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3788A - 数据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3788A
CN1633788A CNA038038307A CN03803830A CN1633788A CN 1633788 A CN1633788 A CN 1633788A CN A038038307 A CNA038038307 A CN A038038307A CN 03803830 A CN03803830 A CN 03803830A CN 1633788 A CN1633788 A CN 1633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lit
time
grouping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38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4086C (zh
Inventor
B·拉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020071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1349328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633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3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40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40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经过面向分组的信道和连续信道并行地在移动台(MS)与基站(BS)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其中经过该连续信道的传送被中断,由此形成至少一个传送缝隙。

Description

数据传送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送或数据传输方法,它考虑在压缩模式与数据传送之间,尤其是在压缩模式与例如在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通过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面向分组的数据传送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参阅[3]。如果执行例如用于切换规程的频率间测量,或OTD测量,则应用压缩模式。
发明背景
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或用户设备也在不同于它的实际发送/接收频率的频率上执行测量,以便观察例如其它基站,或执行OTD(观察时间差)测量。在这个时间(传送缝隙(gap))期间,不进行数据传送。为了保持平均数据传送速率,在该传送缝隙以外的数据速率在某些时间帧内被增大。在这些时间帧中的运行模式被称为压缩模式。这个压缩模式明显地影响所述的数据传送,即,出现相互依赖性。
基站是蜂窝通信网中的中央单元,它至少服务于该通信网的小区内的终端或用户设备。它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接收单元。在UMTS中,它常常被称为节点B。
这种情形将通过使用关于UMTS系统的例子进一步被说明:
在通信设备或用户设备(UE)与基站(BS或节点B)之间建立连接的同时,该用户设备也观察其它基站,以便找出可以安装最佳连接的基站。
为了观察另一个基站,该用户设备必须调谐到不同于它的实际发送/接收频率的频率上。这样,在该用户设备正在观察其它频率的时间期间,不发送或接收数据,至少如果该用户设备只有一个合成器和/或只有一个RF部件的话(RF:射频)。
然而,用户设备的用户不应当觉察到:为了创建用于所谓的“频率间测量”(与实际发送/接收的一个频率或多个频率不同的频率是通过该频率间测量而观察的)的传送缝隙,他的数据传送被中断。在UMTS标准化的框架中,这一项在[1]中处理。
为了在存在传送缝隙时也保持恒定的平均数据速率,在该传送缝隙之前和之后,净数据传送速率被增大。用“净数据”表示实际载送信息的数据。某些额外开销被加到该净数据,以保证即使在传输不理想的情况下,即,在经受某些降级时,该数据也可以在接收机处正确地译码。全部的数据被称为总数据(gross data),数据的额外开销例如可包含源于信道编码的奇偶校验位。数据传送可以是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或者是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二者。
传送被传送缝隙TG,例如发送缝隙中断的情形显示于图1,该图取自[1]:发送功率相对于时间的图被绘出;后者在帧F中被分段为时间间隔,每个帧本身包含几个时隙。在一些帧期间所述用户设备监听另一个基站并且因此不能连续地传送数据,这样的帧被称为压缩帧,因为在这种帧的某些时隙中所述传送速率必须增大,以便达到类似于常规帧的平均速率,也就是在该压缩模式被关闭时的平均速率。
其中数据被压缩地传送的帧被称为压缩帧,相应的运行模式被称为压缩模式。
在压缩帧中,从第一时隙Nfirst到最后的时隙Nlast的TGL(发送缝隙长度)时隙不被用于数据的传输。如图1所示,相对于时间t被描绘出的瞬时发射功率P在具有长度TGL的发送缝隙TG之前和之后的压缩帧FC中被增大,以保持例如BER(误码率)或FER(误帧率)的质量不受减小的处理增益影响。F表示常规帧的长度。减小的处理增益是指所述数据例如比在“正常传输”期间被较不安全地编码。功率增加的量取决于实际使用的传输时间减小方法(见[1],条款4.4.3)。
在图2中,可以看到正常的传输序列,它被用来说明术语解调、编码等等。
信号可以在源或发射机TX处生成。在随后的模拟-数字变换器A/D中,该信号被数字化,这样最小的信息载送单元是一比特。数字化包括例如采样和量化该信号的步骤。然后,执行编码器C中的各种编码步骤:执行源编码以除去该信号中的冗余,或直接使用数字化的数据(这意味着,不需要进行A/D变换或源编码等);施加信道编码以保护比特。在编码后该信号被扩展。现在最小的信息载送单元是码片。由于扩展,用于传输的码片速率典型地大大高于所述的比特速率。
在数字调制器DM中,该数据被“翻译”成码元,该码元对于所述的各种调制和编码方案是不同的。调制越高,被翻译成一个码元的比特数目越高。
现在所述的数据被传送并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这些噪声和干扰可对该数据产生影响。例如,在该数字解调器处先前的码元(1,1)可能被改变为(0.7,0.9)。因此人们讲到通过模拟信道AC的传送。在接收端,进行在数字解调器DD中的解调和在译码器D中的译码以及在D/A变换器中的数字-模拟变换的相应的处理。
一般地说,在压缩模式下,发射功率被增大,以保证所述较不安全编码的数据的安全传输:通过较少地编码该数据,对于相同的总数据传送速率,可以得到较高的净数据传送速率。该数据比特例如比在以前的帧中更多地被凿孔,或者该数据比特的编码以较低的扩展因子执行。所以,该压缩模式需要关于总数据如何被修正的相当复杂的计算,
-取决于所述缝隙长度
-和取决于当前的数据传送速率
-和取决于该压缩模式的持续时间(参阅图1,是具有更高发射功率的时隙所需要的时间)
-以及在于如何实现这种修正,例如通过使用
-不同的调制方案
-不同的扩展因子
-对数据凿孔,即切除个别比特或比特组。
由网络决定哪些帧被压缩。当处在压缩模式时,压缩帧可周期地出现,或按要求来请求。压缩帧的速率和类型是可变的,并且取决于环境和测量要求。在物理层之上的OSI层中,压缩帧的调度的知识是现有的,因此可以进行以上提到的用于该压缩模式的计算。作为压缩帧实现方案的另一个变例,已知:更高层也可限制在物理层将经受压缩的那些帧期间的数据速率,这样使得在压缩模式下的运行更可靠,因为由于有较低的数据速率,所以对于该压缩帧将需要不太过量的速率匹配。
而且,发送缝隙可根据诸如频率间功率测量、另一个系统或载波的控制信道的获取、以及切换操作而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参阅[1],4.4.4节。
对于所谓的单帧方法,该发送缝隙位于压缩帧内。精确的位置取决于所述发送缝隙的长度TGL(发送缝隙长度)。对于双帧方法,该发送缝隙与两个相邻的帧重叠。在图3a中显示了所述的单帧方法,在图3b中显示用于所述的双帧方法的例子。
例如,这种类型的压缩模式在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中被施加到DPDCH(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在该信道上数据通过电路交换被传送。正如已解释的,以上描述的用于压缩帧的方法需要相当复杂的计算。
另外,分组交换传送模式会受到所述发送缝隙TG影响,该分组交换传送模式可以与经过其可例如传送语音的电路交换模式或者连续信道并行地运行。这在下面将详细地说明:在分组交换传送模式下,该数据被分段成分组。每个分组单独地被传送。接收的质量根据诸如解调或译码的各种数据操作(参阅图2)而被决定。接收机发送回对该接收的收据,例如“ACK”(确认)或“NACK”(不确认),这取决于它认为分组是否已经被正确地接收。具有分组交换传送模式的信道例如在UMTS中是HS-DSCH(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它被映射为物理信道HS-PDSCH。在[3]中提供了这种技术的综述。
该HSDPA数据信道基本上是现有的UMTS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SCH)的增强。HSDPA允许以16的扩展因子在多达15个代码上对不同的用户或移动台进行码复用。然而,主要的多址接入是在时域,其中不同的用户可以按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调度,这个TTI相应于3个UMTS时隙,即,2ms。另外,被分配给一个用户的代码数目可以随不同的TTI而变化。根据系统负荷和信道条件,所述基站或节点B调整用于每个用户的调制和编码速率。编码速率与调制的某种组合被称为MCS(调制与编码方案)级别。该MCS级别可以改变每个TTI。它是由基站根据来自用户终端或移动台的、来源于信道条件测量的反馈信息或信道质量信息(CQI)而被确定的。该信道质量信息以范围从1-80个TTI的周期被发送。
为了达到高的数据速率,使用允许每代码高信息比特速率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为此而使用所谓的较高的调制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一个码元包含2个以上的比特。一个例子是16QAM(正交调幅)。对于这些调制技术,一个码元内的比特的各自位置被进行不同等地保护。所以,希望把重要的比特映射到很好地被保护的位置,而把不太重要的比特映射到较少地被保护的位置。这被称为比特优先级映射,并且下面将使用来自HSDPA的例子详细地描述。而且,对于信道编码,使用具有比率R=1/3的所谓的涡轮码(turbo code)。该比率表示总的比特数目对负载或系统比特的数目的比值。
所述HS-DSCH在几个用户之间共享。对于所述用户中每一个的各自传送速率是根据其各自的信道质量决定的。所述多址接入的可能性之一是在时域,其中不同的用户可以被每传输时间间隔(TTI)地进行调度,这个TTI相应于3个UMTS时隙(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即,2ms。
该传送信道HS-DSCH,如上所述,被映射为物理信道HS-PDSCH(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在该物理信道上可应用压缩模式。对于单个HS-PDSCH不能载送其全部数据速率的更高数据速率,可以使用一组HS-PDSCH信道,在这种情形下,该组HS-PDSCH信道的所有HS-PDSCH信道被同时发送,并且因为它们使用不同的扩展码,所以它们是可以区分开的。然而,不管使用一个HS-PDSCH还是一组HS-PDSCH,本发明都不受影响。
原则上,上面描述的压缩模式也可被应用于分组交换数据。因此需要进行计算,参阅[2]。
然而,希望有使得计算不太复杂的更简单的过程。
发明简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在压缩模式与分组交换数据传送信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的简便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其中信息以分组被发送,并且其中提供了发送或接收缝隙,由此在发送或接收缝隙期间不执行发送或接收。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其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方法和装置而达到。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和修正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相关地,数据是在发送或接收缝隙以外、以分组被传送或被发送的,该缝隙可被所述移动台用来调谐到其它频率。
通过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送方法,数据是经过面向分组的信道和连续的信道并行地在移动台与基站之间传送的。由此,经过该连续信道的传送被中断,以使得形成至少一个传送缝隙。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接收数据分组后,所述接收机在第一处理时间后未发送回收据,例如“ACK”或“NACK”。该第一处理时间常常被称为UE处理时间,并且表示在信号接收的结尾与接连的或随后的信号的传输开始之间的时间,该接连的或随后的信号可以是“ACK”或“NACK”信号,正如UMTS系统中的情形那样。在UMTS中,5ms被分配用于该UE处理时间。HSDPA的定时结构被显示于图3,其中也可看到1个TTI的长度,在UMTS中它相应于2ms。
在该第一处理时间期间,信号例如被解调,也就是说,把一组码元指配给一组输入数据,以及分派给每个码元或比特一个概率,即对于码元或比特的判决是正确的概率。通过在所述发送缝隙期间不发送收据,该缝隙被保持,而不管所述HSDPA传输如何,并且该缝隙可被用于起初描述的、对其它频率的观察。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数据分组被接收机存储在例如该接收机中,从而代表第一数据组。当该数据分组已经被重复地接收时,完成译码,从而至少提供第二数据组。通过联合译码该数据组,该译码过程的性能相对于单独译码例如所述第一数据组而得以改进。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该收据在处理时间加上某个延时后被发回。这也保证,在所述发送缝隙中不传送收据。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如何限制HSDPA传输的调度的方法,以便不危及压缩模式运行并且还要尽可能少地牺牲数据吞吐量,特别是HSDPA吞吐量。
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
通过下面阐述的详细说明,特别是当与附图相结合时,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特性、目的和优点将更加明确,图上显示:
图1  压缩模式传输的方案;
图2  传输过程的框图;
图3  对于a)单帧方法和对于b)双帧方法的时间传输间隔的可能位置;
图4  取决于所述调制与编码方案的HSPDA的吞吐量;
图5  来自[3]的图14的、HSDPA上行链路定时的定时结构。
图6  通信网的示意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别经过连续信道与面向分组的信道在移动台与基站之间进行的数据传送。
发明详述
为了透彻了解本发明的范围,现在区分开所述压缩模式的各种应用与它在所述HSDPA传输上的含义。一般地说,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建议在发送缝隙期间不发送任何反馈。这是通过不发送任何本来是在发送缝隙期间被发送的诸如举例而言ACK或NACK的确认,或通过以一个足够把它的传输推迟到在该发送缝隙以后的延时发送它而达到的。如上面所解释的,在面向分组的传输中正常地是使用反馈来确认传输的接收(ACK)或未能正确接收分组的。
因此,其确认被影响的数据分组或者重新发送或者根本不重新发送。
上面所提到的连续数据信道可以是DCH(专用信道)和相应的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以及专用物理控制信道,通过该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可以传送例如语音。
这些考虑也应用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压缩模式情形。现在将区分开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压缩模式:
由于下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对HSDPA传输的限制(参阅实施例 1)
对于(下行链路)HSDPA传输必须接受的限制可被描述如下:在由压缩模式提供的传送缝隙期间,用户设备可自由调谐到其它频率,并且因此不能在它当前被指配的频率上接收任何信号。
通常,在传送缝隙期间,用户设备不需要接收任何信号。换句话说,在传送缝隙期间,基站可以发送信号,但不能假设,该信号被用户设备接收。
所以,对于一个实施例,规定了这一简单的事实,忽略例如DPCH对于HS-DSCH和HS-SCCH(高速同步控制信道)的偏移的具体细节,或该压缩模式图案或不同的帧结构类型的具体细节,因为这是不必要的。
对于任何给定的偏移和对于压缩模式的给定参量,计算HS-SCCH或HS-DSCH是否与传送缝隙相重叠将是相当容易的。应当指出,如果HSDPA传输的任何单个码片与传送缝隙的任何单个码片(见图2的说明)相重叠,则表示已经重叠。而且,因为HI传输(HI:HS-DSCH指示符)总是完全重叠相应的HS-SCCH传输(如果该HI完全被发送,则该系统也可被设计为没有该HI),所以只考虑后者就足够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在这种情形下不发送任何数据。尽管如果基站知道用户设备在所关心的时间期间不监听,则这将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并不一定必须是这种情形。例如,如果该压缩模式的传送缝隙只与HSDPA TTI部分地重叠,则有可能该用户设备仍旧接收该TTI的一部分,并且由于被施加的纠错编码,也有可能从这个部分的接收来译码该数据分组。如果该分组已经是应该重新传输,则特别可能如此,在这种情形下,有可能基于所接收的较早传输的信息加上这个部分的接收来译码该分组。也可能是这种情形:由于在该缝隙期间TTI的一部分丢失而不可能成功地译码,然而,该TTI的所接收的部分,连同随后的传输一起,可使得有可能译码该数据。
所以,在其它实施例中,即使由于压缩模式,该TTI(部分地)与传送缝隙相重叠,该用户设备也至少接收该数据的一部分。然后该用户设备可以或者执行全部译码或者只把这些数据存储在用户设备软缓冲器(关于这是如何完成的,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更详细地描述)。在另一个变例中,该用户设备可以,至少对于某些传送缝隙,作出决定:在整个传送缝隙内它不需要中断通信,但这是只对于较短的时间而言。如果为特定的传送缝隙调度的行动也可在这个较短的时间内执行,则这是可能的。例如,如果该用户设备具有合成器,该合成器可以比在要求被决定时所假设的更快速地调谐到另外的频率,则可以是这种情形。另一种可能性是,为特定的传送缝隙调度的行动可以固有地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例如,在另一个GSM频率上所谓的BSIC验证(BSIC=基站识别码)。这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但当调度传送缝隙时,在该传送缝隙内的这个时间的精确位置在该基站处可能是未知的,这样最终将调度比实际上所需要的更大的传送缝隙。
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对HSDPA传输的限制(参阅例如第 二实施例)
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造成的限制是有些不同的,因为它不是引起麻烦的所述下行链路HSDPA传输,而是发送收据,例如ACK/NACK(确认/不确认)传输的上行链路。当然,在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的发送缝隙期间,用户设备不能(并且因此不被请求)发送任何东西,具体地不能发送收据。然而,这并不排除基站(在UMTS中常常也被称为节点B)在传送缝隙之前发送相关的下行链路HSDPA传输的可能性。
基站必须考虑的唯一限制是这样的事实:它不能预期用户设备响应于这个HSDPA传输而发送任何收据,例如ACK或NACK。因此,基站将不能得到关于用户设备是否已经正确地接收分组的信息,并且因此将无论如何必须重新发送分组。乍看起来,在这种情形下发送HSDPA传输可能似乎像是资源的浪费,但实际上吞吐量可被增大:基站将不使用其中有用户设备将译码该初始传输的合理机会(fair chance)的MCS(调制与编码方案),而将使用其中第二次传输具有这样的合理机会的MCS。
调制与编码方案特别地描述对于该分组使用哪种传输方法,尤其是所使用的和对于纠错目的(编码)来说可用的冗余量,以及描述通过单个码元发送多少个比特的调制方案。例如,对于QPSK(正交相移键控)发送两个比特,而对于16QAM(正交调幅)传输,发送4个比特。所述编码速率R描述使用了多少冗余度,R被定义为:
R=编码前的比特数目/编码后的比特数目
表1: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MCS级别  调制  编码速率R 每代码的信息比特速率
 54  16-QAM  3/41/2  720kbps480kbps
 321  QPSK  3/41/21/4  360kbps240kbps120kbps
上面的表给出可以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一个可能的组的例子,并且图4显示可达到的吞吐量,这取决于对于这些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道质量。
所示横坐标Ior/Ioc是所述下行链路给一个用户终端的总功率谱密度与限带的噪声和干扰的功率谱密度的比值。Ior/Ioc被定义为:
I or I oc = E b N 0 · R b R c · 1 g d ,
其中Eb/N0是比特能量与谱噪声密度的比,Rb是比特速率,以及Rc是码片速率。因子gd是贡献给该HSDPA数据信道的辐射功率的分数。假设有20%的总的额外开销(例如,用于信令信道和导频信道,它们被用户设备用来确定传输媒体对所接收信号的影响),导致gd=0.8。因此,横坐标基本上表示信号噪声比。
如果初始传输失败并且必须进行重新传输,则造成吞吐量曲线的梯级,这将使得吞吐量对于第二次传输下降一半,对于第三次传输下降到三分之一,等等。正如从图上可以看到,在一次重新传输后,级别2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在第二次传输后达到129kbps(千比特每秒)的吞吐量,正像在类似的信道质量范围内对于第一次传输的MCS级别1一样。在该范围中,对于MCS级别2的两次传输和对于MCS级别1的一次传输,可以达到相同的吞吐量。
然后,当然,初始传输将具有相当低的成功概率,这意味着被“丢失”的ACK/NACK信号(因为该ACK/NACK信号由于所述上行链路压缩模式传送缝隙而不被发送)很可能是NACK信号,这样,该信息将是冗余的。
应当指出,一个调度器,即基站中的决定在下一个TTI期间为哪个用户设备服务和要使用哪个MSC的控制单元,无论如何都能够自由地总是使用这样的工作点或传送模式,它也具有由于在不同时间的两个传输的组合而导致的增加的时间分集的优点。具有重新传输的更高MCS的吞吐量非常类似于载送用于初始传输的有效负载的一半的MCS的吞吐量。如果采用这个方案,则上行链路压缩模式将不会使HSDPA会话的吞吐量降级。
概括而言,如果HS-SCCH信息的一部分或相应的HS-DSCH TTI(TTI:传输时间间隔)与下行链路压缩模式的传送缝隙相重叠,则基站将不为正在使用压缩模式的用户设备调度HSDPA传输。
参考图5,它将详细说明HS-SCCH的一部分或该HS-DSCH如何能够与传送或发送缝隙相重叠:
在图5中给出所述HSDPA信道相对于其它UMTS信道的详细的定时图,它是取自于[3]的图14。图5显示了在下行链路HS-DSCH(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与上行链路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之间的定时偏移。码复用的上行链路HS-DPCCH在上行链路DPCCH开始后开始m*256个码片,m由UE选择,这样,ACK/NACK传输(持续时间1个时隙)在所接收的HS-DSCH结束后的7.5个时隙后的头0-255码片内开始。因此,当在DPCCH与HS-DPCCH之间的偏移变化时,该UE处理时间(表示为τUEP)保持在7.5个时隙(5.0ms)。ACK比特在码复用的上行链路HS-DPCCH的第一时隙上被发送。按照以上参量选择的、在HS-DPCCH上的每个第一时隙被保留用于ACK/NACK信令(在图5中用A/NA标记)。在该HS-DPCCH上另两个时隙可被用于CQI传输(在图5中用QI标记)。Tslot表示一个时隙的持续时间(即,0.67ms)。
从图5可以看到,该收据,即所述ACK或NACK,在数据后被发送。所以,即使实际的数据不与发送缝隙重叠,该收据也可以与发送缝隙重叠。
如果ACK/NACK信号的一部分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的传送缝隙重叠,则不请求用户设备发送该ACK/NACK信号。替换地,用户设备可以在上行链路HS-DPCCH上不连续地发送(DTX:不连续的发送)受到影响的时隙。而且,用户设备不需要试图译码所传输的分组,而只被请求把相应的HS-DSCH TTI的数据存储在虚拟用户设备缓冲器,以便能够把它们与在随后的TTI中发送的数据相组合。
在基站中的调度器的详细运行将是厂商特定的,并且它也不需要全部进行详细规定。该调度器的具体实现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这里提出的规则完成。所有需要规定的只是这样一个事实:不要求用户设备发送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传送缝隙重叠的任何收据,例如ACK/NACK信号。应当指出,再次地不允许甚至是单个码片的重叠。结果,从外面将看不见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正确地译码HSDPA传输,因此用户设备甚至不必试图译码这个分组,所有它必须做的便是把软判决值存储在所述虚拟用户设备缓冲器中,在那里它们将与之后的、将照常被处理的下一个传输相组合,该下一个传输包括ACK/NACK信号的传输。这便是第二实施例所隐藏的意图,正如以上描述的。
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对于QI传输的限制
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对于所述收据(例如,ACK/NACK信号)的类似限制也影响任何其它上行链路HSDPA传输,即,质量指示符(QI)传输。
该QI输送从用户设备看到的、关于下行链路信道的质量的信息,并被基站用来检测附着到基站的用户设备中哪些具有良好的接收并因而适合于HSPDA传输。
再次地,在用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的传送缝隙期间,用户设备不能(并因此不被请求)发送任何信号,尤其是不能进行所述QI传输。
即使作为特殊情形有可能请求用户设备在每个TTI中发送QI,该QI传输也由于测量反馈周期而是间歇的或不连续的。
而且,基站无论如何都必须对付被破坏的或不可译码的QI传输,所以并没有专门的行动或措施被预期为对于该QI传输是必需的,如果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传送缝隙有冲突,它可以完全被略去。再次指出,不允许甚至是单个码片的重叠。
总之,如果质量指示符信令的一部分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的传送缝隙重叠,则用户设备不被请求去发送该质量指示符信令。替代地,用户设备可以简单地在上行链路HS-DPCCH上的受影响的时隙期间不发送任何东西。这种行为也被称为DTX(不连续的传输)。
由于同时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限制
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压缩模式同时都被激活,或者如果多个压缩模式图案被激活,则由于各个传送缝隙造成的限制会并行存在。这意味着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传输只有在它是与所有的传送缝隙相兼容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因此,任何收据都不在任何传送缝隙中发送。
另外的方面和实施例
在以上的正文中,提出如果上行链路传输与发送缝隙相重叠,则简单地不发送上行链路传输(任何收据,例如ACK或QI)。
作为再一个实施例,受影响的传输也可被延时直到有可能进行该传输的时间为止。该延时原则上可以取任何数值,例如,被延时的传输可以在所述传送缝隙结束后立即开始。然而,为了容易实施,更希望把传输延时整数个时隙。在压缩模式运行期间发送一个以上的数据分组,也就是在一个以上的收据被延时的情形下,各个收据在一个时隙而不是一个TTI的时间间隔的延时后被发送,以便比采用一个或多个TTI的时间间隔的情形更快地赶上延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被延时的传输并不是被延时整数个时隙,而是被延时整数个TTI。这将使得在用户设备和基站容易实施,因为这样则被延时的传输将在这种传输不管以何种方式到期的时间被接收。所以,整个发送与接收链分别地可以更容易实施。乍看起来,延时到下一个TTI而不是下一个时隙似乎还引入了另一个延时。然而,整个系统被设计和被实施为对于给定的延时,即,当该传输在标称时间被发送时,它运行最佳。任何进一步的延时将意味着,响应于ACK/NACK或QI而作出的行动将不再可能是在没有任何延时的时间处进行,而是只有在稍后的TTI才有可能。这个行动将尤其是对下一个TTI的调度的判决,即,哪个用户设备发送用户数据,使用哪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是发送新的分组还是重复以前的分组。如果ACK/NACK命令被延时整数个TTI,则显然所提到的响应也只能在整数个TTI后被发送。然而,如果延时较小,即,整数个TTI减去几分之一个TTI,则该响应不能提早一个整TTI被发送,因为ACK/NACK是在该TTI的“截止期”之后来到的。换句话说,试图通过几分之一个TTI的延时来优化ACK/NACK的传输(对于QI也一样,QI也影响以后的传输)是无意义的。由于延时整数个TTI的实施方案是更加容易的,所以它是优选的。
如果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压缩模式中同时都有传送缝隙,则后者尤其会是这种情形,因为在该传送缝隙之前构建的、未完成的ACK/NACK信号的积压可以在该传送缝隙之后、在新ACK/NACK信号必须被传送之前完成,该新ACK/NACK信号与在该传送缝隙之后的HSDPA传输有关。基本上,这样做的理由是HSDPA下行链路传输长于ACK/NACK传输,因此发送缝隙必定阻塞至少跟ACK/NACK传输一样多的下行链路传输。然而,在仅上行链路压缩的模式中,即,如果只在上行链路方向上有缝隙,则情况不是这样,因为没有下行链路帧被阻塞。为了在这种情形下也避免积压,建议完全不发送ACK/NACK信号,或者替换地,以不一定是TTI的倍数的延时发送ACK/NACK信号。仍旧从实施的观点来看,希望选择时隙的整数倍。由于以上详细描述的同样的理由,选择不是时隙的整数倍的延时是不利的:所发送的ACK/NACK信号中没有信号会比时隙对准情形早几分之一个时隙被接收。正如以上详细地阐述的,即使延时减小几分之一个TTI对于系统也是没有好处的,当然,这种论点尤其适用于几分之一个时隙。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该延时可被设置为时隙的整数倍,但同时不是TTI的整数倍。这样,可以避免延时的ACK/NACK传输去阻塞已经被分配用于当前ACK/NACK传输的时隙,该当前ACK/NACK传输接着本身将必须被延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只有每两个TTI可用于被延时的ACK/NACK信号,连同不需要被延时的新ACK/NACK信号的传输,使每隔一个帧的两个时隙可用于QI传输。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建议在该传送缝隙后发送头一个或头几个被延时的ACK/NACK传输,后面跟随QI传输,特别是如果QI传输也被调度在传送缝隙期间或在延时的ACK/NACK信号期间的话。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ACK/NACK和/或QI传输在传送缝隙后被发送,可能是在其它ACK/NACK信号或QI传输被调度的时间上被发送。在这种情形下,这些较后的传输也被延时,直至它们可被发送为止。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ACK/NACK传输被设置的优先级高于QI传输,即,如果ACK/NACK信号以及QI传输都是正在待决的,则后者被进一步延时,而该待决的ACK/NACK在QI传输之前被发送。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一个QI传输被延时直到更后的QI传输的标称传输时间,则只发送单个QI传输。不是一个接一个地发送两个或多个QI传输,而是只发送一个QI可能就足够了。较短地相继发送两个QI无论如何将是冗余的,因为信道质量在这样的短时间内将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压缩模式传送缝隙而导致不能在它的标称时间发送的QI传输被延时,直至也给QI传输分配时隙为止。应当指出,正常地,在这个特定的时隙期间可能不发送QI,因为QI传输只间歇地进行。基本上,这意味着该QI传输被延时整数个TTI而不是整数个时隙。
一般地说,存在以下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可以被组合:
a)延时是这样的,使得所述收据在该传送缝隙后立即被发送。
b)延时具有整数个时隙的长度。
c)延时具有整数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的长度。
本发明是对于HSDPA和压缩模式而被描述的,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看到,相同的原理可以容易地被应用于其中建立分组通信的其它系统或情形,但由于来自该系统的其它方面的约束条件,某些时间间隔不能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通信。这样的约束条件可来自于另一个通信,例如,并行地运行的电路交换连接。它也可以是并行地运行的另一个系统,该系统由于某些原因与分组传送不兼容,并因此造成某些时间间隔不能用于所述分组传送。这样的其它系统可以是争夺某些有限的资源(例如接收机),或引起相互干扰的另一个通信系统。它也可以是争夺例如能源或计算资源或其它资源的完全不同的行动。
在图6中,示意地显示在包括终端或移动台MS和基站BS的、按照UMTS标准的通信系统或网络中数据的传输。例如,通过引入HSDPA传输,现在存在经过面向分组的信道和连续信道的并行的数据传输。这两个信道都必须提供或建立发送缝隙,在该发送缝隙期间所述用户设备调谐到其它频率。对于面向分组的信道,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a)在该发送缝隙期间不发送分组。
b)在该发送缝隙期间发送的收据(例如ACK或NACK)将不被接收。所以,另外的分组传送必须在不知道该收据的情形下进行。
关于UMTS标准化的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
在上一次RAN WG1(无线接入网工作组1)会议上,一份稿件[2]强调了压缩模式和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相互依赖性。虽然这份稿件的细节留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公式是否是过于限制性的以及在技术说明中要使用的精确用语的问题,但来自[2]的结论普遍地被同意(见[4]):在压缩帧(或缝隙)期间在DCH(专用信道)上没有用于UE(用户设备)的HS-DSCH(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活动(包括在DL/UL(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中的信令),精确的细节在后面规定(注:压缩模式只应用于DCH)。
这份稿件建议了:为不损害压缩模式运行而还要尽可能少地牺牲HSDPA数据吞吐量,要如何限制HSDPA传输的调度。同时,建议了一个要在技术报告[5]中使用的简式和对于技术说明25.2xx的工作改变请求(CR)。
由于下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对于HSDPA传输的限制
(下行链路)HSDPA传输必须接受的限制实际上相当简单地描述了:在由压缩模式提供的缝隙期间,UE(用户设备)自由调谐到其它频率,并且因此不能(并且因此也不需要)在它的当前的被指配频率上接收任何信号。所以,我们建议精确地规定这个简单的事实。
无可否认地,在其中允许或不允许TTI(传输时间间隔)的最一般的情形下,多少会更多地牵涉到算术。在所述稿件[2]中提出一个建议,但由于既没有考虑DPCH对于HS-DSCH和HS-SCCH(高速同步控制信道)的偏移,也没有考虑压缩模式图案或不同的帧结构类型的细节,所以不清楚这个方法是否普遍适用。不管怎样,如果我们也可表明上面提到的简单事实,则我们不必力求这样的一般公式。
对于任何给定的偏移和对于压缩模式的给定参量,将相当容易计算HS-SCCH或HS-DSCH是否与缝隙重叠。应当指出,如果HSDPA传输的任何单个码片与缝隙的任何单个码片相重叠,则已经给出重叠。而且,因为HI传输总是完全重叠相应的HS-SCCH传输,所以只考虑后者就足够了。
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对HSDPA传输的限制
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造成的限制多少是不同的,因为它不是带来麻烦的下行链路HSDPA传输,而是上行链路ACK/NACK(确认/不确认)传输。当然,在用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的缝隙期间,UE不能(并且因此不被请求)发送任何信号,尤其是不能发送ACK/NACK信号。然而,严格地说,这不排除节点B在缝隙前发送相关的下行链路HSDPA传输的可能性。
节点B必须考虑的唯一限制是这样一个事实:它不能预期UE响应于这个HSDPA传输而发送ACK或NACK。因此,节点B将得不到有关UE是否已经正确地接收到分组的信息,并且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重新发送该分组。乍一看,这可能看起来好像是资源的浪费,但实际上吞吐量可以被增大:节点B将不使用其中有UE将译码初始传输的合理机会的MCS(调制和编码方案),而将使用其中第二传输具有这样的合理机会的MCS。这样,则当然初始传输将具有相当低的成功概率,这意味着,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缝隙造成的、被丢失的(更精确地,没有被发送的)ACK/NACK信号最可能是NACK信号,因此,该信息无论如何都将是冗余的。应当指出,该调度器无论如何都能够自由地总使用这样的工作点,它由于组合在不同时间的两个传输而也具有增大的时间分集的优点。具有重新传输功能的更高MCS的吞吐量无论如何非常类似于载送初始传输的有效负载的一半的MCS的吞吐量。如果采用这个方案,则上行链路压缩模式不会使HSDPA会话的吞吐量降级。
从技术说明的观点来看,再次地,规定这样的行为是相当容易的:在节点B中的调度器的详细运行当然是在本技术说明的范围以外,但将是厂商特定的。所有需要被规定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不请求UE发送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缝隙重叠的ACK/NACK信号。应当指出,再次地,不允许即使是单个码片的重叠。结果,从外面将不能看到UE是否能正确地译码HSDPA传输,并且因此,UE甚至不必试图去译码这个分组,所有它必须做的就是把软判决值存储在所述虚拟UE缓冲器,在那里它们与之后照常被处理的下一次传输相组合。
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对于QI传输的限制
由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而导致的关于ACK/NACK信号的类似限制当然也影响其它上行链路HSDPA传输,即,质量指示符(QI)传输。再次地,在用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的缝隙期间,UE不能(并且因此不被请求)发送任何信号,尤其是也不能发送QI传输。
由于有测量反馈周期,所以该QI传输无论如何都是间歇的(即使有可能作为特殊情形请求UE在每个TTI中发送QI)。而且,节点B无论如何都必须对付被扰乱的或不可译码的QI传输,所以没有专门的行动或措施被预期为对于QI传输是必需的,如果存在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缝隙的冲突,该QI传输就完全被略去。再次指出,不允许即使是单个码片的重叠。
由于同时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压缩模式而造成的限制
如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压缩模式同时都被激活,或如果多个压缩模式图案被激活,则由于各自的缝隙引起的限制并行地存在。这意味着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传输中只有一个是可行的,如果它与所有的缝隙可兼容的话。
从技术说明的观点看来,这并不需要明确地强调,因为通常情形是实施方案必须附着到该技术说明的所有章节,而不是仅仅附着到可能更加乐意附着到的子集。
结论
虽然乍一看压缩模式与HSDPA运行的交互作用的技术说明看起来相当复杂,但必要的规则实际上相当简单地被引入到技术说明中。用于实际的技术说明的TR和工作的CR的相应文字建议在上面给出。
用于TR25.858和工作的CR的文字建议
建议在25.858和技术说明的新的章节中规定UE的行为。在TR25.858中使用哪些章节号和在哪个技术说明中的哪一章的决定权被留给编辑,这无论如何都将不是关键的决定。
在压缩模式期间HSDPA的运行
如果HS-SCCH信息的部分或相应的HS-DSCH TTI与下行链路压缩模式的缝隙重叠的话,节点B将不为正在使用压缩模式的UE调度HSDPA传输。
如果部分ACK/NACK信号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的缝隙相重叠,则UE不被请求发送它。替代地,UE可以在上行链路HS-DPCCH上不连续地发送受影响的时隙。而且,UE不需要试图去译码被发送的分组,而是仅仅被请求把相应的HS-DSCH TTI的数据存储在虚拟UE缓冲器中,以便能够把它们与在随后的TTI中发送的数据相组合。
如果部分的质量指示符信令与上行链路压缩模式的缝隙相重叠,则UE不被请求发送质量指示符信令。替代地,UE可以在上行链路HS-DPCCH上不连续地发送受影响的时隙。
另外的评注
在以上正文中,建议:如果上行链路传输(或ACK或QI)与缝隙重叠的话,则完全不发送该上行链路传输。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受影响的传输也可被延时,直到有可能进行该传输的时间为止。该延时在原则上可以取任何数值,例如,被延时的传输可以在该缝隙结束后立即开始。然而,为了易于实施,更希望把该传输延时整数个时隙。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建议在缝隙后首先发送被延时的ACK/NACK传输,随后发送QI传输。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ACK/NACK和/或QI传输在缝隙后被发送,可能在其它的ACK/NACK信号或QI传输被调度时的时间被发送。在这种情形下,这些较后的传输也被延时,直至它们可被发送为止。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ACK/NACK传输被设置的优先级高于QI传输,即,如果ACK/NACK信号以及QI传输都是正在待决的,则后者被进一步延时,以及该ACK/NACK被发送。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在以后的QI传输的标称发送时间之前QI传输一直被延时,则只发送单个QI传输。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压缩模式缝隙而导致不能在它的标称时间发送的QI传输被延时,直至也为QI传输分配时隙为止。(应当指出,通常QI可能不在这个特定的时隙期间发送,因为QI传输只间歇地进行。)
因此,换句话说,本发明总地着重在:
传输方法,其中信息以分组被发送,并且其中提供了发送或接收缝隙,由此,在发送或接收缝隙期间不进行发送或接收。
从基站方面来看,各种实施例着重在:
如上面所描述的数据传送方法,由此,分组经过面向分组的信道被发送,即使是在因为相应的收据将与发送缝隙相重叠而该收据不能在第一处理时间后被发送的那些情形中。
从移动台方面来看,它可以被看作一种依照上面所描述的数据传送方法,由此分组经过面向分组的信道被接收,即使是在因为相应的收据将与发送缝隙相重叠而该收据不能在第一处理时间后被发送的那些情形中。
从网络方面来看,提出了一种通信网,该通信网适于执行如上面所描述的方法,所述通信网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一个移动台。
参考文献
[1]R1-02-0492 TR 25.212v4.3,section 4.4‘Compressd mode(压缩模式)’,附有图11
[2]R1-02-0034 Samsung,‘Interaction between compressed modeand HSDPA(压缩模式与HSDPA之间的互动)’,Espoo,芬兰,2002年1月
[3]R1-02-0199,TR 25.858‘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Espoo,芬兰,2002年1月
[4]R1-02-0356,Secretary‘Revised minutes of TSG RAN WG1#23meeting(TSG RAN WG1#23会议的回顾时间)’,Orlando,佛罗里达,美国,2002年2月
[5]R1-02-0199,TR 25.858‘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Espoo,芬兰,2002年1月
所引用的文件由3GPP(第三代合作项目)保存,地址:ETSI,MobileCompetence Centre,650,route des Lucioles,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并且文件以由这个组织使用的格式而被引用。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送方法,其中数据在移动台(MS)和基站(BS)之间在分组中传输,其中在发送或接收缝隙期间不执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所述缝隙被提供给移动台用来调谐到其它频率。
2.特别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
-其中数据经过面向分组的信道在分组中和经过连续信道被并行地传送,
-在移动台(MS)与基站(BS)之间,
-这里经过所述连续信道的传送被中断,由此形成至少一个传送缝隙。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传送缝隙是由在该移动台处的接收的中断形成的。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传送缝隙是由该移动台的传输的中断形成的。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过该面向分组的信道发送分组,
-存储从所接收的数据分组得到的信息,而不在第一处理时间后发送收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收据在一个延时后被发送。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第二数据分组,
存储从所接收的第二数据分组得到的信息,
通过利用每个数据分组的至少一部分信息来执行译码。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其中该面向分组的信道是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其中中断该数据传送的确定的时间是由该基站或该移动台确定的。
10.特别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分组中传送信息,
提供传送缝隙,
只在该传送缝隙以外执行数据传送。
11.按照前述权利要求2-4或8-10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分组以允许的时间周期、经过该面向分组的信道从该基站发送到该移动台,其中所述分组传输不与发送或接收缝隙相重叠的所有时间周期被允许。
12.按照前述权利要求2-4或8-10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数据传送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分组被该移动台接收,而不管所述收据的发送是否与发送缝隙相重叠。
13.一种适于执行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的基站。
14.一种适于执行按照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的移动台。
15.一种包括至少一个按照权利要求13的基站和按照权利要求14的移动台的通信网。
CNB038038307A 2002-02-15 2003-02-17 数据传送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40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2003551.5 2002-02-15
EP02003551 2002-02-15
EP02007174A EP1349328A1 (en) 2002-03-28 2002-03-28 Data transfer method
EP02007174.2 2002-03-2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4078XA Division CN101488917A (zh) 2002-02-15 2003-02-17 数据传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3788A true CN1633788A (zh) 2005-06-29
CN100484086C CN100484086C (zh) 2009-04-29

Family

ID=27736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3830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4086C (zh) 2002-02-15 2003-02-17 数据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28406B2 (zh)
EP (1) EP1474898B1 (zh)
JP (1) JP4280642B2 (zh)
KR (1) KR100945613B1 (zh)
CN (1) CN100484086C (zh)
AU (1) AU2003218988A1 (zh)
DE (1) DE60311426T2 (zh)
WO (1) WO20030698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0642B2 (ja) * 2002-02-15 2009-06-17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データ転送方法
WO2004100589A2 (de) * 2003-05-06 2004-11-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KR20050081566A (ko) * 2004-02-14 2005-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압축 모드에 따른 복합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JP4619150B2 (ja) * 2004-02-27 2011-01-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レート制御方法
GB0410108D0 (en) * 2004-05-06 2004-06-0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ystem
US7453821B2 (en) * 2004-05-26 2008-11-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of detecting signaling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59728B2 (en) * 2004-06-01 2008-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power control for reduction of system power consumption
US7317915B2 (en) * 2004-07-12 2008-0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 radio network
US8233431B2 (en) * 2004-08-13 2012-07-31 Nokia Corporation WCDMA uplink HARQ operation during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TTI length
EP1657843A1 (de) * 2004-11-15 2006-05-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Funkstation, Funkstation sowie Station für ein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JP4756314B2 (ja) * 2005-01-05 2011-08-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並びに基地局制御装置。
CN100421516C (zh) * 2005-06-24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频测量的测量时间确定方法、异频测量方法及通信终端
MX2008001525A (es) * 2005-08-05 2008-02-15 Nokia Corp Coordinacion de activacion periodica de canal de control de enlace ascendente con reporte indicador de calidad de canal.
EP1911317B1 (en) * 2005-08-05 2017-08-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uplink control channel gating to increase capacity
US7558229B2 (en) * 2005-08-25 2009-07-07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discarded slots and fram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315051B1 (ko) * 2005-12-22 2013-10-08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무선국과 무선국을 동작하는 방법
US20090137230A1 (en) * 2006-03-15 2009-05-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 method
WO2007144956A1 (ja) 2006-06-16 2007-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US8359022B2 (en) * 2006-12-29 2013-01-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ordination of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KR100934664B1 (ko) * 2007-02-02 2009-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송신 방법
EP2120478A4 (en) * 2007-03-01 2014-01-01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8125884B1 (en) * 2007-07-11 2012-02-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using multiple codebook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KR101371148B1 (ko) * 2007-08-27 2014-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을 수행하는 기지국과 이동국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7953049B2 (en) * 2007-10-22 2011-05-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ceiver resources based on delay
KR20140092936A (ko) * 2008-07-10 2014-07-2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측정 갭과의 업링크 전송 시간 간격 번들링
US8391244B2 (en) * 2008-08-14 2013-03-05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s,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US8611265B2 (en) * 2008-11-26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HARQ ACK with scanning and sleep in WiMAX systems
CN102123503B (zh) * 2010-01-07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EP2944150B1 (en) * 2013-01-10 2020-08-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hich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2957081A1 (en) * 2013-02-12 2015-12-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Zero insertion for isi free ofdm reception
US11088784B1 (en) 2020-12-24 2021-08-10 Aira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tilizing dynamic codes with neural networks
US11368250B1 (en) 2020-12-28 2022-06-21 Aira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payload extraction and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error aggregations
US11477308B2 (en) 2020-12-28 2022-10-18 Aira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payload extra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volving multi-access address packets
US11483109B2 (en) 2020-12-28 2022-10-25 Aira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device communication
US11575469B2 (en) * 2020-12-28 2023-02-07 Aira Technologies, Inc. Multi-bit feedback protoc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20291955A1 (en) 2021-03-09 2022-09-15 Intel Corporation Asynchronous input dependency resolution mechanism
US11489623B2 (en) 2021-03-15 2022-11-01 Aira Technologies, Inc. Error correction in network packets
US11496242B2 (en) 2021-03-15 2022-11-08 Aira Technologies, Inc. Fast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utilizing linearity of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accelerating correction of corrupted network packets
US11611459B1 (en) * 2021-08-25 2023-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mbol configuration for single-carrier for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wavefor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24420C (en) * 1997-02-26 2000-10-10 Amsc Subsidiary Corporation Computer architecture for service preemption for mobile terminals in a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891852B1 (en) * 1999-04-08 2005-05-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dynamically adjusting the duration of a burst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R2799323B1 (fr) 1999-10-04 2002-04-19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Procede de generation d'un mode compresse sur un canal composite comportant au moins deux canaux de transport et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FI112562B (fi) * 2000-02-29 2003-12-15 Nokia Corp Mittausaukkojen määrittäminen keskinäistaajuksien mittauksessa
JP4280642B2 (ja) * 2002-02-15 2009-06-17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データ転送方法
US8412106B2 (en) * 2002-11-04 2013-04-02 Xr Communications, Llc Direc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58629B2 (en) * 2005-11-01 2013-0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initiated measurement gap reque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69852A1 (en) 2003-08-21
KR100945613B1 (ko) 2010-03-04
DE60311426D1 (de) 2007-03-15
CN100484086C (zh) 2009-04-29
US20050094561A1 (en) 2005-05-05
US7428406B2 (en) 2008-09-23
JP2005518148A (ja) 2005-06-16
JP4280642B2 (ja) 2009-06-17
AU2003218988A1 (en) 2003-09-04
KR20040081442A (ko) 2004-09-21
EP1474898A1 (en) 2004-11-10
DE60311426T2 (de) 2007-05-16
EP1474898B1 (en) 2007-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33788A (zh) 数据传送方法
CN1153378C (zh) 具有专用控制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173586C (zh) 最小化不能发送时段的装置和方法
CN1124754C (zh) 高速率分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JP6472173B2 (ja) マルチセルhsdpaを支援す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チャネル品質認識子伝送電力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320779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优化调制和编码方案及多代码的方法
JP5242035B2 (ja) 基地局および再送制御方法
CN1455607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860808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773888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3194A (zh) 用于数据传送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优化
CN1816993A (zh)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CN1701535A (zh) 在异步wcdma系统中提供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905738A (zh)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基站和无线电移动站
CN1695398A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951137A (zh) 基站装置
US20210234654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822701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站
CN1925366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台
JP2004040314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CN1596514A (zh) 用于产生和发送最佳的小区id码的方法
US7499434B2 (en) Mapping uplink signaling channels
CN1293717C (zh) 移动无线系统中用于固定对每一服务特定的速率匹配参数的方法
KR20060026813A (ko) 향상된 상향링크 전용채널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제어정보의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137672A1 (ja)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マッピング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