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0643A - 通过tfci信令进行mcs和多代码的优化 - Google Patents

通过tfci信令进行mcs和多代码的优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0643A
CN1520643A CNA028127838A CN02812783A CN1520643A CN 1520643 A CN1520643 A CN 1520643A CN A028127838 A CNA028127838 A CN A028127838A CN 02812783 A CN02812783 A CN 02812783A CN 1520643 A CN1520643 A CN 1520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s
channel
code
subscriber equipment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27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0779C (zh
Inventor
R・克万
R·克万
�侔D
E·普蒂埃宁
砝衬
S·哈马莱宁
卡梅基
E·马尔卡梅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520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0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07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07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6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以及多代码传输之间的二维优化以最佳的比特率为目标,在该比特率处最高的、可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MCS,12图1)达到最大或较少的允许数目的信道化码。以最佳比特率的优化的MCS和信道化码数目,可能也带有功率信息,例如通过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图5)从发射机传送到接收机。用户设备可以起到实行优化和把结果用信号通知到节点B的作用或者可代之以接收由节点B或RNC响应于从UE发送到节点B的无线链路质量测量而实现的结果。

Description

通过TFCI信令进行MCS和多代码的优化
                  发明背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算法,它优化用于信道化的多个扩频码(信道化码组)以及用于调制在移动电信网中通过无线链路发送的物理信道的调制与(纠错)编码方案(MCS)的类型,以及用信号通知该优化的MCS和信道化码组信息,更具体地,涉及到在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和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中扩展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2.相关技术的讨论
在无线通信中、在学术和商业环境中考虑了调度和自适应调制与编码。例如,在Nilo Kasimiro Ericsson的、题目为“On Scheduling andAdaptive Modu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关于无线通信中的调度和自适应调制)”的论文(2001年6月)中指出:用于达到无线链路中的高带宽效率而同时满足对被服务的应用所要求的通信质量的最重要手段是在所有的水平上的自适应性。还指出:信道状态知识的利用通过随条件变化进行调整而避免了最坏情形的设计。已经表明,不是以最坏情形的方式对付信道变化,而是可以随信道信号噪声比(SNR)变化而改变该调制格式。例如,参见上述论文的第29页的图5.3。对于选择的符号错误概率,该调制级别可以按照信道SNR的变化而被调整。在Peter Malm的、题目为“Channel Separation,Alphabet Size,andCode Rate in Cellular Radio Systems(蜂窝无线系统中的信道分离、字母表尺寸和编码率)”的论文(1999年2月)中处理了相同的主题。Malm分析了相邻的信道隔离、信道字母表尺寸和信道编码率如何影响蜂窝系统的性能。分析的其中一个结论是蜂窝系统的频谱效率并不通过不断增加的信道字母表尺寸而提高到超过某个点。而是,小的到中间的字母表尺寸呈现最好的性能。这是因为频率复用机制通过要求大的集群尺寸而惩罚大的字母表。当集群尺寸比吞吐量更快速地增加时,频谱效率不从大的信道字母表获益。
对于现有技术水平,可能必须参考当前的文献,诸如Goldsmith等的“Adaptive Coded Modulation for Fading Channels(用于衰落信道的自适应编码调制)”,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Vol.46,No.5,1998年5月和T.Ue等的“Symbol Rate and ModulationLevel-Controlled Adaptive Modulation/TDMA/TDD System forHigh-Bit-Rate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用于高比特率无线数据传输的符号率和调制级别控制的自适应调制/TDMA/TDD系统)”,IEEE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Vol.47,No.4,1998年11月。
在标准领域中,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承担确定用于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的可行性的研究,其中像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混合ARQ(HARQ)那样的技术以及其他先进的特性被相对增加吞吐量、减小延时和达到高的峰值速率的目标而讨论和评估。参阅3GPP TR 25.950v4.0.0(2001-03)“UTRA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UTR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版本4。在上述的3GPP文件中,解释了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由UE接收的信号的质量根据多个因素(想要的和干扰的基站之间的距离、路径损耗指数、对数正态阴影、短期瑞利衰落和噪声)而变化。为了改进系统容量、峰值数据速率和覆盖可靠性,被发送到特定用户和由特定用户发送的信号可以考虑到信号质量变化而通过通常被称为链路适配的过程被修正。传统上,CDMA系统使用快速功率控制作为用于链路适配的优选方法。
在3GPP研究中,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被设想为允许提高总的系统容量的另一个链路适配方法。AMC提供把调制-编码方案匹配到对于每个用户的平均信道条件的灵活性。通过AMC,被发送信号的功率在帧的时间间隔内保持恒定,以及调制和纠错编码格式被改变到匹配于当前接收的信号质量或信道条件。在带有AMC的系统中,接近基站(BTS)的用户典型地被指配以具有更高编码率的更高阶调制(例如,具有R=3/4的64QAM涡轮码),但随着离开BTS的距离增加,调制阶数和/或编码率将减小。当与粗管道(fat-pipe)调度技术,诸如那些通过3GPP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SCH)使能的技术相组合时,AMC是最有效的。除了可归因于粗管道复用的好处以外,与时域调度相组合的AMC提供机会以利用UE衰落包络的短期变化,使得UE总是在有助益的衰落上得到服务。
在扩频码域中,已经提出,HSDPA传输可能能够使用固定的扩频因子和多代码传输。参阅TR 25.950 v4.0.0(2001-03),第6.3.1章。这样的固定HSDPA扩频因子的选择将是基于对于性能、UE复杂性和灵活性(在用于HSDPA传输的容量的总体分配中的粒度)的影响的评估。也建议考虑,与对于复杂性等的影响相比,在支持用于HSDPA的可变扩频因子方面,可能会有到何种程度的任何附加的灵活性优点。对于扩频的总的概述,包括信道化、加扰和QPSK调制,可参阅3G TS 25.213v4.0.0(2001-03)“Spreading and modulation(FDD)(扩频和调制(FDD))”和3G TS 25.223 v4.0.0(2001-03)“Spreading andmodulation(TDD)(扩频和调制(TDD))”。
虽然对于无线通信已考虑了用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调度,但对于分组调度算法的具体建议还没有进展,该分组调度算法是根据正交的可变扩频因子(OVSF)代码的数目选择、结合在WCDMA网络中的调制和(纠错)编码方案(MCS)而优化用户吞吐量的。而且,还没有任何对根据这样的优化而用信号通知适当功率电平的需要的认识。
               发明的公开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移动电信网中无线链路的优化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以及多代码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适当的信令,以便通过无线链路把该优化从发射机通知给接收机。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按照时变的无线链路质量而自适应地调制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使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所述时变的无线链路质量而从发射机在无线链路上使用的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中间选择MCS以及多个信道化码,以及把有关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的信息用信号从所述发射机通知给所述无线链路的接收机。
进一步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从预先存储的查找表中选择MCS和该多个信道化码。查找表可被制作成带有与每个MCS有关的多个可能的信道化码。而且,查找表可被制作成使得:首先对于较低的MCS,列出允许的信道化码,以及其中对于每个以后的MCS,只列出提供比带有最大数目的允许信道化码的、先前MCS的最大比特率更高的比特率的代码信道。
再次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在自适应地选择步骤之前测量无线链路质量的步骤。
再次按照本发明,接收机是用户设备。上述的测量步骤可以在用作为无线链路的接收机的这样的用户设备中实行。自适应选择和用信号通知的步骤可以在发射机中实行,或者在用作为无线链路的接收机的用户设备之外的别处实行,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用户设备提供测量信息单元或信号到无线链路的发射机的步骤,测量信号或信息单元具有表示在上述测量步骤中测量的无线链路质量的幅度。发射机可以是基站或无线网控制器。用信号通知的步骤可以通过发射机在多个用户设备接收机共享的控制信道上发送有关自适应选择的MCS和信道化码数目的信息而被实行。该信息可以在发射机发送下行链路共享的输送信道到用户设备接收机之前在控制信道上被发送。控制信道可被组织成在也于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自动重复参量之前发送该信息。
再次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对于目标无线链路质量,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逐个地测试越来越高阶数的MCS,每个MSC能够达到对于具有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所述信道的规定误差测量,以及选择对最大允许数目或者稍少一些的信道化码进行测试而不跌落到低于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最高阶数MCS。
又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发射机是用户设备。
再次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用信号通知的步骤是通过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实行的。
还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对于目标无线信道质量,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以能够按照所述时变无线信道质量而达到规定的误差测量的最低阶数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开始,通过越来越大数目的信道化码、以相应的不同比特率测试所述最低阶数的MCS,直至最高数目的信道化码已对所述最低阶数的MCS或对于以后测试的更高阶数的MCS进行测试、而不使信道跌落到低于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为止,以及此后选择所述最低阶数的MCS,或者选择对所述最高数目的信道化码进行测试、而不使信道跌落到低于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最低的更高阶数的MCS。
还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把有关所述选择的最低阶数的MCS或最低的更高阶数的MCS的信息从所述发射机用信号通知到所述接收机的步骤。
再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用信号通知的步骤是通过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实行的。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用于选择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能够对于具有时变的无线信道质量的信道得到规定的误差测量的MCS,以及对于所述MCS选择可供该选择的MCS使用、而不跌落到低于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多个信道化码。
还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方法还包括把有关所述选择的MCS的信息从所述系统的发射机用信号通知到所述系统的接收机的步骤。用户设备(UE)可完成发射机或接收机的作用,这取决于是在UE还是在节点B(3GPP的“基站”)/RNC(无线网控制器)中实行该方法。用信号通知的步骤可以通过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实行。发射机可以是用户设备或接收机可以是用户设备。
再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MCS和该多个信道化码从预先存储的查找表中被选择。该查找表可被制作成带有与每个MSC关联的多个可能的信道化码。
又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查找表可能被制作,使得:首先对于最低的MCS而列出允许的信道化码,以及其中对于每个以后的MCS,只列出提供比带有最大数目的允许信道化码的、先前MCS的最大比特率更高的比特率的代码信道。
再次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选择MCS和选择多个信道化码的步骤之前测量无线信道质量的步骤。测量步骤可以在用户设备中实行。在这种情形下,选择和用信号通知的步骤可以在发射机中实行,或者在除用作为无线链路的接收机的用户设备外的别处实行。还在那种情形下,发射机可以是基站或无线网控制器。该方法还可包括从用户设备提供测量信号到无线信道的发射机的步骤,该测量信号具有表示在用户设备处接收的无线信道质量的幅度。用信号通知所述信息的步骤,如果由发射机实行,则可以在多个用户设备接收机间共享的控制信道上被传送。该信息可以在发射机发送下行链路共享的输送信道到用户设备接收机之前在控制信道上被发送。控制信道可被组织成:在也于控制信道上发送的自动重复参量之前发送有关选择的MCS和信道化码的信息。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在具有一有时变无线信道质量的无线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从有不同复杂性阶数的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中间自适应地选择MCS,其中对于基于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给定适配,包括以下步骤:以最低阶数的MCS开始,以及此后对能够按照时变无线信道质量达到规定的误差测量的所有更高阶数的MCS继续进行,用越来越大数目的信道化码、以相应的不同比特率测试所述最低阶数的MCS,直至最大允许数目或者稍少一些的信道化码对所述最低阶数的MCS或对于随后测试的更高阶数的MCS进行测试、而不使无线信道跌落到低于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为止,以及此后选择所述最低阶数的MCS或选择对于所述最大允许数目或者稍少一些的信道化码进行测试而不使无线信道跌落到低于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可提供的最高阶数的MCS。
还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方法还包括把有关所述选择的最低阶数的MCS或最高阶数的MCS的信息从发射机用信号通知到所述无线信道的接收机的步骤。一个用户设备可以完成该发射机或者接收机的作用。该用信号通知的步骤可以是通过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实行的。
再次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MCS可用于结合来自预先存储的查找表的信道化码一起进行测试。该查找表可以被制作成带有与每个MCS有关的多个可能的信道化码。该查找表可被制作成使得:首先对于最低的MCS而列出所有的信道化码,以及其中对于每个以后的MCS,只列出提供比具有最大数目的允许信道化码的、先前MCS的最大比特率更高比特率的代码信道。
再次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在选择的步骤之前测量无线信道质量的步骤。测量的步骤可以在用户设备中实行。在那种情形下,测试和选择的步骤可以在发射机中实行,或者在用户设备之外的别处实行。还在那种情形下,发射机可以是基站或无线网控制器。同样地,用信号通知的步骤可以通过发射机在多个用户设备接收机间共享的控制信道上发送信息而被实行。该信息可以在发射机发送下行链路共享的输送信道到用户设备接收机之前在控制信道上被发送。控制信道可被组织成:在也于控制信道发送的自动重复参量之前发送有关自适应地选择的MCS和信道化码数目的信息。
根据如在附图上显示的、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明白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
                  附图简述
图1显示按照本发明的、在蜂窝无线系统中多代码信道化结合自适应调制与纠错编码的使用的二维优化的流程图。
图2显示对于本发明的HSDPA实施例,平均DSCH比特率作为每个用户的最大数目信道化码(代码信道)的函数。
图3显示对于上述的HSDPA实施例的、每个连接的平均DSCH比特率作为每个用户的代码信道的最大数目的函数。
图4显示对于上述的HSDPA实施例的、每个连接的平均传送时延作为每个用户的代码信道的最大数目的函数。
图5显示在较高层与物理层之间的接口,用于把输送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和将物理信道映射到输送信道。
图6显示对于六个HSDPA信道(N=6)的HARQ时序图。
图7显示第一HSDPA DL结构。
图8显示第二HSDPA DL结构。
图9显示用于HSDPA的输送信道编码结构。
图10显示用于表2的QPSK 1/4,5代码的信道编码和物理分段的第一个例子。
图11显示用于表2的QPSK 3/4,5代码的信道编码和物理分段的第二个例子。
          用于实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图1显示用于实行按照本发明的多代码信道化和自适应调制与(纠错)编码的二维优化的流程图。假设在后台中采用信道预测,以精确地预测到未来几毫秒的、接收的无线链路功率变化,即使是对于快速移动车辆的移动电话用户也如此。例如,已经知道,各个信道的信噪比测量可以连续不断地执行以及估值被馈送到缓冲器。缓冲器的内容被信道预测器使用来得到信道质量的未来估值。现有技术表明,基于无线链路的这样的预测可连同目标区域一起被使用来指定调制复杂性,以便无错误和以更高速率地增加在无线链路上的数据传送。然后把一个调度决定广播给参加的用户。参阅例如N.K.Ericsson的论文的第2.2和5.3章,以及在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1年春季(VTC2001S),希腊,Rhodes,2001年5月6-9日的、N.Sternad等的“PowerPrediction on Broadband Channels(宽带信道上的功率预测)”的文章。
除了按照有关自适应调制与编码的现有技术的建议找出适当的调制复杂性水平以外,图1显示以优化的方式选择结合所选择的调制复杂性水平使用的多个信道代码,连同选择根据信道化的增加而选择的适当比特率的方法。
现在参照图1,在开始步骤10中进入以后,执行步骤12以得到对于第j个MCS(调制与编码方案,其中“编码”是指纠错编码)的规定帧错误率(FER)的实际无线链路或信道质量参量,例如,DSCH Eb/N0(X),和目标质量,例如Eb/N0(Yj)。Eb/N0是指在每个比特的能量或功率密度与干扰和噪声功率密度之间的比值。对于语音业务,这个比值通常约为5dB。具有12.2kbps的比特率的语音业务通过使用3.84Mbps的码片速率而具有25db=10*log10(3.84e6/12.2e3)的处理增益。对于这样的语音业务,因此所要求的宽带信号对干扰的比值是5db减去处理增益=-20db。换句话说,信号功率可以比干扰低20db,而WCDMA接收机仍旧可以检测该信号。代替FER,可以使用某些其他类似的误差测量或参量,诸如误符号率或BLER(块错误率)。同样地,可以使用除Eb/N0外的某些其他的信道或链路质量参量。通常所谓的Ec/I0被假设为指每个干扰(+噪声)的宽带码片能量,以及Eb/N0(或更正确地Eb/I0或Eb/(I0+N0))被假设为指每个干扰(+噪声)的窄带比特能量。
这个算法也可被使用来找出当在UE之间进行代码复用时的优化MCS和对于一个UE的代码信道(“信道化”或“扩频”码)的数目。DSCH被映射成的代码可以在代码域和时域上在用户之间共享。在这种情形下,例如固定的DSCH功率和/或代码信道初始地可以在UE之间进行划分,以及如果功率被划分,则相应于这个划分的功率的质量值可以在本发明中给出的优化算法中被使用,以确定MCS和代码信道的最佳值,以及如果某些数目的代码信道已被分配给另一个UE,则当为该UE使用该算法时,必须考虑它。此外,代码复用可被做成为,例如,使得用于UE的最大数目的代码可以在完成对于另一个(或许多其他的)UE的分配以后被找出,以及某些代码信道从其他的UE“剩下来”,因此可以被使用于另外的UE。如果在节点B有某些更多的功率可用、该功率可为DSCH分配供UE使用,则对于UE的分配是用剩下的、还要被分配的这个数目的代码来完成的。
实行图1算法的一种方式是使得各个不同的UE把DSCH Eb/N0或相应的(可能是宽带的)数值(例如,公共导频信道(CPICH)Ec/I0)报告给例如在RNC或节点B中的分组调度器(当前假设,对于HSDPA,该分组调度器处在节点B中的MAC-hs实体中)。然而,也可以是该算法在UE中而不是在RNC或节点B中运行。在那种情形下,UE决定最佳的MCS和代码信道的数目,以及把这些选择的数值报告给该网络。根据该信息,节点B或RNC然后进行调度。被调度的多个代码信道(信道化码组)和它们的功率电平可以与UE请求的不同。它也可以被做成使得节点B或RNC来报告对于那个UE可用的功率以及最大数目的代码信道,在UE中运行的算法可决定它可支持其间的多少个代码信道。UE把选择的MCS和代码信道的数目报告给网络。例如,如果本发明被使用于如上所述的、在不同用户之间的代码资源的代码复用,则会发生这些情形。当前的最佳比特率(R_curr_best)被设置为初始值。图1所示的各种变量的定义被列出为如下:
X=DSCH Eb/N0
Yj=对于第j个MCS的规定的FER的目标Eb/N0
j=第j个MCS(1到j_max)
j_best=所使用的最高的MCS
j_max=MCS的最大号
j_selected=对于j的选择的值
Rj=第j个MCS的单个代码比特率
R_curr=当前的比特率
R_curr_best=当前的最佳比特率
R_selected=选择的比特率
N=所使用的信道化码数目/用户
N_best=所使用的最高的N
N_max=对于N的最大值
N_curr=对于N的当前的值
N_selected=对于N的选择的值
除了对于当前的最佳比特率(R_curr_best)设置初始值以外,当前的比特率的值(R_curr)也被设置为初始值。这个初始值可以是例如对应最低MCS(j=1)的、相应于Rj的比特率(单个代码比特率),或者是例如零。j变量(第j个MCS)连同所使用的最高的MCS(j_best)被设置为一。每个用户所使用的信道化码的数目(N)和N的当前值(N_curr)以及所使用的最高的N(N_best)在步骤12也被设置为相应于最低MCS(j=1)的代码信道(信道化码)的最小允许的数目,例如1。如果相应于最低MCS(j=1)的代码信道的最小允许的数目不同于1,则N的初始值、N_curr和N_curr_best被设置为这个数值。而且,如果N的最小数值在不同的MCS之间不同,则以后如果对于给定的X测试另一个MCS(j),N就将被设置为相应于那个MCS的信道化码的最小数目。另外,相应于不同MCS的信道化码的最大数目可以不同,以及这在测试对给定的Eb/N0值(X)使用不同的MCS的机会时,通过设置N_max总是相应于在测试中的当前MCS而在该优化算法的流程中被计及。
在流程图和下面的解释中提到的目标Eb/N0(Yj)可以从例如链路级仿真结果,或从实际的实验数据中得到。这些目标Eb/N0(Yj)也可以在网络使用期间被调节,例如,如果注意到经验的FER(或例如,BLER)看来不同于目标FER的话。这被做成为使得在呼叫过程期间FER(或例如BLER)被测量以及与对于Yj的给定数值相比较。如果给定的FER与测量的FER不同,则对于给定的FER的Eb/N0目标(Yj)被调节。目标是要得到对于所选择MCS的想要FER以及代码信道(信道化码)的数目。当Yj在每个帧后或在一组帧后被校正时,调节可以是步进的。然后,如果测量的FER高于目标,则Yj可增加一步,以及如果FER低于目标,则Yj减小一步(它可以与向上的调节相同或不同)。另外,可以使用其他的调节方案。Yj可以是对于几个UE的公共数值,或每个UE可以具有相应于它们的无线电环境的独立的数值。
在步骤12中初始化以后,第一次执行步骤14以确定第j个MCS(j)是否大于MCS的最大数目(j_max)。如果不是的话,则执行步骤16,以确定每个用户使用的代码数目(N)是否大于对于N的最大值(N_max)。如果不是的话,则第一次执行步骤18,以确定先前在步骤12得到的DSCHEb/N0(X)是否大于相应于在测试(j)下的MCS的目标Eb/N0(Yj)。如果这样,则表示有使用具有更高比特率的更多代码的可能性。所以,执行步骤20。在这个步骤20中,当前的比特率(R_curr)被改变为等于N(每个用户所使用的代码数目)乘以第j个MCS的单个代码比特率(Rj)。从步骤18到步骤20的转移是图1所示的“外部环路”部分,它可以执行几次,N的每个增量值一次。这是因为在步骤20,N的数值增加一个或多个增量,如(N++)所示。例如,该步骤可以是把N设置为N+1(N→N+1)。功率也在N个信道之间根据代码的数目进行划分。在这个外部环路再一次重复后,如果被划分的DSCH Eb/N0并不在步骤18中首先低于目标,则最终N的数值将在步骤16被发现为大于N_max。在那种情形下,将执行包括步骤22,24的“内部环路”,其中N被复位以等于相应于下一个MCS的多代码的最小可能数值,例如1,以及为了试验可能的不同多代码组合与首先选择的下一个较高MCS,j被增加,以便递增到下一个MCS复杂性水平。因此,步骤14,16,18,20的外部环路可被看作为快速环路,其中各种不同的多代码对个体MCS按次序测试,使DSCH Eb/N0与每一趟中测试的代码数目成比例地减小(见下面)。这样该内部环路被看作为慢速环路,用于在测试下的MCS与可供使用的多代码之间的匹配可能性耗尽(最大化)、而不低于目标Eb/N0以后,将MCS改变到下一更高阶数的复杂性。在进行优化后,随后的步骤(下面描述的)选择能够达到最大(不一定是N_max)数目、而不跌落到低于目标Eb/N0的比特率,用来结合优化的最低阶数的MCS使用。
回过来参照图1的步骤20,在当前的比特率(R_curr)被设置为第j个MCS的单个代码比特率的倍数后,N的当前数值(N_curr)然后被设置为N。N然后被以例如1的增量来增加(N++)。此后,先前得到的DSCH Eb/N0(X)的数值被修正为如下:
        X’=X-10*log10(N)             (1)
如在步骤20中实行的公式1考虑了以下事实:N的数值的增加代表在调制前被利用的信道化分支或者信道数目的增加,对于所使用的扩频码的数目的每一增加一个。所以,功率电平将必须对于信道化码的每个这样的增加按比例地减小,以及X’代表这个减小的功率电平。应当认识到,以各个信道的电平X’的功率和值将等于原先的X值。如这里以非限制的方式公开的,这是考虑所需要的功率减小、以便使得图1的算法能够确定多代码和MCS的正确优化的直截了当的方式,可以认识到它可以另外的方式完成。
在执行步骤20后,重新执行步骤14,以确定j是否已超过j_max。如果这是外部环路的第一次执行,则j将还不大于j_max,而且N的数值将还不大于N_max,所以将重新执行步骤14,16,18。假设X’的数值仍大于Yj,将重新执行步骤20,以及N将再次增加,以增加每个用户使用的代码数目,以便发现这样的增加是否被允许或容忍,正如分别在步骤16,18中确定的。如果是的话,步骤20的变量就再次被调节。外部环路将对于给定的MCS重复地执行,直至在假设j还没有超过j_max的情况下,不再满足N大于N_max(不允许的)或在步骤18的条件X’大于Yj(不能容忍的)为止。
如果在外部环路的一次或多次重复后N由步骤20增加到一个大于N_max的数,其中代码的数目已对于当前的最佳候选MCS被最大化,则正如步骤16确定的,仍旧存在可以使用更高阶数的MCS的可能性。所以,“内部环路”步骤22,24被执行,以存储对于该比特率的最佳当前候选数值(R_curr_best)为刚找到的,即,N的最大值(相应于该MCS(j)的N_max)乘以第j个MCS的单个代码比特率(Rj)。在下一个步骤24中增加j之前,所使用的最高MCS(j_best)然后被设置为等于j的当前数值(j),以存储该最佳当前候选MCS的身份,而同时所使用的最高N(N_best)被设置为等于N的最大值(N_max)。这有效地存储具有最大数目的代码的上一MCS,而下一个MCS被测试,以查看它是否也可以这样做。
在执行如上所述及图1所示的步骤22后,执行步骤24,以增加j(j++),以及复位N为等于相应于j的下一个数值的代码信道的最小允许的数目,例如1。如果由于加增量(j++),j大于j_max,以及因此没有相应于该j的数值的MCS,则对于N的数值可保持为与原来的相同,因为下一次当执行步骤14时,已达到MCS的最大值,因此将不再执行步骤16,18,20,22和24。对于下一较高的MCS将对于所有的N值重复进行外部环路,直至N超过N_max(意味着现在有新的最佳候选MCS),正如步骤16确定的,或者判决块14,18之一迫使从图1的流程图的内部环路/外部环路部分转移出为止。
如果达到MCS最大值,正如步骤14确定的,或不同信道化的功率电平对于测试下的MCS已跌落到低于目标Eb/N0(Yj),正如步骤18中确定的,则可发生这样的转移。如果在内部/外部环路的一次或多次重复后,其中j_max已被超过(步骤14),或信道化功率跌落到太低(步骤18),则按照本发明最终确定具有最大数目的信道化码的最低阶数MCS的优化。
为此,然后将执行步骤26,以确定在步骤22对于前一MCS设置的当前最佳比特率(R_curr_best)是大于还是等于如在步骤20对于测试的最后一个MCS设置的当前比特率(R_curr)。如果当前的最佳比特率(步骤22)大于当前比特率(步骤20),则这意味着应当选择在测试下的前一MCS。所以,如果步骤26确定步骤22的当前最佳比特率(R_curr_best)大于或等于步骤20的当前比特率(R_curr),则选择的比特率(R_selected)将被设置为等于在步骤22中设置的当前最佳比特率(R_curr_best),对于N的选择的值(N_selected)将被设置为等于来自步骤22的、对于N的当前最佳值(N_best),以及对于j的选择的值(j_selected)将被设置为等于来自步骤22的当前最佳MCS(j_best)。见图1的步骤30。在步骤30后,图1的流程图的执行被完成,并在步骤34结束或进行返回,以及这是本发明的优化结束的一个方式。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26确定当前的最佳比特率(R_curr_best)不大于或等于当前的比特率(R_curr),则它意味着在测试下的前一MCS不是最佳的,以及应当使用最后一个测试的MCS。在这种情形下,首先将执行步骤32,以便查明j的数值是否仍旧小于或等于使用中的最大MCS(j_max),因为如果X的数值可以支持最大数目的代码和最大的MCS,则在步骤24,j的数值已被设置为大于最大MCS的数值(j_max)。如果j小于或等于j_max,则在步骤36,选择的比特率(R_selected)被设置为当前的比特率(R_curr),且选择的代码数目(N_selected)将被设置为当前的代码数目(N_curr),以及选择的MCS(j_selected)将被设置为当前的MCS(j)。此后,图1的流程图的执行被完成,并在步骤40结束或返回,以及这是本发明的优化结束的一个方式。如果j的数值大于j_max,即步骤32中的条件不被满足,则在步骤38,选择的比特率(R_selected)将被设置为当前的比特率(R_curr),选择的代码数目(N_selected)将被设置为当前的代码数目(N_curr),以及选择的MCS(j_selected)将被设置为最大的MCS(j_max),因为这个步骤只有在步骤24中j的数值已被增加到大于j_max时才可达到,这意味着测试的值X是好的,以使得它可支持最大数目的代码和最大的MCS,因此要被选择的MCS是最大值(j_max)。此后,图1的流程图的执行被完成,并在步骤42结束或进行返回,以及因此这是本发明的优化结束的一个方式。
实行这种链路适配的另一个方式是使用查找表。在这种情形下,Eb/N0或相应的数值被测量,以及被直接映射成适当的MCS和代码信道数目。生成这样的查找表的一个方法是使用上述的算法。查找表可被做成为使得:首先对于最低的MCS而列出允许数目的代码。然后,对于下一个MCS只列出那些允许数目的代码信道,它们提供比具有最大数目代码的、先前MCS的最大比特率更高的比特率。对于以后的MCS组进行相同的程序过程。这可以通过对于每个MCS使用最佳数目的代码信道而更好地利用信道质量。如果与对于不同的MCS组只使用最大数目的代码相比较的话,它也允许更好的粒度(见下面对于这个方法的进一步的讨论)。
这样,按照本发明,多代码和MCS的二维优化是通过作为目标的最佳比特率达到的。正如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的,由该算法测试的MCS可以通过排除某些内容(例如,通过跳过某些“j”或“N”数值)而在不同的可能MCS间变化。
已经完成该网络级别仿真的某些测试情形来评估本发明的性能。该仿真是基于在ETSI TR 101 112 v3.2.0(1998-04)的、“Selection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the UMTS(用于UMTS的无线传输技术的选择的选择程序)”(UMTS 30.03v3.2.0)中规定的宏情形完成的。单个固定功率DSCH在小区中的合格用户之间被使用和被时间共享。另外,仿真了一个参考事例,带有闭环功率控制,但没有AMC和多代码调度。对于参考事例的可提供的DSCH比特率被设计成匹配与具有最大10个多代码的其中一个测试事例中的相同的比特率。在所有的情形下,移动速度是3km/hr,以及使用了带有软组合的混合ARQ类型I。另外,假设只有单个抽头信道。
图2显示平均DSCH网络比特率(kbps/小区/MHz)作为每个用户的信道化码的最大数目的函数。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的算法有可能提供吞吐量的多倍改进。图3显示每个连接的平均DSCH比特率作为每个用户的代码信道的最大数目的函数。如图所示,与单个代码的情形相比较,可以看到约8倍的改进。图4显示每个连接的平均传送时延作为每个用户的代码信道的最大数目的函数。在这个图上,传送时延是指由于文档中的各个分组的传输时间的95%是通过无线接口进行而造成的延时,且因此包含用户排队延时和在无线接口上的传输延时。多代码选择方案的使用可大大地减小总的传送延时,降低到低于单个代码情形的延时的一半。作为比较,该参考事例的DSCH网络比特率只有约50kbps/小区/MHz,与10代码测试情形的102kbps/小区/MHz形成对比(其中对于最低阶数的MCS的比特率是大约可与在参考事例中使用的比特率相比较的)。AMC和提出的多代码调度方案的使用提高每个用户的DSCH连接吞吐量,从640kbps/用户(参考事例)提高到2.65Mbps/用户(测试事例)。因此,总的传送延时从3400ms减小到1200ms。
现在参照图5,将会看到,在物理层与较高层之间的接口处,在发射机中有通过输送信道形成的数据到物理信道的映射,以及在接收机中反过来。这个图是取自H.Holma等的教科书“WCDMA for UMTS(用于UMTS的WCDMA)”,John Wiley&Sons,Ltd.,2001年春季修订和更新版上的图6.1,其已被稍微加以修正,以显示实行本发明的信令方面的一个方法。应当看到,UE可以同时具有在下行链路中的一个或几个输送信道,以及在上行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输送信道。图5只显示一个链路,或者是上行链路或者是下行链路,即,所有输送信道被规定为单向的以及是并行的。还应当看到,UE起到按照本发明选择的MCS信息的发射机或接收机的作用。换句话说,UE可被指定以完成实行图1的算法或者其等价的作用,以及作为发射机用信号将该结果传送到用作为接收机的节点B(反馈方向)。如果算法在RNC或节点B中实行,则节点B将用作为发射机以及UE作为接收机(前馈方向)方向。
输送块是在物理层与第2层(MAC)之间交换的基本单元。输送块典型地相应于RLC PDU或相应的单元。对于每个输送块,由物理层加上CRC。在图5上显示对于输送信道1和输送信道2的输送块组(TBS),对于每个组包括两个输送块。TBS在物理层与MAC之间、在同一个时刻使用相同的输送信道被交换。输送块尺寸被规定为在输送块中的输送比特的数目,以及在给定的TBS内总是固定的。该TBS尺寸被规定为在输送块组中的比特数目。如3G TS 25.302 v.3.3.0(2000-01)的图6所示,传输时间间隔(TTI)被规定为输送块组的内部到达时间,以及等于由物理层传送TBS到无线接口上的周期性。它总是最小的交织时间间隔,例如一个无线帧的长度10ms的倍数。应当指出,HSDPA文件3GPP TR25.950 v4.0.0(2001-03)在第6.3.2章中提到支持短于一个无线帧(10ms)的HSDPA TTI。另外,有用于可变TTI的建议。这样的较短HSDPA的TTI的长度应当从组{T时隙,3xT时隙,5xT时隙,15xT时隙}中被选择。这样的较短HSDPA TTI和可能的可变TTI的选择要基于对性能影响、延时、网络和UE复杂性与灵活性(HSDPA有用负载粒度)的评估。我们推荐的、作为提交数据的HSDPA中的TTI长度是3时隙=2ms。
按照本发明的教导,TTI=1时隙在以下的意义上太短,即很难使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有关的HSDPA信令适合于每个TTI。在上行链路中,已经应答/不应答将保留1时隙,因为对于它必须有适当的编码。并且在下行链路中,如果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将必须在每个时隙中被重复的话,则将也意味着更多的附加开销。具体地,希望使得下行链路中某些参量的定时优化,正如这里教导的,对于TTI=1时隙的情形这将是更困难的。因此,按照本发明,TTI应当是3时隙,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令可以相当好地适配,而同时也优化某些DL参量的定时,以使得UE复杂性被最小化。
应当看到,另一个或者多个尺寸可被标准化,诸如已建议的1时隙或5时隙,以及可以想象地甚至是10ms。无论如何,MAC对于按照输送格式提供的每个TTI传递一个输送块组到物理层。输送格式被规定为由物理层提供到MAC(反之亦然)的格式,用于在输送信道上、在传输时间间隔期间传递输送块组。输送格式构成两个部分:一个动态部分和一个半静态部分。
由物理层提供的业务包括输送格式,它们被规定为包括上述的动态以及半静态属性。动态部分包括输送块尺寸、输送组尺寸和传输时间间隔(仅用于TDD的可任选的动态属性)。再次参阅题目为“Services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由物理层提供的业务)”的3G TS25.302 v3.3.0(2000-01)的图6。半静态部分的属性是:传输时间间隔(对于FDD强制性的,对于TDD非实时(NRT)载体的动态部分任选的)、要应用的错误防护方案以及CRC的尺寸。对于用于共享信道的调制和编码,现有技术的调制方案是固定的(QPSK)以及编码方案是半静态的,正如以上提到的,即,不逐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地改变。该功率电平不必被用信号通知,因为QPSK是相位调制。
按照本发明的信令方面,如果在本发明的MCS/多代码优化方面信道化码的数目连同MCS一起变化,则UE需要知道这个事实以及代码信道的功率电平,特别是对于多电平QAM调制方案(例如,假设图1的算法在RNC或节点B中实行)。所以,功率电平可被用信号通知到UE:作为独立的参量或被规定为输送格式组合(TFC)部分。第1层复用一个或几个输送信道,以及对于每个输送信道,存在有可应用的输送格式清单(输送格式组)。无论如何,在给定的时间点,不是所有的组合可被递交给第1层,而只是递交一个子集,输送格式组合。这被规定为可同时递交到第1层用于在UE的编码的复合输送信道上传输的、当前有效的输送格式组合的授权组合,即,包含来自每个输送信道的一个输送格式。如果图1的算法或等价物在UE中实行,则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假设例如SF=16的固定的扩频因子,多代码(诸如十六个可供使用的代码中的十个代码)可被使用于在节点B上的HSDPA用途。这些代码可通过使用例如图5的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被传送到UE。所以,将会看到,图5的TFCI可被调整来传递有关本发明的优化的信息以及上述相关的功率信息。TFCI是当前的输送格式组合(TFC)的代表。当第1层复用一个或几个输送信道时,对于可从与每个信道有关的输送格式组(TFS)中选择的每个输送信道将有多个输送格式是可供使用的。无论如何,正如已经提到的,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不是所有的组合可被递交给第1层,而只是一个被称为输送格式组合(TFC)的子集。这被规定为可同时递交到第1层用于在UE的编码的复合输送信道上传输的、当前有效的输送格式组合的授权组合,即,包含来自每个输送信道的一个输送格式。UE的输送格式组合(TFC)例如可以使三个专用信道被规定为具有可供每个信道使用的块尺寸和块组尺寸(动态部分)以及对于每个信道的半静态TTI尺寸、编码类型和静态速率匹配参量的不同可能性。参阅3G TS 25.302 v3.3.0(2000-01)的第7.1.8章。正如上述技术规范的第7.1.11章中提到的,在TFCI的某个数值与某个TFC之间有一一的对应。TFCI被使用以便通知当前有效的输送格式组合的接收端,以及因此如何在适当的输送信道上译码、解复用和传递所接收的数据。
输送格式指示符(TFI)是输送格式组内用于特定输送格式的标签,正如在3G TS 25.302 v3.3.0(2000-01)中分别在第7.1.6和7.1.7章中规定的。它每次在如3G TS 25.302的第7.1.2章中规定的输送块组在输送信道上在两个层之间被交换时,在MAC与L1之间的层间通信中被使用。MAC从TFS中的选择中间决定要使用哪个输送格式。当DSCH与DCH有关时,DSCH的TFI也表示必须被UE侦听的DSCH的物理信道(即,信道化码)。
MAC在每个输送信道上每次传递输送块组时向第1层表示TFI。第1层然后从UE的所有并行输送信道的TFI构建TFCI,适当地处理输送块以及把TFCI附着到物理控制信令。通过对TFCI的检测,接收端能够识别输送格式组合。从被指配的输送格式组合,接收端具有它需要用来译码信息的所有信息以及在适当的输送信道上把它传送到MAC。
所以,将会看到,如果TFCI被利用作为用于从发送端用信号通知到接收端的机制,用于用信号通知在AMC(自适应调制与编码)中的信道化码的数目和相应的MCS(调制与编码方案),则代码信道的功率电平也可被用信号通知,以便被UE知道,从而按照本发明适当地处理。所以,图5的TFCI应当被理解为适合于传送本发明的优化信息的现有技术的说明。
考虑到前述内容,将会看到,功率电平可以通过每个分组例如在共享的控制信道上明显地用信号通知,使用给定数目的比特来告诉功率电平(或者该功率电平可以是固定的,以及然后完全不需要被用信号通知)。
其思想是把功率电平包括在输送格式组合内,即,例如创建附加的MCS,它包含较少的代码以及每个代码信道使用更多的功率。可以有预定的功率电平,它连同MCS(和代码信道信息)形成输送格式组合,以及信令的TFCI或TFCI类型被使用来表示要被使用的格式。输送格式然后将包括功率电平。另一个可能性是把MCS扩展到也包括要被使用的代码信道数目和/或功率电平。
另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在UE中可提供的处理时间。我们在以前已公开提出如下面的表1列出的处理时间要求。对于UE的处理时间要求的建议是作为缓冲器尺寸和处理时间的组合优化而得到的。该建议是基于图6所示的定时假设和以下的假设:
·N=6和TTI=3时隙
·相关的DPCH将包含我们称其为指针的一个时隙。T指针=1时隙。这包含有:
·UE id
·MCS
·在码树中的开始点。
·共享的控制信道被假设为与HSDSCH TTI并行地发送,包含:
·ARQ参量
·代码信道的数目
·T控制=1时隙。这是UE需要用于译码在DPCH中发送的参量的时间。
·Tack=在上行链路中的1时隙。
表1.基于N=6,指针1时隙的UE和节点B处理时间
    参量     3时隙TTI,N=6
    TUEP     5.00ms(2.5×TTI)
    TNBP     2.33ms
我们的观点是:考虑到需要被处理的最高的数据速率是约10Mbits/s,因此对于UE所要求的处理时间是影响UE复杂性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的建议是:DL信道结构应当被设计成使得至少Tuep=5ms可用于UE处理时间,否则需要重新考虑对于N、TTI对的另外建议将是什么。
当然,我们可以把N=6增加到N=7,但这也将意味着,对于UE所要求的缓冲器尺寸将被增加(最高等级UE支持10Mbit/s),这是非常不希望的。因此,我们提出该要求是Tuep=5ms可用于UE处理时间。这意味着,DL信道结构在其上被扩展的最大时间是TDL_control=6时隙,已考虑到UE在相关的DPCH上具有不同步的定时、在1时隙上扩频。TDL_control=6时隙是在我们较早的DL结构建议中使用的数值,以及它也是我们在新的替换建议中的目标。
后面是与用于输送格式参量的TFCI类型映射原理的使用有关的进一步考虑。先前已经有其他人指出,可被看作为规定HS-DSCH传输的输送格式的参量的某些参量应当一起被发送。这些参量主要是:
·代码复用信息
·调制与编码
·HS-DSCH代码信道功率有关的信息
同样的思想可如在99版中对于TFCI规定的那样被使用,如果我们保留规定所有这三个参量的某最大的比特数目,则有时有可能规定对于例如代码复用信息的较多值和对于MCS的较少值。以及有时是对于MCS的较多值和对于代码复用的较少值。
如果这些TF参量中的某些参量例如在相关的DCH中在HS-DSCH TTI之前被单独地发送,而它们中的某些在共享控制信道中与HS-DSCH TTI并行地发送,则在斟酌这些参量值时的一定量的灵活性将被浪费。这是一个重点,且建议对于HSDPA DL结构的一个要求是:它应当这样去支持TFCI概念,使得保持对于TF参量的足够灵活性。优选地,这将通过在同一聚束(bunch)中发送这些参量中的大多数而完成。另一方面,例如,ARQ有关的参量并不是这种需要与TF参量组合的参量,所以如果想要的话它们可被如此发送,使得它们不与TF参量在同一聚束中被发送。
我们已经公开提出论题:某些参量应当在相应的HS-DSCH TTI之前被发送。HSDPA终端无论如何都将要求非常快速的处理,我们把它看作为对于UE的主要的复杂性问题。因此,该技术规范应当被规定为使得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使对于UE的复杂性都被最小化。似乎意见一致的是,UE id应当被提前发送,以使得至少可以避免HS-DSCH的连续处理。
除此以外,我们的建议是上面提到的TF参量,即,
·代码复用信息
·调制与编码
·HS-DSCH代码信道功率有关的信息应当被提前发送。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UE可以动态地进行解调,因此可以避免在一个以上的地方具有UE缓冲器。因为UE不必为了得到有关MCS、代码功率电平和代码的信息而等待HSDSCH TTI结束,因此,可以避免在调制符号级别上的缓冲器。应当指出,如果动态解调是不可能的,则调制符号级别上的缓冲器尺寸可以是相当大的,因为与在涡轮译码器的输入处的情形相比,量化所需要的比特数目在调制符号级别上可能会更多。
其他的好处是,也即我们在这里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UE处理时间的优化。如果UE可以开始动态地进行解调,则在发送应答之前对于UE可提供的处理时间可被优化,因为在它开始进行解调之前,它不必首先等待TTI的结束。因为建议的TTI长度是3个时隙,所以在这个时标上处理时间的节省显然是非常希望的。
因此,为了UE处理时间的优化,我们的建议是:对于DL结构的一个要求是:UE id和TF参量在相应的HSDSCH TTI之前被发送。所谓“之前”,我们是指在这些参量与HSDSCH TTI之间至少应当有一个时隙,以便允许有用于译码这些参量的时间。
现在将给出两个替换的HSDPA DL结构。首先,我们较早的建议显示于图7上,根据它,我们已经得到上述的对于UE的处理时间要求。我们的这个较早的建议满足上面列出的以下要求:
(1)TTI长度=3时隙
(2)导致Tuep=5ms,意味着作为DL信道结构在其上扩展的最大时间的TDL_control是6个时隙。
(3)允许动态解调的那些TF参量(MCS,码树的开始点)在相应的HSDSCH TTI之前都被发送。在开始HSDSCH TTI接收之前有1个时隙去处理那个信息。
没有完全满足的要求如下:
(4)对于TF参量不保证TFCI类型的映射的完全灵活性。其原因在于,代码信道的数目与MCS是分开地发送的。然而,在这个结构中,不可能在与MSC的相同分支中发送代码信道的数目,因为在一个时隙时间周期内在DPCH内没有足够的空间。
这个结构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建议代码信道功率电平不是在每个TTI的基础上被用信号通知的。其原因仍是:对于这种参量在一个时隙时间周期内在相关的DPCH内没有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已经说对于QPSK和8PSK,代码信道的功率电平可以在每个TTI的基础上变化,而不用把它告知UE。
第二个替换的建议的HSDPA DL结构是首次显示于图8。这里的思想是共享的控制信道在相应的HSDSCH TTI之前被发送,以及TF参量和FHARQ参量被分开地编码。新的结构满足上面规定的所有四个要求:
(1)TTI长度=3时隙
(2)导致与我们先前的建议相同的Tuep=5ms,意味着作为DL信道结构在其上扩展的最大时间的TDL_control仍旧是6个时隙。
(3)对于TF参量保证TFCI类型的映射的全部灵活性,意味着全部三个参量:代码复用信息、MCS和代码信道功率在同一个分支中被发送。
(4)在相应的HSDSCH TTI之前所有的TF参量都被发送,以允许UE进行动态的解调。在开始HSDSCH TTI接收之前有1个时隙去处理那个信息。
来自这个新结构的新含意是,UE必须始终接收SHCCH或几个SHCCH。在有几个UE的代码复用的情形下,无论如何都应当有限制,例如只有最大K个UE可被代码复用到同一个TTI。K可以是例如2-4。K的数值规定该网络将并行地发送多少个SHCCH。然而,它需要进一步考虑:始终接收4个SHCCH对于所有的UE是否可接受,因为这将增加该UE必须接收的多代码的数目。一个折衷可以是有UE到SHCCH的某种预定的映射,以及例如规定即使最大将有4个SHCCH由网络并行地发送,每个UE也将只必须始终接收例如它们中的两个SHCCH。
在前面,我们已经给出我们认为HSDPA DL结构应当满足的要求。我们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优化对于UE可用的处理时间。其他重要的事情是规定这样的一种结构,它尽可能灵活地支持TFCI结构。我们再次给出我们较早的建议,其中大多数TF参量在相应的HSDSCH TTI之前在相关的DPCH上被发送。那个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它把代码复用信息分割成两个部分,因此将不能以最灵活的方式支持该TFCI概念。它的另一个缺点是,在使用该结构的相关DPCH中没有空间用于代码信道功率信息。在我们的新建议中,我们建议在相应的HSDSCH TTI之前在共享的控制信道上发送所有的TF参量。这将确保可以使用最灵活的TFCI概念,而且UE处理时间可被优化。然而,在这个结构中,它仍旧需要进一步讨论UE必须始终接收多少个共享的控制信道。
以下的进一步考虑涉及到对于HSDPA的复用与信道编码问题。某些公开的问题被重新研究,以及作出某些建议。关于输送信道的复用,第一个考虑是输送信道的数目。不同的逻辑信道可以在MAC-d处被复用到一个输送信道中,这意味着即使是单个HS-DSCH输送信道也可以支持几个逻辑信道。然而,如果不同的逻辑信道例如对于QoS具有非常不同的要求,则对于一个UE可能需要几个输送信道。这将例如允许首先调度较高优先级的信道。当前的行得通的假设是,在HS-DSCH上、在一个TTI中只有一个输送信道被支持。然而,有可能把几个输送信道时间复用到不同的TTI。这将有某些含意:
·不同的输送信道应当具有分开的HARQ过程(ARQ过程可以具有不同的参量,例如传输的最大数目)。
·不同的HARQ过程应当被编号,或者是可分开的(具有显式过程号的同步的HARQ和异步的HARQ将支持这一点,具有分组号码的异步HARQ只需要进行某些附加的编号)。
·不同的输送信道可具有不同的输送格式(块尺寸,MCS组等)。
关于输送信道的复用的第二个考虑是输送块尺寸。输送信道内的半静态输送块尺寸被提出(如果有几个输送信道被时间复用到不同的TTI,则这些不同的输送信道可以具有不同的输送块尺寸)。这暗示着MAC-PDU和RLC-PDU也必须具有半静态尺寸。对于应答模式(AM)业务,在最近的标准化版本中已经是这样,其中非应答模式(UM)可以具有可变的RLC-PDU尺寸。如果必要的话,有可能规定对于UM的可变的RLC-PDU尺寸。然而,这将需要附加的TFC,因为MCS和代码信道的数目将不足以表示正在使用的输送格式。输送块尺寸应当根据对于特定UE分配的最鲁棒的MCS和代码信道的最小数目而被选择。然后,改变MCS和代码信道的数目只改变每个TTI的输送块的数目,以及输送块的尺寸不需要改变。另外,MCS组应当被选择成使得最鲁棒的MCS包含单个输送块,以及所有其他的MCS包含整数个输送块。下面给出例子。
关于输送信道的复用的第三个考虑:每个TTI发送的输送块的数目,取决于选择的MCS以及代码信道的数目。见下面的表。根据选择的MCS和代码的数目,MAC-hs将发送已知数目的输送块到物理层。所以,通常输送块的数目不需要分开地被用信号通知。然而,在分组呼叫/会话的末尾,可以有任意数目的MAC-PDU要被发送。
如果有单个MAC-PDU要被发送,则应当使用最鲁棒的MCS和最小数目的代码,即使信道条件允许使用不太鲁棒的MCS。这只是暗示:该块将以较高的概率通过。
如果有许多MAC-PDU要被发送,使得没有MCS和代码数目的组合具有输送块的那个数目,则有几个可能性。例如,考虑表3上的MCS组,以及假设有7个MAC-PDU(输送块)要被发送,而信道条件将允许使用具有速率1/2和8代码的QPSK的MCS,即,8个输送块可以用那个模式发送。(至少)有三个可能性:
·以QPSK、速率1/2和6代码发送头6个输送块,然后以QPSK、速率1/4和2代码发送1个块。这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信令,但浪费某些容量和造成小的额外的延时。
·发送全部7个输送块和使用速率匹配来填充TTI。从性能的观点看来,这是最佳解决方案,但是却要求额外的信令,即输送块的数目也应当被用信号通知(附加的TFC)。
·发送全部7个输送块和由MAC-hs加上的附加的伪块。物理层将把其作为8个块来对待,以及在接收端处的MAC-hs应当去除伪块。这将不需要额外的物理层信令,但浪费某些能量。
关于输送信道的复用的第四个考虑:有关代码信道的使用,已提出了SF=16的固定扩频因子用于标准化,以及该多代码可被使用于高的数据速率。已经建议,例如10个代码可被保留、供在节点B上的HSDPA使用。即使在给定的节点B有10个代码可供HSDPA使用,但在TTI内并非所有的代码都需要被用于给定用户。有几个理由不将所有的代码发送到用户:
·在TTI内几个“中等的”比特率用户的代码复用,例如2到4个用户可被复用。
·在坏的条件下,比如说,在小区边缘,用较高的功率发送较少的代码到用户。这里,被分配用于HSDPA的总的节点B的功率被假设为在代码信道之间被划分,由此给出每个代码信道的较高的功率。这将典型地使用具有低速率代码的QPSK,所以,不需要用信号通知代码信道功率。
·使用具有全部数目的代码的较高MCS不一定可能(质量目标不满足),以及具有全部数目的代码的较低MCS会大大地超过该目标。在这种情形下,使用具有较少代码的较高MCS可能较好(以及总的HSDPA功率在这些代码之间划分)。例如使用具有6个代码的速率3/4的QPSK,而不是具有8个代码的速率1/2的QPSK(在两种情形下都是将全部HSDPA功率用于用户)。
对于用于HSDPA的物理层信道编码链,图9显示用于HSDPA的输送信道编码结构。
对于检错,提出了将与用于先前的标准化版本的相同CRC长度用于HSDPA。当前的行得通的假设是:CRC按照HSDPA TTI被加上。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在任何输送块中有错误,则HARQ重新发送整个TTI。这节省某些附加开销。然而,这暗示:对应不同MCS和代码信道的不同数目的比特数目互相不是整数倍数,以及必须使用速率匹配来填充帧。对于每个输送块也可以加上CRC,正如在较早的版本中那样。这将便于MCS进行某些改变(不需要进行速率匹配来填充帧)。另外,如果MAC层HARQ不能校正整个TTI(达到最大数目的传输),则某些RLC-PDU仍可被校正,所以可被传递到更高的层。
行得通的假设是对于HSDPA将使用与以前版本中的相同输送块级联和代码块分段。用于涡轮编码的最大代码块尺寸是5114。
在HS-DSCH上只支持涡轮编码。具有现有的速率匹配的、现有的速率1/3编码和凿孔可被使用来得到其他的编码率,诸如3/4,1/2,3/8。甚至速率1/4可以从速率1/3通过重复而被生成。替换地,可以规定新的较低比率的编码器。
与以前版本中相同的比率匹配算法应当被使用于HSDPA。在HSDPA中的比率匹配被使用于几个用途:
·用于不同MCS的不同编码率可以通过比率匹配(凿孔或重复)被生成。
·像在上行链路那样,可以使用重复(或较少的凿孔)来填充帧(以避免DTX)。然而,更好的是选择输送块尺寸,以使得不需要额外的填充。这是可能的,如在附录A中显示的。
对于比率匹配不需要额外的信令:MCS和固定的输送块尺寸(在呼叫建立时被配置)规定比率匹配的量。应当指出,不需要比率匹配来平衡不同的输送信道的性能,因为每个HSDPA TTI只发送一个输送信道。
因为HSDPA TTI是固定的,所以只需要第二交织。
具有更高阶数的调制的DTX的使用不像QPSK那样直截了当:例如,如何把去除一个比特的四比特序列映射成16QAM星座图。在较早的DTX建议中给出两个可能的替换例。对于DTX的一个替换例是使用比率匹配重复来填充帧(参阅上行链路)。对于HS-DSCH,这是可能的,因为每个TTI只支持一个输送信道,所以不需要比率匹配来平衡CCTrCH的不同输送信道的性能。应当指出,即使使用重复,功率电平也不应当改变。由于重复而改进的性能只减小块错误率,且因此减小了重新发送的数目(和延时)。我们的建议是使用比率匹配重复(或较少的凿孔)来填充帧,而不是使用DTX。然而,更好的是选择输送块的尺寸,以使得不需要额外的填充。
至于物理信道映射,比特可以以与较早的标准化版本中相同的方式被映射到不同的代码信道。
总结以上的考虑:(1)需要决定由HSDPA支持的输送信道的数目;(2)输送块尺寸应当是半静态的和基于最鲁棒的MCS的;(3)MCS应当是使得只需要一个输送块尺寸(以避免RLC级别重新分段);(4)输送块的数目不应当是分开的参量,即,MCS和代码信道的数目应当也隐含地告知输送块的数目(应当研究在MAC-hs处如果需要的话加上伪块的可能性);(5)应当重新考虑把CRC加到每个输送块;以及(6)应当使用比率匹配,而不是DTX,来填充TTI。
下面给出基于半静态输送块尺寸的可能的MCS组。比特/TTI给出每个TTI的信息比特的数目。应当指出,在表中,给出对于某些数据速率的几个替换例。这并不意味着,提出了所有的这些替换例。它们仅仅表明,有几种得到不同的数据速率的方式。最后,应当根据性能和实施复杂性来选择这些方案的适当子集。
表2从QPSK 1/4,5代码得到的MCS组
  SF=16,输送块尺寸1200比特(包括CRC)
5代码 10代码
MCS #trblks  比特/TTI  #代码块  代码块尺寸 #trblks  比特/TTI  #代码块  代码块尺寸
QPSK,比率1/4 1  1200  1  1200 2  2400  1  2400
QPSK,比率1/2 2  2400  1  2400 4  4800  1  4800
QPSK,比率3/4 3  3600  1  3600 6  7200  2  3600
16QAM,比率1/2 4  4800  1  4800 8  9600  2  4800
16QAM,比率3/4 6  7200  2  3600 12  14400  3  4800
64QAM,比率3/4 9  10800  3  3600 18  21600  5  4320
图10和11显示对于表2的两个例子MCS的信道编码和物理信道分段
表3从QPSK 1/4,2代码,包括8PSK得到的MCS组
  SF=16,输送块尺寸480比特(包括CRC)
 2代码  4代码  6代码  8代码
 MCS  #trblks  比特/TTI  #trblks  比特/TTI  #trblks  比特/TTI  #trblks  比特/TTI
 QPSK,比率1/4  1  480  2  960  3  1440  4  1920
 QPSK,比率1/2  2  960  4  1920  6  2880  8  3840
 QPSK,比率3/4  3  1440  6  2880  9  4320  12  5760
 8PSK,比率1/2  3  1440  6  2880  9  4320  12  5760
 8PSK,比率2/3  4  1920  8  3840  12  5760  16  7680
 8PSK,比率5/6  5  2400  10  4800  15  7200  20  9600
 16QAM,比率1/2  4  1920  8  3840  12  5760  16  7680
 16QAM,比率5/8  5  2400  10  4800  15  7200  20  9600
 16QAM,比率3/4  6  2880  12  5760  18  8640  24  11520
 64QAM,比率3/4  9  4320  18  8640  27  12960  36  17280
表4从QPSK 3/8,5代码得到的MCS组
  SF=16,输送块尺寸1800比特(包括CRC)
 5代码  10代码
MCS  #trblks  比特/TTI  #代码块  代码块尺寸  #trblks  比特/TTI  #代码块  代码块尺寸
QPSK,比率3/8  1  1800  1  1800  2  3600  1  3600
QPSK,比率3/4  2  3600  1  3600  4  7200  2  3600
8PSK,比率1/2  2  3600  1  3600  4  7200  2  3600
8PSK,比率3/4  3  5400  2  2700  6  10800  3  3600
16QAM,比率9/16  3  5400  2  2700  6  10800  3  3600
16QAM,比率3/4  4  7200  2  3600  8  14400  3  4800
64QAM,比率3/4  6  10800  3  3600  12  21600  5  4320
表5从QPSK 1/3,5代码得到的MCS组
  SF=16,输送块尺寸1600比特(包括CRC)
 5代码  10代码
MCS  #trblks  比特/TTI  #代码块  代码块尺寸  #trblks  比特/TTI  #代码块  代码块尺寸
QPSK,比率1/3  1  1600  1  1600  2  3200  1  3200
QPSK,比率2/3  2  3200  1  3200  4  6400  2  3200
16QAM,比率  3  4800  1  4800  6  9600  2  4800
  1/2
  16QAM,比率2/3   4   6400   2   3200   8   12800   3   4266.66
  16QAM,比率5/6   5   8000   2   4000   10   16000   4   4000
  64QAM,比率2/3   6   9600   2   4800   12   19200   4   4800
应当再次提出,参照图1,不是所有可能的MCS都必须要被测试。某些MCS可被选择来用于测试,以及其他的MCS被跳过。换句话说,“j”不必步进通过每个数值1,2,3,4,5,6等等。可以选择另一个序列。一个可能性是UE将根据测量来报告它想要的MCS,而不是SIR。这可被看作为粗略的SIR测量或请求。在这种情形下,相应的SIR数值可以相互相差多到6dB。所以,在实际的MCS之间有可能规定某些“中间的MCS”,以便具有更精确的SIR,例如,一个或两个中间的MCS可以在每个“真实的”MCS之间,因此在测量中得到3或2dB粒度。实际上,这些中间的MCS将代表具有较少的(或较多的)信道化码的现有MCS。例如,我们可具有MCS组:
MCS0:无传输
MCS1:QPSK 1/4(其中1/4是指比率1/4涡轮码)
MCS2
MCS3:QPSK 1/2
MCS4
MCS5:QPSK 3/4
MCS6
MCS7:16QAM 3/4
MCS8
MCS9:64QAM 3/4
这里,具有偶数号码的MCS代表中间的MCS,以及当在上行链路上用信号通知测量时UE也可使用它们,即,如果信道是使得MCS7不可能带有全部数目的代码,但可能带有较少的代码(给出比带有全部代码的MCS5更高的数据速率),则UE可以请求MCS6。
典型地(例如,在以上设置的MCS中),在MCS之间的数据速率(最大)是2的倍数,例如MCS1和MCS3或者MCS5和MCS7。如果例如有最大12个信道化码可提供用于HS-DSCH,则具有12个代码的MCS1和具有6个代码的MCS3给出相同的数据速率。然而,更鲁棒的MCS(在本例中是MCS1)应当给出更好的性能(如果总的HS-DSCH功率被分配用于一个UE)。所以,“中间的MCS”应当包含一半以上的代码,以便具有较高的数据速率。
更具体地,MCS实际上也应当包含代码的数目。例如,
MCS0:无传输
MCS1:QPSK 1/4,3个代码
MCS2:QPSK 1/4,6个代码
MCS3:QPSK 1/4,9个代码
MCS4:QPSK 1/4,12个代码
MCS5:QPSK 1/2,9个代码
MCS6:QPSK 1/2,12个代码
MCS7:QPSK 3/4,9个代码
MCS8:QPSK 3/4,12个代码
MCS9:16QAM 3/4,9个代码
MCS10:16QAM 3/4,12个代码
MCS11:64QAM 3/4,9个代码
MCS12:64QAM 3/4,12个代码
应当指出,与每个MCS有关的代码数目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以上的MCS11可以具有10个代码。然而,如先前所述的,具有较少代码的不太鲁棒的MCS应当提供比具有较多代码的更鲁棒MCS更高的数据速率(如果数据速率是相同的,则更鲁棒的MCS将无论如何给出更好的性能)。尽管如此,可以按照无线链路条件提供具有各种可能的MCS连同“允许的”多代码的这样的列表或表格,用于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4比特,有可能用信号通知1 6个不同的MCS,即,MCS和代码信道数目的组合。
UE将使用这些来把链路或信道的质量告诉节点B,假设全部HSDPA功率都被分配给该UE。在节点B中的分组调度算法然后可分配较少的代码给UE(例如,如果它想要同时对更多的用户进行代码复用)。例如,如果两个用户(UE1和UE2)都用最大6个代码进行代码复用,以及UE1请求MCS5和UE2想要MCS8,则节点B可分配给UE1具有4个代码的QPSK1/2(和一半HSDPA功率),以及分配给UE2具有6个代码的QPSK 3/4(和一半HSDPA功率)。
在下行链路中,节点B必须最后决定和告诉UE:实际的MCS是什么,代码数目和使用哪些代码及功率电平(UE不知道较少的代码是被分配以全部功率还是因为代码复用而被分配以较少的功率)。在下行链路中,信令的TFCI类型可以如先前描述的那样被使用。
虽然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实施例被显示和被描述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看到,其中可以在本发明的形式和细节上作出上述的和各种其他的改变、省略和添加,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7)

1.在按照时变的无线链路质量而自适应地调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链路中使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所述时变的无线链路质量而从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中间选择多个信道化码以及MCS,以便由发射机在该无线链路上使用,以及
把有关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的信息从所述发射机用信号通知到所述无线链路的接收机。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是从预先存储的查找表中被选择的。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查找表被制作成带有与每个MCS有关的多个可能的信道化码。
4.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查找表被制作成使得:首先对于较低的MCS而列出所有被允许的信道化码,以及其中对于每个以后的MCS,只列出提供比具有最大数目的允许的信道化码的、先前MCS的最大比特率更高的比特率的代码信道。
5.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自适应地选择步骤之前测量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的步骤。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步骤在用作为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接收机的用户设备中实行。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自适应选择和用信号通知的步骤在所述发射机中实行,或者在除用作为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接收机的所述用户设备之外的别处实行,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测量信号到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发射机的步骤,所述测量信号具有表示在所述测量步骤中测量的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的幅度。
8.权利要求6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所述测量步骤中作出的测量而选择MCS以及把所述选择的MCS报告给所述发射机作为一个被请求的MCS,以便由所述发射机在自适应地调制所述无线链路中使用的步骤。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信号通知的步骤通过所述发射机在多个用户设备接收机中间共享的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信息而被实行。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发射机在从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被请求的MCS之前,决定有关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的所述信息的步骤。
11.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选择MCS的所述步骤包括选择多个信道化码,以及其中报告所述选择的MCS的步骤包括报告所述选择的信道化码的数目。
12.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是在所述发射机发送所述自适应地调制的无线链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到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机之前在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
13.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被组织成在也于该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自动重复请求参量之前发送有关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的所述信息。
14.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被组织成在也于该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自动重复请求参量之前发送有关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的所述信息。
15.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所述控制信道的任一个或这二者具有等于二毫秒或三个时隙的传输时间间隔
(TTI)。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用于响应分组的用户设备处理时间(Tuep)是在两个和三个TTI之间。
17.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给定TTI内在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所述信息被组织成在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所述给定TTI之前开始、在控制信道TTI中其他信息之前发送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和MCS。
1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信号表示满足目标无线链路质量的当前最高的可能数据速率。
19.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最高的可能数据速率由通过其而满足所述目标无线链路质量的最高阶数的MCS表示。
20.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所述MCS包含信道化码的数目、调制方案以及纠错方案的编码率。
21.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所述MCS包含信道化码的数目、调制方案以及每个TTI的比特数目。
22.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信号包括一种当从所述多个MCS中间选择时用信号通知不可能传输(MCS0)的可能性。
23.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的MCS表示满足目标无线链路质量的当前最高的可能数据速率。
24.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所述最高的可能数据速率由通过其而满足所述目标无线链路质量的最高阶数的MCS表示。
25.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MCS包含信道化码的数目、调制方案以及纠错方案的编码率。
26.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MCS包含信道化码的数目、调制方案以及每个TTI的比特数目。
27.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信号包括一种当从所述多个MCS中间选择时用信号通知不可能传输(MCS0)的可能性。
28.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对应目标无线链路质量,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逐个地测试越来越高阶数的MCS,其中每个MCS能够达到对于具有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所述信道的规定误差测量,以及
选择对于最大允许信道化码的数目进行测试、或者对于较小允许信道化码的数目进行测试而不跌落到低于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最高阶数的MCS。
2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是用户设备。
3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机是用户设备。
3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信号通知的步骤是通过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实行的。
3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对于目标无线信道质量,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从按照所述时变的无线信道质量能够达到规定的误差测量的最低阶数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开始,对应越来越大信道化码的数目、以相应的不同比特率测试所述最低阶数的MCS,直至最高信道化码的数目已对于所述最低阶数的MCS进行测试、或者对于以后测试的更高阶数的MCS进行测试而不使该信道跌落到低于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为止,以及此后
选择所述最低阶数的MCS或对于所述最高信道化码的数目进行测试而不使该信道跌落到低于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最低的、更高阶数的MCS。
33.权利要求32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发射机把有关所述选择的最低阶数的MCS或最低的、更高阶数的MCS的信息用信号通知到所述接收机的步骤。
34.权利要求33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信号通知的步骤是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实行的。
35.用于选择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能够对于具有时变的无线信道质量的信道得到规定的误差测量的MCS,以及
选择对于所述选择的MCS可使用、而不致跌落到低于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多个信道化码。
36.权利要求35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系统的发射机把有关所述选择的MCS的信息用信号通知到所述系统的接收机的步骤。
37.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信号通知的步骤是通过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实行的。
38.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是用户设备。
39.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机是用户设备。
40.权利要求35的方法,其中所述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是从预先存储的查找表中被选择的。
41.权利要求40的方法,其中所述查找表被制作成带有与每个MCS有关的多个可能的信道化码。
42.权利要求35的方法,其中所述查找表被制作成使得:首先对于最低的MCS而列出所有允许的信道化码,以及其中对于每个以后的MCS,只列出提供比具有最大数目的允许的信道化码的、先前MCS的最大比特率更高的比特率的代码信道。
43.权利要求36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选择的步骤之前测量所述无线信道质量的步骤。
44.权利要求43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步骤在用户设备中实行。
45.权利要求44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和用信号通知的步骤在所述发射机中实行,或者在除用作为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接收机的所述用户设备之外的别处实行。
46.权利要求44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所述测量步骤中作出的测量而选择MCS以及把所述选择的MCS报告给所述发射机作为请求的MCS的步骤。
47.权利要求45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用户设备提供测量信号到所述无线信道的所述发射机的步骤,所述测量信号具有表示在所述用户设备中接收的所述无线信道质量的幅度。
48.权利要求46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信号通知的步骤是通过所述发射机在多个用户设备接收机中间共享的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信息而实行的。
49.权利要求46方法,还包括所述发射机在从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请求的MCS之前,实行所述选择所述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步骤的步骤。
50.权利要求41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选择MCS的所述步骤包括选择多个信道化码,以及其中所述报告所述选择的MCS的步骤包括报告所述选择的信道化码的数目作为请求的信道化码的数目。
51.权利要求48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是在所述发射机发送下行链路共享的输送信道到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机之前在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
52.权利要求48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被组织成在也于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应答请求参量之前发送有关所述选择的MCS和信道化码的所述信息。
53.权利要求51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被组织成在也于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自动重复请求参量之前发送有关所述选择的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所述信息。
54.权利要求51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所述控制信道的任一个或这二者具有等于二毫秒或三个时隙的传输时间间隔
(TTI)。
55.权利要求54的方法,其中用于对分组进行响应的用户设备处理时间(Tuep)是在两个和三个TTI之间。
56.权利要求54的方法,其中对应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给定TTI、在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所述信息被组织成在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所述给定TTI之前三个时隙开始、在控制信道TTI中的其他信息之前发送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和MCS。
57.权利要求47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信号表示对于最大允许信道化码的数目允许的、或者对于较小允许信道化码的数目允许而不跌落到低于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最高阶数的MCS。
58.权利要求57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信号包括用信号通知不可能传输(MCS0)的可能性。
59.在具有一带有时变的无线信道质量的无线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从具有不同的复杂性阶数的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中间自适应地选择MCS,其中对于基于无线信道质量的已知适配,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最低阶数的MCS开始,以及此后对于更高阶数的MCS继续,所述的MCS所有都能够按照时变的无线信道质量达到规定的误差测量,用越来越大信道化码的数目、以相应的不同比特率测试所述最低阶数的MCS,直至最大允许信道化码的数目或较少允许信道化码的数目已对于所述最低阶数的MCS进行测试、或对于以后测试的更高阶数的MCS进行测试而不使无线信道跌落到低于所述目标无线信道质量为止,以及此后
选择所述最低阶数的MCS,或者选择对于所述最大允许信道化码的数目进行测试、或对于较小允许信道化码的数目进行测试而不使无线信道跌落到低于目标无线信道质量的可提供的最高阶数的MCS,。
60.权利要求59的方法,还包括从一发射机把有关所述选择的最低阶数的MCS或最高阶数的MCS的信息用信号通知到所述无线信道的接收机的步骤。
61.权利要求60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信号通知的步骤是通过使用输送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实行的。
62.权利要求59的方法,其中所述MCS可获得以用于结合来自预先存储的查找表的所述信道化码一起用于所述测试。
63.权利要求62的方法,其中所述查找表被制作成带有与每个MCS有关的多个可能的信道化码。
64.权利要求62的方法,其中所述查找表被制作成使得:首先对于最低MCS而列出所有允许的信道化码,以及其中对于每个以后的MCS,只列出提供比具有最大数目的允许信道化码的、先前MCS的最大比特率更高的比特率的代码信道。
65.权利要求60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选择步骤之前测量所述无线信道质量的步骤。
66.权利要求65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步骤在用户设备中实行。
67.权利要求66的方法,其中所述测试和选择的步骤在所述发射机中实行,或者在除了用作为所述无线链路的所述接收机的所述用户设备之外的别处实行。
68.权利要求67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是基站或无线网控制器。
69.权利要求67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信号通知的步骤是通过所述发射机在多个用户设备接收机中间共享的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信息而实行的。
70.权利要求69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是在所述发射机发送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到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机之前,在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
71.权利要求69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被组织成在也于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自动重复请求参量之前发送有关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的所述信息。
72.权利要求70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被组织成在也于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应答请求参量之前发送有关所述自适应地选择的MCS和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的所述信息。
73.权利要求62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在所述测量步骤中作出的测量而进行所述测试、选择以及用信号将信息通知给所述接收机的步骤。
74.权利要求73的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机在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用信号通知的信息以后,根据目标无线信道质量决定所述信息以及把该信息用信号通知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步骤。
75.权利要求70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所述控制信道的任一个或者这二者具有等于二毫秒或三个时隙的传输时间间隔(TTI)。
76.权利要求75的方法,其中用于对分组进行响应的用户设备处理时间(Tuep)是在两个和三个TTI之间。
77.权利要求75的方法,其中对应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给定的TTI、在所述控制信道上被发送的所述信息被组织成在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所述给定的TTI之前开始、在控制信道TTI中的其他信息之前发送所述信道化码的数目和MCS。
CNB028127838A 2001-06-25 2002-06-25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优化调制和编码方案及多代码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3207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0067401P 2001-06-25 2001-06-25
US60/300,674 2001-06-25
US30107801P 2001-06-26 2001-06-26
US60/301,078 2001-06-26
PCT/IB2002/002407 WO2003001681A2 (en) 2001-06-25 2002-06-25 Optimization of mcs and multicode with tfci signal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0643A true CN1520643A (zh) 2004-08-11
CN1320779C CN1320779C (zh) 2007-06-06

Family

ID=26971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27838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0779C (zh) 2001-06-25 2002-06-25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优化调制和编码方案及多代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206332B2 (zh)
EP (1) EP1410517B1 (zh)
JP (1) JP4188818B2 (zh)
KR (1) KR20040008228A (zh)
CN (1) CN1320779C (zh)
AU (1) AU2002314411A1 (zh)
BR (2) BRPI0210557B1 (zh)
CA (1) CA2450234C (zh)
WO (1) WO2003001681A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1663C (zh) * 2005-08-01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解码类型确定方法
CN102696191A (zh) * 2010-08-13 2012-09-26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用于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复用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1479970B (zh) * 2006-06-27 2012-12-19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混合模式功率测量校准和报告
CN104521162A (zh) * 2012-04-27 2015-04-15 帝国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TWI495311B (zh) * 2012-12-14 2015-08-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無線傳輸速率調整方法
CN104320228B (zh) * 2006-02-24 2018-01-16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以及接收器
CN108141310A (zh) * 2015-07-17 2018-06-08 无线电广播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发射数据传输信号的发射器和用于接收该数据传输信号的接收器,该发射器和接收器中每个都可以取决于附加的信息信号而在编码方案和/或调制方案之间切换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77586B (en) 2001-07-06 2005-06-29 Ip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transport format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71802B1 (ko) * 2001-09-03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효율을 높이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0450938B1 (ko) * 2001-10-05 2004-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트랜스포트 블록 셋 크기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762632B1 (ko) * 2001-10-17 2007-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채널 다중화/역다중화 장치 및 방법
US6967970B2 (en) * 2001-10-19 2005-11-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having improved power savings during full and partial DTX modes of operation
US7564827B2 (en) * 2001-10-19 2009-07-21 Alcatel-Lucent Usa Inc. Adaptive hybrid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020176B2 (en) * 2001-10-30 2006-03-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wnlink channelization code allocation in a UMTS
EP1318632B1 (en) * 2001-11-24 2007-01-03 Lg Electronics Inc.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technique
KR100754552B1 (ko) * 2001-12-28 2007-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20030123415A1 (en) * 2001-12-31 2003-07-03 Bysted Tommy Kristensen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signalling
US7054393B2 (en) * 2002-01-25 2006-05-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hort and long sequence boundary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wireless LAN modems
US6999439B2 (en) * 2002-01-31 2006-02-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in which data size of identification data is reduced
JP3662543B2 (ja) * 2002-02-15 2005-06-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US7315573B2 (en) * 2002-02-28 2008-01-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hannel monitoring for improved parameter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481083A1 (en) * 2002-04-05 2003-10-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Node b and rnc actions during a serving hsdpa cell change
ES2279951T3 (es) * 2002-05-10 2007-09-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odo y aparato para reducir errores en enlaces de transmision.
JP3674605B2 (ja) * 2002-05-30 2005-07-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Wcdmautranシステム
US7171482B2 (en) * 2002-07-12 2007-01-30 Ianywhere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bandwidth utilization
GB2391431A (en) * 2002-07-30 2004-02-04 Fujitsu Lt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method
DE60329947D1 (de) * 2002-07-31 2009-12-17 Interdigital Tech Corp Verbesserter CDMA-TDD-Empfänger
US8179864B2 (en) 2002-08-06 2012-05-15 Rockstar Bidco Lp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s link
US7301929B2 (en) * 2002-08-09 2007-11-27 Spyder Navigation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signaling based on modulation type for HSDPA
US7254765B2 (en) * 2002-09-24 2007-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error tolerant data transmission, wherein retransmission of erroneous data is performed up to the point where the remaining number of errors is acceptable
AU2003287017B2 (en) 2002-10-03 2011-10-06 Norman Leigh Anderson High sensitivity quantitation of peptides by mass spectrometry
US20040100911A1 (en) * 2002-11-25 2004-05-27 Raymond Kwan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CN1723631B (zh) * 2003-01-07 2015-06-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输出缓冲器的设备和方法
GB0302024D0 (en) * 2003-01-29 2003-02-26 Roke Manor Research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selection in the uplink for the flexible layer one
US7408902B2 (en) * 2003-02-13 2008-08-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a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data bit rates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radio links
JP4250002B2 (ja) 2003-03-05 2009-04-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適応型変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適応型変調制御方法
WO2004084479A1 (en) * 2003-03-17 2004-09-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ual loop signal quality based link adaptation
US6873833B2 (en) * 2003-03-27 2005-03-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nd controlling initial time slot gai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433460B2 (en) * 2003-04-30 2008-10-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of controlling link quality and transmit power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280581B2 (en) * 2003-05-12 2007-10-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adaptive Walsh code allocation
GB2402021A (en) * 2003-05-19 2004-11-24 Nec Corp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from a mobile phone to a base station
EP1480400A1 (en) * 2003-05-21 2004-11-24 Siemen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A. A method of bit and power loading i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odulation and coding adaptation
US8018902B2 (en) 2003-06-06 2011-09-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determination
US7418273B2 (en) * 2003-06-19 2008-08-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14392B2 (en) * 2003-06-20 2010-10-12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dynamically determined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024725B2 (ja) * 2003-07-18 2007-12-19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同システムの無線制御局、同システムの基地局、同システムの移動局、および並列組み合わせスペクトラム拡散方式のパラメータ決定方法
KR100678182B1 (ko) * 2003-08-20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 광대역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HUE049792T2 (hu) * 2003-08-25 2020-10-28 Signal Trust For Wireless Innovation Javított uplink mûködés puha hívásátadásnál
FI20031200A0 (fi) * 2003-08-26 2003-08-26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tukiasema siirtoyhteyden sovituksen ja pakettiajoituksen ohjaamiseksi HSDPA-radiojärjestelmässä
EP1678857A1 (en) * 2003-10-21 2006-07-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im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 low-scattering environments
AU2012227218B2 (en) * 2003-11-05 2015-07-09 Signal Trust For Wireless Innov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ordinating NodeB's and Supporting Enhanced Uplink Transmissions During Handover
US7046648B2 (en) 2003-11-05 2006-05-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Node-B's and supporting enhanced uplink transmissions during handover
EP1534039B1 (en) * 2003-11-19 2013-0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64820B2 (en) * 2003-11-21 2009-07-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
US7356341B2 (en) * 2003-12-04 2008-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058039B2 (en) * 2004-03-30 2006-06-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2004021070B4 (de) * 2004-04-29 2006-07-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werk, Basisstation, Teilnehmer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Verarbeiten von Daten
US8570952B2 (en) * 2004-04-29 2013-10-2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enabling reception of downlink signaling channels
JP4584989B2 (ja) 2004-05-10 2010-11-2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律的再送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AU2005202332A1 (en) * 2004-06-07 2005-12-22 Nec Australia Pty Ltd Method for decoding channelisation code set information in a spread spectrum receiver
AU2005202512B8 (en) * 2004-06-09 2008-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enhanced uplink service
US7584397B2 (en) 2004-06-10 2009-09-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controlling H-ARQ processes
US20090196216A1 (en) * 2004-06-29 2009-08-06 Takashi Onoder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DE102004044957B4 (de) 2004-09-16 2007-04-1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dium-Zugriffs-Steuerungs-Einheit, Mobilfunk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bilden mittels einer Mobilfunkeinrichtung zu übertragender Daten
GB0421663D0 (en) * 2004-09-29 2004-10-27 Nokia Corp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568575B2 (ja) * 2004-10-15 2010-10-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送信制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DE102004054626B4 (de) * 2004-11-11 2007-05-24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Multikode-Transmission durch eine Teilnehmerstation
US7668102B2 (en) * 2004-12-13 2010-02-2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1718098B1 (en) 2004-12-15 2008-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upport of guaranteed bit-rate traffic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9385843B2 (en) 2004-12-22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ultiple modulation schemes for a single packet
KR101010153B1 (ko) 2004-12-24 2011-01-24 엘지에릭슨 주식회사 더블유시디엠에이 시스템에서의 전력 할당 방법
DE102005016585A1 (de) * 2005-03-21 2006-09-28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r Fehlerrate und entsprechendes Testgerät
KR20060117056A (ko) * 2005-05-12 2006-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을 위한 시스템 및방법
ATE376728T1 (de) * 2005-07-05 2007-11-15 Alcatel Lucent Basisstation und verfahren zur zuweisung von hs- dsch kanalisierungskodes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CN1893342B (zh) * 2005-07-05 2010-06-09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载波hsdpa的业务传输信道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ATE538554T1 (de) 2005-08-16 2012-01-15 Panasonic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für das zurücksetzen einer sendesequenznummer (tsn)
US20090279477A1 (en) * 2005-08-30 2009-11-12 Ntt Docomo, Inc.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61767B2 (en) * 2005-10-21 2010-07-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hybrid ARQ process
US20090022098A1 (en) 2005-10-21 2009-01-22 Robert Novak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ofdma
BRPI0619290A2 (pt) * 2005-10-21 2011-09-27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étodo e aparato para gerenciamento de retransmissão de processos de arq hìbrido confiável
US8175021B2 (en) 2005-11-04 2012-05-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unicast control in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7586990B2 (en) * 2005-11-22 2009-09-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subcarriers to subscriber devices
RU2391785C2 (ru) * 2005-12-15 2010-06-1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бора комбинации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форматов
KR101304174B1 (ko) * 2005-12-15 2013-09-16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전송 형식 조합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272028A1 (en) * 2006-01-18 2010-10-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transmitting method
US7903614B2 (en) * 2006-04-27 2011-03-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link adaptation parameters for CDMA-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769038B2 (en) * 2006-05-01 2010-08-03 Agere Systems Inc. Wireless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based on both waiting time and occupancy
KR101579397B1 (ko) 2006-05-09 2015-12-21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Ofdm-mimo 시스템을 위한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CN101849423B (zh) 2006-05-12 2014-06-18 诺基亚公司 提供具有固定组成部分和可变组成部分的已划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的装置、方法
KR100920387B1 (ko) * 2006-07-05 2009-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 안테나 시스템의 무선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WO2008025366A1 (en) * 2006-08-29 2008-03-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link adaption signa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901496B1 (en) * 2006-09-12 2010-09-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nk adaptation dependent on control signaling
US8274952B2 (en) * 2006-10-10 2012-09-25 Alcatel Lucent Transmission power management
WO2008056774A1 (fr) * 2006-11-10 2008-05-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station mobile de communication radio et procédé de sélection de mcs
US8155638B2 (en) * 2006-12-28 2012-04-10 Alcatel Lucent Orthogonal code noise simulator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KR20080041096A (ko) * 2007-03-13 2008-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를 이용한 링크 적응방법
KR100962037B1 (ko) 2007-03-14 2010-06-08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블록 크기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장치
US8811335B2 (en) * 2007-04-20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adjustment of uplink transmission time
WO2008144004A1 (en) * 2007-05-16 2008-11-27 Thomson Lic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signals
JP2008306409A (ja) * 2007-06-06 2008-12-18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100182964A1 (en) * 2007-06-20 2010-07-2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memory medium providing efficient signaling of rach response
JP5199350B2 (ja) * 2007-07-04 2013-05-15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ユーザ端末電力不足表示
US8265681B2 (en) * 2007-09-12 2012-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uter loop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455982B1 (ko) 2007-09-13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WO2009035282A2 (en) 2007-09-13 2009-03-19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ing the paging procedure
KR101441138B1 (ko) 2007-09-28 2014-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시간 동기 수행 방법
KR101428816B1 (ko) 2007-09-28 2014-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셀 선택방법 및 단말의 정적상태 검출방법
MX2010004146A (es) * 2007-10-15 2010-05-17 Thomson Licensing Aparatos y metodos para codificar y decodificar se?ales.
KR101513283B1 (ko) * 2007-10-15 2015-04-17 톰슨 라이센싱 버스트 모드 활동을 통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473010B1 (ko) 2007-10-17 2014-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패킷망을 이용하여 서킷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KR20090045039A (ko) 2007-10-30 2009-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우선순위에 기반한 셀 재선택 방법
US8050238B2 (en) * 2007-12-31 2011-11-01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network access through multi-stage signaling
KR101532789B1 (ko) * 2008-01-04 2015-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재전송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harq 동작 방법
KR101514079B1 (ko) 2008-01-07 2015-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시간 동기 타이머의 재구성 방법
EP2077690B1 (en) 2008-01-07 2015-03-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selecting a cell based on priorities
KR101565403B1 (ko) 2008-01-07 2015-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spa를 이용하여 수신한 회선 교환 데이터의 오류 제어방법
US8606901B2 (en) * 2008-01-30 2013-12-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 P. Facilitating deployment of new application services in a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WO2009116916A1 (en) * 2008-03-18 2009-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47861B2 (en) * 2008-07-07 2013-10-01 Apple Inc. Optimizing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remote terminal by power sharing
US8509161B2 (en) * 2008-08-11 2013-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and SC-FDMA switching
US8726131B2 (en) * 2008-09-18 2014-05-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patial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codeword mapping with flexible rate selection on each spatial layer and with single HARQ process
CN101753506B (zh) * 2008-12-16 2012-05-16 清华大学 联合自适应编码调制器和自适应联合分配编码调制方法
US9438404B2 (en) * 2009-03-03 2016-09-06 Intel Corporation Group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s and techniques
GB0904862D0 (en) 2009-03-20 2009-05-06 Imp Innovations Ltd A bit lo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ode parallel channel communication
JP5212539B2 (ja) * 2009-03-25 2013-06-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JP5384720B2 (ja) * 2009-04-03 2014-01-0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ユーザ装置における上りリンクのリ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
US20100260083A1 (en) * 2009-04-09 2010-10-14 Yen-Chin Liao Method for Enhancing Accuracy of Rate Adaptation
CN101924998B (zh) * 2009-06-09 2011-1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545729A4 (en) * 2010-03-09 2016-11-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DJUSTING LINK ADAPTATION PARAMETER BASED ON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 LOAD
CN102238605B (zh) * 2010-04-20 2013-10-30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载干比和误码率映射关系的方法
GB2484061A (en) * 2010-06-22 2012-04-04 Gi Provision Ltd Optimising target bit rate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video streams
EP2418797B1 (en) * 2010-08-13 2020-02-12 ZTE (USA), Inc.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 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EP2493106B1 (en) * 2011-02-25 2013-08-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ower savings in chip-to-chip signalling
ES2401270B1 (es) 2011-03-17 2014-02-25 Vodafone España, S.A.U. Método y entidad de red para descargar vídeo en redes móviles
US9413540B2 (en) * 2011-07-05 2016-08-09 Genband Us Llc Combining P2P and server-based conferencing
US8953659B2 (en) 2011-07-06 2015-02-10 Broadcom Corporation Response frame modulation coding set (MCS) selection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014135B2 (en) * 2012-01-03 2015-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single user and multi-user MIMO
US8699340B2 (en) 2012-06-01 2014-04-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able-based link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ransmissions
US20140057570A1 (en) * 2012-08-23 2014-02-27 Siklu Communication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WO2015137779A1 (en) 2014-03-14 2015-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packet
CN105024781B (zh) * 2014-04-30 2019-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572106B2 (en) * 2014-10-31 2017-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bandwidth switching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3750262B1 (en) * 2018-02-06 2022-04-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link adaptation
US10701638B2 (en) 2018-08-23 2020-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302230B2 (ja) * 2019-03-28 2023-07-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伝送パラメ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US12068798B2 (en) 2020-02-03 2024-08-20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AV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3270A (en) * 1991-07-08 1993-10-12 Hal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eful in radio communication of digital data using minimal bandwidth
JPH08163085A (ja) 1994-12-02 1996-06-21 Toshiba Corp 情報通信装置
US6389066B1 (en) 1997-09-21 2002-05-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odification of modulated and coded schem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00881B1 (en) * 1998-03-02 2004-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t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15580A (en) * 1998-09-08 2000-09-05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having adaptive network link optimization using wireless terrain awareness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in
US6330288B1 (en) * 1999-01-28 2001-12-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ding/modulation scheme selection technique
US6366601B1 (en) * 1999-11-17 2002-04-02 Motorola, Inc. Variable rat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343107B2 (ja) 2000-08-25 2002-1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6738370B2 (en) * 2001-08-22 2004-05-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mplementing re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H-ARQ
KR100827147B1 (ko) * 2001-10-19 2008-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데이터의효율적 재전송 및 복호화를 위한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US6754169B2 (en) * 2001-12-13 2004-06-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operation for a variable transmission mode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87530B2 (en) * 2001-12-28 2010-08-31 Alcatel-Lucent Usa Inc. Multi-channel adapative quality control loop for link rate adaptation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1663C (zh) * 2005-08-01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解码类型确定方法
CN104320228B (zh) * 2006-02-24 2018-01-16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以及接收器
CN101479970B (zh) * 2006-06-27 2012-12-19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混合模式功率测量校准和报告
CN102696191A (zh) * 2010-08-13 2012-09-26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用于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复用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2696191B (zh) * 2010-08-13 2016-01-20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用于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复用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4521162A (zh) * 2012-04-27 2015-04-15 帝国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TWI495311B (zh) * 2012-12-14 2015-08-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無線傳輸速率調整方法
US9473962B2 (en) 2012-12-14 2016-10-18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rate adjustment method
CN108141310A (zh) * 2015-07-17 2018-06-08 无线电广播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发射数据传输信号的发射器和用于接收该数据传输信号的接收器,该发射器和接收器中每个都可以取决于附加的信息信号而在编码方案和/或调制方案之间切换
CN108141310B (zh) * 2015-07-17 2021-03-26 无线电广播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发射信号的发射器和用于接收该信号的接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450234A1 (en) 2003-01-03
US20030081692A1 (en) 2003-05-01
BRPI0210557B1 (pt) 2018-12-04
EP1410517A2 (en) 2004-04-21
CN1320779C (zh) 2007-06-06
WO2003001681A3 (en) 2003-02-27
BR0210557A (pt) 2004-05-25
WO2003001681A2 (en) 2003-01-03
EP1410517A4 (en) 2009-05-13
US7206332B2 (en) 2007-04-17
KR20040008228A (ko) 2004-01-28
CA2450234C (en) 2011-09-13
AU2002314411A1 (en) 2003-01-08
JP2004536505A (ja) 2004-12-02
JP4188818B2 (ja) 2008-12-03
EP1410517B1 (en)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0779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优化调制和编码方案及多代码的方法
CN1130856C (zh)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码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310529C (zh) 发送/接收服务高速共享控制信道组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124754C (zh) 高速率分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201626C (zh) 用于通过无线接口的压缩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302675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62997C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功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170379C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819482A (zh)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
CN101053272A (zh) 在软移交期间的有效热噪声增量控制
CN1902975A (zh) 混合tdm/ofdm/cdm反向链路传输
CN1455607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860808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1053269A (zh) 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CN101044773A (zh) 基于蜂窝通信系统的负载来调度发送和重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853385A (zh) 通过基站确定服务质量指标来调度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692579A (zh) 基站装置和发射分配控制方法
CN1879363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语境传送
CN1816993A (zh)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CN1773888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69375A (zh) 发送控制帧生成装置、发送控制帧处理装置、发送控制帧生成方法及发送控制帧处理方法
CN1633788A (zh) 数据传送方法
CN1386388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695398A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3194A (zh) 用于数据传送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优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8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