记部的大部分被弹性部件隐藏而看不到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容纳于壳体后,通过形成于壳体上的突起沿纵向按压所述弹性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容纳于壳体后,通过形成于壳体上的突起,沿水平方向按压所述弹性部件。
CNA2004100050986A 2003-03-18 2004-02-17 基板支承装置 Pending CN15351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73533 2003-03-18
JP2003073533A JP2004281870A (ja) 2003-03-18 2003-03-18 基板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5107A true CN1535107A (zh) 2004-10-06

Family

ID=33289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50986A Pending CN1535107A (zh) 2003-03-18 2004-02-17 基板支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281870A (zh)
CN (1) CN15351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9415A1 (zh) * 2012-04-01 2013-10-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防护件
CN106523463A (zh) * 2016-12-30 2017-03-22 济南夫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转多面安装气缸
CN107835593A (zh) * 2016-09-16 2018-03-2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6406A (ja) * 2006-03-29 2007-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基板の把持構造およびその把持構造を用いた電子制御装置
JP4968240B2 (ja) * 2008-06-20 2012-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ロボットコントローラの基板支持装置
JP6040842B2 (ja) * 2013-04-02 2016-1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JP2017192415A (ja) * 2016-04-18 2017-10-26 株式会社 Mtg 美容器
JP6743613B2 (ja) * 2016-09-15 2020-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の車載構造
JP2019040942A (ja) * 2017-08-23 2019-03-1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7267758B2 (ja) * 2019-01-31 2023-05-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KR20230172029A (ko) * 2021-04-28 2023-12-21 나가노 게이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물리량 측정 장치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9415A1 (zh) * 2012-04-01 2013-10-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防护件
CN107835593A (zh) * 2016-09-16 2018-03-23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设备
CN107835593B (zh) * 2016-09-16 2019-11-0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设备
CN106523463A (zh) * 2016-12-30 2017-03-22 济南夫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转多面安装气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81870A (ja) 200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5107A (zh) 基板支承装置
CN102865242B (zh) 空调机用排水泵
CN1605758A (zh) 风扇组件
CN1320416C (zh) 具有存储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2915088A (zh) 资料存储器固定装置
CN1619918A (zh) 小型电机
KR20050021837A (ko) 스캐너모터 조립체
CN1815307A (zh) 具覆晶薄膜限位装置的液晶面板模块
CN112154642A (zh) 振动发生组件的防振固定结构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JP2008082178A (ja) 負圧供給装置
JP477458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710514A (zh) 扣件及电子设备
CN2757334Y (zh) 具有减震结构的散热风扇安装装置
JP2008181746A (ja) 導電接続部材
JP2009227131A (ja) 表示装置の固定構造
CN1200482C (zh) 夹子连接器
CN1147973C (zh) 配线器具用板
CN1180358C (zh) 可减振的电脑及其配备减振装置的配备装置模组
CN1499696A (zh) 电动机设备的端子部结构
CN101609585A (zh) 电子装置的振动器结构
CN1170462C (zh) 电子设备
CN211001171U (zh) 防震效果良好的车载摄像头
CN2552085Y (zh) 可防止主机板震动的笔记本电脑
CN1525507A (zh) 开关装置
CN101392859A (zh) 方便定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